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理念

篇1

8月5日,由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北京国际农业·农产品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本届展会以“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丰富首都市场供应、金融服务农业”为主题。展会共设首都安全优质农产品供应商、农业产业化、国际现代农业、涉农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与综合五大专场,每个专场均有独特的内容,体现了实际应用,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有机生态产业联盟大放异彩

作为中国有机生态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联盟的大力支持下,中科西蒙公司责无旁贷肩负起带领联盟企业强势参展的任务,重点汇报展出以中科西蒙、云润香格、乐耕食品等为代表的通过国家验收、认证的功能性鸡蛋、生态鸡蛋、有机蔬菜、香格里拉生态保健食品等,并展示出了完整成熟的生态食品产业链。

此次中国有机生态产业联盟的盛装参展,受到了众多行业领导、媒体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机生态产业联盟展台讲解员认真、耐心讲解,举行的试吃、品鉴等多种形式活动吸引了众多参展商、行业专家及参展市民的积极参与,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以良心品质重塑大众食品信心

中科西蒙依靠自然、保护自然,经过3年多的科研探索,中科西蒙生态食品研发成果显著,通过以羊肉为主线、以功能性鸡蛋为人口,中科西蒙初步建立了优质农产品进万家的生态圈,并且以美团、淘宝+实体体验店、社区对接点形成的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双通道产品链已初具规模。中科西蒙产品的优异品质受到了顾客的一致认可,功能性鸡蛋及生态鸡蛋的品质也已经为行业树立了新的产品标准。本次展会主打的功能性鸡蛋,母鸡生活环境优良,验收报告各项指标均已超越国际标准。

此外, “西羊贡”、 “乌哥牧羊”品牌羊肉来自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纯天然放养的乌珠穆沁羊,口感细腻独特,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持续创新为首都百姓餐桌贡献力量

8月7日,在2015北京农业·农产品国际展览会闭幕式上,中科西蒙喜获最佳创意奖,在展览会主题精神的感染下,中科西蒙总经理徐亚波在农餐对接会上向各界领导承诺,公司将持续创新、转型升级,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的运营管理。

篇2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后,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市委书记多次在全市会议上强调,就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市长一年来对食品安全工作做出*次批示,亲自抓、亲自管,及时督促落实,研究解决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是职责明确。市政府与各乡镇、*个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与全市*个行政村,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各乡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所,选配食品安全助理员*人,实现了场所、人员、制度、档案、职能“五个到位”,行政村配备信息员,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机制完善。以“快速、高效、有序”为目标,坚持防控结合,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制定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各级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应急工作。认真完善监测和预警系统,严格报告与通报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落实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管,切实履行职责

(一)牵头部门抓协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严格督导检查,强化综合监管,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次,开展暗查暗访*次,提出督导意见*条。

(二)职能部门抓监管。各职能部门采取分兵作战、联合作战的方式,围绕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四个重点环节,进行“全覆盖、无盲点”监管,效果明显。建立了*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养殖小区和*渔业小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三)日常监管抓整治。认真开展重点时段、全运食品、奶制品市场等*次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行为。开展为期*天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隐患*余处,并及时制定措施,认真整改,高度防范。奶制品专项整治期间,检查商场、超市*家,集贸市场*个,出动执法人员*人次,问题奶全部依法有效处置。为做好全运安保工作,我市成立专门小组,对涉及食品摸清底子,弄清流向,密切监控,确保了安全。上级部署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后,我们迅速行动,分兵作战,认真自查自纠,全面汇总分析,制定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推进。

(四)乡镇工作抓示范。*年6月,某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以此为契机,我们把示范乡镇建设作为示范县的延伸,抓住重点,打牢基础。各乡镇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创建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建立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示范店、示范基地、示范学校食堂、示范餐馆创建,以点带面,示范拉动,确保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稳定。突出农村小餐馆、小旅店、小作坊、小食杂店等场所,作为创建示范乡镇的重中之重,加大措施,严格整治。积极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用餐管理模式,落实聚餐备案制度,确保不出问题。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倡导安全饮食为重点,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等媒体,采取赶大集、搞培训、进校园等方式,进行深入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增强保护能力。同时,设立热线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群众监督,受理群众投诉,曝光违规行为。*年,《食品安全简报》*期,《示范县创建工作简报》*期,*家主要媒体给予系统报道,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体制 监管方式 多元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更加的欣欣向荣。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1]。从苏丹红开始到瘦肉精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为此,我国于2009年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约束食品行业,充分显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重视。然而,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食品的不安全并不会因为法律条文的实施而消失。因而构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从前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还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2]。在改革渐进性的影响下,我国食品监管方式具有市场经济现代监管理念的探索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痕迹共存的特点。尽管如此,宏观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模式已显现出现代监管体制的初级模式。即政府监管方式为主要方式,而食品行业自律和食品企业的内部控制共存的方式。但在微观监管方式上我国的监管模式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上,即仍以强制为基础单一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不能适应甚至落后于社会及经济发展需要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实施。

2.1我国监管方式主要存在的缺点

(1)监管理念落后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政府监管方式通常会表现的“重权力、轻权利”,“重管理、轻服务”,强制的方式令监管方式显示出单方性、强制性、确定性、消极性的缺点[3]。这种落后的理念容易造成权力过度介入市场影响市场秩序,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2)监管方式、手段单一,运动式执法。计划经济影响下的政府监管忽视了其他主体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动性。通常以罚款代替治理,运动式执法,在出现安全问题后进行“专项整顿”、“专项检查”等处理方式,过后问题依旧存在并死灰复燃。

(3)政府监管程序不民主。主要表现为监管的不透明不公开,使消费者对问题调查处理不明晰。监管程序的不民主使消费者对监管部门失去信任并对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失去热情。

2.2影响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发展滞后的原因[4]

(1)监管主体的能力所不及。政府监管政策的制定者的主观认知水平会影响监管方式的发展,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在借鉴外国监管体制时,对其监管体制的把握程度往往影响着监管方式的实效。而对于法律及政策的不连贯和不统一也会造成监管方式选择上的困难,影响监管方式发展,甚至在标准上存在冲突现象,起不到约束食品质量的作用。

(2)监管主体的主体组织的内在性和自利性。政府组织自己内部的内在标准基本为组织自己服务,其数据不足且不可靠,具有很强的自利性。过度的这种自利性必然导致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而出现为了政府利益而轻视甚至损害个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

(3)政府监管下的行政垄断及监督乏力造成监管的低效性。先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具有垄断地位,致使政府监管缺乏竞争的压力,而缺乏创新的动力,是监管方式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平衡,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足,权益得不到保障,进而使监管主体监管的低效性难以得到改善。

(4)政府监管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的被监管对象为了获得更大程度的利润,会隐瞒相关的生产、经营信息,而监管者因成本条件的限制不能够获得全部信息,进而造成某一方面市场监管的失灵。

3、更新监管理念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向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监管理念的更新和监管方式的改革。现代市场经济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地位而是以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非强制性的公民积极主动参与、资源服从并参与监管的,融入了更多专业技术与激励机制的监管方式。是一种多元的、有序的和谐的监管方式。

3.1监管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食品生产与消费的日益丰富多样,非政府组织的利益主体也日益的显出多元化。这就需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参与的监管模式出现来代替过去的那种强制性的政府监管体制,还权于市场主体,从而打破过去监管模式的垄断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元的监管体系中,政府仍旧是主导力量,绝对不能矫枉过正而降低政府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在构建上既要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监管的平等合作关系,也要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的监督约束机制。并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自觉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

3.2监管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1)激励式契约监管方式。激励式监管是在保持原有监管框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采取协商、诱导、建议、奖励等柔性方式来激励自身企业提高其内部效率的一种监管方式。在这种监管方式下监管者为市场主体指出大致的行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市场主体以自由的裁量权,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并作出本身合意并符合食品安全监管者所期望的选择。

(2)重塑结果式监管方式。一般情况下结果监管是一种在事故已经发生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或损失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这种监管是不利于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的,但对于被监管者来说,这种非强制的激励式监管方式反而更容易接受和进行配合。因而重新构建和重塑这种监管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可能了。在构建时要做到以事故的结果作为基础出发点,建立一个事后评价及管理的模式。

(3)进一步发展技术性(专业化)的监管方式。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食品的安全信息更加的复杂,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辨识性更加的困难,也大大加大了监管者的监管难度,因而必须要进一步发展食品安全技术性(专业化)的监管方式[5]。而发展食品安全技术性监管方式主要要进一步注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

4、结语

食品安全无论是在何种发展程度的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保证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体制发展的原因是由于监管方式的单一性本身所带来的,基于我国的监管体制现状,我们要更新理念促进监管体制的多元化发展和监管方式的改革。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才能行之有效,才能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性,保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样食品行业才能更加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守文.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主要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品学报,2008(6).

[2]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53—155.

[3]林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09(4).

篇4

关键词 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89-02

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当下,对“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又增加了“食以安为先”的前提,可见食品安全在社会需求中被重视的程度。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鞋胶囊等频频爆出的由于食品安全管理漏洞,导致的食品不安全情况,让我们看到当下食品安全管理面对的严峻形势,如何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的监管有效、长效,是我们当下迫在眉睫有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1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导致的农产品污染问题。由于现在工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城市周边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另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废弃物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再有就是农民种植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过度使用和喷洒农药、化肥的现象,对农作物直接造成了污染,这也是农作物污染最严重、最直接的问题。例如近期爆出的种植姜的农户违规使用“神农丹”,导致市场上出现“有毒姜”的事件,就是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代表事件。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有机肥”受到污染的现象,由于各种污染直接影响家禽家畜,“有毒的有机肥”在未经过处理的情况下被用于施肥,导致农作物收到污染;

2)违法、违规、无资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某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无资质生产导致的问题屡屡被爆,而且非常严重不容忽视。这样的企业通常在两个方面存问题,第一,违法、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将工业用原料添加进入食品的现象,制假造假,影响极其不好;第二,无资质生产的现象。由于企业未通过食品生产许可、生产人员未经过健康检查、卫生情况不良以及家庭式手工作坊等情况,给食品安全方面造成了严重的隐患;

3)由于生产设备、工艺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还处于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极端落后,而且距离达到工业化、产业化的程度相差较大。因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仅能利用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这样条件下生产出的农业产品无论在无污染方面或是在质量方面都得不到保障。由生产设备、工艺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在另外两个方面也有表现。首先,生产工艺存在违规现象,流入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引起由于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其次就是由于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投入到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例如转基因、各种酶制剂的使用带来的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

4)由于检测程序和水平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从地沟油事件中反映出的食品检测问题出现后,检测水平及指标的制定成为了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检测指数、指标及相关的检验检疫检测制度,提高各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使目前仍仅限于研究单位使用的、已经基本成熟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尽早投入到针对食品安全控制的检测工作中;

5)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关于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1)关于食品市场的规范以及加强经济秩序管理。切实有效的整理整顿食品市场各个流通渠道,将食品管理和药品管理统一结合,将放心工程工作彻底执行。对制假售假、影响食品安全的非法活动,以一切在食品安全领域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依靠法律的手段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2)关于通过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指数和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严格限制无资质企业食品加工、生产。从控制企业的角度,直接掐断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的产品进入食品流通市场;

3)应用互联网、媒体等手段,强化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在食品买卖中,存在着生产企业、监督管理机构、生产经营者、大众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必须要以真实、准确、信息对称为重点,可以利用互联网开通食品安全监察结果的微博、博客等,是大众消费者能够及时的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也可以使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享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质量信息;

4)创建社会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局面。在对待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要坚持国家主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大众共治的理念,要把这种理念与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相融合,让生产食品的企业更具责任心,让大众媒体更具客观性,让专家检测更具准确性,让政府监管更具力度。食品安全共治理念,必须在整个社会大肆倡导,要让食品生产者清醒的意识到,在生产的同时自己也是消费者,要强化大众媒体的道德水准,使其能够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视角去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在新食品的研发中要发扬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消费者安全与经济效益并重的价值理念。

3结论

虽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但是相关部门必须要排除一切困难,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各种监管措施,不断强化打击造假的措施与手段,努力为广大消费者创造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范小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J].沈阳农村经济信息网,2004(3).

[2]樊永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件大事[J].中华医学杂志,2005(2).

篇5

学校的食品安全是食堂管理工作的重点,传统的食堂管理模式陈旧,在现代食堂的发展中已经不能适用,因此HACCP系统在学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建立在HACCP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保障做出详细分析。

1 HACCP系统分析过程

本文主要选取了某中职学校的基本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整体上来看该中职学校的整体情况是好的,其基础卫生设施好,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采用分析方法为HACCP系统分析的方法,参照《HACCP餐饮业通用实施指南》,对该中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详细的审核,在审核考察完毕后再根据HACCP的系统程序结合食堂的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出食堂食品HACCP计划表,如表1所示。

结合HACCP系统分析对该食堂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综合该中职学校实施HACCP体系管理前后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合格率的前后情况对比,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

2 HACCP系统分析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基础卫生条件允许的学校进行HACCP体系是可行的,能够提高学校食堂的管理效率和管理作用,更有利于食堂员工提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学校食堂的整体管理和运作水平。通过借鉴卫生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学校食堂监督工作的发展,从而为提高食堂的卫生条件创造可行性。对食堂的卫生条件进行监督和监管。通过贯彻HACCP的管理理念,能积极促进食堂管理,在提高学校食堂的整体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施HACCP管理体系,笔者认为是未来学校食堂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3 如何应用HACCP体系加强学

校食堂的管理

3.1 贯彻落实HACCP的管理理念

HACCP管理理念的贯彻,尤其是得到管理层的支持是进行HACCP体系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管理理念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而HACCP体系需要的是广泛、周全的管理计划和程序,因此就需要在对HACCP管理理念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学校食堂管理的基本政策和计划。管理层在食堂管理中起着总指挥和总决策的作用,因此,食堂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能够促进HACCP管理理念在食堂员工中的推进。学校的管理层需要对HACCP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认同,并给予物质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在HACCP落实的过程中不受到阻挠,更好地形成HACCP管理理念。

3.2 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

HACCP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卫生管理系统,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要求非常严格。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从法律约束的角度强化其对个人卫生以及工作中的加工和制作卫生的重视程度;二是要提高其保持食品安全的基本卫生意识,从保护食品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角度出发,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堂的工作人员是推动和保持食堂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性因素,HACCP管理模式的实现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因此,要应用HACCP体系管理食堂,就需要从员工做起,从根基做起,提高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

3.3 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HACCP体系

HACCP体系是一个非常繁琐严谨而严密的体系,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的监督中,HACCP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参照和食堂加工主要是依赖人工,因此在应用中HACCP体系常较为繁琐。要更好地应用HACCP体系,提高食堂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水平,就需要从现实出发,结合食堂的发展现状,综合HACCP体系的根本内涵,了解其精髓,灵活地应用这一体系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因为食堂的生产过程是人工化的而非机械化的,其评价标准也较为主观,在HACCP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显得比较繁琐,尤其是要保证其完整性更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相对来说,学校食堂建立起完善完整的HACCP体系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卫生单位的监督管理也较为困难,这就对学校食堂在应用HACCP体系进行管理提出了要求,要更加清晰地了解其精髓和主要内容,并且能够通过核心内容的分析,更加灵活地运用HACCP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分析思想,简化传统的食堂管理中的复杂模式,简化管理,同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4 满足HACCP体系实施的基础

HACCP体系的实施是建立在GMP以及SSOP基础之上的,GMP以及SSOP也是进行HACCP体系的前提。所谓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英文缩写,主要是指对食品行业的基本良好作业规范的要求,应用于学校食堂则是指学校食堂是否满足优良制造标准;SSOP是指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主要是食堂的卫生操作程序要满足基本的标准。因此,要在学校食堂中应用HACCP体系加强管理就需要完善食堂的基础卫生设施条件,从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的角度进一步提高HACCP体系应用于食堂管理的水平。

3.5 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宣传工作

学校食堂的卫生是保证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在HACCP分析中也可以明显看到,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的保持是提高和加强食堂管理工作的重点。食品安全以及营养膳食是保证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加强食堂的卫生宣传工作是从食堂自身与外界沟通的角度出发,由内而外的将HACCP体系中的卫生理念和食品安全理念传递给更多人,通过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宣传工作,提高食堂的整体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卫生宣传的方式和对象是多元化的,首先从方式来看,可以充分利用食堂内部的宣传窗口、食堂广播以及食堂内的电视机加强宣传,或者通过在学校食堂中贴标语提高卫生意识。从宣传的对象来看,包括了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一是学校食堂自身的宣传,二是外部的师生的宣传。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提高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波,高峰,秦筱筠,等.应用HACCP原则在餐饮业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4,

31(4):570-571.

[2]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J].中国食品卫生,2003,

16(1):175.

篇6

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国民化学应该处理国民问题.而世界许多国家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基础化学教学,主要关注的是所有公民日常接触的食物和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等方面的公民问题.而在国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把提高未来公民的综合素养当作新课程主要理念,主要立足学生满足现代化生活与未来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可以具备日常生活必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等.而食品安全隐患包含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化学因素,本文主要就化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化学因素一般指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以及添加剂等方面.英国学者Fisher针对发达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一张关于饮食风险的清单,其中包含了11项饮食风险,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部分和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如化学与健康为化学与生活的主要选修模块.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现阶段热点食品安全问题,融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巧妙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合成材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喝珍珠奶茶?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在珍珠奶茶中并没有奶和茶,同时也没有珍珠.而浓郁的奶香主要是奶精的作用,奶精可以使珍珠奶茶变得更加香浓,而奶精是一种化学物质,此种物质中包含铅和铜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长期摄入,就会使人类患发肿瘤和哮喘等相关疾病.另外,所谓的“珍珠”主要是在木薯淀粉中加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也就是塑料,因此在吃珍珠的时候也就是在吃塑料.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产生了解塑料的性质的兴趣,然后教师合理引入课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融合在化学教学中,利用食品安全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理性消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科学态度,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高中化学的乐趣.

2.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优势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有关理念就是从学生已具备的经验与未来需要经历的社会生活方面考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人类所要面临的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以及决策能力.在此种状况下,教师要从社会生活具体状况出发,充分开发日常生活中有关课程资源,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更为贴近生活与实际状况.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展现新课程有关理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不断强化学生的保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小安全风险.国内高中化学课程中包含许多和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主要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等相关课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对食品安全材料和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便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7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食品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包装的相关设计策略,通过分析提出了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传达要素的精简化以及包装造型的减量化等相关内容实现食品的绿色可持续包装设计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 包装设计 绿色可持续

食品是人类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说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人生健康。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食品要通过食品包装、生产、加工以及消费等流程才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的过程之中,食品自身的包装材料、印刷、容器以及包装结构都对于食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是现阶段食品安全包装行业的热点以及焦点问题,也是整个包装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

1.食品包装要取材天然

包装材料的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食品包装材料应用不当也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对此在实践中要想真正的实现食品安全的绿色可以持续发展理念,就要应用一些天然的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人们一直都比较喜欢一些天然的人材料,对此在实践中各种木、藤、草以及茎叶等材质都可以加工成为一些较为耐用的包装,同时,一些天然植物的渣滓、秸秆、外壳等都可以制作成各种功能的外包装,这些包装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进行降解以及回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也有一些包装是通过淀粉、蛋白质等符合类物质生产之后形成的一种可以食用的包装,对此要想真正的做到食品安全的绿色可以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就要在生态、天然材料等相关角度入手,对于各种包装进行合理的选择应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人们对于各包装污染带来的顾忌,也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些天然的材料更加容易吸收,对此可以在选材上真正的实现绿色包装。

例如, 哈佛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师David Edwards就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了一种冰激凌包装,这款冰激凌的包装可以与冰激凌一起食用,其设计的灵感主要就是来源于各种蔬果的天然外衣,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静电的方式把一些生物降解聚合物与一些干果等进行有效的融合,最后就形成了一种柔软的薄膜,可以包装各种食品。这种可以食用的包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在实践中并没有过多的废料产生,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今后食品包装的重要部分与内容。

2包装材料应用要适度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食品包装经常出现包装用料过度的问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其包装成本的提升,大量的废气材料对于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食品包装的安全性不仅仅是一种“吃”的安全性,也是“用”的安全性,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必须要实现其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

2.1裸包

虽然应用一些可降解回收的材料可以缓解包装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但是最为有效的包装还是不应用任何形式的包装,这一点在发达国家较为普遍,例如在美国中这种“裸包”的现象就相对较为普遍,在一些超市中经常通过纸袋子包装一些蔬菜、点心以及面包等。在日本也是如此,日本的人们对于设计有着较为独特的见解,在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着“讲究”以及“节约”的理念,我国设计师马志科就充分的借鉴了这种理念,其在进行一个设计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海滩游客设计环保的饮水杯”在其反复的设计以及思考过程中,应用冰作为杯子,在沙滩上游客喝完饮料之后随着冰块的融化,杯子就会消失。可以说这种设计解决了一次性杯子应用的污染问题,减少了废物产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食品包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2.2简易包装

就是在实践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包装材料的种类以及实际的用料,要尽可能的通过最少的材料充分的体现包装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种材料对于食品带来的潜在性污染,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有效的降低其成本,其主要就是可以有效的p少各种包装废弃物对于环境产生的负荷,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包装的部位在进行包装过程中可以通过细致包装的方式开展,在满足一些基本的保护功能的基础之上,对于其他相关位置进行简化包装,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真正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3废材可以循环应用

在实践中应用一些可以回收循环应用或者一些其他用途的功能对其进行包装,这样可以有效的延长其包装的应用寿命,进而有效的减少包装的应用寿命,进而减少包装废弃物中的数量,这也是国内外一直提倡的绿色包装理念。设计师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综合材料特征是否与产品的实际特征相吻合,同时要对于材料的环保性进行系统的分析,要尽可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重复应用以及可以重复拆卸的材料对其进行设计。例如,一家印度的工作室在设计了一种购物袋,在使用之后可以将纸袋进行拆分,可以将其组装成不同的物件,如笔筒、日历、卡包以及一些书签等,这种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同时与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其功能,真正的做到了可持续发展。而美国的设计师在就设计出来了一种可以机洗且重复应用的啤酒平瓶贴,这种啤酒瓶帖主要就是用防水乙烯基贴纸设计形成的,其有不同的颜色可以让人们选择,具有防水、防汗以及机洗的特征,具有一定的重复应用效率,可以有效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进而在根本上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真正的做到了绿色发展。

同时,在一些国家实行了存储返还制度,也就是应用过后的包装在实践中可以对其进行兑换,或者再一次获得其原来的产品,这也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

结束语:食品安全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此在实践中要想真正的做到食品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就要基于科学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始终坚持着节约资源为基础理念,基于循环经济为基础,进而真正的实现人食品包装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根本上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书艳.基于食品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包装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5,(14):33-38.

篇8

一、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各镇办党委自觉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执政为民、关心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并多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三伏潭镇政府负责同志在参加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后,于当晚连夜召开镇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工作方案。多数乡镇认真研究部署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以及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召开了各村(居)书记、村长(主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同志的动员大会,并分别签定了工作责任状。三伏潭、西流河、郭河、杨林尾、沙湖等地从工商、卫生、农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组织指导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行动迅速,工作举措有力。各地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特色鲜明。三伏潭镇采取“一规范三监控”方式狠抓食品安全整治。即:抓学校食堂的规范化管理;以卫生部门为主抓餐饮业的监控,每季度检查一次;以工商部门为主抓5大农贸市场的监控,每月检查一次;以农办为主抓7大养殖户及蔬菜基地万米长廊的监控,每半月检查一次;较好地保障了本辖区的食品安全。西流河、长?口、杨林尾、沙湖等地拉横幅、贴标语、发传单,利用镇电视差转台播放流动字幕宣传食品安全法,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协管员、信息员,营造了浓厚的食品安全氛围。沙湖镇从5月4日发生的农家宴食物中毒事件中吸取教训,认真制定农家宴“一条龙”服务备案管理制度,大力培训家宴经办人、厨师及相关人员,派遣专职卫生监督员现场全程监控,审查进货渠道、把关餐具消毒,为我市农家宴“一条龙”服务的监管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监控机制。胡场、郭河、杨林尾、沙湖等地均选择了10个村(社区)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统一配置、统一培训等“四统一”方式开展示范村的创建,标准高、方式新、特色明、内容实。

(三)真抓实干,工作成效突出。各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的理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保住了安全,促进了发展。西流河镇在国庆、中秋两节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中查获过期变质、“三无”食品15个品种,货值6000多元,较好地净化了农村食品市场。三伏潭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从几家种植大户联片发展为蔬菜基地万米长廊,并开展了蔬菜种植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上市产品质量。郭河镇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深化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年产肉鸡20万只、禽蛋500万枚,养殖水面增至5万亩,其产品质量可靠,市场信誉度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无资金投入、无方案措施,停在口头、浮于表面;有的地方只是简单地发发文、开会提一下,抓工作落实不够;有的地方活动开展不到位,资料建立不完善,有的甚至连工作总结、汇报材料都没有,工作显得随意、漂浮。

(二)创新方式不够。有的乡镇工作毫无起色,不能结合本地实际,锐意创新、大胆尝试,而是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敷衍塞责,凸显

不出地方特色与亮点。

(三)均衡发展不够。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活动的开展、工作的进程不够平衡,有的乡镇推进的速度要快、工作质量也高,但有的乡镇行动迟缓、进度滞后,在同一乡镇里,基础差与基础好的村在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上存在天壤之别,有的甚至没有行动,阻碍了示范乡镇创建与发展。

三、下步工作要求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及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践行,关系到农村食品市场的秩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此,特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要从“执政为民、体贴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体现政府负总责的强烈意识,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和谐发展的整体战略常抓不懈,切实建立起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内容,强化责任追究。

篇9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及区食安办等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持续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的理念,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民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堵源头、严准入、强监管,并实行整治与建设相结合,打劣与扶优相结合,为构筑诚信生产、规范流通、放心消费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而努力。

二、领导重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

今年以来,无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无接到任何有关食品安全的投诉,食品安全局面平稳。同时结合各个时期及重要节日,开展多次卫生自查。

篇10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企业第一责任人;行政赔偿

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作为一项特殊的产品,食品不仅具有反复性、日常性等特征,更是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损害一旦发生甚至不可逆转。然而从食品工业产生开始,大小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层出不穷从未停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食源性病原体的污染每年大约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5000人死亡(Mead et al.,1999)。食源性疾病不仅影响了生产力,相当于是对人体能量的另一种赋税(FAO/WHO,1984)。虽然食品消费是私人物品,但与之相伴的食品安全所引发的疾病却会给医疗服务体系带来负担,给经济生产率带来损失。

2009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以第九章“法律责任”专章共15条的篇幅对违反《食品安全法》所应承担的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以及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其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近年来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发,犯罪违法成本较低无疑是当前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结果在一定层面上暴露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在法律责任的规定上存在内容滞后缺失或者操作程度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法》在实施四年后即将启动新一轮的修订,“治乱用重典”的呼声日益强烈。当然,“重典”显然不仅仅意味着严刑峻法,动辄死刑。食品安全治理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各个环节,对于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也需要系统化思维。因此,“重典”应是明确规定和有效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各项法律责任,规定不同层级和程度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在反复评价和反思的动态中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将主要运用法律责任理论和政府监管理论,分析中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的构成,梳理现有法律责任制度,并针对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不同类型,对《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和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强化民事责任机制:自我规制与损害赔偿

(一)食品安全:谁的责任?

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在立法之初就在立法取向上采取了强化“命令与控制型(command-and-control)”的规制方式(高秦伟,2012),甚至实施排他性的规制,前者如废除了食品免检制度(原法第60条),后者如该法第三章对“食品安全标准”作出了专章规定,在立法技术上突出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standard setting)的基本制度与制定程序(陈军,2009;高秦伟,2012)。

在食品安全责任设计上,现行食品安全也是强调政府规制,以政府责任弱化行业组织与企业责任。政府及相应行政部门集中承担了食品安全责任,过分依赖于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未能充分秉承“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未能有效实现政府监管与企业自我规制相结合。背后的原因显然是与食品行业的市场失灵以及诚信缺失密不可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社会从熟人社会迅速转型至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成为不少企业的唯一目标。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爆发后,公众对于企业能够自我约束的信心跌至谷底,以政府行为干涉市场运作、以政府规制取代企业责任的呼声不绝于耳(国务院,2008)。但是事实上,在实践中,政府责任模式所导致的弊端却已经呈现。仅以三聚氰胺为例,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仅一年后的2010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令禁止的三聚氰胺重现奶业江湖,这对由立法刚刚确立的政府主导型的规制模式而言显然是个沉重的打击。这表明,在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将食品安全责任完全交由政府掌控的这一“全能政府”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

在2013年的机构改革中,中央层面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指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可见,本次机构改革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着力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落实到食品安全领域,以食品生产经营方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理念被重申,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在食品安全事件法律责任规定上重心的转移,使民事责任作为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中的首要责任。

(二)自我规制与损失赔偿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在食品领域的运用,现代食品在配方、标准、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已经愈加精细和高度技术化,因此无论是多么详尽的立法或者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会给企业留下宽泛而广泛的裁量空间,而执法更无法深入到每项产品的每一环节的所有程序中。因此,实现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就是要由市场取代监管,并进而弱化行政手段,强调企业责任。而其中关键就是实现企业和行业内部的自我规制。

自我规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几乎可以涉及非政府行为的所有方面(Cary Coglianese,2013)。通过法律授权或政府委托,一定的社会组织承担起公共管理与规制的职能,规制过程的决策和执行均由二者分享,具有社会自治的制度性意义(田飞龙,2010)。在食品安全领域,自我规制就是指食品安全相关企业按照企业的内部规则,根据国家的规格、标准,或者以高于国家的规格、标准的水准独自制定规格、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控制的行为,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信息公开、责任自觉和技术革新等内容(王贵松,2009)。基于自我规制,相关食品企业除履行除法定义务外,还需要履行约定义务,即向购买方承诺其产品所应达到的标准。

基于此理念,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领域的行政机关未能履行监管行为,就可能被认为是违法的。而根据依法行政的制度宗旨,当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职责的不作为行为违法时,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与此同时,实践中的事例也印证了行政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在2007年三鹿奶粉所点燃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责任企业通过破产程序从民事赔偿程序中“金蝉脱壳”,受害者因此追溯无门。人们开始意识到,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民事责任缺位或者脱逸时,以国家财政作为后盾无疑是很好的保障(朱新力,2001;杜仪方,2009)。

(二)食品安全行政赔偿责任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由行政机关承担食品安全的补充责任,其必要性是毫无疑问的。那么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食品安全行政赔偿制度是否具备可行性?虽然《宪法》第41条第3款“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为食品安全行政责任提供了宪法上的依据,但是现行《食品安全法》第95条仅规定了公务员的行政问责,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律责任却未做任何规定。

鉴于国库资源的有限性,法律规定并非所有公民任何的权利受损最后都可从国库获得赔偿;普通公民要获得行政赔偿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那么,在食品安全的行政监管中,当消费者权利受损时,是否具备要求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从理论层面出发,要使得行政机关承担食品安全的行政法律责任至少要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能够认定行政行为违法。现行《食品安全法》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同时,《食品安全法》第八章中对各食品监管部门的行政职权所进行的明确规定,也为确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提供立法上的可能性。然而,依据行政法一般理论,上述“无固定内容的条款和普遍标准(昂格尔,1994)”的规定在赋予行政权限的同时也给予其大量的裁量空间,而依据行政裁量,行政机关有权依据个案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它认为最为妥当的法律效果(杨建顺,2004;周佑勇,2007)。按照此逻辑,行政机关完全可以裁量为由否定其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疏于监管的行为属于、并从而逃脱行政法律责任。但是事实上,食品领域却具有特殊性。鉴于食品安全领域中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重要性,为有效约束行政权,学界在判断行政行为时往往会运用到行政裁量缩减论以对抗裁量(李建良,2002)。 在食品安全领域,一般认为,行政机关对其规制权限的行使虽然具有裁量权,但是如果该权限行使侵犯到了公民健康权这项标准,则行政权限就应当受到限制(下山瑛二,1978)。也即,当产生对国民的生命、身体、健康等损害结果的危险时,如果行政机关行使规制权限就能够容易地防止该结果的发生,而不行使则无法防止时,行政机关就应当行使规制权限,否则就可判定其行为违法(王贵松,2007;胡建淼、杜仪方,2010)。

受害者具备资格。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认定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却并不意味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受害者就有权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即,受害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要提起行政诉讼,必须需要证明其与行政机关的行为间存在利害关系。事实上,现行《食品安全法》第1条的规定“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已经为普通公民行政机关预留了完美空间。因为根据“保护规范”理论,只要“有效的法律规定(行政的法律义务即由此而来)不仅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且――至少也――是为了公民个人的利益,就应当肯定主观权利(哈特穆特・毛雷尔,2000)”。换言之,当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经被作为《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时,行政机关给国民供给安全食品就不仅仅是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保障,更是应确保每一个公民生命和健康安全(下山瑛二,1978)。而当公民身体生命因食品安全而受损时,当然与行政机关的行为存在利害关系,也自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虽然遭遇重重困难,但是理论界对完善食品安全行政责任制度的探索却从未停止。大陆法系对于食品和食品行政自身特征的细致把握,以及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立法中预留的空间,都为设立食品安全行政责任提供了可能性。

(三)修法的动向

今年4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现行食品监管体制的弊端,“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责任难以完全落实,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整体行政效能不高。”一个月后,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国新闻网,2013)。鉴于我国食品行政监管现状与现有立法基础,在建立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契机下,笔者认为在本次《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应考虑将食品安全的行政法律责任写入立法。只有建立完善可行的行政责任法律制度,才能实现“将权力关进笼子”,从而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在现行《食品安全法》第95条问责条款前增加行政责任条款: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或者、、而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与此同时,虽然并不属于行政责任的概念范畴,但是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中也有必要对行政问责制度进行一定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法》第95条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或者、、的,规定处以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等行政处分。但是,法条中关于谁来问责、依照何种程序追究等关键要素却并没有涉及,这使得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作支撑,问责机制仅流于形式,极具风暴效应却很难具备实施的有效性。因此也有必要在本次修法中对行政机关的监管问责制度中具体的问责主体、权限、问责客体责任层次、问责事由的标准和范围以及问责程序制度体等进行明确规定,让食品安全问责摆脱“运动式风暴”而走向“常态”。

三、明确刑事责任追究制度:行刑衔接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除应由行政机关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外,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还应当基于刑法规定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界相关论著已较为成熟,笔者在此不着笔墨(张亚军,2012;刘仁文,2012)。而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食品安全入刑实践提供了立法上的依据。但是显然,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除刑法处罚外,更常见是同为公法领域的行政处罚。二者与私法领域的民事责任一起共同构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体制。 只有把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体系和刑事制裁体系衔接起来,才能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并同时防止滥用法律。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界,就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与刑法处罚关系的探讨却凤毛麟角。

现行《刑法》涉及食品安全刑法处罚的相关规定是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和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而《食品安全法》中,行政处罚的规定在第84至第94条。《食品安全法》仅有的刑罚处罚条款出现在第98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该说,这一风淡云清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实现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从《食品安全法》引致到《刑法》的目的。但是如同任何简洁的立法所面临的难题一样,过于模糊的规定方式并未明确行政处罚和刑罚处罚的边界,这为实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提供了难度。具体而言,《食品安全法》第84-94条规定了对生产经营“添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腐败变质”等行为可以给予行政处罚,而事实上上述行为又均符合《刑法》第143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的行为要件,或者准确而言都是后者的具体化。那么,二者是否会交叠或者真空?

依照刑法理论,要构成犯罪,要件之一是违法行为必须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犯罪的程度。而相较于行政处罚而言,判断危害性是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严重性,就要从“被侵害的法益”和“违法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判断。对此,刑法泰斗陈兴良教授提出了“情节轻重、数额大小和后果大小”作为区分两项制度的决定因素,而上述标准也成为刑法学界通说(陈兴良,1992)。如果将上述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发现相较于《食品安全法》第84-94条而言,《刑法》第143条还规定了“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等表述方式。显然,上述条文采取的是以“后果大小”标准作为行政处罚和刑罚的临界点。通过法解释的方式我们可以认为:生产经营企业一旦出现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相关行政机关就可对其作出行政处罚;但是并非所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都会触犯刑律,只有当该违法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时,才可采取刑罚处罚方式。然而,问题并非就此迎刃而解。对于何为“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或者说怎样的情形才可算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此,《刑法》、《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都没有明确说明,它仍然有待于出台司法解释或者法院指导性案件加以进一步明确。

笔者认为,虽然存在必要性,但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对于量刑等进行具体规定显然不现实。倒不如借助修法的东风进而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刑法》143条中“严重事故”、“严重危害”等进行量化,也许是更为便利而有效的途径。毕竟,作为不同的规制手段,刑罚和行政处罚有其各自疆域,不宜随意取代。面对食品安全严峻现状,在“治乱用重典”理念下,更要警惕食品安全处罚走向以刑罚取代行政处罚的极端。

四、结语

从法律规范的逻辑上而言,法律责任的意义在于其是使得法律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如果缺少了法律责任,那么法律事实就等同于只有行为模式而缺乏具体规范后果的道德规范,法律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凯恩,2008)。当然,在食品安全领域,健全法律责任体系的现实意义远不仅此。健康和生命在任何社会语境下都是第一位的,更何况在中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文化下,食品安全又是涉及民生、政府公信力甚至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而通过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不仅能够为损害提供救济,更能够通过惩罚方式对其他社会成员实现教育和警戒的作用,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抵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就是要建立起可操作性的综合性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以民事责任作为首要责任,树立企业第一责任人理念,增设自我规制和违约责任条款,同时设立食品安全保险制度,使得损害赔偿更具备实际效果;在民事责任缺位时以行政赔偿责任作为补充,实现依法行政与受害者权利保障相结合,同时进一步明确现有行政问责的具体制度和程序;而作为最严厉的刑事责任,秉承罪刑法定,通过法解释明确相关概念从而实现刑罚责任与行政处罚相衔接。总之,只有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各自分工而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舌尖上的安全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军,2009:《行政法视野下的自我规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陈兴良,1992:《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中国法学》第4期。

[3]曾文慧,2007:《论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自我规制》,《生态经济》第6期。

[4]杜仪方,2009:《从三鹿事件看我国行政不作为赔偿的法律空间》,《现代法学》第3期。

[5]高秦伟,2012:《私人主体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基于合作规制的法理》,《中外法学》第4期。

[6]110号,200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通知》。

[7]哈特穆特・毛雷尔,2000:《行政法学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

[8]胡建淼、杜仪方,2010:《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的违法标准研究――基于日本判例的钩沉》,《中国法学》第1期。

[9]凯恩,2008:《法律与道德中的责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0]刘仁文,2012:《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11]沈岿,2009:《反思食品免检制:风险治理的视角》,《法商研究》第3期。

[12]宋华琳,2008:《论技术标准的法律性质――从行政法规范体系角度的定位》,《行政法学研究》第3期。

[13]隋洪明,2013:《论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法律制度的构建》,《法学论坛》第3期。

[14]田飞龙,2010:《现代行政规制的合作性问题――以食品安全规制为例》,载罗豪才主编《软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15]王贵松,2009:《日本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6]王贵松,2007:《行政裁量收缩论――以危险防止行政为中心》,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7]王和雄,1994:《论行政不作为之权利保障》,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8]王锡锌,2007:《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昂格尔,1994:《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谢敏强,2008:《风险控制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11期。

[21]杨建顺,2004:《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法学研究》第1期。

[22]张亚军,2012:《风险社会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刑法规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3]赵鹏,2011:《风险社会的自由与安全》,载季卫东主编《交大法学》第二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4]周佑勇,2007:《行政裁量的治理》,《法学研究》第2期。

[25]朱新力,2001:《行政不作为之国家赔偿责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

[26]朱沅沅,2011:《食品安全监管的刑法规制》,《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第6期。

[27]左峻德,2001:《推动我国消费商品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制之可行性研究》,经济部标准检验局主办“推动我国消费商品第三责任保险机制之研究”产官学研座谈会,台北。

[28]新浪网:《国务院:建立最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http://.cn/ c/2013-05-06/185527040923.shtml。

[29]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凤凰网:http:///mainland/ detail_2013_06/18/26500969_0.shtml。

[30]下山瑛二:「食品品公害と国の任,『法律第50第5号。

[31]FAO/WH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4,“The Role of Food Safety in Health and Development”,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Safety,Technical Report Series 705.Geneva:WHO.

[32]Kinsey,J.D.,2001,“The New Food Economy:Consumers,Farms,Pharms,and Scienc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3/5,pp.1113-1130.

[33]Mead,P.S.,L.Slutsker,V.Dietz,L.F.McCaig,J.S.Bresee,C.Shapiro, P.M.Griffin, and R.V.Tauxe,1999,“Food-Related Illness and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No.5,pp.60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