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单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做好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提高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为单位的运行以及整体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在单位的整体发展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对整个集团的运行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降低财务风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财务预算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最关键的问题,财务预算的方式比较混乱,缺乏一体性。另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及管理理念比较滞后,不能大胆地尝试各种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没有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单位对会计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缺乏长期的、固定的培训决策,对会计的培训的整体规划不周全,短期培训和固定培训的规划不到位,系统机制不健全,造成会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不完善,有的地区甚至忽视培训这一过程,导致单位预算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公司的生产战略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单位财务预算与管理机制存在不健全、不科学的现象,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的意识都相当薄弱,并且对单位的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资源,为实现单位的经济的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单位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问题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实施预算管理主要是为了达成某项目标而设计的具体过程。在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就是预算控制,通过COSO理论可以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控制体系,解决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由于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意识差,而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管理工具,根本不可能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最后,预算缺乏战略性、系统性以及透明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家往往关注的是上级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其他指标。同时为了完成整体目标,进而采用采用不规范的手段(工资列不足、多经收入冲减),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失去了控制,缺乏战略性以及系统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另外一方面,预算的调整不够透明化,同时也不科学,使得预算管理不畅。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深化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全方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职能管理界限,会打破固有的狭义预算管理,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次,要根据单位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预算管理策略。应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根据发展战略和生产战略,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加强财务的创新性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细化成本预算和成本责任中,都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方法。在深化和细化财务预算以及财务管理时,要采用“逐步推进”的战略,使各项生产指标与制定标准逐年靠拢,逐渐提高财务预算指标的总体水平,使单位财务核算工作逐步完善,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单位经济的发展。
积极加强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由于财务核算、预算以及管理所需的数据与单位生产目标、生产定额以及物料、材料的计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合,以及对这些数据内在规律的研究都是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这些计量的趋势和峰态,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计量管理工作,为计量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在加强数据记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在记录和整合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财务管理以及对资金的整合、配置,为单位利润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要将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评判一个单位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对其经营资金在市场环境中的运转情况及获得的最终效果进行考察。由此可知,单位财务风险是其总体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财务风险的概念在单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由于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无法掌握的影响因素,因此,财务问题以及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为单位发展提供相关保障。
识别风险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风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则需要管理者经过反复深入的进行专业分析才能辨别出来,有的会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会以一种隐藏的状态出现在学校的一些日常行为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评估部门应该深入单位管理基层,在源头上识别风险,并制定准确的风险防范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是由职能部门、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组成,是一个具有授权、执行、决策、监督的体系。董事会的作用就是正确监督引导单位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还应了解管理者要承担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责任,使其有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权力,要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审计以及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单位的管理层向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具有明确的权责、有力的制衡和动态的改进的管理过程。它不仅提高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而且信息质量的真实和资产的安全都得到了保证保护,使法律法规遵循发展策略得实现。
(三)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制定一定的奖惩、绩效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贯彻落实到位,必须把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制内,其考核的内容主要有: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年终结算的考核以及贯彻执行奖惩措施的考核等。单位在完成一个预算年度以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评价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要给出控制的不足和需要修改的意见,责令相关部门整改,为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预算控制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单位内控的效率和质量,因而要加强对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评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它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所从事的业务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我检查,通过自省、自我反思能够更加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二是社会监督和中介机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所作出的评价,它具有更加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中关于财务预算以及财务管理这一部分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才能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前提保障。以上本文通过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单位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顺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单位家天地:中旬刊,2012(12):126-128.
[2]文向红.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23):37-38.
篇2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674199
[摘要]开架借阅深受读者欢迎,读者可以从书架上直接挑选图书,选择性较大,它比传统的闭架借阅具有更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图书乱架现象非常严重,图书破损率和丢失率较高,给馆藏图书造成很大损失。
本文对图书馆书库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开架借阅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开架借阅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所谓的开架借阅是指抛开图书馆传统封闭的借阅模式,允许读者直接进入图书馆书库,亲自挑选图书的借阅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图书借阅率,方便了读者,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又减轻了书库管理员的劳动力, 同时还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直接面对馆藏图书的机会,降低了拒借率,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1]。开架借阅在方便读者,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同时,也出现了图书乱架、丢失、污损等问题。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概述
(一)开架借阅管理
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的交流工具,必须以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而开架借阅则更好地展示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了服务。通过开架借阅,可扩大读者的知识面,提高科技水平,是进一步向读者推荐好书的一种办法。这个办法可以使藏书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方便读者,节省调阅时间。通过开架借阅还可以补救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也便于广大职工对图书馆宣传图书内容的审查和监督。
(二)开架借阅管理的重要性
闭架借阅,读者借一本书,需多次抄写索书号,工作人员也要跑好几次,效率慢且不出成绩,读者也怨声载道,因此借阅率极低。当由闭架借阅改为开架借阅后,读者可以自由选书,像进超市一样方便,工作人员也无须来回跑。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借阅率也因此提高了。由于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同,所学专业有限,根本不可能精通全部或大部分专业的图书,加上专业图书复本量少等因素,造成了对读者进行图书推荐的困难,使读者产生不满情绪,有部分读者甚至怀疑书库工作人员有书不借。开架借阅解决了读者借书难的问题,同时也吸引了新的读者。实行开架借阅后,书库大门敞开,吸引着更多的读者进入书库,他们可以对同一类别不同的出版物进行比较选择,还可根据需要就近找到边缘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出版物。如Z类综合性书籍长期闭锁在书库,很少有人查找。开架借阅后,这类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去探求,大大的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范围。
另外,读者在查找所需文献时,往往会意外地发现一些他们从未看到的资料,这样,可以启发读者的阅读需要,使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的现状概述
截止2008年3月全国共有高校系统图书馆1100多家,科研系统图书馆8000多家,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在实行开架借阅管理,都取得不错的效果[2]。在闭架借阅时,每到学生下课借还书时间,总有许多学生围在出纳台前,工作人员常常是机械地找书、还书,遇到读者不满意便是没有效率的劳动。有时读者等的时间长拒借图书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人员一上班,就来往于图书与读者之间。每天工作八个多小时,借书还书,整架上架倒架,这些工作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开架借阅使工作人员从找书的繁忙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读者,开展图书咨询解答、阅读指导等创造性工作,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图书乱架及其成因
图书乱架是指图书没按指定的架位或者指定的位置摆放的现象。造成图书乱架的原因:开架借阅后读者可自由进入书库选择图书,由于借书量的限制,一些读者不能把需要借的图书一次借走,又担心被别人借走,就把图书放在书架底部或书架顶部,以便下次借阅。也有部分入库选书的读者,由于不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律,在某处看到喜欢的书就抓在手里然后继续找书,到了另外一处又看到更喜欢的书,于是就随手把某处的书落在了另外一处,其结果造成乱架现象。这既不利于图书的再借阅,还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些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较差,认为整理好了还是会乱,所以不及时整理;不对书库进行巡视、不监督乱放图书的学生;一般图书排架每格书架应预留三分之一空位,但因书架不够,导致图书排列拥挤,使读者很难把书插回原位;有些热门图书,利用率高,经过一段时间,书标磨损、索书号模糊、脱落等,管理员不及时处理,导致乱架。
(二)图书丢失问题及其成因
开架借阅和闭架借阅同时存在图书丢失的问题,但开架丢失机率更大。即使配置了监测仪,还是难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造成图书丢失的原因:有个别读者思想觉悟不高,使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将图书占为已有,导致馆藏资源的流失。由于管理员的疏忽、粗心,在办理图书借阅手续时,没有将条形码用扫描仪扫入,就将图书交给读者,个别读者还书时发现自己的借书证上面没有显示归还的图书,就趁机不还,造成图书的丢失。
(三)图书破损及其成因
图书开架借阅后,有一些读者不借的图书乱插乱放,使一些图书插放拥挤变了形,个别读者不爱护图书致使图书染上油迹、墨水、泥渍等,有的还在图书上面乱涂、乱画,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或文章就随手撕下。就云大旅游文化学院来说,馆内每月就有10本左右的图书遭到破坏,破损页数约每本2-3页。造成图书污损的原因如下:有一些读者平时喜欢在书上做记号,借了图书馆的书,也一样的在上面划、写;也有个别读者,看到某一章节内容比较重要, 或因时间关系没看完,就把图书折页替代书签作记号;还有个别读者在书库看书还将图书当成‘坐垫’,甚至有的读者需要某一章节的内容,懒得借出去复印,就把它随手撕下。
参考文献
[1]石丽珍,任可心,沈玉茹.图书馆事业导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96-398.
[2]王瑛.开架借阅的利弊及管理[J]. 图书馆学研究,1999,(01):23-24.
[3]傅芝芬.浅淡图书馆开架借阅工作 ,[J].图书情报.2003,(03):124-125.
篇3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对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电网变电运维的好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同样也关系着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变电的运维质量,最大化的降低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生产安全系数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
1、变电运维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常见故障
(1)拉合问题:变电设备运行中,由于设备长时间的多次拉合,容易导致变压器运行异常化;为避免其影响变电设备导致变电故障,在工作中应加强有关设备检查力度。针对工作中的频繁跳闸问题,也可能会威胁变电设备正常运行,对此应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清洁变电设施,对其变电设备上的污垢进行及时的清洁。
(2)接地故障:为保障人员设备安全,接地方式多为负载形式,通过该形式将危险电流导入地下,但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严重负载接地情况,那其和变电设备内部短路的危害使一样的,强大的电流会使绕组发生变形,轻者使设备内部用油质量降低,重者会引起安全问题。
(3)变压器内部短路:其产生原因较多,变电设备出现短路时,其电流会对设备两端低压和高压产生强烈冲击,导致变电设备绕组压缩、变形,造成变电设备运行出现问题。
(4)过电压导致的变电设施异常运行:由于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变电设备都是没有遮挡物的,在受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时,其设备很容易损坏,因此,电力部门需要对此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工作中电力操作人员的操作、检测工作不到位,也同样会导致变电设备故障问题。
1.2班组基础管理薄弱,控制体系不完善
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后,运维站值班模式尚处于过渡值班方式,即:省调监控中心+运维站+少人值守西宁站,人员分散且变动频繁,不利于班组管理。由于前期运维站所辖各变电站是由各供电公司管理,实行有人值班方式,人员比较集中,便于管理。班组基础管理各有一套规范,五花八门且根深蒂固,部分运维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规范化作业意义,存在固有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不少老师傅还习惯在有人站值班模式下工作,存在习惯性凭经验作业,习惯不易短期内改变。公司现处于改制调整期,业务界面划分还需进一步梳理,短时期内难以形成统一、规范。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1.3倒闸操作票的填写与编制出现问题
变电工作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需要在适当情况下加以转换,以充分满足变电工作需求。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转换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倒闸操作票,需要工作人员在转换设备状态前期进行填写。只有确保了倒闸操作票的填写正确性,才能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切换操作的正确性,如果操作票填写错误,则后续设备状态切换操作也会发生错误,设备与系统的运行安全随之受到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因倒闸操作票填写错误而造成运维工作人员触电伤亡、电力系统发生运行事故的案例很多,这一问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做好高度重视。
1.4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变电运维站的特点是管辖的设备多,设备类型多,变电站之间联络线路较多,对电网安全运行可靠性高,对运维人员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能力要求高,反应速率快。因此,运维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是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目前,运维站人员结构存在技能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2、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的措施
2.1强化运维人员培训
增加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加强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变电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能力;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工作人员对工作过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拓展员工视野,激发职工学规程、用规程、保安全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巩固运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设备消缺维护知识培训,尽快使运维人员具备C、D类作业的技能,做好人员和技术储备。把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知识的培训,营造“珍惜生命、保证平安、促进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2.2变电设备检修模式管理
普遍检修采用的是以状态检修为主,而以诊断检修为辅助模式。电网变电检修主要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同时还负责一次电气设备的维修,二次电力设备的试验和评定,促进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建立新的电网变电的检修思想,以最低的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电力设备的运行的混合检修方式。
2.3重视变电运维工作开展阶段的管理
供电企业应当重视变电运维工作阶段的管理,如果能在该阶段做好变电运维工作管理,则变电运维风险防范有效性会更进一步。变电运维工作开展阶段可采取的管理措施有: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方面约束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另一方面,完善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得变电运维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其次,加强变电运维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定期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招募技术水平较高的从业人员,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组织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技术及操作做阶段性的总结,不断发现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再者,对引进的设备进行安装前的检修,确保设备没有天然缺陷。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做成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排除。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4科学有效的规范运维站管理规定
运维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管理规范。而运维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公司的实际特点制定《运维站年度工作计划》、《运维站月度工作推进表》、和《运维站日工作任务单》,细化运维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站的管理模式,不断学习先进班站的管理方式、方法,积极查找和分析班组管理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措施,保障运维站的正常运作。
2.5完善控制体系,提升班组基础管理
针对各变电站物品定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物品定置管理规定,明确了主控室、资料室、安全用具室等处物品定置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对物品的放置进行统一要求,做到各类物品定位、定点、定量摆放。确保各站标准统一,并建立了设备主要参数、台账、业务流程说明、应急处理联络人的速查手册,在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实用。运维站组织专人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归类、建档成册,列出规章制度清册,明确相应的存放地点及保管人员,方便人员查阅。应用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公司的统一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运维站的规范化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维涉及到的内容、因素很多,如果运维期间无法做好对各种因素的控制,无法做到正确操作,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以及运维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强调变电运维工作必须做好隐患与风险控制,采取合适措施规避风险,消除隐患,切实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建成.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3,30:374.
篇4
[关键词]变电运维 一体化 存在问题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18-01
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变电运维工作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支撑,而在当前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变电运维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隐患风险问题,影响了变电运维的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变电运维工作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1 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简单来讲,就是将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保证良好的运维效果。在我国,电网的运行维护一直都是采用按职责分工的模式,电网调度、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检修等业务相对独立,虽然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电网运行维护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变电运维一体化逐渐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首选模式,具有非常显著效果。首先,变电运维一体化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为重心,对变电运行和维护进行了优化,能够切实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维修人员可以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的检修作业,能够有效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然后,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使得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保证变电运维工作效果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1]。
2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实际落实中尚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经验保障,导致其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工作量增加
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维护工作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分别负责,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则对其进行了整合和统一,使得员工需要同时负责变电运行和检修维护工作,工作量大大增加。而用电需求的扩大要求对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和扩建,更使得变电运维一体化在过渡期间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
2.2 管理模式缺陷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电力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大量类型不同、规格各异的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 现场安全隐患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推进,增大了员工的工作量,使得其在现场作业环节缺乏对于设备检修安全管理的重视,变电设备检修和后期检查工作马虎,增大了作业的安全隐患[2]。
2.4 人员素质偏低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于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变电运行及设备维护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时间经验,在遭遇突况时,可以灵活快速的应对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员工的素质欠缺,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影响了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推进变电运行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3.1 重视安全问题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安全问题是必须始终放在首位的问题,如果无法保障安全,则变电运维的作用和意义也就失去了赖以立足的土壤。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关部门必须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将生产管控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管理效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管控,落实安全责任,尽可能减少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二是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果,提升作业水平,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避免展开变电运维一体化操作;三是应该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3]。
3.2 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个过程,促进电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要求,推动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之前也提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而且较大的工作风险会影响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得其能够从容应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岗位培训激励机制,结合岗位需求,从不同的阶段展开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每一个阶段的培训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使得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培训活动,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有效落实。
3.3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也是必须重视的内容。对于电力部门而言,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新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应该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傻逼的其能够在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 强调管理控制
针对现阶段我国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进一步强调管理控制,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讲,一是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工作内容,遵循先低压后高压、先简单后困难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应该立足当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业务需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控制,实现变电维护业务有维护人员向运维人员的分批转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三是应该保障运维人员能够树立责任意识,掌握安全职责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4]。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变电运维一体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相互独立的变电运行和变电维护,对作业流程进行了简化,减少了工作重叠和交叉检修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电力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海英,伍忠文.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41-142.
[2] 王丽蓉,黄卫江,洪波.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114,(5):138-139.
篇5
论文关键词: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对策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运维操作站的建设数量急数上升,需求的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不断完善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运维操作站的管理规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运维管理机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要求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职能
运维操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督促修试部门及时消缺。运维操作站管理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担负设备检修,试验的停电送电操作任务,不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运维操作站管理依托gpms系统,对所辖设备的基础台账,人员培训,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必要条件
1、具备完整的信息安全、运行和服务的综合管理体系
运维操作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操作人员、操作流程和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是通过操作流程建立的联系,影响运维服务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操作流程。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需要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和运维操作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范,确保运行维护操作站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行。
2、确保运维站的安全生产
运维操作站应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组织、安全和技术等各类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年度设备检修、运维操作计划。规范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反违章、应急演练、安全日活动等安全例行工作,使反违章自查自纠形成常态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及两票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优化运维操作站人力资源管理
明确运维操作站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建立站长责任制,严格执行分级上岗制度。通过各类班组岗位培训,提升运维操作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实现运维操作站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4、建立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为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实效,企业应结合运维工作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考核标准,建立精益积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实现运维工作的可量化、可评价与可考核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给现代的企业运维操作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运维操作站管理也日趋复杂,运维操作站内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业务系统等数目的增多,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给运维操作站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文简要分析目前企业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企业不断加强运维操作站的建设。但是,企业的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企业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操作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企业的运维管理站运行缺少足够的资金保障
因电量需求的扩张,运维操作站的建设量持续增长,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运维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或是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但随着资金流程的复杂和企业成本的严控,往往导致运维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缺口隐现等问题始终存在。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标准
企业的效益和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员工个人利益的获得,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部分企
运维管理中忽视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造成了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工作责任相互推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部分企业运维操作站人员构成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五)企业缺少运维操作站管理的科学理念
不断的改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需要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而部分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理念,导致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没有完全发挥,企业的利益也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解决企业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现代的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运维操作管理体系和运维操作运行机制。而运维操作站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安全管理方面。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针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规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工作。
(一)采用gpms系统,增强运维操作站的安全管理
gpms系统与windows应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利用各种生产信息资源,例如提供变电设备台账管理、运行记录管理、作业管理、故障记录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班组管理、应急管理、状态检修管理、可靠性管理等,从而实现对全地区输变电生产的全方位监管。运维操作站应用 g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对变电设备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运维操作站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运维操作站管理制度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规范化及准军事化规定。而企业运维操作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可以制定《运维操作站月巡检工作单》、《运维操作站周工作计划表》和《运维操作站日工作安排单》,细化运维操作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保障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作。
(三)落实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岗位职责
运维操作站的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运维操作站运转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备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履行岗位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运维操作站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保障运维操作站现场作业标准、安全有效;实施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设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团队;营造紧张有序、团结和谐的氛围,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运维操作站的人才队伍建设
鉴于运维操作站工作的复杂性,有必要加强运维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运维操作站的实际环境,以及人员岗位配置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企业应该加大对运维操作站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力度,使操作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保障操作站的安全运转,对于优秀的员工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性强、素质高的运维操作管理队伍。
(五)加强运维操作管理监管机制
运维站规范化管理的持续保持,还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根据《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和《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考核标准(试行)》,定期对运维站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实现运维站规范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总结 
篇6
关键词:配电网;状态检修;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资源是我国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了。所以,在新时期电力企业必须保证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日常设备的管理质量,对配电设备运行和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小失误引发的大问题。笔者在此背景下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检修和运行维护管理进行探究分析可以说是极有必要的。
一、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的重要性
这种重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保障用电安全,用电安全无疑是电力行业的第一宗旨和第一要义,电力企业所有的工作都要以保障用电安全为前提,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其他的工作都是空谈,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和检修质量是保障用电安全的重要方面;二是保障供电正常,电力企业第二重要的目标就是能够为用户提供连续地正常地供电,这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正是因为市场上的用户对电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电力行业才得以存在得以维持,配电设备作为电力供给的重要一环,其设备运行质量直接决定电力供给质量;三是保障企业效益,这里不仅包括供电企业,也包括所有用电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因为断电而停止生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供电企业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在市场上存在的价值全无,经济效益更是全无。
二、当前我国配电设备检修及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是一项定期进行的周期性工作,检修工作与检修事后的设备运行检查工作保证了配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在配电设备运维管理还不健全时,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一般是在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后进行。但是,当前我国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质量和运维管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具体有以下问题:首先,检修模式落后。随着配电设备的升级和改进,传统的检修模式已不适应,但部分电力企业仍使用传统的检修模式,根本无法保证检修质量;其次,检修操作缺乏规范性。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检修时会出现断电问题,无法保证电力供给的稳定性。
三、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实践措施
(一)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
对配电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修和运维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配电设备的质量,保证其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配电设备运维管理主要是对配电设备的线路运行状况进行管理,保证运行线路的安全,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检修和运维管理是配电设备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必须重视这两项工作,保证检修质量和运维管理之类就等于保证了配电设备的电力供给质量。
(二)电容器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
作为配电设备的重要部分,电容器的检修和管理是配电设备检修工作和运维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电容器的检修和管理必须遵循管理要求和检修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修和管理,为了保证检修和管理工作质量,日常的检修和管理工作要包含以下几点管理和检修步骤:
1.检查外观。对电容器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其是否出现喷油、渗油、漏油现象,是否出现鼓胀、开裂现象,线头是否出现过热现象。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停止使用,对其进行检查,避免事故安全。
2.检查电压值。供电负荷的变化会造成电压出现波动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应用自动投切装置,一旦发生故障迅速采取手动,根据具体的负荷情况进行有效转换。
3.检查电流值。对其电流值进行检查,保证其在额定电流下正常运行,是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电流值为额定电流值的1.3倍或以下,可视为正常现象。如果在1.3倍以上运行,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出现烧毁现象。
4.检查保护装置。应对电容器上方熔断器进行检查,看其接线端子是否存在松动现象,是否出现过热现象。对其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出现短路现象。
(三)互感器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
第一,电流互感器运维管理。电流互感器的检修内容主要有是否运行过热、是否有线路破损和异常声音现象、接地装置能否有效运行、是否存在放电问题、瓷质污垢、电流数值稳定性等等,这些检修和检查项目主要是为了避免电流互感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热烧毁问题。
第二,电压互感器运维管理。电压互感器的状态检修和运维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检查其二次侧是否出现短路现象,检查其绝缘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现象,是否存在渗油、漏油现象,声音是否异常。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正确处理。
四、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重视检修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检修规定进行检修工作,避免不规范、随意性的检修操作;其次,加强自主研发,要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各种电力科研人才,也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成立研发小组,自主研发更高科技水平的配电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投入,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配电设备检修质量,这是必要的投入,要努力花好每一分钱;三是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学习,要敢于取外界之精华,不能闭门造车,要适当向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学习,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向国外购买技术,从而提高电力设备的科学水平;最后,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确保在招聘环节就选取优质员工,而且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结语
从上述可知,配电设备是供电的最后一环,其直接决定供电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配电设备的检修和运维管理。时代的发展意味着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配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和运维管理便是如此,只有不断研究和努力,才能保证配电设备的技术发展符合时代要求。
篇7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 计算机设备 运维管理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计算机设备的运维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不仅关系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中的难点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运维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的问题
(1)计算机设备运维工作繁杂而不被理解。计算机设备运维不仅包含硬件的维护而且也包括了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维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与并发性,而在大多数企业中运维人员的配置并不多,这就使得运维服务人员大都处于忙碌的状态,到处在各个业务部门间处理和解决问题,但是当运维服务人员不能及时给相关人员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各种“非议”,更有甚者直接向运维部门领导反应。
(2)计算机设备运维工作日趋复杂,运维难度不断提升。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算机设备运维的复杂性。运维人员在运维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未知的故障或问题,运维人员在故障发生后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故障的方法,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复杂化及设备的多样化,要凭借个人经验快速的找出故障原因并解决,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这就要求运维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运维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公司计算机设备运维工作模式是响应式、救火式的被动工作模式。服务响应速度缓慢,故障恢复时间长,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发展需要。运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被动的,有时候一个电话、一条信息运维人员就得四处奔波去处理故障。尽管运维人员可通过日常经验的积累来分析及判断故障的原因,但存在局限性,并非每次的故障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这就不利于企业对信息系统高效的业务保障需求。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故障得到了处理,也无法很好的消灭故障的源头,这就为企业将来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
(4)计算机设备运维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计算机设备故障受理流程不够规范,管理方式落后。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问题提交、审批、处理、记录等的规范或制度,这就使得故障处理的跟踪变得困难,运维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计算机设备运维工作的监督落实。同时没有明确业务部门及运维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职责,使得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缺乏制度的保障。
三、完善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的对策
(1)建立远程处理机制。远程运维主要包含VPN、第三方软件等方式。运维人员在运维过程中对于能够采用远程处理的问题采用远程维护,这样不仅能够让运维人员获得操作上的便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施远程维护,而且它较少受外界因素的控制,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远程维护,从而提高了运维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维的成本。通过远程处理机制的建立,规范远程运维管理的流程,实现远程运维知识的转移及共享,从而更好地为保障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
(2)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设备运维人员的培训。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运维人员若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然终将被企业所淘汰。企业通过加强计算机设备运维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运维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工作质量、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让企业的血液不断得到更新,保持旺盛的活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运维人员的角度来说,培训不仅能够让自己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获得到企业的重用或晋升,而且有助于运维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3)完善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制度。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规范企业计算机设备运维的各项工作,使得相关工作具有持续改善性及相互协作性,同时加强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及日常运维,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运维工作的及时性,进而提高组织内计算机设备运维的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计算机设备的故障率,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将业务部门和运维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变被动为主动,采用“主动式”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模式。第一,定期对计算机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控、记录与分析,把计算机设备运维变成从一个简单的故障处理的过程,发展完善成为一个集系统监控、运行管理、分析预测与预防一体的主动运维体系。第二,在计算机设备运维过程中,将设备及系统发生的故障进行记录与整理,从而建立起计算机设备运维的“知识库”。这样不仅对运维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运维工作带来了便利,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第三,考察、调研各个关键性节点,从硬件、网络、系统、数据等方面综合考虑与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后果。正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及故障后果进行应急预案推演,从而建立一套应急预案。
四、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潮流,随着它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计算机设备运维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在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该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变电运维工作能够将用户和供电系统联系起来,因此变电运维工作关系着供电质量以及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变电运维工作是保障电力企业的服务品质和整个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更是沟通电力企业和用户的桥梁。当前的变电运维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影响了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变电运维中的工作隐患。该文对变电运维中的工作隐患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对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视,最大化地发挥变电运维的作用。只有提高对变电运维工作中隐患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保障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切身利益,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对 隐患 变电运维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20-02
变电运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变电运维有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质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电服务。但是变电站的运维工作也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变电运维工作的水平,必须对这些隐患进行及时查找,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 变电运维中的常见隐患
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输电线路和供电系统,供电设备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变电运维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隐患。
1.1 变压器问题
作为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直接影响着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操作人员在操作变压器时可能会出现失误或者不规范操作,这些都可能造成电力工作中的问题。一旦变压器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变电异常,甚至造成变压器的损毁和运行失常[1]。
1.2 现场操作时设备状态出现变化
很多变电运维工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操作时,因为一些不稳定因素而造成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会对设备安全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现场操作时出现了投合空载变压器的过压、变压器空载电压持续加大等问题。在现场操作时事故多发区一般是母线和断路器。
1.3 二次直流回路操作风险
作为变电运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次直流回路操作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精确到位的进行压板投退操作。然而一些操作人员对设备不甚了解,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保护设施的误动。如果运行中的设备忽然出现故障也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当前的力企业一般都设置了设备巡检制度,通过巡检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中潜藏的风险。但是由于变电站的变电设备数量较多,巡检工作量较大,一些工作人员在巡检时不遵守相关规范,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巡检,一些露天安装的设备往往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1.4 没有规范填写倒闸操作票
如果在变电运维工作中需要转换和调整整个变电站的电气运行状况,就需要填写倒闸操作票。倒闸操作票的填写者一般是相关的技术人员,其对于电气运行状态的转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在转换前准确无误地填写。然而在实际变电运维工作中一些技术人员没有掌握具体的填写规范,导致倒闸操作票填写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2]。
2 应对变电运维中隐患的具体措施
变电运维工作非常重要,针对变电运维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变电运维风险的防范,其目的主要是在于保障变电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及时发现电力设备故障,降低电力设备的维修费用,从而提高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2.1 加强对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变电运维中的很多隐患都是由于相关人员,不熟悉操作规范、误操作造成的,因此必须强化对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要求传达给运维人员,并定期聘请专业人士来讲解变电操作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要使变电运维人员了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培训中可以选择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并剖析其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培训中要加强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讲解,不断提升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先进设备的演示操作。电力企业也应该加大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为与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员工积极深造,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员,减少变电运维工作中的人为操作失误[3]。只有使运维员真正认识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是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才能提高运维人员规范操作的自觉性,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变电运维工作队伍。
2.2 做好日常巡检工作
鉴于变电运维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通过日常检修维护工作能够保障变电运维工作的落实,这就需要做好日常巡检工作。在巡检工作中应该落实各项检修技术,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修,从而对各环节的衔接进行保障。变电检修人员应该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在检修中及时发现变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立即上报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问题。电力企业应该以电路运行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现有的检修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保障能够有效地落实各项技术性工作准备,并且列出明确的检修流程,逐一排查检修中的遗漏点,明确提出检修过程中的各项安全事项,既要保障日常巡检工作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又要减少巡检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巡检工作人员的安全。
2.3 建立完善的变电运维工作体系
变电运维工作必须以规范、有效的工作制度为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变电运维的安全,应该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电力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制定规范的工作步骤和操作流程,并且制定严格的工作纪律。变电运维工作制度应该对技术、业务上的内容进行涵盖,同时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作为变电运维工作的核心内容,制定严格、规范的安全措施。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将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要求其能够自觉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落实“三交底”工作制度,做好交接班及其后续工作。变电企业应该定期对变电运维数据库进行更新,准确地预估设备运行状况。
2.4 Ρ涞缭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为了更好地解决变电运维中的各种隐患,电力企业应该对各部门的管理制度进行强化,建立起完善的变电运维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强化管理制度,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内部矛盾进行缓和,使各部门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对变电运维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变电运维部门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应该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并将普查和抽样检查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问题,并进行维护,为电力设备提供一个整洁的运行环境。对于当前各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还应该进一步细化,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职权范围进行明确,一旦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电力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工作记录要求进行强化,对于工作记录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细化要求。一旦发生变电运维事故,可以通过详细的工作记录来查找原因,追究当事人责任。对于新投入的变电运维设备必须进行前期试验运维,也就是进行各项测试,及时改造其不足之处,保障其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正常运行。
2.5 变电运维的隐患处理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隐患,为了对这些隐患进行清除,必须对整个变电系统进行完善。在检修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检修目的进行明确,并且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检修计划,妥善准备好变电设备维护检修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并保障这些设备和工具的性能和状态。在制定检修计划之前,先要对具体的检修流程进行探讨,找出检修过程中需注意的内容,预测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潜在隐患,必须使用两端定位法,也就是以检修方式一致为基础,保障接地端与接地线自身导体端处于同一位置。
3 结语
要保障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做好变电运维工作,不断提高变电运维的工作水平。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变电运维的投入,打造高素质的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并制定科学的变电运维工作制度,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既要保障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又要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林军,周文丽.简述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问题与应对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9):118.
篇9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电信运维 电网 智能化
在电网的运行中,电力通信能够发挥出感知、传输与交互的作用,为电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如今在智能化电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以及互动化等鲜明时代特征且带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智能电网在国内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新型发展方向,这也是电力通信在智能化支撑下不断推动的工程建设。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运维中存在的问题阻碍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要如何在智能化支撑技术下进行科学的运维管理,这也是当前电力通信面临的重大挑战。
1 电力通信在智能化支撑下的运维现状
如今通信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可靠性在不断提高,再加上其良好的容灾性与高宽带等特征,使得电网建设中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不断上升。因此,通信网络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下通信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通信网络效能的更好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1.1 电力系统的分散状态
由于电力系统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致使电力企业总部难以对全部分散区域的相关情况进行掌控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这就使得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对下属单位的考核也不够便利,长期下来,非常不利于电力通信的健康发展。
1.2 信息孤岛问题
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计费系统、生产系统与营销系统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电力企业中的硬件设备与应用系统都具有不一样的管理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功能,甚至缺乏科学的管理平台支撑。因此,电力企业的各种系统不但处于分散状态,还处于孤立状态,致使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这就代表着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势在必行,建立科学的综合管理平台是必然要求。
1.3 信息化技术与电力业务的融合不充分
信息化时代下不断发展的IT技术能够为电力企业的业务带来良好的作用,比如对数据的获取更具精准性[2]。而在当下电力业务中引入的信息化技术尚待改进,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为企业领导者实时地掌握业务精确的数据提供强大可靠的支持,才能发挥出现有各个系统应有的功能与作用,让领导者作出科学的决策而实现公司的良好运营管理。
1.4 电力通信运维中的其它问题
而在智能电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电力通信运维问题,比如监测光缆技术没有获得良好的应用;电力通信设备的抢修工作效率并不高;业务管理缺乏科学的系统平台支撑技术,数据与信息的共享尚待加强等。
2 电力通信运维中智能化技术的支撑探讨
从目前电力通信运维现状来看,智能化支撑技术的应用中具有以下一些要求:
2.1 实现运维一体化管控的目标
要改善当前电力通信运维现状,需要实现一体化管控。电力企业需要对各区域的电力系统进行有机互联,包括省级电力通信系统、下属单位电力通信系统等。同时,要适应新时代下提出的更高要求,实现优良的数据与信息方面的共享,并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电力通信运维中对智能化支撑技术提出的要求。
2.2 达到运维中一体化监测的目标
在电力通信管理中,需要满足全方位的管理需求。在智能化支撑下,可以运用数据库采集技术或者接口技术等,通过光缆设备、PCM设备与数据交换设备等将各方面的信息纳入一体化的监测系统中。而一体化监测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具备优良的自动化故障预警功能,从而为有效管理通信设备提供保障[3]。
2.3 智能化支撑技术下的各系统对接目标
在智能化支撑技术的应用下,要让电力通信运行系统、电信运维管理系统以及电信运维监测系统等进行有效对接,旨在实现系统间的有效联动而达到数据共享的目标。
2.4 智能化支撑下的电信运维软件架构设计
结合当下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现状及需求,需要在智能化支撑下对软件构架的设计进行全面考虑,融入各种系统相关的模块,包括对外接口模块、统一数据模块、监控与管理系统模块、其它子系统模块等等。在设计中朝着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出发,建立立体化与全程化的电力通信监控系统,从而对电信运维所有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监控,及时定位电信运维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从而实现电信运维生产力的优化与运维管理效率的提升。
3 电力通信运维在智能化支撑下的管理策略
3.1 实现良好的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即对通信运维的流程进行简化,从而实现维护资源的集中,这一项措施的开展能提升通信运维效率。因此,需要做到三项内容:首先,对电信的具体维护操作内容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数据进行集中,电力企业可适时撤销下属单位监控,精简监控人员数量,实现合理的电网集中管理,并且引入科学技术提高远程定位的能力和对故障的诊断能力等,还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与提高其调度指挥能力。其次,电力企业需要提高下属单位电网支撑能力,同时提高电网远程维护能力,尤其要注重针对省级电网而集中专业力量,为其运维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电力通信运维效率。最后,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作用,对自动化水平进行强调,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配置、故障预警的自动化,甚至实现电力通信系统维护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运维管理效率。
3.2 实现一体化模式下的专业融合和资源整合
要改善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现状,可以遵循一体化模式而对电信运维进行专业融合和资源有效整合,并且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在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中,可以实现高效化的集中管控平台的有效构建,为集中管控设备系统提供平台技术支撑,也为信息化共享的实现而提供信息平台技术的支撑与保障。而在构建高效化的集中管控平台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增强各个不同系统的关联程度,为管控体系的整体服务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3.3 实现电力通信运维的精细化管理
我国电网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三集五大的发展战略,意在实现企业发展方式与电网发展方式的两大转变[4]。而在三集五大发展战略中,就包含了精细化管理方式,这是对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进行判断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各项服务能力进行升级的科学方法。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一系列重要的指标体系,对电力通信运维的工作效率与电网运行的整体情况等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对错误的指标信息进行清除,避免电力通信运维管理中受到更多的障碍。
3.4 实现检修的专业化与运维一体化
电力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技术与设备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有效统筹、整合与利用,实现电力通信的检修专业化与电信运维一体化,满足全面深化状态检修的目标,全面地加强大检修体系的建设,强化运维人员与检修人员的培训与考核,针对新岗位、新业务以及新设备等进行培训,保证电力通信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健全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优秀的专家型人才团队,实现全面的过程管控,切实地做好电信运维管理保障措施,积极推进电信运维一体化,以先进、高效与适用的装备与检测仪器等智能化技术作为支撑,实现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现代化。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针对电力通信运维存在的实际管理问题进行解决,在智能化支撑下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即实现集约化管理、一体化整合与精细化管理等,切实提升电力通信运维效率。
参考文献:
[1]龚伟.浅析电力通信在电网智能化中的支撑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77-78.
[2]徐茹.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J].宁夏电力,2012,06:25-29.
篇10
【关键词】运维管理;IT系统;ITIL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75-01
在北京产业研究院的《2010年一2015年中国IT服务市场投资分析以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将在2010年实现全面复苏,伴随着主体经济的发展,IT产业也将在2011年开始高速增长,并在2012年之后进入产业成熟期。的确,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不仅企业IT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庞大,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在向多元化和层次化发展。为了确保企业业务未定、可靠、快速的展开,做好企业基础网络的运维,管理层也开始使用多种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提升,但是企业核心业务与IT服务的整合却并不理想,管理水平也较低。
1、企业lT运维管理的现状
虽然由于地域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IT运维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个企业内,由于级别的不同,管理方式也会存在差别,但是整体来说,我国企业的IT运维管理面临如下问题:
1.1 运维管理缺乏考核体系
大部分企业的IT部门都是按照IT基础机构的功能进行划分,虽然也有部分企业是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划分,但是都没有对于IT服务工作的具体量化考核工具,既无法考核IT服务人员工作的绩效,也无法对IT服务人员处理故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监督。并且企业IT出现问题时,往往并不是单一环境出现问题,只有多个部门相互协作才能解决问题,而在企业IT运维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清,会出现相会推诿的现象。
1.2 运维资产管理漏洞
虽然IT设备和软件物资较多,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阶段。比如对于IT设备的巡检不到位、排查力度较弱;IT设备的记录台账无法正确反应设备维修的历史记录;软件资产没有建立台账管理,缺乏软件的升级、变更等信息记录;IT设备的采购、调拨和报废等管理流程繁琐,处理效率较低等。
1.3 运维管理缺乏流程保障体系
企业的IT部门并不仅仅要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运行可靠,还要利用庞大的信息系统为业务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地支持。但是IT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忙于处理突发事件,却忽视了主动服务。在故障发生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全员参与,仅仅动员,气氛更加紧张。
1.4 运维管理缺乏长期的规划
大部分企业的IT运维管理都会偏重于对“硬平台”的建设,忽视了“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导致运维工作人员在客户满意度考核中评价较低,而相关部门的责难也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企业网络建设缺乏这种长期的规划和对于复杂IT系统的运维管理经验,导致于企业IT运维管理停滞不前。
2、建立完善的lT运维管理架构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为了提高IT部门的服务质量,要求英国国家计算机电信局开发设计了一种新的IT资源使用方法,它与以往版本不同,具有规范化和可进行计量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和业务需求的公司。这套系统就被称为ITIL,全称为Information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译为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的应用价值在众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具体来说ITIL的框架由核心组件、网络组件和补充组件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组件包括了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以及服务改进五个部分。网络组件主要负责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动态资源和资料。补充组件则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或不同的行业领域进行指导,帮助客户针对性的定制ITIL,并为ITIL的实践与企业标准的结合提供指导。
2007年,ITILV3版本的,首次进入了生命周期的管理概念,并与IT服务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相融合,通过PDCA模型对IT服务不断的进行改进。在ITILV3的框架中,服务战略模块主要为IT服务管理提供政策指导,保证IT服务战略与企业业务相一致。服务设计模块为企业制定IT服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提供指导帮助,帮助客户制定出合理的IT服务解决流程。服务转换为系统中新增或修改的IT服务提供指导。服务运营模块则是为企业如何达到IT服务支持的效果和效率提供指导。持续服务改进模块则是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提供持续改进指导,使企业的IT服务于企业的业务需求不断相适应。
3、提高企业lT运维管理能力的措施
3.1 明确IT运维管理的流程
企业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明确企业IT运维管理的具体流程。传统运维管理模式是按照专业进行科室的划分,比如应用开发、系统控制和网络管理等。但是新IT运维管理系统需要按照专业和技能对部门进行竖直层面的分工,比如一线负责处理基础问题,二线负责处理复杂问题,经理则从全局进行把握和疑难问题的解决。这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优化,建立的运营架构,各个部门既是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这样IT系统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联络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
3.2 实施运维管理的统一监控平台
首先要推广预知维修意识,好像设备维修从事后维修向预知维修的发展一样,IT运维管理也要注重预知维修。由于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高依赖性,每次故障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通过检测系统和日志记录系统等异常检测平台及时将故障排除在萌芽中。其次要建立文档资料的管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在信息系统记录的资料再详细,也会出现由于故障丢失数据的可能,因此完善的文档资料管理对于IT运维管理非常重要。
3.3 进行资产全周期管理
通过资产全周期管理,能够及时追踪IT设备的资产状况,对软件和硬件的台账资源及时掌握,对IT资产的使用情况精确记录,提高了IT资产的重复使用率,做到及时更需设备、淘汰报废设备,从而降低了对IT资产的投入。
3.4 量化运维工作考核标准
由于IT运维管理的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不一、技术水平不同,因此要对运维人员的工作进行量化,通过一系列分析数据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比如一线的技术人员与经理由于责任、分工不同,工资待遇应有所差别。但与此同时要设定奖罚和晋升制度,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量化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通过运维分析数据制定运维考核标准,逐步提高运维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