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规模化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规模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98-03
近年来,合肥市先后实施畜牧业发展、升级和转型计划,在政策、市场和效益推动下,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快速转变,规模化畜禽养殖快速发展,这使得粪污排放集聚度不断提高,养殖污染问题一度突显。由于巢湖流域水域污染严重,巢湖及流域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不断加重,区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主要面源污染源之一。为掌握合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论证。
1 合肥市畜牧业养殖现状
合肥市畜禽养殖品种主要有生猪、肉鸡、蛋鸡、蛋鸭、奶牛、肉羊,以猪禽为主。据2016年底统计,全市生猪年出栏271.2万头,期末存栏132万头;家禽年出栏1.4亿只,期末存栏4 800万只;奶牛期末存栏2.7万头;羊年出栏13.7万只,期末存栏14.7万只。按照农业部畜牧规模养殖的统计口径,2016年底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有1 115家,其中养猪889家,存栏81.58万头;蛋鸡97家,存栏115万只;肉鸡108家,存栏765万只;奶牛17家,存栏2.7万头;肉羊41家,存栏3.5万只。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
2.1 粪污排放情况 根据环保部门制定的排放标准测算,理论上我市上述规模化畜禽养殖年产生粪便约119万t、尿110万t,其中含氮约1.6万t、磷1.1万t。从养殖排污量分析,生猪养殖约占总排放的80.2%,居首位;肉鸡占12.4%、蛋鸡占3.7%、奶牛占2.7%、肉羊占1%。生猪和家禽排放的氮、磷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排放总量的91%以上。据调查,生猪和奶牛的粪污含水量大,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的成本较高,治理压力大。肉鸡、羊的粪便以干粪为主,容易制成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治理难度相对较小。
2.2 污染治理情况 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工作。市人大颁布了《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纳入其中。市政府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年度考核,与“一票否决”和“区域限批”挂钩,先后出台了“全面加强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规范文件,并在全省率先完成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定,率先实施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全面关闭和拆迁工作。目前全市约3 300km2禁养区内的754家畜禽养殖场(户),已全部关闭和拆迁。
市畜牧、环保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设备改造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市畜禽污染减排工作现场会和推进会,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工程治理减排项目,按照“一场一策”原则,制定治理方案,将不在禁养区范围内的1 055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列入限期治理计划,加强督促指导,限期建设和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全市现有的1 05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已有914家配套建设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废水贮存设施,占总数86.7%。在加强治理的同时,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关养殖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猪+沼+果(菜、粮、鱼)”、“有机肥+生态农业”相结合等模式,大大提升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据对部分规模畜禽养殖场调研,发现其粪污治理措施形式多样,效果好,基本实现了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粪污流失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说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完全可防可控。目前生产有机肥、采用沼气生物发酵处理是规模化生猪、奶牛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普遍做法,其方法是:将粪便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经干湿分离,制作有机肥;粪污通过沼气池进行生物发酵,降解氮、磷和COD;对有配套土地消纳的养殖场,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施用农田、菜地、果园等;对没有配套土地消纳的养殖企业,沼液采用多级氧化池处理后,循环用于养殖环节用水。肉羊和肉禽养殖场污水排放少,粪便较干,一般直接制作有机肥或出售作有机肥原料,用于周边农业生产。
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治理压力大 合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仍以中小规模为主,数量约占70%,分布较散,多数经营管理粗放,污染治理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容易造成污染隐患,是今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各级环保、畜牧等部门管理和执法力量不足,容易顾此失彼,产生盲点。此外,有的地方重视不够,存在部门职责交叉,与抓秸秆禁烧工作相比,畜禽污染治理力度远远不及,有待加强。
3.2 存在养种脱节现象,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推进难度大 坚持农牧结合,推行绿色循环发展,是当前国家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战略,从根本上解决畜禽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据调查,合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土地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只注重发展规模和速度,缺少考虑配套相应的土地消纳粪污。主要原因是养殖场并不承包土地,有的是养殖规模扩大后,又无法配套足够数量的土地消纳粪污和沼液、沼渣等。没有相应配套的土地消纳,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就会失去支撑。
3.3 治理设施建设不足,整体推进难度大 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的建设要求,需要配套建设节水、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池、贮粪场和污水贮存池等设施设备,而在合肥市有现1 05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尚有141家未完成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设施的改造任务,导致治理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整体推进治理难度大。这些企业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填平补齐改造和后期维护运转需要大量投资,加上养殖行业波动性较大,仅凭一已之力难以承担,致使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导致对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难以执行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支持力度偏弱 畜禽养殖属微利行业,比较效益低,而规模化养殖又会产生大量粪污,处理量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多数企业自身投入不足。据了解,近几年各级畜牧业项目资金侧重于发展生产,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投入相对偏少,远不能满足治理需求。如在巢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上,现已启动实施1~3期,动用资金500亿元,涉及河道综合治理、防洪工程、生态修复等,但尚未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治理列入其中。同时金融部门的信贷积极性不高,也是导致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原因之一。
4 对策建议
4.1 贯彻落实治污法规,推进法制化治污 虽然国家已颁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和合肥市也已经出台《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和政策文件,但这些法律、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未规定统一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放治理标准,存在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等问题,执行难度大。因此,建议由政府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排放治理标准及技术方案等,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细化相关部门职责,落实责任主体,并将区域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加大相关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公共监督作用,增强养殖企业的自觉治污意识。
4.2 统筹编制治理方案,推进精准化治污 考虑到各地畜禽规模养殖情况不同,应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措施精准。建议政府结合已经划分的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尽快推进各地合理制定地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养殖规模控制、结构调整、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对策,从产前、产中、产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和实施,重点突出以下3个方面:一是聚集畜禽养殖集中度高的重点区域;二是提高中小型规模养殖企业(场、户)自我处理能力;三是优先将生猪、奶牛、蛋禽养殖场作为治理重点。
4.3 强化种养产业联动,推进资源化治污 统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与新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建立新型的种养结合利益连接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养种脱节问题,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建议政府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建立畜牧业生态风险补偿机制,给相关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补偿服务,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生产和施用有机肥等环节进行补贴,以推进污染治理设施化建设,减轻场(户)治理压力。
4.4 强化污染治理监管,推进常态化治污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题多,应建立严格的常态化监管制度,督促场(户)切实承担起责任和义务,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政策。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重点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的设施设备改造和正常运转等情况进行整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考核,建立日常z测监控系统,对整治后排放仍不达标的予以取缔。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需要全力协作,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协作机制,以责任制落实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以推进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4.5 加大污染治理投入,推进长效化治污 畜牧业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是当地各级政府。畜牧业发展关系到市民的菜蓝子、农民的钱袋子,统筹发展与治污并举意义重大。虽然国家规定污染治理的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承担了社会供给等多重重要社会属性,不能仅限于治污而予以关停。考虑到畜牧业是弱势产业,要做到粪污达标排放,过高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企业难以维持,同时污染治理是社会受益,污染治理应由场(户)和社会共同承担。建议政府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在相关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进行统筹统管,以推进畜禽养殖治污长效化。
参考文献
[1]王劲龄.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34):155-156
篇2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8-1
1 畜禽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识问题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对治污设施的利用不到位,个别地方的治污设施投资大、效果差。而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厂不投入建治污设施;二是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做好宣传教育与引导工作,对已经产生环境问题的养殖场不管不问,联合执法乏力。
1.2 政策问题
一是当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有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对生猪存栏量在100头(肉牛30头、羊100只)以下的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管理;二是当前用地十分紧张,一些建在房前屋后的养猪场、畜禽养殖场,要迁建、改建或建设养殖小区,用地审批难度很大,阻碍了治污进程。相关单位也做了努力,准备统一迁建搞养殖小区,但因土地要素制约被迫放弃。
1.3 规划问题
现有的畜禽养殖场点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养殖户建场随意性大,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从总体上看,养殖业遍布平原地区和山区,甚至部分存在于禁养区和限养区。很多养殖场距居民集中居住区较近,不少散养场点就设在房前屋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
2 措施与建议
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是最根本的治理办法,经认真调查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 合理规划规模养殖场
允许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应符合环保要求,各养殖场之间要具备一定的间隔距离。
2.2 粪便综合处置模式
在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有机肥加工、沼气发酵、生物养殖等多种方式,对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产生的有机肥作为肥料还田,沼气用作发电、照明、供暖等,沼液用于喷洒滴灌农作物和果树。一些大型养殖场的畜禽尿液也可用作水产养殖。这种模式投资大,处置方式多样,处理量大,综合效益好,适用于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
2.3 有机肥加工生产模式
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经过有益菌发酵、翻抛粉磨、有机配料、烘干造粒等环节,制成粮食作物、果树和蔬菜等不同的专供肥料。这种模式机械化程度高,粪便处理量大,场区气味小,有机肥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污染减排效果显著,适用于养殖规模大,或周边规模化养殖企业集中的区域。
2.4 生物养殖模式
包含两种不同的模式:一个是生物发酵床模式(主要是养猪)。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铺设厚度为15~30厘米的锯木屑、米糠、谷壳和一定比例的发酵菌种等混合物,建成发酵床,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这种模式投资小,用地少,起点低,效果好,适应性强,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型养殖专业户都可适用。另一个是生物酶发酵模式(主要是养牛)。采用西北农学院专利技术,利用蚯蚓喜食发酵腐熟牛粪的习性,建设发酵池,装入牛粪预处理后,投放种蚯蚓,利用牛粪做营养基进行繁殖,通过蚯蚓消化系统的吸收和转化,使牛粪转化成肥效极高的蚯蚓粪便有机肥,成年蚯蚓可作高蛋白饲料。这种模式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易操作,适应性强,无论是小型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场都适用。
2.5 沼气处理模式
以牛粪、猪粪为原料,建设大型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专用机组发电,电力回用于养殖场的照明、供暖和通风,也可为周边农户供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此外,在沼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菌种和钠、钾等微量元素,制作液态肥,用于蔬菜、果树叶面喷洒施肥。
2.6 集中发酵堆肥模式
采取干湿分离,将含水量低于60%的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堆存到发酵车间,按比例加入微生物发酵菌等辅料,进行搅拌使其均匀混合,经发酵熟化后,作为有机肥出售还田。这种模式投资小、方法简单,处理量大,场区气味小,可以把各个小型养殖专业户畜禽粪便统一收归进行集中处置。
2.7 养殖专业户循环模式
针对单个养殖户,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建立小型沼气池,对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生化处理后,沼气用于农户照明、做饭、取暖,沼液、沼渣还田;二是建立防渗堆肥池,将畜禽养殖粪便收集堆存,经防渗池自然发酵后还田;尿液经三级沉淀熟化后,用罐车运输还田;三是建立防渗池收集粪便,采取粪便出售和以粪换肥的方式,与有机肥生产企业签订托管处置合同,进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置,实现互惠共赢。
2.8 合理配制使用饲料
掌握好日粮中的蛋白含量,降低养分排泄量。
2.9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剂、微生物制剂、中草药、矿物质等饲料添加剂。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不断增加,实现畜禽养殖、生态、环保的有机统一,可以有效达到畜禽规模化养殖模式及污染治理相衔接。
参考文献
篇3
1加强猪场建设,推荐生猪规模养殖
1.1注重场址选择
一是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阳坡。二是水电充足,交通便利,水质好,应当满足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要求。三是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应节约用地,少占用耕地。四是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五是满足动物防疫合格要求。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与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的距离在500 m以上;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1.2加强猪场建设,场内布局合理
一是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并保持50~100 m的卫生间距。二是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三是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四是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育肥舍。五是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西30°以内为宜;相邻2个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12 m为宜,相邻2个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 m为宜。
1.3加强猪场防疫与管理
一是建立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防疫免疫程序。二是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三是规范档案和生产记录,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情况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四是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猪种由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五是猪场符合动物卫生条件,申请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仔猪、育肥猪销售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按规定报告动物标识与生产防疫信息。
1.4加大粪污处理工程建设
一是养殖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雨水为明沟(30~40 cm)收集排放,污水为暗沟(25~30 cm)加盖板。二是兴建厌氧发酵池。容积10~45 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设有进料口和溢流口、出气口等装置,外形为圆柱形。三是兴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面积50~80 m2,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降解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及脱氮除磷,确保沼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合理选配水生、半水生及湿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美化生活环境。四是兴建氧化塘。面积2 000~5 333 m2,主要为水塘的清淤以及部分护坡。
1.5加大宣传,积极联合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336”生猪循环养殖,该模式是指以“自繁自养”为主,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每批150~200头。该模式投资小,易于一家一户养殖,易于调控养殖小环境,易于防控动物疫病,易于提高良种化程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县畜牧兽医局和各畜牧兽医站指导员深入养殖户指导生产。在沼气建设方面,县农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能源办优先解决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沼气建设的问题,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引导普通养猪户存栏母猪12~30头、肥猪年出栏数200~500头、建设沼气池30~50 m3。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液种植蔬菜,从而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大力发展草畜家畜,提高草畜家畜规模养殖比重
2.1岳西县草场基本情况
全县山场总面积1 840 km2,可牧山场12.67万hm2,其中20 hm2以上成片草场4.38万hm2。该县的可牧山场属华南高丛草场,多分布在海拔500 m左右的丘陵地区,坡度在30°左右。可供采食的牧草有78种,其中禾本科38种,占48.7%,以芭茅草、白茅草、黄背草、青香茅为主;豆科牧草9种,占11.5%,以胡枝子、铁扫帚、鸡眼草为多。其他科牧草31种,占39.7%,以蒿类、蕨类居多。经全省牧草资源调查测算,载畜量为0.6个黄牛单位/hm2。改良后的草山载畜量为1.5个黄牛单位/hm2。而人工种植牧草的鲜草产量为75~150 t/hm2,载畜量已达9个黄牛单位/hm2。到2011年末,全县已累计改良草原3 330 hm2,人工草场880 hm2。总之,该县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畜家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2.2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大力发展山羊业
2002年,岳西县实施养殖业工程引进了南江黄羊,通过近10年的驯化,已适应该县的气候条件,数百只纯种南江黄羊分散在全县各地,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已迫在眉睫。建议政府可采取适当扶持的办法,优先在一些山羊养殖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有选择的重点培养2~5户养殖大户,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以基地带农户,培育山羊养殖大户,进行辐射示范推动。
2.3实施好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大别山黄牛,因生长在大别山区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养牛习惯,自繁自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农户的人工选择,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外貌特征、基因纯合度高、遗传稳定、具有一定数量、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繁殖性能的地方种群。为了保护大别山黄牛的种质资源,防止大别山黄牛的优良基因丢失,岳西县畜牧兽医局在岳西县温泉镇龙井与桃岭2个村交界的天堂尖,租用草山153.33 hm2,新建大别山黄牛养殖场,一方面为了探索天然草山改良养牛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部分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安徽省地方畜禽良种资源。该场选择20头公牛和100头母牛组建核心群,实行群体繁育,以稳定遗传性状和加速基因纯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种群数量,提高保种能力,另外积极开展大别山黄牛的杂交利用,引进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冻精细管,对周边农户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促进大别山黄牛发展。
3参考文献
[1] 霍本齐.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3):15.
[2] 程文超.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1(11):6-7.
篇4
1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长白山区。全市幅圆面积15195km2,人口227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通化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方式从过去以农村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为主。为便于运输,降低成本,养殖重点区域从过去的偏远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数量及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按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标准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猪养殖数量达17万多头、奶牛达1600多头、肉牛近2万头、蛋鸡达200多万只、肉鸡达1000多万只。多年来,随着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污染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等特点。
1.1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年产畜禽粪便达31万t,年产污水达25万t。其中,养殖户年产畜禽粪便18万t,年产污水15万t,粪便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58%,污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60%。而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粗放型管理,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要低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及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通化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1.2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加剧随着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增加及养殖方式的改变,污染程度也日益加重。过去,农村的一家一户散养,畜禽粪便产生量少,自家土地足以消纳。而目前采用的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大大增加,加之养殖业户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养殖场都属于微利企业,没有能力上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或任意堆放在露天环境中及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既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通化市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上访案件时有发生。
1.3畜禽粪便污染范围扩大近年来,由于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集中在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东昌区是通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业户达50多个,不够规模的养殖户则不计其数,这些养殖场均建在东昌区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在满足市区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大量含有毒有害成份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高浓度污水严重污染着附近的生态环境,威胁着市区周边的环境质量。而这种状况在通化市所属其它县(市、区)也普遍存在。
2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及管理对策
2.1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及养殖区域的变化;二是在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三是多年来,政策上的农牧脱节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农业生产有效利用;四是畜禽养殖业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五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六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
2.2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针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现状,现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2.1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全市7个县(市、区)环保局只有4个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保站,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农村生态环保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最好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中。这是做好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2.2.2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意识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必须利用有利时机,采取集中培训、散发传单等有效形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从而提高经营者与公众的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2.2.3加大政策扶持与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改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置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通化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养殖业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生产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篇5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现阶段,规模化畜牧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粪便和污水陈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些年,许昌县充分认识推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努力形成产业稳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新局面。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畜牧养殖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就是对水体的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几千公斤甚至几吨的粪便和污水,这些粪污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附近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中动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动物吸收营养物质会随着粪便排出,富含氮磷钾的有机随着雨水进入周围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质逐渐恶化,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有些规模化养殖场靠近人口聚居区。粪便污水堆积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给附近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1.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造成污染
对于土壤来说其自身虽然具备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能够对某些污染物质进行清洁和净化,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仍然有许多物质不能被土壤自动分解,例如动物粪便随意堆积,导致一个区域内土壤氮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此外,一些未全面腐熟的农家肥施入土壤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大气造成污染
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粪便自身所携带臭气就是一种污染物。粪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堆积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到空气中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恶臭主要来自于粪便、污水、饲料残渣、垫料和动物尸体腐败的分解产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无氧发酵后会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含氮有机物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氨气、硫化氢、乙烯醇、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凶手。
2防止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2.1强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污染监督
首先,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责令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落实“三同时”制度;其次,对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或建成污染治理设施而未正常运行,致使周边环境遭到污染和危害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整改。
2.2调整和优化地区畜禽养殖
首先,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全县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放养区。对县城园区、路边、河边等重点区域沿线的养殖场(户),责令立即停止直排,进行整改,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组成评审组进行实地堪察,一场一策、分类实施,逐场制定整治方案;其次,规划设计养殖场建设。坚持推行“发展养殖,环保先行”的原则,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实施同步建设。告知规模化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最后,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积极推行“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畜—沼—林—禽”、“猪、牛、羊—沼—粮、果”等生态养殖,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就近处理、循环利用。
2.3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
各地农牧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尽快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养殖品种、数量及废弃物产生、处理和利用情况备案机制,准确掌握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养殖场和小区的数量、养殖量、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和运行情况,废弃物的品种、产生量、处理和利用方式,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配套情况等,建立数据平台。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多级沉淀的粪污处理模式,要求中等以上规模化猪场已全部采用这一模式。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推广“生物垫床”零排放处理养殖污染技术或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沼气罐、稳定塘、有机肥厂等环保设施及时消纳养殖粪污。
作者:申翠红 单位:河南省许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J].马元龙.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2]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宋宏文.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
[3]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李璐.湖北畜牧兽医.2016(03)
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 总量减排 对策 大埔县
畜禽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很高,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放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威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1-3]。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搞好畜禽养殖业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大埔县现阶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根据2010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大埔县畜禽养殖业排放COD2211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0.6%,排放氨氮299吨,占全县排放总量的34.9%。多年来,大埔县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从非规模化向规模化转变,目前大埔县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2010 年大埔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COD1424t,氨氮297t,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64%和88%,各种禽畜中以生猪排放量最大,生猪排放COD1747吨、氨氮288吨,分别占畜禽养殖业排放总量的79%和85%。
2.大埔县畜禽养殖业减排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防治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现有环境政策中缺乏对农业污染控制整体而系统的政策框架,强制性、引导性的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对缺失。同时,畜禽养殖业减排涉及农业、畜牧、环保等多部门,亟待在管理体制和责任落实上进一步明确,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沟通制度,形成合力。畜禽养殖业减排考核、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制订和完善[4-5]。
2.2 减排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和技术水平都较低、大部分养殖场主重经济利益,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及畜禽养殖业减排的观念,使总量减排工作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农业、环保等部门对基层养殖户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
2.3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各级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没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2.4 资金投入不足 畜禽养殖业污染遗留问题多、基础薄弱,现有治理资金多用于治理设施建设,用于推动科学养殖、扶持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畜禽养殖业减排缺乏信贷、补贴、税收等激励性措施,企业和养殖户治理积极性不足,自发投入乏力。
3.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措施
3.1 优化空间、产业布局 制订出台畜禽养殖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养殖场的总量规模,调整养殖场布局,制订畜禽养殖场农业配套土地面积最低配置比例标准。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调整,禁养区范围内禁止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要设定卫生防护距离[6-7]。
3.2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环境宣传教育 政府应广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多层次、全面和深入宣传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业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意识。
3.3 加大过程控制 改变养殖模式,鼓励干清粪养殖模,强化固液、粪尿、雨污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畜禽粪便通过干燥、堆肥、能源化实现污染的过程控制。在畜禽养殖场(小区)大力推广5 种鼓励减排模式,按照叶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技术指南中“生态型”和“环保型”的要求进行建设。
3.4 推广循环利用、强化末端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应结合各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工程手段为辅、生态治理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理,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减量和贮存设施。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猪沼果(鱼、稻)”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粪污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4.结语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十二五”期间完成大埔县总量减排任务的关键,地方政府应从政策引导、环境监管与宣传、清洁生产和环境监管等方面制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相关对策保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许振成,吴根义.“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对策与措施[N].中国环境报2011-05-17(002).
[2] 庞志华,柯滨,罗沛聪,等.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 2012,38(3):59-63.
[3] 石棒涵.农业污染现状与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l(11):262-263.
[4] 陈以礼.关于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思考[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 (1):62-64.
[5] 肖清.浅谈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防冶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11-212,238.
篇7
国家将农业源污染纳入总量减排考核体系,并实行单独核算。农业源污染减排是整个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是农业源污染减排的决定环节。因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并落实相关部门减排责任,分解减排任务,共同推进畜禽养殖减排工作。
市财政部门负责农业源减排项目资金支持工作。
市农业部门负责有关畜禽养殖沼气工程项目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利用沼气工程有关扶持资金,强力推动符合污染减排要求的畜禽养殖沼气工程建设。
市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和各畜种(五类)养殖数量的统计工作,协助做好国家半年和全年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工作,合理控制规模化和专业户畜禽养殖量,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加强畜禽养殖治污技术指导和推广,引导和推进畜禽养殖治污工程建设,利用标准化建设等各类扶持资金重点向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倾斜。
市环保部门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减排工程建设有关环保服务,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环保日常监管及畜禽养殖减排监督考核工作;利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资金,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畜禽养殖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提高减排监管能力。
二、强化措施,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目标落实
(一)明确目标
全市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要下降16%和20%,6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二)强化畜禽养殖源头污染控制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范围,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积极采取干清粪等有效方式减少污水产生量,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三)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治污设施建设
根据我市减排目标任务,我市将重点推进7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生猪23家,牛7家,鸡42家)新上污染治理设施。以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强力推动畜禽养殖治污设施建设,明确完成时限,加强对已建成设施的运行管理。
篇8
一、检查对象
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它类型畜禽养殖场。检点区域包括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区域等环境敏感区、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太湖、钱塘江流域地区。
二、检查内容
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我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检点内容包括:是否为新建场及列入“811”整治项目,是否采取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已开展“811”整治工程项目的养殖场农牧结合情况,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转及其污水排放情况,是否存在超标排放、倾倒废弃物,造成水体污染等违法行为;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办理、排污费缴纳等情况;切实减轻畜牧企业的负担,所有畜禽(包括猪、牛、羊及家禽)养殖、屠宰环节的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减半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检查和整改要求
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
(一)对位于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限期关闭或搬迁。
(二)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补办环保有关(环保审批、验收等)手续。
(三)对未按要求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下达限期治理通知,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依法处罚外,责令其停产整治或关闭。
(四)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废弃物或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以及向水体超标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四、检查形式和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检查以各地自查为主,省环保局、省农业厅适时对重点地区的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抽查,环境保护部将进行督查。
检查时间从20*年9月开始至20*年底结束,分为调查(20*年9月至12月)和督促整改(20*年1月至12月)两个阶段。
(一)调查阶段。各县(市、区)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开展自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情况汇总表(见附件)报设区市环保局和农业局。各设区市环保局汇总各地自查情况和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后,于20*年11月20日前报送省环保局,同时抄报省农业厅。
(二)督促整改阶段。各地按照环保要求,督促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改;及时将整改情况和汇总表于20*年*月20日前报送省环保局,同时抄报省农业厅。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市、县(市、区)环保和农业部门要把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督执法作为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强化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篇9
近年来,第六师调整畜牧业发展战略,制订了一系列畜牧业相关的标准,引进了一批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第六师的畜禽养殖总体水平还不高,形势不容乐观。种种迹象表明,第六师畜禽养殖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虽然制订了畜牧业相关的标准,但标准宣传培训面不广,宣传工作持续时间短,受训养殖户和企业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养殖。(2)重标准化养殖生产环节的政策性补助,轻畜禽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的扶持。如很多贴息贷款都用在了生产环节上,没有照顾到加工和营销环节。这导致第六师畜牧产业链发育不良,产业无法持续健康发展。(3)虽然对规模化养殖场能做到定时、定点抽检、送检,但不能保证抽检的随机性。(4)大企业的龙头作用没有突显出来,带动周围职工致富的作用有限。(5)土地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大的畜牧企业规模化种植饲草料的需求。
2对规模化养殖的建议
2.1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发展
按照统一规划、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能够达到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1]。具体措施:(1)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水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小区);(2)加强生产设施建设,对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使畜禽圈舍、生产设施、粪污处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贮存(或青贮)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提高养殖装备水平,夯实畜禽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2.2严格规范标准化规模养殖行为
现代畜禽养殖要达到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水平规范化的目标,首先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和管理的培训,规范畜禽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技术,不允许生产和使用非法的饲料和兽药。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免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程序,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操作。其次要强化全程标准化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的质量、生产过程、流通和市场的监控[2]。
2.3突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推行4种粪污治理模式:
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吸收,实现种养区域平衡。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粪污治理模式。
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将畜禽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再转化成原料、肥料、饲料和能源等加以利用。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能耗小、占地少的优点。
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运用有机肥制作技术把收集到的粪便掺入高效发酵微生物,控制适当的水分、温度、酸碱度进行发酵,形成优质的有机肥[3]。这种处理模式的优点是最终产物产生的臭气少,且较干燥,容易包装和施用,对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2,3]。
四是生态养殖模式。就是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畜禽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的垫料,垫料内添加发酵菌种,畜禽在垫料上饲养,粪尿全部被垫料吸收并进行混合发酵,达到粪污低排放的目的。
2.4培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篇10
1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1.1主要污染源畜产废弃物是造成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一般情况下,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050kg,排尿1200~1300kg。1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纯粪尿3万t,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6~7万t[2]。而北京郊区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的粪水只占各自排放量的5%左右。畜禽粪尿排泄量很大,若以生物耗氧量(BOD)来折算,则1头猪1天所排粪尿的BOD相当于10口人,1只鸡相当于0.7口人。也就是说,建1个20万只蛋鸡场或1个1万头猪场,相当于出现1个14万人或5万人的城镇[3]。
1.2空气污染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最终产物———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味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会引起公害问题。若臭气量大且长期高浓度的臭气存在,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据1992年日本居民对畜牧业的投诉案件中,起因于臭气问题的案件占63.2%。我国近年来也出现此类投诉案件,例如河南省泌阳县1个村3000名村民状告该地区1个鸡场,其臭气扰乱村民生活和健康的投诉案件[4]。当前城镇建设向郊区农村迅速延伸,原远离城镇的饲养场与居民点距离缩短,畜牧场臭气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3土壤和水源污染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和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它们是污染土壤、水源的主要有害成分。1头育肥猪平均每1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kg,磷达6.5kg。1个万头猪场年可排放100~161t氮和20~33t磷,并且1g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1000~3000mg/L,COD高达2000~3000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mg/L,COD150~200mg/L)[5]。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这些有害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和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
2京郊养殖场污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2.1.1多数养殖场都不太重视对动物及生产污水的科学管理。没有贮存设施,任其流淌,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20~30套万头猪场整套设备,为节省外汇,节约的居然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部分。所有这些做法的后果,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也会影响养殖场的持续发展。
2.1.2一些养殖场片面追求大型化或建场过于集中,增加了粪尿及污水处理与利用的难度。有的地区在不到10km2的土地上相继建起5个万头猪场,粪便处理成为很大的难题。在北京的整个郊区,家畜粪便远远超过了工业废渣排放量与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成为一大污染源。
2.1.3有的养殖场不讲条件,片面提倡“鸡粪喂猪,猪粪喂鱼”,并誉之谓“良性循环”,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南方不少地区水塘中施猪粪,种水生植物作饲料喂猪,引起了蛔虫、姜片吸虫的交叉感染。
2.1.4适应商品生产发展而兴起的畜产品加工厂,在选址、建厂、原料收购、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问题。如许多屠宰场的生产污水、养殖场的粪尿不经处理任意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屠宰场、毛皮加工厂等原料购自各个地区,难免带有病原微生物,既易导致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也易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
2.1.5资源变污染在北京郊区还有其特殊原因:由于北京郊区大量的养殖场采用水冲式清理,使畜禽粪直接进入水中,固液混合,难以分离,无法成为有机肥原料,并且使水处理成了养殖污染处理中最花钱的项目。据介绍,1t废水处理如果直接排入河道的地表水需要5000~10000元。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官员到国外猪场考察,觉得那里的水冲式好,劳动强度低,所以在国内推广。北京推行菜篮子工程时,对养殖业进行补贴,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使用水冲式清理,由此这种形式遍地开花。但弊端很快显露出来,北京是缺水城市,水源有限,于是水冲变成了水泡,结果是对水和空气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且增加了处理难度。国外的水冲因为有配套用地,可以进行长时间密闭发酵,然后就近还田。日本实行的也是水冲式,虽然同样缺水,但在回收前期的干湿分离做得很好,到水冲阶段时,已没有很多固体成分,污染程度接近生活用水,因而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便宜。
2.2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2.2.1环保意识薄弱:有关部门和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做到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安全高产的综合发展。
2.2.2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虽然国家制定了GB18596-20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未按《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2.3资金投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业主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制约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2.2.4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大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除个别养猪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大部分是直接外排,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治理程度很低。部分业主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
3养殖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环保观念要广泛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现状调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尽快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下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计划,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要动员规模化养殖场针对各自实际,围绕综合利用这个核心,积极、主动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治理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应尽快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管理部门,为开展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和治理方案的组织实施,落实治理进度,指导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工作,统一监管,协助提供达标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污染监测,指导各地区要认真地对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期治理计划,落实工作措施,进行治理检查。
3.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治理投入针对治理资金困难的问题,建议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基金”,集中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设施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是向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三是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可以申请政府的资金补贴;四是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环保部门从业主缴纳的排污费中给予适当补助;五是争取金融部门在治理资金贷款上给予倾斜。通过多渠道筹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进程。
3.4坚持综合利用,应用生态技术,实现有效治理
3.4.1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将养殖场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组织有关专家对郊区运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气设施以及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改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图纸、工艺、模式、管理技术规程等,为全市养殖业提供一些适度规模、科学饲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4.2养殖场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实现零排放: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山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
3.4.3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养殖场污水的治理: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但在大中型集约化畜牧场污水排放量大,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出水中COD和SS含量仍然较高,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人工湿地的应用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由碎石构成碎石床,在碎石床上栽种耐有机物污水的高等植物,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人工湿地碎石床上的营养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当污水渗流石床后,在一定时间内碎石床会生长出生物膜,在近根区有氧情况下,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通过氨化、硝化作用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含氮无机物。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所以人工湿地碎石床既是植物的土壤,又是一种高效化的生物滤床,是一种理想的全方位生态净化方法。
3.4.4利用环保饲料降低粪便中的氮污染: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应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如美国设计的饲料配方,使肉鸡的肉料比已达到了1∶1.7~1∶1.8,猪的肉料比达到1∶2.5~1∶2.9,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
3.4.5利用除臭剂减少养殖场空气污染: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绿矾(硫酸亚铁)等,来吸咐、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EM制剂是一种由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不仅能增重、防病、改善畜产品品质,而且具有除臭效果。在猪、鸡饲料中加入EM制剂,舍内的氨气浓度下降,臭味降低。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对EM制剂除臭效果进行测试的结果,在猪饲料中使用了EM制剂1个月后,恶臭浓度下降97%[6]。
3.5坚持防治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抓紧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坚持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农业、畜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坚决禁止在禁养区、禁建区内兴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在禁建区外兴建畜禽养殖场,选址上应考虑与蔬菜基地、果品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配套相应的消纳土地,为畜禽粪便或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三是新建的养殖场应有足够的场所,以满足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所需的用地。
4小结
- 上一篇:法治意识淡薄整改措施
- 下一篇:会计实习内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