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维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运维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的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适应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条件和保障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集中领导、统筹规划、专业性、保障资源协同一体的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组织保证。在企业总部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运维队伍,包括总体协调组和运维组。运维组负责政策咨询解释、问题答疑、技术保障、问题库建设、培训、维修、版本管理、备件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用户回访等运维工作。
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并确保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制度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服务规范、信息沟通与利用、质量问题处理、应急问题处理、应急响应、回访、培训、维修置换、考核评价、激励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细化规范流程,形成标准和规范。
信息体系建设是收集、处理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是建设网络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利用应用工具平台,及时掌握售后服务与保障动态,提高维修服务效率,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和水平,并及时与用户沟通联系。信息内容主要涵盖规章制度库、知识库、专家信息库等主题信息库。
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人员专业技能、保持产品效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区域性、专业性培训基地;积极开发技术手册、维修指南等教材;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积极探索全员培训、精英培训、循环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技能、行为规范、沟通艺术等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是强化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执行力,保障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各项保障工作开展监督、验证、分析和督促工作,通过对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服务实施过程、客户反馈的综合监督和评价,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系统推进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的建立。
运维工作内容
策划与计划工作是开展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前提。针对现有、年度内将要部署的产品,根据不同层次、级别、用户、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年度产品保障策划工作,依据用户需求和已交付装备的使用状况,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基础。积极促进实施、维修保障向科研生产阶段的延伸,在系统研制的末期开展保障能力培训,在系统交付使用的同时完成保障能力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准确详实、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技术资料。
用户培训是保证产品效能有效发挥的最佳手段。结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使用和维护培训。建立专用培训环境、编制培训教材、配置培训资源、建立师资力量、实施培训、培训考核、收集培训反馈信息、建立受训人员信息库等。
备件供应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建立产品备件储备库,根据产品部署密度合理布局供应网点,提供快速和持续的备件供给能力。
技术支持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现场指导、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工作,组织产品安装调试,响应重大任务技术保障,积极推广应用远程诊断辅助系统、综合诊断支持系统。
维修服务是售后服务与保障的主要内容。规范维修保障服务工作,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依托供应网点建立维修服务网点,推广远程支援和售后服务本地化,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和水平。
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与利用是产品改进与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回访、电话回访、培训反馈、和网络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建立定期用户巡访巡检制度,形成与用户沟通的长效机制。收集、分析、处理产品使用和维护状况的评估;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分析验证、及时处理和反馈,确保达到用户满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问题,及时提交给相关研发方,供研发单位参考采纳处理;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统计与分析,以探索和掌握问题规律,预测未来问题发展趋势,提前制定预案,防止重大问题发生或某单一问题的大面积爆发。
对现有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是售后保障的必要前提。只有将正在使用中的软件、硬件产品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形成产品库,才能明确保障对象,制定出全面、准确的保障策略和保障计划。收集软硬件用户手册、维修手册、问题记录等相关资料,建立对应问题库和知识库,充实信息系统内容。
重点关注方向
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逐步改变依靠开发团队交叉开展售后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职称待遇方面制定与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相适应的政策,选调、吸引和留住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善于沟通、服务意识强的人员;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保障人才,构建专业、稳定的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
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售后服务工作不积极,造成不良影响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罚,以优促劣,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有考核、有奖惩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篇2
方案解析
联想服务认为企业客户在移动应用上存在三个层面的需求:
一、业务转移移动化层面
企业用户需要方案商能够为自己解决整个业务的再造,即从原来的有线互联体系,顺利转移到无线互联的平台上,让业务可以做到随身而动。
针对此,联想带来了联想业务移动化解决方案,帮企业做企业级移动互联业务系统的建设、硬件的定制、运维平台的建设,同时还会做技术运维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
这个解决方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企业级移动互联业务系统建设,联想把企业用户的业务系统建设分为通用性系统和行业系统,然后按不同用户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系统设计与搭建;第二部分是行业硬件定制服务,当前移动市场中的终端设备大部分是严重消费化的或者说过度消费化的产品,在企业应用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造,联想会按企业用户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定制服务;第三部分是运维管理平台建设,联想会给客户建设基于ITIL方法论的ITSM运维平台,同时会给它建设设备管理平台MDM,包括内容管理平台,包括服务的体系、服务的模式,甚至于无线网络运维平台,可以在上面完成运维管理。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联想希望通过一站式的服务解决方案去覆盖建设和运营两大阶段,帮助企业去打造专属的移动业务平台,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成就它的商业价值。
二、运维服务层面
企业需要更好地去管理支持移动互联的IT设备。针对这一需求,联想提供的是联想PC和PC+整合运维解决方案。
从联想来看,当业务移动化平台上线之后,运维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平台最终达到的效果。在业务移动化过程中还有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要做运维的保障,在运维保障部分,联想能够提供PC和PC+的整合运维。从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讲,联想主张的是“企业应该通盘整合考虑问题,实现对客户IT终端设备的全视图管理。”
在当前阶段,几乎所有客户都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传统桌面互联设备平台与移动互联设备平台并存,联想可以帮把这两个平台整合,让传统平台焕发出新的活力支撑到它的移动设备。
三、技术支持层面
企业用户会遇到诸如此类的技术障碍:不同的移动的终端设备管理如何进行整合、怎么解决移动互联在企业办公区域中的盲区问题等。
在这部分,联想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叫做联想多终端整合管理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四点支撑:
第一,让企业的业务移动化过程更顺利;第二,提升企业用户在IT上的管控力度,实现移动设备的统一、安全、自动化集中管控,提升管理效率;第三,有效降低成本,可针对性的设定流量/通话套餐,合理削减开支。通过有针对性的流量管理,可以降低终端套餐使用,让流量使用更合理;第四,提升终端用户满意度,通过为其提供部署功能、远程分发,让最终用户的设备能够快速的从个人的设备直接应用到企业的环境内。
另一个叫做联想WLAN无线服务,是基于硬件技术加上服务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软硬兼施”的服务,通过软件、硬件的一系列方案,简化企业无线网络环境,增强无线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这个方案可以解决用户的几个需求,一个是建网简单;第二是确保用户业务的连续性;第三是扩展方便,成本低,无需购买控制器,适合企业分支。
典型案例
可口可乐移动营销项目(英文简称“SFA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搭建一套全新的、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特点的移动IT基础架构,从而为可口可乐颁在全国各地的业务代表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IT服务,以提高业务代表的工作效率。联想帮助可口可乐项目涉及的约300个城市营业所的近万名业务代表顺利切换至新的平台。
联想IT管理服务及企业级服务业务部总经理林林认为在这个项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移动互联正在改变着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和生产力。”林林介绍说,可口可乐最大的成本既不是制造也不是水的罐装,而是销售推广和后续运送水的过程。因此可口可乐需要精细化规划每一站的店面销售拜访,并收集送货数据,然后根据这个数据进行送货。可口可乐的销售有可能一天就要拜访18个销售定点,这在过去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篇3
IT本土化外包渐成趋势
众所周知,经历了若干年IT基础架构建设,中国本土企业已经走向以卓越运营和精益管理创造效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IT运维外包的协助来完成IT架构体系的平稳运行,可以说在中国,IT外包的价值日益凸显。IDC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中有近50%的需求者会选择国内大型IT服务商来为他们提供IT管理服务,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IT本土化外包企业正在崛起。
近日,联想服务在京召开高级镜像服务解决方案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就IT本土化外包谈了看法。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欢表示:“要想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更好、更高效,寻求IT外包支持是个很好的选择。国内的IT服务商了解本土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迎合国内企业的技术需求。”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谢广军也深有感触。IT在燕京啤酒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将IT与业务融合。“在运维管理这一层面上,IT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维稳的基础上创新。有些国外的厂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但是有些不适合本土企业,不灵活,或者在实施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行业和企业特性。”
专业服务引领IT外包浪潮
在IT与业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的今天,CIO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超越单纯技术,融入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让IT帮助企业应对变化,提高管理效率,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关系,降低运营成本,适应业务和市场的变革。
这一系列需求说起来容易,操作实施却很难,选择一家恰当的IT服务商借助其专业服务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国内外厂商里面,如何才能慧眼识珠选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联想IT管理服务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吴越表示:“专业的IT管理服务即是当下吸引用户的杀手锏!”据悉,联想服务作为国内卓越IT服务的引领者,凭借桌面IT外包服务的强大实力和平台,以及专属定制化的客户解决方案能力,正在为众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速。
篇4
走出数据中心
不少企业的核心业务都在走出数据中心。比如自助式的银行营业网点越来越多,以提供7×24小时的服务。这些营业网点一旦出现故障,一秒钟就可以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但通过数据中心现有的网络运维工具,这类风险往往难以发现。因为承载企业业务的网络已不再仅是数据中心中的网络,数据中心与分支机构、营业网点的通信网络,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网络运维,改变思路迫在眉睫。
传统的网络运维管理工具大多更重视处理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问题,对于监测远程网点与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链路中的问题其实并不擅长。当然,这也是因为远程网络管理要想做到与数据中心网络运维一样的标准,难度非常大。
首先由于难以部署和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依靠运维软件很难做到网络的完全可视和问题的预警、及时处理,所以通常能实现这类功能的远程网络监控工具、设备都比较昂贵。但企业的远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却往往受限于有限的IT资源和较少的预算。其次,远程运维管理同样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而这类技术人员往往都在数据中心进行运维工作。所以要想充分利用有限的运维管理人员的资源,不得不实现管理工具的高效可用,才能让数据中心的专业运维人员发挥其能量。
所以长期以来,市场中的网络运维工具中很少能够见到可以让运维人员在数据中心就能完成包括远程网点运维管理,且性价比适中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而要想让企业用户真正改变网络运维的传统思路,这类产品的出现又尤为重要。
突破传统运维工具瓶颈
近期Net Optics的appTap非常值得关注,这款产品很可能会改变上述现状。
appTap专门针对远程站点网络而设计,还集成了网络和应用监测功能的Tap分路器。它和传统方案不同的是,appTap设计的出发点是让数据中心的运维人员高效地完成远程网点的监控、运维。企业只需要在分支机构或业务运营网点部署了appTap,运维人员在数据中心里就可以为远程设备进行主动、实时故障检测,并在网络故障影响业务运营、企业竞争力及企业收益之前将其解决。而且,在性价比方面appTap比以往产品更具优势,性能甚至不输给专业的数据中心网络运维产品。它不仅能够捕捉、分析网络流量与应用活动,甚至还能监测VoIP通话并发现性能瓶颈。
篇5
有调查显示,企业IT架构在向云环境转型的过程中,普遍较为担心的问题分别为数据的安全迁移、IT系统架构设计和部署云之后的IT运维管理。而在部署云之后,由于IT设备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在中大型企业及数据中心之中,传统的IT运维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发挥其作用,IT运维管理已然成为横亘在云计算道路上的一大难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种集中监控,并且易于使用和管理的IT运维解决方案。
提升效率 风险可控
在传统IT运维中,系统资源相对松散,对各业务平台的维护是垂直、分散的,这不仅导致成本大幅提升,也使部分资源由于物理限制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山推作为一家生产混凝土路面机械组机和关键类部件的大型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就遭遇了类似的问题。首先是IT重复投资,由于子公司之间的运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企业内部重复建设问题严重,造成成本剧增,并伴随信息安全风险的增加;其次就是如何保证研发数据的安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支持部副部长许娟分析道。
随着云计算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遭遇到了和山推一样的难题。也正是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IT运维必须要根据新的运维环境发展出新的运维体系,即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云计算平台管理体系,这将能够极大提升对云服务交付与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该运维管理体系应建立云计算平台服务标准化管理服务基线、规范及运维管理流程,精细化控制运维管理过程,有效规避运维风险。在云时代,IT 运维企业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实现与云计算的无缝对接。
云架构下的IT运维服务将全面达成对硬件、软件、网络和存储等IT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自动的系统接入和维护,客观上减少了对维护人员的需求,且降低了IT运维成本,释放了被占用的企业资源。从长远来看,可以给企业整体带来运维管理制度的改革,IT服务管理的价值就会随着企业IT规模的发展而日益体现出来。
“为了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山推投入建设了山推云,但我们认为信息化是三分建设七分运维,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跨组织的三级运维体系,由各个关键业务部门组成一级运维团队,信息化部门作为二级运维团队,外部聘请的专家作为三级运维团队。最终用户提出的需求由一级运维团队进行处理,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再向上传递。”许娟表示,“此外,为了确保30多个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我们针对每个系统建立了健康指标库,通过抓取系统自身的数据,分析得出目前系统的健康状况,这其中既包括系统本身的故障率,还包括关键业务部门在系统应用方面的情况,借助这个健康指数以实现对问题与风险的实时把控。”
智能管理 角色转换
据Gartner预计,中国企业IT市场支出将从2012年的1.17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7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高于全球同期3%的增长率。目前,中国CIO们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IT组织建设和发展、IT帮助企业业务流程改进、IT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IT成本控制,以及其对企业的价值。基于上述分析,预计2013年国内IT运维市场规模增长将在10%~15%之间。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品类众多的云服务产品,然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平台应该怎样去搭建。对此,戴尔大中国区融合解决方案架构师陈治文认为,标准化、规范化的IT管理,首先要求运维人员实现创新的角色转变,其次要求对设备、资源、应用、采购、流程等进行集成、整合,以完善云环境下的基础架构平台,提高运维能力。
“对企业而言,关键问题不在于云的大小以及其中的某个服务,而是能否把云有效地调动起来,并且对它进行有效监控,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北京蓝汛新媒体事业部高级总监高沁民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基础架构的高度融合以及云平台的智能管理呢?首先,对企业而言要引入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池化”,这点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做到;其次是覆盖全部IT设备,即将所有设备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除了传统的将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存储等设备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之外,在云计算时代还需要将虚拟化资源放在一起综合考虑;第三,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控管理对象,使IT人员的管理触角可同时延伸至所有设备;第四,能够预警,即通过阈值的正确设定,确定预警门槛,既能够“防患于未然”,又不会“虚惊一场”;最后,能够自动数据分析,具有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使管理运维工作及时、真实地反映出来。
精彩观点: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支持部副部长许娟:我们认为信息化是三分建设七分运维,为此山推建立了一个跨组织的三级运维体系。为了确保30多个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我们针对每个系统建立了健康指标库,通过抓取数据,可分析得出目前系统的健康状况。
北京蓝汛新媒体事业部高级总监高沁民:对企业而言,关键问题不在于云的大小以及其中的某个服务,而是能否把云有效地调动起来,并且对它进行有效监控,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戴尔大中国区融合解决方案架构师陈治文:标准化、规范化的IT管理,首先要求运维人员实现创新的角色转变;其次要求对设备、资源、应用、采购、流程等进行集成、整合,以完善云环境下的基础架构平台,提高运维能力。
篇6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正在持续上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对供电企业发展与电能安全使用而言都非常重要,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运维技术研究很有意义。随着信息化的步入,采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系统运行监控水平、运行信息采集水平、设备故障维修水平。而要想顺利建设与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还需要供电企业对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方案设计、部署、流程以及岗位配备要求等方面了解。
1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意义
1.1运维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供电企业的运维管理人员通常是由项目建设人员同时负责的,很容易产生重项目、轻运维的问题,管理人员过度强调技术,对于运维管理的重视度不足。②供电企业对于网络运维管理工作缺乏规划化的方法和制度,对于运维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在解决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时,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针对问题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果缺乏全面的记录,相关设备及系统运维台账有待完善。③运维管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还有待提高,通常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地去解决问题,工作效率较低。
1.2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应用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的拓扑结构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拓扑结构图在准确性上的提高,为故障定位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通过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拓扑图系统能够及时反映出电力系统中网络布线信息,更方便于监控工作者对电力系统网络运维动态情况实时了解。在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下,借助SNMP系统实现设备综合管理,包括交换器、路由器、防火墙等多个系统管理内容,并在拓扑图的显示下对设备现场运行情况加以掌握。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还有更多的作用,如:对电力运行信息数据有效统计,实现数据报表信息化模式;在报警功能上作用突出,能够对异常运行信息及时发现,为运维技术人员提供一手故障信息,保证维修及时;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记录网络流量信息方面非常厉害,可对网络设备日常运行信息进行及时审计、分析,对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分析,可及时查出于不正确的信息位置;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对电力信息采集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信息采集精准、真实、有效,同时还能够对海量的信息及时整理、上报与保存,通过相关的加密系统实现信息安全保护,促进电力信息能够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各项设备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促进运维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提高运维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将各种运维问题解决,促进运维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
2信息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及部署分析
2.1信息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对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系统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用网管系统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等网络元件的具体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科学整理,整理完毕后将其存储到网络管理数据库内部,有效提供信息数据,促进系统运行分析模块的正常工作。网管数据信息展示系统通过数据库将相关数据读取出来并开展展示工作,同时,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统一整理,储存到事件管理数据库中。
2.2信息网络系统部署
对供电企业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科学部署。将网络管理服务器安装到一台服务器上,网络管理系统开展实时数据采集服务,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负责历史数据方面的采集服务工作;将ITIMMonitor-ingServer服务安装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主要负责对全部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在各个网管的主机上面安装网管客户端,实现实时监督控制。每个服务器都配备有ITIMMonitoringA-gent,专门进行服务器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
3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
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流程规范原则,其实这一规范原则在供电企业中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每一道运行工序都要遵循的原则,包括设备运行监控环节、设备故障处理环节、网络流量信息统计环节等,而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控制与流程监督,做到制度控制人员行为,流程控制事态发展,进而实现供电系统规范性、系统性运行发展。构建规范性的运维工作故障处理流程对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与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前与运行期间都要进行定时全面检测与不定时设备运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通过相关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相关检测知识的掌握,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到问题所在,同时还要预防以往经常发生的故障问题,做到早预防,无故障。不仅如此,还要结合现代电力运维技术发展,制定科学的故障处理措施,保证问题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其次,值班人员要实施24小时轮班站岗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监控,保证故障发生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当运维工作人员在接收故障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抢修,若是故障难度较高,解决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则要立即上报给运维中心,提高设备修复速度,及早实现设备正常运行。最后,运维工作人员要对故障位置准确定位,要对故障发展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故障延伸,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控制故障不再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对故障进行解决处理。运维人员好要对故障的可修复性进行快速判断,对不能修复的故障要及时提出返厂要求,为故障争取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4运维管理岗位配备
供电企业要想做好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该系统的有效利用,就必须要重视运维管理岗位配备问题,建设层级管理部门,每一个管理结构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范围与责任,包括人员管理、机房管理、环境管理、检修管理、信息管理等等,每一个部门都要设置专业的管理人才,并做好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保证岗位配备合理,技术水平到位。
参考文献
[1]庞占星.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篇8
【关键词】虚拟技术;IT;运维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逐步落实,增值和行业应用也已经成为了业务推广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对业务起到支撑作用的IT系统开始不断出现,而如何才能够保证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平稳运行,开始成为了运维部门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且虚拟化作为当前IT界最为流行的理念之一,很多软硬件商都在大力推广其拥有虚拟化概念的新产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结合虚拟技术的相关理论,对其在当前IT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虚拟化技术的相关概述
1.1虚拟化技术的涵义
IT行业的虚拟化具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较为通俗的一种定义为:虚拟化在对用户对于物理计算资源如内存、I/O设备以及处理器的直接访问在淡化的基础上时期直接对逻辑资源进行访问,并由虚拟化技术对后台物理连接进行管理与实现。在该定义中,较为生动的对虚拟化技术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即在对传统方式情况下,用户在进行部署时对需要考虑的硬件资源属性进行屏蔽,转而注重于真正能够应于到的逻辑资源当中,如内存大小以及处理器的主频等。虚拟化是一种分区组合,在同一个物理平台中,多个虚拟机能够在同一时间运行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影响。
1.2虚拟化技术的典型特征
虚拟化技术具有如下几个典型的特征:
1.2.1封闭性对于虚拟的单元来说,其所有的环境都是放置在单独的文件之中,针对于应用来说,展现的都是具有标准化特征的虚拟硬件,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保证良好的兼容性。而整个磁盘分区将被统一存储为一个文件,更加有利于转移、备份以及拷贝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1.2.2分区性虚拟化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相对比较理想化的物理机,而且每个虚拟机之间还能够获得相应的隔离,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也不必担心产生泄露的问题,相关应用仅仅能够在配置完成的网络连接中实现通讯。
1.2.3分区性对于类型较大、且具有较强扩展能力的硬件能够作为多台具有独立特征的服务器使用,在单独物理系统中,能够对多个应用以及操作系统进行运行。
2虚拟技术在IT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降低运维成本
在系统运维管理成本方面,主要包括有机房空间、冷气空调、硬件设备购置以及耗电量等成本。通过虚拟化软件对系统PC服务器的整合,在对服务器资源池进行形成的同时则能够在对服务器利用率提升的基础上起到减少设备购入量以及运行量的作用,进而对整个系统的运维成本起到了降低的效果。在IT系统中,通常都按照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eb这种三层架构方式对系统进行部署。在web层以及服务器层,往往具有着较多的服务器数量,且在日常运行效率方面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整合以及提升潜力。在该方案中,将具有较低负载的应用服务、web服务进行了整合,将其中具有较好性能的服务器对VMware产品套件进行了安装,对服务器资源池进行构成之后根据整合服务之前所具有的部署环境对虚拟机单元进行建立,在逐渐对硬盘、内存、处理器以及网卡等资源进行分配之后根据系统安装文档对服务器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系统软件进行安装,以此对系统虚拟化进行实现。通过该种实施方案的应用,将在对系统服务器数量大服务精简的同时对服务器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最终起到降低运维成本的目的。
2.2提升IT运维管理效率
在IT运维系统中,效率不高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以数据备份为例,主要是由于系统具有较多种类,且相互间具有着独立的特征,系统备份工作由于较为复杂且在集中管理方面存在缺乏现象,如果在运行中产生了故障,则会由于硬件设备具有较长的启动周期而使系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在该种方案中,其通过存储设备以及虚拟化软件的应用对备份资源池进行建立,则能够对备份的集中管理进行实现,在对备份操作进行简化的同时缩短恢复时延等优化工作时间。在该方案中,其对象主要为web层、服务器层以及数据库。我们还是以备份的效率提升对方案进行阐述。在该方案中,将具有独立备份特征的服务器统一对VMware套件进行安装,对备份服务器资源池进行组成后通过VMware存储设备以及软件对备份虚拟机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配进行实现。由于虚拟机对完整的备份环境进行了封装,且具有一次构建多次部署的特征,则能够在对备份操作复杂度进行降低的同时对系统的备份效率进行提升。此外,虚拟机在启动中,也不再对硬件设备初始化,也因此将对备份系统的恢复时延进行了大幅度的缩短。
3结束语
总之,随着虚拟化在全球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不断实施,我国很多公司企业也开始不断引入和发展此项技术,并将其应用到IT的运维管理中,并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在实践中,仍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虚拟化技术,才能够更进一步提升IT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参考文献
[1]彭瑞.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2]李伟霄.虚拟化环境下的IT运维体系[J].山东通信技术,2012(04):22-24.
[3]戴中华.云计算应用对M公司IT运维服务管理影响的诊断分析[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4]金岳辉,吴祯.虚拟化环境下IT运维自动化管理探索[J].中国金融电脑,2013(02):38-43.
[5]范宁军.网管支撑系统云计算与虚拟化桌面的研究与应用[J].电信科学,2013(05):143-153.
篇9
【关键词】ITIL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安全运行 服务标准 管理流程
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中,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将会在监理中被暴露出来,并寻求解决方案。而随着目前系统规模的复杂化与庞大化,在运行维护阶段引入ITIL监理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建设企业在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与运维管理中的实际能力,实现对设备更好的应用。
1 ITIL概述
1.1 ITIL的服务相关标准
首先,ITIL拥有自己的管理模型,它涵盖了服务支持管理与服务提供管理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服务支持管理专门负责系统中的基础性管理任务流程,比如说对某些功能的实现及日常管理操作流程,它属于管理模型中的日常项目;而服务提供管理则具有进阶性质,它专门提出某些策略过程来用于与用户交流,实现某些管理或服务职能。也可以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实现对问题的收集和解决意见的反馈,它可以被视为是ITIL管理模型中的客户连接战略中心。如图1。
1.2 服务支持管理与各管理之间的关系
ITIL服务管理是基于服务台的,它是一个终端,它所发出的所有服务请求都要通过事件管理进行连接,在事件管理平台接收到请求信息后,就会逐一识别筛选问题,最后提供第一线支持,将各种服务请求转移到问题管理的流程环中。在这里,ITIL服务支持管理模式所贡献的是一套具有日常运行功能的管理流程,它可以对系统实施基于运营维护的事前监理机制,同时它也作为事中监理与事后监理的导向指南出现。
在服务支持管理体系中,事件管理所提供的是一种具有事件响应功能的智能化机制,它的作用就在于快速帮助系统实现对日常服务操作的恢复,降低由于服务问题可能带来的各种业务负面影响。当IT基础架构库中由于出现错误而引起各种故障问题或事件时,它其中的问题管理模块会对已发现错误进行明确定义,找出根本原因并予以解决和控制,防止该负面影响的二次发生。
2 ITIL服务在信息系统工程安全运维阶段的监理应用流程分析
ITIL服务在运维阶段监理过程中主要要实现对运维方案构建的全过程,其中就包括了基于ITIL服务标准的运维方案审核。在方案中,诸如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管理等等方案都是需要监理的相应流程。而当方案通过后,则要通过承建方来最终完成整个实施方案,以便于他们在运维期间实现现场实施监理工作。当监理过程出现问题时,可以请求变更管理流程,重新配置管理方案,也可以通过管理方案问题来对已产生的质量偏差进行分析,再作出书面质量分析报告后展开修改完善。
3 ITIL服务支持管理下的信息系统工程运维阶段监理要点分析
3.1 配置管理环节的流程设计与监理要点
在ITIL配置管理环节中,主要要经过5项主要活动,这有助于系统建立有关项目的配置管理数据库,满足对服务管理流程中所提出信息的精确性。
3.1.1 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分为5个步骤:
(1)配置管理计划。它是依据项目配置来对目标实施管理并确定配置管理策略的。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了配置管理数据库设计、配置管理规划以及其它服务管理流程接口等工作。
(2)配置标识。在这一环节中要确定所配置任务项的具体属性、标识符、范围、基线与配置结构关系等等。
(3)配置项控制。在这一项中可能运用到变更管理,所变更的内容即为在配置管理数据库中所记录的可识别配置项等等。
(4)配置状态检测。系统管理人员会对所受控配置项进行定期的状态检查与轨迹变更工作。在该工作中会为系统配置状态编写报告,报告的内容就主要包括对基线、标识符、系统软件变更次数、版本数量、配置项使用状况等等的描述。
(5)对配置的检验与审核工作。当系统评价与审查通过后,要确认系统中的配置项是否存在,这关系到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对它们活动的正确记录。
3.1.2 监理要点
配置管理可根据配置管理具体流程来定义流程角色,再由业主代表、承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来实现对管理层服务管理过程中计划的制定与审批。在实际的系统工程运维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系统的运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并定时更新软件、跟踪事件处理的全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在这一配置监理过程中,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会被一一解决。
3.2 变更管理环节的监理要点
变更管理就是对系统工程安全运维过程中变更请求的监理。在系统常规运维过程中,涉及系统的所有变更都要依照《变更申请表》要求来实施书面申请文档提交。在得到运维承建方与用户方双方同意后才可以生效实施。
变更管理中包括对实施规则的监理,譬如依照变更管理所提出的三方职责,要由业务、财务与技术三方来共同评审变更请求及其方案。而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主要是构建变更监理、测试变更监理与实施变更监理。最后,涉及到系统工程的多方代表要共同对所实施的变更进行评价,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变更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预期标准、所服务客户是否满意、服务过程是否产生副作用、是否实现了成本效益原则等等。变更管理可以改变监管流程,也可以撤销和修改变更请求,这完全要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运维过程而定。
4 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流程化方法的ITIL管理模型,它使得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运行维护过程更加便捷有序、安全高效,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了系统在IT监理方面的各种需求,它必将会成为未来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蔡晶.基于ITIL的企业安全运维管理系统设计[D].复旦大学,2013.10-19.
[2]尉林明,赵辰,孙傲宇等.ITIL服务支持管理在信息系统工程运行维护阶段监理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3):30-34.
[3]沈思,韩普,苏新宁等.基于ITIL模型的动态信任管理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39(5):75-79.
作者简介
韩广志(1981-),男,山东省临沂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工作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平建(1981-),女,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工作于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单位
篇10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解决方案;探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13-01
针对电网安全而言,变电运维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良好的变电运维质量会促使整体电网有序安全的运行,因此,变电运维岗位构成了供电企业最注重的生产线岗位,而操作质量的好坏也会对变电运维的运行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由此,变电运维工作者要具备非常强的责任意识、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变电运维出现故障的概率。
一、现代电网的特征和变电运维的重要价值
伴随整体电网体系信息网络的健全与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变电运维的工作效率,并且变电运维的流程也更加系统化、完善化,促使变电运维更加稳定与安全,除此之外,也强化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水平。根据变电运维的含义而言,在整体电网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电网的发展与运行展开了一系列的管理。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对变电运维的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要维护电网运行中,每一项不完善、不健全的行为都会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严重的话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整体电力体系运行安全的重点是,电力运行要具备安全性,稳定性,在这其中,变电运维肩负着电力体系的主要价值,假设出现事故,不但会对用户用电造成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致使整体电力体系受到损害,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全与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二、变电运维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探究
操控变压器是变电运维作业当中最为典型的工作之一,工作的内容具体包含对变压器实施调试、充电等,以下是对变电运维常产生的安全故障展开的深入探究。
(一) 操作母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母线操作是在整体电力体系当中具备较大的工作量操作、元件操作较为繁琐,其性质是较为繁琐的操作,应该要参照相关操作环节对母线实施每一项的操作。在操作当中会存在隐患和危险点。借助对电力体系母线操作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隐蔽的长时间的探究和总结。将母线操作存在的危险点和存在的隐患分成三个方面,其一,没有重视电感和电容的工作理念,致使串联谐振在系统中出现,产生了安全隐患;其二,在没有充分掌握操作原理的状况下,携带负荷便拉下刀闸安全隐患;其三,切换保护配置时产生了混乱,致使诱发人为的误会隐患。
(二) 操作变压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运维操作当中存在安全隐患与危险点。在对变压器实施切合空载的过程中,分合电压会出现高低差,这对变压器的承受热磁效应的水平形成一定的考验,容易出现油内放电,影响绝缘的正常营业,促使其出现与之关联的危险。
三、变电运维安全隐患的消除和解除隐患的具体方式
(一) 提升危险点的预防控制管理,加强标准化间的作业程序
在实施变电运维的过程中,要全面探究作业现场隐藏的安全隐患,提前演练实际的状况,制定与之相关的预控措施与方案,在实施作业程序之前,根据必须召开的探究会议,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当成引导,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要系统的探究环境条件,工作人员的身心状况,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要严格实施巡视卡、操作票等作业方式,还要严格参照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实施作业,逐渐完善形式多样的操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概率,避免安全隐患更进一步的蔓延。
(二) 强化安全运行管理作业
针对开始实施的变电运维体制,要检测其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变电运维管理单位要全面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严格履行相关领导与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要求,与此同时,对现场作业实施有序的安全监控,这不但是对自身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工作人员负责的表现,促使变电运维安全运行的保证。因此,企业要多次应用诸多途径激发企业工作者自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全体员工依据法律管理企业的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要强化对变电运维作业的考查作业,借助考查确保工作员工实现的能力与主动性,并且借助这样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提供一定的便利。
(三) 强化安全教育能力,逐渐提升运行工作者对安全意识的理解
在一切会引发电力体系事故的原因当中,最为重要的的人为因素。假设电力调度运行工作者不具备较强的安全责任认识,在进行操作时,会呈现散漫的状况,易引发操作失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升运维作者的安全责任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调度运行存在的风险。第一,调度工作者要对以前的事故进行系统的探究与学习,将事情出现的原因全面探究,吸取给予的教训,要对出现的事故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相同或者类似故事的再一次出现,第二,要将运维工作者积极探究安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提升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度,并且要长时间坚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逐渐探究和创新安全生产的方式与措施,其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实施生产;第三,要将每一项安全生产体制进行实时的落实,每一位运维工作者要将自身岗位的安全职能放在首位,逐渐提升自身操作的能力。
(四) 增强事故应急处理方式
不论是变电运维工作,还是另外的工作而言,都需要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即便变电运维作业是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实现的作业,并且操作工作者的工作要求是系统化、完善化的,但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形式各异的安全事故,在诸多突发事故出现时,便对变电运维工作的操作人员形成了考验,因此,操作工作者要秉承积极严谨的态度,与此同时,企业要强化应急管理作业,在有效的时间对企业员工展开事故应急处理培训,保证在突发状况下可以合理解决出现的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降低变电运维经济损失带来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是供电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单位,供电企业生产与发展需要有效科学的保障,务必具有坚实的管理能力与运行水平。假设变电运维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素质与较强的专业能力,会直接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务必要提升运行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创建完善、健全的培训体系,有序完成变电安全运行的目标,促使供电企业的安全得到有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兴,王孜航,牛明珠,祁广源,于泓漪,吴江宁.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电子技术应用,2015(12).
[2]李红红,张海青.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
[3]陈艳蕊.有效防范变电运维安全风险的措施[J].电子测试,2016(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