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教学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教学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协同发展;普通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目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制定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基于此,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必须创新实训教学,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联系到一起,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因为高校过于重视学校的招生事宜,只注重学生量的增多,并没有关注学生质量的提高,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这就导致民办高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没有立足之地。其次,实训教学经费不足。黑龙江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实训教学经费,不能创办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缺乏经验较强的企业指导人才,使实训教学作用难以发挥。最后,实训教学流于形式。虽然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设置了实训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方案与实训方案,在实训过程中,只能流于形式[1]。

二、改善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短视教学思想

民办高校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其为了持续稳定运行,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对经济利益的获取,但是民办院校毕竟属于教育机构,因此其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应该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在保证教育质量,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经济效益获取措施。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民办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自身办学理念,在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增强教育特色、增加本校学生的毕业竞争优势,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基于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民办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对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逐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教学活动的良性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唯有如此,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方面支持下,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凸显,对民办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因此民办院校要想切实改善当前教育现状,保证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应该注意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教育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校外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指导。民办院校基于自身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可以尝试聘请重点本科院校的教授到本校担任教育顾问,以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同时,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理念的引入,民办院校也可以适当的要求企业员工到本校开展实践教育,促使本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4]。

(三)加强实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实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质量的措施,只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内基于经济类专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专门的实验室、设置相应的实训教育中心,才能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促使实践教育活动得以顺利推进。因此民办院校经济类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科学的培养。

(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首先,要强化实训课程前的理论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实训原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视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避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训课程。

三、结语

在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期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引进先进实训技术,大力开发新型实训课程,拓展实训基地,确保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满足相关需求,避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实训教师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实训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实训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执行实训工作,另外,学校要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使学生在校外企业实训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加大力度完成实践课程,在增强自身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佳丽,刘秋艳,徐晶等.协同视角下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 学与实施[J].科学与财富,2016,8(1):293.

[2]张学敏.TPACK框架下经管类专业跨学科综合实训创新――以《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114-117.

[3]胡昕,梁恒.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与考研调查分析--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90-91.

[4]沈国勤,周,陈梅佳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5(5):128-131.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456-02

对于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计算机机房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日趋丰富。但这也对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实验室硬件管理工作繁琐。设备的购入年限和品牌不同,硬件维护工作复杂,设备的登记和注销工作常态化。其次,实验室软件维护工作量大。机房使用率高,上机人员随机性、流动性大,使用系统的软件环境有差异性。最后,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既有日常教学任务,又有考试任务、学生科技竞赛指导和培训任务。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各计算机实验室的效能,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高效地为教学服务,实验室必须规范其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手段,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有序。2011年,教育部正式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对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作出了全面规定[1]。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且评估的具体指标也对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1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目标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二是提供课外实践软硬件资源配套。

1.1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

一方面,需保证实验室的普通实验功能正常发挥。实验室要既能进行专业课程实验,又能进行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要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需提供软硬件配套,方便教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和演示,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实验教学管理需要发挥教学监督作用,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和考查。

1.2 提供课外实验教学软硬件资源配套

实验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实践部分。课外实践内容包括:开放实验室(或开放实验项目),师资培训和服务地方[2]。

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对象是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提高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或开放实验项目)是一种有效途径。实验室开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提供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师资培训的实验教学对象是教师。一方面,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环境,开展各种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或开设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课题或研究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

服务地方的实验教学对象是校外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学校和实验室的优势,广泛开展培训及认证考核等社会化服务,扩大影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2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实验课程管理和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过程、考核方法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包括实验设备登记与注销、借用与归还、日常使用情况记录、日常维护与报修等。下面针对这些方面,谈谈具体的管理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质的人力保障;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雄厚的物力保障;加大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建立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实验教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基本信息收集及档案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优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评价办法等。

此外,为保证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既要高度重视校内实验室、教学中心的建设,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丰富学校教学资源。

2.2 规范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实验教学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安排实验教学课表、监督实验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设备。

安排实验教学课表: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实验课程,确定实验课程指导老师、教学班学生专业和人数、实验机房、上机时间表,并核实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

监督实验教学的过程:实验员和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课表按时准备和组织教学,学生根据实验教学指导书和课表及时预习、准备实验内容,按时按要求参加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需认真批改,并做好成绩记载。

管理教学设备:新设备登记、设备借用和归还登记、设备报废注销、日常维护。因设备的年限和品牌不同,以及不同机房的软件系统有差异,管理和维护工作繁杂。为了方便设备管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主机箱上贴上标注校国资处的统一编号、座位号和IP地址等信息的标签;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3];机房人员技能培训等。

2.3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在学校已有监控机制下,建立学院级实验教学监控机制。一是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由专家和院领导组成),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检查、督导;二是成立院级、班级学风督查组(由院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组成),加强对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的检查;三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分标准,考核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质量评分标准包括5个方面:实验准备(20%)、实验内容(30%)、实验指导(30%)、实验报告与考核(10%)、实验效果(10%)等,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评分细则。

2.4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了学科专业的层次和学生培养的水平。实验教学改革涉及如下方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3 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提高实验教学的管理效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避免实验设备的闲置或使用冲突,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最佳手段。具体办法是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应具有实验设备管理、交互式实验课程学习、实验室开放预约等实验教学相关应用子系统[4][5]。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在网上公布实验室设置、设备基本情况和实验教学项目等相关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所有教学实验室和已开设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进行网上预约实验,甚至可以进行网上模拟实验;并建立实验教学网上反馈系统,以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实验效果情况等。

4 改革实验室管理组织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集中式管理组织模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和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 [6]。集中式管理组织模式,即由学院统一管理多个实验室,同一实验室内可以进行多学科的实验。该模式易于学院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验

教学,缺点是因为一个实验室要承接多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维护工作繁重。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一般表现为由各系部独立管理相应专业的实验室,若干实验室负责一个专业的教学。该模式优点是每个专业实验室维护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各系部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安排所管辖实验室的实验课表,对本系部实验室承接不完的教学任务由学院根据各实验室的教学任务量统筹安排。集中式+分散式管理组织模式,统分结合,灵活度大、既能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又方便机房维护,是应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2] 温武,,郭旭鸣,黄立胜.多元化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室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3] 赵成秀.民族高校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

[4] 张丽莲.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篇3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辽宁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修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一要求,我动物科技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业人士与专业教师共同重新修订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体系,确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职场体验,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实施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通过企业参观、“体验式”顶岗实习,认识畜牧兽医行业特点,体验专业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校企双方鉴定通过的职场体验报告。第2阶段:学训交替,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猪、鸡、牛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项专业技能,实施“学训交替”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完成专项技能训练,达到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第3阶段:轮岗互换,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训,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强化岗位核心能力,达到多岗位(猪、禽、牛生产)技能标准要求。第4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岗位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图1“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双师”工作室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五、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4个阶段,学生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从单项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进行。

1.单项技能考核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经过教研室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单项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标准,并严格按考核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2.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课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操表现以及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考核占总成绩20%,主要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项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作品(课业)考核占总成绩40%,主要考核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3.专业综合技能考核

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轮岗互换的形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完成的,因此,我们是通过任课教师评价(占40%)、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30%)、学生互相评价(占30%)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考核。

4.专业职业技能考核

本项目的考核是由三方面组成,实习表现占20%,实习周志占30%,毕业论文占50%。其中实习表现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遵章守纪、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五方面进行权衡,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实习周志要求学生每周记录实习工作内容及感受,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定;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进行评定。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为培养满足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71-173.

[2] 崔奇.关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

(6):44-45.

[3] 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

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40-41.

[4] 王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7,(8):25-26.

[5] 侯清麟,肖文兴,刘善球,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15-17.

[6] 潘杰宁,卢远,宋倩.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篇4

【关键词】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安徽三联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管、经、艺、文、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内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办学20余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人才近60000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以深化实习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遵循实习教学规律特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大力促进产教融合,积极进行实习教学管理体系的重塑和实践探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一、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以生为本,抓实实践教学

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4321”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本科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重视,全校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这一主线,强化“抓教学就是抓育人”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改革实践、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出台学校政策和方案,加大和深化实习实践改革力度,鼓励实践教学管理改革试验,围绕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优化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的目标、环节、方法等要素,学校陆续出台《安徽三联学院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总体实施规划》《安徽三联学院关于加强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安徽三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规定》《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不断加强实习教学及管理的投入,以省校级教科研项目为抓手,聚焦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积极地推动实习教学体系的重塑与改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环境。

二、强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突出能力培养

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途径,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校地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习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企业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学校制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采取依托、联合、共享等方式,与惠而浦、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合肥美的、三联交通、上海联岸、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6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了实习安排的保障性,走出一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色之路。对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来说,积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线上线下,分段分治教学管理”的模式改革,即充分结合线下调研走访和线上智能过程管理,根据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期不同阶段任务,分别采取侧重管理,利用管理模式的改革,带来实习成效的提升。

三、有计划分步骤、线上线下结合,推动实践教学体系重塑

学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实践育人的目标,构建了“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了实习实践课程的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了校内外实习教学资源、实习教学相关制度、师资队伍的实习教学保障体系。从2017届毕业生起,为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改变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照学校统筹、学院主体、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实习教学改革,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制定了适应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深入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省内多数高校进行了调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通过综合教学改革、实习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启用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实践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实习课程编排到学生个体、实习实践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实习质量大数据反馈,有效改变了过去的实习虚化的问题。另外,平台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建优质企业资源库,协同校内、校外多个主体,促进企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解决了实习课程安排不到位、实习岗位落实不到位、实习过程监管不到位、实习质量保障不到位的困境,构建了实习管理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学生实习实践课程落实、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实现了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和能力提升,并通过实习实践全过程数据的有效反馈实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

四、利用大数据平台,有效服务管理,助力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实习管理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实习申请与实习信息填报的信息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数据统计信息化。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习基本信息、学生实习地点签到、学生统一信息管理、学生外出实习突发状况等进行一系列管理,及时应对高校实习阶段给实习管理教师工作带来的不便,及时与外出实习学生、企业导师进行沟通,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一套适合本科实践教学需要的移动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实习实训平台,建立过程管理监控的信息化、一体化实施机制,基本实现了实习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了师生全程互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个专业试点运行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访谈,将九个学院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的操作和管理,逐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实习实践过程难以监控、“放羊”的难题。以2020届毕业实习为例,截至2019年10月25日,共有9个学院在平台设置了4170名学生的实习计划任务。其中2016级3329名学生,2017级737名学生,2018级104名学生。累计提交了23618篇周志,有效解决了过程监管难的困境,实习过程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实习教学管理改革,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改变了过去实习虚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课程难编排、岗位难落实、实习过程难监管、实习质量难保障的四大痛点。从对学生实习跟踪观察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把书本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企业的锻炼、岗位的实践,从实习前的迷茫到实习中的实践获得感再到实习后的成就感以及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转变,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的“实化”管理,学生的心智进一步成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管理效率,改善实习质量,重塑管理体系

积极引进管理平台,引导和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大力支持信息管理项目的创新实践,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实习的全过程管理。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实践教学资源规范管理,实现实习实践质量量化管理。1.管理制度和教学规范得到进一步完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制定了《安徽三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规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经费管理办法》《安徽三联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安徽三联学院分散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规范,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了明确要求。2.实习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通过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实习管理系统而言,不仅畅通了在外实习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和管理老师之间的沟通方式,避免了纸质材料的烦琐,也提高了整体实习工作质量与效率。应用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智能化的实践教育管理平台,将系统应用的结果与之前实习管理模式相比,在管理工作效率方面提升效果明显,不断完善持续改进计划,实习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3.学生实习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往学生实习容易出现“放羊式”现象,学校从实习前调研、动员、过程监管、后期实习评定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组织与安排,形成闭环管理,不断强化学生的实习教学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应用实习管理系统后,学生使用手机APP,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能快速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师傅的实战指导,并实现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的沟通分享与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4.教师指导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实习管理中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鞭长莫及,学生在校外实习,教师一般以电话、QQ等方式联系,沟通不全面、不及时情况,影响到实习质量。运用实习管理系统后,教师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与学生联系,查看学生岗位落实情况、考勤签到情况以及过程指导方面都会有极大的改变,教师的指导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5.过程管理材料得到进一步完善根据《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管理规定》,需做好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管理,包括实习组织领导、实习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职责、学生实习纪律、实习考核、经费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实现全过程管理。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制订具体方案,明确全过程的安排及时间节点,做到全过程有任务、有监督。制定实纲,编制实习计划,过程管理材料齐全完备,为相关工作提供研究资料。

六、结语

实习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师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注重实习管理规范化、过程化、信息化、科学化,为学生搭建协同共进的实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响应国家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号召与规定,倡导和推动“边参考、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边执行、边行动”的教育研究方式方法,做好相关调查、问题分析、对策研讨和经验分享,充分重视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摸索了一套适合新建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得破解实习实践“三难”困境的实践成效得到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向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李秀坤,万建,高明生.高校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

[3]王靖,李庆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

[5]王蕊,陆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2):72.

篇5

关键词:汽车营销 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已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汽车营销专业已从营销领域逐步分流出来,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其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配套资料也将会日趋完善。

一、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汽车销售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营销专业,并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开展了与之对应的实践性教学。

1、培养上岗操作基本技能

高职教育主要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汽车营销实践性教学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更直观地熟悉汽车构造、营销业务流程、各车型的报价组成和销售服务规则,并积极了解相应的实时政策、法规、制度,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善于与顾客交流沟通。通过这些操作技能的培养,使专业学生得到系统地训练,将来投身于专业工作时能及早适应,并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最终达到掌握操作技能和形成初步经验的目的。

2、增强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力

通过一定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上岗操作,加以应用,不断地接触认识并理解工作中事物的实际性、动态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扩展自身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掌控,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累经验。

3、提升专业综合素质水平

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仿真实践,树立自身责任感,培养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同时也通过专业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热爱专业,养成忠于职守、维护社会公德、法制纪律的公共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有欠完善

目前的汽车营销专业虽在积极蓬勃地发展,但毕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专业,建立时间较短,仍处于摸索阶段,且中国的汽车营销市场与世界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其实践教学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体系的欠系统性、模式的欠科学性、环节的欠连贯性、内容的欠完整性等。

2、实践教学条件有欠成熟

汽车营销实践教学中主要是以汽车为对象,让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完整完成汽车的营销流程。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相应的校内实训场地,但由于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其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仍较为紧张,有些学校即便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也只是个形式未必落到了实处。

3、实践教学师资有欠提高

高职院校普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双师型人才。但严格来讲,大部分教师往往缺少实际的下企业工作经验,加之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之有效的交流体系并没有真正形成和落实,也导致教师不能很好通过此途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水平。而学校自身实践条件也有限,整体师资实力有待提高。

三、提高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因此,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首先应建立完整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并根据人才目标培养方案,确立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整体项目和各个具体项目的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一一入手,逐步形成课程设计、项目教学、实训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等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依赖于管理制度,所以汽车营销专业应与之配套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做好课程设计管理办法、项目教学管理办法、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技能大赛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制度等,让科学健全、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地发展。

2、成熟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普遍都开设有校内实训基地,这也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培养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所以,校方还应主动与企业合作,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深层次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经营场地、发挥设备作用,营造真实职场,锻炼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也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的适应人际关系,树立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理念。

3、增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进行专业操作,即常说的双师型教师。为此,高职院校院汽车营销专业可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要求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下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从事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丰富实际经验。同时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可聘汽车营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课,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的管理者加盟专业教学、科研和营销队伍,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此外,还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形成实践教学团队合作长效机制,为教学团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保障。

4、提高实践教学教材质量

在专业教材的选择和征订上,校方应把好质量关,切勿滥竽充数。好的实践教材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汽车营销实践教材应在内容上充分体现技能训练的技术含量,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如若没有合适的实践教材,学校和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自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的目的,丰富教学知识内容。教材编制时可采用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每章节可安排好学习实践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和标准,然后准确、具体的描述实践内容和步骤,并配置相应的时间标准,提示重点与难点。当然,整个教材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激发实践教学学生主动性

实践教学中往往学生主动性不强,且学生多教师少,很多时候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安排来进行学习,部分学生的自学性也不高,这也导致了实践效果不理想。汽车营销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前面所提供的一些列条件,制造仿真h境或如实际环境,从岗位竞争、角色担任、工作执行等多角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指导老师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要性,自觉主动地讨论、参与、完成学习任务。但要做好这些工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还应多方面尝试。如可以对学生多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制定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建立团队合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开展比赛竞争自评互评等,定期反馈信息等,这些过程应注意方法手段,不同的学生对象也应适当灵活对待。

汽车营销实践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下,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管好实践教学过程,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机制保障。

1、地方政府政策积极引导。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是互惠共赢运行机制得以成功构建的关键。政府出台一些调动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积极性的政策,为互惠共赢机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例如,要求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已开征职教统筹经费的地区应从职教统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并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设立在职业院校、企业内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资助经竞标立项实施并达到评估要求的校企合作项目;补助职业院校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费用;奖励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等。

2、学校主导建立互惠双赢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引厂入校、引设备入校、企业提供场地等方式,建设了集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3、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学院通过赋予企业冠名权、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支持企业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二、建设“三位合一”的教学管理平台

围绕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构建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教学管理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1、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课程系统化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目标进行开发,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以职业活动为主要教学路径的专业课程体系。

2、校企共同实施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地建设的难点在于需要建立起校企双方人员分工明晰的管理制度和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使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教学管理相协调,从而有效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3、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因此,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双师结构”团队建设的有效措施。学院要制订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对在企业实践中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同时发挥企业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校企共同开展学生就业工作。通过顶岗式预就业、“订单式”就业等方式使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1)“顶岗式预就业”。所谓“顶岗式预就业”,就是学生顶岗实习与他们未来的就业相结合。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 柔性化机制 组合家具 项目管理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于1999年由涟水籍台胞蒋志平先生投资创办,至今已走过非同寻常的10年办学历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专业以建筑、机电等工科专业为主,兼理、文、艺 经,共计18个专业,五个学科专业门类。教师205人,其中副高以上9人,讲师(含其他中级)26人,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不足30%,年龄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细的哑铃型。学院地处苏北经济腹地,远离政治经济教育中心城市,居于人才洼地,尤其是周边高教资源贫瘠等等,这些因素极大的阻滞了学院在第一个办学10年中快速发展。当下学院在2007年通过第一轮教育评估之后处于重要的办学转型期,发展机遇期、新的挑战期。敬业实干的炎黄人意识到不有效植入先进的高职办学理念,不快速优化学院的办学管理机制 ,不合理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学院将在第二个办学10年中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会被无情的淘汰。正是这样的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几年来学院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上率先进行了柔性化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实现了“双低双高”办学目标,即低成本、低耗能、高水平、高效率,探索出一套符合炎黄学院校情实际,融合海峡两岸办学理念的炎黄学院实践教学柔性化管理机制,并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在隶属关系上实行既依赖又独立的运行管理机制

学院在创办初期基本沿袭了传统本科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机制。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完全被涵盖在理论教学之中或之下。几年之后开始强调实践教学,但又盲目的走向另一端,实践教学完全独立,学院的所有实训工作皆划归实训管理部门,形成了理实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这不仅脱离了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也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学习和探索,学院上下达成共识,实践教学既要紧密依赖教学实体即系部,又要相对地独立出来,按照高职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方式等进行管理与运作。

二、 在人员定岗定编上实行动态与弹性管理机制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既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一个专门职能部门,承载并发挥着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同时又应是一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式的单位。该部门下设若干专业功能区划,职责明确,流程规范。除了最基本的日常管理人员,一般3-5人,其他人员包括实验师、实训师、主管皆实行“用之即来,用后即去”的办法,主管实行“轮流坐庄”的动态机制,具体来讲就是某时段有实践教学任务,则相应的系主任或教研室主管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进位顶岗,开展管理和教学活动,日常管理人员记录实践教学情况,并与主任、实习生一道进行三方考核。教学任务结束后,原班人马即刻归位原部门。涉及跨系部跨专业教研室时,则通过协商机制确定主辅人员,共同管理,联合考核。

三 、在办公室管理上实行“组合家具”式的管理办法

学院教学区大楼大都设计为底楼(1-2楼)为实训车间,底楼以上为普通教室和多媒体功能教室,我们称之为学院的十部“教车”。实践教学空间十分有限,为此必须极大地压缩了办公用房和房间内的空间。学院不仅在办公用桌椅柜台上进行“家具”式组合,而且在功能匹配上也实行交叉组合。前者是指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要求设计并定制个性化互补式办公桌椅柜台,用时拉展出来,用后退缩进去。后者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安排与管理需要,设计并实行“奇数或偶数”式组合,也就是将预定的教学任务分成奇数式或偶数式(一般以理工和经文来分类),当有某数式教学任务时即启用对应数式功能,这样做,既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又极大地发挥了组合效应。

四 、在实践教学费用预决算上引进“经营”理念,实行低成本化管理

实践教学低成本化管理不仅体现在用人控编、办公经费节约上,而且在耗材、设备、维护、报损等方面,引进“经营”理念,实行提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决算,费用分摊的办法。经费使用与效率及水平不仅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而且与教师的奖惩、晋升、职评等挂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学院节省10余万元。

五、在校企合作专项管理上实行临时性校企合作办公室管理

校企合作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又具有临时性工作的特征。学院在未专门设立对外合作办学职能处室的情况下,在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下面设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这样的办公室具有明显的临时性特点,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此办公室存在的临时性,即因建设专业需要和可能,学院与某企业开展或停止合作办学,二是此办公室人员因工作需要和可能,临时聘用校内外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某项活某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办公室即告解散,人员又恢复原位。

学院将校企合作项目分成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类型进行分层次管理,以紧密型为主,松散型为辅,且这两者之间可能因专业或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动态化转换。几年来学院已经与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结成紧密型合作关系,与50余家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结成松散型合作关系。

六 、在实验实训室管理上实行分类专属、区分管理

全院公共实验实训室统一划归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即各系部涉及公共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均提前一学期,至少一个月报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由该部门直接统一安排协调,与系部共同商定教学项目主管,专业专用实验实训室按专业或功能划归系部或教研室直接管理,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间接指导与监督。

七 、在技能鉴定与考级上实行“工作室”式的项目管理

技能鉴定与考级工作既是实践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终结性的一环,又是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必需,同时这项工作还有一个特殊性,即经济性。既要保证这项工作的规范合理,成功有序,又要保证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驱动,学院实行按职责、按质量、按数量分配工作和利益,为此学院给各技能鉴定与考级项目设立项目工作室,按工作室操作模式、流程、办法进行运作,也就是设立经理室、策划部、市场部、财会部等项目主管或教师即经理,项目组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能力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一个项目组一般4—6人,甚至2-3人。

总之,学院通过近几年实践教学柔性化管理机制的运行与探索,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更是有了质的进展,据调查有90%的教师认同并适应这种新型教学管理机制,95%以上的学生从中受益,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强化。这一新型管理机制的引入和运行也使得学院显示度、知名度、美誉度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当前学院已进入第三个五年规划、第二个十年规划之中,实践教学管理又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炎黄人必将以理念更新,制度创新,办法出新来探索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在新一轮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内涵建设上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左言富 在2009年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十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2]朱懿心 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探索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 中国高教研究 2004.2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机与电器;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周惠芳(1970-),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工程师;陈意军(195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19-03

随着世界电机产业的转移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国内电机产能不断提升,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增长率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如何培养出适应岗位的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迫待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其核心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也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1]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由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机械行管办协办的高职院校,电机与电器专业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形成了项目驱动、能力提升、分层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为培养电机制造行业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方面分析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2]

根据电机与电器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定位了电机与电器专业“两主体、三融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指校、企两方共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兼顾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要求,在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参赛五个环节中训练学生)。

2.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践教学应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工学结合的优势,将国家职业标准、技能抽考标准引入实践教学。

通过对湘电集团、中国南车等大中型电机生产企业及相关设备制造厂家进行调研,确定了以电机定子嵌线、电机装配、电机试验、电机生产工艺、电机质检、成套设备维修工程师等职业岗位为本专业的核心岗位,以培养电机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等领域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岗位创新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

3.定位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办学的有利条件,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主要研发力量,以直接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搬入实训室为思路,以人才培养可以胜任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使校企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

电机与电器专业以湘电为依托,以订单培养为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与湘电集团电机事业部、微特电机分公司建立了稳定依托型校外实训基地,打造符合工学结合,融教学、生产、科研、考证、竞赛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具有真实的岗位,反映当代电机制造行业新生产、新工艺、新技术。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3]

1.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根据电机与电器专业定位的“两主体、三融通、五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湘电集团电机事业部六个车间、湘电微特电机分公司等电机生产企业,针对各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引入电机装配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以订单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电机的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为主线的“基于典型产品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实现教程与流程结合、评价与标准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与教学结合,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2.精心提炼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完全分隔开来的局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实践教学内容由分散在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周单独开设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半年以上集中进行的毕业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综合能力实践四大模块组成。在实践教学安排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电机生产制造、运行与维护职业技术领域和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遵循由基本技能到专项能力再到职业能力,最后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程序,用分阶段的方式强化实训效果,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构建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分段式、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见图2)。

三、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等诸多方面。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共识。[4]

学校依托湘电,采取“校企互兼、双岗交替”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通过下企业培养和从企业中选拔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实施专任教师业务培训、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四项工程。

2.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着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职业岗位氛围。[5]电机与电器专业依托已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风电专业实训基地,多途径、多形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核心技能训练项目都有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的就业岗位都有对口岗位顶岗实习,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生产性实习实训(就业顶岗实外)占实践教学课时的50%。

校内实训基地本着理实一体、讲练结合、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打造符合工学结合,融教学、生产、科研、考证、竞赛五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目前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拥有各类学训室16间,能够满足本专业校内实训环节的教学、技能培训任务。承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工作;承接各类市级、省级技能竞赛。

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于广泛的校企合作,重点建设稳定高效依托型、稳定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培训、实习和科研竞赛提供了有效保障;有选择地建设动态遴选型实训基地以满足就业和职业拓展需求。目前我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本着校企双赢、齐抓共管的原则与湘电的电机事业部、微特电机分公司建立了高效依托关系。与湘电风能、深圳唯真电机等多家单位以签订订单班的模式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

3.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工作的重点,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训场地的有效利用,都离不开严谨、规范的实训管理制度的建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订单培养协议》、《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教学安全规定》、《实习指导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等。引入湘电力道文化,将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用于实践教学和实习场所的管理中,在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制度,制订了《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任课教师须知》、《实训室学生守则》、《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室6S管理规范》等。

四、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反馈体系

学院和企业共同建立和完善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由企业、学院、学生三个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由校企共同进行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价,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实现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院领导、教务处、督导办成员组成院级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系正副主任、总支书记、教学干事、专业教学团队主任、学生辅导员等组成系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系学生会秘书处和学习部成员、各班学习委员(或信息员)组成学生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包括院级、教务处、系部主任在内的领导听课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制度等,对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职责范围、检查依据(质量标准)、教学要求、教学纪律等均作出明确的规定。

各实训项目均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试题库和评分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的实训项目,直接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作为该实训项目的评价标准。将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形成以学生作品为主,辅以课程实训报告、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等内容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采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逐步推行教考分离。

五、结语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项目驱动、能力提升、分层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电机制造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在促进本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专业师资培训、技能竞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爱芳.工学结合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8-41.

[2]武峰.高职模具专业-五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2-64.

[3]朱敏红,刘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

2011,(6):17-19.

篇9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猛,民办高职院校队伍也在近些年迅速壮大,作为新兴办学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民办高职院校该如何紧抓这条生命线,不断寻求办学水平的超越,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创建于2009年,目前在校生10100余人。学院一直秉承“质量建校,内涵发展”理念,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长期以来,学院在如何有效控制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与改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学生处、实训中心和各二级院系共同参与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同行、学生、教学单位共同参与评价的三级教学评价体系。

一、制度保障

为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课堂教学管理办法》《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网上评教管理办法》《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等等。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人才质量标准的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学院必须不断地修订原有制度和制定新的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每周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由教务处主持,分管教学副院长、院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通报教学情况,研究和布置教学工作。

二、“三期”教学检查制度

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三次全院教学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各一次。检查方式为学院重点检查和抽查,各二级院系、学生处自查,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师生座谈会。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授课计划、教案、课程标准、课件、作业批阅、教学进度、教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等情况;由教学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院系对任课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等方面进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突发事件,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此外,教务处、教学督导室还不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相关材料进行抽检,对各二级院系教学安排和教改教研情况采取突击性检查。坚持全面检查与抽查相结合,静态和动态检查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两新”试讲制度

“两新”指“新上课”和“上新课”教师。学院规定没有教学经验的“新上课”教师要有老教师结对指导,上讲台前须进行试讲,并接受由院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系主任等组成的听课组检查,试讲合格后方能正式授课。同时,针对已有教学经验,讲授新课的“上新课”教师,也要通过试讲,合格后方可讲授此门课程。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四、六级听课制度

学院制定《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听课制度》(试行),推行六级听课制度,即院领导、副处级以上干部、教学管理人员、系主任、教师、辅导员参与听课。听课方式以随机、随堂单独听课为主,也可组织重点听课、联合听课。辅导员听课范围以所带学生的专业课程为主。每次听课要按《课堂教学评估表》的评估标准明确打分,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的所有内容,对授课教师讲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课前或课后尽可能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和意见,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五、多元评教制度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每学期组织开展评教工作,由同行、学生、二级院系共同参与评教,确保评教工作的多元化、高参与度及准确性。同行评价,主要是同一个专业教育团队中的老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学生评教是由全院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价,评价维度指标共8个;教学单位评价,是由各二级院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师平时表现和平时听课记录成绩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不同,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侧重点不相同,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分数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充分体现多元化的评教制度,准确反映教师教学情况。

篇10

关键词:定岗双元;物流管理专业;校中厂;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太仓市独特的产业背景,消化、吸收和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形成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企业“元”和学校“元”共同培养“定岗”企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因此,提供“定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定岗”岗位的工作经验,是该模式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学院专业实训基地模式主要有校内和校外两种运行模式,校内模式通常是设立校内实训室,以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为主训练学生;校外模式主要是选择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批学生入驻企业实习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使得企业在岗位安排、学生管理和技术指导上缺乏积极性。校外基地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说明学校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校外的顶岗实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的潜力,将“定岗”企业引入学校,建设“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在校内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对学生的实习场所、实习时间以及教学管理可带来诸多便利。因此,建设一个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值得探索与实践。

2010 年10月,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顺丰速运(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组建“顺丰班”,采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实训中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完成技能训练。为此,顺丰公司总经理及运营经理陆续到学院考察,当他们看到学院领导开拓创新、场地条件优越时,感到十分满意,决定在“顺丰班”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与学院合作共建“校中厂”,计划于2013年底在校园内成立“顺丰—千里马点部”(以下简称“千里马点部”)。这样一方面可为学生熟悉顺丰公司企业文化、掌握“定岗”岗位操作技能、培养职业态度提供一个载体;另一方面还可为顺丰公司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一个窗口,同时还可使其成为顺丰公司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培训基地。

1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的内涵及功能

所谓“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就是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为满足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的需要,由学校与企业合资创办、或由企业在学校内创办的,由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经营管理的一种兼具教学与生产特性的校园企业。它是一种教育化了的企业,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作为“校中厂”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教学和社会服务三重功能。教学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需要,也是企业业务人员培训的需要;生产功能是“定岗”企业增加利润、扩大生产的需要;社会服务功能则是“校中厂”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有利于实训基地发挥效益最大化。

“校中厂”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与原有校办工厂相比,“校中厂”实施自主经营与管理,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办学,避免经营企业的压力;与校外实训基地相比,“校中厂”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加强了校企人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通过“校中厂”的建设,可以使“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实现“递进式”岗位能力培养,利于为“定岗”企业提供“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的实施构想

2.1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的组建模式

由于实训基地是“校中厂”,那么必然涉及到“校中厂”的组建问题。由于顺丰公司是资金充足、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则“千里马点部”组建采用企业主导型模式较为适合,因此考虑以顺丰公司为投资主体,向学校提供生产设备、软件、资金和企业CI企划,负责对“千里马点部”进行设计、装修、服务质量控制和日常维护等;学校则提供“千里马点部”所需的场地,并保证在双方合作期间不得搬迁、关闭、压缩使用面积,负责“点部”前期装修所需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备。“千里马点部”将以顺丰公司在学校设立站点的形式,按照“第三方物流—快递速运”模式对外运营与管理,学院参与点部管理。

2.2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规划的立足点应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因此,需要双方共同规划布局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规划为三大功能区:一是实训模拟区,其功能是完成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模拟训练,主要由学校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对原有的供应链实训基地进行改造设计。原供应链实训基地约1 300平米,共有口岸物流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港区—健雄供应链实训室、物流软件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改造的思路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单项到综合”,将各实训室按照职业岗位的流程重新梳理,使学生能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操作,充分体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二是运营区,即“千里马点部”,其功能是完成对学生“定岗”岗位实战技能的训练,主要由顺丰公司规划设计。该“点部”的设计实质上是企业的形象问题,其设计与布局应完全按照企业统一的CI进行装修,即秉承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的“3S”原则,从“点部”的招牌、墙壁、天花板、地面、照明、系统软件到色彩设计等均要与公司经营保持统一风格,以营造快递企业的经营氛围。该运营点将承揽周边地区的快递业务,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将实际快递产品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定岗”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三是科研区,双方联合成立“顺丰物流技术研发应用中心”,运用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承接企业横向项目,为顺丰公司及物流行业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2.3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引进“千里马点部”进入实训基地后,如何运行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中厂”教学、生产与培训功能,是“引企入校”成功与否的关键。鉴于“校中厂”的特殊性,其运行与管理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体现企业的生产性属性,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作用。因此在运行管理中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校中厂”人员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协作分工,对于提高“校中厂”管理运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千里马点部”建成运营后,基于生产为主、实训为辅的考虑,可由顺丰公司派出1~2名管理人员担任“点部”部长,负责“点部”的运作和管理;再由学院选派两位物流管理专业老师担任副部长,辅助部长进行生产运营,同时与部长组成专兼结构的师资队伍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4个操作部门的员工应全部从“顺丰班”学生中选聘。“千里马点部”作为顺丰公司的枝杈和触角,受到顺丰公司运营经理的统一领导和业务指导(见图1)。该组织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可提高学院教师的生产参与和管理能力,为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指导性;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提供契机,提高他们对学生指导教学的能力。同时,对于“顺丰班”学生来说,还可提高他们的“定岗”岗位的履职能力,使他们具备“定岗”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

(2)“校中厂”的教学管理

在“校中厂”进行实训教学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终目标,而“校中厂”教学管理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保障学生既能在“校中厂”内有序地参加实训,又能不影响企业生产呢?笔者认为“校中厂”教学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前做好“校中厂”实训教学计划。教学系部与“千里马点部”部长要一起按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点部”生产状况,制定出学生实训教学方案和实训项目,规定每个项目的学生数、学时数、师生比和考核方式等,并在实训前就岗位、设备、实训内容、指导教师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实训过程管理。在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将教学计划的实训内容和“点部”实际运行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按照快递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在岗位实训中尽可能了解物流服务的全过程。每天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点部”交接班要求填写表单,清理工作现场,填写实训日志;三是加强实训考核管理。学生实训考核由点部部长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训指导教师要每天对学生的实习出勤情况、实训态度、团队协作、安全操作和工作完成情况等进行记录,作为学生实训结束后绩效考核和评选“优秀员工”的依据。

(3)“校中厂”的体制机制建设

“校中厂”实训基地能够长久稳固发展,除了保证校企“双赢”外,还必须建立约束机制。在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体框架下,学院应主动规划和推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首先,校企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原则,需要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合作期间的责、权、利;其次,需要共同起草并完善三大基本运行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定和资产管理制度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千里马点部”的管理团队组成、员工准入标准、培养方式和考核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中要明确顺丰公司和学院的投资方式、资金管理办法、利润分成和风险分担等。资产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资产管理主体、客体和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办法等。最后,还要建立校企情感交流机制。校企双方本着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原则,需要经常性地开展校企联谊活动,比如共同举办年会、座谈会、文体活动等。

3 “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1 “校中厂”的教学组织与安排问题

“千里马点部”作为顺丰苏州分公司的一个站点,规模较小,可同时容纳顶岗实习学生的数量有限。在如此小规模的场地,如何才能保证“顺丰班”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实战训练呢?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实训安排。笔者认为,采用排队式顶岗实习的方式可以解决此问题,即每期从“顺丰班”学生中遴选出员工20~25名,每组4~5人,分为1~5组。不同组别在周一至周五间交替安排中、晚两个班次,周六和周日的实训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申请确定(每周实训安排建议见表1),每期学生实训总时长为1个月。这样安排不仅满足“点部”运营人力的需要,又能保证常年都有学生顶岗实习。

3.2 “校中厂”的校企“双赢”问题

校企双方只有在“双赢”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合作长久,然而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率、高效益,希望顶岗实习的学生业务技能熟练,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而学校希望通过“校中厂”实训把学生从生手训练成熟手,此二者便形成一对矛盾关系。此矛盾的解决,除了在模拟实训区对“顺丰班”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和考核外,校企双方还需进行充分沟通,进一步明确“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功能定位,即“校中厂”经营重点应是教学与生产的结合,而不是经营利润的多少。其经济效益目标不应设的太高,而应在正常运转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校中厂”可以通过生产性实训,宣扬企业的经营理念,熏陶企业文化,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后备人才,最终实现双赢。

3.3 “校中厂”的盈利分配问题

由于“校中厂”实训基地本质上是一个经营性实体,必然会面临盈利或亏损问题。那么,校企双方应该按照怎样的比例分享“校中厂”运营带来的利润或承担亏损呢?笔者认为,这与学校提供的场地及部分设备的定性有关。如果是无偿提供,就不能参与到“校中厂”的利润分配中;如果是作为一种投资,就可以介入“校中厂”的利润分配。但由于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校中厂”的盈利在财务上难以处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运营利润按一定的比例以实习经费、奖学金、奖教金的形式返还给学校,用于资助专业建设或学生的实习活动。此外,在“校中厂”实际运作中,可能还会遇到税收、消防、安全等问题,学校应积极与相关行政部门联系,为“校中厂”争取优惠政策,减轻其运行负担。

4 结束语

总之,“校中厂”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的一种,它将现代企业引入学校,也将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校中厂”具备“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学生提升技能、为学校锻炼队伍”的三重功能,可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一举多得,是一种比较优越的、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进,沈时仁. 商贸类高职“校中厂”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