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护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护理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家庭护理;脑梗塞;后遗症康复;促进作用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复杂多变,发病快,急性发作会伴有失语、瘫痪、口眼歪斜、肢体瘫痪等症状。因为口角歪斜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生活无法自理,患者非常痛苦,且此类病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害怕花钱,多数会选择在病情稍微稳定时出院,所以会有各种后遗症出现,那么就要通过患者本人、社区和家属的努力,采取家庭护理的科学方法,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塞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45~80岁,都是住院治疗后的患者。对照组为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实验组为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比较,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通过历史对照法,对照组患者为2009年治疗出院,实验组患者为2010年治疗出院。重点对患者的肌力、语言、心理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利用传统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每周随访,并在3个月后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由医生对他们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肢体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运动,一般2次/d,30min/次,以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在语言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促使舌头向左右及前方口角伸出,通过吮手指、吹口哨、舌内侧回旋等方式,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恢复。在心理方面,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会使很多患者表现为思想负担重、悲观失望等,因此还需要对患者做好常识宣传,促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通过娱乐、鼓励、帮助等方法让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心,以配合家庭护理。同样,在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评价。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指导护理后,相比护理前,5级肢体功能患者由之前的0例增加为6例,1级肢体功能患者也由2例减少为1例,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语言功能为0的患者在护理前为11例,护理后减少为7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在传统护理后没有改善甚至下降,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前后肢体功能5级患者由0人增加为25例,同时1级肢体功能患者由护理前的5例减少为0例,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在家庭护理后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语言功能值为0的患者由9例增加为16例,表明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恢复,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前后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同时在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症状,对护理效果持有较大的信心,没有过度的悲观失望,能够积极配合患者家属、社区进行治疗,综合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3结论

3.1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通过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随访,由于护理实践具有片段性,不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来实时满足患者需要。因此传统护理前后患者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方面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出院后,由专业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工作方法为护理程序,护理导向是患者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所提供的是与心理、胜利和社会三方面健康需求相符合的较为综合科学的个性化家庭护理,因此在护理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也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结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家庭护理的原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家庭护理,使得他们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好转,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家庭护理中的按摩能够使得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强,对肢体感受器进行刺激,同时调节神经营养功能及新陈代谢,最终实现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痉挛,促使肌力能较快恢复作用。被动运动指的是将患者关节作为中心,通过外力来使得患者的肢体活动,在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同时预防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家庭护理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关注,如果患者的状态较为兴奋,情绪较为良好,那么他们大脑皮质具有较高的觉醒水平,神经元功能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抑制杰出,使得神经异化过程出现,会有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3.3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从心理和生活两方面同时着手,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避免后遗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

在心理护理方面,脑梗塞并人很大程度上年龄较大,很多是突然发病,一般不会有心理准备,患者会在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出院回家,因此当看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会联想到脑梗塞发病前的一些事情,触景生情而情绪低落,较为痛苦。且由于脑梗塞并恢复较为缓慢,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够康复不具备信心。回到家里需要别人为自己处理大小便、喂饭等,生活不等自理,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失眠、焦躁不安的情况,患者的脾气会变得怪异、焦躁易怒、不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常发生心理问题,此时患者的家属应该与其主动积极接触,多进行安慰、关心和陪伴,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鼓励、影响患者。另外还需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尽快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康复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意识到,身体的康复不仅仅依靠药物,心理、精神的愉快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生活护理方面,①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脑梗塞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秉承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丰富、低脂的原则,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鱼虾、瘦肉和含碘的事物,对于肥肉、甜食糖果、动物内脏、蛋黄、猪油等事物尽量少使用,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应该采取头高侧卧位或坐位的方法进行进食,且速度要缓慢。②要注意避免感冒和便秘。因为活动受限,行走不便,患者肠胃蠕动缓慢,会有一定的便秘,因此应该多吃纤维食物和蔬菜以防止便秘,同时要保证房间空气新鲜,每周将食醋加热进行消毒,避免感冒导致病情加重。③应该防止褥疮,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因此需要保证床铺干燥整洁,勤换衣服,并用红花酒对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揉搓。在为患者翻身时,需要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参考文献:

[1]郑舟军,关舟娜,乐富军,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B):692-693.

篇2

关键词:社区访视;高血压;家庭护理;作用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具有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特点[2],有许多患者来院就诊时,询问患者平时血压多高,回答从来没有测量过血压。严重被称为"隐形杀手",而我国有的公民防病治病意识较薄弱,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受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预防上不积极,治疗上不坚持,不得力,加上近年来社会上的欺骗性宣传和误导,使相当一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少误区,如不引导患者走出误区,高血压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生高血压病,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因治疗不当或不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使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和危害性,掌握血压控制指标和高血压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走出高血压病的误区,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实施自我护理,其必要性及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一旦患者确诊有高血压病,除重症、急症外,大多数患者采取在家服药治疗的方法,那么使他们获得相关的防治知识,并自觉应用这些知识,预防及延缓疾病的发展尤为重要。

1 资料来源

某辖区2012年6月~2013年6月高血压目标人群共计98例,调查者将目标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人群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性。

2 访视指导

2.1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是降压,也为了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即使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长期坚持服药。服用降压药的剂量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以防因血压下降得过低而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教会患者定期检查血压,对于血压显著增高多年的患者,不宜使其下降过多,因为患者往往不能适应,反觉不舒服,并可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性低血压药物时,宜向患者说明:从座位起立或平卧起立时,动作要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大小便时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2 运动指导 坚持不懈、有序、有度的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利。 每天坚持在适度有氧的条件下运动,如慢步跑、快步走跑、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跳舞、滑冰、蹬山、气功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w,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3饮食指导 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一般来说,在饮食方面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的质和量。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尤其应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为宜。据报道,高食盐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增加1g食盐发病率增加约1%左右。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禁饮烈性酒,戒烟。

2.4合理安排工作和日常生活 动静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①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②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在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患者,均要放松自己,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养成一种有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

2.5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要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2.6家庭支持指导 目前公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有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大大低于生活孤独或心理压力大的人。因此,我们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对治疗和康复的重大意义,以争取他(她)们的配合、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病治疗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有显著差异性(P

4 讨论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限制残障等服务,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社区访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形式,在访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爱群,余保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8-24.

篇3

目的探讨创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患儿从制定儿科护理政策、培养高素质护理团队以及具体护理方法三方面入手创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2013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记录实施前后给药错误率、患儿坠床发生率并调查家属和患儿对于护理的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后,患方总体满意度为95.3%,较之实施之前的90.0%明显提高,且给药错误率以及坠床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促进儿科医护水平发展的同时还能提高患方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建立在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护理合作基础上的一种护理模式的创新,旨在为患儿提供更加有效的高质量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医院水平。本文创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2013年本院儿科收治的需住院治疗的所有患儿,2013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

1.2方法

1.2.1护理政策的制定创建一套完善的护理模式,首先要有系统的政策和制度作为基础来支持其具体的应用与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制度包括:①科学灵活性强的护士排班制度,以便给予患儿全天候、无盲区的护理服务,同时,灵活的排班能使护理团队在应对任何突发状况时都能有条不紊、随机应变。②明确总护士长和各责任护士的职责[1],即具体工作内容及失职时应承担的责任,内容包括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和沟通协调等[2]。③具体的绩效评价制度,对于护士长以及各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医生和患儿的满意度、患者安全指标、以及患者投诉次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奖惩分明。这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既有监督又有激励作用,良好的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发挥。

1.2.2护理团队的培养选取基础护理综合素质均处于合格水平以上医护人员,组成项目小组,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可选取综合业务水平突出的个人,可派往国外进行培训学习,汲取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实践经验。

1.2.3具体的护理措施硬件上为每个病房配备1名总责任护士,以及相应的4~5名责任护士,保证护士和患儿的比例为1:(5~7),并且白天夜晚病房都有人值守。软件上,护理团队要在入院第1天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其参与合作性护理的医院和能力进行评估,然后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状况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核心观念在于“以家庭为中心”,区别于传统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因此在整个护理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护士必须促进家长的陪伴,鼓励其参与到患儿的护理活动中,并且从专业层面为家长提供医疗护理信息和知识,以便其有效的参与医疗护理决策并能在患儿出院后继续提供较科学的照顾。

1.2.4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的应用评价在2013年6月底,随机抽取300例患儿,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士具体行为如“护士能为您提供有关他们护理工作的解释”、“护士让您觉得您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照顾”等进行评价,满意为1,不满意为0,将所有数据汇总分析,推断出总体满意度,结果用百分比表示。同时记录两组整个研究期间各自所属时间段所发生的给药错误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坠故发生情况,以平均“例/千患者住院日”为指标,比较“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给药错误发生情况、患儿坠故发生情况、家长以及患儿对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2结果

患方总体满意度为95.3%(286/300),较之实施前的90.0%(270/300)有明显提高,而给药错误率以及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给药错误率由2012年的平均0.19例/千患者住院日下降为2013年的0.10例/千患者住院日,而坠故发生率由0.11例/千患者住院日降到2013年的0.09例/千患者住院日。

3小结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宗旨在于使患儿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3]。通过促使家属全程参与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护理,患儿的精神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而在此过程中对家长护理上的教育支持,对于患儿出院后的持续康复护理也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不管是在新生儿护理、疼痛护理如患儿烧伤,还是围术期护理,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或者ICU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促进患儿身心健康[4]、为患儿身体提供优质无缝的服务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达到95.3%也可得到体现。相信在医院、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协力合作下,患儿能得到精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推广使用对于临床上护理水平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中国护理管理,2012(5):29-32.

[2]陈建军,张大华,马秀芝,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12-14.

[3]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护理研究,2013,27(10):873-875.

篇4

FCC在儿科的应用现状

在欧美大部分国家,FCC在儿科的使用已经非常的广泛且有效,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9]。家庭是孩子主要力量的源泉和支持,因此FCC在孩子们恢复健康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10]。FCC在儿科的护理目标是促使患儿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11];基本原则是家属全程参与孩子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医务人员为家属提供相对的教育支持。护理人员应将患儿视为一个整体、把整个家庭这个理念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并真正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1FCC在儿科一般护理中的应用

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FCC强调,患儿的疼痛管理应由其父母参与。父母对其孩子在疼痛上的安慰比护理人员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父母也比医务人员更了解其孩子的疼痛暗示,这提示父母参与患儿的疼痛评价与护理将增强疼痛管理的效果。Watt-Watson等通过调查,描述了71名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在遭遇急性疼痛时的感觉和观点,其中86%的父母选择愿意在患儿遭遇疼痛时留在其身边,但他们不知道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12]。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帮助父母掌握如何处理患儿疼痛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玩玩具、阅读书籍来分散疼痛的感觉;运用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把想象中美好的东西大声描述出来以转移疼痛;控制家属本身的负面情绪,以免感染孩子等[13]。Garland等[14]指出,通过FCC可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属对疼痛的管理能力,降低使用镇痛剂或镇静剂的比例。

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当患儿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因某种原因需要手术时,无论手术风险如何,其父母都会经历恐惧、焦虑、悲伤和不接受事实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以往的护理模式只单纯地强调对患儿生理方面的照顾而忽略了整个家庭在患儿围术期的重要性。通过FCC在围术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加快患儿术后康复的进度。如允许患儿在实施麻醉过程中由一名家属陪伴;允许患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衣服进入手术室;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患儿家属其孩子的手术进程;帮助患儿家属使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的方法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等。有国外文献显示,FCC在与父母分开或发生创伤性事件孩子的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促进小儿围术期护理的发展[7]。

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在国外,FCC已经是ICU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15]。由于ICU的特殊性且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护士不能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导致了护患矛盾的增加和满意率的降低。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成立FCC医疗护理小组;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探视等需求;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FCC的培训;实行更加开放和弹性的探视政策;为每位去世的病人家庭寄出一张慰问卡等[16]。Damboise等[1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儿科ICU病房实施FCC,明显减轻了医患矛盾,病人投诉从1999年的12例降低到2000年的0例,表扬信由每年的12封上升至每年近100封。有国内报道显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允许患儿父母到NICU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那些住院时间长达l个月~2个月的未成熟儿[18]。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5年来,尤其是在NICU的实践表明:父母的参与,特别是母亲的参与有利于新生儿的康复。如长期插管难以脱离呼吸机的患儿,母亲采用袋鼠式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另有国外文献显示:在ICU实施FCC可以降低家庭压力、增强患儿父母的信心[19]。

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育儿方面的信息,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常常会因为喂养不当或护理不规范而导致疾病。因此,F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重点是对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通过FCC的实施,可以增强年轻父母正确育儿的信心;获取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经验(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脐带护理和常见的疾病护理等);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其自身改进生活方式等。最终通过父母对新生儿的全程照护,使其在各方面都能达到完善的状态。资雪梅等[20]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新生儿父母的需求,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有国外文献显示,FCC的运用可以大大减轻母亲产后的抑郁症比率,缓解焦虑情绪[21]。

2FCC在儿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在哮喘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作有许多诱因,其中家长对本病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防哮喘发作和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张静等[22]将FCC模式应用于哮喘患儿的疾病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2年内患儿的饮食、运动、正确吸入激素、定期复诊及规范用药情况、哮喘中重度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需急诊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患儿因病误学(家长误工)天数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实施内容包括:建立个人档案,针对每位哮喘患儿家庭从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的角度全方位评估存在护理问题,拟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指导正确的吸药方法及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措施;建立有家庭氛围的病房,让家长积极参与护理;建立“儿童哮喘之家”,定期举办哮喘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设立热线电话,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23]。鲁斌辉等[24]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指出,实施FCC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肺功能。另有国外文献报道,加强对哮喘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自我预防的目的[25]。

在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目前,脑瘫仍为难治之症,国内外均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26]。FCC模式可以保证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的长期性、广泛性和实用性,但需要整个家庭,特别是母亲与康复人员的全面配合。患儿父母在家庭康复护理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将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如由康复医师根据患儿的智能发育筛查(DST)测评情况制定出适当的家庭训练项目和计划;教会家属制作简易的康复训练器材如滚筒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看图说话、走楼梯、拼拼图等游戏方式帮助患儿达到协调语言、平衡动作和开发智能的目的。这些措施对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最大程度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27]。赵群风等[28]指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经济方便、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肾病综合征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肾病综合征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全球儿童每年发病率约为27/10万,患病率约为16/10万[29]。肾病综合征病程迁延,治疗困难,并发症多且家庭经济压力大,患儿容易产生持久且严重的心理问题[30]。以往的调查显示,肾病综合征患儿较正常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社会退缩等[31]。通过FCC的应用,可以矫正儿童行为、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改善患儿的心理问题。有文献显示,FCC可以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家庭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缺乏集体娱乐活动的现状来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恢复[32]。

存在的问题

在患儿有特殊健康问题时让整个家庭共同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早已被认可,但是从护理人员对FCC的认识和实践应用的调查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并没有把对此模式的理解结合到实际工作中。由于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阻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Harrison[33]通过对1995年—2006年的大量文献分析得出结论:FCC在儿科护理的应用上仍然缺乏,许多研究领域仍然落后。

1角色压力

随着FCC的实施,父母正逐渐成为在住院期间照护患儿的主体,但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角色的转变对这些非专业的父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会直接影响其参与性。且当环境不具备施行FCC的条件时,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会对整个家庭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并增加患儿父母的焦虑程度[34]。

2护士对FCC认知不足

部分护士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觉得护士在照护关系中应掌握决定权。不仅不能意识到FCC的优势和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益处,甚至还对此模式抱有怀疑态度,容易在患儿照护的问题上做出错误的判断。FCC目前很大程度上被公认为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医护专业人员的认知不足会直接阻碍FCC的顺利开展[35]。

3与家属的沟通问题

FCC要求护理人员与患儿父母保持长期的、良好的沟通,这对于工作忙碌、人力资源有限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了沟通的效率。护士缺乏与家属进行建设性沟通的能力,只能有限地与家属讨论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这是需要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的问题。DiGioia等[36]指出,家属对FCC的整个理论框架的完整认知是顺利开展FCC的重中之重。

4管理问题

有国内报道指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FCC期间,虽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但允许家属陪伴容易造成陪伴人数失控,导致病房拥挤,给医院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18]。尽管已口头和书面告知患儿家属陪伴制度,但是效果不佳。

5其他

FCC护理教育在我国相对滞后,在国外有专门介绍FCC的书籍,且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医院都在不断地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而我国目前只将其归入了社区护理[1,37]。人力资源缺乏也是如今存在且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篇5

方法:把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各120例,其中A组患者自愿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B组患者则因诸多原因不愿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半年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过统计与比较之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A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要好于B组患者。

结论:由此可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庭态度与社会支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效果非常明显,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家庭态度社会支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3-02

精神分裂症属于病因不明的一种精神类疾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行为以及思维等方面互相不能协调,并且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比较高。我国受国外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先进服务理念和经验的影响,也开始重视对出院后的精神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并且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同社会环境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把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街道辖区内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过精神专科治愈的,且符合CCMD-Ⅲ这一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包括男132例,女108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1.7岁,病程2~31年,平均病程18.7年。所以患者都是经过治疗之后,达到好转或是痊愈出院标准的,并没有任何躯体合并症。本着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把患者分为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护理的A组,和不愿意接受社区康复护理的B组,每组各120人。同时,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和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B组进行常规护理,A组由社区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先进行病历资料的登记,以面谈或是家庭访问等形式寻找患者需要进行指导的问题,再针对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对指导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调整指导内容的参照。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与热情来对待患者,真心爱护患者,适时还要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寻找家庭成员在对待患者时是否存在着问题,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措施,且指导效果要定期进行反馈。同时还要走访患者所属居委会,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在半年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采用自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家庭成员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此外,还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主管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进行了调查。此调查表由12位经过相关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通过走访调查整理之后完成的。

1.4数据处理。文章中的数据都是运用SPSS14.0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处理,把P

2结果

A、B两组患者关于家庭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A、B两组患者关于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型精神类疾病,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所以,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进行治疗与支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社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其因病受到损伤的社会功能,从而起到减轻病患家庭负担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家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场所,然而大多数患者的家庭却属于亲密度较低、文化娱乐性较差,相反控制性和矛盾性却又偏高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让患者家属能对精神分裂症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营造出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上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进行复诊,切实发挥好家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社会支持,它指的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影响力。经过社区康复护理的干预,让公众对于精神分裂症和一般疾病的认同感有所提高的同时,还大幅度降低了社会各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与厌恶,营造出了有利于患者恢复的良好氛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发现,对于医疗费用来源不同的患者,参与社区康复护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特别是自费患者,大多数都害怕因为看病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这部分患者通常都不会加入到社区康复护理中来。所以,社会各界对于此类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待,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加广泛及可行性高的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克服在求医和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尽量让更多的患者都能参与到我们的社区康复护理中来。同时,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社会因素度等,对于患者的康复都是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的,因此,要让社会和家庭都改变以往排斥和歧视患者的情况,让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在社区环境中自由展开,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徐银儿.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

[2]田素英,刘朝军,李绍敏.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8(11)

篇6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3)03_0256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3.03.37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50%~70%的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复发率在逐年上升,脑卒中30天内复发率3%~10%,5年复发率25%~40%[2]。国内外均有资料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仍然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3,4]。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于病情稳定后即回家康复,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防止复发尤为重要[5]。我们对62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家庭访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发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入选条件: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家住本地区;年龄在60岁以上;Glasgow评分>9分,能清楚理解自己意愿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按出院日期的单双号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62~89(78.41±10.54)岁;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2例。对照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60~84(75.74±11.08)岁;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于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建立出院患者档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予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具体方法:(1)制定家庭访视时间:以患者出院后6个月为期限。由主管医生负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责任组长负责完成每次的评估记录、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宣教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康复师负责康复训练。3人共同组成访视小组,于患者出院后一月内每周一次,出院1个月后每2周一次,3个月后每月一次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护理指导。每次家庭访视后都有详细记录,并将资料存档保存。(2)家庭访视内容:①评估生理与心理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康复训练情况、家庭康复设施改造情况、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及并发症;②评估照顾者照顾能力和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危险因素、自我护理技能的情况及对家庭访视护理的需求程度,跟踪患者原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③每次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及家属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家庭环境,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内容涉及疾病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3效果评定:①患者出院后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依从性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正确服药、饮食控制、定期复诊等,问卷共10题,每题分为4个等级,未做到为0分,有时做到为1分,大部分时间做到为2分,完全做到为3分,总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高;②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分析。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Fugl_meyer(FMA)[7],ADL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MBI)[8]指数;③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疾病复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显示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项目观察组(n=62)对照组(n=58)规范康复训练4.95±1.313.53±1.82正确服药8.02±1.845.83±2.70饮食控制10.63±2.147.84±3.49按时复诊2.82±0.392.14±0.93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两组患者各阶段FMA和ADL评分比较:出院6个月FMA、AD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FMA(分)出院时6个月末ADL(分)出院时6个月末观察组6233.48±8.1372.02±9.5630.41±12.2175.09±9.42对照组5835.10±7.4061.39±11.5432.16±11.0464.29±12.13注:与对照组比较P

3.1家庭访视护理符合社会需求:有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在基础、康复、心理护理等方面需求较大[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居多,子女照顾或缺,因而脑卒中居家照顾者以配偶、保姆为主,大都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对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普遍没有信心,导致患者的自理意识差,功能康复慢,造成患者和家属双方的疲惫甚至放弃。特别是在目前社区卫生保健不够健全情况下对出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访视护理尤为迫切。同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适应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而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有效的服务形式。

3.2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脑卒中康复是一个较为长期渐进的过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嘱逐渐淡忘,遵医行为及预防意识下降。家庭访视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进行有效沟通,评估患者治疗、用药、饮食及对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自觉性。同时家庭访视护理对患者也是一种心理扶持,可以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家庭访视护理促进瘫痪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4~6个月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期[10],若患者及其家属不能足够的重视甚或缺乏有效的护理指导则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显为不利。而家庭访视护理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通过家访对家属实施同步的健康教育,让家属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积极地发挥家属在疾病康复中的正性作用,主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家庭支持。激发患者主动地进行康复锻炼,抓住了康复黄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FMA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说明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瘫痪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家庭访视护理是院内护理服务的延续,从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出发,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提高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瘫痪患者的功能康复及预防疾病的复发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避免单纯电话随访时出现拒访、电话不符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韩燕红,袁杰,沈顺娣,等.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纵向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5-157.

[2]张婧.如何降低卒中复发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15.

[3]王霞,石金香.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5):44-45.

[4]LewingtonS,ClarkeR,QizilbashN,etal.Age_specificrelevanceofusualbloodpressuretovascularmortality:ameta_analysisofindividualdataforonemillionadultsin61prospective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

[5]沈瑛,杨科华,黄美丽.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回访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1):80-81.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2):379-380.

[7]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4.

[8]励建安,工彤.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3.

[9]刘红香,崔静.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3):29-31.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2010年6月-2011年6月43例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设为干预组,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5岁;并选择同期医院住院患者4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5岁;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各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家庭护理干预方法

首先对本组43例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采用门诊治疗及定期随访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且病情反复的特点,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在访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特点、发病机制等相关知识, 对患者急功近利的思想进行纠正,指导患者克服短期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家属就该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指导。

1.2.2 环境护理 基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居室环境,避免如煤气、烟雾、粉尘等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清洁居室时要防止尘土飞扬对患者的刺激,或在患者不在时打扫卫生,厨房内安装抽油烟机。患者居住的房间室温应以18-20 为宜,同时尽量保持稳定,冬季应该有取暖设施,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受凉感冒,导致病情加重。

1.2.3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合理膳食:同时可指导患者进食一些对支气管炎有治疗作用的食品,如蜂蜜、梨、核桃、山药、白果、枇杷等。在熬粥、煲汤、炖菜时可加入适量的扶正中药,如银耳、莲子、党参、黄芪、枸杞子等,以提高免疫力。冬季天气寒冷,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大豆制品、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控制食盐的摄入。

1.2.4 用药护理 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输液患者要对输注速度进行控制,以减轻对老年患者的心脏负担,病情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复发。

1.2.5祛痰护理 对难以咳出的痰液粘稠患者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排痰。可通过家属协助拍背,经常变换,利用重力作用排痰;同时指导患者学会排痰技巧,方法是取坐位,深吸一口气后屏住,接着用力咳嗽, 可以咳出深部的痰液。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分: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综合评分。①血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计1分;正常者计0分。②胸部x射线检查:有明显炎症计2分;炎症消失或减轻计0分。③咳嗽:昼夜咳嗽计3分;夜间和清晨起时咳嗽计2分;仅清晨咳嗽计1分;无咳嗽者计0分。④咳痰:黄脓痰计3分;白粘痰者计2分;白泡痰者计1分;无痰者计0分。⑤喘息:昼夜休息时喘息者计3分;日间稍活动时喘息者计2分;明显活动时喘息者计1分;无喘息者计0分。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上述标准评分后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分数比值。比值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从二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示,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费用比较

将二组患者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共计(338.5±146)元,对照组共计(707.5±993)元,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且病程漫长。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2],因此,在社区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家庭护理干预模式,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理护理等多方面同步实施,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抵抗力,减少复发、延缓病程进展的效果[3-4]。从本组43例社区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患者情况显示,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社区家庭模式护理干预可获得与医院同样的治疗效果,在医疗费支出上明显低于医院住院病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结果提示,对诸如慢性支气管炎等慢病采用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卫生源。

参考文献

[1] 黄麦华,刘淑延,王中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原医刊,2003,30(12):64―65.

[2] 陈敏.老年哮喘病的预防及家庭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4,19(9):775-776.

篇8

关键词:家庭访视护理;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9-02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滋生促使人们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旨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家庭访视护理的含义

家庭访视护理简称家访,主要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以及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家庭访视护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家庭访视护理可以通过访视的方法,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服务,由此可见,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保障老年人健康,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家庭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老年人支持系统,并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与此同时,家庭访视护理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各种需要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会提供一定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以此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以及家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访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访视护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快?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1.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7%,相比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别上升2.93与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群体属于慢性疾病高发人群,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人无人照顾,很多研究显示,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或外地打工?或因各种原因而死亡?或者远嫁他乡,种种原因致使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家庭访视护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老年人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更加需要关爱与照顾,而倘若子女不在身边,则必然会使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少了精神慰藉,就极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关爱城市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使命,开展积极并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老人的护理水平?

但是,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实践与理论都不充分,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专业项目,但是在社区以及养老院中还没有有效的实践,目前对于实践领域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基本上是对于养老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老年服务与家庭访视护理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老年人中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占到了65%,而且心血管?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针对此种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救治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等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患有慢性疾病,对护理的依赖和需求都明显增强,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人首先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次,由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上更加脆弱,对于护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体检,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住院治疗,从而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病人在自己家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体会到家庭支持,细心的照顾和情感的呵护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得到家庭支持的老人情绪会相对稳定,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家庭方式护理可以使病人在家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庭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增加家人互相陪伴和照顾的时间,同时,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老年人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总而言之,家庭访视护理可以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家庭访视护理使老年慢性病病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救治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一致?家庭访视护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现阶段,我国在老年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养老服务供给以及老年养老需求管理的研究上,其中对于老年养老需求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老年需求认识是基于经济赡养的层面,注重经济的补贴给予,并不重视服务管理,而目前老年养老需求为“养?医?乐”等方面,需要生活的照料?经济的赡养?医疗以及娱乐方面的需求?家庭访视护理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强化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注,以此促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功能,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24.

篇9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干 预

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方案”有4个特点,即系统化、标准化、个体化、家庭化。①系统化:根据整体护理原则进行身心两方面康复护理;根据三级康复原则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环境改造。②标准化:统一规范、措施具体。③个性化:根据病程和病情决定康复重点,后遗症期是ADL:根据患者和照顾者能力决定干预频率。规律性与弹性结合。④家庭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转介。

制定方案

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康复护理理论,按照整体康复护理程序,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内容:①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状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锻炼情况外,包括生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社会状况、日常生活方式,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自理能力,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②诊断(护理问题的确立):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护理问题,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护理问题。③计划: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常见的先兆症状、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饮食动作训练;穿衣动作训练;清洁动作训练;排泄功能训练;如厕动作训练;床-轮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技能训练、辅助工具使用指导。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祛除地面障碍物如门槛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安装床档,卫生间安装扶手等。社区资源转介。④实施:按方案实施,作好记录,患者和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照顾者每天协助或监督。

篇10

【摘要】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弱势团体,病人也是其中的一例,需要我们给与特殊的护理与关爱。病人在生病期间心理比较脆弱,尤其是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由于病症本身的特殊性,病人容易出现绝望焦虑等状况,不仅需要我们从生理上给与关爱,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医学进步,对于病人的护理也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且在临床护理中对癌症病人更加注重心理上的调节。本文将对对于癌症病人的护理办法进行探讨,旨在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癌症病人;护理;心理护理

一、对癌症病人的护理办法

1.1护理者与患者之间融洽关系,相互信赖

护理者应该真诚友好地对待患者,与患者主动进行深入的接触,与他们进行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让患者与护理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因为这是促进患者疗效的基础和前提。护理者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交流的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护理者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避免某些地方刺激患者。

1.2帮助病人之间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病人身处医院,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压抑的环境,如果与周围的人相处不好,心情压抑,找不到情绪的释放点,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帮助病人之间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者可以介绍病情相同的病友认识,将已经康复的病人的事例患者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减少身处医院中的孤独与失落感。

1.3.寻求家庭与工作单位的支持

护理者的精心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作用重大,但是护理者需要考虑到家庭以及工作单位对于患者的心理作用。有些患者自身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病人在治疗时就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治疗是否会为家庭生活增添重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也不能够放开手脚,心理上的巨大负担对于患者的治疗极为不利。所以,护理者应当与患者的家庭与工作单位进行沟通,寻求家庭成员的工作单位的心理或者资金支持,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1.4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突况时不慌乱,能够冷静处理,不会感到慌乱焦虑或者不安。比如有很多癌症病人对于化疗有恐惧心理,这就是因为患者对于化疗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够正确对待这种正常的治疗癌症的方式。此时护理者可以跟患者交谈,给他们讲述关于化疗的原理和基本知识,阐述化疗治疗在治疗癌症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消除患者对于化疗的恐惧。并且要及时与患者家人进行沟通,让他们做好对于患者的心理抚慰工作,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在此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护理者要给病人做出实际的指导,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1.5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对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都会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医院的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病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开朗起来,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对于病人病症的愈合大有裨益,医疗效果也会显著增长。

1.6打理好病人日常生活

病人在医院的生活和其在家里在工作中的生活有太大的差别,住在医院里,患者的生活将会十分单调,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久了,病人难免会生出许多孤独和寂寞的感觉。所以,护理者要为病人打理好日常生活,为他们单调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乐趣。护理者可以适时恰当地为患者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比如下棋聊天等活动,让病人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1.7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 拥有精细的护理技术

护理者在患者面前要树立良好健康的医者形象,用亲切良好的态度,端庄大方的姿态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护理患者,减少患者对于病情的恐惧。与此同时,护理者也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艺,才能够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增加他们康复的信心。

二、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2.1焦虑

焦虑是癌症患者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状态,病人由于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或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此时护理者要做的就是为病人做心里放松治疗,有些焦虑感稍微严重的病人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措施,服用有真定疗效的药物。

2.2抑郁

癌症患者多认为自己的病症无康复的希望,因而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抑郁心理。此时护理者要引导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向病人阐述在治疗中的一些积极有利的因素,让病人看到康复的希望,增强病人对于治疗的信心,与医院的治疗积极配合。

2.3孤独

病人身处医院,自己的家人不能时时陪伴在身旁,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此时护理者要及时与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医院的生活制度,向病人介绍主治医生的一些情况,让病人有心理或者身体状况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2.4恐俱、悲观

有些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可能已经没有康复的希望,此时患者很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若遇到这样的状况,护理医生要给与病人额外的关心和照料,主动与病人沟通,让病人正确对待生死。护理者可以跟随病人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让病人从过去的生活中汲取信心,正确对待剩下的生活,正确对待生老病死,正确面对现实。

2.5幻想、企求

此时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心中生出一些幻想,护理者要顺从患者的要求,尽量满足患者,并且护理者要想患者介绍医疗中的一些新突破和进展呢,将其他病人的实例讲给患者听,让他们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2.6怀疑与否认

一些病人难以接受癌症的现实,不断自我否定,但最终证明是事实可能会引发心理崩溃。此时护理者要向病人解释清楚,认清现实,从自我否定和怀疑中走出来,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

结语: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癌症病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更多的安抚和关怀。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病人正确对待癌症,正确对待生命,尽快克服病人对于癌症的恐惧和抗拒心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护理者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耐心,与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形成融洽的病人与护理者关系,做好病人的心理治疗工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顺光主编.护理学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4

[2]昊均林.林大熙,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10一11

[3]化前珍.刘芳娥.张如英重视家庭在老年病人临终护理中的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7,32(5):208

[4]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