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入学教育

篇1

关键词:入学教育;创立班级建设主题;规范行为;积极疏导;特殊学生的跟踪辅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做事得早做准备和打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在“上任”之前,就要对本地学生当前的普遍习惯、学业水平、家长的普通心理及小学受教育状况等等相关情况要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就会明确明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地方特点和以往班主任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先入为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一些情况,开学初要特别上好几节班会课。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学生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会对他们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新学生要面对很多变化:老同学的分离新同学的陌生、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要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为农村文明程度较城镇要落后些,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前移,注意语言美,尽量减少学生日后“祸”从口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当前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祖父母“教育”的———即所谓的隔代教育。这种教育一大弱点就是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对孩子很少有约束,学生会非常随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吃零食、随地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利用学生刚进初中时的积极心理,先入为主,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相关班级建设主题:《优秀班级与我》《我班有我更棒》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出现在优秀班级的课堂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优秀的班级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不良习惯绝不会因一两节班会课就解决,我们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要“建章立制”了。

二、积极疏导,尽量鼓励学生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我会发现过于严厉,会造成学生与你“顶牛”或“老鼠戏猫”的尴尬情形。对学生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班风无益,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不合。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本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成员,每个小组组长一名,力求组内学生形成比纪律、比学习、比发言、比表现、比卫生,比团结互助的风气;组与组也相互评比、互相监督。以期形成团结、竞争、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和精神面貌。每一周或两周评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八名,每组一名。优秀小组一或二组,间或评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或小组,以便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得到班级表彰,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尽早走上正常的轨道。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例如2010年秋季,我班在开学不久后,从外地转来一个据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女孩,但来学校没几天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沉迷手机,不服管教;一下课就与原来的一些同学跨班玩,自己班上的同学挨揍,她还叫好;过分爱打扮,戴耳环、穿低胸衣服,而且在班上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成绩中上游。这是个典型的智力还可以,但品德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个学生管教不好,整个班都会受影响。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在开完会后,与该生家长好好地聊了很长时间。中心问题两个:让她穿着得体、上课不能带手机。我利用早上锻炼身体,跑步到她家去关心关注她;晚上散步我们一家人(丈夫是她的老师,儿子与她同班)常到她家去,让她觉得老师时时在想着她。经我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不断地与她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地鼓励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成功了!我乘势让她做我班的班长,她一天天在变化,主动摘去了耳环和花,低胸的衣服也不穿了,手机也不带到学校来了,课堂举手发言也慢慢自信和阳光了,学习很积极。再后来的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跃居全年级第四,全年级两百多人,成绩一出来,我们一家人立即利用晚上到她家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可高兴了,看着学生这么高兴的样子,我们做老师心里也感到高兴和幸福。当然,这还少不了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电话、网络、家访与家长加强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等等。总而言之,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得让家长和领导放心,那这个班主任就得心中有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爱他们的童心,甚至爱他们的缺点。付出你的艰辛和细致的劳动,才有可能做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育平等。

在初中英语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为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三、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在2005级2班的几位同学在初二上学期英语学习上掉了队,我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大面积滑波现象。

四、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创新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科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由此架构更加全面的德育环境。作为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改革思维,继而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初中化学教育格局。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创新的逻辑初衷

当前,化学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方式比较单一化,仅仅是依靠强行灌输的方式来进行,忽视学生的体验,难以切实找到两者的关联点,这样自然会进入学科融合教育的误区,看似实现了德育,实际上就是在走形式,化学学科教育中的德育往往难以切实发挥自身的效能;很多初中化学教师依然难以正确认识德育的价值,在德育模式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继而导致在课程设计时,还是难以有效地进行德育资源的融入,化学课堂中或者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也难以做到深度挖掘,由此对于实际化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本着改变上述局面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对于初中化学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调整,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创新实践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应该贯穿于整个学科教育中,初中化学必然也要参与进去,由此才能够确保素质教育能够更加夯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从教学设计开始,就需要将教学目标中,教学内容中,教育方式中融入德育,继而找到良好的融合策略,以确保两者的融合能够引导初中化学教育进入高质量的状态。在此方面,可以尝试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立足化学基本知识,适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中生处于学习启蒙的关键性阶段,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可能是不全面的,要引导他们以辩证的角度去审视物质,这样才能够进入理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格局。比如在化学变化实质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在对应化学实验中会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淀等现象,诠释出分子破裂、原子重排的物质变化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到世界上的物质是不断发展的,变化和运动是一直持续的状态,学生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了解到分子和原子在不停的运动,任何物质都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变化状态是恒定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运动处于绝对状态,很明显,这就是辩证思想。此时可能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这两句话,继而使得知识理解进入浅层次的状态。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辩证思想巧妙地引入,开始意识到运动与静止,变化与不变之间是辩证的,要懂得从辩证的角度来审视,由此才能够对上述化学变化的实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这也将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很明显,在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进去,由此,从这个角度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观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反应条件、物质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架构更加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

(二)切实利用化学历史,渗透多元化德育元素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都不是很重视初中化学历史资源的使用,更加不会将此作为德育的切入点。面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化学教师需要革新旧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继而确保将德育渗透到化学历史学习中,这样可以形成更加深度的德育格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其一,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穿插化学历史素材,对初中生展开意志品质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比如在学习金刚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将此方面的历史资料引入课堂,从点石成金的梦想,到1772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燃烧金刚石发现只有二氧化碳,再到1796年英国科学家Tennant的精确燃烧实验定量分析,再到后续Bundy等在对应条件下成功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接着1988年Greiner报道TNT爆炸法准备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让学生意识到当前学习到的化学科学成果或者规律,都是无数科学家付出努力心血得来的,这些都将造福人类,使得人类文明进入更高的高度。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了解到化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坚韧的品质,保持对于科学理想的追求。其二,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化学资源,合理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程学习时,教师将中国人民化学探索历史引入进来,古代有国人的炼金炼丹,很多都掺杂着唯心主义,就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开始传入西方世界之后,很多学者和专家从这些角度入手来探索,继而使得化学学科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学生开始对本民族在化学学科中的成就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继而顺其自然地进入民族自信中去。

(三)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合理渗透环境保护和安全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版块,学生在强烈的化学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认知化学理念,这样才能够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化学教育教学格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者,需要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教育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比如在二氧化硫气体制备实验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所需要的气体,首先进行精确计算之后,将气体所需要的量进行界定,然后使用准备好的仪器和药品来进行实验,并且迅速使用收集和回收装置,以确保迅速的回收,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气体流入空气中。并且在平时实验之后还会主动将没有使用完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不仅避免了对应的有毒气体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很容易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保护好自己。也就是说实验的每个步骤都可以传递出对应环境保护的理念,教师要懂得鼓励学生去思考,继而使得其能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化学实验与自身安全管理的关系,确保自身化学实验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

(四)优化多媒体教学,融入多样化的思政内容

多媒体教育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育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结果,其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构建生动体验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效能,因此成为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融入化学课堂的过程中,也可以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进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化学与德育的融合也能够朝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和进步。比如在化学反应中的微观或者微观粒子运动现象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呈现,制作动态flas,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架构无限分割和不断运动的状态,并且在此过程中巧妙地将唯物主义观点融入进去。在讲述电影胶片历史的过程中,同样引入了对应珍贵的化学历史纪录片资源,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了解到化学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进步,此时就可以巧妙地将家国情怀理念融入进去,由此自然进入理想的多媒体教育格局。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化学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懂得迅速找到德育与化学教育之间的融合点,在此基础上去使用多媒体资源或者技术,使得化学教育教学的体验感不断提升。要想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现德育与化学教育的融合,就需要不断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化学教育课堂。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德育作为自身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目标或者职业追求,这是新时代传道受业解惑者的必备品质。在化学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关注基础知识学习中辩证唯物主义理念的融入,关注化学史料中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关注实验教学中环境保护思想的穿插,关注多媒体教学中各种德育思想的引入,这些都将引导初中化学与德育课程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曲春艳.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10-111.

篇4

【关键词】农村学生 初中英语教学 走出低谷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因而英语考试的题型也随之千变万化。当然,这些题型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这也是时代的要求。然而,现代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刚开始带着一种浓厚的兴趣进入初中准备努力学习英语,入学初期,学生还能跟着教师,录音带听说读写字母,单词以及日常交际用语。久而久之,随着内容的增多,学生因读不出单词,因而不能识记单词,对课文句子更是力不从心,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领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改变现状。

1.找准根源是前提

1.1 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变化。编者认为幼儿园,小学均已开设英语课,进入初中后,就不必那么去强调音标教学了,多注重了口语交际、阅读技能等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基础教学,似有“空中楼阁”之嫌。作为农村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村小,由于师资的缺乏,教学资源的欠缺,英语学习相对滞后。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基本是一片空白,有一点知识储备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初中英语入门教学的内容虽安排了字母学习,但音标的学习内容甚少。

1.2 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师没有对字母,音标学习做具体安排,更谈不上去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让学生将来能自主学习,愉悦的接受新知识,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可如果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你的所思所想,势必会影响与听众的交流。可见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学好语音的关键则是学习音标,教会学生音标,这样不仅给了他们一把走进英语殿堂的钥匙,让他们徜徉其间,而且教师也能从繁琐的单词发音教学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刚进入初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思维敏捷,模仿力强,初学者都是信心百倍,热情饱满,学习效率极高。所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音标教学真可谓是恰到好处了。

2.具体实施是保证

任教初一英语时,我调整教学计划,先集中两周时间扎实地搞好26个字母以及国际音标的教学,让学生有初步拼读单词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2.1 集中教学26个字母。首先让学生掌握他们的准确发音,然后按读音进行分类。我们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为一类。如,含[ei]的字母有:Aa Hh Jj Kk ;含[i:]的字母有:Bb Cc Dd Ee Gg Pp Tt V v Zz ;含[e]的字母有:Ff Ll M m N n Ss X X Z z ;含[ai]的字母有:I i Yy ;含[ju:]的字母有:Q q Uu W w ; 还有一个自成一类的:Rr 。必须让学生牢记这一分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识记,而且为音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集中教学音标。英语国际音标共48个,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英语辅音和元音在语言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先让学生跟录音读,教师示范口型,舌位的变化,还可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从图片上真切地感知每一个发音,从而能准确地读出每一个音标。教学元音时强调舌位和口型,舌位稍有变化就会变成另一个音,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舌位的变化,充分利用舌头高低伸缩在口腔中的不同位置,发好单元音,利用舌头在发音过程中的移动发好双元音。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气流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响亮悦耳。

掌握清辅音、浊辅音以及元音对于各种词类转化的读音扫除拦路虎,当然对于读词、词组、句子、课文 ,做听力就不用说了。

2.3 巧记音标。

(1)英语元音音标分为12个单元音与8个双元音,12个单元音分为6对。

〖JZ〗〖XC18.TIF;%80%80〗

(2)我们在学习英语辅音音标时,按声带振动与否分出一对清浊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我们称其为清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为浊辅音。清辅音与浊辅音应成对记忆,总共有11 组,它们是[p][b],[t][d],[k][g],[f][v],[θ][],[s][z],[∫][3],[h][r],[t∫][dv],[ts][dz],[tr][dr]。前七个清辅音可谐音成:斯丝科普是夫妻。学生听后,哈哈大笑,多么困难的发音在笑声中灰飞烟灭,真可谓“一笑了之”。其次是3个鼻辅音[m][n][//],这三个音学生最易记;然后是1个舌侧音[l]和两个半元音[j][w]。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碍,所以发出的音低沉浑重,教学辅音时,告诉学生区分清和浊的关键在于声带振动与否,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手放在喉部,再感觉发出浊辅音时产生的声带的颤振现象。

2.4 常练。让学生自制卡片,初学时每节课前将上节课所学音标以卡片形式操练;或教师将音标制成一张图表,课前让学生练读记忆。耳熟能详,学生通过反复声,视,读的练习,对音标的读写烂熟于心。

3.学会拼读是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音标,就如同有了一根无形的拐杖,在以后的学习中,拼读生词时得心应手,完全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学生学会音标有如下好处:

3.1 便于学生读准单词。学生正确地拼读单词,对听力测试大有好处。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 情景教学 浅谈

情景教学法能将一些相对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置于某种有意义的情景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然而在相对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会常常发现大部分学生“生搬硬套”“一成不变”的情景教学的现象,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学习情趣下降导致不学的状态。

一、初中教学情景的学习特点

体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要学好体育并运用好体育的给学生带来的好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也是具有实际意义,学生会将已经学到的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用于实际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无处不在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学生对体育深层次意义的领悟,情景教学正是利用情感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情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空间。

二、初中体育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就如一味调味剂,不断调剂着教学模式的意识,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发展,陶冶情操,丰富学生乐趣,让学生很融入教学中去,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在情景教学模式中发展体育能力,广大体育教育者应积极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有效的讲教学情景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绪低落往往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器件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会因为情绪的负面影响,不专心融入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听老师的指导和器件操作,或者是学生身体素质比较薄弱,学习上压力过重导致精神不集中等多种因素,练习起来往往会使动作失误,此时,教师如果不够耐心去指出学生动作错误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就会集中精力,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努力完成所学的动作;反之,教师以粗暴指责或者是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很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引发学生自卑感、促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对老师产生抗拒、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下学生进行单杆和双杆的项目训练时就会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当然,教师还应坚持民主性原则,发扬教学民主,通过师生互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积极地与学生的心灵共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除了此方法外,体育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当做朋友,进行合作,和学生零距离相处,无话不谈的愉快的课题中去,这样就会达到共赢的效果,教师教着轻松学学着快乐,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敬畏的对象,而不是害怕和反感的对象,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四、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情感

初中体育的核心就是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情感,

1、加强教育,树立信心。

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爱好的活动内容,但在实际运动中,往往不如别人表现突出,就会产生自己技不如人,自暴自弃,教师应利用这有利时机鼓励他们拼搏进取,表现自身的最佳运动水平。不求在全体中最好,力求达到自我表现最佳。

2、加强培养,建立情感。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如学生喜欢上户外体育活动课而不喜欢上体育理论课,而学生在室外体育课中又表现为怕吃苦,喜欢轻松的活动,不喜欢长跑等耐力活动课。这些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育因素而造成的。以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倾向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认知系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系统。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情的感染,受到爱的激励,使他们在课堂中感到运动的美,在运动中享受生活的美,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兴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微笑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的运动中增强信心,使自己产生前进的力量。

3、加强练习,培养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接受体育知识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思想认识的统一性。如在低年级中的体育课上引导学生编儿歌:“我拍一你拍一,我们大家来练习;你拍二我二,什么困难都克服;我拍三你拍三,身体锻炼很简单……”教学生边唱边按节拍跳,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快乐运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五、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景,让学生及时的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语言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使用语言法能使学生明确内容、方法与要求,迅速的进入情境;使用恰当、简短的几个字就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体育课结束时。为了使学生在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部分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教师可通过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如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教师可提高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课中的大运动量练习,是船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而入静放松时,则是船进入了风平流静的港湾,静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尤如军港之夜。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鹰在万里晴空之中翱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总之,多少年来,学校的游戏教学往往是单向式,指令式,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而情境教学便是通过创造一种“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这种方法对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应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不断完善,使学校体育事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篇6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中考也要改变成绩简单相加

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根据改革意见,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其中包括,改变考试科目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学生可自选中考部分科目

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意见希望改革减少中考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在成绩表达方面,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成绩,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适度性;发展性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兴趣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优秀的老师。站在目前的教学角度来看,中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学校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似乎已经忘记了,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这样老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要想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抽象:此学科与物理化学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没有实验环节,而和具有优美诗句的语文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的吸引力又比较缺失;(2)指导没有系统性,不全面,不少老师在开展此方面工作的时候,仅仅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摸索。即便是曾经有过一些针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的论文,然而却比较片面,不够详细。

一、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数学兴趣培养的重要作用

1.对于初中生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年龄大都是13~15岁,综合学生发展心理学的成长阶段理论基础来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强。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可推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认知能力提升。假如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如此不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

学生在内心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这样一说到数学符号,一见数学老师,都会恐惧,如此其成绩就不会提高,也会抑制其后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对于后续现代高等数学的学习极其不利。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乃至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数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上压力会越来越大。

国外不少心理学家对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表明,有着良好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然而学生对学科有厌烦感,这样其成绩也不好。从科学实践中我们得出,人的心情好,精神状态佳,这样其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其潜能激发也会比较充分。但是对学习的内容有抵触心理,这样要想提升成绩也就是天方夜谭。

二、推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培养的技巧

1.设计趣味性的问题,使得学生认知能力提升

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问,说明学生是有所得的。除此之外,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说明学生对这堂课感兴趣,学生发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老师还要注重趣味问题的设计,探讨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会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富有趣味性,此时可一点一点地诱导学生接受知识,使问题既有层次,难度一点一点地加大,同时要适时地给予其一些嘉奖,进而使得学生更踊跃地参与其中。这样趣味提问法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同时要让学生都融入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合理的教学办法,才会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2.设置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学生一提及作业就会感觉到很无奈,设置趣味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趣味性的探究,对于学生兴趣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趣味性作业包含以下,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科教影片进行观看、布置一些制作数学模型的作业等,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被彻底打破了,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喜悦。此外可设计一些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符,还可以设置一些习题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有一定的探索价值,比方说奥数竞赛题的设置。很多时候,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其实质不是要让学生解出答案,是让他们在求解之中得到更多经验,培养一定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可以早日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讲堂的形象性、活泼性的打造,属于一门学问,这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协作。其中初中生学习乐趣的培育尤其重要,对其进一步深入、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有大的帮忙,并会鞭策其数学成绩的提升。所以,这一点数学老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在讲授的过程当中要把乐趣培育有计划性地融入其中,不要有思想包袱,如果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其讲堂讲授质量才会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篇8

 

初中化学愉快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那种一言九鼎的一言堂现象,教师努力蹲下身子深入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教师在合作中帮助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初中化学愉快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及时予以肯定性评价,在教师持续肯定性评价中学生的化学愉快学习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师生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一、教师努力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富有诗意、生动形象的化学语言中演绎出美丽的艺术,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化学知识。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第一课的时候,首先通过小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化学老师表演的几个小魔术”,教师将四只已事先处理过的小烧杯一一摆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在四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的无色液体,学生们立即惊奇地发现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呈现在小烧杯中。此时全班学生沸腾了,质疑、讨论、解答此起彼伏,最后学生们惊奇、求知的目光注视着、等待我的解答。“同学们想知道这个神奇魔术的奥妙吗?答案需要我们从这本书里去寻找和发现。”我一边说一边举起了化学课本……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现在我们步入了奇妙精彩的化学殿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魔力的美丽画卷,同学们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现象、美丽的画卷是如何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稍安勿躁,听老师一一娓娓道来。”通过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发展及化学应用的艺术性描述带给学生化学应用美的感受,使化学知识像晨中的雨露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努力加强实验教学,想方设法地发展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辅助手段和非常重要的方法,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技能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缓慢氧化和自燃这一新课内容的时候,首先请学生合作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张已浸入溶解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的滤纸取出并挂起晾干,间隔半分钟不到,观察到滤纸开始冒出白烟,然后很快发火燃烧。,滤纸为什么不需点燃就能够燃烧呢?学生们兴趣浓厚并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不愤不启之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到课本里寻找答案,学生们在课本里认真地寻找着、学习着,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教师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可谓事半功倍。教学中教师还能够设计一些开放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由探究铁丝生锈的条件实验,联想到设计铜丝生锈条件的对比实验,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产生联想,扩大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实验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领学生由被动地学习活动演变成快乐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习的效率显著提高。

 

三、教师通过第二课堂开设科技小活动,不遗余力地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科技小活动来陶冶情操、发展兴趣、提高能力。比如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化学晚会,多姿多彩的晚会引领学生们进入璀璨夺目的、神圣的化学殿堂,晚会在震耳的炮声中开启,听到“尖锐的爆竹声”,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粉尘或瓦斯爆炸等自然灾害,懂得了某些特定场所严禁烟火的重要性;手持“喷雾器”的女同学翩翩起舞,优美的歌舞伴随着“喷雾成字”“喷花似锦”节目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白纸上喷出了化学晚会等五颜六色的字,花盆中的枯枝凋叶被喷出了鲜花争艳、绿叶并茂的盆景,还有“雪条燃烧”“魔棒点烟”“变幻莫测的晴雨花”“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横生的精彩节目,把化学晚会推向了一次又一次的,同学们也沉醉在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化学晚会中还开设化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操作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感受了化学之美、提高了自己的化学应用能力。

 

四、教师努力减轻学生的化学学习负担,持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个小组的问题生成,充分开发教学潜能及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口诀、谐音等方法加深记忆以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等知识竞赛创设新颖愉快的教学情境,不遗余力地激活并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化学学习任务,不但减轻了学生长时间完成化学学习任务的负担,而且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化学知识及竞赛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减轻化学学习的负担真好。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持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兴趣,要从多方面着手。没有兴趣,发展能力是难以想象的。只要赋予化学知识以完整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形象,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

篇9

关键词:有效性;创新;兴趣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了,也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为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想尽办法,设计的花样层出不穷,表面上看非常活跃,但基础教学不扎实,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好知识,基本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最终弄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甚至学生更早地出现两极分化,分化面更大。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性教学。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

        (1)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中设计情景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注意维持他们在课堂上昂扬、积极的态度。在教仁爱版Book II Unit 3 Topic 3 Section B时,这课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评价来学会“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No, I don’t think so. I don’t agree with you(him, her).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一位学生到讲台旁,让与他玩得最开心的同学来描述、评价他,教师在一旁时时表示同意“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或问其他同学“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这种方式引入所学内容,十分亲切又很新颖,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笔者又利用学生前一周刚看的一部电影来操练,因为,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大家讨论非常激烈,但都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句型。最后在归纳总结这环节时,让学生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表达他们家人的看法,并作为作业写出来。(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对“闽剧”和“周杰伦的歌曲”看法差别较大)这样的设计,既贴近生活,学生有话说,又能很好地操练“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

        (2)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引进竞争机制。如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朗读竞赛。笔者常以计时方式进行师生打擂或生生打擂。具体如下:当教完当天的对话或短文时,让学生计时,教师尽可能快地将对话或短文念完,并以这个时间作为分数(如30秒即30分),然后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早读时进行比赛,时间低于老师所念的另加10分即40分,超过一秒则扣一分,以此类推(如学生念35秒得25分)。同时评出“月冠军”和“学期冠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课后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早读时与老师或某个念得最快的同学竞赛,得分方法同上。)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但完成当天的口头作业,单词、句子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还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真是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当然,一些游戏、歌曲、简笔画、学生画的图片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且是多变的。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认知与操练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如七年级的48个音素教学和音标拼读教学,它们虽没明确地编排在我们教材教学进度中,但却是学生拼读生词、记忆生词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技能。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48个音素及拼读规律,笔者联系了汉语的拼音教学,利用声母与韵母表,先找出与其读音相似的进行比较联系记忆,再强调不同之处。 这样既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些读音,又能很好地记住它们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过程中,起初采用“连词成句”训练方式,接着运用“遣词造句”训练,这两种方式主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句子的写法及与中文的不同。然后再以“根据图片内容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再到“根据汉语提示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训练,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些试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从某试卷或网上随便拿出来给学生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个方法行之有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智慧地使用、处理教材

        新课改下的“一纲多教材”就是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任何教材都有取舍增补的空间,如何灵活地使用好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有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形成富有自己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真正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篇10

关键词:初中学生 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 

        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学前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向往而兴趣高涨。②在学习字母、音标、单词的阶段,由于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超前意识破坏了心理平衡的状态,会导致兴趣下降。③在学会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会使他们的兴趣有所上升。④在进入学习基本语法阶段后,会因为语法规则多,严谨,要求精雕细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而使兴趣下降。⑤到学习篇章结构时,由于学生渴求新知识产生的结果,如希望了解异国文化等,兴趣又呈上升趋势。

        针对以上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去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导“趣” 

        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广泛用途,是形成学生认知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总是充满好奇、兴奋和向往这一特点,教师在上初一导言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搜集大量的能说明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的例证(如商务、科技、文化等等),在导言课上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感知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今后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以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搜集身边能接触到的生活、商务、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中使用英语的素材,并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学习不仅是学校内作为“重要学科”的需要,而且已成为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刻不忘从学生的个体内部动力激化和外部环境感受进行引导,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明确学习目的,以利于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语言应用和习得环境,尤其是边远地区,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进行由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 “Jim’s father is a teac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到交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语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高效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成就感,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语言学习。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视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 60%;只看能记住 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 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护“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