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变更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变更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人寿昌吉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在某保险公司医保通系统建设中,由于项目的实施中存在着异地开发的情况,变更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更为重要。本文简述了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变更带来的影响,项目组所采用的应对手段,最后总结了本次项目的不足。
关键词 医保通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 变更控制
2012 年6 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参加了某保险公司医保通系统建设,主要职责是项目管理。医保通系统是保险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医院之间搭建的信息平台,实现保险公司对客户的"零距离"赔付。这次项目的实施中存在着异地开发的情况,变更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更为重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客户住院处方信息录入上传、理赔金结算等。项目历时6 个月,于2012 年12 月成功上线。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变更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变更带来的影响,项目组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利用change工具规范变更流程;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者三个方面进行变更控制。最后总结了本次项目的不足及采取的措施,即对于影响不大的变更申请,可以考虑授权评审小组的相关成员审批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会议的形式来决定。
“医保通系统”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医院之间搭建的信息平台。医保通系统在省级公司建立医保通中心端,搭建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平台,医保通前端设在医院。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入院申报;探访核实的信息录入;处方信息采集和上传;处方审核;理赔金结算;统计分析功能。
在本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引起需求和开发变更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已确认的业务流程的变更:由于医院在项目建设之前没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接口应用经验,因此在系统设计开发完毕试运行期间,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系统流程。
(2)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频繁升级:由于核心业务系统自身缺陷或为了满足保监会新监管要求以及适应外部审计的要求而发生升级,医保通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的外围系统在涉及理赔金计算部分必然也会发生变更。
变更控制,是对项目基线的变更进行标识、记载、批准和拒绝,并对此变更加以控制的过程。变更控制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决策,变更实施,变更验证,沟通存档。因为医保通项目配置管理采用的是Synergy 工具,所以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有效的变更管理,与Synergy 工具配合使用。本文主要结合其中的变更控制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及项目中使用到的一些变更控制的常用技术,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利用change 工具规范变更流程;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采用change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在项目变更实施方面,我们医保通项目组使用change 工具保证项目需求变更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使用change工具过程中,项目经理是整个变更管理流程的控制者和负责人,还负责指定分析人员、解决人员、确定人员。我们项目组中确定人员为测试人员,解决人员为开发人员。
二、利用change工具规范变更流程
项目经理按照项目计划创建变更单后提交需求分析人员,负责对于提交的需求变更请求进行分析、设计,形成变更分析报告,交由评审小组进行审批。变更申请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开发人员对处于“Implemented”状态的变更单进行处理,根据变更单上的要求,进行开发。开发人员的开发基于配置管理工具Synergy软件中的Task,开发人员需要将自己的Task 和对应的变更单关联。不允许存在无CR 关联的task 存在。开发人员在处理变更要将之前在Change 上附上的文档存放在Synergy中。
通过change的使用和规范的管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从未出现修改混乱和版本失控的现象。
三、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
项目组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配置变更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公司业务部门若干代表、医院若干代表组成,负责在变更管理流程的不同阶段对于变更的分析和实现进行评审。
篇2
关键词:物资;合同管理;供应保障;作用
一、合同管理概述
近年来电力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深度不断推进,在物资管理的各工作环节中,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在涉及的各工程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物资采购合同履约执行工作有序开展,因此认真研究物资合同的签订、履约、变更等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鹤壁公司在物资集约化管理中,认真做好合同履约的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合同签订、执行情况、设备制造质量状况、交货进度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手段,督促各供应商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期上报合同款项支付的各类凭证,深化物资合同管理在整个物资供应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为本单位生产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现将目前河南省电力物资合同管理的运作概况和工作流程简述如下。
二、合同管理流程
物资合同管理从集中招标采购定标后发出中标通知书开始,包括物资合同签约、合同履行、合同变更、资金结算和合同资料归档整个过程的所有环节。下面对各管理环节依次进行论述。
2.1物资合同签约:目前在国网公司的物资集约化管理中,需求单位所有物资采购均执行以“总部直接组织采购(即国直方式)”、“总部统一组织监控,省公司具体实施(即国委方式)”为主的二级集中招标采购政策。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结果发出后,各网省公司将合同信息维护到国网电子商务平台(ECP)中,供应厂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合同信息进行确认,生成纸质合同,由省公司统一与中标厂家签订商务合同。地市公司物资部门可以根据省公司物资部下发的通知计划安排、项目实际情况通知项目部门在合同签订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物资采购合同的技术参数、商务条款的确定主要依据采购文件及中标人响应的投标文件。合同签订时,双方对技术条件、商务要求,包括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要素必须严格按照采购结果进行签订,不得对任何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
2.2物资采购合同文本:随着国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深化,合同管理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为适用物资管理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物资合同签订效率和履约水平,国网公司结合系统各单位实际应用情况,编制了41类设备/材料专用采购合同文本、电力设备/材料通用采购合同文本、非电力设备/材料通用采购合同文本和协议库存物资采购合同文本。编制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可以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深化合同结构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奠定基础。国网公司系统内签订的所有合同均统一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
2.3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物资合同生效后,地市公司配合省公司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物资合同的跟踪、督促、履行,及时办理物资合同变更、撤销相关手续;反馈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监控物资合同履行中的异常情况,并组织项目部门商讨解决方案。在合同履约管理中,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设备制造质量状况、交货进度等信息的收集分析,督促供应商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期上报合同款项支付的各类凭证,确保合同履约管理的及时、客观、公正。合同一经签订,具有法律效力,供需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或不正当地使用合同中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地市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前期物资需求计划日期及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计划进度安排,向供应商发出供应计划通知单,供应商核对供应计划通知单并按要求将货物发送至施工现场或指定地点,完成物资配送。
2.4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物资合同履行阶段发生的变更,应由市公司项目部门提出,经省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确认的书面变更申请报告,提交省公司物资部按公司相关规定,经审批后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协议。对采购结果中的物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等实质性内容进行重大变更时,应撤销原合同,重新纳入计划采购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设计、工程项目变更等原因,需要进行合同的变更时,市公司项目部门提报《变更单》,在合同约定的幅度内,经省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确认,报省公司物资部批准后按照《物资合同承办实施细则》执行。物资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发生的变更记录,应由与会相关代表签字确认,并作为物资合同的附件。根据物资合同签订变更记录,物资需求单位应及时在ERP系统中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相应修订。
2.5物资采购合同信息管理:地市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应做好合同物资的催交催运、配送仓储、移交验收、现场服务、日常协调等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合同履约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及时报送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合同供应商在履约中发生违约的,按《河南省电力公司供应商违约问题处理实施细则》执行。地市公司应及时将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收集上报省公司物资部,物资部建立信息周报,对相关信息进行通报。对在合同中出现的供应商质量问题、违约行为等进行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制裁手段,如限制授标、暂停授标和在评标中减扣分等。
2.6物资采购合同归档:物资采购合同档案的建立包括从物资合同谈判、起草、订立、履约和终止全过程生成的有关资料,包括谈判记录、商务合同与技术协议文本、会签单、变更申请单、信息反馈单、违约处罚通知单等内容。各级物资合同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采购合同台账》,主要由物资采购项目名称、合同签订时间、批次、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供应商名称、联系人及电话、项目负责人等组成,并做好台帐信息的及时更新。物资合同管理负责按照《物资档案管理标准》要求,做好所有物资合同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保管和移交工作。对物资合同档案的分类归档,可以将物资合同并入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做为项目资料一同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如无工程建设档案的,可以按年度分类整理成册,编制好合同目录。
三、结语
随着电力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深度不断推进,合同履行在物资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规范合同管理模式,加强对合同履约中的跟踪追溯对合同的顺利执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各供应商来讲,可以减少合同纠纷,增加诚信度,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中国电力网,2012,12.
[2]《河南省电力公司市公司物资管理标准》豫电物〔2011〕237号.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软件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250-01
1、引言
在国家提倡“两化融合”的大环境下,众多生产制造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扩展发展空间,不断加强信息化方面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深化开发。生产制造企业的软件项目是具有针对性的定制需求软件项目,不论是合作开发还是整体外包,往往存在着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的不足使企业无法完全有效利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消化吸收软件在设计和应用上的知识体系,容易出现需求无法控制、功能重复开发、应用效率低、运维和移植成本高等实际困难。
2、企业软件项目技术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 软件需求定义模糊
软件需求是整个软件项目最关键的一个输入,软件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主观性的特点。软件需求的提供人员普遍缺少软件需求的必要知识,提出的需求定义不充分、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在系统测试和运行阶段会出现大量的需求变更,影响系统设计结构,造成补丁摞补丁的软件程序。
2.2 项目参与者沟通强度不足
沟通不足常常是企业软件项目成功的最大的威胁。软件需求提出者在项目建设初期对信息化理念了解不深,表达不够深入,提出的功能需求浮于日常工作表面。而企业软件开发人员或外包商因为对业务了解不够深刻,没有有效的项目沟通计划,无法充分考虑业务需求,不能对软件系统给出规划建议或细节,造成项目需求的余量规划准备空间不足。
2.3 定制带来的软件自身内在的高复杂度
对于企业定制软件的开发,由于生产业务自身的复杂度,导致了定制软件的复杂度,特别是业务的组合,造成系统间和模块之间耦合度较高。
2.4 文档资料缺失,知识无法有效继承
在软件项目中,相对于项目进度和软件开发,项目成员不太注重知识的收集和积累,仅能提供项目主要文档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跟随软件变更进行及时更新。导致系统的使用、维护知识仅为少数开发和参与者掌握,无法将个人的隐形知识转化为共享的显性知识,给系统的后续升级、维护造成很大困难。
3、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
企业的定制软件项目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根据特定的业务部门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将各个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达到整体优化目的的工作。一个良好的企业项目软件,成熟优秀的软件项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软件项目建设和全生命周期中,如要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企业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软件项目需求控制
在软件项目管理范围内,需求控制和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针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流程所定制的软件系统,需求贯穿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企业走上ERP信息化道路之后,随着员工对系统了解不断加深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很多因素都可能使软件系统的需求不断变化。如果不能有效处理需求变更,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开发和运维的压力。
3.2 加强需求相关方参与项目的深度
不仅是在软件项目初期需求收集和概要设计中,在整个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都必须强调项目需求相关方即业务部门的参与。由于软件系统实施将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因此,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将来的使用者必须在项目策划阶段就能了解系统应用对其工作方式带来的影响,他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流程等以准备应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变动。目前部分ERP项目之所以失败,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误认为ERP项目仅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该项目带来的仅仅是一个信息产品。其实,ERP项目带来的是一新的运营方式,如果企业在没有做相应调整的情况下强行引入ERP,业务流程重组不到位,将会使企业运行的混乱速度加快。事实表明,促使软件项目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莫过于需求相关方的全过程参与。
3.3 培养企业内复合型人才,扩展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企业定制软件项目需要掌握项目管理技术、熟悉企业流程并对了解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的人员作为项目的管理者,首先要扩展企业内部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面,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者来说至少要能理解和使用五方面的知识领域: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标准;(3)项目环境知识;(4)通用管理知识技能(采购、合同、后勤、人事管理、安全等);(5)管理软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技能)。
3.4 将项目沟通上升到技术和管理层次
由于企业内软件从业人员较年轻,缺乏一些沟通、社交等方面的软技能,习惯使用专业术语,更擅长跟机器打交道,所以在项目建设中会出现沟通不充分的情况。软件项目沟通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软件人员和业务人员有效的建立彼此相互了解的关系,并且能通过沟通的行为和过程达成共识,可确保及时、正确的产生、收集、分发、存储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
软件项目沟通管理包含三个主要内容:(1)编制沟通计划,确定哪些人是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利益会受项目执行结果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个体),分析他们对实施项目的影响程度。根据干系人信息需求的汇总进行沟通需求分析,对不同层次的项目干系人制定不同的沟通计划。(2)以合适的方式向项目人员分发信息,一个企业的各个项目应该采取统一格式模板记录信息以及进行传递,有助于信息格式标准化,降低沟通成本。(3)对项目沟通过程进行管理,改善软件人员沟通的软技巧,努力做到沟通内外有别,对外一致,一个团队要一种声音说话,采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沟通风格,注重非正式环境下沟通所获得的信息,建立高效的会议方案,明确团队内部思考方式等工作。
4、结语
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像任何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其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且是永无止尽的。只有不断提升软件项目管理成熟度,使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最大的满足企业自身向整体信息化转型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
当今世界充满“变化”,信息化产业尤为突出,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用户需求与市场不断变化,人员流动也大大加快。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应对的变化和挑战大大增加,管理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软件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行业,管理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项目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1 项目管理概述
1.1 项目定义及特性
根据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定义,项目是为创造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不论大小都具有下列特性:
⑴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即满足特定的要求
⑵项目具有唯一性
⑶项目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符合这三个特性的都称之为项目,均可以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1.2 项目管理定义
PMI-PMBOK中项目管理定义为:将知识、技能、工具、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期满足或者超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结合其它相关资料,总结的项目管理定义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1.3 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人力、物力等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对质量的要求也是有止境的。争取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到质量最好,成本最低,进度最快。平衡好项目质量、进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1.4 项目管理过程
⑴启动过程
认识到一个项目或阶段应该启动并负责开始执行。
⑵计划过程
制定并调整一个可实施的、用于完成项目所实现商业目标的计划。
⑶执行过程
协调人力和其他资源去完成计划。
⑷控制过程
通过监督和核查项目的进展,并在必要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来保证项目的实现。
⑸结束过程
使项目或阶段的结果接收正式化,并将这种接收变为有序的结束。
1.5 项目管理要素
C=f(Q,T,S) 公式1
在公式1中,C、Q、T、S的含义分别如下:
Cost成本:项目工作的成本,与项目使用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Quality 质量:所完成工作的质量。
Time时间:项目必须满足的进度要求。
Scope范围:要执行的任务的幅度。
从图3看到:项目的整个过程是从确定目标开始,接着是界定项目范围。之后,开始实施具体的项目活动。组织是该项目干系人集合的统称。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始终围绕着时间、成本、质量这三个要素在进行权衡、分配等工作。
2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简介
2.1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意义
我国有473万平方公里海域,海上运输和渔业捕捞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管理中引入海上船舶监控系统意义重大:首先,系统的通信距离在600海里以内,基本满足船舶海区通信距离需求;其次,及时监控船舶的信息,便于在船舶遇险时实施远程救援;最后,便于海上运输和渔业管理部门有效监控、指挥、调度作业船舶,从而保证船舶的航行、停泊、作业安全,助推海上救助信息化和平安渔场建设。
2.2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功能
以电子海图为背景,通过GPS短波通信方式实时获得船舶信息(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向船舶发送控制命令(监控、改变信道等)和短信,使船舶的管理更加直观,并且大大提高了实时性和交互性;提供船舶信息管理,使船舶的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船舶工具”(轨迹回放、船舶锁定等)功能,便于以轨迹的方式回顾船舶历史信息,实时跟踪船舶;提供“船舶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迅速的了解某船舶的当前、历史信息及通信情况;系统提供很多图形查看、测距功能,使图形更加友好、方便,更好的为船舶定位系统服务;系统还提供了网络数据共享服务,便于本系统与其它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以满足不同客户单位的管理需求。
3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项目管理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项目管理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仅以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为例进行介绍。
3.1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范围管理
确定项目范围是项目起始阶段的战略工作之一,有效的范围管理是保证项目成功和企业成长的重要前提。
范围管理是定义项目的范畴。本项目范围管理从以下方面入手:搞清需求、准确界定范围、变更控制要严。
3.1.1 需求分析
(1)熟悉背景,加强沟通。通过与项目所有“利益相关者”广泛、深入的沟通,领会项目发起人的真正意图、明确组织(企业)的具体要求、找到用户需求的关键点,将三者统一起来(平衡点),或者至少要在关键的问题上达到一致。
(2)培养正确的需求意识,设定优先级。挑选懂管理、精业务、会技术的多种人才参加项目需求分析,并对他们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重要性认识、准确描述需求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增强相互配合的意识;之后,按照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对需求进行主动管理,确定满足项目优先级的执行方案,确保项目整体功能的实现。
(3)规范项目需求分析流程,如图5所示。
3.1.2 界定范围
对项目的范围进行描述,项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讲清楚。本项目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界定项目的范围。工作分解结构是最常用的方法和工具,也是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在使用时注意以下三点:
(1)深化认识,强化四种观念:
a.树立“可计划量”概念。能够作为WBS分解元、进入项目计划图的信息即为“可计划量”。
b.重视“边界问题”。明确范围是WBS、实施计划(基线计划)和对各种边界的认可。
c.项目工作范围是无形的又是可控的。对范围的限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成本预算、计划时间和质量标准。
d.按分解的规律去办。WBS是工作逻辑的有机体,不同类型的项目分解,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按照项目自身的规律去办。
(2)规范工作分解流程,如图6:
(3)抓好关键层(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分解。
3.1.3 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对变更的识别、评价和管理等工作。范围变更是对已批准的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范围进行修正。范围变更控制必须与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其他控制过程结合起来。
项目的范围计划做得再好,也可能发生改变。它为项目管理者提供重新计划项目、纠正不足和改进管理的机会。但是,变更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不断地产生意料之外的风险。所以,需要规范的变更控制程序,本项目采用的变更控制流程如图7所示。
3.2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节省资源,提高软件和服务的竞争力。高质量软件维护成本低,并售出价格高。本项目质量管理采用ISO9000认证体系,采用的开发控制程序大体如下:(1)设计和开发策划;(2)接口管理;(3)设计和开发的输入;(4)设计和开发输出;(5)设计和开发评审;(6)设计和开发验证;(7)设计和开发确认;(8)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在开发过程中根据控制程序生成各种文档。并且在软件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设备联调测试、工程组网测试等方面设计测试用例,严格测试,并生测试报告,极大的保证软件的质量到,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
3.3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进度管理
3.3.1 进度管理特点及方法
进度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做好项目进度的安排,根据进度组织实施、控制项目的进展、协调处理相关任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进度是组织、控制与协调的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项目进度管理软件,本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了Microsoft Project Standard进行项目管理。它集成了国际上许多现代的、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够帮助项目经理高效准确的定义和管理各类项目。
3.3.2 工程资源与费用管理
在进度编制完成后,将工程所需的资源与费用加载进度作业中,以便对所编制的计划进一步的分析与优化。
3.3.3 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
进度计划是项目执行的基准,是项目实施阶段控制项目的依据。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是项目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关键,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监控实际进度,及时、定期更新进度计划,预测出项目将提前还是落后于预定进度。
3.4 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成本管理
本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范围、质量、进度和成本四大控制,而成本费用控制是其中的关键,因为范围、质量和进度这三方面的控制最终均与费用控制发生密切关系,所以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成本控制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的目标。必须在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各个阶段严格进行控制,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项目费用。为实现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采用成本计划及绩效理论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1 成本确定
本项目成本价包含设备材料费、设计费、安装费、调试费、项目管理费及项目人员的工资、补助、奖励、办公费、差旅费等等。
3.4.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分析成本绩效以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决定采取那些纠正措施;修订项目进度,包括工期和成本计划,综合筹划纠正措施。
4 结束语
在“海上船舶监控系统”的项目管理开发过程中,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着重对软件的范围、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管理,使我认识到项目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它是管理技术与具体项目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但是一种管理技术,同时又是一种应用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必须与具体的业务领域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管理效益,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企业与组织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能力的提高。项目管理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总结。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找到真正的差距,在以后的管理和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03.01.
篇5
关键词:建设单位 工程成本控制 问题 对策
目前,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很严重。而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当前的金融危机压力,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效果,必须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 简述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管理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当今建筑市场日益开放,企业自主报价,普遍采用清单计价法或海外报价法。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在质优、快速、安全、低耗前提下的价廉,直接反映了一个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同时也会直接反映到建筑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反映到房屋的售价。因此,有效控制和实现工程成本目标将显得极为重要。
二. 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而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些设计的安全系数大大超过设计规范要求,由此造成许多投资浪费。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审核不严格,对图纸会审、设计单位的技术咨询把关不够严格,导致功能和整个系统考虑不全面,图纸设计变更,增加返工费用,延误工期,造成施工单位的索赔。并且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工程变更没有进行主动有效的控制而导致投资失控。
2.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结算的控制不够
建设工程预结算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很繁琐,需要编审人员认真对待,这就要求编审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编审人员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另外,在结算时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的收入,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而不采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正当手段。所以对建筑单位预结算人员或审计人员的水平提出了要求,严格掌握资料的完整性。对费用增加的签证,现场设计变更单、隐蔽验收单、相关照片及完成后的竣工资料都要正确并完整反映,否则应给予扣除。
3.市场竞争不规范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许多工程是压价中标,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价,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频繁地上下波动,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给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性,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工程预算滞后,开工无核算,竣工无决算,工程竣工二、三年了决算还未定案是常事,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 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的对策
1.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为了抓好设计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有:积极开展设计招标,只有设计方案好,设计水平高的设计单位才能设计出工艺流程合理、建筑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廉的工程项目。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的方式择优选择好的设计方案和信得过的设计单位。同时,要充分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对于一个建设项目来说,设计方案可以不同,而设计方案不同,工程造价就不同,我们要通过价值工程对方案的比较,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即功能相同的选择造价最低的或者造价相同的选择功能最优的。适当提高设计费用,奖励设计人员,也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可能。一旦设计概论形成后,建设方可以要求设计方在概算的基础上若能使施工图预算造价降低多少个百分点,则就可以奖励设计人员响应的工程造价费用作为设计费,以这种方式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多计算、多画图,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降低工程造价。
2.投标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建筑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好方法。它比直接发包要降低造价15到25个百分点。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对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都非常重要。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合理低价者中标,不过不能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低于成本价而恶意竞争,造成后期工程质量和工期不可控制。
3. 制定严密有效的合同条款
对工程变更及索赔实行有效控制是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键。针对当前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建设单位,就应该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增加投资的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限、内容认真履行好各自的义务,避免违约索赔,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4,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实施办法中,对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鼓励建设单位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对由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要做好详细的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合同约定,合理、及时供应,若超前采购将造成资金的积压,而增加保管费用及材料的贮存损失,若供应不及时将影响工程进度,还将造成建设单位的索赔。
5. 在工程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这个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比较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其工作就是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核。该项工作主要由工程审核人员根据合同、预决算结算单、相关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如果是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委托给审计事务所施行。建设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技术工作,审核人员必须具有预算技术、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较高的预决算业务能力等专业技术知识。
在工程决算的审核上,审核的难点之一就是隐蔽工程的签证,且隐蔽工程的签证在可审工程造价中就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施工后不能看到,只有依据相关资料及签证,而有些签证并不规范,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因此必须以有效签证作为结算审核的依据。根据统计数据,目前的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一般都能核减15%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因此,建设方对施工单位的结算进行认真审核显得十分重要。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控制的确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工程成本控制又是一项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给项目成本带来损失。只有控制好工程成本,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维欢.浅谈如何控制工程建设成本[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6。
2. 刘志才.张守健.许程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篇6
一、资源管理系统当为数字出版工作之内核
很多人都想问数字出版工作的抓手是什么,是开展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吗?因为有一大批长期以来开展这项服务的专业公司,使得这项工作更适合于外包。是开展数字产品的设计生产吗?对不起,市场变化快、培育期长、风险大。是为出版社搭建一个全流程的数字化的编审校平台吗?愿望很好,但是牵涉到要变更出版社现有的出版业务流程时,面临的阻力会很大。那么,出版社是否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呢?
数字化加工、资源管理、协同编辑以及产品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出版数字化流程改造四环节,确实可以支撑起一个单位的数字出版业务。但以电子工业出版社及笔者多年数字出版实践经验来看,数字资源管理才是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就建立了基于在线投稿的资源管理系统,并在本社及新疆人民出版社做了部署,但几年下来,只有资源管理这一块仍在发挥作用。2008年,基于PDF格式文件的加密保护,电子工业出版社又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内容管理和数字出版系统。到2011年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后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前台的数字出版系统因为加密及商业模式问题从开张第一天起就没有应用起来。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总局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在本次转型升级中集中精力用2-3年的时间,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当作数字出版中心的工作重点,以数字资源管理为中心,推进出版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数字出版工作者具有较好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应用能力。
二、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
一般来讲,资源管理系统能够统一管理出版社内部的各种数字资源(图书相关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具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检索、上传、下载等。同时,根据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们增加了知识条目资源的管理功能,也就是加工过的XML文件可以再次入库到条目库中,并可以批量下载使用。
如何收集、管理好出版社历史形成的数字资源是每个数字出版工作者首先应做好的基础工作。一个好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传统编辑业务提供必要的内容资源服务,还可以为后端数字产品的开发提供完整的内容资源储备。这在出版社数字化过程中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战略交叉路口,进可攻(开展数字产品策划和制作的基础),退可守(为传统编辑业务提供支撑服务)。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数字出版中心在出版单位的地位和作用。
三、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开展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必须了解出版单位对于该系统的应用需求是什么?并以此为基础规划出基本的业务流程图,这个图一定要对数字出版中心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描述。图1为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从2012年3月29日开始招标到2013年6月26日,电子工业出版社资源管理系统全系统验收通过投入使用,总共用了15个月。该系统基本的建设过程简述如下。
合同签订后,我们开展了项目的第一阶段建设工作。
第一步,在出版社成立了总编办、出版部、信息中心和数字出版中心组成的项目组。
第二步,系统承包方根据合同要求开展先期的产品部署并实施培训工作。
第三步,项目组根据自身对资源系统的应用提出改进需求以及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各种缺陷交由承包方改进。
第四步,由承包方将改进后的系统再次部署,项目组各单位开展全系统测试,完成第一阶段的开发任务。
第二阶段,项目承包方主要根据我社开展数字出版应用的需求,增加了条目库管理功能,用于在线加工标引知识条目,并批量入库。该部分工作主要是数字出版中心负责需求制定、系统测试并最终验收。
15个月的软件项目建设期不长也不短,如何更有效推进项目的整个建设进度?我们的建议是首先为整个项目建设设立若干个可以核查的里程碑;其次在建设期每两周召开一次甲乙方都必须参加的项目建设进度协调会;最后就是要加强项目的文档管理和测试管理。做到了以上这几点,项目的建设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四、资源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利用
篇7
关键词:建筑节能;墙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的数量增加,与此同时,建筑耗能也急剧增加。根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耗能已经接近达到30%左右。建筑节能对我国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领域中,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很广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前,我国的墙体保温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创新性差、原材料供应不足、施工质量不过关、节能效率不高等。根据《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1]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2]简述了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包括原材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技术、现场检测控制及验收要点等方面。
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1)常用的墙体保温材料主要包括灰砂砖、粉煤灰砌块、复合轻质隔墙板、陶粒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这些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取代了粘土砖。根据《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13-82-2006)[3]的规定,对于居住建筑墙体保温施工的主要材料均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法定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对于具体的外墙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规定检验。进场抽样复验也应满足规程中的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时,外墙外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质量控制要点一般在砌体与结构柱连接处。需要检查设置的拉结筋是否合理到位;与门窗连接处预埋件混凝土块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准确;砌体与顶面梁(板)连接时,预留10-25mm,完成砌筑14天后方可填充。对于陶粒混凝土砌块或者轻质隔墙,在门窗洞口上角过梁端部或者其他可能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需要设置涂防锈漆的钢丝网片等等。
(2)墙面贴面材料主要由聚苯颗粒保温砂浆、聚苯乙烯板、钢丝网架聚苯板等。这些原材料的检验按上述叙述依据规程来操作。质量控制要点除了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外,还要看其他物理化学性能是否稳定并满足防火、防渗、防腐、抗裂、耐老化等。需要符合环保的标准,就需要在外贴的墙面做防锈防腐处理的网片托架。要求贴面材料与墙体基层粘贴牢固、密实、平整、无空鼓,经保养其厚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1)产品的合格率不高,有些个别供应商的材料涉嫌作假,根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外墙保温系统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仅50%左右。(2)材料采购和进场检验把关不严。必要的检查和抽样复验步骤被忽略。在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保温节能是通过保温材料实现的,外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质量的监督控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外墙保温和整个保温节能系统的效率。
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要点
(1)施工工艺。根据规程,外墙自保温砌块砌体施工的工艺流程是:基面处理试排块立皮数杆挂线砌筑(埋设拉结筋)安装门窗过梁砌体顶部处理。外墙抹灰施工的工艺流程是:砌体表面处理刷界面剂设置加强网挂线、贴灰饼、设标筋抹第一道砂浆抹第二道砂浆设分格缝。
(2)施工要点。外墙自保温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承重砌体施工。施工要求需要按照规程中的规定执行。 系统用脚手架的安装,脚手架套管或者管头与墙面的最小距离应为450mm,方便施工。当温度低于5℃或者高于30℃时,不宜粘接保护层和抹灰。粘接砂浆是由胶黏剂配置而成用于苯板和基层墙体,需要配置粘结砂浆,可以采用点粘法、条粘法或满粘法,用胶黏沙浆把聚苯板粘贴到墙面上。施工之前,需要确认保温层基地表面是否需要清理或者修补,保证工作面平整;门窗洞口及屋檐处构造、防潮层与变形缝的位置等。对保温板的粘贴,最好是从外墙底部边角处开始,顺次粘贴,靠紧,对齐。聚苯板的锚固,锚固胀钉、金属螺钉应采用不锈钢或者经过表面防腐处理的金属制成,塑料钉和带圆盘的塑料膨胀套管应采用聚酰胺、聚丙烯等防腐材料制成。施工时,将锚钉(带硬塑料套)直接钉入事先预留的孔洞内,每平方米保温板3-4个锚固件,使用吊篮由上而下逐层施工。聚苯板贴好24小时以后,用专用的搓抹子将板边的不平之处搓平,尽量减小板与板之间的高差接缝。门窗角的保温板需要注意避免产生热桥。墙体防潮层下贴保温板前,需要作防潮处理。基底墙体有变形缝的位置,保温层也需要相应留出变形缝。此外,对保温板上抹灰层厚度的规定,是要将网格布埋入不外露为准,抹灰一般是二道步骤,第一遍抹在保温板表面,将网格布压入涂层,干后抹第二遍。第二遍时注意千万不能拍浆,防止裂缝的产生。面层涂料施工前,应首先检查抹面胶浆上是否有抹子刻痕,再将缺陷或者不平的地方用专用细砂纸打磨,再用搅拌器搅拌好的面层涂料涂抹到墙体上[4]。
节能保温墙体系统施工时,要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来保证墙体保温节能的质量。
(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前质量控制要点。①首先要审核保温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的资质,一般是审核是否具有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资质,应特别考察该施工单位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业绩、项目经理管理水平和经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等。根据实际施工管理经验,现场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节能环保性能的前提。②施工单位编制有针对性的保温墙体节能专项施工方案。③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分项工程内容、不同的施工工艺,制定不同的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①严格执行报审程序,严格审核报审资料。②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文件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在施工前办理变更,取得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同意。③针对实际情况,细化分项工程和检验计划。尤其注意墙体节能保温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④利用“样板”,做好施工,优选方案。⑤加强现场检查。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要求整改甚至停工,以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结束后的验收控制要点。①参与建筑节能能效测评;②审查竣工资料;③对验收中的问题进行整改。
现场检测控制要点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外保温材料、轻质隔墙和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属于非透光护结构,需要用热流计法对热工性能进行检测。按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CJ/T132-2009)中的有关规定,检测前至少24小时内室外空气温度与开始检测时的温度差不大于10℃,建筑物护结构内外平均空气温差不小于10℃,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大于5℃,室内空气温度逐值变化不大于2℃,1小时内室外风速变化不大于2级,检测开始前至少12小时内受检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内表面不应受到灯光的直接照射,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空气中粉尘不应异常;要特别注意检测前测出参照温度,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照温度;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2张。
验收要点
根据《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13-83-2006)[5],对外墙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和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验收都有详细的叙述。
(1)外墙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的验收规定。施工前要检查原材料砌块和砂浆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施工过程中检验砌块砌筑的搭砌长度、勾缝以及专用砂浆灰缝厚度;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者网片的位置是否与块体皮数相符合;
(2)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验收规定。施工前检查原材料是否达到设计和国家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外保温工程按照分部分项工程检验。对外墙外保温板粘贴工程的验收主要应注意保温板与基层面的粘结是否牢固,粘结面积不小于40%;安装有锚固件的墙面,需检验锚固件长度;保温层的厚度需用插针法和尺量检查;用小锤轻击检查墙面抹灰,抹面抗裂砂浆与保温板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等缺陷。对于现浇混凝土预置外保温工程,应注意如果发现无网现浇系统保温板局部不平整处应及时修补。
结语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约能源的主要贡献。墙体的节能保温又在建筑节能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质量控制的加强就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点。本文简述了施工、检测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建筑节能墙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目前,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检测和验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缺陷,因此,把建筑节能墙体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到重要日程,加强科研投入研究墙体保温技术,努力实现原材料供应、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研究如何提高墙体保温的耐久性,完善检测检验方法,另外,还需要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完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
[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3]《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13-82-2006)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收尾;研发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管理科学,在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过程,项目收尾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大多数以产品研发为主业的企业中,项目团队往往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就解散了,项目收尾工作难以得到开展,其重要意义也难以体现。本文从项目收尾的内容、作用和开展出发,简述项目收尾的工作的现状及对产品研发企业的重要意义。
1 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收尾(Project Conclusion):根据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概念,项目收尾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两部分。
其中,合同收尾是对项目的合同收尾就是根据合同,和客户一项项的核对,是否完成了合同所有的要求,是否可以把项目结束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验收。由于客户的要求,合同收尾工作在绝大多数项目中都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开展。
管理收尾是指项目团队在整个项目基本完成后,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进行过程的得失进行总结,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工作包括:
(1)项目分析,即将实际情况与基准方案进行比较。从成本、进度、技术参数等方面分析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期基线的出入;分析项目范围及其变化对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分析项目质量的好坏;分析项目满足要求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2)向顾客学习,包括顾客对项目的最终接收;收集顾客对项目的评价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3)项目移交,包括图样技术文件的移交、处置租用和购买的设备、将项目责任移交给运营维护单位、安置项目人员。
(4)项目信息归档,包括建立项目记录的历史资料库及按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存储有关资料,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质量记录、合同记录等。
在情况允许时,还应在项目策划中安排项目阶段收尾工作,即随着项目的进展,在重要的节点之后开展阶段性的收尾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和收集顾客建议,对项目管理的绩效进行分析,对项目管理进行完善。
2 项目收尾的作用和意义
一个项目的收尾,不仅是项目管理过程结束的标志,更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积累提升的基础。通过项目管理收尾工作,收集项目的信息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来判定项目的策划是否完善,对风险的预估是否全面,对资金和人力的预先安排是否合理,还能从顶层策划、人员权限、组织结构等方面对项目进展的得失进行分析,从而系统全面的分析项目的经验教训。同时,将经验教训固化存档,也是将个人、项目组的经验沉淀为企业经验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内部而言,项目收尾的意义在于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沉淀管理过程经验。对企业外部而言,是收集客户意见建议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客户对整个项目过程的意见建议,可以系统的将客户需求转换为企业追求,从而提升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与水平。
根据项目收尾的成果,企业可以将项目管理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固化为制度流程,从而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项目收尾是打造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重要手段。
3 项目收尾过程开展的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收尾一般都由客户主导进行,基本都开展了合同收尾工作,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了核对、验收。
但是,在产品研发项目,特别是大型产品如汽车、航空产品等的开发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国家重点型号等复杂大型项目,还是元器件开发等小型项目,由于大多数采取的是项目组形式或项目组与行政矩阵式结构,在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数都重新整合到其他项目组中。同时,在项目的策划中也缺失项目收尾的安排,导致开展了项目管理收尾过程的微乎其微。即使在少数开展了项目收尾的项目中,也没有系统化的开展工作,造成收尾工作流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
尤其是项目分析过程,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失。在大多数项目的收尾过程中,基本上仅针对项目的符合合同要求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项目计划的符合性、执行性,项目范围变更,需要进行的机构、资源优化等内容均没有进行分析回顾。
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大型复杂产品总体研制过程,还是分部件的研发过程,均存在大量可供借鉴参考的共性问题,项目管理过程也存在大量重复或类似过程。因此,适时参考其他项目经验是节省项目时间、成本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目前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在之前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如成部件交货延期影响项目进度;研制试验出现反复造成项目进度与成本超出计划;项目资源与人力不足造成进度拖延;项目方案不足造成成本超标等在后续的项目研制中反复出现。同时,在前期项目研制中形成的临时制度、组织结构等促进了项目管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企业效率,但项目结束之后,未能固化到企业的制度与机构中。类似问题,造成项目经验无法转换为企业经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4 收尾过程改进建议
为解决企业项目经验沉淀的问题,必须重视和实施管理收尾工作。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在各项目研制策划中,明确增加管理收尾的工作安排,同时安排相应的资源及人员。在可能时,还应将收尾工作纳入项目或个人的考核评价中,督促项目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2)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管理收尾对制度的持续改进要求。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收尾后,必须对企业的相应制度进行管理评审,根据项目收尾总结报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3)在企业中增加项目管理经验库。将各项目管理收尾总结报告收录到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库中,通过收尾工作,总结项目经验教训,同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江.建立符合科研人员需求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篇9
关键词:管理 ,造价, 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tire process control of fabrication cos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rojec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Keywords: management, cost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简述工程造价管理
(1)含义
工程造价管理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总投资管理。二是建设工程合同价格管理。设工程总投资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撰写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总投资。建设工程合同价管理,是指建设项目的各方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计价、控制、管理的系统活动。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把实际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在各个阶段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重点入手:
(一)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决策阶段技术经济研究与规划,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建筑结构形式、建设面积、建设标准、建设地点、设备选型等,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投资额的确定。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的工程项目投资。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要性
现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建设项目项目决策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并作为资金筹措及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因此,在投资估算中应该考虑到建设图纸中的费用项目以及建设阶段有可能出现的费用项目,尽可能减少因为漏项而导致的费用增加,避免实际工程造价超过总投资而引起的不必要的影响。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工程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对项目的规模和建设标准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并且依据初步设计图纸编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应该与估算进行对比,使设计概算不超过估算,如果发生设计概算超过估算就要对初步设计标准进行优化调整。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对初步设计图纸的深化,在满足建筑工程各项标准规范和建设方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为施工单位提供可以进行现场建设的施工图纸。
1、限额设计降低成本
限额设计是指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金额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金额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个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标准,保证不出现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情况。
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投资总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从设计标准、建筑经济指标、建筑材料和重大设备的选型入手控制造价。因此,初步设计阶段应该明确设计标准,对一些影响工程造价的大批量材料和设备进行预先控制(满足技术参数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低标准),对一些敏感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控制(如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进行限额设计。在初步限额设计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控制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在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和技术要求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投资估算内。为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设计方、预算方应积极和建设单位积极沟通,明确建设方意图,对各个方案进行筛选比对采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以达到限额设计的目的。
2、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设计人员应克服以往的经验主义,积极学习新的工程材料和工艺流程,在经济合理满足建筑规范的前提下敢于大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材料和设备要认真考察筛选,要从建设方的角度出发,提高经济效益。
(三)工程承发包阶段的管理
工程承发包阶段是建设方和施工方互相选择的过程,也是将建筑活动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重要阶段,所以双方必须严格谨慎的进行招投标过程。从招标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函起直至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施工合同完成招标活动过程。
招标人为了控制造价可以采取甲供材、甲定乙供、措施费包干等措施控制大宗材料和不可预见的费用,使工程造价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降低招标人风险。同时可以对中标人的专业分包以及工期奖惩标准等进行约束,从招标答疑和现场踏勘等过程使招标人和投标人对建设项目进行了解,达到降低各方风险、互利共赢。同时对合同有重大误解的问题,各方可以签署补充协议进行解决。
(四)建设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是将蓝图变为实体的过程,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非常多,例如材料价格波动、气候影响、市场经济状况、政策的调整变化等都会建设项目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限的预见和控制管理,对于可以避免的造价风险予以规避,对可以控制的风险予以费用最小化,使整个项目良性发展。
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设计变更,在图纸会审或者其它过程中要及时减少设计变更,尤其是已经施工后发生的设计变更,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拆除和修补的费用,增加工程造价。所以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非常重要,对于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先由成本部门的测算是否会产生巨大的费用,对设计变更的做法进行优化,采用经济合理的变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对于招标清单中没有的材料但是设计变更可能出现的材料的价格提前进行约定采用信息价或者采用市场价格各方协商,都是可以避免签证纠纷,降低造价的有效方法。
清单中的漏项大多时候是施工单位进行签证变更甚至索赔的依据,而此项费用不可控制,所以对于清单漏项的处理及其重要,在编招标清单的时候对于图纸没有涉及但是实际必须发生的费用必须进入清单计价或者在清单编制说明中予以澄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清单漏项要协调各方谨慎解决,避免造价大幅度提高。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些专业的分包工程如市政园林、变配电工程、通讯工程、市政电网等工程都是由政府垄断,这些工程的管理协调非常重要,经常会发生工作界面的划分不清导致的签证,甚至会对已完的工程进行拆除,影响造价,影响工期。
现场资料的整理和存档也非常重要,现场资料如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签证批价、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等都会作为结算依据,直接影响到工程结算金额。
(五)项目后评价阶段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完毕之后并不代表这个项目已经彻底完成,对于项目的总结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测算已完工程的经济指标,分析项目的建设成本是否合理,也可以用于指导将来的类似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做到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三、结语
建设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参与的建设各方同力合作的过程,也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通过技术经济的手段和法律规范,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实际问题,确定最终的合理的建设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核心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简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60-61.
[2] 吴建迅.深化建设工程计价改革的探讨[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篇10
Abstract: In the form of stability of completeness, accurac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how to "develop and min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 in BIM and improve the model value becomes a hot spot.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trend now.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value shows that the prefabricated processing model can highlight its characteristics in space, time and technology.
P键词: BIM应用;预制化;环控机房
Key words: BIM application;prefabricated;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of computer room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142-03
1 预制安装是建筑业革新的动力
随着国家提倡BIM的普及制度,而基于BIM的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了,其中广州地铁项目更是对其响应的力度颇大,而预制安装更是对传统的建造行业一个挑战,预制安装的定义:对一个项目中的管线进行提前的规划和加工,再由现场将加工好的部件进行拼装和搭接,从而减省了施工作业时间,避免了交叉施工作业,减少材料的损耗和人员的配置,节省了施工成本,随着BIM发展,预制安装变得由设想到逐渐实施,而协同的单位和专业也日益增加,工艺与质量标准也随之提高,也正是这种革新,预制安装也将成为了一种动力,推动着建造业迈向新的高度。
2 环控机房的预制安装流程
2.1 3D扫描环境-绘制最贴合现场结构模型
3D激光扫描现场――点云数据处理――BIM模型与“现场”真实比对――修改调整BIM模型。
通过3D扫描技术所得出的点云数据,可以辅助施工单位对模型和图纸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更,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及进度状态进行检查。而这些完整的3D数据记录、存档,为后期运营和维护保修提供了最真实的数据依据。
2.2 综合优化机电系统模型
在结构模型已经具备了现场级的颗粒度,机电模型则要通过合模的形式来判断和调整。以下我们将以项目实例作简述。
综合优化机电模型,即通过各专业的模型进行合模,通过BIM软件自带的碰撞检测、风量检测、液体流量检测和光照度检测等一系列的功能,完成基本的模型优化,也就成为模型1.0版本。
阶段二,通过模型的3维可视化,结合施工员及现场班组的意见及设计原则,深化调整,得出模型版本2.0版本。
而模型版本2.0,即指导级。而我们对模型的等级划分一般分为投标级、指导级、材料级。
材料级的模型:模型2.0版本稳定后,对模型进行颗粒度调整,将颗粒度达到最大的标准。而此时的模型也将可以用作预制加工的关键模型。(图2)
2.3 预制加工部件
BIM人员将关键模型3.0,通过BIM软件自带的材料统计功能,生成所需的加工的部件材料及加工样式。并将这些内容汇总为预制加工生产单。
将预制加工生产单交付于具有预制和生产资质的厂家进行预制化加工。厂家对每个预制加工好的部件贴上相对二维码标示纸,并出示部件组装图,对每个部件安装的位置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组装方法,把复杂化的工艺变得简单化。(图3)
2.4 机械人精确定位部件
机械人放样流程:
①在BIM模型创建放样数据,放样点信息由Revit软件中二次开发的插件所批量计算生成,无需人工手动输入。
②将放样信息导入BIM放样机械人的遥控平板电脑中,在平板电脑中可实时查看三维BIM模型和放样数据。(图4)
③使用BIM放样机械人在现场对多个专业项目同时放样施工数据,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无需轴网线、无需标高控制线,BIM放样机械人可以直接进行三维空间的数据放样。(图5)
④现场放样过的数据自动生成放样报告,自动检测每个点的放样误差并生成偏差报告。
2.5 开发新型工艺,预装套管
在现场施工时,有些管线未能在砖墙砌筑之前完成,而管线却要要穿过砖墙时,在管道穿过砖墙的位置预设套管,而对项目也有不少帮助:①对现场管线能起到提前的定位,对整个机电的空间排布能起到全局性的判断。②防止墙体后开孔,能提高防火封堵的密闭性。(图6)
3 结束语
BIM应用与落地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总结,积极探索,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之服务于项目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杰.浅谈地铁环控系统的特点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