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固定资产投资

篇1

【关键词】DEA 系统聚类 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性

在河北省,尽管固定资产长期大量的投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越好。高投资、低效率仍然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河北省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是准确找出城市间投资效率差异的前提,也是提高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一、理论方法

(一)DEA综合评价方法思想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适用于对具有若干相同类型的多个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的评价方法。

DEA的基本模型为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是用来测量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在CCR模型中,当效率值θ=1,且松弛变量均为0时,决策单元DEA有效,经济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当θ

(二)聚类分析思想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的亲疏关系,按照某种特定的要求或规律,从而客观地划分类型。聚类分析的主要步骤是选择变量,变量的选取当然要和聚类分析的目的密切相关,二是计算相似性,三是选择聚类方法。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系统聚类法是聚类诸多分析方法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它的思想是首先将n个样品看成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我们得到n-1类,然后再从中找出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成一个新类,如此下去,最后把所有的样品均在一类。系统聚类法在进行聚类的过程中,需要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离差平方和法的分类效果最好,应用也更广泛。

二、数据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应力求全面、科学、有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因此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投入指标,选取新增固定资产和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来综合反映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

三、各地区固定资产效率实证分析及结论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选取2010—2012年三年的数据,对我省11 市各年投资效率进行CCR-DEA 和BCC-DEA 建模分析,对三年结果取平均值,用DEAP软件求解相关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各市每年的相对投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然后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来进行聚类分析。

本文选用spss19.0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对样品进行分类。选则组内联结法,计算距离选择欧式平方距离,输出冰状图和树状聚类图。由树状聚类图选择5为分割点,可知将河北省11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划分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地区的投资效率差异很大。承德、廊坊、秦皇岛和张家口几个城市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邢台市规模收益处于不变阶段,其他城市处于规模递减阶段,这些城市资产投入超过了最佳规模,增加一定比例的投入只能带来小于该比例的产出,理论上来说,这些城市应该降低资产投入而提高效率水平。

第一类城市,承德、秦皇岛和张家口。这三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低,技术效率低,但是有着较高的规模效率,这说明三个城市增加投资引发的规模收益最大,资产绩效好,固定资产投资在产业投向、项目建设、区域配置方面不太合理,投资规模较好。

第二类城市,衡水、廊坊和邢台。三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低,但是三个城市有着较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尤其是技术效率达到了“1”,这说明三个城市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建设的很好。

第三类城市是石家庄和唐山。这类城市主要特点是投入高,但综合效率很低,其中技术效率较高,但规模效率很低。石家庄和唐山分别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和工业发展基地,自然成为河北省的重点投资对象,但这两个地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率很低,投资规模很不合理。

第四类是沧州、保定和邯郸地区。这类城市的综合效率水平接均水平,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没有很大的差距,技术效率相对规模效率而言略高一点,这类城市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较合理。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1.除邢台处于DEA有效外,其他城市都处于DEA无效,其中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唐山和邢台等城市处于技术规模有效,其他城市既是规模无效又是技术无效。

2.各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技术效率水平,规模效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3.投入水平低的地方,效率水平较高,尤其是衡水、邢台和廊坊三个城市较为明显。

4.高投入地区综合效率水平低下,投入与产出增长严重失调。投入的增加非但没有促进产出的大幅度增加,然而阻碍了效率的提高。

实现固定资产高效投资的建议:

1.改善投资结构及投资过程管理,提高投资技术效率,河北省要通过改善投资结构及投资过程管理等方面提高投资技术效率,尤其是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三个城市提高技术效率尤为重要。

2.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河北省大部分城市都处于DEA无效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对资本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完成了投资,但没有发挥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能。因此,不断地提高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率才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3.增加对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地区或者综合效率很高的地区的投入。衡水、廊坊和邢台三个地区的效率指标都很高,但是投入却很低,不及河北省平均水平,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因此处于有效状态的地区应加大投资力度,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季坚.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王梦欣.我国各省份工业企业R&D效率的DEA模型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8(04).

[4]宋倩.河北省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分析[J].中国商界,2010(03).

篇2

一、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分析

西部大开发实施前(1990-2000年),兵团生产总值缓慢增长,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高于兵团生产总值的增幅,但差距不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由于对口援疆省份加大了对兵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兵团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高于兵团生产总值增幅,且增长势头强劲。

从宏观角度分析,考察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效益主要采用投资率和投资效益系数。

(一)固定资产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率又称为资本形成率,由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表示,是反映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一般认为,投资率过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过高又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进而损害经济增长的质量。

图一 全国、新疆、兵团投资率变动折线图

从图一可以看出:1990~2012年,兵团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呈现出增长――下降――加速的变化趋势。1990~2003年为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2003~2007年保持平稳态势;2007~2012年,投资率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增幅逐年增大,期间年均增长达8.7%。

1990~2012年,兵团投资率年均增长4%,而同时期新疆年均增长仅为2.9%。期间,1998~2004年,兵团的投资率甚至高于全国投资率。这表明,兵团的经济增长具有高投资拉动的特征。

(二)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

投资效益系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质”的指标,由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表示,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图二 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期投资效益图

由于投资项目种类、政策效应、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存在,会产生“滞后效应”,因此不仅需要考察当期投资效益系数,还要考察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对该期GDP的影响,这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期和投资期的时间差形成效益滞后,称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滞后效应。

将图一、图二结合考察可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表现出以下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990~1999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较低,投资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率和投资效益变化背离; 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投资率显著提升,且同步递增。说明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利用率较高,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滞后性较为明显。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从开始投放到交付使用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的这种效果会滞后释放。概括地说,生产总值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反作用力,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但是,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地区来说,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滞后影响,其滞后影响期的长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控的,决定其长短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

由t期(当期)、t-1期、t-2期比较可知,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t-2期表现最为明显,即当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随着时间的延续,其经济效益逐渐得以凸显并逐步增大,滞后性较为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选择和方程描述

1.模型变量的描述、数据整理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2中列出了模型中使用的4个外生变量、3个内生变量、变量的含义、计量单位,观测指标的样本区间为1990~2012年,数据取自《兵团统计年鉴》(1990~2012年)。

表一 模型变量列表

其中,由于兵团地区政府支出数据无法直接得到,考虑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变动额和管理费用支出总额的合计值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高度相关性,其总和可作为政府支出的工具变量,因此,取其近似值:政府支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变动额+管理费用支出总额。

2.模型方程的描述

利用兵团1990~2012年的数据建立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导向的经济联立方程模型,模型由3个内生变量方程组成:

(1)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方程

(1)

该方程描述了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固定资产投资滞后期的关系。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影响因素时,引入GDP和INV(-1)两个解释变量。

2.经济增长方程

(2)

该方程描述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作为社会消费能力的代表,成为带动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故引入这两个解释变量。

3.城市化模型

(3)

该方程描述城市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人口的关系。

由模型主要内生变量的动态模拟图可以看出,INV、GDP、CS的拟合效果很好。

(二)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按照“加速原理”,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投资以更快速度的增长;同时,经过资本积累,投资对经济增长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模型可以看出,兵团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应增加1.005元;上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1元,可使本期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0.24元,上期固定投资的投入产生的效果,在当期不会完全释放,而是会产生滞后效果。

2.经济增长:理论上,如果投资产生的效益未被消费消化掉,那么该投资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增长。由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看出,与生产总值相关的是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滞后一期,即上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每增加1元,生产总值增加1.24元。

3.城市化:实践证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与聚集,能够吸纳大量农业人口,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造条件。

由城市化模型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水平相应增加0.07个单位。

三、主要结论

(一)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成为促进兵团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经济增长为资本形成和投资增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增长是增加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分析观察兵团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增长拉动的,投资增长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兵团经济增长的长效作用增大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资先于经济增长而增长,投资的作用在当年的经济增长中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来,但在随后几年会逐渐显现。近年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有所延长,决定其长短的直接动因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兵团固定资产投资由见效快、周期短、难具长效机制的小项目向周期长、具有长效作用机制的大项目转移。

篇3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牛文元透露,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已有154座,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从他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国内“智慧城市”的规划投资和市场预估是非常可观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06至20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目前反映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指标)8年来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8830亿元,平均每年为2353.75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1.91%。

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2006年的1.91%、2007年的1.53%、2008年的1.44%、2009年的1.30%、2010年的0.99%、2011年的0.72%、2012年的0.78%,逐年减少到2013年的0.74%,占比八年下降了近60%。

从统计数据看,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

154座规划的“智慧城市”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而实际国内8年来信息化总的固定资产投资才有18830亿元。也就是说今后“智慧城市”所需投资,将达到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7年的总和。而“智慧城市”建设只是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两化融合、宽带城市、三网融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等都需要大量投资。假设这些资金都去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了,那其他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又从哪里解决呢?

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达到108亿美元(约合650亿元人民币),而实际2013年中国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较2012年只增加了382亿元,相较市场估计的650亿元还差168亿元。若将增加的382亿元摊到154个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中,则平均每个城市只有2亿多。这与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80到100亿元相比相去甚远。同时,我们也知道增加的382亿元,并不只是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这154个城市,也不只是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增加的投资若摊到154个规划建设的“智慧城市”中,每个城市连亿元资金也不能保障。

大家都知道“智慧城市”建设只是近两年才兴起的,其预估投资非常大,而实际上从近两年反映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数据的增长却十分有限,这些增长的投资无法与“智慧城市”报道的投资相吻合。

那“智慧城市”的投资去哪了?首先是报道夸大了投资数额,再就是各城市实际的投入未能到位。

篇4

今年以来,我县在县委、政府以及市发改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县“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重点加大对工业建设项目、城市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业、交通道路等项目投资,加快项目组织实施步伐,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定能圆满完成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具体汇报如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1、1—10月份全县开工项目88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500万元,完成年计划20亿元的98,同比增长54。其中:续建项目13项,完成投资81419万元;新开工项目75项,完成投资__081万元。在开工项目中,已完工项目54项,完成投资57967万元。

2、完成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07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05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2362万元。

3、完成投资按行业分,农牧林水完成投资10079万元;工业完成投资43059万元;交通完成投资81540万元;电力完成投资1607万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46268万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394万元;商业、文化、物流、餐饮业完成投资19048万元);行政及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797万元;市场建设完成投资3150万元;其它完成投资6000万元。

城市建设、行政及社会事业共开发面积449144平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266980平米;商业、文化、物流、餐饮业开发面积60607平米;行政及社会事业开发面积41557平米。

二、主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市重点监控的重大项目5项,完成投资93100万元。

其中,哈磴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完成投资75000万元;内蒙古天义天吉泰、塔尔湖番茄酱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15000万元;海五公路五原段已完工,完成投资20__万元;喜洋洋食品公司年产2万吨乳制品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1100万元;五原4X25MW热电联产项目已开工,进行冷却塔基础打桩工程建设。市重点策划项目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五原2×600MW电厂项目厂区坐标已定,正在做可研报告及相关论证。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主要特点:

1、投资规模加大,增幅加快。从前三季度的投资完成情况看,主要项目的进展较为顺利,投资规模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地产开发建设大幅升温。

存在问题:

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一些项目不能如期完工。

20__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5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10 years, 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thre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Gansu, Qinghai, Xinjiang), and the scal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expanding. By comparison on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scale and 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 thre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with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country, this paper get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wester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wester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

Key words: western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65-03

1 绪论

1.1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相关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1],

从国家层面上讲,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设施建设都将是西部地区的工作重点。

2000-2010年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拟规划、打基础”的十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足以影响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本文拟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以下简称“甘、青、新”)为例,总结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先行

基础设施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周期长,前期投入很难取得效益,建成后也是直接效益较小而间接效益更大,具有显著的经济外部性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对GDP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如在“九五”期间,沈阳市每年的GDP增量中,平均约有25%是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2];基础设施增加投入1%,总产出将增加0.13个百分点[3]。按照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对GDP的边际贡献率,可以得出基础设施投资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的结论。从而得出,西部地区要发展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先行,这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是相吻合的。

2 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2.1 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取得阶段性进步

2.1.1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变化趋势

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市政工程、电信工程、公共设施和水利环保设施等建设的投资,不同地区所相应的基础设施行业不同。由于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存量数据难以获取,本研究以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参照系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4]。

西部大开发战略自2000年启动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不断提升。由图1、2可知,2001-2010年西北“甘、青、新”三省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甘肃省年平均增长率为24%,青海省年平均增长率为20%,新疆自治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9%。西北三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长。

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走势。据分析可知,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般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左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必要作为一项衡量发展的指标进行探讨。参照《中国环境统计年鉴》[5],西北三省近十年来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本呈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要整体优于“十五”期间。

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

由图2可知,西北三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46.7%上升到2010年69.7%,十年间增长了23个百分点,说明西北三省的固定资产投入逐年加大,城市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

但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并没有同步增长(见图3),在“十五”期间有显著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下降到2006年的0.9%,2007~2010年有小幅回升。这说明在西北三省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旧账未清,又欠新账”,环保投资落后于城市化进程,不能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环保支撑。

2.1.2 西北三省与西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①现状。2010年甘肃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最大,高于西部和全国;新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最小,低于西部和全国;青海水平居中,西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未来青海、新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还有待加强。

②变化趋势。2001-2010年西部、全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变化曲线基本平行,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西部的投资比重高于全国。西北三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其中,2001-2004年高于西部和全国,2005年低于西部高于全国,2006-2010年低于西部水平,与全国持平,趋势见图4。

2.2 西北三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明显 本文依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相关环保要求,分别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电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全面分析2001-2010年西北三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本文选择“公路里程”、“邮电业务总量”、“年末供水管道长度”、“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四个指标,来定量评价2001年、2005年、2010年西北三省、西部和全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情况。

由表2可知,西北三省“十一五”期间的公路建设里程要远高于“十五”期间,这与相应时段内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正相关关系;西北三省这10年间的邮电业务总量上升势头明显,当地的通讯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西北三省这10年间的年末供水管道长度增长速度要低于西部和全国,“十一五”期间的差距比“十五”还要大,未来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得到突出和加强;西北三省的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十五”期间提升较快,但到“十一五”期间有所放缓,低于西部和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未来需要不断提高西北地区的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不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交通运输、电网通信、水利、环境四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交通运输和电网通信类的指标年增长水平比较乐观,水利和环境类的指标未来发展还有待加强。

3 目前尚存问题

3.1 总体规模明显不足 西北三省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2%,公路里程占全国的8%。2010年西北三省的公路网密度为1176公里/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公路网密度的28%;铁路网密度为30公里/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铁路网密度的32%。相对于辽阔的国土面积,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明显不足,路网密度小、连通性与网络性差,对交通运输的速度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

3.2 西北地区的交通设施很不配套,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较大,技术水平也不高 该地区交通设施高等级路段少,低技术等级路段长,总体质量较差。2010年西北三省的公路里程为33.4万公里,其中31%为二级标准以下的等外公路,高等级公路比重比全国低13.4个百分点;2010年内河航道里程为1335公里,仅占到全国的1%,通行能力较差;航空发展起点低,规模有限及经济效益差。

3.3 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更多地利用了社会投资、私人投资与外资,西北地区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低,筹资难度大。2010年西北三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仅占0.8%,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缺乏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将极大影响西北地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存在重复建设和环境破坏的风险 重复建设将造成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浪费,同时影响环境、阻碍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面对国家大量投资,如何统筹、一体化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良性发展的关键。

4 探索解决的途径

4.1 联合国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应达到9%~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北地区的城市基础设建设投资的比重,虽然在弥补历史欠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远远没有达到联合国提出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长期处于占全社会固定资投资比重的较低水平上,由此造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长期欠账。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同步或高于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这样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以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2 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准要适度超前,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必须赶在别的开发项目之前加以实施,而且建设规模和标准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以满足未来发展要求。

4.3 不断改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动员和引导全社会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条件

通过引用BOT等先进融资模式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参与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西部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

4.4 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 西部大开发是在国家财力支持下的一项战略决策,其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十分珍贵。从环境污染和治理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比生产性项目的重复建设危害更大、浪费更大。所以西部地区面对中央、地方巨额投入,要认真做好规划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给出预判并留有余地,避免盲目上项目、重复上项目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曹翔.运用BOT模式促进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J].当代经济,2011,10,106-109.

[2]马树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测算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30-33.

[3]姜轶松,朱喜.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J].管理评论,2004,(9):57-61.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概念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涵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又称工程投资审计或基建投资审计。从广义上说,它是包括国家审计主管部门、社会审计单位和经济体内部审计机构等审计主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财务收支、合法项目报批、未来效益获得等情况的监督行为。以上叙述的监督行为所遵循的是我国的《审计法》,并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企业内部三个途径开展体系式的监督;从狭义上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审计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这种审计监督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概念是广义上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的界定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客体。它并不仅仅包括建设施工单位,而是涵盖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参与部门或单位。这其中不但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还要有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也就是说,这些部门或单位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外延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是一个期限相对较长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外延界定为前期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 3 个部分。而若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工程性质的角度来看,我们又可以将其外延界定为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技术改造投资审计和其他投资审计等。当然,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外延的界定还有其他的方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出现的问题

(一)重操作审计,轻利润

审计在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中,因其中利润巨大,而常常出现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员通常会重点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并从财务使用、流程办理等操作层面发现问题,责令整改。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过去操作事项进行查处的做法,而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外延还包括竣工后审计环节,即对未来效益的审计。

(二)重事后监督,轻事前和事中控制

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还多偏重于对项目的事后审计。显然,事后审计不能像事前和事中控制那样更为有效地阻止不合规的行为发生。它只能发现那些已经发生和结束的违规事件,并要求事后进行整改。许多时候,损失在所难免,即使事后进行整改,也不可能实现零损失。

(三)人才短缺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都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大张旗鼓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与此相对应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些地方甚至严重短缺。部分单位选择借助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目前,各地国家审计机关都在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通过招标选择能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

(四)缺乏客观标准导致的主观夸大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例如,我国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中的规定就存在比较原则和抽象的问题,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客观操作标准没做明确的阐述。所以,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便会感到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和客观标准,就只能将审计工作建之于大量的主观判断之上。

(五)过于就事论事,而忽视了审计工作的支持决策功能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往往会针对事件本身的对错与否而开展,过分地强调就事论事的审计方式,而未充分考虑到为各级政府提供经济政策验证和宏观决策的支持功能。

三、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发展的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使其更高效地对社会中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可见,事物的健康发展是需要有正确的意识做保障的。而在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重事后监督,轻事前和事中控制;重操作审计,轻利润审计等,就是审计工作理念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实际经济情况。对此,我们要大力创新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相关理念,努力探究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寻找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具体如下:第一,增强宏观意识,将审计工作由操作层面提升至利润效益层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忽视对利润的审计是极其不妥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资金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审批流程、财政供给和相关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挖掘和丰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宏观理念,并最终指向未来经济效益情况。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原来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已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且整个转变过程是高速的、日新月异的。作为经济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发展的这个特点相适应,全面实现事前和事中审计控制,将“介入早、预防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运用到实际审计工作,更新已有而陈旧的审计共组理念。

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体制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搞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就必须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及时从审计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创新,尤其要开展好问责审计制度。那么,什么是问责审计呢?问责审计就是指政府等有权监督部门或审计机关,检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将其业务办理及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对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报告、纠正或制裁,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要通过审查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等情况,来实现加强审计监督,严格防止人为地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审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止,进行通报,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方责任,有效维护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在构建我国新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时,还要做到“抓中心、顾大局”,以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有效使用为审计对象,重点审计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全面促进相关分配体制的深度改革,并有力推行常规审计、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等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审计。

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要着重增加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社会公共项目的审计,合理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具体来说,第一,要适度拓宽对财政投入较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第二,及时引入眼下固定资产投资中反映出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涵盖社会各界和人民百姓极大关心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第四,全面加强对环境效益敏感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力争做到早准备、早介入,尽可能多地考虑预防生态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濒危动物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审计;第五,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大力做好工程事后审计和预算、决算等事前审计的衔接工作,要将单纯地以项目建设单位为主的模式,延伸为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所有部门和单位的模式;第六,重点审计乱上建设项目、违规虚假招投标、不按规定流程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新战略

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内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缺乏熟悉审计流程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和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灌输新型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建立起考核审计员的学习考核体制,督促他们按时自学,并对自学效果明显的同志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措施。

(五)利用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各地都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相应出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去合理地利用社会审计,由最初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扩大到其他项目审计。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参与政府审计工作取得了成效,社会审计对政府审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四、结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并时刻服务于经济大局。只有这样,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才能发生起色,才能真正起到有效监督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0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结构、所有制结构,胡永平就其投资的来源、投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投资增量调整方法来解决投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司增绰从投资用途方面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投资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以上分析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文章将从投资行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数据研究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定量分析各行业之间联系和区别,初步探索投资结构的区域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2》说法,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根据投资目的将其分为: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在进行分析时,由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交易额占了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文章采用不含农户的行业数据,由于国际组织数据样本资料数据无从取得,将该项省掉,将剩下的19个方面作为19个变量,分别以字母A~S表示,总固定资产用字母T表示。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思路

利用相关分析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各变量的公共因子;最后使用聚类分析对各省的投资情况进行聚类,以分析省际之间的投资差异;提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建议。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

以总固定资产投资为因变量,以各行业投资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线性回归,估计结果中修正,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强,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模型显著,在整体上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章采用标准估计系数(SPSS19.0中定义为试用版),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可以分析出其投资结构,估计模型如下:

(1)

在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C(制造业)、K(房地产业)对总投资的单位影响分别达到0.474、0.269个单位,远大于对其他行业投资的影响。为了研究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分析,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除B(采矿业)与G(软件业)相关系数值为-0.231外,其他行业之间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意味着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变量之间具有公共的信息,为了找出这一部分信息,文章对19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案例的KMO值为0.831,检验说明案例很适合因子分析,公因子变量对各行业信息提取度达到70%以上,比较合理,根据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方程贡献率大于80%的标准,提出三个公因子,分别以表示,第一个因子在A、C、D、F、H、I、L、K、O、R行业载荷较高,第二个因子在E、G、J、M、S行业载荷较高,第三个因子在B、N、Q行业载荷较高。为了研究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总投资的贡献,利用T作为因变量,以提出的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估计模型如下:

(2)

由于地域差异性的存在,第一公因子总投资影响最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等与人们生活消费、住行方面,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第二、三公因子所涉及的行业。

五、研究结论与总结

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用于制造业、房地产的投资要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

2.制造业、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总投资有显著影响,在这两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比较大,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474元的增长;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269元的增长,这与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和住房紧张等问题相契合。

3.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行业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使得增加一个行业的投资可能会带来其他行业发展,特别是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龙头行业。

4.鉴于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文章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其精简为三个公因子。固定资产投资与这三个公因子呈正相关,对总投资的影响依次减弱。

5.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领先于其他城市,投资结构在各地区中最为合理。

根据研究结论,总结如下:由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比较高,呈现正向相关,说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同步式”投资现象,在一方面的投资必然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投资。投资结构呈现地区性的差异,特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在投资方面比较落后,投资效率低、结构不合理,所以一方面要继续支出西部建设,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省的投资结构差异性制定更加合理宏观投资调控政策,形成合理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布局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等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胡永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探索问题,2003,02

[2]司增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2

篇8

关键词:投资拉动型;新增投资;趋势外推法;加权移动平均法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18-01

近年来,我省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加强经济建设的需要。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资本性商品生产产业发展来看,“投资拉动型”将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因而投资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投资发展目标也因此倍受关注。

一、投资发展现状

2008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35.15亿元、增长3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在西部名列第二。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510.44亿元、增长32.9%,房地产投资完成749.23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在西部名列第二。2000-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了6倍多,年均增长25.7%。三大区域中陕南以39.5%的速度领先,高出关中和陕北0.2和3个百分点。2000-2008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了6倍多,年均增长25.7%;房地产投资规模扩张了10倍,年均增长31.4%;投资率由41.34%上升到70.8%。投资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有力支撑了我省加强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或更高,2006-2007年接近55%,2008年稍有减弱。投资效果系数,即同期单位累计投资带来的生产总值新增率也在上升,2008年达到38%,比2007年高2个百分点。加大投资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2008年比2002年能源化工产业投资翻了两番多,产值翻了三番多;装备制造投资翻了两番,产值翻了两番多。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建设投资,使基础设施瓶颈明显缓解,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居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

二、投资发展目标预测

1.“十一五”末预测

“十一五”前三年我省新增投资分别为628亿元、1032亿元和1200亿元,增长显著。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5.15亿元,增长32.8%,2009年上半年完成2930亿元,增长41.6%。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使作为我省经济发展重点的优势资源、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增强,我省财政实力增强使政府以财政投资主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的能力增强,居民收入和企业资本扩张使省内社会投融资能力增强,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和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等给我省扩大招商引资带来更大机会。以目前我省的投资增长态势看,考虑当下保增长的现实需要,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投资刚性需求,今明两年的投资增幅仍将十分迅猛,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500亿元左右,2010年完成8000亿元左右。

2.“十二五”末及“十三五”末预测

一是采用趋势外推法来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经测算,2002―2008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投资实际增长23.2%。由于考虑到我省财政实力增强使政府以财政投资主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的能力增强,居民收入和企业资本扩张使省内社会投融资能力增强,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和东部地区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等给我省扩大招商引资带来更大机会,所以总体投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但同时考虑到目前我省投资率已很高(达到70%左右),所以目前到2020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低于2002―2008年水平的19%来计算,预计2015、2020年投资总额分别达到19000亿元和46000亿元左右(2010年价)。

二是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来预测固定资产投资。构建加权移动平均函数来预测2009-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和)。据模型测算,2010-2020年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15%,2015、2020年我省投资总额分别达到16000亿元和32000亿元左右(2010年价)。

综合以上不同方法预测的结果来看,我省投资总额“十二五”末16000-19000亿元之间,“十三五”末在32000-46000亿元之间(2010年价)。

三、促进目标实现的建议措施

1.抓紧交通项目建设不放松

我省已经形成新一轮交通建设,要按照新的规划方案,加速推进铁路、公路和机场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和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关乎全国交通发展的包西―西康铁路复线、西安至平凉铁路、宝(鸡)天(水)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客运铁路专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等国家路网中的骨干项目,积极促成与之相配套的省内连接道路项目多建、快建,在争取国家多投入的基础上抓紧促使我省交通设施在几年内再上一个大台阶,为金融危机后“十二五”、“十三五”产业振兴和经济的再“起飞”做好坚实铺垫。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农村和社会保障主要作用在于保基本生活消费,但在经济危机时期,促消费的重点是在超越基本消费的城市消费。所以,要结合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加大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道路、防灾、动力、休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引导消费。同时,要在城乡着力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改革等,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消费不下降。

3.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工程建设

根据产品成龙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结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技术集成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关中、陕北大型先进制造、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加快产业园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活保障区和商务配套区,在全省建设几个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4.防范形成无效投资和过剩能力

越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越要注重投资的效果和质量,不管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还是产业化项目投资,都要加强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不仅要充分估计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供给的大量需求,充分估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市场容量,也要合理把握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远景与现实的结合点,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供给过剩,形成新的社会生产能力过剩,把拉动经济的投资变成拖累资产,把有效的流动性变成无效的固化沉淀,给经济危机雪上加霜。

参考文献:

[1] 统计预测和决策,徐国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篇9

关键词:回归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0601

1 引言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中,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消费和出口。

近年来关于中国GDP结构成分分析的结论表明,我国消费需求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降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经济处在持续稳步增长阶段还是相对比较低迷的状态,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会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因为这样,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效仿发达国家的发展路线,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可直接转化形成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成为当期GDP的一部分,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相应的可以使生产力以及社会有效需求增加,从而驱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如果投资规模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增长。

2 广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GDP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均选自2011年的《广西统计年鉴》。

2.2 变量选取

本文把广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为(Y)作为衡量广西省经济增长的指标,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FI定义为(X)作为衡量广西省投资的指标。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1995-2010年的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如表1所示。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1995年的4233742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7859066亿元,其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广西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 1497.5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569.85亿元。特别是2004年以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图1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散点图 由图1可以看出,广西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3 模型构建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C+aX,X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a、C为未知参数。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通过回归计算可以得出:Y=1600.414+1.125763*X

t=(8.120) (16.358)

2.4 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a=1.125763,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广西GDP增加1.125763亿元,符合广西固

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2)拟合优度检验:根据计算结果,R^2=0.9502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表明广西GDP增加的95.028%可以由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来解释。

(3)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对参数a进行t检验,由于参数a的p值为0,小于设定的显著水平α=0.05,因此参数a显著,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有显著性影响。

综上所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的通过检验。

以上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这种关系。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广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广西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若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则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源自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其将对广西今后的经济发展会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广西区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同时,广西省还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以及做好与投资相关的服务方面的工作,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时下广西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本文对于广西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结合当前广西全区经济发展状况,确保适当的投资规模。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首先,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其次,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起大落,规避由于经济的异常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加快广西经济建设,我们应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以满足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拓宽投资规模不等于不顾一切的盲目投资,否则会造成经济过热或者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出现。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速度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借助“钦北防”的区位优势,依靠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来提升对地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经济,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合理配置周边资源,全力将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从而带动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关于固定资产在三种产业之间的分配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放眼当今社会,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服务质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以消费者为核心,为其提供优良的服务能够提升顾客价值感知,从而提升顾客忠诚度。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放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此外,区政府方面也要在以下方面积极配合:

首先,将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放在区内优势行业,资金流集中流向符合环境要求、发展潜力大、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兴产业群。

其次,在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成上升趋势的前提下,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力度,全力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

(3)加强对交通条件、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区政府也要重视对上述弱势环节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出台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制度上支持;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仅依靠大力度的投资固定资产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效果是不能够长期维持的,所以广西省要想实现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一方面应该增加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以促进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R&D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以促进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春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4462.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思路;科学发展新高地

2007年以来,菏泽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大力实施投资带动战略,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集中力量抓好大项目建设,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快速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为菏泽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7年以来,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总量实现大的飞跃。

2007年以来,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迅速膨胀,投资总量实现大的飞跃。2007-2011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2.9亿元,是2007以前五年的2.98倍。年均增长23.1%,高于全省同期0.2个百分点;

特别是今年以来,菏泽市克服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11年菏泽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3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二)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结构升级加快。

2007年以来,菏泽市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来,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7.7亿元,年均增长-1.62%;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303亿元,年均增长18.4%,其中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268亿元,年均增长18.9%,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972亿元,年均增长31.6%。五年累计投资中,三次产业平均比重为1.6:56.4:42。

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提升为0.7:49.3:50.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2006年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在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比重逐年回落,2011年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比2006年下降1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2011年比2006年提高19个百分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

(三)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项目平均规模大幅提高。

菏泽市各级紧紧围绕 “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集中抓好大项目建设,东明石化、步长制药、洪业化工、玉皇化工、达驰电气、尚舜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加速膨胀,铁雄新沙、巨润玻璃、艺达家纺、金正大国际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彭庄、龙堌、赵楼、郭屯四对矿井先后投产运行,郓城矿、万福矿建设和陈蛮庄矿、张集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一批批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对菏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2011年菏泽市完成额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862个,比2006年增加332个;投资完成额过亿元的项目60个,比2006年增加45个;2011年项目投资完成额平均规模达到3430万元/个;项目平均计划总投资达到17698万元/个,项目规模大幅提高。

(四)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2007年以来,菏泽市房地产蓬勃发展,五年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8.4亿元,年均增长37.4%,快于全社会投资14.3个百分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247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41.7%。

尤其是2011年,菏泽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进程加快,完成房地产投资148.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6.9%,比2006年提高15.6个百分点;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43.1%,比2006年加快2.9个百分点。市区和各县一大批档次高、环境好的房地产项目相继建成,有效改善了菏泽百姓的居住条件。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007年以来,菏泽市电力、交通、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电力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菏泽市电力工业累计完成投资89.3亿元,推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2011年菏泽市发电企业达到6家,发电总量达到90.5亿千瓦时。

二是交通运输设施进一步改善。几年来相继建设了菏关高速、济菏高速、德商高速曹县段、德商高速鄄城段等重点项目,东明至巨野、曹县至鄄城一级公路建成,洙水河航道菏泽段工程完工,日东输油管道、东明石化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末,菏泽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0194公里,其中省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55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0多公里。几年来菏泽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业投资15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5%。

三是通讯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五年菏泽市累计完成信息传输业投资12.9亿元,推动了信息传输业快速发展。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2007年以来,菏泽市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菏泽大剧院、演武楼、赵王河公园、长江路黄河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成功,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六)民间投资活跃,成为菏泽市投资的主要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菏泽市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7-2011年,菏泽市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分别是91.5%、92.6%、90.1%、93.7%、94.9%,比重逐年上升。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逐步加强,成为菏泽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总体上看,2007年以来,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对菏泽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社会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是投资总量小,在全省占比一直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还不够强。二是投资结构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投资量少,对结构调整推动力弱。

二、“十二五”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宏观环境继续趋好。“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保持投资平稳快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继续看好。

二是菏泽市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项目支撑力度加大。经过几年的投资积累,菏泽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初具规模,规模效益初步显现,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东新高速、德商高速北段、万福矿井、陈蛮庄矿井、张集矿井、赵楼煤矸石电厂、东明石化30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威信铁雄30万吨粗苯加氢及8万吨环己烷等一批特大项目将陆续开工或进入投资密集期,总投资2727亿元,对菏泽市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三是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建设,将为菏泽市投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全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菏泽打造成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在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初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将在菏泽市深入实施,为菏泽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期,投资建设将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为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菏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投资,将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成为菏泽市投资建设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平稳增长。

一是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把菏泽市打造成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战略规划的重大机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招大引强,加强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大财团发展方向、投资重点的跟踪分析研究,搞好对接合作,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二是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制,全力提升大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论证储备一批、准备开工一批”的原则,加强大项目规划储备,加快推进郓城煤矿、日东输油管道、玉皇化工8万吨稀土顺丁橡胶、巨润玻璃(二期)、铁雄新沙(二期)、富海化工、鑫泽铜业、万福煤矿、张集煤矿、陈蛮庄煤矿、东明石化300万吨重质油综合利用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效益,确保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三是加快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园区软硬件配套建设,着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引导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二)加快投资结构的调整,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加大对菏泽市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逐步淘汰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影响大的落后产能、落后产品。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重点支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性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三是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业投资,推动服务业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加快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以菏泽农资配送中心、菏泽保税物流中心、海王医药物流、巨野煤炭化工物流、东明石油化工物流和菏泽城区东部物流等10大物流园区为依托,加快现代物流业投资建设;以牡丹区商贸市场群、单县国际市场群、曹县庄寨林产品、鄄城中药材、成武大蒜和东明西瓜等10大专业市场,以及牡丹区中亿大市场、巨野华泰农贸市场和定陶国大农产品市场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重点,抓好批发市场投资建设。二是要以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加快城市开发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服务业投入,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