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宽容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19 00:1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宽容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
篇2
与“不谄不读”、 “言而有信”、“相知知心”、“君子之交淡若水”一样,宽容也应当成为君子之交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但是,我所说的宽容,并非古人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徒”。《汉书・东方朔传》中的这句话,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欲求“至清”、“至察”而不能之后发出的“难得糊涂”的感叹。而宽容则是在肯定人性的无限丰富性基础上做出的选择,不是藏污纳垢,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弃朋友间的“道义相砥,过失相规”。而是肯定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秉性、习惯嗜好、审美趣味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任何观念和个人都没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模式和好恶来规范它。因而,宽容的品德,是与民主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宽容不能等同于对别人的过失的谅解。谅解固然显示着一种大度仁慈的长者风范,但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让人想起“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训。而宽容则首先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懂得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命丰富了这个世界。如果生活是海洋,那么每个人都献出属于他自己的那一滴水;如果生活是鲜花,那么每个人都献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种颜色与芳香。宽容不是原谅.或者说我们不需要谁来原谅我们,而是承认,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于是,宽容的品德又与谦虚、平等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篇3
本课以学校的“至善教育”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全校各年级学生开展“孝、礼、信、智、勇”教育为基础,专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的创设而设计的德育校本课。本课从形象的故事引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引发思考,再迁移至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让学生体会和谐的重要以及知道如何实践和谐之道。
二、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的内容适合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涉及和谐相处的问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更是构成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本课设计注重历史性、生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基础内容,以丰富的社会资讯展示和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关注儿童的自身体验和个性表现。
三、教学目标
认识和睦相处乃传统美德;从生活中了解和谐相处之道;认识社会中各种和谐的人和事;培养为建立和谐社会,从自身做起的理念;树立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理想。
四、课程资源整合
媒体资源、动态资源、学生资源。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生活中和谐的人和事。
教师准备: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预设:
1.观看和谐的图片。说说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是:和谐至美。(板书)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和谐带来的美好感受。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和谐美好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人、物、自然给我们身心带来的愉悦。
(二)认识和谐之道古而有之
教师活动预设:
1.你知道哪些关于与人和谐相处的名言或格言?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4.看课件《六尺巷》。
5.说说你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学生活动预设:
1.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和谐的名言警句。
2.谈谈对名言的理解。
3.看了《六尺巷》的故事后谈感受。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经典让学生理解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和谐相处的秘诀所在。
(三)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和谐相处的重要和技巧
教师活动预设:
1.播放学生小短剧表演:两个同学在过道不小心发生碰撞,互相争吵起来。(视频)
2.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来化解这些矛盾呢?请说一说再演一演。(换位表演)
3.师小结:与人相处,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只要多理解、多谦让,多使用礼貌用语(课件出示礼貌用语图片)就能化解许多烦恼。
学生活动预设:
1.看视频。
2.同学换位表演,互相体谅,矛盾化解,从而体会和谐相处的重要。
活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换位思考,理解宽容是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
(四)了解身边和谐的人和事
教师活动预设:
1.你知道哪些和谐的人和事?(请先在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请小组代表说。
2.师介绍(配乐配图):正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第一调解员――柏万青;“油条哥”――刘洪安;“地球的女儿”――赵鸿;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曼德拉等。
3.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爱心、奉献、诚信、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
4.从这些榜样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和谐之境?(请写一写,说一说)
5.请贴在和谐树上。(配《让世界充满爱》)
学生活动预设:
1.小组汇报搜集的实例。
2.观看老师搜集的事例。
3.谈感受或者收获。
4.学生写一写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相处。并贴在“和谐树”上。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和展示资料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和谐可以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物和环境都可以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和谐生活。
(五)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预设:
1.师:其实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都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出示课件图),他们是和平的使者,全世界人民的朋友,给人民带来和谐美好的人。
2.同学们,让我们由心底里大声地喊出:和谐至美!
学生活动预设:
1.观看图片。
2.齐喊:和谐至美!
活动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和谐目标畅想,达到这节课的情感升华,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八、教学反思
篇4
哲理名言,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它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茅塞顿开。如果能领悟、品位这些哲理名言的妙处,它会变成我们绝妙口才的利器。
哲理名言: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
[口才举例]
有父子二人在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时,看到一辆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对他的孩子说:“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我想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你应该自己发奋努力,等到你也拥有的时候,看看你还会不会这么说?”
儿子默然。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谈话要看对象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脾气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在交谈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应当因人而异。不要和差生谈成绩,不要和残疾人谈运动,不要和相貌一般者谈美貌。
如果你缺少广博的知识和控制谈话的能力,你可尝试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即使你没有这种兴趣和爱好,那么听一听别人说,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说不定也会对这些爱好产生兴趣。
哲理名言: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口才举例]
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在厨房洗碗,父亲和儿子则在客厅看新闻。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没看见,你怎么知道?”
“因为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已,以致往往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所以你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对人对己,这也是你一生的学问。”父亲对儿子说。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如何与人沟通意见
十五岁的小敏,非常关心政治,对国际局势常发表一些偏执的意见。对此,她的哥哥很不屑一顾:“你懂什么,这种复杂的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小敏非常生气,根本听不进哥哥说的任何东西。所以,哥哥的做法不是很妥当。这样他们不但无法相互沟通,不能使妹妹学刊更正确的观点,更不能赢得妹妹的尊重,她只会更加记恨哥哥和坚持己见。
哥哥可以这么说:“你的看法,挺有意思,再说下去。”之后,他可以重复妹妹见解的要点,以表示真的在听并且了解。然后,再提出他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妹妹会乐于听取。
与人沟通彼此意见的有效方法:
用心听对方的意见
归纳对方谈话的要点
不要直接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
哲理名言: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口才举例]
迈克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香皂,他的妈妈急忙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来。”
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呢?”
医生说:“给迈克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他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事后,迈克妈妈问:“为什么当初要我那样做呢?”
医生说:“放轻松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与其紧张不如寻找开心。”
[实用口才经典提示]
利用幽默化解尴尬
有时,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你,奚落、挖苦、讽刺你,你该怎么办?是针锋相对,争个面红耳赤,还是巧妙地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呢?
有一位爱打扮的女性,刚来上班,一位平时嫉妒她的同事上来就说:“喂,今天你怎么了,浓妆艳抹的。”这位女性看了看她的攻击者,笑着慢慢说:“哟,你怎么这么夸我呀,可惜我今天没来得及洗脸呢。”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攻击她的那位也跟着笑了。一场没有必要的争论和尴尬就这样被她的幽默化解了。
英国前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时,演说刚讲到一半,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显然,他的意思是说威尔森的演说很烂。可成尔森并不理会,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脏乱问题了。”捣乱者一下子哑口无言。
练就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有些同学练“跆拳道”一样,只可用来防卫,不可主动进攻、出口伤人。而且防卫时要注意有礼貌,含蓄反驳。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长者在买菜时说:“你这菜太老了!”卖菜者立即反唇相讥:“哪有你老啊!”这种嘴不饶人的做法是不足效法的。如果自以为有一副伶牙俐齿,用尖刻的语言到处挑起“战火”,那就必定招人嫌了。
篇5
1、人生有压力不一定是坏事,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很多功成名就是逼出来的。
2、离别过方知道相聚的欢乐,失去过方知道拥有的满足。故此应珍惜眼前之人,彼此要懂得相亲相爱。
3、心象降落伞,打开才有用。
4、盛开的榕树可以容众乘凉,自然千年长青。有宽容别人的胸量,福泽大又长久。
5、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日之功。
6、不管出身高贵或贫贱,那是父辈的事,应自强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7、成功不是条件是信念,成功不是方法是想法。
8、卓越的人只有一个特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9、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
10、要生存,就要进取;要成功,就要坚强;
11、在家想,成功难;出去做,成功易。
12、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造的是好因,自得好果。
13、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
14、任何事情要努力去做好,结果如何那是天意,不要一开始就没有信心而产生不努力,这就是自信。
15、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要静心细听大家的讲话,这样会增长自身的智慧。
16、千万不要让细节害了你,千万不要让习惯毁了你。
17、坚强的意志,是经过许多崎岖曲折的磨练而成。有了这些经历,才知道平稳人生的可贵。
18、任何取得成功的人,都要度过一段落魄的时光,人生苦、人生累、人生无坦途。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 以师为镜 和谐
学校的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人是在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做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关键。只有把人的管理视为全部管理工作的核心,才能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这里,我要说,学校和则教育兴。
当领导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时,当领导主动与教师交流谈心、为老师服务时,我们的校园将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实践证明: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既是领导工作的关键,又是工作的难点。学校和谐则校园兴,声誉好,发展快。反之,学校不和谐则校园衰,声誉差,发展慢。既然如此,那该怎样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呢?
一、搭建学校关系的桥梁――微笑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沟通,当领导和老师的情感特别融洽和谐时,教育的效果也特别有效。如果领导能充分利用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领导与教师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领导从老师眼里走进老师心里,那么,领导与教师间的和谐就已经开始了。
在许多“笑”的方法中,大都与“幽默”有缘。有幽默感的领导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老师,所以幽默的领导通常是受欢迎的。运用幽默时,还有许多方面需考虑到:首先,领导平日就要培养开放豁达的胸襟。心境的开阔,不是临时一句幽默话就可以代替的。其次,接纳老师情绪,讲理而不专制。每个人都有情绪,老师自然也有,容许老师宣泄其情绪,但必须就事论事,讲理而不霸道,如此才能在心中存有幽默的根。第三,事后澄清与表白。幽默的应对,在哈哈一笑之余,避开了僵局和尴尬,但彼此原本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许对方并不确知,所以在事后适当场合,应该澄清与表白,说明自己的看法,也了解对方的意图,如此彼此感受才能正确传达。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剂,而幽默感则是沟通的剂。幽默感可以使沟通气氛融洽,信息的互动更流畅。
二、用心悦纳老师――宽容
管理是为了发展。老师作为成熟的个体,如同世间万物一样,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不足是正常的。尤其是现在的老师,面对的是急剧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对的是紧张沉重的工作生活,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心灵生活,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在这种情景下,领导要学会宽容,宽容老师的错误和过失,宽容老师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愉快的接纳老师,并且帮助他们长善救失。用宽容的心悦纳老师,宽容就是欣赏,你就会看到每一个老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美丽。有宽容才有学校的和谐。
宽容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份情感;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为。领导者要思考宽容,学会宽容,用好宽容,让自己的心灵与宽容相容和谐,使它奔涌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的眼神闪动宽容,让我们的语言跳跃宽容,让我们的生命与宽容相伴。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另一位哲人的话:“你这糊涂的领导,在你呵斥下有钱梦龙,在你的冷眼里有魏书生,在你的讥笑里有孙云晓。”“只有高尚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老师的爱好取宽容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
三、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以师为镜
领导与老师的关系,历来是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是领导与老师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领导和老师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当领导的人不仅仅是领导,他同时也是老师。”“以师为镜”,这是我在探索学校管理时感到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以师为镜”,就是把自己交给老师,让老师“面刺”领导。这需要领导有相当的勇气、胆量和自信。与其在背后被老师说,与其在调走后让老师议,不如在今天就听听老师的意见,长善救失,益于双方。我们在提倡领导做老师“良师益友”的同时,也应大力倡导老师做领导的“良生益友”。
而在传统评价机制下,老师的群体虽大,却历来是弱势。他们的生命体验、情感态度和人格个性,从来都是被置于领导的眼光之下。而领导则高高在上,套着虚幻的光环。在这种假的死的管理中,一方面老师主体被弱化到最小,一方面领导被虚化到模糊,活生生的人开始变形扭曲,直到最后被异化。畸形的管理终于酿成可怕的恶果。我们在反思畸形管理的同时,也在努力构建健康活泼的新管理。若能在“以师为镜”的同时,辅之“以己为镜”,尽力使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势必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好局面。
既能为老师服务,又能向老师学习,领导与老师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相信,这样的新管理的学校一定是和谐的,一定是成功的。因为在这里,领导与老师共同创造壮美的人生,共同经历生命的体验。这不就是管理的本质吗?所以我们说:和谐是一种极致,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潘志敏.管理更多是引领.2006,6.
篇7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仁”
历史上较早记载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有三部:《论语》、《左传》和《国语》。《论语》是最早记录孔子言行并且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著作,因此是研究孔子及其学说的可靠资料。《论语》中孔子的话,是其弟子“以充满敬仰、虔诚、思慕、感念的心情,回忆或笔录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诲。这种充满敬仰和虔诚的心情使他们以述而不作,信以传真的态度如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话,不敢‘妄以己意诬师言’”。[1]因此,读《论语》对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孔子的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论语》全书并不长,但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维和触类旁通的视角,不得不让人钦佩。在《论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一桩桩惹人瞩目的逸事,这些人和事为儒家思想的传达和塑造提供了介质,树立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价值和理念,它所呈现的不仅是学问,更是生活本身。[2]
《论语》中“仁”出现了多达百余次,可见“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它贯穿其政治、教育、文化主张等诸多方面。什么是“仁”?孔子对“仁”有这样一些论述。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学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
不难发现,《论语》中对“仁”的概述很多,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孔子看来,“仁”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并不是硬邦邦的戒条,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的生活和行为之中。“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到,爱人是“仁”,克己是“仁”,推己及人也是“仁”。仁,可以说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的总称。[3]《论语》是一部论“仁”之书,是孔子全部精神之所寄。总体来说,孔子的“仁”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
在为人方面,孔子主张“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的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讲人,因此学界把孔子的“仁学”又称为“人学”。孔子的“仁学”主要论述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主体道德修养,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关注现世人生的人文精神。[4]
孔子认为“爱人”的具体表现和方法归纳起来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忠、恕。
何为“忠恕”?南北朝时期皇侃《论语义疏》说:“忠,谓尽中心也,恕,谓付我以度于物也。言孔子之道,并无他法,用忠恕之心,以己测物,则万物之理,皆可穷验也。”宋代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从字面上看,也可理解为: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就是尽心竭力,尽己之心以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善待别人。“恕道”精神的具体实施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实质上是“忠”和“恕”的结合体,孔子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忠”、“恕”两字。
忠,即忠于内心的道德判断和良知,善良而忠诚。对家人尽孝,对国君尽忠,就是忠。“孝悌”是人类最原始、最真实的自然情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源和基础,孔子认为“仁”便源于人与人之间这种最朴素的情感――血缘亲情。所以,要发展“爱人”的情感和社会伦理责任,关键是培养人的血缘亲情。因此,孔子对孝道极为重视,认为孝为仁义之根本。《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孝的论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对君忠主要体现在“礼”上。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礼”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他很重“礼”,从《颜渊》篇的一个选段可以看出。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要搞好统治,首先就得摆正统治秩序,懂得礼仪,君王就应该像君王的样子,臣子就应该像臣子的样子,父亲就应该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就得像个儿子的样子。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是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身体力行,还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于违背礼法原则的行为,他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对礼的僭越,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还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自己想要的要帮助别人实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理解为仁者要有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精神,要能够“爱人”。只想着自己达到成功和自我实现,这不能叫爱人,还要想着使别人成功以及自我实现,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称之为“仁”。在孔子看来,“仁”其实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道德行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恕,主要体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你不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厌恶,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恕也是一种宽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如果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少责怪他人,就能远离怨恨了。在孔子心中,恕比忠更加受用。《卫灵公》篇:子路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恕”是孔子思想核心中的核心,是对“忠”的一个重要补充。“恕”更直白地说,可以理解为宽容,要能够“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们现在说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强调一个“恕”字。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的角度,或许你就会得出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来。这一点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相当重要。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恕”这把标尺。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转换思维,冷静的思考,多一些宽容,少几分埋怨,就能一团和气,圆圆满满。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孔子“仁”的思想实际是上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学问,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做到“忠恕”,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仁”的思想体现了孔子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切,为我们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名言警句。
二
从政方面,孔子主张“为政以仁”,提出以“仁”为理论基础的以德治国方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尧曰》)。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怀有仁爱之心,要“以德治国、以礼治人”,孔子也希望能够从“仁”出发,实现统治者对人民的一种“仁德”的统治。他提醒当政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如虎”。《卫灵公》篇:子曰:“民对于仁,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孔子以德以礼治国思想是他“仁”说在政治上的应用,概括起来,基本内容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他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行仁不只是凭良心感觉去做事,要对自己的感望加以控制。[5]孔子的这些主张对后世理政治国者都不乏启迪和借鉴意义,所以北宋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三
孔子“仁”的思想体现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提倡“有教无类”。他不论年龄、国界、贵贱,广收学生,相传其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论籍贯,子路、颜回、曾参是鲁国人,樊迟是齐国人,端木赐是卫国人;论贵贱,有贵族孟懿子,有生活贫苦的颜回、樊迟。孔子的门徒虽然品类复杂,他却一视同仁地教导他们,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各具气度,各有性情。《论语》中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至理名言成为今天教科书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
《论语》这部统治了中国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论语》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领悟到孔子“仁”思想中“忠”、“恕”的精神内核所在,还了解了一位充满强大理想信念的和蔼、宽容、儒雅的智者。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诸多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他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公骥.中国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朱熹何晏等注疏.名家批注论语(插图本)[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3]晓树主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篇8
1、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永远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一种人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实际上这是划分人的心理平衡与不平衡的标准。只要你乐观积极地看世界,这世界就很美好。
2、健康良好的心理是取得成功的开端。
3、发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给我们的身体乃至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所以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克已制怒。
4、健康,来源于健全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则不会患病。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浇树浇根,知兵知心。
7、好心情,会让你峰回路转。
8、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从不同。
9、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理问题直接作用并影响人的思想。
10、经常疏通河床,不致溃堤,适时疏导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11、人生在世,应该对事业热情,对生活热情,对他人热情。谁能保持这三方面的热情,谁将会有意义地度过一生。
12、快乐是一种思想。思想快乐,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思想不快乐,你就快乐不起来。
13、我们应该学习“王婆卖瓜”,首先她有自己种的瓜,其次她先有瓜才自夸,三是夸瓜不夸自己。
14、成功在于坚忍,失败因为放弃,而坚忍与放弃往往在于一念之差。
15、有了积极的心态,便有了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我们对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16、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
17、心理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使对象情感得到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使对象意志得到锻炼的过程。
18、拥有健全的心理,争做健康的卫士。
19、人生如鲜花,令人赞赏;如美酒,使人陶醉;如希望,令人奋发;如动力,催人奋进。
20、心理工作是官兵精神生活的良师益友。
2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
22、悲观者横向比人生,乐观者纵向攀人生。
23、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基础。
24、只有构筑起心理防线才坚不可摧。
25、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心灵的力量。
26、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是达到最完善的心理健康。
27、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28、言传身教交朋友,以心换心健心理。
29、如果说身体不健康失去的是躯体,那么心理不健康失去的将是灵魂。
30、心理工作与政治思想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兄弟,同样重要。
31、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人生。
32、人的问题比人还多,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33、心理健康,受益你我他。
34、心理工作是打开官兵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
35、宽容能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让他人痛苦,让自己也痛苦。
36、正视自卑心理,把自信作为人生成功的第一秘决。
37、健康的心理造就健康的人生。
38、把爱心当做启蒙的雨露,用真情唤起心灵的共鸣。
39、过硬的心理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40、会等待的人颇具耐性,懂得宽容,做事不仓促,不为情绪所左右,能制已者,人生会给双倍的奖赏。
41、宽容是化解一切仇恨的最好办法,谅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中的竞争力和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舒适地工作,成功的事业的强大后盾。
43、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
44、心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5、情绪犹如温度计,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却。
46、所谓知足,并非不思进取,而是在努力耕耘中不奢望、贪求。
47、一个人心态要稳定,要正确对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要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只要做到这个,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48、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正心胸。
49、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50、只有对前途乐观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创造光明。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51、雄心出胆略,恒心出意志,信心出勇气,决心出力量。
52、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53、坚韧之心,是成功的根基。()
54、心理工作,着眼部队,惠及官兵。
55、强者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弱者的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
篇9
“如果一个人不努力,他是无法从人生中得到好处的。”不管你是在做一份接线员的工作,还是身担总监的大任,在职场上取胜的黄金定律之一便是要有责任心,凡事尽力而为,并且要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永远不要试图去敷衍自己的老板。也许你想,只要在办公室坐着就行,但实际上这种小聪明玩不了多长时间,你到底在工作上用了多少心思,老板心里一清二楚。
坚 持
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管我们想在哪个领域做成一件事情,如果你已经认准了目标,那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位女性,用了五年的时间,将自己的训练班扩展成为一所私立学校。她自己的心得便是“坚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你一天天用心地去做,总有一天,量变会发生质变。
忠 诚
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年后,你已积攒起自己的工作资历和一定的人事关系,这个时候,千万别轻言跳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越跳越糟糕的例子。当你没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或者必要性时,千万别轻易跳槽。
为 善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正如章子怡在《卧虎藏龙》里面说的:“一个人做了好事,总会有报答,至于是什么时候,那只有老天爷知道。”记住,即使俗语说职场如战场,但请你在别人遇到困境时,热情地伸出援手。在职场上,尽可能地做一个与人为善的好人,这样,当你工作不小心出现纰漏,或当你面临加薪或升职的关键时刻,可会尽可能减少别人放冷箭的危险。
竞 争
在职场上,遇到竞争对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待竞争对手,我们要采取一种和风细雨的态度。即使他当众对你无礼,你也要抱以友善的话语或者是笑容,你这种宽容大度的表现,会使同事们为你的职场形象加分。
迂 回
篇10
我完全能意识到回答这个问题的艰难程度。但他仿佛并不需要我来回答,又说:“竹先生,初中文化毕业算知识分子?中专毕业算知识分子?大专毕业算知识分子?本科毕业的人算知识分子?还是研究生、博士生才能算知识分子呢?”
他问走题了,或许还有中国古代科举产生的秀才是知识分子吗?举人是知识分子吗?进士算知识分子吗?探花算知识分子吗?状元算知识分子吗?这大概已经不是关于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了,而是一个关于学历的概念。知识分子应该是知识的生产者,至少是知识的再生产者吧。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用学历来界定关于“知识分子”这个特定的概念肯定是大错特错了,特别是界定“现代知识分子”那就更不恰当了。
关于什么人可以尊称为“知识分子”,美国裔巴基斯坦阿拉伯人萨义德专门为此著有一部名叫《知识分子》的书。萨义德准确地、较为权威地界定了什么人可以称为知识分子。萨义德在书中是这样说的:“知识分子为民喉舌,作为公理、正义及弱者――受害者的代表,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向大众表明立场及见解。知识分子的言谈举止也代表、再现自己的人格、学识和见地,知识分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立场,独立的判断,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永远与现实保持距离,保持永不妥协的质疑态度与批判精神。”
根据萨义德关于“知识分子”的界定,就不难判断出一个人是不是“现代知识分子”了。萨义德在书中谈得最多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是指你对人有深刻的认识和对人有诚信,宽容,敬畏生命;有终极关怀,宏观的视野,完备的国际观。也就是说,你虽有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的博士学位,也不一定代表你有人文素养。龙应台下面这段话阐述的人文素养也许更清楚明了一些:“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我想,既是知识的生产者,或知识的再生产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很自然地体现以上三方面的“尊重”,大概算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了。正如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一是开阔的胸襟(包括诚信、包容、仁爱关怀、自尊自爱,敬畏生命);二是有强烈深刻的好奇心去追求知识;三是要有创意和想象力跟创造力。我想,面对那位关于哪些人应该被尊称为“知识分子”的提问,读过萨义德关于《知识分子》这本书的人,就应该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人(也包括审视自己)是不是可以被尊称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了。
但有人会说,本人是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怎么不够格被尊称为“知识分子”?张汝伦教授对有一定专长者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是这样论述的:“这种人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又自以为是专家,这种人只能是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国家的和谐社会的康泰就变得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