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理念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理念体系

篇1

关键词:四违;安全闭环;管控体系

1 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诚信履职意识淡薄,对隐患源及三违现象疏于管理。

(2)现行管理机制存有缺陷,没有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安全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形式化,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不系统,不科学。

(4)信息化技术支撑不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虽然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只停留在理念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 建立责任链追究体系

肥矿集团在推行层级管理、逐追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类问题“责任链”追究范围。区分四个层面:集团公司层面,按照问题所属管理责任,追究到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公司处室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公司处室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追究到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二级单位层面,追究到科室、区队、车间主要负责人;区队(车间层面,追究到班组、岗位。根据问题性质,确定“责任链”范围:一般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短链”追究;较重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中链”追究,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实行岗位――班组――区队――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处室有关负责人“长链”追究,力戒标准不清、追究不规范。

3 实现“四违”、隐患闭环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理念逐步提升,将原有的“三违”上升到“四违”新理念。“四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责行为”,“违责行为”是指上追下联出现的违反管理规定的不负责行为。“四违”、隐患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建立了“四违”、隐患标准数据库、考核标准,对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四违”、隐患数据,录入系统可自动进行分类,联责考核,并对隐患未按规定标准、未按时间整改的将实现升级联责考核,联责问题落实整改,与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安全管理、检查、帮教、考核闭环管理。

4 建立质量检查点管理机制

对各作业区域的工作条件和设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及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安全质量检查点的基本概念,对安全质量检查点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制定检查点的检查内容,并制作成检查样表,以供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填写。

5 建立安全隐患处理闭环升级管控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理念逐步提升,将原有的“三违”上升到“四违”新理念。“四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责行为”,“违责行为”是指上追下联出现的违反管理规定的不负责行为。从集团公司到矿井管理部门以上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所查处的安全隐患,一律实行层级升级闭环管理。首先根据专业、施工单位、安全隐患类别和性质固化标准数据库、考核标准,固化层级联责责任、考核标准。其次是检查人员针对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单位、整改负责人、联责负责人,监督复查责任部门,接下来整改负责人应该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处理安全隐患,并积极申请复查,复查合格即可消号,如果到期未整改或经验收达不到要求,即可升级到相应联责负责人,由联责负责人督促并进一步落实整改,否则将继续升级并联责上一级负责人,只要隐患升级将自上而下联责考核。

6 建立安全隐患、“三线”正负激励机制

安全隐患管理在实行闭环升级管控的同时,对于责任单位负责人实行“警戒线、帮教线、安培线”“三线”管理。“三线”以分数形式体现,首先也是根据安全隐患类别和性质确定并固化分数值,其次根据矿井管理水平确定“三线”分数值,“三线”分数值可以随着责任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降低,原则上“三线”管理的是少数单位,否则,“三线”分数值需要及时调整。再者责任单位管理人员查出的安全隐患为负分,集团公司到矿井管理部门以上的管理人员查出的安全隐患为正分,两者相互增减实现正负激励。分数值达到警戒线值,将给责任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提出警告,意为现场安全隐患较多,单位管理未跟上。分数值达到帮教线值,则由矿井帮教部门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帮教,并记录“黑名单”,一年或半年内有三次帮教,主要负责人将受到降级处罚。分数值达到安培线值,意为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将被停止工作、停发工资,进入安全学校进行不少于10天的安全管理培训,一年或半年内有两次安培,将受到撤职处罚。

7 建立安全管控信息系统

信息化支撑是管理制度、规定,有效落地的有效手段,首先将各种信息(主要包括人员、设备、隐患、四违、安全质量检查点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进行统一编码,建立标准数据库。再就是按照层级管理模式,根据专业管理、单位管理方式,将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录入数据库。然后按照闭环管控理念设计功能框架,利用短信方式进行报告、警示。最后该系统与人力资源考核系统、安全培训系统对接,实现考核、安全培训自动才生成、告知。这样无论哪一级管理人员按照检查地点的检查菜单进行检查并对问题进行录入、选择相应的联责责任人员即可,有关考核问题或升级考核将会自动生成。通过信息化支撑实现程序自动化、职责清晰化、考核无私化、联责透明化,确保了制度的严肃性。

8 结语

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手术; 安全问题;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98-0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的住院率也逐渐上升。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由于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笔者所在科室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6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5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笔者所在科室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95岁,平均78岁;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上段骨折11例。行内固定手术32例,半髋置换12例,外支架固定11例。

1.2 安全护理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1 d、术后1周,由护理组长对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指导管床护士实施护理措施。

1.3 安全护理结果

6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精神情绪不稳定4例,意外拔尿管1例,术后离床活动不良坐姿2例,阻止坠床5例,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6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2 安全护理问题

2.1 精神情绪不稳定

患者骨折多为意外受伤,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创伤,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异常如躁动、乱语、自控能力明显下降、易激动,甚至攻击行为,或是表现出情绪低落、少语、记忆障碍等,尤其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分析患者精神情绪行为异常的原因,应与意外创伤有一定关联,创伤作用于机体后,患者产生情绪、行为、生理等反应,表现出人格改变、妄想症和适应及某些敏感器官反应[1],并且患者入院后远离亲人、对环境适应性差、受疼痛刺激、老年人机体耐受力差等综合因素使老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和情绪的异常[2]。老年人创伤后性格尤为脆弱,希望得到家人息息相伴的守护,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多发生在夜间家属离开后,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坠床、意外脱管的危险性。65例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不稳定。

2.2 意外跌倒及坠床

坠床主要原因常为意识障碍或精神情绪不稳定的老人发生躁动导致的。老年人因思维能力减退,手术后体质虚弱使肢体平衡功能下降及环境因素等常易发生跌倒,张黎明等[3]研究报道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达21.2%。意外坠床与跌倒的防护在老年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尤为重要。重点时段在夜间和下床活动时。65例患者中2例在夜间躁动时险些发生坠床,3例患者下床康复锻炼时险些发生跌倒。

2.3 意外脱管

术后病员多留置有保留导尿管或血浆引流管。老年患者夜间睡眠下无意识的掀动、术后精神情绪不稳定躁动、翻身不当均易发生意外脱管。65例患者中1例老年女性患夜间自行将导尿管拔出。

2.4 皮肤受损

老年人皮肤感知能力减退,末梢神经不敏感,容易引起烫伤、冻伤、擦伤。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外支架固定器的佩带、切口疼痛致活动受限,术后体质虚弱、自主翻身困难、护理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使皮肤受损。65例患者通过良好的护理未发生皮肤并发症。

2.5 术后不当

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是预防假体脱位的关键。床上正确的翻身和移动身体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睡姿、坐姿、站姿和行走方法都贯穿在术后的康复中。术后不当致关节假体脱位将导致手术功亏一篑。12例关节置换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离床活动时坐姿不当,经及时纠正未发生不良后果。

3 安全护理对策

篇3

关键词:路基工程;保水状态(“-水”的基);一种质量的物体;稳定与安全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87-03

一、水C基的性能分析与启示

从质量的角度讲,社会生活环节的水是社会环节、社会C自然过程在解决技术性问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凝聚力”――量,萃取质所形成的能够满足当地人们生活要求、生理需要的物质。在生活中,它仍然是以所形成的“凝聚力”萃取生活中的其他物体的质,形成有“量”状态的物质、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当然,这种“凝聚力”若所牵涉的因素多、技术性问题解决得透彻,则这种“量”状态的水的活性就大、性能就好。所以,化学中将水的化学分子式写成H2O,即其中的“凝聚力”C量就以人们呼吸必须的氧气的氧元素承担,将水与人们呼吸所需的气体联系起来,实现了生活环节中的固相、液相、气相三相中的二相(固相、气相)与液相的衔接(即通过氧――“量”对物质的质的凝聚、萃取作用,实现液相、气相对固相如生活环境中物体的社会、自然角色的萃集、凝聚;这样,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就实现了演绎生活环境中的三相)。也只有是通过氧――“量”的凝聚、萃取作用(因为动物、人类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都与氧相关联),才有可能生成“水”,才能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才能带来人们的生活过程。道路工程建设也只有通过建设以水C基为其质量形成的基础,才能保证道路与人们的生活相适应,才能保证道路工程为社会、为生活所接受。

二、质量与重量的物理属性,以及其在工程构筑物形成中的作用

质量是物体或物质的内在属性的表现,而重量是物体相对于水C基的比重类指标。重量和比重表征着社会过程、社会劳动所形成的物体如工程构筑物的性|。一个物体是一个具有一种“质”的、一定结构与性能的物质,在物理学的“比重”体系中,它们都是基于水的、“质”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性能的物质,具有它们自身的比重;也正是如此它有了较稳定的状态和性能。路基构筑物(以及完工后的道路构筑物)若要性能稳定,必须实现路基构筑物为一个具有对应物质的质的、结构和性能的物体,一个具有较稳定比重的物体;路基工程也正是有了这一稳定性能,才有路基构筑物的稳定与安全。演绎生成具有性能的物体的过程,演绎着路基工程、以及对应道路运输性能建设的建设思路,演变出不同性质和要求的道路。在物理学中,一种物质的比重为与一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的比值。在社会C自然生活中,它意味着该种物质是在形成水C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被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存在状态,如一个物体的自身属性的特征。所以在路基工程建设中,把握路基工程对应的物质(如路基的填土材料、路基中的其他构筑物等)所构成的物体(在这里为具有一定结构和性能的工程)的种类类属(有其自身的比重指标),把握路基工程在对应的水C基中的生成、演变规律、演变过程,就能把握路基工程的性能(如后续评估用的路基填筑密度、稳定性等);相应地,也就能组织路基工程的施工工艺,实现路基构筑物的填筑质量、和施工环节的安全。路基工程建设的水C基直接形成于道路工程的规划等级及交通运输要求的规划目标、施工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程度、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所实现的水平层次、路基填筑材料的来源地与工程规划目标的关联程度。水C基的形成、结构,直接决定了路基工程建设所需要的“量”的“凝聚力”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解决技术性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路基工程这个物体的性能(如评价所用的质量、使用寿命、运输性能、安全等)。

三、工程建设中,路基构筑物的质量与性能形成的过程及分析

工程建设中,路基工程的建设就是不断地解决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解决施工技术问题、施工组织问题如各种施工要素之间因形状、性能、质地的不同所致的不相融的问题),实现材料、施工机械、技术人员等融为一体状态的凝聚力(即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量纲的“量”,一种通过建设过程所实现的构筑物的、包融“质”并形成状态的“量”)。在工程建设环节,实现凝聚力从规划、设计图纸开始。规划工作表现着所承起的自然C社会环境的背景与层次、设计承起的时间及其资源(指时C间的某种属性、某种属性的资源),设计工作表现着设计意图、设计目的、设计概念。在基于物理学的比重体系的基础上,规划工作所形成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工作所形成的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所承起的时C空间的一种属性以及紧随其后的设计成果的生成与演变过程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力”,就是设计图纸所拟建的工程的水C基。它承起了“工程的建设”的水C基基础,演绎并演变着承起的时C空间的对应属性,实现着工程的设计意图、设计目的;它是后续对应工程的质量与性能的形成的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规划、计划,在维护国家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下,系统地对某领域的工程进行建设组织与安排,是国家资源(各种力量)的承启;依据时间、地区与地域特征、工程建设条件,规划工程建设的蓝图是工程建设的客观基础、客观依据的承起;完善地区的工程设施、为地区或地域的生产和建设创造一个新的时C空间、新的条件是工程建设目标的承起。它们都是“工程的建设”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组织问题所需要的“凝聚力”――“量”,萃集为水C基的基础。

四、一个路基工程的构成要素(如涵洞工程)的质量、性能的形成与分析

一个路基工程的质量、性能,由路基构筑物的各组成成份在施工环节所实现的质量、性能,以及它们的综合所形成的工程(路基工程)的质量水平决定。涵洞工程直接与路基所处环境的水系联系,它标示着路基对所处环境水系的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直接表示着路基工程所实现的水C基(背景)以及它的质量形成要素、形成过程;所以,涵洞工程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水C基的结构、性能、完善程度等属性,能够从路基起源上描述路基工程的质量、性能、安全与稳定,以及路面、护坡等工程的实施条件。

1.一个路基工程的一段(如一个自然段)的涵洞工程。按工程条件、工艺流程归类出的工序、代号及作业时间安排【1】(见表4.1.1)

2.该路段的涵洞工程的质量、性能形成过程及其分析。如4.1中图所示,该路段的涵洞工程的质量、性能形成过程如图中点划线所演变的演变过程、演变状态。示线1表示该涵洞工程的来源途径;示线2演变了涵洞工程的场地、工艺的起,它以更深一层背景资源演变为整项涵洞工程的背景、基础;示线3演示着该项涵洞工程的实施结果(从整个网络进度计划图的演变过程看,包括有所形成的虚工作、虚环境这一更高层背景)、演示着该项涵洞工程的性能;示线4演示着场地、工艺的收,它如同示线2以更深一层的资源演变实现本示线域的演变,并通过工艺、场地(空间参数)的组合演绎,实现流水作业箭杆图中时间节点⑥(一个新属性的时机)。上述结构以21、22、21次序实现(其他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21、22、23、24、、24、23、22、21的次序实现),因为21层以更深、更深一层的背景环境演变,所以整个结构对应于一个元素的核外电子的一种属性表现(2,8,16,,16,8,2)。它是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在类似于化学反应的演变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以核外电子轨道能级的演变所示出的状态,所以有理由相信,该涵洞工程通过无机动时差流水作业组织所实现的性能,就是由某一种元素的单质或某几种元素的化合性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的性能;而节点⑥组合工艺、场地(空间参数)所实现的性能,因其成功地将人力、材料、机械、场地演变成属性时间(对应的能解决上述人力、材料、机械、施工场地等资源融合为一体的问题),所以它的属性就是该项涵洞工程所实现的水C基。

分析过程:

水-基保证的条件:

1)该涵洞工程为一条道路与桥梁工程路线上的工程,所以该涵洞工程的性质实现过程同时是该条道路的性质实现的一个节点性质的工程、相应路段一个工序性质的工程;也就是它是道路路线性质实现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一个工序。

2)涵洞工程属于涵洞位置的工程,是涵洞所在位置通过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工程,它与道路路线所在地区具有同样的“源起状态”。当涵洞工程所实现的工程的“核”与工程所在地区或区域的“源起状态”一致、且该“核”结构能够展开、解决本地区或区域的问题(即道路路线是一个完善结构体系的地区或区域的进出、生活纽带)时,该涵洞工程能够在道路建设与道路通车环节释放出“质子、电子”。该“质子、电子”将会成为涵洞工程对对应道路路线段的行车空间释放的行车资源、将会成为该涵洞工程所在路线(或自然段)所形成体系的、具有“核”的物体的质量的组成部分。

3)离子、电子式的运动的实现: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包括起始点、终止点和路线建设。由起始点(道路工程的引出点)、通过施工环节的组织实施,实现的路线上路段、路线的性质,只有与路线所经过地或地区相结合,才能实现道路环境、道路环境对道路行车的作用。当道路路线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路段的性质如上述涵洞工程处的性质,与涵洞工程实施所实现的性质一致时,道路路线通畅。也就是说,当路线由起始点开始组织实施,在涵洞工程处所实现的“核”外电子轨迹的对应能级,等于涵洞工程的组织实施所实现的最高能级时,涵洞工程所实现的、释放的“质子、电子”就会在相应的能级轨迹(以及能级轨迹所演绎出的对应时空间),在能级式能的作用下、发生电子、离子移动。从而实现道路路线上路段与涵洞工程的“核”结构性结合,实现道路路线的行车能力、行车安全。

在三维直角坐标体系中的物体,三维属性决定着它的运动性能、演变性质,超维、低维作用只会使其三维属性(如几何形状等)被掩盖、或不足以维持其三维属性。所以涵洞工程建设实现构筑物的组织实施网络进度计划,是21、22、23、、23、22、21式的;在结构构造上所实现的、最多是反映三个能级的、三个能级空间的结构物或构筑物。当由道路工程的起始点或终止点通过组织实施,在涵洞工程处(或路线的相应路段)所演变的能级轨迹高于或低于涵洞工程所实现的能级轨迹时,布置涵洞工程不合适或组织实施涵洞工程达不到质量要求。具体地说,就是道路路线段(某段)由起始点或终止点、通过组织实施所实现的能级高于本段工程实施所实现的能级时,本路段所释放的质子、电子或本路段所实F的“核”结构物,将被路线实施所实现的高能级结构所“凝聚”,涵洞工程的性质被“凝结”、涵洞工程的性质及作用不明;当道路路线段(某段如涵洞工程段)由起始点或终止点、通过组织实施所实现的能级轨迹(轨迹空间)的能级低于本路段要求(如涵洞工程建设的要求)时,涵洞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展开的环境不具备(因为路线在此处所形成的能级轨迹空间、能级轨迹环境的能级低),涵洞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不能实现,涵洞结构或构筑物不能满足结构和质量要求,涵洞工程的性能和作用不能形成。

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是21、22、23、、23、22、21式的组织实施型式,在道路工程“源起状态”的演绎下,引出的是H2O型资源、H2OC基环境。)

该水C基同时标示着该项涵洞工程的质量、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

示线1、示线5之间所组织的人力、材料、机械、施工现场条件等资源,在“组织的量化作用下,聚集形成的具有质量的物体”,就是该项涵洞工程所实现的、与背景(水C基)相比较的、以比重标注的一种物体。该物体在社会C自然环境中的位置、性能(如节点①、节点⑥的背景环境),决定着该涵洞工程的作用、稳定与安全。

该涵洞工程无机动时差流水作业组织所实现的水C基和类似于H2O结构属性的资源,将是该工程对本区域、相关联区域环境状态演变的演绎结果;它演绎、完善本区域、相关联区域环境;它帮助人们进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它将为本地区、相关联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基础。

篇4

在这种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总公司、油田的相关要求和指示,我们积极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了HSE的内涵和相关要求,并在班组人人心中都深刻烙印下了HSE理念,真正做到把HSE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乃至生活中的每一方面,在全班组范围内形成了学习和贯彻HSE精神和理念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组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指数,在班组营造出安全,温馨,平安的良好大环境。

结合实施情况,共形成了以下认识:

1.必须肯定过去行之有效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现场制度

过去的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多年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积累的财富。在实施HSE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时,只有充分依靠这些经验,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程序文件和风险作业控制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实施HSE管理,不是摒弃过去有效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做法,而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作法,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2.必须将安全、健康和环境问题统筹安排

不论是在正常生产还是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上,必须严格认真执行HSE体系。在考虑HSE事务时,不但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还要考虑到环保和健康问题。这样才能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并能大大降低HSE管理成本。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分割的局面应得到控制。

3.必须建立一个封闭循环的动态管理体系

实施HSE管理,就是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封闭管理体系。上情下达容易做到,难的是如何做到下情上达。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种工作程序,使所有有关HSE的问题都能及时从基层反馈上来。

4.必须紧紧围绕风险控制这一主题

HSE管理体系是用体系的思路来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因此在要素、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设计上,都应紧紧围绕风险管理这一主题,保证风险管理能按步骤有序进行。尤其是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上,必须严格围绕HSE风险控制体系运作。

5.文字必须浅显易懂

为了更利于在职工中推行,编制的风险控制计划不能太复杂,应做到通俗易懂,要规定得明明白白,不能存在含糊的地方。

针对上述认识,对实行班组HSE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进行风险辨识

2.编制HSE作业指导书

3.严格执行HSE作业指导书

4.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

篇5

科学引导创一流

该局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和谐型”的供电企业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固本强基、和合奋进、追求一流”作为企业愿景,制定了“夯实基础、注重内涵、突出亮点、创新特色、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为创建一流县供电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引领新思路

该局坚持以人为本,将有为班子、满意班子、特色班子作为领导班子的共同愿景,始终坚持走文化引领思想、理念开拓思路、境界铸造内涵的道路,使全局上下形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步调上合拍、感情上合弦的氛围。制定了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立制度、建文化、激励人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将企业长期积淀的“和合”思想融入到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中,进而培育出“人和心合、和衷共济”的和谐理念,“清醒有为”的工作理念,“同道为朋、和合制胜”的团队理念,“度电必争、不留遗憾”的营销理念,“以学育人、以制管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初步建立起独具南乐电力特色的“和合”思想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三一”战略提境界

该局秉承“以学育人、以制管人、以家聚人”的理念,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宗旨打造一所“学校”,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目标打造一支“军队”,以和合家园建设为主题打造一个“家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员工的思想基础,营造了“人心齐、合力足、干劲大、成效快”的建设氛围,达到了和心合力创一流,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思想境界。

标准建设夯基础

按照“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整体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思路,该局积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共梳理出工作流程249个、管理标准171个、工作标准177个,初步建立起企业的基础资料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标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从业绩分配、团队协作和个人贡献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和考核,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机制。通过精益化考核,停电计划执行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98%。自行开发的《目标管理与流程控制分析系统》,实现了精益化管理与考核的自动化、科学化、精细化。该局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经验在第五届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论坛上被广泛交流。

责任意识保安全

该局引导员工牢固树立“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是我的责任”的意识,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培育安全文化。自行创作的两首安全生产歌曲被广为传唱,并将安全箴言制作成电脑屏幕保护程序,把安全责任意识根植到员工心中。建立健全32种应急预案处置机制,并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和反事故演习。该局连年获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在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依法治企避风险

篇6

关键词:HSE;基层;实施问题;思考

Abstract: by using the HSE management approach is not only to design and build the perfect system, and ultimately to the use of HSE management regulations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existing HSE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HS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for the overall HSE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work of play an effective role.

Keywords: HSE; base; problem;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HSE管理体系是当前国际石油界普遍采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1997年6月27日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通用标准,从此HSE管理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拉开了科学化管理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大都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实行HSE体系化管理,也积累了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HSE管理还相对落后。国际上一些运用HSE管理较早的大型企业,如壳牌、美孚、雪弗龙、康菲、BP等石油公司都经历了从只重视技术、设计和控制,发展到增加对HSE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最终再上升到强化企业HSE文化建设的过程。而我们国家的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运用存在这样问题,企业在HSE管理体系运行后,内部缺乏规范运行和持续改进的推动力,有的出现停滞或后退,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突出。这其中的原因部分存在管理体系具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基层作为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者,如何在基层能顺利有效的执行落实HSE管理体系,是值得我们探讨思考的问题。

二、HSE管理体系在基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缺乏对HSE管理观念的正确认识

在基层单位,很多员工由于工作性质和文化程度原因,一直对HSE管理体系存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觉得HSE就是安全部门的工作、领导为捞政绩的表现方式、片面强调生产而淡化HSE 管理,觉得HSE管理和自己工作无关,没有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HSE管理规定有些制度在基层缺乏实用性

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由于规章制度的不适应性,导致员工对HSE 责任制的落实只限于表面应付,靠经验主义判断操作,经常违反HSE管理规定现象。一方面是员工对HSE管理理念的不理解,一方面HSE管理制度的不适应性,导致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的推行出现很大阻力,久而久之出现无人重视,无人执行现象。这对我们整体HSE管理体系的推进和管理理念的宣传带来了很大麻烦。

(三)HSE的管理规定执行缺少强制力度

作为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要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不容易被员工接受的,在具体的实施中肯定存在各种阻力。在实际中又缺少强有力的贯彻和执行,遵守HSE管理规定了也无人表扬,违反了也无人问责,这样就使管理制度在基层很难实施,出现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不良现象,严重背离了HSE管理理念。使职工在生产实际中不接受管理体系要求,出现了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两张皮”现象。

三、如何解决HSE管理体系在基层实施中的问题

(一)加大对基层人员的HSE管理理念的宣传

通过培训、宣传HSE 管理理念,使广大员工明白正确的HSE管理理念, 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让大家真正感到自己的安全行为与公司整体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HSE 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和全局性,转变对HSE 管理表面化认识、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是管理部门工作的错误现象。从而能够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同时通过开展风险识别、岗位练兵、预案演练等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加强员工的参与性

HSE最终的执行需要基层人员来落实,所以增加基层人员的参加性是非常必要的。在HSE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规章制度的制定上都要有基层人员的参与,管理部门要经常到基层去,与基层人员一起制定HSE管理体系里面相关基层的规章制度,基层人员可以提供来自生产实际的经验,提高了管理规定的可行性,避免规定脱离实际。通过员工的自身参与也能让员工深层次的认识到SHE管理理念,更自愿的遵守管理规定。

(三)提高制度的监察力度,提升执行力

对与HSE管理规定中的各项制度,必须严格落实,加强基层领导的检查力度,发现违反规定的员工要严肃处理,将员工在HSE管理中的表现与日常考核相结合,采用行政和绩效手段,对于违反规定的坚决予以处罚,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要树立榜样,倡导严格按照规定作业,保证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严禁出现有令不行,管理规定无人问津等现象。

(四)积极开展各风险识别、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基层要积极的务实的开展好各项风险隐患识别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让员工参与其中,利用HSE管理规定中的指导方法,对自己经常生活工作的环境进行各项风险因素识别,提高风险分析能力,感受HSE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在应急状态下的响应能力,明确其工作职责。通过员工的实践活动,使大家对HSE管理体系从思想上感受其整体化、科学化、和有效性,营造很好的健康安全环境文化氛围。

(五)落实有感领导及安全教育培训

各级领导和管理者通过认真落实直线责任,以身作则,深入现场,亲力亲为,组织和参与各项安全活动,提供人、财、物和组织保障,做好“七个带头”,展示有感领导,履行安全承诺。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进而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通过有效安全教育培训,HSE管理层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使管理制度能更好的在基层落实实施,一方面体现管理层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基层员工正确的理解和实施管理制度,为整体HSE管理体系的建设推行提供有利条件。

(六)深化HSE 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企业注重文化引导和制度规范相结合,制度规范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底线,同时强调通过领导良好的HSE意识和在HSE事务方面的积极行为,培育企业良好的HSE文化氛围。良好的HSE 文化, 就是从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习惯,指引职工正确行动的规范。,在将HSE 体系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同时,要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 转变, 把HSE 管理文件落实到程序上, 把对HSE 的认识和理解牢记在头脑中,使HSE 真正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企业文化。

四、结论

从跨国性石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发展来看,我国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发展将经历从只重视技术、设计和控制,发展到增加对HSE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最终再上升到重视前两个方面的同时,强化企业HSE文化建设的过程。我们最终将走向HSE文化的建设,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贯彻,现阶段我们HSE管理体系的现状缺就是忽视在基层员工中的宣贯和推行,使得我们广大基层员工对HSE管理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部分基层对HSE管理有排斥心理,这样的现状严重有损我国HSE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HSE管理体系在基层推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改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问题,改善基层人员和HSE管理制定的关系,为企业HSE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起到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陈 倩. HSE走进中国石油.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2,18(1):9~10

贺荣芳,邱少林.加强石油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88~92

篇7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企业;实施;对策

为了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和世界各国政策的要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成功经验的指导下,率先开展了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标准化的活动。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一切企业顺利经营的根本保障;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由于三者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而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1-2]。

1.国际上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发展

HSE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自我保护、行为研究和模式形成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系列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大型制造业企业具有风险高、技术强、工艺复杂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破坏性极强。1987年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Exxon公司VALDEZ泄油等重大事故,不仅令这些石油公司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大型公司十分注重HSE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创造了优良的安全环保表现。国际HSE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体系,两个程序,两个法律以及相关HSE章程。例如现行的《SIR-PDVSASISTEMADEGERENCIANTEGRALDERIESGOS》标准将“零伤亡率,零环保事故,零职业病患病率”作为HSE期望的目标,并规定了HSE领导及承诺、HSE文件、风险分析、工作变更管理、操作程序、安全工作实践、承包商HSE管理、关键设备配置及HSE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履行情况、紧急情况控制及处置、HSE培训、预试运行检查、事故及职业病调查、系统评估等14项内容。如此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使HSE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传统的安全工作特点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为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为尽早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建立或引入HSE管理体系,这都标志着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正朝向规范化、成熟化的方向迈进。但是,由于我国HSE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3]。

2.1HSE管理体系不完善

HSE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链条闭合管理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被动、事后”管理模式只是强调了安全的狭义的行政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相对割裂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三者的联系,使其无法形成动态的循环模式。

2.1.1组织结构不明确

HSE管理体系中各部门多头管理,准则不一,各个职能部门分工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安全工作越岗串管,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从而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增大了基层执行者的工作压力。

2.1.2制度性文件不清晰

我国大型企业颁发的诸多管理制度文件中部分存在目的不明确,范围不清晰,对专业术语缺乏明确的界定,各部门职责描述不明,工作程序易混淆,档案资料记录化无法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HSE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执行者领会文件主旨,可能会发生人为扩大或者缩小文件管理范围的情况,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清,施工管理标准不一,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4]。

2.1.3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部分单位编制的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与现场HSE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缺乏适合操作人员使用的作业程序文件,分割了领导-管理-操作三者的联系,只注重标准的制定,却忽略了具体落实的操作规范。

2.2实施与运行执行力不强

HSE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的执行力是指为实现HSE目标和指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即落实HSE管理的能力。缺乏执行力的HSE管理制度即使拥有完美的标准和规范也无异于纸上谈兵[5]。

2.2.1安全经济观念淡化

工业实践中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从理论角度证明了前期安全投入的重要性,国外先进企业多年的HSE管理经验也证明了超前预防性HSE管理的优越性。但是,国内企业多年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单方面注重产量和短期经济效益,对于安全经济这种隐性投资始终抱着侥幸心理,缺乏建设性的安全投入。

2.2.2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不足

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审核、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并完善的作用。目前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每年都会开展综合检查和相关的专项检查,其下属企业针对安全生产的检查更多。但是,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只要未发生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对相关人员只追究行政责任,结果多以罚款和限期整改为主。这样轻微的处罚无异于加剧了部分人应付检查的心态,致使一些基层单位平时不注重HSE管理,对安全隐患心存侥幸,造成“检查时突击,检查后放松”的现实情况。

2.2.3员工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充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一直是HSE管理的核心理念。资料表明,75%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回顾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事故,兰州石化“1.7”爆炸着火较大伤亡责任事故,兰郑长管道渭南支线“12.30”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等严重危害人员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事故,责任人未能担责、尽责是其发生的共同原因。总结国内企业HSE管理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员工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1)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粗放的安全管理模式深入人心,领导个人魅力影响力巨大,随意性大。(2)员工缺乏主动性。参与到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将自身融入到安全管理的整体系统中去,单纯期望领导或者安全部门解决问题的想法普遍存在。(3)员工基础知识匮乏,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HSE管理体系建立初期,部分公司员工知识水平不高,难于理解和接受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加之宣传贯彻不力,培训人员缺乏经验,造成HSE管理理念难以深入人心。

3.HSE管理实践与对策

多年来,国内企业一直重视HSE工作,对事故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和事故预防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要达到脱胎换骨的变化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大量繁琐务实的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运用风险控制手段,提升HSE管理水平

HSE管理体系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负责,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风险评价管理是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防止事故发生,将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寻求HSE最佳投资效益的必要途径。风险评价管理的主线可以概括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目标及表现准则–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实施与监测–纠防措施”。为了有效落实风险控制的方法,首先应当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充分正确地识别,选择恰当的识别方法,如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SCL)法,确定危害识别的范围;然后,需要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确定需要控制的风险;最后,根据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既要满足总体的标准,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执行措施。另外,合理运用风险评价的工具也非常必要,各种风险控制工具之间的应用对比如表1所示[6];

3.2明确管理职责,促进体系运行协调统一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明确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的职责对企业提高HSE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决策者是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大脑”。HSE管理10大要素位列第一位的就是领导承诺,这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驱动力。缺乏决策层强有力的支持,HSE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整个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也不可能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企业的决策者需要提出一个既满足标准,又符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并组织合理地使用和分配资源,同时决策者应主动学习HSE标准,树立HSE理念,在HSE管理实施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落实中层管理者传导“神经”的作用。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当坚决服从决策层的管理指令,并将其有效传达到基层操作者,实现PDCA的有效闭环。这一方面需要中层管理者严格遵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有效地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HSE管理者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最后,激发基层操作者“四肢”的作用。基层操作者是完成生产流程的最终一个环节,企业应当重视对基层操作者HSE培训,令操作者真正具备懂职责、守职责、会操作的素质,养成安全评价和应急训练的好习惯,以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以制度规范个人行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践行HSE管理职责[7]。

3.3固化监督检查流程,保障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安全监督源于管理、作用于管理,即利用管理者制定的标准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工作考核等方法来监督管理方的执行效果。HSE管理体系依照PDCA模式运行,认真实施HSE程序,坚持进行日常的审核、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完善体系的效果。其目的在于督促各级管理者和操作者HSE责任的落实,监督各项安全环保制度的执行,查处违章行为,处理各种隐患,最终实现安全生产。这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HSE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改变以往使用空白表格到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执行日常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闭合式三级监控体系实施HSE管理监督工作[8-10]。

3.4切实增强员工HSE意识,提升现场安全水平

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以人为本”一直是HSE管理体系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人的行为是整个HSE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因素。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企业形象的展示者、企业制度的实践者、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员工HSE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成败,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与发展。在基层员工中间推行HSE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认清新旧管理理念碰撞的问题,摒除传统粗放的管理思维;其次,应当提高员工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形成HSE观念。例如,针对科级干部和机关人员,重点培训HSE法律法规、HSE体系文件、HSE责任制等内容;而针对岗位员工,以直接作业环节操作规程与风险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技能等为主,从而做到HSE培训因人而异。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知识,传递HSE有关信息,加强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从思想上强化HSE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板报、杂志、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信息散播的范围,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需要落实严格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兑现到位,严肃处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违规违纪现象,从制度上促进HSE意识的加强。

4.结论

HSE体系管理既是对中国现代化企业HSE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又是使管理模式从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国内企业对事故的管理,多年来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和事故预防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HSE管理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反复抓、抓反复,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HSE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内审不断、整改不停”,有理由相信,结合中国国情,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HSE管理之路。

作者:曹丙壮 何国杰 单位:后勤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强.靠科技进步提升中国石化HSE整体水平[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0(7):2~4

[2]陈安标,郝建设,孙为民等.油田企业HSE管理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市: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6

[3]李晓明,侯殿龙,王勇等.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法探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4):85~88

[4]王方.加强HSE体系文件的编写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中的不足[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3~24

[5]李千里,孟学军,罗新民.HSE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安全,2010,12(1):28~30

[6]陈丹.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风险评价[J].商品与质量,2010,7(1):4

[7]张连敏,李祥高.高层管理者在HSE管理中的作用[J].体系建设,2007,7(4):13~14

[8]阚学军.海外工程项目的HSE管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26(3):1~3

篇8

1、在长期的物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总结、发掘、提炼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思想结晶,并将其升华至企业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指南。如在企业经营理念方面,形成“诚信为本,客户第一”、“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服务理念;在质量理念方面,形成以“追求完美、真诚服务”、“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以人为本、精品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与行为准则;在管理服务理念方面,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用户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最高追求”、“用心服务、唯精唯美”的基本理念;在企业憧憬上,追求“一流的物业管理名牌企业”等等。

2、在有限资源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服务标准、催生服务理念,高标准的要求和严格的、人性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往往是创新服务理念的孵化器。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繁荣与崛起,新的物业类型将不断推向物业管理市场。高端物业的不断涌现、客户新的要求在呼唤更新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标准。高标准的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服务和收费标准将形成新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是变更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

3、物业管理企业应着重从四方面创新服务理念:一是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无论是对人的服务,还是对“物”的管理,其本质都是为业主提供一种与物业相关的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综合服务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如数码小区提供现代智能化生活、信息资讯的广泛需求以及特殊类型的家政服务和金钥匙服务等,所有这些以前认为非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都将进一步纳入日常服务范畴,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三是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物业管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用人成本的增长,仅靠增加人员来提高服务质量已难以承受,也非最佳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更新服务理念、改良服务手段与装备,可大大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四是大力倡导诚信意识,把诚信理念贯穿到整个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五是延伸“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实施一些服务项目来获取客户体验资料,并将顾客的需求写入所有管理会议的议事日程,树立“内部顾客”的概念。

二、企业制度创新

目前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的制度体系在整体上仍是不健全的,国内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制度特色是比较注重企业内部运作制度,特别是作业制度、作业流程与考核制度等,但其整个制度体系是残缺的。制度体系的残缺导致企业的残疾,物业管理企业制度创新的当务之急是以经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制度,参照国际惯例完善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制度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契约制度、企业人格化制度。在完善企业制度的同时,做到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企情,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企业特色的企业制度。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企业制度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及相关制度是重点,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角色转换和有机统一,转变资本观念,承认人力也是一种资本的全新理念,并以此为依据,创新企业薪酬与激励机制。

三、服务功能创新

在延伸服务方面,除了提供优质、高效的正常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外,还要在扩大服务范围、品种上倾注大量的心血,不断地创造新的服务项目,完善服务设施,主动创造新消费、开拓新市场。如成立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向业主提供智能化安防服务、洗车服务、美容、健康、家庭理财等培训与服务、金钥匙服务、零星家政服务等,力求让用户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尊贵便利的生活。

四、管理服务体系创新

为持续改进管理服务质量,我们需要不断吸收、消化、提升、创新国内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经多年摸索发现,建立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运作的基础。

一是标准体系,包含“国优”质量检验标准、企业内部质量考核检验标准、日常质量评价标准、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等,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创新各项管理服务标准;二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企业质量方针、质量控制机制与方法,以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四个层次的文件加以体现,并在新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措施、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操作流程上,不断推陈出新;三是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规程,并依据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创新安全管理的制度、组织架构和安全措施;四是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与文件,着重从信息采集渠道、信息分类处理、信息处理流程、信息利用上加以完善和创新;五是环境管理体系,在建立ISO14000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在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组织、职责、措施、方法上持续改进与创新;六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系统化、制度化文件,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和创新,使之科学化;七是CS项目形象管理体系,包含项目的形象管理、标识管理、员工行为准则等;八是项目支持体系,即为一个物业管理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物质装备、技术支持、管理支持的体系。

五、管理机制创新

1、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其目的是确保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滚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机制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过多年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运作机制,包含PDCA循环机制、内审机制、管理评审机制等。PDCA循环的原理是以不同的周期(如1天、1周、1月、1年)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工作步骤,在工作上不断寻求改进机会,做到“每天进步一点”。实施内审是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由企业质量内审员根据ISO9001标准和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以便查明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施管理评审是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进行评审的质量活动,其评审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方针、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职责、作业文件执行情况等,以判断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避免质量管理体系的局部失效或存在漏洞,寻求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机会。

2、建立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为客户(含业主、用户或其组织)、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人士、企业内部员工;监督内容主要是企业守法和诚信经营情况管理服务质量,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合理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实施监督,并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3、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含奖罚机制、培养提升机制、工作挑战机制等。激励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方式,其核心是尊重个体权利,保持良好的团队精神,重在激发员工潜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坚持引导员工动机、尊重个人情感,并且针对个性心理做适时的思想工作,坚持优胜劣汰,奖惩分明,做到人人有动力、有压力。此外,将培训放在集体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位置,把培训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来抓,使员工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忠于企业、一专多能,对工作精益求精。

4、建立考核与竞争机制。实行多级考核制,考核内容主要有安全目标、管理目标、服务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专业质量标准、岗位质量标准、员工综合考核标准等。此外,应实行企业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制,主要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员工实行考核晋级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定期开发各种专业技能比武,将竞争机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中选拔思想品质好、责任心强、敬业、对企业忠诚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升到领导岗位,为广大员工提供展示其才华的舞台和上升的机会。

5、科技进步与创新。如全面实现办公和日常管理自动化、建立企业互联网站、建立社区数码服务网络,将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实行电脑自动化管理,不断引进现代服务设施和设备。此外,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前沿管理理论,将现代管理理论运用于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

篇10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需要渐进发展的系统工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对我们积极主动建设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成都航空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一定成果,其正积极行动,以文化的落地生根、创新提升,为转型发展、成功示范运营国产民机提供了强劲智力资源和无限生机活力。

关键词 航企 企业文化 体系

具体建设路径如下: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思路

文化建设,规划先行。2014年初,成都航空分别组织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习、交流,集中对国内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学习调研,广泛与各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团队及咨询公司沟通、咨询,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初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以中期规划为指导,阶段实施、分步推进”的工作路径,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炼总结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灵魂”,理念体系的提炼,是成都航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成都航空率先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与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项目组,对其成立来的文化元素、文化信息和文化发展及文化诉求进行了回顾总结和诊断提炼。围绕总结提炼、讨论完善,经过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成都航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三、突出重点推进企业文化有效实施

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典型人物、文化故事、先进事迹,开展评比表彰、班组活动、联建共建以及z影、诗文书画、微影视和各项球类业余兴趣小组、文体社团活动等各类群团活动为企业文化注入丰富而鲜活的内容,增进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知。结合公司安全生产月、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活动以及企业文化理念宣贯,通过培训、活动、研讨、宣传等多种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结出丰硕成果,获得“法治民航 安全民航”知识辩论赛全国第三名,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成都航空深刻认识到:规模扩大和员工数的迅速增加,在创业之初和快速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小心翼翼”地维护得到十分完好的价值观已经有被稀释、认识模糊的问题。成都航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加快、加强培育、全面建设富有成航特色、体现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塑造形象。全面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形势,成都航空重新从战略的、企业长期发展的高度看待企业文化,思考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四、全面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地”

紧密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建设实际,切实将核心价值观和安全、服务、品牌等文化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培育企业精神,推动公司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在全公司形成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用文化纽带把员工的思想意志凝聚到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推进改革发展、实现战略目标上来,为国家民机战略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企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以价值理念为引导,结合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实际,制订管理行为规范、生产经营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等,形成完善的公司行为规范体系。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安全、团队协作等方面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不断完善员工行为准则,加强文化执行力建设,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厚德明理、行止有序。要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导向,实施员工关爱工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忠诚度和归属感。

六、优化完善企业形象体系建设

按照公司统一的价值理念要求,围绕公司勇担国产民机战略重任的社会责任形象和发展建设实践,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加强环境标识体系等应用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体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公司形象。要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展示窗口建设,形成兼顾公司内外的形象展览展示窗口。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推广展示、员工形象展示,形成公司完整的形象展示体系,不断塑造和提升公司良好形象和影响力、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