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生工程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生工程建设

篇1

1.1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不合理

民生工程建设在项目的质量计划编制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在编制质量计划时往往分工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在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上经常出现无人负责或人人负责的状况,对项目质量的控制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只是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制定出了相关的职责规范。此外,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建设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往往忽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忽视业主的需求,不符合计划编制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要求,使得编制的质量计划达不到业主的要求。

1.2组织机构欠佳,人员素质不高

民生工程的建设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某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设施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因此,在下达计划任务之后,各个单位进行各自的质量控制。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建立的组织机构不合理,使得民生工程建设只是一种形式,而缺乏实质内容。此外,一些参建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施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并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与此同时,一些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低下,并没有认识到民生工程在物业服务方面的作用,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切实的保证。

1.3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某一项目完工后进行检验时往往只是完成了检验的程度,缺乏对工序质量控制的认识,而且在每一工序检验完成后,没有做好质量控制的总结工作,使得类似的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此外,在进行质量控制时,相关人么惠龙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矿区建设管理中心163000员没有认识到民生工程项目其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质量都有哪些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如何,使得对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民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2.1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领导只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现实的情况中,一些企业的负责人缺乏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意识,没有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看不到安全管理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同时,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整体上素质不高,对安全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防护措施的运用不到位,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难以及时整改,甚至即使企业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也不能很好地运用,缺乏针对性的方案来应对实际问题。

2.2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在进行民生工程建设时,招聘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相对匮乏。在施工过程中,根本不了解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安全意识极度缺乏。此外,一些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没有受到相关的安全教育,施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往往只是做表面文章,根本收不到实际的培训效果。而且还存在许多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就直接上岗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特种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不经过培训考核就直接上岗进行关键工序的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民生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民生工程建设中针对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1编制合理的项目质量计划

在编制质量计划时,要注意分工明确,提高计划的操作性,尤其是涉及到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上做到分工合作,避免出现负责混乱的现象。同时,在编制质量计划时一定要结合建设单位的需求,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做到从顾客的利益出发,提高编制计划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3.1.2提高人员素质,健全组织机构

在编制的计划下达到各个部分之后,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并且部门内部要建立起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体系,避免出现质量控制流于形式的现象。此外,还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认识到民生工程建设的物业服务作用,通过培训来提高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掌握相关技能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努力。

3.1.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尤其是对于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一定要严格,严格遵循质量检验的程序,检验之后做好事后的质量总结。同时,对于涉及到关键部位的质量影响因素要全面分析,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以便把民生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3.2民生工程建设中针对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2.1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在进行民生工程建设时,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安全管理人员也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将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准备好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整改意见。

3.2.2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篇2

一、围绕落实民生工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为确保十七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成员,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及其他几位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全县实施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也调整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构,明确了专门承办人。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到“四有四专”:即有专门办公场所、有专业人员办公、有专户办公资金、有专放资料信息台帐档案。同时于4月3日召开了全县民生工程工作大会,大会表彰了20*年在民生工作中先进单位及个人,并与全县各乡镇签订了全年的民生工程责任书。

接着我县民生办刊印了第一、二期*民生简报,下发了《*县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制度的通知》、《*县民生工程情况报送制度》,《*县关于深入实施十七项民生工程的意见》,为下一步实施民生工程向纵深发展夯实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任务,我县具体安排以下民生工程任务:

(一)着力实施三项扩面提标的民生工程。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增加农村低保对象9948人,全县保障人数达到3*96人。二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新农合筹资标准从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县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三是深入开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二)深入推进既定的九项民生工程。

继续按20*年县政府办公室转发的民生工程配套文件执行。根据这九项民生工程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项目实施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进度只能加快不能放慢。

(三)全面抓好拓展新增的五项民生工程。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新增的五项民生工程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全县2*个20户以上通电广播盲村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任务。二是建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三是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每人补助600元发放到人。四是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20*年确保43.5公里铺设任务。五是建立诚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今年对400户符合规定条件的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到2010年末,实物配租户数占廉租住房保障总户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三、制定奖惩措施,加大督查力度。

(一)对工程类项目建设要强化监管。要求保证监管,保证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和进度,严格落实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项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和责任追究;研究项目的优惠政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高度关注工程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问题,使项目让群众满意,经得起考验。

(二)要确保资金发放或补助类项目“一线实”。各部门要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推广和完善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的做法。认真把基础核实、把发放对象核准、把惠民成效落实。各县直单位都要具体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把握补助条件、严格资格确认程序、加强人员信息和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发放或补助到位。县民生办已经发出《通知》,除常规工作以外,将于“五一”前后邀请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部分领导对项目类工程进行全面现场督查;对资金发放或补助类项目工程进行不确定抽查,各实施单位正在积极准备中。

四、抓好先进典型,营造民生工程良好气氛。

以先进促落后,各牵头实施单位针对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3月24日召开了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兑现大会,当场兑现了医疗费5万余元,受到参保人员一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广播电视局主动到基层排查摸底针对各个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提出*、*、*、*、*、*、*、*等乡镇在20*年实现100%行政村联网覆盖;杨疃镇20*年实现50%行政村联网覆盖;*、*、*、*等乡镇实现30%行政村联网覆盖;其余乡镇实现20%行政村联网覆盖。

卫生局及时制定了[20*]4号文件,要求对实施单位于每月1日前将相关“民生工程信息报表”填报县卫生局;出台了灵卫[20*]5号文件,具体要求对各实施项目的检查作了详细规定,3月份对全县卫生系统26个实施民生工程单位进行了财务审计。

县民政局要求低保工作必须建档备案,完善农村低保对象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各乡镇建立农村低保对象档案做到一乡一柜、一户一档,初步实现低保工作“一线实”。

县教育局为确保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锲死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学校抽查一名监管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还授权管理公司根据《工程监管合同》对施工过程组织设计、技术要求等进行审定实施监督,对土建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编制管理细则印发到工程队和学校。

县计生委把奖励扶助工作纳入了对各乡镇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在确认资格时把好“三关”:即原则关、程序关、质量关;做到“四问”:即问居住史、问婚姻史、问生育史、问子女存活史。

房产局要求征地100亩,已制定方案报省局批复,目前正在设计廉租住房图纸。另外,发改委已如期发放资金到户;交通局于4月1日召开全县民生工程奖惩大会,对20*年全县公路“村村通”作具体安排;水利局正在清理检查20*年扫尾工程,编制20*年的工作计划上报省市主管部门;财政局严格民生工程管理,落实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力促工程质量提高,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存在问题:

一、基层工作人员任务繁重,个别干部有畏难、厌倦情绪。

篇3

关键词:文化民生工程;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6-01

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以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不断推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民生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泰州市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文化泰州建设工作会、文化名城建设推进会,下发了《2012―2015年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泰州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民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重点文化民生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泰州总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约160000m2的文化中心已建成并实行了免费开放,中心涵盖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为主城区人民群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场所。二是基层文化民生设施更加完善。泰州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一批新设的市民文化广场、村(社区)图书室相继投入使用,为人民群众文化培训、科技普及、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2.文化民生活动特色彰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是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主城区深入开展梅兰芳艺术节、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百姓大学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家喻户晓。市级的“百姓大舞台”每年深入工厂、学校、社区、农村演出50多场次,年受众超过30万人次。二是基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区)组织的新春民俗展演、年度新创文艺节目调演、“民歌、民舞、民乐”文艺大会串、新春龙舞大赛、民俗文艺踩街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3.文化民生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文化队伍和文艺创作得到加强。泰州市级财政落实每年400万元的文化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有效保障了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立了2000万元的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奖励资金,对乡镇(街道)实行以奖代补。各市(区)通过政府买单、个体出资、集体赞助等形式兴办的“多彩周末”、“激情三水”、“大江放歌”、“舞动海陵”等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闻乐见。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各地文化系统通过招聘、调用等方式,着力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并通过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干部培训班、文艺创作提高班等途径,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地方领导或多或少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缺少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部署安排。二是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强。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或被闲置,或被挪用,文化阵地实际使用率比较低。三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青黄不接,专干不专,兼职过多,影响着基层文化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四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市(区)和乡镇的文化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支出2%,开展文化民生活动则要“自己想办法”。

二、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切实把文化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原则,将文化民生工程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划,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秉承“以文化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和传播更多符合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当好推进文化民生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和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发挥自身优势,踊跃参与到文化民生发展的洪流中来,推动文化民生共建共享。

2.夯实基础,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民生品牌项目和活动。一是要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文化民生活动资源,努力形成设施完善、资源共享的工作新格局。鼓励和引导各地新建一批市民文化广场,强化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中心户,为文化民生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二是要以各类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大组织和投入力度,整合利用本地特色人文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文化项目和活动,逐渐形成“一镇一品”“一市(区)多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文化项目和活动经典品牌。

3.完善网络,优化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民生服务体系。一是要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和创建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建设上台阶,逐步构建网络齐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民生服务网络扩大覆盖面。二是要在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文化馆(站)基本职能,以健全和完善各项文化民生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健全规章制度,明晰职责任务,完善保障机制,增设多样化服务,为文化民生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实效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

[2]李倩.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经济活动的迅速扩展,地区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因此,对于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而言,从生态脆弱地带迁移,寻求更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地区,才能改变以家庭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落后生活状况,才能让子孙后代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实现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生态移民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壮举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浅析了宁夏南部山区隆德县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工程;环境;建设

一、生态移民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生态移民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系列的生态移民工程成为当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的重大举措,生态移民现象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生态移民的研究也随之日渐兴起。目前,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移民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生态移民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同时为移民工程的大量移民群众集中“搬出”和“迁入”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深入研究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就隆德县生态移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探索性的思考和建议。

二、宁夏生态移民的现状和移民条件

宁夏是内陆欠发达少数民族自治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宁夏工业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奏响,宁夏迎来了自治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历程中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让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富裕,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利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南部西海固地区贫困群众移民至银北、银川、银南三个地区,几年来,几十万人口的移民工程成为改善我区人口地域分布和区域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

2007年以来,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自治区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成效显著。自治区山川面貌也是日换新颜,得到了全区各族儿女的赞叹和衷心拥护。为了解决生态移民带来的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子女受教育问题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大事,自治区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推进移民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移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隆德县生态移民的背景和现状

隆德县是宁南门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21个县市区人口最少的县域之一,县域内资源贫乏,工业落后,经济增长方式传统单一。为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积极投身区内生态移民工程。在当时,人们思想还相对保守,西部大开发还未实施,贫富差距还不突出,移民群众的搬迁动员成为移民工程的首要问题,首先要让老百姓愿意从祖辈生活的热窝窝搬迁到荒无人烟的移民开发区。

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就得靠“稳得住”的政策。为此,县委、县政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分区互助、开荒建宅,带领搬迁群众共同打好了每一次攻坚战,为移民安心搬迁夯实了基础。昔日的石嘴山隆湖区、吴忠红寺堡区、中宁大战场移民区都有大批的隆德儿女集中迁入、落户扎根,成为移民开发区的拓荒者和先锋队,现如今,他们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近二十年来,那些从隆德这块热土走出去的父老乡亲们始终没有忘记“常回家看看”。

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隆德县的生态环境和贫困问题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全国文化先进县”等一个个名片也为六盘重镇增添了几分光彩。生态移民工程让隆德人的身影和六盘山文化遍布宁夏山川,为自治区的繁荣昌盛和“黄河金岸”新经济带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生态移民工程的战略思考

虽然生态移民工程已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人们对生态移民的原因和意义大多还停留在保护移民迁出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两个方面。本文作者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困山区的生态严重过载,人均耕地减少,群众的拓荒行为又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无人养老等现象成为移民迁出地区的最大难题。

众所周知,生态移民缓和了移民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改善了当地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大量移民的迁出,也将带来一系列重大遗留问题,要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并存,不仅要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相适应并呈良性循环趋势。

篇5

关键词 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46-01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移民区建设工程位于同心县城以北15 km处,西南方向以清水河为界,北以苦水沟,东靠固海扩灌渠。项目区开发灌溉总面积4374亩,净面积3062亩。该地多年平均降雨量272 mm,且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三个月。

1.2 社会经济

项目区现有河西镇上河湾村的3个自然村,615户,2517人,现有耕地1.3万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594元。

1.3 上河湾灌区工程现状

上河湾灌区的10、11、12支渠及配套工程,于2003年完成。开发灌溉面积1.65万亩,但原设计中仅考虑北支干以东灌溉任务,未考虑北支干以西任务,本次计划延伸10、11、12支渠,开发北支干渠以西3062亩耕地。北支干灌溉面积7300亩,因10支、11支、12支过水能力有限,不能取代北支干。

2 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2.1 工程设计标准

本次新开发土地灌溉净面积3062亩,支、斗渠设计流量均小于2 m3/s。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工程为五等五级。

2.2 工程总体布置

2.2.1 布置原则

1)按地形条件和项目区水利工程格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适应机耕作业和平田整地要求。

2)尽量做到田、林、路、渠相结合,以便于运行管理。

3)在保证灌溉的前提下,做到渠线最短,经济合理。

2.2.2 渠道布置

根据原灌区布局,延伸10、11、12支渠,完成田间配套工程,开发北支干渠以西3062亩耕地。

加大10支渠断面1.0 km,延伸10支渠0.5 km,延伸12支渠0.66 km;在上河湾移民村四社布置U40农渠长9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400亩,开发净面积280亩,在10支渠上取水;在上河湾移民村三社布置U50斗渠长32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1674亩,开发净面积1172亩,在10、11、12支渠延伸段取水。在原纪家至土坡公路南侧布置U50斗渠长24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820亩,开发净面积574亩,在10支渠延伸段取水;在上河湾移民村一社布置U50斗渠长23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1120亩,开发净面积784亩,在10支渠延伸段取水,通过原有渠道、同红公路涵洞新建渠道2300 m。在上河湾移民村二社布置U40农渠长3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200亩,开发净面积140亩,在10支渠延伸段取水,通过原有渠道新建渠道300 m。在上河湾移民村一社南侧的台地上布置U40农渠长1400 m,控制灌溉毛面积160亩,开发净面积112亩,在10支渠延伸段取水,通过原有渠道新建渠道1400 m。在居民区和设施农业区增加U40渠道32.4 km。

2.3 田块布置

灌区内土质属透水性较强的砂质土壤,开发范围内地形较好,考虑到节水灌溉,条田采用净宽25.2或28.8 m,划分成小畦,畦田宽4 m-6 m,畦块面积为0.15-0.23亩,田面坡度控制在1/300-1/400。

2.4 防护林布置

防护林支、斗、农渠两侧各布置3 m林地,共布置林地114亩。

2.5 渠道设计

支渠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斗、农渠分别采用U50、U40断面。采用C20预制混凝土板衬砌,M10砂浆填缝,缝宽3 cm。斗、农渠顶宽分别为1.0、0.8 m,土堤超高分别为0.15、0.1 m,斗渠设计流量均按0.1 m3/s设计,农渠设计流量均按0.05 m3/s设计。配套建筑物主要有斗口6座,生产桥27座,渡管5座,毛口301座、农口3座。

3 人畜饮工程建设方案

3.1 供水方式

3.1.1 供水范围

项目区共安置移民3058人,724户。

稳定生产年,项目区规划饲养牛1448头,户均2头,种植724座日光温棚和724亩日光拱棚。

3.1.2 供水定额及需水量计算

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40升计算,大家畜的饮水按每头每天30升计算;未预见水量按总水量的10%计算。项目区按现有人口为基数,自然增长率为14‰,设计水平年为15年,大家畜按现有户均2头计算,不考虑发展,则项目区到设计水平年日用水总量为194.12 m3。

日光温棚用水按每座150 m3计算,则项目区设施农业年用水量10.86万m3。

3.1.3 供水水源情况

项目区供水工程以农业灌溉供水工程为依托,即固海扩灌五干渠为水源,灌溉渠系为输水工程,项目区居民点在10、11支渠供水范围,供水水量有保障。

该工程以黄河水为水源,经宁夏水环境监测中心化验,固海扩灌五干渠水氟含量0.55 mg/L,总硬度160 mg/L,pH值为8.3,水质细菌超标,泥沙含量大,浑浊度超标,经简单消毒净化处理后,可作为人饮的水源。

3.1.4 供水方式

由于项目区条件限制,无法建自来水入户工程,暂时考虑用水窖集雨解决生活用水,根据项目区实际,计划在居民区庭院内建砼水窖工程,集蓄黄河水,屋檐和院落雨水做为生活用水,等有条件时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

3.2 水窖工程设计

根据每户5人、2头大家畜的标准,计算户均日用水量为0.41 m3,年用水量150 m3,由于供水工程为农业灌溉工程,所以冬季最大供水间隔期为120天,此期间最大用水量为49.2 m3,日光温棚每座年用水量为150 m3,则设计水窖容积最低满足此水量,设计水窖容积为50m3/眼。项目区户均1眼、学校建3眼、卫生院1眼、农机服务站1眼,每座日光温棚配套3眼,每亩日光拱棚配套3眼,共计建水窖5073眼。水窖为砼薄壳式结构,拱盖直径4.5 m,深6.0,窖内用红胶泥和水泥砂浆防渗。(具体结构及尺寸见设计图)

4 结论

移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水利工程是移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建设好水利工程,解决好移民的用水问题,确保移民“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

参考文献

[1]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项目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方案.

篇6

一、顺应大势,科学规划,确立绿色生态发展战略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延寿县依托自身生态良好优势,提出了“建设民生事业强县、打造特色产业名城”的“强县、名城”发展目标,确立了“四兴”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实施“兴产富县”战略,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实施“兴园强工”战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兴水拓城”战略,推进生态水系综合开发;实施“兴业惠民”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推出,标志着延寿县的发展思路发生重大转变,延寿由此拉开了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帷幕,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延寿县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长远发展考虑,克服财政收入减少的压力,关停了5家高污染的利税大户、高消耗企业。倡导低碳出行、绿色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辟建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辐射半径。实施县城内沟渠改造工程,建成了横亘县城南部7000米的带状公园,其里程长度、完整程度、意蕴深度,均创哈尔滨周边县(市)之最。主动加强与农垦庆阳农场、森工亚布力林场之间的联动,广泛开展协作同建活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广“有机水稻覆膜生产技术”,有效控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

三、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品牌

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延寿县在发展产业项目建设中,严守生态底线要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坚守保护生态底线的理念,使延大牧业、香其酱业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延寿工业园区,构建了以绿色食品、亚麻纺织、医药制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养生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延寿独特域名和生态优势以及养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业,集中打造了长寿山石林石海、长寿湖、长寿村等特色景点,推出了“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游长寿湖、体验天下第一寿”等精品旅游项目,叫响了“绿色家园、养生延寿”旅游品牌。努力把延寿打造成绿色食品名城、亚麻纺织名城、养生旅游名城。

篇7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平台,对全县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辅导等一系列关爱活动,让广大农民工子女感受到党团组织的关怀,从而提高农民工子女各方面素质、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全面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提升远程教育的覆盖面,推行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内容

(一)当地志愿者个人活动

1、时间:xx年7月20日——xx年8月20日

2、地点:志愿者个人所在社区、村、屯

3、活动方式

首先,志愿者对自己所在社区、村、屯农民工子女情况做调查统计,通过家访、学校走访等渠道全面了解当地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学习状况,并建立本地农民工子女档案。

然后,联系自己所在地的远教站点管理员,建立“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利用暑假时间,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关爱,并有计划的组织农民工子女到“远教小屋”,进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辅导。(观看内容: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首页——教育园地一栏中学习)

(二)集体活动

1、时间:xx年8月1日——xx年8月20日

2、地点:三石镇巴王村远教站点、东兰镇乐里小学远教站点、武篆镇镇政府远教站点

3、活动方式

组织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相对较多的社区、村、屯,对农民工子女进行集体关爱活动。通过观看远教节目、知识竞答、志愿者现场授课、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并举行挂牌仪式。

三、活动总结

志愿者于8月1日前做好当地农民工子女情况的统计工作,活动开始后,志愿者一周做一次活动开展的情况汇报,并发送至xx电子邮箱。

四、活动保障

1、制作“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牌、选定播放的远教节目、互动奖品,奖品为学习工具(远程办负责)

2、准备知识竞答问题、安排互动游戏(韦婧负责)

3、选定现场授课志愿者(教育类专业)、(韦婧、黄萍负责)

3、活动的图片、视频资料收集,宣传报道工作(远程办方磊负责)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巩固成果、完善设施、提高能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质量、加强管养为重点,把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平安工程,实现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县公路养护统计年报中在册的县、乡、村道上并经过检测认定的四、五类危桥重建或加固、维修工程。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领导组,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制定全县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审定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年度建设计划;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筹措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工程建设资金,加强监管建设资金的使用;负责对小型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设计文件的评审;监督和检查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计划实施、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组织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交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典型经验;研究、决定、协调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安徽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实施细则》的规定,祁门县县乡公路管理所为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做好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全过程负责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的实施;根据“先急后缓,分布实施”的原则,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年度建设计划;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组织项目招投标工作,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进度调度,确保建设计划按期完成;按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建设档案,做到“一桥一档”;负责联系项目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工作,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及时向县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领导组反馈工程投资、进展和质量等情况;积极配合并接受上级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的指导和检查。

四、计划管理

凡列入我县“十二五”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计划的桥梁,必须是省厅2009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危桥明细表中的四、五类桥梁。

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桥梁所在线路的重要性、交通量以及桥梁技术状况等因素确定改造顺序,对于农村公路上已采取或拟采取封闭交通措施的危桥,要优先安排。

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原则上应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并在规定的建设期限内完工,有条件的经批准可提前组织实施,且同步完成桥梁配套设施。

五、工程管理

1、加强设计管理。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技术方案,必须依据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按照重建、加固、维修等不同情况,科学确定改造方案,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工程造价。危桥加固改造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禁止套用标准图或其它已建桥梁的施工图。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如需变更,必须报县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领导组审查批准。

2、严格招投标管理。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对于技术简单、规模不大的加固、维修工程可以实行“打捆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3、加强合同管理。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实行“四合同管理制”。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定工程承包合同(监理服务合同)、工程质量合同、安全合同和廉政合同,严格按合同文件实施工程管理,并报县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领导组备案。

4、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工程开工前,项目建设法人要按要求办理工程施工许可申请。中型及以上危桥改造项目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小型危桥改造项目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5、加强质量管理。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县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实行社会监理,监理单位对工程的质量、进度、经费、安全等实施全过程监督。所有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工程相适应的经验和能力,必须持证上岗。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应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确保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工艺。

6、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高度重视拆桥、建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对边施工、边通车路段应做到施工安全警示标志齐全,设专人指挥车辆和行人通行,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7、实行项目公示制。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要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将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资金来源、参建单位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向群众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8、加强信息交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反馈与沟通,及时总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召开阶段性现场会和交流会。做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新闻报道,编印工程建设简报,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民生改造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建设统计工作,指定专人,落实责任,按月报送有关统计报表,确保统计信息准确无误。

9、做好竣工验收。危桥改造民生工程项目质量缺陷责任期满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竣工验收鉴定书。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要及时与原养护单位办理管养交接手续,交接时要保证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无质量缺陷或质量缺陷已修复,项目建设手续完备,竣工资料齐全。

六、资金筹措与管理

篇9

在信息工程推进的过程中,这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六个要素包括: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从上述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只有深入的理解信息技术革命给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以及从中所起的作用,并抓住信息工程建设中的几项关键要素,那么,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将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正确理解信息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信息工程的几个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性。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单项技术,它是由多项技术综合而成的。譬如,众多的电子产品、网络产品都包含了像信息传输、多媒体、半导体、数据压缩、数据库等技术,在此基础上,它又将政治、科学、文化等等连系在一起。二是竞争性。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建设进程,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建设在竞争上也变得愈加激烈,由此,信息工程建设都是在通过由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竞争等环节,使其技术朝着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三是渗透性。信息工程的推进将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会促进经济和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四是开放性。信息工程是通过创新科技来完成的,参与竞争,并不断在创新中取胜,是信息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信息技术又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设定信息工程建设对国家整体建设所具有的意义十分准确。从近些年的实践看,信息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具体讲,其一,相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提升,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其二,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对于国计民生方面的热点问题的交流与互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普及与提高等方面都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三,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同时也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信息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

3有效推动信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3.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就前看,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和工程建设上都与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很多。比如,在信息工程建设上组织管理不到位、受传统观念制约、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尤其缺乏大量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程建设。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建设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真做好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积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信息工程建设的一线。另外,还应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大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加快搭建与完善城域网的基本框架。

3.2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工程建设强

信息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因而,关注产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着力推进信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升级,重点推动各领域信息化工作。通过信息工程的建设推动各个行业的进步,这其中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使其保证经济的稳步增长。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目标来制定信息工程建设的进度和配置,不要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其次,在注重企业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同时,及时了解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向,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

3.3有效推进信息工程建设在社会公众领域的进程

篇10

【关键词】小型农田 水利工程 管理

一、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小型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最基础工程,它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改善农田状况、调整地区的水利条件的角色,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它的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所需的,可有效地通过蓄水、引水等方式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发展条件进行改善。其次,它可用于灌溉、排水等方面,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在水旱灾害来临时起到巨大作用,已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已上升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地位。因此,应该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视,使能其更大程度地推进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的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已使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小型农业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其发挥极大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其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将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建设方面缺乏规划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进行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建设和管理都普遍缺乏规范。在其建设过程中体现的一大特点是盲目、缺乏规划。有一部分的工程体现在工程建设之前对当地环境、经济等方面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不足,并没有按照当地经济水平和农业现状进行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并非当地农业生产真正所需,无法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起不到改善作用,最后只得被白白地荒废了。再者,在建设中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监督,导致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在最后应用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在水利建设发展方面,尽管在近年来吉林省政府都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但是资金的大部分流向是大型的水利建设,而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相关事项所需,在进一步地发展上更是造成较大限制。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有部分设施出现老化,在修理方面的费用常常无法供应,导致其设施的失修,造成小型水利工程在应用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因为设施的缺乏造成整项工程无法应用,处于荒废状态。在新工程建造时所需的建造费用和相关的拆迁等费用也将是很大一笔开销,资金不足导致部分地区所需的此项工程无法开展建设,导致工期延缓,建设进度缓慢等方面,或者在工程建设中不得不对一些设施在制备过程中降低标准以节省资金,这一点将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设施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失去其使用价值,影响农业生产,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在管理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不足将造成新技术新设施无法引入,将今后的发展与应用造成长期的影响。

3.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在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管理,然而本省水利工程应用过程当中,表现出管理制度方面的缺乏。首先是管理和维护不当,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在设施出现问题时无专人及时进行维修,对于常规后期维护也没有按时进行,导致常常出现设施失修影响水利工程运作的事故,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小型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

1.加强建设规划,建立严格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关的章程对建设的过程和后期的竣工验收进行系统规定。在建设中必须进行规划,要求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保证所有的材料与相关设施的采购渠道正规,建造团队必须有能力担当,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章程中规定的验收标准进行,遵守规章制度,务必保证不可以造成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和安全性,否则予以严处。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展开对当地环境、经济等方面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使工程建设的结果真正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

2.加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投入方面提高对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想要真正地推动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购进新型设备对老旧、失修的设备进行替换,大量引进新型设备才能跟得上农业发展的脚步。对必要的地区进行新工厂的修建,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必须保证对资金的管理,密切关注资金流向,使资金务必用到实处,防止资金的浪费和被挪移,避免资金缺失的情况发生。并且政府应增强社会各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识,转变社会各界的观念,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当中,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进行。

3.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面必须进行有关制度的制定,并不断地健全,以保证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能规范地进行。相关的全责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明确全责,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并对违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绝不纵容任何违反规章制度、损害工程利益的事件,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稳定、安全、可持续地发挥效益,造福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