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土壤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壤管理;污染治理;决策系统
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各种企业工厂的出现,工业废物的填埋与堆放都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污染物容易富集,有较长的潜伏期,加上地域、污染物与土壤条件的复杂性,所以土壤污染治理的费用高、见效慢,治理的难度也高。
1 土壤环境管理
国内土壤环境的管理与治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由于法规不完善,缺乏关于土壤环境管理的法规。《环境保护法》对土壤环境管理的要求低,没有针对性的土壤管理规章,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另外,国内的土壤标准的指标也不全面,对于很多污染物都没有规定,缺乏控制污染的标准。
同样,环保部门也没有重视起土壤环境的管理,没有管理这部分的专业人员与机构,也就导致了国内土壤环境的信息数据的严重缺乏,对于土壤污染的数量、种类、扩散范围以及污染程度都缺乏了解,对于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是了解的非常有限。目前对于土壤环境的管理与治理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提出以下土壤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1.1 确认责任。因为一定的历史原因,所以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来执行。而我国的土地是国有化的,政府和国家是主要的责任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筹集资金,及时有效地治理土壤污染。
1.2 自主开发治理新技术。现在国内关于废物污染治理的方法很少,所以开发研究适合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治理费用,还能缩短治理时间。
1.3 相关立法支持。我国应该针对土壤环境单独立法管理,借鉴各种经验,可以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增加土壤环境管理的内容,进一步完善这些法规体系。
1.4 制定相关的土壤质量标准。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土壤质量标准,以此来保证土壤环境管理的力度和程度。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时候,应该根据土地的使用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来制定控制污染的措施以及治理的标准。
1.5 公众参与原则。我国在制定土壤环境管理法规战略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公众的建议,宣传力度加大,让社会公众都了解并参与进来。
1.6 税金预提留。对于一些产生污染废物较多、污染较严重的企业,适当加收这些企业的税收,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倒闭破产后无资金质量土壤污染,就能用这些税收来治理无人负责的污染土壤。
2 土壤污染治理
2.1 治理方法。土壤污染治理主要有改良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四类治理措施。这些措施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改良措施的治理费用与效果都适中,对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污染物来选择相应的改良剂,适用于中度污染。农业措施是利用和治理相结合的,一边治理一边利用,所以投资较少,适用于轻度污染。生物做事是使用某些动植物、微生物来吸走或者降解污染物,以此净化土壤的方法。这种措施对于有机污染的治理效果较好,但投资较高,适用于高中度污染。工程措施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学法、换土以及客土,治理效果比较显著,但是投资高,所以适用于面积小的重度污染。
2.2 治理方法的确定因素。土壤特性、污染程度、污染物的种类都决定着治理方法的选择,并且还要考虑实际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因素。所以,在制定污染治理决策系统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2.2.1 土壤条件。土壤中的污染物有效性主要受到土壤条件的影响,进而就影响了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条件需要不同的治理方法,治理方法的采用直接由土壤条件决定。对于生物措施,有着很严格的土壤条件。清洗法适合在砂土、砂壤土和中壤土等透水性较好的土壤中使用,对于粘性土就难以实行,它就需要使用电化学法。
2.2.2 污染程度。对于同一种污染物,若污染程度不同,治理方法的选择也就不同。例如,重度污染的土壤应该选择工程措施,选择别的措施就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轻度污染土壤应该选择农业措施,否则的话费用较高,反而得不偿失。土壤中的污染物总量、存在状态、土壤理化性质、有效含量都决定了污染程度。所以在选择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对土壤质量评价的时候,要充分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2.3 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主要是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污染物不同,也就会由于各自的性质在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治理方法的选择。例如,被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适合选择清洗法,但是不适用于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镉污染的防止,就可以使用清洗法,在酸性的土壤上加上石灰性物质以及施放还原剂的措施。
3 土壤污染治理决策系统
3.1 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输入土壤环境的监测数据,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土壤pH、土壤质地以及水旱条件,或者实际的经济目标。系统将会根据土壤条件自动地选择相应的土壤污染评价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出污染等级。如果需要治理,根据污染的程度,筛选出第一批对应的治理方法。然后再根据土壤条件,筛选出第二批适合的治理方法,接着根据实际经济目标,选择出第三批治理方法, 确定费用最低、效果最佳的治理方法。
图 土壤污染治理决策系统流程图
3.2 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有治理决策模块、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模块、数据管理维护模块以及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输入环境目标与环境监测数据,打印输出信息等。数据管理维护模块主要用来查询信息,修改、更新数据结构,使得该系统成为一个可发展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土壤质量评价模块需要向治理决策系统提供评价基础,也要进行独立的土壤质量评价。治理决策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输入的土壤信息,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佳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以及实施方案, 供管理决策人员参考。这个系统是决策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 能够支持数据存取、合并、分析、优化以及决策。
4 结束语
因为土壤污染的不可逆转性与隐蔽性,在环境污染中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有效及时地治理土壤污染。我国在土壤环境管理方面也是极度缺乏,至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管理制度,完善各种环境保护法规,从行政上和立法上共同支持土壤污染的管理与治理。
参考文献:
[1]曲翠凤,王瑞勋,张晓燕.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的对策分析[J]. 当代生态农业, 2008,(Z1) .
[2]李飞.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对策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徐亦刚,田猛,江希流. 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6)
篇2
关键词 有机红枣;土壤管理;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5.1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枣果生产必须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生产道路。有机红枣生产最重要就是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红枣的优质、丰产,有机化发展[1-2]。土肥水管理是枣树优质丰产的基础。科学的土壤水管理,能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合成和运转能力,从而促进树体地上部的生长和结果,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枣园土壤管理模式,是指对枣树株间和行间的地表进行管理的方法。合理的土壤管理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状态,促进土壤结构的团粒化和有机质含量的提高,防止土壤和水分的流失,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土壤管理的措施和严格把关是绿色生产的重要环节。
1 有机红枣生产的地块选择
有机红枣生产首先选择土壤地下无污染源,地下水、土壤本身不含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的地理范围。地上100 km内无重工业生产,无尾气和污水排放的集中地区。选择在放射性元素危害以外地域。
2 有机枣园土壤管理模式
2.1 免耕法
又叫最少耕作法,即在枣园内,除枣树外,不种植任何其他作物,并利用工人除草的方法清除地表的杂草,保持土地表面的疏松和状态的一种耕作方法。其优点是,节省劳力和经营成本,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其缺点是长期免耕,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有机质迅速分解而含量下降,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表湿度变化剧烈,加重地表水土和养分的流失。
2.2 生草法
这是在枣园内除树盘外,在行间种植禾本科、豆科等草类的土壤管理方法。分永久性生草和短期生草2类。永久性生草是指在枣树苗木定植的同时,在行间播种多年牧草,定期刈割,不加深翻。短期生草,是指选择一至二年生的豆科或禾本科的草类,逐年或隔年播于行间,在枣树花前或秋后刈割。生草法的优点是,能保持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含量;防止水土和养分流失;改善枣园地表小气候;促进果实成熟和枝条充实;降低土壤管理成本,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其缺点是,易造成草类与枣树的养分与水分争夺。
2.3 覆盖法
这是利用各种材料,如作物秸秆、杂草、薄膜、砂砾和淤泥等,对树盘、株间甚至整个行间进行覆盖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和侵蚀;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地表温度,缩小地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抑制杂草生长;防止返碱;积雪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态养分;促进枣树的吸收和生长。其缺点是,容易招致鼠害和虫害;长期覆盖还容易使根系上浮,在土壤水分急速减少时容易引起干旱。
2.4 免耕覆盖法
这种方法,是在枣树最需要肥水的前期保持清耕,而在雨水多的季节间作或生草覆盖地面,以吸收过剩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水土流失,并在雨期过后,旱季到来之前,刈割覆盖物,或沤制度上弥补了三者各自的不足。其缺点是可导致根系上浮。
目前,我国枣区枣园土壤管理仍然以传统的耕翻作法为主,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覆盖法、生草法和免耕覆盖法,提高枣园土壤管理水平。
3 枣园土壤管理措施
3.1 土壤耕翻
耕翻是土壤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常年清耕的枣园尤为适用。耕翻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对枣树根系的生长及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耕翻一般多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也有的在夏季进行。北方干旱地区视地墒情况选择耕翻时间与深度。秋耕,一般在采收以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秋耕可松土保墒,有利于雨、雪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铲除宿根性杂草及根蘖,减少养分消耗;还有利于消灭桃小食心虫等越冬害虫。在低洼盐碱地或雨水多的地区或年份,秋耕后可不耙平,以促使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碱,改善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春耕,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可保蓄土壤深层向上移动的水分,翻后要耙平,适当镇压保墒。春翻深度一般较秋耕为浅。在春季风大少雨地区,不宜进行春翻。夏耕,在雨后及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刨除无用根蘖,并将杂草翻入土中,既可松土保墒,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3]。
3.2 枣园除草
杂草对枣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幼龄枣园,杂草如果得不到及时除治,会造成严重的肥水竞争,不能满足枣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病虫加重。除草的方法有人工和机械中耕除草方法。枣树根浅,在生长季对枣园进行多次中耕除草,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根蘖和杂草对水分与养分的争夺;疏松土壤,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转化,提高土壤肥力。盐碱枣园中耕除草,还可以破除土表板结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旱害与盐害。现代化枣园多采用机械中耕,中耕深度为5~10 cm。中耕次数,应以气候条件、杂草多少为依据来确定。在杂草出苗前后和结籽前,进行除草效果较好。
3.3 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有机物覆盖和地膜覆盖2种。有机物覆盖,一般是用作物秸秆和杂草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一般为10~20 cm。常见覆盖方式有:一是整年覆盖。采用这种方式,作物秸秆和杂草等覆盖物经过一定时期后,会逐渐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二是间断覆盖。采用作物秸秆和杂草等覆盖一定时期后,将其埋入土内,然后再更换新的覆盖物。现代枣园中,地膜覆盖越来越普及。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湿、保持湿度、改良土壤、防止长草、促进枣树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作用。目前,枣园覆盖所使用的主要有普通地膜、不透明膜、除草膜和银色反光膜等[4]。其实施的方法一般是覆盖树冠以下范围。在密植园,可以整行覆盖地膜。果实供鲜食用的枣树,其栽培前期可以选用普通地膜或除草膜,后期可以铺银色光膜,以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和品质,但要求回收率100%。
3.4 间作或种植绿肥
幼年枣园土壤管理以间作或种植绿肥为最好。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提高枣园的前期效益枣园中的间作物,应选用植株矮小或匍匐生长的作物。同时,所选种的间作物,应该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需肥量较小,与枣树需肥水的临界期错开;与枣树最好没有共同的病虫害;耐阴性强,利用价值高。枣园常见的间作物有豆科作物、地茎类作物、蔬菜类及花卉和药材类作物等,其中以花生等豆科作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类蔬菜类作物最为常见。间作物可以实行轮作制。枣树间作期限,应依据枣树种类、树龄、栽植方式和间作物的种类和性状而定。一般在枣树与间作物之间肥水争夺严重时,应及时停止间作或缩小间作面积。新植枣园,前3~5年可以间作,随着树冠的扩大,应逐年减少间作面积。进入结果盛期后,应取消间作。行距在6 m以上的稀植枣园,可安排较长期的间作。
3.5 炮震松土
在石质山区的枣园,其园地难以人工深翻或耕翻,可采用炮震松土。炮震扩穴时期以晚秋和早春为宜。具体方法是:在树冠外缘打深60~80 cm的炮眼,装0.5 kg左右的硝铵炸药放炮。一般小树放1炮、大树放2~3炮即可,每炮松土范围可达1 m3。放炮时,要保证既不闷炮,也不形成冲天炮。在土层薄、土壤硬实的坡地枣园,树下进行炮震具有疏松土壤、促进母岩风化的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枣树的根际环境,促进枣树生长,显著地提高当年和翌年枣树的产量。
4 结语
在土壤内施肥、防虫、杀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否则不能施入良好的土壤,以免影响有机红枣生产。枣树的土壤管理在生产有机红枣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其他栽培措施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有机化土壤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合成和运转能力,进而促进树体地上部分的生长,达到生产有机红枣食品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郑芳,邵明丽,潘志科.桐柏大枣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2):61-62.
[2] 何莉莉.干旱地区大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124.
篇3
1.1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直接影响林木幼苗能否获得足够的通风和采光空间,故播种期间一定要预先对林木幼苗的生长范围进行准确测量,确保相邻的幼苗枝叶不会大面积相互遮挡。
1.2播种方式
林木育苗的播种方式一般有撒播、条播、点播三种。撒播一般用于小颗粒状的林木种子,如杨树、柳树;条播一般用于中等颗粒的树种,培育的苗木质量好、生长壮,如山楂、葡萄;点播大多用于种子较大的树种,如核桃、板栗,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单棵种植。选用哪种方式种植,要依据林木种子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
1.3覆土厚度
覆土指的是覆盖在种子上的土壤,用来保持覆土下土壤的湿润环境,可有效防止大风吹跑种子和鸟兽吞吃种子,覆土要根据种子不同的生长周期、苗圃环境等确定其适宜厚度。
二、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指的是在林木幼苗出土前对苗圃内的土壤进行的管理,一般包含覆盖、灌溉除草和防止鸟兽危害三个方面。
2.1覆盖
将苗圃内的林木幼苗用塑料薄膜或者稻草等加以覆盖,不仅可以保持苗圃内的水分,还可以维持苗圃内的恒定温度,对加快林木幼苗发育十分有益。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覆盖材料时,不能选用释放气体的塑料薄膜,以防阳光下薄膜产生的化学气体危害幼苗。此外,当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开覆盖材料,让幼苗接触阳光。
2.2灌溉及除草
播种前应对苗圃进行一次灌溉,作为底水;播种后,在幼苗出土以前,尽量不进行灌溉,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可以适量浇水,可使用喷灌技术,灌溉均匀,又可控制水量。在幼苗吐芽或出土前后,应该对苗圃进行除草作业,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轻柔,以免碰伤幼苗。
2.3鸟兽危害和霜冻
刚出土的幼苗很幼嫩,极易遭到鸟兽和霜冻的伤害,可拉起丝网防止鸟兽,在有晚霜的季节用塑料薄膜或稻草加以覆盖幼苗。
三、苗圃管理
3.1灌溉
幼苗进入茁壮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要对整个苗圃进行科学的灌溉,实时对苗圃内的土壤湿度、幼苗生长等指数进行检测,及时补给水分。
3.2追肥
根据苗圃内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肥料,保证各种化学元素的充足供应。4.3间苗为保证苗圃内幼苗的合理密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幼苗出土后要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抵抗力强弱不定时进行间苗作业,将生长状况差的多余幼苗除去,逐渐稳定幼苗数量,直至进入定苗期。此外,每次间苗作业后,应及时进行灌溉。
3.4病虫害
篇4
关键词:公路绿化,生态环境,工程造价
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ing is a multi-function,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comprehensive categ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eening engineering and cost control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c idea, and combined with highwa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etc.
Keywords: gre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ngineering cost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的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公路建设穿山越岭、跨越江河,必然对沿线水土、植被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公路沿线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工程建设部门重视,已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公路绿化不但可以美化周围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效果。但公路线长面窄,所经地区大多为乡村、山岭地区,人口较少。随着国家对绿化的日益重视,公路所经地区的原有植被大多保护较好。因此,高速公路绿化与市政道路绿化在功能上应有所区别,不宜过分强调美化,宜突出绿化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以达到既绿化保护周围环境,又降低高速公路绿化造价的目的。下面就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容易被忽视且跟造价关系较大的几个方面谈谈几点建议。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绿化是绿化国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固基础、保护路面、美化路容、改善环境、减少噪音、改善行车条件、诱导行车,防风、防沙、放水害的重要措施。
一、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意义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不仅要体现"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实用、景观协调、易于管护的公路绿化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应具体着眼全路,总体布局。设计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研。
绿化设计的现状调研;设计前应调查高速公路技术等级、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调查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调查高速公路所经地区的物候期、降水量、风、温度、湿度、雾、日照等影响道路交通和绿化效果的因子,应特别注意灾害性气象的发生规律,如极端气温、暴雨、干旱、台风等。调查种植地土壤的酸碱性、盐碱化程度、厚度、土温、含水量变化、肥力等理化性质;调查地表水分布,地下水水位和分布、水量等,必要时检测水质指标;调查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乡土植物,并了解其价格、生活习性和主要功能。
另外在设计中应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是因为其种源多,适应性强,造价低,效果好,易成功,可较好体现地方特色。高速公路跨越地区较多,生态环境复杂,功能多样,管护较难,这就要求植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过样性。在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上,我们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不对高速公路所经过地区的社会环境,气候水文条件,乡土植物物种、价格及生活习性进行详细的调查而参照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
2、过多采用名贵物种,特别不宜从外地移植大规格的苗木。过分强调美化,较多采用花纹图案等设计方案。
3、除中央分隔带为达到防眩效果,可选用较大规格的苗木外,其他地方应尽量避免采用大规格苗木的设计方案。
因为不同地区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盲目参照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设计方案,容易引起设计所选用的苗木大部分在当地无法找到,造成运输成本升高,且种植后的苗木较难管护,甚至死亡,导致后期保养费用升高。大树移植难度大,造价高,风险大,宜选择浅根性,萌根性强,易成活的苗木,通常灌木比乔木易于成活,落叶树比针叶树或常绿树易于成活。另外,设计时,苗木规格的范围不宜太宽,以免造成采用最高规格定价,实施阶段则选用最低规格种植。
4 、路堤、路边坡及沿线设施带的绿化是高速公路的又一个重点,它能够使道路的边坡免遭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从景观意义上讲,高速公路沿线两侧,绿化效果好的话,那么高速公路就像漂浮在绿色的植被之上。成了绿色通道。,
二、高速公路绿化实施阶段
因高速公路绿化施工工艺在各地区基本相同,在这里,就实施阶段容易忽视且与高速公路绿化工程造价关系密切的地方谈几点建议。
2.1 施工季节的确定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季节选定的正确与否,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降低后期保养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现在高速公路的工期都较段,业主应在整个公路项目实施前,选好绿化工程实施的具体时间,尽量避免在非种植季节开工。
2.2 土壤管理
表土一般为营养丰富,结构良好的表层土壤,是自然形成的或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由于高速公路不利用表土,所以业主应在高速公路路基实施阶段对表土进行保护,为充分利用表层土壤,高速公路施工初期应分段集中存放,这对公路绿化植物的成活,生长,管护以及景观的尽快形成都十分有利,并可大大降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造价。
因高速公路绿化施工工艺在各地区基本相同,在这里,就实施阶段容易忽视且与高速公路绿化工程造价关系密切的地方谈几点建议。
1、施工季节的确定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季节选定的正确与否,对苗木的正常生长,降低后期保养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现在高速公路的工期都较段,业主应在整个公路项目实施前,选好绿化工程实施的具体时间,尽量避免在非种植季节开工。
2、土壤管理
表土一般为营养丰富,结构良好的表层土壤,是自然形成的或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由于高速公路不利用表土,所以业主应在高速公路路基实施阶段对表土进行保护,为充分利用表层土壤,高速公路施工初期应分段集中存放,这对公路绿化植物的成活,生长,管护以及景观的尽快形成都十分有利,并可大大降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造价。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大樱桃;土壤管理;改土;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和质地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樱桃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土壤管理,为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至关重要。樱桃园的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括穴改土、果园间作、果园地面覆盖等管理工作。
1 扩穴改土
樱桃的根系多分布在20~40cm深的土层中。在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土质肥沃、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上种植樱桃,能够使根系向深处延伸,提高抗旱、固地性。但在樱桃的适栽区域内,有些土壤不具备此条件,需进行改良。
1.1 扩穴时间
定植后第一年秋季开始,每年进行, 3~4年内全园扩穴一遍。
1.2 扩穴方法
对于挖坑进行定植的,第1年先在株间进行扩穴,第2年再行间扩穴;如果是挖沟定植的,从第1年开始就进行行间扩穴。每年扩穴,直至行间、株间完全扩通。扩穴要与施基肥相结合,注意不要损伤较粗大的根系。对1年生幼树可沿原定植穴圆周形扩穴,对2年生以上的,每年只在树两侧扩穴,以避免伤根太多,影响树体生长。对4年生以上的樱桃园,禁止全园深翻。
1.3 整地
根据樱桃根系生长分布特点,定植成活后,需将园地整成沿树行部分高、行间低的形式。刚定植的树,为浇水方便,保证苗木成活,可沿树行整成50~60cm宽的平畦。待苗木成活稳定后,沿树行起一个40~50cm宽的高畦,树行正好在高畦脊背中间,行间相对较低。以后随树冠扩大,加宽高畦,3~4年后变为沿树行高凸起,行间仅有一条宽40~50cm、深20~30cm的沟。浇灌时沿行间流水。此方式能使每次沿行间浇的水渗透到樱桃根部,而树根茎部位及树盘内无积水,减少了因积水而导致的烂根和根部病害传播。行间浇水在增加行间土壤湿度的同时,也吸引根系向行间扩伸。此方式还有利于雨季果园排水,起到固定树体的作用。
1.4 中耕除草
樱桃园树盘内的杂草,要及时铲锄,特别在幼龄期,根系较浅,杂草与根系竞争肥水。中耕一般在雨后或浇水后,深度5~10cm即可,以免锄断吸收根。而对树盘外的行间,不必进行过多的中耕除草,当杂草长到30cm高时,拔去高草。在秋季,杂草开始结籽时,可全园铲草或喷除草剂。幼龄期樱桃园慎用除草剂。
2 果园覆盖
2.1 地膜覆盖
对樱桃进行地膜覆盖可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减少浇水次数,使土壤较长时间保持疏松状态,改善土壤耕性,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防止土壤板结,抑制杂草生长。特别是温室栽培中,覆盖地膜能促进地温迅速增加。晚上由于地膜的作用,地温下降幅度小,昼夜地温相对稳定,能促使樱桃根系提早恢复活动。
注意事项:(1)黏土地浇水后,需待地里水渗下,中耕松土后才能覆盖地膜。否则,会因土壤含水分过大,盖膜后水分不易散失,土壤透气性降低而引起根系腐烂;(2)为了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和地膜下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地膜覆盖带不能过宽,一般幼树仅盖60~80cm宽,大树最多覆盖面积达到70%左右;(3)降雨后,注意开口排水;(4)幼树到6月份要撤膜或膜上盖草,防止地面高温;(5)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膜类型。
2.2 果园覆草
樱桃园覆草可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相对稳定,有效防止养分流失,提高冬季地温,降低夏季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覆草腐烂分解后,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团粒结构和土壤养分。
覆草方法:一般在9~10月份施基肥后,将草均匀撒到树冠下,厚度以20cm为宜,根茎部位留出20cm的通气孔,草腐烂后要及时补充。覆草后,上面要少量稀疏的压土,防止风刮草飞。
注意事项:要加强防治地下鼠害;冬季注意防火;雨季要扒开水路,利于排水;低洼地雨季不要覆草,防止引起涝害。
2.3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既省工、省时,又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温,减少冻害和日灼。当果园不进行覆盖和间作时可进行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时要选择浅根系、低干的禾本科、豆科或绿肥最好。在每年青草生长季节,注意增施化肥,防止草与树体争肥,夏季当草长至20~30cm高时及时割草,并铲除行间的高秆草类,树盘下面要保持清耕。
3 果园间作
樱桃一般在定植后第1、2年可进行行间间作,第3年树冠已基本覆盖满园,无需再间作。前期果园间作,能对土壤起到覆盖作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降低田间地表温度,减少杂草危害,防止土壤冲刷,增加土壤腐植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但在定植密度较大的樱桃园,间作物最好以间作绿肥为主,主要精力要用于树体管理。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间作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树体的生长和管理。
3.1 樱桃园行间间作物应具备下列条件
植株矮小,不影响果树的光照;生长期短,吸收水份,养份少,大量需肥水时间与果树错开;根系较浅、短,不影响大樱桃根系的生长;病虫害较少,与果树没有相同的病虫害或不能是大樱桃的主要病、虫害的中间寄主;间作物具较高的营养物质,能够肥沃土地。
3.2 间作方式与管理
篇6
关键词:皖南山区;毛竹林培育;开发利用
1 毛竹林培育
1.1 土壤管理
由于皖南山区气候湿润,在毛竹栽种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整理。深翻土壤需在栽种前20天进行,深翻35cm以上,如此进行1~2次,以细化土质,改变土壤板结状况,清除树蔸、草根等杂物,调整土壤理化特征。坡度在25°以内的山地可水平带整地,坡度在25°以上的山地可块状整地。对土壤较为瘠薄的地方可垫补客土,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整地的同时还要留出排水沟,防治林地坑洼导致排水不畅,形成积水。为增加地力补充毛竹生产的营养元素应施加粪肥、钾肥、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火烧土或土杂肥等堆沤15天左右,即可育苗使用。
1.2 播种种植
毛竹林播种时间应控制在当地气温持续在10℃以上,一般在2月中旬~3月中旬期间。适宜的温度可提高毛竹的出芽率和出芽速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当温度过高时会增加竹苗死亡率,延迟生长期,减少分蘖。撒种之前要用高锰酸钾进行浸泡消毒,做好催芽处理,种子有露白之后即能使用。播种时要将种子播撒均匀,可选择条播和穴播,注意等高线平行,株行距保持在30cm×40cm,播种量控制在20~25kg/hm2。撒种完毕后浇灌定根水并覆盖一层薄土。
1.3 田间管理
播种后到出苗期的管理主要注意浇水量的控制和苗木遮荫,幼苗出土后要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对根系的地方进行培土,并适时施肥,苗木生长成熟后可进行造林。除了播种育苗外,还可选择移鞭造林、截干移蔸造林、鞭节育苗、移竹造林等方式。造林密度在650~800株/hm2,株行距一般在3m×4m。在每年雨水最多的季节应每2个月松土1次,以增加地力,保持土温,确保新竹安全鞭芽越冬。由于幼林竹株数量多且较为细小,所以,要选择性间伐抚育,砍去小、弱、密株,保留大、强、疏株,以促进幼林快速生长成林。
1.4 成林管护
此阶段主要管理任务是护竹养笋,提高竹林产量,主要有挖蔸松土、综合施肥、钩除竹梢。可通过肥水管理调整发笋时间和生长周期,主要分为:①催笋肥,促使笋芽膨大生长,提早发笋;②笋穴肥,促进竹鞭生长;③行鞭肥,恢复母竹的长势和竹鞭的伸长;④孕笋肥,充实行鞭,促进笋芽分化发育。这4次施肥中主要增加氮和磷肥,钾、钙等元素,可协助和促进氮磷肥的吸收。施肥方法主要有蔸施、穴施、撒施、沟施,其中蔸施使用较多,且最易吸收、效果较好。水分管理也是增加出笋数量和单个竹笋重量的重要管理工作,皖南地区降水量大多集中在6~10月,这期间可减少浇水数量,但是,毛竹在10月~翌年1月正处于孕笋期,水分的需求需要进行特别管理,一旦干旱就会严重影响冬笋和翌年春笋的产量。
1.5 笋竹转化管理
成林进入出笋期要调整好挖笋与留笋养竹之间的关系。肥水管理得当可加速笋芽萌发的转化,为提高竹笋产量和价值,要调整好挖除浅鞭笋与冬春笋的营养转化、春笋萌发三者之间的矛盾。为保证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应保留清明至谷雨间留养的母竹,挖出其它期笋,但挖掘时要注意毛竹林的均匀分布。
2 毛竹林开发利用
毛竹不但可以制成工艺品、生活用品,包括竹床、竹椅、竹席、竹蔸、箩筛、簸箕、竹簧雕刻、竹屏、竹瓶等,还可用于农业生产工具。由于竹子的材质密实、树节通直,树内杂质较少,可将竹节打通作为送水通道,以供饮水和灌溉使用。由于其材质坚韧、质量轻可制成竹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和捕鱼工具。毛竹的防水性能较好,竹鞭根系发达,可与石头混合做成护河围栏,也可栽种河边,固土防冲。毛竹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从发笋到长成成竹需要2~3个月,是快速的可再生资源,能够替代木材使用,减少制作工序上的污染。
毛竹是一次栽植可永续利用的植物,既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毛竹纤维较长、纸浆细腻,是制造高级薄纸的优质原料。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和保健食品。毛竹因竹品高洁被象征为正直、清廉、飘逸、气节等品质,又因四季常青、枝叶茂盛、挺拔秀丽、竹色鲜绿使人赏心悦目,所以,具有很强的欣赏性。除此之外,毛竹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毛竹性微寒味甘甜且无毒副作用,将竹笋、竹汁、竹沥、竹叶、竹荪等提炼用于药中,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清胃散郁、透畅经络、防疲劳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园林苗圃 规划设计 栽培管理 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15-01
1 园林苗圃栽培的地块选择
园林苗圃栽培的地块首选是临近交通运输,并且运输快捷、方便。除此之外,栽培地块还应该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避风性和向阳性极佳。
园林苗圃栽培所选择适应地块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壤耕作层厚、土壤肥沃、土壤所包含的有机质丰富。
第二,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层结构性强,排水性良好。
第三,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壤的酸碱性以中性或微碱、微酸性为主,其土壤以砂壤土、壤土或轻壤土为宜。
第四,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壤要远离所污染的环境,病虫害和恶性杂草发生几率低。
2 园林管理前提
2.1 园林苗圃栽培的踏勘
在明确的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地范围内,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踏勘。全面具体的了解园林苗圃栽培土地的发展现状、地形地势、土壤水源、交通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并且依据栽培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有利于改造各项条件的积极措施。
2.2 园林苗圃栽培地形图的测绘
园林苗圃栽培的种植管理技术以平面地形图的形势进行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并为其提供相关的依据。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对特殊的地形和地物进行明确的规划和标定。在图文中尽量将有关的地形地物绘入到文本中,设计标清圃地土壤分布和病虫害情况。除此之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所制定苗圃栽培要求的比例为1:500至1:2000,等高距为20厘米至50厘米。
2.3 园林苗圃栽培的土壤管理
针对不同的园林苗圃的栽培,圃地的选取也具有多样性。根据各地典型的土壤特征,采集土壤剖面,对土层厚度和土层的组成结构、土壤酸碱值、地下水位等一系列土壤管理所涉列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采样分析。研究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和肥力,并绘制出土壤分布地形图,以便于园林苗圃栽培的管理技术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敦促苗圃管理者对使用土地的合理性。
2.4 园林苗圃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林苗圃栽培的技术管理首要是对圃地内的地上及地下害虫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并通过前茬作物和周围树木情况,了解病虫感染程度,以制订出防治措施。
3 园林苗圃的管理技术
3.1 园林苗圃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注重园林苗圃的科学性施肥和合理性管理,避免盲目的对园林苗圃进行管理。注意迟效肥与速效肥的配合、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搭配,使纳、钾、磷等其他营养元素配比适当。苗圃水分管理应依据各品种的需水情况进行,做到合理供水,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3.2 园林苗圃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
园林苗圃的病虫害是苗圃管理防治的重中之重。防治管理技术以防为前提纲要,以综合防治为主,以管理技术升级为辅。与次同时,侧重于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措施,早已贯穿到园林苗木培育的各个环节,达到以较少投入培育出更多优质苗木的目的。
3.3 园林苗圃的除草管理技术
园林苗圃的除草管理技术包括人工和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两大板块。由于本部门的园林苗圃栽培的技术力量薄弱,所以采取人工除草方式是最有保障的除草管理技术。除了这个原因采取人工除草外,由于部分杂草对化学除草剂不敏感选择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也是明智之举。部分园林苗圃采用化学除草,主要是因为化学除草的成本低、效率高。虽然个人劳动的强度小,但对木苗、土壤、以及水源等等都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苗圃在使用除草剂时,要先进行小面积试验,选择安全、高效的药剂并采取适当剂量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除草。
4 园林苗圃的规划内容
4.1 生产区的用地规划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首先就是要按照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的合理安排,对园林圃地进行的合理区划。一般意义上,耕作区是园林苗圃进行育苗生产的基本单位,一般长100指300m,宽40至100m,长边方向采用南北向。
4.2 育苗区的合理配置
在我国园林苗圃栽培的区域一般将根据生产育苗的用途来进行多个功能区的划分。这些功能区主要包括:
第一,播种区。所谓的播种区就是培育播种树苗的地区,它要求地形地势平坦、坡度小于2‰,土层深厚、灌排方便、背风向阳等。
第二,营养苗繁殖区。园林苗圃的营养苗繁殖区主要以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嫁接苗和组培苗为主要工作重点,园区内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与播种区极为相似,但具体要求并不严格。
第三,移植区。移植区既是培育各种移植树苗的地区,也是培养较大苗木的区域。它根据各种苗木生长情况进行移栽,扩大行距,同时也依据苗木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位置栽植。
4.3 辅助用地设置
在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中,辅用地一般不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它主要包括:道路系统、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充分发挥其主观的辅助,促使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更加完善。
5 结语
随着我国园林业水平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对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与栽培管理的重视力度也随之增大。我国秦岭以北地区,即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市更加注重园林树木的种植与栽培管理技术。我团优质的园林木树种主要有大、小叶白蜡、夏橡、各种风景海棠树、国槐、黄金树、各种风景榆树、各种风景柳树等等。其在我团园林绿化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我国的国有苗圃在林业生产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其自身具有超前性和公益性,对我国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与栽培管理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朱海燕.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与栽培管理[J].河北农业科学,2007,03:57-58.
篇8
1 幼林抚育管理
1.1 幼林地补植 根据国家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成活率在41-85%范围内应进行补植,成活率在85%以上,分布均匀,可以不补植。但对断条地段应补植。
成活率调查:树木成活率调查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针对对象为去秋和当年春季造的幼林。小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地法(长30m,宽20m)进行调查,大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行调查,即每隔十行调查一行。标准地(行)要有代表性。调查需对每一个栽植点认真记录死亡和成活株数,以及栽植计划数与栽植实际数,最终得出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树木成活率。如果选择多块标准地(行),因为标准地成活率与面积不同,需要根据地(行)面积及栽种密度,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1.2 补植工作 成活率低的原因有:苗木不合格,栽植粗糙,整地不好,机械起犁拖堆造成缺苗段条。对于成活率低的地段必须进行幼苗补植。补植的原则是采用同龄苗逐行按原株距进行补植,对于用人工造林方法的补植要深栽踏实,不露根。
1.3 建立造林技术档案 对于人工造林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立技术档案是必须的手段。从造林初始阶段到成林采伐都要有记录,主要记录造林地,幼林抚育次数、时间,以及成林管理生长情况等。
1.4 幼林抚育 有效的对幼树进行管理是造林后幼树的成长关键。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人为的方式调节、创造幼树之间,及幼树与林地环境、条件之间的促进生长发育的因素。幼林抚育管理的目的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幼林速生成才。如果管理不及时,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幼树的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包含土壤管理、幼林铲趟和幼林保护等方面。
土壤管理:是对土地质量进行维护,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等。松土、除草常常同时进行,铲趟结合。工作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
农村造林户多采用机械中耕除草,进行幼树抚育,能够高效地完成抚育工作。中耕除草(即:铲趟)工作贯穿于整个造林过程,从幼苗栽植至幼林郁闭,需要持续管理2-3年,在干旱地区适当延长管理年限。在管理的三年中每年铲趟次数分别应该是三、二、一次。第一遍铲趟应在当年6月25日前结束。7月上旬、9月中旬再分别进行1次铲趟作业。以后的铲趟工作分别在次年6月、9月,第3年7月上旬各进行1次。抚育的目的是防止秋后草籽成熟落地,翌年再次萌发成长。抚育时,先用大犁趟一遍起垅,后用人工铲树行株间草,过10-15天再用大犁趟一次合垅。风沙干旱地区需要适时增加趟地遍数。易跑风的林地,在土壤化冻后的早春,用大犁起垅培一次土,最后一次除草,可保留株间小草,达到防风固沙、保护幼苗的目的来防止风害。
灌水:人工林灌水在造林完成后就要浇透水,再就是每年6月末以前对幼林进行一次灌水,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
施肥:其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这样能够提高林木生产量,缩短成材年限。肥料主要用氮、磷、钾或混合肥,农家肥也可以。最佳施肥其在幼龄林生长期,需每年进行两次,4-5月份一次,7-8月份一次。用量是每次每株树0.25-0.5kg肥料。施肥后需及时灌水,也可在雨季或结合灌水同时施肥。施肥的方法是将肥料放入距离树根0.5m处的人工环形沟。
2 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方式改善幼林的生活和生长条件,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林木速生。主要技术包含除蘖抹芽、修枝、防治等。
2.1 除萌抹芽 杨树萌发力很强,在幼树栽植后2-3年中能够从根径处往上萌发出很多萌条,会影响主干的生长。因此在1-2年生幼林中,清除萌发出的嫩芽和萌条能够起到培育通直干形和促进幼树生长的作用。
2.2 间苗定干 造林后1-2年内,对成活的幼苗进行一次间苗定干,在不影响前后幼苗株距的前提下,将树行上株距较近的苗木除掉。
2.3 修枝 对于条件好的林地,幼树在造林后3-5年时生长快,树冠之间封锁,需要适当修枝。其目的是使林地通风透光。对于抹芽工作的缺漏,枝条已木质化的苗木也需要修枝。
篇9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设计;施工;技术
幼龄林抚育技术是营林共性技术,在森林培育和经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1】,幼林抚育可提高幼林生长的速度,优化林分的结构,最终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科学、可持续经营。南方林区的新造幼林前3―5年,一般植株较矮,根系不发达且入土不深,幼林地杂草生长快、草量多,易受杂草灌木等非目的树种的影响,不良环境因子容易侵害幼林,常常影响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速度和林分质量。适时、适地开展幼林抚育,对提高造林质量、达到造林目的、巩固造林成果、非常必要。幼林集约抚育技术应该针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除草技术、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达到抚育技术的因地制宜和最佳成效。应用幼林抚育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林地化学除草、保水技术、专用肥施用、修枝及其他抚育新技术),能加快调整现有的低效林业产业模式,使其从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稳定并增加林业产值,推动林业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
1 除草技术
除草技术应该根据目的树种情况、地形状况和其他相关因子,科学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地膜覆盖除草。
1.1 人工除草技术
人工除草就是通过人工形式,对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草、杂灌及藤本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清理,使幼树生长有个良好的环境。人工除草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相关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有全铲、穴铲、带铲和劈草等。全铲就是全面铲除林地中的杂草,一般适宜目的树种生长较慢、经济价值较高的幼林。要求抚育地全面铲草,铲草须铲到土层不留草头。由于人工成本高,一般采用穴铲替代全铲。穴铲一般以目的树种为中心,在其四周1平方米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用人工的方法清除,一般还要求适当松土和培土。带铲就是对目的树种的种植带内的杂草灌藤进行铲除,注意针对种植带规整的情况进行。由于铲草费时费工,现有对于许多幼林都采用劈草的形式进行,要求是将杂草、灌木及萌条全部劈落,草头离地面应控制在5cm以下,并将劈下的杂草归带,不伤苗,不压苗。
1.2 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的无草期长、人工少和效果好。由于除草剂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树种、植被类型、立地条件、地形坡度、取水难度、施工难度和杂草所处的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后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配比。以林业常见树种杉木化学除草为例,要选择风力3级以下的晴、阴天气,每亩用草甘膦和2,4-D按要求兑水32kg。选用喷口适中且根据情况装置定向喷雾罩,均匀适中喷施,避免药害保护好幼树。为加强药效和减少药害,幼树要高于杂草,一般选择在杂草生长旺季春夏季4―7月实施。此外,根据需要可选择助剂(增效展着剂、微肥或其他药剂);在作业林地提前挖蓄水穴(根据情况铺上塑料薄膜)贮存雨水,避免远距离背水。
1.3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主要针对坡度较小的林地或平地进行,一般选用除草地膜(药膜)或黑膜,将需要除草部分在人工除草完成后马上进行覆盖。黑膜主要通过其遮光功能导致被覆盖杂草不能光合作用而枯死,新草也不能长出。药膜除遮光外,由于地膜本身含有除草药剂,药膜覆盖后经水药剂溶出达到除草的效果。
2 土壤管理技术
2.1改土技术
土壤改土技术就是在林地立地情况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板结、土层贫瘠浅薄或土壤的酸碱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常用的改土技术主要是整地技术、回填肥沃表土、施有机肥、采用菌根微生物肥等改善土壤肥力、酸碱性和土壤结构。整地一般用打大穴、通带和全面整地的方法,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使目的树种生长时根系易于穿透。由于改土后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的保水能力及增强树盘吸水能力都会增强。
2.2 施肥技术
主要包括常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林木专用肥技术、缓释肥技术,除因土壤情况选择肥料种类配方外,也要根据施用难度、施用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常规情况一般采用中心培土施肥法,即在幼树植株中心的1m2范围内铲除杂草,在周边松土5-10cm、扩穴10cm,完成铲草松土、培土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挖深5-10cm的环形浅沟,按一定的施肥标准量,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并盖土,防止流失肥料,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由于施肥的人工成本高,一般要选用高含量肥,有条件时选用缓释肥、长效肥,降低施肥成本。
2.3 保水技术
对于缺水干旱、不能满足目的树种对水的需求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保水技术。在种植的时候用保水剂、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根系处理。在种植穴采用保水剂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水凝胶、混剂(吸水剂与土壤混匀(0.1%-1%))或吸水剂直施技术。对幼树除施保水剂外,还要进行树盘覆盖(将所铲除的杂草和松泥等覆盖在幼树树盘上),这样可以使地表温度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斩断了土壤的毛细传输)和蓄水能力增强。
3 幼树管理技术
3.1 修枝
对于一些干性不强、易分枝的树种和密度大的林分要适度修枝。一般根据情况对干性不强的侧枝进行剪除以培育主干。对密度大的林分的枯死枝、不良生长侧枝和部分密枝进行去除。
3.2 除萌技术
许多树种如杉木、桉树和阔叶树在砍除后萌芽力很强,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林分成林及其生长。如果是砍除后需要培育二代林的如杉木,一般根据其萌芽的生长情况,采用密度合适、去弱留强的原则,在原树根上留1―2枝粗壮萌芽。对非二代林地,要根据新的目的树种的需要进行除萌芽,一般要求将不需要保留的萌芽在保护好目的树种幼树的基础上清除干净。另外,对于新植的目的树种在根部长出的萌芽,也要除去,并且尽量培土覆盖,避免后续萌芽生长旺盛。除萌芽尽量做到除早,避免其消耗太多的林地养分。除萌要根据情况保护好需要保留的幼树,避免造成幼树的损伤。
3.3 修剪技术
对于部分药用林、经济林需要按要求进行整形修剪,以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对于许多药用林,也要根据其取枝叶、取果还是取花的要求具体修剪。以蜜桃为例,每年都要进行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修剪后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科学,成年树高度保持在2.5~3米左右。结果树修剪后要科学培养结果枝组,要求上下平衡适度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疏删、回缩、摘心、长放、圈枝和剪梢等。
3.4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检疫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措施。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于治,要严格落实执行国有相关的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检疫等相关规定。一是做好检疫,对检疫对象要明确,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采用综合的营林技术措施,以仿自然的方式营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并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多样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三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方法会导致环境污染、天敌减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药性不断地提高和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因此,主要在病虫害局部爆期采用。四是生物防治,如采用绿僵菌剂、白僵菌剂和蚜小蜂等。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营造有利于有益生物(虫、菌、鸟、病毒等)生长的良好环境,运用生物调控病虫害的能力,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5 其他技术措施
为确保幼林抚育效果,还要做好林道维护、防火和防止人为破坏等。森林保护落实到人,加强护林和宣传工作,防止乱砍乱伐及有害林木培育行为的发生,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做好林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小结
幼林集约抚育关键技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在实施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设计工作,按工序制订施工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行严格管理。对于立项的幼林抚育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规范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等管理。在幼林抚育过程中,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按要求进行施工检查、竣工验收、成效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核桃 栽培 管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85-01
核桃既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又是荒山造林的主要经济树种。2011年核桃被国家和甘肃省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木本粮油树种,庆阳市把核桃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并提出了庆阳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文章通过对庆阳市合水、宁县、镇远和正宁四个县的核桃基地进行考察和调研,结合庆阳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立地条件实际,对核桃的适生环境、播种育苗、嫁接繁育、栽植、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一、核桃的生物学特性与适生环境
核桃为温带树种,适宜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的地区。核桃栽植适宜于年均温度8~15℃,极端低温不低于-25℃,极端高温35~37℃的地区,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500~800mm,无霜期180~200d左右[1]。核桃为主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最适宜的土壤条件是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沙壤土和壤土,pH值5.5~8.0。土壤脊薄,排水不良地下水位太高的地段,核桃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根系卷曲反转伸长于地表或是发生根腐[2]。
二、核桃栽培技术苗木培育
1.播种育苗
繁殖用的种子应采自种子园或优良母树。以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稳产、个大壳薄、种仁饱满、容易取仁、出仁率和含油量高的优良母树,切忌采用商品种子,宜充分成熟(采收期应比商品核桃迟半个月,应在青皮发黄,有50%裂口时采收)。春播种子需经沙藏或播前浸种7~10天(每天换清水1~2次),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播种时,种子缝合线垂直于地面,每亩播种量100~150kg,行距30~33cm,株距12~15cm,覆土厚度为6cm[2],并覆盖薄膜以保温。
2.嫁接繁殖
砧木应具有根系强壮、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矮化等性状。一般用核桃,也有核桃楸和野核桃作砧木,庆阳市主要以1~2年生核桃实生苗做砧木。接穗宜选择当年新梢,通直、充实(髓心小)的发育枝及中长果枝,将温度控制在1℃以下,采取湿沙与穗条分层堆放或将穗条在100℃的石蜡液内快速的蘸一下蜡封贮藏,在芽萌动前进行嫁接。嫁接通常采用枝接和芽接。枝接宜在3~5月进行,芽接宜在7-9月进行。
三、栽植与管理
1.栽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川地、阶地、山坡下、梯田,春季栽植宜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的3月中下旬和4月初;秋季栽植宜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选择1~2年生嫁接苗,接穗当年抽生新梢40cm以上,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栽植前,将苗根用萘乙酸液(300mg/升)浸泡10小时,利于提高成活率。鉴于核桃开花的雌雄异熟性、异花授粉,风媒传粉等特性,栽植时必须高度注意品种间的搭配(或授粉树的配置)。一般8行主栽品种,1行授粉树,也可选择两个可互作授粉树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对等配置,栽植时应与主风方向相垂直。造林前进行穴状整地,规格为1.0×1.0×1.0m,每穴施基肥50kg。将苗木放在穴内,分层埋土,踏实,当埋至五分之三时轻提苗,栽植深高于原土印3cm,上培虚土。早熟品种适于密植,株距3~5m,行距4~6m范围之内;晚熟品种不宜密植,株距6~10m,行距10m。抗晚霜能力强,适宜在庆阳市种植的晚实核桃品种有清香、晋龙1号两品种,适宜于环县、华池、庆阳、镇原、宁县等县区。早实核桃品种有8518、辽核1号、辽核2号、香玲及中林1号5个品种,耐寒、抗旱等性能较好,适宜于正宁、宁县、镇原县和西峰区栽植。
2.土肥水管理
2.1土壤管理
土壤状况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核桃树的生长和结果。定植2~5年内的核桃幼龄树,应及时除草和松土。遵循“有草必除,雨后必锄,灌水后必锄”的原则。成龄时期核桃地土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翻耕熟化。沿着大量须根分布区的边缘向外扩宽40~50cm,深度为35cm左右,挖成围绕树干的半圆形或圆形沟。然后,将表层土放在底层,而底层土放在上面。翻耕时,不能伤根过多。
2.2水分管理
灌水主要把握好四个时期,一是核桃芽萌动、抽枝、发叶,开花结实期;二是果实速生及花芽分化期;三是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灌水;四是土壤上冻前灌足越冬水,对核桃越冬和增加春季土壤墒情,缓解春水紧张均十分有利。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山地荒坡采取覆草和覆膜进行保墒。因核桃树耐旱怕涝,在降雨量大时,特别注意作好排水工作。
2.3施肥管理
核桃喜深厚肥沃的土壤,应将有机肥和化肥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常用放射状进行施肥,沟宽40~50cm,深30~40cm。施肥一年5次,秋季落叶后每株施腐熟的有机肥10~15kg克,春季萌芽时每株施尿素100~150g,5月中下旬每株施尿素100g+磷钾复合肥50g,8月上中旬每株施尿素100g+磷钾复合肥100g,10月上旬每株施尿素50g+磷钾复合肥150g。施肥后遇旱可适当浇水,以利肥料的吸收。由于庆阳市春季多干旱,在一些没有条件进行灌溉的园地,在新梢生长季,可喷施0.2%~0.5%的尿素;PH较高的土壤,叶面喷0.5%-1%的过磷酸钙或0.1%的硫酸锌;为提高座果率,在花期喷500mg/升稀土元素。
3.整形修剪
为使核桃提早结果、丰产、稳产,合理整形修剪是一项很重要的栽培技术。修剪一般应避开伤流期,在叶片形成后或果实采收后,通常稀植的晚熟品种采用主杆疏层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早熟品种密植栽培多采用纺锤形,柱形[3]。稀植园幼树定干高度2~4m,矮化密植园定干高度 0.8~1.2m。核桃树的修剪,从结果初期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强健的结果枝组,不断增加结果部位,防止树冠内膛空虚和结果部位外移。进入盛果期后,加强枝组的培养和复壮。培养枝组可采用“先放后缩”和“去背后枝,留斜生枝与背上枝”的修剪方法。徒长枝在结果初期一般不留,以免扰乱树形,在盛果期可培养为枝组,乱向枝要及时控制,以免影响骨干枝和结果母枝。下垂枝多不充实,结果能力差,徒耗养分,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防冻
幼树定植后要做好苗木防寒工作。新生长的秋梢在8月上旬开始连续摘心1~2次,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抗寒能力;上冻前树体较小的,要将苗木弯倒进行埋土防寒,树体较大的采取埋土堆、树干涂白、绑草绳的方法处理,防止抽条及树干冻伤;雪后及时清除树干周围积雪;早春注意熏烟,预防花期霜冻。
5.病虫害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核桃常见病害有腐烂病、枝枯病、溃疡病[4]。防治方法为刮除病斑,刮口涂抹50%甲基托布津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0%碱水消毒伤口,树干涂白防冻。
常见虫害有金龟子、核桃举肢蛾、刺蛾、叶甲叶蝉[4]等。金龟子主要在萌芽展叶期危害嫩芽。在傍晚前后,喷施功夫乳油、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共2~3次。刺蛾在生长季节危害叶片,利用幼虫群集性特点,采集受害叶销毁,幼虫严重时,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皆有良好效果。核桃举肢蛾主要危害核桃青果,造成“黑核桃”及落果,可以通过摘除病果,减少虫源,结合秋季深翻土地时撒入六六六粉将越冬虫茧翻入深层。
参考文献
[1]于洪波.甘肃黄土高原立地分类与适地适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南林学院.经济林栽培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3]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经济林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
[4]郝艳宾,王维霞,王克建,齐建勋.核桃生产中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果树病虫害防[J]. 土肥植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