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用心帮扶,推进帮扶工作纵深发展
为将西安培华学院尽快建成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2011年3月,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西北大学与西安培华学院结成对口帮扶院校并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经两校协商,西北大学根据培华学院需求,派专家学者帮助西安培华学院规划、指导专业、学科建设;为西安培华学院培养青年教师;两校共同争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两校教师可合作申报或相互参与科研工作;为西安培华学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加快西安培华学院内涵发展。2011年底,陕西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对公办院校对口帮扶民办院校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明确了有关规定和措施,促进了两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发展。
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多次互访、协商、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2012年初,西北大学副校长杨春德带领该校有关职能部门十多位处长到西安培华学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共同座谈、研讨帮扶工作。对此,陕西省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委派副巡视员张亮、民教处处长权秋虎亲自到会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西安培华学院姜波理事长深有感触地讲到:“民办院校从初创至今,一直离不开公办院校的支持帮扶。陕西省政府2011年7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组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开展对口帮扶,是对民办院校工作的极大支持,这项工作,收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我们一定要创造性的落实好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相信在我们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张亮要求,两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校建设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大事来抓。他表示,教育厅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积极探讨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支持倡导帮扶工作的政策导向机制。权秋虎希望两校积极探索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为陕西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总结经验。
“五项计划”探索对口帮扶新途径
一年多来,两校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项目:
“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在陕西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派出高水平、责任心强的专家学者为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举办了“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西安培华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学历和职称晋升搭建平台。目前两校正在积极协商探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西北大学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的导师,实行专业对口一对一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西北大学9名导师与西安培华学院9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已落实,正在商定具体培养计划。
“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2011年上半年,西北大学派出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刘丰教授到西安培华学院为青年教师举办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向青年教师公布了西北大学在研课题项目和有关科研项目主持人、专家的联系方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受到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好评。据悉,目前西北大学已将西安培华学院6名青年教师纳入西北大学科研项目组,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两校还达成一致意见,凡参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青年教师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干部培训计划”。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干部培训中心创新培训方式,专门为西安培华学院举办了一期干部培训班,西北大学积极配合,派出高水平教师授课,对西安培华学院100多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目前两校还在积极探讨如何针对民办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培养、培训适应民办院校需求的各类管理干部。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计划”。目前西北大学已派出5名学术水平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担任西安培华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并将根据西安培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组织专家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建设进行论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篇2
目标一: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团支部青年教师中,大多是新上任的年轻教师。经过一学期的实际锻炼和大家的勤奋学习,老师们进步很快。加强青年教师的互相学习,争取更大的提高依然是团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本学期团支部的青年教师在继续开展上学期随堂听课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计划,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通过严格评审,进行表扬与奖励。结果固然重要,过程必然精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容易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兴趣,鼓足了青年教师的干劲,力争培养出我校初任教师中的教坛新秀。
目标二:提升青年教师的科学理论水平
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青年教师更要掀起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的热潮。青年教师除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彻精神外,还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互学、促学。结合学校计划,团支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此外,为扩大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接受现代化科技的教育与熏陶,团支部计划在 “五四”青年节前后,带领全体青年教师前往南京科技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让青年教师亲身体会科技的发展历程,接受前沿科技的教育,给自身充电。
目标三: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
2011年2月11日出版的《皖东晨刊》中刊登了电影《妈妈的手套》将在滁拍摄的相关内容。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情感为题材的电影。看了触动人心的故事梗概后,我们不由自主的把电影中的人物和身边的孩子相联系!我们的学生中,是否有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怎样?……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脑海中。心动不如行动,关注留守儿童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现在该是我们拿出热情,奉献爱心的时候了,就向学校计划中说的: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多深入他们的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体会师爱的温暖。
目标四:加强青年教师的体育锻练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面推动第三套广播体操。作为青年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和孩子们共同进行体育锻练。每天坚持与学生一起做操,与学生一起开展大课间活动。不仅自身得到了锻练,更融洽了和学生的关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另外,团支部定期举行集体锻炼活动,搞好“革命的本钱”。
活动安排:
2月 召开团支部会议,布置一学期活动计划,吸收团员教师的意见,开展好本学期的团支部活动。
3月 开展随堂听课、学习课件制作和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计划。
4月 组织好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活动,交流学习体验,总结学习收获。
5月 交流课标互学、促学情况,安排好第三届少儿艺术节及学校庆“六一”活动。
篇3
一、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精心谋划抓部署,强化领导促落实
在总结县城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作法的基础上,我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着力推进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二是创新模式抓学习,辅导培训促提高。在学习活动中,我要求全校党员干部坚持自学,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做到真学、真用、真干。制定了“三个一”学习计划,即一周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一周开展一次心得交流,一周审阅一次学习笔记。三是紧扣校情抓调研,理清思路促发展。根据我县教育发展实际,我认真查摆和梳理涉及教育培训、教育考核、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后勤保障、师生安全、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定四个调研专题,带领我校党员干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四是抱诚守民意,分析检实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带头建立校党支部与村组联系点、党员教师与困难群众联系人制度,走进学生家庭开展了“班主任老师大家访”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家长对教育、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建议。
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制定《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党员参加学校优质课活动、、制度》《党员帮扶活动制度》《党员争做优秀班主任活动制度》。
二是学校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签订“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调动起全体干部、全体党员教师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三是组织全校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优秀教师模范课、全体党员教师争做优秀“三八红旗手”、党员帮扶、全体党员争做优秀班主任等活动。
三、狠抓学校校舍加固维修工程
自年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主动放弃暑期长假,积极投入校舍加固维修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心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确保资金良性运转,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投入效益。共争取到项目资金170多万元,实施校舍修建2360平方米,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
四、努力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我校在职教师165名,其岗教师70多名,教师年轻化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特色。把青年教师培养好,使他们能早日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党支部的重要工作。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主动了解青年教师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能安心积极工作。第二,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一年中我共听青年教师上课四十二节。第三,与青年教师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工作目标,给青年教师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指明发展方向。一年中我与青年教师谈心二十六人次。第四,积极支持配合教务、政教等部门的青年教师工作。第五,支持帮助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五、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积极宣传上级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无论是行政干部会、教师会,还是与教师个别谈话,我都大力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使广大教职工树立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第二,加强对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培养。我经常与政教、共青团干部交流思想,探讨德育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要求,研究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出德育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德育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第三,积极了解班主任工作现状,指导班主任,特别是青年班主任的工作,一年中我与班主任个别交流达二十三人次。第四,深入学生实际,了解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时提出教育意见。第五,关注行为困难学生情况,积极主动做好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第六,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军训工作。9月初,我积极争取县消防队的支持,组织了十六名教官到校为我校学生训练,一周军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七,开展人人献爱心活动。今年,我号召并组织全校师生向遭受云南大旱、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受灾群众捐款累计两万余元。第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月是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月,我们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四部,听爱国主义专题讲座两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师生们爱国主义素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篇4
一、健全教研制度,强化教研意识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如果教研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就难以使校本教研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所以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这样才能强化教师教研意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使教师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工作、各项教研活动,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
二、巧用农远资源,实现专业引领
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缺乏,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非常少,教育信息闭塞,教师的教育教学缺少专业引领,观念陈旧,手段落后。如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范本,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专业引领。特别是空中课堂、同步教学等,让普通的教师实现了与名师的零距离接触。解读名师独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在与名师的思想碰撞中,获得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以丰富和提炼自己的思想。通过巧用农远资源进行备课、巧用农远资源辅助上课、巧用农远资源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实现专业引导。
三、青蓝结对帮扶,实现共同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应该开展“青蓝结对帮扶”的活动,在教学中要做到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共同研讨、互学互动,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促使青年教师奋发向上、脱颖而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挑起大梁。同时,也要给学校骨干教师压任务,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并做好“传、帮、带”工作。这样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成长。“青蓝结对帮扶”活动要注意长效性,一般为2~3年。每对帮扶教师,要签订帮扶计划或者帮扶协议,明确师徒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还应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帮扶效果拿入教师的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青蓝结对帮扶”活动也可以形式多样:“一帮一”“一带众”“众扶一”和“一对一”。
四、开展巡回教研,促进均衡发展
农村中心小学和完小、村小的发展极不平衡。中心校教学设备相对较好,师资较强,比完小、村小略有优势。为了促进中心校和完小、村小的均衡发展,必须以中心校为龙头,开展巡回教研,带动完小、村小的校本教研活动。所谓巡回教研,就是由中心校牵头组成一个巡回教研组,其成员有学区领导、各校点教导主任、学区骨干教师、学区被培养的青年教师等,到所辖的各个校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五、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研实效
建立校本教研活动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应计入教师业绩,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教研实效。
参考文献:
[1]桑春茂.论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2]李建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篇5
一、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盲”。新教师上课,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教学无目标,课堂教学比较随便,教学时间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缺乏,教学无重点、难点等,从而无法落实基础知识。
2.“慌”。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课堂上容易丢三落四,如忘写课题,忘记评价学生,教学环节过渡生硬甚至脱节,板书错漏百出,用词语无伦次,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等。
3.“快”。新教师上课往往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不顾学情,一讲到底,并且语速较快,有时甚至连学生都还没有听清楚,教学就已进入下一环节。
4.“灌”。“灌”即“灌输”,不少新教师总是就教材讲教材,不知灵活运用教材。有时甚至让学生在教材中一划了之。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很差。
5.“乱”。新教师上课,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及相应的知识积累,上课仅关注课堂的“热闹”,形式的新颖,而忽视教学环节的有序组织及教材结构的科学严谨,从而使得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是“杂乱无章”。
6.“多”。新教师上课,往往贪多求全,不知取舍,课堂仿佛成了堆积知识内容的“战场”。表面上教师讲得很多,实际上学生学到的却很少。
以上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教师的成长,因此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就成了青年教师个人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教师要有追求业务能力成长的内在要求
1.拟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计划,让规划成为前进的动力。目标驱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目标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阶段目标与总目标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并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以保障规划的实现。
2.虚心求教,纳己之长,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新教师刚从师范学校中走出来,有思想,有个性,有特长,但缺乏的是经验。这就需要新教师善于向老教师学习,虚心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多听课,多请教,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成功的经验。许多教育教学经典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导航仪”,是我们前进发展的“推进剂”,青年教师要多接触教育经典,广泛涉猎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青年教师要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功,就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积累,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反思中吸取教益,正确前行。
三、学校要为新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新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新鲜血液,是学校教育的后备力量,其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增强后劲,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如:
(一)学校要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工作,搭建学习平台
1.实施“青蓝工程”,即师徒结对工程。如我校新毕业教师与县四星级示范高中的教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结成帮扶对象,定期展开听评课和教研活动,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起了关键作用。
2.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学校要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来校讲学,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有用的教学信息。
(二)学校要积极为新教师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校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竞赛,让优秀者脱颖而出,并给他们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他们的成长、成熟获得大家的认可。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新秀杯”课堂竞赛活动,这既是对新教师课堂过关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他们课堂教学尽快成熟的一种鞭策。
篇6
[关键词]转型社会;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49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1
[作者简介]王国军(1980—),男,河南新乡人。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也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加强这个群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国家大计。
一、转型社会: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大环境
社会转型论者们认为,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转型的印记已深刻影响到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成长环境的复杂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不同的阶层,各阶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也各有不同,而高校青年教师来自不同的阶层,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带来价值认知的差异。第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他们虽然思想开放、视野开阔,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和认可度也存在差异。第三,生活阅历的单一性。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其生活阅历较为简单,思想情感较为单纯。第四,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不高,建立家庭后经济压力增大,从而褪去了“象牙塔”中的“清高”,在追求学术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生计,其价值评判标准和职业认同感易受现实经济压力的影响,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容易动摇。
二、从“为人师表”到“利益诉求多元化”:历史溯源和现存问题
1.“为人师表”:作为“理念人”的青年教师
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在其著作《理念人》中认为,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1〕而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论述。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讲求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是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再次是提升专业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一种理念、道理、规律,授业就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解惑则传递一种人生智慧。最后是修身明德,锤炼品格。《大学》中开篇就阐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所应追求的方向即“明德、亲民、至善”,追求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2〕
近现代,教师的道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洋溢着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强调政治、崇拜英雄、注重精神、以苦为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消磨殆尽,他们只能无奈地跟着阶级斗争新动向随波逐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地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形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中,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一元到多元,从主导型向大众型,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个体逐渐受到关心和尊重,既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同时,又兼顾个人利益的利己又利他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渐形成。
2.“利益诉求多元化”:“经济理性”主导的青年教师
社会转型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尤其表现为出现很多新阶层。〔3〕高校青年教师虽然不是新阶层,但是作为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同样受到受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利益最大化等法则影响,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开始出现分化、下滑,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师生关系松散。师生关系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做到敬业爱生的标准,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有主要责任。当前高校师生之间除课堂教学接触外,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要忙于发论文、评职称,又要忙于照顾老人以及子女教育,往往忽略了教书育人这一作为老师的首要责任,往往在匆匆忙忙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本无暇与学生交流。
(2)学风浮躁、缺乏诚信,学术道德滑坡。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普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学术道德滑坡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学风浮躁,为了尽快晋升,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求名争利、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等现象;二是学术不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等行为。
(3)以教谋私,腐败现象滋生。在高等学校,教师有一定的自,还有部分“双肩挑”的教师拥有更多的权力,出现。主要表现为:一是“钱分交易”,在各种考试中,向学生漏题、泄题或送“人情分”谋求私利。二是“导师经济”,随着在职人员大量攻读研究生,有权有势的学生便成为某些高校教师的经济资源,导师为这些学生大开绿灯,降低录取标准。
(4)缺乏团队精神和批判精神,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国家、集体意识较为淡薄,以自我得失为中心,不注意与他人团结合作,有的甚至存在自闭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理,常常人云亦云,得过且过。〔4〕
三、“理念人”的回归: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探析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
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围绕“如何做好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等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依托“院士论坛”、“学者讲坛”等载体,充分发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学术大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以教研室、课题组等为单位,通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充实业务知识,提升教学技能。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发展,提升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三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待遇,减轻经济压力。
3.发挥实践和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引领优良师德师风养成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道德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以及提供技术服务,使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和服务人民中提升道德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上好一堂精品课、精读一本理论书、帮扶一名困难生”的“三个一”活动,加强教风建设,努力使教学过程、工作过程成为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主要途径。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在教师中树典型,精心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认同的青年教师先进典型,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通过榜样引领,提升其他青年教师的道德自觉。二是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典型。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的观点。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考核机制
推行师德公开承诺。要求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公开承诺,针对自己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社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的共同监督,促使教师在确定师德承诺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新内涵,进一步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完善教学优先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促进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坚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制度为保证、激励为牵引的建设方针,促进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心施教。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刘易斯·科塞 .理念人〔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郑魏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教育 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75-02
教师是学院教学、科研的主体,是学院发展的人力资源,是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继往开来、实现学院再创辉煌的使命,是学院发展的生力军,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了解学院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江西信息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现状的总体分析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西信息学院),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考试招生至今,教师总数大幅度提升。20世纪80年代,学院前身南昌气象学校以每年新进二十人左右的速度扩大教师队伍总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进人数量大减,至90年代后期停止了新教师的录用。直到学院升格后,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对原有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升的同时,开始了新教师的招聘。2006年招聘三十四人,成为学院年度招聘人数之最。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以规范录用工作和要求,年年吸纳新人,以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一批老教师相继退休,据推算,以后十年中,有将近七十人退休。届时,学院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将成为学院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目前,学院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近1/2,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学位,理念新,朝气足,活力强;在政治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决策持积极态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在工作上踏实、苦干、追求上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个别青年教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信念淡化,对学校和个人前途缺乏信心;自我修养不够,思想境界不高,师表意识淡薄;主观意识强,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奉献观念单薄,受不良风气影响,追名夺利,患得患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有的虽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工作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有个别青年教师甚至还存在缺乏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等现象。
很显然,这些现象如果任其继续蔓延下去,必将会直接制约学院的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改变这种现象,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成长起来,以切实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流的团结、奋进、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2 江西信息学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1 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按照党指引的方向成长发展。学院各支部、团委积极探索青年教师思想工作方法,在规范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总量的总要求下,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青年教师中的群众基础。
2.2 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培训,用正确思想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提高其防范错误观点、错误思潮影响的免疫力。组织青年教师广泛开展“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帮扶帮困献爱心活动、学习师德模范活动”等师德师风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激发青年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进而表现为自觉行为,为之拼搏、奋斗。使青年教师在丰富而实在的活动经历中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
2.3 加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
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国情、省情、民情、社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责任胜于能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中,认真负责,踏踏实实,时刻做一个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有责任心的人。
2.4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
要求新进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胜任,以引导、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
2.4.1 三个“一”的教育、培养模式
对新聘(调入)教师,进行一次上岗培训,一次实践锻炼,安排一个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以加强基础业务的培养教育,使其达到教学岗位要求。
(1)进行一次上岗培训。
新进教师入校一年内,进行一次入岗教育,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原理、教师职业操守及学院的各项规定、制度、办法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明确职业职责,适应岗位,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方法,基本能有效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有关活动。
(2)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新进教师入校两年内,必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至少一次的锻炼实习,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了解市场发展现状和专业发展前沿;了解企业需要何种人才,何专业的人才,何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自身专业技能实践,结合市场进行教学设计、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开发、指导学生等。
(3)实行“一带一”导师制,开展“传、帮、带”。
教育能力是直面实践的能力,既有规律性更有具体性,传、帮、带是最具有针对性的。各系为新教师配备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骨干教师,指导新教师进行课程分析、备课、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分析等各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工作,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结对帮教”模式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4.2 对进校两年后的青年教师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1)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改善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
继续教育是教师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升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能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提高自身学历程度,在提高学院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同时,加强公共课的学习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
(2)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拓展教育。
青年教师每年除必须完成省人社厅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修的公需课程的教育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各项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以提高综合素质,包含:政策、法规、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学习。
(3)加强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根据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本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不断充电,拓展、补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每个教师培训、学习、实习、实践每五年至少一次。各系、部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青年教师脱产或半脱产或利用暑期学习、培训;到企业和公司实践锻炼、调研。要求学习实践的教师做好学习、培训、实习、实践日志,学习、培训、实习、实践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含图、表及数据,并有案例分析及有关企业、公司的专业技能要求等材料),并在本系或全校教师中进行汇报,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5 完善学院团队协作机制和梯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学院教学团队、创新团队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团队建设,参与团队承担的教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个人协作意识,挖掘个人潜力,营造团队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院级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说课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激励青年教师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采取送培、委培、出国学者、进修、高级研讨、压担子、给任务、给待遇等方式,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专业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从而由骨干教师带动其他青年教师,促进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
2.6 以人为本,完善保障机制
大力建设“凝聚力工程”,将政策、待遇、环境等硬条件和事业、感情、风气等软环境相结合,保障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6.1 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与评聘工作监督制约机制
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管理,利用政策杠杆,发挥激励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涵盖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6.2 建立青年教师关怀机制
重视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待遇;在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在青年教师家庭、子女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帮助;关心指导青年教师,解决疑惑,促进身心健康,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幸福指数。
篇8
有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当助教的锻炼,直接走上大学讲台,结果由于讲课经验不足,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良,有可能使教学双方互不满意。此外,有些青年教师,由于职称评定、评价指标等原因,把重心放在了科研和课题等方面,而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使得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得到加强,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最终不能提高教学能力,也将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的也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教育背景对其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多数为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没有参与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后,直接担任一线教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没有建立良好的教学基础,又没有较好的渠道来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使得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们只有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而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不高的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不良的教学效果,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将导致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
2.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轻教学、重科研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社会氛围和竞争压力,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分量远超过教学的观念深植于广大青年教师心中。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少,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流高校必须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自然也要求教师重视科学研究。但重视科研不等于忽视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的科研应与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培养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3.教师自身发展的欲求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力度。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自己的事业都有一定的规划和期望,认为自身发展同样重要。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有些教师会选择出国进修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压力所在,使得他们投入教学的精力很有限,这些都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4.学校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除了要求教师的基本学历外,缺少对进入大学教师行列的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培训,使得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领导能力与管理方式等方面不能够全方位地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教学、教育知识,距离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有些学校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将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代传承下去。
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
为系统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其评价指标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的认知能力、理念更新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的监控能力、敏锐思维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并增加了“综合测评”这一关键指标。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青年教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与受教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总结分析的能力,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的能力等要素。影响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职业志向等。教学效果的优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最有发言权,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将学生评教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最关键的一项措施。为保证教学质量,一般高校都有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制度。对评分结果进行评奖或与职称评定挂钩,对改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了课堂授课评价的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测评。包括学校和学院两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听课测评,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每一位老师进行打分评教,最后将两项结果结合得出综合测评分,以确定奖励等级。该评价工作共设置了本科教学优秀主讲教师、研究生优秀授课教师、示范主讲教师、终身示范主讲教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而且对研究生课任课教师和本科生课任课教师进行分别评价。截至目前,该校已连续三年对教师进行了教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对优秀青年教师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鼓励青年教师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对策
1.完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给教学评价较好的教师当助教至少半年时间,以此来学习其优良的教学方法,吸取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且青年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必须通过课程竞聘,以对所教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习,并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导,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授课阶段。授课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督导对其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以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为使青年教师顺利地通过教学关,学校要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对即将任教的青年教师,要根据其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安排相应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方面,只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高校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优秀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教学研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阶段总结,促使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思想贯彻到青年教师队伍中。
4.加大青年教师授课评比力度。教师课堂授课评比是培养和发展教学名师的重要渠道,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以赛促教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创新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9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全国优秀教师、__名师工作室成员、______工作室主持人,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走近名师,向名师看齐,并争做名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力争为年轻教师做好表率,2015年被评为学校“我身边的好老师”。
一年中,自己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及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工作,同时还积极完成着主课题的指导、微课题主持人的日常事务。从未无故旷过学生一节课,总是早下班,勤辅导,即使身体不适,也总是要调整把课给学生补上。精心准备学校每周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高效地完成了日常事宜。能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工作首位。经常性加班加点工作,主动申请值班,无怨无悔。
借我县高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精心编写导学案及导学单,上好高效课堂示范课。共参与县级送教下乡活动两次,省级送教下乡活动两次,均获好评。努力搞好小组建设,在全校提出了优化小组建设方案,并完成论文《高效课堂,想说爱你不容易》(已在《______教育》2015年12期发表)、《关于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思考》及《优化课堂管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已投稿)。积极、精心组织全校性的校本研修活动10次,参与高年级语文组专题研讨10次。指导并实施着两个省级课题《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及《小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在完成日常教学事务的同时,加班高质量地完成了__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任务及考核组长的任务,上传博文50多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多次开展研讨活动,完成工作简报35期,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携手薄弱校,帮扶乡村教师7名,利用qq、微信、电话、定期当面指导等形式引领帮助其提升。作为______师大2015示范性项目武功小学语文坊的坊主,能及时引导140名学员按计划进行学习,及时批阅学员作业,完成工作简报10期,积极组织学员开展线上各类研讨活动,并做好学员答疑问难工作。
篇10
关键词:高等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59-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适应扩招的需求,很多高校每年都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以缓解部分专业教师不足的压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新鲜血液,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进入高校教师团队,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在教学岗位上,他们往往面临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的难题,合理有效的指导对于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对云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校本研究,在调查访谈、督导信息反馈基础上,充分结合农业院校的教学实践特点,掌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问题,并提出构建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调查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分别调查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自我教学能力评价、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三个方面。个人访谈主要是了解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意见。
在全校随机发放的180份调查表中,回收农科类青年教师问卷100份、工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问卷40份。
(一)青年教师基本状况
被调查的青年教师学历都是硕士以上,农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学历较高,博士人数比例最大;职称上绝大部分为讲师;毕业院校大多数来自国内其他非师范类高校毕业,而农学类青年教师毕业留校居多。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88%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2%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不满意,10%的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14%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非常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目前的教学工作,7%的青年教师觉得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6%的教师对现代技术应用能力非常满意,83%的教师感到比较满意,11%的教师感到不满意;遇到的问题最多是“行业实践经验匮乏”,其次是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再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缺乏。
(三)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期盼和需要
从多数教师对上课的教学效果感到基本满意说明多数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期盼。在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解上,78%的教师觉得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作用大,22%的认为作用一般;86%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交流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大,14%的认为作用一般,说明大多数教师认同教学交流的作用。82%的认为教学竞赛对提升教学能力作用很大,18%的认为作用一般。在教学中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行业实践经验”、“教学设计能力”。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多参加教学实践”、“老教师的传帮带”、“自我提高”、“外出进修”、“行业实践”能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分析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表现
1.行业实践经验匮乏。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到教师岗位,从学校到学校是基本的模式,因此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才从学校毕业马上走上讲台,对社会、行业了解不足,而农科院校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强,行业实践匮乏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困难。
2.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对于农业院校来说,教师的构成主体大多以自然科学等非师范类专业为主,缺乏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再加上对学生以及知识的整体性了解不深,不能促进教学体系整体性和灵活性。
3.专业领域知识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良莠不齐,上课只能按教材教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特性或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加工;专业知识不过硬还表现在科研脱离教学,不能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机制问题
1.学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方法单一。主要是讲座培训、科研提升和学历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观摩、培训不多;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及教学观摩和比赛力度不够。
2.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由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青年教师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以系、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参与不够,传帮带机制不健全,教研活动开展不系统,青年教师对提升教学能力有心无力。
3.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提升其教学能力乃至专业化成长缺乏激励机制。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审体系重科研轻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年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很多青年教师很重视科研成果,对教学热情不高。
4.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设置的评课标准和办法泛化,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教学督导只“督”不“导”,缺乏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奖惩性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三、关于提高农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个人主动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说明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性较强,但由于存在科研收益大于教学收益的现象,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尤其重要。
针对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和培养激励,制定科学的人事管理和晋升制度,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制度。依托于学校的职称晋升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搭建重视本科教学,不断强化教风,规范教学管理,职称评定政策涉及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和规定等平台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学工作业绩的物质激励,不断改善教学活动的地位和教师待遇,以此增强教学工作的吸引力,从制度层面激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二)提供教学基本技能专业指导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择取正确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专业指导包括:第一,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整体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分组讨论、主题演讲、问答法、实验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勇于开拓教学手段的新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师资培训方式方法多样化,扩大选拔人才的渠道
农科院校多是地方行业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针对青年教师从学校走入学校的现象,除传统的讲座培训、课程进修方式外,应加大行业实践锻炼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基层实践锻炼,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进人渠道不要只盯着高校、科研院所,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除注重高学历外,应注重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四)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青年教师缺乏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导,不能快速转换社会角色、融入高校教师队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中年教师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应该根据教师的执教课程和研究方向为其分配一名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实行“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计划,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进行引导和纠正。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教学第一线,认真听课,虚心请教,善于发现中老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提高教学能力、融入教学生活指明方向。
(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更有利于监督其教学活动的完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及时调整,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尚不普及教学评价体系,云南农业大学虽然采用网上评课、学生访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考核,但是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往往束之高阁,并不能及时向领导和教师反馈,因而落入“走形式”的窠臼。为避免教学评价机制行而无效,首先,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科目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要求等方面的特征,细化评价指标,并且尽可能加以量化,为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直观的依据。其次,完善评价内容。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手段等进行考核,创造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从而获得正确的评价结果,并且把结果及时反馈和应用到教学中,完成指导监管教学活动的目的。
(六)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中,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青年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便捷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快捷时,还应理性地分析和对待其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比如,青年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在遇到断电、断网等突况下不能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丰富的辅佐性图片、视频等教学工具大量运用了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定向定式思维,不能有效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综而观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把双刃剑,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一定的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正确处理教研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砝码,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建设。然而,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急于发展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教学和科研相脱节、教育理论脱离教学实践,形不成一批教学骨干。因此,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研相长的相互关系,在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课堂教学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农学类院校来说,大部分学科需要亲自实践操作,只教不研缺乏理论指导就变成了行动的莽夫,而只研不教缺乏实践的土壤则把理论空洞虚无化。农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应该平衡二者关系,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运用研究相关的理论,继而把理论研究动态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八)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精神支撑,有利于稳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农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该从端正教学态度、提高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意志等方面着手,在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执行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服务社会,这是坚定青年教师教真育爱的先进理念,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引领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开拓进取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1] 李景.地方农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4,119(3):92-95.
- 上一篇:开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下一篇:工程管理硕士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