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1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没有。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制定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除国家安排资金外,地方有关部门必须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资金,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但从审计情况看,除了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项目有配套资金外,其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基本没有配套资金;二是调整通达工程资金使用计划比较普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申请中央专项资金计划的,应按照国家专项计划的要求办理,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但2006年度全市各县(区)都存在调整通达工程项目计划的问题;三是漏缴税金现象时有发生。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当中签订的各种合同全部未交印花税,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企业报账制,使施工企业漏交了相关税金,四是挤占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难以纠正。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和通村水泥路等项目管理处经费挤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比较普遍。用交管部门管理的拖拉机、摩托车及机动三轮车养路费弥补机关经费及补助下属单位问题难以纠正;五是在通村水泥路建设当中,为了管理需要购置的一些办公设备及专业设备未作固定资产核算;六是农村公路建设债务负担沉重。各县区在近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都背负着一定的债务,其中的债务较重三个县,负债额分别占到当年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总额的88.63%、60.33%、52.84%;七是在中央补助资金中批准列支项目管理费。依照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国债资金和中央车购税资金只能用于工程直接费用。但交通主管部门在通达工程的概算批复中,批复允许使用中央补助资金列支项目管理费用。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地方财力有限,上级补助资金都有专门用途,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大,时间紧,各县(区)都抽调了一部分自收自支单位的技术人员,也购置了一批检验设备,这些人员的工资、补助及设备购置费没有资金来源,只有挤占专项资金。

(三)由于没有配套资金,实施通达工程等中央计划投资项目必然要发生项目管理费用,交通主管部门为了控制项目管理费开支额度,在中央补助资金中批准列支项目管理费用。

(四)前几年油路建设补助标准低,加之一些县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了部分油路的建设标准,地方政府又拿不出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形成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而债务无法解决。加之个别县自行决定实施了一些公路建设项目,但项目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落实,从而形成了沉重债务负担。

(五)部分通达工程前期立项调查工作做的不细,加之上报计划与计划批复间隔时间较长,等上级资金计划下达后上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只有调整通达工程资金投资计划。

三、加强监管的对策

(一)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精神,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地方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切实执行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及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养路费的使用规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调查研究工作,上级交通部门应缩短计划上报与批复的时间间隔,维护投资计划的严肃性。

(四)多方筹集资金,缓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债务负担。

篇2

一、统一认识,创新审计理念。服务“三农”是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是审计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审计工作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行业的审计都要关注新涉农资金,各项工作都要有机地融入到服务“三农”这个主题中来。要站在全局高度,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审计监督。

二、整合资源,拓宽审计渠道。首先,整合审计机关内部资源。审计机关内部实行上下联动、农业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联动开展,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扩大农业审计覆盖面。其次,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预警机制。加强与有关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与信息,对各级各类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预警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后,在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中突出涉农资金监管。结合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结合预算执行审计,检查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农机、扶贫等有关部门涉农资金是否存在项目管理混乱,资金分配不科学,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促进严格管理,规范使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财力保障。

三、全面履职,强化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保障涉农惠农资金的安全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是审计监督的职责所在。主要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审计,强化政府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要积极维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对民政资金主要是济困扶贫资金的审计,使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对涉农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要揭示和反映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检查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资金是否保持了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增长幅度。

四、关注绩效,探索效益审计。促进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是涉农资金审计的一项目标。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效益审计,在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对照项目可研报告、立项批复和有关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检查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揭示和预防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影响涉农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提高农业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篇3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部署要求,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农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检查的内容和范围

(一)2011年至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2011年至2012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性水稻种植补贴的面积核实情况(资金发放情况由财政局核实)。

(三)2011年至2012年能繁母猪数量核实情况(资金发放情况由财政局核实)。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4日-5月10日)

1、成立机构。成立县农业和粮食局民生资金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2、动员部署。召开局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全面做好自查和迎检准备。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11日一6月3日)

各相关站(室)重点围绕政策落实情况、部门监管履职情况、资金运行情况、资金审批拨付情况和资金专账管理情况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剖析,认真填报自查表,查摆存在的问题。各相关站(室)自查自纠情况与6月3日前报局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抽查整改阶段(6月4日-8月5日)

专项检查工作期间,领导小组将根据相关站(室)情况反映和有关群众举报,对涉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对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四)总结提高阶段(8月6日-10月5日前)

各站(室)要对专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寻找治本之策,建立健全覆盖民生资金涉农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和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专项检查工作在局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如何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受益,只有确保各级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新形势下摆在纠风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以来,我县就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殖业项目资金,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助、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资金,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5月至6月,我县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27个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听、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总体上管理较好,使用效益比较明显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重点监管单位,并与之签订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下达我县涉农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群众久已盼望的岩头河大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车站、码头已陆续启动;全县农民总数588973人,参合524113人,参合率达88.9%,31万农民得到了就诊补偿,以来共补偿农民就医资金5600万元,大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种草面积4450亩、建圈舍6750平方米,购种公羊6750只,购基础母羊9826只;投资200万元发展茶产业、金银花等;兑现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8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上了新台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合规,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审计、验收、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有效地控制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对涉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村公路的实 施单位既有扶贫办也有交通局和发改局,劳动力培训既有农业局也有人劳局和扶贫办,小水池建设既有水利局也有扶贫办和烟草局。

2、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乡镇、部门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乡镇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3、有些涉农资金用途混淆不清,致使这些资金实际投放不足额、不到位,上级下达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相吻合,存在调剂项目现象,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就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而言,下达计划4369.38万元,而实际到位2196.57万元,。

(二)资金拨付不规范。

1、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县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村农民个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来源:文秘站 )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受援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如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中的寄宿生困难补助费,基本上都在各校放学时才下拨,导致一些初三或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毕业回家,学校则以找不到学生为由占为公有。

2、资金发放不规范。如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以户施保,在操作中存在挂户的现象(即一户头上可能有几家人的低保),导致了有的由户头领取后,少发给所挂户的现象发生,有的没有使用规范凭证等等。这些资金的拨付由于缺乏规范,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资金管理混乱。

1、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中对分配资金比较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则相对薄弱,有些乡镇涉农资金没有单独建帐、专款专用,项目间相互拆借移用,资金拨付没有与文件规定项目相对应;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财政会计,财政帐户管理比较混乱。

2、移用、截留现象普遍,涉农资金流失严重。我县乡镇财政普遍亏空,存在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情况,导致有的单位不同程度上出现擅自降低下拨标准、截留、移用资金等现象。如宽坪等学校将部分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用于学校的其它支出等。

(四)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1、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2、执行纪律不严肃。近年来,有的部门查出问题后只是罚款了事,未上报处理,把大事化小。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对农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对农业生产户的直接补助,要减少环节,做到足额、及时。要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性补贴,如良种推广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贴等。要实施财政贴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可采取事后奖励方式,对农业规模生产、利用技术生产以及项目建设完成优秀者给予财政补助,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补助等方式实施财政支农。

(二)健全制度,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乡镇实施的支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乡镇政府和各分管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杜绝随意拍板,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金的管理,应由财政部门及涉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要为不同项目建立不同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归档备查,以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县局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实行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

篇5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各项涉农资金管理好、分配好、使用好,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见诸成效,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克服涉农项目资金发放弊端的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涉农专项补助资金发放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涉农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克服发放弊端,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惩治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其基本思路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切实形成不想、不易、不能、不敢腐败的廉洁之风,进而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改革涉农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前涉农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涉农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制度。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一)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我县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

(二)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农业部门、企业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企业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三)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项目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四)资金拨付过慢,影响使用效率

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甚至是第二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涉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

三、规范财政涉农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政涉农项目管理机制

第一,健全制度,理顺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在深化体制改革中,要逐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解决宏观经济管理、资金管理、行业管理等部门之间职责权限和范围划分不清,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重新配置资源,实现职责到位,从根本上杜绝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既是项目的管理者,又是项目的实施者、监督者,但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避免出•工作研究现一些项目资金未见业务部门验收手续,财政便一步拨付到位。这样业务部门对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便沦为空谈,甚至于项目建设资料都不能完善。第二,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企业实施的涉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各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

(二)强化项目的管理,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篇6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农业资金缺乏整合,存在多头申报,检查监督困难。农业资金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资金分布在农办、农业、水利、林业等农口部门,还有包括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非农口部门。这些资金存在多头申报,职责不清,项目资金检查监督困难等问题。由于涉农资金没有统一起来,不仅申报可以钻空子,进行多头申报,重复申报,同时也为检查验收造假铺垫了路子。如钻井项目,既可以向农办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可以向水利局申请农村灌溉扶持资金,还可以向计划局申请以工代赈资金,这样一来,他可以同时得到几个部门的扶持。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实施单位可以根据三个部门不同的要求做三套资料,哪个部门来,就拿出为哪个部门准备的资料,只要三个部门不同时来,都可以顺利过关。

(二)农业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资金拨付迟缓,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国家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一般都要求市、县要有6%―20%不等的配套;二是资金的拨付财政实行计划切块管理。以上均因我县财政困难,不能足额拨付到位,导致项目建设不能按计划进行,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项目质量,使国家的支农资金效益的发挥受到了影响。

(三)农业资金被挤占,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农资金流转环节多,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分配,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乡镇负责资金拨付,村级和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是资金使用主体。经过多环节资金流转,实际项目的资金被大打折扣,很难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完整。一是部门挤占项目资金情况普遍,个别部门事业费预算安排与刚性支出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保证行政正常运行,从部门利益出发,放大项目预算,挤占项目资金。二是各乡镇争资金跑项目,打政策球,其实质是为单位跑经费,将项目资金挪作他用,影响了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农业项目审批不严,形成的资产性质不清。一是个别单位对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把关不严,存在虚报真批涉农项目现象;职能部门对项目申报、立项、建设、验收、资金拨付环节上缺乏审查和监管,形成虚报真批事实。二是农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各级文件都没有明确其性质,事实是谁跑的项目资产就是谁的,而申报、立项、批复都是以集体名义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形成的资产能够产生固定收益的项目 上。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建议和对策

(一)统一规划、分别申报、协调实施。一是整合农业管理机制,建立协调机构,由该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和我县实际,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而由各部门分别申报,项目批复后仍由该机构协调组织实施。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农业资金管理多头、条块分割、多头分散、损失浪费、效益低 下等问题;二是整合农业项目申报审批,在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编审确认方面,先由各行政村把需要建设的项目、扶持资金上报各乡镇进行把关预审,然后由县农办、发改局牵头,对所有项目复核、整理汇总,避免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年年上报,个人和行政村越级申报,部门随意审批等现象的发生;三是整合农业资金分配拨付。农业资金分配拨付,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将原分割拨款到农林水、扶贫办、民政、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统一归口到财政管理,由县财政部门对涉农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拨付,减少流转环节,避免资金打折扣。

(二)改进农业专项资金财务核算,加强实体项目审计。现行的农业专项资金财务核算是按会计年度进行核算的,而我县各项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和项目建设都是跨年度的,为了更好的保证项目建设和监督检查的需要,建议在总账核算的基础上,增加农业转款的项目年度核算。

实体项目的审计是各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否则,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就不会深入和全面,最终都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实体项目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财务收支审计,二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主要解决组成项目主体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的合理、合规、真实性等问题,工程造价审计主要解决农业资金实际转化为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问题,只有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进一步评价专项农业资金的“绩”和“效”。

篇7

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出,财政惠农补贴资金规模日益壮大,如何构筑乡镇财政涉农资金的防火墙,健全涉农补贴资金监管机制,迫切解决当前涉农资金发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近期对某镇10多个村(居)及粮食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农户调查发现,各村存在着粮食直补和综资补贴发放不规范,补贴面积申报和财务核算上存在违规操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将农户应享有的种植面积人为调整到村组干部个人名下和个别大户头上,以此达到方便代扣代缴相关规费目的。二是部分村组机动耕地(所谓农场)应享有的补贴资金未分配到直接种植粮食的农户手中,而由村组作为集体收入。三是村组所得的粮食补贴资金入账核算不及时。组级发包领取的补贴资金收入和组级集中农户部分面积所得补贴资金基本没有纳入本村财务大账中核算,存在由组直接坐收坐支、组级自由分配、部分用于组级生产费用现象。据统计,仅组级统筹资金达223万元。还有少部分村村级集体所得的补贴资金未入村财务大账中,所谓的种植大户“一折通”存折仍存放在村会计处,资金留在账外保管。

为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的就地监管优势。拓展资金监管范围,重点突出惠及广大种粮农民补贴资金日常监管。

2、加强部门单位协调沟通。由于粮食补贴面积统计核实、发放检查工作涉及面广量大,环节多、部门多,容易出现漏洞多,需由县、镇政府统一协调,明确行政村(居)、农技、农经、财政、银行等部门各自审核与管理职责。

3、加强补贴面积申报全程监督。建议对村和组发包的耕地面积、村组随意调剂的所谓“种植大户”的补贴面积,由镇农技中心、镇农经中心先按农民当年实际负担方案种粮面积进行比对详查,经查实后进行公示,再上报县有关部门核准发放,防止少数村组干部追求简单工作方式,以集中补贴面积调剂资金抵扣农户税费和生产性开支,减少农民来信来访问题发生,从源头上确保涉农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

篇8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使政策制度设计更加完善、部门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分级负责、分口把关。专项清查工作实行县、乡镇(街道)分级负责、相关涉农部门分口把关。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把关的要求,建立健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专项清查工作既对各级财政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清查,又要突出重点,着重清查资金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3.坚持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建立专项清查工作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组织专项清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分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专项清查工作顺利开展。

4.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认真查找当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切实解决强农惠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本次专项清查的范围包括全县安排和使用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和单位。主要包括农办、发改、粮食、商贸、教体、科技、民政、财政、劳动、建设、交通、水电、农业、林业、文广、卫生、计生、环保、供销、国土、人民银行等部门。

(二)内容。本次专项清查工作主要包括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和检查两个方面内容。由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强农惠农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同时着重检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的使用管理情况,特别要检查和纠正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户,是否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资金滞留、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财政预算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相关账户设置和资金划转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制度规定的其他问题等。检点为:

1.涉农补贴资金。如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村住房保险保费补贴、早稻订单奖励资金。

2.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重点包括农田水利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专项资金。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财政扶贫资金(下山脱贫专项资金)、农民健康体检资金、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领雁工程资金、书香校园资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金、农村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文化大省(农村基层文化)资金。

4.其他重点专项资金。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对产粮大县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供销社扶持资金、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费、村干部基本报酬补助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费等。

三、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清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自今年6月开始至今年10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6月下旬-7月上旬)。成立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部署启动专项清查工作。

(二)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阶段(7月上旬-7月31日)。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专项清查内容和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自查面达到100%,并视情将自查自纠工作延伸到乡镇(街道)等项目实施单位。主要工作包括:

1.梳理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按照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设计的表格填报。

2.积极开展“回头看”。对以前财政部驻浙专员办及纪委、审计、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并逐项检查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对未及时纠正整改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坚决纠正。

3.认真排查解决新问题。从制度政策落实、项目申报审批、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等环节,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纠正的要立即纠正;对当前立即纠正有困难的问题要落实整改责任,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4.健全完善制度。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着眼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着力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

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要及时通报给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同期开展县级重点检查。

(三)迎接检查阶段(8月1日-9月30日)。从8月1日起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地自查自纠情况,开展重点检查,对市县的重点检查面达到所在片区县(市、区)数的50%以上。省级重点检查工作除省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外,继续采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核查,并对重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从9月1日起,财政部对我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省、县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迎检各项工作。

(四)整改总结阶段。各有关部门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和省级重点检查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各有关部门于9月5日前将专项清查工作总结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领导小组在汇总各有关部门情况和重点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县专项清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全面、客观评价当前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现状,总结专项清查工作做法和成效,提出改进和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于9月10日前将我县专项清查工作总结报市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为做好本次专项清查工作,县里成立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在做好本部门专项清查的同时,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及时开展县级重点检查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清查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专项清查工作实行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综合协调,相关单位各司其责的工作机制。一是统一领导机制。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研究明确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加强各环节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二是分级负责机制。本次清查工作以专项资金为线索,按照“谁使用谁自查自纠,谁主管谁牵头把关,谁监管谁负责审核,领导小组重点检查、汇总上报”的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三是??他部门和单位相关的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需要解决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予以解决。四是定期通报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主动收集、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向各成员单位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重要事项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将清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按要求认真填报清查情况和相关数据,各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落实责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瞒报,确保内容全面、数据准确。各有关部门对自查和重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在认真组织整改的同时,要加大查办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违规违纪的,依纪依规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认真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举报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

篇9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是国土资源部为支持的发展同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工作任务,是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平台,是一揽子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民增收"缺渠道"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项目建设任务、标准高。各级各部门要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市、县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要查找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根据省政府与市政府、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示范建设任务要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各县、区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逐个项目排查存在的问题,细化方案,倒排工期,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对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方案未下达批复的,要抓紧到省国土资源厅协调审批工作;对已批复的项目要立即组织实施;对在建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对已竣工项目要尽快组织报验。

各县、区政府要继续实施周调度、月检查制度,及时调度,协调解决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整改,确保工程质量。每月各县、区政府要及时上报工程进度报表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市政府督办室、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各县区项目建设情况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每月印发1期督察通报,及时督促整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要积极筹措,加大资金投入

各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级投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函〔〕2625号),尽快落实配套农地整理资金,并汇入项目专帐,实行统一管理,改变多头管理的现象。农地整理配套资金主要从县区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不足部分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统筹解决;示范项目建设中的村庄重整资金全部由项目所在地政府自筹,主要从县区置换挂钩免缴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水利建设基金、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以及土地出让金和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中统筹解决。要进一步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集中使用各类涉农资金,用于示范建设项目中的农地整理和村庄重整,发挥资金综合效益。各县、区政府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

四、要严格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各县区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各级财政、国土等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财政部门要强化项目资金及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项目投资预算和工作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国土部门要明确审批人和审批权限,明确专职报账人员办理报账手续,同时按项目建立辅助账。

五、要明确责任,落实奖惩措施

篇10

一、农财股工作职责

负责全县农口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项目验收和监督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报帐管理、项目验收和监督工作;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项目验收和监督工作;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拨付、监督、检查工作;农业专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

(一)配合、参与涉农单位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各乡镇、村及农口项目区检查验收工程项目一、配合政府农口单位和部门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从项目的考察、立项、申报、引进新技术全过程参与,保证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如期进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积极参与涉农部门和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11个月以来,管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24.17万元,拨付资金741.43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资金2125万元,拨付资金562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项目资金4546万元,拨付资金693.5万元;良种补贴资金310万元,补贴工作正在进行中、生态家园建设45万元、农业技术推广273万元,拨付资金30万元;奶牛规模养殖场3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牲畜口蹄疫、动物防疫体系45.8万元,项目正在建设;拨付2008、2009年度补贴资金2705.56万元到退耕户,2010年退耕还林粮食补贴2458.96万元、现金补贴351.29万元,林业局验收工作正在进行;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415.35万元,全部拨付到位;森林植被恢复费3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09年果品产业项目建设资金80万元,已拨付50万元,应急度汛80万元、水利闸桥91万元,工程完工拨付资金55万元;拨付2009年三、四季、2010年第一季水库移民资金121.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到移民户、拨付移民工程资金46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86.2万元,工程仍在实施,还有其它涉及资金项目均在紧张实施当中,我们对所有项目实地验收检查,并认真组织农口单位和部门做好专项资金报帐工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落到实处,发挥财政资金的更大效益。

(二)做好农开资金的管理工作圆满完成2009年农开资金679万元报帐工作,积极配合县农开办做好2010年农开存量资金800万元,增量资金45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立项、施工质量上严格把关,在工程竣工验收、资金报账上全方位参与。对农开资金使用上强化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开资金的使用效益。在2010年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验收领导小组对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实施和资金拨付的验收审计中,经过验收领导小组认真核实,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获得可喜成绩,资金管理和工程管理全市排位第三名。

(三)积极争取项目,为县域经济服务做好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项目资金。除大型项目外,我们特别是对一些资金需要量小,又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小项目,做到了多跑勤问,得到上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对我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监督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核实扶贫贴息资料真实性,积极参与市、县财政涉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专款专用,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廉政建设情况

积极参加“三提升”活动和局内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参加中央福利彩票扶贫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到优秀县区学习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专项、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财政局虽然是服务机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力,如何处理好服务与权力的关系,是摆在我们每个财政干部面前的一大课题。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坚持做到按原则、按程序办事,不。工作中奉行人人平等,不拉帮结派,不搞亲亲疏疏,做到心口合一,秉公办事,切实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农财每年支出数千万,由于我们操作因素,一笔资金可能发挥出超越本身价值的效益,也可能将有限资金白白浪费。因此,我们身居其职,绝不能做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在接待上我们有严格的原则,凡有业务关系往来的部门在必要时可以接受就餐,也可以请别人就餐,但绝对不能由于给别人办事接受答谢宴请,对涉及财政业务往来的个人宴请不论任何理由一律拒绝。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已被农财人员接受和遵守,同时也得到对方的认可。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农财股在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业务学习多,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少;二、忙于业务工作多,缺乏理论学习自觉性;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