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训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实训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实训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护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比重大,仅依靠医院的见习和实习是不够的。我院护理系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合理配置护理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护理实训基地,得到了省内外各级专家的好评,2007年获得了省级实训基地称号,2010年获得了国家财政部经费支持。

1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的思路

鉴于过去护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性的不足[1],从高职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在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下,经过反复考察、研究和论证,结合社会对护理行业需求的变化,开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打造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

我们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确定为,构建成一个护理专业各课程共用,资源共享的小型模拟医院,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仿真护理实训基地[2]。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得到强化训练后,进入临床医院实习达到与护理岗位“无缝对接”。

2建设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实施

2.1示教、实训通用化 我们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中,以护理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护理岗位任务性质特点划分为不同的技能模块实训区,构建成示教、实训通用化的模拟实训室。在各实训室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模拟场景与设备,并配置了壁挂式电视机,既能连接U盘使用课件,又能播放护理技能视屏,在实训室教师既能演示护理技术操作,又能组织学生就地进行技能训练,实训室体现了示教、实训通用化,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2.2一室多用灵活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我们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些能模仿不同实训情景的多功能的护理实训室。如多功能妇产科实训室中,模拟产房与模拟待产室共用一室,即同一实训室内既有产房设备,又有待产室物品。当讲授待产时遮挡或移开产房设备,将教学场地布置成待产室;当讲授分娩时再将待产室物品移开,突出产房设备;若移开和遮盖产房及待产室设备,摆上产科检查台和胎心监护仪等设施,此时又可以进行产前检查示教和训练。在“一室多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还创建了多功能外科实训室、多功能健康评估实训室、多功能急救护理实训室、多功能注射技能实训室和多功能基础护理实训室,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2.3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我们制定了护理实训基地的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护理实训基地实行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过程、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各种技能演练项目、各个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实训场地的安全和卫生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护理实训基地由系部统筹使用与管理,协调安排实训场地和使用时间,各实训室实行物品交班制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会自我管理。

3护理实训基地应用情况

3.1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启动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完成3届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综合演练和见习、实习前的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进入临床参加毕业实习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的好评。我院护理实训基地还作为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教学场所以及护士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场所,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3.2提高了护理教学研究的水平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职护理教育研究和护理教学改革工作。我们开设“临床综合护理思维”课程,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框框,体现学校教学与医疗、护理专业新进展的一致性。

4讨论

4.1要深刻领会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几个实训室合并在一起,而是要从整个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位出发,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才能整合和优化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大平台。

4.2护理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仿真临床训练条件,也为护理教师们开展教研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对护理师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4.3要深入研究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开放式一体化实训基地的管理问题。使其不仅在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院校合作共育人才方面,打造服务社会平台。正确使用和管理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充分挖掘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以新思路建设我院高职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既为我院高职护理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为提高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秀花.护理专业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思路.护理研究,2006

[2] 陶丽云,李晓芳.护理基本技术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与研究.当代护士,2005

[3] 胡野.高职护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篇2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培养“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护理人才金字塔结构理论“中专护士主要从事临床、社区一线的基础护理工作,本、专科护士因其知识丰富、能力强,应多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性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我校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可塑性强等特质,加强“三观”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

2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我校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根据岗位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市场调研信息,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遵循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文件精神,参考由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007版《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省教育厅2008年组织实施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我校主干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护理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从而拉开了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序幕。

2.1顺应岗位需求,抓好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一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构建护理专业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考证辅导课等模块体系。二是本着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合理兼顾的原则构建综合课,既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淡化,也进行学科之间的纵向淡化。如将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3门课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基础;将心理学基础、精神病护理两门课整合为心理与精神护理;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整合为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等。三是新增心理与精神科护理、护理伦理、卫生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等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

2.1.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一是优化内容结构。把原来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重点和一般的二级内容划分法调整为掌握、熟悉和了解的三级内容划分法,便于教师传授知识点和学生快速掌握考试点,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二是以文化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减小其课时比例,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三是按照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增加人文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将临床护理一线广泛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等及时在教学中介绍,突出人文课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基础课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凸显专业课的护理特色,从而实现“与临床工作零距离接轨、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零距离接轨”的教学内容改革目标,确保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强化专业技能,抓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落实实践教学内容一是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我校出资近20万元编写出版了《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及大纲》、《实训大纲与实训指导书》和《临床实习计划与大纲》,明确规定护理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课时比例超过1∶1,并根据护理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了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据统计,2012—2013学年,我校护理专业实验、实训课应开201个项目,实际开出201个项目,开出率为100%。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即在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2.2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步骤,即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组织教学。二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安排方式,即将原来的“三段式”模式改成“渐进式”模式。三是打破理论与实训课的界线,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

2.3落实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任何教育都不能缺少考试。为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应认真落实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2.3.1加强考证辅导课模块教学一是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业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让新生了解护理专业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特性,明确学习内容多、任务重、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专业特点,牢记毕业后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合法上岗,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指导新生学会新的学习方法。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步入校门开始即明确毕业后的去向,并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热情为病人服务的职业理念。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将护理职业理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三是上好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课。我校从2009年起,在学生毕业前专门集中安排了5周的考证辅导课,重点选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护理学基础5门课程,由辅导教师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对考生进行专门化分科培训。各科辅导教师均是学科带头人,能仔细钻研并充分领会考试大纲要求及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出题规律、答题方法及技巧等,辅导时抓住重点,对于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章节做重点讲解,同时注意突破难点、疑点,对于以往考试中学生易出错的题目做专门分析讲解。同时,由教务处考试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应试技巧指导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素质训练。

2.3.2注重培养学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为适应护理岗位需求和就业需要,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做到了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国家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无缝衔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研讨、落实新计划及大纲,切实做到以岗位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二是选好教辅材料。常规教材保障课程教学按照大纲要求贯穿各章节的知识点,以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辅材料,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等。三是力求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式接轨。考生的考试成绩除了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有关外,还与考核方式、考试题型和对考试氛围的熟悉程度有关。为此,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无论是专业课程的结业考试,还是毕业学历考试和执业辅导考试,均采用单一选择题题型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式进行模拟考试,包括试卷设计、题型、考场要求、答题方法等均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同。每次考完后各科教师分析考试情况,向考生讲解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出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未按要求填写答题卡、漏写姓名等。模拟考试可使考生对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漏补缺,也可给考生适度的心理压力,促使其考前冲刺复习。同时,还可通过模拟考场气氛,使考生有效地克服紧张心理。

3课程改革结硕果,专业品牌特色终形成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模式 PGDA循环

中职卫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要求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与临床岗位“零距离”接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以下简称实训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护理技能和C合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实训课的教学中,实现了实践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内涵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提出,又称戴明循环,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计划阶段主要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措施;执行阶段主要是执行计划,落实措施;检查阶段要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措施的实行效果;处理阶段把有效的措施纳入各种标准或规程中加以巩固,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继续解决。PDCA循环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每循环一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二、具体应用

1.计划阶段(P)

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实训课的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以往我们的教学计划通常是制定一个学期,而实训课贯穿两个学期,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教学的整体性方面把握的不够好。今年,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制订了一学年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整体性。

(2)操作项目的选择与安排。根据教学大纲,我们选出临床常用的20项基础护理操作进行训练,按照项目之间的联系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安排在四个实训室。

(3)学生分组。在与班主任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按照好、中、一般的层次,将每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10~13人,每组组员均包含上述三个层次,选出一人担任组长,每组按顺序进行轮换。

(4)教师安排。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我们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安排4位教师承担实训课的教学任务。

(5)预期目标。通过实训课的教学,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执行阶段(D)

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1)同步教学法。在操作物品充足,能保证人手一套的情况下采用,如各种注射、输液等项目。具体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操作,教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教师同时要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手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之后学生再按照要求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纠正,缩短了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矫正环节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分段教学法。有些项目操作步骤较多且难度较大,如女病人导尿术、无菌技术操作等,如果按以往的方法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会有部分学生记不住操作的步骤及手法,从而增加练习时的难度和时间,采用分段示教法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3)组长带教法。此方法是指由组长主要负责对该组组员的示教、帮带任务,教师只进行指导。对于操作相似度大、重复步骤比较多的项目,如铺床等适宜用组长带教法。具体方法是在学完铺备用床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对组长进行训练,让他们掌握暂空床及麻醉床的操作,然后让他们为小组学生示教,同时协助教师进行训练。这种方法缓解了师资不足所导致的教师给予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有限的矛盾,减轻学生在观看教师示教时的心理压力,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技能的训练。

(4)角色扮演法。对于能在真人身上进行的操作,如各种注射、输液、口腔护理、吸氧等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角色,在真人身上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能增强操作的真实感,而且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护士工作的严谨、责任以及病人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3.检查阶段(c)

通过考核,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衡量和考查所取得的效果,并注意发现新的问题。

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是选择一项典型的操作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技能本身,这种考核评价模式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综合能力。教学中,我们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学生的实训课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将考核真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内容由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及阶段考试组成。平时表现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等;作业包括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以及任课教师布置的其他作业;阶段考试由笔试和操作两部分组成,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笔试主要考核每项操作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操作考核的内容除传统的物品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外,还增加了仪表仪态、评估、沟通等内容。

(2)期末考核。按照教材标准,参照技能大赛的要求,学生在所学的项目中抽签进行考试。

(3)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实训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在全省中等卫生学校操作统考及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中,笔者学校学生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4)存在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记每项操作的流程。这样,教学时能大大节省时间,从而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但是,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他们不能很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做,进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与质量。另外,实训课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教师数量少,因此在课堂辅导上顾及面不够。

4.处理阶段(A)

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将问题和差距放到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解决。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实训课的教学,其优势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进行充实和改进。

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应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加强个别辅导。而对于课堂辅导顾及面不够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是增加教师数量,二是课外开放实验室,三是进一步利用学生资源,采用结对子方式互帮互学。这些将是下一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任务。

篇4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实施效果

注:本文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项目名称:构建中职护理专业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护理措施及生物制药日新月异。护理临床实训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护理技术发展。受限于教学计划内课时的不足,教师仅能够将护理技术理论讲授完毕,但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学生的实训操作练习。同时,中职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库进行课外学习。因此,如何改变护理专业学生的对新技能,新护理措施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中职卫生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校是一个由护理专业为主的卫生学校,学校2008年在所有理论教室里建设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学方式的改变营造了学习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护理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容量,取得了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但在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护理专业是个技能型专业,学生入学基础素质较差,仅依靠教学计划内的实训课时不足以让学生达到临床教学要求的目标。护理实训室课余时间开放又受限于临床实训教师不足,不能全天候开放。因此,通过计算机系统构建护理实训操作自主学习平台成为卫生类学校的迫切需要。

一、实训室建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学校实训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实训室已成为现代中专中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中职职业教育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中职职业学校实训室是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第一场所, 是学生进入本专业, 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扇门。因此中职学校只有强化实训室建设和管理, 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

二、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和理念

(一)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大量培养专科中职护理人才迫在眉睫,而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中职护理专业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教-学-做一体化创建条件,为岗位技能培训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迅速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理念

1、模仿真实岗位,实现教-学-做无缝对接

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仿照临床真实岗位建设,达到场地实景化、技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培训等级化等要求。

2、把握发展趋势,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应及时跟踪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硬件,更新软件,体现综合性、可扩展性、超前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3、创新运行机制,体现跨专业共建共享

探索多专业联合共建综合性实训室的建设模式,充分体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共享。

4、搭建综合平台,服务经济建设

力争将实训室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护理专业行业技能型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成为就业创业训练基地。

三、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构建目标

(一)通过对护理临床实训信息资源学习平台功能的开发运用,同时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能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护理实训操作室的利用率。通过信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充分利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具有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和较高信息素养的中职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四)提升办学品位,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为广西贫困山区的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的实施效果

(一)通过开放实训室实现了实训室的资源共享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实训室只对本专业开设实验课程,造成实训室设备的闲置,是很大的浪费;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放实训室打破了过去传统实训室单位分割的封闭状态,实行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将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优势提供给进行实验教学、科研的实验者,适应了中职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一些专业实训室还可为其他相近专业如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学生开设实训,增进交流,提高利用率。实践证明,进行实训室资源整合优化是提高实训室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是实验实训,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专业实训室最大化地提供学生的实验实训时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各课程实验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供条件,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分析、评价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学习者,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提高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实训室建设的加强,树立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并重、协调发展的观念,确立了实验实训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从而改革实验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由“灌输式”向“指导式”、“启发式”、“探讨式”等转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充分利用局域网络、虚拟仪器、实验教学CAI 课件等辅助手段,促进仿真实验实训和实际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降低实验实训教学的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2】。

参考文献

篇5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所长,组织多种兴趣小组,同学们自愿报名,由具有专业特长的老师指导,定期开展学习。如英语兴趣班、文艺表演班、基础护理操作班、计算机才能班等等。

2教学计划应同时注重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文课与专业课并重,实训课与理论课并重,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_3]。定时组织全院实习学生进行汇报表演、技能比赛、才艺展出等,让同学们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为今后的求职应聘做好充分的准备。

3为学生提供求职帮助:制定每年招聘计划、应聘培训。聘请招聘的老师讲解求职应聘的细节、求职技巧、求职的心理自我调节等。

渐进式、专科性教学计划

1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接待学生,讲解专科特点,科室环境,教学计划,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要求,让学生对各专科产生兴趣,并对自己的实习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专科理论及操作方法:每周由临床老师集中讲课,包括专科理论、操作演示、护理查房。鼓励同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问,以便同学回家看书。分配同学准备专科护理查房,包括选择病案、采集信息、查找资料、准备幻灯。

3学习各班工作任务及职责:第一周工作时,老师就各班工作任务、职责进行耐心讲解,并带领学生一起工作。第二周,老师指导同学一起完成各班工作。第三周,同学叙述各班工作任务、职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老师监督同学完成工作第四周,老师放手不放眼,以同学完成工作为主,老师最后评价,完成情况如何,哪些要表扬,哪些需要改进。从讲解、指导、学生做笔记、学生复述、学生单独完成,这种渐进式教学,可以让同学非常具体、非常明确、整体的掌握各科各班工作流程,锻炼其独立、系统的工作能力。

4实习评估及反馈:及时反馈,表现好的鼓励,不足的地方指出来,实习结束时收集同学们的实习体会、建议,对同学们的实习进行点评和总结。

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融洽、和睦的实习环境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实习早期,90%的学生有着焦虑、紧张、害怕的心理,动手操作能力差,老师应手把手教学,耐心讲解,实时鼓励,提高同学们的工作兴趣及工作能力。实习中期,同学们实践能力提高,自我感觉良好,轻视护理,容易骄傲,做事浮躁,老师应严格管理,及时指正,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实习后期,同学们进入倦怠期,做事马虎大意,同时还存在求职的影响,老师应放手不放眼,密切关注,提供求职帮助。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不能把学生当做下人使唤,应尽量和学生一起进行护理工作。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按照实习计划分层次教学。不同性格的学生应分别教学,胆小的学生要鼓励,马虎的学生要认真细致的教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内向的学生要多锻炼,提高沟通交往能力。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其家庭状况、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篇6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是制订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具体体现,是组织、管理教学及监控教学质量的依据。

2优化课程设置

在三年高专护理的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应用型”、“技术型”的特点,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校院合作,订单培养等活动,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性与应用性,更新教学内容。打造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本校教材和教辅材料,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以优质课程建设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2.1整合压缩基础课程

一些院校遵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专业基础课,压缩基础课时,使护理学课程从医学课程体系中解脱出来。例如宁夏医学院护理学院[2]将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合并为《正常人体学》,将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合并为《疾病学基础》。

2.2重视双证教育

许多院校都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融合到平时教学中,考前办辅导班,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能够取得毕业证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

3强化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在这种新形势下,不仅要求护生具有高尚的思想,优秀的技术,还要求护生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1注重首因效应,打造完美护士形象

护士形象是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它对护理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仪表端庄大方、语言亲切和蔼、举止温文尔雅,这样会让病人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护生紧张的心理,让护生能够愉悦地开始临床实习,给今后的护理工作带来方便。

3.2树立优质服务护理理念,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

作为一名护士,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认真负责的品德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极为重要。明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我们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也是我们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动力。

3.3增强护生法律意识

作为护理学生,必须尽早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慎独”精神,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加强工作责任心,在工作中严格三查八对,及时准确地书写护理文书,按时正确地执行医嘱。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要求自己,努力使护理事业在法制战线上健康成长。

4强化实践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很多学校都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如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建设,制定了护理专业课实训大纲、实习指南和实习手册,通过校内实训、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实践以案例为基础的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从“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式”教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6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除常规理论考试外,学习借鉴实施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考核方法,实施多站式流水式临床能力考核,建立了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及相应的技能考核病例库,考核站点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病例分析、技能操作四个站点,考核方式包括口试、笔试、操作和答辩等,综合评价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宗旨,引导和促进了学生提高临床实际能力的意识和主动性,也增强了考试的客观公正性。

7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护理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2-01

基础护理学是-门实践性、社会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校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准备、强化训练、不断巩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就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情况予以介绍。

1制定好教学计划

《护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的主干课程[1]。教学计划是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指南,应根据国家卫生部下达的教学大纲,结合本院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特点自编教学大纲,制定可行可监测可评价的教学计划,突出重点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专门的护理人才。

1.1确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是改革的前提[2]。培养高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具备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单位第一线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技术的高等专门护理人才。

1.2安排好教学进度。理论课是对实验课详细深入讲授,通过介绍实验的操作原则、原理、方法,可保证教学的系统性,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进度要相符,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实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3科学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根据国家教委对高校评估的要求,我校实验课总时数应达到50%,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实验课,结合临床护理需要,切实分配好实验学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确保重点操作项目课时充分,使学生扎实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2做好实验课教学前设计

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并反映时代的先进水平。

2.1确定实验教学目标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把加强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纳入到实践教学目标中,目标应是切实可行,可以监测和评价的,3年制高职高护应偏重培养创新思维。

2.2精心设汁实验课教案。实验前备课,参照本科教材及护士执业考试指南。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统一操作程序和考核标准,精心设计教案,找出实验课的操作技能要领、重点、难点,不同实验项目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应有实验教学时间分配实验要求、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小结、课后练习、教学评价等。

2.3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实验前预习实验程序、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上好实验课,增加其主动性,要清楚这次实验课“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其原理是什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积极获取知识的习惯。

3改革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PBL教学法”、“护患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1PBL教学法。教学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2情景教学法。教师就所学的知识设定2-3个病例情景,然后学生根据案例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排演相应的护理过程。这种实训教学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患者的身心变化,为日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如各种卧位、保护具应用、搬运、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等实训项目,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以表演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动手能力。

3.3案例教学法。在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前,教师结合临床实践设计10余个病例,病例中涉及多项护理操作项目、各种心理护理问题。提前把案例交代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实训课中对模拟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培养同学综合运用《基础护理学》及人文课程理论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3.4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护理学》教学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5小组讨论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护理学发展史”和“压力适应理论”两个专题采用此方法,教师预先给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分组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6重建实践教学环境。

(1)优化实验室结构。将现在临床上常见病区模式搬入实践教学室,实践教学室配备的用具及仪器设备应随临床的发展及时更换。建立护士站、ICU病房、普通病室等使其构造尽量接近临床实际。

(2)合理利用资源。采用循环轮转方式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实践教学区,实行第二课堂,供学生进行基础的操作训练,在第二课堂中,学生自主对用物及时间进行管理,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管理能力。在学生的业余时间段尽量开放实验室;此外增加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进行技能比武和技能考核,消除学生的生疏感;并且可以在教学医院选拔临床优秀护士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安排学生定期临床见习、实习。

4注重实践内容的实用性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是专业技术的发源地,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职业需求,护理学本身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课程开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精理论,强实践”,充分体现了应用性与实用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力求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贴近临床,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实用性。实践教学老师应对社会医院进行调查,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实验内容及技术,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由实践技能转向临床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专业的人文性,使他们不仅仅将护理工作看成是打针发药、三班倒等繁重琐碎的劳动,而是更加明确护理工作的任务,理解专业情感、价值观。这样在日后真正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和委屈对护理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

5优化实践考核评价

通过实验报告批阅,了解学生对操作方法掌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可直接反馈给老师,同时对本次实验达标情况有概括性的了解。为了加强对实践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评价,将实践考试进行改革。

5.1理论评价建立操作配套的理论试题,结合执业考试实践操作单元习题,突出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动机,与国家执业考试相接轨,可以统一标准,考后对试题、考试方法、成绩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2修订操作评分标准。随着整体化护理普及应用,护理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3]。

除了态度、技能目标外,应贯穿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故操作方法评价标准也应与操作方法相匹配,及时修订完善,突出整体护理的评价[4]。

5.3综合评价。通过病历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真人真做,全面了解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给予学生不同的病例:让学生提出健康问题,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让学生可设计不同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教师对学生操作综合能力及创意进行综合评价。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改革还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创新,通过临床实践的检验来证实,推动护理实践的发展,培养出实用型高技能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28

[2]边岩,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2C):549―560

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护理;课堂教学;具体应用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需要学习者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与扎实的理论知识。现如今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语言沟通与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护理教师共同探讨与关注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中等职业院校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其运用到护理专业教学中,能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员服务于社会。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是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培养“双师型”教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如果教师不能同时兼顾,那么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仍是相互独立与割裂的。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还得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与训练,有机地将护理专业相关理论同临床实习相结合。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想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定期组织理论教师到各大医院参加培训与进修,或者聘用有多年临床操作经验的专家。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合理科学地将教师分为若干个模块组,首先要求其力争模块式一体化,科学配置模块教师,坚持业务骨干搭配青年教师或者师傅型搭配理论教师的教学原则。此外,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护理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步伐,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成果。

二、有机整合教学教材,构建有效校本教材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出一大批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救治工作与疾病预防的护理人员,能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临产诊疗技术及操作技能的护理专员。而这就为广大护理教师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渠道。在中职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护理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及学生学习能力对课本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有效校本教材。在护理专业这门课程教材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相关标准,在其结构与内容上坚持以任务为驱动力,以能力本位作为教育理念,编写定制出一系列适用于护理专业的项目课程一体化教学教材,构建出一批理论内容简短精悍、操作技能实用的校本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在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本校实训训练场地,使护理教学成为一门纯理论讲授式的学科,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运用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要求中职院校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中职院校可以参照本市二级医院的护理岗位与工作流程设计与建立一系列现代化医护实训中心站,并设立多媒体教室,增购一批高质量的实训用物及与实训操作内容、临床实训相匹配的仪器设备,如除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等,让学生如临其境、置身其中,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理论教学需要,还能加强实训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授课中,凡是涉及操作的理论知识,教师能随时随地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演示,能立马进行操作与练习,不仅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弥补传统教学中静态讲授理论的不足,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贯。此外,在这种实训中心操作中,教师能模拟出高起点、高标准的真实工作环境,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直接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以引导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如抽血、肌肉注射、量血压、鼻饲等,鼓励学生真人操作与练习,让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了解自己的使命,从而培养高度责任心与耐心,锻炼心理素质,还可让其体验患者感受,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训教学,让其置身于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犹如在病房担任护理这一角色进行临床操作一样,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工作间的完美对接,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从事我国医护工作,挽救更多生命,造福千万家百姓。可见,在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总而言之,随着护士这一角色的复杂化,临床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其真实情境的再现为基础,有效提高学生各种临床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能力,对优化护士专业课堂教学有着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庆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刘壮萍.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36:36-37.

[3]肖美兰,王德燕.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12:69-70.

篇9

1.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预防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是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由于这些内容覆盖面极为广阔,因此仅靠理论知识无法达到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目的。这就是基础护理学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符合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意识到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然而,目前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实验实训教学对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还是理论知识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验实训课时安排比较少。并且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器材,从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锻炼,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基础护理学课堂上,护理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教学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研究。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在课堂讨论时间比较少。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验实训课程,但是在教师授课时,主要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让学生跟着模仿,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教师没有为学生普及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没有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导致有些学生出现畏难心理,不愿意进行实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操作太过简单,不需要参加实训课程。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改革方式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实现对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大会,或者以实训课重要性为主题的班会,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演讲会、小品表演,等等。在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计划。与时俱进,为学生多举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进行讲述和示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高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实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也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学生形象的展示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成立学习小组,采取竞争激励方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设置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浅入深的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平均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置人数在5人左右,在每堂实训课开始之前,将当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各组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积极自主的进行实践学习,并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之间得到交流沟通,培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为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比如,拟定一个膝关节受伤的人员,由学生分别演示在术前和术后应当如何护理,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3.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优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都能运用设备进行实验学习,比如,常见的医疗设备、病床、康复辅助仪器,等等。教师在讲述设备使用方式只凭口述无法让学生理解,而有了设备仪器,学生就可以尝试动手操作,熟悉各项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而实验室设备在引进之后,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防止设备损坏或者丢失。实验室应当在课余时间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可以自主练习,但是要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具体时间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发现有器械出了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此外,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材,保证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护理知识和案例。院校还需要与医院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实训的机会。

4.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考核方式。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还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制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防止出现教师占用实训课程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现象。同时,为了加大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当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的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过于片面,院校应当将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当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个人学习档案,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到问题的所在,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篇10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核心的话题,本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医学英语课中实施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从实践中寻找和总结提高医学英语课堂授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护理英语》是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该课程开设在三年制学制的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相关的护理知识,这样在学习护理英语时更容易理解相关的内容。本课程总课时34学时;其中知识内容20学时,实践10学时,考核采取笔试考试2学时,口试考试2学时。教材每个单元设听、说、读、写及学习提高这五个部分。修完该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1000~1500个专业词汇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具备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较高的专业性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有关的事实和细节,能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生词不超过总词的3%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听力训练方面针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不太复杂,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50-170词的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讲话者的观点和意图。说的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采集病史,交班,交流,做到发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书面表达方面能针对课文难度相仿的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所给提纲熟练书写表图和图示类应用文;能够书写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书写内容应完整,条理清楚;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把与课文难度相仿的专业英语短文译成汉语,对译文理解正确,表达达意,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应忠实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医学英语”英文称为Medical English,隶属于专业英语的一种,而专门用途英语以前又被称作“特殊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称其为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实不管是Medical English 或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还是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核心还是English。即便是中文名称“医学英语”,要点还在英语,“医学”是用来修饰“英语”的。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如果只是用英语作为媒介来传授有关医学知识,那它就不应称作“医学英语”,而应称为“ 英语医学”( English Medicine),即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双语教学亦属此列,实际上是医科院校的一种双语教学,因此它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浸润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实际应用于某一学科时,也可以先由部分章节使用英语讲解过渡到全部内容用英语讲解。保持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专业词汇用英语表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稍差的院校。浸润式双语教学:指只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也就是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教师课堂讲解、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均采用全英文方式,这种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高目标,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要求较高,适用于学生英语非常好的学校。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院校的外语班采用这种模式。但在我校考虑到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接受、理解、转化知识的能力,在10学时的实训课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是较科学和合理的。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课程设置,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双语实训课的教学。实训课的内容主要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示范来进行。在此过程中,把每次实训课中涉及到特定环境下的医学英语词汇,表达方式,比如仿真实物的英文表达,相关医学英语情景表达,医学术语讲解给学生,并示范护理技能。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在旁观摩和指导。为了提高授课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可在每次实训课前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与本次实训课相关的口语情景会话,医学专业词汇,以便在实训课中能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并在老师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解和示范之后,能很快进入角色,与同学进行难易程度适中的口语交流。实训课上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公放的形式,播放实践技能的示范教学片(英文解说,中文字幕),让学生熟悉情景医学英语,不断观摩和练习。教师则适时提出问题,或单独提问学生或让他们两人一组表演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