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部门联动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向县政府做好汇报,建立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要充分认识到确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性,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主体责任是地方政府,将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稽核工作由社保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二)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各级社保局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同人社、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和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摸清底数,全面排查。尽快核实存量问题,认真排查疑似多领和冒领社会保险基金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好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稽核工作,彻底解决疑似多领和冒领社会保险基金问题。
(四)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的要求,主动作为,在多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对于多领和冒领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步核销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切实保障核查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任务
(一)尽快核销“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力争到2020年12月末,完成目前存量疑似多领和冒领社会保险基金疑点信息(主要指服刑多领、死亡冒领、重复领取问题)的核查工作,并完成80%以上疑点信息的整改工作。采取“前清后防”等有效措施,基本杜绝“增量”问题出现。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稽核工作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此机制的基础上,协调人社、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和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开展工作。同时,组建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稽核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细化分工。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坚决消灭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疑点信息“存量”问题。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信息核实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函〔2018〕148号)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的规定,对“存量”问题信息逐条进行核实,建立台账,确保不漏一人,属于自身数据问题的,要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正;属于违规领取的,在台账中注明“标识”,按国家“先停、再查、后追”要求,先停发待遇,再组织核查,对核实违规领取的基金要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追回,对拒不退还多领基金的情况,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涉嫌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四)有效杜绝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疑点信息“增量”问题。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经办规程(暂行)>的通知》和《省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经办规程(暂行)》等有关规定,明确工作方式,划分类别开展工作。
一是采取数据共享比对为主,其它方式为辅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工作方式。全省各级社保局要实现与本地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定期进行数据共享比对交换工作,确定领金人员领取待遇资格,对于经数据共享比对无法确认领金资格的,可以通过网上自助认证设备(智慧眼老来网APP认证系统)等方式办理领取待遇资格确认。
二是主要通过开展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确认工作,梳理领金人员领取待遇资格。各级社保局要及时整理并列出疑似丧失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人员范围:家属主动申报死亡的人员;全民参保登记、异地资格认证、异地就医、联网监测、社会保障卡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库中标识为死亡、失踪、服刑的人员;国家人口库中标识为死亡的人员;公安部门户籍库中因死亡注销户籍的人员;法院判决宣告死亡的人员;民政部门殡葬信息中的火化人员;由医疗机构开具死亡证明的人员;公安、法院、司法部门掌握的服刑人员;经所在管理单位和街道(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基层服务组织(以下简称基层服务组织)确认及上报的死亡人员;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丧失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的人员。对发现的丧失领取待遇资格人员,社保局应办理待遇暂停手续,并按照核查清理“存量”工作任务的方法进行核查清理。
(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专项稽核工作。由于此项工作情况复杂、涉及人数多、工作量大。因此,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保险基金追回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办理,以弥补社保局经办力量不足的弱点,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措施
(一)协调政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2020年6月底前完成)。建立由政府牵头,社保、人社、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和综合执法联动机制(2020年7月底前完成)。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的指导下,协调人社、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比对机制和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稽核综合执法机制。
(三)核查疑似冒领人员(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县范围内疑似冒领人员建立台帐,将台账下发至各乡镇社会保险专管员手中。对专管员进行培训。专管员将台帐人员信息逐条进行核实,确保不漏一人,将核查后的信息反馈给社保局相关科室。不存在冒领的,在老来网上进行认证后,由相关科室续发待遇;死亡人员由专管员收集相关材料后,由相关科室做待遇终止处理,涉及待遇追加的由相关科室做待遇追回处理;其它疑难问题,交由领导小组研究后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建立社会保险支付待遇稽核联动机制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社会保险支付待遇稽核联动机制工作的组织保障和落实责任到位。
篇2
一、创建纤检与质监等单位的联动机制
棉花质量监管与行政执法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新时期的棉花违法行为往往超越了单一执法部门的管辖区域,这就需要纤检机构和质监系统的其他单位协调合作,既发挥纤检机构的技术优势,又发挥整个质监系统的人员和区域优势,齐抓共管,为棉花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棉花执法过程中,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积极加强与质监系统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动,使工作始终在哈密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有序地开展。在棉花收购前期,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先对辖区内的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创建企业基本档案和数据库,并结合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针对怎么样充实发挥质监系统整体资源优势进行了透彻思考和调研,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邀请哈密地区局、自治区纤检局、巴里坤县局和稽查队分管行政执法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广泛征求联动工作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创建起系统内棉花行政执法工作的系统内联动机制。在棉花执法工作伊始就积极寻求哈密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自治区纤维检验局的支持,获得了政策、信息、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棉花执法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对辖区20家新体制、4家老体制企业和20个收购站开展拉网式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出动160人次,检查60站次,检查籽棉大垛58垛,棉农交售小样190个,皮棉监督检验3500余吨,查处案件16起。
二、创建纤检与发改、工商、消防等部门的联动机制
现阶段的棉花违法行为具有复杂性,往往伴随着触犯工商、消防等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无证收购、加工,超范围经营,消防设施不达标等情况,严重危害了棉花资源和棉花市场的正常秩序,单靠纤检机构已经不能彻底制止其违法行为,这就需要纤检机构与发改、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打击违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暴力抗法的情况,影响执法人员正常执法,履行职责,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公安部门出动,配合纤检执法,使执法最终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主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使行署领导亲自落实整治措施,安排发改、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对收购加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齐抓共管,共同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检查效果。
三、创建纤检与企业的联动机制
棉花质量归根结底还是产品质量,棉花经营企业的自律意识和严把质量安全关的本领至关重要,关口前移不但能给纤检机构质量监管工作节约较多时间,更是提升棉花产品质量的可行方法。在棉花执法过程中,涉及到最多的也是棉花经营企业,注重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棉花执法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在棉花收购前期就与各有资质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取得联系,邀请各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建立与企业的联动机制。一方面积极开展了企业走访活动,采取质量巡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情形,帮助企业创建质保体系以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校验仪器设备,培训专业人员,宣贯法律法规。在与企业的联动中,不但督促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操作,还利用各有资质企业人员分布广、信息及时全面的特点,找出棉花非法经营企业的违法窝点,使棉花执法工作更全面、更彻底。
四、创建纤检与社会的联动机制
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十分重视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各界关注度的培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为棉花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哈密地区纤维检验所注重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创建起社会对棉花行政执法工作的感性认知,多渠道地宣传棉花质量监督的目的和意义。向各棉花经营者宣传同行业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企业可以公布与异性纤维挂钩的收购价格,优质优价,引导棉农及企业自觉防止和排除异性纤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异性纤维这个突出问题。针对棉花质量好、挑拣异性纤维好的企业,树立样板企业,召开现场会,引导棉花企业走规范发展道路。还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和网络平台等主流媒体为宣传主阵地,选定具有鲜明特点的纤检工作信息及时向社会,全年共相关信息69条,增强了社会对纤检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五、完善自身监督检查机制
篇3
【关键词】民生计量;问题;对策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巩固计量在促进经济建设、保障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增强计量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下大力气做好民生计量工作。
一、民生计量的概念与领域
民生计量,是依法开展的计量监管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达到诚信计量,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民生计量”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医密切相关。
二、当前民生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计量器具受检率低,计量违法时有发生。民生计量器具品种多样,数量巨大,涉及面广,部分强检器具拒检、逃检和不检的问题仍比较严重,甚至有的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计量器具进行人为控制进行作弊。还有的计量器具的使用者,不了解计量器具的法律和管理要求,缺乏量值溯源意识。对计量器具使用前须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合格才可使用,以及需要按期进行周期检定等要求基本不了解。这些问题都影响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计量违法事件不断出现。
2.部分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给一些计量违规行为提供了滋生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计量器具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而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只习惯于商品交换行为中的计量活动,对其他领域中的计量行为则知之甚少,只熟悉老式的计量器具,对电子的,数码的等新型的计量器具比较陌生。在自身计量活动中不加防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部门、某些个人的计量违法行为。例如一些路边的小型加油站点,计量器具很不规范,缺量现象比较普遍,而有些司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照常到这里加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小加油站的滋生。
3.缺少部门联动机制。民生计量器具种类杂、数量多、所在行业广、分布区域散,检定工作量很大。目前对这些计量器具的监管基本上是质监一个部门,显得势单力薄。如果没有市场主办方、医疗单位主管部门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就很难做到监管到位。
4.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计量工作特别是强检工作量大,面广,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检测装备的采购更新维护,都离不开财力支持。一些质监部门曾于前年对市区多家集贸市场的台秤开展免费检定,但因经费无着落,去年此项工作不得不停顿。由于对偏远乡镇财政支持不够,致使这些地方有些计量工作难以开展。
三、做好民生计量工作的对策
1.将民生计量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整和全市各部门之合力,使民生计量真正惠及百姓。工商、卫生、环保、公路、公安等部门要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与质监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民生计量工作。要积极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加强强检计量器具管理,依法接受强制检定。
2.强化宣传教育,普及民生计量知识。应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宣传计量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计量知识和计量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让广大的消费者、计量器具的使用者都掌握了计量知识,懂得什么是计量违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计量违法行为。消费者掌握了一定的计量知识后还可以识别哪些是经过计量部门强检后的计量器具,哪一些是没有经过强检过的计量器具。从而,可以有效监督抵制那些不合格计量器具的使用。
3.建立民生计量的专项经费保障体系。各级财政加大对民生计量工作的投入,列入专项预算。采取政府补贴或者划拨专项资金解决集贸市场、乡镇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强检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同时,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定期监督抽查经费也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还适当加大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财政支持,确保机构检测能力和人员配备能够适应当前计量检测工作的需要。
篇4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民生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预警预防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全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自觉性,促进工资支付行为法制化、规范化,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无欠薪”创造条件。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无欠薪”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区人社局领导担任。区维稳办、区局、区工信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商务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区妇联、公安分局、区工商局、区农水局、九州管委会、高新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和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区人社局领导担任。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建和谐企业为主线,重点突出“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实施网络动态监管、提升欠薪预警防控能力、完善欠薪案件快速查处机制、创建‘无欠薪街道’品牌、健全欠薪案件部门联动机制”六项主要内容,实现全区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以上、已建工会企业(含联合工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签订率达90%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欠薪案件较上年下降10%、区政府建设项目企业落实员工实名备案管理,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全部实施“一卡通”、区属企业书面审查达到目标考核数,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引发重大。
四、主要内容
(一)夯实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基础,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
1.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配足配强劳动保障监察员(协管员),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网格、定标准、定奖惩”的“六定”制度,根据网格划分清晰、网络上下贯通、人员配备到位、硬件设施齐全、规章制度健全、目标责任明确、业务运转规范、经费保障到位等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精细化网格管理工作和考核标准。
2.增强网格管理实效性。继续开展书面审查和信息采集工作,扩大企业劳动用工书面审查和信息采集覆盖范围,提高书面审查和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掌握和更新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共享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为做好工资报备、信息采集、书面审查、隐患排查、预警监控、案件调处等工作提供网格管理信息支持。
(二)实施网络“ABC三级分类”监管,实现信息管理动态化
1.完善区欠薪预警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平台,健全区欠薪预警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工资报备、信息采集、书面审查、隐患排查、预警监控、案件调处的动态管理,将辖区内企业用工信息实时录入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基本数据库。
2.实施用工企业“ABC三级分类”。根据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案件调处等工作中掌握的企业情况,对用工企业实施“ABC三级分类”,将企业分为三类:经审查全面符合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要求的,为信用A级用人单位;经审查基本符合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要求的,当年未发生使用童工、无故拖欠工资和超时加班加点等违法行为的,为信用B级用人单位;经审查基本不符合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要求的,当年虽未发生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但劳动保障基础管理薄弱,存在一定劳资纠纷隐患的用人单位。为信用C级。
3.实现用工企业“ABC三级分类”动态监管。对信用A级用人单位,通过授牌授证、公告表彰等方式进行鼓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年进行一次主动监察、书面审查或者信息采集;对信用B级单位,积极帮助其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争取尽快达到A级标准,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主动监察或者信息采集;对信用C级单位,做出限期责令改正决定,落实整改措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季进行一次主动监察、书面审查或者信息采集;对于整改不力的C级单位,向社会公布名单,依法进行执法监察,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用工行为。
(三)提升欠薪预警防控能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1.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扎实开展以“春暖”、“打击非法用工”、“社会保险”、“工资清欠”、“规范职介”为主的不少于6次的专项监察行动,加强对建筑装饰、劳动密集型、餐饮服务等重点行业企业工资支付的执法检查,以提高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突破口,规范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行为。
2.完善欠薪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充分依托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重点加强对从事建筑装饰、劳动密集型、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企业,以及已发生欠薪、可能欠薪、工资争议较多企业的日常巡查和监控,按照及早发现、及早疏导、快速处理、属地解决的原则,预防和预控企业拖欠工资行为,把劳资纠纷解决在企业内部,解决在初始阶段。
3.实行租赁企业工资支付报备制度。将区范围内租用经营场地从事餐饮服务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无资质装潢业企业以及已发生严重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实施工资支付报备制度。
4.建立楼宇商圈联动机制。建立楼宇商圈承租单位欠薪预警工作联动机制,通过与楼宇商圈出租单位、物业管理等单位之间的定期联系机制,及时发现企业欠薪隐患,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通过落实责任,定期预警分析,排点监控对象,实时跟踪、督改,及时有效防控因欠薪引发的。
5.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落实《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建筑(装饰)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两项制度,建立《建筑(装饰)施工现场职工名册》、《建筑(装饰)施工现场员工考勤表》、《建筑(装饰)企业员工工资发放表》三本台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劳动关系清、底数清、基本情况清、出勤清、工资发放记录清、进出时间清的“六清”目标,认真落实企业法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卡通”,由银行农民工工资,禁止将农民工工资转交包工头,确保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市上要求,区政府所有建设项目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建筑企业一律不得进场开工。
(四)完善欠薪案件快速查处机制,提高工资支付保障能力
1.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所劳动者维权接待工作,劳动监察各网格点要统一标识,方便劳动者就近投诉举报,做到“有诉必查、有案必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健全工资清欠应急快速处理机制。建立完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快速处理工作机制。提高处置欠薪事件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建立信息专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欠薪逃匿案件、因欠薪引起的突发事件、欠薪金额10万元以上,涉及20人以上的,在事发2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和区政府。对反映的因欠薪问题引发的突发性、,就近就地派遣劳动监察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理,确保及时查处,将欠薪群体、突发案件调查处理周期从原规定60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元旦至春节期间缩短为7个工作日,确保劳动者工资报酬及时足额兑现。
3.完善劳动争议工资报酬快速调处机制。利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实现重大劳动工资报酬争议案件和集体欠薪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依托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多渠道、多层次的调解网络,将小额、简单、涉及人数较少的欠薪纠纷快速化解在基层。
4.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进一步明确欠薪应急周转金垫付办法,健全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按照区本级不少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应急周转金。一旦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等情形导致欠薪特别是群体性欠薪事件,迅速启用应急周转金,确保应急机制发挥作用。
(五)创建“无欠薪街道”品牌,实施“无欠薪街道”评估制度
1.贯彻落实目标责任书。建立《区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分解目标责任,确保责任目标的完成。
2.制定“无欠薪街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各街道成立“无欠薪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研究制定“无欠薪街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项目内容,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深入推进创建“无欠薪街道”活动。
3.建立“无欠薪街道”评估制度。出台《区创建“无欠薪街道”活动评估细则》,从组织领导、劳动监察“两网化”基础建设、日常监管、案件处理、机制建设、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对评估内容进行量化和细化。区政府每年3月组织创建“无欠薪街道”工作评估活动,对创建情况进行通报。
(六)健全欠薪案件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工资清欠处置能力
1.积极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作用。继续完善人社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作用,加强本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协调指导,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和协商办法,切实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已建工会企业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推进劳动争议调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建设。把“劳动监察、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司法援助”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形成劳动争议调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加强劳资纠纷、仲裁、监察、劳动关系、政策法规等部门维稳联动处理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劳保所调解作用,实现劳动争议就近就地及时解决。
3.设立元旦春节期间区“清欠追逃”行动办公室。在元旦春节期间设立区“清欠追逃”专项行动办公室,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工商分局、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区劳动监察大队组成,针对群体性欠薪、欠薪逃匿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案件实行部门联动处理。
4.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恶意欠薪案件查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区维稳办、人社、住建、公安、工商、检察院、法院、各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联动配合,有效形成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处置合力。依法查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案件,建立劳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和欠薪犯罪案件移送机制。涉嫌犯罪的,人社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移交、侦办、审查批捕、审查和审判工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落实全区“无欠薪”创建活动,全面部署创建活动重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及时组织召开动员会,结合各单位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15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各成员单位根据区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深入排摸,切实掌握工作实情,确定工作重点、难点,加强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办法和措施,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落实各项任务,全方位做好“无欠薪”创建工作。
第三阶段:巩固深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各成员单位按照创建目标和要求,做好“无欠薪”创建自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交交流材料,推广典型,互相学习,查漏补缺,深入整改,逐步将防范处置用人单位欠薪工作引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
第四阶段:考核验收(2016年9月至11月)。各街道、相关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验工作,并将自查自验情况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区政府将对各相关部门、街道创建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评估并进行通报。
六、工作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打造“无欠薪”,对于我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谐企业的创建、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在区“无欠薪”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协调下,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本单位打造“无欠薪”活动实施方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二)营造氛围,精心组织。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强“无欠薪”创建活动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各成员单位和街道要周密部署、科学计划、结合实际、调查摸底,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劳动保障法律讲座和培训班等活动,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完善处置拖欠工资及群体性欠薪事件的应急措施,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拖欠工资清欠工作。
篇5
截止2013年7月底,我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563人,其中高风险行业企业参保人数222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83人)
二、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政策落实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不够,商业保险抢占了市场。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对工伤政策了解甚少。二是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化手段抢占了市场,进一步加大了工伤扩面难度。
2、认识不足,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低。
工伤保险虽然可以使企业职工受到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时得到及时救治,降低企业风险,同时还能减少企业与工伤职工之间的纠纷,但企业主往往心怀侥幸,认为自己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小,参加工伤保险不划算。由于企业负责人对工伤保险认识不足,造成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即使勉强参保,中途断保现象也十分严重。
3、措施不力,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急需完善。
一是制约措施不力。尽管《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早已明确规定,对不按规定参保或履行缴费义务的单位和责任人可处罚款,而在实践工作中,可操作空间太小,处罚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二是部门联动有待加强。而从近两年的实际工作来看,公安、工商、安监、劳动、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机配合,整体联动难度大,从而形成医保经办机构唱独角戏的局面。
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营造工伤保险扩面工作的强势氛围。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参加工伤保险是利国利民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和观念上的误区,强化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意识。二是通过上门服务宣传。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要带好政策宣传资料深入工业园区上门做好宣传服务,现场办公为企业办理参保登记缴费等相关事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2、建立部门联动配合长效机制。
一是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因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要加强工商、财政、公安、安监、劳动、医保等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建立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劳动、医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伤保险扩面牵头职能,加强督促指导和基本管理,做好政策解释、宣传工作,工商、安监部门要严把关,把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办理工商执照年检、《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的前置条件,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不能办理工商执照年检、《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
篇6
长春市第一六三中学
依据《长春市双阳区教育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布置,我校召开会议,认真部署,快速行动、开展宣传,严密摸排、形成声势,扎实开展一场扫黑除恶的正义行动。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认真部署。
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召开了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会、党员大会、支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下发致家长一封信,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广泛,做到宣传到位,布置到位,让这场运动不留死角,打好这场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
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微信群、试卷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氛围。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设置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
二、加强领导,强化监管,落实责任。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干部为成员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扫黑除恶”日常工作及部门协调,确保扫黑除恶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摸底排查,重点人员,突出管理。
对学校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突击检查,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广大师生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组织派出所人员到学校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梳理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切实为校园大局稳定“保驾护航”。重点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起这样的事件。
四、目前存在问题
1、对扫黑除恶斗争的认识不够,总觉得与学生关系不大,这是社会的事。
2、宣传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3、摸排力度还有待于加强。
4、与各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喊打的氛围。
2、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篇7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推进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预案。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工作。组织收集了全省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其中2项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库选编》。参与了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二是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了气象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确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部门联系人。组织与省安监局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合作协议。三是提高能力。组织编写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组织建立了气象应急处置现场服务队伍,为省政府推荐报送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了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四是规范值守。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值班责任,规范了值班处置程序,抓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年内共向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53期。五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面对春季罕见气象干旱、石家庄重大雷击倒塌死亡事件、国庆气象安保、初冬暴雪天气等严峻形势,多次启动应急预案或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应急响应时间达22天,尤其是11月份首次启动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是省政府首次启动政府专项预案。应急响应期间保持清醒、科学应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中国局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二)加强综合协调与督查督办,推进党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改进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方法,做好日常管理。优化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了督查督办、日常管理以及各市气象局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组织开展了20xx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5项被评为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和提案督查办理,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完成。修订完善了《河北省气象局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省领导批办事项、省气象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常务会议以及局领导批示的督查,全年发出专项督办通知书16份次,努力做到交办到位、督查到位,推动了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调研,较好地办结了省人大和政协提案交办件,被评为省政府系统良好承办单位。较好的坚持了每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内网通报。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规范了请示报告程序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调整和明确了部分议事协调机构和人员;改进了省气象局领导到市县局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并及时更新,气象局在省政府非重点联系单位中公开信息数量居前完善印章管理办法,监督用印949次无差错。
(三) 统筹信息宣传资源,构建良好舆论环境。
(四)加强综合服务,保障机关工作有序开展。
篇8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
近五年来,银川市加快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银川市稳定、和谐、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最适宜城市和两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社保体系建设首次使用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十二字表述,这也就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
一、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现状
2009年以来,银川市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城乡居民。已初步实现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统筹城乡共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参保人数逐年增长。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7万人。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万人。
二是首府城市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银川市社会保险工作在全区发挥了首府城市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区一半以上。率先在全区建立了村干部、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态移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工作。率先将征地农民纳入解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的参保范围。率先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
三是保障能力逐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以来,银川市下大力气妥善解决了养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公平。按照政策规定,连续8年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了养老金待遇,平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668元提高到现在的1602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在自治区规定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每人每月95元,当时在全区属于较高水平。为征地农转非人员增加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95元,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由最低每人每月300元增加到395元。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连续14年保持100%。
四是基金抗风险能力增强。基金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2008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11年25.5亿元,增加了2.7倍。支出从2008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11年18.5亿元,增加了2倍。目前,每月支付养老金达到1.7亿元。基金结余预支付月数从2008年的4.4个月增加到2011年8.7个月,增加了2倍。
五是社保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连续14年均保持100%,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征地农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几年来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制度体系,但是距离十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非公经济组织参保率低、企业职工双方的参保法律意识不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缴费意愿不强等,是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用人单位逃避社保责任现象较为普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都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和承担缴费的义务,但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承担缴费义务,逃避社保责任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为新招职工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二是在申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时漏报、瞒报、低报现象较为普遍。如:在银川市参加养老保险的8700多户企业,80%的企业按最低工资申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基数和本人实际工资差距较大。在一些民营、私营企业,中小企业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等个人缴费的参保人员,按最低缴费档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占90%。
(二)雇佣双方参保意识差。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私营企业主认为社会保险是国有企业的事,与非公经济无关。也有的认为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是企业经营的硬件,而办理社保为无关紧要的软件,以至拖而不办。还有的认为参加社保是“买保险”,把社会保险等同于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形成可“买”可“不买”的观念。更有的私营企业主对社保法律法规置若罔闻,一味追求自身利润,以经济效益差、员工流动性大为借口拒不参保。而从业人员也普遍对社保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参加社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从业人员认为自己年轻,对企业是否参加社保抱无所谓态度。有的员工要求将缴纳养老保险的钱发给个人,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可靠,缴纳的是现钱,收益则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有损眼前利益。许多私企从业人员迫于就业压力不敢向雇主提出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不敢争取自身权益,只能“听天由命”。由此丧失了参保的一部分群体。
(三)社保费征缴难度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由社保部门征收,由于村居、乡镇经办力量薄弱,无专职经办人员。代办银行网点布局限制,保险费用征缴难度较大。特别是养老保险费征收难度较大。银川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位列全区第一,但缴费率三年来一直徘徊在70%左右,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16岁-40岁的参保人缴费不积极,认为缴费周期长,待遇低而中断缴费。这一部分人员既享受不到国家补贴优惠政策,也降低了本人养老金待遇,使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也不可持续。银川市在《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意见》等文件中对建立保险费征缴奖励机制,吊装移民乡镇聘请社保协理员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县区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四)社保稽核力量薄弱。《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稽核办法》都提出了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大社保稽核力度,但社保经办机构受到人员编制限制,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实地稽核,不能及时发现用人单位不参保,漏报、瞒报、低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问题,不能及时督促整改。目前市社保局仅有66名编制,人均管理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1:1.23万人,超过全国社保经办机构人均管理服务对象人数的4倍多,市社保局稽核科仅有6名工作人员,一年仅能实地稽核100多户用人单位,仅占参保单位总数的1%左右,社保稽核力量薄弱,没有发挥对参保单位督促约束纠错的作用。
(五)部门未形成联动机制。2007年城镇职工社保费征收移交地税部门,目前仅仅实现社保结算核定,地税侧重征缴费用,参保扩面成为薄弱环节。人社、工商、税务、工信等部门,在促进社保扩面等方面未形成联动机制,未形成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也未形成合力共推共促局面。全社会及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形成,部门联动还未真正“动”起来。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到位,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扩面难度较大。
三、破解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难题的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下大力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最终实现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宏伟目标
(一)加强社保稽核。建议市政府适当增加社保局编制,增加社保稽核工作力量,使社保实地稽核常态化,通过加大稽核力度的手段,及时督促纠正用人单位在社保方面的违规行为, 维护社会保险法的严肃性,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保全覆盖、可持续的目标。
(二)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近期,市人社、地税部门已联合发文,就社保扩面征缴稽核等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人社、地税定期互通新设立单位、新增纳税单位信息,在用人单位评先评优方面将社保纳入征询意见内容等。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发挥优势,就社保扩面征缴稽核等工作形成合力联动机制。只要各部门联动起来,形成强力的社保参保扩面执法环境,做到人人有责,个个出力,良好的社会参保氛围才能营造出来。
(三)加强基层社保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保扩面征缴等工作的奖励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切实解决村居、乡镇、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强化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切实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建立网上办公,网上申报核定社保缴费基数,网上视频认证等现代化服务模式,优化参保环境,方便参保单位及群众办理缴费业务。
篇9
关键词:基层派出所 消防监督 问题 对策
是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高社会消防防控能力,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检查,对完善消防监督体系,建立新的消防工作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颁布和制定多部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明确了的消防监督检查的责任。派出所民警因消防问题被追究责任的不在少数。笔者结合派出所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基层派出所消防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简要的剖析。
一、当前基层派出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第一,部分派出所领导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派出所参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感觉消防监管属于消防部队的事,与派出所无关,加上派出所自身工作繁忙,人员也不足,就没有安排专兼职民警管理消防工作。第二,部分派出所虽然指定了专兼职消防民警,但是领导对民警开展消防工作的任务目标,职责分工不明确,对其工作成效的检查也浅尝辄止,甚至不管不问。
(二)、消防工作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保障不到位。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消防建设形势严峻。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一些范围内人口少、农村居民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基础设施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乡(镇)政府消防经费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充足的消防经费,再加上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视不够,农村消防发展停滞。发生火灾时候没有消防设施的村普遍存在,无任何消防安全措施,取水距离远,住房集中,给火灾扑救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三)、民警消防知识欠缺业务不熟,执法难度大。消防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运用才能熟练掌握,要干好这项工作也须经过专业学习、长期实践才能胜任。很多派出所民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是业务能力跟不上,二是办公条件跟不上。就目前现状,公安消防部队由于警力有限加之任务繁重,对派出所消防监督培训业务指导也存在面上指导多、实地监督少的特点。而仅仅经过短期培训的派出所民警,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诸如怎样检查、应检查哪些重点、如何确认火灾隐患、如何引用规范及规定督促整改等技术性问题,难以独立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目前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消防隐患,企业熟视无睹,重经济效益,轻安全防范,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对隐患进行整改,派出所民警受制于某些因素,难以对企事业开展有效的消防安全监督。
(四)、火灾事故责任追究过大,民警无力负担。事故调查制度的责任和火灾发生后实施的调查和其他措施的实施,对派出所警察来说一个较重的负担和压力。火灾有一定的突然性,派出所民警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再加上部分公安机关对消防案件不重视,无论派出所,案件的数量,即使消防验收进行了,往往造成当地派出所的案件少,很难深入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提出口头纠正,减少书面提交改革,实施处罚的少之又少。因此,对派出所的检查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不想不愿意去管的想法存在。
二、基层派出所下一步工作措施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防监督责任。公安机关在各级公安机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领导下,设立分管工作的副主任、兼职消防责任,要层层抓落实,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和处罚标准,积极推进地方公安局和公安分局对公安机关工作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应与派出所的综合绩效挂钩公安派出所将要求消防监督等公安工作的计划,同一步,用执行,考核、奖惩,加强派出所责任领导和消防民警危机意识,加强派出所民警的责任心,确保消防工作开展。
(二)、开展部门协作,全力推进形成“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格局。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化比较强的工作,单靠消防一个部门无法完成,需要整个社会各个部门群策群力、联合运作。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消防监督管理列入到政府工作责任目标,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建立专职或业余防火队,集中全社会资源支持消防工作的开展,着力推进大消防格局的形成,其他部门也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基层公安派出所也要克服警力、经费不足等问题,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系,强化对专职或业务防火队管理,协助消防大队开展集中培训工作。从制度上和组织上保障农村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消防监督工作制度。消防部队要积极督促派出所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体制。一是建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如部门联动机制、考核总结评比机制、舆论监督机制、隐患整改机制、责任倒查机制等,把消防监督责任分解到每个民警身上,明确具体职责和任务。二是建立完善的消防监督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消防安全工作形势分析会议,研究部署辖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具体内容、措施和要求。三是建立健全消防监督工作报告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工作进度,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对超出派出所监管范围的消防违法行为,积极联系消防部队联合解决,形成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消防执法水平。消防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工作,只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才能完成任务。应加大对基层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时间,促使其提高业务水平。消防部门应定期会同基层派出所相关人员共同对辖区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升民警消防业务素质,维护社会火灾形势的稳定。
(五)强化信息互通,建立消防工作信息化联动机制。在消防监督管理方面,公安派出所因执法经验、专业技能、消防法律知识等情况,其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消防官兵必须建立消防联动信息化工作的联动机制。派出所在消防监督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问题应及时与消防部门进行调查,消防机构在该地区的派出所开展检查应通知警方参与。要做好工作,通过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新形势和新问题。在消防监督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让消防部门和派出所及时“会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所在辖区范围内火灾管控等的动态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斌;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探讨[J];公安研究;2010年07期
篇10
有效的农业机械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购买样机、做试验以及示范推广等活动都需要投入资金。对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来说,政府的投入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旦政府投入减少,必然会导致这些服务机构的工作困难,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是十分紧密,不能从整体出发,对当地的农业机械管理进行指导各自为政,并未对农业机械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2加强农机管理的对策
要想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力求实现农业机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2.1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农机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对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使其不仅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帮助,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2构建农业机械管理体系,提升技术含量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组织管理体系,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按乡(镇)、村庄分级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充实农村机械服务人员的队伍,构建完善的农村机械管理体系,加大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研制新型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2.3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农业机械管理的全面发展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的时候,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从整体出发,对工作任务和人员从宏观上进行调度,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农业机械管理的全面发展。
3结语
- 上一篇:口腔诊所自检自查报告
- 下一篇:出厂检验报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