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财务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财务运营

篇1

Peng Hongjuan

Abstract: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siness unit cell, still has to cover the foreign parent company, the way market information produ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r. Thus, in the context of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 the financial operations of the subsidiaries of the parent company's strategic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issue. Building an effective way to parent company financial principle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shall the parent company's overall business strategy goals, rooted in the financial operations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into.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arent company; subsidiar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经营已逐步成为大型企业的存在模式。其内生驱动力,实质在于资本逐利性使然。考察我国诸多大型企业,不难发现:海尔、联想、华为等已在国外设立子公司。通过引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等外生红利,将有力提升上述公司在产品开发、生产,以及销售方面的实力。

事业部型作为跨国公司普遍采取的组织架构,能够在有效降低企业层级的同时,增强事业部单元对国外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然而,作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单元,仍具有向母公司隐蔽国外产品市场信息的方式,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在跨国经营背景下,探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的战略管理,则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问题的解答,不仅需从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治理结构入手;而且,国别之间的制度、信息传递等因素,也将是影响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问题解答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上文已经指出,两方面因素影响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基于跨国经营背景下,有必要首先探讨: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运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一)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一体化

如,对子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为例:伴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母公司在组织架构方面也动态的发生着调整。以“项目小组”为业务单元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了母公司下属子公司的首选。从而,母公司财务对项目成本控制便显得格外重要。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的成本中心,必然须全程执行、监控项目资金的预算、使用,以及最终的绩效评价。为此,母公司财务部门应委派专人进入子公司的项目小组,通过开展信息收集与成本控制建议等形式,理性引导项目小组的事前与事中活动。针对某些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母公司财务部门还应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来进行预期收益率的测算。

(二)强化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跨国经营背景下,由于受到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地理空间上的制约,有关子公司所面临的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及时、完整、准确的传递给母公司。在此情形下,不但会影响母公司在财务运营战略方面的决策;还将为子公司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提供条件。因此,强化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便成为内在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母公司所采取的跨国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不仅会面临集团公司一般的财务管理问题;同时,因地理空间所形成的信息传递漏损,也是其需要面临的。从而,对于内在要求的界定,自然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对子公司财务运营战略管理出现的问题

跨国经营背景下,子公司作为母公司的一个事业部单元,一般以“目标区域”作为划分标准。因此,这便使得国外子公司在产品研发、销售,以及财务管理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结合现阶段广泛出现的网络化企业组织结构,国外子公司还可能与本地企业形成价值链一体化的态势。这一系列的外部影响因素,必然增大国内母公司对其财务运营管理的难度。

(一)整体性缺乏

片面加快财务信息化,而未能与子公司业务有效结合,将无法充分实现母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定方面来看,将母公司财务和子公司业务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建立完整的母公司财务与子公司业务信息化系统,是母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母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立的方向。然而,考察我国跨国公司,由于母公司在财务监管上缺乏整体性,就使得国外子公司根据自身局部利益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在实施该行为时,必然造成母公司财务管理在资金配置上的低效益。

(二)信息相对分散

目前母公司依赖数据采集,或报表上报所获得的信息是一种分散信息。其只能对国外子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事后统计与分析。从而,则削弱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实时性监督与控制。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增大了母公司财务安全风险,不利于母公司资源整合,不利于提高母公司的综合价值与效益。尽管,母、子公司间的业务信息化,能够有效整合母公司的业务流程,确保母公司的财务监管能更高效、更准确。然而,总公司财务与子公司业务的分离,则损伤了母公司信息化程度,使母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难以提升。

三、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

上文已经指出,相对于国内集团公司的事业部而言,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该自主性,通过对子公司内部的资本运作体现出来。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子公司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将依次实现货币职能、生产职能,以及商品职能。伴随着三种职能在时间上依次的展开;子公司资本存量,还将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于这三种职能中。受到国外产品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的影响,G`在完成“惊险跳跃”的难度也将增大;并通过资本循环机制,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子公司资本运营。

由此可见,构建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有效途径的原则便是:须将母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目标,植根于国外子公司的财务运营之中。

(一)根据母公司经营战略确定子公司财务预算

国外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之一,将深刻影响着母公司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尽管,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然而,内在的科层结构要求其,仍然须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因此,国外子公司所表现出的财务运营独立性,依然归属于母公司整体财务管理的系统之中。伴随着母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与重构,必然在财务管理层面体现出资金配置结构的差异性。由此可知,根据母公司经营战略确定子公司财务预算水平,则是母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先决条件。

(二)增强母公司对子公司资本循环的监督力度

母公司财务对子公司财务运营开展战略管理的初衷在于:通过监督与建议权,来推动子公司经营运作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最终,满足母公司的整体目标需要。子公司经营运作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在其资本循环上被充分体现出来。作为子公司资本循环G―W―G`,其连续性与可持续性要求:(1)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不能停顿;(2)G`能顺利履行其商品职能,完成“惊险的跳跃”。受到子公司利益集体的市场错觉,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在产品市场定位及分销渠道选择中难免出现失误。由此,母公司增强对其资本循环的监督力度,便能通过测算资金流量与速度,分析出子公司出现的问题。最终,通过母公司权威式管理,来纠正子公司的经营偏差。

(三)完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

篇2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根据新准则,在我国主要涉及的项目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17个方面。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涉及频率较高的项目有以下几个: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利得。因此,本文所取会计数据均集中在这些项目之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众所周知,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其优势,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因此我国才有了这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决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的38项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17个不同程度地突破了成本计量的传统模式,有条件地运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

2007年7月1日新《企业会计规则》在上市公司执行,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际运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与理想预期一致呢?笔者随机提取了1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数据分析,这10家上市公司涉及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保险业和制造业,前两者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后者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表1、表2)虽然样本数量较少,但通过如下数据的计算分析,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后财务报表显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债务重组利得对部分公司当期利润影响很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准则也规定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在上述10个样本中,中国平安进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损益金额为亏损17,668百万元,是当期利润总额的20倍左右,中国人寿和武汉控股公允价值损益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三个ST公司中,来源于财务重组利得而进入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占当期利润的比例也较大,ST金泰为8.6%,ST万杰更是高达16.3%。这些数据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公司当期利润影响太过重大,有违背会计准则规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嫌疑。据统计,2007年净资产合计为68,389.71亿元,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220.33亿元,同比增长了16,169.38亿元,增幅为30.96%,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会计准则将成本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达到3,625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22.42%(财政部会计司,2008)。此外,大量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创造收益,在沪市中,债务重组收益绝对数前10位的公司全部为ST公司,10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1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公允价值计价资产在公司总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在上述前7家上市公司样本中,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中2家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高达20%左右。另外,中国平安超过10%,沱牌曲酒也达到6.7%,这说明上市公司将相当大的资源投入到了证券市场,而非生产经营。因而一旦证券市场不景气,公司的资产价值将大幅度缩水,所有者权益下降,企业业绩也会随之大起大落。不具稳定性的财务报告信息,向来都是上市公司力求避之的,同时差距如此巨大的财务信息也加大了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难度。

3、经营利润不稳,随证券市场的波动而波动。证券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消息,上市公司就会面临投资失败的惨重损失。上述7家公司中,中国平安2008年的利润较2007年下降高达94%,中国人寿也下降了64%。数字惊人,且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占资产大比例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下降,随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金额亏损地进入利润表,在很大程度上抵减了公司的净利润所致。

我们知道,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收益决定模式由净收益转变为全面收益,即公司收益不仅包括净收益,还包括一切预计或已经发生的利得和损失。这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只能反映既得的收益和初始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不能根据时间的推移与市场价格的变化反映企业现今时点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损害了财务报告的目的,未能给利益相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不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结果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是利是弊,但其均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企业最真实的样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起到了非常有利的影响。

虽然公允价值在理论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先有两个前提条件:成熟活跃的资本市场、完善的估价技术。一旦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而加以运用,一定会因公允价值难以获得而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过大,主观性过强等问题,甚至更严重的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这样势必会给财务报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重宏观调控,并没有完全将企业放入市场平等公开地运行,也不能完全放开,这是我国的国情,这种非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决定了我国并不具备相对成熟的资本证券市场,因而在此市场中形成的所谓公允价值未必公允,而以此为基础对资产与负债进行计价与后续计量、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并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其相关性无法保证。再者,对于估价技术来说,特殊情况下,如金融危机,由于缺乏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一级估计往往不可用,只能采用二级或三级估计,此类估计技术又难以稽核,由此形成的公允价值将更不可靠,一旦公允价值不可靠,就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并使投资人对财务报表信息失去信心。

再从理论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特别强调可验证性:计量的可验证和基于因果关系的可追踪性。长此以往的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之所以具有魅力,原因正是在此。虽然说会计核算过程中人为估计不可避免,但其总试图最大限度地表现企业“已发生的经济真实”,最小程度地运用必不可少的估计。如,计量价格为已发生、已取得的交易价格,确认的是已实现的收入。而公允价值的特点是市场价与估价,而这正是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力求避免的人为估计。

目前,较好的对待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做法,也许葛家澍老师所言具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是必不可少的,非常有必要将其与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是财务报告列报的两种不同方式,并不存在着主从关系,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性质。可以概括地说,凡是初始确认后无需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在财务报表内确认比较恰当;而需要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现行价格、公允价值等都以表外财务报告中披露更为恰当。”

因此,如若再将目前这种公允价值计量如此运用,将使会计报表更加混浊难懂,因为它是个熔炉,各种数字相互抵消,看不出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一般的报表使用者不能从中获得可靠且相关的决策信息,这样势必有违财务报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一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5.

[2]刘兆云,武建.公允价值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会计研究,2008.1.

[3]王大友.关于上市公司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1.

[4]邵琳琳.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消费导刊,2008.9.

篇3

关键词:财务运作;经营战略;证券市场;证券公司

作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主要从事证券经营活动,以经营范围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可分成综合型与经纪型,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可分为经纪型、自营型和承销型。公司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长期追求的结果,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其出发点以及依据,也是最终成果的期望值。

一、经营战略分析

通常来说,中国券商未来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三步:第一步,以证券经纪业务为基础,增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综合服务质量;第二部,放眼亚太甚至全球,逐步发展以资本营运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资银行,逐步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第三步,立足企业价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植全球,发展以大规模金融投资为主的综合性业务。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仍在起步阶段,承销业务因证券的大量发行而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项传统业务,它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发行业务缩水的问题却出现在了拥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券商,而反观部分地方性券商,其规模因增资扩股而不断扩大[1]。因此,为保证效率需正确选择经营模式,全面出击并不代表高效率,券商应理性选择,以自身优势为依据选择重点业务。

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竞争均十分激烈。部分老牌券商虽在排名上占有优势,然而分析市场占有率可知,老牌券商下滑迹象明显,而部分中小型券商却逐渐上升。现阶段,手续费折让是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这就给券商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且易导致恶性竞争问题。投资者对券商进行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咨询服务质量、市场信息的提供等,这是营业部各硬件技术提升的结果,因此,券商应注重高质量的经纪业务,促进顾问业务的良性发展。

相关资料指出,国有资产在超过万亿的情况下其效益的发挥需通过资产的证券化[2]。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因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拓宽券商的发展空间也有其意义。

政策性风险是券商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分析当前基本情况,对一级市场的抢占局势进行推断,愈演愈烈是必然。严格限制额度是现行证券发行制度的要求,普遍存在上市难的现象,最大的卖方市场为发行市场;对比两级市场,二者的市盈率差距较大,因此,证券承销业务表现出了高收益与零风险特点。与国际证券业发展相结合进行分析,定价转为竞价为发行方式的发展趋势,审批制转为注册制为发行制度的发展趋势,国内证券业发展必然也会顺应这一趋势。证券业的发展会转变证券发行业务,使之成为高回报、高风险业务,券商需以实际为依据调整业务才能彻底变革一级市场。

二、证券公司筹资运作

(一)途径分析

对于证券市场资金来源,《证券法》中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规定,证券市场中不可有银行资金流入,投资者的结算资金不可挪用,这些规定对券商的资金来源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通过证金公司开展转融券、转融资业务可为券商融资,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依然对证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采取措施将券商融资渠道拓宽。

同业拆借市场的开辟可对市场起到活跃作用。资金的融通可采取债券回购等方法实现,以连接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方式来调控货币政策。同时,将拆借市场设立于各大券商间,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并对头寸不足问题进行解决[3]。拆借协议的签订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双方需明确拆借利率、拆借期限等条款。

债券发行。美国投资银行融资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在我国,无一家证券公司为债券发行者。但关于债券发行,券商具备一定的经验,因此,若证券公司资信良好可鼓励其以发行债券方式融资,不对证券公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证券市场。

特种贷款。若投资银行业务所需资金支持数量较大,可开设特种贷款,获取贷款的方式为凭借有价证券的担保或抵押。

两融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以银行为对象转让两融资产收益权,或将资产经资产管理计划实现证券化。

(二)融资资金结构

现阶段,证券市场相关机制还未完善,证券市场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从券商发展角度出发,两步走战略为实现资金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主要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以及负债增加,为支持券商的融资运作可采取国债回购市场、设特种贷款、开辟同业拆借市场等措施。到下一阶段时,其表现为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券商资本积累增加。如此一来,券商资金筹集就可经证券市场进行,从而获得持续性股权资金,这对其运营的透明化也十分有利。

三、结语

券商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以及影响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地进行调整。同时,券商应拓宽融资途径,多元化资金来源,促使资金运作模式不断完善,适应证券业的发展趋势,确保自身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生旭,谭婧园.我国A级以上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01):92-99.

[2]卫以诺.证券公司新型营业部设立与经营的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14 (01):104-106.

篇4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财务决策行为;金融工具

一、公允价值及金融工具的含义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一致,反映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趋势。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确定在计量日的脱手价格。若脱手价格无法取得,可采用“在用价值”。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估值手段。

(二)金融工具的含义

I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主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主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F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由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企业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可见,各项定义均以合约权利、合约义务和权益为基础要素,反映出“合约”的本质。金融工具的实质应是合约各参与方为融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服务的工具。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根据产权会计观、经济后果说、价值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与虚拟经济理论,以及虚拟经济具有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更能适应虚拟经济的产权控制需要。刘运国和易明霞选取了投资性房地产行业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与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相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价值相关性。由于公允价值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特征并且是唯一具有综合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计量基础(Barth,2006),因此,金融工具的最优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符合财务会计的目标。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会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既包含了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也包括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可以更加真实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预期,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

2.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盈余管理机会

(1)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和重分类时机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当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可见,上市公司可选择金融资产出售、减值及重分类时机进行盈余管理。

(2)估值技术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何种估值技术,除非在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此时以公开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从应用层面看,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选择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尤其在不可观察市场中,运用估值技术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如估值模型、相关参数的选择,风险的估计等。

3.投资行为相对激进

由于价值相关性原则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相对激进的金融投资行为(曾雪云、徐经长,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金融研究,2013)。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现象,管理层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中获得了超过其他利润的薪酬激励,但在面对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时却存在着薪酬黏性。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及价值相关性原则导向下更可能激励管理层的金融投资偏好,导致了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筹资行为的影响

1.债务风险上升。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有价证券的持有动机增加,上市公司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去购买有价证券,上市公司理性的融资决策是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资本结构最优为目标。上市公司的筹资包括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一般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内源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外源筹资。外源资金的筹资渠道包括举债和接受投资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首先会采取债务筹资,然后用混合性质的股权筹资,之后才是股份筹资。这样,随着债务规模的增加,债务不能偿还的可能性加大,从而提高了债务风险。

2.资本成本的计算更客观。资本成本包括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在公司筹资有多种筹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综合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指公司筹资所付出的代价。它是指公司接受不同来源的资本净额与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综合资本成本是个别资本成本与其比重的乘积。该比重若以公允价值为权数,保证了个别资本成本与比重的计算口径一致,代表了公司目前实际的资本成本水平,更有利于公司的财务决策。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1.利润与股利的发放不一致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包括: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分割等。其中,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仅仅是所有者权益组成成分的相互转化,并不导致现金的流出;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会导致公司现金流量的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时,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上升或下降,但是并没有导致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是否有能力发放现金股利,取得于它是否有足够的现金,而不是利润。这样,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盈利的公司不发股利或亏损的公司发放股利的现象。

2.导致股价虚高或虚低

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导致现金流量发生变化,上市公司会存在利润较多时能够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利润较少时能够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两种情况。但是,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利润较多时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未来有较好的后续投资机会而高估企业的价值,而此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不足,从而导致企业股价虚高;相反,企业在利润较少时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市场会因此认为公司没有好的发展前景,而此时公司的现金流量很充足,从而会导致股价虚低。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对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影响,可能会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四、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建议

目前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不仅局限于金融市场交易,还拓展到商品市场交易等其他各种要素交易。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判断性很强,操作性较差等,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有三层次输入值。第一层次输入值为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为类似资产在活跃或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第三层次输入值为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从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第一层次输入值比较客观,第二、三层次的输入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若健全活跃的市场机制,企业应当优先使用该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避免了人为的判断和操纵。

(二)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移到净利润之后。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入和费用,因此不能计入净利润中。这样防止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利润的大幅波动和利润操纵,以及改变了利润的变动与现金流的变动、股利的发放以及股价的变动不一致的现象。

(三)建立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估价的评价体系。对于非活跃市场,公司可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包括估值模型、估值模型验证、估值参数、估值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从而提高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

[2]张先治.等.会计准则变革、企业财务行为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效应和循环机理[J].会计研究,2013.

[3]张金若.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性质及其后果[J].会计研究,2013.

[4]曾雪云,徐经长.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J].金融研究,2013.

篇5

[关键词] 营改增;交通运输业;财务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营业税成为我国地方第一大税种。然而由于营业税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存在“双重”重复征收的弊端。第一,营业税本身存在着重复征税。许多行业提供劳务的同时也会外购其他应税劳务。如果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则已纳税的营业额将会再次征收营业税,产生了重复征收的情况。第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在购进货物、机器设备时,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的,相应的税款只能计入成本,作为营业额的组成部分,进而造成重复征收增值税及营业税的后果。营业税的“双重”重复征收不仅阻碍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机器设备、器具、运输工具等并且能够使用12个月以上的新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就表示在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之后,其外购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均可以抵减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基于以上分析,相对于营改增之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降低,且变化是显著的。

假设2:营改增后流转税税负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越低,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反之,则降低公司财务绩效。

假设3:公司购进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4: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5:营改增后,公司税率的提高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率提高幅度越大,公司财务绩效水平降低幅度越大。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所需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http://gtarsc.eom/p/sq/)、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cn/)、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站(http://.cn/)、以及查阅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手工收集整理得到。所有数据处理都是采用Excel以以及统计软件SPSS19.0完成的。

根据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交通运输子行业,根据研究目的,为了保证数据有效性,消除异样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根据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如下筛选:

一是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选取交通运输业试点的上市公司,剔除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刚纳入试点的铁路运输企业,剔除*ST凤凰、*ST远洋、*ST中昌等被进行特殊处理(ST)的交通运输企业;二是剔除亚通股份、招商轮船、华北高速、申通地铁、欧浦钢网、澳洋顺昌等财务数据不全的交通运输企业;三是剔除数据交易不连续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

本文的研究是针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展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筛选后取得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样本公司,采用这些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3年的数据,共计46个样本数据。

(三)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及解释

2.模型的构建

为了检验本文中的假设,根据相关原理设计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012-2014年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如下表2、表3、表4所示。

从上述表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12-2014年度46个交通运输业样本公司各个变量的总体统计情况。

首先,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极大值分别为0.202598、0.176360以及0.166813,从整体上看呈递减趋势。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税基础下,营改增后有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下降,即营改增降低了企业流转税的税负。而试点上市公司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1967640、0.03379320和0.02330593,说明大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的现象。同时该变量2012-2014年的标准差分别是0.087079289、0.036722427和0.039614941。可以看出标准差较小,说明波动性较小。

其次,从生产成本抵扣效应方面来看,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75794400、0.75193248和0.74727483。同时该变量的标准差从2012-2014年分别为0.158889277、0.155777990和0.193439445。标准差较小,波动性较小。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能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最后,从固定资产抵扣效应方面来看,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2-2014年平均值分别为0.45953646、0.43615232和0.35797360。从整体上看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变量极小值从2012-2014年分别为-9.701342、-3.410956和-8.220398。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营改增后没有刺激试点企业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抵扣,相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还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从而导致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该变量的标准差较大,从2012-2014年分别为2.017317944、0.743487950和1.534961798。说明波动性较大,即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差异较大。

2.相关指数分析

下表5是基于回归模型得出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ROE与CTR的相关系数为-0.235**,即在营改增后企业整体流转税税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税负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促进的作用,该结论验证了假设2。ROE与MIR的相关系数为0.174*,即在营改增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原料等生产成本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3成立。ROE与IFAR相关系数为0.042,说明两者之间正相关。ROE与RATE的相关系数为-0.227**,即税率的提高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营改增税率的提高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且税率提高幅度越大,财务绩效水平降低水多,验证了假设5。ROE与DITR的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两者相关。

3.全部样本回归分析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2012-2014年的顺序全部进行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表6、表7以及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流转税税负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2012-2014年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系数分别是-0.849948、-0.718493和-0.697241,即验证了假设2。同时根据表2、表3和表4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即流转税实际税率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2610926、0.02547252和0.02269841,以及表6、表7和表8的回归结果即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知,营改增后2012―2014年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逐年降低,并且税负水平变化是显著的,验证了假设1。

在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试点企业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改增后,2012-2014年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每提高1%,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为28.9553%、24.0988%和23.8213%,即验证了假设3。

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根据以上回归结果,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不存在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分析原因主要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的固定资产,初期资金投入高,回报期长,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周详的考察和分析,不会因为营改增的抵扣效应,而在营改增后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的抵扣;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试点上市公司总体样本回归的显示结果,营改增流转税率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流转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营改增总体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生产成本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

为进一步促进营改增的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新现有固定设备提高企业业务技术水平。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时要取得专用发票并且单独核算。第二,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期。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时点。第三,固定资产购置时供应商选择中考虑增值税问题。固定资产购置中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问题。

二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营企业。通过这样使企业附属部门的主营业务和从属业务分离开来。其中如果外包企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对于外包部分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作为增加可抵扣进项税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外包的情况下,人力成本支出是不能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抵扣的,因此是企业一项不可抵扣的成本。

三是合理定价转移税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营改增后,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价格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而后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产品灵活合理地定价,既可以让企业转移一部分税负,又可以让其从容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娟.营改增对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65

[2]王董聪,徐潇鹤,文福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及业绩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4(5):08-12

[3]叶卫华.关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5(2):79-80

[4]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3):68-77

[5]刘莉.对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5(1):85-86

[6]王如燕,吴丽梅,邬展霞,吴蔚.对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试点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4(4):57-62

篇6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公司顺利实现各项发展计划、合理配置资金、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的机构组成十分复杂,各个部门设置的是否规范合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层级机构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报告制度与财务检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保险业务中产生的一些单据以及凭证的管理十分混乱,作为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始凭据,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其次,各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财务报告甚至没有经过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审计,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未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三)保险公司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受到传统的公司运营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保险公司在部门设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是很明确,致使公司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因为各自的权责不明而无法形成合力,很难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公司运行的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部门的绩效考核等都是有上一级的管理部门来统一安排的,并没有对各自的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致使公司发展的目标没有真正融入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同时业务部门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往往采用重量轻质的发展经营模式,致使财务部门的规范和调节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推动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管理的水平不仅仅是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对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公司对于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在进一步完善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进程中,首先要编制出科学规范的预算表,进一步推动预算审批制度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规范公司的各类支出,将预算工作落实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作为直接从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公司要加强对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依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权利职责还没有明确划分的现状,公司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和部门的设置,对于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落实工作。同时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依据公司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来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ERP;公司;财务管理;财务人员

近年来,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会计核算与数据记录,而是参与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系统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从最初的MIS系统,到后来的MRP系统,再到今天的ERP系统,可以说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一直在改进。基于ERP环境下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资金流的全过程监控,打破了传统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丰富多样的功能设计更能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求。

一、基于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势

1、成本控制

传统的公司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这块,由于缺乏必要的辅助工具,往往都是在月末对财务状况进行核算,这种事后核算不利于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无法发挥出会计数据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参考依据效用。与此同时,传统的公司财务管理无法参与到企业运行的具体业务环节中,对于各部门成本开支信息掌握不及时,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无法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在引入ERP系统后,企业财务管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属于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各部门以及各环节的成本使用情况,并且ERP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有助于清晰地掌握成本数据信息,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效率,并且通过ERP的充分应用,在及时掌握成本使用状况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成本控制的最优化设计。

2、往来账户管理

及时有效地对往来账户进行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往来款也是企业资金流管理的重点,传统的公司往来账户管理多是依靠人工查询款项及冲销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往来款账户信息的丢失,无法全面掌握往来账户欠款、还款情况。如果公司的往来账户过多,财务管理的压力就越大,依靠人工记账的方式很难对所有账户进行控制,导致公司陷入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往来账户的信息管理也是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往来账户管理不善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丢失有潜力有合作价值的供应商或客户,或者与缺乏诚信、偿还能力弱的供应商或客户建立合作关系,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使用ERP后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会设置往来账户管理模块,能够实时对往来款项进行跟踪管理与实时核销。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录入客户的发票数据,迅速生产对账单,简化采购、进货、检验的处理流程,实时掌握往来账户的信息,了解供应商或客户的偿还功能,并且根据数据分析为不同的账户设计收款与还款方式,防止因过多的坏账给公司造成损失,确保公司的资金流安全,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

3、财务报表编制

通过ERP的优化使用,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效率会大幅度提升,节约进间与精力,同时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对报表进行监督与核算。传统的财务报表编制采用人工模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长时间的报表编制也得不到实时监控,不利于公司财务管理作用的全面发挥。而在使用ERP系统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规范的方式随时出具不同核算方式的财务报表。

4、其他方面

ERP环境下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属于一个多功能模块集成系统,能够针对公司的总账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在综合管理的模式下有助于企业提供财务管理的效率,制定最佳化的财务计划,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的财务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财务管理的灵敏度更高。ERP环境下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公司财务的预算管理,通过能够收集大量全面的财务数据信息,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当前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困境

1、财务风险控制观念薄弱

在引入ERP系统后,许多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信息流的建构上,认为简单地使用ERP就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系统的质量。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观念依然薄弱,对于ERP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应用上,没有创造性地使用ERP,做到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所制定的财务管理方案并没有达到最优化,有的甚至是照搬挪用,给企业财务管理埋下了风险隐患。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要与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相匹配。即便是引入ERP系统,如果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一样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并且,财务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无法保障全面性与真实性。

3、缺乏对ERP系统的创造性运用

目前,一些公司虽然也引入了先进的ERP系统,但是并未充分有效地利用ERP的优势,导致在ERP使用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并且由于缺乏创造性运用导致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不完整,部分功能模块缺失,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不标准,建立的ERP系统不能有效地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吻合,忽略了对ERP系统的全方位应用,不利于公司自上而下的全面管理。

三、基于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运用建议

1、树立财务风险观念

在引入ERP财务管理系统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树立财务风险观念,不能一味地依赖ERP系统,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与防控能力。财务风险管理与公司的日常运营息息相关,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财务风险的防控,及时了解公司财务管理状况,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与监督能力。

2、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在引入ERP后,公司需要持续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使用ERP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现阶段,公司还需要积极促进财务人员转变观念,找准自身定位,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还需要承担财务监督与管理职能。ERP系统所具有的强大功能等于拓宽了财务人员的管理范围,使得财务人员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及时掌握ERP系统,在权限范围内对公司财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再者,财务人员必须跟上财务管理系统更新的脚步,特别是在建立ERP系统后,公司财务人员需要利用ERP收集各部门以及业务的数据,只有正确操作才能确保财务报表编制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此外,财务人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ERP系统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高效分析,真正发挥出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3、实现ERP系统的高效运用

ERP环境下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首先,应设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了让财务人员在使用ERP系统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为财务管理设定明确的目标,给予日常财务管理一定的指导。一般来讲,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分为年度目标、季度目标和月度目标,并使用ERP系统将目标相关因素表现出来,增强财务人员的警惕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由于市场存在很多不可预测因素,公司财务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管理目标进行微调,确保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统一。其次,应及时完善ERP部分模块功能。在使用ERP系统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有限的试用期内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例如检查总账查询系统的自动生成功能是否齐全,外来账户跟踪管理功能是否完善等,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补全。并且在优化和完善模块功能时,尽量简化系统操作界面,方便财务人员进行操作,也有利于公司领导层进行财务信息的查询,掌握公司财务运营状况。再次,应加大对ERP系统运行的监督力度。ERP具有强大的财务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各个模块之间密切的关联度,但是正因为ERP是一个集成的财务管理系统,一旦某个模块信息出现错误或者某个财务人员操作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为此,公司必须加大对ERP使用的监督与核查力度,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最后,应推行数据标准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在使用ERP时必须具备标准化意识,对各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管理,在具体操作财务管理系统方面也要统一标准化,通过财务管理整个流程的标准化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ERP环境下的公司内部控制

ERP环境下财务管理上升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财务人员不再是单纯的会计核算人员,而是演变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管理人员。为此,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就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方面,还需要对各个部门、岗位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加强对公司所有业务的监督,做好公司资产投资使用的调研、检验、评估,参与到公司的投资决策中来,提高公司的收益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ERP财务管理系统对公司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四、结语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财务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ERP的推广应用,多数公司基本都建立了ERP财务管理系统。目前,财务管理人员在使用财务管理系统时,需要注重权益的最大化,充分认识到ERP的重要性,通过对ERP功能的有效运用,来优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进而实现公司的最大化收益,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马兰 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一、认真做好部门日常基础管理工作。

1、切实加强了本部门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公司决定、决策、规定等,并认真学习落实。使大家能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处处以公司大局为重,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2、按照公司财务收支计划,做好财务收支登记工作,认真编制公司财务收支情况表。

3、加强公司预算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公司财务预算(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按年度编制公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4、严格按照公司印鉴管理使用规定,管好、用好了财务印鉴,确保公司资金的统一调度安排使用,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5、配合财务部门一道做公司财务核算管理和税收管理工作。

6、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先后参加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所得税培训等。

二、深入生产经营工作实际,配合生产单位做了一些工作。

1、按公司安排,定期不定期地到公司各单位了解生产经营及财务运营情况。在工作中以资金管理和物流管理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参与生产经营过程,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生产单位勾通。

2、积极配合协助生产单位财务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特别是生产成本、费用的控制和考核,理顺基础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

3、与公司其他管理部门一道,就炭素厂XX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运营现状做了认真的了解分析,为炭素厂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做了一些工作。

4、与公司其他管理部门一道,完成了硅钙厂资产租赁工作,完善了相关租赁手续,并全额回收了XX年租赁费用和材料销售款项。

篇9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近年来,大型煤炭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收购兼并等形式,相继成立了许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与原有的内部核算单位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在人事、财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使原有的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在对子公司的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一、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对子公司财务部门的集权。财务部门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财务部门的集中控制,相当于把握了各子公司的脉膊。这种设置方法使母子公司财务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母公司能及时地掌握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二)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为了分析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比较其经营成果,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母公司还应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帐务处理程序,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国内外集团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投资管理中心。这种模式下,集团投资和子公司投资均纳入集团财务战略规划,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对各类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母公司应牢牢控制对集团发展结构与控制结构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决策管理权以及例外投资事项的处置权。

(二)融资管理中心。在集权式的融资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不得擅自对外举债和吸收外部资本,母公司财务部应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具体如下:提出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汇总编制全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

(三)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资金,具体工作主要有:统一管理子公司的银行帐户,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核定子公司对外付款的定额:审核预算外付款申请,审核子公司内部贷款申请;主持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管理,组织集团流动资金管理;控制全集团流动资金存量和应收账款总量。

(四)资本运营中心。这一模式下,集团领导层行使集团资本变动及资本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资本运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和集团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经营活动。

(五)税费管理中心。实行税费的统一缴纳和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整体的税负最小化,也有利于改善集团与征缴机关的关系,提高集团统一调度和运作资金的效率。税费管理部门对集团内各种税金、计提的费用与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征缴。

(六)财务会计管理中心。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研究并制定集团公司的财务与会计政策;检查监督集团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集团下派财务人员,统一对应由母公司核算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建立全集团财务分析系统,及时分析和掌握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三、建立强有力的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一)建立统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体系。大型煤炭集团的母公司应根据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监控,保证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二)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财务人员委派制已逐渐被很多大型煤炭集团认可,作为集团财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子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受制于母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为更好地确保集团总体财务目标的实现,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的财务行为,母公司应对子公司财务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尤其是财务负责人,必须实行委派制,对子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三)构筑财务预算控制体系。集团公司应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细化落实集团公司的财务目标,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母公司根据集团发展规划,提出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据以编制公司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财务预算,并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据母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和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年度预算,上报母公司审批。同时,应建立预算监控系统,建立预算分析、考核制度,以确保整个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加强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要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始终控制。对资金事前控制,主要是进行预测、规划,编制出比较科学的资金需求量。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存量,合理地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事中加强资金控制,主要是对资金在使用环节上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和控制,防止无效使用资金,以致造成资金的浪费。企业应针对生产经营现状,“以销定产”,特别是对存货等储备资金、产品资金,从而以较小的资金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能始终保持正常的运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篇10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 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 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 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 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 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