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教学内容

篇1

【关键词】《农事操作与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4-02

2006年,农林工程系高职植保专业开设《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课以来,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分析问题,走访了企业和毕业生,积极探索《农事操作与管理》课程实训改革的方向。切入点是以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植保工种技能点等为依据,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一、《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缺少指导教材

由于缺少相关教学指导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实训教学考核的统一尺度等。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教材指导,课前无法预习,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惰性就会逐渐生成,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式,以为是老师在强迫学生给学校劳动等。如对除草、挖土等重复操作、任务重的项目,往往产生较大抵触情绪[1]。

2.实践教学方法机械

无论什么教学实训几乎都是一个程序:讲解示范操作报告,仅仅是内容不同而已。机械型的实践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时间固化与实训计划内容矛盾

因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如田间档案记载”项目实训要在出苗、分蘖、拔节、开花等时期进行4次记载才能完成。在1次课堂实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物生长的不可完全掌控性,使得项目提前或延误时常发生。实践教学时间的固定化使计划不能圆满完成。

二、《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

1.综合实训项目的确定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基于植保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培养就业岗位群的核心技能为目标,组织选取内容,重点围绕春夏季、秋冬季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园林树木等植物生长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展开编写。每个模块由20个训练项目组成一个综合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生产与管理的春夏季和秋冬季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体系”等,每个训练模块在重新整合实验和实习内容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年际间相对稳定的综合训练项目。由于植物的生长和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春夏季和秋冬季训练项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综合实训项目的构成

在综合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上,以“植物保护岗位群”为例可选择“病害标本识别”、“虫害标本识别”、“作物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预测预报”“作物病原菌的鉴定”等几个子项目;再如“作物生产岗位群”可选择“作物保护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溉、排水”、“大田作物测产与收获”等几个子项目,等等,依次类推。

在每个实训子项目中,要明确实训任务。以“病害标本识别”为例,学生应当能学会识别“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不同作物病害标本”等任务。针对每个任务,学生应当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实施。如识别“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标本”,即学会了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等后,就要能够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的措施。这样,就把以前所学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等课程中的相关单项技能加以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每个训练子项目通过目的要求、材料及用具、内容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实训报告等六个要素呈现。

3.实训子项目的特点

在内容及操作步骤安排上,重点强调生产的主要环节,增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性,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行业,进入市场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并与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相呼应。

三、《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学期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为使学生实训技能综合素养以及环境友好意识等在专业实训过程中能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提高[2],具体制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分清间断型、连续型、拓展型三种类型子项目,其在每个学期实训计划中开设的比例为3:1:1。老师根据校历教学周数,编制间断型子项目的实训计划;连续型项目计划由学生团队确定;拓展型项目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校外基地条件统筹安排。

(1)间断型实训子项目

间断性实训子项目是一次实训课在2学时内可以完成的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作物(蔬菜)生产计划的拟定;种子质量检测(发芽率测定);施基肥、整地;种子处理与种子播种;病、虫、杂草标本识别;农田杂草调查与防除;蔬菜穴盘育苗;作物(蔬菜)移栽定植;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资销售模拟;蔬菜嫁接;蔬菜整枝;果树修剪;中耕;培土等项目。

(2)连续型实训子项目

连续性实训项目则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进行,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完成。具体内容有:①徐州地区作物品种调查,作物生产资料的准备;②病虫害标本采集与制作;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④追肥、灌溉与排水;⑤田间档案记载;⑥作物收获与贮藏等。

(3)拓展型实训子项目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不再单纯局限于粮食、蔬菜生产,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增设了花卉方面的训练项目,放眼大农业,拓宽专业范围,以增强学生对设施农业、花卉和园林等方面的生产技能。主要内容有:①植树;②苗木修剪;③草坪养护;④扦插繁殖;⑤盆花养护等。

四、《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配套制度的建立

1.组队拟定项目

在开始授课时就要向学生全面介绍本学期的实训内容,任务和时间安排、授课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随机区组法组建团队。具体方法是:指导老师选取成绩好、感召力和指导能力强的4位女生作为团队队长,由她们点兵,先从男生开始,一轮只能点一个,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双向意向。男生点兵后再点女兵。这样,组建的团队男女比例、成绩层次、劳动能力等差异很小,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团队讨论,选题,编制项目计划书。

2.训前项目统筹

在实训前指导老师碰头,上报系部,统筹实训项目,通知实训基地,根据各班级的计划做好实习工具、场地、实验室等安排,并上报教务处购置实习材料。

3.严格登记制度

目前,实训场所管理人员对各种劳动工具如铁锨、耧耙等统一建帐管理,学生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实训结束后及时归还,由管理人员消除记录。

较大型的常规仪器和烘箱、天平、水分测定仪、酸度计、解剖镜等由实训员专人管理。学生取得实训员同意在实验室可直接使用。常用工具如剪子、镊子、放大镜、解剖针等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管理,学期实训结束,办理归还手续,由实验员验收,损坏、丢失均按《实训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处理。

4.开放实训场地

根据实训的需要,现学校建立了专为学生进行农事操作服务的1亩大田、3栋日光温室,一栋塑料大棚。实训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进行种植、观察、记载等操作。教学实训田、塑料大棚由专人(吴平)负责;3栋日光温室由课题老师(刘飞)负责。

5.材料集中采购

实训所需的材料由学校提供,通过实训老师在前一个学期末向教务处申报,学校假期集体采购,少量或易损耗的生产资料由实训员在实训前3天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文红,王胜永.《农业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7(20):31-33.

[2]马红梅,侯志安,徐仲玉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12-115.

篇2

【关键词】数控加工 实训 课程 教学内容 产品化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0-02

一、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背景分析

1.我国数控加工教育简介

数控加工(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区别于传统的机床加工技术,是运用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控制机床进零件加工的一种技术。相较于传统机床加工,数控加工将零件切割过程以及刀具的位移等零件加工工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实施,具有高度自动化和精密性两大特点,使得零件加工生产步入了批量化、自动化、精确化以及复杂化新的阶段。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个国家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机械制造加工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控加工领域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紧迫。高职以及大专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数控加工人才,但是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数控加工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出现了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不能有机的结合、课程的深入程度都有所欠缺。因此,加强数控加工的社会需求调查,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实践改革,对于创新企业人才需求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产品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提升数控加工教育的实践部分做出积极的参考。

2.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简介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数控加工教学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方面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内容产品化,即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实训课题要求,将课题目标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将企业高效、科学的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相统一。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严格的工艺操作步骤,进行理论知识的论证以及操作实践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掌握了必要的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在未来就业的时候,企业仅仅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甚至不用培训即可进行数控加工零件生产,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科学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适应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的时候,充分发挥校企结合优势,将数控加工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提升了数控加工的人才“供应――需求”科学性。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现状分析

1.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持续性结合不足

数控加工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训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作为实践操作的基础――理论课程,往往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时,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保障二者的持续性。当前一些高职和大中专院校,将数控加工的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严重分节,忽视了二者的延续性,造成了彼此的持续性结合不足,理论课程的指导功能被弱化,同时实践操作也起不到进一步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作用,使得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因此,如何有效保障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持续性,是其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

2.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与产品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大部分院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课程内容设置,更多的是以加工“单件工件”主要内容,这与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化”往往意味着从产品设计、产品的材料选定、产品零部件加工以及产品的组合成型等诸多工序需要完成。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数控加工理论课程学习进度造成,很难想象在缺乏完整知识体系的情况下,能够将实训课程内容产品化;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有关,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最初时,出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的驱使,学生能搞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然而一旦新鲜感失去,逃课、迟到、早退的情况就时有发生。可见,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时,做到与产品化要求相契合,是数控实训课程必须面对的挑战 。

3.数控加工实训教师水平与教学内容产品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要做到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产品化,相关的教师在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娴熟的数控实践能力基础上,还应了解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要求。目前,我国院校的实训教师,往往是理论课程教师兼职(也有专职的实训教师),这些教师对实训教学内容的操作都较为娴熟,但是对于企业一线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能力往往比较欠缺,这就造成了实训教学内容产品化不能很好的得以实施。另外,一些院校聘用企业一线的管理生产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水平与“产品化”教学内容的矛盾,但是这些企业人员往往不能将基础理论很好的灌输到实训教学过程中。因此,解决实训教师与教学内容产品化之间的差距问题,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重要的现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技能;培训体系;

教学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都展开了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比武等活动。因此,如何科学构建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设立了教学督导团或督导考评小组等,以其评分作为学校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其管理基本上由教务部门负全责。多数院校没有设置培训教学技能的机构,很少有专门的政策和规定加以规范化、常规化和有组织化。

1.2 人员素质低,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学督导团成员大多是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可谓是德高望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老教师们的经验往往是中专的教学经验,他们中多数人缺乏高职教学的经历。督导团中没有中、青年教师的参与,老教师们不太了解中青年教师的心声,另外女性代表也很少,因此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1.3 经费不足,培训方式不当

督导团的主要职责是听课、评课、打分,基本没有或很少有活动经费或开支权力。在培训方面比较欠缺,或者因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不能满足需要,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督导团成员受他们的年龄与精力限制,不能参与大量的培训;而且由于他们经历的限制,无法进行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培训。有时他们的评分甚至还会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分值较低就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收入,甚至影响其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反而起不到激励作用。教务部门也由于精力与经费有限,仅能在每学期开展1~2 次教学比武、讲课竞赛等类似活动,要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并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是很难的。

2 高职院校教学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一是正确认识培训组织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教学技能培训组织的作用远不止于当前督导团的听课、评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这一点上,其主要职责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其中以课堂教学技能教训为主,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变化技能、重点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课程的技能、组织课堂的技能等[1]。技能培训内容多种多样,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完全有必要建设好一支有力的培训队伍和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二是培养和加强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或者说人才培养是根本,科研、社会服务本质上都是要为教学服务的。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教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逐渐提高的,如果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加以培训,肯定能促使教师尤其是刚进入高职院校行列的教师们早日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

2.2 合理设置培训机构,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应专门成立教学技能培训实施领导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处长、各教学系、部、室主任组成,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及各种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条件保障,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等。应专门成立培训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具体实施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这些组织机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校要根据教学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师资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与推广,以及奖励表现突出的教师,以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提高培训人员素质,合理确定上岗人员教学技能的培训专家不能局限于本校,尤其是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更不能局限于没上过大学讲台的退休老教师,而应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多聘请著名院校的著名“教学型教授”来传授经验。要出名师就必须多向名师学习。教学技能培训体系的部分人员应为专职,另一部分人可以为兼职。

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定编,因为编制就是经费。其次是确定哪些人进入这个体系尤其是培训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的人员,既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考虑其身体与年龄状况及实际执行的能力,确保老、中、青合理搭配,男女兼顾,各专业结构与本地、本院的特色相符。这个培训体系也应该是一个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系。

篇4

>>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VR技术的教师远程培训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信息化流程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2-29.

②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③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3]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篇5

关键词:花卉栽培学;季节性;教学改革;成效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程是与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园林花卉学》相配套的实践课程。这门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识别主要园林花卉的形态特征、习性、主要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 、综合利用等。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强,教学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园林应用与生产实际[1]。

1 花卉栽培学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与生产的季节性紧密结合

花卉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的季节性紧密结合,但自我院开设有《花卉栽培学》课程以来,实训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主要是根据《花卉栽培学》的章节内容来安排[2]。学生在学习、掌握花卉生栽培技术要领和不同季节的养护管理要点比较困难。

1.2 实训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实验开设少且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如课程在春季开设,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实训教学方式不完善

实训教学课一般由指导老师先介绍实训目的、原理、实训材料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再对学生重点示范,最后才由学生动手操作[3]。而对于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做实验是被动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实训教学场所单一

实训教学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花卉种类有限,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

2 与季节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改革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栽培学课程调整为在1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36,其中实训教学时数16 ,另每学期安排3天综合实训,使实训教学所占的比例达60%,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学生既能观赏到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又能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

2.2 根据花卉的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程是一门季节性很强的课程。实训教学不能像理论课那样根据学期的教学日历来安排,为此,我们把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内容作了调整。

如在每年春暖花开,大部分球根花卉陆续开放,安排花卉识别;5、6月的梅雨季节,适合扦插、分株、上盆等花卉繁殖与栽培技术实训内容操作练习;“五一”、“十一”前1周安排学生进行花坛花卉调查,有利于学生了解城市花坛用花主流种类与用量、各种类型的花坛图案设计与色彩应用。

2.3 革新实训内容

根据调整的教学计划,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栽培学实训教学大纲,在实训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实训项目,如穴盘育苗技术、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4 充分利用校内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根据实训教学内容,结合季节性安排,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苗圃整地、播种、扦插、移栽、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此外,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地进行花卉的识别、对播种、扦插、移栽等实训跟踪管理。同时还加强了与花卉生产企业的联系,让接触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观察更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5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为了适应季节性实训教学的改革,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训考核制度,增加了实践考核的内容,如增加了花卉种类的识别、花卉栽培方法等技能考核、现场提问,回答1~2个问题。

新的实训考核制度由实践操作技能40%;现场回答问题2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20%;实训总结报告20%等4部分组成,进行综合评分。

3 实训教学改革成效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按照指导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缺乏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4]。实训教学改革后,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通过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地进行自我实践,跟踪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学生实验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的传统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新的实训考核制度,例如,现场技能考核、现场提问,这样,学生在实习中对实训内容更加重视,改变了以往实训考核形式简单,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及出勤率等来评定的,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3.3 体验实践效果,增强学生成就感

根据花卉的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生产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体验到实践效果。

例如,嫁接实训,在未以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改革之前,因不是嫁接的时期,无适宜的砧木(青蒿——菊科、蒿属,两者亲和能力较强,嫁接成活率较高),指导老师只能是演示嫁接操作过程,学生动手也只为操作而嫁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与季节性相结合,我们将嫁接实训安排在5月底或6月初适宜嫁接的时期进行,让学生认识砧木,实地操作,嫁接后进行成活率的观察和跟踪管理,观赏到自己嫁接的成果,体验实践效果,学生有成就感。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训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训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5]。同时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对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现场提问等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周玉珍,成海钟,等.高职园林花卉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2 周玉珍,成海钟,等.高职园林花卉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3 张庆华,张薇.花卉生产与养护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农业,2010(12)

篇6

汽车维修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训能够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的维修技能,从而学会社会需求型技能人才所需知识。但是从许多技工院校来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训教学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改革汽车维修实训教学是现实所需。

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现状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的内容单一

事实上,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要满足社会所需的中高级人才。但是从传统实训教学来看,过于重视理论。一些教学内容和社会所需脱节。例如在电控发动机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大纲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发动机的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检测及故障的方法。虽然这些实训比较重要,但是对于汽车维修而言原车电路比实训内容更隐蔽、更复杂,实训教学中无法充分得到体现。而且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甚至比较滞后,与实际工作电路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提前装好了实训台架,对汽车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分解,学生只需按照班级进行实训,而教师现场进行简单讲解。之后教师操作学生在旁边或次要参与,然后结合实训的数据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仅仅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训过程中。所以,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根本不了解整个实训检测,也无法掌握传感器的波形以及数据采集,而且实训报告中也存在许多错误。

3.考评方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补充,评定成绩基本上都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而且一些学校的实训环节成绩占据比率不大,甚至还有10%,缺乏独立考核模式。同时评定实训成绩大多是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定,评价成绩唯一依据即为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几乎是大同小异,自然实训报告也相差不大。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上也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反而对实训教学缺乏积极性。自然也就不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三、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之改革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结合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实训教学建议。

1.实训教学内容多样化

技工院校要教学环节要从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思想入手,从传统实训教学的内容上开拓更多途径。

首先实训教学内容和实际维修任务相结合;实训教学需要依据维修企业生产实况,设计出实训项目及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还能够让教学更为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且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先进行与实践开放性,应该聘请维修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出任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参与到企业生产,施行顶岗实践。

其次推行多类职业资格证培训;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就应该把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毕业前就要完成岗前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岗。让学生多获取和汽车维修相关的技术等级或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2. 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中存在各种弊端;自始至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就必须要改善这种教学方式弊端,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要角色。教师充当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

首先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手段,因此就要以汽车维修实训的集体建设作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推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其次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一旦为学生知识结构建立了基础平台之后,就应该开办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让学生既有专业特长,还能够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融合。

3.考评方法多样化

检查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教学质量最有效方式就是考评。为了比避免传统考评的弊端,就要在考核成绩中全面体现全程实训的表现情况。即由参与表现,实践能力及提交实训任务书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首先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以及完成情况,以及制定维修方案、实施任务以及研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其次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数据分析以及答辩等各个方面实践能力。

最后提交资料;考核学生各个阶段提交资料,提交实训报告及研讨总结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这几个方面的评定标准为:参与表现*40%+实践能力*40%+提交资料*20%=实训成绩

篇7

【关键词】技工学校;会计;实训教学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相应的会计标准也在逐渐的改进,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今社会会计人才需求了,并且技工院校会计教学也受着很多的压力。在现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非常需要相应的专业型人才,技工院校要根据现今社会的需求,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并且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一、现今技工院校会计实训室的状况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受教者可以在生活中更好运用所学知识,而技术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让学生可以在未来更好的运用会计知识,更好的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水平。但是在现今的技工会计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欠缺良好的教学手段。

(一)技工会计教学中欠缺良好的学习资料

在技工院校进行会计教学中,教学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良好的进行会计知识学习。比如做账模仿样本、查账检查账证和相关会计信息等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会计知识。但是有些技工院校且忽视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时运用的资料却与学习内容完全不符,学生无法良好的进行会计学习,并且无法处理相关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无法运用。在技工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所以技工院校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提高学生会计水平,让学生可以在未来工作中更好的运用会计知识,良好的增强自身会计工作能力。

(二)欠缺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室

有些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对实训教学根本不重视,资金投入的也相对较少,欠缺良好的学习场地,导致会计实训教学室欠缺良好的专业性。有些技工运行是比较重视工科内容,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室的建设,导致学生只能勉强在教室中进行会计实训教学。也有些技工院校拥有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室,但是却欠缺良好的专业性特点,在进行会计教学时欠缺真实感,有些实训室中只是拥有几台计算机或者几张桌子,欠缺会计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些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欠缺良好的教学方案,对软硬件的建设欠缺一体化管理。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时,教师设计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符,欠缺有效的实训材料和相关的实训教科书,教学目标设计的也不合理,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正确的会计知识,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实训资料,良好的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将技工会计教学设定的目标良好的实现。

二、在技工院校中建设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目的

在技工院校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是对会计专业人员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在根据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技能,良好的在技工院校设计相关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专业可以让校内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相连接,更好的接受会计岗位任务,增强技工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主要看中毕业生是否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良好工作能力,所以在技工院校会计教学中一定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教学标准,良好的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水平,增强学生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力。技工院校可以设计系统仿真的实现教学模式,专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实际会计工作流程,良好的体验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增强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会计专业知识。

三、技工院校实施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原则

(一)仿真式原则

在技工院校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时,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仿真性,这是构建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原则,要根据实际会计工作模式设计相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未来可以更好的接受实际的会计工作内容。教师在设计会计实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会计工作内容和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实际会计工作的过程,良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职业式原则

技工会计教学中一定要符合职业化原则,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情况,设计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比如在会计专业中出纳岗位,教师就要根据现今出纳岗位的要求,设计符合社会工作要求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挺好学生整体专业水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相关专业内容。所以实训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现今社会岗位任务的要求,为社会培养符合相关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三)多元化原则

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时,要设计多元化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要符合未来行业内容要求,比如商品流通会计、制造业会计、服务也会计、粮食也会计等实训教学内容,也要根据企业的规模设计良好的会计实训模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业务内容,这样可以为学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改进技工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良好策略

(一)建设仿真会计实训教学模式

在技工院校会计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场所,良好的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增强学生会计专业能力。技工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模拟会计工作环境进行实训教学,在技工院校内容建设仿真会计实训教学室,建立健全的实训教学室,并且让学生良好的参与到其中,良好的模拟现今企业中的会计岗位环境和工作过程,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工作流程。也可以将企业引入技工院校内,建设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会计知识另一边可以良好的进行实习,良好的与企业会计岗位融为一体,更好的进行会计工作,这样可以良好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

(二)建设良好的实训教学材料,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

教师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时,一定要接受实际教学内容,找到相关的实训教学资料,良好提高技工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会计技术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人接受会计知识,提高自身会计专业能力。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企业会计资料,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良好的认识会计专业工作内容,更好的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过程,增强学生会计学习能力。

(三)建立职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技工院校要想培养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良好的培养出高质量综合型人才。技工院校会计教师要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良好的帮助学生认识会计专业,并且良好的运用会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

五、结束语

在技工院校会计教学中,实训教学体系可以良好的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水平,教师要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内容,设计符合社会要求的会计专业内容,良好的让学生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并且良好的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陵玲.技工学校会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财会探析,2010(8):178179

[2]吕秀娥;张海晓;徐海芝.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3):161163

篇8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探析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训教学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导游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突出学生导游服务技能在旅游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校内外模拟导游训练、实地实习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的培养。以下就导游业务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做探讨。

1.《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突出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效果,将导游业务课程与《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专业主要课程的有机联系,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素质,为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对导游业务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的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强调“以师为导,以生为主”,通过行动导向法,以《导游业务》的主要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模拟体验与交互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设计

依照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设计共分四个模块,36学时。其模块主要包括: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导游模拟实训室进行训练、校园景观模拟讲解、校内导游常见及特殊问题的模拟训练、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训练。

根据校内实训教学内容,本校“《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编写了《校内实训手册》,对校内实训的内容、实训环节、规范、评分标准等作了相应的要求,设计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汇编导游实务案例、对全国及重庆市导游大赛视频、实训录像等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教学内容丰富,目的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教学法等,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训任务布置阶段。教师按照实训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准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阶段:实训进行阶段。教师说明实训内容及目的,学生进行实训。

第三阶段:实训结束阶段。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实训经验。

以下以地陪迎接准备服务规程、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为例:

实训项目:地陪迎接准备

实训目的:地陪迎接服务在整个接待程序中至关重要,是实训者第一次和旅游者直接接触,这一阶段工作直接影响以后的接待工作。因此,实训者是让旅游团在迎接地点得到及时、热情而友好的接待,了解在当地参观游览活动的概况。

实训要求:

(1)熟悉迎接服务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

(2)培养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

器具准备:接待计划、导游证、导游旗、接站牌

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分组演练;

(3)学生自评;

(4)教师讲评

操作步骤:

(1)准备所需物品,交代实训中的注意事项;

(2)实训开始

操作标准:参照地陪迎接准备环节及细节

实训总结:每组实训者认真总结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教师讲评

地陪迎接服务程序:确认旅游团所乘交通工具抵达的准确时间;与旅游车司机联系;再次核实旅游团抵达的准确时间;与行李员联系;持接站牌迎候旅游团;认找旅游团;核实实到人数;集中清点行李;登车;车内致欢迎词;调整时间;首次沿途导游;抵达饭店后的提醒工作;饭店入住。

实训项目:校园导游讲解实训课程安排

实训目的:通过对校园的现场导游讲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讲解线路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合理的游览讲解路线

讲解方式:分段讲解

器具准备:便携式扩音器、导游旗

实训程序:

(1)校园导游词准备;(2)讲解人员安排;(3)学生现场讲解;(4)学生互评;(5)教师讲评

3.《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实行项目各项评分,按照评分标准,对照学习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程度,兼顾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的培养。

全国导游证应试模拟 1. 以全国导游证重庆地区考试范围为主要模拟内容,考察学生导游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变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抽签选中一套题,包括现场景区景点讲解、知识问答。现场景区景点讲解占65%,知识问答占30%,礼仪礼节占5%。 20分

《导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部分,教师与学生应当通过校内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校外实训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广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4(2):119.

篇9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实训教学环节是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国际化,汽车维修行业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国际环境,汽车电子技术及高科技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已在汽车维修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老的检测维修手段及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检测诊断设备、先进的维修观念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充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激发智力潜能使其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单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但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不太注重社会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以《电控发动机实训》课程实训为例,实训大纲的要求就是要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这些实训要求固然重要,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原车电路较实训用发动机电路要复杂、隐蔽,在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现有实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实际工作中的电路存在差距,不利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中,通常是指导教师事先将制作好实训台架,汽车的各部分的分解电路也是在实训之前完成,然后学生按照班级为单元,到实训地点后教师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作为旁观者或者次要参与者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结合实训数据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因此,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整个实训检测过程不是很了解,传感器的波形及数据采集无法掌握,实训报告中错误也较多。这样学生失去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机会。

3.实训考评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大都在10 %,没有形成独立的考核方式。另外,实训成绩的评定一般是实训指教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实训基本相同,实训报告也基本类似。所以,实训教学的成绩考核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而且实训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缺乏奖励机制,这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学习,对实训教学的环节积极性不高,实训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更不用说挖掘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实训教学环节本着”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开拓了更多的途径。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又可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项岗实践。

(2)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弊端,我们采取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实训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为主要参与角色,教师作为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即全过程参与实训教学模式。

(1)推广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我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集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生知识结构有一个基础平台层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开办第二课堂,举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使每位学生既有专门化的特长,又能熟知各课程间的融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场观摩、讲解、实物展示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效率。采用汽车性能参数的测量、调整,车辆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修理方案的选定,故障排除的操作来考核学生。对学生实施“双证书”教育,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3.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是检查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避免传统考评方式的一些弊端,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考核成绩里面体现其全程实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情况。总体来说考评分为参与表现、实践能力以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维修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参与表现情况。

(2)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测试、数据分析、答辩及研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交资料,主要考核学生各阶段提交的资料、实训报告以及研讨总结,主要根据提交资料的完整度、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讨论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为:实训成绩=参与表现(40 %)+实践能力(40 %)+实训提交资料 ( 20%)。

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在成绩的评定中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训环节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参与改革教师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训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中深远的课题,实训教学的改革也要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将教学实训方面的改革深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企业欢迎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能.毕业综合实践导引.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篇10

(一)教学手段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陈旧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二)实训条件不足

目前,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机械加工实训条件不足现象,该课程实践性很强,铣、刨、磨、铸、锻等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应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精选授课内容,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相应地处理教材内容。如,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教学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等。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成果和先进的技术应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改革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内容大多枯燥、晦涩,专业课教学困难重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引入方式,教师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学习上来。

2.注重教与学互动。简单内容,学生阅读;抽象内容,边讲边读;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重点讲解提示后学生阅读、现场观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进行。总之就是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为主,以教师提示、答疑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直观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演示,给学生以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现场教学法。教师在课堂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后,让学生参观实训车间,认真观察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加工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会更高。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师可结合书本知识提问,学生可将发现的疑问向教师求证。如此,教学互动大大增加,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如,讲到毛坯制造工艺基本知识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企业和学校焊接实训车间观看铸造、锻造、焊接的基本加工过程,增加感性认识。(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图、文、视频通过计算机集成,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形式活泼,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可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车削圆柱面、车削阶台、车削孔时采用CAI课件,可以给学生多方位展示,增强艺术效果,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重视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向生产一线输送合格的适用性人才,机械专业主要是培养操作型技术工人。因此,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加大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有充足的场地、设备用于实训教学;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实训条件不足问题。

2.提高实训教师实训操作能力。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只有首先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为实训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