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施工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施工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施工计划

篇1

关键词:泥石场;生态修复;喷混植生;乔灌草混植;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87-05

收稿日期:2017-05-12

修回日期:2017-06-09

Abstract: 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of debris fieldsis one of the main 22 projects which aim to construct liveable environment in Huadu area in 2014.This study analyzes basic situations of five debris fields in Huadu area: gradient, slope length, soil proper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d resto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bandoned debris fields and create ecological benefits active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greening methods is used in this project,including using suspended-net with anchor of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on the slope. A comprehensive planting patter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and set 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with comprehensive water saving are also appli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uspended-net with anchor of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on slope and comprehensive planting patter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are also made to support the experiences of debris fiel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ecological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Key words: Debris fiel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Mixture planting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Guangzhou

采石U弃地,是指一些在完成或终止泥石开采功能后,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采石场。其生态系统退化、植被及土壤破碎,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1~3]。植被的破坏往往与土壤的破坏紧密相关,因泥石开采过程中对土壤层次和结构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地被植物的覆盖;同时,开采过程可能产生一些污染物质会随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而污染水体[4]。

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对泥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泥石场的生态恢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园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系统工程[4~5]。其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集中于生态工程技术的支持,以实现边坡生态恢复;该生态工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修复中,如山地、盐碱地、沼泽地等[4,6]。多年来,为高度响应广东政府对采石场复绿工作的相关治理工作《关于做好全省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通知》(粤府[2003]49号)[7~8],广州各区政府陆续开展对泥石开采区域生态恢复行动。

1花都区采石场概况

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全区泥石场复绿工程”,是2014年花都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宜居环境22个工程项目之一,是2015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2016年公开招投标实施,总投资626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该工程开始于2016年4月中下旬,历时4个月,包括对花东镇、花山镇狮民村、梯面镇河尾寨和狮岭镇集贤村内5处已废弃不用的采石场、采土场进行治理,总面积为5.4万m2。该项目地址较为分散,分别位于4个不同乡镇的山体范围内,多为被破坏的山体。地形复杂,岩石的风化程度不一,岩石及黄土的坡面长度约30~300 m,边坡斜度约10o~80o(表1)。山体冲刷严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因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大、雨季长、台风和强热带风暴频繁,故而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潜在危害。

2花都区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技术

2.1基础构筑

花都区泥石场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对边坡进行绿化,复绿工程主要分3步进行。

1)边坡的稳定是生态治理的基础[5,9]。首先对边坡表面被雨水冲刷后的松散土体进行清除、削坡。边坡削坡是保证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土方开挖技术,该项目在对边坡进行削坡时,保证设计要求的坡顶线及坡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削坡时坡顶采用弧化技术:自上至下对土方进行分段开挖,开挖长度为20~25 m;清除坡面凹凸不平的土层以保证坡面的平顺。为降低工程造价,将削坡的土方平铺碾压于坡脚低洼区,并对场地进行复绿;其回填土的碾压厚度不大于0.5 m/层,压实系数应大于0.90。

2)在边坡周边修筑排水系统,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隐患(图1~2)。岩石及黄土的山体缺口的用水是植物自然生长及养护的基础,节水及综合用水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在岩石及黄土山体边坡上植被系统的生态建设的保障[12]。花都区泥石场的生态复绿工程整体的排水系统以自然散水为主,通过结合设计截洪沟组织排水(图3),以截留自然降雨及减缓缓坡处的地表径流,并作为植物养护用水。同时采用水车结合高压水泵的灌溉系统,以提高节水效率。

3)削坡完成后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播,对坡度小于20°的坡脚场地进行乔木、灌木绿化种植,以达到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狮岭镇集贤村石场中,由于岩质土土壤层厚度不足以保证植物生长,通过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法有利于植物根系在坡面上稳固生长。

2.2复绿种植

2.2.1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

液压喷播主要通过液压喷播机将肥料、保水剂、粘合剂、pH调节剂、植物种子纤维等均匀混合后,均匀喷播于坡面上;通过养护使植物生长以覆盖坡面[10~11]。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土质坡面,而对于岩石面积率较高的坡面,可结合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复绿技术来完成。花都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主要应用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技术进行坡面复绿。

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岩质坡面或弱风化的坡面[11]。本边坡绿化工程通过对坡面的石头、杂草、垃圾等杂物的清除及坡面平整后,应用镀锌钢丝网在坡顶进行延伸,延伸深度为50 cm,并埋入水沟或土中;然后自上而下平铺至坡脚。

铺设镀锌钢丝网的规格及技术要求如下:

1) 网与网之间平搭,网紧贴坡面,无皱褶和悬空(图4)。

2)镀锌钢丝直径(Φ)为2.2~ 3.0 mm;网眼大小为50 mm×50 mm;用直径(Φ)为12 mm的铆钉锚固,锚固长为50 cm;风化层加长至80 cm,外留10 cm。

3)坡顶加木桩固定,木桩间距

固定镀锌钢丝网后,因喷混机械的不同,分为湿喷和干喷两种。湿喷即采用机械喷泥浆,其要求网包内需充实,网包外喷射厚度为5 cm以上。干为应用干土进行回填,即将粉碎的改良种植土抛洒在坡面上,厚度范围10~12 cm,网外回填土厚度为5~7 cm,且回填土经沉降后镀锌钢丝网不外露;因此,洒水量不宜过多,以防回填土流失。喷射有机基质应从正面进行,完工后,镀锌钢丝网上的基质厚度应达2~3 cm;而后喷射含有种子的混合料,喷射厚度为2 cm。喷混植生材料配比如表2所示。

2.2.2乔灌草混合种植

在花都区泥石场坡度较缓的区域内,通过应用乔灌草混合种植,形成更为立体且多样化的植被结构。因5个泥石场的土壤为贫瘠的酸性赤壤土,故多选择耐酸耐贫瘠的植物。综合土壤环境,应用于花都区5个泥石场的乔灌草混合种植组合主要有下列3种。

组合一:{仔树Mimosa sepiaria、木荷Schima superba、铁冬青Ilex rotunda、榕树Ficus microcarp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油桐Vernicia fordii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按等比例种植。

组合二:蟛蜞菊W edelia chinensis、含羞草Mimosa pudic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香根草V etiveria zizanioides、车桑子(坡柳)Dodonae viscos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按4:1:1:1:1:1:1的比例种植。

组合三(成片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和喷播地被组合(表2)。

为确保良好的复绿及生态效应,工程完工后的养护至关重要。在花都区5个泥石场复绿工程养护过程中,采用定期喷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竣工前泥石场生态的复绿。

2.3复绿效果

花都区5个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竣工后,应用喷播技术对坡度大于20°的坡面进行复绿的植物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明显的黄土现象;坡度在10°~20°的缓坡上,乔灌草混合种植的区域也逐渐形成立体多样化的植被群落,灌木密度达10株/m2,地被草本植物的密度小于500株/m2(图6~7)。

篇2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 热通道; 热工性能;实验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现阶段全球资源日益紧张,人们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在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上铺设光伏阵列提供电力。这样既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又可以减少墙体的得热从而减少空调负荷。而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热通道在夏季通风排热,冬季关闭状态下增加换热热阻,减少热量传递,对于BIPV系统有重要作用。

在这一领域已有众多研究,主要是关于BIPV对空调负荷的影响,电池背板通风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等。何伟对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建立了理论模型, 采用香港地区典型年的气象数据对BIPV的热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模拟显示, 在香港地区,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通风冷却模式在保证电力输出的同时, 对由于墙体得热造成的空调负荷的减少可达到20%以上。杨红兴从传热的角度研究光伏墙体结构的夏季得热,提出了光伏发电虽然释放热量提高了空气夹层温度,但其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大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温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墙体得热和空调冷负荷。段征强设计了一个空冷型非晶硅光伏热(PV/T)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空冷型非晶硅PV/T结构在自然通风冷却作用下热效率为26.1%,综合能量效率为38.1%,强迫通风冷却作用下热效率为32.8%,综合能量效率为44.9%,从侧面说明了通风降温对非晶硅型电池性能影响。李玲燕对呼吸式幕墙夹层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通风口开启与关闭时、夏季空调开启与关闭、有无遮阳板等不同工况下夹层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过渡季与夏季,晴天与阴天的温度变化特点。

从上述文献可看出,通过光伏背板后面的通道通风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并且比较多的文献集中在对BIPV的整体节能特性的研究上,BIPV流通通道的传热过程、随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温度场场间相互关系缺乏研究。并且由于各地区光照资源以及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差异,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不同地区的热工性能不尽相同。本文针对湖南省株洲市的一栋建筑进行了BIPV流通通道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确立了流通通道内空气、光伏背板、内外墙随环境参数变化的温度分布;通过各温度场的变化分析了通道内的热工过程;比较了晴天与阴天热工性能的差异。

1.试验背景

该建筑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一座倒班楼,该楼的东向墙体为整个建筑光伏一体化结构,长约110m,楼高18.7m。整个立面有多块光伏板组成,试验选取了其中一个光伏模块。测试时间为2013年夏季8月到9月,每天24小时进行测试。

2.试验介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机械学院,上海,201804

【项目资助】:1.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编号:11290707700;2.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创新资金,项目编号:PKJ2012-C13。

试验主要内容是获取包含光伏组件表

面温度、热通道内流体流速和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室外大气温度和风速、内外墙体表面温度以及典型房间的室内温度等具有建筑光伏一体化特性的热工性能参数。图2-1为建筑剖面图及测点布置图,图2-2

为测试区首层局部平面图。

太阳辐射的测试采用辐射传感器,测点在图2-1上的0205,位于光伏外墙朝东方向上。该传感器测量范围0-2000w/,分辨率1w/,准确度5%。室外大气温度测试选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测点远离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和热源1.5m,离地面高度1.5m。

通道动态风速测试使用高精度风速传感器,传感器布置在通道竖直方向上,传感器在流通通道最宽处,距离外墙窗户0.8m左右,以避免外窗外墙形状变化对气流带来的影响,测点为图1中的0203和0204。

BIPV构建的温度测试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精度在0.1℃,在进行温度测量前,需要对热电偶进行标定和校准。其中六个热电偶紧贴在BIPV的光伏背板上,每个传感器位于每块BIPV光伏背板的中心处(图2-2中0102),以测试光伏背板处的温度值;三个热电偶布置在流通通道中,且位于流通通道最宽处,距离外窗0.8m左右(图2-2中818),测试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值,测点距地面位置分别为5m、10m、16m;三个热电偶布置在外墙外表面的测试单元的中心处,采集外墙外表面的温度值,测点分别位于五层、三层、两层外墙表面中心处。

3.结果及分析

图3-1为通道内空气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通道空气温度在上午6:30达到最低29℃。在中午12:00达到最高45℃,12:00之后由于东向太阳辐射减弱,所以通道温度开始下降。三条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并且通道内空气温度与高度成正相关关系,最高点与最低点温差在上午12:00以前基本维持在4℃左右,下午温差有所减少大概在2℃,分析原因可能为上午辐射较强通道内的空气流动较快,空气与光伏背板的换热较剧烈。观察可以知道通道空气温度在下午3:00以前都高于环境温度。

图3-2 8月13日光伏背板不同高度温度随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

图3-2所示为光伏背板三个不同测点的温度。光伏背板温度从6:00开始升高并且温度升高速度在上午时段较快,下午速度缓慢降低。观察三条曲线间的温差知道相对于通道内的空气温差,背板温度差别比较小,上午12:00之前没差别,下午最大温差也在1℃以内。背板温度在一天之内变化比较大,最低温度28℃,最高可达54℃,最高温度出现在10:00左右,背板温度一天有11小时处于40℃以上,夜间温度比较稳定维持在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背板温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太阳辐射达到峰值的时间,预计是因为通道此时热压较大自然通风良好,带走了背板热量,得热与排热在背板温度峰值时间得到平衡,之后排热量大于得热量。12:30左右的一段时间内背板温度衰减很快,但太阳辐射处于峰值阶段,此时发电效率会较高。

图3-38月13日光伏背板平均温度、通道平均温度随环境参数变化曲线

图3-3中各曲线间的变化关系反应了BIPV幕墙通道内的传热过程,太阳辐射使得背板温度升高,背板通过与通道内空气对流换热加热空气,通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相对于背板温度的变化仅有很小的延迟。背板与通道内空气的温差从上午开始一直增大,上午10:00~11:00达到最大12℃,此时的通道空气与环境的温差也最大,达到4℃,可见此时通道内空气的排热量最大,通风效果最好。随后温差开始减小,下午6:30到晚上11:00这个阶段三者的温度几乎相等,此时将不存在明显的热传递现象,晚上11:00到第二天6:00之前通道温度将一直高于背板温度,热流密度方向与白天相反。

图3-4 8月13日外墙内外表面温度及通道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图3-4为外墙内外表面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外墙靠近通道的一侧主要有两个换热过程,一是接受透射过来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是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墙温度对通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外墙温度在上午11:00左右达到最高,最高温度42℃,此时通道内空气平均温度也接近最高约43℃。上午两者温差维持在1~2℃,这段时间是形成室内空调冷负荷的主要时间段。下午2:00之后外墙外表面温度将高于空气温度,主要原因是外墙具有蓄热能力,此后直到第二天外墙温度将一直高于通道内空气温度,综合考虑之前的热压分析,虽然下午6:00开始热压为负值,即环境温度高于通道温度,但是两者相差不大,环境温度仍将小于外墙外表面温度,还是建议开启通风通道来排热。内墙温度比较稳定,随外表面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延迟,由于房间空调没有开启,实际运行时内墙温度会沿纵坐标往下平移,外墙内外表面温差在11:00最大,此时的热流密度最大。

4.小结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确立了通道内空气温度场、背板温度以及内外墙温度随室外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通道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背板温度在纵向上比较接近。通道内空气温度在29℃到45℃之间,最高温度出现在中午12;00.光伏背板温度在28℃到54℃之间,背板最高温度出现在上午10:00,比空气的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

2)分析了背板温度与通道温度的关系,由于存在对流换热,通道内空气温度受背板温度的影响较大,上午9:00到下午4:00这段时间内对流换热比较剧烈。比较通道内空气温度与外墙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外墙温度变化主要受通道温度场的影响,下午2:00过后外墙温度将高于通道温度,建议开启通道降温排热。

[参考文献]

【1】何伟,季杰.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J]. 暖通空调HV&C,2003,33(6):8-11

【2】杨洪兴,季杰. BIPV对建筑墙体得热影响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1999,20(3):270-273

【3】段征强. 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6

【4】李玲燕. 呼吸式玻璃幕墙夹层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8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CHANNEL IN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 IN SUMMER

Chen Lei Gao Jun Shou Qingyun Pei Xiaomei Shi Jie

(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1804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092

3. Sino-German College Applied Sciences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

篇3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2008年前后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进入2011年光伏电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限于需求量大、增速快、技术研发不到位等因素限制,现阶段我国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和安全隐患。展开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光伏电站;工程管理;建设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突出问题。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更为清洁和环保的能源需要越发强烈。太阳能作为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将阳光转换为电能已经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从应用角度分析,展开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研究具有一定实用性价值。

1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项目特点

随着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施工项目的增多,该项目的基本特点更加突出,其施工和管理他特点决定着光伏电站的发展未来。

1.1项目分布不够平衡

我国主要的大型地面电站更多集中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相对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问题,进而对电站建设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西北气候特点、地质特点和环境情况,使得光伏电站施工面临更多挑战。由于西北地区冬季不适宜光伏电站的施工,进而使得大部分的地面光伏电站一般从4月份开始到11月份就已经结束了,施工期只有半年时间。

1.2政策导向因素突出

政策使得光伏电站项目阶段性突击开工建设的现象频发,这一现象也成为该项目的一种主要特点。现阶段我国国内光伏电站产业发展更多需要政策扶持和推动,每一个政策出台后,都能够引起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尤其是政策利好落地之前,更是容易出现抢工建设情况。政策导向使得我国光伏电站总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趋势。根据中电联统计信息,截至2013年末我国国内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5GW,在2013一年当中就已经完成了10GW,2014年不完全统计,年内新增装机总量已经超过10GW。

1.3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集成度高

限于建设周期短等因素,现阶段我国国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集成度高,短期采购量大,需要从系统管理角度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高度集中,进而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限于项目建设位置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因交通不便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非常多,形成系统化工作程序和流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在光伏电站施工作业过程中因设备分散、需要实现分区域安装,施工的区域范围非常大,安装工程则多集中在阵列区。一般情况下一个20WM的广泛电站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在施工中一部分工作属于重复性作业,做好阵列区工程施工时确保电站项目能够顺利完工、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所在。

2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效能低、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作业进度,甚至容易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工程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2.1管理效能低

一些地名光伏电站项目当中存在管理效能低,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的情况,个别项目甚至出现管理滞后、违规操作的问题。相对于其他一些投资项目而言,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虽然较高,但是其投资的周期长,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注意成本控制,那么无疑将延长投资回收周期。施工项目管理要遵循基本的管理原则,同时也需要结合光伏电站的实际情况。造成管理效能低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作业方存在不注重管理的问题,使得管理人员管理规范化意识弱化。

2.2成本控制不到位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整体投入高,如果做不好成本控制很容易导致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延长。对于成本控制而言,光伏电站施工方应结合施工要求和成本投入情况做好工程预算,避免额外非预算支出。一些项目最终的实际投入要超预算近20%左右,可以说较高的额外成本多数源于采购端成本控制不到位。

2.3施工标准化水平问题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标准化是决定项目有序展开和高质量达到施工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标准化问题较为突出,限制了施工作业水平的提升。如存在材料缩水问题,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往往都是隐性的,不容易被发现,如在光伏支架方面,地面光伏电站需要大量光伏支架,部分项目使用非标准厚度和参数的支架,进而降低了电站的承重、抗风和抗地震能力减弱,无法达到原先的项目设计要求。

3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3.1设计管理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质量、效率高低,首要因素是设计管理水平,设计管理要将设计技术和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而才能通过科学规划和分析研究,设计出适合项目实际施工条件的技术方案。针对光伏电站项目而言,设计管理主要包括光伏阵列区设计、电气设计、基础土建设计、房建设计、辅助设施设计。科学实现设计管理才能使后续施工符合实际要求,进而提升光伏电站项目的整体质量。

3.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地名大型光伏电站项目能够顺利建设的基础保障。采购管理关乎到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光伏电站项目的采购设备主要是光伏组件、组件支架、逆变器、光伏监控系统、箱变等电气一次设备等。在建设过程中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箱变的用量非常大,采购成本高低对于对项目施工和项目运营所产生的经济性影响大。在光伏电站项目当中要积极提升招标采购的规范性,提升采购的效率,严格按照采购标准实施采购,进而为施工提供优质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3.3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的基础要求就是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开展施工,确保各个施工环节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监管,对于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而言,必须突出环境因素影响,在施工中注重对环境的检测,避免气候和环境对施工造成影响。

结束语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工程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话题,从安全、规范施工入手,结合项目特点展开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而科学做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将成为科学实现施工目标的关键。

作者:梁雅淼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祖良,陈魁.光伏电站方阵基础的施工方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9).

篇4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施工安全

10kV配电网作为我国主要配电网络之一,其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纵观当前我国10kV配电网电力工程的建设情况,其中始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笔者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

1当前10kV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力破坏。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配电网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配电网施工及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原有10kV配电网中存在很多问题,电力供应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老城区网络结构缺乏合理性[1]。原来的电力网络主要由单电源供电,用户在用电过程中不会对接线进行处理,经常会出现任意摆放的问题。加上用户用电量的逐渐增多,加上缺少安全用电意识,直接导致了配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缺乏,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力供应需求。

2)闪络放电。

在长期配电过程中,配电网经常会出现闪络放电问题,这是由于线路长期暴露在户外,加上受到环境的污染,这种情况下配电线路绝缘层很容易会出现粉尘,进而对线路绝缘性造成影响。雷雨冲击线路以后,配电线路可能会出现闪络放电的问题,闪络放电形成以后,线路会出现单方面接地的问题,这时两相电压会明显增加,进而使暂态电压增长。通常情况下,单纯电压升高是不会破坏绝缘设备的,然而在运行环境比较糟糕的条件下,设备绝缘性将会大大降低,进而对电路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3)过电压作用。

实际上以前我国供电设备的总体形成不是很高,因此电力系统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不良环境之下,供电设备长时间运转很容易会出现线路绝缘性差等问题[2]。同时长时间运行期间,供电设备需要对内部过电压作用起到承受作用,进而破坏电力系统。此外,弧光接地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过电压作用,其电压值非常高,成为损坏设备的重要原因。在线路电流非常大时,如果不能选择有效的防护性措施,就会出现弧光接地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电力系统。

4)人为因素的影响。

当前很多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在配网施工过程中,人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人为因素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中,施工人员的管理很容易会被忽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其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就不能形成。此外,当前管理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知识结构陈旧,这一切都埋下了安全隐患。

2保证配电网工程施工安全性的措施

2.1将施工前的设计规划工作做好

在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将一个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情况考虑好,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情况,根据有关供电可靠性的意见展开规划与设计,通过归纳和分析这些问题,为10kV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性提供有效保证[3]。

2.2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结合配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施工技术措施。同时,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并仔细解答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将施工技术控制重点交代清楚,让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

2.3增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展开施工,因此在配网工程建造过程中,应不断增强对架空线、杆塔及配电设备等的管理。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电力传输环境的规划工作,定期检测线路,以降低不必要的电路耗损。除此之外,在杆塔施工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展开加固作业,充分保证施工安全。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变压器是很容易被烧坏的,进而使变电操作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在安装变压器之前,应确定供电系统载荷以后才能实施变电操作,充分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转,最终保证电路配电的安全性。

2.4强化配网工程流程管理

10kV配网施工需要由人来完成,施工人员素质会直接关系施工技术的应用。因此,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流程的监控,在开始施工之前拟定施工计划。对“签订合同———提出设计方案———竣工验收——结算”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对以下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审查项目设计方案;管理施工工程,探索出更好的的方法,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科学管理工程造价,对设计、预结算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有效提升投资效益;将安全生产理念贯彻施工全过程中;完善物资管理,保证物资供应。

2.5科学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应结合配电网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在配电网电力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应该将施工范围内线路考察工作做好,对于工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周密考虑,并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此外,在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停电问题的发生,即使必须要停电,也要对停电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停电对用户生产及生活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3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施工困难,必须结合这些问题选择施工技术,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虽然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及施工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因此必须对这方面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深入挖掘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以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益,最终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际.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施工安全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8):131-133.

[2]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4):35-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