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企业战略决策教授K.Andrens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抓住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简单、清晰、针对性强,常常被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法规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湖北省 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首次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被提出。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与“低碳”相关的概念纷纷出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些人甚至将其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相等同。在此,我们采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助于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湖北能源供求矛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途径。
首先,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主要能源依靠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支配权在国家,因此,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很强。其次,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湖北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当前,湖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结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比重大,能耗水平高。尽管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湖北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三、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能源结构问题。
湖北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能源需求依然旺盛,而以高碳能源“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向低碳转型的长期制约因素。
(二)发展方式问题。
首先,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将不断增加。同时,长期以来,湖北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以及政绩考核的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成本及技术问题。
一方面,在低碳生产技术尚没有全面推广、初次资源价格过低再生资源价格偏高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若投入重金研发低碳技术,也面临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因为一旦不成功,资金将会“打水漂”。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受利益驱使,企业一般不会过多投资低碳生产。
四、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
能源问题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当因地制宜,对既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如加大对于核电设施以及水电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对于清洁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投资力度,确保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设施的持续发展;还可以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生物质能等,确保能源结构能够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1.要改造传统产业,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有效的工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2.要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头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推动其实现。通过这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我省国民经济新的重大的增长点。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支出的引导和孵化作用。一方面,对于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支出进行资助,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或减免;另一方面,对于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湖北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地方法规,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三,要创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和激励制度,增加绿色GDP等相关考核内容。
此外,根据冯碧梅的指标分析,湖北的自然生态系统良好,但还要提高绿化率,因此湖北要重视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绿化工程,增强林地的碳汇能力;湖北的人文生态系统良好,但还需提高社会的低碳意识,因此湖北还需要重视消费文明建设,促进消费领域的低碳化。
篇3
关键词:低碳贸易;发展现状;应对策略;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低碳化日益受到各国重视。2009 年 6 月美国在其《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增加了有关碳关税的条款,即美国有权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并计划于2020 年实施。法国从 2010 年开始对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前一些发达国家也曾提出,如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能达成一致协议,将考虑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1]。
一、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导致的高消耗和高排放。中国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上长期以来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惯性,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 年”测算,2005-2030 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 3.2%和 2.5%,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 3.3%和 2.2%。
(2)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产生的高排放强度。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 94%,石油占 5.4%,天然气占0.6%,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得多,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相对于天然气和石油来说,煤炭在我国的储量占具优势,这就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
(3)低端产业和贸易结构引起的转移排放。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商品。中国还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出口了大量能源并产生排放[2]。
二、中国向低碳贸易转型的制约因素
1.要素禀赋约束
中国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为 1550 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 10.7%,居第三位。根据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和供需变化,到 2020 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煤炭所占比重仍将维持在 60%以上。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在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比重较高,而这些产品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均属于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
2.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上涨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 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约为 9.7%。2009 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其中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 15%,中国消耗的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三、调整我国低碳贸易实施思路
1.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对我国目前技术含量比较低、环保标准比较差出口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良好、资源消费较低、环境污染甚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把握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契机,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缓解就业压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的低碳、绿色、环保消费理念已经形成,这说明国际上低碳、绿色、环保的消费品市场存在着相当大的拓展空间[3]。
2.政府引导,自上而下地推动低碳贸易
对于碳减排来说,客观存在着边际成本随减排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于理性企业和经济消费者而言,发展低碳贸易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成本,完全公益型发展模式很难持续,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补贴或碳税等形式推进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例如,日本光伏企业在发展初期享受政府补贴,光伏产量发展迅速,占全球份额超过 70%,后来日本取消政府补贴,德国、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及成本优势,乘势而上抢占了国际市场。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构建以低碳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政策引导和协调作用。
3.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应及时调整思路,以适应国际贸易低碳化发展趋势。与国际社会积极协作,特别是加强在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全面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共同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我国要坚持《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通过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协商和谈判,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动参与者和制定者,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四、结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国家设立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将总指标层层分解。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环境保护等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把碳排放指标完成情况与各级政府政绩相挂钩,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11(7):11 -25.
篇4
关键词:土地测绘;GPS;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PS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按照高速运行中的卫星瞬时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然后采用空间距离交会的方法,确定出测点的准确位置,因为卫星的位置均为已知且精确可靠,故此在 GPS 观测中,能够获取卫星至接收机的准确距离,并以此为据便可推算出接收机所在地的一些参数,如经纬度、运动速度、海拔高度以及时间等数据信息。GPS定位精度高,在民用领域,GPS定位精度已经达到10m级别,尤其是指大目标范围内,GPS的相对精度超过其他测量方式和测量仪器。其次,测量工作限制少,截止2011年,外层空间共有29颗GPS卫星,在10KM范围内,15min内即可实现寻星工作,不受天气、地形和时间限制。其三,作业时间实时,GPS的应用和管理软件逐步完善,在流动站、基准站和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观测时间大为缩短。
一、GPS-RTK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现状
1、GPS-RTK在农地转用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是保证建设用地审批科学、合理、准确的手段。比较传统的全站仪勘测定界方法是利用 GPS-RTK 技术(有条件地区采用 CORS)进行勘测定界,能大大提高地界勘测的速度和精度。在进行界桩放样时,提前在手簿中输好放样坐标,通过自动生成的图形可以直观地选择放样点,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解析法放样、关系距离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同时 RTK 操作简单,一般 1 人就可独立完成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勘测定界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和管理土地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支持。
2、GPS-RTK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GPS 布设控制点采用网状结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加密布控,提高精度。正由于 GPS 布点灵活、精度高等优点,才使GPS 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只要在使用 GPS仪器时设置好精度范围,合理选择控制点位,那么GPS 控制网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在界址点密度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大控制点密度,必要时可在主控制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根据规程要求,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 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 15cm。利用 GPS 的 RTK 技术(有条件地区采用 CORS)的厘米级精度完全能满足上述要求,故在建筑物不是太密集、高层建筑稀少的区域完全可以使用该项技术。在高层建筑物及高压线等严重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地段,则限制使用GPS,必须使用全站仪等传统测量工具进行地籍勘丈。
3、GPS-RTK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线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准确地测定宗地界址点是管理土地产权的基本保证。由于地籍细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制作宗地图和面积量算等,对测绘精度的要求极高,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例如,在地籍碎步测量中,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允许误差为15cm;而依据李阿兔的研究,点误差小于3.0cm的点约占83%,点误差大于3.0cm而小于5.0cm的占17%,GPS-RTK测绘技术的精度能够控制在5.0cm以内,能满足地籍细部测量精度要求。
二、GPS在土地测绘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土地测绘中GPS定位的要点和具体步骤,个人建议如下,即:
(1)确定基准站。在GPS定位测量中,基准站的选址工作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实际选址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尽可能避开有无线电干扰的区域; ②信号发射天线应具备足够的高度;③为防止数据信息丢失,基准站附近应当没有 GPS 信号反射物或是大面积水区域。
(2)外业施测。当确定好基准站位置并架设好仪器后,外业人员便可以开始进行测量作业,通常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站在基准站上,另一人则携带仪器到达界址上立杆并记录相应数据,然后绘制出草图,为内业整图提供完整的参考资料。
(3)内业处理。通过外业测量获得数据格式一般都是 RAT文件,在内业处理时应将该格式转换为用户需要的格式,可以用“测点成果输出”这一功能来完成数据格式转换,经过转换之后,文件的格式便与 CASS5.0 软件格式一致,然后结合外业草图便可以快速绘制出完整的数字化地形图。
三、GPS-RTK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RTK技术,即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优点有很多,一般采用其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其它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对线性的工程和特大的工程的放样,特别的具有效果及实用性。RTK是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的差分定位,它是GPS 定位的一种最新的技术,其实时性处理精度非常高,因此,它能够满足建设用地勘测精度的要求。RTK是由多个基准站,电台、电子手簿、放大器、数据通讯天线主机、GPS 天线等通过合理架构而成。RTK能同时接收基准站所发送的改正的信息和卫星发送的信息,经过了解码和处理,RTK会自动的给出定位数据(数据为cm 级的精度)。最后RTK会利用计算机的随机软件把定位数据发送到电子手簿,以供实地的勘测定界和放样。
参考文献:
[1]李浩,高晋.GPS-RTK技术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31.
篇5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科学的预测评价火电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合理、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6-9],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背景,以及国家对火电企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经验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五个方面构建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指标类型分为负向指标和正向指标,负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指标,比如,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和发电油耗等指标;正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指标,比如,CCS使用比率和水资源供应能力等。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1情景设定
情景分析是针对假设情景的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情景分析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供预测和验证依据。根据我国火电企业历史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设置了火电企业发展的基准情景、受挫情景和低碳情景,基准情景是指火电企业不采取任何低碳减排措施,始终将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发展的主要目的,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划目标,对能够基本实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受挫情景是指在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时不太顺利、在提高火电企业能源效率方面未能达到规划的状态,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阻碍了火电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碳情景是在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因素下,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促进火电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情景同时兼顾到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不再单纯以企业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强化低碳技术,采取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的措施实现火电企业的低碳发展。
2IAHP(Improved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AHP[10])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11]计算权重,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在实际计算时,一般都凭着大致的估计来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一致性要求,该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有时候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才能使得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避免调整的盲目性,可以利用最优传递矩阵[12],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层析分析法满足一致性检验,从而可以直接求出权重值。采用Satty的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A=(aij)n*n,由于A为一致性矩阵,则B=lgA(bij=lgaij)是传递的,C=(cij)n*n(cij=1n∑k=1n(bik-bjk))为B的最优传递矩阵,则A=10C(aij=10cij)是A的拟优一致阵,并利用方根法求A特征向量,即各指标权重值。判断矩阵A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
3多级模糊综合评级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整个评价的过程与评价人对评价对象的认识过程是相一致的。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模糊性的问题,克服了人的主观臆断,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在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有很多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程度是不可能精确描述的,如水资源供应能力强,员工对低碳的重视程度高等均属于模糊概念;而且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结果也不能给出精确的描述,只能用“强、较强、一般、弱、极弱”来界定,即评价结果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又由于文中评价指标是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因此本文采用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I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进行预测评价。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托电)于1995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组建成立,现已投产发电8×600MW,2×300MW(自备),电厂接入系统以500kV输电线路经安定和霸州开闭所接入京津唐电网,对稳定京津唐地区的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托电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而且2010年大唐集团收购了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增加了托电企业用煤的自给率,减轻了煤价压力,煤电联产为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托电还以高铝粉煤灰为原料,提取氧化铝并联产白炭黑等硅产品的两条核心工艺技术,生产出国家急需的铝硅钛合金材料,此项技术不仅可以使高铝粉煤灰变成资源、创造价值,还可以将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循环水、排污水以及其它副产品全部消化处理掉,解决占地、污染等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钙渣还可用来生产水泥,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为了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托电还积极申报了第五期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和热电联产等项目。由于文中涉及到三个“五年规划”年末的三种情景评价,计算过程类似,因此,本文以2015年基准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发展评价为例进行预测分析,详细分析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文中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层,具体层次结构见表1。(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本文构建的评价集为:{强,较强,一般、弱,极弱}。(3)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邀请了该领域的相关专家,一部分来自于院校专家,另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以经济环境指标为例,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其它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类似。利用判断矩阵A(表2)和改进的层析分析法,计算A以及A特征向量。得到“单位电量产出”指标、“工业产值增长率”指标和“上网电量占发电量比重”指标相对于“经济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3、0.417和0.250。同理,通过表3计算得到“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的权重值分别为0.206,0.265,0.059,0.235和0.235。利用子准则层指标“经济环境”相对于准则层指标“低碳经济”的权重为1。可进一步计算出“单位电量产出”、“工业产值增长率”和“上网电量占发电量比重”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分别为0.0686、0.0859和0.0515。按照上述方法同样可以计算D层其它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具体结果见表1。(4)三种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取值。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火电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对能源和电力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并结合托电企业内部历史发展状况、托电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及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咨询调研等方式,给出了2015年、2020年、和2025年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取值(表4)。(5)确定隶属度矩阵。计算32个指标隶属于五个评价元素的隶属度rij,rij为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元素的程度,且0≤rij≤1。根据上述隶属度函数,可以计算正向指标的隶属度,同理,利用负向指标的隶属度函数计算负向指标的隶属度。(6)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对指标层(D层)的32指标进行综合评判,设指标层各指标权重向量为W,指标层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为R,则得到:对表6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在2015年左右时,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为0.5669;其次是基准情景,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为0.4661;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因为,在受挫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虽然资源环境压力比基准情景下有所降低,但是企业产出增加速度最慢,节能效果不如低碳情景下完善;在基准情景下,虽然企业所处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最大,但是企业产值增长最快,而且快速增长的企业产值所提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抵消了资源的环境压力大和节能效果差所产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现状,使得托电企业基准情景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2020年左右和2025年左右,基准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均最低,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均最高。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托电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受挫情景下,虽然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但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弥补了企业产值增加速度放慢所导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在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受挫情景下加快,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有效的缓解了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得节能减排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纵向来看,三种情景在三个模拟期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一直提升的。在2020年左右和2025年左右,基准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2015年左右受挫情景下的发展水平。2025年左右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2015年低碳情景下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受挫,但是低碳技术和托电企业对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的大大提高足以使得其超过了2015年左右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促进火电企业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本文给出了如下建议:“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年-2015年间),托电企业可以通过安装脱销装置,对现役机组进行改造,提高低碳理念普及率和员工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加大低碳技术的投资,降低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严把入厂煤质量,提高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技术水平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而实现2015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年-2020年间),在2020年之前采取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托电企业可以进一步通过建设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发电机组,提高燃煤发电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积极申报和建设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从而实现2020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年-2025年间),在2025年之前采取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托电企业可以进一步建设带有CCS装置的发电机组,提高CCS使用比例和二氧化碳减排量,从而实现2025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
结论与分析
篇6
内容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本文对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分析以及对现有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构建了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理念六个维度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体系 理论模型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削减碳排放,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社会实践。短短几年时间,低碳经济已经演进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最大限度地限制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城市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耗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排放了约占全球总量75%的温室气体,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发展低碳经济应以城市为单位。然而,如何综合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低碳经济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对于我国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为我国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想使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落实,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必然前提。有评价才能有定位,才能确定发展的程度,才能找到发展存在的差距,才能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全面、准确地考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规律提供衡量标准和依据,为今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支持和有价值的参考。
(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选择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构建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从而能够综合反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状态、效果,实时、量化、动态地分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体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的发展差异。它可以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提供决策支持。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使现代产业中的软件、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旅游经济等低碳产业更好地升级和发展。它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增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也相继出现,很多组织和国家都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可持续发展的4个主要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着手,以“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为指导,运用了开放的菜单方法使其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需要,构建了33个评价指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标体系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框架,构建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社会响应三大类指标,用于跟踪、监测环境变化的趋势;联合国统计局创建了一个由88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涉及社会经济活动事件、影响与结果、对影响的响应等方面,清晰地反映了指标之间的关系;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从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系统、废气和水污染四个方面,构建了25个指标,并根据指标的当前值和目标值赋予了指标各自的权值。此外,欧盟、芬兰、德国、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各自的指标体系。
我国学者也做了许多研究,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小组(2009)按照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独立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试行版,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付允等(2010)在复合指标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构建了包括23项指标的城市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付加锋等(2010)在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五个维度、14个指标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胡大立(2010)等从产业链的初始资源到最终消费市场这一路径,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逻辑结构框架,提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大多对资源、环境的指标研究相对较多,以经济、社会为基础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硬”的因素的分析较多,对社会意识、文化传统等“软”的因素的分析较少;对客观的定量的分析较多,以人为主的定性的分析较少。如果没有详细的论述和相关理论的研究,那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会存在理论上的“空洞”。因此,在参考总结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是比较科学的思路。
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一)低碳经济内涵分析
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做深入了解。至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做了深入的研究,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英国政府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概括来说就是指要通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amakrishnan Ranmnathan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非化石能源作为投入,GDP和碳排放作为产出,对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以及能源消耗和GD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Paul B stretesky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得出人均碳排放量与出口有一定关系,并从产业角度分析得出,能源产业、化工产品和再进口产品等三个行业对人均排放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付允(2008)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夏堡(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张平等(2011)指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付加峰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牛文元等(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不仅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生产力与人文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低碳理念,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直接体现是减少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总结
本文选取国内20篇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对各个学者选择的评价维度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不同的学者往往将具有相同意义的维度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有必要把这些具有相同含义但是表述不同的维度进行总结归纳。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经济、社会经济资源基础、技术经济、经济低碳化、发展能力、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维度。因此,本文最终归纳出六个准则层: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以及低碳理念维度,如表2所示。
(三)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最后还是要落在经济发展上,所以说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没有低碳技术应用于各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科技。环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低碳经济要依附于环境空间;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达到社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期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节能减排指标是低碳水平的直观表示,可以直观地反映碳排放情况;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低碳理念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低碳理念要贯穿于低碳经济各项活动的始终;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普及低碳理念。由此,所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及低碳理念六大方面,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结论
本文分析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和评价体系文献总结两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和低碳理念维度六个维度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以期为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2.付允,刘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5.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投资,2009(2)
6.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2)
7.夏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
8.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9.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10.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33(1)
11.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3)
12.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
13.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
14.唐笑飞,鲁春霞,安凯.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4)
1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
16.杨敏.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
17.王嬴政,周瑜瑛,邓杏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
18.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
19.谈琦.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南京、上海动态对比为例[J].生态经济,2011(12)
20.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21.华坚,任俊. 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24(144)
22.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
23.郑林昌,付加锋,李江苏.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
24.气候组织.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R].2008
篇7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约因素 发展道路
引言
伴随着当前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越来越突出的负面影响,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一现状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我国也不例外。如何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 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就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 我国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耗主要是依靠煤炭进行的。同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相比,同一单位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高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左右。我国能源结构的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能源消费状况,这无疑给我国在减少单位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上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1.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同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正关联。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仍旧以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能源处理技术落后,上述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3技术研发方面的制约 发展高端科学技术是当前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我国技术研发水平不重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缺乏健全的政策激励机制。虽然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推出了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使得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其次,我国的低碳技术研发经费大多都是依靠临时性的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的,尚未形成一个持续有效的技术投资体系。除此之外,我国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都不愿为低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资金,这就使得我国低碳技术的科研工作缺乏有力的资金保障。再次,虽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世界公约中明确了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的要求,但是其执行过程却并不顺利,这不得不迫使我国通过商业途径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技术的引进。
2.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2.1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使用比重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选择。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下大力气改进我国城镇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要加强对乙醇以及液化氢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投资研究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开发。再次,积极推动能源开发的多元化。虽然调整能源结构能够极大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这种形式的节能减排毕竟数量有限,所以说,要积极推动能源开发的多元化,开发无碳排放的新型能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取得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
2.2科学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当前的经济状态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重工业发展水平快速增长,这些都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科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已到了亟待解决的境地。科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调整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结构,尤其是要调整重工业的发展结构。应当加强低碳设备生产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型节能汽车的创新;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一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少等优点,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容忽视的重要行业。但在调整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结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过度的节能减排而忽视了工业产业的科学发展,这是由于我国毕竟处于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一阶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真正向前发展。其次,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要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要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普及太阳能集热技术;除此之外,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的发展。
2.3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我国获得低碳技术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往往不能获得国外的核心技术;二是自主研发,即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是针对重化工业的新技术,建立中国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就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低碳能源技术的实质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洁净、高效利用,重点是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
由于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扭转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势头,过早、过急或过激的减排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基于这一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必须尽早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会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新型发展道路。具体做法有:一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中国发展低碳技术的技术线路图;二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四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低碳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篇8
低碳、节能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此,全国上下针对国家政策制定了切合城市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政策,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更是有着新的要求。针对于热电行业,如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碳排放问题,是切实推荐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这个概念来自于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其当初的主要意义在于节能环保。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延伸到了社会的其他生活领域。现如今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为支撑,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具有先进性、全面性、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特点。为此,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广泛达成的共识。就目前来看,建设低碳经济的方向主要从能源消费角度、城市综合排放的构成角度、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研究低碳经济的实现和发展问题的。
而我国的经济学者则认为,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产业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支撑指标、科学技术支持指标等内容,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节能减排问题来看。
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简明扼要,反应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可行性,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坚持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在于指标体系的量化,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实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当中,通常选择能够反映出该指标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根据其反应的特征和状况,来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在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当中,需要对指标进行宏观掌控,使评价指标能够尽可能量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及相关步骤
1.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
热电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产业生产过程,其碳排放量受到生产技术、生产企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设计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要根据热电行业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将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避免因为遗漏而造成评价指标的不准备。本文当中涉及的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来自于《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
就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低碳经济评价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相比较而言,针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从定性的模糊选择入手,基于其变化原理,需要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并且将其转化为一个较为简单的运算,其结果设定为X、Y的因素集,其中对于任意属于X因素集的因素为其特征指标,属于Y因素集的因素同样为Y的特征指标,以其变量作为矩阵R=(rij)nxm,就可以得到X到Y的模糊关系矩阵。
2.评价步骤
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评价,首先要确立其基准值,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低碳发展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该项指标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值,通过与该指标的要求值进行比对,就可以判断低碳经济指标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考核当中,各项指标存在正、逆向指标,正向指标为低碳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逆向指标则为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污染排放,因此在判断低碳经济指标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除此之外,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项指标对热电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需要将其考虑到低碳经济指标的算法当中。
五、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采取的技术路线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四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要想确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必须以这四个系统为指标体系框架,从而反应出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水平。
第一,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目标层,明确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差异,从而达到一个宏观上的掌控。
第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确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目标进一步明确,从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生产机械等方面考虑,查看哪一方面影响了碳排放量,之后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整治,以确保指标合理化。
第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有着明确的指标,这个指标是根据国家政策所确立的。在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价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会得到一个指标数,这个指标数是否符合政策指标,是最终判断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是否符合标准的关键。
六、针对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降低热电行业高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保我国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达成,我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先进能源。热电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燃料的燃烧,以此来提供电能供应,如何以清洁能源代替原本的高污染煤炭资源,是减少高污染排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我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善热电行业的设备,促进新能源投入生产,例如核能、动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以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前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强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将有利于我国技能减排技术的提升,这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必须要坚持低碳经济发展,加快低碳新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而促进热电行业排放量减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篇9
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因为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往往就会使得自身在环境保护上的意识有所忽略。当将环境保护,低碳行动提上日程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发现,我们的经济发展发展会有所局限。此时,低碳发展将成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发展。为此,逐渐强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故此,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发展低碳经济,这不仅是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之必须。低能耗、低碳强度”模式是最理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一直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是技术手段仍以中低端为主,低碳上的能源替代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另一方面是融资机制匮乏。资金的有限度限制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竞争的无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技术产业的应用推广力不够等等因素,都限制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级的入门阶段,国家和企业开始接受低碳的理论,并且打算应用于实践中,只是在实施的问题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实行过程受阻。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就能够解决的,所以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就是不断摸索、试着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资金制度等方面开始变革,为低碳经济模式的真正实行做铺垫,低碳经济发展在此条件下将有顺利发展的可能性。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决定了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性。现有能源结构所带来的资源能源问题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现象等都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和企业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手段,才能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全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促进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态势。
同时制定战略规划,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平台。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转变消费观念,推广低碳生活。开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我国低碳发展体系。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思路;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38-01
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2005 年 2 月 16 日,限制世界各国 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案《京都议定书》 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这跟发展低碳经济的宗旨是一致的。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要求改变以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为特征的高碳经济,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1]。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以及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2]。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多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同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持续不断的增长。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20%,居世界第一。未来2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将保持年均4.5%,煤炭累计需求826亿吨,石油120亿吨,天然气5.8万亿立方米,需求高峰期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我国在能源消耗方面增长速度令人惊讶,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继续呈增长的态势。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面临来自碳减排方面的巨大国际压力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因此,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积极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另外,从我国的自身状况分析,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的空间广阔,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会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方针
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为特征,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而我国作为能源消耗第一大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主要以消耗煤炭能源来发展,而且对煤炭能源的消耗比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加大,这必然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的气候变暖等问题也将会日趋加剧。透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淡薄,客观能源条件的限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研发落后,政策支持体系的缺失等现状来提出发展对策。
(一)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
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是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淡薄,比如泡沫餐盒的过多使用,节约用电意识不强,常开私家车而很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的概念还是没有深入人心。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人的用心参与。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忽视了能源利用率和环境的保护的意识,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社会个体、企业与国家应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应该多通过电视、网络、科普教育等形式,普及低碳经济教育,引起公众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尽快加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中。
(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注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等低碳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要摒弃我国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3]。
(三)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当前,中国重点研究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研究新能源技术,控制与处置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低碳技术能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并最终取代化石能源。要实现节能减排,中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各种低碳技术,加大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四)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策、资金以及技术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促进循环经济法》等,2009年12月26日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等,这些已成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基本法律保障。但是,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与监测机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究、创新与推广行为,并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水平,在资金和技术上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肩负低碳环保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当代经济管理[J].2008.3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