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型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型社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型社区建设方案

篇1

永城市委统战部立足永城实际,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同心”实践行动,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及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非公企业“同心共建、企地共赢”活动、爱心捐助、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社区群众等一系列活动,并配合搞好商丘市同心实践基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改善、促进礼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同心实践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来抓。市委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同心”实践基地工作,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同心”实践行动的重要活动。在“同心”实践基地前期调研选址和帮扶过程中,市委领导多次过问,亲自指导,并深入社区督导项目建没情况。

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成立永城市“同心”实践行动调研组,对全市范围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调研,综合评定,科学选取刘河中心社区为“同心”实践基地。整合部门资源,充分调动非公企业、党外代表人士、侨台界人士等统一战线各界力量,并协调财政局、交通局、农业局、卫生局等19个单位共同参与、以“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民生改善、项目带动”为切入点,制订实施方案,下发《关于实施全市统一战线助推新型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同心实践行动的指导意见》。各单位结合部门优势和刘河实际,制订出具体的帮扶计划。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建立“同心”实践行动对口帮扶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和支持单位对口帮扶对象和领域。在刘河中心社区设立同心实践行动联席会议室、同心实践行动办公室,把人员组织到现场,把问题解决在现场。建立永城市“同心”实践行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定期协调、项目推进、责任分工、资金管理、督促检查和联络联系等工作制度,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形成合力推进、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紧密对接,强力推进工作部署后,刘河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通过项目负责人、联络员,与各支持单位之间一对一紧密对接,实现了同步反应,形成了领导带动、乡镇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良性工作局面。市委领导多次到社区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察看项目进展,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落实工作督查通报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各单位按节点完成帮扶项目分解任务,每月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督导组按任务分解进度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的单位通报、问责。

多管齐下,同心共建。一是强化政策倾斜。各参与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对刘河社区招商引资、财政补贴、美丽乡村建设、惠农项目、综合治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统战部将光彩事业、感恩行动以及助学助教资源向刘河社区倾斜。二是突出项目带动。针对刘河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环境整治、高效农业等方面人手,争取项目支持,实施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惠农富民项日,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三是发挥人才优势。整合统战优势资源,组建“智囊团队”,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社区经济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推进等课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设立“同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各领域专家深入开展义诊服务、科技文化下乡、人才培训智力帮扶等社会服务活动。

篇2

1、结合群众需求,推进实事工程建设

一是以举办第五届社区文化节为载体,不断拓展新的文化活动内容。开展了现代京剧专场、诗书画展、趣味运动会、“青龙河杯”扑克牌双升大赛、电影巡展、“全民阅读”读书活动等,开展各类讲座19场,各类培训216课时,放映电影21场,受益群众万人次。

二是以加快数字化文化社区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全民的知识文化素养。左南里、新源里社区电子阅览室建设完毕,增添电子图书阅览、公共信息服务站点、数字电影、触摸读报、移动阅读、无线上网等功能,新增图书2000册,4月27日通过市、区验收。

三是以完善文化体育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参与健身理念。截止目前,更换、维修了15处体育健身器材;左南里社区健身园建设完毕,新增健身器材7件;曙光里、三元广场(原奥运广场)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底完工;举办“百姓健身大讲堂”12场,健身操、八段锦等健身培训122课时,参与群众3000余人,把地区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2、依托传统节日,组织推广特色活动,突出品牌效应

组织开展了“文化大拜年”、“金蛇辞岁骏马迎春”新春联欢会、“清明诗韵雅集—美丽朝阳”大型清明诗词吟诵活动、五月端午“包粽子”比赛、朝阳区“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等大型文体活动;开展科普、健身讲座、科普参观、大型义诊等6场,参与群众达15000余人次。

组织地区文体队伍参加市、区的各类赛事,分别获得首届北京市老年舞蹈大赛银奖,朝阳区“社区一家亲”书法大赛一等奖,诗歌朗诵大赛获得二等奖;北京市气功 “八段锦”一等奖。

3、抓好社区文体队伍建设,培育骨干力量

聘请舞协老师对地区舞蹈骨干进行培训;组织地区120余人排练大型集体交谊舞参加朝阳区文化赛事,并聘请专业老师做舞蹈的创编、辅导、排练等工作;组织地区文体骨干参加市、区培训42人次;每季度对部分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骨干进行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素质培养、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4、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开展“秋风”、“净网”行动

按照取缔非法、加强监管的要求,认真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联合工商、公安、安监等部门抓好网吧管理工作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规范网络文化经营秩序,查处和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治理好网络文化市场。对地区的游泳馆、台球厅、体育健身场所等12家体育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上半年,组织开展地区联合执法8次,关闭无照小网吧1家,罚没盗版光盘532张,检查校园周边报刊亭10个,清理校园周边无照商贩50余次。

5、做好非京籍适龄儿童、超龄儿童入学以及转学就读证明开具工作

今年面临入学高峰,存在政策变化大、工作周期长、群众工作难度等客观实际。科室人员吃透政策、坚持标准,规范操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有效地完成了依法开具“就读证明”的各项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据统计:共接待223名学生申请入学材料,通过街道审核后153名上报区级联审,131名一审通过,16名复审通过。

6、项目运作申报更加规范

申报及实施2014年各类项目,及时向上级各部门申报2014年社区教育、文化体育活动、科普等方面的项目;制定了2014年社区大讲堂安排;上报2014年社区教育资金方案;申报了精神文明市民学校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项目,以上各类项目完成进度均达到60%以上。《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品牌》获得朝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

篇3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课程地图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并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主要任务,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因此,为应对高校应用型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本次调研从分析本专业对应行业及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以海南本地为主、兼顾珠三角地区,一方面对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等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对高校社工专业的建设情况,特别是省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进行考察,以期全面研究分析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基本素养及核心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主动适应并引领行业、回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现状

表1所示,截至2015年底,通过职业水平考试、高校教育和专业培训,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50万人,已成为发展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新兴力量。全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已达4600多家。

2.行业发展趋势

2012年,中央19部门联合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任务。《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

中央政策的传导效应,让全国各地加快了制定社会工作政策的步伐。海南省由民政厅牵头,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文件指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2.1万人,其中初、中级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2万人。同时,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到2020年,力争培育发展10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从实际发展来看,海南社会工作的发展相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是比较缓慢的,体现在社工队伍建设、社工教育培训、政府服务购买、社会大众认知等多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海南社工的发展才大有可为,社工的岗位需求尚存很大空缺,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助力海南的社会工作发展。

(二)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人才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全国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达206183人,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目前,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本、专科的高校已有390多所,每年培养3万多名毕业生,10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为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力量。

海南省社会工作处于教育先行、实务落后的尴尬阶段,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和资金、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均非常滞后。具体从专业社工人数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资金两个方面考查。截止2015年,全省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有303人,中级社会工作师的有159人,合计462人。

(三)社会工作者岗位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的最新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人员(GBM20709)是指在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中,从事社区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三个职业。与社工行业高度相关的前两个岗位具体描述如下:

1.社会工作者(2-07-09-01)

从事社会服务项目开发设计、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建设等专门化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调查、分析社会服务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

(2)预估服务对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

(3)进行困难帮扶、情绪疏导、危机干预、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能力建设、社会融入等服务;

(4)帮助面临共同困境或需求的群体建立同伴支持系统;

(5)培育社会组织,组织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协商,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发展;

(6)进行专业督导,提升服务团队专业反思和专业服务能力;

(7)进行服务成效评估。

2.社会组织专业人员(2-07-09-02)

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内部,从事机构运营和业务督导的专业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制定社会组织发展战略;

(2)指导并建立分支代表机构、办事机构等管理机构;

(3)研究、制订非营利市场营销策略;

(4)创建、维护由捐赠者和志愿者组成的社会组织支持群体;

(5)制订社会组织预、决算实施细则;

(6)制订、应用行业标准和规范;

(7)监督社会组织活动执行情况;

(8)制订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使用及评估方案。

(四)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行业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机构在招聘社工岗位时,对于持有助理社工师及以上资格证者优先录用,说明“考证”对于毕业生应聘相关岗位时有一定的帮助。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鼓励考取以下三类证书。

二、人才培养方向即课程设置调整建议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调整建议

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了行业、高校以及毕业生走向等相关信息,拟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做出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务技能的应用。具体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如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敏锐的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律实务知识,拥有较强的社会工作实务综合运用能力,能在城市与社区治理,社区营造、旅游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公益组织等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与福利行政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规格

(1)基本素养

掌握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正确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文书撰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核心能力

a.社会工作伦理思辨能力;

b.发掘与分析社会问题能力;

c.助人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d.直接服务能力;

e.社会福利行政与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调整建议

1.“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索

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目前一线社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机构对接,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接,争取校企合作、院地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更好地为行业、为社会发展服务。

2.提升社工学生专业认同度

社工专业学生大多是由其专业调剂而来,因而其认同度、归属感都相对较低,这一特点也是社工机构对社工学生的普遍评价。因此,为了培养社会工作学生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认同,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

第一,加强专业入门指导教育。

a.邀请专业知名学者、行业骨干社工开展“入学教育第一课”;b.细化专业入门指导课程,从职业规划、社工机构实地体验等方面深入挖掘学生兴趣所在。

第二,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

a.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量表等工具,以此为基础,每位专业教师挑选若干名大一新生,作为其专业学习导师,帮助和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认同。我们相信,通过四年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一定会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留在海南从事社工的比例,一定会促进海南社工人才的发展。

(三)专业实习配套改革的建议

1.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工专业的实习以学校实习要求为主:一年级夏季学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一周),二、三年级夏季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各四周),四年级春季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八周);以及部分课程的课程实践(e.g. 社区社会工作)。这种实习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非教学时间段的实习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督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很难监管;

第二,实习基本处于“无目的、无监督、无效果”的三无状态,学生应付了事、老师鞭长莫及。

2.教改建议

基于此,建议改夏季学期实习为学期内实习,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缩短二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集中前八周完成课程教学。后八周学生进入机构,按照学校老师和机构督导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

第二,毕业实习可提前至四年级秋季学期开始,既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充足的应聘时间,也能错开二三年级集中实习时老师督导任务重的矛盾。

篇4

针对目前禹州市开展农村居住环境改造提升工作。近期,禹州市规划局组织了对禹州辖区内部分村庄的实地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禹州市村庄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村庄现状

禹州市全市域面积1461平方公里,辖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颍川办、夏都办、韩城办、钧台办),18个镇(神垕镇、方山镇、顺店镇、无梁镇、鸿畅镇、梁北镇、古城镇、火龙镇、文殊镇、鸠山镇、褚河镇、郭连镇、范坡镇、朱阁镇、浅井镇、张得镇、花石镇、方岗镇),4个乡(苌庄乡、小吕乡、磨街乡、山货乡)。共657个行政村,2056个自然村,5100多个村民组,每平方公里约1.4个村庄。全市现有总人口约130万,常住人口113万人,流动人口约17万人,城镇化率42.8%。

禹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禹州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00余处,**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禹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针对全市65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局已统筹考虑,充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已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每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将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指导,正在科学规划编制各村庄规划。目前正分批次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67个(含传统村落,其中传统村落共52个:16个已完成评审,25个完成规划待评审,11个正在编制)。

(二)村庄改造提升的特征

禹州市现阶段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红薯烟叶种植、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类型多样,水资源较为贫乏。

农业地区村庄现状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村庄数量众多,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村庄建设分散,自然村较多。如:鸠山镇李村就包含14个自然村;②部分现状“空心村”现象明显,土地浪费严重,有的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张得镇、小吕乡、范坡镇,以及西部山区;③煤炭开采区村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已经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建设的比较好的有磨街乡的大涧村、孙庄村、玉泉村,方山镇的庄沟村,鸿畅镇的李金寨村等。④沿路建设时有发生,受长期以来马路经济的影响,部分村庄沿路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如:张得镇、小吕乡、花石镇;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如:一些山区村庄,一些相对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村庄。

(三)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

近年来,禹州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揽“美丽禹州”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启动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文殊镇陈南社区、神垕镇凤阳山社区、褚河镇小刘社区、磨街乡玉泉社区等12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部分已经建成投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农村村庄以整治提升为主,着重进行村容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共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290个,美丽乡村117个,美丽乡村群10个,创建省级生态镇6个,省级生态村29个。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我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总规纲要》省级评审,《市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对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优先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优秀民风民俗,正在编制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村庄有4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造提升建设的主要瓶颈。由于村庄的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庄没有经济能力去进行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人口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农村村民的规划意识较差,规划宣传少,乱盖乱建、不服从规划管理现象较为普遍。

(三)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为欠缺,难以形成高效的指导,且乡镇分管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总体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四)有些村庄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困难。部分村庄地处偏远,村庄所处位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修建困难。

(五)整治空心村办法不多复耕率低。虽然也有一些村庄在空心村整治中创新了一些办法,给予了有效解决,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进展慢,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复耕率低也导致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匮乏。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力度。1、督促苌庄镇、鸿畅镇、方岗镇、朱阁镇、郭连镇、顺店镇等乡镇进行总规修编工作。 2、鸿畅镇、花石镇和浅井镇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2019年需督促进行评审及其他后续工作;3、对财政局审定的18个传统村落规划进行费用请示、招投标、并督促规划编制进展工作。(18个传统村落包括神垕镇东大村、鸿畅镇冀村、山底吴村、无梁镇王家村、龙门村、高垌村、张得镇张西村、方山镇方山村、鸠山镇天垌村、魏井村、朱阁镇大庙村、磨街乡黄沟村、关庙村、青山岭村、苌庄镇莱沟村、五坪村、古城镇狮子口村、浅井镇麻地川村)4、申请财政资金对未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村庄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5、督促需做村庄规划的乡镇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区别对待,分类推进。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按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根据村庄所处的处置及产业等,结合禹州市村庄发展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改造型、重点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议搬迁型和特色保护型五种发展类型,制定异质化发展路径,以“配套提升为主、改造重建为辅”,分类指引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村落。对城镇化改造型村庄,按照城镇社区或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以改造重建为主,为城镇和产业发展腾让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提升型村庄,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搞好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对整治完善型村庄按照传统村落建设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为主;对建议搬迁型村庄,迁入附近的城区或乡镇、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设,或合并部分迁并村进行异地新建;特色保护型村庄,在保持村庄现有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

(三)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支持民生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二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上级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

(四)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新农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规划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三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加快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注重培训,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从事村镇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介绍好的思路和理念,学习借鉴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好理念、好思路,重点培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每个村都要确定相对固定分管村规划规划建设的村干部,经培训后,负责管理本村庄内的规划建设工作。

篇5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提升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与弘扬农村人文景观并重、建设美丽乡村与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并重,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期特色文化,全面丰富新农村建设文化,充分体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精心打造新农村“软实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

以村屯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等特色文化为主题构建吉林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张扬新农村个性,打造乡土亮点,2017年全省上下要集中打造百花齐放、绚丽多姿、魅力四射的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60个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挖掘和整理我省农村特色文化。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古迹建筑、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祖训家教、民俗风情、农耕历史和神话传说等12类我省特色农村文化进行广泛调查、收集和整理。主要是:一是吉林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二是吉林省革命烈士和红色旅游文化;三是吉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吉林省特有的关东文化;五是中华神话传说;六是国学精粹;七是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八是中华孝文化;九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人物、伟人等;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是自然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一些常识;十二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警句和格言、漫画、图画,还有摄影书法等。

(二)聘请专家广泛开展“文化大讲堂”宣讲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文化讲解和宣传,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开拓视野。

(三)打造农村文化“四窗”、“五廊”。各地要积极利用休闲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小庭院、小公园、艺术长廊、博物馆、展示馆等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积极开展“四窗”、“五廊”建设。“四窗”,即:政务公开窗,政策宣传窗,文明礼仪窗,科普知识窗。“五廊”,即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打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主要包括:历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艺廊。

(四)强化农村文化品牌特色建设。一是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村。突出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行政村,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打造精品文化样板。精品文化村要达到“十个一”标准,即要有一所文化礼堂、一个百姓舞台、一个门球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室内电影放映点、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农家书屋、一支农民文艺队伍、一首村歌和一片文化墙;二是评选一批乡土文化村。立足各地实际,评选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具有较好乡土文化特色的行政村。通过梳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进一步提炼特色村文化内涵。并进行宣传展示,促进各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三是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村群。各地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高文化内涵影响人,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内涵;四是建设一批休闲生态文化村屯。要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有品位,落地出精品,加强农业农村独有的民俗保护、文脉传承、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文化资源,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建设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展现现代田园风光,真正实现美丽乡村与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努力让美丽乡村实现文化的提升、财富的提升和品牌的提升。

(五)丰富农村院墙文化展示。充分利用农户房屋墙体、围墙栅栏等宣传阵地,将农村民族团结、道德规范、设施农业、生态环保、村规民约、和谐社会等主要内容,充分展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面貌,使文化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

(六)积极保护古树、古井、古建筑等。加大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对古树、古井、古迹等历史遗产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发扬,通过建立村史馆、修建保护遗址等,定期组织活动对村民进行宣讲,加强村民保护意识,传承先贤精神,激励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形成崇尚榜样之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开展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统筹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要加大品牌打造宣传力度,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社会各界要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科学推进,分步实施。2~4月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指导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文化普查,收集有关书籍和相关素材,确定今年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名单。5~6月份,完成文化专家聘请沟通确定工作,并深入美丽乡村谋划文化品牌打造计划。7~8月份,完成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达到有图有形有表有栏有名,有展示有宣传。9~12月份,搞好完善提高,总结经验,提升工作,并填报打造文化品牌年度情况表。

(三)精心指导,营造氛围。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将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大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新闻媒w要开辟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及垃圾分类概述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并得到不断深化和实践。目前,国内普遍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是指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及3R(Reducing减量化、Resuing再利用、Recycling资源化)原则,对物质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经济过程。与传统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式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closing materials cycle)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力求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期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并通过分类、清运、回收,提高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水平。从循环经济关注的主题来看,垃圾分类无疑是其重点关注的内容。事实上,垃圾分类正是随着循环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也是循环经济中的一个标志性组成部分。其中,如自然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都是其要考虑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实践中,往往也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更多地融入到了垃圾的回收、清运、处理中,研究者指出只有将垃圾的处理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把循环经济纳入到废物处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同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减量是系统性的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整体水准仍然较低,政策框架、技术标准、社会观念、产业化程度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政策与责任体系有待完善。一是缺乏合理而高效的顶层设计。城市垃圾管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性,涉及面广泛。目前各部门、环节仍然衔接不顺、缺乏整合,亟需在更高层面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标体系尚不够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列出了8项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评分指标,但仍然较为粗线条,需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且该标准与相应的责任体系、收费机制尚未有效衔接,在实践中存在脱节现象。三是从源头到末端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尚未形成。垃圾分类责任可分为产生源责任、运输责任、处理责任等。其中,运输责任、处理责任相对明确,但产生源类型则极其多样、量大面广,在目前的收集运输方式和技术系统水平下,具体责任人和相应责任难以确定,如果不能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责任体系,就无法使各类垃圾分别进入合理的处理渠道。

市民观念、生活和行为习惯的转变难。每个家庭、每个市民按照分类标准和垃圾收集站标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是垃圾得以有效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源头和保障。事实上,中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欠缺,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调查,市民大部分都会支持垃圾的分类回收,但由于个人生活习惯、意识等问题的存在及影响,混合投放垃圾的习惯的改变还需很长时间。

物流系统与技术环节瓶颈。在提高分类回收效率的同时,清运过程中的物流系统和垃圾处理技术能力同样重要。当前,由于城市整体规划水平、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迅速增长的生活垃圾总量、有限的资金投入和产业化程度等诸多原因,我国城市的垃圾分类清运水平仍有待提高。就处理环节而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大体有回收利用、填埋、堆肥、焚烧几种方式,在日本,高温焚烧处理的垃圾比例接近80%,其余则多数用于堆肥,填埋的垃圾比重极少。相较之下,我国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仍较为单一,以填埋为主。如北京市2009年垃圾处理中,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90%、8%、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循环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

明确垃圾分类处理的思路和步骤。第一,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用2~5年时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确规定垃圾分为“资源垃圾”、“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四类,并对每一类垃圾进行细化,制定出指导操作性强的分类说明。在此过程中,必须下决心改变居民投放垃圾习惯。目前大部分楼宇住宅小区大多在每个楼层设置垃圾桶,如在原先的垃圾桶边增设一个厨余垃圾投放桶,经测算一个1000户的住宅小区,至少需增加设施设备投入10万元,以及每年由此增加其它费用约需10万元,而且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难以提高。

第二,推动“资源回收四合一”。借鉴台湾的经验,统筹小区居民、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等力量,实施资源回收、垃圾减量,并通过回馈方式鼓励全民参与。初始阶段可以直接补助居民,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设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基金主要来源是对生产制造、进口或销售名目中应回收废弃物厂商征收的清除处理费,用于对从事资源回收的社区居民和回收商进行补贴,运用政府“有形的手”调节促进资源回收。

第三,推行“垃圾不落地。取消原设在小区或街道两侧的垃圾投放点,要求居民将垃圾拎到垃圾收运车停靠点,在固定时间段内直接投放到垃圾收运车内。如台北市投入各类垃圾收运车辆近1000辆,设置线路184条,垃圾收运车停靠点4122个,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10点30分收运垃圾。全台湾不论城市乡村均实施“垃圾不落地”,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几乎见不到垃圾桶,但城市干净整洁,基本杜绝了乱扔垃圾现象。

第四,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垃圾费按量征收符合“污染者付费”和公平原则,是国际公认的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减量的有效措施,被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广泛采用。“垃圾费随袋征收”要求居民投放垃圾时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而专用垃圾袋售价中包含了垃圾处理费。推行此项制度,允许分类出来的资源垃圾和厨余可以不用专用垃圾袋,免收垃圾费,这形成了“既做环保,又能省钱”的局面。如台湾新北市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从1999年的3778吨/日降至2006年的2804吨/日。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垃圾减量不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10年新北市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至2011年新北市垃圾减量至1361吨/日,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人均仅为0.35公斤/日,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第五,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倡导居民养成生活简朴、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的生活习惯,通过引导、奖励及法规约束等方式,扶持资源再生产业。通过颁布有关垃圾源头减量方面的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袋购物、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鼓励生产、流通、消费采用“易于分解、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含一定比例再生资源”或“标明分类回收标志”的产品。

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的政策法律框架。第一,形成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已经制定出台的政策也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在“大循环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被提出、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将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水平相关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成为硬性指标、赋予一定权重。

第二,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政策要有效指导实践,必须落实到法律法规层面。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法律体系框架不够清晰,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垃圾的种类为顺进行编排,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既分散,也不明晰,不利于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同时,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修改修订滞后也较为突出,关于垃圾分类实施的具体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响应速度则明显滞后。

第三,营造保障和促进垃圾分类的良好道德环境。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属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要求,因此,要积极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发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以多种工作形式和实现方法,在全社会形成较为严格的环境道德规范,宣扬“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光荣,不分类回收可耻”的道德观念,以社会工作管理部门为轴心,形成遍布街道、社区、楼宇的监督网络,兼以微博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曝光威力,形成近年来的“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光盘行动”等新型道德风尚。

形成更为科学精细的技术标准体系。第一,科学化的垃圾分类方法。所谓科学化,即不仅要对垃圾以其性质、成分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而且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回收、清运等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情况。如深圳市确定居民小区、餐饮区、办公区、公共场所四种方法。居民小区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酒楼、宾馆、饭堂等餐饮区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三个大类。大型办公区可回收物细分为:纸类、饮料瓶罐类、塑料类;机场、车站、码头、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个大类。

第二,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标准。所谓“接地气”,即垃圾分类标准要鲜活、具体。因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并不是专业工作者,更不是学者,而是广大居民。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阅读和理解需要,根据分类原则,多列举一些各类垃圾包括的具体内容,并可采取图文并茂、多种介质的形式,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更易于市民了解和熟悉。如台湾公告的应回收废弃物明确为15大类、36项、60多种,十分清晰。深圳市目前也在应回收的器物上以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注明内容。

第三,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投入。做好理论研究,是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实践的前提。垃圾分类虽然是具体环节的工作,但其背后涉及领域复杂,既关系到政府职能划分和机构改革,又关系到社区建设和公民参与;既涉及产业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又涉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技术,需要各学科领域加强合作。可参考IBM等企业的前沿经验,建立相应的专门研究咨询机构,吸纳各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和实践工作者,构建能够提出城市垃圾分类整体方案的本土智库。积极参加国际气候环保峰会论坛,主动举办循环经济发展的会议,参与国际合作机构的活动及技术人员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技术。

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第一,强化民众自觉参与意识。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民众是分类工作的主体,应当将居民垃圾分类作为其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如台湾于2005年开始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对未按标准分类的,要求重新分类或拒绝接收其垃圾。我国也应当考虑加强立法工作,明确公民责任及处罚依据,理顺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效率,在法治的框架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观念的培养,在环境文化建设上下更大力气。比如,在整体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中,构建一套相对整齐划一、较为醒目的垃圾分类回收指引视觉符号系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

第二,发挥社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的作用。无论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还是“大循环战略”的实施,落实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上,都需要社区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要从观念上更加重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构造新型公民参与网络,变被动的配合、接受、教育为主动的互惠、行动和彼此帮助,实现公共信息的有效普及、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公民的自我组织能力,让社区成为具有高度能动性和较高行动效率的垃圾分类行动主体。此外,近年来我国物业管理得到飞速发展,对垃圾分类要赋予其具体明确的责任,并以法律的方式固定下来,比如制定或修改“物业管理”法规,加入垃圾分类处理条款。

第三,构建开放、合理的NGO准入和参与机制。环保型非政府组织可以最大范围和较集中地整合民间力量,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通过举行讲座、展览、组织公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既可以向社会宣传环保意识,向政府表达意见,又可以向企业施压,以保障环境的有效改善,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政府失灵所带来的问题。当前,我国环保型非政府组织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还相对有限,应制定相关政策,构建开放、合理的NGO准入和参与机制,从制度、资金、人员等多方面扶持鼓励相关NGO的发展壮大,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做出更多贡献。

促进垃圾分类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第一,转变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绝大部分工作由政府部门及相关附属机构承担,需投入大量经费、占用相当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将垃圾分类回收、清运、处理全过程的供应模式由政府自办转变为市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垃圾分类收处链条的运转效率,而且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较低成本、较小财政压力,迅速聚集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先进理念,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有序整合和产业升级,实现整体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以本地化为基础,培育跨地区、全链条的产业集团。“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随着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要运作得当,垃圾完全可以从负担变成财富。不仅如此,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依托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以现代商业目光审视,这个链条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更有着巨大的商业开发空间。城市垃圾分类收处的市场化、产业化,完全可以立足本地化,吸收国际资本、聚集先进技术,合理配置资源、扶持优质企业,培育跨地区、全链条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集团,这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实现企业规模化效应,为可持续发展构筑体制机制保障。

第三,积极引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型企业,以政策、财政优惠等措施吸引相关高技术企业入驻。如垃圾焚烧技术,日本是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焚烧厂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处理量大,减量效果明显。台湾的垃圾焚烧技术也相当成熟,焚烧发电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完全达到空气排放标准。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制沼气技术在国外也十分成熟,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其中碳素物质转换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可以直接燃烧发电或进入家庭燃气系统,沼渣和沼液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利用,目前较成熟的技术有法国的ALORGA工艺,丹麦的Carl Bro工艺等。

篇7

十堰地处秦巴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老、少、边、穷、库、山于一体,所辖8个县市区均纳入秦巴山片区规划范围,肩负着保水质、保生态和脱贫攻坚的双重艰巨任务。去年以来,十堰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形成了“六个坚持”的易地扶贫搬迁“十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搬迁进度居湖北省前列。到9月底,全市开工建设1829个集中安置点,超年度规划任务的20.2%;开工建房5.5万户、16.2万人,超省下达任务的63.8%、52.8%;已投入39.6亿元,占总投资的58.8%。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批示。

一、坚持领导上阵,市县两级同部署

十堰市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84.68万人。经过两年的攻坚,仍有57万人的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扶贫搬迁36万人,占63.2%。市县两级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同安排、同组织、同推进。一是层层安排及早部署。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扩大)会和政府常委会、1次全市推进会和1次全市现场督战会,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市区也迅速推进、狠抓落实。二是专题调研破解难题。为解决房屋面积、建房举债、统规统建和新老政策衔接等“四大难”问题,31名市级领导分赴各自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释疑解惑,形成解决办法。三是“四级联动”狠抓培训。市到县、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组、村组到群众,对市县乡村4级干部进行分层培训,做宣传到村、动员到户、明白到人。共开展培训2000多场次,印发资料15万份,入户宣传率达100%。

二、坚持对象精准,扣好纽扣强基础

率先制发《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认定锁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认定条件、原则、方法和工作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宣讲政策、贫困户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村级审核、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三榜公示、台账管理”的工作程序,采取“五个结合”(对象认定与搬迁安置规划相结合、与脱贫规划相结合、与宣讲政策相结合、与确定帮扶人相结合、与算好资金帐相结合)的办法逐户核实,确保有搬迁意愿的一户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户不进。对象锁定后,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一份申请书、一份基本信息表、一份搬迁协议、一份政策明白卡、一套合法证件)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档、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案。全市精准识别搬迁对象122983户362728人。

三、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户型守底线

坚持以规划指导搬迁、引领脱贫、转变观念,做到任务到县、计划到年、布局到点、落实到户。一是“四规同步”抓规划。把“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2016年实施计划、安置点规划和搬迁户脱贫计划等四个规划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四位一体。二是“三个结合”抓规划。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等规划有机衔接。三是“三个围绕”抓规划。围绕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抓规划,以安置点为基本单元,统筹考虑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等内容,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与公共服务建设同步。四是“四种户型”抓设计。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房型设计,按照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和4种户型面积标准(50、75、100、125平方米),确定了30多种房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地方传统文化习俗,尽量做到简洁、实用、方便,符合群众意愿,让群众满意。

四、坚持科学安置,因地制宜挪穷窝

按照“五个统一、交钥匙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五种安置方式。一是拆旧院腾空间集中安置。依托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选择水、电、路、网等公共服务配套完备的老村庄、老院落、老校舍作为安置点,既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又节约了配套建设资金,还满足了搬迁户的需求。二是依山就势保生态连片安置。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依山傍水,分散建房,相对集中连片,统一格调,建设生态宜居安置区。三是进城镇园区就业分散购房安置。依托城镇化建设,引导搬迁户进城镇、进园区购买商品房,方便就业,改善生活条件。四是依托生产资料和特色产业就近安置。围绕致富产业,在产业基地周边选择安置点,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使搬迁户既可以流转土地入股,又可以务工获得收入。五是公租零租保障房安置。对农村特困户和五保户,统一建设产权归集体所有的安全保障房,实行集中安置和供养。

五、坚持脱贫同步,因户施策换穷业

针对搬迁户致贫原因,分类施策,统筹考虑并妥善解决搬迁户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六种途径扶持搬迁户后续发展。一是利益联结,藤上结瓜。签定政府、市场主体、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和搬迁户五方协议,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利益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出售产品得现金,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如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丹江口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吸纳358户贫困农民入社,搬迁群众既获得土地流转金又挣得打工收入,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二是转移就业,劳务输出。实施“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促进搬迁户尽快就业;鼓励本地企业优先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对吸纳一定比例且长期稳定就业的企业,适当减免地方税和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建立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接纳企业的对接联动机制,支持务工人员长期稳定就业。如郧西县积极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开展对接,出台了交通补贴、求职补贴等16条政策,先后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11场,已有贫困人口8294人外出就业。三是入股分红,化解风险。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扶贫产业扶持和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市场主体,获取保底分红加利润提成收益,降低贫困户分散经营的市场风险。四是资产投资,村户收益。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搬迁资金、产业扶贫资金、部门整合资金用于光伏发电、建设标准化厂房、修建或购买商业门面等项目,并把项目资产量化分配到搬迁户和村集体,通过资产投资收益增加贫困村和搬迁户收入。五是协会认领,帮扶脱贫。以乡情为纽带,以扶贫村为单位,以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本地致富能手等为会员,组建互的乡亲扶贫协会,通过结对帮扶、捐资助贫、兴办产业、村企共建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六是以奖代补,激励脱贫。鼓励搬迁户积极参与“大众创业”,通过以奖代补、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自主创业。

篇8

健全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准确的生态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的统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课程资源,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唤醒学生的生态良知、生态道德自觉,并最终落实到生态环保行动中。

一、整合教材内容,沟通生态理念与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将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融入生活主题和教材内容之中。教师要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发现、发掘和选择,协调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节约节俭意识,避免铺张浪费;结合“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帮助学生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和加强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结合“政府的职能”,帮助学生明确政府要维护群众的生态权益,建设美丽中国;结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帮助学生体会生态文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意义,等等。此外,教材中诸多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图片图表、经典案例等,也是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人类只有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知识,才能真正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具体成因和解决措施,并付诸行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学素材,沟通教材文本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掌握生态知识,践行生态理念。

在学习《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笔者引用了如下素材:今年1月,我国京冀鲁豫鄂赣等地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北京出现了最严重的雾霾天。政府也提醒市民,“亲们,尽量宅着吧,出门记得戴口罩。”德国《时代》周刊报道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恶劣的空气,但没人记得以前曾经出现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人担心‘呼吸致死’。”而直接推高北京最严重雾霾成因的PM2.5中,北京市机动车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大约占到22.2%,燃煤大约占到16.7%,扬尘占到16.3%,工业占到15.7%。因而在具体的治理上,除了“改造生产方式”,更应该从根本上“改造生活方式”。设问:(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问题上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好自身职能。(2)请你设计一个促使人们“改造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治理雾霾的行动方案,并说明其经济生活依据。

这样的素材处理方式便于学生在教材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沟通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学生从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从日常经济生活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等角度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从而在问题探究中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并转化为行动。

二、挖掘乡土资源,增强生态理念认同教育

无锡作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已经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在太湖保护、水源治理、生态重建等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涵盖了经济体系、环境体系、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乡土资源。

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本地生态环保典型事例,帮助学生在身边可触可感的生态案例中形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增强对生态理念的认同。

例如,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时,笔者列述了如下材料:太湖岸边,生态景观林带宽阔悠长;古运河畔,十里风光带建设如火如荼。马山脚下,自然村落粉墙黛瓦;吴博园里,农耕湿地尽显田园情怀……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将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倾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确保到2017年全市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花园城市、美丽乡村。设问:(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无锡”应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2)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开展“美丽无锡”主题创建活动,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自己可以怎样做。

学生对于无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等有一定的认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文化自信。例如,作为无锡公民,可以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主题活动建言献策;或参与民主管理,投身生态社区建设;或参与民主监督,保证创建活动造福于人民。此外,还可以结合无锡蠡湖科学治理,学习“围绕主题,抓好主线”;结合无锡生态旅游发展,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无锡“美丽乡村”评选,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等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态文明典型事例,增强了学生对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和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

三、融入社会实践,引领生态文明践行

思想政治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主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探究活动:中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就业压力。请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态建设事例,分析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篇9

济南东部新城CBD将崛立新地标

不久将亮相在市民面前的启德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济南东部新城CBD,属于奥体文博核心区,项目建筑规模50万m2左右,主体建筑最高为278m,成为“东部第一高楼”。整个项目的产品由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约翰・波特曼主创设计。约翰・波特曼是以“改变了全世界城市天际线”而著称的建筑兼设计大师,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师之一,近年来不断改变着中国城市的天际线,凭借上海商城和北京银泰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在中国拥有极高知名度,济南地标建筑山东大厦也是其代表作,启德国际金融中心则是波特曼大师在济南的又一力作。

福斯特设计杭州中信银行总部

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的100m高的杭州中信银行总部的工作已经开始。这个项目由中信银行委托(CITIC Bank),位于杭州新的中央商业区。杭州中信银行总部大厦由一个青铜色的框架包围,模仿中国古代的“钟”或“鼎”,象征财富、高贵和稳定。在这幢大厦的基础部位,一个30m高的金字塔形底座,延伸72m,横跨第一层,形成入口。进去就是钻石形状的中庭。这个中庭的高度达20层楼,帮助促进自然通风。大厦高层的楼面,能够观赏城市的河景和周围的公共市场。较高的楼层有空中花园,水景花园,在大厦的顶部有高级俱乐部和会议空间。在每年的部分时间,这幢大厦将采用自然通风,它的废水将循环使用,在建设中使用本地材料,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世博城市未来馆将落户泰州

上海世博局与泰州海陵区政府10日正式签约,授权海陵区政府启动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迁建及落户交接工作。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今后两年内,一座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城市未来馆将矗立在海陵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新的城市未来馆将通过重新组织建筑设计一体化策划、进行全球性定向邀标等,完整呈现世博城市未来馆的创意设计,还将融入泰州特有的人文风情,使之成为泰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项目。

MVRDV中选杭州的中国动漫博物馆

MVRDV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胜,将在杭州设计中国动漫博物馆(CCAM)。这家荷兰事务所的获胜设计方案是将8个写有字迹的气球形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3万m2的博物馆。这里将成为杭州这座“动漫之都”人口较少的南部地区一个新的地标。

该项目还将建造一系列岛上花园、公共广场以及一座1.3万m2的展览中心。

新博物馆位于更大的开发项目“动漫中心”的核心位置。动漫中心将建造一系列山形的办公楼、饭店和会议中心等。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动漫博物馆的施工工作预期在2012年开始。

世界最大跨度木拱桥在胥口开建

用木头能造起多大的桥?胥口胥江古运河上,苏州香山帮匠人挑战起重型木结构建筑领域的世界级难度,开建目前世界最大跨度木结构拱桥,木拱桥跨度达到75.7m,工期为6个月。

据介绍,这座桥目前定名苏州胥江桁架木结构拱桥,设计全长120m,单跨跨度为75.7m,除了庄基为高强度混凝土的,其余桥体部分是纯木结构,上部结构为装配式全木结构胶合梁桁架,外部采用仿古铜件装饰并配置景观照明装置。桥面呈喇叭口状,桥头位置宽12m左右,拱顶最窄为6m。桥面设计最厚的部分,断面尺寸将达到1.2m。该木桥的设计工期为6个月,今年年内可以建成投用,理论上可以使用50年。

李祖原设计的峨眉山大剧院即将开建

为适应峨眉山旅游演艺市场的迅猛发展,峨眉山景区将投资近1亿元新建一个拥有2000余个座位的现代化大剧院。目前,剧院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初审,选址也确定在报国景区,年内将开工建设。据了解,峨眉山大剧院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曾设计台北101大厦和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李祖原亲自设计。剧院设计紧密结合峨眉山佛文化和茶文化特有内涵,整个外形呈莲花状,舞台酷似一朵盛开的山茶花,游客可边品茶边看演出。剧院突出多功能,集演出、会议、旅游、休闲等于一体,在满足旅游晚会演出的同时,还可举办各种企业年会、婚礼庆典等活动。同时,也将成为峨眉山景区的标志性景点。

国际部分(Overseas)

巴塞罗那拟建“岩石旅馆” 一柱擎天

这个一柱擎天的岩石可不是风景名胜,它是一家青年旅馆,也是波兰UGO建筑设计工作室的最新创意,将参与一项国际设计比赛,主题是专为背包客设计的吉卜赛式青年旅馆。

UGO计划在巴塞罗那郊外的山区建造这所名为“巴塞罗那岩石”的青年旅馆。设计师不想添加太多的现代元素,高100m的岩石上有各种植被和鸟巢,让旅馆与山区环境融为一体。岩石每4m分为一层,以玻璃窗户隔开,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旅馆内部,住户也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美丽景色。

旅馆内部的设计非常现代化,有50个房间,还有游泳池、SPA、健身房、电影院、酒吧等配套设施。

喜爱户外运动的住户可以挑战攀岩,登上旅馆的顶端。如果是初学者,不妨先从旅馆里面的小型攀岩墙练起。

COTE宣布“2011年十大绿色建筑”

“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AIA-COTE)最近宣布了“2011年十大绿色建筑”。评审团的成员指出:“从开始评选十大绿色建筑以来,标准有所提高。现在我们希望看到多样化的项目;解决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项目;改变居住者行为举止的项目。”

评审团特别感兴趣的有先进的水管理技术;“被动的生存性”(passive survivability)和社区改造。评审团成员乔舒亚-艾德林(Joshua Aidlin)说:“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师承担了开发者的角色,并且他们正在改变城市的政策。”

洛杉矶“切诺基音乐工作室”(Cherokee Studios)设计者:“布鲁克斯-斯卡帕建筑事务所”(BROOKS + SCARPA)

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惟一教派教会礼拜堂”(First Unitarian Society Meeting House)设计者:“库巴拉-沃夏科建筑事务所”(The Kubala Washatko Architects)

堪萨斯州葛林斯堡的“葛林斯堡学院”(Greensburg Schools)设计者:BNIM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加利福尼亚州丘拉维斯塔的“高技术高中”(High Tech High)设计者:Studio E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坚强活着基金会”(Livestrong Foundation)设计者:“莱克-弗拉托建筑事务所”(Lake|Flato Architects)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洛特净水联盟”(LOTT Clean Water Alliance)设计者:“米勒-赫尔建筑事务所”(The Miller | Hull Partnership)

科罗拉多州古登的“NREL 研究支持设施”(NREL Research Support Facility)设计者:RNL Design建筑事务所

威斯康星州雷辛的OS House房设计者:约翰森-施马林建筑事务所(Johnsen Schmaling Architects)

加州圣莫尼卡Step Up on 5th建筑设计者:“布鲁克斯-斯卡帕建筑事务所”(BROOKS + SCARPA)

温哥华会议中心(Vancouver Convention Centre West)设计者:LMN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师)、DA/MCM建筑事务所(首要建筑师)

UN Studior 设计的韩国购物中心开放

荷兰UN Studio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韩国天安市(Cheonan)的Galleria Centercity百货商店,最近投入使用。这个项目的建筑面积为66,000m2。这个百货商店还包括一个地下食品店和文化及公共空间,包括一个艺术和文化中心UN Studio建筑事务所试图将百货商店与博物馆和社会活动空间结合起来,以吸引参观者。从外部看,双层的竖直箱形外表面,使人看不出里面有多少层楼。在内部,当参观者穿过大楼时,可以看到周围有很长的圆柱,重复的曲线和条形照明布置。这个建筑的外表面是世界上同类照明表面中最大的。它的外观色彩能经常变化。在白天,建筑物的表面是单色的反光表面。在晚上,在巨大的柔和的照明表面上,彩色的灯光产生了一种波浪的效果。整个照明系统是由电脑控制的。

塞吉森・贝茨为智利设计地震遗产展览馆

英国塞吉森-贝茨建筑事务所(Sergison Bates Architects)为在智利城市.基迪科(Quidico)的一个地震遗址设计了一个展览馆。这个建设项目是Meta大项目的一部分。Meta大项目就是为在去年二月份的地震中损坏的海岸社区建设10 幢文化建筑。这些建筑由一批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它们包括印度的“孟买工作室”(Studio Mumbai)、葡萄牙建筑师保罗-大卫(Paulo David)和布鲁塞尔的“凯斯藤-杰尔斯-大卫-冯-塞弗伦建筑事务所”(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这些建筑事务所都是由智利建筑师佩佐-冯-艾利赫夏森(PEZO von Ellrichshausen ) 邀请的。艾利赫夏森本人也设计其中的一幢建筑。塞吉森-贝茨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展览馆采用了一种的、粗涂的混凝土结构。其重量和材质与周围岩石和海岸景物和谐。

这个像庙宇的建筑,包括一个巨大的6边大厅和许多用粗糙的木板装修的较小的房间。大厅内部也用木条装修,从滑运的玻璃门可以看到大海。

萨夫迪设计的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投入使用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为新加坡设计的“艺术科学博物馆”(Artscience Museum)最近向公众开放。它的特点是有10个弧形的“花瓣”或“手指”,包括21个展出厅。这些展出厅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这个博物馆占地6,000m2,高度为60m。旁边有一个4,000m2的“池塘”。 这个博物馆通过一个独立的玻璃大厅进入,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将参观者送上三层楼的展出厅。在博物馆的地水准平面,有新加坡新的城市景观和“滨海湾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萨夫迪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为萨夫迪-摩西(Safdie Moshe),系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

Google结束“蜗居” 首次自建大型绿色办公楼

谷歌山景总部空间有限,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新增员工了,迄今为止,Google一直在租用别人的办公楼。随着业务发展公司需要不断招募新人,Google计划首次在山景城地区新建属于自己的办公楼,况且是“一栋最绿色的办公楼”。

据硅谷媒体报道,Google已经从山景城方面租赁了约4hm2土地,地块位于Shoreline大道,租金高达3000万美元。这是山景城周边领域历史上最高的土地租赁价。

Google已经雇请了德国的建筑设计公司Ingenhoven Architects帮助他们设计一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办公楼。这家设计公司曾经在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斯图加特等城市留下获奖绿色建筑。他们将设计Google这座建筑面积高达5.6万m2的办公楼。

根据其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Google目前在山景城是租用人家的办公楼,租用面积为40万m2。

对于建设办公楼的消息,Google发言人乔丹・纽曼(Jordan Newman)表示:“我们已经邀请他们建造一个尽可能最环保、最可持续使用的建筑。”

至于施工进度,Google并未透露更多消息。山景城的地方官员透露,五月初,Google已提交最初的建筑规划,预计明年可能动工。

JDS为挪威设计滑雪跳台

比利时的JD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为挪威设计了一个滑雪台,为在挪威举行的“2011年北欧世界滑雪锦标赛”(2011 FIS Nordic World Ski Championships)作准备。这个滑雪台位于贺美科伦(Holmenkollen)。这个悬臂式钢结构滑雪台的成本为7,500万英镑,取代了现有的滑雪台。这个滑雪台的高度为58m,有一个观景台,可以观赏奥斯陆和周围乡村的风景。JD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在2008年赢得了这个滑雪台和一个有29,000个座位的观众看台的设计工作。为了进行这个项目,它在奥斯陆设立了一个办事处。

其它(Others)

曹景行:建筑设计避免新奇特的规定是件好事

财政部和住建部最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通知别提到要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纷纷建起了不少外形奇特的建筑,这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争议。

两部委发文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作如下点评:

曹景行:我们国家的财政部和住建部刚刚发表了一个通知,是关于要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当别提到要避免建筑外形的片面追求新奇特,因为我们的大城市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是新建筑现在最多的地方,而其中有不少建筑追求的是外形的奇特,在节能的问题上忽略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现在政府部门又提到凡是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就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手续,这样的规定很有必要,一方面是为了节能,另一方面大型建筑、公共建筑追求新奇特也造成了对我们城市的整体规划的一种破坏,这些年来我们的一些大城市被国际上称作是设计家的试验田,这是件好事情,因为这反映了我们城市发展的迅速,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在设计当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现在中央部门及时的指出了这一点非常必要。

曹景行简介:曹景行先生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笔、《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从2009年2月起,曹景行先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

阿里巴巴深圳大厦建筑设计概念方案公开竞赛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N-06\N-07地块, 北为登良路,南面为一条规划道路,西面与中心路相隔为中心河开敞空间,东面与科苑大道相隔为内湾公园以及F1赛艇会场,生态环境、景观优越。地块周边交通便利,拥有地铁2号线、滨海大道、西部通道等优势,据有高可达性。

地块分为两个部分――N-06\N-07,中间以一条规划支路分隔。

N06:登良路以南,规划道路以北,用地面积9387.8m2,容积率6.35,规划建筑总面积(以规划用地许可证为准): 43800m2

N07:规划道路以南,用地面积6903.82m2,容积率5.45,规划建筑总面积(以规划用地许可证为准): 37600m2

本项目建筑设计概念方案征集活动开始,面向业界开放,征集优秀的创意概念,任何国内外设计机构均可报名参加,所有符合竞赛要求的方案,将采取一视同仁的评审原则。

日程:公告:5月12日

报名和答疑截止:5月31日

提交成果截止:6月22日

方案评审:6月24日(暂定)

篇10

__县总面积583平方公里,辖5镇5乡,473个行政村,总人口29.2万,城镇人口13万,县域城镇化率44.5%;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5万。目前,我县已成功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级卫生县城四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__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政府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工作。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加强对工作开展情况的调度。深入宣传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

(二)坚持城乡规划引领,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均在编制中。编制完成了《__县近期建设规划》、《__县城乡规划管理办法》、《__县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导则》,建设项目依法审批与违法建设查处率达到100%。建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等多项制度,保证了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在行政区划管理方面结合城镇建设现状,依据《__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要求,将曹洼乡和宋门乡部分地域划入中心城区管理,扩大县城控制范围,拓展发展空间。

(三)加强资产运营管理,拓宽投融资渠道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县级投融资平台规范、转型发展的意见,完成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工作。用足用好PPP模式合作政策机制,广泛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成功完成__中学迁建项目、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的开发建设,吸引资金额达2.86亿元。

(四)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一是投资1.5亿元实施了海河路新建、华山道罩面、长江路罩面、太行道罩面、嘉陵江路罩面、钱塘江路翻建、嵩山道罩面等10余条道路建设工程,城区形成了“九纵八横”的交通路网格局,道路总长度达到4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2.8平方米。二是总投资7000万元,大力实施了县城六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各一座,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4%、100%。三是投资7500万元,完成县城至德州17公里天然气长输管网铺设,实施了天然气进园工程,实现县城开发区、宋门园区无缝对接,结合液化石油气普及入户工程,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四是实施了总投资6200万元的地表水厂建设工程,现已完成综合办公区和四池主体建设,年底前调试供水,城区用水普及率和供水水质达标率同步达到100%。五是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铺设供热管网30公里,实现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供热效果满意度98%以上。六是我县新建居住小区全部按节能要求安装了供热计量表,新建建筑安装率达到100%。七是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客运项目,建立9条客运专线,实现县域乡镇全覆盖,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6.3台。八是投资1.2亿元建成杂技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内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演出剧场等公共设施。九是开工建设投资850万元的县体育场工程,实现社会与学校共享。十是投资4亿元的银湖天街商贸综合体建设工程已完成地下停车场建设,现百货商场、生活广场及商业楼已

主体竣工,2016年投入使用。十一是投资1.36亿元的__中学迁建工程建成并已于9月10日投入使用。十二是投资7000万元完成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县城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十三是建成华山道集贸市场、煤炭专业市场、铁西运河商贸市场和金沙江路菜市场等多个大中型专业市场,方便群众、繁荣经济。2.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乡综合面貌。一是严格按照《__县城市环境容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三治两提”活动,消除“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拆墙透绿,环境容貌整治大见成效。对重要节点和主要街道两侧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实施拆除,共拆除超规违建、乱搭乱建面积15306平方米。持续开展环境容貌整治行动,重点对县城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部位进行了清理整治,清运各类垃圾总量达15万吨;制定了城区美化亮化整治实施细则,规范广告牌匾750余块,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13000余处,治理户外摊点15200余个,养护维修市政设施数量30万平方米。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大型水冲一体式清扫车等多台环卫车辆,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二是按照“扬尘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要求,对50余个施工工程实时监管,全部实现围挡作业、工地出入口硬化和设置了车辆冲洗设备,对新报建工程全部要求先达标再开工,严查环境污染行为。安排2辆洒水车分4时段对城区进行洒水降尘,有效保障了城区空气质量和道路环境卫生。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投资近500万元新建12处垃圾中转站,对沿街23座公厕实施旱改水工程。三是累计投资600万元,实施了10余条小街巷路面改造工程,对道路两侧建筑立面小广告进行清理粉饰,沿街门店完成店牌统一规范,对破损环卫设施进行了整体更换,对路灯和景观灯进行了全面维修。四是投资1000万元,将冀鲁连接线建设成绿道绿廊工程,通过大力度的苗木种植,现绿道绿廊工程建设长度达18公里,超前完成县城建设目标任务。投资1.5亿元建成黄河路带状公园、清馨园、老干部乐园、杂技文化公园,目前我县已建成四大公园、四大广场、26个街景游园和30余处小片林。通过“十二五”期间大力度的园林绿化建设,目前我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6%,绿地率达到39.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9平方米,构建了“城在绿中建、人在林中行”的生态宜居环境,“杂技之乡、绿色__”已见雏形。五是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新建建筑节能备案率100%。完成了地税局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同时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县城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15%。

3.居住水平不断改善,新型社区遍地开花。2010至2014年期间,按照市安居办的统一部署,分别完成了福源一期至四期保障性住房工程,951套保障房通过摇号方式全部实现分配入住,让广大住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十二五”期间新建小区全部纳入物业管理范围,通过拆迁改造的住宅小区均实现专业物业公司管理,物业覆盖率均达100%。全力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万宏豪庭、银泰国际等精品住宅建设工程以及久鼎家园、坤泰龙城、恒盛豪庭等棚户区拆迁改造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县建成了覆盖全城的10余个大中型精品社区,使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完成全县10个乡镇总计8457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加快以产兴城步伐,产城融合同步发展。我县现有产业园区一个(__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两个园区(县城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县城开发区紧靠县城而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宋门工业园区与德州天衢工业园相邻,形成了以化工、医药企业为主的园区格局。园区与县城相连的区位优势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性质将会带动人口往县城聚集,人口的聚集必将会推动县城建设。充分利用规划编制有利时间,合理合法增加县城建设用地储备,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产业园区用地全部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为县域经济发展、县城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土地保障。

5.展现杂技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底蕴突显。将黄河路迎宾大道和杂技艺术中心按照杂技特色街区、精品建筑标准实施建设,道路两侧、桥体及限高龙门架等部位共计安装杂技灯箱50余座,在城区各街景游园内摆放杂技艺术雕塑20余座,沿街门店楼体及各级机关单位全部实现亮化,形成了“白天造型多姿、夜间流光溢彩”的靓丽风景,杂技之乡的特有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彰显。

6.健全管理机制,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谋划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工程概算已编制完成。切实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质量巡查、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零容忍”,对于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惩处。严格落实施工现场量化考核与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加强现场与市场联动,对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严格履行质量责任、质量信用差的企业暂停其投标资格。

(五)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探索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在深入调研、广征意见和常务会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杂技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

两种意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全县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交通运营发展的实施意见》、《__县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专件,明确了我县“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起草出台了《__县人才市场管理办法》、《__县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管理办法》、《__县城市供用水管理办法》、《__县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做到建设管理有依有据。(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

建立起__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将县城开发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将县经济开发区用地7.11平方公里全部归入宋门工业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用地,积极推进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在总量不增的基础上,最大程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城镇就业、安居规模,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确定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和保障。当前,我县既面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多重机遇,也面临迅速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上述任务目标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对我县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二是作为一个拥有4A级旅游景点的县城,住宿、餐饮、购物、休闲以及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设施和功能还比较薄弱。三是县城建设“融资难、用地紧、项目少、人才缺”等问题比较明显。四是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是小城镇及中心村建设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六是棚户区改造征收难、征地难问题明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年,我们本着科学严谨、客观真实、高效衔接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我县城镇化建设提出发展思路,使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杂技之乡、绿色__”为科学定位,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五城”建设为目标,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__提供重要支撑,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全力打造__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推进。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提升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全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优化布局。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推进城镇规划和村镇规划有效衔接,确保城镇空间布局、项目布局、产业布局高度统一,形成包含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三级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互动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根据__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独有的杂技文化底蕴,突出特色开展城镇化工作。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城镇化的突破口,推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改革,破解阻碍人口流动、资产流转和城镇化进程的瓶颈问题,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五是坚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到城镇和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县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5.2万人,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5%。到2020年,全县人口达到31.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建立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制,县域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1、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县城、建制镇转移

(1)改革人口落户制度。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城区、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推行社区公共地址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2017年,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3%。扩大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规模,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3)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成本。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企业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多方引入社会资金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4)膨胀县城规模和人口数量。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

(5)全面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6)推进教育资源向县城、乡镇驻地集中。推动产城教融合,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实施初中向县城、小学向乡镇驻地聚集,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1)三级城镇体系快速发展。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城区和旧城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05万人;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9.85万人。用3至5年时间,使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管理水平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制镇镇区水、电、气、暖、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部分有条件的村庄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增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将铁城镇、于集镇、宋门乡(园区)列为重点乡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其吸纳人口、聚集产业、增加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精心打造一批产业型、集散型、商贸型等特色小城镇。

(3)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县域村庄进行定级定位,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划分中心村、基层村、特色村、搬迁村,针对不同类别村庄分别提出规划建设要求。规划建设中心村23个,引导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建共享,打造一批新民居示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保留中心村社区基层村和特色村124个,重点推进乡村道路、医疗卫生、厕所改建、饮水工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拆房,着力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研究制定治理“空心村”政策措施,对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

3、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

(1)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县经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城建设良性互动。

(2)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布局规划,以城镇轴(带)为依托,以各类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外向型产业定位,积极主动为京津搞好服务,承接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等方面的转移,提高产业的智能化、低碳化水平,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城互动发展,合理配置产业用地,2016年至2020年每年至少落实150亩县域产业集群用地和30亩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用地指标和用地审核。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搞好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性新区。

(3)营造创业就业环境。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等手段,激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创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使更多人通过城镇就业有序实现市民化。

4、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1)加快城乡规划编制管理。2016年,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总领,完成覆盖县城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局及商业网点布局、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改和审批;制定专项规划相关技术导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逐步形成城乡统一、配套齐全、科学实用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东进、西优、南拓、北延”的思路,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功能,谋划实施宁武路绕城、104国道改建、黄山道南延、嵩山道南延等重大路网建设项目,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

(2)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2016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8%;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75%;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40%。2017年,县城主要基础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9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50%;公共厕所全部实现水冲式改造。2020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8平方米;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10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80%。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农村延伸,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

(3)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2016年,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70%以上的幼儿园和60%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管理,建立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公积金监管,引导合理、梯度住房消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稳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服务均等。2016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201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景观大道、特色街区、高标准公园、商贸综合体、城市广场和一批便民市场、健身娱乐、公交车站、报栏书亭、水冲公厕等便民设施;建成图书馆、体育场馆、规划展馆、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和服务用房,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服务。

(4)严格建筑质量管理。全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库,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创建优质工程。构建以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对建设、勘察设

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质量行为的管理。强化招投标监管,合理控制施工工期,实行优质优价。强化建设工程综合验收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建立完善建筑方案设计专家论证机制,保证设计方案能够不折不扣落实。对老旧建筑进行摸底排查,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按照轻重缓急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5)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环境容貌、工程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交通秩序达到部级平安畅通县标准;完成数字规划系统建设;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与省、市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出台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监管考核,结案率达90%以上。2017年,完成规划展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实行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划分城乡社区网格,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红线、蓝线、紫线、黄线、绿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设定容积率、绿化率等规范性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调整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布局,增加生态绿化和休闲游憩空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复合功能区和城市综合体,减少通勤量和交通污染。

(2)容貌环境明显改观。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2016年,完成城区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90%;主街路、小街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水系等部位得到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景观节点,至少创建3条以上省级园林式街道,所有十字路口至少有一个角建设游园和绿地;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二个10公顷以上综合性公园,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绿道绿廊至少建成24公里,建成至少2条高标准绿化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建成区内基本杜绝“脏乱差”现象,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建立完善违法建筑防控和处置机制,消除遗留和遗漏的各类违法建筑;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标准。2017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90%以上,天然气消耗量占全部能源消耗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县城容貌环境达到“净、靓、绿、美”,公园、游园绿地布局合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4.2%和13.8平方米;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3)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结合地域特色,2016年,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完成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道出入口、广场等重点地段至少5项详细城市设计;制定县城景观风貌管理技术标准;建成一个特色街区和一个风貌建筑。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程,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鉴定、建立名录、登记挂牌,分级分类制定保护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杂技文化场馆等接待设施,提高承办会展和杂技文化活动能力,走出去壮大杂技文化产业,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演展活动。让__大世界在全国人口聚集区开花结果。

(5)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城市光纤到楼入户、进乡入村。推进城市基础信息库建设,完善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开发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6)提升城镇居住条件。2016年,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40%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35%;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7年,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20%;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50%的改造任务;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50%;3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新建一批方便、舒适、幽美的现代社区,住房保障率力争达到23%,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

6、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1)发挥城镇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用地市场、金融市场,增加信息惠农、技物结合的专家服务,加大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奖励力度。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其周边合理布局发展蔬菜、花卉、种苗等劳动密集、附加值高的特色种植业,推进建设一批特色种植标准园、示范场。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计划,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强化城乡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市场贸易、餐饮、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加快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7、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从严从紧控制占用耕地,避让优质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乡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开展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着力盘活闲置土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积极采取PPP模式,吸引各类民间资本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推进县建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利用民间实现县城供气、供热、环卫、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

(3)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稳定增加

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实现住房供应多元化。完善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透明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城镇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社区。(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各级有关部门村镇建设资金和涉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重点镇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5)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__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办公室主任由住建局局长担任,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任务目标、发展指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

2、积极对标示范。确定一个对标县(市),找差距、定目标、理思路、抓落实。把对标活动与学习考察结合起来,带着任务“走出去”、“请进来”,与对标县搭建学习合作关系。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需要,突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工作,在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确定桑园镇为城镇化改革试点镇,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小区、优秀公共建筑、特色风貌街区、景观街道等示范项目申报活动。

3、加强工作调度。建立重点工作调度、督查、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将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排队,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城镇化办要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4、实施专项攻坚。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步骤、按时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县城规划设计、环境整治、植树绿化、城中村改造、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聚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实行“领导+指挥部+融资平台”的推进机制,切实将任务落实到项目、责任落实到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