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财务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财务运营管理

篇1

现代医院实现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离不开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对医院财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会计制度的改革变化过程发掘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医院如何进行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院;会计;改革;财务管理;精细化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不少医疗卫生方面的制度改革政策,随着政策的出台,医院在运营管理工作上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变更。变更最为显著的是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其工作上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往年的医院大多数是依靠国家进行扶持的,每一年都由国家拨款一批医疗经费,用于医院的建设以及运营,而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发生变化后,这一模式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扶持力度变小,每年提供很少的资金补贴,转而出台一些医疗税收优惠及自主政策,使医院更为依赖自给自足。如此一来,医院就必须更加切合变革情况,落实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以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

论及财务精细化运营,则必须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自改革开放之后,首个会计制度也是在当时出台的。首次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匹配,以使之符合当时国内企业发展的需要,环境发展的需要。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二次的会计制度改革,参考当时国内主流的会计制度规范章程,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了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1993年至今会计制度一直趋向于国际化,凸显改革开放的优势,在93年的这次改革中,会计制度更为详细,而会计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满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始至今日,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已完全成熟,它在不论是企业或是事业单位中都担任着核心的角色,是其首要的关键点。

二、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

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并非是表面上的变化,而是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更为精细化,管理也更加严格,而医院的财务体系也得以完整的形成,确保了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的稳定,避免了许多失误的发生。另外,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得益于会计制度的改革。

三、医院财务管理所出现的困难

(一)财务部门统筹管理缺失

如今大部分的医院因自身以医疗为主,院长自下都是学医出身,不大重视财务部门,对财务工作也看待得比较轻,因而财务管理却显得有些宽松,特别是不少医院只是实行财务的内部管理,而许多的问题都需要依靠财务人员自己去解决,时常会发生工作没有秩序的状况,财务领导层在其中没有发挥到主导作用。许多领导只是从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中浏览数据,察看医院的整体情况,做大致了解,而非实质性的深入其中,缺乏了实性管理,统筹不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也引入了更加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而财务管理却没有跟上步伐,不少医院仍然利用老套的管理技术,没有借目前信息化的大势进行统筹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现有的软件只能做财务核算与管理两个方面,时常造成数据不一致,没有实现信息交互,造成“信息孤岛”的情况。

(二)财务管理缺乏可实性的规范制度

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财务部门关系到了医院的资金运营情况,若是财务部门本身缺乏实用性的管理制度,会导致财务工作秩序混乱。比如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松懈,数据处理马虎,致使资金流向不明;或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只是走过程,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妨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给医院造成财产损失,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影响。

(三)财务人员极大的工作压力

不少医院每年都在扩充自己的规模,患者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并不招收新的员工,财务人员数量较为固定,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此一来,财务人员势必在工作上疲于应付,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上出现更多的纰漏,财务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医院的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有强有弱,加上医院不注重财务知识相关的职业培训,使得医院时常会发生财务错误。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

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能够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提高医院的财务运营效率,而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够更为全面的审查财务工作,直接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利于医院进行财务人员的培训、选拔和淘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就目前而言较多的医院都没有设立财务考核制度,即使设立了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擅离职守、迟到早退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四、会计制度改革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运营

(一)改革促使财务统筹管理

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制度改革后,医院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的统筹工作就更为细致,财务系统的操作运转也更为规范,财务部门高层也就对日常工作更为注重,管理工作也就不再只是表面,而是更加实际而基础的工作,如此以来就能更为全面的评判财务系统整体的工作能力,也能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水平。

(二)制定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形成精细化的管理章程离不开会计制度的改革,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依据,也是财务人员工作必须遵照的标准。医院要根据会计制度制定出切合自身发展环境的、适于财务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财务运营的有章可循。

(三)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压力

因许多医院每年建院规模的扩展,就医人数逐年增长,医院的财务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需要重视,扩招财务人员,聘请新的财务人员以减轻现有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压力。并且,要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职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从根本上促进财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四)完善财务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的管理是使医院财务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工作步骤达到有顺序的,有条理的,层次分明的效果,它是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财务考核制度,还要强化对日常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在当个季度的财务考核中及时发现问题,出现财务数据失误要及时更正,规避财务风险,以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使医院正常运营。同时,要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管理,调整收入结构,控制药占比,达到全成本费用优化预控,在此基础上,重医德医风,重技术水平,重服务质量,以此优化绩效考核方案,使之互相挂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

(五)整合财务数据,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运用BI系统

为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可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统一数字字典与统计口径,对医院的会计、绩效、成本、资金等各方面财务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利用BI(businessintelligence),即医院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使医院能够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HERP也叫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在新医改的模式下,为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HERP专门对会计、成本核算、物流、资产、绩效考核以及预算管理进行了财务一体化愿景规划。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最难以解决的是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并非处在一个平台上管理运行,业务数据不能共享。而结合BI系统后统一数据编码规范,建设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管理要求对异构数据进行重整,设立医院的经济数据资源库,可实现互补,有利于医院进行财务管理,达到精细化运营的水平。

五、结语

医院不论作为非营利性为目的事业单位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作为体现民生的的焦点,要充分发挥医疗服务的作用,就应当先进行好财务部门的工作,结合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利用新型的财务管理软件,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财务管理,扩招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再加上医院自身的条件,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财务系统的整体水平,唯有如此,才可以促进财务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

作者:杨敏 单位:沈阳仁济医院

参考文献:

[1]海峡两岸医院经营与管理对比研究课题组,王志华,黄德海,王冬,杜.管理型幕僚与医院精细化管理——以长庚医院为例[A].2011清华医疗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2]谭鬓鬓,蒋葵,钱鸿飞,张伙生,范琼菲,钱旦敏.我国数字化医院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医院,2013(01).

篇2

【关键词】医改 资金运营管理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进一步深化,医院发展也逐渐从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医药改革的推进弱化了医院的财政补助,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行业的竞争。医院为增强整体竞争实力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而医院资金运营管理则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为主要就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展开探讨。

一、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医院各部门和各业务持续运营的基本前提,它是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控制的核心。目前医院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基金)。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国家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医院人员经费的开支、药品和卫生器材的购买、医院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也用于如白内障复明、降低贫困孕妇死亡率以及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国家惠民工程项目。(2)医院自身事业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门诊医疗收入,它是医院向患者收取的检查治疗所需的医药费用;二是住院医疗收入,它是医院向需要住院医疗服务的患者收取的医药费用。(3)医院本身历年的结余资金,这部分资金可用做周转资金或用于医院的发展建设。(4)借入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指患者的预交金以及医院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够稳定医院的日常周转,主要作为购买卫生器材、药品材料等的补充资金,同时引进的资金也可以投资于医院的新技术和新项目。(5)其他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社会捐款、外资的引进等,这部分资金可用于医疗项目的研发或基础设施的改造。

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资金的来源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国家财政补助比例逐年递减,差额补助已名存实亡,药品差价收入也逐年萎缩,提高医疗服务费用又受到社会和人民承受力的制约等,这些变化都将导致医院资金来源的日益减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现存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不仅降低了医院资金的来源,同时也间接突显出了目前医院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财务资金管理建立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上,缺乏对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部分医院对医院独立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导致相关人员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些医院则没有明确其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导致财会人员不清楚自身的职责内容和职权。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医院对资金的运营管理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有关业务不能按章办事,资金挥霍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二)医院内部控制乏力

内部控制措施是提高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监督控制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内部控制措施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规范的内控体系,在内部控制的实操中更多的依赖于书本知识或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操作。医院对于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往往更多的重视资金的收入过程,而对于已收资金或已存入银行的资金缺乏过程监控,即使存在监控,也会由于内控意识和方法的问题使得对这部分资金的监控缺乏力度。由于内控乏力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部分医院领导擅自挪用医院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现象。

(三)预算管理执行不力,资金管理松懈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医疗改革对医院的资金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也开始意识到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目前医院的预算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医院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内容只停留在院级收支预算及投资项目预算上,缺乏全面性;预算管理工作仅是指财务部门完成上级预算任务,医院其他部门和科室都认为与己无关;资金预算方法和程序不规范等。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或历史问题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预算对资金和合理调度管理,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到位。

(四)资金日常管理薄弱,资金运营效率低

目前大多数医院资金闲置或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资金日常管理薄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货管理问题,大多数医院对于所需药品和器材的采购和存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与临床联系不够,无法按需采购和存储,并及时调整库存量,存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导致医院大量资金被占用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二是资金收付和使用管理问题。由于医院各经营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大量的资金,出现贪污挪用等舞弊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由于内部监管不到位、收付程序不规范等都可能出现多收、少收或漏收等造成货币资金流失的现象,或是在银行收支业务中会出现私自提现、私自存款或开户,资金外循环等现象。三是多开户现象严重,资金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资金的多头管理造成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合理,如医院一边从银行贷款进行项目投资或基础建设,而另一边自身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却躺在那里“睡觉”。四是盲目投资,资产闲置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低,部分医院在创收的冲动下,在没有分析实际支付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盲目购进医疗设备,或搞基础建设造成资产闲置或资金浪费。

三、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的对策

医院是一个具有市场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单位,在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各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进而促进自身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结算中心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依赖于医院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只有领导重视资金的运营管理,行动上带头执行资金运营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资金的运营管理能力。目前,医院在财务制度的完善方面应该重点实施结算中心制度。实施结算中心制度有利于医院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医院资金的账外循环。对医院的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能够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多头账户现象所导致的资金管理失控,同时有利于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控制医院货币资金的使用。

(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医院资金的收支和使用程序,避免内控制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控制:一是加强对门诊和住院收入的控制力度。由于目前大多数患者都采用现金结算,加强对医院货币资金的监督和控制也愈显突出,例如定期核对财务收入和收费系统收入是否一致,防止收费舞弊行为发生。二是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和岗位的职权关系,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如现金收付及保管只能由授权的出纳员来负责处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审作用,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点。医院资金的预算管理应根据医院实际运营情况和需要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使医院资金预算切实可行。首先,医院资金预算需要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原则,在保证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全面的资金预算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使医院资金预算切实可行。其次,规范预算审批制度,提高医院资金预算的严厉性和约束性,树立“钱流向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的观念,避免将医院资金盲目投资于没有进行可行分析的项目,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保证资金运营的最佳效益和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重视资金日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要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关键的是要实现资金费用开支的计划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医院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存货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存货管理不善,导致过量压占资金,医院需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有计划地对药品和相关设备、器材进行采购,利用集中采购或联合采购的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同时定期检查库存,利用现代计算机库存管理技术提高物资进出库以及盘点的工作效率,进而实行分类管理,从整体上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二是规范资金收付,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例如加强票据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明确各种票据在购买、领用、背书转让等相关环节上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定期指定会计人员核对银行账户,对未达款应明查原因,及时处理,同时需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三是严格审批制度,注重实效,加强投资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实行会计预审制,重大投资项目需集体决策,必须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职能,对相关投资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预测分析、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率分析等,以免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或资金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加强监控杜绝舞弊和浪费现象,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促进医院正常、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徐华玲.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3卷第6期:127-128

篇3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资金 医院管理

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民生问题,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机构,其运行情况一直受到外界瞩目。资金方面,医院大多采用自主经营,除国家每年财政支出外,医院经营收支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正常合理运作,近年来针对受传统观念制约现象,国家也进行相应医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由此可见,必须提高资金强化运营管理,做到合理分配,才能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在医院服务社会大众同时,使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能得到统一。

一、新医改下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目标

在医院正常运营中,资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医院资金来源一方面靠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靠自身开展医疗活动取得收入,故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就是对社会资源与医院资源合理利用。其次,随着医疗竞争加剧,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医院发展战略方面,医院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自身建设,这就需要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被引进,医务人员整体综合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所以医院必须有足够资金去满足这些需求,尤其是面临外界各种突发事件,如我国公益性医院是遵守先治疗后付费、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责任的原则,或着医院在遇到经济状况特别困难的患者时,会采取部分或全部减免费用等措施,医院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来应对这类突发事件。再次,资金合理运营可以使医院降低医疗成本,选择更有利于社会、患者的医药费定价机制,能够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矛盾。因此,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加强医院资金监管力,使财政收支平衡,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有效配置医院资金,以保证医院稳定运行,提高医院整体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医院资金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领导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医院领导大多是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经济风险意识和资金意识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市场感知力,并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医疗业务方面,在资金运作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同时一些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业务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且平时工作的重点多放在账务收支和处理上。以上原因造成医院资金运营管理停留在形式表面,重收入轻支出,重医疗管理轻财务管理,影响了医院整体经济效益。

(二)资金管理制度落后

新医改后,医院必须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符合医院发展要求。很多医院没有对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监管,造成部分资金使用浪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资金的预算管理方面,很多临床科室对科室预算不够重视,认为只需提高专业知识,或者购置设备,没有对所需设备进行充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不可能对所需设备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医院资金周转问题及设备折旧、收益等问题与自己无关,因此不能为医院节省资源,甚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资金管理制度落后,很多医院还存在负债融资资金闲置问题。

(三)资金运营效率低

很多医院普遍重视药品器材采购,不能及时调整出入库数量,造成存货与临床使用需求不相符,导致大量周转资本占用在不必要的物资上,影响资金正常合理运营。有些医院往往过于重视收入,在没有进行合理预算分析的情况下,过多投入资金在购买新设备和新器材上,使一些原有器材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浪费。

三、新医改下提高医院资金运行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领导与财务人员重视度

医院领导在重视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树立良好的市场风险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这是资金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医院许多政策需要管理层支持与认可,故只有领导层真正重视资金合理运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同时财务人员也需要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新的资金监管制度,合理预算,严格控制医院资金支出,避免不必要投资,做到资金统筹兼顾,才能使资金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二)加强医院内部监管

医院应成立相应的内部监管部门,可由医院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通过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机制,对资金运行管理实行双面监管。做到预算、施行、考核一体化,形成以监管资金运行环节为主的综合全面监管形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运营合理性与安全性,实现合理、有效经营医院。

(三)降低医疗成本

国家在药品监管方面一直严格控制,以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性、低价性。医院可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严格监管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价格低、效果好的药品,进一步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同时对新技术、新器材应有严格预算,杜绝盲目投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严格进修培训制度,对需要提高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根本个人实际情况和需要,合力派遣人员进修培训。

四、结束语

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医院有着自身特殊的经营模式,为寻求生存发展,医院必须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建立严格、合理、高效的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及内部审核,树立医院内部节俭风气,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资金运营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05):37-39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困境;应对策略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在医院运营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医院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变革已成为医院将来一段时间内重点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医院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作者结合内控建设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困境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规范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特别是医院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没有为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对员工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充分、不深入。目前,普遍医院存在内部控制建设推广实施难度大,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内部控制建设普遍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没有形成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联动机制。在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中,存在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科室设置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具体等情况。据调查,目前部分公立医院没有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各职能科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医院部分职能科室形同虚设,职责不清,业务重叠,缺乏科学决策,出现岗位职责交叉或缺失,对工作常出现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二)岗位职责不清,工作未形成合力

据调查,部分三级医院,现还未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医院管理层只注重医疗业务管理轻经济管理,造成医院经济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管理效能低下。每当某项工作难以推进时,通常采用增加职能科室来解决问题,不注重职能科室之间的制衡与联动,经济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目前,部分医院还存在:虽设内部审计科,但内部审计科管理层级属于财务部的下级,由财务部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任用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能力的人员担任财务负债人,科内财务岗位混乱,没有形成岗位制衡与监督;虽设立总会计师岗位,但总会计师只是财务部下属的一个副职职位,没有进入医院领导班子;总会计师的聘用没有按总会计师任职条例任用,不充分考虑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例如:聘任主任医师、副主任护理师、经济师、审计师、统计师等专业方向的人员担任总会计师职位;科室设置不科学,如增设立与财务科相平级别的经济管理科、财务分析科、成本核算科等,造成应归口管理的经济业务未进行归口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难度大,财务数据孤立,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未形成共享,常发生工作推诿扯皮,职责不清,财务管理效能低。

(三)重医疗业务轻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漠

医院管理层成员因全部是医疗业务专家,经济管理理念没有树立。任用管理人员时,只注重任用医疗业务型专家,不注重经济管理型人才的任用,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求。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全院员工参与的系统工程,如果医院管理层没有深入学习内部控制知识,没有为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营造好的内控环境,是不可能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医院管理层的推动,内控制度不可能有效的实施,在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落地,不可能全面实施。

(四)医院管理制度孤立,未形成联动与制衡

管理制度孤立,没有把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制衡与联动, 如:采购部门全程负责采购业务、银行印章管理混乱、收入审核及票据管理未形成制衡、重大经济事项未执行集体决策、固定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盘点等,造成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混乱。

(五)不注重核心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培养

部分医院不注重财务负责人、内部审计负责人、总会计师等核心岗位的人员队伍培养,核心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不大,管理技能不强,管理理念未树立。据调查,部分医院任用核心岗位人员不充分考虑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随意性大,管理岗位轮转中出现问题,护理部主任轮转任财务科主任,医务科主任轮转任审计科主任等。

(六)内部控制建设,不结合实际

内部控制活动与医院的运营管理活动没有紧密联系,内部控制制度孤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嵌入运营管理的流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前没有认真梳理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对各项业务环节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内部制控活动与医院的业务活动相互分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不结合医院实际,内部控制度空洞,造成内部控制度难以贯彻实施,形不成内部控制的制衡与联动。

(七)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缺失,没有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机制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及纪委部门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缺失,流于形式。对医院的经济活动未进行监督检查,不能向医院管理层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难以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八)内部控制没有和医院绩效管理挂钩,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激励机制

医院管理制度基本没有进行年度考评,部分医院就算有考评,但考评结果没有与绩效管理挂钩,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如此。据调查,许多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只是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制定,是被动的控制而控制,内控建设没有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关键的控制点、控制环节未得到控制。内部控制目标没有和医院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相结合,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这也是医院内控管理难以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为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创造条件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只能由医院管理层营造。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三级医院必需设立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参照执行”。这足以说明国家卫计委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经济管理业务能力的经济管理专家进入院领导帮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化、精细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也如此,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联动、制衡更多的需要管理层的引领与推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医院领导帮子在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更多的是要总会计师来引领与推动,医院只有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进入医院领导班子,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批,从专业的层面向院班子会汇报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只有院领导班子认识到位,才能全面打造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

(二)梳理医院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先应对全院的经济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明确业务流程与环节,确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在梳理业务流程时应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和重大风险的经济业务,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出纳岗位、收费岗位、采购岗位、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在建工程管理岗位、票据管理岗位、退费管理岗位、药品与物资管理岗位、财务审核岗位、病人预交款核销岗位、合同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的业务活动加以控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发挥内控的“制衡”作用。

(三)系统分析医院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

对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全面进行梳理分析,在业务环节中找出风险点与控制环节,并加以控制。例如:出纳岗位的资金支付与审核环节,物资采购的询价与确定供应商环节、请购与审批环节、付款申请与付款执行环节,重要与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联签制度执行环节,退费岗位的退款执行与审批环节,在建工程的预算与决算环节,票据的领用与核销环节,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环节,资金支付的审核环节,合同的归档管理环节、预算的执行评价环节等。

(四)对业务风险点进行排序,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在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风险点,并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风险排序,结合医院风险的承受能力及成本效应原则,选择确定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对医院的经济业务风险进行管控。例如: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等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对重要与重大经济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预算的执行与预算的考核分离控制;出纳岗位配置保险柜;不能由出纳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票据的领用与核销不能同一个人;对外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物资请购与审批必须由两个部门完成;贵重的医疗设备进行投保,对待处理财产不在进行投保等措施。

(五)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

医院的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把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推动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所以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所以在制定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时,应对各项业务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医院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把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嵌入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在业务管理工作中,据保证各项业务的联动,又使医院各项业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全面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

(六)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提升医院运营效能

岗位设置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只有合理设置岗位,才能保证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制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医院必须对业务活动进行梳理,结合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科学合理设置医院岗位,严防机构设置重叠、交叉或缺失,造成各项业务工作的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七)建立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机制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及纪委部门应加大对内部控制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审计力度,并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管控,并把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医院的绩效考评挂钩,激励员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全面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体系,是医院运营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医院财经秩序。内部控制机制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内部控制是预防的免疫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内控机制,通过内部“制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审批、归口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范医院运营风险。结合文章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的分析,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务之急,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内部控制的宣传培训,抓好重点业务环节,强化各科室的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医院内控体系建设,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能,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日益重要,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明确提出“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力推的管理会计,为公立医院推行经济运营管理找到了有效载体,基于对医院医疗护理技术业务与财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找准运营管控的切入点,精准寻找医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实现医院经济运行高效低耗。

一、转变医院运营管理思路

1.新医改下,要积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发展模式,医院要从关注经济业务总量向关注成本效益转变,从重业务轻财务向业务财务运营并重转变,注重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找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

2.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技术是关键。以舒适的诊疗环境、高超的诊疗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运用科学手段挖掘潜力,整合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入竞争、末尾淘汰机制,使医院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下大力气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改革,提高医疗收入,减少浪费;加快床位周转,缩短病人实际住院日,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扩大增值性、高技术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业务、新项目等。

4.近年来,在财政补助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保本量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物价政策环境下,医院要挖掘潜力,通过发挥自身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运营来实现收支平衡。地级市医院要增加具有高附加值、高难度的医疗项目,不能在技术上与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提高有效服务收入的比例。

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利用率(工作负荷)分析,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率分析。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对院内闲置设备开展排查,通过院区、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将可用设备充分利用。

推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核算、精准化成本控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施固定资产(医院经济资源)有偿占有使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利用,要树立投资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付费的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投向与流向,优化医疗装备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强化大型设备效能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具有很高的价值,除了在设备论证、购买、变动、维修、保养、计量等环节进行全面化管理以外,对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运行实行全面化管理,这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设备收入、成本消耗进行效能分析评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满足物流、账务两方面的要求,对部分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

抓好固定资产源头环节控制。严格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领用程序,杜绝临床医务人员指定品牌供应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设备和器械功能的需求。加强采购前科室论证工作,医疗设备和器械必须经科室民主讨论形成效益预期报告,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和利用效率低的要进行追责。要从医院、学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规模结构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避免盲目与重复投资。

(二)非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药品、材料的核算和管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1)开展“两票制”工作,完善药品的业务流转及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充分发挥药学部的职能,覆盖临床药师的指导工作,使临床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用药监督机制,全面全程开展用药监测工作。(2)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强药品集中招标,开展药品二次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严管大处方和贵重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定期对科室的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合理使用,限定药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降低药占比,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控制在30%左右。(4)深入理解药品零差价政策,科学地分析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医院的影响,净化采购流程,杜绝滥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材料管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1.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材料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嘱、收费与科室实际材料消耗的配比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收费、漏费、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现象并进行改正,对不收费材料做出定额管理,设置二级库管理,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

2.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控制医院材料费过快增长,?p轻患者负担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继续加大材料价格的下调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材料占比的增长,并将材料费用控制的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核算当中,以促进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各科室诊疗水平。将各科室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例定期公布排名,使科室自身加以重视,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消耗。

3.降低采购成本,完善采购制度,继续推进医疗设备、材料公开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代替进口耗材,医院每百元收入材料消耗要控制在20元以内。

三、实施医院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个常态话题。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简单粗暴地去控制,而是要找准“靶心”用好手段,做好精准控制。要更新理念,提高医院全体职工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是不能出现浪费。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实施精准化控制,提高效益与效率,保证医院生存与竞争能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变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用预算控制成本

预算是成本控制的“杀手锏”,要高度重视预算的控制作用。从上到下要建立完善预算架构,使预算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全部收入成本纳入预算管理,使每项支出都在预算中进行把控,力争成本预算的准确可靠。各预算项目实行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使用情况,促使各科室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在发生前和发生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成本费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2]。

(二)能源消耗管控

水电气料是医院成本耗费的大头,要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改进措施。各科室要落实节水用电责任,对重点耗能单元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在空调方面,规定冷热气供应标准,适当调整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夏天适当提高冷媒水的温度,冬天适当降低热媒水的温度,使冷水机组的能耗大幅度减少。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实施电梯系统智能化控制。要对成本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三)医院管理费用管控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医院的全部花费、成本费用纳入预算,做好相关支出预算数据的测算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费用计划完成情况,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立完善的审批报销制度,层层把关。节约消耗就是节约资金,对日常维修及零星工程要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医院每花一分钱都要找到支出的责任科室,区别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边界标准,在科室KPI考核中增加成本管控考核指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等大额开支的管理

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是医院运营成本中金额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实行物业托管的医院更是如此,要对每床日保洁费、物业、洗涤费进行分析,对异常上升现象(病人量没有增加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医院要强化科室的洁净意识和护士长监督职责。总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物业保洁、洗涤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增强物业公司的约束机制,使保洁、洗涤等成本得到持续控制。

(五)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人员效益

1.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为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力成本的预算,按岗设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沟通、协调职能,增强人力成本的可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对职工薪酬、培训、进修等费用实施管控,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加以分析。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合理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还能为医院节约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医院绩效方案中,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五个方面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考评的依据,充分考虑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职业道德操守、医德医风及成本控制因素,使之对内具有激励性及公平性,对外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薪酬,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定员定岗

医院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科学设置医疗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岗位名称,设置人数、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按岗设人、一人多岗,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工作效能。

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行责任会计中心

持续强化科室目标管理工作:(1)科室目标管理工作就是科主任、护士长使命感的载体,要促进科室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中进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提升门诊工作量的考核,注重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推进一卡通建设,简化就医流程。(3)三级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疑难危重、急重病人的收治、救治能力,要新增各科对急难危重比的考核,这个指标的提升,是科室技术水平提高的标杆。(4)要在外科系统中新增手术率的考核,使外科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加三级、四级手术技术力量,加大难度高、风险系数高手术的例数,从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积极顺应分级诊疗的要求。(5)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就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重点,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分季度分析手术前后住院日、疑难危重病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尤其要重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规范临床科室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日,为了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时间超预期预警机制,对于即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天数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6)逐步推行责任目标成本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按照能够控制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顺杀荆?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医疗成本的对口管理,实现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医疗业务过程中,将医疗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进行对比,加强医疗业务事后管控,总结经验,查找原因,防微杜渐,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揭示各医疗成本项目差异,查明责任归属,明确医疗责任制,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医疗资源[3]。

五、打通数据通道,推进医院信息链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院完整化的大信息平台系统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要建立医院资源计划(HRP)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绩效核算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建立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实用、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y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提高各主要业务线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水平。在良好的整合医院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安装医院BI系统,服务医院发展[4]。

六、关注医保病人费用管控

随着医保、农合病人的统一管理,病人住院次均费用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1)医保工作要追求精细化、从服务患者职责拓展到医保病人的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与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按照未来医保预付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对医保病人诊疗全过程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诊疗行为统一、合规。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保证基本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保部门设专人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医保协议落实情况,关注医保患者构成、患者自费负担和知情情况,保证患者对自己所有治疗行为的知情权。(2)要定期组织专家对医保病人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管理,对治疗过程掌握,是否遵守用药管理规定、因病施治原则,是否合理用药以及用药适应症选择,有无过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结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七、注重卫生材料的管控

1.医院要制定适用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耗材)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准入使用的耗材,加强耗材监管,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使用风险,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点是对检验试剂、手术材料、医疗检查设备耗材的监管。

2.成立由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的新增医用耗材议价小组,使采购流程更加公平、公开、透明、阳光,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

3.完善卫生材料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材料的招标采购及供应商资质关,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优质价廉的材料供应。

4.对心脏、骨科植入类和血液透析类部分高值耗材要公开招标,医院对招标的产品进行二次议价与谈判,进一步调整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要成立检验试剂、手术室预备库房(二级库),对高值耗材实行预库存管理,这样既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及时,又降低高值耗材的库存成本。

八、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职能,服务医改

1.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杜绝不合理支出,做好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好钢用在刀刃上”,严格做好各项开支控费管理,加强资金支出的内部监督,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费用。要在逐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上多思考。

篇6

一、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法概述

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是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展战略、社会公益性等运营管理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照医疗行业考核标准、运营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相结合,对医院的持续服务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成果及社会公益性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医院综合绩效评价,一般采用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对医院的运营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其中:功效系数法是对医院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计分;合分析判断法对医院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活指标的评价计分。

二、医院绩效定量评价———功效系数法

(一)医院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及权重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有征对性和代表性,指标权重比例分配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代表性,可以结合卫生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责任目标及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确定,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一经确定,除目标任务的变动外、原则上不能随意变更,便于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不同期间的比较分析。

1.医院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医院盈利能力分析评价,主要是对百元固定资产的医疗收入、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病床使用率、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收支结余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运营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判,反映医院一定期间业务收支水平、盈利能力和持续服务能力。(1)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为:百元固定资产的医疗收入4分;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3分;病床使用率3分;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7分;收支结余率2分;净资产收益率3分。(2)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百元固定资产的医疗收入=(医疗业务收入-药品及材料收入)÷〔(年初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100%;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全年业务收入/全年加权平均职工人数;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100%;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药品及材料收入/医疗业务收入×100%;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业务收入×100%;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平均净资产×100%,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2.资产质量评价指标医院资产质量评价,重点是对医院总资产周转率、医疗应收账款周转率、药品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判,反映评价医院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1)资产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为:总资产周转率占7分;医疗应收款周转率占6分;药品周转率占6分;不良资产比率占3分。(2)资产质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次)=医疗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医疗应收款周转率(次)=医疗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药品周转率(次)=365÷(药品收入÷药品平均占用额);不良资产比率=待处理财产损益÷资产总额。

3.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偿债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医院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判。反映评价医院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面临的债务风险等。(1)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为:资产负债率占8分;已获利息倍数占4分;带息负债比率占4分。(2)偿债能力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业务收支结余+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负债总额。

4.经营增长评价指标医院经营增长评价,主要对医疗业务收入增长、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长率、科研教学投入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判,反映评价医院科研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资产保值增值情况。(1)经营增长评价指标权重为:医疗业务收入增长率占2分;固定资产增长率占5分;净资产长率占4分;科研教学支出占业务支出比占5分。(2)经营增长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医疗业务收入增长率=〔(当年医疗业务收入-上年同期医疗业务收入)÷上年同期医疗业务收入〕×100%;固定资产增长率=〔(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固定资产原值〕×100%;净资产长率=〔(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初净资产〕×100%;科研教学支出占业务支出比=(科研教学支出÷业务支出)×100%。

5.社会公益性评价指标社会公益性评价指标是衡量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是社会效益、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政府投入与产出等指标的分析和评判。(1)医院社会公益性评价指标权重为:主要是对财政支出占业务支付比5分、病人满意度5分、平均住院床日控制率3分、每床日收费水平控制率4分、每门诊人次费用控制率4分、每职工年门诊人次完成程度3分。(2)医院社会公益性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财政支出占医疗业务成本=(财政补助支出÷医疗业务成本支出)×100%;病人满意度=(收回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的满意份数÷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的总份数)×100%;平均住院床日控制率=(住院床日控制在目标住院日内的病人数÷总出院病人数)×100%;每床日收费水平控制率=(每床日收费水平控制在目标床日收费水平内的出院病人数÷总出院病人数)×100%;每门诊人次费用控制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控制在目标人次收费水平内的门诊人数÷总门诊人数)×100%;每职工年门诊人次完成程度=(每职工年门诊人数÷计划每职工年门诊人数)×100%。

(二)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的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的原理,将实际分值对行业标准、责任目标或医院的发展目标,对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进行计分。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临沧市人民医院的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指标为例进行评价计分。1.为进一步降低药品及卫生材料收入比重,逐步取消“以药养医”,主管部门对其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指标进行考核,该指标评价标准是:(1)优秀值,指标值35%,标准系数1.0;(2)良好值,指标值40%,标准系数0.8;(3)平均值,指标值45%,标准系数0.6;(4)较低值,指标值50%,标准系数0.4;(5)较差值,指标值55%,标准系数0.2。2.通过计算,医院药品及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是38.5%,对应该项指标权重分是7分,则:(1)该指标达到了良好值水平,基础分=7×0.8=5.6分,(2)功效系数=(38.5%-35%)÷(40%-35%)=0.7,调整分=0.7×(7-5.6)=0.98分,该项评价指标最后得分=5.6+0.98=6.58分。医院可以运用上述功效系法的原理,分别计算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经营增长、社会公益性的指标分值,汇总分值就是医院的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分数。因上述指标计算工作量较大,建议:医院综合绩效评价采用EXCEL函数对财务绩效定量评价计分。

(三)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

医院绩效定量评价标准通常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五个档次。对应的评价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2、差(E)以下为0,一般由主管部门参照行业标准设定对应分值。

三、医院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综合分析判断法

医院管理定性评价是指医院是指在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医院一定期间运营管理水平进行的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

(一)医院管理定性评价指标

医院管理定性评价指标由一般由医院发展战略、社会公益性、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经营管理决策、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社会贡献、行业影响、基础管理、科研能力、预算管理、成本管控、内部控制等难以量化的指标构成。

(二)医院管理定性评价的计分

医院管理定性评价的计分是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完成,聘请专家不少于7人,评价专家应在充分了解医院管理效能、运营情况、社会公益性、服务能力、组织架构等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对照评价标参考标准,对医院综合管理进行分析评判,评判出各项考核指标所处的水平档次,打出医院管理定性评价分数,其计算公式: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分数=∑单项指标分数;单项指标分数=(∑每位专家给定的单项指标分数)÷专家人数。

(三)医院管理定性评价的标准

医院管理定性评价标准通常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五个档次。对应的评价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2、差(E)以下为0,一般由主管部门参照行业标准设定对应分值。

四、医院综合绩效评价

(一)医院综合绩效评价计分

在计算出绩效定量评价分数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后,按照规定的权重,一般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权重30%,按所占比重计算相加就是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即:医院综合绩效评价分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30%。

(二)医院综合绩效评价分数的运用

1.综合绩效改进度在计算出医院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后,医院应计算年度之间的绩效改进度,反映年度之间经营绩效的变化状况,其公式:绩效改进度=本年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基期综合绩效评价分数。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管理上升;绩效改进度小于1,说明经营绩效管理下降。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公立医院管理;应用

引言

管理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作用是通过财务会计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管理会计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应用,并且成为了不少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医疗改革的大趋势下,公立医院也有必要在经营管理中对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实现高效、低耗和优质的改革。而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财务部门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完成对各种内部会计信息的有效分析,从而为实现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途径。比如,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业务量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特定数学模型反映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联系,继而为公立医院预测经营成本和完成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二)改进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

想要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还要完成对医院经营过程的全面监督和控制。应用管理会计,则可以完成对医院各科室的业务情况的汇总分析和考核,并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医疗安全质量和医德医风等为考核指标完成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有效分工管理,从而实现对医院整个经营过程的跟踪控制。此外,利用管理会计还能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系统的建立,从而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全面业绩考评[1]。而通过将医院经营的实际数据与经营目标相比较,则可以实现对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改进。

(三)促进医院综合效益提升

不同于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医院内部管理的评价。所以,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能够在财务会计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完成对医院经济效益的有关经济指标衡量和核算。而通过分析医疗成本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各项收益指标,则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判断医院的收益情况[2]。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对医院的盈亏情况展开定量分析,从而在实现对医院经营成本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公立医院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没能得到重视

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并没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从经营理念上来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的经营属于公益事业,不需要以盈利为经营目的,所以也没有给予医院的内部管理问题足够的重视。另外,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一样,财务部门在公立医院地位不高,财务工作不受重视,较少参与医院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的方法难以得到实施,同时管理会计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发挥,从而导致医院的管理会计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想要使管理会计工作得到规范化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公立医院还没能建立健全管理会计规章制度,以至于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上是由财务核算的人员兼任,继而导致管理会计的工作无法得到真正落实[3]。与此同时,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基本上只是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进行事后记账,无法较好的完成对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分析,以至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仍然处在“参与管理”的地位,无法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而在大多数医院停留在重视财务核算,会计只是账房先生角色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基本无法实现对医院运行成本的有效分析和评估,继而无法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

(三)管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低

所谓管理会计,即是业务融入会计,会计支持决策。所以,需要有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开展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以便真正利用医院的会计信息实现对医院的运营管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医院大多数会计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财务核算方面,认为算账、报账和记账才是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对财务分析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受到内部控制和业务能力的影响,多数财务会计人员还在使用单一的核算系统或报表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以至于无法对医院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且也无法得到精确的财务核算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常常会出现会计失真的问题,从而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损失[4]。因此,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决定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效果,而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也将直接阻碍公立医院的发展。

三、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对策

(一)转变财务管理思想

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及时转变财务管理思想,将管理会计当做是实现医院高效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医院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从而督促医院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运营管理活动中。另一方面,医院需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适合的工具,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完成财务核算的大部分工作,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分析工作。再者,医院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而管理会计的负责人不仅要制定实际的管理会计方法,还要对财务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指导[5]。此外,对于财务人员来讲,也需要及时进行自我思想的转变,以便通过实现对医院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为管理人员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从根本上来讲,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同时也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信息来源,需要服从管理会计提出的战略决策。所以,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便利用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改革。而利用该种模式,可以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成本会计完成对医院整个经营的过程的监督和反映,并完成对会计主体的所有会计要素信息的汇总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从多个层次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以便通过分析多方面的会计信息来完成对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预测和规划[6]。而通过在医院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实施战略决策,则可以使医院的组织执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水平

为了更好的开展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单位会计人员的培养,以便使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在人员招聘阶段,医院需要严格审查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以确保应聘的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医院需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讲授专业经验和技能,以便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而在日常生活中,医院也要督促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以便使会计人员不仅熟练掌握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7]。再者,公立医院需要加强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并使会计人员明确管理会计的职能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内容,从而使会计人员为医院的管理作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有效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以便达成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目的。而出于这种考虑,公立医院需要转变目前的财务管理思想,并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以便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公立医院也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通过提高自身管理会计水平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欣.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案例[J].会计之友,2015,14:28-32.

[2]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06:92-94.

[3]苏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推行管理会计的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06:49-50.

[4]张丽明.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186-187.

篇8

关键词 医院 合理经济 运营

从古至今,健康一直是对人类而言十分重要的话题,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是医院,医院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其数量也越来越多。医院有较大的客流量,资金收支等方面都十分复杂,对资金的管理也有一定的难处,需要寻找合理且适合的经济运营模式。医院并非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在运营中也会产生相应的价值,以使其自身的发展更为优化。

一、医院经济运营现状分析

(一)资金流向不清晰

医院就列属于我国事业单位行列,国家应定期向事业单位进行拨款扶持,医院及其他事业单位会享受政府的支持,同时负有对员工负责的责任,医院通过一定运营活动来为员工提供薪酬。国家根据医院的地区等级等情况,对其进行的扶持力度不同,且政府所给予的扶持资金等在医院的流向十分复杂,财政部门尚且缺乏严格、细致、全面的管理制度。例如,医院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就有可能出现财务漏洞,资金可能被个人不当使用,由此引发人民群众的信任危机。

(二)医院应加强成本控制、优化管理流程

医院的职责本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非营利机构。而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医院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医院方面对有些事情尚缺乏合理的治理措施。医院成本控制不合理,普遍偏高,给普通群众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普通群众对医院的信任也由此降低,甚至有些害怕,害怕接受无意义而不小花费的检查,害怕承担因生病而需要支出的巨额药费,许多人因为对医院的失望与惧怕而影响了病情,危害了其身体健康。

(三)医院经济运营目的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医院本身并非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而是为社会贡献关爱为作用。然而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多年未随物价指数修正,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性收费标准长期过低,医院为了保证自身收支的平衡与正常运行下去,之前一直存在以药养医现象,于是,药物与植入人体的器材也成了医院的收入之一,然而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在部分地区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物价部门对耗材利润率的核定,医院在药品、材料基本已无利润,这使医院的经济环境恶化。同时,因制度的不健全,医院中也不乏之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做不利于医院甚至有悖于常情的举动。

二、医院规范化经济运营的改善建议

(一)增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力度

医院经济运营效果的好坏与其财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医院的经济运营效果,就应该改善医院的财务制度,使其能够更贴合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对医院进行监督与管理。医院应为非营利机构,医生及医护人员等工作都是神圣的,应肩负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对于医院现如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政府、医院和医务人员等应尽量避免。医疗费用的明细清单应该透明合理化,对贪污挪用公款、对患者不负责任等行为应大力防控,发现了应追究法律责任,以对患者负责。对于医院与患者的矛盾,和已经发生的医疗事故,应该致力于达成一个一致。同时应注意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从环节上控制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增强会计监督职责。医院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部门主要为会计部门,会计负责监督医院的资金。医院经济运营情况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是会计制度完善与否的结果,医院经济的合理运营,需要且离不开良好运作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管理并非仅仅是对会计部门进行管理,而应是对所在有经济活动的部门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然而在时代变革,竞争激烈的今天,管理变得愈发困难。

(二)确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院经济运营模式

时代的进步,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发展,医院的经济运营应与时代接轨,适应于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发激烈的现在,医院应了解自身的优势,并能将自身的优势应用于激烈的竞争中,以获得自身价值最大化。医院经济运营理念应落实至其各级经济管理人员,团队的管理与监督十分重要,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应对其所在医院有明确的了解,对其运营理念及运营期望进行规划,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以更好的管理和动态控制医院经济运营。

(三)顺应时展,开拓医疗市场

医院在市场中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医院只有顺应时代与市场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获得更好的竞争力。随着事物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旧的事物难以满足需求,医疗市场的开拓是必然的。医疗市场有较广阔的前景,其开拓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水平地位相当的医院应互相扶持,取长补短,以共同进步。其二,医院发现并了解自身的优势,利用其优势来扩展服务空间,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同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只是医院,各行各业都将离不开知识经济,即信息经济所引发的变革。医院应该借助于信息化进行管理。

(四)使收费透明合理化,医患关系和谐化

医院的收支较为复杂,包括手术费用、器材的使用费用、药物费用等等,在管理上并非十分容易,一些“灰色”收入也常常混迹于此。“灰色”收入的产生是对医院发展有弊而无利处的,也是一项不正当的行为,医院需要使收费透明而合理化,每项收费都有理有据。对患者提供费用核对服务,以控制患者费用的合理性,对有可能产生“灰色”收入的环节采取前端控制措施。对于医患关系而言,很大成分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然而当前医患关系有信任缺失的问题,患者对医院不信任,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旦发生医疗争议,所引起的医患纠纷就容易被放大。当纠纷被放大,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认为和医院沟通是无效的,而更愿意选择司法等极端的方式来要求医院的赔偿。医院每年在医患纠纷中会有许多赔偿,加起来数额较为巨大,给医院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医疗事故并非不能避免,医疗纠纷并非不能化解,对此,医院应好好处理医患双方的关系,使医患双方能有基本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放心安心的接受治疗,而对于已经发生的医疗事故,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应控制赔偿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要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三、结束语

医院经济运营的合理化是医院良好发展的基础,且与医院对社会及患者服务的质量有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大力改善医保制度,可见国家对国民医疗的重视。就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应避免的不利问题,如“灰色”收入的出现、医院会计制度的不完善等等。对此,政府、医院和医院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寻找并实行改善措施,以更好地为社会谋福,为人民服务。

(作者单位为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唐杨梅(1972―),女,四川成都人,本科,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医院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许丽杰.浅谈医院如何合理经济运营[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篇9

一、医院财务管理战略的实质

医院财务战略,主要指的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从医院角度出发,以医院的持续发展为前提,保证医院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均衡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在实际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加强医院内部以及外部的综合因素,对医院的资金流动进行控制,保证医院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1]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其本质就是战略理论的逐步深化,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医院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通常来说,医院财物战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战略性质和自身性质。不仅要对其共性进行把握,还要对自身的特性进行控制。

二、医院财务战略思维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分类以及策略分析

(一)医院投资策略分析

医院投资策略,主要指的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策划相应的投资方案,如医院的投资目标、投资项目等。就现阶段而言,以我国公立医院为例进行分析:所谓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了医疗设备的采购、基础设施的建设、医患信息的建设等。针对以上内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医院在投资过程中,应该坚持适量的原则,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金利用机制,将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医院还要积极的对市场进行调查,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投资策略进行修改,还要加强对资金的合理配置,减少医院投资风险。[2]医院还应该制定相应的信息机制,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潜在风险的控制。

(二)医院筹资策略

所谓的医院筹资策略,指的是针对医院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等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医院筹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医院应该在特定的目标内完成相应的筹资工作,保证医院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医院还应该重视自身的筹资方式,在保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降低筹资风险,保证医院筹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医院资本的本质上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筹资方式主要分为三部分:1.医院资本内部积累的状况。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如果想提升经济效益,应该积极完善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医药资金的结构,在保证患者能够康复的前提下减少住院的时间,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效率。2.医院信贷融资。此种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种从各类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来保证医院资金的流行性以及医院资金的平衡性。另外,医院还要积极地对自身的经营目标进行调整,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主动寻求一些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对资金的利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服水平。[3]

(三)医院的运营战略

医院运营策略,指的是医院运营资金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内部控制、资经营项目运营计划等内容。医院运营资本是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指定合理的医院资本运营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在医院资本运行形式上,它反映了医院的资本流动和流动负债运营的差异情况。从本质上说,它可以影响到医院短期债务和医院的风险状况。如果医院的运营资本过高,那么就说明医院资本利用率低,如果医院的运营资本过低,那么医院经营管理较为困难。

通常来说,医院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医院应该积极健全和完善内部金融控制机制,对资金流动与验收、存储方面进行统一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2.医院应该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通过职业培训,增强技能的形式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3.医院财务部门打造独特部门文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医院文化,构建诚信经营理念,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四)医院利益分配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利益的分配占据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应该进行综合考虑,主要包括了政府、患者、员工等多方面内容,然后制定合理的分配方式,同时,还要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医院利润分配的多少受到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此种情况下,医院的利益分配策略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的利益分配原则进行规划,它需要处理好集体利益以及个人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即医院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相协调。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从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用着手。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医院可以用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检验,进一步提升医院与政府利益相平衡。[4]

(五)并购策略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并购策略可以推动医院的规模扩张,为医院获取资源控制和重新配置权利。总的来说,医院并购战略就是医院资源的重组,医院制定并购战略计划时,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预测,减少存在的问题。还要对医院具体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相对科学的并购方案,确保医院并购共组完成以后,形成有效的组织机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目标。在医院完成并购后,水平较高医院和实力稍逊的医院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逐渐消失,实现医疗资源管理最优配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医院并购策略的相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进一步的实践。

三、总结

篇10

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通过运用管理方法和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将工作各环节做到精确化、科学化,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医院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它是一种意识。即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管理层要树立精细意识,把每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管理水准。

其次,精细作为一种理念,体现在做事过程之中。精细无止境,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

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依靠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目标管理、流程再造、精细作业等。

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

要使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必须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经济管理都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我院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为例:

1. 注重流程化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医院实施精细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总面积不足十亩,开设床位330张。近几年来,医院门诊量逐年攀升,2009、2010年医院门诊量分别为52万、56万,虽每楼层已设有多功能、“一站式”服务收费窗口,但门诊大厅依旧还是人满为患。为响应卫生部号召、缓解病人“看病难”问题,2010年我院率先在陕西省厅直属医院实施了“门诊就诊一卡通”系统。即来院首诊患者只要办理带储值功能的“就诊卡”,以后的诊疗过程就可实现实时“交费”。免去了多次往返收费处的烦恼。初步统计,按每患者平均缴费3次(挂号、检查、取药)测算,患者就诊时间可缩短47%。流程优化后,既方便患者又使门诊的人员流动现对减少;同年,我院又在门诊大厅增设两台自助办卡充值挂号机,2012年计划每楼层安装自助机,多渠道方便患者、缓解楼层拥堵矛盾。

2010年11月,实验中心合理安排科室工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时间,同时增设两台自助检验报告打印机,缓解了人工窗口的排队取单现象。在我院管理层不断换位思考下,围绕病人需要,从精细化角度出发,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

2. 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强调标准化、数据量化管理。多年以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前台”HIS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医院运营管理“后台”系统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近两年来,我院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机房、安装新软件,实施医生工作站和LIS、PACS系统,目前正在调研、筹备中的无线工作站、移动护理也即将进入招标阶段。今年还计划全面完成临床路径、实现单病种管理;计划中的医生诊室工作数量统计系统,主要统计医生工作量、手术次数以及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量,强化统计工作后,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院综合考评提供了依据,使我院精细化管理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去年末,为配合今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经多方调研、咨询,我们通过陕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中心,实施招标了以经济管理为主线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RP,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利用现代创新管理工具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3. 细化财务管理,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能保证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账簿设置、财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及人员配备等重要环节给予特别关注。精细化财务管理还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内容涉及广泛,从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要做好这些工作,只有将管理量化,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通过财务制度精细化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医院规范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财务管理内容精细化。预算的编制、执行精细化;收支核算、成本核算、财产管理等内容,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要求财务管理从记账核算型职能向经营管理型职能转变;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领域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工作作风转变。

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与医药专业电子商务网络系统(ERP)正在成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构成部分,医院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与医院各种收费以及药品药库管理信息系统和OA等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实现同步运行。财务信息系统不能独立于其他系统,不能在医院内形成一个信息孤岛,这样会缺乏会计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因此,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做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引入信息化管理之后,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欠缺

会计信息化运行好,必须要有一套较好的、较系统的财务软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人员只是接受了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培训, 在后续教育培训中,涉及到计算机与会计结合运用、会计软件操作的课程又很少,使得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

2. 会计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