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调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调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物流配送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货物的分类、挑选、派送等工作,实现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的系统化的过程,区域物流配送体系是伴随着区域物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区域物流配送体系能有效保证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强供应链的能力。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对配送方案优化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国内企业物流配送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A物流公司概述
A物流公司,是由某集团旗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国内的物流企业在中较早开展物流集成化管理、以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物流公司。A物流公司仓库总面积四百多平方米,配送能力一百万票次,年运输量五十亿吨公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八个区域公司和一百二十多个物流服务平台。
A物流公司海口分公司在海口市有一个配送中心,仓库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主要业务内容是对某集团的网上商城的订单进行配送及将某集团的生产的产品配送到苏宁、国美、美都家电、信兴电器等海口市内大型电器商。
二、A物流公司配送存在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发展,A物流公司逐渐壮大,经营范围遍布全国,但是其区域的配送在配送管理和信息技术手段上仍然存在问题。A物流公司海口分公司是A物流公司在全国的网点之一,通过对它的研究和考察,发现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配送路线选择不合理
在配送计划的制定上,A物流公司海口市分公司目前所使用的方式是配送部门的配载人员通过人工来对其进行安排。配载人员制定配送计划后由货车司机来确定配送路径,而司机常常只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或者方便运输的立场去采用常用路径,没有考虑过货车所走的路线是否已是最优化。这样选择配送路线致使的直接后果即是,A物流公司无法预先了解货车在途的具体运输情况和货物何时到达,这样的操作程序,造成了货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增加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配送成本,也降低了配送的效率。
2.缺乏信息化手段,在途货车管理受限
A物流公司一直以来都很注重管理在途货车,但是因为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难以达到精确、安全、迅速的配送目标。也因此一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没办法从根源去解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A物流公司的发展。
A物流公司在在途货车的监督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货车的运输时间由司机控制,A物流公司对于在途货车的及时掌控及管理无能为力。在途货车在运输配送货物的途中,还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在运输途中遇到抢劫、因司机超速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天气变化、车辆突然出现故障、司机临时有事等,以上这些都会对公司造成损失。因此A物流公司需要及时掌握货车的情况,对货车进行动态调度,方便对路线进行调整,而这都是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
三、A物流公司配送方案优化
1.配送路径优化
通过使用节约里程法,可以使得A物流公司在配送时采用最短的路径和对货物进行合理配载,可以达到节约配送成本;节约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合理运用资源的目的。
(1)节约里程的基本原理
节约里程法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设A为配送中心,B和C为配送网点(即客户),从A到客户B或C的距离分别为a、b,配送点B和C之间距离为c。现有两种送货方案,即A向B、C分别送货和A向B、C同时送货,对比这两种方案,可得出,方案①的配送路线为:A―B―A―C―A,配送距离为:L1=2(a+b);方案②的配送路线为:A―B―C―A,配送距离为:L2=a+b+c,S=L1-L2=a+b-c,显然,由几何性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边长可知,S>0方案②优于方案①,其中S为节约里程量。
(2)节约里程法的步骤:①计算出每个配送点之间的最短路线;②根据节约里程法的基本思路计算出各个配送点间的节约里程数;③将计算出的节约里程数降序排列;④根据节约里程排序和约束条件进行配送线路优化。⑤画出最终优化路线图。
(3)A物流公司节约里程法的应用
A物流公司海口分公司使用节约里程法进行配送路线优化的假设以及约束条件如下:①各个配送点所需产品全部都能混装;②各个配送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确定的;③各个配送点的日配数量已知,且一辆货车一次配送能够满足一个配送点的日配送量;④货车规格已知;⑤在一条配送路线上的配送总量不能超过货车的载重量。
A物流公司海口分公司有一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设为点P,需向10个配送点A至J进行配送,如图2所示,图示的数值是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以公里为单位。配送点A(国美仓库)的平均日配送量为1.4t,配送点B(美都新华南店)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4t,配送点C(美都玉沙店)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6t,配送点D(名瑞辉经销商)的平均日配送量为1.5t,配送点E(美都海垦店)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7t,配送点F(信兴电器)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6t,配送点G(宏州电器)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5t,配送点H(京东仓库)的平均日配送量为0.8t,配送点I(香田贸易)的平均日配送量0.6t,配送点J(苏宁仓库)的平均日配送量为1.5t。A物流公司有足够量的2t和4t货车,具体配送路线优化如下:
未优化前的配送方案:配送路线①P-A-J-P运行距离34公里,货车车型4t;配送路线②P-C-D-P,运行距离36公里,货车车型4t;配送路线③P-E-G-F-P运行距离36公里,货车车型t;配送路线④P-H-I-P运行距离27公里,货车车型2t;配送路线⑤P-B-P运行距离20公里,货车车型2t。一共需要两辆4t的货车和三辆2t货车,总运行距离153公里。
最终配送路线方案如下:最终的配送路线如图3所示,配送路线①P-D-E-G-F-P,运行距离54公里,货车车型4t;配送路线②P-J-A-GB-C-P,运行距离43公里,货车车型4t;配送路线③P-H-I-P,运行距离27公里,货车车型2t。一共需要两辆4t货车和一辆2t货车,总运行距离124公里。
通过节约里程法进行配送路线优化一个节约了29公里,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也起到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合理运用配送资源的作用。
2.货车配送调度优化
上述的配送路线优化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货车运输的环境则是动态的、开放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去避免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因此A物流公司需要实时掌握货车的具体情况。这需要信息技术来实现,进行货车的动态调度,迅速处理突发状况,达成提高配送效率的目标。
(1)货车动态调度条件
①GSM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主要功能:提供语音通话、短消息(SMS)、移动数据。在动态调度优化的过程中,可以把货车的调度当作是货车的车载终端与A物流公司调度中心通过GSM的SMS来进行信息的收发和传输的过程。
②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输出,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以地理研究和提供地理规划、管理、决策为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主要功能:数据操作、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空间的查询和分析、数据可视化表达和输出。
③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确度高、观测时间短、实时导航、操作简便、应用广且功能多、保密性强且抗干扰能力好和全球全天候工作等特点。
对货车进行跟踪是进行动态调度的前提条件,A物流公司把GPS、GIS、GSM三者进行结合对运输在途的货车的整个过程周期进行全面的跟踪,配送跟踪模型如图4所示。整个配送跟踪系统具有基本信息管理、货车定位跟踪及控制;紧急报警、数字地图、动态路线优化等功能。以ArcGIS为例,主要工作流程是:将车载GPS终端分布各个移动车辆,负责接收GPS卫星定位信息,通过数据控制处理器解算出车辆所处的位置坐标,坐标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符合GSM标准的无线GPRS模块,将数据发送到系统中来;以GPRS-Server控件作为系统与GPRS信息交互的中间件,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实时地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位置、速度、车况等)。
出现不确定因素时,初始方案倘若没有办法满足实际的配送要求,便需要进行动态调度,形成一个新方案或者新路线,如图5所示。
图5 动态调度方案
四、结论
本文根据A物流公司海口分公司的配送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1)运用节约里程法对A物流公司海口市分公司原有的配送路径进行分析,再进行优化,提出了配送的最佳方案,使公司合理利用资源并且节约了物流配送成本。(2)面对动态环境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借助信息化技术GMS、GPS和GIS对货车进行动态调度优化。通过配送方案的优化,能够使得A物流公司海口公司在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公司的利润,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基于节约里程法的物流配送路线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3):144-144.
篇2
关键词:配送主体感知;车辆故障;救援车辆调度;混合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vehicle breakdowns i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djoin rescue strategy and optimization scheme are put forward.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vehicle scheduling, the theory of disruption management and the theory of behavioral operation. In the rescue process of breakdown vehicles, the perception factors on distribution entities are extracted and measured. And a rescue vehicle scheduling model is built consider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subject. A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s designed which combines the genetic algorithm with the 2-opt algorithm for the model.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subject perception; vehicle breakdown; rescue vehicle scheduling;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0 引 言
新型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由于各类干扰事件的出现使得配送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物流配送干扰管理对提高配送效率,提升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Victor,Ta?X等[1-2]分别针对不同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算法解决了相应的问题。Mu和Eglese等[3]考虑了在配送车辆出发前,有些车辆被延迟出发的情况,构建了以最小化延迟时间、最小化顾客服务延迟时间以及费用为目标的目标函数。王旭坪、蒋丽等[4-5]针对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车辆故障导致运力受扰的情况,根据干扰管理思想,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救援策略,并且就相应的救援策略建立了模型进行了求解。
以上文献对车辆调度以及干扰管理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却很少考虑物流配送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感知因素。李浩
淼[6]研究了当发生干扰事件时,在考虑顾客感知,保持顾客满意度,维持顾客忠诚度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应的干扰管理模型,使系统的扰动达到最小。丁秋雷、胡祥培等[7]将行为科学中的前景理论应用到物流配送干扰管理当中,结合行为科学中对人的感知的研究方法与运筹学中定量的研究手段,提出基于前景理论的扰动度量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物流配送活动中车辆故障这一干扰事件,根据干扰管理思想,综合考虑各配送主体的行为感知因素,建立考虑配送主体感知因素的救援车辆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
1 救援车辆调度模型
1.1 问题说明
在某项配送任务中,配送中心所有车辆全部执行配送任务,在配送过程中某一辆车出现故障,并且不能继续执行配送任务,其他在途车辆要对故障车辆进行救援,不考虑增派策略以及取消策略。在配送过程中所有车辆的行驶和位置等信息都能够实时得到,以干扰发生时的状态为基态设计救援车辆的调度方案。
1.3 扰动的度量
(1)顾客的不满意度
影响顾客不满意度的感知因素主要有其接受服务的时间、货物的完好性、接受服务的次数等,本文主要考虑顾客接受服务的时间,具体可表示如下:
(6)式表示在原计划中出发时车辆非满载;(7)式表示在原计划配送车辆中,其中任意k-1辆车在出发时的剩余装载量之和要大于第k辆车的实际载货量;(8)式表示所有车辆最终都回到配送中心;(9)式表示每辆车服务客户的需求量总和不能超过车辆的实际装载量;(10)式表示除受扰点之外,每个客户必须接受服务,且只能被服务一次;(11)式表示受扰点至少被访问一次;(12)式表示为未受扰车辆服务的顾客仍有原车服务;(13)式表示救援车辆要先到故障车辆处取货,然后再服务受扰客户;(14)式表示受扰车辆的货物全部被取走;(15)式表示路径限制,车辆不会从起点直接回到配送中心;(16)式表示救援车辆从故障车辆处所取货物等于救援车辆所服务的故障车辆的顾客需求量;(17)式表示每辆救援车辆去且只去一次受扰车辆处取货;(18)式为顾客接受服务的时间窗要求。
2 算法设计
本文选择用遗传算法和2-opt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2-opt算法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来弥补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的不足,进而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初始种群在经过了重复的复制、交叉和变异操作之后,基本上找到了5组近似最优方案,为了使每辆车的配送任务尽量均衡,设计2-opt算法:在单车路径中存在ii+1, jj+1,利用ij, i
+1j+1来代替原路径,经过交换之后如果目标函数得到进一步优化,说明可以改进路径解,那么选择改变后的路径来代替原路径。利用2-opt算法需要设置停机条件,设定循环次数为50次。
3 算例仿真分析
本文在文献[4]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时间窗参数,客户点坐标和需求量信息如表1所示,配送中心位于点50,00,配送中心共有4辆配送车辆,每辆车的行驶速度为1,每辆车的载重量为10。
干扰发生前以车辆行驶总路程最短为目标的最优调度方案为:(1)0-12-5-14-11-0;(2)0-17-4-13-15-18-0;(3)0-7-16-1-9-0;(4)0-6-8-3-10-2-0。此时最优路线总长度为588.28。本文选取车辆2在运行到时间t=6.4时发生故障,故障车辆坐标为43,62,车辆1的坐标为19,45,车辆3的坐标为65,47,车辆4的坐标为95,20。
设置遗传算法中交叉概率pc=0.75,变异概率pm=0.0005,得到最优救援方案μ1-b1-4-11-18-0,μ3-b3-13-1-9-0,μ4-b4-15-10-2-0,此时顾客、服务商和配送员工的不满意度分别是0.375、508.6、25.44。
4 结 论
本文针对物流配送活动中常见的车辆故障情况,运用干扰管理的思想,对配送主体的感知因素进行了提取和度量,构建了考虑配送主体感知的救援车辆调度模型。并且把遗传算法和2-opt算法相结合,构建了混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证明本文算法能够在综合考虑配送主体感知的情况下,快速地对车辆故障这一干扰事件做出救援方案,该方案能够使各配送主体的满意度达到最大,这是对配送领域故障车辆救援管理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Victor Pillac, Michel Gendreau, Christelle Gueret. A review of dynamic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225(1):1-11.
[2] Ta D, Jabali O, Van Woensel T. A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flexible time windows[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14,52:39-54.
[3] Mu Q, Eglese R W. Disrupted capacitat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order release delay[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3,207(1):201-216.
[4] 蒋丽,丁斌,臧晓宁. 基于干扰管理的车辆故障救援模型[J]. 系统工程,2010,28(6):111-116.
[5] 王旭坪,吴绪,王征. 运力受扰下车辆调度干扰管理问题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11,37(8):256-259.
篇3
关键词: 物流;仿真;成本;库存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一、仿真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仿真就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去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计算机仿真则是借助于计算机对系统模型进行实验的一种方法,它是5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仿真技术发展到今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50到60年代,仿真是在实体上进行,实时性强且精度较高,但实施难度和费用较大。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系统的一部分由计算机代替,另一些组合由实物充当,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实时性。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计算机仿真或数字仿真阶段。计算机仿真技术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1. 可以替代许多难以实施或无法实现的实验。
2. 可以解决用理论分析或数学解析难以求解的大型系统问题。
3. 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节省研究和开发费用。
4. 可以避免实际实验的财产消耗。
5. 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并不拘于时空限制。
二、仿真的类型和基本步骤
计算机仿真的类型有离散事件(系统)仿真(Discrete-Event Simulation)、连续系统仿真(Continuous Simulation)、混合系统仿真(Combined Discrete continuous Simulation)等。
物流系统的仿真是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其核心是时钟推进和事件调度的机制。离散事件系统是指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点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这种引起状态变化的行为称为“事件”,因而这类系统是由事件驱动的;而且,“事件”往往发生在随机时间点上,亦称为随机事件,因而离散事件系统一般都具有随机特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往往是离散变化的。
在计算机仿真中涉及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系统、模型、计算机,联系着它们的三项基本活动是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建立(一次建模)、仿真实验,这三要素和三项基本活动是所有计算机仿真的基础。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1. 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仿真软件
2. 建立仿真模型
3. 编写各种控制程序
4. 运行仿真系统
5. 仿真结果分析和优化
三、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研究的影响
随着物流行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节奏越来越快,物流系统越来越复杂并且内部关联性越来越强,生产管理者对生产改进的每一决策,都需谨慎考虑,措施不当,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正是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快节奏和柔性,要想预测每一个决策给系统带来的后果,己经是人的大脑无法胜任的了。计算机仿真技术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成为自动化物流系统管理者的有用工具,成为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人员的得力助手,成为公司检验其物流系统及决策是否真的高效的唯一可用技术。在设计一个新的工厂或系统,对己有系统添加新设备或重新优化,仿真都是非常必要的。仿真技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其对物流系统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解决随机因素的影响
仿真模型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随机模型,系统的参数受随机因素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在模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点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仿真帮助系统优化
仿真可以让人们依据对系统模型动态运行的效果,多次修改参数,反复仿真。仿真是一种间接的系统优化方法。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来说,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最优解。优化只是相对而言的。即使是最优化方法,其本身由于若干的假设、抽象和简化所造成的误差,已经使“最”字打了折扣。
3.仿真对各种复杂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仿真所建立的模型,完全是实际系统的映像。即它反映系统的物理特征、几何特征,又可以反映系统的逻辑特性。因此,对于各种复杂的物流系统,无论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可以用仿真方法来研究。
4.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助于系统分析
研究分析物流系统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解析法,另一类是非解析法。解析法是把物流系统抽象成一种数学表达式,通过求解数学表达式找到最优解。这是一种完全通过逻辑推理来获得启发和借鉴的方法,如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解析法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是比较成功的方法。但是,解析法过于拘泥于数学抽象。非解析法不依据抽象的假想,而是以现实为依据。仿真方法是一种非解析法。仿真所依据的,是对系统的实际观测所获得的数据建立起来的动态模型。这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即表达了系统的物理特征,又有其逻辑特征。
四、仿真技术在物流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研究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物流系统规划及设计
在没有实际系统的情况下,把系统规划转换成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模型,评价规划方案的优劣并修改方案,这是仿真经常用到的一方面。这可以在系统建成之前,对不合理的设计和投资进行修正,避免了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系统仿真运行准确地反映了未来物流系统在有选择的改变各种参数时的运行效果,从而使设计者对规划与方案的实际效果更加胸有成竹。
2.物料运输调度
复杂的物流系统经常包含若干运输车辆、多种运输路线。合理的调度运输工具,规划运输路线,保障运输路线的通畅和高效等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运输策略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何评价各种策略的合理性?怎样才能选择一种较优的调度策略?运输调度是物流系统最复杂,动态变化最大的,很难用解析法描述运输的全过程。建立运输系统模型,动态运行此模型,再用动画将运行状态、道路堵塞情况、物料供应情况等生动地呈现出来。仿真结果还提供各种数据,包括车辆的运行时间、利用率等等。通过对运输调度过程仿真,调度人员对所执行的调度策略进行检验和评价,就可以采取比较合理的调度策略。
3.物流成本估算
物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装卸成本。成本的核算与所花费的时间直接有关。物流系统仿真是对物流整个过程的模拟。进程中每一个操作的时间,通过仿真推进被记录下来。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仿真,统一计物流时间的花费,进而计算物流的成本。这种计算物流成本的方法,比用其他数学方法计算,更简便、更直观。并且,可以建立起成本与物流系统规划、成本与物料库存控制、成本与物料运输调度策略之间的联系。从而用成本核算结果来评价物流系统的各种策略和方案,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实际仿真中,物流成本的估算可以与物流系统其他统计性能同时得到。
4.库存控制
通过对物料库存状态的仿真,可以动态地模拟入库、出库、库存的实际状况。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入库、出库的时机和数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发展,计算机仿真方法在物流系统分析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在如下几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1)由于有些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应用数学方法难以构造模型,提出解析解,此时可采用仿真的方法构造模型,以求得系统模型的解答。
(2)对于新设计的物流系统,在未能确定它的优劣情况之前,不必急于无根据地花费大量的投资来建立,可应用仿真对新的物流系统的可行性和效率提出明确的评价判断。
(3)仿真具有通过试验达到优化的目的。可应用这一手段,对控制与决策中的多方案进行多次运行,按既定的目标函数,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辅助决策。
(4)对物流系统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在仿真模型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记录有关数据和信息,从而为分析物流系统提供依据。
(5)对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计算机模型可以对从过去到未来的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物流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仿真运算,研究系统的因果关系,得出结论,以促进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通过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扩展了物流系统研究的边界,有助于描述物流系统的各种现象,加强直观感,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耀华.物流系统的三维虚拟仿真[J].E制造(e-Manufacturing ), 2002,8:48-53.
[2]闰英伟,霍津海.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我国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应用[J].浙江物流, 2003,11:57-60.
[3]工煌,蔡临宁,岳秀江.物流系统的仿真研究综述[J]. 制造业自动化, 2004,9:6-9.
篇4
关键词:炼钢;层次分析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11-02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调度优化方法
AHP方法是在多目标、多规则的条件下,对多种对象(目标、方案等)进行评价的一种简洁而有力的工具。其实施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一方面,AHP方法能汲取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阅历、智慧、判断能力;另一方面,AHP丰富的数学原理为该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A.L.萨坦(A.L. Saaty)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他将决策人复杂系统的评价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以便决策依据易于被人接受。同时,应用AHP方法所需要的定量信息要求不多,但决策人对决策问题的本质、所包含的系统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掌握的十分透彻。另外,AHP方法对无结构化的系统的评价决策以及多目标的决策问题更为适用。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①对构成决策问题的各种要素建立多级(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对同一层次(等级)上的要素与上一级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结果评定尺度;②确定其重要程度,最后依此建立判断矩阵;③通过一定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④通过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对所有的替代方法进行优先排序,从而为决策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调度优化步骤
(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对于基于仿真的炼钢生产调度系统而言,可以把系统分为3个层次:①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次只有一个元素,即经过多次仿真得到最优调度方案(EH)。②中间层(决策准则):根据前文提出的评价指标,以目标层的元素为导向,可得到五项决策准则(见表1)。对于一个较优的调度方案来说,连浇实现率、设备平均利用率越大越好;而计划完成时间(makespan)、系统平均等待队列、系统平均等待时间越小越好,因此取它们的倒数作为决策准则。③最低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由计算机仿真出的各种调度结果(Fi)。
基于仿真的生产调度系统是一种完全相关性多级递阶结构。其中上一层次的每一要素与下一层次的所有要素完全相关,见图1、图2。为了得到一个较优的调度方案(EH),调度员在进行n次仿真之后,对任一仿真结果Fi(第三层),均需要以第二层的五项决策准则(见表1)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说,各层次间的要素都两两有关。
(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各要素优先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
(3)对系统相容性和误差分析各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和判断。
表1调度系统的各评价指标的优先级
要素代号 评价指标 优先级排列 考核角度 备注
A1 连浇实现率 1 成本 取倒数
A2 1/计划完成时间 2 效率
A3 设备平均利用率 3 效率
A4 1/系统平均等待队列 4 来源于排队率,效果等同,属于统一优先级。 取倒数
A5 1/系统平均等待时间 4 取倒数
(4)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在计算了各层次判断矩阵有关要素对上一级EH的重要度之后,即可从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次要素关于下一层要素的综合重要度(综合权重)。在m次仿真后,假设调度方案的各评价指标的重要度为An×1,即可求得m次仿真结果的综合重要度,其中,综合重要度最大的即可作为最佳调度方案。
3结束语
根据炼钢车间生产调度多、目标优化的特点,借鉴制造行业的绩效评价手段,在完成计划调度仿真之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多个仿真的调度方案进行决策精选得到调度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殷瑞钰.冶金流程工程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唐立新,杨自厚,王梦光.炼钢一连铸生产的计划与调度结构[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3]李霄峰,徐立云等.柔性炼钢连铸仿真调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仿真学报,2002.
[4]嵇振平,陈文明,于戈.分层有色PetriNet(HCPN)及其在宝钢炼俐连铸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建模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2.
篇5
针对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及配送要求,本文以“优化”为主线,研究分析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车辆调度优化。
【关键词】物流运输;回程配载;冷链物流
1 回程配载
回程配载意思为具体的回程运班选配货载,即承运人根据回程路径向托运人提出托运计划,根据运输工具的特性,确定适合的货物装载数量、体积等,返回目的地的过程。
1.1基于回程配载的SWOT分析
1.1.1Strength
1.1.1.1自身优势
根据物流公司自身优势,整合物流信息,由统一平台进行监控。物流公司信息功能主要有:
(1)车辆实时监控
监控公司所有自有车辆的位置信息,包含经纬度值,状态信息包括时间、速度、方向、设备故障、空载、重载等信息,具有全程、实时、可视化冷链安全监控。
(2)历史轨迹
车载终端上存储的历史轨迹记录可以由管理中心通过无线方式按照时间段提取后存储于管理中心,轨迹点可以在管理中心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车辆的行驶过程以及相应的冷链状态信息。
(3)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除具有超速、越界等报警提示功能外,还配备有紧急报警开关,遇有紧急情况时,驾驶人员可向调度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息,由调度管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4)远程控制
车载终端具有断油断电功能,调度管理中心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向车辆发送断油断电指令,停止车辆运行。
1.1.1.2外界优势
(1)水陆交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水路交通便利。
(2)人口优势。人口集中可以产生许多经济优势或效益。
(3)雄厚的人才实力。我国高校众多,培养了大批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1.1.2Weakness
1.1.2.1自身劣势。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与世界一流的冷链企业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
(1)只有部分车辆和仓库已经实现了仓库和配送的可视化,有待推广使用,完善系统。
(2)针对可视化的移动APP还在推行中,亟待成熟。
1.1.3Opportunity
自2009年以来,中国3G网络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成熟与发展,中国的4G网络也于2015年日益成熟。因此,实现物流运输过程可视化越来越值得期待。
1.1.4Threat
面对机遇,同时也要迎接挑战。
(1)以三千多万卡车司机服务的移动互联平台蕴藏着重要经济价值,目前汇通天下、易流、维天运通这三家公司都在倾力抓住这样的商业机会。
(2)快递服务新行业中,以中通、顺丰为例的快递企业在不断地变革。利用微信、APP的普遍应用的趋势,在互联网上创新快递服务,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
(3)传统找货方式中,司机们为了防止回程空车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集中在熟悉的运输市场中,寻找适合的运输货物。这种传统找货方式效率较低,无法达到双赢目的。
推广手机App,使司机能够及时获取订单信息。司机在手机上安装了APP之后,将自己的车型、可运载的货物种类、运输期间到达的时间以及地点,还有最终返回地等信息,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到网站。网站在后台将车源和货源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将大量的数据整理成简便明了的供需信息。
1.2解决方案
根据SWOT分析内容给出相应的评分制度:5-4分为特高;4-3分为稍高;3-2分为中等;2-1分为稍低;1-0分为特低。
根据评分制度给SWOT分析中各个因素项打分:
优势:冷链物流全程安全监控(4);运输可视化(4);便利的水陆交通(4);密集而众多的人口(3);
劣势:车辆和仓库的信息化配备不完善(3);可视化移动APP有待研究推广(3);所在地区行业竞争激烈(5);
机会:4G网络成熟(5);公路物流运营(4)、快递服务(4)和物流商业整合(4)的变革;
威胁:以3000万卡车司机服务的移动互联平台已有三家公司进军(4);以中通、顺丰为例的快递企业已经陆续在移动互联上实现了创新(4)。
根据评分制度为各项因素打分,计算各分析项的平均值,得出各项影响强度。并综合物流公司现阶段运营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型战略。
1.3根据SWOT分析法所采取的措施
1.3.1根据公司业务情况,调整车队规模。
(1)尽量满足自身的运输需求,根据地区业务大小合理分配车队,利用好自身调度平台的优越性,更深层次地优化运输效率。
(2)利用好闲置车辆,打造良好口碑,传播物流公司自身影响力。
1.3.2抓住国内4G网络成熟的机会,顺应互联网信息时代潮流。
(1)优化统一调度平台,使其成为公司的强大竞争力。
(2)加大力度投入移动APP的研发,实现调度平台与APP的链接。可以提供给引用的外来车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引用社会车辆时产生的系统对接问题。
1.3.3利用高校优势,挖掘人才。
(1)积极与高校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
(2)专家指导与人才引进。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聘用高校专家、物流咨询公司专家为培训讲师,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制定战略目标。
(3)重视车队司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车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降低物流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服务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2 从空载率看待回程配载问题
2.1国内空载率发展现状
“空载率”指车辆没有搭载乘客或货物的行车里程在整个运营行车中的百分比,即空载率%=空车行车里程/总行车里程。
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的 52.5%,造成大量的物流损耗费用。据调查,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年由于空载率高的原因造成的无效损耗高达100亿元人民币。而在国外,德国道路的货运空载率约为 17.9%;1980年到2004年期间,英国货运车辆的空载率从 33%下降的27%,目前仍在不断下降。制定出公路货运空载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降低空载率,对我国物流行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本文从空载率这个角度出发,就如何降低空载率而获得返程配载中的更多利润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2基于鱼骨图分析法分析空载率高的原因
根据鱼骨图分析法可以看出,空载率高的原因与政府、企业和个体商户这三大主体有关。因此,要有效地降低空载率,需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2.3基于冷链运输提出降低空载率的解决方案
2.3.1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划分各部门职能,防止地域保护主义的出现。
2.3.2企业:统筹发展专用车辆,有效的对货运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科学规划运输路线,降低空载率。
2.3.3个体商户: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合理运营车辆。加强信誉保障,诚信经营。
3 结论
本文对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车辆调度优化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回程配载的SWOT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找出适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然后对国内外空载率现状进行分析和对比,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我国冷链物流空载率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如何降低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空载率,合理利用资源,帮助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冲.物流节点能力与通路能力的匹配研究[J].20140601
篇6
关键词:滤棒物流系统、自动化立体库、工艺布局
为了更好地满足滤棒工艺要求,实现柔性生产管理调度,滤棒自动化物流系统将逐步取代人工作业模式或传统固化储存输送系统模式,因此滤棒物流系统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如何更好发挥滤棒立体库的作用出发,以更好满足工艺需求为目标,结合生产实际,剖析滤棒立体库工艺的多种布局方式,对比分析其优劣势。
一、滤棒物流系统简介
滤棒生产工艺要求滤棒固化一定时间,以达到物理指标硬度要求。传统方式采用滤棒固化储存输送系统进行固化,固化区滤棒容量约12万支,固化时间约20分钟(成型机设计能力600米,分钟),见图1。
传统方式存在三个弊端:1.固化容量有限导致固化时间有限,无法满足滤棒工艺要求至少两小时以上的固化时间;2.按照工艺要求取消快粘胶的使用后,由于固化时间短,导致滤棒发送管道积胶增加以致堵管频繁;3.随着滤棒牌号的增加,此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管理柔性对接要求,存在产品结构不平衡性,且增加了生产调度的难度。
随着自动化物流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卷烟生产工艺要求,滤棒立体库系统应运而生,以实现柔性的生产管理调度。
滤棒物流系统工艺流程如图2,滤棒高架库的储存容量决定了固化时间,一般设计要求根据卷包产能需求满足滤棒8小时以上的存量。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对外观无法辨识的滤棒自动附着信息,建立滤棒防错牌、混牌控制措施;系统使用高架库实现调牌需求,配合卷烟机分组情况分配卸盘机及发射机,实现系统调度与生产管理调度的自动对接,从而取消使用FLC滤棒交换站调管方式进行调牌;高架库中的货位存储单元为料盘组,一般而言,一个料盘容量为4000-4500支滤棒,而料盘组以15-22个料盘为一组,由此计算库容量。
二、工艺整体布局方式
根据立体库的出入库模式,即入库与出库是否在同一平层,以及是否在立体库的同一侧,将滤棒物流系统的工艺整体布局方式分为同层异侧、同侧异层、同层同侧、异层异侧等,如图3。同层布局即出入库在同一平层,要求建筑平面空间较大,建筑高度空间较小;同侧要求出入库在立体库的同一侧,要求建筑平面空间较小,而建筑的高度空间则较大。滤棒物流系统的设计,根据厂区整体布局,以满足工艺需求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滤棒物流系统的工艺布局方式。
1.同层异侧布局方式
此种模式最为常见,如图4,在立体库的一侧对接装盘机实现入库,另一侧对接卸盘机完成出库,且入库与出库在同一平层。
这种布局方式的优势在于:工艺流程清晰;料盘出入库输送方向一致,无需多余的转向装置;滤棒车间所有设备在同―层,利于设备及人员的管理。其劣势在于要求滤棒库横向空间距离较大,至少40米以上。
2.同侧异层布局方式
将成型机、发射机布置于滤棒立体库的同侧,考虑成型机生产时需要辅料(丝束、盘纸),其中一丝束包有500多千克,且辅料采用AGV小车运送的方式,因此将成型机、装盘机布置在一层;发射机与卸盘机布置在二层高处,以利于发射的压力,减少连接管道的距离及爬升。
其优势在于:发射机设置在高处,发射压力大大减少;由于发射压力的大幅降低,滤棒的前行速度大大降低了,从而较大程度地减少了触头、外表皱、爆口等质量缺陷的滤棒产生,提高了在发射过程中滤棒质量的稳定性;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项目建筑面积是以所申请项目的产能为依据的,在产能确定、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为项目总体工艺布局腾出更大的面积。
其劣势在于:卷包车间吊顶净空高一般为6米,滤棒车间若与卷包车间同标高时,设置两层时需考虑空间高度是否能满足;滤棒成型机布置在一层,涉及空压、除尘、冷却水管道如何布置问题;此外,从输送机上分离出单个空滤棒盘和实滤棒盘时必须对其进行180°调头,才能供成型机和发射机使用,为此必须带有180°转向装置。
此方式适用滤棒车间横向距离空间不足,但高度空间可利用夹层类空间弥补的厂房设置。
3.同层同侧布局方式
将成型机、发射机布置于滤棒立体库的同侧且同层,在同侧既有成型机布置,又有发射机布置,设备布置相对较为混乱。根据产能测算如果仅使用一台堆垛机,则堆垛机肩负入库和出库任务;如果使用两台堆垛机,则一轨双车,一车负责人库,另一车负责出库。且因为成型机与发射机同侧,存在料盘转向问题,需增设转向机构。此种方式仅适用于卷包产能低于50万箱/年,且滤棒车间横向距离空间不足时的设置。
4.异层异侧布局方式
将成型机、发射机布置于滤棒立体库的不同层且不同侧,此方式综合异侧及异层的优势,异层节省建筑面积,充分利用空间距离,且异侧无需料盘转向装置。此种方式适用于厂房特殊设置,空间决定滤棒车间划分为跨区域管理。
三、立体库模式的布局设计
当滤棒物流系统的总体布局方式选定后,还将涉及到立体库模式的布局设计。从货架排数及堆垛机巷道数将立体库模式划分为四种:单排货架双巷道、双排货架双巷道、三排货架双巷道、双排货架单巷道。当滤棒车间与卷包车间同平层时,滤棒库高度受限于卷包层高,由此货架排数决定了滤棒库的库容量。
1。单排货架双巷道模式
双巷道模式,将入库与出库堆垛机分开,即入库堆垛机负责装盘后实料盘组的入库及空料盘组的出库循环作业,出库堆垛机负责实料盘组出库至卸盘机及卸盘后空料盘组返库循环作业,如图2滤棒物流系统工艺流程图所示。单排货架双巷道,中间为货架,两侧为堆垛机巷道,如图5。
根据工艺固化时间要求及卷包产能,测算所需货位数,一个料盘容量为4000-4500支滤棒,而料盘组以15-22个料盘为一组,由此计算库容量。在满足工艺需求及储量充足的基础上,单排货架模式为优选方案。根据物流数据测算依据及仿真数据,确定堆垛机数量,一个巷道一台堆垛机为优选方案,无法满足流量时选择一轨双车,需考虑堆垛机交叉作业及调度的优化。
2.双排货架双巷道模式
在单排货架双巷道的基础上增加一排货架,一般选择增加的这一排货架设置在成型机侧,其布局如图6。调度策略成型侧的货架尽量摆放空料盘组,入库侧堆垛机除了完成入库任务外,空闲时间需进行空料盘组的位置倒放,将中间货架的空料盘组移至成型机侧的货架,而出库端堆垛无需倒放任务保障出库。
3.三排货架双巷道模式
为保障大储存量,三排货架为滤棒立体库的最大容量设计方案,布局如图7。两个巷道的堆垛机在空闲时段均存在倒放任务,调度策略为优先存储中间货架,成型机侧货架优先存储空料盘组,而发射机侧的货架则优先存储实料盘组。
4.双排货架单巷道模式
篇7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物流;管理;高效
物流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对象,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与空间效益。物流也贯穿了成品油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成品油物流的改善可以给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效益,被称为是“企业脚下的金矿”。伴随物流专业化管理,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服务一线站点、满足客户需求,各销售企业都成立了物流调控中心,按照“资源统一配置、配送统一组织、车辆统一调度、运费统一结算”的四统一工作原则,建成了公司统一、优化、专业的物流管理体系。
1.提升配送到位率
物流调控中心积极做好加油站主动配送工作,加快库存周转,努力勤进快出,确保各直属企业增销增效的需求,使各配送片区日配送计划目标达到95%,月公路配送计划兑现率目标达到98%以上。
一是优化二次配送,保障平稳供应。不断加强加油站主动配送的衔接,利用二配系统密切关注所有加油站每天的需求、库存变化情况,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提高配送计划准确率;通过收集油库罐存、加油站库存、直销客户订单、紧急配送订单和第三方承运商的车辆等信息,及时掌握产运销存信息进行统筹安排;通过二配系统及时掌握油品从油库到油站的所有环节,对配送订单的制定、下发,油库的装车,车辆的在途、运输,加油站油品接卸进行全过程监控;通过系统将合理的配送计划下达油库和承运商执行,远程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配送计划的完成情况,且严格按照岗位考核办法考核日调拨计划完成率的偏差情况和月度调拨计划完成率,有效提升配送执行率。
二是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反应能力。畅通横向和纵向两条沟通渠道,建立起“多方联动、功能全面、反应迅速”的物流调控中心。横向畅通与营销处、“数质量”管理部门和承运商的信息沟通渠道,纵向畅通仓储公司及所属油库、各直属企业营销部门及加油站的信息沟通渠道,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物流信息网,建立起实时、快速的信息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站前大单销售,重点机构客户保供情况,准确研判调价后资源和市场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协调运力组织配送,避免因抢购造成脱销。发生油品质量问题等特殊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科学分类加油站,保障市场供应。根据各片区加油站销售特性、地理位置、环境影响等信息,分析加油站各时段销售活跃期建立“加油站ABC类保供方案”,制定全月最优加油站配送方案,以此来指导每天、每笔配送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合运力、资源、油库分布情况,建立“梯次配送保供方案”,打破常规“阵地配送”模式组织开展跨区调拨保证市场供应,使用资源更加精细、科学,使库存调节能力充分释放。1-5月,加油站配送计划兑现率达到99.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销售保障能力提升。
2.提升配送效率
一是推进地罐交接,提高接卸效率。通过系统的智能管控功能,液位仪自动读取数据,实行地罐交接的站点减少2次过磅过程,3次手工测量、1次手工计算,接卸时间减少约90分钟,劳动强度降低约30%;油库减少2次过磅出库的计量环节,1次手工计算的吨升转换工作,平均每辆车节约20分钟,还减轻了月度库存盘点工作负担,车辆运行效率得以提高。
二是强化合署办公、改善工作细节。积极衔接仓储公司和承运商改善工作细节,打通物流环节,实现了与承运商的两级合署办公,双方信息完全共享,将承运商总调度室和生产运行科的主要职责移交物流调控中心,上收车辆的调度、考核权;梳理物流调控中心职责,打破人员身份限制,业务合并、岗位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署办公和车辆统一调配,运输车辆全程GPS监控,通过跟踪每日公路配送运行情况和月度考核,对承运商监督考核制度更加完善。
三是优化发油流程,提高运行效率。优化油库发货程序,缩短业务作业流转和处理时间,取消乌石化、独石化地付装车后回库换票、打铅封程序,单车装油耗时降低1.5小时。试点油库铅封由承运商打、我方监督的铅封管理新办法,减轻了油库作业负担,以便于将更多人力投入付油环节。通过GPS系统跟踪、督促重车加快运转、及时接卸,将日均公路在途量由1.25万吨降至0.96万吨。克服系统限制,编制了一车分卸多个加油站和客户的作业流程,既避免了系统考核扣分,又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1-5月份,车辆标准日均配送次数达到0.65次,同比提高0.09次,车辆运行效率提升。
3.降低配送费用
一是优化资源流向,缩短配送运距,降低销售损耗。月初根据全月资源运行方案科学制定全月资源流向,压缩库间公路中转、提高一次到站比例,减少跨区配送,缩短配送运距,通过优化配送路线和组合配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管理降低运输费用,对外采的高密度柴油尽量减少进展比率,从而降低加油站销售损耗。
篇8
【关键词】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TS算法
0.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然而,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设备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进而配送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物流业发展水平是由配送车辆的调度水平所决定的,所以,当前对物流企业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模型
1.1数学模型
假设:A物流企业有数个位置及需求既定的客户,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配送相应货物,并且配送车辆的载重及行驶距离是既定的,为获取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就需要对配送车辆行驶路线以及行驶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确保符合下列条件:
①一个客户的货物由一辆配送车负责配送;②每条配送路径客户货物需求量低于车辆载重量;③每条路径长度低于配送车辆最长行驶距离;④确保客户需求量得到实现;⑤配送车辆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
在构建的数学模型中,物流企业配送车辆数为K,载重量为Q■,配送车辆最长行驶距离为L■,配送车辆服务客户数为M,i客户需求量为Q■,客户指定配送时间为[mi,ni];i与j两个客户之间相距I■,物流企业与j客户相距I■;配送车辆达到i客户的时间为d■,等待时间为t■,i与j两客户之间行驶时间为t■;每吨货装卸时间为t■,第k辆配送车服务客户数为s■。那么可以得出该物流企业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数学模型:minZ=■[■l■+l■sign(s■)]
具体约束条件为:
s■∈[0,M],该条件主要保障所有配送路径中客户数量和不多于客户总数;■s■=M,该条件作用在于保障所有客户的需求得到切实满足;■q■≤Q■,此约束条件为保障所有配送路径客户需求量之和低于车辆载重总量;[■l■+l■sign(s■)]≤L■,确保每条路径长度均能低于配送车辆最大行驶距离;R■=r■|r■∈1,2,K,M,I=1,2,K,s■|,该约束条件主要是表明每条路径中客户构成。
1.2解及其评价
通过随机生成法确定初始解。
利用笔者所介绍了该模型随机生成的解所获取的配送路径可以确保所有客户的配送需求得到切实满足,同时能够保证一个客户的配送需求是由一辆配送车辆负责。然而,借助该模型解所获取的配送路径无法确保客户以下需求的实现:关于配送时间的要求、每次配送最长距离以及车辆最大载重量。所以,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求解之后还必须逐个分析所得到的解对应的配送路径方案,以确保上述约束条件得到切实满足;如果经过分析判定所得到的解无法满足上述几个约束条件,那么此路径不可行,同时对配送路径目标值进行求解。如果存在一个解所对应的配送路径方案包括N个不可行路径,那么,此配送路径方案目标值就是Z,不可行路径惩罚权重为P,可以以目标函数具体的取值范围为依据,确定一个数值较大的正数,据此,利用下面的评价函数可以计算出此解的评价值。评价函数为:E=Z+M+P
1.3其他算法参数的确定
(1)蔑视法则,如果在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解之上还存在一个更优禁忌对象,那么不能将这一禁忌对象充当当前解,同时对禁忌表进行刷新;(2)邻域结构。在进行求解的过程中,通过交换法可以对每条配送路径中客户的具体顺序进行调整,这样便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所有配送路径距离总长的目的,与此同时,每次解的改进只进行一次换位操作;(3)终止准则,TS算法在迭代到最大步数或者是在既定的连续迭代步数中为发现比目前的最优解更优的解的情况下,即告终止;(4)候选解集合,所谓候选解集合主要是由随机从目前的邻域中挑选出数个邻居而构成的。
2.TS算法实现
具体而言,物流企业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TS算法实现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将初始解确定为当前解,同时也是最佳解,该初始解通过随机法确定的,令迭代步数为零,在保持当前解恒定的情况下,当前连续迭代步数为零,所对应的初始化禁忌表为?埭;第二,目前候选解数量确定为零,在最大的当前解迭代步数大于当前解的迭代步数,同时当前最佳解为恒定的当前连续迭代步数低于目前最佳解保持恒定的最大连续迭代步数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第三步,反之则直接进入第六步;第三,如果当前最佳解保持恒定的最大连续迭代步数大于当前候选解的数量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第四步,反之直接进入第五步;第四,针对当前解实施交换,并将由此所获取的新解添加到候选解集合之中,同时将目前的候选解的数量增加一个;第五,将非禁忌的评价函数值最小解从候选解的集合中挑选出来,并使其充当最佳候选解,或者是,如果存在一个禁忌候选解,并且该禁忌候选解的评价函数值不大于目前的最佳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该候选解进行解禁,同时将其确定为最佳候选解;将最新的最佳候选解充当当前解,同时对禁忌表进行刷新,对禁忌表中位于第一位的元素进行解禁处理,同时在禁忌表中添加当前解,并确保其在禁忌表所包含的诸多元素中位于最后一位,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还需要对当前解的迭代步数值加1;如果最新的最佳候选解经过评价函数评价之后所获取的数值比目前的最佳解的数值小,此时需要对当前的最佳解进行更新,同时将目前最佳解保持恒定的当前连续迭代步数置于零,但如果最新的最佳候选解经过评价函数的评价所得到的评价值高于目前的最佳解,此时需要对目前最佳解保持恒定的当前连续迭代步数对应的值增加1,同时转入到第二步,继续进行相关步骤;最后一步是就爱那个当前最佳解数值输出。
3.结语
受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对于企业而言,往往追求零库存的实现,所以,深入分析物流企业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十分必要。笔者以TS算法为基础构件物流企业配送车辆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较为深入的阐述了解及其他算法参数的确定,该模型具有十分直观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求解过程十分便捷,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龙磊,陈秋双,华彦宁,徐亚.具有同时集送货需求的车辆路径问题的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03).
篇9
管理系统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分析。这将大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增强物流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口岸;运输;集装箱;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全球的信息化趋势,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物流系统作为一个包括企业物资投入、转换、产出全过程的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无可争议的核心作用。
口岸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是为企业的运输单元和运输网络而建立的高效、可靠、安全、分布式的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对运输过程中的人、车、货、客户以及费用核算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实时控制、协调管理、满足客户服务的信息需求。系统以集装箱为主要运输容器将出口货物从客户指定装箱地点运至港口,以提高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效益与利润,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物流信息化及口岸物流概述
(一)发展现状
所谓口岸物流,是指以口岸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中心口岸城市利用原有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件硬件设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综合物流体系。它以国际物流和保税区生产为基础,整合国际物流节点的口岸物流资源,强化国际物流节点的枢纽辐射功能;并且以口岸及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为产业支撑,实现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口岸城市的连接。
(二)口岸物流运输及信息系统的开发
据统计,目前我国运营车辆的空载率高达46%左右,造成如此高的空载率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物流企业无法知道车辆的具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因此,无法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根据GIS和GPS系统在美国的应用经验表明,运输企业在使用该系统后,空载率普遍能够降低,这就意味着我国口岸物流建设增加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物流运输管理业务流程
1.运输订单管理。运输订单的状态分为:订单建立、订单审核、订单下达(制定运输计划)、订单执行(现场调度)和订单完成(费用结算)。不论是出口运输业务还是进口运输业务,都按照订单的处理流程进行,其中哪一环节没有完成都不能进入下一环节。客户可以查询订单的状态,以便获得订单的相关信息。2.运输资源管理。主要考虑对车辆和司机进行管理,为调度员派车提供支持。3.客户管理。对客户信息和客户信用、运输合同与报价进行管理。4.查询统计。对于运输部管理来讲,需要了解下列信息:订单查询、作业量查询统计。5.基本信息管理。为了对运输管理系统其它模块提供支持,基本信息维护是必须的:运输线路管理;车辆代码维护;港口资料维护;运输合同代码维护;客户代码管理;部门信息维护;费用设置,包括运输费用、详细的垫付费项目的设置。
三、系统分析
(一)数据流程图
运输管理系统数据流图(见图3-1)
(二)物流运输业务模块图
本物流运输系统实现对运输资源和运输任务的信息管理、对货物运输的动态跟踪管理等。该系统的开发以建立一个以加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应变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客户要求为驱动;以调度管理为核心;以统计、费用管理、和客户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建立具有开放系统结构和易维护的集成化计算机管理系统。(见图3-2)
(三)业务流程分析
订单执行流程:(见图3-3)
(四)系统功能模块:
在运输管理中系统主要功能为:运输订单管理、运输调度管理、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资源管理、运输费用管理、系统管理。
1.运输订单管理模块。自动将仓储模块中出库单据接入系统产生运输任务定单;能够按单记录运输应收费用;客户关系数据库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被保留。
通过运输管理系统与客户系统的接口,可以实现自动接单,在核实后自动转化为任务进行处理,可以通过网站在网上下单,客服人员也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接单然后录入系统。系统可以提供主动服务功能,按照不同设定,系统能够定期启动查询潜在客户的主动服务,便于提供人员主动与客户接触,以免错过商机。
2.运输调度模块。可选择人工或智能方式实现车辆调度业务,其中车辆配载与配送路线等信息,由系统记录数据库,并能够在下次出现同类型业务时自动提载、运输方案。
调度作业是运输的中心作业。调度需要准确及时掌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状态,人物状况,负责对各项任务分配资源并控制作业进程;由于调度的工作繁琐、复杂、多变,通过人工完成大量的作业经常出现差错,或资源不合理使用,作业效率低。物流运输系统采用互联网、GIS/GPS实现计算机辅助作业,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自动组合同类作业,确保作业准度精度。
3.运输过程管理/查询模块。提供运输任务查询,(可按订单号,客户,时间等或车号,显示当前状态);具有数据输入更新的功能(即运输状态更新功能,支持通过GPS或短信息运输信息交互系统以及其他的连接方式),生成运输任务完成情况报告。支持外部用户的查询(通过普通电话网或Internet等远程方式查询)。
4.运输资源管理模块。 实现对于自有车辆资源的管理。实现对车辆司机、调度员的资源管理。外部车辆的采购管理。基于呼叫中心的资源整合。
5.运输费用结算模块。承运商的价格信息数据库;依据合同制定客户的运输价格表;费用结算报告。
6.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维护、系统登录、权限管理、系统分为管理员、超级用户与普通用户三类,登录时后台数据库对登录的公司号、用户名、登录密码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周城.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能力分析
一、“四能力三方向三步走”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根据物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创建“四能力三方向三步走”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四能力:仓储管理、运输调度及配送、采购及物料控制、物流业务销售及服务四个职业能力。三方向:毕业生到生产企业采购供应部门、商业企业物资流转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业。三步走:第一步是利用开课前的1周岗位认识实习;第二步是教师的教学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同时利用2周的专业实训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第三步是利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专门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
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针对物流行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了物流一线人员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主要有仓储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运输调度及配送岗位职业能力,物流业务销售及服务岗位职业能力和采购及物料控制岗位职业能力。仓储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出入库验收及处理,合理管理在库物品,仓库管理信息化操作,条码及单证制作;运输调度及配送岗位职业能力包括车辆配货配载处理、运输班线维护、车辆调度、审核,数据接收、制作单证,配送单据接收、打印、反馈回单录入、车辆信息维护,以及配载管理、配送线路维护等;采购及物料控制岗位职业能力包括采购物料或服务,和供应商进行洽谈,生产企业的物料控制;物流业务销售及服务岗位职业能力包括销售企业产品或物流服务,订单信息处理,客户、商品信息数据维护、监控和单据复审,客户关系管理;发货信息处理。
三、构架“四能力三方向三步走”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领域式课程。例如:“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设置5个学习情境。具体包括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等5个学习情境。(2)核心课程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以物流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物流管理职业能力为核心,建设4门专业核心课程,“物流企业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采购管理实务”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3)校本教材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与共建单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编写基于物流管理工作过程的《货物学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和《物流企业管理》等4部校本教材。(4)教学资源库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物流管理实训和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汇集有关助理物流管理师技能考核标准,制作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开发实训模拟题库,建立网络教学素材库、兼职教师库,同时完成了教学资源的上网工作。(5)考核方法改革。一是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物流管理运作的运用程度。(6)教学团队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指导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鼓励教师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改善教师待遇。(7)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我专业拟建立1个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建立了一个沙盘实训室,集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产学相结合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仿真与全真结合,实训与实用并举,适宜于学生同时参与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新建1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生产型的真实任务和情境,满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栾向晶.高职院校“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