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资本化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的资本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要素;财务报表
借款费用反映的是企业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其内容包括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在这次会计准则的调整中,对原准则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借款范围以及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做了较大的改变。与原准则相比,这次借款费用准则的制定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然而,这些变化会对会计要素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相关信息有何改变,都是值得研究的。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三个主要变化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的变化
原准则中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只有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这就意味着制造企业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了生产周期较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范围的变化
原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为专门借款,这种借款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门借入的,但不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目的的款项,不属于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的专门借款,其借款费用不得予以资本化,按照原准则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了专门借款外,还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这就意味着以各种融资途径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只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均可予以资本化。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还包括了一般借款。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的变化
原准则规定,只有与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相挂钩的专门借款所产生的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溢价或折价金额作为利息额,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与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如果金额较大的,属于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于金额较小的,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而新准则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并调整每期利息额;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对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在资本化期间之后发生的,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区分专门借款辅助费用的金额大小。但对于一般借款的辅助费用,则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以资本化。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属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内容增加了,但计算方法有所简化。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的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原准则中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而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均以存货的形式出现,这些产品一般建造周期长,所用资金多,其中很多资金需要通过借款来满足生产需求。这部分资金来源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能资本化,势必造成这些产品的成本计算不完整,从而导致资产计量偏低。而新准则中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许多大型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占用的资金多,且借款金额大,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借款费用已构成其生产经营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使得这些企业可将原本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中,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可提高存货的账面价值,同时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从而也就导致该会计期间的资产增加、费用减少,进而导致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增加。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范围的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按新准则的规定,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仅限于专门借款,还包括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再与发生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挂钩,在资本化期间内,可以全部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这表明,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占用了除专门借款以外的其他借款资金而产生的借款费用也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借款费用也可以予以资本化,成为存货成本的组成部分。这将使得在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中占用了专门借款之外一般借款的企业,其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也可按照资产支出额的比例计入所购建或生产的资产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当期计入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增加,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金额减少,进而使这些企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当期资产增加、费用减少,从而导致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上升。同时,又使得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相当长的期间内,利润会随着折旧费用的计提而下降。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的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1.由于原准则只允许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而新准则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一般借款,因此,计算出的资本化金额将会加大,这将导致企业资本化当期相关资产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增加。2.对于与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原准则规定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而新准则规定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因此,计算确定的资本化金额将会减少,这将导致企业资本化当期相关资产减少、收益减少、利润减少。3.对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原准则规定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的,需视辅助费用金额的大小,分别作资本化或费用化的不同处理;而新准则不需判断其金额大小,均可计入资产成本。因此,计算确定的资本化金额将会增加,这将导致企业资本化当期相关资产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增加。4.借款存在溢折价的,新准则规定只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其摊销额,因此,相对于原来采用直线法来计算溢折价摊销额的企业来说,在摊销前期将减少(折价)或增加(溢价)借款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资产,而在摊销后期将增加(折价)或减少(溢价)资本化当期的资产,相应影响企业当期的费用和利润。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的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随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那些生产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的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它们为生产产品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了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也就导致相应会计期间的资产增加、费用减少。而且,借款数额越大,发生的借款费用越多,计入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多,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越大,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会使得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表中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将对这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当然,这种改善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从长期看,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后,随着存货的销售,这部分借款成本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也会逐渐消除。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范围的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原准则规定,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才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即使是为了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费用,如果不能满足资本化的相关条件,也不能将其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这些限制必定会使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成本的费用有可能小于其实际发生数,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降低,从而降低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总额。由于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是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将货币性资本转化为资本资金的投资活动,因此,按原准则的规定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就与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明显不符。随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在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中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其借款费用也可按照资产支出额的比例计入所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毫无疑问,这将会导致企业当期计入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增加,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金额减少,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总额增加,利润表中费用减少、利润增加。但以后随着这些资产的使用和出售,又会使得相关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利润减少。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的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准则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一般借款,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则无论其金额大小,均可计入资产成本。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在资本化期间内,可以全部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资本化金额不再与发生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挂钩。这些规定不仅使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相对简单,还能保证企业计算的借款费用更准确,同时也减少了企业进行会计选择的余地,有效地压缩了企业虚增利润的空间。对财务报表而言,这将会导致企业当期计入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增加,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金额减少,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增加,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又会使利润表中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当期盈利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同样,随着固定资产从开始交付使用的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和存货资产的出售,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对企业以后期间的利润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主要是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和借款范围,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这三大主要变化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加公允,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将减少企业资本化当期的财务费用,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尤其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企业等资本化支出较多的企业来说,能够使它们在一定期间内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有所增加,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及2006.
[2]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安庆钊.新借款费用准则对企业业绩的影响[J].对外经贸会计,2006(11).
[4] 史晓江.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2007(3).
篇2
一、专用借款费用对企业财务影响分析
(一)对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的购买过程中所使用的借入款项,假如该款项的使用达不到资本化的几个条件,那么该费用的支出将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消耗中。在有关某一固定资产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从外界借入专项费用,并且该费用已经转入该企业的账户内,但是有关购买该固定资产的工作并未开始,若企业对该专项款进行使用,那么对该专项款的使用将不能计入该固定资产的购买中,它只能是该企业目前的费用计算。在该固定资产可以使用以后,对于借用该固定资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不能进行资本化,对该项内容要在公司财务中对盈亏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对于那些一旦购进立刻能够进入工作状态的固定资产也不能将其借款费用资本化在该固定资产中进行记录。上述情况很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如在借款过程中使费用金额的在固定资产成本的记录中少于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从而使入账过程中固定资产在负债表中的比例降低。从而导致资本化扩大其使用范围,这将使那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达到销售的固定资产、期货如大型设备在整个过程中的费用全部计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产的数量。此外,该种情况将导致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大规模的借贷外债,从而使得企业的负债情况严重。
(二)对利润状况的影响 在会计行业中,对专用款和一般借款中的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工作过程中,为保证准确的划分费用金额和资本金额之间的差异,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改变传统的做法,对在企业中所发生的每一笔固定资产的构建进行详细的记录。若有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的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标准的记录,只是在月底或者年末在检查工作时才实行突击的方法,同时延长某一个固定化资产可资本化期限,增加资本化支出,使借款费用中出现高于实际的资本化费用的估计,最终将造成总资产增加,实际上,企业利润只是数字上增加的现象出现。在相关的借款费用准则中对于在固定资产的购建中所出现的不正常断开或其他的原因做了详细的规定:若中断时间超出3个月,同时该中断活动不是在该固定资产的购建中必须发生的,那么对于该中断活动中发生的费用要计入当期的费用中,不得在资本化过程中予以计算。若出现将中断中的费用计算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情形,将会出现对资产价值的估计过高或利润的虚化增加的状况,将不能真实反应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有关管理人员通过对某些企业的会计报表的控制实现利润的操纵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二、专用借款费用会计处理改进
(一)简化专用借款费用的计量 (1)每期利息资本金额标准化计算。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资产的支出情况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不断的发生的,同时每笔资产在实际支出过程中的所使用的资金的期限也是不一样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利息费用的计算也会因不同期限而产生不同的差异。此外,会计在最终结算中所算出的支出总额与企业在平时购建固定资产中所用的借款的金额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为了真实了解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中所使用的费用及与之而来的利息,避免在资产的计算过程中对资本化金额计算出现过高估计的情况,需要对不同时期的资本化金额给予定期的计算。在每期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过程中其时间不得超过最终购建固定资产的末期,计算过程需要各个时期的加权平均值与资本化率的乘积,同时,资本化利率不得超过专用款的实际利息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第一、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是有关专项款费用准则的规定中的计算公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有关企业中专项款费用的计算不仅仅是按照天数来计算的,还有可能按照月或者季度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同时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资产支出状况,而且分为不同的笔数。若使用专项款准则中的每笔资产的支出都通过天数的累及计算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简化整个工作过程,可以采用月份数对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该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若要通过每月累计加权平均数计算资本的利息金额,该计算方法是将每月中每项金额的支出与每项金额的利息费用作乘积同时与该月的天数作比,最终对该月的累计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若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每月中资产支出的笔数较大,为方便计算,也可以通过将每月初始余额和该月的资产支出算术平均值之和当作累计加权平均数。该公式的计算如下:
累积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的总额∕2
若要通过每季或半年甚至一年来对会计行业中的资本化利息金额进行计算,那么在所要计算日期之内的资产的支出不多的情况下,可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即: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与该笔承担的利息的积与该季度(半年或者一年)中的天数作比,对该季度的加权平均数进行确定;在资产数量和笔数较多的情况下,则需要按照以下的计算公式求其加权平均数:
季度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3]
年度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月份)∕12
第二、计算资本化率
在理论上来说资本化率指的是借款的利率,假如构成固定资产的专用借款有好几笔,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各个专用借款的利率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借款利率作为资本化率都会使资本化所的利息与实际要承担的资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按照新的计算准则,要将加权平均利率作为资本化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专用借款当期实际所有利息之和∕专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专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项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所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所要计数的天数)
(1)计算外币专用借款汇兑的资本金额。在相关的借款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若该借款项为是外币借款需要在规定的资本化的时间内,按照外币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汇兑差额按照当期的外币借款本金及利率进行计算。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将每期汇兑差额的实际发生差额作为每期外币汇兑差额的标准资本化金额,同时与资产的支出相一致,外币专用款项中所遵循的原则与利息资本化金额的原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计算辅助费用的资本金额。在专用费用的使用中辅助费用是在固定资产的购建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必须进行资本化,这时的资本化金额就是辅助费用。假如在该专项费用的发生过程中辅助费用的金额较小,那么可以对该金额在发生时确定,不再进行资本化。从这里可以看出,辅助化费用的计算与汇兑差额的计算具有一致性,它们均不与资产支出相联系,而是将实际金额作为资本化金额,这是按照专项金额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规定所施行的。
(二)专用借款费用与一般借款公式的一致化 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的有关规定中对专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有明确的规定: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专用款项,该款项的利率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率为准则,同时要除去在银行中未动用资金所取得的或短期内经过投资取得的利息,最终确定该专用款项的投资化的利息金额。关于一般借款费用的规定为:在购建固定资产或生产一定标准的产品对一般借款进行占用的,在计算中企业应将超出的部分资产的支出加权平均数与一般借款的利率相乘,最终确定一般借款的资本化利息金额。据笔者研究,关于专用款项的资本化计算公式在实际计算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与一般借款资本化的公式一致化,通过举例说明。
[例]年初,借入3年期专用借款100万元建造固定资产,利率为6%,按季付息,到期还本。1月1日支出20万元,余下的80万元进行暂时性投资,投资收益率为10%,至3月31日未发生其他支出,工程仍在进行中。
3月31日的相关会计处理:
根据行业的相关标准规定,专用款项的利息等的资本化金额=专用款项实际的发生利息-未动的银行资金利息收入(或短期内的投资收益)。
专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100×6%×3/2﹦1.5(万元)
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80×10%×3/12=2(万元)
专用借款的资本化金额﹦1.5-2﹦-0.5
在关于会计准则的处理过程中,若出现未动款取得的投资收益大于了专用借款的投资收益情况,则表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若出现未动款取得的投资收益小于专用借款的投资情况时,有关其差额记录在“正建工程”中,此时不能用负数进行记录。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专用款与一般借款采用一致的公式对资本化金额进行计算较合适。采用一般的借款公式则处理结果为:
资本化利息金额=实际已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借款时的资本化率
已使用的借款资本化率=已使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已使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已使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
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当期实际占用天数/当期天数)]
本例中,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3/3=100(万元)
所占用借款的资本化率=(100×6%×3/12)/100×100%=1.5%
实际支出的加权平均数=20×3/3=20(万元)
资本化的利息金额=20×1.5%=0.3(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0.3
财务费用 1.2
贷:应付利息 1.5
专用借款与一般借款资本化计算公式的协调和一致,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使资本化金额减少,对企业施行多记专项借款、多记资产以及对当期费用的缩减起到了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三)统一专用借款中溢折价摊销的计算公式 根据会计行业的相关标准:加权平均利率=(专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专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若在以上的公式中存在着折价的或溢价的债权,在该公式中所代入的数据是每期最初债权的账面指数,将它作为整个加权的平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关于债权的溢折价摊销时,有两种方式:(1)实际利率摊销法(2)直线摊销法。在相关准则中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摊销方式,选择直线摊销法时,专用款所代入的数值时债权的发行价;选择实际利率法时所代入的账面价格。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同的会计处理结果,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
笔者建议,在专用借款的本金中使用债权的发行价格作为加权平均数。这是因为在该工作的进行过程中,直线摊销法比较简单,使用范围较广。在该方法中,实际利率=(债券票面获得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的发行价格。在该时期,专用款项的借款本金将以债权的发行价格作为加权平均数。
参考文献:
篇3
一、 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1、 借款费用的概念: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着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2、 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计量借款费用时,是否为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符合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资本化期间,是指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着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1)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借款费用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
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②借款费用已经发生;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须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2)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①如果该借款费用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②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3)在资本化期间,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①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根据下面公式(1)计算:
公式(1):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②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下面公式(2)计算:
公式(2):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3、借款费用的披露:披露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当期用于计算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二、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对新旧会计准则相比较,差异如下:
(一)、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第七条指出: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新准则第四条指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
可见新准则比旧准则对于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界定扩大了。
(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第三条定义中指出: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新准则第六条对于借款的范围说明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包括一般借款。
可见新准则比旧准则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
(三)、计算内容有所差别
新、旧准则对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基本不变。所不同的是新准则对借入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中可以资本化的金额进行了单独规定(具体规定见公式(1)和公式(2))。
(四)、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
旧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扣除项目未做说明。
新准则第六条对于借款费用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扣除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五)文字表述更加明确、洗练、规范
新、旧准则在文字表述上更加规范,如新准则中第四、五条中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不仅包括购建的资产,而且包括生产的资产,这样文字表述更加完整。
另外,对于溢折价的摊销,旧准则在第十一条规定:可以采取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取直线法;而新准则第七条规定:溢折价的摊销应当采取实际利率法。新准则文字更加规范、明确和洗练。
三、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于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对借入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中可以资本化的金额进行了单独规定、对借款费用扣除项目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在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当增加与核算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增加与核算一般借款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开发成本等。
(二)、在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新、旧准则的变化,在增加了相应科目的同时,就需要增加与其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有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大型产品,如成套设备、船舶、建筑产品等存货的核算就要加入允许将借款费用转增存货价值的核算内容。
(三)、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
由于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一般借款也可以资本化、且借款费用增加了扣除项目,这些变化都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财务费用,进而增加当期利润。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得进行追溯调整。
四、实行新准则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公式
实行新准则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公式:
(一)、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或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在资本化期间,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
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
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二)、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三)资本化率按下列原则确定:
1、为购建或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2、为购建或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其中,“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专门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3、借款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四)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篇4
摘 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与旧准则相比,在会计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包括一般借款利息和专门借款的(含折价或溢价摊销,以下相同)资本化金额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等,这给借款利息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关于借款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的实务资料和典型综合案例较少,满足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的实际需要。为了使广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对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笔者根据现行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结合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交易或事项的实际发生情况,阐述借款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借款费用 资本化 在建工程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各项条件
对于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和汇兑差额,只有在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里所指的资产支出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只包括企业为购置或者建造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主要是指资产的实体建造活动,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建造等。但不包括仅仅持有资产,却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形态而进行建造活动的情况,如只购置建筑用地但未发生有关房屋建造活动就不包括在内。
4.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根据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正常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应当继续资本化。非正常中断,通常是由于企业管理决策上的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等所导致的中断。比如,企业因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或者工程、生产用料没有及时供应,或者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或者施工、生产发生了安全事故,或者发生了与资产购建、生产有关的劳动纠纷等原因,导致资产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发生中断,均属于非正常中断。非正常中断与正常中断显著不同。正常中断通常仅限于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者事先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比如,某些工程建造到一定阶段必须暂停下来进行质量或者安全检查,检查通过后才可继续下一阶段的建造工作,这类中断是在施工前可以预见的,而且是工程建造必须经过的程序,属于正常中断。某些地区的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如雨季或冰冻季节等原因)导致施工出现停顿,也属于正常中断。比如,某企业在北方某地建造某工程期间,正遇冰冻季节,工程施工因此中断,待冰冻季节过后方能继续施工。由于该地区在施工期间出现较长时间的冰冻为正常情况,由此导致的施工中断是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属于正常中断。
二、实行新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
1.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的变化。原准则中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只有 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这就意味着制造企业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为 开发房地产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借款费 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了生产周期较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2.借款费用资本化借款范围的变化。原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为专门借款,这种借 款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门借入的,但不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目的的款项,不属于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的专门借款,其借款费用不得予以资本化,按照原准则规定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了专门借款外,还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这就意味着以各种融资途径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只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均可予以资本化。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还包括了一 般借款。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的变化。原准则规定,只有与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相挂钩的专门借款所产生的 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溢价或折价金额作为利息额,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 法;与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如果金额较大的,属于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 当在发生时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于金额较小的,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而新准则 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 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并调整每期利 息额;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对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在资本化期间之后发生的,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区分专门借款辅助费用的金额大小。但对于一般借款的辅助费用,则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以资本化。因此,与原准则相比,属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内容增加了,但计算方法有所简化。
4.专门借款的资本化利息的处理。专门借款的资本化利息的处理,如果是涉及到多笔专门借款的,不需要计算资本化率。因为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处理表明,不管专 门借款是否被占用,利息支出都是应该资本化处理的,那么即使是借入了多笔专门借款的,仍然是遵循了这样的一个原则。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资本化率的计算公式是仅仅针对于一般借款而言的。因为一般借款强调一个实际占用的概念,那么只有被占用的一般借款支出部分的利息支出才能够资本化。所以如果涉及了多笔一般 借款的,就应该是计算资本化率。这个资本化率实质上就是加权的利息率。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是最简单的处理,只需要注意什么时候开始资本化,注意资本化期间的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就可以了;即使有一笔专门借款一直闲置也不影响资本化。
5.一般借款的资本化利息的处理。一般借款难点还是在资本化率的计算和加权平均资本支出的计算上,资本化率的计算上面已经做了介绍。加权平均资本支出其实就是计算在一年中或者是一个资本化期间中各个支出的款项实际存在的时间。比如一个资本化期间为一个季度三个月,那么第一笔款项是期初就支出了,那么权数就是3/3;如果该笔款项是第二个月支出的,那么权数就是2/3;如果该笔款项是在第三个月初支出的,那么权数就是1/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权数要和利率的期间要对应,年或者季度要一致。
三、结束语
由于新准则纳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扩大,不仅仅是固定资产,还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的。所以,在会计核算上,会在资本化过程中相应增加新的成本会计科目,新的会计核算。同时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将减少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财 务费用,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而提高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所以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资本化支出较大的公司的损益可能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新旧准则对“借款费用”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原则上都是一致的,这是继承的一面。同时,也有所发展,如新准则所规定的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与旧准则的有关规定相比,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做较为深入地探讨,以期与各位同仁商酌。
一、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关于“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仅指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房地产除外),这里所讲的“固定资产”,既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发生在诸如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上的借款费用,不能予以资本化。
而新准则将“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扩大了。根据新准则第4条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可见,新准则规定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情况下也要予以资本化。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与17号新准则一起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看来,新准则体系下,将“可予以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旧准则所规范的固定资产,还扩大到无形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这样处理,对资产和费用的计量将更加公平合理。
二、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为专门借款,这里所讲的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新准则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为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这里所讲的专门借款,是指有明确的专门用途,即为购建或者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通常应当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的款项)以外,还包括一般借款。即当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金额时,要考虑占用的一般借款。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再与资产支出发生数额挂钩
旧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与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上的支出挂钩。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因购置或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其资本化金额应当为至当期末止购置或建造该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
而新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再与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上的支出挂钩。所以,新准则将截止资产负债表日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删除了。
2.对借款存在的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只能采用实际利率法
旧准则规定:如果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确定每期应摊销的溢价或折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数,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
而新准则仅允许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溢价或折价金额,并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3.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还要考虑占用的一般借款
这个变化,是新准则变化的核心部分,是与“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这一变化紧密相联的,新准则第六条对此做了相关规定: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应当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分别确定:
(1)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按照实际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金额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应当扣除暂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短期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由此可见,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应当是个“净额”。
(2)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允许将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资本化金额应当以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确定。“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 = 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现在举一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来加以说明。
例:A企业属于上市公司,2007年1月1日,A企业采取出包方式新建一幢厂房,合同规定每半年支付一次工程进度款,该工程于2008年6月30日竣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07年1月1日,为该工程向建设银行一次性借入3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专门借款。在厂房建造过程中,占用的一般借款有两笔:
(1)500万元为2007年1月1日向工商银行的借入的二年期借款,年利率为6%,按年支付利息。
(2)1500万元来自发行公司债券20000万元,2006年1月1日按照面值发行,3年期限,年利率为10%,按年支付利息。
此外,专门借款中暂时闲置资金,假定用于短期投资,该投资的月利率为0.5%(全年每月按照30天计)。
资金支出时点与金额如下:
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按年度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1)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
(2)计算不同年度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首先,计算3000万元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2007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3000×8%-1000×0.5%×6=240-30=210(万元)
2008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3000×8%×180/360=120(万元)
然后,计算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年)=(500×6%+20 000×10%)/(500+20 000)×100%=9.90%
2007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为;
500×180/360=250(万元)
2007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250×9.90%=24.75(万元)
2007年实际发生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
500×6%+20 000×10%=2030(万元)
2008年占用了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为;
(500+1500)×180/360=1000(万元)
2008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1000×9.90% = 99(万元)
2008年实际发生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
500×6%×180/360+20 000×10%×180/360=1015(万元)
上述计算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没有超过这两笔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可以资本化。
(3)账务处理
2007年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 210 + 24.75=234.75(万元)
2007年12月31日,做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2 347 500
贷:应付利息2 347 500
2008年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120+99=219(万元)
2008年6月30日,做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2 190 000
贷:应付利息2 190 000
篇6
本文拟将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以下简称“我国具体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并颁布的相应具体会计准则第23号(以下称“IAS 23”)作一对比,相信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我国具体准则的准确理解,同时对在日益发展的国际经济交往中更好地掌握、运用该准则的会计语言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借款费用的内容、范围
借款费用一般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和其他费用。但在其具体范围上,我国具体准则指出不适用于“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和“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而IAS 23明确说明“不涉及权益(包括不归类于负债的优先股)的实际成本或假设成本”,但借款费用包括“融资租赁所形成的融资租赁费”,同时也包括“用于投资性房地产所借资金引起的利息”。可见, IAS 23是以负债性或是权益性来划分借款费用的,并指出该准则只适用于全部负债性的借款费用。而我国具体准则是校借款的产生原因和用途来确定其适用范围的,而且适用范围也相对要小。
二、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布法的选择运用
IAS 23和我国具体准则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都提供了两种方法: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或按规定的条件进行资本化。不同之处在于 IAS 23将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作为基准处理方法,而将资本化作为“允许使用”的方法。而且规定,不管借款如何使用,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除非按规定进行资本化。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从理论上讲,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借款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应当予以资本化,但从实务上考虑,费用化方法更便于企业操作,而且符合稳健性原则。在实务中,有些国家尽管规定允许借款费用资本化,企业也常常选择借款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而我国具体准则明确要求,除了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需予以资本化外,其他用途的借款费用都应予以费用化,记入当期损益。这样规定主要是基于“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的考虑。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目前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资金大部分仍来自于借款,因而发生的借款费用金额较大,如要求企业将所有的借款费用都确认为当期费用,很多企业将难以承受。
此外,我国具体准则对因安排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也作了专门的规定:辅助费用属于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于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以后发生的辅助费用应于当期确认为费用。但如果前者的发生金额较小,也可以于当期确认为费用。因此,这里指出发生时间和金额两方面的例外,实际上是对辅助费用进行了灵活处理。这样规定,主要是充分考虑我国各种借款的现实国情而作的灵活安排。因为在我国,取得银行的借款有时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公关”工作,而有时企业却能很轻易地取得银行借款,不同企业为获得一项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往往有很大差别。相比较而言, IAS 23就没有对辅助费用进行特别规定。
(二)借款法用的资本化处理
1.资本化的条件及范围。
就资本化的条件而言,我国具体准则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等借款费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里的专门借款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资产支出则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例如,用货币资金购买建筑材料,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以及用带息票据购买工程用材料等情形。我国具体准则中进行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以前执行的会计制度的一种修正。修正后虽然会使资本化金额核算显得较复杂,但是却体现了“收入和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因为避免了在所借款项未用于建造相关资产而用于其他用途时其借款费用也记入该资产成本即资本化的可能。但是在我国现行贷款体制下,由于资金往往是在专门借款成立时就划入企业的账户,而资金使用的确切时间可能并没有确定,这样在资产的实际支付之前就已产生了借款费用或收益。按我国具体准则规定的条件,这种借款费用是不能资本化的,但它又是专门借款的费用,那又该如何处理呢?当我国的贷款制度有所改善后,即当资金是在企业实际需要才拨入企业账户时,就不会出现企业在实际使用贷款之前就需承担借款费用的情况,这时有关费用就可以以符合准则的条件予以资本化了。 IAS 23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规定的条件实际上同我国具体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其这样要求的基础是:贷款成立时只给定贷款指标而不是一次划入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在企业实际需要时由银行直接支付。所以不会出现在企业使用贷款前就发生利息支出的情况,因而也就不会存在前面提到的问题。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IAS 23规定,作为“可以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借款费用资本化方法要求:凡可直接归属于符合条件的资产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都应通过资本化成为该资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即予以资本化。这里的“可直接归属于”意思是指如果不发生该资产上的支出则可以避免的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例如某些存货、制造厂、发电设施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可见,这里的“资本化”其实就是将有关的借款费用直接记入某项特定资产的成本。
而我国具体准则规定的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则是指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可见,我国具体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限于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即专门借款。这同 IAS 23规定的“可直接归属于符合条件的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相比有着重大差别,因为这里的“符合条件的资产”可能是一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制造厂、发电设施以及投资性房地产。所以,两个准则规定的费用准予资本化的借款在文字表述上的不同表示着资本化范围的差别,而这个差异实际上是两个准则间的最重要的差异,我国具体准则规定的准予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范围要小得多。
2.资本化差额的确定。
按照 IAS 23,关于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计算分两种情况:(1)对于为获得某项符合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资金,资本化金额应为本期实际发生借款费用减去以该借款进行临时性投资而获得的投资收益后的数额;(2)对于一般性借人资金用于获取某项特定的符合条件的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金额则应等于资本化比率和发生在该资产上的支出的乘积,这里的资本比率指的是企业当期尚未偿付的所有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由于我国具体准则确定的资本化范围较窄,因而其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要简单得多。我国具体准则甚至直接给出了其计算公式:
当期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其中,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天数/会计期间总天数],资本化率为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加权平均率
借款加权平均率=当期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 100%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具体准则在这里没有涉及到临时性投资引起的收益问题。但是在实务中,由于专门借款一般不会在拨人企业账户后马上一次性地用完,这样就可能产生存款的利息收入。如果有一部分借款较长时间内都不使用,则也可能会被企业用作其他一些临时性的投资上,因而也就可能产生临时性的投资收益。当前在我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我国具体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资本化的停止
1.暂停资本化
资产的购买或建造过程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或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非正常中断现象,这时就涉及到借款费用资本化暂停的问题。暂停资本化的关健在于准确把握暂停的条件规定和时间的确定。
IAS 23认为,如果为使资产达到其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活动中发生较长时间的中断,则其间的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同时提出两点例外:(1)在大量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进行的期间内,(2)如果短时的中断是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必要的程序,这两种情况下通常不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过程。例如,短时的中断处在为使存货达到成熟状态而必须持有的期间内,资本化应继续进行。
篇7
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具体条件的应用
在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汇兑差额。
3.为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为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主要是指资产的实体建造活动。
例1:甲公司股东大会于1999年8月1日作出决议,决定建造厂房。为此,甲公司于8月19日从银行专门借款4000万元,年利率为6%,款项于当日划入甲公司银行存款账户;8月29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块建房用土地使用权,价款2000万元,要求在9月底前支付;9月2日,厂房正式动工兴建;9月4日,甲公司购入建房用原料一批,价款900万元,当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则甲公司专门借款利息应开始资本化的时间为哪一天?
解析:本例中涉及5个时点,即8月1日、8月19日、8月29日、9月2日、9月4日。在8月1日和8月19日这两个时点上,上述三个条件均不具备;在8月29日只具备条件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至9月2日,已具备条件2和条件3;9月4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三个条件才全部具备。所以,甲公司此项专门借款利息应开始资本化的时间为9月4日。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借款费用包括利息、辅助费用和外币借款汇兑差额,在此,我们主要探讨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1、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资本化率的计算
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其中: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
为购建固定资产专门折价或溢价发行一笔债券时,
资本化率=(债券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期初账面价值
例2:承接例1,甲公司9月份发生的资产支出为:9月4日,甲公司购入建房用原料一批,价款900万元,当日用银行存款支付;9月9日支付建房用其他费用300万元;9月20日,支付建房工资90万元。请计算9月份资本化利息金额。
解析:首先计算9月份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如下:
900×26/30+300×21/30+90×10/30=780+210+30=1020(万元)
9月份资本化利息金额为:
1020×6%÷12=5.1(万元)
例3:承接前例,甲公司建造该厂房于10月1日发行3年期债券6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债券发行价格为630万元,溢价30万元(不考虑发行债券发生的辅助费用),假定计算得出的10月份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为1000万元,债券溢价采用直线法摊销,请计算10月份适用的资本化率及资本化利息金额。
解析:由于10月份有两笔专门借款,适用的资本化率应为两项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计算如下:
每年应摊销的溢价=30÷3=10(万元)
加权平均利率=(4000×6%×1/12+600×5%×1/12-10×1/12)÷(4000+630)=(20+2.5-0.83)÷4630=0.468%
10月份资本化利息金额为:1000×0.468%=4.68(万元)
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款费用中资本化的部分应记入“在建工程??借款费用”科目,属于债券溢价或折价摊销的部分应记入相应“应付债券”科目,其他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1.解析上例2如下:
9月份借款费用为:4000×6%×1/12=20(万元);
应予资本化部分为5.1万元;
则记入财务费用部分为20-5.1=14.9(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5.1
财务费用14.9
贷:长期借款20
2.解析上例3如下:
10月份的借款费用包括三部分:
1长期借款利息4000×6%×1/12=20(万元)
2应付债券利息600×5%×1/12=2.5(万元)
3应摊销的债券溢价10×1/12=0.83(万元)
三部分共计20+2.5-0.83=21.67(万元)
应予资本化部分为4.68万元;
摊销的债券溢价为0.83万元;
则记入财务费用部分为21.67-4.68-0.83=16.16(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4.68
财务费用16.16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0.83
篇8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供电企业
一、固定资产
首先,重新界定了固定资产。新准则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取消了旧准则中单位价值较高的条件,这种做法,将使固定资产的范围扩大。如供电企业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的设备定期更换备品备件和维修等支出通常确认为存货,但在新准则中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在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应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其次,新准则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目前大部分在建工程要求当年开工、当年完工,但当年完成竣工决算的难度非常大,大部分年底按照批复的概、预算金额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次年正式竣工决算入账的金额一般小于估价金额。现行制度采用追溯调整法,将调减折旧,增加当期利润,新准则将其视同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再调整已提折旧额,不影响当期损益。
二、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能转回,这样使得企业对提取减值准备更加慎重。首先,以往靠提取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隐藏,此行为将被禁止,从而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其次,如果企业按照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当资产的价值回升时,因资产减值不能转回,将使利润偏低。
三、存货与研究开发费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替代以前的“后进先出”,并且还采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新会计准则使得储备较多存货的企业来讲,如果价格下跌,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随之企业的利润将减少;但是对于价格上升,企业成本下降,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由于存货基本上是维护正常生产所需的备品、备件及管理用低值易耗品,储备少而周转快,因此,供电企业将不受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的影响。
新准则允许上市公司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资本化,在以后期间摊销或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增加了企业的当期利润。当然,由于实际操作中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投资者也需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注意甄别其中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这一变化将增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而减少管理费用,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大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
由于在供电企业中,存货和研究开发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小,虽然存货和研究开发费用的改变可能影响企业的利润,但是影响力很小。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
一是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的,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而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利息资本化的范围,对于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计算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厂网分开后,电网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用电,合理改善电网架构,基建投资规模大,项目多。
二是新准则改变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对于利息费用资本化,在原借款费用准则中应与资产支出相挂钩;在新准则中,分为两种情况:专门借款利息支出不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只要资产支出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并且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当期产生的借款利息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全部予以资本化;购建固定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则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与资产支出相挂钩。这种计算方法的改变,将使利息资本化金额增加,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五、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新增加的具体准则,原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涉及到相关的规定。新准则中不包括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的资本。供电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一般包括返还的农网还贷基金、返还的增值税、三峡电网建设基金、所得税退税等资金。在原会计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计入损益和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政府补助一律计入损益,只不过与收益相关,且已发生的事项,当月记录,记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以后发生的,计入以后期间的损益。由于按照原会计制度,将部分政府补助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将全部计入损益,因此,执行新准则将使企业收益增加,利润增加。
六、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是以后不再对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当期利润。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供电企业盈利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客观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增加或减少的影响不大。通过以上的分析,便于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 在准则的规范下进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借款费用 会计处理 税法处理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对于企业发生的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应包括在借款费用中。但是承租人根据租赁会计准则所确认的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属于借款费用。
1 会计与税法对借款费用处理的原则
1.1 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人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人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第十二条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人当期损益。
1.2 借款费用的税务处理原则: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在费用发生当期扣除;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予以分期扣除或摊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人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
2 会计与税法对借款费用处理的比较
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分两种方法:一是资本化,二是费用化,不管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会计和税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就对借款费用的两种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2.1 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处理的比较
2.1.1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税法上,符合条件的资产范围包括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与会计上符合条件的资产相比较,税法规定少了投资性房地产。因为税法上将投资性房地产归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房地产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人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人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
2.1.2 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税法上没有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因此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应该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与会计准则一致。
2.1.3 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税法没有规定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确定方法。我们认为对于税法没有规定,会计有规定的,为了缩小和协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减轻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纳税遵从成本和降低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税法应遵从会计。因此,税法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会计处理是对于专门借款不与支出挂钩,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的实际发生的利息减去存款利息或暂时性投资收益后的金额计人资产成本,一般借款资本化金额要与占用一般借款实际支出相关。
2.1.4 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承担带息债务;(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会计和税法一致。停止资本化时点会计规定是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不包含暂停资本化期间)。税法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开始资本化时点到资产办理竣工结算或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时止。这里使用状态有可能在决算之前,由此可能产生的差异,会计应按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2.1.5 资本化费用会计摊销办法与税法扣除办法:资本化费用会计处理是计人有关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税法计人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会计的摊销方法与税法扣除方法基本是一致的。计人固定资产成本,采用折旧的方式分次计人成本费用;计人存货成本的在存货使用或转让时计人成本费用扣除;计人无形资产成本的,采用分次摊销扣除(税法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会计要遵从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2.2 费用化的借款费用处理的比较
篇10
关键词:借款费用;资本化;变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1月18日,我国首次制定并了《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2006年2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明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一、新旧借款费用准则差异比较
新准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另一方面也更好地适应了实务操作的需要,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化范围差异。新准则中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适用于新租赁准则,并将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纳入准则规范的范围;旧准则不涉及融资租赁费用和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
(二)资本化对象差异。新准则中除固定资产外还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旧准则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仅限于固定资产。旧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限于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这是根据我国当时较为特殊的实际情况规定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公司通过将大量的借款费用计入资产从而虚增公司资产价值以及盈利水平。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必须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新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纳入资本化对象,是基于上述原则的改进,也是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三)资本化借款范围差异。旧准则限定于专门借款;新准则还包括一般借款。新准则将非专门借款也纳入资本化借款范围,主要是基于实际操作中暴露的问题所做的改进。当公司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确定一项资产支出专门借款与非专门借款的归属存在一定难度,资产购建过程中动用非专门借款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因此将非专门借款也纳入资本化借款范围比较合理。
(四)资本化金额及摊销方面的差异。旧准则资本化利息根据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计算来确定。新准则对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分别做了规定,一方面弥补了原准则在专门借款取得投资收益问题上的漏洞;另一方面由于将一般借款纳入资本化借款范围,那么相应规定的修订也就非常必要。
二、新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优点
(一)与国际准则趋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外商投资,同时让本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外发展,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参考之一。我国新准则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如可予资本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和无形资产等;可予资本化的借款中增加了一般借款;专门借款在发生符合条件的资产的支出之前用作临时性投资的,其借款费用减去临时投资收益后的余额予以资本化,作为资产成本;对于一般性借款用于符合条件的资产上,采用资产支出乘以资本化率计算资本化借款费用的金额。尤其是对投资性房地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努力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二)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中小企业在旧会计准则中占主导,旧准则更多的兼顾了中小企业大多数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特点,在许多规定中有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没有严格限定各种方法具体针对的对象,而可能产生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新准则中根据我国现状对一些条款只进行了单一的规定,如在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计量中,新准则要求企业使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摊销额,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不再与发生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挂钩。以上这些规定,不仅使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相对简单,还能保证企业计算的利息费用更准确,同时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有效地压缩了企业虚增利润的空间,增强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更大程度地得以体现。旧准则规定,只有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才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发生在其他资产(如存货等)购建或者制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不能够予以资本化。新借款费用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另外,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而且,专门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期间不再与资产的支出挂钩。这些规定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不仅可以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同时因减少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在短期内将会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能更恰当地反映企业各个期间的经营成效。
三、新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局限性
(一)利润的操纵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2006年颁布的借款费用准则,进一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也更好地适应了实务操作的需要,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范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都有所扩大,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也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借款范围和资产范围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同时对于发生在存货、投资性房地产上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资本化,因此企业利用借款费用调节利润的会计处理空间较之以前有所增大。其实在实务上,如果专门借款或一般借款只有一笔,同时投资的工程只有一项,那么处理起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现实中经济业务往往涉及多笔专门借款、多笔一般借款,并且在建项目就有好多项,这就使借款费用的处理变得很复杂,人为调节利润的空间很大。比如,新准则对不同来源的资金支出顺序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是占用自有资金还是使用借款资金,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会直接影响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新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一般借款资本化,这样便更有利于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特点,人为地将不应该资本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资产和利润。
2、调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准则分别规定了专门借款、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确定方法。对于专门借款,计算时不再和资产支出挂钩,而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这里虽然利息费用的计算不再和资产支出挂钩,但是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作为扣减项目是针对没有动用的借款资金,仍然要考虑资产支出。因此,调整后的计量方法看似简化了专门借款的计算程序,实际上并未真正简化,并且增大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例如,企业将专门借款的短期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不据实进行相应的扣减,便会导致当期资本化金额虚增以及利润虚增。
(二)借款费用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复杂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在发生当期扣除。由此可见,会计和税法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 上一篇:班子政治素质自查自评报告
- 下一篇:学校教育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