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社区建设特色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廉洁社区建设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廉洁社区建设特色

篇1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Abstract: Since 2007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launched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251 "national rural communities construction experimental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round the nation have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rural communities. With the carrying out of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cross the country, the unique patterns are formed in many places, such as Jiangxi, Henan, Shandong, Tianjin, making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accumulating valuable experience. However, China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large rural population and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its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s a new task is still in the phase of ec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perfection, and will be faced with many new situation and problems, which we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refore, it is still a issue needing us think over that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w;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Q028.8

一、巩固硬实力,夯实农村社区建设基础

1、制定标准,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和社区的需求,在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上,首先是区位调整、结构调整、公共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建的详细规划和具体实施,根据建制村的辖区面积、人口数量及人口居住的分散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的实施规划,选择一村多社区、多村一社区或者一村一社区的模式,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变动、资源整合、生产生活发展、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社区规模、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制定农村社区建设方案时应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避免盲目攀比,做表面文章,搞变相开放,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很大, 仅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缺少经济来源, 社区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资金的不足是当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障碍。实现国家资金大力扶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加快农村资源整合、组织村民积极自筹等多方联手的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农村社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经费短缺, 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的问题,保证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打造坚实基础。首先,在村庄选址上要慎重,宜居是前提。村庄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丘陵、 平原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坚持“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既要适合村民居住,又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其次,家庭住房建设既要节约成本又要保质保量。农村社区建设应首先考虑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整治改建为主、新建村庄为辅的思路,根据规模经济原理,统一建设公寓式或联排式小康住宅区,以节省建设资本。社区住房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房屋建设标准的规定执行,做到规划有序、结构合理、宽敞整洁,保障居民的各项居住权益,使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还应尊重地方习俗,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保留当地特色建筑传统。第三,配套设施要健全,搞好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划建设。根据各社区的经济实力、 地理状况及区位发展前景等进行科学测算与实际规划,解决好道路、交通、网络、水、电、气、暖、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搞好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打造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居所,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

二、提升软实力,丰富农村社区建设内涵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农村、社区、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为内容,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人民满意站所建设为抓手,全面、客观、公正的督导各村、社区、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情况,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作用,推动全镇各单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仙女”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督导对象

按照分类督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镇农村、社区、事业单位督导工作。依据镇2007年度农村、社区分档晋级定级排名,随机抽样,确定今年下半年督导的对象有6个村、4个社区、两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勤丰、七闸、三和、新民、黄庄、长红等6个村,云峰、南苑、东苑、张纲等4个社区,农机站和企管站。

三、督导内容

1、班子整体运行情况。按照着力增强五个方面能力的要求,看班子的凝聚力、公信力。一看“班长”对班子的驾驭能力,是否决策民主、政令畅通;二看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是否经济有增长、发展有速度;三看班子成员思路创新、工作创新的能力,是否开展特色工作、有亮点的工作;四看班子成员对上级和本级党政组织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是否工作到位、效果明显;五看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否既独挡一面、又相互配合;六看班子组织结构情况,是否交叉兼职、效率提高;七看班子成员走村(居)入户情况,是否结对帮扶、群众满意;八看班子清正廉洁情况,有无违法违纪问题(包括工资、福利、奖金的确定和发放、养老保险以及“三费”的标准和使用)。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查镇党委、政府下达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任务的可行性,看经济工作的增长点、社会事业的闪光点以及行政工作的亮点。

3、市、镇各项重点工作和突击性工作完成情况。针对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三大合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环保和卫生城市、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园区建设、服务城市建设以及防违治违等重点工作,查组织网络、计划制定、责任分工、工作进展和完成效果情况。

四、督导要求

1、加强督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督导小组要制定督导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督导工作。

2、督导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在组织面上督导工作的同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社区和事业单位深入剖析、长期跟踪,及时发现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要建立对农村、社区、事业单位督导工作的有关制度。对被督导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整改建议并限期整改,要将督导结果及时公开,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督导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纪问题的要严肃追究。

篇3

一、规定动作到位,落实要求扎实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办事处的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制定了《xx街道办事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推进流程表》等,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全面计划和安排;三是召开了动员大会。10月30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动员部署。四是突出先进主题及时启动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办事处以“便民、为民、利民”为工作目标,树立了“开拓新思维、增添新活力、树立新作风”的学习实践主题,以此贯穿活动的始终,将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在办事处范围内全面推开。同时,办事处就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是围绕“社区卫生、城区拆迁、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其次是加强了案件督办工作。对近期需要重点督办的上访案件明确了任务要求。

二、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在区委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后,办事处迅速召开会议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进行全体动员,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二是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办事处在确定任务后,及时进行了宣传活动,通过橱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意义。三是突出学习,深化认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真正把学习组织好、带起来。要求集中专题学习有专人组织,有专人辅导,有重点发言人,有座谈讨论;个人自学有计划、有内容、有标准,人人建立专用读书笔记本;开辟学习园地,将各类学习资料陈列在书刊架上,方便党员、干部自学。通过学习、讲座和辅导,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重大指导意义的认识。四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为强化服务提供保障。对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实施党政成员工作汇总制度,科室负责人周汇报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建立和落实定量考核、学习教育档案、述学等学习制度,完善出台了《机关考核意见》和《社区考核意见》。同时着手组织各科室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办事程序上网公开,主动接受居民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五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通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征求意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排队,分轻重缓急的研究解决。六是联系群众,体现特色。办事处处于基层工作第一线,人员少、任务重,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根据办事处的工作特点,在方案制定和内容安排上,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动作”以外,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些有单位自身特色的自选“动作”,如开展“特困群众救助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庭发放救济金、慰问金,领导成员与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最大限度的对特困群众进行经济、生活上的帮助;进行“三访四送活动”(访特困群众、访离退休党员、访下岗职工,送政策、送信息、送法律、送温暖),办事处将党员领导干部分成四组,深入社区,与“三访”人员交流、座谈,征求意见,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通过开展自选“动作”,使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有特点、有亮点、有针对性。

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办事处积极开展了“爱民、便民、为民”活动。协助海北社区28户村民购买电动卷帘机37台,培训农民工100人,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4.4万元,积极转变种植产业结构,成立xx街道海北社区葡萄协会,增加葡萄种植面积38.6亩,现已达到217亩。为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办事处在一楼入口处设立便民告示栏,将办事处需要告知和公示的内容及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张贴在醒目处,解决了群众上下楼问事咨询的问题,方便了办事群众;设立了群众热线服务电话,实现电话服务一话通;设立社区社情民意信箱,实现群众反映问题一箱通;组织包社区人员深入社区听民意、解民忧,实现群众反映问题直接通。同时,办事处在所属八个社区广泛开展了“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交百家友”的爱民、便民、为民服务,努力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就业、卫生、养老、救济、治安、计生、家政、外来人口与出租户管理等各类问题四十余个,在解决民生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三、下一部工作安排

1、优化发展:狠抓“六大能力”(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据腐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组织纪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在思想观念、思想境界、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在全办全面实现作风好、形象好、效率高的工作局面。

2、改进服务:锤炼“四种观念”,(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念、树立理清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观念、树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干净做事、正派做人,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树立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观念),街道和各社区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各社区至少增设一个服务项目或服务实体。

3、整治环境:各社区对境内垃圾进行清理,加强日常管理和保洁,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清除小广告、灭鼠和蚊蝇活动。加强物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篇4

坚持从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出发,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3.83亿元,同比增长5.0%,为年度目标的53.3%;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41亿元,同比增长8.5%,为年度目标的52.8%。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大招商”格局逐步形成,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三个一批”楼宇招商计划有序实施,“亿元楼”培育工作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引进恒德源、爱尔兰铿腾设计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家,“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增强。引进外资合同金额1.54亿美元,为年度目标的77.0%。引进内资注册资金48.28亿元,为年度目标的96.6%。

重点产业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行业优质企业加快集聚,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00家。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完成区级税收6.91亿元,同比增长48.7%。商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引进国际品牌40个、商业品牌地区总部7家,老字号品牌新增国内网点124个,国外网点3个。积极开展重大节庆特色活动,都市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稳步发展,旅游纪念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商旅文联动效应有所增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调控政策,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一带三区”功能开发有序推进,城区功能继续拓展。外滩源半岛酒店项目地下工程抓紧实施,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项目积极推进,和平饭店等老大楼启动改造。*路地区163、179地块开发前期工作加快开展,百联世茂国际广场二期等商业设施投入运营,商业楼宇“腾笼换鸟”工作扎实推进,贵州路、金华路休闲街基本建成。豫园地区内圈经营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建筑立面改造、灯光改造等工程已经完成,中圈的英皇明星城及外圈的香港名都、复地雅园等开发项目加快建设。

企业改革有序推进。部分企业集团资产重组稳步实施,端正置业与源程置业、南外滩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托管工作顺利完成。经营业绩目标考核和国资收益收缴工作扎实开展。加大国资运行风险监控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协调,国资监管效能有所提高。认真开展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专项检查,着力完善制度和程序,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

节能降耗工作积极落实。坚决按照国务院及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区节能降耗工作组织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以契约管理的方式,在区中心医院、绿苑大酒店等试点单位先行推开。

市场监管得到加强。严厉打击商标假冒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价格监督检查应急机制,规范零售业促销活动,开展标准计量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食品药品稽查力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管理考核办法》,对13家标准化菜市场开展质量认证,菜店布点工作扎实推进。

资源盘整取得进展。资源整合工作机构正式成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土地、楼宇等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扎实推进,盐业银行、礼和洋行和大生大楼等3幢老大楼置换工作开始启动,社会事业资源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调整与配置优化方案初步形成,区域资源整合工作逐步实施。

(二)城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突出世博重大工程和城区管理、加快转变城区发展模式的目标,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动迁难度高等各类困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继续保持城区建设良好推进态势。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加强管理与解决民生的关系,坚持建管并举、堵疏结合,城区管理继续得到加强。

城区建设有序推进。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节点目标,扎实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人民路越江隧道工程动迁全线拉开;外滩南北通道工程和世博协调区地块动迁已经启动;河南路拓宽、昼锦路动迁等项目积极实施;轨道交通站点建设配合工作有序开展;世博园区银锚、高雄等高层建筑安全拆除,热网停用工程平稳实施。动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旧区改造稳步推进。73号地块动迁已经完成,露香园路地块一期动迁进入收尾阶段;全区拆除旧房9.86万平方米,为全年目标的24.7%,已动迁居民2332户。坚持“拆、改、留”并举,推进旧住宅改造和旧小区整治,5个小区10万平方米住宅楼“平改坡”综合改造、14个旧小区1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有序实施。“一带三区”一批功能性项目抓紧实施,重点商办楼项目如期推进,全区已竣工商办楼16.46万平方米。大码头消防站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城区管理有所加强。注重发挥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从推行长效管理和整治薄弱环节着手,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建成*路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加强对占路市场的整治,外马路市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七个重点地区占路经营现象有所减少;加大违章搭建顽症整治力度,拆除一批占路和小区违章搭建;完成128处倒粪站减臭工程建设,固体废弃物源头管理继续得到加强。做好重要交通节点排堵保畅工作,强化了道路交通通行能力。落实停车诱导系统管理维护及鼓励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等各类措施,设置一批新型非机动车立体停放车架,静态交通管理得到加强。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完成*南路等6条易积水道路排水管网改造,防汛墙、闸门的维修保养和管理措施积极落实。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扬尘、噪声、油烟污染等治理工作有序推进,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设施纳管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调整改造绿地1.2万平方米,特色绿化建设抓紧实施。

(三)城区和谐安定程度继续提高

坚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城区和谐与安定。

社会保障措施积极落实。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3131个,完成年度目标的78.1%;失业登记12964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内。安置“双困”人员798人,安置率达到100%。落实各项救助帮困措施,发放低保救助金13.3万人次,共计2681.7万元;认真实施社会综合帮扶和市民医疗帮困计划,有序推进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帮困补助工作。重残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工作基本就绪,落实社区养老和廉租住房配租措施,廉租房配租累计3933户,配租率达95.0%。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坚持日常督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认真抓好初信初访,切实排查化解矛盾,加强疑难矛盾领导包案处理工作,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圆满完成全国“两会”、非洲开发银行理事会年会等重要会议期间的维稳任务,未发生影响全局稳定的事件。抓住当前治安突出问题,加大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认真开展打击扒窃、整治“吊模宰客”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以建筑工地、出租厂房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整改工作,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推进了“平安*”建设。

社区建设取得进展。按照“地域特征相对明显、区位功能基本匹配”的要求,顺利完成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为各街道围绕“一带三区”功能建设搞好社区服务配套、形成自身工作特色打下了基础。坚持从提高服务水准、方便居民群众的目标出发,统一服务项目、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服务规范和标志标识,促进了社区“三个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开展市级“模范居委会”创建工作。

(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按照提高城区文明程度的要求,坚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围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文明在我脚下”等各类专项活动,全面启动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结合制定科教兴区指标体系,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以“节约资源——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科技节*区活动。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人才引进、储备和交流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家校网上互动"项目正式启动。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围绕“经典*、精品教育”的战略目标,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试验区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启动新一轮健康校园创建工作,*学校轮滑馆改建基本完成。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加强医疗管理和促进医疗安全的“医院管理年”系列活动。区医疗综合大楼改建工程基本完成,相关机构整合运作工作已经就绪。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实有人口分类管理,人口计生基础工作和课题研究取得进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之春”国际音乐节“天天演”及各类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专业演出剧团积极推出大戏、新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档案建设,区档案馆被评为市一级档案馆。全面启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特奥会相关赛事和接待服务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区体育健身中心和*体育馆改建项目稳步推进。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按照“务实、高效、廉洁、规范”的要求,加强依法行政,注重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在努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创新和完善政府运作机制。根据城区建设任务面广量大、难度高的特点,完善市重大工程、区重点项目建设综合协调机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针对城区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抓紧制定整治“6+1”城市管理顽症的综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运用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加大治理力度的途径;根据社区管理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街道“撤九建六”,专门成立了承担突击性、专项性、阶段性工作的街道综合管理指挥部;针对建设项目多、投资量大的特点,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运作机制,形成了保障建设资金及时、健康、安全运行的制度规范;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政府运作的具体要求,为认真履行政府工作职责、切实提高区政工作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

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权限和程序,积极进行建立行政审批听证制度的探索,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积极推进政府部门流程优化工作;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事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执法监察,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高。

坚持廉洁从政和规范行政。认真落实政府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和廉政建设管理监督。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结合“企业评政府、群众评机关”活动,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扎实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提案。完善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工作的制度。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注重在提高满意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解决率,已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书面意见53件,办理政协提案185件。

篇5

按照分工,我协助区长分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基层政权、民政及残疾人等工作。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通力配合和基层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8项。现将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强化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工作对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与之相适应,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我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分管工作政策业务性强,我及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政策界限,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二是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中,我注重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向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学习他们高超的领导艺术。在班子集体中站准位,不越位,不缺位,自觉维护班子集体意志和决策。同时,注重横向、纵向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我始终注意保持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所分管的工作关系百姓的切实利益,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完善社区功能,街区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街道、社区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一是抓基础。在硬件基础方面,本着政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借助全市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融资300余万元解决了8个未达标社区的办公场所,维修改建9个社区,新建2个社区,目前全区25个社区办公场所全部达标,其中达到市级示范社区标准的占56%,社区室内活动场所拥有率位于全市前列。各社区配齐配全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全部实现宽带上网,达到现代化城区的社区办公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本着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现共有社区干部145名,平均年龄29岁,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1人,占总数的69%。实行社区干部人事制,普遍提高了待遇标准。制定了《龙凤区社区干部考评方案》,建立社区干部的培养、考评、监督配套机制,社区干部张永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目前,社区达到了硬件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二是抓职能。明晰了街道办事处与各部门的事权,各街道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居民服务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责。举办多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共道德,在街道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弱势群体帮扶、下岗再就业、计划生育等事关安全稳定工作中想实招、出实力,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三是抓功能。实施“八进社区”工程,完善社区功能。在全区形成了以市民文明学校为主、巷报为辅的社区教育经常化模式,实施教育进社区;以就业培训、推荐岗位为主的社区再就业扶助化模式,实施再就业进社区;以家政等便民利民为主的社区服务规模化模式,实施服务进社区,截止目前,我区已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6个,社区服务站32个,兴建各类社区服务网点1579个;同时推进了法律、邮政、卫生、物业及文化进社区。四是抓创建。为了激发社区干部的创新性,在全区开展了创建星级社区及特色社区活动,制定了《龙凤区创建特色社区活动方案》,开展特色活动67次,涌现关爱型、教育型、互助型等特色型社区29个。培育了四星级以上社区11个,向市里推荐五星级以上社区6个。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两个体系,大卫生格局初步建立

一是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活力。深化医疗单位改革,市建一、二公司医院划归我区,形成了三所区属医院并存的局面,区财政及院际竞争生存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因势利导,区政府进行三所医院合并改革,整合资金、人力、技术和设备优势,降低办院成本。合并改革后,区医院的活力明显增强,2004年被评为全国区级放心满意医院。改革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2004年,将镇卫生院上划区政府统一管理,解决了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的瓶颈问题。进行区卫生体制改革,2005年,撤消了原区卫生防疫站和区结核病防治所,组建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体制的理顺,职能的加强,为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源动力。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以区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疾控体系。区政府三年投入1000余万元,异地购置了区人民医院院所,配备了x光机、透析机等诊疗设备,现代化一级甲等医院初具规模。强化镇卫生院对农村卫生管理的职能,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果明显。新建、改建了7个农村省级标准化卫生所,统一配备必要的诊疗器材,实行乡医竞聘上岗,全部职业化,各村防保人员实现区聘、镇管、村服务。三是提高标准,建立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了专业的执法监督队伍,改革工作机制,对辖区内业务网点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了卫生监督的质量。三年来,共办理卫生许可证972个,健康证7078个,清理“八小”行业150家,开展专项检查300余次,净化了我区的食品市场和医疗市场。四是整合辖区资源,树立大卫生意识。制订了《龙凤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了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组织爱卫成员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扎实推进爱国卫生“10610”工程,全民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我区作为优秀典型在省、市爱卫会议上介绍经验。

四、以优质服务为主线,创新工作方式,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根本转变

三年来,全区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市目标责任状各项指标。一是计生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依法落实免费服务项目,推进了优质服务、免疫遗传缺陷干预、生殖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加大了知情选择宣传力度,开展“三查服务”,降低人工流产率。开展了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普查工作,三年累计普查了79811人,保障了全区广大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二是工作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制化转变。加强了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转变计生干部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开展工作的模式,依法行政。三年来,共审批《计划生育证》211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095个,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382个,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74万元,为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38名群众发放奖励资金22800元。三是夯实了工作基础。先后投入312万元解决了街道(镇)、社区(村)基层计生工作单位的信息管理设施及宣教设备,完善了基层档案管理及工作制度。

五、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支撑

篇6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在全区形成积极向学、热情乐学的浓厚氛围,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坚持部门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并进的原则。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体系;构建各部门、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和相互沟通的终身教育协调机制。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全区教育文化资源普遍向社会开放,数字化学习网络服务平善,社区教育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以社区开展情况统计)。

主要措施

(一)组建终身教育网络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区、街道终身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区域内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各社区成立市民学校,组织本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形成覆盖全区的三级终身教育网络。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电大办学系统为依托,整合党员远程教育、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广校等网上资源,建设终身学习资源库。

(二)加强终身教育队伍建设。逐步配备区、街道终身教育管理机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社区市民学校要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将终身教育专职工作者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范围,并在职称、评优、培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充分发挥社区内各行各业专家、能工巧匠、大专院校学生等群体的积极性,鼓励市民参与终身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终身教育志愿者资源库。

(三)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保健养生、文化知识、科学普及、法律法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围绕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方面的教育指导;围绕完善青少年知识结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大力开展青少年实践活动培训;围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深入开展“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年教育培训活动;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着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外来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培训。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其主管领域和业务相关的教育培训进行统筹规划和具体指导,促进各类培训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逐步形成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新体系。

(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稳步发展业余大专、本科、自学助考等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并为参加者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五)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依靠各职能部门,开展有特色、分类别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树立机关干部高效、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培育企业文化,弘扬创新精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弘扬传统美德为目标,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开展以德立家、以学兴家活动,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以提升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整合优化学习资源,完善学习网络,组织开展适合社区各类人群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

(六)整合终身教育资源。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便利。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实现各类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有机整合,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提供平台。

保障机制

(一)健全机构,完善领导和管理机制。成立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体局,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的终身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交流情况、分析问题和部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协同做好终身教育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多方筹资,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年人均2元的标准拨付社区教育经费,街道按不低于区拨标准配套安排资金,确保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按工作职责落实各部门的终身教育经费。认真督促各类企业落实关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鼓励社会组织和各行业、企事业单位投资终身教育,鼓励家庭及个人增加终身学习投入。

篇7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区委在这里隆重召开思想作风建设大会,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使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环保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委思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树立了“团结敬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环保新形象,以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果和一流工作业绩,为*和谐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将一年来我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下步打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做到一级抓一级,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了思想作风建设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严明。建立了“一岗双责”考核机制。把思想作风建设与环保具体工作指标一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局考核部门、部门考核成员。建立了督察机制。对责任制的落实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评定。

2、开展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一是召开思想作风建设动员会。传达学习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使全局同志都能自觉地做到:一时一刻不忘作风建设,一言一行接受群众评议,一举一动树立环保形象。二是进行经常性的党纪法规教育。传达学习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开展环保职业道德教育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积极倡导“风正、气顺、力聚、业旺”的环保新风尚。

3、规范内部管理,树立文明形象。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全员素质。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思想作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创建相结合,重新梳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重新调整工作岗位,做到职尽其能、人尽其才,最大效益的发挥职能和人员的作用;建立了首问负责、过错追究、评议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提升工作水平。二是规范执法程序,树立文明执法形象。从执法人员的外在形象、工作形象和品行形象入手,把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来抓。一年来,我局累计完成各项环境监察现场执法检查1200余次,查处各类案件58件;处理各类和举报700余件,没有出现行政执法责任事故,没有因违法违规而造成投诉,没有发生任何因不文明执法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在企业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文明执法形象。三是规范服务行为,树立文明服务形象。围绕环保办事“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公开环保办理流程,设立了触摸屏,制作了办事指南,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了文明礼貌用语。“环保服务大厅”组建一年来,办理各种环保审批千余项,没出现过因办理人员服务不周而出现的投诉事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20*年,我局被评为“区文明单位”,所属环境监察大队、监测站和服务大厅均被评为市环保系统先进单位。

4、突出经济发展,创新服务举措。一是实施“五勤”工作法。即项目审批过程中勤服务,对企业跟踪管理上勤指导,对重点企业勤走访,热点勤协调,节假日和夜间勤督查。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开展人性化服务等措施,全力塑造“文明环保”的良好社会形象。二是采取“五免五帮”新举措。五免是指对投诉的监测实行免费,对新办无污染企业免做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无群众投诉的企业免予区一级检查,对无过错的初犯企业免予处罚,对无噪声扰民的夜间建筑施工免予区一级检查。五帮是指帮助投资创业者,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协调关系,在企业与群众发生环境纠纷时,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理工作;帮助未达标排放的企业,指导其做好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帮助企业打造绿色品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ISO14000认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帮助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积极为再就业者提供环保援助。

一年来,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我局成立了吸税护税专项工作组,开通了环保审批快速通道,为“1912特色街区”、“徐庄软件基地”和各街道引进税源经济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环保服务保障。

5、立足服务百姓,构建和谐社会。一是立足执政为民理念,妥善处理环境投诉。从实践“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投诉的办理当作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的“民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办理好每一件投诉。今年我局共接到投诉700余件,办结率100%,经回访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及时解决了“高楼门油烟扰民”等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切身利益,化解了环境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深入开展“创绿”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年来,我局以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环境建设。截至20*年底,共完成21个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其中5个社区被授予江苏省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创绿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20*年我局被省环保厅授予“绿色社区创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工作成效

一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局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思想上实现了“两个”转变,由“一手抓”变成了“两手抓”,由“一家抓”变成“各家抓”。确立了“一岗双责”的观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二是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文明行业创建,进一步树立了为企业、为群众、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理念,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高效、锐意创新、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三是行政执法全面规范。环境执法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执法程序明显规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工作质量明显提高。20*年,我局圆满完成区长环保工作目标,辖区环境质量和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是环保队伍形象逐步提升。全局人员较好地实现了由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转变,都能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逐步提升。

三、下步打算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在思想作风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乘这次大会的强劲东风,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落实新措施,再创新成果。

1、目标要求再定位,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标尺提升到更高层次

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争做表率、争创一流的责任感,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二个转变”、推进“三项服务”、建设“四型机关”,即以更高的标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以更大的力度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以更实的举措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机关,促进全局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2、服务职能再转变,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抓手强化到更优状态

一是突出环境管理,推进生态区建设,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继续坚持在环保工作中贯穿吸税护税思想,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强化环境监察和监测,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继续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进一步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全力做好环保处理工作,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解决一批环境污染重复投诉的“旧事”、“难事”,维护老百姓合法的环境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和谐*的建设。

3、管理措施再靠实,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支点前移到更佳位置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思想作风管理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靠制度管理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目标责任。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和工作目标实绩考核,不断完善二次考核分配办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三是管好重点岗位。全面增强“人人是窗口,个个是标兵”的观念,强化重点岗位的管理,提高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队伍素质再提高,把思想作风建设的合力发挥到更大限度

一是切实提高队伍素质。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开展争创活动。以环保“行风评议年”为契机,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等系列活动,掀起新一轮比服务、比奉献、比质量的工作热潮,推进*环保事业再上新台阶。三是全面强化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坚持用权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住原则,把握住方向,经得住诱惑。

各位领导、同志们,20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思想作风建设大会,传达市思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部署新的一年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使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环保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委思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树立了“团结敬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环保新形象,以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果和一流工作业绩,为玄武和谐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将一年来我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下步打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做到一级抓一级,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了思想作风建设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严明。建立了“一岗双责”考核机制。把思想作风建设与环保具体工作指标一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局考核部门、部门考核成员。建立了督察机制。对责任制的落实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评定。

2、开展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一是召开思想作风建设动员会。传达学习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使全局同志都能自觉地做到:一时一刻不忘作风建设,一言一行接受群众评议,一举一动树立环保形象。二是进行经常性的党纪法规教育。传达学习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开展环保职业道德教育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积极倡导“风正、气顺、力聚、业旺”的环保新风尚。

3、规范内部管理,树立文明形象。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全员素质。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思想作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创建相结合,重新梳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重新调整工作岗位,做到职尽其能、人尽其才,最大效益的发挥职能和人员的作用;建立了首问负责、过错追究、评议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提升工作水平。二是规范执法程序,树立文明执法形象。从执法人员的外在形象、工作形象和品行形象入手,把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来抓。一年来,我局累计完成各项环境监察现场执法检查1200余次,查处各类案件58件;处理各类和举报700余件,没有出现行政执法责任事故,没有因违法违规而造成投诉,没有发生任何因不文明执法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在企业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文明执法形象。三是规范服务行为,树立文明服务形象。围绕环保办事“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公开环保办理流程,设立了触摸屏,制作了办事指南,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了文明礼貌用语。“环保服务大厅”组建一年来,办理各种环保审批千余项,没出现过因办理人员服务不周而出现的投诉事件,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20*年,我局被评为“区文明单位”,所属环境监察大队、监测站和服务大厅均被评为市环保系统先进单位。

4、突出经济发展,创新服务举措。一是实施“五勤”工作法。即项目审批过程中勤服务,对企业跟踪管理上勤指导,对重点企业勤走访,热点勤协调,节假日和夜间勤督查。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开展人性化服务等措施,全力塑造“文明环保”的良好社会形象。二是采取“五免五帮”新举措。五免是指对投诉的监测实行免费,对新办无污染企业免做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无群众投诉的企业免予区一级检查,对无过错的初犯企业免予处罚,对无噪声扰民的夜间建筑施工免予区一级检查。五帮是指帮助投资创业者,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协调关系,在企业与群众发生环境纠纷时,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理工作;帮助未达标排放的企业,指导其做好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帮助企业打造绿色品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ISO14000认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帮助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积极为再就业者提供环保援助。

一年来,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我局成立了吸税护税专项工作组,开通了环保审批快速通道,为“1912特色街区”、“徐庄软件基地”和各街道引进税源经济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环保服务保障。

5、立足服务百姓,构建和谐社会。一是立足执政为民理念,妥善处理环境投诉。从实践“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投诉的办理当作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的“民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办理好每一件投诉。今年我局共接到投诉700余件,办结率100%,经回访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及时解决了“高楼门油烟扰民”等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切身利益,化解了环境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深入开展“创绿”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年来,我局以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环境建设。截至20*年底,共完成21个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其中5个社区被授予江苏省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创绿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20*年我局被省环保厅授予“绿色社区创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工作成效

一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局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思想上实现了“两个”转变,由“一手抓”变成了“两手抓”,由“一家抓”变成“各家抓”。确立了“一岗双责”的观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二是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文明行业创建,进一步树立了为企业、为群众、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理念,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高效、锐意创新、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三是行政执法全面规范。环境执法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执法程序明显规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工作质量明显提高。20*年,我局圆满完成区长环保工作目标,辖区环境质量和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是环保队伍形象逐步提升。全局人员较好地实现了由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转变,都能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逐步提升。

三、下步打算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在思想作风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与玄武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乘这次大会的强劲东风,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落实新措施,再创新成果。

1、目标要求再定位,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标尺提升到更高层次

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争做表率、争创一流的责任感,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二个转变”、推进“三项服务”、建设“四型机关”,即以更高的标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以更大的力度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以更实的举措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机关,促进全局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2、服务职能再转变,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抓手强化到更优状态

一是突出环境管理,推进生态区建设,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继续坚持在环保工作中贯穿吸税护税思想,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玄武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强化环境监察和监测,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继续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进一步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全力做好环保处理工作,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解决一批环境污染重复投诉的“旧事”、“难事”,维护老百姓合法的环境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和谐玄武的建设。

3、管理措施再靠实,把思想作风建设的支点前移到更佳位置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思想作风管理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靠制度管理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目标责任。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和工作目标实绩考核,不断完善二次考核分配办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三是管好重点岗位。全面增强“人人是窗口,个个是标兵”的观念,强化重点岗位的管理,提高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队伍素质再提高,把思想作风建设的合力发挥到更大限度

一是切实提高队伍素质。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开展争创活动。以环保“行风评议年”为契机,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等系列活动,掀起新一轮比服务、比奉献、比质量的工作热潮,推进玄武环保事业再上新台阶。三是全面强化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坚持用权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住原则,把握住方向,经得住诱惑。

篇8

一、抓好组织整建

近年来,区妇联抓住区委、区政府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多次与组织部、民政局联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与各街道办事处磋商,提出社区妇女组织工作的“三要”和“三高”原则:即社区妇女组织建设要与社区居委会建设同步进行;社区妇女组织负责人要由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担任;对社区妇女组织要加强培训,规范管理。社区妇女组织成员的选拔要坚持“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目前,全区37个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部结束,在区妇联的努力下,全区37个社区妇女组织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在社区妇女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80.5%。进“两委”比例达到了100%,妇代会主任的工资最高的年8000余元,低的年2000余元。退休待遇通过加入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等形式,全部得到落实和解决。

二、强化工作载体

从社区家庭着手,开展系列活动。从家庭这一传统阵地入手,广泛开展“美在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节约型家庭”、“建廉洁家庭,倡文明新风”等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与市妇联联合在岔河社区举行了“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启动仪式。该活动瞄准当前党委、政府工作的热点,以社区家庭为切入点,号召从妇女、家庭做起,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在丰华社区开展了巾帼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发放倡议书1200份,100名巾帼志愿者及200名妇女参与活动,由妇联干部带头成立的“健康之家”志愿者队伍免费为老人做理疗服务,受到了广泛欢迎,此次活动为丰华社区的“居家养老”扩大了影响;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召开表彰会,以典型发言影响教育参会妇女群众,展示我区新时代的妇女风采,进一步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突出家庭教育重点,促进和谐家庭的建立。根据社会的发展、家长的需要,在社区广泛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内容的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组成家教知识宣讲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广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座谈会、问题家庭咨询会等,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误区。新时代家庭教育要注入新的内涵,区妇联抓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契机,在全区积极探索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社区)创建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学校、家庭的立体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更趋成熟,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载体,以区、街、居三级家教指导网络为阵地的家庭教育新格局突显生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学习风尚浓厚的肖何庄社区被全国妇联等联合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后,大大激发了各个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多方面的宣传、倡导,文明、科学、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社区环境已经形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把维权工作纳入社区服务,拓展维权职能。伴随着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以单位为主体的维权格局向以社区为依托的维权格局转变。我们要求社区妇女组织要改变“妇女工作妇联做”的思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区的调解帮教职能,建立并完善社区的社会化维权网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妇女做心理上的强者,保持人格上、经济上的独立。二是“春蕾计划”向社区倾斜。先后有80多名社区女童受到救助,摆脱失学困境。三是利用社区妇女法律服务站进行维权。向广大妇女宣传《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她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四是结合“巾帼示范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定制度、出措施、抓实效,并陆续进行评选活动,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健康、文明、和谐环境。肖何庄社区王秀华家庭被推荐为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掀起了建设平安之州、和谐之州的新一轮热潮。

三、务求工作实效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夯实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区妇联多策并举,科学管理,务求实效。一是分类指导。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10个样板社区的妇女干部进行重点业务培训和法律、家教、文化等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和能力;深入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对37个社区的工作分类指导,要求她们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巩固提高现有典型引、工作促等办法,帮助落后社区进一步完善提高;带她们走出去学连、青岛、济南、邹城等地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找出差距,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形成制度。多年来,区妇联制定了妇女工作考核制度,把妇女工作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对每项工作都进行量化考核,实现了工作制度化、任务指标化;每年都对妇女工作进行评比表彰,设立了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优秀妇代会等奖项,全面考核妇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妇女干部以作为求地位,激发基层妇女组织的内在活力。三是上下互动。重点采取上下衔接、逐级指导、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模式,下一级妇女组织的工作要作为本级妇联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上下级之间根据工作实际和地域特点确定各自的考核指标和任务,一级一级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良性循环的系统工作。

四、提高自身建设能力

篇9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民政厅工作和吴桂英厅长履职情况进行了评议。省人大评议意见下发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厅党组会议、厅长办公会议、厅务会议等重要会议,全面部署,深入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去年9月,我们按照述职评议意见,及时组织全系统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专门发文,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抓紧落实整改相关工作;去年12月,我们召开全省民政局长会议,围绕贯彻落实整改意见,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汲取人大代表智慧,不断加大整改力度,全面部署全年工作;今年1月。我们将整改工作作为今年重要内容写入2007年民政工作要点,纳入对各市民政工作目标考核;3月,又根据省委、省政府“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部署,结合民政工作特点,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走千访万”(走千村、访万户)主题活动,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查摆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5月,我们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局处室将整改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仔细对照整改要求,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撰写整改报告。在厅领导班子和厅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述职评议为动力,以落实述职评议整改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政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一年来有关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研究,进一步用科学发展现统领民政事业发展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谋划民政工作,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指导全省民政工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一)加强前瞻性研究,找准方位,明确发展目标。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方位和发展目标是推进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抓住筹备召开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的有利契机,集中厅机关所有骨干力量,邀请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民政事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在客观评价我省民政工作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政工作方位和发展目标,并正式出版了由吴桂英厅长担任主编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和《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研究》等,民政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明确了民政工作的方位。我们提出,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民政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二是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政事业的主要目标。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城乡居民民主政冶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福利服务对象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切实有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公开、透明、规范,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三是将民政机制建设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健全完善领导机制、部门协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整合民政事业发展资源,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述关于民政方位、发展目标和机制建设的认识得到了省政府的赞同,并写入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步加强民政工作加快发展民政事业的意见》(浙政发(2007]26号),作为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的重要文件下发,为加大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二)突出重点问题研究,提升把握全局、协调推进能力。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对影响民政事业发展重要问题的研究,稳妥处理好民政公益事业与社会化、破除行业垄断与促进行业发展、严格执法与为民服务、政府管理和社会投入等重大关系,拟定下发了系列政策性文件,认真谋划民政事业发展战略格局。一是促进民政功能的有效延伸。不断强化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进民政工作从“兜底”型保障逐步向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转变,将民政对象由“最可爱的人”和“最可怜的人”等特殊群体拓展到全体社会成员。二是优化民政事业发展布局。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均衡性,推动工作布局从原来以农村为主逐步向城乡并重转变,促进城乡民政事业共同发展。三是深入推进民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民政工作方式实现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保障向整体制度性安排和规范化建设转变。四是创新民政工作机制。切实推动民政工作机制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方向发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

(三)创新调研工作栽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完善调研工作制度,重新修订《浙江省民政厅调查研究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厅领导、各局处室和直属单位的调研工作责任制,努力营造领导总抓、处室协同、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调研工作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利契机,在全省民政系统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创为民解困新业绩、树为民服务新形象”为主题,以“走千村、访万户,知民情、解民困,创业绩、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走千访万”活动,全体民政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基层工作实际、群众诉求和民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仔细分析原因,研究思路对策,不断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省民政系统已走访10401个村(社区),18572人,收集意见5799条,出台整改措施956个。同时,创新调研工作载体,筹备和举办首届“浙江民政论坛”,向社会和民政系统委托研究课题和自选课题30余个,并提供资金、技术、人员等全方位保障。目前,论坛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收到系统内外理论研究成果70余篇。届时,民政论坛将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并交流优秀理论成果,进一步开阔全省民政系统干部的理论视野,提高理论研究和指导民政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深化民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加强民政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等意见和建议,一年来,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殡葬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民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民政行政职能,逐步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民政事

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针对殡葬行业“管办不分、职责不明”的问题,在湖州等地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去年底,会同省编办出台了《关于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加强和规范殡葬监管执法工作的意见》(浙民事[2006]269号),并在湖州召开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管办分离、依法监管、强化执法、规范服务”的殡葬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全省各地按照部署加快推进“两个剥离”,即将原来由殡葬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职能中,把可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剥离;把行政管理与执法监督职能剥离,进一步明晰民政机关、殡葬监管执法机构、殡仪服务单位职责,切实理顺殡葬管理体制,促进殡葬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不断加大殡葬管理工作力度,全省遗体火化率达到98%,共有生态墓地、骨灰存放处18000多个,生态葬法覆盖80%以上的村,“三沿五区”治理率达到90%以上,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推进民政管理体制改革,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们以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为重点,合理界定公益和市场化服务的范围,应当由政府提供的纯公共福利服务,政府提供兜底保障;应当通过局部市场化、社会化提供的准公共服务,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办法,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切实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会同省发改委下发了《浙江省社会福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坚持以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新机制。选择100个村开展了“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建设试点,明确到2010年,全省“农村星光老年之家”达到1万个。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强化农村工作基础。“明天计划”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已为880人次病残孤儿施行手术康复治疗。“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进展顺利,湖州、嘉兴儿童福利机构已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4.5万人次。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以发展民间组织、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是实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社会治理模式,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在充分调研摸底,并反复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提请省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会同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浙江省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实现各级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在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彻底脱钩。为规范行业协会与现职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关系,会同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现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兼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现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兼职等规定。通过这些措施,切实加强了行业协会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引导和规范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管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脱钩工作已基本完成。切实加强和谐社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组织调查研究,起草并提请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筹备召开了全省和谐社区电视电话会议,就全省的和谐社区建设做出了部署。会同省发改委制定下发了《浙江省“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会同省建设厅启动了社区布局规划研究等工作。全面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着力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出了用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全省各城市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以上,省级安排4115万元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补助;精心组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健全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居民自我服务,推进市场化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和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县、市(区)申报工作。牵头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农村新社区建设研究》。进一步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群众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完善民致法规体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进一步加强民政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执法力度等意见和建议,一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了法规体系、机构队伍建设、执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民政法规体系。针对我省民政法制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组织力量,在对照评议意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法规体系建设。配合省人大完成全省首个立法质量评估――《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质量评估工作。对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全省殡葬管理工作,推动殡葬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殡葬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条例存在的滞后方面和薄弱环节,并于今年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对条例的修订工作,目前基础工作已准备就绪。加强立法调研工作,研究制定了民政立法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积极提出立法建议,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做好优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殡葬管理、慈善事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区划地名等重点立法工作,努力实现法律法规对民政事业的全覆盖,为民政实现依法行政提供充足的法律法规依据。《浙江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们正着手进行《浙江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规起草、修订工作,做好“十一五”期间有关立法的准备工作。

(二)加强民政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的法制机构和队伍是确保民政法制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充实专业法制工作队伍。我们经过多次协调、磋商,积极争取省机构编制部门对我厅法制机构建设的大力支持,省编委已正式作出批复。同意我厅设立独立的政策法规处,并增加了相应的领导职数和行政编制。积极引进专业法律人才,配齐配强我厅民政法制工作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健全民政行政管理干部和民政执法人员上岗法制培训和日常培训制度,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的法冶意识、法制素养和学法、用法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去年以来,我们已举办了2期行政执法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底还将举办

2期培训。

(三)深化民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重点加强殡葬执法体制改革,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充实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理清了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执法部门工作职责,实现了管理职能和执法职能的有效分离。民政行政机关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殡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殡葬政策、规划,依法承办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加强对所属殡葬执法机构、殡葬服务单位的领导和管理;殡葬执法机构受同级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殡葬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本辖区内火化馆、殡仪馆、公墓、墓地、骨灰安(存)放室等殡葬服务单位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殡葬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殡葬监管执法机构已有90个,共有工作人员451人,实现馆、所、墓分离的有63个,占总数的70%;财政全额拨款单位74个,占总数的82%,有力地加强了殡葬监管执法工作。在殡葬执法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其他民政工作领域,目前正着手研究建立统一的民政执法队伍,覆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区划地名、社会事务等所有业务,不断提高民政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民政各项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民政工作对象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民致事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民政事业资盒保障机制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加大民政事业投入,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等意见和建议,我们针对当前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民政事业资金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民政事业资金,初步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捐赠资金、社会投入资金为补充的民政事业资金保障体系。同步制定下发了《浙江省省级民政事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完善多元化民政事业资金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今年l至8月,各级财政投人民政事业发展资金23.35亿元,比去年增长14.9%。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资金支持重点向衙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民政事业发展领域,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断提高慈善资金的募集能力和使用效益,切实形成对民政事业发展资金的有效补充,历年累计筹集善款已达38亿元。全面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福利彩票发行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至8月已销售福利彩票26.52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9.28亿元。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企业,促进福利企业回报社会福利事业,上半年全省福利企业完成总产值728.88亿元,安置残疾人近10万人。

(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实现均衡发展。重点对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不断深化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社会帮扶、慈善救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不断解决设施薄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切实降低救助门槛,拓宽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低保家庭收入核定办法(试行)》,有效提高了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修订完善了《浙江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医疗救助门槛不断降低,即时救助等办法逐步推广。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倒塌房屋裁定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探索实践中积累经验。至6月底,全省共有低保对象64.3万人。支出保障金3.5亿元,同比增长22%;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56亿元,救助90.39万人次。先后下拨18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52家敬老院建设,并下拨900万元补助“五保三无”对象医疗费用。同时,不断提高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水平,对敬老院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不断规范民政财务管理。一是提高民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重新修订并下发了《浙江省民政厅机关财务管理规定》(浙民计(2006]256号),对我厅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部门预算编制完整性方面,要求厅机关的各项收入均必须纳入部门预算;在部门预算编制准确性方面,要求各局处室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工作需要,准确测算各项目预算数;在部门预算执行到位率方面,要求各局处室严格按照省财政核准的项目内容和金额使用经费,不得新增项目.也不得超预算,当年的预算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我们联合省财政厅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完善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浙江省省级集中供养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和《浙江省省级捐赠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并对《浙江省救灾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进行重新修订。三是规范民政事业收费。联合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对殡仪馆火化收费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对殡仪服务收费作了进一步规范。四是加强财务检查和指导。联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对全省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重点检查了救灾资金、低保资金、医疗救助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四)提高民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了《浙江省省级民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规定:每年选择2至3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其中对年度安排资金在300万元(含)以上的、用于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直接支出的资金,必须进行绩效自评;对年度安排资金在300万元以下的厅直属事业单位,每年至少自行选择1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自评;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编制和安排经费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重新修订了《浙江省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福利彩票公益金实行独立的预决算制度,并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公益金的使用必须贯彻和体现“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对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审核,优先安排省本级重大项目、市县示范性项目。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适当调整并明确省、市、县三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分成比例,减少中间拨付环节,及时将福利彩票公益金转化为社会福利事业项目资金,加快我省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重点加强福彩公益金使用管理,在用足用好公益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益,明确要求公益金不得沉淀。

五、进一步加强民致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奋基层民致工作基础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意

见和建议,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和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不断完善富有民政系统特色的惩防体系。认真贯彻中央《实施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实际,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明确惩防体系建设教育、监督、惩治、组织保障等具体要求,并对阶段性工作重点进行了量化。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基层民政窗口单位规范化建设,实现全省民政系统12类基层窗口单位政务公开事项全面公开,并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对重大事项、资金分配、人事任免等决策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配套制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负责人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并纳入2007年度对市和对直属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干部使用和评先创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做到“守土有责”、“一岗双责”。制发《2007年度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点》,与具体业务工作一起部署、检查和落实,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重大事项决策均按要求提交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加强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严格防止和杜绝职务犯罪现象。同时,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从源头上保证队伍的廉洁自律,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能力。

(三)加强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针对全省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对全省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形成报告,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我们的要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上,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政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基层民政工作日益繁重的实际,切实增强乡镇街道民政工作力量,落实村、社区民政工作联络员制度,形成与履行民政职责要求相适应的人员配备。各地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台州等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了重大突破,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并将工作网络向村、社区有效延伸。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基层的民政工作网络,基层民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大力发展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社工队伍是民政工作队伍的有效补充,是拓展民政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我们根据人事部、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并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残障康复、社区服务等领域进行探索,力争通过加强职业社会工作规划、管理和指导,健全专业培训、岗位设置、职业水平评价等相关制度,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民政工作领域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目前,我们已经在省残疾儿鸯康复中心等单位和地区进行试点,并拟于近期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

篇10

一、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经济量增质升

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扩张规模与优化结构同步推进,引进外资与激活内资同时并重,整合优势与做强特色同样着力。

一是实施港口开发与临港经济联动战略。港口是太仓最大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太仓港作为江苏“第一外贸大港”的建设规划,我们科学规划码头建设和沿江产业布局,集中区域、集聚产业、集约开发。目前建成码头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仓储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化工储罐35万立方米,开辟了台湾、东南亚近洋航线和长江、洋山等航线34条。为放大港口经济效应,我们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的步伐,迅速壮大临港经济总量,形成了以石化、集装箱和干散货为主体的三大港区,开辟了基础原材料工业区、现代保税物流区和再生资源加工区,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高档造纸、基础原材料和现代物流五大产业基地。二是促进外资与内资比翼齐飞。我们围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沿江开发和经济结构优化,大力引进外资、利用内资、激活民资,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财团投资,加强与国内著名企业、上市公司合作,引进发展了美孚、杜邦、耐克等大公司和环保电厂、阿尔派电子等一批大项目,形成了入驻70家德资企业的德资工业园,近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积极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引导民营企业走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道路,加速民营经济的扩张与集聚,民营经济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00亿元。三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双轮并进。我们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着力推进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初步建成保税物流中心、石化、钢材、木材、塑化等专业市场。围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优养殖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基地化、订单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相融合。

二、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地区城市化的必经阶段。我们遵循城市化的规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和功能,以工兴农、以城带乡,推动和谐城乡建设。

科学构筑区域城镇发展体系,加快城市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依托“沿江沿沪”产业布局,我们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滨江新城—中心镇—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建设,做强城市中心增长极,加快港口新城建设,提升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村新型社区功能,构筑地区城市化新形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累计投资近80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长江引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区改造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加快城市交通功能建设,形成了内部成网、成环、四面放射、快进快出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同时建设了新浏河风光带、中国家庭保健培训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联动。一是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等级公路、远程教育“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工程。二是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改造农田灌排体系,积极推行“村庄整理”,引导农村居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目前15个试点村的新型社区建设初具规模。三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农业“三资”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农业示范园区,做强了种养业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带动3.67万农户进入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了农村社区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生产形式,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合伙创业、联合创业,增加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9.02%,2005年达8401元。

三、坚持全面发展,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

先进文化铸造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我们着力培育四大文化体系,坚持创新文化形象,增强文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优化社会风尚,进一步增强地区发展“软实力”。

一是创新发展文化。我们倡导“开发开放、敢闯敢试”的发展理念,激励干部群众创新观念,革除陋习。深入开展“高扬主旋律、争创新辉煌”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塑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推动行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二是做强品牌文化。太仓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我们以“开放开拓”为主题,推出郑和下西洋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联合凤凰卫视举办“凤凰号下西洋”行动,展示了太仓文化底蕴。开掘“江南丝竹”发源地文化遗存,创新江南丝竹表演艺术,成功献演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弘扬了太仓传统文化精粹。组织“娄东画派”三百年文化活动,开发建设物理学女杰吴健雄等历史文化名人馆;整理推介太仓神话、传说、民歌、谚语中优秀的精神文化元素,发挥文化潜移默化作用,展示文化太仓的魅力。三是塑造道德文化。坚持农民素质教育,组织实施“百村万户文明建设工程”,以“情系百姓、文化进村”活动激励农民“争创文明村、争当文明户、争做新农民”。拓展“诚信机关”、“诚信企业”、“诚信学校”、“诚信镇村”、“诚信经营”活动内涵,坚持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德育教育、德育实践、成年人教育、环境优化和社会援助等“五大工程”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推动群众文化。增加投入,推动公益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发展,各镇新建了文化中心、图书馆分馆。积极组织广场文艺演出、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外企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活跃群众文化。搭建文化平台,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科普宣传周、“三下乡”活动。推进“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群众文化呈现出城乡荟萃、异彩纷呈的新气象。我市先后获得全国“武术之乡”、“桥牌之乡”、“民间艺术(龙狮)之乡”等称号。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环境的和谐构建,是提升地区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我们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推进全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改善人居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绿色城市计划”,构造“林中城、城中绿”,推进“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绿色基地”建设,形成了“百步见景、千步见园”的园林城市风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农村新建生态防护林带1000公顷。大力推进农村“三清”、“三绿”工程,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碧水”、“蓝天”、“控烟”、“控噪”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火电厂脱硫、农村电网改造等八项环保工程。深化绿色学校、优美乡镇、生态村庄和绿色社区创建。积极开发沿江天然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太仓生态功能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