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启蒙教学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启蒙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启蒙教学

篇1

一.学生背景

2017年九月,我担任一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开学报到第一天,孩子们由家长陪同坐在教室里开会。坐到最前面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和其他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瘦小,我站在讲台上讲话,其他孩子有认真听的,有做小动作的,而她藏在爸爸背后,时不时露出小脑袋看看我,眼神怯怯的。会后,等其他家长都离开后,她爸爸留下来给我讲这个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彼时,我知道她叫石芳,右手患有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三级残疾。我撩开石芳的衣袖,一只丑陋而怪异的手臂裸露在我眼前,触目惊心。可能我的动作粗鲁了点,孩子赶紧缩回手臂,躲在了爸爸身后,我有些愧疚,更多的是心疼。从此,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与这个胆小怯弱的残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案例一:用爱接纳你的不足

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下课追逐打闹,上课叽叽喳喳,每时每刻都兴奋得很,唯有石芳,那个最弱小的身影,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依然是胆怯的眼神,落寞的深情。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教学并不费劲,孩子们高高举着手,想要得到回答问题的资格,我想要偏爱一下沉默的石芳,把她叫了起来,她不说话,其他孩子起哄地催促着,她哭了,抽抽哒哒的,也不敢大声哭,我赶紧让她坐下。下课后,我走到她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她的头,问她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回答问题?她不说话,还是沉默。给她父母打电话,了解到石芳一直在接受治疗,没有上过幼儿园,她没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此后,只要有时间,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教她认字,和她一起朗读,刚开始她声音特别小,我没有强迫她大声,只要她张嘴读就可以了。我还找了班里一个开朗活泼的女生,利用课间教她认字,带着她读,同时也和她父母沟通,加强家庭的辅导。无论是班里女生,还是她父母,我都要求他们要耐心、温柔,切不可急躁,发脾气,她太柔弱了,我真是怕吓着她。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了,甚至在全班齐读当中,我都能听到她的声音了,是啊,此时的她学会了,所以勇于表现了。书写教学是个棘手的事,石芳右手残疾,能用的只有左手。课堂上,其他同学用右手写字时,她茫然的看着我,不知所措。我从手机上下载了左手写字的视频给她看,并且告诉她现在很多人都在用左手写字,无论哪只手,只要认真写,熟练了都能写出漂亮的字。当她用左手写出第一个我认为特别漂亮的字时,我高高举起,对全班同学说:“看,石芳用左手都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是了不起啊!”孩子们发出了惊呼声,在我的带动下,响起了掌声。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看到石芳笑了,微微的笑,又羞涩地低头,她能读了,也会写了,我很开心,很欣慰,我用爱心、耐心鼓励着一个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启了学习的大门。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在爱的鼓励下,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活力。

案例二:用爱驱赶你的恐惧

十月中旬,学校进行体检,孩子们排好队,瘦小的石芳站在第一排,我拉着她的手,带着队伍来到体检的教室,一进门满屋子穿白大褂的医生,石芳“哇”的一声就哭,扭头就跑。我顾不得其他,赶紧追了出去,她哭得很凶,我怎么问都不说话,我苦口讲了许多体检的重要性,她怎么也不回去,哭个不停,浑身颤抖。无奈,我把家长叫了过来,面对我的疑惑,她妈妈泣不成声,开始给我讲孩子治疗的事情。石芳从七个月大开始接受治疗,第一次手术因为医疗事故差点要了孩子的命,手术中失血过多,医院供血不够,孩子奄奄一息,所有人都以为她命绝于此了。那时她只有七个月,真的是老天眷顾着,命不该绝,她居然奇迹般的苏醒了。这次手术后,父母将她转在北京治疗,几年下来,她经历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期间的痛苦,无法形容,所以,懂事后,她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害怕,逃跑。听着她妈妈的讲述,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个怎样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经历了常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稚嫩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恐惧与伤痛。我走到她的身边,把她抱了起来,她真的是太瘦小了,没有一丝沉重感。等她情绪平缓的时候,我轻轻地问她:“芳芳怕打针,怕疼,是吗?”她点点头,又开始抽泣地哭。“那咱们不打针,只要是让你疼的项目都不做,老师保护你好不好?”我用极轻极柔的语气说道。她看着我,又看看妈妈,不说话。“你相信老师吗?我保证不让他们给你打针,好吗?”我温柔地看着她,耐心地等待着她的回应,片刻之后,她终于点点头。我抱着她去做了体检,此后每年的体检我都拉着她的手,陪着她完成,她很配合,再没有逃跑哭闹过。爱,让她变得勇敢。

特殊儿童往往缺失安全感,给予爱,能让他们建立安全感。

案例三:用爱激励你的自信

石芳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她不再害怕我,但是我能感觉她还是很自卑。我必须让她自信起来,先从学习成绩开始,让她获得成就感。石芳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她听课特别专心,书写非常认真,每天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课堂上,我确定她读得很熟练的时候会把她叫起来朗读,夸她的声音美妙,读得流利;在她书写特别漂亮的时候,展示她的字,夸她用左手写的字美观整洁。总之,只要有机会,我都要找个理由为她喝彩。好的事情总是会良性循环,有几次我居然看见她高高地举起了左手,这真是一个惊喜的进步啊。期末考试的时候,她语文居然考了96分,这对于一个学前教育为零、自卑怯弱的残疾孩子,已经是莫大的肯定了。阳光灿烂的一天,我搂着她。“芳芳,下学期学校合唱团招新学员,我觉得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你愿意参加吗?”她愣愣的看着我,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然后我就看到她雀跃地跳了起来。“我愿意,老师,我喜欢唱歌,我愿意参加。”我终于从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爱,让她自信地挺起胸脯说:“我能行!”

特殊的孩子,要在平常的日子里,平凡的小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将“光点”变成“光芒”。

案例四:用爱为你寻找伙伴

夏天到了,孩子们换上了学校定做的夏季校服,石芳的夏季校服与别人有些不同,妈妈为了遮掩她右手臂的尴尬,给她接了一截袖子,有好事者拿这个做文章,嘲笑她。有一天,趁石芳请病假的时候,我在全班开了一次班会,我表扬了石芳的成绩,并且对全班同学说了她的大致情况,告诉同学们,我们应该用爱去关心和帮助她。孩子们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我言辞恳切地教育下,全班同学都对石芳特别好,和她做朋友,陪她一起玩儿,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都会帮助她。石芳在班里也活跃起来,我经常看到她和小伙伴们追逐玩乐的身影,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功感,我用爱让她融入了这个集体。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和接纳,如此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2

一、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钟挂在什么地方?吊扇挂在哪里?我的床上有什么?我睡在谁的上面,谁睡在我的下面;下雨了,雨从天上落在地上,流进阴沟里;雨打在小草的身上,小草高兴地摇来晃去;雨落在水缸里,小鱼在里面开心地游来游去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空间位置;又如在散步时观察树木的粗细、高矮以及排列的规律;坐自行车时观察小树为什么会往后跑等。引导幼儿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感觉来感受环境中的种种信息。

二、结合生活经历渗透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等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以用来认识数字;在玩玩具时,区分玩具的大小、颜色;利用鞋子左右排列找规律;幼儿喝水时自己杯子的摆放位置,小毛巾上的阿拉伯数字等。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点数、比多少等等。在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情境中,让孩子模仿实际生活中大人的情境,体验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模拟招待客人”,让幼儿学习招待客人时说话要有礼貌,还要请客人喝茶、吃饭,通过给客人递茶具、摆餐具、送点心等活动,积累了一一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同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三、创设游戏活动渗透数学内容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数学

篇3

[关键词]幼儿 肢体语言 英语学习

肢体语言,又称态势语言,指通过手势、眼神、走动、表情等方式来达到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研究表明:语言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肢体语言。由此可见,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使用肢体语言,不仅使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有了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而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肢体认知角度,对幼儿进行具体的英语启蒙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认识和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通过动作表情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首先,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通过动作为英语学习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例如,学单词hop,jump,skip时,通过动作把三个单词表现出来,不用多加解释,只要做单脚跳的动作,孩子们就会说出:hop hop hop,做双脚跳的动作,得到他们的快速响应:jump jump jump,做向前跳的动作,孩子们会大声地喊:skip skip skip。通过这种动作达到相互交流、表现,使幼儿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认知,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掌握。

其次,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实践中,手势语言对于增强启蒙教育效果不可低估。手势语言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通过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向幼儿传递我们潜在的心声,从而显露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进行英语启蒙教育。例如,我们可以用手心向上表示“stand up”,向下表示“sit down”等等。

此外,我们的眼睛也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让门敞开着,然后向眼睛望望门,对幼儿启发说“Please close the door.”幼儿明白后,走过去把门关上,我们再肯定地点点头,“Thank you.”得到了这样的赞许,孩子心里会乐滋滋的。以这个过程中,一个眼神不仅让孩子读懂了我们的意思,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句子“Please close the door.”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的目光不仅可以沟通我们与幼儿之间的心灵,达到情感的双向交流,而且有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平时应把目光放在幼儿身上,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和心理状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最后,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蕴含丰富信息的面孔常常是幼儿关注的目标,我们的面部表情直接对幼儿产生心理影响。因此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微笑中露热情、严肃中显慈祥,告诉孩子们“We are happy.”给幼儿以轻松自如,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理解,就能更好地实现启蒙教育目标。

二、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有效的英语学习是在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还受到情感动机的影响。那么在启蒙教育中如何把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将幼儿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们发现除了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创设外,更需要我们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语调、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语言自始至终的感染每个幼儿,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积极的回应。此外,我们可以将儿歌、歌曲、对话、单词等,通过配上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动作,将这些静态的英语知识转化成为幼儿可以更容易理解的动作语言、身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从而达到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学习语言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学习英语数字1-10时,我们可以选择那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数字早操》:One和Two起来点点头,Three和Four起来晃晃脑,Five踢踢腿,Six弯弯腰,Seven、Eight蹦蹦跳,Nine和Ten总爱睡懒觉。这样枯燥的单词学习变的更加形象生动了,还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幼儿在边唱边跳的过程很快记住了这十个英语单词。之后,再请幼儿仔细聆听CD,让幼儿边听边随着CD的节奏进行肢体律动。

三、用肢体语言去进行纠错

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由于他们是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语言,因此,在这个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错,特别是刚开始学时的发音问题。由于英语发音动作复杂、发音部位隐蔽,具有不便于观察与模仿的特点,再就是英语中的语音大多数均为汉语语音中没有的音,且发音方法和习惯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发音错误。例如,孩子们常常会将英语中的部分短元音一概发作长元音,还有就是将所有的闭音节发成开音节。如:将[buk]发作[bu:ka]。还有的幼儿会把frog(青蛙)说成flo-ger,把tree(树)说成tee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纠错,例如,轻轻的抚摸他(她)的头,告诉他(她)“Have a try again?”(再试一次);我们还可以蹲下身体,让幼儿看清楚我们发音时的嘴形说:“Look at my mouth.”或者用手指着嘴巴说“Say it with me.”(请跟我一起说)。通过这样用各种体态语言把我们心中宽容的态度表达出来,用这种方式接纳幼儿的错误,同时也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们在错误中获得经验,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做准备。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并鼓励幼儿大胆的开口说英语,积极肯定幼儿的成绩。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启蒙教育中,我们应进一步去研究肢体语言,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启蒙教育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向幼儿发出积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张立.对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陈雅,赵志坚.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2).

[3]李林.对体育语言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效果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4).

篇4

一、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内容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二、在教学中使用学具多样化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育》)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再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三、把教学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篇5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体验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知识要点的讲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必然能够很好地引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任何事都是有源头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们只有从老师身上看到闪烁的创新的光芒,光芒才会洒在他们身上,创新能力才会在他们身上发芽。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理念上转变,摒弃过往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从桎梏中跳脱出来,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放到教学目的的首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需要背诵《乘法口诀》,这是学生们普遍觉得很难的部分,很多学生背不下来,背完前面的忘记后面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如果能够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识记效率。老师如果能够将乘法口诀分块让学生记忆,并且尝试将每个相应的部分融入一些小故事,在故事情境中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快速背诵《乘法口诀》,这能够很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自主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找寻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最终让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于过往所学的知识有良好的掌握,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此外,自主探究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开始逐渐接触到几何部分,这也产生了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数学学习中除了数字还会涵盖大量的图形,而图形和数字又是紧密关联的。数学不仅是一件有意思的、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学科,数学中数字和图形的结合往往能够让数字变得非常直观并且不会被学生混淆。

例如,在“近似数”的学习中,学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们掌握“四舍五入”法,这个概念是学生从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很多学生在对数字进行判断时未必真的弄清了“四舍五入”原理,只是那个题目刚好做对了。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四舍五入”的要义,我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展开探究,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能够准确的对“四舍五入”进行判定的方式。经过深入的思考,有的学生居然发现了数轴,如果能够恰当地引入数轴,将数字放到数轴上后再来进行辨识,这样就变得非常直观。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不仅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四舍五入”的要义,过程中也很好地让学生进行了一番“再创造”。

三、知识应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体验

很多知识要点的学习如果能够将其与学生们熟知的生活结合,尤其是在生活中展开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的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就教学内容找到其与生活的契合点,并且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展开应用,这不仅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体验。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在课堂上展开小实践,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然后,我会在课堂上模拟小型的购物场景,比如在文具店内,学生需要买铅笔或者橡皮擦,过程中应当如何使用正确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对于找零能够自己独立计算。这个过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课堂效率很高。这个小游戏不仅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也让课堂氛围变得非常轻松,在这个模拟的小商店中学生们用人民币购买各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对于人民币的面额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知识在应用中不断深化,这也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篇6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对此阶段化学教学工作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由于数字化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将数字化资源合理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

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堂讲授时,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一、数字化资源概述

数字化资源就是指信息资源被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并存储于计算机内存、硬盘等存储设备之中,数字化资源主要分为网络资源和单机资源两大类,现阶段,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之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就是指化学电子书、化学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视频、学生习题库等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够掌握更多课本材料中未涉及的知识[1]。下面重点探讨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二、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1、数字化资源应用范围较小

现阶段,虽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普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范围还相对较小,难以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补充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更好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存的数字化资源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学校及化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2、没有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的引导教学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进行良好学习,才能够得到相应进步。但是目前,化学数字化资源没有被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无法合理运用网络和电脑中存储的资源,影响了自身化学学习进程。

3、教师对数字化资源认识不足

在实际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导致化学教师不能使自己和学生良好使用化学数字化资源[2]。现阶段,还存在部分化学教师只注重初中化学教材的现象,制约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在化学教材上能够获得的知识相对有限,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与化学知识的获取。4、数字化资源应用缺少特色虽然多媒体等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大面积普及,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化学学科特色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例如,在进行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化学实验时,教师不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资源的特色,仍然采用传统做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讲授该实验知识,进行该项实验时,危险程度相对较大,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影响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

1、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资源

通过上文对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数字化资源在应用中具有范围较小的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化学数字化资源。例如,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引入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初中化学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发现资源,引入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使化学教学得到有效补充。

2、加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刚接触而且化学知识在理解方面上存在很大难度[3]。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该课前通过网络获取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设备等知识,更好实现自身的自主学习。

3、提高化学教师的应用能力

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更要提高自身对化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能力,虽然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化学知识,但更主要是通过化学教师的讲解获取,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到更多化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化学数字化资源,并记录该资源所在网站,保证教师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到。

4、合理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

除上述三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外,还要合理开发有特色的化学数字化资源,保证学生在接触到该资源时能够直接与化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教学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化学小魔术视频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难度,数字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保证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誉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贺宏伟.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篇7

1羽毛球启蒙训练的概念及其对象

1.1羽毛球运动启蒙的概念

蒙,字义源于周易蒙卦卦象。卦辞提出了如何教育的概念:“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笨告,再三读,读则不告。利贞。”其实这句话前而两句是想表达,老师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儿童要有求知欲,主动去学习知识;后而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启蒙教育的对象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被动吸收知识,这样才达到启蒙的效果。所以简单的启蒙教育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些不知道新理论和知识的人,特别是儿童,进行教育,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随养社会的发展,启蒙教育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羽毛球运动启蒙教育也不仅仅是关于羽毛球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它更涵盖了一些全而性和启发性的教育。结合实际情祝,综合多学科理论分析,我们得出新时代的羽毛球运动启蒙教育的概念:羽毛球运动启蒙教育以培养儿童兴趣为切入点,让儿童在参与羽毛球运动中提高体质,增进健康,得到快乐,以传授羽毛球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智力、思维、情感和意志品质,以儿童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和能力为目标,安排适当的内容,运用合理的原则,科学的方法,合适的形式对适龄儿童进行早期的培养教育。

1.2羽毛球运动启蒙的对象

《方高》第一:“朝鲜、例水之间,少儿泣而不}卜曰pRo”郭璞注:“少儿,犹高小_。”少儿是指7到11周岁的少年。

2少儿羽毛球启蒙训练的特点及培养

2.1从生理特点方而谈启蒙训练的特点及培养

根据我国城市的调研,少年儿童从出生到青春发育期有两个波段。一段是从出生到十岁。另一段是从十一到十八岁。从以上调查数字来看,儿童少年生长较快,主要是由于骨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骨骼的生长能力和止常平衡能力增强,但骨化尚未完成,与成年人相比,有机质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薄。其特点是有弹性,可塑性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韧带好,协调性好,但容易弯曲。羽毛球运动的动作及技术要点是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才能往返对击;另外,研究表明羽毛球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强度运动。所以,我们要根据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特点,结合少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来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用良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首先,针对肌肉发育特点,以大肌肉训练为主,小肌肉的辅助练习。例如,止手击打高远球动作。通过教练止确示范、简练的讲解,从握拍、转身倒拍、击球三个方而讲解,重点突出击球点及合理的发力顺序。采用分解训练方法降低动作难度,模仿击球动作徒手扔球动作增强感性认识,通过重复的挥拍和击球逐渐熟练。针对内循环和呼吸特点,增加耐力性和短时间的变速跑,例如步法训练需要控制时间,1分钟以内,侧重步法的连贯。少儿的大脑中枢机能发展很快,但大脑皮质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发育不均衡。兴奋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技能是出现多余、不准确、不协调;教练应多采用直观示范教学,比如直观示范、观看录像等,讲解时应以简单的、形象化的语高或口诀为主。另外,少儿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代谢旺盛,易疲劳,疲劳的决,恢复的也快。所以,需缩短准备活动时间,微微出汗为宜。多示范,多练习,少讲解,注意队员的搭配和练习的间隔,内容要丰富多样,可穿插各类游戏和小型比赛来提高儿少的兴趣。

2.2从心理特点方而谈启蒙训练的特点及培养

刚开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首先教练员应充分发挥示范的直观效果,组织小队员观看比赛、电视,边看边讲解,让队员体会羽毛球的视觉娱乐,培养(上接110页)儿童少年学习羽毛球的动机,提高自主活动意识;接养教学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安排符合学生能力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兴趣转化为对目的的动力。然后在活动中,遇到艰苦的素质训练,学生产生畏难、退缩等消极情绪,此时教练可以把素质训练编成游戏活动,从而保证训练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利用少儿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求学生互相竞争,比毅力、比技术,培养儿少的自强自立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生有“亲师”的心理特点,他们愿意亲近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种渴望有时甚至超过他们对父母的亲缘亲近。教练员应“利用”这一心理,多和队员交流,让队员感受到教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用自己对羽毛球事业的执养的高行影响他们,让他们热爱这项运动。根据我国羽毛球启蒙训练的发展现状,学习文化,场地设施等因素使学生心理极易产生轻度慢性疲劳。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当重视儿少的心理状态,加强常规性指标(心率、食欲、BM对旨数、睡眠质量等)的监督,训练时掌握运用好训练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相对稳定。课后,及时止确引导放松、休息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恢复。

3羽毛球启蒙训练的注意事项

3.1把握少儿生理心理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讲,少儿具有形象思维好,抽象思维较差;模仿能力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学得快忘得也快等特点。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儿少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讲解简明,直观示范,重复强化难点;内容安排层次分明,及时归纳总结;放慢语速,抑扬顿挫;练习过程中,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经常变换练习的肢体部位,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的氛围。

3.2注意意志品质培养

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要养重培养儿童的不骄不躁,不消极认真对待每一个球,每一个人;积极参与比赛,培养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坚强品质和良好的心里素质。

3.3抓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篇8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新课改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众多科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计算教学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们投入较多课时来进行学习的。一年级计算教学是整个计算教学系统部分的起点阶段,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特别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课时逐渐减少,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课堂上进行计算演练的时间越来越少,计算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讨的焦点。

二、目前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减少带来的演练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学课时明显减少,然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计算演练被理论教学大量取代。教师也只进行计算的演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详细的算理讲解。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计算的解题过程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形成自学的能力,因此,计算对他们而言是一项很枯燥的学习,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计算的习惯性训练,也使很多学生因此而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这些弊端都是由于有限的课时时间所带来的计算教学难以开展的典型因素。

2.心理影响

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一方面,要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与思维习惯的训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同样是伴随人们成长的终身教育学科。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将会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兴趣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在学生发展的道路上造成阻碍。很多学生受注意力、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对计算教学表现出缺乏兴趣的状态。计算是细致学习范畴的内容,需要较强的注意力配合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感知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出错或者思维不清晰等等任何一种干扰因素都会影响到计算教学的学习。究其根源,是由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多方法开展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笔算,还包括口算。对口算训练的强化,也同样是计算教学的一部分。从算理教学的角度入手,口算是对小学生说算理能力的一种锻炼,张口说的过程同样表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采用说的方式将会对学生的思维展示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开展口算教学,能够通过说的方式直观地检验出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程度,从掌握口算方法做起,进而提升口算的能力。速算、心算等都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方法,尽管口算的效果更加直接,但速算与心算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与能力,只要教师能够进行较为吸引力的教学,对学生加以指导,都可以作为计算教学的重要手段,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组织多样化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演练过程都相对枯燥,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兴趣领域内通常会觉得计算很乏味,不如其他生动的课程接受起来更加新奇、有趣。计算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小学生的年龄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计算训练,例如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化的计算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采用卡片进行分组的限时计算来开展计算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技能力,同时在小组间的共同协作模式,也能够使学生间进行计算习惯的修正。听算、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可以综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为基础,计算习惯包括仔细校对习惯、认真审题习惯、端正书写习惯、主动验算习惯等。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心思不够细腻,就很难养成仔细校对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计算抄题做起,并对抄题的差错率有所要求,学生可以放慢抄题的速度,但要降低差错的发生,从而逐渐养成仔细校对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先决条件,只有进行了认真的审题才能够保证解题思考方向的正确和方法的得当,因此,审题过程中要注意数字与符号的联系,为下一步计算打好基础。格式规范、字迹端正是进行书写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学习态度的体现,培养端正的书写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验算方法的传授,从逆算、估算等方式入手,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监督学生进行计算后的主动检查,保证题目的正确率。

4.重视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每一道数学习题的设计都是配合该阶段算理要求的,因此,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训练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能够运用一种算法得到正确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思考,寻找其他的解题途径,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中的一个闪光点。计算教学并不是将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计算模式下进行解题的训练,与之相反,计算教学只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习惯,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去进行解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现,同样也是尊重学生思维的体现,每个学生的思维结果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表达、讨论、讲解的方式得到自我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深化思维,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首先要给予学生思维充分的解放,其次是算理的掌握,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从基础培养的角度为计算实际演练打好基础。最后是通过计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篇9

一、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1]。它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对教师教学方向进行引导,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在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无效教学行为。

案例1:中班“认识、书写数字10”。教师在孩子们念完了数字儿歌之后,在黑板上画出了10,同时告诉孩子“10像铅笔加鸡蛋”。在整个认识数字10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诵读、请小老师教读等方式将“10像铅笔加鸡蛋”这句话反复了20次之多,在书写10的过程中,也让孩子边读边写。最后,教师以“请小朋友说说10像什么”结束了此次的数学活动。

案例中教师利用常见的“数字歌”,让幼儿认识数字。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将10的形象性特征作为“圣经”教给孩子,让孩子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理解”数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班的阶段目标之一——“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2]。由此可见,单纯从外形上对数字10进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理解数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环境中的数字进行识别,并能正确的用数字表示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关系。该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集中在了“10像铅笔加鸡蛋”这样一个儿歌句式上,突出了10的形象认知,最终幼儿只学会了“10像铅笔加鸡蛋”这样一句儿歌句式,从本质上来说,幼儿并没有真正认识数字10,从而使得教学在幼儿丧失数学兴趣的过程中,渐渐地沦为了一次低级的表演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

(二)教学具准备缺失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夸美纽斯鼓励教师用实事实物或用接近于儿童的观念去教育学生,不要只用形式或符号[3]。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具,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案例2:小班“认识数字1、2、3”。认识数字1,教师的提问是“你们家有几个娃娃?”“几个爸爸?”“几个妈妈?”之后让孩子找找教室里哪些是一个的。幼儿在教室里找到了柜子、饮水机、风琴等。认识2和3,也同样让他们找找教室里、家里、墙壁上都有哪些东西可以用这些数字来表示。

案例中教师简单的将认识数字局限于教室里的某些物品及幼儿熟悉的经验,未为幼儿准备其他的教学具,反映了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中不用、少用教学具的现状。

教学具主要用于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不足,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为增加学习者的感性经验,直观教具首先被采用。直观教具有活体动植物、真实的用品、工具、模型、图片、标本、挂图、黑板等,也包括现代社会新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电视、电影、收音机、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等。[4]幼儿获得数学概念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但因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数学活动主要由黑板和粉笔来完成,简单的“黑板画”或教室里的“实物”成为了幼儿认识数学概念的教具。同时由于农村幼儿园班额过大,在学具制作上也就无法做到人手一份,无法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适宜的、有层次的、多样化的“操作性”教学具,也使得整个幼儿园数学教学更显单调且呈现无效状态。

(三)教学内容选择错位

教师应为儿童发展选择哪些知识,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之后,不同哲学家和课程学者进行深入探讨,都认为课程内容选择应符合“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要求。

案例3:大班“复于、小于、等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符号“>”、“

案例中将小学课程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知识放在幼儿园大班来进行,反映了当前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科知识特点等出发,选取具有启蒙性、生活化、可探索性以及系统性的知识。而案例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知识对处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讲,不具有发展意义。教师人为的“拔高”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将幼儿喜欢或接触较多的事物作为教学载体,但这并不能消除数学教学中重“知识性”轻“生活化”的嫌疑。

(四)教学方法适用不当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学最优化,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案例4:大班“5的分解和组成”。教师用5个雪花片玩具,分别让幼儿分成2和3、1和4、3和2、4和1,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以幼儿朗读这几种分解式(费时6分半钟)结束了5的分解学习。同样以这5个雪花片为教具,教师通过演示左右手分别有1个和4个、3个和2个、4个和1个、2个和3个雪花片,让幼儿学习5的组成。以教师板书组成式子并要求幼儿朗读练习。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分分合合”练习(练习不是5的组合,而是3和4的组合)。练习完成后,布置了6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此次数学活动结束。

案例4呈现了当前农村数学教学中的部分现实:单纯讲解演示,忽视了幼儿探究欲望,教学中更多的讲授,更少的操作与游戏介入;广泛采用运用于小学的习题式练习法,且所练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符。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5]尤其是在学前数学教育中,利用操作、游戏等方法更能为幼儿所接受、理解。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具严重缺位,幼儿没有可供操作的材料,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学习数学知识。为了弥补演示之后的时间空白,很多教师不得不将其他的教学内容进行任意填充,这样看起来做到数学内容的内在整合,但是对幼儿来讲,既没有理解新知识,也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很好的链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无效。

(五)教学评价简单化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行为及幼儿学习效果的判断。正确、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案例5:学前班“比大小”。这是一次数学公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次数一共出现了10次。其中,同伴以掌声对个体幼儿进行行为评价有2次,其余均为教师的言语评价,在语言上表现为“真聪明”、“太聪明”、“好聪明”,期间也有实物图片“乖娃娃”作为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幼儿,但最后却是每个幼儿都有“乖娃娃”。

案例呈现了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表现:行为评价较少,言语评价较多;言语评价词语贫乏,具有固定性特点;以“聪明”与否作为评价标准,评价笼统,表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情感投入较少;较多关注群体幼儿表现,较少关注个别幼儿发展;评价主体与评价实物不对称,存在评价偏见。

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的准确判断、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并最终影响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非正式评价”为主。该案例中教师以“聪明”与否作为其言语评价的关键词,简单的实物“乖娃娃”成为了“秀场”的配角,评价最终在混乱与纷杂中越来越单薄。

二、促进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引导的教育,正确、有效的数学教学,能促进幼儿早期数学能力的发展,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作为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学目标——幼儿园数学为什么教

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而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首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幼儿园数学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数学知识能否与其他的人文、自然、科技等知识进行融合,数学知识中有哪些知识可以与幼儿“现场”——农村直接或间接产生联系。如“认识数字”知识,可以随着农村季节的变换产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与幼儿熟识的语言、科学等知识有直接关联。其次,关注幼儿年龄与认知经验的差异。幼儿年龄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对同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有了差异。如“分类”知识,小班幼儿只能进行具体概念水平的分类,如物体名称、特征等,而大班幼儿可以进行层级分类。最后,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

(二)慎选教学内容——幼儿园数学应该教什么

幼儿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集合概念、数概念、时间与空间概念等。每一种概念的获得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很重要。农村幼儿教师应从理解数学概念开始数学教学。首先理解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师要做到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理解,要分析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如何将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能结合农村或家庭事务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发展幼儿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理解数学概念的广度与整合,数学概念与人文、自然、科学等概念融合;数学概念自身也会有关联,如集合是数概念的基础。因此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应该认真处理数学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农村特定场景的关系,将数学概念与幼儿生活进行整合,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三)优选教学方法——幼儿园数学怎样教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教学方法的优选,是教师选择在规定时间内(或是在最少的必要时间内)能够取得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内容特点、班级特点等等)最佳教育效果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能利用恰当的“操作性”材料,能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能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农村幼儿无时无刻不与自然接触,如沙子、石头、树叶、贝壳、种子、蔬菜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物,进行有趣的层次组合,开展各种游戏,让幼儿探索、思考、动手,从而打破教学方法上单纯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范式,引导幼儿由“被动”的依赖向“主动”探究转变。

(四)细化教学评价——重塑幼儿园数学课堂文化

“非正式教学评价”是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出的经常,这些行为是课堂文化的表现之一。所谓课堂文化通常被视为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农村幼儿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中的课堂文化,既要关注评价的文化含量,也要关注评价的技术含量。评价的文化含量更多地关注教师评价中言语表达,农村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课堂中的细微变化,用恰到好处的词语对幼儿进行具体的、形象的评价,用心于细微之处。评价的技术含量涉及到教师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对幼儿数学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幼儿课堂行为不可能完全展现其数学能力的高低,教师应结合幼儿在操作活动、回答问题、作业等多个数学活动环节,对幼儿数学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促进每个幼儿数学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2

[2]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

[3]高博铨.台湾:教师教学准备的内涵.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篇10

一、挖掘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以直接的导学、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数学思想不能有效的理解与消化。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以“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前教师应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概念理解不深,思维能力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且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的便利查阅相关的教学素材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教师在课前几分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以这样的形式将数字的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对数字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有三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采到三个,老二采到两个,老三采到一个,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数字可以对应这些蘑菇个数吗?”教师可以请学生到黑板板书将蘑菇个数与相对应的数字进行连线。以这样的形式在学生启蒙阶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二、课堂教学,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数学问题的练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视了在数学问题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中“小数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春天到了,很多人都在广场上放风筝,同学A、同学B、同学C也像放风筝,每个风筝3.5元,买三个风筝需要多少钱?(用小数乘法计算)”以此为学生引出小数乘法的计算问题。问题设置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的一起分析,引导学生的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如由题意知每个风筝3.5元,共需要买三个风筝。所以加法式子可以列出3.5+3.5+3.5=?但是题目要求用乘法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列出的加法式子分析发现是3个3.5相加,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整数乘法分析可以得出可以用3.5 ×3来表示。

三、实践练习,在归纳过程中向学生渗透

在进行完以上教W过程后,学生以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在其亲身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同时在课后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与整理的归纳能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分类”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不同的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练习作业。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总结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角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可以请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讲解本组分类方法与依据,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分类情况做出分析并为学生引出正确的以角的特点分类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清晰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分类含义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分类数学思想,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