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

篇1

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内涵;路径;学科教学渗透

职业是人生存的必需,职业选择问题是人生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抉择之一,人们有关职业选择问题并不是到了工作的时候才去思考。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职业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引导每一个小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应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1]。它的推广与实行对于维持社会繁荣稳定,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过:“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2],这充分说明职业性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职业启蒙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如美国、日本等,而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蛮荒”状态,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对于当前国内外职业启蒙教育的综合评述与分析,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找到发展差距,更好地实现职业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

美国职业协调委员会提倡将需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人群分成四类,即第一类是小学生,第二类是初中生,第三类是中专生、高中生,第四类是18岁以后的成年人[3]。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对其直接研究的不多,要把握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学者基本上都是借助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职业生涯教育”一词于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提出。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美国教育总署对职业生涯教育一词解释为: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到成人,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4]。还有的学者给了不同的解释,如“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的活动。”[5]另有学者指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6]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技能,引导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进而最终达到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美国著名生涯理论研究学者舒伯(Super)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0-14岁)、试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0岁)与衰退(60岁以上)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成长期对学生进行的就是职业启蒙教育,其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具备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的意义[7]。针对职业启蒙教育,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学者上官子木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让小学生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如何在社会生存的,也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有可能的发展方向[8]。我国学者杜启明论述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包含帮助小学生进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9]。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发展职业认知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因素对他们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挥有所影响。”[10]可见,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根据职业认知,并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

职业启蒙教育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并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系统的教育机制[11],而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才初露端倪。在美国,学校的职业讲座、模拟工作情景的启发性游戏以及社会体验活动,构成了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职业日”,在“职业日”当天,校方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员,如消防员、工程师、工人、银行家、运动员、推销员、警察、律师等,他们向广大学生介绍自己工作的情况,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使其意识中对职业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职业日”活动,孩子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从而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美国的小学课堂以“玩”为主要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概念。如德克萨斯州圣弗朗西斯科东部独立校区,教室变成工作场所,以学生为中心参加实践性活动,这些校区所有教育都被视为职业生涯教育[12]。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职业兴趣分析”,学校在孩子们“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相应的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在这一天,父母们可以带上6岁至16岁的孩子一同工作,孩子不仅可以了解父母的职业,也体验到每一个岗位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每一种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在英国,学生从13岁起,在学习全国统一的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课程。每个社区都设有青少年实习培训中心,政府机构、公司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了实习岗位。在学习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之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实习岗位,这些实习经验出现在大学申请书或者今后的工作简历都是有效的。除了参加儿童会等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在邻国日本,小学生还在学校或班级各项事务中主动接受劳动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职业意识和潜能。日本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经常会开展类似职业体验式的活动,在这一天,学生将会亲自安排与落实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活动结束,老师进行总结讲课。此外,儿童社会体验公园也成为日本对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而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等等。职业体验项目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与职业启蒙教育都有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重视劳动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在我国,台湾是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较早的地区,他们从国小(小学)开始提供儿童职业启蒙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小学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如职业生涯教育交互式游戏、讲座、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生涯博览会以及生涯档案制作等等。目前,在国内大陆研究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还不多,仅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始实践的探索[13]。2007年我国引进青少年职业体验项目,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感觉,让其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达到帮助他们了解未来面对世界的目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14],并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成立“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项目研究小组,并在一些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这个纲要以及项目研究的推动,2009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职校的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基地吸引了全区大批的教师、学生前去参观体验并且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

三、职业启蒙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

舒伯曾说过:“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将生涯发展概念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中,被认为是一条最佳路径。生涯发展教育不应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应该把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去”[15]。因此,很多学者专家主张将与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美国是典范之一。美国政府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有这样的明确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教育开始,即从孩子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发展指导”[16]。美国各州确实在这样实施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进行生涯认知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进行生涯探索教育;从初三到高一阶段进行生涯定向教育;高中时代进行生涯准备教育;高中以后进行生涯安置教育。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美国设计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内容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应贯穿学前、中小学;三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包括中途退学者,都需掌握谋生的技能。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美国以教材、多彩活动的形式将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了解不同类型职业的常识性知识,培养其职业意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类型。日本同样如此,1999年《关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报告中指出:有必要加强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活的衔接,实施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职业生涯教育,并将职业观和劳动观教育作为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17]。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日本政府通过课程及学校各项活动,各个学校采用“综合性学习时间”来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逐步接触到职业启蒙教育[18]。如小学生在社会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参观、调查当地的生产销售,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活动,以达到促使学生思考未来的目的;在道德课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劳动,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服务他人、社会的快乐。他们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建立一种职业人、社会人的意识。在我国学术界很多教育界专家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教育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将职业启蒙思想渗透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中。其中,台湾于1998年将职业生涯教育引进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决定在信息、环保、两性、人权四项课题之外,增加“生涯发展”这一课题,在明确一至九年级学生需具备的生涯发展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将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以及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19]。台湾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各学科老师先将教材中可融入启蒙的素材提出,且确定能力指标。职业生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列入计划实施。他们采取弹性学习节数的方法,聘请校内、校外专长教师指导。而大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这个阶段。有学者将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ConceptsandAp-plication》中对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融合加以分析,总结出教材以专栏形式呈现、以案例访谈方式展开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特点,并述评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四大作用,即促进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另有两位研究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分别探讨了高中地理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其中一位建议高中地理教学应以生涯规划为内容导向,充分挖掘和提升地理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地理教学的快乐与获取成功的乐趣[20];另一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焦点应该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借助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寻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运用,进而总结了“两不同”和“两需要”的具体策略,即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发资源,根据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综合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21]。此外,还有部分一线教师论述了课程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有教师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阐述了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职业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该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思路。他提出通过生物科学史话感受科学家的足迹,以敬仰生命;通过“活动和实验”形式模拟科学家活动,以进行实践、探究;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感受生活,以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科学•技术•社会”逐步走进生活,应用生物科学知识[22]。

四、结论与反思

无论对于宏观的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微观的个体发展需要,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发达国家及地区,他们的职业启蒙教育发展都比较成熟,课程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体系也比较完善,并且各个学科的教师都会承担相应学生生涯发展的任务。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定义、意义等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还有很多的研究介绍发达国家、地区的职业启蒙教育,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呼吁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在肯定学者们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需反思,我国大陆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国际包括我国台湾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认真对待:1.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且尚未明确职业启蒙教育所处的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阶段,但它的内涵不仅仅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子内涵,学者需对其进行透彻研究;并且有些研究中中小学生处于职业启蒙教育阶段,有些研究中高中生仍为此阶段,试想素质教育被提早到了零岁,而学生的职业意识到18岁仍未形成是多么荒唐的现实。2.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的探索大多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建构较少。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纵然成熟,但仅仅是适合他们的教育机制,照搬照抄或全盘否定他们的实践经验既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利于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路径,并升华为适于我国教育机制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3.基于学科教学的职业启蒙教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高中阶段,小学阶段鲜有人关注,且具体的策略仅仅是“蜻蜓点水”。虽然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的教学以科目本身为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没有某种联系[23]。小学教材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知识的纽带,又是小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蕴含众多职业启蒙素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相关研究的空缺造成大量可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荒废。

参考文献:

[1]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44.

[3]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4]周羽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张建国.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7(7-8):66.

[6]姜鹤,马佳.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J].继续教育研究,2011(2):92.

[7]魏潾,李广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发展•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

[8]上官子木.从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看我国基础教育的缺陷[J].教育科学研究,2009(6):5-9.

[9]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0]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54.

[11]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6.

[12]塔娜.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3]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4]刘华,马丽群.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德育,2012(1):17-20.

[15]周羽全,钟文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13.

[16]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17]徐爱新,安月辉.解析日本职业生涯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8):81-82.

[18]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8.

[19]刘芳.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0]张健.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1]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2]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1,36(2):20-21.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生 厌学 学校 家庭 社会

一、中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1.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基础差

一些中学生在小学、乃至幼儿园启蒙教育阶段,没有遵循儿童的心理变化规律及身体特征,有些家长盲目的让孩子学课本知识,甚至提前学习下学期的新内容,导致上新课时没有新颖感,不认真听讲,说话、跑神。久而久之,上课习惯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他们内心深处甚至认为学习就是给老师、家长学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家长逐渐辅导不了孩子,孩子学习又比较被动,不能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由于长期学习动机不正确,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2.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太大

在升学指挥棒的驱使下,一些学校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畸重畸轻现象:重文化课,轻活动课;重主课,轻副课;重升学考试科目,轻升学不考科目。导致上课满堂灌,增大课容量,大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不顾素质教育,甚至注重少数优秀生,淘汰放弃大批“后进生”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屡遭失败,他们的个性特长,很难得以发挥。从而有对学习没有兴趣发展到怨闷状态,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终于导致厌学。

3.家庭教育的偏离

一是家庭环境因素,加剧了学生厌学的倾向。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但父母因忙碌于生意、工作或种种事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使得这些学生养尊处优,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二是一些家庭采取不良的家教方式,例如用考试成绩优劣和物质奖惩挂钩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正确学习目标,当多次达不到时,就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孩子失去正常的自我约束力,对学校和学习缺乏起码的兴趣和动力。三是有些父母因孩子成绩稍有下降就非打即骂,常常用过激的语言指责孩子,过度地追求孩子的分数。四是父母不和或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家长往往疏于对子女的管理,子女也往往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得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4.学校教育方法不当

一方面有些教师未能从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教学缺乏艺术性,一味单调死板地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无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有些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缺乏尊敬,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歧视等,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比较敏感,使学生有压仰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这些学生学习方向感的缺失,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5.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学生上网比例已达77.5%,比2001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30%。同时,有8.2%的学生明确回答浏览过黄色网站。结交网友的中学生已占总数的55.9%,中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频繁且心态坦然,对“早恋”态度也愈发宽容。调查表明,52.6%的中学生对早恋持肯定态度,而在2001年同样的调查中,这一数据仅为21.6%。网上文化可使学生获得大量信息,亦造成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厌学、逃学、泡“网”。“游戏人生”心态在网上获得了释放,特别是个别中学生,经常浪费大量学习和休息时间在网上交友聊天、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们常常感到精神空虚,用数字符号代替现实,导致一部分中学生脱离现实,满足于虚拟的精神需求,对学习生活感到紧张、不适应。

二、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积极培养有厌学情绪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使孩子有成就感,比如孩子喜欢语文课,但成绩并不理想,那么语文学科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争取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语文取得成功,就能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培养。另外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父母应对孩子学习的规律化提出明确要求。例如,要按时休息,使每天的学习活动有条不紊;要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努力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要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出去玩。父母提出的要求越明确越具体越有针对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越有可能逐步形成。

2.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家长一道,因人而异,为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树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刚开始目标不要过高,过高的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造成欲速则不达;目标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目标要明确为中等难度,可以近期达到。

3.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良好对接,就能起到1+1>2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给家长想办法、出主意,做到对学生教育有的放矢。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能力

篇3

一、我国金融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1.我国居民金融知识存在欠缺

金融的深化发展离不开理性的金融活动参与者。而我国居民的金融素质不足,表现在许多层面:一是持卡人用卡知识有限,特别是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知识不足;二是对银行可提供的金融产品认识不足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决策、抑制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如对房子、存单等抵、质押品认识不足,没能办理贷款业务,而受到资金面的困扰;部分居民资产配置不尽合理。居民金融知识的不足不仅不利于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拓展银行的生存盈利空间,也不利于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2.目前普通高校金融教育的存在些主要问题

(1)金融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对于我国多数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学生而言,多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进大学后.所学习的课程并未摆脱以货币、银行为核心的旧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反映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以被称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为例,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实际上,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的研究。按照国际的主流观点,货币银行学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国际金融则仅属于国际经济学范畴,显然很多高校并没有将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型学科来看待。因而也就造成对微观金融活动缺乏研究.缺乏微戏经济主体与金融市场的实证分析,培养的金融人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无法解决金融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金融英语教学严重滞后。金融人才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是金融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整体滞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完全是被动学习,荚语应用能力极差,多数学生甚至直到毕业也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英语词汇。从金融学科本身分析,目前国内学界与英美学界相比在理论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诸如《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ics》在英美等国出版的金融学刊物代表了整个金融学科的发展最前沿,而从国内高校在这些国际顶尖期刊的情况分析,能者多数都其有海外学习经历,而在国内的一些学者虽然金融研究水平较高,但出于英语能力不足而无法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表中国学者的声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事实上,金融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社会科学,也是与社会乃至每个人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科学。存款取款、住房按揭、投资股票、购买保险、刷卡消费这些金融活动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而诸如银行卡里的存款不翼而飞、参与“高息”集资血本元归、股市暴跌使资金顷刻化为乌有、恶性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差距等现象又会直接威胁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乃至研究生专业考试的指挥棒依然起着极大的作用。

(4)科研与教学相脱节。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金融学科的科研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很多金融专业教师在高级别的期刊发表文章。承担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较多学术著作等。由于客观上受职称考核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多与教学相脱节。很多教师为了多出快出成果,其研究方向与教学内容几乎毫无关系,如此下去的结果是教学与科研相割裂。

(5)金融道德教育几乎为空白。金融学的基础不是“聪明和勤劳”。而是“诚实和正直”。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专业工作者更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良好的职业操守,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巾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很多大学生不仅职业道德无从说起,而且就是一些基本做人准则也很难遵守。例如。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在考试中却利用各种手段作弊以获得通过:还有少数学生靠造假获得贫困生待遇,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诚实和正直”。以这种心态从事未来的金融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金融教育的国际借鉴

近年来,针对备国居民掌握金融知识情况的一系列调查研究都印证了,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教育的投入都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金融理财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当比例的人对基本的金融产品和常识缺乏正确认知,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与其他人相比在金融知识方面更加欠缺,国际性组织在推动金融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经合组织在2003年启动了一项金融教育计划,呼吁各国政府提高对金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每年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金融教育领域的重点议题。在美国,众多机构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教育、指导和宣传。2003年,根据《公平信用交易法》,美国议会通过了金融知识与教育促进法,并据此成立了由近20家相关部门组成的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将金融教育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从1957年到1985年.美国累计有29个州立法要求中学必须设立针对金融教育的课程.其中有14个州对这些课程应该涉及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在英国,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承担了对消费者给予金融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指导的职责。其下设有专门进行金融教育的部门,牵头制定了国民金融素质规划,提出了在5年间将金融教育覆盖至1000万人的目标。同时,金融服务监管局专门启动了一项名为“钱博士”的计划,通过培育“钱顾问”,对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金融知识辅导。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全民金融教育的经验或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多元化、三个相结合与两个侧重点。主体多元化、手段多元化、受众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将金融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结合,与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相结合,与金融监营相结合。同时.侧重于对培训者的培训,侧重于对儿童、青年、妇女和老人群体的教育。发展中国家也在着手开始加大对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印度央行在其网站上专门开设了针对儿童的金融启蒙教育,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各类基本金融知识。巴西证监会下属金融教育咨询委员会,启动了一项针对大学老师的一周金融知识培训计划,并设立基金,奖励对投资者进行即时、合理风险揭示的报纸杂志等媒体。三、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教育由于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受教育的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金融知识点多面广、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国民金融知识更上一层楼。

1.针对宣传对象细分宣传的内容

(1)重视中小学生的金融教育。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融教育应从根基抓起,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制相应的课程、音像资料,使金融知识成为常识,促使中小学生从小具有理财的思想,认识到金融对生活的影响。中小学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通过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如漫画书、学校专题演出等形式,进行少年理财教育以及灌输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生动形象地宣传储蓄、财务、证券等金融知识,对他们成年以后的理财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大学生群体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强,易于试用和接受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善于使用网上银行产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教育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如利用软件在电脑上播放教育,利用大学的讲堂开办讲座、开办金融方面的公共课程等形式。在内容方面可以以助学贷款、信用卡知识、信贷融资、证券市场等为重点,一方面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结合他们毕业工作后的金融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方面.国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大学生群体具有潜在效益,不仅可以培养大批体验银行产品的零售群体,而且在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成为有关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3)结合中国国情广泛开展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教会农民关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包括教会农民在其现有的财力、资产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创造和积累家庭财富,帮助贫困的农民走出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对农民群体的宣传,需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富有针对性,融展示、服务、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针对具体类型的金融产品,制作电视短片、相声、小品等节目,有机地将金融产品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提高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效果。

(4)重视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城市中低收人群体风险承担能力有限,资金量有限,可以着重进行基本金融常识的教育,如证券投资知识、网银业务、银行自助终端的使用、异地存取款和转账业务、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信贷融资业务,重点介绍一些保本理财产品。在中低收入群体教育中,充分利用附近金融机构网点的辐射作用,发挥社区、学校的作用,共同服务群众,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免费赠阅有关金融知识宣传手册与宣传资料,重视现场宣传解疑释惑,培养大批合格投资理财人。

(5)高收入群体是金融企业零售业务的重点发展对象。在金融领域里存在帕累托法则,也称二八法则———即金融机构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高收入群体是金融公司零售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金融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是重视高收入群体的,许多金融企业还专门开发了一些产品,为高收人群体量体裁衣。高收人群体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适合接触高端的金融产品,是银行高端理财的对象。国外金融机构针对高端群体,往往配备了各种专业的理财顾问,如针对球星、影星客户,金融企业专门配备懂这方面业务的员工,在为该群体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地交谈。对高收人群体的金融教育,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如各种基金产品、跨国投资、外汇买卖、黄金交易、期货期权、资产的全球配置、保值、增值、避险等内容。

2.发挥有关各方的力量,提高国民金融素质

篇4

关键词:德育;团场教育; 问题;对策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但是我们在教育设计过程中,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形式化的问题,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一、家庭教育忽视德育

家庭是人生成长、生存、发展的初级场所,因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养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本应该更加传承和发扬的家庭教育精神,在我们社会日益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因而父母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娇宠有加,呵护备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甚至纵容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德育意识的淡漠,至使家庭教育德育功能衰减,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另外一方面就是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显然,这违反了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学校德育在这样的情形下举步维艰。

二、德育内容的形式化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改造学生的“蓝本”,把学生看作是被填充的“道德之洞”,把片面的外部灌输作为促进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因,采取强迫服从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它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无视学生的接受水平,把成人的道德观强加予学生,让学生不情愿地服从。例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第十条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较为抽象的内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找到适合小学生具体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实际的教育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很难使他们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更难将其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学校的德育有盲区

学校应该把针对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有些学校的师德培训仅限于班主任等从事德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面上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的读读报纸,传达文件,很少就提高师德修养展开专题讨论与交流,更不去在典型的挖掘与培养上下功夫。结果,学校只有少数人从事德育工作,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一般教师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感召力随时随地去影响学生,不能以满腔热忱的态度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教育学生;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入歧途,严重败坏了教育形象。忽略师德教育的实质是违背了“育人者必先育己”的原则,有悖于“全员育人”与“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的原则。需要指出的是,师德教育的目标应升华为发自内心的崇高的职业道德感、纯洁的爱心以及心灵拷问式的自省,决不能满足于遵守师德“底线”的一般要求。从而在心理上和认识上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症”,以致于使许多个体的不良道德观点乘虚而入,最终导致学生对德育的可信度下降,影响德育的作用和效果。

四、结合学校实际,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1.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学会做什么人?学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高中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这个重点,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使各班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要,并扎扎实实地取得效果。今春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由三个: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各班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含学生的认知水平、班级的德育状况、德育教育获得开展的状况等),选择一个或两个开展,今春班主任的期末总结也就是专题教育活动总结。

2.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中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学生认知的道德规范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各班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来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高一年级可在新课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实践活动。

3.德育教育必须实行分类指导。我校学生来源不一,团场中心和连队的德育教育,情况千差万别,各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多样性、不均衡性和个人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要求上对学生不能一刀切,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带动同类学生的发展。

篇5

1、幼儿教育:加快农村规范化、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力争全县农村规范化幼儿园达到70%,农村省一类园达到12所。幼儿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义务教育:全县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8.5%,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达到100%。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达到50所。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使每镇涌现出2至3所特色学校。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省示范性高中创建步伐,年内胡各庄高中通过省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长凝高中争创省示范性高中。全县普通高中升学率有新提高,本科二批上线人数达到1200人以上,确保我县高考强县地位。

4、职业教育:职教中心招生达到1600人、学生就业稳固率达到7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到9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使之真正成为我县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5、成人教育:加强镇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争2至3所镇级成人学校达到市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成人教育功能有效发挥,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00期,培训农民10000人次,培养“新农村双带头人”700人。全面完成初中毕业生“三加一”培训工作。

二、保障措施

(一)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推进德育创新,提升育人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滦南县教育局2009—2010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涵,拓展德育阵地,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社会化。突出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通过设立德育专刊、举办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德育研讨和交流机制,培育高素质的德育管理队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总揽,以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推进德育方法、途径、制度创新,在“精细”上做文章,在“内化”上找动力,在“自觉”上求实效,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培训和辅导,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效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和组织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2、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形象。着眼于教师队伍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教育局关于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五讲五重”师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校校抓师德、人人重师德”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师德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明确师德“底线”要求,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乱办班、乱收费、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现象,纯洁教师肌体,维护教育形象。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绩效工资的评价范畴。各学校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从方法创新、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健全具体化、个性化的师德教育规范,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确保师德建设纵深推进,取得实效。

(二)以“教学质量提高年”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抓课改促教学。将2010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提高年”,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要质量。全县初中要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保证质量”的方针,继续强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交流,积累经验,认真总结,提升内涵,力争推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将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各小学要立足于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不断实践“主体性教学”思想,尽快生成各具特色、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普通高中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握新理念,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大力推广“分组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提高三年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2、抓教研促发展。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县局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充分发挥传递教改信息、改革教学方法、矫正教学策略的作用,引导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开展各个层次的教学观摩、授课评课、竞赛比武、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

教师共同成长。发挥县、镇、校三级教研网络,大力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指导中小学开展各学科共同参与,学校整体实施的教科研活动。启动教科研示范学校评选工作,抓典型、树标兵,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3、提高体育艺术教育水平。以体育艺术课、大课间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扎实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篮球赛、美术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全力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科学谋划、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发展学生爱好和特长,并将其纳入学校常规档案体系。年内县局将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其列为学校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以“三风”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突出抓好“三风建设”。切实将“三风建设”摆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塑造校风,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教风建设要侧重于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基本教学环节的检测和管理,积极构建学生、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严谨治学、务实创新;学风建设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各学校要积极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勤奋学习、求知进取的良好风气;校风建设要突出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创建花园式、园林式、书香式校园创建活动,更要本着“深层次挖掘、高品位提炼、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2、抓实学校常规管理。全面落实“细、严、实、常”基本要求,不断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各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全部课程;大力实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让校园活起来,使教育质量提上来),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关注细节,延伸触角,完善制度,建立覆盖学校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手段,发挥管理“名校”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等途径,共享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整体发展。继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督导检查评价机制,落实“局长包片、科室包校”责任制,将随机抽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调动学校实施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各学校按照“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优势,将特色创建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有机融合,按照“选准特色-培育特色-发展特色”的阶段要求,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县局将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定期举办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创建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聘力度,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一定数量的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本着“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校级和区域壁垒,进一步科学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稳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制度、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度、区域内中青年定期交流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机制,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的实施,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原则,建立教、研、训、赛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认真贯彻《滦南县教师继续教育纲要》,全面实施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围绕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实施,采取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案例分析等形式,着力加强高中教师的教材培训和教法指导,提高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互动活动,辐射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围绕“五好”(班子团结协作好、中心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管理好、校务财务公开好、勤政廉政风气好)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工程”,制定培训规划,拓宽培训渠道,将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积极探索校长队伍选拔、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健全校长队伍竞聘上岗、交流锻炼、末位淘汰等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格局。

(五)以均衡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等值化进程

1、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方案,确保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主动对接上级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强化项目带动,拓宽筹资渠道,将校舍安全工程、陈旧校舍改造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统筹考虑,计划投资6678.6万元,分期分批实施宋道口初中宿舍楼、长宁镇温庄小学教学楼等49个建设项目,新建校舍68290.66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学校基础办学能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范围,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

2、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坚持以装备促普及,以应用促发展。计划投资100万元,购置教师办公电脑350台,使初中教师人机比达到3:1;投资100万元装备多媒体教室67个,提高学校“班班通”覆盖面;投资20万元,建设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以网站建设为契机,以应用为重点,积极搭建资源建设平台,加强技术指导和师资培训,努力开发实用性资源库,力争完成500g以上的资源建设,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3、强力推进“普三提高”工程。以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为着力点,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分类挂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年内力争东黄坨镇中心幼儿园、宋道口镇中心幼儿园、方各庄镇李方各庄独立幼儿园通过省一类园验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幼儿园规范化管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将幼儿艺术教育作为特色办园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幼儿,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艺术启蒙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开发幼儿潜能。积极引导幼儿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地幼儿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

(六)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做大做强职业、成人教育

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灵活模式、促进就业”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确保形成出口旺、入口畅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拓宽“校校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渠道,强化“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做好职前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稳固率,把毕业生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加大宣传攻势,制定责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2、大力扶持成人学校自主发展。各镇成人学校要依托资源优势,发挥阵地作用,创新办学模式,以服务“三农”的实际成果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师资培训,力争打造一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本土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功能,推动新项目、新品种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瞄准农村特色养殖和高效农业,发挥成人学校阵地作用、职业学校人才优势,采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眼于构建学习型农村,举办农民学历教育中专班,计划开设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

(七)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幸福指数

1、着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防控有力、处置迅速、责任分明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晨午检、消毒和病因追踪登记等一系列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围绕防火、防食品中毒、防校园踩踏,经常性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民主评议学校工作,促进教育行风不断好转。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基建工程、物资和图书(教辅资料)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教育收费监管力度,深入推进政务、校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篇6

    一、奸幼女案件的特点

    2001年至2003年7月,三分院辖区两级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奸幼女犯罪案件86件88人,占刑事案件受理总数的2%.其中,经审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83件85人,不起诉3件3人,审理后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82件84人(除1件正在审理之中),有罪判决率100%,所办理案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两级院共受理32件32人,2002年共受理35件37人,今年以来共受理19件19人,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2、犯罪嫌疑人以文化程度较低的文盲、半文盲农民为主。共有农民犯罪嫌疑人73人,占该类犯罪的83%;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67人,占91.8%;高中及以上文化6人,仅占8.2%.

    3、经济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为主要案发地区域。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偏远地区共有69件,占该类案件数的80.2%.犯罪分子通常选择自己熟悉的邻居、本村社的幼女作为奸对象实施奸。

    4、受害者年龄小,自我防范能力差。涉案受害幼女中,10岁以下的共有49人,占该类案件受害者人数的45.7%,其中年龄最小的仅4岁,普遍缺乏自我防范能力。

    5、受害者以学生居多。受害者中,以中、小学生居多,

    共73人,占该类案件受害人数的66.5%,其中小学生61人(且大多数为小学1-3年级女生),占学生人数的83.6%.

    6、村校老师奸学生犯罪突出。两年多来,共发生在

    三分院辖区的村校教师奸幼女案8起,占该类犯罪的9.3%,行为人多以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谈话等为名,采取威胁、暴力等手段实施奸。尽管这部分案件数量不是太多,但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名犯罪分子所侵害的受害者对象往往人数较多,其犯罪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性特别大,造成的后果也极其严重。如石XX案中,石利用担任班主任老师的便利条件,先后奸所在班级的学生9名20多人次,使得受害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均受到极大摧残,许多学生有书不能读,有学不能上,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奸幼女案件的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三分院辖区两级检察院大多属于国家级、省级贫困区(市)、县,经济不发达,农村经济十分落后,一方面很大部分嫌疑人自身文化程度低,处于文盲、半文盲状况,自然也就谈不上知法、懂法和守法了,有的嫌疑人认为只要幼女不反抗就可以和她们发生性关系。如申XX案中,申某为寻求性满足,竟然从自己亲生女儿5岁时开始,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长期奸自己的女儿,其行为着实令人心惊,但申却并不认为这也是犯罪。另一方面,受害者及其监护人缺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法律意识,缺乏对办案工作的协调与配合,致使犯罪分子长期作案、屡次作案,导致案件多发。这类案件往往因报案不及时,有的证据由于时过境迁,无法提取,难于固定,不利于打击犯罪。如李XX案中,有名受害者的家长在杀年猪后叫女儿送肉到学校给李,而李却利用这个机会将该女孩,女儿回家后精神萎靡不振,父母却未引起注意,母亲在为其洗内裤时发现有血迹,也一点没有引起警觉,致使其女儿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多次被李奸。正是由于受害者没有及时告发,致使一些重要证据无法收集,加上有的家长为了名声,非但不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反而指使孩子在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调查取证时否认被李X奸的事实,给证据固定带来困难,致使李最终仅仅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2、受害者自我防范意识差。一是受害者年龄太小,缺乏对性知识的最起码了解和认识,致使其遭到害时,缺乏辨认和必要的抵抗,多数受害者没有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客观上使实施奸幼女的犯罪嫌分子很容易得逞;二是受害者被奸后,不是及时、主动地告诉自己的父母或学校,有的是在性器官肿痛迫不得已时才告诉家长,有的是则是在父母为她们洗澡或其他偶然情况下才得以发现,从而使犯罪分子屡次作案,长期逍遥法外,导致案件多发。

    3、监护人缺乏监护意识,导致监护失控。首先,大多数受害者的家长及其监护人,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心,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和反应也积少关注,缺乏监护意识。其次,有的家长在知道孩子受到伤害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怕坏了名声影响孩子今后的家庭、婚姻,从而放弃对孩子的保护,没有尽到起码的监护职责,致使犯罪分子为所欲为,屡屡得手;第三,受害者父母或外出打工挣钱,或忙于生意,或夫妻离异而无暇顾及,使受害孩子常常一人在家,其父母或有监护职责的监护人出现监护失控,给犯罪分子作案留下可乘之机。如石XX案中,一名受害学生被奸后即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母,但其父母找到石,在石不承认的情况下,这个学生的家长也就没有再作进一步的追问,直到后来另一位受害女生告知父母到公安机关报案后,此案才得以案发、侦破;而彭XX、传XX等案中的受害者父母则长期在外打工,根本无力监护,对孩子的监护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4、受"黄毒"的影响。近年来,辖区因受"黄毒"的影响发生的奸幼女案件9件9人,占该类犯罪的10.2%,主要是受不良网吧和黄色影片、黄色影碟、黄色表演及书刊的影响,进而盲目模仿,误入歧途,成为诱发奸幼女案件的原因之一。

    5、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加上年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和现实生活中"金钱至上、物欲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幼女年幼无知,好吃贪玩的特点,以给钱、买零食等为诱饵,从而达到奸目的。

    6、邻里纠纷、父辈恩怨。如冯XX案中,冯因为怀疑自己坐牢是邻居告发的结果,于是出狱后,怀着报复的主观心态,采取灌酒等极其恶劣的手段对邻居家的孩子实施奸,造成该幼女大出血的严重后果。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对幼女的保护意识。针对农村经济欠发达和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的特点,要切实以"四五"普法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普法教育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切合实际,经常做到送法下乡,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增强广大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增强对幼女的保护意识。

    2、加强孩子性知识的启蒙教育,增强幼女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父母、学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孩子讲解有关的生理知识,加强对她们性保护知识方面的启蒙教育,提高她们辨别和防范害的意识和能力。一旦遇到不法之徒的侵害,能及时向老师、监护人述说,及时向司法机关告发,以利司法机关及时侦破,有力打击犯罪,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3、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管理和未成年幼女的监护力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把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对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检查,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品行,对有劣迹的教师要严肃处理,及时清除。另一方面,对未成年幼女有监护职责的监护人,要切实担负起对小孩的监护职责,特别是父母外出打工,其爷爷、婆婆、外公、外婆作为监护人要经常关注孩子思想情绪的变化,提高对幼女周围相识的邻居、社员等人群的警惕性和戒备心,及时发现事故苗头,消除身边潜在的侵害因素,防患于未然,切实保护幼女的人身权利免受侵犯。

篇7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县长教育工作讲话(一):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县委、县政府提倡开短会、讲短话,目的是给大家留足时间抓工作,但安排部署全县重要工作的会议必须召开。大家要认真领会此次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坚定加快教育强县的信心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学校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二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高,高考升学率不断上升,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三是国家办学、社会办学同步推进,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四是社区教育网络迅速发展,初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社区高等教育前后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素质教育实验县”,被省政府授予“两基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从**同志对20xx年教育工作的总结可以看出,去年的教育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上述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教职工辛勤工作、敬业奉献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不断关心、积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积极关心支持县教育事业的社会各届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区几所学校班额严重超编,特别是郫筒一小最大班额已经突破80人;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少数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与教育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期望值存在反差;四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档次低,与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下决心、花大力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成绩鼓舞士气,差距催生动力。我们必须辩证看待目前的教育形势,正视面临的困难与矛盾,增强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紧迫感、责任感,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增强信心,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贯穿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当前,郫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教育优先发展带动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加快教育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各镇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作为公共事业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教育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育发展的重点从数量转到质量上来,从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发展上来,着力提高质量,实行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内在统一发展。既要重视普通教育,又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既要重视义务教育与幼儿教育,也要重视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做到协调、均衡发展。要保障贫困学生家庭和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特别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一所学校的最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本”的观念。教育工作绝不能为了眼前经济目标或暂时的部门利益,而忘记了育人这个根本。要牢记去年“马加爵事件”的深刻教训,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教师要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学校领导班子要强化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教育局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要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坚持从严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我县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三、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切实抓好教育管理

(一)要加强领导。各镇要始终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做到政府行为不缺位,领导重视不削弱。主要领导要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分管领导主要精力具体抓好教育工作。要加强责任考核,把学生入学、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师生安全和学校正常秩序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特别是各镇分管教育工作的同志,越是分管工作忙、任务重,越是要注意学习,要挤时间多学一点教育法律法规,多到学校调查研究和学习,只有熟悉了教育工作,才可能管好教育事业。

(二)要强化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中小学校长,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一要以身作则,强化服务意识;二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行为,尊重、信任、关心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形象的自觉维护者;三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四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化解学校矛盾和困难的新办法,多为政府分忧。

(三)要增加投入。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发挥各镇办学积极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县全面落实到位已有两年,县、镇管理职责明确,运行顺畅。近年来,各镇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部分镇政府在校舍建设划拨土地、筹措资金、关心教职工生活、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各镇政府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挤出资金,切实解决学校道路不通、学校周边环境欠佳的问题,力争每年为教育和学校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县委、政府排忧解难。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和交通安全监管,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提供水电、通讯保障,保障师生安全和合法权益。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教育快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教师敬业爱生、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环境,实现教育工作的全面、协调、持续和均衡发展。

同志们,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工作人人有责。我讲这些意见,就是希望大家更加重视教育工作,更加关心教育发展,更加支持教育创新,更加投入教育实践,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新局面,为逐步实现*县城乡教育一体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县长教育工作讲话(二):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实际和“两基国检”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县的教育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两基”顺利通过“国检”,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刚才,明亮局长对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扎实的安排部署,县委组织部周部长作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上,还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在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必须全面分析和认清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式

近年来,面对“两基“复查整改提高的历史重任,面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和问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地有关于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县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校园综合环境不断改观,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学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20xx年,全县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6亿余元,净增农村中小学教师3492名,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182759平方米,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亮丽工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对站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大力补充中小学图书仪器、学生课桌凳等设备,全县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地的充分肯定,教育综合目标考核获得地区考核唯一的一等奖。林树森省长在20xx年12月17日全省部分县“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上这样说:“威宁县基础条件那么薄弱,一年内就增加了3000多名教师,确实令人感动”。

回顾过去,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确保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两基”迎“国检”的顺利过关,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紧紧依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二是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中小学少数教师教学和师德水平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高中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由于全县扩招,整个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教学设备差,教师缺,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三是“两基国检”要达到规定标准,还需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贫困生帮扶力度、师资补充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四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现有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值存在差距,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教育的持续发展,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三、必须以扎实过硬的工作措施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

20xx年,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复查评估,“两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指标带有一定的突击性,在县自查和省复查过程中还发现不少问题:一是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20xx年计划建设的项目尚未全部完工,给大班额分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二是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还未按新的要求完成填平补齐工作,部分学校“亮丽工程”进展缓慢。三是一些乡镇、教辅站和学校工作作风漂浮,存在“上急下不急、你急他不急”等现象,对“两基”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根据督查反馈,一个假期已经过去,但居然有18个乡镇未开扫盲班。当前,我县“两基国检”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效时间不足100天,形式十分逼人,任务十分紧迫。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按照林树森省长“四个一定要”和省、地“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省、地和县委、政府关于“两基国检”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真正做到思想认识更加到位、组织领导更加有力、计划安排更加详细、工作措施更加扎实,各项工作“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确保万无一失。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含糊,更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如果哪个地方影响了全县,拖了全区、全省的后腿,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威宁县人民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整改实施意见》和《威宁县20xx年“两基”迎“国检”上半年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梳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从现在起,各乡镇要按旬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4月底前要完成“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上旬完成自查,中旬接受地区复查,下旬接受省检,确保6月份顺利通过“国检”。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人盯人战术,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千方百计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就读。涉及学校工程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采用超长的手段,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4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县教育和人事部门要及早确定教师需求情况,争取上级特岗教师计划,提前制订招聘。要做好现有特岗教师接转、服务和稳定工作,使其更好地为我县教育事业作贡献。要加强扫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克服麻痹松懈,重视不够,工作不实,应付检查等思想和行为,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对近三年的脱盲学员开展一次以“三实”为主的扫盲提高培训,切实巩固扫盲成果。寒假已开班扫盲的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查缺补漏,超额完成任务,未开班的乡镇必须在本月之内组织开班,完成本乡镇的扫盲任务。同时,县“两基”督查组和业务指导组要继续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两基国检”工作有序推进。

三、必须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必须实现协调、均衡发展,要通过抓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一是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我县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瓶颈之一。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让子女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要大力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初中升学率。按照地区“十一五”教育规划,20x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超过42%,我县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加倍努力。县教育局要加快制定下一阶段高中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第五中学的筹备和建设工作,争取早日招生。要积极推进优质高中建设,千方百计确保威中“申示”成功。

要全面补充与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抓好二中、三中、四中、实验高中及乡镇高中的扩建工作,努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促进所有完全中学互相交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确保20xx年招收新生4513人。要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平台,提高全县人口素质。去年,我县中职招生并不乐观,或者说根本没有完成招生任务。今年,按照地区下达的任务,我县职校招生要达到8010人以上。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这些政策规定,将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大宣传,让这些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选择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继续加强与外地的联合办学,特别是大力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合作,积极推进与东部省、区之间联合办学,实施借力发展。要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建立职业学校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招生制度。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优化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校改建、扩建和新建工作。二是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由于前一阶段工作重心转向义务教育,我县学前教育基础十分脆弱,唯一只有县民族幼儿园是公办幼儿园,乡镇还没有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寥寥几家,且大多数办园条件较差,幼儿师资力量薄弱。学前三年教育主要靠社会力量支撑,管理难度很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由于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绝大多数幼儿得不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困难,在公办学校中,个别学校有办学前班的现象,挤占了有效的义务教育资源。因此,各乡镇要统筹考虑本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问题,创造条件申办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同时,要将特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抓好特殊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县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带动全县特教事业快速发展。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引进资助资金,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要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去年省人民政府对我县复查评估时指出,“部分学校管理混乱,校长一问三不知”。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进一步扎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工作。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师生文明礼貌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国检”。特别是各学校校长要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管理,不断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当好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参谋助手。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各乡镇要根据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坚持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抓好食堂、宿舍卫生管理,有针对性地抓好应急演练以及防火灾、防溺水、防挤踏、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工作。各学校要坚持不懈地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教育项目和资金。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调整结构惠民生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去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有44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其中30亿元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初中的生活设施紧缺问题,4亿元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10亿元用来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学校建设项目,尽快建立项目库,积极向国家和省、地申报学校建设项目,争取更多国家拉动内需的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同志们,抓好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高昂扬的工作斗志,以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坚决打硬“两基”迎“国检”这场攻坚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县长教育工作讲话(三):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xxxx年度教育工作会,目的是总结去年的工作和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创新思路,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县教育局党组罗方贵书记传达了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符培局长作了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一会儿,范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

xxxx年,是中国教育改革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是我县教育厚积薄发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县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履职情况暨全县教育工作的评估验收,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工程顺利通过省的检查验收,全县教育工作获市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高考质量获市第二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职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尽管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全县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发展还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城关学校教育资源紧张,大班额现象严重,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进而并认真思考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在保障公民教育权利和促进教育公平纳入了基础民生工程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更高,更具体,更明确。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其教育必然发达。反之,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得到有力推动。去年年底中央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的创新发展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归根结底还得通过教育途径。着眼到我们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把发展教育作为县域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意义更为重大。这就决定我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还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逐步消除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想方设法为教育发展铺平道路。概括说可归纳为两个词汇:一是做大。教育资源紧张,根本原因在资源缺乏和不足,无论是教育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一方面加大自身投入,尽力扩大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营造宽松环境,引进各种资本注入教育,不断改善教育结构比例。二是做优。这些年全县教育的大投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客观来说,我们只是解决了孩子有书读的问题,如何读好,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xxxx年我县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边远地区孩子的健康问题,极端学生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缺失关爱的问题等,都在时刻警醒我们,我们离期望的教育还很远。因此,做大的同时还必须做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树立大教育观念,只负责修建学校还不行,只负责招入教师还不够,如何让学校更美,更和谐,更能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学生真正进得来,留得下,乐学善学。如何让教师更乐业奉献,更善教爱教,这些方面优化的空间还很大,还大有可为。要真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学校育人为本,教师以教为荣,学生乐学好学的大教育格局,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切实拿出一些科学可行的措施,把能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真抓实干,突破瓶颈,才能逐步缩小差距,真正让教育在培养人才上,在构建社会基本意识形态上,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

二、夯实常规,狠抓重点,确保今年教育工作再获提升

xxxx年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推进的关键年。正在酝酿的高考制度改革,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将得到深入推进。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尊重个性成长要求的教育观念愈加深入。规范办学,精细管理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一要坚持德育为首,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全人发展,坚定不移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的阶段特点和时展特点结合起来,从实效性出发,创新开展好德育工作。要抓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的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思想道德素质良好、适应社会发展、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

二是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继续完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午餐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通过师资调配,均衡城区、集镇和村级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抓好农村寄宿制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尽量将农村留守儿童动员到学校入住,着力让寄宿制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大事抓紧抓实。要坚持教育公益原则,在学校食堂实现自办自管,要坚持“零利润”运行,公开食品采购、人工工资等费用,让孩子们吃的明白,吃得舒心。要大力推进县委、政府已经纳入xxxx年十大实事的城关地区学校的建设步伐,已经立项的建设项目,要排除困难尽早启动。还需规划的,要充分调研,得到基础数据,了解发展趋势,合理作出规划,确保与城区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要突出学前教育、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地位,全面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一是要加快幼儿园的建设步伐,xxxx年建设的9所幼儿园要确保3月份能投入使用,同时尽早启动xxxx年7所幼儿园建设工作,力争在半年内修建完毕,9月能够招生。二是要做好学前教育教师的配置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去年招录的30名幼儿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调配部分小学教师进入幼儿园,要力争建成一所,招生一所,规范一所。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出台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切实构建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心智发育规律的学前教育。

普高教育一是要做好毕节实验二中后续建设工作,确保今年9月份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县第二高级中学扩建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动工;二是要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引导优质高中进一步挖掘潜力,实行优质高中与薄弱高中同步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和增量并举;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普通高中发展速度与质量、普通高中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要把中职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步伐,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当前重点是做好县职中的扩建工作,认真做好申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查缺补漏工作,同时开辟渠道,大力招商引资,抓好现代职教中心和贵州青年职业学院的筹办工作。

三要着力推进民办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县民办教育取得良好成绩。但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我们要优而思进,做大做强民办教育,实现民办教育大跨越。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在民办教育教师配置和待遇,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申办条件和程序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真正促进民办学校规模化、品牌化、内涵式发展。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和校长治校能力

一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着重抓好教师专业学科的过关,让教师能教会教;优化师资配置,继续统筹做好教师队伍的“招聘、调剂、支教”等方面的工作,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逐步解决好教师配置地域不均、部分学科专任教师欠缺的矛盾;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培养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校长队伍。在前期基础上,继续推行校长选拔、培训、任用、交流以及后备人才储备等措施,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的学校校长队伍。三是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关心教师疾苦,积极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要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度,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住房困难。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教兴教的良好风尚。

五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关键是抓落实,抓预防,抓整治,抓排患。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把工作做在前,措施有力,责任明确,时时预防,事事留心,有效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努力构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明确任务,履行职责,推进全县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xxxx年全县教育工作任务很重,硬指标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初步均衡;二是高中突破工程通过省的验收;三是全面铺开农村义务教育营养午餐计划;四是中小学食堂全面收回管理。这四个方面都是省市下达的硬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余地。从软硬两方面来看,硬的方面主要是一系列教育工程的新建和改扩建,包括xxxx县第二高级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的新建,xxxx职中、xxxx三中扩建等,这些工程既有历年尾欠的项目,也有新上的项目,数量多,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集中在xxxx年建设,困难很大。软的方面主要有两块,一是教师的招录,本年度初步预计招录300名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平衡农村中小学师资配置。还需招录98名高中阶段教师,从以往的工作来看,高中教师招考这块难度较大,我们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招录到位。二是教育管理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要围绕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动心思,下功夫,建立和逐步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教育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整体环境下快速发展。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教育教学的规范和科学,教师的成长和活力,学生的健康和乐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是一切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本要素,都应该认真研究。

篇8

伴随中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 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指出: 人们不断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 [1]188这种解放的需求促使了创新教育的诞生, 如今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基点, 创新人才培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 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校之重责。

中国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 但也初见成效。一方面, 我们看到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 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 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样不尽人意的数据。另一方面, 我们也看到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创新班学生们以第一作者身份连续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多篇专业创造性学术成果, 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同的客观成绩。应该说, 创新能力培养已成强势之趋。本文试图顺应这种趋势, 在阐释创新与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制约性, 进而从主体发展和环境营造两个层面上提出构建内外结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 创新与创新能力内涵

(一)创新

“创新”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年首次从经济学领域提出创新理论, 他将创新概念界定为5种情况: 一是创造一种新的产品; 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四是取得或控制原材料货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 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2]4-5这种定义过于强调经济学意义, 目前对创新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创新是新设想(新概念)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阶段。[3]328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 创新是一种文化过程, 它是由一种新观念、 新行为以及新事物的出现, 所引发新方式的推广和普及的过程。笔者认为只要创新主体能够用新方法、 新思维、 新途径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都能称之为创新。本文的“创新主体”, 意指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 独立思考、 协作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方法、 理念、 理论、 产品等成果。概括起来创新的特征主要包括: 新颖性(首创性)、 未来性、 创造性、 变革性、 价值性、 先进性、 时间性、 市场性、 风险性、 协同性、 效益性。[4]4-6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 发明或改革旧方案的能力。[4]59综合来讲, 创新能力涉及一个人的多种能力, 如认知能力、 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 判断能力、 分析能力、 想象能力、 试验能力 、 自学能力、 吸收知识能力、 信息能力等, 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5]41

尽管学术界对创新能力还没有统一定义, 但许多研究者在“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 以及具有独特的、 稳定的心理特点”的观点上已达成共识。[6]58-59就创新能力本身而言,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具有以下特征: 探索问题的敏锐力; 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 转移经验的能力; 形象思维、 侧向思维、 灵活思维的能力; 联想的能力; 评价的能力; “联结”和“反联结”的能力; 预见的能力; 运用语言的能力; 产生新思想的能力以及完成目标的能力。[4]59-61

二、 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制约

创新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现代教育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特征, 创新教育应着力发展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根深蒂固, 致使创新教育实施起来非常艰难, 创新能力培养低效, 其制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观念陈旧, 制约创新教育理念引入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囿于传统、 惯性定势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 第一, 教育目的。传统教育受儒家教育思想影响颇深。至今将“传道、 授业、 解惑”知识的灌输作为中心。[7]63应试教育并没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退出历史舞台, 而是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竞争性而变得更为“扎实”, 严重制约了创新教育注重“引创、 生本、 培能”的目的。第二, 师生地位。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尊师重道”, 无形中将师生地位不平等化,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创新教育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为本, 倡导以学生的内在需求(心理特征、 知识渴望、 方法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三, 教学方法。传统教育方法单一, 以教材为中心, 以“注入式”、 “灌输式”“封闭式”等接受方式为主, 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独立性、 创造性, 与创新教育寻求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相违背。第四, 学习内容。传统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教育, 以培养某种专业技能为目的。[8]32这种专业教育分科过细使学生知识成点线结构, 难以成面, 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狭窄, 思路局限, 难以满足学生通识教育的需求。正如怀海特所指出的那样: “ 最糟糕的那种教育一定是以一种或两种特定科学为基础……往往只向学生灌输这些特定学科的狭隘的成果……一个人如果只了解自己所学的学科, 把它作为这种学科特有的一套固定程序, 那么, 他实际上并不懂那门学科。他缺乏丰富的思维, 不能很快领悟完全不同的思想概念的含义。他将无所发现, 在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时也将反应迟钝。”[9]92-93创新教育追求的是一种面的知识结构、 发散的思维模式。

(二)教育体制落后, 制约创新教育体制变革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政策导向仅体现在舆论上, 多数学校保障创新教育实施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10]50虽然许多学校在管理过程中, 要求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但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 刚性的考核要求、 实质的激励措施。教师未能彻底履行“引创”职能, 培能目标难以实现。创新教育体制的变革需要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来进行支撑, 而往往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社会政治、 经济、 市场发展速度, 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撑, 创新教育体制规划完善难以实施。现今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高等教育的培养体制难以形成: 教育——市场——经济——人才的良性循环, 已经导致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已屡见不鲜, 2010年考研人数已突破140余万, 就业难成报考主因。[11]140余万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数字, 而是教育市场失衡的另一种体现。高等教育体制中教学、 课程、 管理、 激励、 保障等体制再不加以完善, 教育满意度将会不断下降, 帕金森的“办公大楼法则”将深入人心(大学的大楼愈盖愈大愈高, 人文精神却愈来愈矮化, 创造性的成果和大师级人物也愈来愈匮乏)。[12]

(三)培养环境局限, 制约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人要完成创新活动, 实现创新目标, 离不开社会大舞台。首先, 创新能力不能单纯依赖个体的生理、 心理成熟而自然形成, 它还依托于多方外部因素。其次,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13]49-50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要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外部环境和实践平台。从社会这个宏观层面上来说, 需要发达的科技环境、 开放的文化环境、 兼容的学术环境。从学校这个微观层面上来说, 需要一种复合型、 宽口径、 重交流的教育模式, 可以通过完善引导平台、 选择平台、 自学平台、 实践平台、 保障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开拓型、 复合型创新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创新意识还不够、 文化注重权威和继承性、 前沿科技信息非公开化、 教育观念和模式复制国外居多, 自我创新较少; 社会领域中学术气氛、 创新气氛、 文化环境、 协作气氛有待提升; 政治经济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度还不足。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 稀缺的软、 硬件资源, 较低的支持度和协作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教育中“引导、 选择、 自学、 实践、 保障”五平台的建设, 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开发出适合我国情发展的低成本、 高效能、 切实际的创新教育模式的现状。

三、 创新教育: 内外结合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人类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创新活动史, 而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中心, 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 满足人的需要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 更是创新教育的本质所在。而人发展核心就是其创新能力的发展。[13]191人的发展实际上包含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指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是本质也是基础; 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 是发展也是条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基于两方面, 一是内在创新素质的修炼。二是外在育人环境的营造。

(一)加强主体性, 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力根源于深层的自我, 包括人的一切快乐、 热情、 潜能, 是产生创新型思想、 灵感的源泉。[13]190本文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 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学习能力培养、 创新品质培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主观能力性, 只有不断加强主体性意识, 才能激发出内在的创新源泉。文辅相教授曾说过: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 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 没有发展主体的内化, 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倡导一种“以生为本”的创新教育, 应将重点放在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性上来。

1. 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

创新意识是指主体自觉进行创新的心理活动。它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系统, 亦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它支配着人们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规定者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 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4]189创新意识具有新颖性、 社会历史性、 个体差异性等主要特征。根据创新意识在创新实践中自觉程度的高低、 指导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可以将创新意识依次划分为创新需要、 创新动机、 创新兴趣、 创新理想、 创新信念、 创新世界观等六种表现形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 只有注意从小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 才能为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门应以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15]

2.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主导力量

创新是在创新思维的主导下进行的, 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是以创新思维为灵魂的。创新思维即产生新成果的思想活动, 一种具有创新品质的思维。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突破性, 超越旧的成果; 新颖性, 开创产生新颖的成果; 独立性,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综合性, 有多种思维方式参与; 辩证性, 循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进行; ⑥开放性, 审视、 吸收外界的新信息和新材料等特征。[16]173-174本文认为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主体即大学生是一群具有一定的知识贮备、 学习经验、 认知能力的个体, 首先要他们认识到创新思维是无限的, 是可以训练的, 只要不断思索均可以产生一种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未知的结果, 这就是一种创新。其次要不断扩大思维空间, 创新主体应从善于引发思维、 学会发散思考、 注重逆向思维、 发挥联想的魔力、 精于辩证综合、 重视比较思维等方面入手。[17]76-87只有发挥其主体性, 不断质疑、 思考, 才能形成惯性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

3.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的能源基础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学习能力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18]46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创新主体的潜在学习能力。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1964年出版的《人类潜在能力探索》一书中认为: 一般情况下, 人的大脑资源的95%没有得到开发, 人脑最大的创造能力可能是无限的。种种科学调查亦显示, 人的创新潜力极大, 但挖掘、 开发得却很少。[19]7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学习潜力开发力度不够, 没有将这种源源不断的学习潜力转化为现实学习能力来加以实践。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就是一种以拉大时间跨度来加大学习潜力的开发的有效举措。大学生既需在时间战略上加大力度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还需在方法战略上加大力度, 学习方法远比知识重要, 知识仅是一种量的积累, 方法却是一种质的拥有, 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大学生应在惜时的原则上创新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效率。如: 自主学习法、 问题学习法、 开放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课题学习法等可为借鉴。[20]40

4. 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的形成关键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创新品质上, 这主要表现在应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 坚韧不拔的毅力, 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意识。[21]9创新品质因人而异, 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 大学生应着力培养以下心理品质: 独立性, 能够独立思考、 判断、 选择、 行动。具有强烈自信心, 超越“权威定势”、 “经验定势”、 “从众定势”; 敢为性, 有相当的胆识, 敢于行动、 敢于冒险、 敢于拼搏、 并勇于承担后果; 坚韧性, 为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 不屈不挠、 不畏苦难。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特在讲他的成功奥秘时说过: “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自控性, 能自觉调节和控制情绪和情感, 保持心理健康, 约束自己行为; 合作性, 善于交往、 合作、 共事、 体谅、 理解、 沟通。这些品质的异质性决定了每个个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和立足社会的本领差异。

(二)营造育人环境, 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系统隶属于社会系统, 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唇齿相依。高等教育作为个体教育的高级阶段, 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创新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的是即将进入社会且心智成熟的青年。高校凝造了一个小社会集, 学校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包括: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叶澜教授认为: 与社会功能相比较, 个体发展功能是学校教育更为直接和内在的功能。促进个体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固有价值, 亦是对人本理念最为本质的诠释。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 人的教育也是源于环境的影响。对于心智趋于成熟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 他不仅是一个受教育者, 更是一个公民、 子女, 他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涵盖了家庭、 学校、 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 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相辅相成, 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自由、 开放、 民主的发展空间, 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家庭: 创新能力培养的起始点

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起始点, 其影响伴随个体一生。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基础和直接保障。适宜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 家庭的鼎力支持、 家庭的文化修养、 家庭的民主和谐等方面。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 促发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 家庭中轻松、 无拘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13]280家庭教育担任着启蒙教育的重任, 个体的身心发展、 品性发展方向决定于此。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 和谐、 健康的家庭环境, 促进其心智健康发展。其次要从小养成个体良好的自主思考、 动手的习惯, 启迪其多思、 好问、 多疑、 自立的品性。再次要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兴趣, 并加以正确引导, 培养其兴趣爱好。另外要丰富生活, 宽阔视野, 扩大个体的知识面, 充分了解“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的深刻寓意, 激发其创新、 探索意识。

2. 高校: 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点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高级阶段,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受教育者面临步入社会实践, 应用知识并创造新知识的挑战, 所以这对学校的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全力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诚然, 这两方面并不矛盾, 是一种前提和目标、 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所以高校要致力于创造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软硬件条件, 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 营造积极的氛围和有利的环境,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大学阶段得到关键性提高, 成长为创新人才, 在创新平台的建设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1)引导平台: 打造创新型导师队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其进行思想内容、 学习方式、 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引导。[22]130-131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了一种平等互动、 双主体的创新教学氛围,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 促进教学相长。因此, 各校应加大力度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健全激励机制、 管理机制、 监督机制、 考核机制来保障导师的工作到位; 建立遴选机制、 培训机制来保证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思维、 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才能高效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2)选择平台: 创新课+转系制

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自由, 为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改革传统办学体制, 改变学校惯于让学生适应学校课程, 适应学校管理、 缺乏人性化选择与服务的现状。首先, 高校应提供给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力, 建立菜单式弹性学分制课程体系, 合理压缩课时, 给学生足够的消化、 自学时空。其次, 要分阶段、 分学年开设创新能力必修课。第一学年: 创新心理课和创新思维课, 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身心和思维上的熏陶和训练。第二学年: 信息资源探索课与科学方法论课, 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信息与方法的贮备。第三学年: 创新课题研究课, 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课题和导师来完成研究型报告。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实操与协作的机会。第四学年: 创新就业实习课, 让学生们进入社会实习、 进行知识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展示、 实操的平台。再次, 高校应建立健全二次专业选择机制, 让大学生在一定的考核标准下在第二学年有再次选择专业和攻读双学位的机会, 以弥补其高考选专业的盲目。所以高校应尽快在导师制、 学分制、 转系制、 双学位制、 自修学分、 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为创新能力培养服务。

(3)自学平台: 图书馆+实验室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以高校有义务提供健全化、 人性化、 现代化的自学平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入现代化模式。因而高校应进一步开放实验室、 图书馆, 给学生以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并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和指导人员, 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和指导系统。取代守旧、 落后的管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应提供丰富完备的馆藏文献、 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 高速的互联网信息检索系统, 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第二课堂和重要阵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 让其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个可以实践的空间,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操能力, 形成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实践平台: 校园文化+实践基地

实践是知识的升华, 是能力的质变过程。经历了一定的量变学习后, 所追寻的是实践中创新能力的质变飞跃。创新教育下的高校应努力丰富校园文化和建设实践基地, 建立“教、 学、 研、 产”相结合的实践平台, 创造环境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首先, 要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信息文化环境, 在信息化社会使学生能在开放的、 互动的氛围中了解最新科技动态, 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科技创新”为载体, 举办“大学生素质形象大赛”、 “大学生科技论文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 “科学报告会”、 “名家讲座”、 “学术沙龙”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其科技创新的兴趣。其次,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在就业之前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5)保障平台: 激励大学生创新积极性

高校应该确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 构建多层次、 多规格、 弹性化的激励机制, 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首先要建立具有校本特点的学分制和有效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如实行弹性学分制放宽学制年限, 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并相应调整有关学生学籍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制度等,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实施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制定一整套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的激励制度。这类激励制度主要包括: 设立学生创新基金、 学生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 学生创新成果的产权制度、 学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 以及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政策倾斜制度等。[23]144

3. 社会: 创新能力培养的质变点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要求我们的社会具备开放、 民主的创新氛围, 形成尊重教育、 尊重知识、 尊重科技、 尊重创新、 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首先, 社会要全力配合教育系统构建终身教育机制, 让终身学习观、 终身教育观深入人心。其次, 社会政治、 经济应与教育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为教育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社会政治应提供给教育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政策倾斜。再次,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 与教育系统一起努力落实改革措施, 改变大学生高失业率现状。同时提供给高等教育系统的学生质量并举的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来确保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 陈伟. 创新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3] 鲁克成, 罗庆生. 创造学教程[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7.

[4] 匡长福. 创新原理及应用[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5] 徐东坡. 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 高教论坛, 2008(3): 41-43.

[6] 贾琼.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9): 58-59.

[7] 成秀英.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12): 63-65.

[8] 乐伶俐. 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因素及其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5): 32-33.

[9] 怀海特. 教育目的[M]. 上海: 三联书店, 2002.

[10] 尹金荣, 罗锋, 王东.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3): 49-50.

[11] 汤寒锋. 140万人今考研, 就业难成应届毕业生考研主因. [EB/OL]. (2010-01-09)[2011-04-15]. http: //edu. people. com. cn/GB/kaoyan/10734924. html.

[12] 杨建业. 中国高校陷入“办公楼法则”? [EB/OL]. (2010-04-08)[2011-04-15]http: //news. xinhuanet. com/comments/2010-04/08/c_1222115. htm.

[13] 赵卿敏. 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 上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4] 彭宗祥, 徐卫, 徐国权. 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5] 百度百科. 创新意识[EB/OL]. (2009-08-07)[2011-04-02]http: //baike. baidu. com/view/19912. htm.

[16] 耿俊茂.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8): 173-174.

[17] 文茂林. 开发你的创新思维[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18] 陆晓莉. 潜在学习能力开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3): 46-48.

[19] 文茂林. 开发你的创新思维[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20] 龚春燕. 创新学习的方法[J]. 人民教育, 2002(4): 40-42.

[21] 曾萍, 张雅君, 蒋华.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 2009(5): 8-10.

[22] 吕绍明. 互动与引导: 双主体理论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两种表现形态[J]. 南京社会科学, 2006(4): 130-131.

[23] 陈新颜, 包和平. 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4): 143-144.

Innovative Educa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U Xueling, LIU Ying

(School of Law,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Xinhua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