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安全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安全理念

篇1

关键词:五常法;老年病;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反映护理质量,护理不安全事故是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发生于法律及规章制度范围允许范围中的损伤、障碍、缺陷与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治疗与康复效果[1]。老年病患者因抵抗能力弱、身体机能退化,且多伴有意识不清、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老年病患者生命健康。"五常法"应用于护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本次研究某院以"五常法"指导老年病护理,提升护理安全效用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60~83岁,平均(70.5±3.9)岁。脑卒中82例,伴有高血压80例,骨质疏松74例,高脂血症31例,冠心病30例,糖尿病28例。纳入标准:年龄≥60者,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老年病(如冠心病)者。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①入院时行基础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制定护理方案,给予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②管理方法:遵照日常医院护理管理,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工作,执行常规查房、消毒、基护、轮班。

1.2.2实验组 ①常组织:以"五常法"指导护理工作,开展"五常法"教学,使护理人员了解"五常法"思想、方法、目的、标准,由护理部建立"五常法"护理工作管理小组,由各科室护士长建立各小组,制定、实施、反馈"五常法"护理标准;②常整顿:建立安全隐患目录,对医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整顿,排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防跌倒,对老年人常活动区域如病房、卫生间等区域定期检查,增加扶手措施,夜间保证适度的光线,树立安全警示标识;防坠床,合理设计病床,添加约束带等保护装置,妥善安置治疗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叮嘱家属注意事项,夏日增加对凉席的管理;防走失,对于意识不清,记忆力较差患者,加强监护,增加人员识别标牌,必要时于楼道等公共场所添加监控设备;防窒息,加强对进食的管理,特别加强对家属的相关教育,告知患者细嚼慢咽,给予易吞咽食物,鼻饲时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及时吸痰等[2]。③常规范:据以往经验,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编制危险项目名录,设立警示标识,并时刻加强医护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对于宜活动,但体虚高龄患者,注意预防跌倒、拉伤,加强巡视,及时给予协助、督导,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应健康教育,强调注意事项,务必使患者不逞强,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并于活动时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如给予扶助、拐杖、防滑鞋等;对于有坠床、走失危险患者,如意识模糊、精神异常、痴呆患者,加强监护,促家属配合,繁复强调护理安全;对于易窒息患者,严格喂食,必要时可插管,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置误吸。④常清洁:在保障患者正常休息、生活前提下,对病房及周围环境常清洁,清除垃圾、脏物,创造高标准的护理环境;保持地面干燥,维持防滑材料设施的有效性,维护时树立警示标识;对厕所防滑垫,各处借力扶手,病床、轮椅制动设施、安全带,仪器等,定期、不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对急救药品合理管理,记录种类、用法、用量、安置地点等,以方便、高效使用。⑤常自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管理者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执行"五常",总结经验,改善管理;分级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保证随时随地有护理人员调用,特别注意夜间管理;加强自我学习,制定内部学习制度,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促进护理人员交流,不断完善"五常"内容、标准,查漏补缺。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病历资料,统计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意外事故(摔倒、走失、脱管、误吸等)并发症、治疗结局等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 结果

2.1 住院相关指标 实验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基护次数、人均并发例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安全事故及患者结局 实验组安全事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原为企业改善生产环境方法,本次研究应用于老年病护理中,注重安全管理,有效的减少的了危险因素,抑制安全事故发生,进而提升患者治疗及康复水平,抑制不良结局[3]。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常法"对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五常法"大大的增加的了工作量,且高标准、高要求加大了工作压力,医院应酌情考虑实施。

参考文献:

[1]丁丽群,刘君,柳甜甜."五常法"在疗养院急救药(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09):850-850.

篇2

关键词 IPM理念;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42-01

化学农药在防治危害农林业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障农林业安全生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农药中毒及残留现象频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以及有害生物再猖獗等诸多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实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即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势在必行。

1 IPM理念

IPM要求在进行有害生物防治时,要采取综合的植物保护措施以及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中整个有害生物复合体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理环境的作用、考虑管理策略对农业生态系统以外生态学的影响,即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协调使用多种战术(包括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控制、抗逆品种、预测预报以及防止有害生物在各地区间传播的检疫检验等),以达到把有害生物的数量及危害控制在可容忍的水平,要求只有在有害生物的数量达到经济阈值的情况下才进行防治,尤其要谨慎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1]。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必须改变现有的植物保护人才现状,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IPM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我国的植物保护人才主要来自各高校的植物保护专业,而《植物化学保护》是该专业的三大骨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原理与方法,其主体是农药[2]。要培养具有IPM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近年来,结合山东省教改项目《现代农业产业背景下IPM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实施[3],在《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中强化了IPM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IPM理念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体现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上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从培养“具有IPM理念植物保护人才”目标出发,依据新修订的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认真修订,在保证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与IPM理念有关内容和学时数。修改后的理论课教学大纲主要包括绪论(4学时)、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8学时)、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10学时)、杀虫剂及杀螨剂(12学时)、杀菌剂及杀线虫剂(时)、除草剂(时)、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3学时)、农药环境毒理(3学时)、杀鼠剂(1学时)、植物生长调节剂(1学时)、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4学时),共64学时。其中,在绪论中,除了介绍植物保护的概念及其主要措施、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农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农药的发展趋势外,还重点讲授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植物化学保护的主体——农药之间的关系。将其放在绪论中,而且将其放在首位,就是要从一开始向学生灌输IPM的理念。不能因为所讲授的课程是《植物化学保护》,就避谈农药的不足和危害,而过度强调农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要让学生在了解农药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能清醒的认识到其局限性,认识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有害生物种群改变(抗药性等)、中毒危害及药害等诸多问题,树立IPM的理念,在防治有害生物时应首先考虑到综合治理,将农药的使用仅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

2.2 体现在教师观念的转变上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要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中充分体现IPM的理念,就必须先让教师转变观念。长期以来,教师们已经适应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且担任《植物化学保护》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从事与农药学有关的研究,容易在教学中夸大农药的作用而淡化其不足,因此强化教师的IPM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这种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将此理念贯穿到《植物化学保护》教学的全过程中。为此,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开展教研室教研活动、授课观摩、参加学术交流以及组织教师外出考察等方式,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不仅可树立教师的IPM理念,改变其教学观念,也可提高其实践经验,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3 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相关知识,正确处理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这是《植物化学保护》开课伊始,在谈到该课程的地位与要求时引言中所说的一段话,直接地告诉学生在掌握好农药相关知识的同时,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农药在有效防治危害农林业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时,势必会将药剂释放到土壤、水及大气等环境中去,污染环境,对其他有益生物以及人和高等动物产生不良影响。DDT、六六六等杀虫

剂由于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和广谱性,在防治危害农林业的各种害虫及传播疟疾的蚊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因为使用不当及其结构稳定、难以降解的特性,通过直接作用或食物链的积累对多种鸟类造成了伤害,从而出现了《寂静的春天》书中所描述的一幕[4]。此外,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与农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生在海南岛的毒豇豆事件、青岛的毒韭菜事件及每年上万起的农药中毒事件等都是未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的恶果。这些时刻提醒人们,农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有效发挥其有利面的同时,尽可能地消除其不利面,必须克服对农药的盲目崇拜思想,树立“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只有这样,“寂静的春天”现象才不会重演,因农药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彻底地杜绝。上述内容是在《植物化学保护》教学中的一个引言,其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树立学生的IPM理念,并将其作为一个主题始终贯穿到随后所有章节的教学中,特别是与实践有关的实验及教学实习中去。

2.4 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通过对IPM理念的掌握,明确了毕业后将作为一名植保专业的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即毕业后将IPM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去,全面正确地认识农药,把植物化学保护看作是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防治的一项辅助措施。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看,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这样的学生输送到社会后,势必会对目前的农药滥用等不合理使用现象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3 参考文献

[1] 陈泽坦,刘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与可持续农业[J].热带农业科学,2000(4):69-71,82.

[2] 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篇3

艾滋病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艾滋病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标本,各种疾病的患者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在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卫生清洁过程中常会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和泼溅等意外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危险。因此,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1]。随着当前经血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日趋严重。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注意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此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势在必行。

1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是最容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制,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1.1 实验室管理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区域。

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未被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

1.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根据GB19489-2004洗手要求,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Uiversal precations,UP)的理念[2],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2 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及教育

2.1 加强技能培养

过去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检验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3],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1]396-397。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科室所有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艾滋病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2 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

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 如: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险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割伤、食入、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从事血液检验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患者和标本,还有大量的锐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谢红珍[4]等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很多,其中HBV、HIV、HCV、梅毒等对从事血液检验工作者威胁最大。自从第一例艾滋病在198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受到广泛的重视。吴丽军[5]等前瞻性研究指出,一般通过黏膜接触暴露感染的危险低于经皮肤损伤暴露,而通过一次针刺伤或其他方式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8%,3%~10%,0.2%~0.5%。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与针头或吸头等锐器的种类及医务人员是否有防护措施和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接触急性期或者晚期患者危险性倍增。

2.3 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对各种可能的危害要熟知。

2.3.1 防护措施

检验人员都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检验工作中应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检验人员应将所有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一律视为具有传染性,采取标准预防[6]。严格施行保护措施,不存侥幸心理。

2.3.2 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

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7]。

2.3.3 意外伤害暴露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

2.3.3.1 HBV

接触HBsAg阳性血液或者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器损后,如果本身没有HBsAb,以碘伏处理伤口,肌肉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0.5~1 a。补救措施最好在接触后24 h内,最迟不超过7 d[7]8。

2.3.3.2 HCV

接触HCV阳性血液时,没有疫苗预防,只能进行伤口的处理,并进行HCV的抗体检查,4~6 w后复查,4~6个月后做HCVRNA监测HCV的感染[8],并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

2.3.3.3 HIV

意外伤害的窗口期3~6个月内血清检测1 次,6个月后复查1 次,美国CDC的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伤口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污染源来自于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补救措施最好在2 h内服用药物,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基本用药程序:口服1 次“双汰芝”450 mg,每日2 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 d,适用于低危暴露。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每天3 次,每次2 粒,连续服用28 d。适用于严重暴露[7]8。

2.3.3.4 梅毒

接触USR阳性血液必须2 h内服用预防药物。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每周1次,共2 w。分别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血清检测USR1 次。

3 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达到消毒效果,但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

3.1 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方法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 mL/m2),作用25 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2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2遍或喷洒至湿润(约10 mL/m2),作用25 min。

3.2 确保实验室消毒用品及消毒器械的安全

实验室必须储存足够的消毒剂及消毒用品以备补充;定期检查消毒器械(紫外线灯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定期擦拭灯管);实验室安全意外的处理:实验操作中意外出现扎伤、皮肤污染血标本,应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的流水冲洗伤口,挤压伤口出血后包扎。黏膜、结膜被污染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如接触特殊标本因特殊处理。

4 结 论

4.1 注意职业安全,增强防护意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是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虽然检验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美国CDC评估表明62%~80%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以预防[5]386。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中严格操作规程,作足防护措施,而防护的关键则是安全意识的培养。

4.2 加强职业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导致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意识淡薄、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对针刺伤认识不足等有关。加强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伤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检验科每天接触大量的患者和标本,加强生物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应该定期组织标本采集,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训。

4.3 建立意外伤害应急、登记、监测、保密和报告制度

发生意外后不必恐慌,尽快做应急处理,并尽早报告,以便组织对伤者及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及时了解有关知识,保证应急药物的及时供给。

根据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出台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等,临床实验室过去被忽视的生物安全管理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加强与重视。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环境安全,是我们检验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李力.对防治严重呼吸性综合征医学检验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7):396-397.

[2] 姚飞,郭兰兰.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预防意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 18(3):231.

[3] 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2.

[4] 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5]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6] 韩晶,陈征,田健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67-368.

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研究生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实验室,以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为主体,涉及多个需要开展生物学实验的学科,如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等多种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硬件水平不断增强,面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增多,以及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耗材试剂,带来了新时代实验室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实验室人员多样化、无系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安全意识等。怎样改变以往的以“管住”为主的管理理念,利用好网络进行服务,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方面。

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现状

根据企业管理的要素,可以把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分为如下几个因素:实验室人员、管理方法、试剂耗材、实验仪器和科研环境等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是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根据这几个方面,简述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人员多样

目前,随着高校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不断增多,实验室往往需要多种人员的参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仅包括高校工作的科研人员,还包括研究生、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以及具有浓厚生物学科研兴趣的低年级本科生。这些人员,由于对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意识、实验操作能力、理念等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实验室的管理。如何针对人员多样性特点建立起合适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适的沟通桥梁,是十分必要的。

(二)无系统的管理方法

对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往往采用不成文的管理。从下至上反映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上至下口头传达具体的实验室问题解决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往往缺乏监督机制,对实验室的良好风气要求很高,一旦出现不遵守这种实验室默认规则的人员,实验室的管理往往就很难运行下去。目前很多实验室也存在管理分工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在实验室的公共使用区或者公共服务上出现偏差。同时,很多实验室也没有进行系统式的管理培训,往往采用上带下的方式口头传授。实验室人员实验时,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经常影响公共实验区的卫生,影响他人实验。

(三)缺乏安全意识

实验室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强,不了解相关实验试剂的性质,甚至实验操作不规范等,不仅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会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些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包括:没有在通风橱里加有毒挥发试剂,在实验室中饮食、休息等。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要想没有事故,只有平时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定期地进行安全性回顾与教育,分析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存的各种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处理在萌芽阶段。另外,也要设置必要的防范与保护措施,万一发生事故时,也应该将其控制在可以接收的损失范围。

二问题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为科学研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笔者所在的实验室运行经验,本文就管理理念、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以及研究生管理三个方面浅谈当代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之道。

(一)培养以科研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科研人员不仅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加强实验室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必须要服务好科研人员,使得他们愿意在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现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条理,往往是由实验员制定的,没有在一线进行科学研究人员的参与。由于实验员对科学研究了解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提出以服务科研人员为主的管理条例。因此,在很多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制度常常被认为是针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约束。实验室管理人员基于“管住”的理念,从自身出发,以方便管理来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规则。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是实验室研究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氛围,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序应当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标。实验室的一切管理,都要服务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应当从单纯管住科研人员与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从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科研人员的需要出发,开展服务型管理,提升实验室科研效率,进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实验室管理实质上是对人员、经费、实验试剂耗材仪器等的管理。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研究方向的不断拓展,一方面可能面临着实验室仪器使用时间冲突,另一方面面临着多种试剂耗材使用的混乱。对实验室经费、仪器、试剂和耗材等日常信息的详细记录,是实验室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实验室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实验室运行的健康程度,是实验室可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但这项工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繁琐和费时的特点,不能满足现代实验室高效运行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科研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者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管理软件可以开展如下服务,包括仪器的使用情况查询和预约,试剂耗材的存放位置、库存查询和购买。该软件的使用不仅使得实验室运行透明高效,而且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研究。科研网络平台的实验也可同时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负荷,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三)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

毫无疑问,研究生往往占实验室人员的绝大部分,是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如何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起研究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沟通桥梁,将有助于实验室的高效管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损坏甚至比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实验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部分仪器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交给熟悉的研究生,由他们负责该仪器的使用培训。通过长期实践表明,该方式可以明显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了研究生的专业素质。除了对仪器设备方面的管理,研究生也可参与实验室卫生、实验技术传授、标准实验方法建立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一直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他们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好坏往往决定了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以及可信度。因此如何保留住研究生在长期实验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有效实验方法并传承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所在实验室采用了以研究生为主教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建立标准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调动了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并且促进了科研效率的提高,得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综上所述,结合时展特征,改变实验室旧的不利于科研效率提高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实验室科研效率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当代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实验室的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具体管理中,努力创建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科研氛围是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保娟.现代高校科研型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S1):72-74.

[2]李艳,丁伟.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2,22:109.

[3]陈惜燕,兰晓继.浅谈高校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9-11.

篇5

法国贝德玛洁肤液从配方入手,秉承肌肤生物学理念,利用生物仿生学,全球首创独特Micele胶束科技洁肤配方,含水油双分子胶束团,亲油面―迅速溶解肌肤表面油脂、污垢和化妆品附着;亲水面―可吸走毛孔内的残留物,彻底扫走肌肤内外污垢;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法国贝德玛洁肤液还针对不同肌肤类型,采用最接近皮肤自然pH值的温和配方,完全尊重皮肤生物结构,100%不含香料、色素、防腐剂、酒精及皂基的安全配方,严格控制各种成分的使用剂量,以平衡肌肤的水油平衡。

产品特色

法国贝德玛舒妍多效洁肤液以其卓效洁肤、操作简便、配方温和且完全尊重皮肤生物结构,在欧洲被皮肤科医师做处方药使用。此外,其卓越品质也同样得到了那些时刻都要保持精致妆容的爱美人士的热烈追捧:演员、模特以及时刻带妆的明星们,他们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妆容,再也不用担心繁复的卸妆步骤给肌肤造成的负担,更不用为反复卸妆而导致肌肤的敏感泛红而担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Sensibo?H2O法国贝德玛舒妍多效洁肤液依然长期稳居卸妆洁肤类产品市场领导地位,并不断赢得全球顾客的青睐,“全球每五秒销售一瓶”的销售奇迹,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敏感肌肤“卸妆神器”。

使用方法

将部分本品倒在化妆棉上,以向外运动的手势擦拭脸部与眼部。反复擦拭直到化妆棉变得干净为止。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教育观念 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

当前,我国初中教育主要以提高升学考试的上线率为目标。教学理念滞后,应试理念仍然广泛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中。片面的以考试为导向的理念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初中生物由于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导致学校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于生物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以中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使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和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那么最为生物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应对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生物教学当中的探索性实验.并能结合相关的生物知识自己独立完成科技制作.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对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钻研.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社会调查和扩展性学习。这些高标准的要求是以前教学课程标准所不能及的.为了能够完成新的教学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应变程度、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应该有所提高。而且教师要摆脱以前教学观,从一个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转变为有效研究教材、充分研究学生、研究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式等的研究型教师.因为学生在课题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得到当、准确和高效。而教师指导的是否得当、准确和高效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及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以及相关信息的熟练及掌握程度。

2、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联系实际生活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将要学习“食品安全”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平时所吃的零食名称,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我们的讲解及学生的理解。课后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对自己平时所吃的零食进行分析研究、整理,自己查资料、查文献下节课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讲解自己小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充分锻炼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老师在引到食品安全上面,让同学们谈谈应该如何注意食品安全,每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一节课所有内容,可以让学生最后写一个总结。我们要在每节课上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只有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三、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初中实验教学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一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一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一老师做概括性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澡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我们的生话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四、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该反思自身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和课后反思。只有全方位的进行反思,才能做到面面俱到,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各样要求。

1、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要求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开展探究方式等。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具备的各种教具,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实际。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生物科学趣味性较强,并且注重实验。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全体学生是否能参与其中,并且反思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篇7

关键词 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27-02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土地面积为1.7万km2,全市耕地约77.33万hm2,人口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33.33万hm2左右,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长,2012年超过66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随着种植制度、气候条件和品种布局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有了很大变化,新的有害生物入侵加快,加强病虫害预警监测,能有效阻截有害生物入侵,科学防控病虫害,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的客观需要,更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快推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的跨越式发展。

1 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要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控制病虫危害为前提,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树立控害、保质的意识,既要控制病虫害危害,又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农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在农产品进口方面设置技术壁垒,提高技术门槛,因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影响出口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

2 大力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2.1 健全测报队伍,提高测报水平

病虫预报不准就会乱打药、多打药,造成农药累积残留,因此,要建立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病虫测报队伍,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准确预报,提高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2 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的科学与否,决定防治水平的高低和化学投入品的多少,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病虫防治策略,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烟粉虱的防治采取大棚防扩散保田外,稻飞虱的防治采取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等。科学的防治策略可以减轻农作物后期病虫防治的压力,减少农药的用量。

2.3 协调应用各项措施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突发性、暴发性病虫控制上功不可没,但化学防治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上,要充分协调其他非化防措施的应用。一是大力推广农业措施,压制病虫发生基数。选用优质的抗耐病虫品种,如抗耐条纹叶枯病品种控制条纹叶枯病、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等在控制病虫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许多农艺措施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水稻、玉米适期播种预防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粗缩病,大棚高温闷棚预防土传病害,大棚无滴膜、暗灌技术减轻大棚病害的发生等,要把农艺措施与病虫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协调应用物理措施防治病虫。一般是指使用性、光、色来刺激、吸引害虫的“三诱技术”杀虫,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在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的同时,让农作物避免农药伤害,还能让生态环境避免农药污染,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放心食用没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比如蔬菜和水稻秧田推广防虫网,物理阻隔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在山东省蔬菜生产推广的灯诱、、性诱面积很大,黑光灯、高压汞、双波灯诱杀害虫成虫,用黄板、蓝板诱杀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均有很好效果,可以大力推广应用[2-3]。

2.4 积极推广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农作物杀虫除病的理想选择。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生物农药对自然生态环境来说,安全、无污染,将逐步替代污染严重的化学农药,阻止化学农药对环境、水源、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对农产品及其生态绿色食品的安全意义重大。在使用农药时,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品种越来越多,有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Bt、病毒制剂等的防效并不比化学农药差,有的生物农药毒性很低,如壳聚糖、寡聚糖等。其次选用仿生及作用机理独特的农药,如昆虫生长调节剂、新烟碱类杀虫剂、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等,这些品种活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目前,许多省市已经采取了对使用纯生物农药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补贴。盐城市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做工作,加大力度,争取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提高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比例。

2.5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视安全间隔期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能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要加强轮换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性。二要推广新型低毒、高效农药,对环境友好,持效性好,推广农药增效助剂,减少农药用量。但是只注意化学农药的效果和使用技术,忽视了每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这往往是造成农产品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在安全间隔期内用药。

3 创新植保推广方式

3.1 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近几年,国家和省十分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在政策、资金、物资上予以扶持,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多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壮大防治组织的实力,扩大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截至2012年,盐城市登记注册的服务组织达到347个,全市统防统治面积逾33.33万hm2,开展全程病虫防治服务的面积超过3.17万hm2,水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高产示范片达100%。

3.2 加强植保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网络、电话已经入村进组到户,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强大宣传能力,积极开展植保可视化服务,以农民能理解的图文、能学会的方法、能看懂的现场,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只有让绿色防控技术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接受和掌握,才能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4]。

3.3 积极开展植保专家挂钩和坐诊服务

将植保专家挂钩到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等大范围的种植区,全程负责植保技术指导服务,开展网络专家咨询服务,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张政兵,欧高财,王继东,等.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9):1163-1165.

[2] 郝伟,任兰花,赵平厚.加强基层植保工作 促进植保可持续发展—郓城县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做好基层植保工作的路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3):34-35.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23—0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所以,实验室建设能否达到标准要求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我校是一所城镇中学,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正常实施和贯彻,很难完全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针对我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现状,我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生物实验室的现状

1.实验场所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实验楼,现有的不多的几间实验室和教室混杂在一起,实验台数量严重短缺,水源和污水处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生分组实验只能在教室中完成,教室成了实验室,实验室反而成了仪器室,实验教学受到了极大影响,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

2.实验室的配备还没有跟上教学要求。建设高中实验室,其标准应该较高,除必备课标要求实验所涉及的仪器外,还应有一些较为先进的仪器供学生了解并使用,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但我校实验条件和设备都远远赶不上课标要求,缺乏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实验物品。其模式和仪器设备基本上是按照新课程改革前的要求配备的,一些实验尤其是新增内容靠老师讲或看光碟来让学生掌握。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既无选择权也无自,现有的实验室中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资源也没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如光学显微镜还是八十年代产品,精确度不高,有几台缺少必要的零件,已成为待报废仪器;恒温箱根本没有,无法实施严格的无菌措施,根本无法满足探究性实验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实验因缺少仪器而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3.缺乏合格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中无专业实验管理人员,一般是不能在一线教学的或身体不好的老师才去管理实验室,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实验前仪器、药品准备不到位,实验后不能消除安全隐患,乱倒废水废渣。实验员素质不高,实验室管理就不可能到位。

4.上级部门管理观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受现有教育评价体系及上级部门所拨购置仪器经费等限制,中学生物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就转向高考,一切为高考服务。

5.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教育发展形势。教师只重视生物学科的学术性,且教与学的方式比较陈旧,在开设实验课时间内学生才有可能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简单、操作呆板缺少灵活性,且时间极其有限,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时间就更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很难体现生物实验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并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二、对生物实验室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1.学校在教学思想上应与新课改保持一致,不能光顾当前利益——高考成绩,而应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型人才,重视实验,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

2.实验室建设尽量向智能化、自动化靠近。当今科学发展非常迅猛,各行业设备更新频率加快,社会各界更需要能熟练操作精密仪器的人才。实验室中陈旧设备的使用,阻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有用人才。仪器智能化、自动化,可以缩短探究时间、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室建设向绿色化、人性化靠近。生物实验室的配备要有绿色观念:加热装置尽量使用清洁的电能源,一些有毒物质要严密存放,要有严格的灭菌措施。学生的座位可以布置成 “讨论式”:几个学生一组围着一张多边形的桌子,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实验设计要考虑到实验对环境的影响,科学选用仪器、药品、操作,让污染降到最低。

篇9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美化措施

一、山体开挖高度与环保理念的关系

平原区高速公路以填方为主,路线设计位置的高低、偏左或偏右,引起的开挖高度不大,边坡的安全防护与环保的矛盾不突出,在山区则不然。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时考虑经济性、安全性为主,但受地形、地质条件所限制,难免要开挖山体。在不得不开挖山体时,应以少开挖为主,路堑边坡高度控制在3级8米以内为宜,隧道洞门最好采取“零”进洞方案,要开挖仰坡时,高度应控制在4.0米以内,并回填顺接到自然坡面并绿化。当然,要达到以上指标需要增加隧道、桥梁长度,或提高路线高度,这是一个总体理念问题。然而,边坡一旦开挖后,首先要根据边坡地质、设计坡率,判断边坡的稳定性,然后同步考虑安全防护与生物防护应采取的方案。

二、安全防护措施发展过程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使用安全,首先要解决边坡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安全的前提下绿化。早期高速公路、铁路的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以保证边坡安全为重点,设计时环保与绿化理念渗透的较少,以浆砌片石满铺砌、挂网喷射混凝土、边坡自然外露为主。后期逐步研究发展的形式有浆砌石拱形骨架、浆砌石窗孔式、框架梁、混凝土空心桶、混凝土框格、SNS防护网,其共同理念是“留孔、绿化”,从安垒、美化角度体现了较好的效果。

三、边坡美化措施发展过程

早期边坡采取满铺砌浆砌石,已经觉得够美观了,但不能绿化。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环保工作逐步被社会重视,边坡美化工程也逐步进入试验、徘徊、研究、总结阶段,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好的做法、也出现了牵强附会的补救办法。

1、自然生物措施

(1)边坡上自然土质、土层厚度满足种植要求,种植适宜当地生长、对边坡固结效果好的植物品种,如紫穗槐、小冠花。

(2)边坡上自然土质、土层厚度不满足种草条件,采用网状尼龙袋。装自然种植土码砌以临时稳定土体,然后栽植紫穗槐固结边坡,种植小冠花覆盖坡面。

(3)边坡坡率陡于1:0.6,尼龙袋码砌普通土生长条件欠佳,可采用植生袋方案(自带草籽、装营养土码砌),代价较高、当年效果好,可选择特殊位置采用。

(4)喷混或喷砂浆的边坡,采取钻孔、填充营养土,植藤类植物、蔓延性强的草种或根系发达、固结性强的植物。

2、人文景观措施

在石方山体或喷混(砂浆)边坡上,喷绘彩色图案和山水画,该措施代价大,与周边自然景观难以协调,建议不予采纳。

3、人工喷播措施

草籽、有机肥、土、固结物加水拌和,机械喷射到边坡坡面的一种绿化措施,其当年效果好。该措施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边坡山体土质、水分较好;(2)喷播层与山体之间不能被砂浆或混凝土封闭(3)不能在石方边坡实施。

石方边坡、坡面喷浆后采取该方法绿化,是一种补救措施,由于喷播层与山体毛细水分不能联通或石方山体没有水分,呈现出的特点是:“一年绿,二年黄,三年枯萎掉块”,该措施是早些年的试验方案,不宜推广使用。

以上自然生物措施建议广泛选用,其宗旨是按照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创造自然生长条件,以最低的种植代价、最少的养护成本、最佳的绿化效果,实现安全、环保、美化、经济的目的。

四、路基边坡防护与美化方案比选

为了做到经济、安全、美观,边坡开挖后,根据现场实际地质、坡率,当地生态环境,拟定多种方案,选择最佳防护、绿化措施,详细方法见“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与美化措施比选表”(表4-1)。

五、基本结论

1、高速公路边坡设计时首先考虑尽量降低边坡高度和放缓坡率,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边坡坡率应缓于1:1.0,这样不管采取什么措施绿化都便于实施,建议采取尼龙网袋装土码砌植紫穗槐和混合草种的绿化方案。

3、尽量避免大面积实体砌筑、喷砂浆、喷射混凝土的方案,此方案将难以绿化,可采取“钻孔”绿化的方案。

篇10

2012年将从暗流中转身,脱下繁复与陈黯,告别凝重和束缚,变得明朗而轻盈,简约且欢快。我们的身体获得安抚和释放,我们的心灵可以自由地歌唱。

健康呼吸

在自由呼吸的洁净空间里,把忧虑抛诸脑后,强调纯粹和健康,兼具浪漫与简洁的设计引领舒适原则下的美感。科技所带来的既浪漫而又兼顾功能性的设计成为一种热潮,形成种变幻的、轻质的、透明的组合形象。

关键词:健康、舒适功能、结构、科技、透明

强调养生保健的生活方式以及都市中简单的机械环境,随着全社会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升级,设计师与工程师开始着力研发一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白色作为健康、可靠而又无污染的元素再度登场。

体现科技创新的概念,使得设计既浪漫又兼治愈疗效,使产品兼具功能性与时尚性,强调轻质、透明的框架结构。

色彩冲击

关键词:视觉、感官享受、数字科技、电子、×射线、镭射

将光线和色彩有机结合,创造着乐观向上的视觉感受,科技感饱和色彩的能量在不停的刺激着我们的世界。色彩扩散、爆发、再着色、过度感光、曝光 视觉及色彩将物体从实物化的框架里释放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全新的光线下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视觉创新不断发展,网络科技、3D成像赋予设计师与工程师无数的灵感。聚焦在彩色拼块所能组合出来视觉效果,色彩和几何图形完美地进行组合搭配,从而创造出一种电子的、民族的风格将颜色与光影实体化。电子的能量通过光柱进发出来,这种电子概念主要与荧光发光效果的设计相结合,充分地满足了强烈的视觉感和安全性。

有机仿生

关键词:海洋、生物、有机、机械、水陆两栖

鱼鳞、水母、海藻、珊瑚礁

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像精灵一样,带我们进入一个斑斓的生命起源的海底世界。生物相互沟通意识驱动我们愈加认识了有机世界的重要性和丰富性,通过自然,植物的视角,展现动植物生命的有机线条。带给我们幻想和灵感,充满着神秘而又孕育着无穷的力量。

灵感来自海洋生物和海底植物。201 2伦敦奥运会的临近,一系列以海洋、植物等造型为主题的设计,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奇特的海洋野生生物,怪异的有机生物形态,都被运用在人体工程学的开发设计上。

人们开始用科学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大自然。模拟海洋生物的自然形态,结合高科技设计的未来主义感觉,强调产部的内部线条,带来一种略带动物形态的机械感。

生态足迹

关键词:游牧、徒步、低耗、简单、移动性、废物利用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了全新的互动意义,用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体现人文关怀 和对自身的反思。对于大自然的探索更加深入,游牧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生态充分的融合与沟通。寻求简单低耗的生活,生态意识使得废物再利用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