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整改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审计整改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审计整改方案

篇1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实践;提高

一、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目的和范围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保证审计工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审计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具体、工作措施恰当,保证审计目标实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以风险为导向,掌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编制审计方案时,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已经掌握线索的问题反复进行讨论,认真思考审计方法、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重点、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等,明确参加审计的部门和人员、审计资源分配以及沟通方式等。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审计过程中,要放开手脚,不拘泥于审计方案

审计过程虽然是按着审计方案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据可依,但是如果单纯的、完全依据于审计方案,必然会出现本本主义,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略到审计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当中,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能被审计方案限制住,因为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制定审计方案时未必面面俱到,也不是很有针对性。而在审计过程当中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内容与审计的重点内容,积极寻找适合审计程序与方法,而不能再一味地执行审计方案。

譬如笔者工作中在对下属某单位做轿车件涂装线改造项目竣工验收专项审计时,发现该项目评标人员结构不合理且评标内容缺失,导致没能及时发现投标书内工程量与招标文件中技术要求偏差较大。我们抓住这一内部控制缺陷,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尝试新的审计程序,利用建安工程的作业量法对改造的6个不锈钢槽体进行抽样,确认该单位向供应商多支付设备款41.74万元,占中标价428万元的9.7%。

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的结果,最终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体现的。作为被审计部分最终也是以审计报告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审计报告的撰写一定要公平、公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审计报告,使其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很多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审计内容避重就轻

对于审计过程发现的重大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轻描淡写,有意淡化、轻化客观存在的问题。却丢了西瓜捡芝麻,拿些细枝末节说事。

2.审计结论含糊不清

审计结论是一个审计的最终结果,但有些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报告结论长冗,即含糊不清,没有实质性内容。

3.审计意见和建议无指导性

审计意见和建议是需要具有操作性的,如果是空洞的,或不可实现的,这样的审计建议毫无意义。

那么,作为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以下问题:

1.抓本质问题

对于审计过程来说,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要回避,不可有意淡化,要实事求是的写出客观情况。

2.审计结论简单明了

对于审计结论来说,不要写得含糊不清,冗长拖沓,要简单明了的给出最终结论。

3.给出有效审计意见与建议

对于审计意见来说,是审计后,被审计单位未来整改的重要依据,在撰写时要深思熟虑,给出明确整改方向,并提出真实可行的意见。

以笔者完成的一个对下属单位的非标设备改造审计项目为例。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意见时,针对存在的审计问题如可研的内容不完整(遗漏近百万工位器具投资)、未进行试生产拉练便做了项目的终验收等,各相关部门纷纷推卸责任,甚至在会议上出现认可存在的问题,但无法追责的情形。因此撰写审计报告时,经过深思熟虑,最后从内部控制入手,经过对审计问题地深入剖析,发现被审计单位部存在门职责不明确、相关流程缺位或内容不完整、项目实施过程没有监控等内部缺陷,且一些内控缺陷还涉及公司层面,该审计报告得到被审计单位及公司层面的认可与重视,审计项目结束后公司层面及下属的相关整改工作便积极开展起来,也为后来应国资委要求而开展的内控评价打下基础。

需要补充的是,搞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也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是否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是否有效的体现。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不断对健全关于审计结果的后期跟踪检查,并督促被审计部门落实整改方案。

四、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人才是现代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现有知识体系、工作经验等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作为现代审计部门,就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进行人员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给人员成长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机会。同时,作为审计部分,也要吸收多方面的人才,即要有审计人员,又有要精通财务管理的人员,也要有熟悉财务软件的人员,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合理、高效的团队。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永远是财务审计需要培养的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科学合理,以合理的资源搭配,来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例如以项目负责人制来实现审计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同时对于项目负责人的培养也会事半功倍。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审计团队,同时还可聘请外部知名专家,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技术手段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实现财务信息的多点并发,异地并发,跨国关发是时有发生的,从技术手段上说也不再是难点。因此,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要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联网审计等技术手段,以适应新形式下财务审计的需要。联网审计在现代审计当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联网审计的能力。加强自身在互联网时代的审计能力。

总之,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审计质量永远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内容。作为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知识,以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九个环节,中国内部审计,肖军华;2009-02-15

[2]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肖军华;2009-02-15

[3]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田立芳;2006-08-30

[4]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4-09-01

[5]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丹东纺专学报,陈桂英,2004-09-25

[6]国家审计质量探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单新新(导师:苏新龙),2006-06-30

[7]提高审计质量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陕西审计,吕临,2005-12-30

篇2

一、整改目标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重点,从严从实整改落实,切实增强自己在牢固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整改措施

(一)强化抓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存在问题: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抓的不牢,干部理想信念滑坡。

整改措施:正确履行党委副书记职责,扎实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整治教育。

完成时限:长期。

(二)加强抓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存在问题:党建工作落实不力,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不力。

整改措施:(1)强化思想认识,摒弃党建工作由专职副书记抓的思想,主动作为。(2)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克扣市上下拨的任何村级组织建设经费。

完成时限:长期

(三)农业产业发展搞形式,助农增收效果差

存在问题:注重产业发展规模,忽视效益及日常管护,对产业发展多样化思考不足,产业链条单一。

整改措施:合理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带动边远村社共同发展,引进柑橘等新产业,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提供智力保障。

完成时限:长期。

(四)工作落实机械教条

存在问题:工作图应付,依葫芦画瓢。

整改措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乡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杜绝“一阵风”现象。

完成时限:长期。

(五)关心群众工作差

存在问题:深入基层时间少,领导接访制度坚持不好。

整改措施:乡党委制定《干部驻村工作办法》,明确领导干部深入村社时间,全体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并接受大家监督。进一步落实好领导接访制度,畅通群众表达述求的渠道,积极化解相关问题。

完成时限:长期。

(六)维护群众利益做的不好

存在问题:执行惠民政策走样,解决空巢老人,受灾群众办法不多。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严禁任何挤占、截留、挪用惠农资金的情况,由乡纪委牵头,明察暗访,走访群众,对出现问题的村绝不姑息;积极探索农村空巢老人、受灾群众的扶持办法,改变过去简单地给一点钱解决临时问题,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科学合理引导空巢老人、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完成时限:长期。

(七)履职尽责做的不好

存在问题:干部队伍管理不严,财务公开监管不好。

整改措施:强化干部队伍管理,组织新一届三委干部积极参加岗位培训,熟悉政策,明白礼仪;加强农村财经管理制度,由财政所牵头加大对各村财务审计工作,确保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完成时限:长期。

(八)机关习气严重

存在问题:安排多,落实少;关心下级做的不好。

整改措施:(1)强化工作落实,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合理统筹安排。(2)制度机关干部生日、生病、困难慰问制度,加大对干部关心力度。

完成时限:长期

(九)工作缺乏新目标,缺乏新动力

存在问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创新思维不足。

整改措施:加强担当意识,增强发展创新思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现工作创新。

完成时限:长期。

(十)公务接待铺张浪费

存在问题:来客接待好面子,超标准接待。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市委相关要求,严格公务接待管理,修订《机关后勤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办公用品的管理使用。

完成时限:2014年7月底。

(十一)存在享乐主义思想

存在问题:进城开会、下村调研车来车往,工作日中午有饮酒现象。

篇3

一、自查过程与结果

自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1日——22日)

1、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班。总支召开“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制定《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并按照《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要求的10项内容,责任到人,明确要求。

2、宣传发动。召开 “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学习讨论。组织农场各学校校长、书记认真学习区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开展以“财务规范化检查”为主题的专题会,明确“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自觉地参与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3日——25日)

1、自查自纠。总支核算点及各农场所属各学校认真对照《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要求及10个重点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撰写自查报告。

2、建章建制。农场各学校针对自身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等,使学校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

3、督导检查。农场教育总支根据有关方案,参照区督导检查方式,形成自己的督导检查制度,掌握动态、查找问题、发现典型。

4、重点整改。总支根据督导检查的结果,针对还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5、监督评议。总支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10名(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形成第三方力量监督反馈机制。对违规行为必须监督整改到位,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分。

6、绩效考核。将落实财务规范化管理纳入教育绩效目标管理,年底,对各项工作的评估都要结合此项工作情况进行。

(三)分析总结阶段( 4月26日——27日)

1、全面总结。总支核算点于5月1日前将本单位“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体会进行全面认真地总结和评估,并向教育局财务审计科交书面总结材料。

2、经验交流。农场教育总支组织场内经验交流活动,推介先进经验,树立典型。

3、分析总结。教育总支对在“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的学校进行表彰,并在全场范围内作经验交流。

自查结果:

按照区教育局文件规定,农场各学校按总支核算点要求通过深入自查,各学校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来执行,收入、支出全总纳入核算点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点、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1、按照上级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农场中小学核算点及各学校都建有严格的财务及财产管理制度,并做到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没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农场10所学校均按规定编制,执行2010年预算,都严格按月编制会计报表。

2、严格按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各学校实际编制了学校收支预算,学校的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召开了校委会,事后都进行了常规公示,倘若因工作事特殊情况的需要面要变更预算,则按照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变更,没有擅自修改和变动现象。

3、依照校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各单位所有的财产都登记造册,做到专人管理,因学校需要而购置或使用的,都有教代会或教师代表参加的校委会的审查通过。对于重大资产购买或是涉及基建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的相关材料。10所学校都能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原则,没有挪作他用。

4、严格执行支出审批制度,所有大额支出都事前召开了校委会,事后进行了常规公示,各学校每年在教代会或是全体教师会上都作了财务报告,并获得了通过,接受财经审查小组的监督。

5、各学校都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处的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执行了“一票三证”,“收支两条线”,所有款项支出,均全部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财政收据。没有出现公款私存的现象。

6、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农场教育总支及农场所属学校均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核算点严格监管各校财政资金的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7、农场各中、小学都能做到帐目清晰,手续齐全。各校均无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等违规现象。各项均在银行开设有学校公用资金帐户,并做到收支有据,账目清楚。

8、学校各项经费支出,都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轨制,无乱之滥用和浪费铺张等现象。对于大额款项支出,均有经由经办人、证实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材料。 共2页,当前第1页1

9、各校对于学校的资产增减,都做了较好的登记,做到出入有据。

10、作为财务核算点,严格按规定办理支付各学校的帐务,能规范办理各种支付业务和帐务处理,能及时向各学校反馈财务信息。

二、经验与做法

积极开展“财务规范化检查”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资金使效益的一项重大举措。农场教育总支认真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财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自黄陂区教育局分别召开财务规范化检查的工作会后,农场总支迅速召开了班子成员会和全体校长、书记会。深入学习了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总支书记刘斌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要认真对待专项检查工作,明确财务规范化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和保护干部的需要。要求大家,对照“自查自纠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成立专班,明确责任。

成立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斌

成员:陈启业 陈代千 冯汉文 占才斌 周谋新 曾微 杜绍兵

农场所属学校按总支方案要求也相应成立财务规范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工作责任制。总务室,财会室均按区教育局文件要求在各校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广泛宣传,形成氛围。通过办专栏、挂横幅、广播、黑板报等措施,在整个校园内,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能了解财务规范化检查的内容,对照自身可以更好地查找问题。通过广泛地宣传,全体教师对财务规范化的目的、意义有了全面地认识,廉洁从教的行为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各学校召开家长会广泛听取意见,深入了解学校工作中的不足,积极争取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对照要求,自查自纠

对照区教育局工作文件精神及“财务规范化检查”中的10项内容,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三、问题及整改

通过农场教育总支专班和所属学校专班认真细致的清理检查,目前虽然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的现象,但通过清理检查,进一步加强了我场各学校财务规范化管理,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对各学校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监管职能,确保了各项资金收之合法,用之有据,查之有凭,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在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为了方便各学校报帐,在没有违反大原则地前提下,对于较小额帐目,我们偶尔开绿灯,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造成财务管理上的不够规范、严谨。对照本次检查,我们知晓其中不妥,今天将一定加以改正。

篇4

关键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

2018 年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 号)(以下简称《规定》),对于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基础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应紧跟新时代要求,抓住审计制度发展和变革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内部审计功能和价值,通过强化教育经费监管,防范风险,提高经费使用绩效,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变迁

内部审计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内在功能和本质。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历次定义来看,内部审计职能已经渗透到组织运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实现价值增值(见图1 )。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明确内部审计具有“确认”和“咨询”职能。在我国,内审职能随着审计目标和内容的变化而拓展。审计署《规定》明确将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与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和建议”,强调要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议”职能,这与IIA的“咨询服务”职能不谋而合。

二、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定位与职能

(一)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定位

1.增强基础教育防御风险能力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在具体业务流程中关注风险因素,特别是关注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预警危害,做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机制、增强基础教育风险防御能力。2.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实现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应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决策,完善学校经济业务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经费使用绩效,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二)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内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内部审计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校经费使用监督、强化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全过程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和廉政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应促进审计职能向“监督、评价与建议”方向转型升级,助力教育事业发展。1.监督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指通过对中小学校财务收支行为的审计,合理保证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解决“对不对”的问题。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审计的监督职能既是加强基础教育系统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评价职能是支撑通过客观评价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教育教学管理的安全性,提升基础教育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解决“好不好”问题。内部审计向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提供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行状况,真实、客观的审计评价,为学校优化管理,及时、有效进行决策提供了依据。3.建议职能是升华利用教育内部审计资源和信息,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管理建议和支撑服务,解决“怎么好”问题。内部审计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管理和咨询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健全机制、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风险,实现教育事业目标。

三、影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障碍

(一)机构独立性不强,审计职能发挥受限

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笔者通过调研C市教育行政部门发现:该市教育行政部门存在未配备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情况(见表1 )。基础教育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政策法规等部门合署办公,将会削弱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大大降低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

(二)人员和知识结构单一,审计业务能力较弱

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具备财务、审计、工程建设、政策与法规、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目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学校的财务人员兼职承担,在人员配备、知识储备方面,显得较为单一和薄弱。以C市市本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例,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均为中小学会计人员,其综合专业知识、审计业务能力与素质均有待提升(见图2 )。图2C市教育行政部门内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构成情况据调研,大部分中小学校一线会计人员,缺乏内部审计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这种人员和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审计意识不强的状况,使得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出现“乏力”状态,不利于审计工作后续发展。

(三)思维与方式传统,审计深度与广度不大

教育内部审计主要包含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教育经费专项审计、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审计等。目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使用的是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重点是针对教育经费收支、财产物资管理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注重查错纠弊,更多的是强调监督职能。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覆盖范围更加深入,往往需要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去,单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思维,已不适应基础教育审计发展的需要。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审计内涵发展受阻

随着学校教学、科研、财务等内部管理的逐步规范,特别是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部分市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财务数据平台,实现中小学校财务集中核算与管理。相比较而言,基础教育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仅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表格数据处理,既无专用的内部审计软件、也未建立基础教育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实现内部审计过程中的财务数据收集与筛检、内部控制测试、绩效建模评价等功能,仅凭内审工作人员的手工收集、复核数据、测试与分析,审计工作效率、效果难以提升。

四、提升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职能的路径

(一)提升独立性,保障内部审计职能发挥

现代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提出“对有效的内部审计来说,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独立性主要是通过审计组织的地位和客观性得到的。”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这种独立性包含:机构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和工作独立。(1 )机构独立。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和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障审计工作独立性,使审计的职责、权力和范围有法可依,减少外界因素对审计部门的不利影响。(2 )人员独立。一方面,增加审计人员编制,为教育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审计人员的调动、考核等应由单位最高管理层讨论决定;另一方面,部分审计项目聘请和借用外部专业审计力量,完成审计工作。(3 )经费独立。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培训经费等,应纳入年度预算并予以保障。(4 )工作独立。教育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据审计计划,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其他干涉,做出公正、客观的审计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

(二)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素质

随着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范围扩大,审计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种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审计工作。采取如下措施:(1 )招聘其他专业人才(如计算机软件、工程造价、教育教学管理等专业)充实内部审计队伍,破除目前单一“财务会计”的人员结构。(2 )选拔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充实内审人员在教育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也让挂职管理人员熟悉并掌握教育财务和审计管理知识,提升综合管理能力。(3 )制定基础教育内部专(兼)职审计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内部审计人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择优聘用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和晋升;对于无法履行岗位职责的,不得(或终止)聘用。(4 )制定岗位培训计划,采用面授和网络教学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充实内部审计人员在教育管理、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基本建设、信息技术、人际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三)强化工作机制,提升审计质量

在确保基础教育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需强化审计工作机制建设,提升审计质量。(1 )完善制度。借鉴国家审计制度,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补充修订基础教育的《内部审计制度汇编》《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与工作手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规范指导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2 )规范流程。逐步建立统一的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规范化流程,设计流程作业模板与操作程序,保证全面覆盖审计内容与关键风险点,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同时,为后期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3 )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审计结果运用包括通报审计结果、制定整改方案、根据审计建议改善管理等,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应跟踪检查内部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不力的学校,进行深入分析,帮助、督促和强制整改到位;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与组织、人事、财务、纪检等部门协调联动,强化考核与管理。

(四)创新工作思路,向管理审计转型

(1 )在审计方向上,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开展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规范管理、抑制风险和防腐倡廉的重要举措。目前,基础教育的内部控制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以C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例,对内部控制审计仅限于审查财务收支、翻阅会议纪要、规章制度、询问个别管理人员,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流程、审计效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基础教育审计部门应以财政部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单位自评价)为基础,整合进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中,并逐步引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形成基础教育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体系,发挥审计建议服务职能,夯实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建设,防范教育风险(见图3 )。(2 )在审计内容上,随着政府会计改革,中小学校实行“双分录、双基础、双报告”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成本”概念。面对变化,基础教育内部审计顺应会计改革,调整审计内容。强化对中小学校资产审计,重点关注资产的采购、使用、折旧计提、处置等,摸清学校“家底”,确保国有资产信息真实、有效。在资产审计的同时,应强调对资产配置、使用效益与效率,进行审计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被审计学校资产管理水平。研究开展绩效审计,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分析,逐步探索构建基础教育绩效评价标准,在同类别学校之间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通过对标,审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帮助被审计学校提升财务和业务管理水平。(3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点、线、面”开展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在使用常规财务收支审计方式方法外,通过对资金收支行为的审计,延伸至关注整个业务流程和关键点,及时分析财务与业务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风险,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内部审计应从单笔经济业务“点”开始,关注业务流程这条“线”,最后才能抓住“业务与财务管理”(面)。以审计调研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耗材废品收入为例:通过1 笔“废品收入”金额入账(点),延伸到学校“实训耗材的预算、采购、管理、使用、废品处置”等环节(线):审核耗材预算的编制的科学性、采购方式规范性、耗材的出入库管理情况、废品处置及收入核算。最后归结至学校的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面)。审计人员针对制度缺失、制度执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管理建议,切实提升学校实训耗材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点、线、面”的审计方法将有利于拓展审计人员视野,从紧盯单个财务数据向数据背后的管理内涵延伸,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4 )探索“内部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审计监督转变,将基础教育内部审计的事后监督、评价职能,延伸到事前、事中管控与建议。以“部门预算审计”为例,目前基础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在年度结束后,针对学校上一个(或几个)年度预算情况进行审计,基本采用预算收入完成率、支进度百分比、结余资金占比等指标进行评价,远远无法满足“提高预算科学性和财政资金透明度、预防腐败、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绩效”的预算审计目的。部门预算审计关口前移,即从“预算执行完毕后”前移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关口:首先,审计人员应全面了解基础教育(或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重点工作,熟悉预算编制的组织和流程、以前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等;其次,通过关注预算编制的关键控制点(收入是否全面、教育重点工作的保障、重大项目的论证、绩效目标申报与评价),来参与基础教育预算编制过程,控制预算编制风险,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再次,分析以前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不足,提出指导建议和意见,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后,年度中跟踪获取月度、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分析执行数据偏离预算的原因,并提出审计建议,保证预算目标完成。“内部审计关口”的前移,将有利于发挥优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内审作用。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单项会计核算、全面会计核算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与决策支持,毫无疑问,目前依靠传统手工处理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应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1 )开发基础教育内部审计作业软件。根据中小学财务核算情况,定制开发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模拟传统手工的审计流程,通过软件访问和获取财务数据库,具备查询、整理和分析财务数据功能,满足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需要;同时具备审计统计分析、审计底稿与报告生成等审计管理功能。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软件开发与使用,将节约现场审计作业时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2 )考虑构建区域性基础教育审计信息化平台。由于中、小学校管理模式、财务核算、财务信息报告基本统一,特别是部分城市已实行了财务集中核算,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可以在实现上述“单机作业审计”的基础上发展“网络化审计”,构建区域性基础教育审计信息化平台。通过构建区域性基础教育审计信息化平台,将审计资源平台与中小学财务集中核算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学校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对接,打通信息流,实现信息共享、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与挖掘、对比分析、自动预警、审计决策分析支持等功能,使得审计决策过程更加智能,为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提供技术支撑。结语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应紧跟新时代要求,通过强化内审部门独立性、优化内审人员结构与素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积极创新基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向管理型内部审计转型,不断提升教育内部审计职能。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目前,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少,施工企业面临的行业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要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实现稳步、健康、安全的经营和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防止、减少经营中的舞弊和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盈利水平,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控制体系。

1.强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施工企业防范风险

在施工企业经营中会遇到各类风险,只有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类风险消灭在萌芽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强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有效地内部控制,可以把企业各部门及其工作联系起来,增加凝聚力,通过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作用,以顺利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通过严密的监督和考核,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通过工作效率提高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

虽然有些施工企业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往往也只是存在于形式上,同时由于施工项目地域的分散性,导致内部控制处于半瘫痪状态。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又多以合规性和事后检查为主,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真正的内部监督控制作用。项目负责人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太够重视,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多数施工项目几乎没有一套开始就能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项目管理频繁出现问题。

2.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降低

(1)项目风险

部分施工企业对风险意识不足,缺乏有效地风险防范机制,为了争取施工项目,在没有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与调查的情况下,而采取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在签订合同时,也没有认真研究合同条款,盲目承接项目。在施工中部分领导重生产、轻经营,更轻内部管理,把内部控制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考虑。这样可能导致企业在承接项目前期和后期都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2)资金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加大了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难度。施工项目具有分布地域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其资金也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尤其是海外项目,更多地涉及收款风险、汇率风险和当地外汇管制风险,若不对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容易导致项目管理出现漏洞,风险很大。

(3)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完善

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信息支撑。但大多数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流动性较大,项目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特点,使他们的管理水平跟不上管理要求。尤其是现在开拓海外非洲市场,由于当地网络不发达,项目信息管理只能采用单机运行,总部不能及时得到项目的有效信息,在上情下达过程中,信息失真严重。集团管理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基本上只能作为上级精神传达的传递工具,没有形成双向传递,沟通效果不明显,致使管理层和员工不能明确其在内部控制程序中的任务和责任,影响了行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施工企业的信息效益。

(4)内控监督力度不足,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是企业员工,与被审计单位各种利益密切相关,独立性不强,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多数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加上单位领导不重视,即使作出审计处理决定,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也多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对会计事物的合规性和事后检查为主,很少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评估,一般也都睁只眼、闭只眼,监督流于形式,该查不查,该罚不罚,结果导致弱化,不能及时发现和修改制度上的缺陷和经营中的风险。

三、强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切实举措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首先要在现有岗位进行认真分析、准确定位,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相互牵制,确保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建立管理过程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进度、工程计划实施检查,日常工作动态考核,对各个工程项目进行评比,排出名次,实行奖优罚劣,逐步细化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可以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风险防范,建立企业内部预警机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面对各种风险,包括市场恶意竞争,市场机制等问题的影响,但企业本身粗放的管理模式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施工企业只有改变以前的简单再生产的状态,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各个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一套责任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营有序的控制体系,强化全员的法律观念和内控意识加强战略管理,充分利用、重新整合各项资源。做到事前积极防范,发生时及时化解。具体从投标之前就应该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科学合理地筛选投标项目,从中标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资金运营全过程,施工企业都要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真正做到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居险思变,最大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过程控制,建立严格的资金管控制度

项目开工首先要组织相关部门参照定额标准,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对材料采购、机械租赁、分包结算等业务,审核确定合理价格,编制工程全面管理预算。将未来收益、资产折旧、收付款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为基础的的现金流预算及全面资金管理预算。通过编制现金流预算,给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应对资金周转困难。

公司可以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分公司和项目部每月、每季给集团总部上报资金预算和滚动资金预算。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对各项目部的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根据项目资金余缺信息统筹安排资金调拨,一方面可以防止项目大量盈余资金沉淀或资金去向不明风险。当资金紧张时,通过统一资金调拨可以使一个项目资金盈余调配到短缺的项目,从而使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更高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强了集团整体的资金保障水平。

现在海外施工多以美元结算,随着美元贬值,汇率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为减少美元贬值导致结汇损失,分包结算尽量采用美元支付。还可以在不违反外汇管制法律的情况下,与海外代合作单位就一些成本支付项目进行货币互换,在合作单位支付当地币,来消化工程款收汇的当地币,由合作单位在结算时支付国际可兑换币或人民币来消化汇兑损失和外汇管制风险。

项目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集体联签付款审批表及原始发票、结算清单办理付款。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比较频繁,如管理、审批不严格,就会出现问题。财务部要严格执行按预算付款,定期编制成本费用明细表,对超预算部分一律不办理付款。每月经济活动分析会上把预算执行情况向相关部门通报。超预算部分编制部门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经领导小组讨论确定是否增加预算。这样可以根据工程进度看成本,及时掌握工程成本的真实情况,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造成浪费,超支现象。

4.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会计系统是企业信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总部可以通过网络帐套信息系统平台和单机版数据包传送数据措施及时掌握下属单位项目成本、资金情况,避免下属单位成本不真实和虚报利润和资金使用风险状况发生。建立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及时集团最新公告,集团最新新闻,通过我的模版规范网上办公流程。可以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内控制度,公司相关方针政策,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他们顺利履行他们的职责。

5.加强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要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首先项目管理部门和员工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工程进行自查,每季度上报自查报告。公司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到项目一线,对经营、财务、工程技术、质量、人力资源等进行实地全面检查。检查当场就检查结果与检查单位进行沟通,表扬其管理好的方面,列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并上报整改方案。定期检查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整改,从多方面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每年年底根据考核分数对分公司、项目部进行排名,在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公告。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并与其职务升降挂钩,做到动力与压力相结合。避免部分单位粗放管理,把内控制度当做摆设执行不力管理流于形式,杜绝和减少经营管理风险。其次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管理审计。通过考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效率,以期更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在资金和技术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而建筑施工企业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工程繁杂,难以控制。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对施工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力保证国家法律、政策和方针在企业内部贯彻实施。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力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

参考文献:

[1]程新生:《企业会计组织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6

(一)内部审计模式滞后 传统的监督型审计正在向管理型审计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再仅仅是监督,还应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要求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延伸,将内部审计覆盖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将审计的“秋后算账”转变为“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这对于降低企业损失和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对两湖地区432家企业内部审计的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约有21.88% 的企业只进行事后内部审计,其中,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的企业有50.12%;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采用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的企业占到49.78%;只有28.34%的企业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基本达到全面审计的要求。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模式上总体上比较滞后,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我国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外部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财政部颁布实施,与此不同的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并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这也导致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尽管多数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落实到实处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样成为一种摆设。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大体上了解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机构独立与人员独立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两个基本条件。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有63家,占到调查企业的18.98%,将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的有169家,占到调查企业的50.87%,而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占到30.12%。与此相对应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独立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往往隶属于财务部门,其工作受到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的领导,很难做到独立审计。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是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看,内部审计质量总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能够对内部审计准确定位,从制度上、机构设置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实现了由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变,部分企业正在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但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都成为制约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的障碍。

探索和开展以效率和效益提升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成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管理环境,做好内部审计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计划性强、目标明确、专业技术性强等特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绩效管理,开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和考核,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侧重于从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效益两个方面来考察和衡量内部审计绩效,其中,内部审计效率侧重于从内部审计自身来提取指标,是一种直接评价;内部审计效益侧重于从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方面来衡量,是一种间接评价。通过这些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内部审计绩效,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内部审计评价模型选择与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及特点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人们决策的基本过程,即分解、判断、综合,将问题层次化,最高层次为要解决的问题,即层次分析法的目标,然后按照问题的性质将其分解为下一层次,再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果模型。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各指标相对于其上一指标的重要性权值,其测度原理是按照指标两两比较的相对重要程度,实现对不可定量因素的计量。

层次分析法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性强。层次分析法要求使用者理清分析对象的各个影响因素,并按照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层次递进的系统结构,以清晰的反映各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这与系统分析原则是一致的。(2)适用性广。企业管理决策往往涉及许多无法计量的因素,层次分析法通过相对重要性的测度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增加。(3)简便易用。层次分析法的评判过程通俗易懂,有其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辅助下,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快速、方便,结果简单明确,易于掌握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这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提取是否准确,分类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着层次分析的结果。层次结构的方法即可以由最高的目标层向下层次分解,也可以将影响目标的因素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属性将其归类。

(2)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层次结构后,确定了上下层之间的隶属关系,然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某一层次的影响因素A下属的A1,A2,……, An等影响因素的值。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法(见表1)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上述方法构造判断矩阵:

A=a11 ... a1nam1 ... amn

其中,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对属性A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并按照1-9标度法确定其近似值。当aij>0,aij*aji=1,显然,当i=j时,aji=1。

(3)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在得到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程:

Aw=?姿maxw

求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和特征向量w,并根据正规化后的w作为元素A1,A2,……, An在准则A下的排序权重。

(4)一致性检验。对排序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括:

第一、一致性指标C.I.

C.I.=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第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通过查表获得,见表2。

第三、一致性比例

C.R.=

当C.R.

(5)确定各层次因素的组合权重。通过计算得到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权重,在经过一致性检验后可据以进行比较决策。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构建目标与原则 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其价值增值功能。为此,在构建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增值原则。内部审计评价必须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为导向,这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考核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战略导向原则。内部审计评价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这也是导致企业由内部控制审计向内部风险管理转变的重要原因。(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内部审计评价必须有可靠的指标作为支撑,而且这类指标能够有足够的基础信息作为支持。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合,使指标具有代表性,从而兼顾全局又能突出重点。(4)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评价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只有一项成本支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该项支出才是合理的。(5)动态修正原则。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组织目标的调整都要求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6)定量定性结合原则。定性指标信息含量大,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定量指标直观、可对比,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内部审计绩效水平,就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内部审计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立 在考虑内部审计绩效时,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保证自身的合规性、效率性,然后才能实现其效益性,其中,合规性、效率性是对内部审计自身的要求,而效益性则是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体现。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绩效的研究,在内部审计“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绩效考评指标划分为审计效率指标和审计效益指标。根据内部审计特点、实施情况等,在审计效率指标下设置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完成率、审计执行率、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整改率、被审计部门反馈率等6个下级指标。在审计效益指标下,设置审查出违规金率、审查出损失浪费金率、资源节约率、经济增收率、经济损失降低率等5个下级指标。各个层级指标名称级说明见表3、表4、表5,在进行上述划分后,就形成了由这些指标构成的层次结构模型。其中,内部审计绩效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构成目标层,审计效率和审计效益构成影响目标决策的准则层,影响决策目标的各个详细指标构成指标层。

四、基于AHP法的企业内部审计评价过程

(一)企业内部审计绩效指标的量化处理 将内部审计绩效的关键指标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中和差,由于初始指标不具备可比性,无法对内部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设初始指标为n,从而量化指标rn=l-0.2n(n=l,2,3,4),得到的量化指标值见表6。

对照量化指标值,定量处理指标值 ,根据问卷调的结果,求得企业内部审计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r=(rn)/n

计算结果见表7。

(二)内部审计绩效指标的判断矩阵构造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将每一层次下各影响因素相对于其所属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并按照1-9标度法进行赋值,通过参考国内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有关研究结论,并结合国内内部审计专家的意见,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如下有关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效益以及内部审计绩效的判断矩阵。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设内部审计效率判断矩阵为A,矩阵特征向量为?姿max,特征向量为w,计算相关指标的权重,过程如下:

(1)审计效率指标权重。第一、设定审计效率判断矩阵为A,采用和积法将判断矩阵A列规范化:

第二、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

==0.5748

==0.9261

==1.0201

==1.1178

==1.5923

==0.6978

由此可得向量W

=[0.5748 0.9261 1.0201 1.1178 1.1592 0.6978]T

正规化后所得特征向量:

W=[0.0974 0.1527 0.1670 0.1849 0.2706 0.1274]T

第三、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姿max

由AW=0.61261.00441.07041.18161.76470.8139得到:

?姿max = = 0.6126/(6×0.0974) + 1.0044 /(6*0.1527) +

1.0704 /(6×0.1670) +1.1816 /(6×0.1849) +1.7647 /(6×0.2706) +

0.8139/(6×0.1274)=6.2347

第四、一致性检验

C.I.==(6.2347-6)/5=0.0469

查表4.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n=6查得R.I.=1.26,求得C.R.值:

C.R.=C.I./R.I.=0.0469/1.26=0.0372

第五、确定内部审计效率指标权重

?姿max=6.5193,C.I.=0.1038,R.I.=1.26,C.R.=0.0824

(2)内部审计效益指标权重。根据企业内部审计经济效益指标的重要性权重表和内部审计绩效关键领域的重要性权重表如下:

?姿max=5.4068,C.I.=0.1017,R.I.=1.12,C.R.=0.0908

?姿max=2.0124,C.I.=0.0124,C.R.=0.0,满足一致性指标。

(3)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内部审计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5。

(4)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结合表5-2和表5-7,M公司内部审计评价值:

p=74.27%×(0.47×9.03%+0.53×14.17%+0.60×17.61%+0.44×18.49%+0.53×27.16%+0.57×13.54%)+25.73%×(0.4×33.24%+0.47×18.34%+0.62×15.75%+0.6×17.41%+0.47×15.26%)=0.501402

(四)内部审计评价结论

总体结果:从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值来看,所选择样本企业的得分为0.501402,满分为1,表明样本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总体水平一般,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基本吻合。

具体指标:(1)审计效率。从具体指标权重值来看,审计效率权重为74.27%,审计效益权重为25.73%,这表明内部审计要实现其价值增值功能,必须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入手。

在影响审计效率的指标当中,内部审计整改率所占比例最高,为27.16%,这表明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必须坚决抓落实,看行动,否则,内部审计的建议与整改方案只能是一纸空文。内部审计建议率权重为18.49%,表明内部审计必须尽快实现职能转变,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应能够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内部审计反馈率的权重为13.54%,表明接受内部审计的部门如果能够与内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将能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提倡全员审计的原因之一。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与内部审计执行率反映一个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处理常规、计划业务与非常规、突发性业务时的能力,从权重指标来看,应对突发性、非常规审计业务的能力比企业执行常规审计计划能力更重要,因为,很多违规、违法业务都考虑了如何规避日常审计。(2)审计效益指标。审计违规使用资金、不合理使用资金情况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3.24%和18.34%,这表明保证企业业务的合规性、合理性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搞不好,不仅不能实现价值增值,还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害。资源节约率、经济增收率、经济损益率三项指标分别反映了内部审计在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非经常性损益方面的作用,从三项指标的比重看,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作为日常性经营项目,其基数大,而非经常性项目发生几率小,因此,基数小,这说明非经常性项目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更敏感,应该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审计。

五、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多数与财务、纪检部门合并设立,并隶属于其他部门,这种隶属关系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多方关系的影响,缺少开展独立审计的权限。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努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组织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提高要求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建设,科学定位内部审计地位。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其价值增值功能、管理职能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提高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形成全员参与、贯穿全程的内部审计体系是提高内部权威性、独立性的重要外部条件。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直属于企业董事会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定并实施年度审计计划,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实施各项专项审计。内部审计委员会应设置内部审计长一名,内部审计专员若干,内部审计机构规模应根据企业业务活动数量、企业规模等确定。

(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 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都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的努力,只有配备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最大效用。针对当前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人员配备上入手,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1)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内部审计人员任用要解决好人才选拔和使用的问题。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适应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将自己的角色由监督者向管理者转变。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改变将内部审计作为闲置人员安置岗的情况,而是任用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内部审计岗位上。人员的选用应综合权衡,既要重视外部引进,也要重视内部培养。(2)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业务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复杂多样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持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思想素质,恪守审计原则的必要保证,使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工作。业务能力培训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更新审计业务知识,增强审计技能的客观要求。在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时,要力求实现知识最新、技能最优,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还应重视外部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专业性的审计培训、讲座、远程教育等,条件具备的,还可以参加当地审计协会组织,参加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各种培训。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准备控制。内部审计计划准备包括项目选择、时间安排、任务分解、人员安排级相关资料收集等方面。计划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进度,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内部审计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将企业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用于企业关键的内部审计项目上。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的安排,按照进度开展各项工作,统筹规划,促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要做好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分解,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安排。(2)内部审计实施过程控制。内部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内部审计证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证据收集要根据每项项目的难易程度、时间安排、重要程度,制定内部审计证据收集的范围和技术方法等。要做好内部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加强内部审计轨迹和过程的记录,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审计日记有利于进行审计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有利于对以往审计事项进行核查、反馈,以更好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和调整记录。要记录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获取的各种类型的审计证据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内容。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工作,确保审计计划完成。(3)内部审计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清晰、明确的对审计项目事实和问题进行描述,对内部审计结果定位要恰当,出具的审计建议要具有可行性,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改进具有指导作用。内部审计报告要体现质量控制的原则,保证内部审计报告的完整性,通过项目小组、内部审计负责人、总经理三个层次的复核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建立内部审计实现跟踪报告制度,不仅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这是强调内部审计执行力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和报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建立内部审计事项执行情况跟踪表,可与内部审计三级复核制度结合,由内审负责人、企业总经理填写,有利于相关负责人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 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责任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推动力量,在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安排的同时,明确每位内部审计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权限和义务,从而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需要每一位企业员工的通力合作,保证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完成,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找到直接责任人,避免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审慎、负责的处理审计业务,也促使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2)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落实责任必须依靠奖惩进行激励和约束,进行奖惩则必须依靠科学的考评结果。为此,必须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内部审计责任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应本着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定量指标包括内部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内部审计执行率、内部审计建议率等,定性指标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等。二是定期考评与不定期抽查。内部审计责任考评必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必须保证内部审计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只有持续的考评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同时,内部审计考评也不能忽视突击检查的作用,对于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出其不意,因此,制度化的定期考评与临时性的突击检查应该结合运用。三是依据考评实施奖惩。企业应根据考评结果,按照指定的奖惩制度实施必要的奖励和惩罚,要注意奖惩的多样性,可以采用物质形式奖励,如奖金、罚款等,也可以通过非物质的奖励,例如晋升、免职等。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评述》,《财会通讯》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