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主要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财务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或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加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建立卓有成效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在管理观念上,公司领导层认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就是做做账、编编报表等会计核算;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会计核算工作,往往疏于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公司的资产购置、资本融通和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决策活动。
2.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选用和考核存在问题。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一般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现有财务人员中外派,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存在局限性;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不合理,往往采用一个考核标准,没有针对性,难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业务不全面、工作经验缺乏,较难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没有系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技能;从事会计工作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工作经历。
由于上述几个主要问题的存在,导致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的日益重视下,却存在上述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1.集团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视不足。集团公司在扩大经营规模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时,工作重点往往放在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对其相应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评价中,传统的观念就是事后监督做做账、出出会计报表。而对于经济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财务管理监督行为,往往被忽视,甚至有些必需财务人员参与的重要经济活动却因集团公司领导层管理观念的原因而财务人员没有参与。
2.人才选拔不科学和考核体制不合理。在子公司财务人员委派时,大部分集团公司管理层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选拔任用。在集团公司扩大经营规模谋求发展的同时,必然面临各种人才的匮乏问题。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和机会。如果仅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势必难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集团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在这方面那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这样一来对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再加上各种人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如果只用一个标准去考核,那么势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考核标准单一问题,而且考核指标中主观因素比重大客观因素比重小。
3.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多人员分工细,轮岗周期的固定性。由于岗位设置多人员分工,再加上轮岗周期的固定性,一个集团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要想比较全面熟悉和掌握一个会计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业务必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集团公司的发展一般比较快,而财务人员的成长又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如果单从集团公司内部选拔子公司财务人员,那么所选财务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和业务不全面的问题必然存在。
由于上述几点主要原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监督的有效性。
三、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监督的建议
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成为集团公司的一个重要措施。无论是财务人员任用,还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对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过程中,还是暴露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以下一些建议值得考虑:
1.集团公司领导层重新衡量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地位,重视会计核算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上。首先,从观念上重新全面地评价和认识财务工作;其次,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将财务会计信息作为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
2.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选拔时,不仅从集团公司内部挑选,而且从集团公司外部挑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集团公司内部人员。在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考核时,根据所负责子公司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在确定考核指标时,加大客观指标的比重减少主观指标的比重,力争做到客观公正。
3.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在财务部门有针对性加快培养一些财务人员。在该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培养锻炼时可以突破岗位设置和轮岗周期的限制。与此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协作和交流活动,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
篇2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管控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作用进一步突出,集团公司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能够实现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监督集团公司资金使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使集团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分析
财务管控体系是企业对财务组织结构、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的管控。在财务管控体系活动中将会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达到集团公司财务发展目的。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是财务管理活动实施部门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控体系建设应该明确各方面直接的关系,强化分工建设。因为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较为复杂,要构建财务控制机制框架,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管控体系内部能够按照要求运行。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控权利集中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权利主要集中在总部,分属单位无法有效运用财务管控权利,严重的影响到了集团企业经营积极性。分属单位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到财务管控政策的长效执行,同时繁重的日常财务管控工作影响到高层对市场变化情况的把握分析。
(二)集团公司制度差异性无法形成统一核算标准
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审批、报销、流动资金管理等财务管控制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在进行整体财务管控时增加了难度,无法形成统一的制度管理以及参照标准,同时在进行财务管控时需要将情况上报总部接受审批,影响到工作效率,办事效率较差。集团公司分属单位主要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在各分属单位中由于业务范围不同,无法设置统一的财务软件,缺乏必要的会计财务管控政策规范指导意见,这样就造成了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较为随意,内容较为混乱。在内部记账、财务支出等问题上差异性较大,无法进行整体合并报表,真实性受到质疑。
(三)财务资金使用较为分散,存在浪费现象
集团公司财务资金分散较为混乱,无法进行统一汇合。这样就会形成下属单位在资金短缺的时候整体资金应用不充分,造成财务资金使用价值较低。集团财务资金使用分散,造成理财时间加长。集团公司没有形成资金集中的优势,与银行谈判的砝码相应减弱,形成资源浪费。
(四)下属单位资金机构预算脱离现实,财务管控体系脱节
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缺乏准确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会面临支付审批权限问题,无法充分的应用财务管控思想进行指导。非常规性全面性的财务管控涉及到的方面较多,时间较长,支付权限模糊,总部审批事项难以控制,超预算支出将不会受到总部财务管控限制。
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完善措施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主要是通过财务管理人员实现的,因此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保证财务管理质量。只有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才能够实现集团公司健康发展。集团公司治理结构要保障权利能够进行有效分割,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强化自身纠错能力,正确对待集团公司管理主要问题。
财务管控制度建立将会促使集团公司程序化发展、将会实现财务资金流程管理正规性发展。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制度》等,这样能够规范的执行基础制度,强化执行能力。建立统一核算体系的制度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便于合并报表,真实全面反映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掌握整个集团经营情况。针对集团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现有会计软件核算基础上,对明细科目的设置,对每类事项的会计分录的编制要做统一的核算口径,形成《会计核算的统一规定》之制度。
对回流的财务资金应该进行归集管理,这样能够控制集团公司财务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要积极与银行进行洽谈,建立银企互联平台。开发资金集中管理软件,这样能够保证集团公司资金进行统一归集管理。整合资金,调剂资金短缺情况,进行宏观调配,降低对资本的依赖。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将会增强集团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下属单位审批制度将会保证集团公司健康发展,审批分权主要是为了将财务权利向下属单位进行分散,能够充分调动下属单位的积极性,保证下属单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市场地位,同时还能够限制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直接干预,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市场战略研究上。集团公司制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年度发展总目标,完善的工作计划将会使指标空间得到进一步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下属单位根据工作指标制定年度预算,并且按照需求对部门中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确认。下属单位成立专业负责预算管理的部门,参与集团公司财务审核工作,将审核之后的财务预算办法下达到下属单位作为执行标准,这是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主要发展依据。
四、结束语
对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财务管控体系的建立对集团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良军.J集团公司财务管控问题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2013,11,1
篇3
一、旅游公司经营特点分析
改进提高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全面分析旅游公司经营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旅游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公司经营涵盖范围相对较广
旅游公司在经营管理领域方面,涉及到吃、住、行、游、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旅游公司来说,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涵盖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经营管理、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经营业务,财务管理内容也非常多。
(二)旅游公司的业务活动往往具有季节性
对于旅游公司来说,业务往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这也决定了旅游公司的旅游业务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特别是投资活动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旅游公司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控制。
(三)旅游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较多
旅游公司在内部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隐患,需要旅游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应该格外警惕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各类潜在风险问题。
二、旅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薄弱
有的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一方面旅游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合理,对财务管理等核心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另一方面,针对旅游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有的旅游公司重视不足,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造成了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缺少针对性的指导。
(二)旅游公司的筹资规划不科学
筹资、融资对旅游公司的经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筹资、融资管理不当,不仅容易影响旅游公司的发展壮大,甚至会导致旅游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甚至是现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目前,很多旅游公司特别是中小旅游公司在筹资规划管理中都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筹资方式过于单一问题突出,资金筹措主要来源于公司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不仅筹资成本较高,而且也非常容易发生筹资风险问题。
(三)投资不合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
目前,很多旅游公司在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上,都采取了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战略,以避免单一经营模式可能造成的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在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不少旅游公司对外部市场环境分析论证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旅游公司对市场上一些投资热潮盲目跟风,有的甚至在并不擅长的影视等领域大规模投资,?O易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旅游公司财务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一)明确旅游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
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根据旅游公司的行业特点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的制定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求。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坚持资金合理配置,按照旅游公司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情况等,通过深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对资本结构以及资金配置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收益风险均衡的原则,加强对旅游公司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等风险的分析控制,并通过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以及预防等,以确保财务预期成果的顺利实现。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加强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
提高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防范旅游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基础工作就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重点是旅游公司应该按照公司现有的组织框架,遵循分权管理与制衡性统一的原则,对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框架进行优化完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方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突出重点改进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
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围绕公司的融资、投资、预算、收益分配等重点工作来开展,以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在旅游公司的融资方面,应该全面考虑分析旅游公司的融资风险以及融资成本,谨慎的确定旅游公司的融资方式,应该适度进行银行贷款融资,稳妥地发行公司债券,积极吸收直接投资,以及探索上市融资等方式,扩大旅游公司的资金来源。在投资方面,应该全面的分析旅游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按照旅游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等,合理的制定旅游公司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策略。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既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也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项目,谨慎选择高回报率的长期投资,以免旅游公司出现资金链风险。在预算管理方面,关键是应该坚持利益兼顾、合理分配的原则,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预算计划的制定,并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开支,降低旅游公司的运营成本。在收益分配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旅游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公司的投资、经营、职工等方面的实际利益诉求,合理的制定旅游公司的收益分配方案。
(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水平
风险防范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将风险防范控制作为重点,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依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传导以及处理分析的能力,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等多方面的情况,加强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各项隐患。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开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稽核,对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常规稽核或专项稽核,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完善对策。
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公司成为现代企业运行体制中的组织形式之一,伴随资本经营及资本扩张的不断深化,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出现失控,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够、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集团公司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的集团公司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的全面管理,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控制,减少财务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解决。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管理 管理措施
现代社会,集团公司以更加明显的全球化经营特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许多企业都走向了集团化成长的道路,在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集团公司的成长与组建,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集团公司能否稳固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核心则是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一、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概况
集团公司管理的基本方法即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资本的枢纽,是集团公司对各个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管理、核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实现集团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对单个企业集团来讲,集团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主要是总公司对各个分公司,各分公司在对下一级公司的深层管理等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集团公司下的层层公司实行多层管理,从而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其实财务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部门,需要多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尤其是各公司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的积极配合。集团母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而且与各级别子公司处于不同的管理层面,因此各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决策内容与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多层次性。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着企业集团的经济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团公司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变得日趋重要,加之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变大,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传统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包括集权式与分权式,而集权式的控制模式在规模较小且处于刚组建开始的集团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集团公司的权威来规范各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分权式与之不同的是,集团领导对下属的控制范围较为放松,下属会有充足的权利来管理,可以调动公司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比较实用与资本经营型的企业集团。
作为集团公司,具有强大的规模与产业结构,在提高集团的整体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集团公司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并且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久而久之,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频频发生,处于薄弱状态,在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定位模糊,集权式与分权式管理出现极端现象
集团公司的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各分公司有着自己的经营目标,在集团统一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主要问题就在于对于集团的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标准把握不准。通常集团总公司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采用统一管理,而没有考虑到各个分公司的差异,没有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这样就会导致分公司在公司经营中缺乏动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再有就是对分公司管理过于自由,使得分公司太过松散,各行其是,没法实现集团公司的资源共享与规模效应,致使集团管理失控。
2.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全面
目前,许多集团公司并没有设立集团的预算管理体制,因此也就没有较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失去了集团公司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其实预算并不是一种财务行为,即使它是在财务收支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其实基层的业务部门,比如销售部门,也应参与集团预算的编制过程,这样就可以增强集团预算的权威性,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如果基层人员不参与编制,那么预算的执行就会很难进行,缺乏集团财务管理的整体意识。
3.财务管理资金混乱
集团财务管理缺乏集中管理,无法实现资金的最大化,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公司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各分公司的月度报表、年度报表,这样造成的许多问题不利于及时发现,致使集团公司信息滞后,很难实现总公司与分公司的信息交流,形成一种信息孤岛现象,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途径。
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的环境下,集团公司为了能在国际竞争中有充足的国际地位,能更好的站住脚,必需有相应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发展。
根据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的发展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解决:
(1)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实行集团公司资金统一结算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公司的凝聚力,促进集团产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融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工作管理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树立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理念,实现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
(3)加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因为内部审计关系到整个集团公司的经济状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跃部门,可以对各成员的财务活动进行考核、评价,集中式的财务管理也是我国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的一种趋势。
(4)建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主管体制,集团公司可以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而各分公司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降低风险、缩短信息路径,增强集团公司的财务战略的协调性;
集团公司不断的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无论怎么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最终目标不会变:实现集团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路夏威.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1).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逐渐走向合作化、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进出口业务在我国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了解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将使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 进出口 公司 财务管理 措施 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企业的逐渐向国际化市场进军,参与国际间的竞争,并在角逐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财务管理是保障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在进出口贸易中,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已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进出口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财务管理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另外,进出口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不够清晰,这也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以供读者学习交流。
一、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机构不完善
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负责记录资金流动、借钱、贷款,和真正的管理相差太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国际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很多进出口公司中,没有成立单独的财务机构,或是财务机构不完善,公司的财务机构依附于其他部门,公司的财务制度依然沿用传统的由领导决定的观念。财务机构不能真正的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就导致了公司财务的混论。
(二)财务监控力度不够
财务监控主要是对公司企业内部财务和公司外部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目前公司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内部监控不够
公司内部的监控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监督体制形同虚设,特别是对内部管理层的监督,很多内部管理人员凌驾于监督机构以上,公司内部的监控不能落实到实处,依然遵循领导说了算的原则。
2.财务只理不管
财务人员对公司内部一些资金流动不清楚,也不敢过问公司资金流动方向,财务人员完全听命于上级领导,对公司的财务只作表面的记录,更谈不上真正的管理。
3.财务不清晰
一些公司内部的财务非常混乱,内部资金的流向经过很多部门,各部门明面暗面偷拿挪用,造成了入账资金和实际资金的不符。财务人员只作为单纯的收银员,对公司的财务不清楚。
(三)沿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中国的市场经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在企业走向国际化地时候,这种问题就日益尖锐。很多进出口公司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其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财务管理没有深入到公司内部经营活动中去,对财务的控制基本没有。财务管理只涉及到付款、借钱以及执行财务纪律,谈不上真正的财务管理。
(四)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司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现如今,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会计学知识,对公司内部财务进行核算,而且要具备管理公司的业务和业务信息的能力。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财务核算、预测、决断以及资金分配的能力。另外,财务人员的跳槽行为也直接导致了财务内部的不稳定,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这也使得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漏洞。
(五)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是近几年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指的是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驾驭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公司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使得公司获得良好的收益。目前进出口公司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倒闭
公司倒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公司业内部资金无法正常运转。一般来说小型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更弱,如果公司资金无法回笼,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特别是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公司纷纷倒闭。
2.企业收益下滑
公司发展良好与否的指标主要是看公司盈利与否。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很多公司的收益下滑。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很多企业未能抵住外企的冲击,纷纷倒闭,或是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公司收益大幅度缩水,进而倒闭。
财务人员作为公司财务的灵魂,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很多公司的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清晰,不具备专业的风险预测知识,进而不能使公司有效地避免风险。当今,进出口公司面临的风险有很多,在财务方面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风险
进出口公司贸易涉及地域宽广,在实际的交易中,通常会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如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汇率的变动是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的变化难以预估,因此外汇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客观存在。
2.关税风险
关税的征收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是关税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关税作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具有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作用,因此关税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出口公司在进行外贸交易的时候,未能预测到关税的变化,可能是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外贸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信用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债务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在实际的进出口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来自不从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对彼此的生产经营状况认识不清晰,如果公司的业务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按时偿还债务。
二、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机构
财务机构作为公司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具备完整性、独立性、权威性等特点。个人不能凌驾于财务机构之上,财务机构负责对公司的财务进行核算、监督、管理和分配,财务机构不能受其他部门的制约。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的培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学知识,对公司的财务进行记录、核算和总结,还要能够对具备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管理、财务分配等能力。财务管理的模式必须尽快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会计管理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过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务理论,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财务人员。
(三)加强监控力度,控制成本,全面预算
财务人员必须真实地记录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消除公司财务中的安全隐患,防止行为地发生,肃清公司财务的不清不明现象。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基本规章制度,执行财务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公司的成本,不断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成本意识,降低公司投入成本,最终实现公司最大限度地盈利。另外,全面预算,对公司的业务、财务进行提前规划,公司应以财务为中心,制定合理的发展线路,结合市场发展是规律,达到最优经营。
(四)实行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管理公司的主要模式之一。进出口公司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变化多端,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强化风险意识,根据国家政策适时调整公司的总体路线,不断创新,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是进出口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语:公司国际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而财务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奠基石。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技术性强、涉及范围光等特点。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是未来公司发展必须注意的方面。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机构不完善、监控力度不够、财务员素质不强、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求公司内部尽快的做出调整。为了保证公司健康良好地发展,公司应定期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公司内部财务机构的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意识,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团体,进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琼.加强进出口公司财务管理措施.企业导报.2011(6):74.
[2]胡颖.探索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中国市场.2012(13):76-77.
[3]程美英.关于当代财务管理分析与评价的几点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88-89.
[4]刘佳佳.现代制度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河北企业.2011(9):30-30.
[5]谢荣.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控制外贸风险.财经界.2011(10):130-131.
篇6
关键词:证券营业部 财务管理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概括来说证券应该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狭义的证券主要是指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比如常见的产权市场产品股票;债券市场产品债券;金融衍生市场产品股票期货、期权等等,证券行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金融经济繁荣的象征。我国的证券发展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之时算起,截止到2012年,我国的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2364家,总计实现营业收入2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04%,净利润合计约1.9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0.59%。总体来看证券行业的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相比于银行业和保险业来说,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2月15日中国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得标准化生产、贸易、管理等等国际规范得到普及,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实现快捷、高效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和模式创新的可能。
一、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证券行业是一个与资产、资金密不可分的行业,尤其是证券营业部,执掌着证券企业的证券业务来往,涉及到的财务信息十分复杂,如若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相配套,就会使得财务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在当前的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相对滞后,这不仅仅是影响了证券业的工作效率,也使得海量的证券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利用,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中,专职的财务人员偏少,这就使得财务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操作,降低了财务管理的实际作用;证券公司内部,尚未设置专职的财务管理部门,各级部门往往是兼任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也是需要认真筹划的,可是,在当前的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中,还欠缺这方面的工作。
二、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通过对上述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完善意见:
2.1建立健全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对于证券行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证券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首要的是明确财务管理的会计流程,明确每个会计流程上的责任人和团队任务,制定证券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导纲要,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于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监督审计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时段内的发展规划,为财务管理做好指导工作。
2.2加快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也得到了普及,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指令化操作,可以快速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结合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真正实现符合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的人机交互操作,这大大的简化了营业部财务管理的技术流程,降低了操作失误带来的业务风险和损失,同时,通过与其他的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匹配,可以快速的实现数据共享,大大的增强了证券营业部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2.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证券财务管理人员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主要操作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上。在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团队中开展财务管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失误;在人才引进中,注意对于高素质专业财务人才的引进,提高证券营业部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评级活动,针对财务业务能力、信息化操作技术等等方面,进行业务评优,促进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财务基本知识、财务信息化操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2.4完善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
财务预算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已经掌握的历年的财务信息资料,基于财务分析技术,可以制定出在下阶段的财务支出计划,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财务预算需要有效的财务预算审核监督,建立专职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通过监测证券公司的财务实况,来对财务预算进行评估,最终提交有效的财务预算方案;在证券营业部内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根据预设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具体的财务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级,从业务内容和技术环节上进行营销分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财务活动提供指导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基于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营业部的具体业务活动做出财务评估,为公司的证券营销策略的建立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三、总结
证券公司中营业部的财务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营业部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几点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81-02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原有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财务运营的需要。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供给体系,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沪深两市的部分公司中开始实施。近六年来,新准则对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操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较为顺利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匹配。但是,新的会计准则必然要求配备新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帮助上市公司更高效率的提升管理水平,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稳步发展。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2新会计准则概要解读
对比原有会计准则不难发现,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公允价值,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方面;二是存货方面采取了更加先进的成本调整方法;三是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处理;四是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提高利润;五是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了债务重组;六是允许部分因存贷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七是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凸显隐性风险;八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合并。
这些变化,从宏观来看不仅非常有利于资本的国际运作和资产的良性循环,也能够促成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获得最大化,对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使股票价格最大化和现金流入稳定增长,只有健全的财务体系作保障,才能达到这两个价值目标。
3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暴露的问题如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并且积极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一些同样不可小视并且对结果影响重大的问题。
3.1会计目标定位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和股东创造最大化的财富和价值,但是出于实际情况考虑,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这就造成了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定位与公司的长远发展之间的脱节。同样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建立在短期发展目标视野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无法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的,更加无法从长远的角度促进企业发展。倘若上市公司没有定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会计目标,恶性循环的结果将会使原本运作良好的上市公司逐步陷入多种经营、定位混乱的境地,甚至会使公司遭到市场的抛弃。
3.2财务监督机制问题
原则上,上市公司每年年初都应要求其下属公司进行预算编制,每半年对财务情况汇总和分析,每个月报送财务报告等,并且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对财务进行监督。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不仅缺乏严谨的财务监督机制,更对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反常现象,如财务造假、舞弊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确切的问责机制,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这使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能有效地深入到财务管理的局部和深处。
3.3理财行为问题
“高风险、高回报”理财观念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在理财行为的处理上过于偏激。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一些上市公司忽视了稳健的原则,他们因为少数几次冲动的“大手笔”获得了高额利润,就极端的认为想要获得最大化的财富收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剑走偏锋”。可是事实上,忽视了稳中求涨、保值中增值的道理,一旦偏激的理财行为中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背后,必然永远回归到高风险这个关键词上。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对资本结构和理财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容易造成债滚债的恶性循环。
3.4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内控问题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老问题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从一定层面上对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目前看来财务管理失效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事实上,任何一个公司在运行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如财务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而将风险降到最小的方法就是在问题出现前就准确预料并采取措施避免它,这一点对上市公司来说尤为重要,更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密不可分。在我国,有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根本独立于股东与经理层,越权决策现象普遍,股东大会华而不实,而内部审计制度流于形式更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难以实现,这些问题都正在严重困扰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4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建议4.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
就像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行为的方向一样,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并坚持科学的目标,才能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达到预期结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其财务管理目标也理应相应的进行调整和扩充,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目标是驱动财务行为的根本力量,不同的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财务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结果。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能够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够真正满足包括股东在内的最多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
4.2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要将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上市公司应严格避免内控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董事、突出监事会作用、确保公司高层各司其职并且相互监督的方式来减少道德风险,同时建立监督控制机制,从全局上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动态,尤其要加强内部审计、预算管理和授权批准等;另一方面,市场和法制也应努力保障上市公司的财务合理、独立运作,减少行政干预,给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通过里应外合达到财务行为的和谐与平衡。
4.3确定合理的资金运营结构
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实事求是,结合自身规模以及目前的发展阶段对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尤其是对中小上市公司和刚上市的公司来说,绝不能为了获取眼前利益选择盲目融资和扩张。比如可以采用提前还债或者债转股的方式降低负债率。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说,国家政策也应不断进行升级,比如加速银行体系改革,调整上市公司债务结构等。
4.4重视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影响巨大,而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上看,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建立确定的财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严格财务管理流程和方法,保证公司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协作作用,在公司利益稳健增长的前提下,防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真正起到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虽然新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造假行为,但这必须建立在审计机构的配合基础上,而审计机构的工作水平又是由审计人员的水平和审计环境决定的。因此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防止企业利用新、旧准则的过渡造假上市。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严格执行新准则的重点要求,确保信息的及时、真实、完整披露。
此外,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我国上市公司要从中国市场经济实际和当前资本市场的现况出发,谨慎实行,提高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向国际管理水平看齐。在全球化背景下,这对于降低我国上市公司在全球经济市场的运营风险,使我国上市公司在其他国家会计标准不同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市场和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5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旨在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但是毕竟新的准则才刚刚实施几年,尽管新准则从论证和出台都展示了其创新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缺乏能够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和管理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还远不能达到国际标准。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复杂的工作,完成各级挑战,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创造价值。优秀的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多种素质:忠诚的职业操守;精准的职业判断力;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体系;复杂财务关系处理能力;突发问题解决能力等,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提高人才选拔标准,同时加强对在岗员工的培训,拓宽员工晋升激励渠道,多方面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邓仕莲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J].管理视野,2012(7)
[2]黄晓燕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会计师,2010(7)
[3]赵莹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变革[J].经济研究导报,2009(3)
篇8
创新型的公司财会发展是未来公司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提升公司财会软实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让公司走向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要搞好公司财务创新,必须在理财思路上实现四大转变:一是从单纯注重静态的财务收支核算与平衡转向动态的财务控制;二是从单纯的预算收支的财务管理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从单纯注重生产经营转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四是从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中心向注重无形资产管理转变。笔者认为公司财务创新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运用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方式进行创新。
二、公司财务创新型发展模式分析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迫使财务领域必须进行创新。创新是事物向前不断发展的本质需求,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发展壮大,就要进行经营理念与体制的改革,这是顺应时展需求所不能避免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相适应的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公司财会工作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做出调整与部署,对于现阶段复杂的经济发展局势,我国的公司财会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利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伴随世界经济重心的转变,我国企业转型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移,由产品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我国企业现在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只注重能反映经济效益的财务“硬资源”,却往往忽略了那些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财务“软资源”。这就会造成企业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企业要根据新形势、新思想及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财务创新。财务创新的核心是将财务工作的重点进行内部转移。财务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从目前来讲,财务创新的标志就是将公司财务数据掌控创新、公司财务投融资技巧创新、公司财务观念创新等。
(一)由静态财务收支记录向动态财务变更控制创新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和组织内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数据静态记录的占大多数,对于公司或组织内部可变量或动态的财务指数的掌握非常欠缺,内部可变量的记录,是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变革的部分,对外部可变部分的掌握与控制是公司财务的新拓展点,这样的拓展可以加强公司对于外来风险的抵御能力,增强公司资金本身的机动性,有益于公司本身的健康发展,帮助公司在国际竞争中了解全面的财会信息和估计发展趋势。数据的掌握是财务统计的基础,对于未来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统计,软件与硬件都要分两部分,即:动态数据库与静态数据库。完整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的变动,这些数据为企业发展制定战略归划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企业完善数据库是打赢未来信息商务战争的必要准备条件和基础。
(二)公司投融资组合技巧创新 公司应通过科学的组合融资,并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从而为公司获取更大的收益,进而通过改善员工福利而促进员工积极性。公司需要开展的融资手段除了以往的债券、基金、证券、拆借外还可以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外汇、期货、期权等,利用这些金融产品的杠杆化操作有效的发挥资本的最大价值,为公司所用,创造财富,但是这也同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拖欠巨大的债务。所以在这里笔者建议公司财务部门制定融资组合,通过资产报酬率与债务的比例计算,选出利益可得的金融产品,将金融产品进行必要的组合,进行风险的对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财务水平的发挥,保证资金最大限度的被利用,保证公司财务创新型发展。
搞好投资创新组合的,首先是公司理财者必须更新观念,变投资固有资产的单一模式为多元化投资模式;变生产经营为主为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的模式;变单一的增量投资模式为增量和对存量优化调整并重的模式。“善用投资组合者为王”已被海内外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我国加入WTO十年来,逐步放开市场,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要积极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经营理念,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公司财务观念创新 主要表现在:
(1)财务硬资源观念的变革。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从形态上划分,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硬财务资源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下,所有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资本。硬资源充分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财务资源在企业内投入、分配、运作各种具体资产,从而形成了企业财务资源分配的格局。财务硬资源的掌握与认知的观念变化需要从企业内部内展开,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是改善财务硬资源的基础。要扩宽人员财务底蕴,增强人员财务运用能力从根本转变观念与认识上成熟起来。
(2)将财务“软资源”作为第一观念。在国内对于财务软资源的定义是:指建立在智力、知识上的无形的资源,即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市场资源,即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无形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综合;二是知识产权;三是人力资源素质;四是组织管理资源,如企业的文化、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结构等。这些资源没有具体的形态也没有在具体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明确的价值,但它们往往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就是最好的说明,它们在帮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在企业财务所占的比重“软资源”是60%,也被称为公司财务的软实力,所以要将财务“软资源”作为第一观念,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四)财务管理中财务公关创新模式 在国内发展财会事业的近几十年里,企业划分出了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类,部门按照不同职责设立,相互联系较为松散。以前国内不懂企业文化,不懂CIS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公共关系的维护,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化市场,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国际新学术的信息充斥着公司与组织内部,要做的是在迎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时学会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危机,财务管理中常常忽视对人的管理,财会部门也总是与其他部门格格不入,这就是长期以来造成公司内部关系财会与职权对立局面的诱因,这种“怪圈”现象无法回避,要勇于面对,开拓思维想出新的思路与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新时期的财务公关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国内学者有一句经典话语可以涵盖此点:“财务公关是一门科学,如果机器和物质存在高科技,那么大脑和精神以及攻心和劝服更是一门高技术。”这充分说明了公关在企业内部的重要性,主要是加强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包括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内部的成员主要指各个员工,有同级别员工,下级员工,高级员工等,外部的成员主要指的是一些利益相关者,如企业股权投资者、银行信贷专员、保险公司、环保人员、当地市政部门、潜在投资者等。所以在财务管理中加强公关创新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与各方关系的沟通协调,不仅可能争取到优惠的贷款、应付款的延期支付而又不损及公司信誉;还有可能得到财政的补贴、舆论的支持与公众投资者的信任,这样就可顺利地筹集经营所需资金、减少费用、增加收益,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未来发展公司财务我国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众多学者一起努力探索与研究。首先,对于我国财务问题的特殊性原因是行政化因素过多干扰,能否摆脱中国式财务管理的“怪圈”,尚需要时间与政策;其次,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关键,在未来我国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督与管理能否将重点转移到人员的道德素质,人员应由原来的“硬实力”打拼,转移到“软实力”至上的重要转变;再次,财务部门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公关管理问题,因为财会人员依靠资本控制优势,有意抬高身份,在公司内部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公司内部的良好沟通渠道变得狭窄,这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普及受到影响不能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因。国内财会事业发展的动力尚在,只是障碍比较复杂,需逐一攻破,我国公司财务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改革将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巨大益处。
篇9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篇10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担保人)无力以现金资产偿还金融企业债权时,金融企业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偿债权的非现金资产。广义的抵债资产既包括金融企业依法取得的拥有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处置权的抵债实物资产,如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也包括抵债的股权、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本文所称的AMC抵债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在不良资产收购接收、处置过程中资产置换、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债取得的抵债资产。本文就当前AMC抵债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债资产取得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从AMC抵债资产来源看,既有从剥离银行划转接收的,也有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由法院依法裁定、协议抵债或资产置换取得的。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入账不及时的问题,但对由剥离银行直接接收的抵债资产,由于情况复杂,有的银行已部分处置,有的因移交过程中没有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而AMC的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清理档案,就存在因不知情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未及时入账,出现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无法入账的问题。无论是剥离过程中接收的抵债资产还是在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抵债资产,都存在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取得的情况,对这部分抵债资产就很难正常入账。三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定问题。AMC取得抵债资产后,主要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按法院裁定或协议抵偿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和入账。抵债资产取得时发生的税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记入“营业费用---业务费用”,不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但现实中会出现法院裁定或抵债协议未明确抵债金额的情况,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财金[2000]17号)第31条规定:“待处置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价”。而公允价值通常指市场交易价格,由于抵债资产种类繁多,并是非标准产品,要寻求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这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带来困难。四是对AMC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胜诉后取得债务人(含连带责任担保人)对次债务人的应收债权在财务上没有任何体现和反映。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据此,AMC在会计核算中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即应以取得对次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科目相应的债权。
(二)抵债资产管理环节在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各AMC内部管理制度均对抵债资产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半年或一年)进行实地盘点,以了解抵债资产保管状况,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但现实情况是,实地盘点制度落实过程中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经办人员也并非都通过实地对抵债资产现状进行勘查,账存抵债资产存在毁损、被盗或灭失的风险。二是少量抵债资产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情况。特别是AMC成立初期,由于管理不规范,存在房产、机动车辆等抵债资产未经批准擅自留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未按谨慎性原则提取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致使会计信息不对称,不能真实反映抵债资产贬值和损耗程度。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45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项目包括抵债资产。四是AMC财务部门大多未建立完整的“抵债资产管理台账”,以全面地反映抵债资产的取得、管理和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执行定期检查、账实核对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财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抵债资产 “以租代售”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分期收款出售的核算问题。按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上述租赁业务,应按资产账面价值将其转入“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对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租赁收入。而实际操作中,AMC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直接将当期租赁收入冲减了“待处置(抵债)资产”科目,不符合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对承租人违约延期付款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应收账款(债权)”科目进行核算。对抵债资产处置中以分期收款方式出售的核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抵债资产超期限处置问题。按目前AMC内部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规定抵债资产(股权除外)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处置完毕。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抵债资产都存在超期限处置问题,这固然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但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对一时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的处置,AMC通常的做法是,将处置收入作为正常本息回收直接冲减“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这种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地反映AMC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
二、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财务会计制度上看,由于财政部一直未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只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仅靠单一的财务制度远远不能规范AMC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要求。况且,2000年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主要是规范对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财务行为,而目前AMC的业务已不局限于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还包括了大量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财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有业务需要。这是造成目前四家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不统一且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看,财政部也未针对AMC的实际情况,出台类似《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53号)的AMC抵债资产管理制度,AMC缺乏统一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和核算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
(三)从AMC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前述抵债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力和管理不到位方面的原因,如抵债资产实地盘点制度不落实、未经审批擅自自用等。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如租赁和代位权确立后的会计核算处理问题等。
(四)从AMC的财务体制上看,由于AMC不存在利润(损益)核算的问题,财政部对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考核,主要以“两率”(现金回收率和处置费用率)承包考核为核心。这种财务体制的安排,决定了某些财务核算失去了意义。比如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三、完善AMC抵债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财政部及时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AMC商业化转型后不良资产处置活动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应在AMC六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财务会计核算实践的基础上,适时修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AMC的财务行为。在具体业务的核算管理上,一是对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应按合理定价原则,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来确定抵债资产的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定价来确定入账的“公允价值”。二是对因欠缺合法的手续或法律依据而无法入账的抵债资产,应设立“待转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以杜绝抵债资产滞留账外现象发生。三是对经诉讼由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而取得对次债务人应收账款的情形,应设立“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以冲减原“待处置贷款”或“购入贷款”相应的债权。四是对抵债资产贬值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会计期末应按重新评估认定的市场公允价值,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五是对抵债资产分期付款出售或租赁经营中出现的违约延期支付的情形,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 “待处置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基本情况
- 下一篇:指挥中心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