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分析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特许经营;交易成本;资本稀缺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7-02
一、特许经营概述
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断言:“特许经营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国内有识之士也声称:“特许经营正迅速成为中国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特许经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道路,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特许经营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人和受许人都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总部只对特许标的有所有权而对分店没有所有权,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
特许经营在国内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一些中国大陆本土的企业开始涉足特许经营,李宁公司是特许经营在中国创造的第一个神话。1993年全聚德集团成立后,开始探索用特许经营方式发展分店,随后华联、联华等企业都快速地发展了特许加盟店。那么特许经营这种特殊的制度模式能否长期存在下去,以及这种模式与其他的连锁经营模式相比是否有其内在的制度优势呢?
二、公司理论――特许经营的纵向一体化性质
罗宾(1978)首次提出用委托―理论来分析特许组织,他用公司理论解释了特许安排。从产权、激励、监督三个方面分析了特许经营所具有的混合型性质,即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结合了科层和市场的特殊模式。
罗宾首先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内在的运作机制,特许合同许人对受许人的完全控制很似于企业中的雇佣关系,特别是特许人的剩余终止权。其次,特许安排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特许人扩展业务,扩充资本,但是受许人是否会投资于特许经营,还要看投资回报率以及风险的大小,罗宾认为,如果受许人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同时一个风险厌恶的受许人宁愿投资于一系列特许组合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特许店,那么投资于单个分店受许人要求的回报率就相对较高(这些都假设受许人更规避风险)。再次,他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解释,主要是源于德姆赛茨等人的公司监督和控制理论,即:由于受许人的地理分散性直接导致特许人对其监督困难,因而为了避免受许人懒惰和过度闲暇,就必须给其一部分利润进行激励,使其特许费小于获得的期望现值,从而减少了成本。
由于特许经营具有“双重经营”的特性,即特许人在自己经营的同时将特许经营权赋予他人,所以特许人可以通过对自营公司总店的利润,了解到整个特许经营网的收益分配(Gallini & Lutz,1992),对于没有经营经验的特许人来说,这一点的价值非同小可。与高收益特许人的双重经营策略相比,低收益特许人只能依靠如实的公开质量和特许经营中的诚实信用来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且特许人可以从了解地方口味和市场状况的被特许人那里吸取知识,如果特许人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即使管理费为零,他也无法开设分支机构。该理论利用公司治理的理论阐明了特许经营中的监督,以及该模式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功能,这对研究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及对受许人的激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许经营模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们一直都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存在不同组织形式的原因,因为交易成本决定了组织的产生以及组织规模。存在特许经营这种组织形式的原因也在于它能节约交易成本。特许人通过将分店的经理和分店的所有者合而为一,使他成为分店经营成果的剩余索取者,从而解决了分店内部的问题,但是减少的这种问题只是分部内部的问题,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总部与分部的问题,特许经营并不能解决这种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相对于完全纵向一体化它减少了问题。
特许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监督成本的减少。在特许合作中双方都希望对方有效率,特许人意图控制受许人,但是在与总部距离遥远的商业零售网络中,总部对分店的经营实施管理相当困难,所以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系统以避免违法者对责任的规避。对特许系统的监管需要对经常出现的外部性问题加以控制:如果一个受许人允许其自身经营质量下降,那么当他从中受益的同时其他受许人将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特许人就很有可能聘请人监督,或者特许人也可能利用客户信息反馈情况来控制最终服务的质量和检测销售额(Klein&Saft,1985)。罗宾(1978)提出,如果特许人一次性卖掉其专利权,则不会有外部性产生,那就只是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而不存在问题;罗宾(1978)认为,特许经营就是受许人付加盟费得到一职位,同时特许人给其一部分利润进行补偿,建构特许合同的目标是在合同控制的范围内赋予特许系统中各方权利。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特许经营模式比一般的委托形式节约了经营管理的费用,对特许经营交易成本和性质的分析只不过成为描述同一特许经营现象和经济运作原理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者都将着眼点放在如何建立一套适当的结构体系以减少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随机行为。交易成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特许经营比其他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节约了成本。
四、从资本稀缺理论角度阐述为何会产生特许经营模式
资本稀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实行特许经营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特许人资本稀缺,需要以更少成本来筹集资本,扩大整个特许经营规模,对于这一理论的看法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Oxenfeldt & Kelly(1969)较早地使用资本稀缺假设来解释特许经营。当面临资本稀缺时,公司就由自有经营转变为特许经营,通过建立网点和付费,受许人可提供大量的资本来帮助企业扩张。
但资本稀缺解释特许经营仍存在争议。总的来说有两个理由认为资本稀缺不能解释特许经营:第一,许多学者都认为,资本稀缺不是决定自营还是特许的因素(Brickly & Dark,1987; Norton,1995; Rubin,1990)。当一个企业需要资金时,通过贷款或股东入股获取资金更有效率,股东投资于整个连锁,可以在网点内分散风险,因为在有限数量的分店情况下,受许人风险比较集中。除非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很多残缺且这种融资方式会增加资本成本,否则使用受许人资本来解决资本稀缺问题将无效率且不合理(Norton,1995;Rubin,1990)。Lafontaine(1992)指出在特许经营中受许人会出资构建分店,相对于自有公司来说特许人减少了对受许人的监督,因为自有公司对经理人的监管成本往往是很高的。
Lafontaine(1992)认为,资本稀缺理论存在两个难题:首先,只有需要资本时才采取特许经营,那么如果已经获得较多资本或者特许系统已很成熟就应退出特许系统或降低对其的依赖吗?显然不是。其次,特许人为受许人提供资金融通属正常现象,有数据显示,美国一千多家特许人都对其受许人提供了资助,当然这些特许人没把特许合作作为其资金来源。所以他认为资本稀缺不能解释特许安排,特许人若想融资可通过货币市场的贷款和资本市场的股票募集,并不是通过特许连锁。在Lafontaine(1992)的文章中最后指出传统的资本稀缺观点解释特许安排有很多难题,同时认为资本残缺并不能单独地解释特许,而要与激励理论相结合。
到底实行特许经营是不是资本积累的一种途径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是资本稀缺理论对于研究特许人是否主要通过此途径积累资本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将众多学者对特许经营模式的制度分析加以综述。特许经营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其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也说明特许经营这种制度模式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受许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受许人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但是如何解决受许人的道德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Paul H. Rubi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ranchise Contrac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21,No.1.(Apr.,
1978),pp.223-233.
[2]Robert E. Martin, Franchising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No.5.(Dec.,1988),pp.954-968.
[3]陈健,张大宝.对特许经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理论前沿,2001,(15).
[4]李维华.特许经营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刘江健,尤建新.特许经营的理论分析: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观点[J].价值工程,2006,(2).
篇2
论文关键词:帕累托改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社会保障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在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允许农民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其目的在于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效率,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帕累托改进效应及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条件
帕累托改进是建立在帕累托最优的基础上的概念,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中,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即在不损害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能增进其任何他人的福利。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判断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优状态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之一。
过多的劳动投入与过少的资本和技术投入的均衡是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特点,这显然是农业发展的低阶均衡,农业的高阶均衡应该是资本、技术的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均衡。传统的农业要发展起来必须打破低阶均衡,使剩余劳动力流出农业部门,而资本与技术等要素流人农业部门。要想逐步改进我国农业的低阶均衡的状况,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一个可行之路,规模化经营必然要求资本与技术的大力投人。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涉及到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问题。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租用别人土地、出台促进流转土地的法律和政策及采取措施扩大农场规模。我国可以模仿美国和日本通过土地租赁实现规模经营扩大的经营模式,这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规模要求是适用的,这就需要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行流转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土地的产权是清晰的,在保证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外,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是归农民个人自由支配的(但不能改变土地的农用耕地用途)。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任何有限经济资源的利用,如果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将缺乏效率,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更不能例外。而清晰的产权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产权的清晰界定和自由转让,以及制度的完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Coase,1937,1960;North,1990;张五常,2002),可见,制度约束对于农地市场的作用和经济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只要产权是排他性的和可转让的,不同的合约安排就意味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张五常,1996)。我国目前的产权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所以不同的合约安排(包括形式和时间)都影响着资源的配置效率。
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
以来,实现了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农村逐步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对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创新,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2.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进行新的改革,实现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客观上要求农村土地必须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的道路。政策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土地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建立,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即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现阶段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是转包式流转,指土地承包方自愿将一定期限内的承包权转包给他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转包的期限和转包金额及其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
这项制度尚处于初期的探索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问题之所在,积极探索其解决之道。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流转中的“五多”和“五少”。所谓“五多”,即农民自发流转的多,零星流转的多,口头协议的多,债权不清的多,隐性问题的多;所谓“五少”,即有流转服务的少,有秩序流转的少,有操作规程的少,有规范合同的少,有档案管理的少。
另外,流转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混乱。多数地方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的市场,有些地方客观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但市场往往具有隐蔽性、无序性、地域性强、市场狭小的特点。各地虽然均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象,但是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公平。因此,中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然只是具有雏形,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且发育缓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相应的政策措施的支持。在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或者说是民间组织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的官方认证、支持和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2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在这几方面着手:一是清理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手续,保证土地产权的界定清晰。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二是完善法制体系,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原则性的条款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有许多是原则性的条款,应将其进一步的细化,以便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可依的具体规定,减少在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过大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同时,也对资本技术投入增加后所实施的规模经营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土地是传统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土地依然是大部分农民就业、生存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唯一依靠,是农民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对于大多数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投身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将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建立在积极而稳定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将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土地转为依靠社会和制度,包括养老、医疗、生育等保障。解决好农民自身的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土地的流转自然就会加快。地方政府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采取地方政府、失地农民和土地受让方各拿一点的方式,为失地农民建立起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既可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可为我国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
3.1.1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农村低保制度研究”课题组(2007)认为,在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农村低保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也必须是从这里起步。而且,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也是对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农村低保制度来丰富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公民生存权的保障。是“最后的安全网”。作为一种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是以前那种随意性的临时救济,不是一种施舍性的行为,是人们保证自己生存权的一种应有的权利。基层政府应当重视农村低保工作,为农民的生存提供基本的保障,具体的低保政策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制定,要保证其有可行性。目前,在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教育致贫等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没有低保来兜底农民的基本生存,后果不堪设想。贫困是动荡的主要诱因,贫困特别是大面积人群的贫困具有明显的负的外部效应,纠正这种负的外部效应,避免动荡,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转贴于
3.1.2健全农民合作医疗体系,保证其病有所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试点推广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取得了较多制度建设和基金扩面成效。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已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有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新农合人口达到7‘26亿,参合率达到了85.96%,已有9.2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591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进一步的完善,政府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对这部分的投入支出要加大,保证这项制度的健康运行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比2008年增加9995.12亿元,增长19.5%,这说明,我国现在的财政收入是完全可以支撑新农合所需资金的。
3.1.3养老保障可借鉴日本的农民年金制度
在农民达到一定年龄后,规定他们必须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转让,政府给予这部分农民足以保障其生活的补贴,这种做法相当于给了农民退休金,采用农民年金制度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这样就使农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同时也极大减轻土地的社会保障负担,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农民养老方面,也要发挥原有的家庭养老的作用,多给老人们精神上的慰藉,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农民也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3.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不仅仅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的集约化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为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迈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国现阶段的城乡二元体制是由我国的二元经济模式导致的,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二元经济模式并不是经济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但是,现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其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及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在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中,发展中国家要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就要积极地进行工业化,而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已显然不能像西方发达围家那样通过殖民掠夺来实现,由此,发展中国家只能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硬性的、人为的划分农村和城市,通过政府的政治强制权力来保障城市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资本等,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应属前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就是大规模的全国公有制与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全国公有制的本质,是国家掌控资源;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本质,是国家配置资源。其目标指向,是加速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并倾斜于重工业化与军工化。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掌控经济的发展,为了给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原始积累,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切断农民与市场的自然、自发联系,剥夺其自由进出市场并依据市场价格信号决定自己经济行为的权利,人为压低农产品的价格,以低价收购或强制征收的方式,通过“剪刀差”来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政府以自己规定的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强制收购农副产品的途径,来为国家进行工业化积累巨额资金。
篇3
文化与制度有很多种界定方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定义之一是:文化是由某种知识、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人们精神或观念中的存在所构成。制度是人类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以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1.制度作为规则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而文化是不易观察的,只能从人工器物、社会组织机构以及种种可观察到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中被体悟出来,或者从书籍等文本中所记载的事实与信息中被解读出来。
2.文化是制度背后的意识形态,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制度不断正式规范化文化,文化是影响制度的变迁和创新的因素之一。
3.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受特定文化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Avner Greif对11和12世纪地中海周边的热那亚和马格里布两大商业社会中社会制序演变的历史比较博弈分析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可以导致不同的制度。所以研究制度的形成与性质必须考察其背后的文化。
二、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内涵
日本主银行体制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它曾有力地支撑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现在却又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制度。日本主银行制度可定义为:特定企业和特定银行间所建立的长期交易关系。主银行不仅对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还持有企业的股份,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监控者的角度看,它还监控企业并在企业出现危机时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这样的界定就不只是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业务角度来考虑二者关系。
如果仅从企业金融的角度来看,可将银行定义为:通过与借方的连续易所建立的关系可以克服金融的不完全信息和等问题的机构。而在与日本存在显著不同的美国的金融体系中,也存在企业与银行间的长期交易关系,而且被称为“亲戚关系”。在美国金融中也有上述银行与企业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由此可见,银行与企业间的长期交易关系在各国均存在,只不过因国度不同,其数量和程度也存在差异而己。可见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关键特征是银行与企业间的长期交易关系成为维系日本金融体系的基础。
金融体系通常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在美英等国占主导地位的以证券或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第二类是指在日本占主导地位以主银行体制为特征的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就资金供需双方疏密关系的特点来看,后者称为“relationship bank―ing”(亲密体系),而前者可称为“Length system”(疏远体系)。所以日本主银行制度作为亲密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证券或资本市场等市场经济外在契约制度的缺乏。
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疏远体系”,是一种公开的契约。它基于开放的金融资本市场的信息。法人机构和投资银行等是信息的专门生产者,他们经由市场将企业信息提供给投资者。伴随着信息生产和利用的相互分离有可能产生“柠檬问题”。但是该问题也可因“声誊机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这些问题的克服同时依赖于正式的公共制度的建立。在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中,银行在监控中生产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的信息并占有之,用于自己的融资风险选择。对于需求资金的企业来说,不必担心自身的秘密会被泄漏到交易关系之外。银行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利用者,可以避免市场交易中的“柠檬问题”。在此关系中,占有特定企业有关信息的银行基于潜在的契约可与企业展开交涉。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在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其源泉就是该体系中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
在信息生产方面,“亲密体系”比“疏远体系”更有效。因此,对于面临危机的企业或未成熟企业的救助,银行的作用也就更明显。原因是银行已拥有所掌握的作为交易对象企业的信息这一其他经济主体难以企及的地位。不仅能相对准确地诊治所交易企业在经营上的“病灶”,且还能予以金融支持。企业金融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条件下,资金供应者成为上述信息占有者的可能性有限,因而,危机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救助。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即使是债权人,其救助行动还受到制度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来,美英等国原则上禁止银行直接持有交易企业的股票。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因为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质可以做出一些超越市场关系的事情。
三、日本传统文化中影响主银行制度的若干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中影响主银行制度的特征很多,下面主要分析影响作用比较明显,而且有明确路径的若干特征:
首先是日本式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日本的民族国家意识是十分显著且具有特点的。从宗教文化上看,神道教的自然崇拜使国土接近内心深处的灵魂,万世一系的历史及具有神道教含义的起源使得天皇及皇室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精神寄托。神道教义中包括了其民族的感情生活中两个压倒一切的特点一爱国心和忠义。中国对儒教的解释是个体主义和人道主义,而日本的解释是民族主义和尚武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往往是理解日本社会现象的钥匙。
其次是非亲族合作精神。
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合作行为的规范有其特殊性,相对中国的合作关系而言,日本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非亲族协作的合作.是基于地缘的结合而非基于血缘的结合。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交情关系,融合于交情关系中的人的存在即是伙伴。并将尊重交情、相互信赖以及相互帮助的价值观冠以伙伴主义,其特征为:1.相互依存主义;2.相互信赖主义;3.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这种重视人际关系的伙伴主义,形成了日本的非亲族合作精神,作为价值观或社会规范扎根于日本社会,体现出地缘合作志向。所以日本社会中的人对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依赖更强。
最后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日本文化反映了其社会中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性质,日本真正的集体主义是我们透视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相对于欧美而言,欧美的集体主义的形成是以个人的独立和自主的基础上的集体意识为基础的,企业之内的人际关系是契约关系,企业具有利益结社的性质。日本人的集体意识是在封闭性地域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生活需要的强烈的共同走向,以共同归宿为感情基础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就是社会学中所谓的共同体的集体意识。集体主义和群体本位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关键特征,因为集体主义的存在,个人都存在群体本位心理。
四、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制度影响的路径分析
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主银行制度影响的基本路径如表所示:
(一)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产权制度的影响
日本的法人资本主义是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基础,对法人资本主义、主银行制度等概念的理解就能把握产权制度的实质。而对这些概念的解释,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外,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化深层观念是一个极大的作用方面。明治维新的事业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完成
了,三百个封建诸侯争先恐后把土地和政治上缴给皇室和始于明治17年政府直接经营的工矿企业几乎无偿转让民间促成财阀的形成这一事件看,没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是无法做到的。可见日本传统文化对于法人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
日本主银行制度在这样的文化与制度基础上形成,主银行制度是在二战中形成,到战后特别是朝鲜战争后普及达到“不存在没有主银行的企业”。其作为日本企业特殊融资方式和银企关系而存在,与企业集团存在密切关系。其可定义为包括工商企业各类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管理当局间一系列非正式的惯例、制度、安排和行为在内的公司融资和治理体制。相互持股的特征,以日本和德国公司为代表,就日本而言在战后,财富向法人企业也就是公司集中,这些企业的代表者即经营者掌握着巨大的权利,这种状况叫“法人资主义”即“看不见资本家的资本主义”或“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其实质为公司本位主义。日本传统文化对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产权和制度基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制度中合作关系的影响
日本主银行制度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在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其源泉就是该体系中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合作行为的规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非亲族协作的合作,是基于地缘的合作而非基于血缘的合作。日本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交情关系,融合于交情关系中的人的存在即是伙伴。并将尊重交情、相互信赖以及相互帮助的价值观冠以伙伴主义。所以日本社会中的人对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依赖更强。所以日本主银行制度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和其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三)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经营制度的影响
日本真正的集体主义是我们透视日本企业主银行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日本主银行制度中凸现的不是所有者个人,在日本首先要提到是“经营者革命”,此理论发端于美国,传入日本因为日本特有的制度――法人资本主义,似乎日本更加符合:由原出资者主导企业变为经营者主导企业。当然,因各国国情不同,“经营者革命”存在国别模式,概言之分为美国和日本两种代表性的模式。从高层人员来看,美国的为“圈内人一外来者”模式和日本的“圈内人”模式。即日本企业高层大多来自内部人员升迁而控制公司的又是经理层人员,由此就出现了“总经理会”亦称“社长会”或“总经理俱乐部”,其是由环型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所组成,进行企业高层间的信息交流,目的是在于协调彼此关系,促进相互合作。日本主银行制度中发挥作用的是市场主体及其中的管理者群体。
日本传统文化中群体本位表现在,同时股东的态度也是显然区别于美国的。日本的相互持股的法人持股的目的是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而非操控对方企业。日本企业的各阶层形成一个大集团,有强大的凝聚力,重视长远发展和自身实力的提高。就决策制度而言,如西蒙言: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日本企业采用集体决策的“会签”制度,参与人多,自下而上,民主性强。虽然觉得费时但执行快而且相当有效。因为集体主义的存在,个人都存在群体本位心理。这个日本文化的特征影响了其经营制度。
篇4
关键词:独立董事;政治背景;企业政治关联论
一、独立董事政治背景———基于现状的思考
(一)上市公司应付式引入独立董事作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独立董事制度在一开始就作为一种强制政策引入中国,这种非诱致性制度变迁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企业的反应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
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及比例的简单统计就能发现,作为对政策的反应或者说是满足监管要求,多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及比例以达到3人及1/3为限。而且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达到最低要求的年份都是在规定的时限年份。笔者以为这正好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对监管的应付,这种非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在上市公司没有变迁动力的情况下强制产生,必然会遭到上市公司应付式的配合。
但是,作为理性的个体,上市公司在既定的事实面前最好的决策便是充分利用这一制度。既然引入独立董事是必需的,在一定的成本之下,最大化收益才是上策,那么,最符合公司利益的独立董事自然成为上市公司追逐的对象。而在这里,制度的异化得到了体现。
(二)独立董事政治背景———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新角度
从一个不同于已有研究的角度去研究独立董事制度,即在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下考察。
这种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于这个研究角度,笔者参考了Hillman和Dalziel的观点。作者认为理论一直是研究董事会作用的主导理论,因此学者们关注于董事会的监督控制职能而忽视了董事能力的异质性,而董事能力取决于董事资本,资源依赖理论学者们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便在于此。这种资本既包括董事的人力资本(经验、专家水平、声誉)也包括关系资本,这种关系资本则能够使董事获取“关系网络中事实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镶嵌于关系网络的资本”(Nahapiet和Ghoshal,。这种基于董事资本概念的资源依赖理论(thetheoryofresourcedependence)为笔者研究独立董事的所谓“副作用”提供了启发。
吴文峰等人研究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区分政府背景等级之后,高管的地方政府背景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中央政府背景并没有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而最新的研究则来自EitanGoldman、JrgRocholl和JongilSo。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公司提名具有政治关联的人士来担任公司董事,由于市场预期公司可能在未来获得与此相关的政治收益,公司的股票价格出现上升现象;(2)当具有政治关联的董事会成员所属的政党控制了总统职位,那么由该董事带来的超额收益会上升,反之那些隶属于反对党的政治关联董事带来的超额收益则下降。
(三)针对独立董事政治背景的研究及其不足
作为公司董事会中的一员,独立董事的这种政治资本同样不容忽视。然而,对独立董事政治背景的研究却相当稀缺。在资源依赖理论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资源依赖理论就已经在组织研究中崭露头角了)之下,并且对独立董事制度研究已然成为热点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政治作用不该成为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一个死角。
二、研究假设
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或是单独发挥作用,或是在其他同样具有政治背景的高管的影响下发挥作用;是对企业绩效起积极正面的影响,还是消极负面的影响;独立董事是与公司其他同样具有政治背景的高管合谋、助纣为虐,还是为股民请命,减轻这种负面影响,又或者也许会夸大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的影响力,也许他的这种背景如同“装饰品”(“windowdressing”,Helland和Sykuta,)一样中看不中用,据此,笔者提出三个研究假说:
(一)“帮助之手”(helpinghand)
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受聘反映了这些公司看中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期望从中获取潜在的政治收益。独立董事的这种政治背景可以视为“声誉资本”,而且这种“声誉资本”的无形资产特征还能提升企业积累资本的能力。企业聘请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起到了信号传递的作用,而这种信号又是积极的,对企业是有利的。
(二)“结盟效应”(aligningeffects)
Fan、Wong、Zhang的研究指出中国部分私有化的产权安排导致了这些企业强官僚影响、弱治理以及低专业化水平的公司董事会特征。这使得那些具有政治背景的CEO的企业倾向于聘请具有政治关联的董事,而具有商业经验的董事则相对减少。而独立董事的提名受制于这样的董事会自然会产生类似的结果。高管中具有政治背景的企业将比那些不具这种背景的企业有更大的聘请政治关联独立董事的动机。当然,这种“结盟效应”对企业的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此还难以做出判断,有赖于各种力量的相互抗衡,此消彼长。
(三)“装饰品效应”(windowdressingeffect)
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中看不中用,仅仅是纯粹的“装饰品”而已。法律赋予独立董事的特殊职权需要独立董事较高的独立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与独立董事工作时间有限及其外部人的身份相矛盾,在免责及责任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中国,独立董事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那些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为了尽可能的规避上述的风险,可能以不作为的态度对待企业的事务。
三、政策建议
本文从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在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入手分析独立董事的这种政治背景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并且考虑了上市公司聘请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的影响因素,从而检验了这种聘请行为受到上市公司其他高管的政治背景、公司业绩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在考虑了这种变量间的双向因果关系之后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分析表明,虽然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可能在实际税负以及融资(具体来说是长期借款比例,因为借款资产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得出的结果表明这些公司的借款资产比要比参照公司来得少)方面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优惠,但其政治成本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潜在的政治成本超过可能带来的政治收益,使得这种政治背景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积极影响。所以,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聘请独立董事时不可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流化”、“政治关联化”,同时上市公司在引入独立董事这一措施上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事实上,独立董事的核心作用,即监督、控制作用才是监管层引入该制度的初衷。盲目追求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化并不是企业的最优选择。在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方面,从独立董事的政治背景入手分析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比较少的,大多文献集中于研究独立董事的监督控制角色,本文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对该制度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常丽娟.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财会通讯,2011
[2]冯根福.关于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12
[3]AmyJHillman,ThomasDalziel.BoardsofDirectorsandFirmPerformance:IntegratingAgencyandRe-sourceDependencePerspective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3,28(3):383-396.
[4]JNahapiet,SGhoshal.SocialCapital,IntellectualCap-ital,andtheOrganizationAdvantag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3:242-266.
篇5
关键词:医疗保险;经济社会效应;结构化;研究探析
中国经济社会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朝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在当前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民生等词汇的出现,映射出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不断涌现。现阶段,调整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是有效解决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下滑和政府投资下滑的关键所在。不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是长期以来存在并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医疗体制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也就意味着人口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加强城乡构建医疗保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落实国家富民强民的政府,决绝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自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着重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采取自愿参保原则,覆盖领域较广,涉及城镇职工和新农合群众,城镇医疗保险由政府补贴和参保人共同承担费用的形式,对于创收能力较弱的部分人群,需由国家予以补贴,医疗保险相对于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补贴力度更大。商业医疗保险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业保险的作用在2009年的国家政策中给予了肯定,医疗保险的地位有了极大提升,其作用也被凸显出来。然而,尽管医疗保险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其产品和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结构化优化建议
(一)提升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升保障能力
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已达到95%以上,实现较高覆盖面的目标时,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逐渐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出现局限性,这两种矛盾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极为明显,而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相对于农村来说压力更大,因此,政府虽然在完成较广覆盖面目标的同时,其在以后的工作重心需几种在改变地保障水平现状等问题上。提高基本医保的支付能力,当前医保基金的结余率相对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不断提高医保的支付水平,提高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
(二)创新医疗费用控制和支付方式
信息化对数据收集更为便利,但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在信息化的利用方面仍较为欠缺,从全国范围来说,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改革只有部分地区在实行,仍有部分地区医保支付方式为病后支付,尽管医疗保险已不断加大环节处理支付的新形势,但医疗费用上涨趋势依旧迅猛。根据当前我国费用控制和支付方式的现状,医疗机构与产品药品供应上之间应多加强沟通,建立健全谈判机制,增加购买服务机制。
(三)为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
医疗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居民就医能力,能有效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但仅仅依靠医疗保险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经济发展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医疗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作为医疗改革的领导者和维护者,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度对医疗方面的投入,引导医疗保险制度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政府的参与并不是全民医疗保险实现免费,仍需要参保人员缴纳部分费用,相关专家表明,医疗保险应由政府和企业、参保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降低个人承担费用的比例,个人承担费用在20%以下为宜。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医疗保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和企业共同构建利于国民健康发展的环境,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国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三、结语
医疗保险制度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大问题,解决好医疗问题,能有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减少国民医疗所承担费用,整体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国民的健康起到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显扬.中日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赵玲玉.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
[3]金湘红.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J].中国市场,2016.
篇6
[关键词]环境产权 环境容量资源 收入分配效应
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产生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环境资源没有进行产权界定,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无法被正确体现而导致环境资源的配置失灵。而环境产权制度的欠缺打破了环境资源受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客观上也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产生严重影响。
1 明晰环境产权的内涵
1.1区别环境产权与自然资源产权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自然资源具有生态服务及资源供给两种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的失调导致环境污染,而资源供给功能涉及的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探讨环境问题时,多以“环境资源”或“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表述,却在内涵上突出强调自然资源而弱化环境。实际上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实质上的差异,前者强调的是资源的生态价值,后者突出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对它们在产权安排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环境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资源,又可依技术上区分的难易细分为独占性资源(例如土地、矿产、森林等)与非独占性资源(例如水、大气等);另一类是依托于自然资源的物质实体产生的环境容量与其自身的调节能力(即环境容量资源)。资源的希缺性决定产权界定的必要性,自然资源存量是有限的,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因此。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资源同样具有产权界定的必要性。但实践中,对于自然资源,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毕竟存在着产权界定与安排,而对于第二类的环境容量资源,南于受“产权实物观”的影响,普遍认为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可以免费或者廉价取得的,因而没有明确提出环境产权的概念。环境产权制度设计的滞后引起大量环境问题的出现,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1.2环境产权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权利界定
产权是对财产权利的界定、配置与运用,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而形成的反映不同经济主体对同一财产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权利及相应义务的法律形式。相较于自然资源而言,环境产权就是针对环境容最资源的财产权,它包括环境容量资源的所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能。
环境容量不仅仅是指通常情况下以允许排放量、最大纳污量、最适利用度等概念来表征的大气、水体、土壤等载体所固有的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还包括人类通过相应技术对污染物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而获取的环境容量扩大的部分。作为一种资源,环境容量具有特殊性,它是可拥挤物品,当使用者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容量限制)后,增加更多的使用者,将减少所有使用者的效用,甚至会产生负效用。冈此,环境容量资源的权利界定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排污权和排放权以及同体废弃物的弃置权的界定上,这也是环境产权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解析环境产权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
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收入的分配无非是产权收益的分配,从广义来看,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产权制度的组成部分。环境产权制度是环境容量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界定、行使和保护环境容量产权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环境产权界定制度、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和环境产权保护制度。有效的环境产权制度则可以对环境容量资源主体及其相应权利做出明确界定,并在交易中产生生环境容量资源主体间的收入再分配,进而透过它的收入分配效应实现对环境容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用。
2.1环境产权界定制度是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和规范化需求
著名产权经济学家巴泽尔曾经说过,“产权界定越明确,财富被无偿占有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产权的价值就越大。”而且只有在清楚界定权利的归属及权利的界限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权利的流转。产权界定制度主要是对产权体系中的诸种权利归属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制度安排,包括归属的主体、份额以及对产权体系的各种权利的分割或分配悼j。在主体之间进行产权的界定,事实上是进一步分配了收入或者赋予主体获得收入的一种手段。环境产权制度作为一项环境领域的产权安排,同样可以成为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此外,环境容量资源实质上应该属于社会公众所有,企业使用环境容量资源而没有向社会公众支付成本,产生了环境容量产权在主体归属上和收益归属上的不一致,导致矛盾的出现。如能建立有效的环境产权制度,则可以明确环境容量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从而避免公众的利益为部分人所获取,矫正权利主体、利益主体归属上的矛盾,为收入分配提供重要依据,并据此规范收入分配的合理进行。
2.2环境产权交易制度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环境产权交易制度主要是指环境产权人通过一定程序的产权运作而获得环境产权收益。有效的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可以促使环境容量资源使用者交易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实现。具体而言:
第一,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可以在环境容量使用者之间进行余缺调剂,环境容量资源富余者通过转让其环境容龄资源获取收入,而环境容量短缺者通过受让可以获得其所需要的部分环境容量资源,并通过生产活动获取收入,实现双方收入的增加。
第二,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可以促使环境容量使用者改进环境治理技术和水平获取环境容量资源的扩大部分,扩大的环境容量资源不论是留给自己企业使用还是通过市场交易,无疑都会增加环境容量使用者的收入。从而使得环境容量资源使用者的收入分配更趋合理。
当然,在环境产权交易领域需要对交易价格成本构成进行全面核算,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并通过完善的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才能相对有效地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2.3环境产权保障制度为收入分配提供合理预期和法律保障
环境产权保障制度是对各类环境产权取得程序、行使的原则、方法及其保护范围等构成的法律保护体系。
通过环境产权保障制度的设计,能够形成对环境产权的有力保护。不同主体在充分了解制度构成的基础上对各自的行为能够作出预判,产生合理预期,并且通过制度的保障让权利者的利益得到肯定,让受益者付出费用,让侵害者受到惩治,从而平衡各方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3 透析环境产权的制度关键以实现其收入分配效应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少国家已经在积极探索建立环境产权制度,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相继进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在碳交易方面,欧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美国根据《碳总量限制和交易法规》,有望建成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日本的东京都总量限制交易体系是全世界第一个城市总量限制交易计划;而我国也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这些都涉及环境产权问题,但也面临不少困难。我国在建立环境产权制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制度的突破点:
3.1环境产权界定制度的关键
任何产权界定的实质都是对权利的界定。环境容量资源的实际所有权属于社会公众,中央政府是环境容量资源实际所有者的人,在此基础上对环境容量资源所有权所具有的使用、收益等权能进行分割。环境容量使用权最根本的就是排放污染物的权利(包括向水体的排放、向大气的排放以及向土壤的排放一一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因此对环境容量资源产权的界定主要就是对污染物排放权利的界定,并以污染物排放量来衡量。严格意义上,公民也会利用环境容量资源,因为生存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在生存过程中也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但公民的这一项权利应是其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人权。本文不以公民的环境容量使用权为研究重点,而在于探讨企业的环境容最资源产权安排。笔者认为应该对环境容量产权进行双层界定:
第一层次界定是让地方政府拥有环境容量初始使用权。地方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职能主体,赋予其环境容量初始使用权并从中获得使用收益,才能激励其有效地监督制约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具体操作中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先由中央政府确定排放总量,并综合考虑各省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减排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后,合理确定各省的排放总量;各省将各自的排放总量按照相关原则和规则进一步分解到市(地)、县。
第二层次界定是让企业拥有环境容量最终使用权。最终使用环境容量资源的是企业,必须将环境容量使用权以环境容量许可配额的形式界定到企业才能减少交易成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各级政府在获得各自的环境容量初始使用权(排放总量)后,扣除公民生活性排放需要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考虑历史排放、实现需求等),将环境容量最终使用权以排放许可证的形式界定到相关企业。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本质就是对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产权界定。企业只能在其获得许可的范围内排放污染物。当然,埘于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环境容量扩大的那部分资源,也应该界定企业拥有使用权。此外,还应该确认组织和个人通过交易所获得的环境容量资源的产权,因为这些主体尤其是环保组织可以通过封存获得的环境容量资源防止其他人的排放,使社会的实际排放水平降低,达到改善环境,提高社会公益的目的。
但是,排放许可只表明主体获得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如果不允许交易排放许可意味着没有环境容量资源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样不能实现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应允许上述主体通过环境容量资源的市场交易获得收益。
3.2环境产权交易制度的关键
环境产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允许环境容量资源的交易,可以促使企业权衡环境容量的取得成本和污染物处理成本,并通过防止污染的技术研发和改进,节余自身获得的环境容量额度并通过交易获利,一方面有利于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环境产权交易制度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价格和交易场所。
从交易主体来看,出让方主体应该是依法获得环境容龄资源使用权并有环境容量资源富余的企业,受让方可以是用完环境容量额度且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也可以是为了阻止他人排放污染物而购买并封存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的组织或个人。
从交易客体来看,应该是依法取得并有富余的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鉴于一些诸如核废料、有巨毒的污染物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巨大生态灾难,适宜将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对象限定在排放权(大气排放),排污权(水体排放)和无严重危害的固体废物弃置(主要是垃圾)这三类,并且只能在排放同种污染物的主体之间进行交易。
从交易价格来看,应充分尊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污染物处理成本。鉴于政府对市场供需情况的了解比单个需求主体更加充分,可以考虑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环境容量资源的供需状况,结合污染物处理的平均成本确定不同排放、弃置物交易的指导价格,并由供需双方根据现实状况确定成交价格。
从交易场所来看,环境容量资源的交易可以在供需双方直接完成,但从交易各方获取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考虑,更好的选择是由政府或环境管理部门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交易市场,定期信息,也可以帮助企业存放富余的环境容量指标用于交易或未来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培育设立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交易中介公司,帮助促进企业参与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的交易。
3.3环境产权保障制度的关键
环境产权保障制度方面,可以借鉴财产权的保护,既要对权利主体的行为提出要求,主张权利主体“权利小得滥用”并承担应有的注意义务,也需要对权利主体的权利行使提供有力的保护。
首先,在公法领域,对于环境产权主体依法获得的环境容量使用权应予以确认,在行政法角度为政府设定权利界限,避免政府随意的限制、剥夺排放污染物的许可。即便对于一些出于公共利益目的确需收回的,也应该慎重对待,并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以及程序要求。在刑法、诉讼法角度,对于侵害环境产权的行为如构成犯罪的。严格追究责任,并保证受害主体利益的优先赔偿。
其次,在私法领域,应当依靠财产权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来稳定财产秩序,确立环境产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及实现方式、权利救济等规范,并通过制度保障环境产权人不仅有权排除他人侵害,更有权通过环境产权的使用、处分,而在市场的经济交易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篇7
【关键词】 单支卷烟 重量控制 精度 分析 探讨
1. 影响控制精度的因素分析
控制精度的偏差除了与设备的自身状况、现场使用与维护等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以下多种因素均会对控制精度造成影响。
1.1原辅材料
烟丝质量的优劣对卷烟质量有很大影响,优质的烟丝柔软绵长,卷制的烟支不但外观、透气度良好,很少有空头产生,而且单支平均重量偏差可以控制在20mg以内,重量控制精度相对较高,很少出现不合格的超重、偏轻或竹节烟。而劣质的烟丝除碎、短外,还掺杂有不少附加物,使烟丝发干、硬,卷制的烟支透气度差、空头多,最重要的是使供丝不均匀,极容易产生超重、偏轻或竹节烟。
1.2供丝系统
供丝系统有两部分需要速度调整:(1)提升带速度。(2)大梳理鼓速度。
提升带是靠变频器驱动,具体原理是根据计量室里的烟丝团高低,由PLC控制变频器,调整提升带速度。在机器全速运行时,若探测到烟丝团高,则提升带低于机器速度的25%运行。反之,则高于机器速度的25%运行。提升带的调整不能平滑过渡,因此易造成烟丝团的过高或过低。虽然该信号在PLC程序内做了延时处理,但仅使用两个传感器检测烟丝团,检测不够精确,易造成供丝不均。
大梳理鼓由机械传动驱动,其转速由无级变速器调整。它的检测装置是回丝振槽上的角度探测器。根据回丝量的高低,角度探测器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到PLC,PLC据此控制无级变速器电机正转或反转,来完成调整大梳理鼓速度的过程,使回丝量维持在25%左右。
以上两部分的不稳定,均可能会引起烟条内的烟丝密度不均匀,从而造成劈刀调节超量,使烟支重量偏差变大。
1.3放射源部分
放射源是烟支密度的检测机构。如果放射源不能正常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烟支重量的计算精度。衡量放射源是否正常的重要参数是IO(放射源强度)、IS(泄漏值)。在使用重量控制系统前,都要进行SU检查,以获取正确的IO、IS值,烟支重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如下:
I=IS+(IO-IS)e-KW
其中,I为有烟条通过时放射源输出的电流,K为与校准重量有关的变量,W为烟支的重量。由上式可看出,如果生产过程中IO、IS值有波动,则定会使烟支重量计算出现偏差,造成IO、IS、I值不稳定 。
1.4烟支同步信号(ECP脉冲)
重量控制系统另一关键信号是由同步轮产生的ECP脉冲。在该系统中它不仅反映烟支生产速度,更重要的作用是为重量计算提供一个时间基准。一个ECP脉冲周期内相对应的烟条重量即为单支烟重量。因此,如果因同步轮上接近开关位置安装不合适、接近开关异常而产生丢失脉冲现象,或者ECP脉冲上存在干扰,则定会引起烟支重量的计算偏差,从而使劈刀产生不正确的动作,产生过轻、过重烟支。
1.5紧头位置
在通常情况下,烟支紧头部分密度为10%左右,紧头宽度约占一支烟长的1/4,若按一支烟重800mg计算,则烟支紧头部分的重量增加值W为:
W=800×10%/4=20mg
由于劈刀盘运转是靠机械传动、皮带轮驱动完成的,因此极易引起紧头位置偏移。对于六槽劈刀而言,紧头位置偏移不会引起内/外排烟支的重量偏差量,但目前大多数烟厂为了节约烟丝而采用三槽劈刀,因此如果紧头位置发生偏移,即切刀切口不是在烟条紧头的中间部分,而是偏向了一边,那么紧头部分的重量将会造成双长烟中的一支过轻、一支过重,从而使内/外烟支的重量偏差增大。
1.6使用与维护不当
正确的操作和及时的维护,是重量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很多故障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正确使用造成的。
1.6.1参数设置不合适
该系统有许多参数会对控制精度造成影响,如显示器维修页面中的“高死区”、“低死区”、“控制1”等参数。“高死区”、“低死区”是劈刀动作的门限值,“控制1”为重量积分常数,即计算重量时每组的烟支数。这些参数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劈刀的动作频度与烟支的平均重量值。
1.6.2不使用自动IO测量功能
自动IO测量功能对因放射源的正常变化引起的强度改变的补偿很重要,并能反映放射源的工作状态。如果自动IO测量结果超限,则系统会通过控制面板上的IO报警指示灯报警。如果关掉了此项功能,那么一旦IO值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到重量计算的精确度。
1.7系统本身设计的不完善之处
1.7.1紧头位置调整
劈刀盘由主传动机构加皮带轮驱动,极易引起紧头位置的偏移。紧头位置的调整是通过机身上的旋纽手动调节,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及时的调整紧头位置。实际上是起不到调整的作用的。
1.7.2劈刀电机控制:
在现场我们会经常注意到,劈刀电机运转频繁,调整量太大。这是因为劈刀加电时间太长引起的。因为劈刀的控制是一种滞后响应,前面检测的烟支不合格,后面生产的烟支未必就不合格,因此劈刀大幅度上下运动极易造成超调现象,从而增大烟支的重量偏差。
2. 解决方法探讨
2.1供丝系统改进
大梳理鼓时刻跟踪主机速度,克服原系统调整慢、不够平滑等缺点,提高供丝均匀度。大梳理鼓的驱动可采用电子齿轮控制。电子齿轮是一种伺服控制技术,电机与主机的速度匹配参数可任意设置,伺服控制器根据轴编码器的反馈量来时刻调整电机的转速。这样可以确保原提升带控制中烟丝团的检测仅采用两个光电开关,检测点太少。因此,可适当多增加几个检测点,采用多点综合检测的方法较为合理。
2.2放射源供电及温度控制改进
放射源直流供电部分应采用单独供电,从而减少电源线上不必要的干扰。另外从放射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也要经滤波处理后才能送到模拟接口板,这样即使信号上有干扰也可以将其滤掉。我公司已开发了一套解决这一问题的电路板,经在多家烟厂使用情况看,能完全消除干扰脉冲,净化放射源输出的电压信号。
放射源的温度控制建议利用卷烟机上的温控器来控制、显示放射源温度。这样使温度控制变得直观、方便,同时又可减少因信号长距离传输带来的干扰。
2.3改进劈刀控制方式
前面提到原系统中没有劈刀加电时间调整功能,建议对其原有软件进行修改。新型重量系统(CHWC-I型)中吸取了原PSSIM70、新80型的设计优点,增加了新型的人机界面系统,所有重量控制系统的参数均可通过人机界面设置。劈刀控制采用逐次逼近方式,劈刀加电时间可以0—255ms调节。用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意调整各参数,直到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2.4增加紧头自动调整功能
根据重量控制系统计算的紧头位置偏差量来控制紧头调整电机。该功能可以完成紧头位置的在线实时跟踪与调整,确保切口位于烟条的紧头中间位置,从而避免因紧头位置偏移而引起的重量偏差过大。新型重量控制系统(CHWC-I型)中已具备这种功能,目前也同样在ZJ19E机组上使用。在实际的生产中对原先的机型改造主要是从卷接机劈刀控制方式和增加紧头自动调整功能进行改进的。
2.5正确使用和维护
正确的操作和及时的维护,是重量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各参数的设置应根据机器状况、原附材料的情况、控制效果等现场调整,自动IO测量功能、重量校准功能一定要使用,这样才能保证重量控制精度。在使用中如果发现IO报警灯亮,这一般是因放射源导管上的钛铂片松动、破裂或导管内有碎片等引起的,操作人员应该及时维护。清理导管时宜使用较软的毛刷,切莫使用较硬的工具,以免损伤钛铂片。
篇8
关键字:电子厂房;湿度;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increase quickly, the domestic electronics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control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if too dry, the electronics plant vulnerable to static electricity, resulting in damage to the CMOS integrated circuit, the humidity is too high and produce will have cracks, resulting in decreased yiel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it must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onic plant, humidity control is also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 words: electronic plant; humid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F325.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湿度控制要求的重要性
摩擦会产生静电,具有隐蔽性、潜在性、随机性、复杂性的特点。静电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影响工艺的实施,有时甚至会给整个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电子行业静电普遍存在,消除静电,才能保证工艺的平稳进行,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注:试验表明,相对湿度在20%RH时,电子厂房内静电电压为10000V,相对湿度低到10%时,电子厂房内极易产生20000V的电压)。此外过于干燥的空气也会造烦恼空气中粉尘飞扬,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不利于室内洁净度的控制。所以厂房内的环境不宜过于干燥,冬季通常需要对空气调节进行加湿处理。
另一方面电子厂房内过于潮湿也同样影响产品质量。曾针对成品率由稳到不稳,再到严重下降这一现象的调查,对粘片、压焊、塑封等工序在此批次产品加工期间的各种工艺参数,原材料等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总,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排除了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事后进一步对废品率极高的卡中不合格晶进行了超声波扫描,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离层,经解剖发现:从离层处发生裂痕、金丝断裂、部分芯片出现裂纹。造成成品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封装离层处产生裂痕,导致芯片裂纹或金丝断裂。产生离层的原因是由于芯片表面水汽包封在塑封体内产生。由此可见生产环境也不宜过于潮湿,夏季及雨水丰富季节通常需要对空气调节进行去湿处理。
2室内空气参数要求
结合电子洁净厂房内的温度来说,一般电子厂房夏季设计温度在24℃左右,冬季设计温度在22℃左右,设计相对湿度在40~60RH之间,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感觉舒适,静电也消失了。对于绝大多数电子厂房来说这样的温湿度环境是比较理想的生产环境。
电子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对环境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为了不对电子产品产生损坏和侵蚀,建议仓库的温度保持在5-30℃,湿度不宜太大,应为25%-60%为宜。另外,要注意防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温度要求与湿度要求的关系。根据古典自控理论温湿度的有效控制精度范围是相关联的范围,当温度控制精度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例如±1ºC时,如果湿度精度范围的要求是±20%,那么20%的范围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效范围,湿度实际有效的控制范围将相对的缩小。
对于净化区环境来说,由于生产工序对环境诸因素要求更加严格和苛刻,洁净电子厂房的设计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
2.1温湿度要求:温度一般为24±2℃,相对湿度为55±10%。
2.2新风量大。由于这类车间通常工艺排风量大以及需要维持正压,可根据以下数值应取下列的最值:非单向流洁净室总风量的10―30%;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保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40m3/h。
2.3送风量大。为了满足无尘车间内的洁净度及热湿平衡,需要较大的风量,结合温湿度精度控制要求的考虑,总送风量由如下因素的较大值决定
2.3.1为了维持洁净度所需要的换气次数,就300平方米的车间,吊顶高度为2.5米的,如果是万级,送风量就需要300X2.5X30=22500m3/h的送风量(换气次数,是≥25次/h);如果是十万级的,送风量就需要300X2.5X20=15000 m3/h的送风量(换气次数,是≥15次/h)。
2.3.2为了达到温湿度精度要求所需的送风温差计算出的总风量,例如当温度波动允许精度在±0.5℃,工艺性空气调节的送风温差在3~6℃。或者根据换气次数计算,例如当温度波动允许精度在±0.5℃,工艺性空气调节的换气次数在8次。引用于《采暖通风经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不同要求电子厂房加湿方式的选择
3.1对于用户有中央空调机组及机组内有加湿段的电子厂房:
3.1.1如果用户希望空调控制要求精度高的情况下:若用户无蒸汽源或使用蒸汽不便不经济时一般建议采用电极加湿器。若用户有蒸汽源且使用方便时,建议采用干蒸汽加湿器。电极加湿及蒸汽加湿的空气处理过程均为等温加湿过程,在焓湿图上即为温度不变绝对湿度增加,这种加湿方式的优点是加湿精度高,便于配合其他空气处理过程达到环境较高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加湿迅速、均匀,不带水滴,不耗电,运行费低;缺点是蒸汽加湿必须有蒸汽源和输汽管道系统,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初投资高。与之效果类似的还有电热加湿,电热式加湿器的工作原理:置于绝缘套管内的电阻丝加热水,使之氧化,蒸汽喷嘴把蒸汽喷进加湿空间,达到加湿的目的。使用时不需蒸汽源,不受水质影响,控制精度因而也高于电极式加湿器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电耗大,加湿器表面易结垢,造成换热量下降,热管的用材,加湿筒内壁的材料及加工的讲究,使其价格较高。因此建议使用软水甚至使用纯净水,可以使其电热管合计加热筒的寿命大大延长,使运行成本降低。
3.1.2如果用户希望空调只是提供一般性的加湿且加湿精度要求不高、卫生条件要求一般时:建议采用湿膜循环水加湿器。风量小于10000m3h的空调机组由于加湿段尺寸较小,建议选用高压喷雾十湿膜档水板加湿方式;风量大于 10000m3h的空调机组,则建议选用湿膜循环水加湿方式。由于湿膜直排水加湿方式水资源浪费太厉害,故坚决不建议用户采用湿膜直排水方式。湿膜加湿工作原理为当水箱中的水输送到加湿器顶部的淋水器,水均匀地淋到湿膜的顶部,淋水器确保水均匀分配到湿膜材料上,水沿湿膜材料向下渗透,淋湿湿膜内部的所有层面,同时被湿膜材料吸收,形成均匀的水膜.当干燥的风通过湿膜材料时,干燥的空气和湿润的湿膜表面有较大面积的接触,从而达到较大的水份蒸发量。大量水分子随风送入需加湿的空间,使空气的湿度增加,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湿膜加湿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为等焓加湿,在焓湿图上即为干球温度降低绝对湿度增加的处理过程,这种加湿方式的优点是洁净无噪音。对空气有洗涤、过滤作用。具有加湿降温功效。洁净、等焓加湿,不产生“白粉”现象。缺点是体积大,加湿量小,使用自来水时湿膜容易结垢,水垢不吸水,蒸发面积会减少,加湿量锐减,容易滋生细菌,每年要更换。湿膜加湿器的加湿量跟风量、湿膜厚度、风压、风速和空气温湿度等参数有直接关系。不便于配合其他空气处理过程达到较高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3.1.3如果用户希望空调加湿卫生条件高且用户能提供纯水时:建议用户采用高压微雾加湿方式或电热式加湿。高压微雾加湿方式与传统的高压喷雾加湿方式不同。高压微雾喷头压力为7MPa,加湿效率高达90%以上;高压喷雾喷头压力为0.5MPa,加湿效率仅为30%左右。高压微雾加湿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也为等焓加湿,在焓湿图上即为干球温度降低绝对湿度增加的处理过程,这种加湿方式的优点是喷雾颗粒较细,可用于室内,缺点是需要高压气泵,对水质要求很高,有噪音干扰。
3.2对于用户有中央空调机组,无加湿段但有送风管道且希望在风道中进行加湿的:建议用户采用:电热加湿器方式;风管干蒸汽加湿方式(条件是用户有蒸汽源)。这样的加湿方式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空调系统当中,尤其适合改造系统及厂房改扩建等需求。
3.3对于用户无中央空调机组只在电子厂房内装有若干台柜式空调的用户
3.3.1如果用户车间内热负荷较大,希望使用冷加湿方式的:如用户有纯水即去离子水,建议使用高压微雾加湿方式;如用户无纯水,建议使用湿膜柜式加湿方式
3.3.2如果用户车间内热负荷较小,希望使用热加湿方式的,建议使用电热或电极式加湿方式。
4不同要求电子厂房去湿方式的选择
去湿的方式通常为两种方式,降温除湿及吸附式除湿。
降温除湿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是在特定大气压下通过降低空气温度至露点温度,将空气中的水分析出,所运用的系统和空调冷源的出水温度及能处理到的露点温度有关系,通常运用于露点温度≥11ºC的空调系统(例如冷冻水出水温度在7ºC)。
吸附式去湿方式的空气处理过程是升温去湿的过程,空气固体吸附分离采用转盘式金属硅胶吸附体。在除湿过程中,吸附转盘在驱动装置带动下缓慢转动,当吸附转盘在处理空气区域吸附水分子达到饱和状态后,进入再生区域由高温空气进行脱附再生,这一过程不断周而复始,干燥空气连续的经温度调节后送入指定空间。这种除湿方式运用于超低露点温度要求的空调系统内。
5新风系统及湿度控制
通过对电子洁净厂房特点的了解,之前提及房间内的新风补给量大,厂房内本身的散湿量少,夏季散湿及冬季干燥空气的主要来源即为新风系统,控制好新风系统的湿量对于整个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一般中、大型恒温恒湿类空气调节系统和对相对湿度有上限控制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空气处理的设计,应采用新风预先单独处理,除去多余的含湿量在随后的处理中就可避免再热过程,这种新风单独处理的方式是最为成熟有效的新风处理方式,既较好的控制了新风里的水分含量,便于之后跟回风混合后整个系统的控制,也避免了冷热抵消现象,有利于节能。
下面结合电子厂房净化空调回风的处理对湿度控制进行分析:
5.1新风机组+混风机组+高效过滤器(HEPA)空调方式介绍
该空调方式指的是室外新风经过新风机组处理后送入混风机组,混风机组把回风与新风混合并处理至所要求的空气参数后直接用风管送风到各终端高效过滤器(HEPA),通常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只承担新风负荷,由混风机组承担室内的湿负荷和显热负荷。
在新风比所占比例很大时尤其需要注意这种空调系统中可能会产生过冷处理,即在混风箱内为了去满足湿度要求对送风进行除湿降温处理后送入房间的空气具备的冷量超过了去除室内预热所需的冷量,此时为过冷。可以采取空调箱内再热或二次回风的方式来解决。对于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当室内温度要求控制的允许波动范围小于±1ºC时,末端精调加热器再热的方式宜采用电加热器的方式。再热的系统会产生冷热抵消的现象,不利节能,但优点是控制精度较高。二次回风不耗费额外的能量,但是就精度而言不如再热的方式来得高。
5.2新风机组+干盘管+FFU空调方式介绍
所谓干盘管,是因为在这种系统中冷冻盘管仅承担显热负荷,其冷冻水进水温度一般在13℃以上,也就是说在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上,盘管一般不可能产生冷凝水,属于干工况运行,所以其叫干盘管,而13℃的冷冻水常用的制取方法为利用水--水板式换热器把冷水机组的7℃/12℃冷冻水转换过来。所谓FFU,中文意思为风机过滤器单元,确切地说是一种自带动力、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模块化的末端送风装置,许多净化设备生产厂家都有FFU的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新风机组+干盘管+FFU空调方式指的是室外新风经过新风机组处理后送入洁净室的天花技术夹层内,干盘管负责处理空气至所要求的参数,然后用FFU来循环空气从而达到洁净度要求的换气量,通常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到室内露点温度,承担新风负荷及室内湿负荷,干盘管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FFU负荷循环及过滤空气。即湿度由新风机组负责,温度由干盘管负责,洁净度由FFU负责。
这种空气处理方式尤其适合电子厂房大送风量,高精度控制要求的特点,新风的单独控制可以有效的解决湿度控制要求,而温度的控制由调节干盘管配管上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在厂房安装条件允许,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是值得推荐的空调处理方式。
5.3水冷机组+增压风柜+高效送风口
与其他几种方案比较,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空调方案。它可以大大的缩小机房的面积,水冷柜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布置于较小的机房内或净化车间内,增压风柜可以布置于机房内或吊在机房内或在夹层内。
优点:A.空气处理效果较好的,处理过后的空气在送风过程中被污染程度低。送风的温度湿度控制效果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主要在空气处理机组(增压风柜)里进行控制;B.布置灵活。自带冷源;C.大小电子厂房,新旧电子厂房都适用;D.维修频率较低;E.车间噪音低。
缺点:A..需要小面积的机房。需要有冷却塔,冷却水泵的摆放位置;B.空调机组与空气处理机组要集中布置;C.造价较低。特点:这种方案可以是一次回风也可以是二次回风,具体根据车间的大小情况来定;这类方案一般可适用于洁净度为千级,万级,十万级等的净化无尘电子厂房。
以上三种末端空气处理方式是电子厂房内根据不同的温湿度控制要求结合洁净等级最为常用的空调型式,前两种采用空调箱型式的加湿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蒸汽或高压微雾加湿的方式,适合洁净环境的要求。第三中空调型式的加湿方式可采用电极式加湿方式,适合柜机这种灵活的摆放却又高精度的要求。
6工程实例
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主厂房内测试间,用于灌封设备的测试和检验,建筑面积120m2,温湿度要求夏季:温度25℃±4,相对湿度
就已知条件来看,此房间对温度控制要求的范围很宽泛,关键是湿度的要求范围必须低于某一个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以考虑湿度的控制为优先。干球温度25℃,相对湿度30%时的露点温度为7℃左右,小于11℃,这时如若采用普通冷却去湿的方式将无法满足要求。在这个工程中考虑到测试间内无人员长期停留,并且室内无发湿量的情况,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混风循环空调+转轮除湿机处理新风的方式进行处理。这里唯一的散失来自于新风,有效的去除新风带来的水分就能满足这个房间的湿度要求。首先需要做好测试间的维护结构密闭措施,并且维持正压,避免相邻房间未干燥过的空气进入,根据层高4m,按1次换气计算出测试间的新风量为120m2*4m*1次/h=480m3/h。总送风量按新风比8%的比例定为6000 m3/h。按室内外的绝对湿度,需除去的总湿量为9kg/h。将处理好的干空气与室内的回风混合后再进行后表冷降温后送入房间。在这里按夏季工况作为最不利工况进行设计计算。转轮除湿流程如图1-1。
新风的处理过程如图1-2
7结语
现代工业洁净室应用的代表是微电子行业,主要产品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器。半个多世纪以来,集成电路得到迅猛发展。微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洁净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洁净技术的发展。只要我们认真了解工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湿度控制分析研究,就能结合空气调节系统对环境湿度有效的控制。相信电子厂房净化空调方式能够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许钟麟《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倪美琴,杨卫波,谢治祥,《风机盘管干工况运行时冷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暖通空调,2008年第38卷第8期
[3]陈霖新《洁净电子厂房的设计与施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4]张昌《电子行业干盘管----FFU洁净空调系统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2)
[5]严德隆《洁净室技术应用中当前的几个热点问题》洁净与空调技术,2002年,(4)
[6]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李婕璇,女,1981.11生,毕业于东华大学,汉族,湖南人,本科学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作年限:8年(2003.07~至今)
工作经历:
2003.07~2005.05 上海空奇建筑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计(助理工程师)
篇9
关键词:基金经理 激励 基金业绩
随着中国私募型基金的迅速发展,以提取业绩管理费形式的激励模式渐入人心,投资者逐渐认识到这种激励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公募型基金公司也在尝试提取管理费的模式,究竟结果如何呢?在相同的激励模式下基金经理是否会取得相同的业绩?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
1.运营制度概念的界定
1.1信托公司自主投资模式
信托公司与客户签订信托合约,代客户进行资产管理 ,并提取一定的管理报酬。信托资产的管理可以委托给信托公司的基金经理,也可以聘请外部基金管理人。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交给自己的基金经理管理时,公司既收取管理费也收取业绩费,这种模式与当前理论界倡导的基金公司激励机制改革方向一致。对于基金经理来讲,其薪酬收入必然与管理的基金业绩挂钩,相比公募型基金来说,其薪酬收入制度更清晰,激励性也更强。
我国目前有云南国际信托公司和华宝信托公司有自主管理的私募型基金,我们的主体样本中也包括此种类型。本节将此类样本(共11只)单独提出与公募型基金做对比,考察“公司提取业绩费“的基金业绩表现是否更优越。
1.2基金经理持基激励模式
基金公司层面也在努力尝试更切合实际的制度,其中最早进行激励机制试探性改革的是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8月,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推出“持基”激励计划,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同时同比例投资旗下基金,收益最终将全部归于基金经理。2008年,华宝兴业宣布将基金经理持基激励计划升级为“核心投研人员持基激励计划”,当时公司及其核心投研人员共投入持基激励计划1049万元。2009年8月份,华宝兴业继续实施“核心员工持基激励计划”,此次持基激励计划的安排中,公司副总经理以下副总监以上、公司新任基金经理、新增核心研究员等全部纳入上述激励计划。而华宝兴业根据以上核心员工申购金额按1:1比例以公司固有资金申购了旗下基金,其投资收益则归“持基”员工所有,华宝兴业公司和相关员工在这三次持基激励计划中的总投入累计已超过2800万元 。
施行“持基”激励的公募基金业绩是否能让基金经理更加努力工作,取得超过同类基金的业绩呢?本节将华宝兴业基金公司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共6只)作为单独的样本,与其他公募型基金管理公司以及私募基金做对比,考察此类基金的业绩情况。
1.3提取业绩费的公募模式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大成优选基金,是公募基金行业唯一一只提取业绩费的基金,也是对激励模式改革的尝试。大成优选成立于2007年7月,在基金合同中规定了提取业绩费的条款。每年业绩报酬提取比率为10%,但基金可提取业绩报酬的收益率不得低于6%,且需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增长率和同期可比的全部基金资产净值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上浮5%二者中的最大值。其中,同期可比的基金是指其基金合同已在当期业绩报酬对应时间区间之前生效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每年提取的业绩报酬与当年提取的基金管理费总和不得超过期初基金资产净值平均值的5%。业绩比较基准为:80%×沪深300指数+20%×中信标普全债指数。
作为正向激励的对等,大成优选又规定,基金管理人单独设立专门的业绩风险准备金账户,从已提取的上一月基金管理费中计提10%作为业绩风险准备金,每月划入业绩风险准备金账户,用于弥补基金亏损。
大成优选的业绩提成模式,基本具备了美国基金中的“对称激励”的特征,对于基金经理来讲,其薪酬考核更加直接,激励性比其他的公募基金要强。
1.4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
严格来讲,此类基金不算是一种新的激励模式,我们将其单独提出,是考虑到在公募基金行业对基金经理的激励制度,是否压制了基金经理的进取心,而私募型激励制度下能否使基金经理的努力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种对比研究与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单独提出样本考察。我们选取了曾经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担任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的人员管理的信托型私募基金样本(共14只),主要与公募型基金做对比。
我们将曾经管理过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做了梳理,计算在这些基金经理管理期间的总体收益。我们发现这些公募基金能够超越同期同类基金的共有12只,占比48%,即有不到一半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处于同行的前二分之一,另外有一半多的基金经理的表现不如同行业其他人。在公募行业中,这些基金经理并没有体现出超强的投资能力。
1.5考察期间选择
考察期间为2007年9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的共34个月度收益数据。在此期间,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2008年的单边下跌期、2009年的单边上涨期以及2010年的震荡调整期,基本上能够代表股市的行情特征。
2.不同运营制度下基金总体业绩研究
2.1 描述性统计
我们对信托型公司管理的基金、华宝兴业旗下具有持基激励的基金、大成优选、具有公募基金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值、中位数等描述性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2.1.1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基金总体上优于业绩指数,优于公募基金的全体表现。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基金在考察期内取得正的平均收益,远高于业绩基准和公募基金的平均值;风险的表现又是所有的分类中最小的,体现出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2.1.2进行基金经理持基激励措施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整体表现只略优于业绩基准。比较而言,具有持基激励的华宝基金总体表现没有达到公募型基金的平均水平,业绩的波动性较大,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激励效应。
2.1.3提取业绩费的大成优选公募型基金跑赢了业绩基准,并略超过公募基金的平均水平。大成优选的收益率波动较大,这与作为股票型基金的仓位规定相关。表现突出的是收益率的中位数是所有分类中最高的,说明大成优选基金的负收益绝对值较大,不适合熊市操作,没有对风险做有效规避。
2.1.4就均值而言,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表现最好,且明显超越私募平均状况。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投资风格差异较大,表现在标准差的值超过私募行业平均水平。与公募型基金类似,但业绩好的基金对均值贡献较大,即优秀的私募基金取得了更客观的收益,表现为在不同类别的偏度度量中,只有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为明显的正值(私募整体偏度为0),也说明了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整体业绩偏高,分布重心处于正值区域,并且最大值
2.2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检验对比分析
我们的对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基金进行参数检验的比较分析,样本数据的参数分布值见附表。下表中我们单独列示了平均值的情况以便于分析。
2.2.1信托公司基金的贝塔系数是最低的,风险控制能力最强。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样本数据基本来自于同一家信托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关系,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局限性。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都呈现出接近0偏负的状态,均大大超越了业绩基准(73%);詹森指数为正值,超越公募基金。
在对三类评价指数排序后分析发现,信托公司的表现位于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之后,在前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中的数目占信托公司样本总数的20%和54%,基本符合正常表现。
2.2.2具有持基激励措施的华宝基金表现略优于业绩基准和公募全体。由于选择的华宝基金大部分属于股票型基金,因此贝塔值较大,其中有三只均超过1;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略好于公募基金总体和业绩基准,但不是特别明显,从数据上看超过业绩的占比为50%;詹森指数为正值的基金约占华宝基金的50%,总体表现为正值。
2.2.3大成优选基金表现略好于华宝基金。三种指数均居于中间位置,好于公募型平均水平和业绩基准,但相比私募型基金要逊色很多。
2.2.4公募背景的信托基金表现抢眼,三类指数均为最优。公募背景的信托型私募基金风险控制较好,贝塔值为0.488;特雷诺和夏普指数均超越业绩基准、公募型基金和私募平均水平,指数为正值的占比达到78%;詹森指数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以及各类平均值,且全部为正值。
在研究样本的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的排序比较中,前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数量占比分别为42%和78%,远远高于25%和50%的平均水平;詹森指数的占比达到了50%和80%,体现出比其他类型的基金更优秀的投资能力。
3.总结
我们对信托公司自主管理、采用持基激励的华宝旗下基金、采用业绩费管理的公募基金三种不同运营模式的基金业绩进行分析,发现同样是对基金经理采用了额外的激励模式,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基金业绩要明显好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公募基金,这说明除了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德宗,宋红雨.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4):110-113.
2.李博,吴士农.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1(8):25-30.
3.舒琳.基于M2指数的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4):9-10.
篇10
关键词:监控 分层告警 系统 应用
0引言
调度监控人员面临着海量的遥信信息。目前调度自动化系统缺少有效的信息分层和过滤手段,难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告警窗口简洁、清晰地显示实际系统运行、异常和事故情况,急需提供对遥信信息进行分层分级和二次过滤显示的工具,使值班人员能够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地挖掘遥信数据,并按照信息的所属范围和重要性,分层分级显示给调度电力调度中心值班人员,使得在分析事故时,能迅速过滤出有效的信息,从以厂站为中心的总体信息逐步过渡到间隔中的具体信息,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信息的监视和查看。
1监控的需求
1.1遥信信号分类显示
1.1.1监控信号的现状
变电站各种运行遥信总量虽然很大,但经常动作的是提示信号,不需要关注,关键是要注意事故和告警类信息。各种信号混杂一起仅按时序监视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把不需关注提示信号剔除,仅仅保留事故及告警信号,则需要监视的信号量就会急剧下降。将变电站遥信信号分为三类:提示、告警、事故及变位信息。为了满足运行监视的需要,运行工作站上显示窗口由6个面面组成,分别是:时序信息、提示信息、告警信息、事故及变位信息、检修信息、未复归告警信息,每个页面能由用户根据需要激活或关闭。
1.1.2 监控需要的主要信息
监控值班员真正需要打开监视的只有“事故及变位页面”和“未复归告警面面”,用来监视系统故障和设备异常,监视工作量急遽下降,不会发生疏漏。
2主要工作内容
2.1告警信息的分类显示
根据信号处理的危急程度及信号特点,在数据库中将监视的开关量信号分为五类,在监控系统上实现分类显示,每个类别所在的页面能由用户根据需要激活或关闭。未定义的信号应默认为告警信号。
2.1.1事故信号(A类)
包括反映事故的信号及断路器变位信号:断路器分、合;保护动作信号;单元事故信号;断路器弹簧未储能。断路器分合是重要监视信号,列入A类是加强注意;断路器弹簧未储能信号一定会伴随断路器合闸,在事故跳闸时可以作为重合闸动作的判据。
2.1.2告警信号(B类)
包括反映事故的信号及断路器变位信号:断路器分、合;保护动作信号;单元事故信号;断路器弹簧未储能。断路器分合是重要监视信号,列入A类是加强注意;断路器弹簧未储能信号一定会伴随断路器合闸,在事故跳闸时可以作为重合闸动作的判据。
2.1.3变位信号(C)
主要是隔离开关和地刀的变位信号,倒闸操作时要重点关注。
2.1.4提示信号(D)
一般的提醒告知信号,不需要进行处理。如某个动作的提示性信号未复归,则这个信号显示不同颜色。AVC自动调节时,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的分合、主变分接头档位变化等都应列入D类信号,以减少监视工作量。
2.1.5自动化设备状态信号(E)
反应自动化调备的工况,通过自动化设备报文上传的信号。
2.1.6变位信号(C)
主要是隔离开关和地刀的变位信号,倒闸操作时要重点关注。
2.2告警信息的分类显示
其次,电力调度中心信号显示单元划分,可由用户任意定义单元,用户可为线路、主变、母线及公共4个单元。
2.2.1线路开关单元
开关分合闸信号、开关机构信号、保护信号、模拟量(三相电流及有功);对3/2接线,2台开关及保护、线路保护等信号全部列入。
2.2.2主变单元
三侧开关分合闸信号、三侧开关机构信号、主变保护信号、冷却器及其电源信号、有载调压信号、模拟量(三侧天关各相电流及有功)。
2.2.3母线单元(按电压等级分、不管几组)
接该电压等级所有开关跳闸信号、母差保护信号。
2.2.4公共单元
所用电、压变回路、直流系统的信号及其它公共信号。
2.2.5未划分的单元
未划分单元的信号应可以在相对类型的页面显示出来。
2.2.6查询
用户根据需要在主界上方便的查询某一段时间内某个变电所某个单元上发生的信号。
3分层告警的功能实现
3.1告警显示
当告警信息来临时,根据保护节点表中配置的保护类型,相应的告警信息会在不同类型中出现。
如图1所示。
3.2告警信息的分单元显示
其次,电力调度中心信号显示单元划分,可由用户任意定义单元,用户可为线路、主变、母线及公共4个单元。
3.3快速定位厂站和间隔功能
根据当前用户选择的消息,可快速定位至当前消息相关的厂站或者相关的间隔,即直接筛选出当前遥测或遥信信息的厂站或间隔。方便用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3.4告警参数设置功能
3.4.1提示消息自动转告警设定
若同一提示性信号在告警最大的设定的队列数组数内重复出现N次(默认为4次,则把该提示性信号自动在告警页面中出现,并且消息文字会变为用户指下的消息文字颜色,提醒用户当前告警消息是由提示信息转入;对提示信息具备转告警信息的功能。
3.4.2间隔事件时间段定
以某个单元第一个出现的信号为起始时间,在此后N秒(默认为:60秒)内该单元所有的动作及复归信号,均在该“单元区”内显示,作为一个事件。超过N秒该单元的动作及复归信号,作为一个事件。
3.4.3告警窗显示
顶上窗口的字体可以人工调节大小(默认为22号),各窗口能够调整顺序,并设置是否出现该窗口。窗口的底色为皱纹浅米色。不同类型的信号,颜色不同(动作绿色、复归紫色、9变位合闸土黄色、变位分闸暗红色、SOE桔黄色)。
3.4.4自定义窗口
增加一个自定义窗口,把想看的信号类别进取定义到这个窗口显示。
3.5检修置牌功能
一个单元间隔整体能够定义“检修”,并能检修挂牌,这样归入该单元的信号就不会出现在正常运行信息中干扰,列入检修信息显示,不在事故、告警、变位、提示、自动化设备状态信号5个画面中出现,时序页面与原系统告警一致。
3.6锁屏及保持功能
如果单个信号老是误发信号,能够定义让其“保持”,不要再频繁变位。具备屏幕锁定功能,此时屏幕信息被冻结,不再刷新消息,但是所有厂站消息还是正常接收和处理,只是不再刷屏而以。
为了防止用户锁屏或保持后忘记,在主界面的下方状态栏中有相关提示间。
3.7查询统计功能
根据定义的信号类型、变电所、间隔、是否复归等条件进行综合查询。查询所有变电站当前有哪些动作信号、查询某个变电站当前哪些动作信号,特别是接班人员需要查询。
3.8模拟量越限报警
定义告警定值,并能转入告警未复归窗口显示,考虑防抖动功能。
3.9具备告警快速定义工具
系统本身要具备自动定义功能,将信号归入相应的告警、提示、事故变位类,然后由人工核对一下,不能全部由人工一条一条定义。即根据条件规则指定义。选择出指定厂站内的遥信或遥测信息,并可以通过筛选名称的功能快速筛选出相关信息。如系统可筛选出名称中含有“769”字符的信息。通过选择间隔或分类也可能筛选了用户需要的信息,再通过快捷键来迅速定义分类或间隔信息。
结论
沭阳供电公司的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采用南瑞的ON2000系统,电力调度中心的工作站和调度主站采用一体化平台,共享历史数据服务器和前置服务器。监控工作站采用专用100M光纤与调度主站相连。电力调度中心监视沭阳境内所辖的26个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中开关和隔离开关的遥信量有1000余条,保护动作和告警的遥信量有15000多条。经常会出现,当遇到雷暴天气时告警窗中同时出现上百条保护动作和开关变位的告警信息。再有夏天气温高,负荷重,也会出现许多过负荷的告警,如果再加上远动装置异常产生的装置告警和误遥信。值班人员就很难通过显示屏上的信息把握实际异常情况,许多重要的保护动作信息会被大量的次要信号淹没。所以对分层告警的功能需求非常迫切。
变电站遥信信号分单元、分类显示后,监控人员的工作量已经大为减少,但如何提高监控人员监视质量,即提高监控人员对事故异常判断及处理的准确性的矛盾凸现。由于公司变电站无人值班推行的是“集中监控、分散操作队”的模式,即监控人员不参与变电站现场的操作及巡视,因此监控人员技术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始终是个难题,难以对事故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及处理。如果对变电站出现的每个告警遥信信息能实时提供准确判断及处理方案,则对迅速处理事故及异常情况、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远圆.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可靠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6):99-101.
[2] 智能分层告警系统工作手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