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维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网运维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网运维管理

篇1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分析

面对繁杂的运行维护工作,如何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消除人为不安全隐患,使运行管理从计划、准备、实施到总结整个流程都具有可靠执行依据,实现生产现场全过程的可控、在控、能控,成为摆在广大变电运行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运维站管理现状

(一)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企业不断加强运维操作站的建设。但是,企业的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企业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操作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企业的运维管理站运行缺少足够的资金保障

因电量需求的扩张,运维操作站的建设量持续增长,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运维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或是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但随着资金流程的复杂和企业成本的严控,往往导致运维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缺口隐现等问题始终存在。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标准

企业的效益和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员工个人利益的获得,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部分企业运维管理中忽视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造成了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工作责任相互推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优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部分企业运维操作站人员构成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给电网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五)企业缺少运维操作站管理的科学理念

不断的改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需要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而部分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理念,导致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没有完全发挥,企业的利益也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要求

(一)运维操作站管理职能

运维操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督促修试部门及时消缺。运维操作站管理要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担负设备检修,试验的停电送电操作任务,不发生人为误操作事故。运维操作站管理依托GPMS系统,对所辖设备的基础台账,人员培训,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二)运维操作站管理标准化必要条件

1、具备完整的信息安全、运行和服务的综合管理体系

运维操作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操作人员、操作流程和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是通过操作流程建立的联系,影响运维服务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操作流程。因此,运维操作站管理需要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和运维操作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范,确保运行维护操作站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行。

2、确保运维站的安全生产

运维操作站应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与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组织、安全和技术等各类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年度设备检修、运维操作计划。规范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反违章、应急演练、安全日活动等安全例行工作,使反违章自查自纠形成常态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及两票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优化运维操作站人力资源管理

明确运维操作站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建立站长责任制,严格执行分级上岗制度。通过各类班组岗位培训,提升运维操作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实现运维操作站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4、建立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为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实效,企业应结合运维工作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考核标准,建立精益积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运维团队的工作绩效,实现运维工作的可量化、可评价与可考核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解决企业运维操作站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采用GPMS系统,增强运维操作站的安全管理

GPMS系统与WINDOWS应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利用各种生产信息资源,例如提供变电设备台账管理、运行记录管理、作业管理、故障记录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班组管理、应急管理、状态检修管理、可靠性管理等,从而实现对全地区输变电生产的全方位监管。运维操作站应用G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对变电设备能够进行实时监控,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运维操作站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运维操作站管理制度

企业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规范化及准军事化规定。而企业运维操作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可以制定《运维操作站月巡检工作单》、《运维操作站周工作计划表》和《运维操作站日工作安排单》,细化运维操作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保障运维操作站的正常运作。

(三)落实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岗位职责

运维操作站的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运维操作站运转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备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履行岗位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维操作站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运维操作站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每个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保障运维操作站现场作业标准、安全有效;实施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设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团队;营造紧张有序、团结和谐的氛围,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运维操作管理监管机制

运维站规范化管理的持续保持,还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根据《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和《变电运维操作站管理规范考核标准(试行)》,定期对运维站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实现运维站规范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网  运维费  管理

一、运维费管理取得的进展 

运行维护费,指的是维持电网企业设备正常运行的费用,主要包括材料、修理、人工及其他费用。“十一五”期间,河北省电力公司投入80亿元用于沧州电网建设,沧州电网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期。随着电网的加速发展,电网资产的修理、维护、检测、更改任务日趋繁重,运维费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控制好电网运维支出,给新时期的会计工作带来一定挑战。近几年,经过公司财务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运维费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表现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费用管理体系 

沧州供电公司经过多年实践发展,以预算为指导,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资金控制为重点,强化工作督导,奖罚并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维费管理闭环体系,覆盖了公司成本支出的方方面面。形成目标成本指标分解实际控制信息反馈措施对策争取最大的效益的完整管理流程。 

(二)实现费用的可控在控 

工作中坚持不断规范日常基础资料,强化成本分析,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各项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及时全面查找成本费用升降的原因,及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效确保成本费用指标的可控在控。 

(三)费用节约意识明显增强 

电网企业运维费用按照支出对象细分为修试、运行、配网、线路、通信、房屋几个大类进行归集。对比分析费用支出动因,积极优化生产性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归口、分级管理,费用归口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主管领导按照预算指标要求执行成本计划,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做到费用支出合理、发生均衡。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费用节约意识、效益观念明显增强。 

 

二、运维费管理中的不足 

经过不断实践,尽管运维费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外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与企业自身建设一流管理现代公司的长远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缺乏细致的支出标准体系 

运维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大多依据原始设计手册和工作经验定期进行,未能与设备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目前公司的预算管理其实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循环,最后形成一个刚性相对较强的指标,对某一项支出的核定主要依靠经验估计和历史成本。而运维支出与设备本身服役年限、运维人员管理水平、生产厂家的设计工艺等都有很大关系。结合公司技术指标、管理指标、计划值等研究制定一整套细致合理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为公司管理指标的分解和考核提供坚实依据,是目前运维管理的迫切需求。 

(二)费用控制精细化程度不够 

账上可以体现某项工程、某座变电站、某类设备、某个工区的全部运行维护成本,但无法细分到每一个具体设备。例如,某年在某台变压器上消耗的材料、修理、工时等成本是多少,很难找到相应的统计数据。账务数据只能单纯反映价值量信息,难以与实物信息直接挂钩,造成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加大了费用控制难度。另外,归口责任部门管理,各管一摊、各唱各戏,各环节人员较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开展工作,没有形成整体最优的合力。 

(三)运维费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公司运维费分析与评价体系侧重于指标的完成,而对于成本支出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等核心问题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手段。 

(四)部门之间工作协同性不够 

就费用支出部门而言,费用控制目标简单化,把费用控制的目标定位在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成本指标上,既不要超支,也不要节约;费用控制责任单一化,从省公司到供电公司再到部门、班组,存在把成本控制责任向上往财务部门推的思想,加之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独立,缺乏工作的紧密协同,使得成本控制职能相对弱化,尚达不到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三、运维费管理的改进建议 

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运维;专业管理

1.引言

随着县级电力信息网近几年的建设,县级通信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了光纤通信环网的新格局。如何做好现行的县级电力通信网的运维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涟水县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的一些实践做法为基础,希望能为县级通信网运维管理工作的标准体系建设及规范化管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管理目标

2.1 目标描述

县级电网对通信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依托通信网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对于通信网运行维护来说,主要目标包括:保证SDH传输网可靠地不间断地提供数据传输的平台;保证调度自动化数据等实时业务不间断地可靠传输;保证调度电话、行政电话的畅通与安全;保证通信设备及通信光缆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通信站良好的运行环境。

2.2 管理范围

通信网运行维护包括以下工作:公司本部及所属变电站、微波站、农村供电所的SDH、PDH光通信设备;PCM接入设备;E1转以太网网桥设备;通信电源及蓄电池;通信网监控设备(OTDR、光开关、RTU等采集终端)等;公司所属各通信站点之间的各类通信光缆:地埋、普通架空以及ADSS光缆共计约600公里;公司SDH、PCM及通信电源网管的硬件和软件;公司通信网实时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2.3 指标体系

涟水县供电公司已经建立的指标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基础统计指标(统计周期等)、基础运行指标(缺陷处理数量等)、衍生指标(月平均运行率等)。

3.专业管理主要做法

3.1 组织机构

电力通信网运维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归口管理,由专业运行维护服务队伍——二次系统运维班负责整个通信系统的日常运行和具体维护工作。二次系统运维班全体人员必须具备通信运行和通信检修的能力。

3.2 工作流程

在通信运行维护工作中分为三个流程:运行流程、检修流程以及缺陷管理流程。

在运行流程中,通信值班人员以及正常进行设备巡视的人员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告警,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故障内容后向班长汇报,班长根据故障内容作相应汇报后,立即协调组织抢修队伍到现场进行抢修。在这个流程中,要求值班人员以及正常进行设备巡视人员认真仔细地做好设备监视,并果断准确地判断故障,班长要迅速地组织抢修。本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为:“有无告警”以及“现场抢修”。“有无告警”要求对告警进行准确判断,要有告警发生后会发生相关告警的概念,是否误告?告警是否既出现设备工作指示灯异常,同时又反映在网管和通信网监控系统中?通过对不同告警表象的判别,诊断出故障源。“现场抢修”要求抢修人员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故障处理,这涉及到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熟悉情况,现场的技术图纸资料是否齐全,相应的备品备件的齐全并带往现场,遇到突况能否果断地处理,能否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等等。

在通信检修流程中,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的通信检修,包括光通信设备检修(光功率测试,光口清洗,E1测试等),光缆检修(衰耗测试等),通信电源检修(蓄电池测试、蓄电池核对性充电电试验)等。本流程的关键节点是:“有无备用通道”和“设备检修”。有无备用通道关系到检修时通信业务是否不间断服务。在检修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保证通信业务的正常运行,那么这个备用通道就是保证。现在我公司所有的变电站都接入在环网中,所以单段光缆及单个光口的检修不会影响到业务运行,而在通信电源检修中,这里的“备用通道”就可以理解为“备用模块”、“旁路供电”等含义,总之就是要保证通信业务的正常。“设备检修”环节就是要保证工作中安全、准确、迅速地进行设备的修试,在此无需赘述。

在通信缺陷管理流程中,主要内容是通过日常的巡视、测试等得到的数据和现场,分析得出设备的缺陷,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本流程的关键节点是:“发现缺陷”和“缺陷消除”。在“发现缺陷”环节,通信专业人员要能根据现场的各种表象、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还有的还要结合以往的历史数据,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设备比较熟悉,对业务要精通。

在各流程中,形成的记录采用在通信网监控系统里记录和纸质记录结合方式共同进行。

3.3 规章制度

针对电力通信网的运维管理,公司先后出台了《涟水县供电公司电力信息通信网实时监控系统运行规程》、《通信机房管理制度》《、通信机房定期巡检制度》、《通信设备定期检测制度》、《通信站应急故障抢修制度》、《通信电路设备检修申请管理规定》、《岗位责任制》、《设备专责制》、《交接班制度》、《通信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安全消防及保密制度》、《微机管理制度》、《工具、仪表、备品备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涟水县供电公司光缆线路运行管理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

3.4 绩效与度量

如何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度量是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和成功的保证,运行维护工作也非常需要度量体系来有效的指导运行维护工作的进行。

涟水县供电公司结合运行维护质量测评制度来对工作进行度量和绩效评估。我们从系统设备投入运行开始,就开始了质量统计、分析和检查工作:贯彻执行涟水县供电公司通信网运行维护质量评测制度;在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严格要求,坚持原则;经常检查各项主要维护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时了解质量问题,组织落实改进措施;按期开展检查工作,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督促处理尽快完成。

运行维护质量的主要目标有:通信电路检修停役申请单内容正确率100%;光缆定期巡视检查消缺率100%;微波电路运行率≥99.95%;交换机运行率100%;光纤电路运行率≥ 99.98%;电源设备投运率100%;会议电视和会议电话开通率100%;通信监控系统运行率100%;电网事故时通信保持率100%;通信服务完成及时率100%

通过对质量指标的具体落实和细化可以对维护工作进行较好地对度量。考虑到运行维护工作度量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涟水县供电公司采用了灵活的两级度量方式进行具体的度量工作,度量信息通过班组自查和部门检查方式结合进行。

在对专业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上,我们从以下个八个方面开展评价与管理:(1)做好通信设备、通信光缆、电缆线路的运维工作;(2)做好电视电话会议调试及通信保障工作;(3)做好通信修理、技改项目的实施工作;(4)做好通信运行方式安排及电力通信网规划工作;(5)做好各项记录、报表、专业资料及评价工作;(6)技术培训、学习及技术革新;(7)参加公司、部门、班组的各项活动;(8)按要求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5 技术支持

2006年初,涟水县供电公司建成投运了PWCC型县级电力信息通信网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对通信专业科学规范化管理以及提升运行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够实时监视我公司所辖所有光通信设备和公司近600公里的各类光缆的运行情况;具备从光设备告警到光缆测试实时联动功能;能够监控公司本部通信机房、微波站机房的环境、视频等信息。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具备运行日志、电路管理,报表生成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其实用性较强。

4.评估与改进

运行维护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对维护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设置具体度量指标中一定要注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其次在度量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是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证和人力资源保证。

公司重点根据《淮安电力调度机构通信专业管理先进性评价内容》对通信专业维护工作开展全面评估,其分为三个部分:必备条件(3条);重点工作(4条);指标体系(11条)。

在评估中,我们发现了涟水县供电供电公司电力通信运行维护存在以下问题:(1)需通过加大投资,对通信网络(含光缆、设备等)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性能,满足发展需求,提升运行质量;(2)需对通信站进行整改,尤其是中心站,合理通信设备布局,改善通信设备运行环境;(3)加强通信光缆(尤其是农村供电所)的运行、维护和消缺的管理工作;(4)进一步整理基础技术资料,实现技术资料的及时更新和规范化定置化;(5)需要加大通信人员的新技术培训力度;(6)通信专业人员缺少,需要进行补充。

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继续开展好日常的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外,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上出现的问题分步骤、有序化地进行解决。通过扎实细致地工作,逐步提高涟水电力通信网的运维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涟水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电力通信网承接的业务越来越多,通信网内通信设备种类日益复杂,电力通信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电力通信网的运维管理工作,以满足电力生产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柴红瑞.浅谈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2]许俊现,魏勇,刘彦君.电力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实践和探索[J].电力系统通信,2011)03).

篇4

【关键词】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 建设 应用 现状 解决措施

一、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建设及应用现状

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在全国的电力行业中被运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网络系统覆盖所有的供电企业的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控制和改变,由此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力运维管理的正常进行,实现信息网络和供电企业设施的有效结合,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有效发展。具体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下层机构运行的效果较差

信息企业的信息网络化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保障,只有有了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才能保证运维管理系统的有效进行,只是目前虽然实现了信息网络技术在电力企业的有效覆盖,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先进的、核心的信息技术都集中在了电力行业的高层,集中在了省级、市级而在很多乡村和县城地区则没有很好的应用,这对于占据着大多数电力使用居民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不利的,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网络的有效的运维管理。此外,很多管理工作人员也缺少专业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作,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二)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虽说信息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国电力系统的全覆盖,实现了基本的覆盖和运用,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电力行业中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比如,在基层,很多工作人员在遇到问题时,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的局限,很难得知自己遇到的是技术性的还是非技术性的问题,由此,便会产生问题方向不明确的事 情,由此便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汇报问题,导致了问题的拖延。

(三)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网络运维管理产生分离

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运维管理本来是应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而后才能被很好的应用于电力行业当中,实现电力行业的有效、快速发展, 只是现如今很多电力部门只是单纯的运用信息技术,而对信息系统的网络运维管理则简单的理解为平常的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和运维管理系统强硬的分开来,造成电力技术人员在产生问题时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协调工作,未能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四)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应用机制

为了保障数据的严谨性,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处于下层的工作人员是没有权利看到的,只限于少数的核心技术人员,除此之外的很多工作人员都不能很清楚的了解信息网络以及运维管理系统,由此,一旦发生问题便会出现无人反馈的情况,而且由于权限的限制导致了很多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个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操作情况,便很容易产生工作惰性,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二、解决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运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以上简要分析说明了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对这些进行管理,促进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行业的有效建设和应用,针对以上出现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一)普及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技术,,培养合格的电力工作人员

我们应该努力改变信息技术在基层不能很好的被运行和学习的局面,首先应该积极、定期的对电力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先进的运维管理技术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最容易产生问题和发生故障的广大基层地区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健全的、完善的运维管理系统,首先应该完善责任制和反馈机制,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所在,对那些需要有较高技术的职位设置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问题,汇总到核心工作人员那里,再统一向上汇报,避免出现问题无人汇报和说明的情况。

(三)明确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行业运用的建设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出明确的运行原则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规范,只有有了清晰明确的原则要求,我们才能很好的实现运维管理的有效运行,首先应高确保最基本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技术和数据不会外露,此外,还应该做到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三、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建设和应用能够有效、快速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实现电力行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全面化,将现代技术运用到电力行业中去,由此才能实现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并且加之以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科学管理,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前进。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电力行业和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曾祥岭;倪陈强;低压电力用户网络信息集成化的研究[J];科技电子(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2]耿月华;张欣;刘素贞;李华;电工学课程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7期

篇5

1 电力配网的概念和分类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苏州有20kV),低压配电网(220/380V);在负载率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电网也有配电功能。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

在城市电网系统中,主网是指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起连接区域高压(220kV及以上)电网的作用。配电网是指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作用是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配电网一般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其结构呈辐射状。配电线的线径比输电线的小,导致配电网的电压损耗较大。

2 电力配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电力企业中,只有电力配网能够正常的运行,才能够促进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电力企业一直非常重视电力配网的维护工作。尽管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迅速,但是还是存在着设备缺失的问题。电力企业受到相关技术的约束,配网设施不能配套。要使电力配网中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完善,就要在系统的建设中借助数字化的技术。供电站的终端设备一般是安装在室外的环境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且在使用中不注意维护,会直接导致配网设备出现故障,致使电力传输的实效性不高,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电力配网中的各类设备在运行中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设备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在对电力配网运行管理中,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对各个设备进行分析,不能对单独的设备进行单独的管理,这样容易出现管理中的漏洞。

3 电力配网管理的步骤

电力配网的管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对电力配网进行管理时,应该在对电力配网运行中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我国电力配网运行管理的过程分析,其主要分成立项、规划、物资、进度等方面管理,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工程的建设。通过对前期准备工作的管理、预算工作的管理和计划的管理,能够确保各个环节顺利地实施,能够将管理的方针落实到项目的整个环节中,将项目中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的控制,从而能够降低各类因素对电力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4 电力配网管理技术运行与维护优化的方针

4.1 强化日常的维护工作

电力配网在运行中涉及的环节非常多,而且伴随着电力企业规模的扩大,电力配网在运行中的难度也在上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增多。如果在应用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检修工作,那么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断电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配网做好检修工作,当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的解决,防止各类隐患的发生。完善维护的质量,制定相关的维护方法,可以采用轮流值班的方法,尽早的发现问题。

4.2 完善配网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电力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在对电力配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电力配网运行的主要特征,在维护中分析不足之处,然后将管理的方案加以改进,提高各类设备运行的效率。按照配网的各个环节的要素分析,对其基本的属性进行添加、删除和更改的操作,建立文档信息,并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对信息进行完善。

4.3 进行配电网设备的管理

对配电网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建立动态和静态的履历,通过对资产台账的管理,对维修的信息加以收集,然后让供电公司对配电的线路、设备和配电网的设备等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实现对整个网络资源的管理。配电网的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变电设备、供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等,配电线路是通过与线路上的杆塔位置确定的,运用扩展位置的方式,实现配电线路与杆塔之间的联系。在对台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实现对台账的添加和删除,对相关的文档和技术参数等进行整理。实现设备树和设备参数的查询功能,对设备进行分类的管理。

4.4 运行管理和缺陷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工作中,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是最常见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对线路和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管理,及时发现线路和设备的故障等。变电运行主要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线路运行工作的管理应该强化巡视和维护工作。运行管理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要进行及时的缺陷管理,对设备的缺陷进行记录,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当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要确认缺陷,然后对缺陷进行审核,再次实现对缺陷的处理,最后实现对缺陷的验收工作。

4.5 检修管理

设备的检修应该根据不同的环节进行检修,主要是对线路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一般是带电作业的检修。设备的检修一般是全面的维修、局部的维修和临时性的维修。在对设备检修中,应该设计维修的周期,分为大周期和小周期,检修周期的制定在维修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相关的用户可以根据检修周期确定维修的方案。

首先要进行检修计划管理,检修计划的制定也应该根据时间来制定,可以指定年度检修计划和季度检修计划等。如果设备是重点进行维护的,也可以设计月度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计划的制定应该结合检修的日期和检修的周期进行,季度的检修计划应该是对年度检修计划的分步实施,月度检修计划是由季度检修计划分解而成的。在进行检修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的设备运行标准进行。在对变电设备、架空输电设备等进行检修,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周期等。检修计划的设计包括对关联信息、周期信息、关联缺陷信息等分析,制定成文档的形式,实现计划的录入,然后实现对检修计划的审核,最后实现检修计划,对检修计划执行。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运维管理

1、计算机网络管理运维对企业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Internet的同步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异构性也越来越强,而这些发展也促使着网络管理技术需要不断地增强。全球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发展,使网络管理和安全性等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社会中,不论对于一个普通的小企业还是跨国类的大企业亦或是街边的一家小店,网络一旦崩溃,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网络管理作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在现在信息化发展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所重视。从信息化发展开始,随着网络管理标准的出台,出现了大量的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商,同时产生了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与管理软件。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的正常高效的运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配合专业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2、运维管理的原则

企业网络规模不论大小,都与企业的生产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要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的过程中要有多个原则来控制。

2.1易控性

首先要求在企业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因设备的更换或者升级影响企业的各项业务,其次在企业内部人员岗位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原有的运维管理不受到影响。最后还需要针对企业各部门、各职位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实现用户访问的易控性。

2.2可用性

可用性主要是针对企业不同网络需求,保证网络可以进行稳定高效的运行,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和防止网络受到攻击等。网络系统的运行主要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和可服务性等等,这样才可以在保证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做到内部应用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2.3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运行的工作中需要集合信息安全性的原则,需要从网络的物理设备、技术、管理等多个方便制定更加严密的安方案,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攻击、信息泄露、窃取等事故发生。

2.4可追溯性

日常管理流程的规范,合理及时的记录维护过程。在网络访问和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生恶意攻击和访问,可以依据此类记录进行进一步的查看和处理。

2.5时效性

根据企业网络所需服务的具体内容,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在发生恶意事件时,进行处理,让企业得到更加及时的服务。

3、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措施

3.1企业内部加强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不断渗入,使得企业必须重视内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现状及发展的管理制度。例如硬件设备的采购、员工日常操作的规范化制定、网络设备的维修记录等,通过这些工作使网络的管理更加标准化。除此之外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之后,根据员工的技能进行合理的分工,M一步做到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因人员落实不到位而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3.2企业内部网络的结构优化

一个企业从初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始终贯穿在各项工作中。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拓扑图的不断优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使得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量的不断增大,网络复杂性也逐渐增强,因此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网络进行不断地优化已经成为必需完成的事项。在企业人员和设备都数量庞大的状况下,合理的安排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合理的配置网络的结构,不断在实现网络升级的需求之后,同时为后续的优化有所准备。这样结构优化的网络不仅会增强网络的性能,同时也更加利于管理维护和安全。

3.3加强网络用户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员数量也会随之增长,也同时会产生多个部门、多种职务、多个层级。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对网络的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达到对企业员工更加系统化且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企业内部员工职位的不同,在日常的工作中所具有的网络使用权限也应该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给高层设置具有合理分配的权限,通过培训,各部门高层对部门员工进行分组之后设置不同的权限,将管理层层进行落实,达到更加有效率的管理。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的网络安全,应该避免越权、匿名访问等现象。在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也可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培训讲座,让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员工更加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电脑网络的安全性。

3.4安全引入管理软件

企业的正常运作发展,都会涉及到各类管理软件的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安全的使用和合理的监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任何故障,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增强网络管理的能力。

4、网络设施的维护

4.1硬件设施的维护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论企业是不是互联网相关行业,计算机的使用时必然存在的。因此硬件设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或者企业内部网络的高效性。在硬件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内部网络、外部网络的兼容性之外,采购完成之后需要对硬件的维护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例如硬件所需的环境,避免因为外部环境造成硬件的损伤,这样日常的规范化的维护同时也能节省公司的成本。

4.2网络软件的维护

4.2.1系统的维护

现代化企业的内部网络中,部分企业的员工对于自身的电脑并没有一定的安全措施。通常电脑自动提醒的更新或者是补丁安装提醒,一般都会直接跳过,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电脑某个时刻突发故障难以处理,影响自身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良好的运行,日常工作中,需要按时进行系统的更新及补丁的安装。管理人员也可定期对各员工的电脑进行扫描查看,使内部的计算机的网络性能保持良好。

4.2.2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对于部分企业来讲,在保证内部计算机正常运行之外,对于数据的备份也童谣需要重视。不论是对于员工使用的计算机还是企业内部存在的服务器,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工作,避免因为系统崩溃、人员的误操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针对员工个人使用的电脑可以统一指导安装备份的软件,指导员工进行备份的操作,对个人存储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对于服务器而言,则需要更加严密的备份策略,除了在服务上安装备份软件,制定备份计划之外,还需要定期到服务器上查看备份软件的运行情况,是否有运行故障,发现之后及时进行解决等,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因硬盘故障导致备份数据的丢失,可以通过购买多块硬盘,配置RAID来降低事故的发生。

4.2.3防病毒的方法

在企业日常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病毒的防范也同样需要着重注意,加强防病毒的措施,防病毒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例如建立严密的防病毒体系,在病毒容易入侵的源头定期进行观察,并且使用适宜的杀毒软件,同时增强防火墙的设置。另外在企业内部员工工作中,提倡文明上网,注重网络安全,不访问危险网站,不下载危险软件,不接收不正常传输文件等等。只有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病毒的防护工作,才有可能降低因为病毒造成事故及损失。

4.2.4企业内外部网络的安全管理维护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进行管理,例如在过程中权限、账号等科学合理的分配,同时对外部网络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维护,例如保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正常安全的使用。

篇7

【关键词】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电台;网络中心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传媒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显现出来,广播电台逐渐朝着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生转变,更多广播节目通过网络播出,通过数字化制作之后上星,再接收处理后播出,广播电台的网络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通过网络化的加强来提高广播电台的运行速度,使其逐渐向高、精、快的方向转化,真正实现新传媒、新广播下的创新变革,这些都为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越来越多广播电台建立起对外广播音频节目播出与内部办公文稿服务的双功能网络平台,逐渐将办公局域网与宽带上网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以互联网为辅助的大型的网络传媒系统。将广播电台中的各科室、各部门之间连接起来,使各部门、各科室成为网络中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强大的平台使得电台内部与互联网外部的有机资源可以进行共享,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媒体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中如果谁能将日常工作做得更加先进、高效、安全,那么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对更加有力的空间武器进行掌握。

本文主要分析了广播电台网络维护信息管理工作的特征,提出了经济上与技术上都比较合理的广播电台网络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下面的阐述。

一、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在宽带互联网、办公局域、音频播出系统网络并存在的综合性系统网络中,广播电台中对电脑的使用从最开始的几十台发展到几百台甚至以上,面对这么多的电脑,网络中心的日常工作量也会增加,增加的量会非常惊人,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软件对电脑和软件进行维护,网络中心对音频网络以及日常办公中的互联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通过网络工程师对其进行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和维护信息进行登记或者记录,如果遇到了工作上不能及时衔接的问题或者不能进行及时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音频播出网络中的一些突况,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往往会使网络工程师出现一些衔接上的漏洞,或者因为经常性的重复工作而在维护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又或者对维护现象的需求不是非常了解,进行工作总结的时候或者进行年底总结的时候不能拿出详细的数据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更重要的是不能通过日常的工作总结或者年底的工作总结对其中出现的网络环节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不出网络环节问题的集中点和大致规律。这样网络中心日常工作的成果就不能通过一定的数据呈现出来,也许事情做了很多,但是却不能进行很好的体现。

二、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功能设置

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主要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相结合,与网络中心工作方式相结合,这主要说的是:日常维护等级查询管理模块、中心网管人员的职务考勤管理模块以及维护报表统计模块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系统化、模块化、程序化进行登录编排查询,使网络中心维护工作的人员安排和信息化朝着效率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效率化、科学化的配置,进行分工协作。从软件功能需求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如果运用一台网络办公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加载,就要通过必要的条件使四大功能性模块的特殊性指令得到相应的实现。

(一)中心人员职务考勤管理模块的设置

设置这一模块的时候,应该快速建立一个考勤记录报表,在报表中记录当天网络工程师人员及其全单位人员的上班情况,通过这一报表可以了解整个单位人员的上班情况,主要包括姓名、上班时间等等。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分类将每个人的上班情况分类统计出来。实现该功能模块将简化过去使用人为进行等级统计,通过这些工作简化考勤系统的使用,节省了采用指纹考勤等高费用考勤系统。使被管理者与管理者都能将工作信息尽快实现,有效的约束职工迟到早退的现象,能为广大职工用良好的态度上班启到控制的作用。

(二)网络中心人员维护信息登记模块的设置

设置网络中心人员维护信息登记模块的时候,应该采用下拉菜单的方式建立起不同的小模块,主要包括维修单号,检修方式等等。通过这样详细模块的使用使网络中心电脑维护与维修的相关工作变得更加信息化与数据化,在系统中将各个工作细节进行完美的呈现,使数据更加直观的呈现在网络工程师的面前,这样网络工程师就可以对各工作站中出现的病毒攻击、网络故障、系统漏洞、软硬件报错等进行及时的了解,并采取对应的对策,对每个网络接点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待维修的状态进行及时的跟进和完善。

(三)维护查询模块的设置

维护查询模块主要是指对条件进行设置,这里所说的条件主要包括日期、方式、对象、类型等等。该功能模块实现以后,就应以上面的条件作为依据将系统中的等级单查找出来,工程师在工作中避免了重复性的工作,也方便了对后续工作的跟踪与排除,在对工作站进行维护的时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形成有序的衔接,这样一来人力成本的投入得到大大的降低,也把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或事物降到了最低。

(四)维护统计图表模块的设置

维护统计图表的设置主要应将下面几种功能进行实现:实现按中心人员每个人的维修量对图形与图表进行显示。这种显示在以往网络中心的维护工作中的数据性是不完善的,缺乏一定的数据性,管理性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纠正,针对网络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做出科学化的决策,当上级领导想要一些数据的时候,应该为其提供相对完善、准确的数据,提供准确的适时图表,这一功能模块对整个网络中心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计划目标的实现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和辅作用。

三、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体现价值

在核心数据库上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主要采用小型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连接,连接以后就可以进行运行,通过B/S浏览方式进行登录,登录以后就可以使用了,主要使用的浏览器和服务器模式是Browser/Server,这种方式在目前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中已经开始普及和广泛推广了,B/S(Browser/Server结构)结构就是服务器与浏览器的结构。随着这种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广泛应用和因特网技术的兴起,这种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改进。在这种结构之下,用户工作界面主要是同各国WWW浏览器来最终实现的,其中有极少一部分事物逻辑通过前端的Browser来实现,主要事务都是通过服务器端Server来实现的,最终形成了一种所谓的3-tier结构。这样一来,客户端电脑载荷得到了大大的简化,系统升级为维护的工作量与成本得到了大大的减轻,除此之外,用户总成本也得到了大大的降低。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相结合,局域网是一种建立在B/S结构基础上的网络应用,这种网络应用通过因特网模式对数据库进行应用,相对而言成本是比较低的,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可以说这种应用软件是一种一次性到位的应用模式,通过这种应用模式的使用可以实现不同人员、不同接入点、不同地点对数据库的访问,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与共享。这种应用模式可以对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管理访问权限进行有效的保护,相对来说服务器数据库是比较安全的。

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使维护信息系统的快捷明确的使用性能快速的体现出来,与广播电台网络领域化中的每一个客户端相结合,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对日常的工作情况进行便捷的使用和深入的了解,对自己岗位的计划目标继续随时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同伴对网络维护的进展情况说明进行深入的了解,工作效率与人力成本得到了最有效的节约,在网络中心平台中网络工程师使其有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每个人的价值以及团队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维护人员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应该保证任何计算机的使用都能准确接入到网络位置,对当前的维护情况进行及时的查询,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为相关部门及部门领导等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应该是与电脑维护相关的,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更加方便的了解到电台网络的运营具体情况。对电台网络运营情况的了解应该在一个可以调控的时间短内进行,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与工作计划更加贴切的、有利于工作计划顺利进行的方法或方式,使网络中心的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广播电台的工作更加高效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维护信息管理系统不需要过多的软件与硬件投入,只需要建设简单的计算机环境,安装比较简单的应用软件,这样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更加方便的与其它办公服务平台实现对接,这种对接绝对是安全可靠的。现阶段我国的媒体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中如果谁能将日常工作做得更加先进、高效、安全,那么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对更加有力的空间武器进行掌握。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网络中心在广播电台中实现的功能将会越来越重要,它的组织和成员在工作上能不能实现高效、先进、安全,将会决定这个电台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将网络中心信息化与合理化的工作做好,进行合理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就能够更好的为其它工作腾出更加有力的人员与时间,使电台网络化得到推进,使媒体多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在相关领域中网络中心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众多的省市级广播单台中网络中心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进入网络管理的平台之中,同时充分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效应,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信息化在广播电台中的应用将会使其发展得到加速,并且体现的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冯晓彤.我国广播电台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3(4).

[2]冯晓彤.论我国广播电台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6).

[3]余竹敏,管海建.广播电台多网模式下多媒体信息的跨网交互[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7).

[4]徐方,傅瑛.计算网格环境下的广播电台音频制播系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5]姬海啸.基于层次化编目和数字版权管理的中央台生产型媒资系统[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年学术年会、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广电篇)[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9).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配电网;运维技术;供电可靠性;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18

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具有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线路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对用户用电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电力生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力调度管理系统日益完善,为电网运维管理提供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手段。

1 优化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指的是按照不同用户对用电量的需求利用配电网系统将电力分配给用户的一种结构体系,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配电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用户的供电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民众对于配电系统与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配电网运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配电设备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配电网架构不够完善等。

其中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不断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模式,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用电量,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率,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化发展。

2 配电网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配电网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配电网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而配电网在业务管理和综合展现以及决策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应当要结合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配电网运维管理水平:(1)配电网中的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系统监控,无法达到专业过程管控的基本要求,缺乏“自上而下”的专业监督和控制的工具;(2)配电网中各项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可能存在着专业壁垒和信息难以实现横向共享的现象,缺乏专业业务监管和管控的能力,并且无法全面展示配电网的综合信息;(3)在运维管理过程中没有站在全景角度来对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与安全隐患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和运行维护工作缺少指导决策方针;(4)以往配电网运维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研究主要通过停电分析和故障申报以及优化检修等多方面来进行辅助分析,目前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大数据理论和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配电网协调度等方面。在配电网中主要通过各项数据分析来判断其运维状况,无法全面实现配电网的精细化管理。

3 信息背景下运维技术水平的提升措施

3.1 配电网运维平台的构建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配网运行监控与综合信息分析和配网运检专项业务管控,共同包含有13类模块与38项子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应当具有配电网运检业务监督管理和指标评价分析以及综合信息展示等功能。

3.1.1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是营配信息业务贯通的主要支柱。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将运检业务管控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使得总部和省市以县级公司的配电网运检管控流程不受阻隔,全面实现营配信息业务相互贯通,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俨然成为营配信息业务相互贯通的重要平台。

3.1.2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具有信息展示和运行监控的功能。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应当能够真实反映出配电网规模和网架水平以及装备信息等,同时还反映着电力系统变压器负载和电压的实际状况,通过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了解配电网运行的真实状况,掌握配电网运行信息,了解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1.3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是运检业务监督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当配电网系统出现问题时,配电网运维管理系统能够立即发送抢修指令,进行自动化抢修,同时还能够评价各个设备运行的状态,更好地监督和管理配电网运检业务。此外还可以根据平台评价结果来分析设备运行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3.2 自动化和信息化运维平台的应用

3.2.1 自动化监督和管理。

(1)对配电网自动化覆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配电网自动化线路覆盖数量、配电终端数量和分布状况进行统计,通过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掌握配电自动化覆盖状况,评价配电网自动化覆盖水平;(2)对应用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价。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站在线率和终端在线率以及遥控使用率等多方面核心应用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各项核心应用指标的数据来评价配电网运维水平。通过地理背景和地理研究来分析遥控使用率与遥信变位的分布问题,然后再分析各个地区的数据分布状况;(3)进行馈线自动化事件管控。对馈线自动化启动和执行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核算馈线自动化核算的成功率,分析馈线自动化启动失败的因素,同时分析线路跳闸信息和馈线自动化匹配信息,分析故障产生的因素;(4)对配电自动化设备状态进行操作和管控。统计并分析配电自动化设备如可遥控配电开关的覆盖范围与覆盖比例进行分析。对于长时间没有操作的设备进行统计,展示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

3.2.2 故障监测和抢修服务的应用。

(1)在配网中应用抢修服务能够快速监测故障抢修工单处理状态。分析抢修工单的密度与分布状态,监测故障抢修工单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率,针对于超期抢修工单可以提示警告信息。根据配网运行系统中检测到的故障抢修信息来分析抢修工单的实际状况,根据系统信息来开展抢修工作;(2)在配网中应用抢修服务能够实时监测故障问题和状况。自动核算故障抢修到场时间与故障处理时间,对故障处理结果进行审查,分析故障抢修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个地区指标分布状况;(3)对抢修资源分布状况和配置优化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地理环境来分析抢修人员和抢修设备分布的状况和分布比例,根据故障抢修状况来合理配置抢修资源和抢修设备。

3.2.3 对于配电网不停电作业的分析。

(1)应当根据不停电作业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过程中的四类不停电作业开展情况,可以查阅统计作业的类别和时间,造成的影响以及具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分析不同地区的数据分布状况;(2)对于不停电作业成效的深入分析。作业成效的重要指标便是不停电作业的指数和作业化率以及减少停电时间和户数等,并对该数据与不同地区的指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和排序;(3)对于作业资源的分析。在该种统计中主要对不停电作业班组和人员的实际分布状况以及作业设备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2.4 对于配电网络实际状态的检修。

(1)设备状态评价等级的具体分布。在此过程中应当就配电网络的线路和设备单元的覆盖率进行统计,准确统计配电网络的线路实际状态等级和设备单元状态等级信息,并将该种统计方式延伸到其他地区的设备状态评价和等级划分过程中;(2)推动带电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红外和超声波等带电检测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各种设备资源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统计,并将该种检测方式延伸到其他地区的带电检测工作和装备配置分布状况统计过程中;(3)对于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分析。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和动态跟踪检修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并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3.2.5 制定检修计划和保电管理体系。

(1)对于检修计划的监督。对于当前计划检修的实际执行条数和检修造成的影响用户分布以及计划检修预期时间长度等进行统计,在此过程中应当单独调查计划执行的过程和工作的实际进度以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等,并对检修的及时率进行在线统计和分析;(2)对于保电管理事件的实时监督。在此过程中应当针对项目执行条数、保电范围以及对象状态等进行动态式展示。在此过程中应当将保电等级和人员以及对象的具体状态展示出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对电网的稳定性有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配电网运维技术管理平台,并利用配电网运维管控平台对电网进行检测和监控,实现配电网的可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曲毅,魏震波,向月,等.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南方电网技术,2013,(5).

篇9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概念;原则;重点;难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突飞猛进,为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国的很多电网、供电公司陆续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例如江苏某供电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福建公司还将重点推进运行人员自主开展维护性检修、小型消缺等业务。其实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已经在很多的公司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问题始终是电力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处处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改革后原有的运行、检修职责如何落实到位;检修过程中设备状态变更的把关问题;运检合一后的专业发展。

第二,“效能释放”的原则。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生产效率、获得综合效益。总之要考虑两个效益,即管理效益和人员效率。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行。首先,需要实行组织方式上的一体化。由单一的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维护等工作,35kV及该电压等级之下的变电设备的检修也由该单一部门负责,1l0kV以上的变电运行与变电维护先由专业部门承担,当整合后的部门在人员配置及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整合。第二,需要实行人员技能的一体化。在相关的工作人员接受完培训并获得证书之后,就员工技能的一体化实施逐步的实现,让部分运行人员在执行操作之余负责起部分变电检修工作,或让部分检修人员在实施检修的同时承担部分操作工作,而110kV及其以下的变电站中的接线方式相对简单、设备形式相对统一、技术难度较低,将其作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的起点具备可行性与科学性。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对电网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强调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策略的稳步性。这要求制定出一体化的实现策略所对应的具体的业务流程,分析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与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及监督机制。同时也需要重视员工全面系统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与该部门和岗位相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采用绩效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分期分阶段的引导,协助员工逐步转变思想,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逐步实现。

4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难点

受传统电网运行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难点。

第一,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存在具体工作上的差异,增加一体化的实现难度,要想培育出合格的运维人员所需要的培训时间长。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工作对象虽然都是变电设备,但变电运行要求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比较强,变电检修人员要求专业性知识强。这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差异给整合后的人员提出了综合素质方面的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知识的掌握难度,因此培养出合适的运维人员时间就相对增长。

第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电网的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在传统的电网生产运营模式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由不同的部门、分区下不同的人员承担,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5 结语

总之,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运维一体化,又要稳步地实施运维一体化,同时也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从主客观方面来切实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要立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所带来的效能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策略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制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流程,对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全面实现电网生产运营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

前言

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当前生产中越来越重视信息通信系统构建,使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是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是实现市县供电企业信息统一调控、运维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市县供电企业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模式概述

现代社会生产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各市级供电网开始逐渐向乡镇延伸,显著扩大了电网覆盖面积。在这种供电模式下,城市供电网络是核心,并将周围乡镇的供电网络纳入到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中,成为电网集中管理的核心[1]。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这种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需要在原总信息调控中心基础上建立县、区的调控副中心,主要工作职能在于将市区周围各县、区内的电力输送信息全部调集到总中心进行处理和控制,同时再对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合理分配电网资料等[2]。通过这种方式,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市县供电信息共计的干预,提高了供电质量,保证了供电管理效率。

2市县供电企业信息一体化模式建设思路

J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国网S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管理工作指导方案》的相关内容,以“市县一体化”运作为基本原则,开展了信息一体化运维模式建设,主要措施包括:

2.1管理体系建设

在管理体系建设中,J市供电公司以安全高效为中心,明确了县公司是执行主体的要点,并将省公司的相关标准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致力于构建运行畅通的一体化管理运维模式。(1)职责分配。职责分配是J市供电公司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的基础,在实践中,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三集五大”的工作方案落实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通信公司网络控制室全责划分,并实施垂直管理思想,分别在市、县两级单位设立不同的专业管理架构,实现两级管理。当前J市多个县公司均在运检部设置了通信运检班,通信运检班是“市县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施单位,接受公司通信部门的统一管理,并对公司的信息通信工作负责。(2)组织架构。为了保证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市供电公司确定了严格的组织架构,具体资料如图1所示。

2.2网控室建设

J市供电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开展网控室建设,以信息通信融合为载体,有效满足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运行要求,达到了预期通信效果。(1)建设功能。市供电公司遵照省公司提出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路线,建立了能够实现市县统一调控的网络控制室,该控制室能够实现客服运维、融合式网络管控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市公司的信息处理与资源调配能力,让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有效的协调指挥各种信息。在整个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市供电公司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能够接收本地电网运行的全部信息,例如J市电网信息通信网概况、光缆地理资料等,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电网运行对信息的需求。(2)岗位配置。J市供电公司根据当前的人员在岗情况,设置值长2人(一主一备),客服一人,实施正常工作制度;主值5人,副职5人,两人一组,按照“五值三运转”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岗位设置中,值班长主要处理网控室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项目信息管理、电网运维信息管理等、安全管理等。主值承担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与TMS系统维护、数据处理工作;制定年度运维平台运行方式计划,对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进行配置。副职负责信息系统监控,配合主值完成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客服主要针对全市的信息通信运维热线值班,保证能对所有客户的服务进行响应,及时记录客户的需求,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3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重要技术

J市在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中,根据本地区信息通信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包括:(1)交互、融合检测数据。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产生了更多的电网运行信息,这就对企业的信息检测、信息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市供电公司研究发现,由于该公司采用了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增加单个传感器主体数量的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当前信息通信的要求,但是也会使控制程度越来越复杂,这明显与运维模式创设的初衷相违背。因此,J市供电公司在技术应用中致力于让设备接口实现集成,通过增加连接接口的方法,再配合相应的管理系统,保证电网检测、电网运行资料显示、数据推送等工作都能在物联网环境下快速实现,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对硬件的需求。(2)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J供电公司在本地区推广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时间较短,再加之受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影响,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应用的初期,存在业务界限模糊的问题,短时间内部分业务的流程交叉、冲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造成挑战。J市供电公司针对这种情况认为,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施的初期,需简要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调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避免在纵向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失调的问题,在横向上进一步划分具体的工作内容,确保各项业务信息都能得到快速落实,保证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整体工作质量。(3)技术创新。对于J市供电公司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孤岛式”的信息交流平台朝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3]。根据当前该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公共巡视、实时视频等)改变了传统工作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满足智能调度的要求,最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在实施中,J市供电公司以网络控制室为试验点,尝试将云计算技术架构应用到智能检修中,并以移动技术为依托,构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在该平台构建结束之后,供电公司能够同时完成运维检修人员调动、现场资料回传等运维全过程的业务处理,并依靠移动视频技术,让技术人员能够针对电网故障进行实时会谈,及时寻找解决故障的有效措施,保证了电网运行质量。

4结论

本文介绍了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相关问题,并结合J市供电企业的具体实施情况展开了分析。从J市供电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上述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现了该市供电公司电网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满足了市、乡、镇地区的电网管理要求,不仅降低了电网的运维管理成本,还能最大程度上强化市电力企业对电网的管理能力,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在构建市县供电企业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过程中,可以借助J市供电公司的成功经验,有计划的对一体化运维模式进行改进,最终提高公司市县电网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倩.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价值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161.

[2]张莹.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