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意见

篇1

关键词:工业锅炉;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安装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12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61

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对安装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用户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安装服务,并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安装施工的技术水平。

1 质量保证体系在工业锅炉安装过程中的重要性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2015)中明确规定,锅炉监督检验工作不仅包括锅炉安装的全过程,还包括对安装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验。监督检验前,监检人员应当查阅受检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及其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现场监督检验时,监检人员要监督安装活动是否满足安装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安装单位应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能够正常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失控属于严重问},监检机构应当签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

2 在工业锅炉安装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要求

2.1 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要点

根据《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的规定,结合工业锅炉安装过程的特点,对每个控制系统,又可分解为若干控制环节,每个控制环节又可分解为若干个控制点,在各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之间应明确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应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作业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材料和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理化控制、水压试验控制、检验控制、筑炉、烘炉、调试和试运行控制等要点。对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验包括审查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安装过程各岗位人员职责是否明确、施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设备和检验检测仪器是否在校验合格期内等控制要点。

2.2 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2.2.1 结合工业锅炉安装的特性确定必要的过程,并将每个过程展开为若干活动。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的实现是要依靠许多客观质量活动的实施,所以安装单位在确定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之后,应将这些过程展开为若干质量活动,以保证每个过程有效。

2.2.2 为了落实所确定的质量活动,安装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确定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分解质量职责,合理配置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各专业质量控制责任人员。

2.2.3 根据安装过程的各个环节,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记录等相应文件在质量保证体系中是一个必需的要素,它有助于安装质量改进的实现,并提供客观证据,以便对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

2.3 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的意义

只有在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锅炉安装过程的质量,因此安装单位必须认真实施质保体系,运用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对质保体系过程进行管理,使为满足安装质量要求所确定的过程处于连续受控状态。

3 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验的重点

3.1 对质量保证体系监督的两种方法

3.1.1 应用过程监督法,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监督的PDCA循环。结合工业锅炉安装过程的特点,(1)对安装过程进行识别,明确监督检验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即对过程监督实施策划(Plan);(2)根据对安装过程监督策划,以过程为主线实施监督(Do),检查过程执行程序文件、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的情况;(3)根据《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2012)和《锅炉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2015)等标准对安装质量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并对监督效果进行检查(Check),查找体系运行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找出质量体系和体系监督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4)对查找出的安装过程、体系运转过程和监督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置(Action),督促安装单位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不断地进行PDCA循环,促使安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3.1.2 应用系统监督法,实现“人、机、料、法、环”的全面监督。系统监督法具体控制内容包括人(人员素质和资格)、机(施工机具和设备)、料(材料和半成品)、法(法规、标准规范和质量体系文件)、环(工作环境)五大因素。针对工业锅炉安装的某一具体过程,查看该安装过程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What);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Who),是否经过相应的培训后上岗,是否掌握该安装过程的技术要点,是否能解决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的问题(Why);接下来检查安装现场的温度、湿度、风向等环境条件(如焊接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否符合技术要求(Where);查看相关的施工设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如水压试验用压力表等)是否在校验合格期内(When);对安装过程实施监督见证,检查相关质量记录,检查安装过程及质量记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整个安装过程的实施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要求(How)。

3.2 在工业锅炉安装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运转常见的问题

3.2.1 质量体系责任人员不到岗,质量体系运转不正常,无法提供相关见证;责任人员素质差,对有关的规程标准不掌握不熟悉。

3.2.2 安装单位未取得相应的许可资质或超出许可范围内进行锅炉安装。

3.2.3 从事锅炉安装人员的资格不满足要求,如焊工资格不够、缺项;有的没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员及质量检查员。

3.2.4 施工组织设计不规范,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存在标准选错、设计标准及规范过期;不能严格焊接、胀接、砌筑等工艺文件进行施工;工艺文件不能很好地彻执行;关键工序颠倒、遗漏控制点、缺少工艺规程、工艺要求低于图纸要求、焊评不能覆盖等问题、选材错误、参数不全、结构变更、材料代用无批准手续等严重问题。

3.2.5 现场施工记录、检查记录没有或不全;随意性很大。

3.2.6 工程管理情况:有的不严格按设计图样施工、设计变更也无记录,签字手续不全。

3.2.7 现场材料管理:材料未复验、材料无质证书、验收无见证资料、存放不规范、材料标记移植不清、管材焊材及阀件等保管很差、存放乱七八糟、没有标识,焊条不烘干,发放无记录;焊接材料不烘干;没有防雨措施。

3.2.8 无损检测管理:该做无损检测的不做、无损检测比例不够(特别是无直段弯头)、底片质量不符合规定、底片造假;人员资格方面:存在无证或超项,无初、复评记录现象;管理方面:存在无定位标记,无曝光曲线,多台射线机使用同一曝光曲线,布片图与实际尺寸不符,无探伤工艺规程,底片编号不统一,分不清几次返修,质量无反馈等问题。

3.2.9 热处理工艺控制包括设备控制和管理控制两方面。设备方面:主要存在无自动测温记录、测温点不够、分段重叠不够等问题。管理问题:主要存在工艺不完善、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3.2.10 检验质量管理:不编制检验工艺,不能严格按质量控制系统要求进行控制,该检验的不检验,检验后不作记录或记录不全,质量证明书填写不符合规定等,记录与质量证明书内容相互矛盾。

3.2.11 质量信息反馈、质量问题的处理:发现问题不按规定程序处理,该上报的不上报。

3.2.12 总体验收时,建设单位不参加,只要锅炉检验员说合格就合格;冬季施工缺乏质量保护措施。

3.2.13 当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发生变化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要及时按规定程序进行修订,必要时对质量保证手册进行再版。

3.3 质量保证体系在工业锅炉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3.3.1 问题分类。(1)按问题的归属分为:质量保证体系问题、安装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两者都有;(2)按问题出现的频率分为:重复性和偶然性,如仪器超期未校验、水压试验泄露等,两者可能转化;(3)按问题产生的性质分为:人为问题和非人为问题,如无证施工(人为)、钢材夹层(非人为);(4)按问题处理结果分为:可消除和不可消除的,两者是相

对的。

3.3.2 问题处理原则。(1)要坚持重大问题原则性和细节问题灵活性相结合;(2)既要保证安全性,也要兼顾经济性;(3)防重于治,预防为主。

4 结语

锅炉安装专业性较强,影响因素较多,出现的问题也相对复杂,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相关责任人员的到位履职情况,着重对现场安装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核对,把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与监督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是锅炉安装质量合格的根本保证。监督检验人员做好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的监督检验工作,对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提高锅炉安装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锅炉监督检验规则(TSG G7001-2015)[S].

[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2012)[S].

篇2

关键词:教学评估;审核模式;基本思想;实施要点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 [2011]9号)的,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拉开了帷幕。9号文件提出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对2000年以来没有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对高校、对评估机构、对政府部门、对社会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且,参加并通过首轮评估的高校有589所,涉及面又非常之广。显然,正确认识审核评估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就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国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和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等3方面做一分析和讨论,以期对什么是审核评估、为什么要开展审核评估和怎样开展审核评估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初步了解。

一、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

1. 审核评估的由来

审核评估源于财务“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76 年提出。鉴此,借助于财务“审计”的概念,可以对审核评估有一个初步认识。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由此可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事实上,以上“审计”的特点征、功能、主体、对象、工作方式和目标等都被审核评估所借用。

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和审核评估的英文词都是audit,有学者认为将其翻译为“审计评估”更能反映其特质。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其翻译为审核评估似乎更为妥当。

2. 审核模式及其特征

对审核模式及其特点认识需要引申至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是指建立评估制度和进行评估实践的范式。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三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

(1)认证模式

“认证”可理解为对“资格”的审定。基于认证模式的评估叫认证评估(简称认证,也称合格评估)。认证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对办学资格进行审定。认证评估在美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实践,它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守门员”的作用。但近年来因它过分强调“投入”而对“产出”重视不够、涉及范围广而牵扯太多精力等种种弊端,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尖锐批评。尤其是对认证评估能否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1]。

(2)分等模式

“分等”可理解为对“水平”的评定。基于分等模式的评估通常叫分等评估(也称水平评估)。分等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评估结论不像认证评估那样只是“通过”和“不通过”,而是设立了多个等级。考察重点从偏重于“投入”,转向更加注重“过程”和“产出”。评估内容也从“宏观”的和“定性化”的,转向了更加“微观”的和“定量化”的。分等评估似乎是要对过“粗”的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扰民”)、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校办学自的侵害等,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抨击的焦点。

(3)审核模式

“审核”可理解为对“状况”的核实。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叫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有两种,一种叫外部审核(由外部机构对学校的审核,简称外审),另一种叫内部审核(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审核,简称内审,也称自评)。审核评估不直接评估教育质量,而是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对教育质量进行间接评估。审核评估基于两个观点:其一,如果学校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因而无需直接针对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如果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资源,也难保证教育质量。审核评估强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个头”。也就是说,审核评估(指外审,以下没有特殊说明,均指外审)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由学校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自己制定,然后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审核评估关注的是“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或者说“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审核评估结论不像认证和分等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三个符合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

(4)评估模式的特征

每一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固有特征(见表1),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为了找出“差者”(或“差项”),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这种模式能驱使学校自律。

表1 不同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

评估模式 目的性 目标性 取向性 驱动性

认证模式 差不差 差者 向下看 达标

分等模式 好不好 优者 向上看 争优

审核模式 是不是 自身 看自己 自律

3. 审核模式的适用性

选择评估模式的依据是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首轮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规模扩张与办学投入之间的矛盾凸现、为了保证基本办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目的就会达到高度契合。但遗憾的是,采用了评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比较和选优功能,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估模式。正是这种模式的选优功能,产生了“优秀情结”,大家深恶痛绝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及腐败现象就有了可乘之机;正是这种模式的比较功能,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评估。因此,首轮评估选择评审模式,造成了评估设计的固有缺陷。

就新一轮评估而言,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从事本科教学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对这些院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从而使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做到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一句话,通过评估促使其“达标”。这正是合格评估模式的特征和内驱力所在。因此,对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进行合格评估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首轮评估主要是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是对本科教学的建设、管理及改革等的全方位评估。评估内容既包括了本科教学“软”的方面,也包括了“硬”的方面,其中更侧重于“硬”的环境与条件。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硬”的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一轮评估应将重点放在“软”的方面,放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也就是说,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状态特性,有如产品质量,反映的是产品本身的性态。它来自于产品加工过程,但与产品加工过程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加工过程总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质量不高的加工过程有时也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换句话说,保证了某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一定能保证任何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长期质量。此外,许多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可测的,但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测性很差,许多特性具有潜在性(例如素质)和延时性(例如能力),是无法用一张试卷进行测量的。因此,直接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操作性较差。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所有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与作用,保证了这些过程的质量,就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和有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即提高质量的能力)。因此,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该重点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4]。

怎样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关键是“三个怎么样”:即建立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也就是说,该“说”(广义上讲)的是否说到位(目标),说到的是否做到位(做法),做到的是否有效(效果)。高校应该依据一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应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高校应该保证这个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应对该体系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该体系的有效性。

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新一轮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这与审核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完全契合。因此,采用审核评估模式对已通过上轮评估的高校进行评估,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4. 审核评估的原则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证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是目标导向性评估,审核评估过程就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的过程。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因此,目标性决定了审核评估是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估的。审核评估主要关注:学校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证明达到了目标的,学校是如何改进从而确保达到目标的。

(2)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坚持高等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主体,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在高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内部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内因,外部质量保障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审核评估是促进高等学校主动进行自我反思的评估,是在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基础上的外部质量保障的一种方式。

(3)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充分考虑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以及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培养特色。

(4)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是形成性评估,更加注重目标、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注重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审核评估以质量改进为目标,评估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5)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行评审过程。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说话,是审核评估方法的基本特征。这不仅贯穿于审核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要得出某种判断,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事实依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5. 审核评估的特点

审核评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和“三个基于”。“三个不”:即不分类型、不设标准、不做结论。其实,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分类型,实质上按照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分类,是“一校一类”,因而是最广泛的分类;审核评估形式上不设标准,实质上是用高校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是“一校一标准”,因而是最普遍的标准;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做结论,实质上是对影响质量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出评价,是“一事一结论”,因而是最具体的结论。

审核评估的“三个基于”是:基于目标,基于自评,基于事实。也就是说,审核评估基于学校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标准,重点考察培养过程及实施培养过程的资源能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审核评估基于学校的自我评估,是对学校自评的核实与再评估,从而起到以“外”促“内”的作用,将质量保证的责任落到高校身上;审核评估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审核报告。

二、国(境)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

英国早期一直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末改用分等评估效果不佳,2002年决定改回到审核评估,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2]。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包括相关机构是否健全,对校内专业和课程是否经常而有效地进行评估,向外部的质量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和可靠等,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英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瑞典从1995年起开始首轮院校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政府强调,要将质量保证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该国已经制定了直到2012年的以审核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计划[6]。

芬兰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了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目的是确保芬兰高等学校有持续的、系统的、符合国家目标的并具有国际可信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不是根据某个预先确定的特殊模型来协调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每所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和发展,但要向评估机构提供文件,并证实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从2010年开始,芬兰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目前已完成了第二轮审核评估[3]。

南非政府于1997年在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设了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04年启动了以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首轮高等教育评估,这轮审核评估已于2010年完成[4]。

新西兰是继英国之后首批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对高校进行审核评估,并且从未中断过,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评估。

澳大利亚在2001—2007年期间完成了全国首轮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第二轮审核评估。这两轮评估尤其是第二轮评估的重点是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

据报道[5],在欧洲,目前有28%的国家采用审核模式对高校进行评估,采用认证模式和评审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各占22%。

我国香港从1995年起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审核评估尝试。2008年,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公布了它的首个高校评估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也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三、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

相对首轮评估,审核评估是一个超越,是我国高等教学评估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进步与发展。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会面临新问题。就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而言,有如下4方面的问题需重视。

1. 校内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重在过程,而其指向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审核评估不是直接评质量(结果),而是前移至过程,通过评质量保证体系来间接评质量。这也是国(境)外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高校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还不完善。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只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没有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要素。此外,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只是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

2.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

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

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3. 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

审核评估是一个基于事实判断的同行专家评审过程。它不是用一把统一的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而是用学校自己的尺子去量学校自身。也就是说,对于每一所学校,评估专家都要面临新问题。此外,审核评估除了首轮评估所关心的“量得准不准”的问题外,还要关心“尺子对不对”的问题,所以对评估专家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是审核评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估专家组成除了教育教学专家外,适当考虑系统外(例如企业)专家和学生参与,也是国(境)内外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一个趋势。

4. 信息系统

普通高校办学状况信息系统不仅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与审核评估也有互补作用。院校收集、利用和公布信息,已经成为国外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这对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尚需从有效性(例如突出核心数据)、完整性(例如不限于本科教学)和可靠性(例如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四、结束语

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既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发展现状,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评估的目的性和方法论角度,这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审核评估会促使高等学校从评估的被动地位变成了主动地位,成为质量保证的主体。高等学校要持续保证和改进质量,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高等学校要保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必须及时进行针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因此,审核评估是高校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抓手。

参考文献:

[1]Dill,David D. et al. Accredition and academic quality assurance: can we get there from here? Change. 1996, 28(5):16-24.

[2].

[4]che.ac.za/heqc/heqc.php.

[5]ENQA. Quality procedure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ENQA Occasional Papers 5, Helsinki, 2003.

《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征稿 征订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中国大学教学》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

本刊主要栏目:论教谈学、教务处长论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

本刊主要读者对象: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务处及各(院)系负责人及广大业务课教师等。

我刊已开通投稿平台(),编辑个人不再接收稿件(约稿除外),所有来稿均须通过该平台按程序和分工审稿。敬请投稿的老师直接到该平台提交电

子稿件,以免耽误审稿。本刊审稿周期为三个月。

本刊邮发代号为2-467,定价每期8元,月刊,全年每份12期共96元。请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感谢各高校教务处多年来订阅或积极向各(院)系推荐本刊。教务处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全年30份以上者,免收邮挂费,并享受订价优惠(30份以上的每份84元,50份以上的每份72元)。

篇3

【摘 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具、方法、环境”等五方面。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投入运行的施工过程中,只要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或可能埋下质量事故隐患。因此,本文阐述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及自己的几点看法,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真正做到纵向全过程、横向全系统、意识全方向、时间全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control measures

Lu Yi-qing,Wu Song-quan

(Xinghua Water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Xinghua Jiangsu 225700)

【Abstract】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 materials, equipment,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in five areas. A water project in operation from start to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s long as a part of the problem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or may be plan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id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own a few comments to mak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he entire process trul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ystem-wide, the whole sense of direction, time, full control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integrated use of a variety of inspection method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safety.

【Key words】Hydraulic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防洪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于防洪工程产品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 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 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1.3 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 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 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2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3.3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3.4 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3.5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3.6 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3.6.1 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3.6.2 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6.3 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3.6.4 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3.6.5 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3.6.6 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3.6.7 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3.6.8 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4. 几点看法

4.1 抓好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1)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2)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3)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4)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4.2 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马虎,也不能代庖。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代替的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4.3 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篇4

关键词:基坑支护;类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深度越来越深。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周边环境的严峻性以及基坑工程在开挖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基坑工程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高风险性、高难度的岩土工程技术课题。因此,做好对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工作,对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1.基坑支护的主要类型

1.1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适用于周围场地开阔,无重要建筑物,只要求稳定,位移控制无严格要求的情况,支护费用较低,但回填土方较大。

1.2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

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是指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一般用于挖深7m以内的基坑。

1.3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指利用高压经过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相互搭接形成排桩,用来挡土和止水。

1.4槽钢钢板桩

这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或并排组成。槽钢长6~8m ,型号由计算确定。其特点为:槽钢可回收再次使用,且施工方便,工期短;但挡水能力较差,抗弯能力较弱,支护刚度小。

1.5钢筋混凝土板桩

钢筋混凝土板桩具有施工简单、现场作业周期短等优点,但使用时振动与噪音大,同时沉桩过程中挤土也较为严重。

1.6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围护墙多用于坑深7~15m 的基坑工程,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事前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点

2.1认真学习审查设计文件,做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勘察工作

项目监理部进入现场后,要求项目总监立即组织全体监理人员,认真学习、研究本工程设计图纸,并对现场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现场地形地貌实地勘察,对照设计图和地质资料,审查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施工可行性,找出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业主向设计方提出监理意见。

2.2严格审查深基坑支护单位及参与土方、支护工程单位的资质

审查其施工现场质保体系是否健全;审查施工管理人员、主要技术负责人、主要施工人员的资格和类似工程业绩是否符合本工程要求;审查其施工设备、机具、测量仪器和监测单位的监测设备能否满足工程需要。以上审查符合要求后,监理单位予以书面确认,方准进入现场。

2.3敦促业主单位组织召开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会

监理方要积极敦促并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并召开论证会。有关专家应包括设计院技术权威和设计人员,施工总包单位总工、支护工程单位总工。论证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设计审查、深基坑土方开挖、基坑降排水、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估、监测方案、应急措施等。

2.4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

在图审和设计交底会上,监理要本着对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针对设计存在的问题,贯彻专家论证报告意见,提出监理意见,做好参会各方设计问题的协调工作,形成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2.5严格审查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不仅要审查方案与深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文件的符合性,方案与专家论证报告的符合性,还要审查支护施工程序、质量保证措施、支护工程监测措施和应急措施,深基坑支护工程完毕后的开挖条件等。审查时要对照审核土方专项施工方案,查看支护工程施工顺序与土方开挖顺序是否一致性,挖土线路和运土线路、施工机械出入口与支护施工是否产生冲突,挖土进度与维护施工进度是否协调,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是否建立等。

2.6检查验收深基坑支护施工开工条件

不仅要检查全部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专业人员到位情况,还要查看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并验收进场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此外,还要检查进场机械设备、机具、测量仪器到位情况;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情况;应急设备、材料、人员到位情况。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方可签署开工令。

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下面以某工程基坑支护施工为例加以说明。

总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68.800m。主楼采用筏板基础,基坑深5.7m~8m,基础持力层为粘土质卵石层3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a等于300kPa,筏板厚度1.5m~1.7m,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6。主楼基坑采用放坡大开挖方式。

3.1修整面壁质量控制措施

(1)按有限放坡线修整到位。质量较差时,可先挂网、喷射砼,及时封闭作业面,再进行土钉施工。

(2)壁面上有浸水时,应用排水管疏导。

(3)每次作业面高度宜控制在 1.5~2.0m,不宜过短,也不得过高。

3.2土钉制作质量控制措施

(1)同一根土钉上钢管与钢管之间必须采用焊接,可采用2根以上14螺纹钢梆焊,双面焊5d。

(2)土钉入土端头150mm处设置泄浆Φ8@500,保持泄浆孔通畅。

(3)卵石层土钉施工时,必须加焊锥形锚头;土层土钉施工时,入土端头必须封闭。

3.3喷射作业质量控制措施

(1)作业前必须先对机械设备、风管、料管、水管及电线电路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2)喷射砼时,喷头与喷面应垂直,宜保持1.0米左右的距离;喷射手必须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

(3)网与坡面的间隙宜大于20。钢筋网与下层搭接25d 以上D、喷砼4h后,必须洒水养护3~7d。

3.4土钉压浆质量控制措施

(1)压浆是喷锚施工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认真。

(2)压力控制根据土层情况而定,压浆纯水泥浆液水灰比按1:1~2:1控制,稳定水灰比为1:1。

3.5土钉成孔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保证成孔深度:允许偏差±50 。

(2)保证孔距:允许偏差±100 。

(3)保持土钉施工倾角:允许偏差±5%。为避开障碍物时,角度可以加大。

4.重要部位控制措施

4.1填土层

填土层土钉制作时, 严格用角钢∠20×20×3 制作倒刺护焊于泄浆孔处,压浆施工时,控制好压浆量,如果一次压浆量超过 400Kg,必须采取间歇式二次压浆。

4.2邻近建筑物及对变形较为敏感的护壁段

根据空间效应理论,确定出变形敏感护壁段,在此部位施工土钉时,先施工一排竖直超前土钉,并将竖直土钉用14主筋与喷锚体主筋焊接在一起,填土层的喷锚面层加强筋采取双筋与土钉焊接。

篇5

【关键词】审计;原辅包材;连带责任;法律关系

2012年发生的铬胶囊事件,使得政府相关药监部门及社会更加关注与药品质量相关的一系列环节,如原辅包材、生产、检验等。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原辅材料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8月1日,SFDA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中频频出现“审计”,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供应商审计。供应商就是提供药品生产企业物料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其中就包括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实际上就是对提供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进行审计。

1.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定义

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审计,实质就是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审计就是通过对所采购或拟采购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有关质量保证体系真实性、正确性的审查,同时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采购其产品的过程。

2.审计分类

2.1根据审计内容分类

审计因其内容不同,可分为现场审计和文件审计。

2.2根据审计主体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主动审计和委托审计。

2.3根据审计性质分类

因审计性质不同,可分为首次审计、重新审计、整改审计、再次审计。

2.4根据审计状态分类

按照状态不同,审计可分为动态审计、静态审计、总体审计、批审计。

2.5根据审计对象分类

药品生产企业的原辅包材供应商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也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因此,审计对象可分为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审计和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审计。

3.药品生产企业审计机构及人员配置

为了确保审计行为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小组必须部门属性独立,不依附于其他部门或从属于任何部门,并直接受命于总经理。

审计成员除了应有扎实并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相关产品或物料质量管理体系外,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能严格恪守审计工作中相关的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谨慎对待审计相关资料,审计后能出具客观、公正、真实的审计报告。

4.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及审计报告的效力。现今,国家没有出台审计相关标准或指南,审计机构或审计团体可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原料药指南以及《国际辅料协会对于大宗药用辅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计指南》自行制定一套高标准审计指南。若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用原辅包材产品需具备特定或特殊要求,也可自行加入其审计指南。

5.审计规则

通常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要先签订审计协议,明确审计范围、重点、对象,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与相关责任;随后,药品生产企业要告知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包括经营企业)审计要求、审计时间、需要提供的审计资料、需要配合审计的部门人员等;而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人员之间会就审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意见交流,以便客观、公正的认识问题本质;最后,审计人员会就实际审计情况得出相关结论,并出具真实、正确反映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报告,而药品生产企业就会根据审计报告而确定是否将其列为物料供应商。

6.法律关系

法律上,药品生产企业对其药用辅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不仅仅是保证产品质量、交易安全,还是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就是药品生产企业为了避免因药用辅料质量问题导致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问题而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对药品下游环节包括经营销售者、使用者负责,是行为人对相对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的认定。

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供应商之间的买卖行为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范畴,因此,要遵循民法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侵权责任法》中的产品责任部分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产品质量法》对产品定义为: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2]。据此,含有药用辅料的药品就属于产品,但因药品制造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危险衍生物,而人体直接为受害中心,危险性则成倍增长。因此,药品属于一类特殊的产品。

就《侵权责任法》而言,只要药品存在缺陷、缺陷药品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事实以及缺陷药品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能认定药品缺陷导致侵权,通常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侵权责任。药品缺陷主要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和营销缺陷,药品制造缺陷,是指药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危险。而药用辅料是直接组成药品的物料部分之一,对于药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药品管理法》第11条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3]”。因此,药用辅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药品缺陷就属于制造缺陷,药品生产企业负有对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责任,未能通过质量审计发现其质量问题,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严格责任。然而,《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第十条分别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1]。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这两个责任主体之间存在基于共同危险或者共同故意、共同过失、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相结合的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

7.结语

健康,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完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就必须对原辅包材供应商进行审计,将药用原辅包材供应商纳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范畴,并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延伸,将其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并通过对其的质量体系审计,确保原辅包材供应商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2000.

篇6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 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 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 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 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荣芳.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321.

[2] 裴成元,魏东,许骥. 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5):33-34.

[3] 曾庆玲.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83.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参考文献

[1]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321.

[2]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5):33-34.

篇8

关键词: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电站机电安装质量控制是关系到现代水电站施工安全、质量等主要决定性因素。就现代化水电站安装工程而言,机电安装工程面临着施工流程繁且复杂,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多等特点,这些可客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电站后续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水电站机电安装的质量成为决定水电站施工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能否暗战结束后高效、安全且可靠的运行。为此,严格控制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对于水电站工程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有助于水电站更好的发挥其社会经济作用。

1、电站机电安装施工的特点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对于机电安装企业而言,一方面其是企业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下的业务和工作,一方面却又是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下,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和象征。机电安装施工质量帮助企业积累安装施工经验、培养安装人才、提升企业机电安装施工的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成为了影响企业未来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最好的宣传名片。

2、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2.1、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水电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水电站能否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关系着能否为经济社会正常输送电力能源,关系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能源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能源。水电站电气安装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运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2.2、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市场是电力企业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水电站电气安装施工是电力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体现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是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2.3、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是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当前,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电力企业由于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要比其他企业要高。电力企业如果处理不好安全生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安全重于泰山,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3、水电站电气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3.1、安装前强化安全意识

水电站的安装不仅要注意安装后设备工作的安全是否符合标准,安装工人安装设备时的安全也非常重要,安装城市需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流程,安装工人要安装的部件也很多。例如:变压器、发电机、输电线路、断路器以及电力电缆设备等,这些配件和设备的安装对施工的安全和工人操作的标准程度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提高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不但会对安装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对安装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非常大的威胁。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气的作用,更为了保证安装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安装前一定要对安装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为安装人员提供规范化技术指导,保证操作符合相关的规定。

3.2、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一般来说,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前,应该进行事前控制,即控制施工准备的质量,应以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为指导,建立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各级质量管理机构成立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及生产过程中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因素协调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然后落实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事前控制还包括在质量保证体系内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资质等级等进行严格的审查,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的审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审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控制好施工准备的质量对于安装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施事前控制所必需的组织措施,所以必须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3.3、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事中控制是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事中控制的依据则是各类质量管理制度,只有遵章守纪,不折不扣落实质量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设备的安装质量才有制度上的保证。例如目前工程施工中普遍推行的施工质量自检、互检和终检的"三检"制度,在设备安装施工中能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的失误,及时发现安装质量缺陷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3.4、在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对图纸进行反复论证,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在水电站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反复论证。除了做到对本专业图纸熟悉外,还要对相关专业的图纸熟悉。施工建立单位应该做好监督,找更加专业的设计团体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图纸进行审核,并交流意见。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提出的意见要重视,及时进行沟通,严格按照规划好的图纸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建设方案,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3.5、施工监理单位要做到跟踪作业,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水电站电气安装施工监理单位一定要做到跟踪作业,时刻监督其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而且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每天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并做好相应隐蔽工程记录,以便及时地对电气安装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6、做好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

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本保障。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随着现代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对于工程安装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为苛刻和高规格的要求。而工程施工人员是机电安装工程的主体,是把控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医生”。

3.7、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施工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要求苛刻,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与使用是否得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电站机电安装的整体质量。为此,水电站机电施工过程中应从经济性、易用性、技术先进性、维护便捷性等角度和方面对工程施工所选用的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充分的考量,按照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相关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等,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和优质工程的施工标准,严格把关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与使用,确保用于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材料和设备都能够满足设计和使用需求,以此赢取用户的高满意度。

结束语

水电站机电安装关乎到整个水电站工程的质量,是确保和提升水电站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为此从人员素质的提升、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此外,为保证和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完善检测制度以及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好施工过程控制对于整个水电站机电工程而言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夏顺文.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51.

篇9

摘要: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xx水库是一座以浇灌为主,兼有城市供水、防洪、发电、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控制集雨面积149.5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3360万方,主要工程项目有拦河坝、导流(放空)洞、溢洪道、发电厂、渠系工程、水厂等。拦河坝设计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坝高53m,溢洪道泄流方式为有闸控制的河岸式正堰溢洪泄流,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033m3/s,发电厂新增装机2×1250KW、改造装机2×400KW,渠系工程总长50.8km,设计灌面11.43万亩,其中左干渠引水隧道全长17.68km,配套**水厂工程设计供水20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完成10万吨,可解决城市50~70万人的饮用水新问题。

2、质量管理体系

xx水库工程建设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管理制度摘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招标投标制、落实建设监理制。围绕这一管理模式,业主及参建各方组建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

2.1质量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xx水库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工程参建各方都成立了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2.1.1项目法人的质量检查体系

xx水库的项目法人(业主)是xx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工程指挥部针对该工程施工点多、面广、战线长的情况,分别在枢纽区、渠系集中点及**水厂设立了办公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各部门在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业主在质量技术管理上明确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成立了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总工办”,具体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工程,总工程师代表业主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技术上进行决策。工程指挥部下设有工程处、移民处、财务处,配备有水工、土建、地质、测量、预算、试验等专业人员,代表业主履行本项目合同甲方的职责。全体现场人员协助监理对工程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从而使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1.2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

xx公司根据工程涉及专业多的特征,采用委托方式分别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监理信誉好的xx咨询中心重庆分部和xx水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分别在xx水库枢纽区、**水厂成立了监理部,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在业主授权范围内,按合同规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负有监督、控制的责任,并向业主负责。监理部配备有水工、土建、机电、测量、质量、平安等专职或兼职监理工程师14人。各监理工程师为了强化现场的管理,都把各标工程项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对重要工序采用旁站的办法跟踪检查、签证把关。

2.1.3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各主要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以质量经理为中心、各工区工长分工负责、现场质量监控和职能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全天候24小时双重质量监督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

2.1.4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

xx区水电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xx水库成立了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站,配备工作人员7名,行使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权,通过质量监督使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得以保证。通过在工地现场设立的常设机构,对工程实行质量监督,参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参和各阶段工程验收,同时对质量新问题的处理实施监督。

2.2质量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监理部在业主的帮助下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这些细则主要规定了质量评定及验收依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划分,工程质量评定,施工阶段质量检查等条款,又根据《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规程》有关精神和xx水库工程施工特征,特制订了施工质量检查制度。业主为了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根据《水利水电施工验收规程》和《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制订了《xx水库及配套**水厂竣工验收实施办法》。

3、工程质量控制

xx水库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包括设计、设备采购、原材料供给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3.1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xx水库工程的设计采用委托方式选择xx水电建筑勘测设计探究院为枢纽区及渠系工程的设计单位、选择中国市政工程xx设计探究院为**水厂的设计单位,通过设计合同明确了设计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设计行为。设计单位内部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文件审核、工作标准、设计文件规定等。为保证工程设计质量,设计单位派出现场设计代表,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变更或优化设计方案。当发生和国家审定的初设有得大变更的坝型改变时,由业主组织设计单位编制相应的文件报重庆市计委审查批准,重要设计变更由业主总工办组织各方审查批准,一般设计变更由监理审查后报总工批准。对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先由业主总工审核后交监理审查,不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的图纸,不能交付施工。

3.2设备采购质量控制

xx水库工程所需采购的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及成套设备,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由设计单位探究提出,经总工及总监审查后确定,所有的设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业主物资供给处采购,并实施驻厂监造和巡查,确保质量目标完成。目前枢纽区采购的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都已安装完毕并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水厂的国外进口成套设备全部运到施工现场。

3.3材料供给质量控制

工程所需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均由设计单位提出,对用量较大的水泥、钢材业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生产厂家,由承包商提出采购计划,业主协调供给,从而保证了钢材、水泥的质量。工程所有原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保书和合格证,经业主和监理抽检合格后才能使

3.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xx水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工序控制为手段”的程序化管理模式。

3.4.1严格合同规定,强化现场管理

业主和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条款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要求和说明,承包商根据监理指示,必须遵照执行。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三检制”的质量原则,在工序结束时必须经业主现场管理人员或监理工程师值班人员检查、认可,未经认可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关键的施工工序,均建立有完整的验收程序和签证制度,甚至监理人员跟班作业。

3.4.2落实质量责任,做好现场记录

施工现场值班人员采用旁站形式跟班监督承包商按合同要求进行施工,把握住自己监理项目的每一道工序,坚持做到“五个不准”。为了把握和控制工程质量,及时了解工程质量情况,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的要素进行核查,并作出施工现场记录,换班时经双方人员签字,值班人员对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3.4.3加强相互协商,开好各种会议

为了协调施工各方关系,业主驻现场工程处每日召开工程现场管理人员碰头会,检查每日工程进度情况、施工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监理部每月五日、二十五日召开施工单位生产协调会议,由总监主持,重点解决急需解决的施工干扰新问题,会议形成纪要文件,结束承包商按工程师的决定执行。

3.4.4完善检查制度,重视质量新问题

根据监理部制订的《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施工质量责任按“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承包商加强自检工作,并对施工质量终身负责,果断执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出现质量事故严格按照事故处理“三不放过”的原则严厉处理。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在xx水库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管理好全过程,向科学管理要质量、要平安、要效益,正确好工程质量和形象进度的关系等方面还需总结。

4.1领导重视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

领导重视就能做到摘要:①领导抓质量,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增加必要的投入;②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③真正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不仅在思想上重视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重视质量。

4.2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圣经

一个严谨、准确的合同必须要对质量保证和管理提出具体的特性指标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方法,业主(监理)必须拥有自己的检测、监测和计量手段。使监理工程师在管理的新问题上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监理工程师在管理上也必须有把质量新问题和计量支付相挂勾的意识,运用这个管理上的核心手段来强化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

4.3跟班监理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办法

大量详实地记录原始资料,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办法,准确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既是工程施工保证质量的需要,也是为修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篇10

关键词:煤矿工程 质量 控制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作为煤矿工程施工单位,要想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原则,只有质量得到了保证,施工企业才会发展的更好,所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当前该制定何种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一套质量控制手段,以此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有效的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从而使其工程整体质量与预期的标准要求相符合。

1、做好事前控制,把好施工前期阶段准备关

工程施工前期阶段,开一次工地会议,与工程承包商做好监督管理的交底工作,对开工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批。首先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计,全面的掌握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并且还要对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或者建议。要对承包单位所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工序的规则流程、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审查核实。监理工程师还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会同审查同时还要提出一些审查意见。主要对工程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专业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资格证书、上岗证书进行全面的审查。另外,还要对项目分包单位的能力、业绩,以及质量保证、技术、质量这三项体系进行审查。最后对工程承包单位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性能与合同工期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的要求是否相一致进行充分的审查,这些因素是保证煤矿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

2、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把好质量验收与材料检验关

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要时刻的督促着工程承包商根据已经审批合格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序规则流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图纸等要求进行。应根据煤矿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对施工技术与质量水平进行充分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解决,同时还要督促工程承包商进行全面的整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其次是对原材料进行检查与验收;另外,对工程开工与施工阶段工作进行测量。以下对这三各方面进行细致的论述:

2.1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上道工序没有经过检查验收决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工程上道施工工序完成之后,首先应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查、专业人员检查,检查与标准要求相符并签字认可后才可以开展下一道工序;由于煤矿工程施工工序经常发生变化,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间与空间有一定的限制,煤矿工程的分项是根据循环交替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并且它的分布是根据工程的进展速度平行工作,因此,使得在检查工程的分布与分项质量时都是在同一阶段进行;在一些重要的施工工序如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中,工程承包单位的跟班队长与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应对现场施工进行实时的跟踪,同时,工程监理人员还要跟班检查,如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各自负起各自的责任,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准确的记录施工各个环节内容,

从而保证施工具有高质量水平。

2.2工程材料、整体结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煤矿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整体结构配件属于薄弱环节,其中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的是原材料、石子和沙,水泥与锚索等材料配件在煤炭公司基本上都有生产,质量水平是可以保证的。只有石子与沙的质量控制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购买石子与沙的渠道是由当地村民或者当地政府组织购买的,质量水平一般不会太高,另一方面是工程承包商自己购买石子与沙,在承包合同中通常对原材料不进行调差,因此,他们就根据合同中的价格购买原材料,进一步加大了监理工作的难度。在实际中,要对石子、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并根据规定要求,抽取部分沙和石子送检,详细的检查其材料清单、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如没有通过验收标准要求的应禁止使用,并且还要通过书面的形式告知工程承包商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工程材料以及整体结构配件撤出施工现场,对工程原材料、整体结构配件的质量加以重视。

2.3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控制水平提高

管理因素在工程质量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煤矿工程项目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责任体系,将各自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良好的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施工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明确质量标准目标;然后再根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质量保证计划。在实际实施质量计划时,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检查,对于检查结果应采取定量的分析方式。在对质量进行控制过程中,开展目标管理能够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意识,从而有效的制止质量问题的发生。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时刻的抓好制定、展开、实现这三个目标环节。质量目标的制定主要指的是在工程质量目标以及控制过程中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用户意见等要求中而形成的;展开目标指的是分解与落实;工程的中心部分是实现工程目标的关键。在整体工程中都要以质量控制为主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实现预期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煤矿工程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安全风险大,会经常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工程质量控制,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工程各个环节阶段质量加以控制,只有这样,煤矿工程的整体质量才会提高,才能够安全生产。本文对于煤矿工程质量控制策略论述的还不是很完善,以期相关人员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肖伟.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吉林水利,2010年02期.

[2] 朱永.井巷掘进工程中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4期.

[3]毕孔耜.进一步提高煤矿工程质量水平.《能源基地建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