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废渣,清洗畜禽体和饲养场地、器具产生的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养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

第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四)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本办法颁布前已建成的、地处上述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搬迁或关闭。

第八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竣工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畜禽养殖场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索取资料,采集样品、监测分析。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

检查机关和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

第十五条禁止向水体倒畜禽废渣。

第十六条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妥善处置贮运工具清洗废水。

第十七条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提出限期治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应向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限期治理计划,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提交的限期治理计划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上述综合利用方案的落实情况。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二)向水体或其他环境倾倒、排放畜禽废渣和污水的。

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本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上述标准作出规定。

地方法规或规章对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规定严于第一款确定的规模标准的,从其规定。

篇2

为做好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村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为重点,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优化产业布局,配建处理设施,培育处理主体,加强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管,完善政策扶持,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确保问题不反弹,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二、任务目标

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行。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基本全量处理利用,农牧循环格局基本形成。

三、实施步骤

(一)摸清规模养殖场底数。

摸清县域范围内所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现状,根据现有基础条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负责落实〕

(二)加快配建粪污处理设施。

针对粪污的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处理模式,参与实施项目的规模养殖场要严格执行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快进度建设储粪场、污水贮存池、厌氧发酵池、氧化塘、堆肥发酵等设施,重点改进节水设施、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和漏缝地板、自动刮粪板等清粪设施,配备固液分离机、铲粪车、吸污车等设备。(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县财政局负责配合)

(三)适度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和除臭消毒系统。

结合《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持大型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和规模场建设厌氧发酵装置总体容积5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系统,兼顾清洁能源和有机肥生产,实现“三沼”充分利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负责配合)

(四)完善项目工程监理及验收。

依照国家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根据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理,项目建设过程由实施单位自主聘用监理机构,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供施工或供应合同、施工及设备照片、正规发票由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县财政局结合地方政府对粪污配建设施设备进行验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财政局、各镇(街道)负责配合〕

(五)制定资金使用及监管办法。

依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19〕14号)《关于做好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X牧计财发〔2019〕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明确资金申请及拨付程序,补贴财政奖补资金数额高于招标标准的,由企业自主招标,招标完成提供合同后拨付奖补资金30%,项目完成申请验收时由实施单位提供完整招投标文件、企业资质证明、审计报告和正规发票后拨付资金总额的80%,经省、市、县验收后财政资金全额拨付,财政奖补资金低于政府采购要求标准的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多种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实施单位采取分阶段奖补的形式,项目实施启动后第一次拨付30%财政资金,项目完成申请验收由实施单位提供完整招投标文件、企业资质证明、审计报告和正规发票后拨付财政资金总额的80%,经省、市、县各级验收合格后全额拨付财政资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配合)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各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辖区实际,依法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工作调度。

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质气使用、有关政策落实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调度机制。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等部门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各镇(街道)开展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各镇(街道)也要对本区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调度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压实相关责任。

篇3

第三章综合利用与治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

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现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

第二十四条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采取组织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计划搬迁或者关闭畜禽养殖场所等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治理。

第二十五条因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止养殖区域,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确需关闭或者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所,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第四章激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应当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

国家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生产设施用地和必要的污染防治等附属设施用地。

第二十八条建设和改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包括污染治理贷款贴息补助在内的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

第二十九条进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产品生产经营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的,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产品的,享受国家关于化肥运力安排等支持政策;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的,享受不低于国家关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

第三十一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自发自用、多余电量接入电网。电网企业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沼气发电提供无歧视的电网接入服务,并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多余电量。

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优惠政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取沼气或进而制取天然气的,依法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支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费用给予补助。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对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处理费用、养殖损失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自愿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优先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发展相关财政资金扶持范围。

第三十五条畜禽养殖户自愿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享受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超出土地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的;

(二)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的。

第四十一条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后,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农牧等有关部门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

第四十二条未按照规定对染疫畜禽和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则

篇4

关键词:畜禽粪便;猪粪当量;农田负荷;预警分析;潜江市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15-03

近年来,潜江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生猪出栏连续3a超过100万头,家禽出笼连续5a超过1 500万只。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解决了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畜禽粪便污染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畜禽粪便一直作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直接还田使用,如果粪肥供给的养分超出了农作物达到目标产量所需,一方面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量,势必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以2012年潜江统计年鉴数据为基数,参考国内相关科研成果[2-9],结合潜江实际,对潜江市畜禽粪便农田负荷当量进行了科学评估,对环境风险进行了预警分析,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1 畜禽饲养及畜禽粪便的产生量

1.1 畜禽饲养情况 据潜江市统计年鉴资料,2012年潜江市生猪出栏107.24万头,肉牛出栏3.08头,肉羊出栏2.54万头,家禽出笼1 780.03万只,禽蛋产量3.46万t [2],蛋禽按每只年产禽蛋15kg测算,畜禽养殖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为主,占全市畜禽养殖95%以上。畜禽饲养分布情况详见表1。

1.2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 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是指单个动物每天排出粪便的数量,它与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生长期、喂养饲料及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5]。通过对全市养殖小区调查,参考国内同类研究成果[3-9]以及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关资料,确定生猪平均饲养期为180d,肉牛平均饲养周期为160d、羊和蛋禽饲养周期为1a(365d),肉禽平均饲养周期为55d。修正粪便污染物日排泄系数见表2,同时根据粪尿含N百分比,计算出猪粪当量换算系数如表2所示。

1.3 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估算 畜禽粪便(尿)年产生量采用以下公式计算[9]:

X=N×T×K (1)

其中X为年度粪尿产生量,N为饲养量,T为饲养周期,K为排泄系数。

根据公式(1)计算,2012年潜江市畜禽年产生粪量为54.31万t,尿量为67.08万t,粪尿合计121.39万t,详见表3。

2 畜禽粪便污染物负荷

2.1 畜禽粪便污染物负荷估算 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出路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因此统计畜禽粪便负荷量应以农田耕地作为实际负荷面积。鉴于各类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变化较大,统一换算成猪粪当量进行估算。猪粪当量换算系数见表2所示。

以猪粪当量计算的畜禽粪便负荷量q的计算公式[8]为:

q=Q/S=∑XT/S (2)

其中:q为畜禽粪便以猪粪当量计的负荷量,单位为t/hm2・a;Q为各类畜禽粪尿相当猪粪总量,单位为t/a;S为有效耕地面积,单位为hm2;X为各地畜禽粪尿量,单位为t/a;T为各类畜禽粪尿换算成猪粪当量的换算系数。

根据公式(2)计算可得潜江市2012年畜禽粪便的负荷量q值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潜江市畜禽粪便平均负荷量为17.01t/hm2・a,高于全国耕地的畜禽粪便平均负荷4.19t/hm2・a[4]。根据刘培芳研究,猪粪当量以15~30t/hm2・a为宜[5],说明潜江市畜禽粪便污染情况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但由于各镇处养殖状况、耕地面积不平衡,位于近郊的园林猪粪当量负荷高达112.8t/hm2・a,而边远地区、养殖规模小的熊口农场、猪粪当量仅为3.37t/hm2・a,两者相差33.5倍。其中负荷量在10t/hm2・a以下的镇处有5个,10~15t/hm2・a的镇处有3个,15~30t/hm2・a的镇处有12个,30t/hm2・a以上的镇处有2个。

2.2 畜禽粪便负荷预警分析 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的大小可以间接衡量当地畜禽饲养密度及畜禽养殖业布局的合理性[5]。为全面了解各地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是否过载及对环境是否构成潜在的污染威胁,对全市各镇处场畜禽粪便负荷量进行预警分析。根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沈根祥等的研究成果,采用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负荷(q),同当地农田以猪粪当量计的有机肥理论最大适宜施用量(p)的比值(r)来间接表达各地畜禽粪便负荷量随程度,并根据r值的大小,将警报值分成Ⅵ级,见表5[8]。根据潜江市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蔬菜等需肥量大的农作物和一年两熟的特点,参照有关文献[5,9],从环境风险的角度考虑,以最高限量45t/hm2・a猪粪当量作为潜江市各镇处场农田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值。

预警分析结果(见表5)表明,潜江市14个镇处场的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级别为Ⅰ级,对环境暂未构成威胁,已对6个镇处场构成Ⅱ级威胁、对1个镇处构成Ⅳ级威胁和对1个镇处构成Ⅵ级威胁。由此可以看出,潜江市30.7%的镇处场畜禽粪便负荷量已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当地耕地消纳能力,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3 结论

(1)潜江市畜禽年产生粪量为54.31万t,尿量67.08万t,粪尿合计121.39万t,其中生猪和牛产生粪尿量之和占年产生量的84.8%,说明在畜禽粪便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应以生猪和牛粪便污染治理为主。

(2)潜江市畜禽粪便负荷量在3.37~112.81t/hm2・a,平均负荷量17.01t/hm2・a,高于全国耕地的畜禽粪便平均负荷4.19t/hm2・a。

(3)潜江市14个镇处场的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预警级别为Ⅰ级,对环境暂未构成威胁,已对6个镇处场构成Ⅱ级威胁、对1个镇处构成Ⅳ级威胁和对1个镇处构成Ⅵ级威胁。

参考文献

[1]张绪美,董元华,王辉,等.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7,28(6):1 311-1 318.

[2]潜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潜江统计年鉴[M].2013.

[3]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4]高定,陈同斌,刘斌,等.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风险与控制策略[J].地理研究,2006,25(2):311-319.

[5]刘培芳,陈振楼,许世远,等.长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2):456-460.

[6]王晓燕,汪清平.北京市密云县耕地畜禽粪便负荷估算及风险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30-34.

[7]段勇,张玉珍,李延凤,等.闽江流域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环境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3):288-291.

[8]沈根祥,汪雅谷,袁大伟.上海市郊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及其警报与分级[J].上海农业学报,1994,10:6-11.

[9]沈体忠,王业鹏,雷代英,等.武汉城市圈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估算与预警分析-以天门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09,2:134-136.

篇5

【关键词】畜牧业 感染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00-01

一、畜禽疫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1、新病不断出现。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省内外流通、国内外贸易的增多,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因缺乏有效的检疫和防疫措施,导致一些新的畜禽疫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细小病毒、猪萎缩性鼻炎、猪环状病毒感染、禽流感、鸡减蛋综合症、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禽白血病、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传入我省,部分疫病传入我市,由于这些疫病的出现,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常常造成畜禽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防疫意识不强,养防知识技能差。有些养殖场(户)的文化程度较低,技术知识欠缺,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受过技术培训的人员有限,普遍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技能;防疫意识不强、不防疫或盲目免疫、随意增加次数或加大免疫剂量、疫苗保管使用不当等,造成免疫程序紊乱,免疫质量不高,甚至免疫失败,导致禽群常年疫病不断。

3、滥用抗生素和添加剂。无病用药、超量用药和违禁用药,大量滥用抗生素和黄胺类药物,将抗菌素等杀菌药视作“万能药”,造成鸡体内致病菌产生较强抗药性,疾病越来越难治;此外,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不仅破坏了禽类体内菌群平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体内致病菌的耐药性。

4、疫苗、兽药质量差及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导致一些疫病免疫防治失败。我国兽用疫苗和兽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生产设备与工艺落后,使疫苗和兽药的质量不高,不少产品达不到GMP标准。二是一些地区对兽药市场监督不利,导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加之一些用户缺乏科学防治常识,滥用疫苗和药物,使一些疫病不能有效控制,这样既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又增加了畜禽的饲养成本,并且使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影响畜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5、兽医卫生条件差,增加了疫病传播几率。个别养殖场(户)只看重疫苗和药物防治,而忽视了环境卫生条件。禽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光线灰暗;不及时清除粪便,食槽、水槽很少冲洗、消毒。对消毒、驱虫不重视,尤其是消毒工作。另外,病鸡不隔离饲养,对死鸡不深埋,人为地造成疫源扩散,加剧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禽病传播途径。

6、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从畜产品市场看,大多数仅限于地域性,小范围的市场交换,大生产、大流通、大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数量有限,辐射力不强,仅靠某一养殖产完成是不可能的,需要从资金、品种利用、饲料配制、加工以及疫病防治方面进行配套。

二、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兽医防疫体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检疫,防止疫病传入。明确各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在兽医兽药执法上,减少政府行为,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加强兽医部门的力量,把一些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高学历人员(硕士、博士)充实到兽医工作第一线上来,对现有兽医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执法意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应重点放在兽药市场的监管上,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和疫苗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此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比重与日俱增,动物及畜产品进出口、异地引种等日益频繁,疫病传入的机会也会增多。因此,必须把好检疫关,防止疫病传入。

2、做好疫病免疫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免疫防制是目前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用于动物疫病防制的疫苗种类较多,免疫程序也多种多样,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免疫监测结果为依据,它是畜禽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免疫监测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通过对病原和抗体水平定期进行监测,了解疫病流行情况和疫苗的免疫水平,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就能有效地控制主要传染病的发生。

3、控制环境污染,消除疫病隐患。引起畜禽疫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部分畜禽饲养者缺乏疫病防治常识,不能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畜禽舍消毒不严格,甚至于脆不消毒,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必须把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畜禽疫病防治的议事日程上来抓好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疫病隐患。

4、加强兽医部门实验室建设,提高疫病的诊断水平,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必须以实验室的诊断和检验为依据,这是整个兽医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了解和掌握动物疫病发生和发展规律,进行动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并建立动物疫病的监测体系,也必须以兽医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近几年来,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使兽医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和人才培养有所完善和充实。但面对目前复杂的动物疫情和今后的兽医工作要求,还远远不能适应。因此,应该将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包括诊断技术和诊断标准的建立,作为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

5、推行新饲养模式,减少传染机会,逐步实现家禽业由分散饲养、畜禽混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实施统一防疫和管理。认真贯彻实行《动物防疫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防控的重大举措,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引导养殖户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觉履行应尽的疫病防治义务。

篇6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坚持以“优化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挖潜水产和特色养殖,加强防控”的指导思想,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快畜牧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强畜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的有效供给。以保种提升质量、规模养殖增加总量、强化防疫为发展基础、法制执法为安全保证、强化管理为人力保障、增加投入促发展进程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强化市场拓展和畜牧渔业科技应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要工作

1、以动物防疫为基础,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施新《动物防疫法》为契机,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一是逐步推行基层兽医执业资格许可制度。二是健全村级防疫网络,逐步探索和建立基层兽医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三是加强村级防疫员培训,努力提高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养殖场(户)和小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和养殖档案,逐步建立可溯源的养殖全程监管机制。

2、以保种提升种畜质量,加快良种化发展步伐。制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做好重点种畜禽场和畜禽改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我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合理布局,继续加大外二元母猪和杂交牛羊推广力度。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县良种猪规模养殖场(户),提升品质,提高全县良种化程度。三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大我县牛羊人工授精输配力度,提高牛羊良种化比例。四是进一步加大我县现有种畜禽保护和跟踪服务管理力度。

3、强化规模化建设为重点,增加畜禽总量。以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为载体,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大力推行自繁自养,降低养殖成本。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建设规模养殖场户。每个乡镇要确保建设好个高标准的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户户。

4、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畜禽养殖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引导和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分散经营的养殖场(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形成优势动物产品,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努力扩大养殖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国家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重点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积极协助保险企业探索不同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渔业保险业务,不断增强畜牧渔业抵御疫病、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5、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以冬闲田土种草工作为重点,加大培训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和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等节本增效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逐步实现饲草饲料均衡供应,实现种草养畜配套协调发展。同时做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

6、加强渔业生产。加大池塘生态渔业、稻田生态渔业的推广示范力度,重点办好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抓好鱼塘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网箱健康养殖,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载体,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进一步贯彻落实渔业法律法规,依法发放水面养殖许可证,组织实施“春禁”和“打非”工作,强化渔业安全责任制,积极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和规范管理。强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7、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管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大力争取地方财政、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要组织发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畜牧业开发,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发展畜牧水产业。充分利用好发展畜牧产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畜牧渔业项目管理。对批复实施的各类项目,严格按照批复文件要求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做到项目资金专帐和专户管理。强化项目建设运行中的监督与自查,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使项目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8、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抓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与贯彻落实,逐步健全和完善县、乡两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推进兽药gsp试点工作,扩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物产品药残、瘦肉精等抽检范围,通过整顿投入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工作,加快无公害动物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力争完成个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三是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管力度,从产地、运输、屠宰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同时做好强制免疫、标识管理和防疫条件审核工作。同加强种畜禽管理,做好按程序引种和淘汰劣质种畜。四是认真组织养殖污染源普查和治理工作。

9、健立建全畜牧渔业统计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要高度认识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畜牧渔业统计监测工作落实到位。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精神,重点建立生猪产销动态监测制度,实施畜禽生产月度监测报表制度;渔业安全实行“0”报告制度。加强调查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畜牧渔业生产的基础数据、资料及信息,强化信息分析,增强信息的权威性,逐步建立畜牧渔业统计监测预警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多方重视,加大产业发展氛围畜牧产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产业做优做强的系统化工程。各乡镇要继续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成立专抓畜牧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和明确专抓畜牧业生产的人员,出台并贯彻落实促进畜牧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畜牧产业化建设投入,形成县乡村齐抓畜牧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畜牧产业化建设是一项集技术密集型的社会化服务工程,只有全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各司其责,用服务化的理念融入到畜牧产业化建设中去,才能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2、进一步加强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文针政策,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工作培训,提高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促进我县畜牧渔业健康和谐发展。

3、强化制度管理,目标考核,提供畜牧渔业生产人力保障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健全兽医行政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制、任务目标量化制、工作绩效考核制、责任落实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推进畜牧渔业有序发展。

篇7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发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事业,开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第五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六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

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第九条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十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及有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咨询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第十二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制定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

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和公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分别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享受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应当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遗传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配合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采集畜禽遗传材料,并有权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前,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评估论证后批准。经批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从境外引进的畜禽遗传资源被发现对境内畜禽遗传资源、生态环境有危害或者可能产生危害的,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有关主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出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前,不得向境外输出,不得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

第十七条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的审批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章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

第十八条国家扶持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第十九条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并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办法和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审定或者鉴定所需的试验、检测等费用由申请者承担,收费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价格部门会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培育新的畜禽品种、配套系进行中间试验,应当经试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条转基因畜禽品种的培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省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可以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优良种畜登记规则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申请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的种畜禽必须是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的品种、配套系,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

(二)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四)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禽防疫条件;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六)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除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实验室、保存和运输条件;

(二)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数量和质量要求;

(三)体外授精取得的胚胎、使用的卵子来源明确,供体畜符合国家规定的种畜健康标准和质量要求;

(四)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二十四条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决定是否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

其他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具体审核发放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样式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可以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价格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经营者名称、场(厂)址、生产经营范围及许可证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的,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专门从事家畜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种畜禽广告的,广告主应当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广告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注明种畜禽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或者鉴定名称;对主要性状的描述应当符合该品种、配套系的标准。

第二十九条销售的种畜禽和家畜配种站(点)使用的种公畜,必须符合种用标准。销售种畜禽时,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销售的种畜还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家畜系谱。

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应当有完整的采集、销售、移植等记录,记录应当保存二年。

第三十条销售种畜禽,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二)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三)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四)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

(五)销售未附具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的种畜禽或者未附具家畜系谱的种畜;

(六)销售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第三十一条申请进口种畜禽的,应当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进口种畜禽的批准文件有效期为六个月。

进口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首次进口的种畜禽还应当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种用性能的评估。

种畜禽的进出口管理除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外,还适用本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国家鼓励畜禽养殖者对进口的畜禽进行新品种、配套系的选育;选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在推广前,应当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第三十二条种畜禽场和孵化场(厂)销售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应当向购买者提供其销售的商品代仔畜、雏禽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免疫情况、饲养技术要求和有关咨询服务,并附具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销售种畜禽和商品代仔畜、雏禽,因质量问题给畜禽养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不得向被检验人收取。

第三十四条蚕种的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和推广适用本法有关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畜禽养殖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畜禽生产,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家支持草原牧区开展草原围栏、草原水利、草原改良、饲草饲料基地等草原基本建设,优化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舍饲圈养、划区轮牧,逐步实现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第三十七条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国家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农民提供畜禽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工作经费。

国家鼓励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畜禽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二)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养殖场、养殖小区兴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

第四十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第四十一条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二条畜禽养殖场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

第四十三条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二)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

(三)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从事畜禽养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第四十五条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标识不得收费,所需费用列入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第四十六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违法排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应当排除危害,依法赔偿损失。

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设施。

第四十七条国家鼓励发展养蜂业,维护养蜂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和推广蜜蜂授粉农艺措施。

第四十八条养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危害蜂产品质量安全的药品和容器,确保蜂产品质量。养蜂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第四十九条养蜂生产者在转地放蜂时,当地公安、交通运输、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

养蜂生产者在国内转地放蜂,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格式印制的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蜂群,在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内不得重复检疫。

第五章畜禽交易与运输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禽交易市场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搜集、整理、畜禽产销信息,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对在畜禽集散地建立畜禽批发市场给予扶持。

畜禽批发市场选址,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距离种畜禽场和大型畜禽养殖场三公里以外。

第五十二条进行交易的畜禽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不得销售和收购。

第五十三条运输畜禽,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采取措施保护畜禽安全,并为运输的畜禽提供必要的空间和饲喂饮水条件。

有关部门对运输中的畜禽进行检查,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

第六章质量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五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采取措施落实畜禽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

第五十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畜禽生产规范,指导畜禽的安全生产。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造成畜禽遗传资源损失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审核批准,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

(二)未经审核批准,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三)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的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第六十条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海关应当将扣留的畜禽遗传资源移送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或者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养殖畜禽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的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家畜系谱的,销售、收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的,或者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没收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和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畜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条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个人核发许可证或者有关批准文件,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8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刚结束全县农村工作会后,接着召开全县畜牧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畜牧工作,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研究部署新一年畜牧工作,这里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2005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是我县畜牧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考验,实现了产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年生猪出栏26.12万头,比上年增长0.4%;牛出栏1790头,比上年增长3.8%;羊出栏2863只,比上年增长3%;家禽出笼386.27万只,比上年增长7.8%;肉类总产量26253吨,同比增长4.9%,畜牧产值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9.6%。主要成绩:一是夺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全面胜利。去年,我们面对世界各地和我国部分省区暴发禽流感疫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的方针,采取指挥部成员包片,及时宣传科普知识,发动群众,群防群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全面实施免疫注射等多项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了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县再度发生。二是规模化养殖发展不断加快。去年全县养殖专业户新增256个,比上年增长了6%。专业户的畜禽饲养总量占全县总量的40%。孔垅、蔡山等乡镇专业养殖户发展更加迅猛,专业户的个数成倍增长,达到260个。全县兴建和扩建刘佐乡杨木松生猪养殖、小池镇三五生猪养殖、蔡山镇章兴屋生猪养殖、黄梅镇向窑生猪养殖、孔垅镇后湖生猪养殖等5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县级养殖小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全县84个屠宰场点、27个肉类市场、33个活畜交易所,全部由专人负责检疫和监督,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畜禽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全县产地检疫开展面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全年共检活畜禽203.13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2.7万吨,共检出有病畜禽361头(只),病害畜禽产品0.65吨。对检出的非传染病畜禽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对检出的传染病畜禽和病害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畜牧业发展不猛、块头不大;二是防疫密度达不到标准。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二、强措施、抓关键,努力开创畜牧工作新辉煌

2006年全县畜牧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市(本文源于文秘城:)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产业增长、部门增力、农民增收为目标,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加快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步伐,狠抓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思路是:抓大户、上项目、扩名优、话民营。抓大户,就是要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建设高效养殖小区;上项目,就是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力争国家投入不少于100万元;扩名优,就是要全面推广三元杂交猪,大力推广草食畜禽;活民营,就是要积极开展畜牧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发展畜牧生产。

发展目标是:生猪生产量55万头,其中存栏26万头,出栏29万头;牛生产量2万头,其中存栏1.8万头,出栏0.2万头;羊生产量1万头,其中存栏0.7万头,出栏0.3万头;家禽生产量600万只,其中存笼250万只,出笼350万只,农民人均增加畜牧业纯收入30元以上。

1、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我县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在全省、全市占有一定位置。2005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力争用2—3年时间,全县新建10—15个“三高”养殖小区,今年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高标准畜牧养殖小区。

2、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畜牧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难以获得快速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亲商、引商、安商、富商的环境,确保客商能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要通过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优势互补,共生共荣,走协作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我县畜牧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与高校、与企业、与老板联姻,构建“利益共沾”的发展机制。二是敞开胸怀,降低门槛,走带动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节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作用,积极宣传自身优势,降低引资门槛,吸引外地投资者,通过客商带动促进发展。三是能人牵头,互帮互助,走共同发展之路。要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当地能人,以资金、技术、资产等入股,共同做强畜牧企业,促进共同发展。

3、全力向上争项目、争资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畜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地及畜牧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对中西部投入的机遇,认真研读政策,扎实开展争项目,务求取得实效。一要利用政策争项目。要依据上级政策,认真制订行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县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切入点,积极向上争项目。二要以干求助争项目。加快畜牧小区建设,把我县畜牧小区做大、做强、做响,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等扶持。三要运用关系争项目。“三生难抵一熟”。有了熟人好办事,我们要向上级部门、上级领导勤汇报、勤请示,在工作上多联系,在情感上多联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要充分运用我县在外工作的人员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争取支持。

4、扎实开展动物防疫。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动物疫病频繁暴发,并且不断向人类感染,国家为了支持畜牧业发展和确保人畜生命安全,搞好防疫工作,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同时对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上级规定生猪防疫面必须达到95%以上,家禽防疫面达80%以上,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的防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猪、牛、羊、家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1%、3%和13%以下。畜禽防疫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群众餐桌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事关畜牧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具有社会性、科学性、统一性和强制性,是非搞不可的,不得放任自流。这一点特别是我们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思想认识要高,不能出现偏差,不要以为防疫工作是畜牧部门的事情,与政府无关,可问可不问,可管可不管。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加大措施,认真扎实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一要强化责任。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继续推行“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一条边,乡镇要与村签订保密度责任状;部门一条边,县畜牧局要与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与包村兽医签订保质量责任状。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要抓住防疫的关键环节。坚持季防月补、杜绝死角,不能留空白。兽医人员必须做到剂量足、部位准。三要健全制度,完备手续。做到免疫证、免疫登记、免疫标识三位一体,免疫登记必须是村干、组长、防疫员、户主四方签字,免疫情况要登记造册,全部存档备案。四要加强检查督办。分管农业的同志要深入到村到组,指挥战斗,要解决好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畜牧局领导要分成若干个检查组,深入到各乡镇进行督办,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的进展情况,抓好防疫进度和质量的平衡发展,防疫期间各乡镇每3天要上报一次防疫进度。五要结硬帐。要按照责任状的内容,做到硬账硬结,对工作不负责任,免疫密度达不到标准,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给予经济政治处罚,对工作、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正是春秋防疫的黄金季节,时不待我。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落实任务,落实责任,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打一场高质量、高标准的春防突击战,确保春防工作在3月底全部完成,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等六不漏。春防结束后,全县要组织一次春防工作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并重新补火。

5、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畜牧工作的有效领导,一是要改进工作方法。分管畜牧工作和从事畜牧工作的同志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从传统的催耕催种转到跑市场、抓销售、找门路、上项目上来;从行政命令转到运用经济手段为农民提供服务上来。要在政策调控、信息资源、科技服务、典型示范、龙头带动上下功夫,做到帮办不包办,引导不主导。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和畜牧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巩固改革成果,严格按照“防检统一、诊疗放开、强化监督、搞活经营”的新机制运行。要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检队伍。三是抓好部门配合。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同志们,畜牧业作为全县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阳光产业,是一个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的希望产业,是一个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致富产业。我们分管的同志和在畜牧战线上工作的干部职工,应以此为自豪,以此为骄傲,要把组织重托,人民期盼化作不尽的动力源泉。要紧紧咬住今年发展目标,结合各自实际,迅速拿出加快发展的举措,着力做好发展壮大文章,努力把我县畜牧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9

关键词:养殖 食品安全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12-0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外都对食品安全追溯做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工作。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已研制开发并实际应用了一些可追溯系统,如美国的“农产品全程溯源系统”、欧盟的“牛肉可追溯系统”,瑞典的“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系统”,日本的“食品追溯系统”、澳大利哑的“牲畜标识和追溯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食品安全追溯与监管作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部分城市已开展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相关工作。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管辖有全600多家,目前定位的有183家畜禽养殖企业,为提高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化能力,在西山区科信局资助下开发应用了西山区养殖网络化信息系统。

总之,食品安全的种植养殖工作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实现种植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对于畜禽类产品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食品溯源管理中就发挥着“预警”作用。

2 养殖网络化信息系统设计

根据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管业务内容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需求,对养殖网络化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

2.1 功能介绍

西山区规模养殖网络化信息系统包含信息管理系统、短信收发系统和信息采集报盘系统三部分。具体分为14个功能模块。

2.1.1 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养殖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查询、辅助系统、系统设置、个人设置、短信管理和安全退出八个模块。

2.1.2 短信收发系统

短信收发系统主要有设备管理、信息发送、信息接收三个功能模块。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其在养殖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并接收管理部门的培训信息和反馈信息。

2.1.3 信息采集报盘系统

信息采集报盘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免疫监控、数据管理三个功能模块。

2.2 系统开发与使用环境

(1)软件系统采用B/S结构,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上进行集中式烤房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硬件系统采用USB工作系统盘和Wireless Industrial Modem(短信猫)。

(3)软件系统的工作环境为Windows XP。

(4)服务器环境:Tomcat 6.0。

3 系统应用后的效益

该系统开发完成并于2011年1月应用于西山区规模养殖场网络化信息管理中。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为西山区规模养殖场创造了较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社会效益

(1)提高了西山区的动物养殖水平。

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能使上级业务部门迅速、准确掌握规模养殖场免疫动态、用药动态,对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疫做出准确、及时、科学的技术指导,使规模养殖场养殖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减少发生疫情的风险。

(2)提高了西山区畜牧业的发展、管理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在建立养殖档案的同时可将规模养殖场的其它信息录入档案之中,业务部门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大量、有效、可靠信息,为全区的畜牧业管理提供数据;为规模养殖场的监管提供详尽的资料。

(3)建设了西山区的动物防疫体系。

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全区基层设施建设,培训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使全区基层队伍以全新的面貌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为全区全面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速了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近年来西山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管理系统,规范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将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到了实处,为实现食品安全质量的可追溯化管理提供信息流。

3.2 工作效益

(1)通过对监管工作中使用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检索和提取,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强度。

(2)通过信息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可适时反映监管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对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并能有效地指导制定监管工作计划的明确工作思路。

(3)该系统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统计功能和报表功能,为正确评价各级监管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4)该系统提供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接口,适时掌握监管对象的相关信息,为监管工作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支持。

4 结语

本文针对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西山区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有以下几点创新。

(1)建立了从养殖户信息采集到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的传输渠道和体系;使养殖户和政府管理部门能很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到养殖信息。

(2)采用U盘和短信猫这两种方式实现了养殖户个性化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形式多样化,这种方式快捷,方便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便利。

(3)短信收发系统采用结构化技术实现短信内容的结构化分离和提取,并以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存储。这个养殖户也带来很大的便利,节省了财力和人力。

最后,该系统应用到西山区规模养殖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中,大大提高了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效率,并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建.动物性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

[2]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R].

[3]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规模养殖场养殖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R].

[4]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自产肉菜产品可追溯平台研发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5]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译编.欧盟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法规[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刘英,陈历程.欧盟及美国的“溯源性”牛肉生产系统简介[J].食品科学,2003,24(8):182-185.

[7] 周应恒,耿献辉.我国畜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与信息可追踪体系的应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8):6-8.

[8] 农业部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J].山东食品科技,2004,6(6):35-36.

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动物疫情管理,强化动物防疫网络建设,确保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使我市畜产品赢得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防疫环境。

(二)建设原则。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保证动物防疫工作不出现盲区(点)。原则上400户以上的行政村可根据当地畜禽饲养量、动物防疫工作量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每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400户以下200户以上的行政村每二个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200户以下100户以上的行政村每三个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100户以下的行政村每四个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

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省动物防疫条例》、《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和《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所在村或分工区域畜禽养殖情况调查、动物户口登记和档案管理,随时掌握本村及分工区域动物的存栏、出栏、购入、卖出、出生、死亡等情况;

(二)兼职疫情报告员,负责本村或分工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三)在镇(街道、园区)畜牧兽医站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分工区域内动物口蹄疫、禽流感、猪瘟和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做好免疫预防注射、免疫登记、免疫标识的打挂、免疫证明出具及免疫档案管理工作;

(四)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站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对本村或分工区域内出栏、出售或调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报检,并协助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

(五)负责对本村或分工区域内动物养殖场(户)进行定期询查和动物疫病普查,协助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监管和疫病监测工作;

(六)参与当地镇(街道、园区)政府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的动物疫情扑灭和消毒灭源工作;

(七)负责本村或分工区域内的动物饲养场(户)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防控知识的宣传和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

(八)及时完成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布置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条件、选拔与聘任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拔要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后经培训和考试合格,实行聘任制,持证上岗。

(一)条件。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要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2、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实际工作能力、法律和纪律观念。没有受到过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3、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本村畜牧养殖情况,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防疫工作能力或从事与畜牧兽医相关工作两年以上;

4、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可放宽到50周岁;

5、服从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所在镇(街道、园区)政府及兽医站的管理,并自觉接受教育培训。

6、镇(街道)畜牧兽医服务站符合条件的,也可报名。

(二)选拔。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拔采取个人报名,村两委推荐,镇(街道、园区)畜牧兽医站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资格审查,择优选拔出村级动物防疫员候选人。

1、培训考试内容

⑴法律法规规章:《动物防疫法》、《省动物防疫条例》、《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农业部13号、14号、15号令、《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动物防疫、检疫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⑵动物防疫、检疫、疫病监测等业务知识:主要畜禽生理常识、重大动物疫病基础知识、防疫技术、消毒规范和技术要求、免疫程序和技术要求、病料采样方法等;动物检疫协检、动物疫情普查技术和方法等。

⑶职业道德教育:农村防疫员职责和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等内容。

2、培训、考试方式

培训、考试由市统一组织。培训采取集中教学和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先集中教学两天,然后实际操作一天。闭卷考试半天。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法律法规占30%,业务技能占70%。

(三)聘任。市畜牧局对镇(街道、园区)畜牧兽医站择优选拔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候选人进行审定,统一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和考试,从成绩合格人员中确定聘任的范围,在征得镇(街道、园区)同意后,由市畜牧局统一发放聘任证书,持证上岗。聘期为一年。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

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镇(街道、园区)畜牧兽医服务站和基层动监站双重管理。具体管理措施为:

能分别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内容详细的聘任合同和目标责任书,明确被聘人员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以及违反合同和违纪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等。

2、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和考核制度。根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实际业务工作量,建立岗位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建立与报酬挂钩的考核制度,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健全督察制度,采取工作检查、暗访以及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了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态度、完成工作情况、疫情报告情况以及动物疫病诊疗情况等,作为年终考评、续聘或辞退的依据。

3、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前培训,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培训内容按照业务知识的更新情况和人员的变动状况确定。培训重点放在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兽医诊疗新技术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结束时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