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维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虚拟技术;IT运维;运营商
当下,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运营商实施业务的部分转型在所难免。为了支撑这些转型业务,需运行更多的IT系统,如何实现这些系统的低运维成本、高运维效率是一项新的课题。
1运行商的IT运维现状
为配合业务转型而增配的IT系统在部署上多采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的结构,具有软件种类多、PC机数量大、操作复杂化等特点;但另一方面,因转型业务非主业,业务量相对不大、系统负载相对低下。因此,当前运营商IT运维面临的挑战是:运维成本在持续上升,但运维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这需要引入虚拟化技术加以解决。
2关于虚拟技术
2.1虚拟化及其特点
所谓虚拟化,就是削弱用户对物理计算资源的直接访问,代之以对逻辑资源的访问。其实质是以虚拟连接取代物理连接,最大程度减少物理资源的配置。虚拟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2.1.1封闭所有虚拟环境构成一个独立文件,既符合兼容性,又易于备份、转移和复制。
2.1.2隔离虚拟化环境中每个虚拟机互相隔离,数据不会在它们之间泄露。
2.1.3分区应用虚拟化后,计算资源被放置在资源池中,同一个硬件可被多个操作系统操控,提高物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2关于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软件是操作系统和物理硬件之间的“桥梁”,通过该类软件,不管硬件如何更新,从操作系统看到的均是通用硬件,即虚拟化软件可处理硬件的差别。这样,IT系统也具备了在不同物理平台上转移的能力。虚拟化软件的发展已历三代:
(1)第一代通过hypervisor或者主机架构提供服务器分区能力;
(2)第二代增加了生产力的规划、虚拟化的管理、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的功能;
(3)第三代将标准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聚合成一个动态资源池,可保证任何资源处于高可用状态。目前市场度较高的虚拟化软件主要是VMWARE公司的VI3。
3虚拟技术在IT运维管理的应用
3.1软件套件的选用
我们以VMWARE公司的虚拟化软件作为解决IT运维问题的选择。根据实际要达到的管理效果,选取VMware的软件套件如下:
(1)VMwareInfrastructure。其为基础架构,直接安装于硬件服务器;
(2)VMwareESXServer。其为核心部件,完成对硬件的抽象;
(3)VMwarevirtualSMP。实现服务器对称多处理器的虚拟化;
(4)VirtualCenter。对VMwareESX形成统一管理和监控;
(5)VMwareVMotion。为VMware虚拟机提供自动、动态迁移;
(6)VMwareHA。负责应用程序可用性;
(7)VMwareDRS。实现对虚拟机可用资源的统一调度;
(8)VMwareConsolidated。此为驱动程序和脚本,用于备份;
(9)P2VAssiatant。用于物理机向虚拟机的迁移。
3.2降低运维成本的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构建服务器资源池,提高服务器被利用效率,减少硬件购置数量。实施对象:针对IT系统中的Web层和应用服务器层的应用效率低,主要就这两层进行整合。拓扑结构,见图1所示。方案说明:
(1)首先筛选出负载相对较低的Web服务和应用服务,作为整合对象;
(2)选择性能佳的一定数量服务器,配以VMWARE软件套件,形成服务器资源池;
(3)根据整合需要建立虚拟机单元,分配CPU、硬盘、内存、网卡等资源;
(4)安装OS、被整合结构层的软件,完成系统虚拟化。某地运营单位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该方案,可达到服务器瘦身目的,缩减运维成本。
3.3提升运维效率
方案总体思路:构建备份资源池,对各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以简化备份操作和缩短恢复时延。实施对象:IT系统三层结构。拓扑结构,见图2所示。方案说明:
(1)将相关的VMWare软件套件安装至备份服务器(相对独立),形成备份服务器资源池;
(2)通过VMwarevirtualcenter和存储设备,达成备份虚拟机资源的统一分配和集中管理。因备份虚拟机是封装了全景备份环境的一组文件,具有一次构建多次部署特性,所以大大降低了备份操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备份效率。同时,虚拟机启动无需经历硬件设备初始化环节,因此能将备份系统的恢复时延从大约几十分钟降低至几分钟的程度,可谓效果显著。
4结语
文章针对运营商IT运维难题,提出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达到运维成本降低和运维效率提升的双赢效果。文章着重就VMWARE公司软件套件的应用展开叙述。在实际实施中,我们主要要做好网络规划、存储冗余、资源池管理等环节。虚拟化是一门新兴技术,其潜力非常巨大,应注意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许锦丰.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主机运维中的应用[J].软件,2013,19(3):132-135.
[2]梁天健,胡杰.虚拟化技术在电信IT系统中的应用实践[J].数字通信,2013,6(2):226-228.
篇2
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在变电站设备运行中进行维护与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同时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也是变电站各项管理中的重点,是保证变电站设备正常运营的基础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20kV变电站成为了当前国内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变电站日常的运维技术管理就更显其重要性。首先,运维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降低变电站运行中事故的发生率,工作人员可在日常对变电站运作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根据故障发生点进行分析,并及时制定出维修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运营能力。另外,变电站运维是整个变电站工作的核心,一旦运维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变电站的瘫痪,因此,必须对运维技术有一个专门的技术管理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变电站正常运作,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2.220kV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变电站的运维技术管理工作是整个变电站工作的核心,也是最难掌控、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最大的技术管理。一般情况来说,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遇到变电站设备运行的突况,必须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点并及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在这种高强度、高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拥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可以说,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极高的。在目前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中,主要包含了操作、维修、养护、管理四个方面,因此变电站对运维技术管理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是最多的。另外,在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因为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管理工作,它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处理特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仅靠一些规章制度或是部门领导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运维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管理中的危机意识。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变电站日常运营安全。
3.220kV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形成原因
变电站运行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这主要由以下四点所引起的:首先,在变电站运行中,由于操作人员专业性问题以及疏忽所引起的危险点是最为常见的。一般来讲,工作人员面对高负压的工作环境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最容易产生危险点的问题。其次,由于受外界天气影响所产生的危险点。这类危险点是最无法预测的,也是经常性发生的危险点类型,尤其是阴雨天气或是强降雪天气,会对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再次,由于设备出厂时质量问题而导致运营中的危险点是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类型,也是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最为头疼的一种危险点形式。最后,由于工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对操作技术的不熟练和设备维修时的技术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产生的危险点也是较多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同时危险点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危险点防范措施才能保证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营。
4.危险点的预控措施
危险点的产生会严重导致变电站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还会为此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针对设备常出现的危险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其具体措施如下:
4.1借设备大规模整修时有针对性进行预控
一般而言,变电站设备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检修,这段时间内变电站工作管理任务较为集中,也是最为繁忙的阶段,同时更是变电站设备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借这段时间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危险点预控是最为适合的时期。在设备大规模维修前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地配合维修部门的一切相关工作,并且对危险点预控进行详细的检修方案,同时运维技术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变电站各台设备的运作能力及其健康状况,真正将危险点预控工作落实到实处。另外,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做到结合当前的工作重点明确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明确此次大规模维修中设备所存在的危险点,并且明确制定出对危险点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设备中所存在的危险点记录在案,以便进行危险点预控时有据可依,不会因复杂的操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4.2开展标准化、科学化预控工作
在进行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是对设备的接线点及装置线危险点进行预控时,首先为了避免带电挂接地线或带接地线合闸维修时出现误操作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必须要采用两端定位技术进行作业。所谓的两端定位法主要是指在设备的同种类型接线模式下,将设备接地线的导体线端与接地端导线必须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上,如:首先对设备的中柜、出线间隔柜等位置的线路进行接地,并且在操作前先将接地闸开关闭合。但是如果因设备预控需要挂接地线时,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现场设备危险点类型进行连接。例如:某企业对所属的7座220kV变电站在接地线的导体端位置和接地端位置上均做了统一的固定。同时按照变电站设备预控的要求进行了标志的设定,这种技术方式对于220kV变电站无人看管的集控式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如果是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不是很熟悉的话,采用接地线定位法可以保证接地线位置上的统一,从而使运维技术管理人员在操作中可以得心应手。另外,采用接地线定位法可以使运维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对接地线实现强制闭锁,从而提高了接地线的管理能力。最后,采用接地线定位法可以加强运维技术管理人员在对设备危险点进行预控时下一操作步骤对上一操作步骤的监管能力,对防止接地线漏电有很好的监督作用。
4.3强化运维技术管理人员操作规范
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技能外,还要加强危险点控制管理意识,同时要强化运维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另外,要求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充足了解,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可以马上判断出引起设备运行问题的危险点,从而及时准确地解决设备运行故障,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5.结语
篇3
[关键词]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管理;维护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115-01
1 变电运维仪器仪表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
第一,变电运维在工作过程中的巨大损耗,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一方面,首次使用变电维修仪器时,三相接地的故障极易容易在低压测试区出现,进而直接影响到仪表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当变压器高压临界点与地面接触时,一次接线故障极易在配电网中出现;此外,当高压流经过时,极易造成二次接线的短路,而此时变电运维仪器中的实际电流已经不在正常电流范围内,运维仪器会出现损坏、无法使用的现象,这样正常有序的运维工作便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变电运维仪器仪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时常出现。一方面,变电运维设备在实际使用和管理中,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使用规划尚未建立,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混乱的情况经常出现,这对仪器仪表的存放、管理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另一方面,某些检修人员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对于故障的出现漠不关心,通常情况下为了确保线路问题的尽快解决,直接在仪表的检测环节进行检修,进而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的维护原理和管理要求
变电运维仪器仪表一般是参照新型的短路电流线圈型号,融入制动型的设备,根据内侧变流器的铁芯来进行差动的平衡原理来保护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实现内侧变流器的铁芯差动保护机制,防止磁场电流涌动导致二次接线装置故障。这种类型的变流器利用磁芯来降低电流周期分量,不断降低速度,避免发生变压器摩擦导致故障的发生。当变流器的铁芯逐渐饱和之后,变流器的磁场吸引力度就会不断减弱,电压强度变化量也缩小。
高压变电器里的一次感应电压不断降低,会使得磁场电流逐渐饱和,最终可以防止变压器空载分合电流涌动所造成的保护误动。当高压变压器不断出现涌流现象的时候,紧随而来也是一股直流分量,这导致变电运维仪器瘫痪,使得变流器起不了作用。二次接线差动保护一般是牺牲了变电运维仪器调节的灵活性,来增强变电器的保护力度,稳定了通过的电流,直接躲开涌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对变电运维仪器管理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差动保护的二次回路接线,先要对一次接线的形式进行合理选择,内外侧合理相位补偿,保持差动保护回路电流之间的平衡。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变电系统,它们内部的电流位置和压力都不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相位补偿。这类变电系统虽然灵活性很差,但是用各种二次接线方式来对低压侧区接地故障所产生的电流不平衡现象进行改善,避免造成差动保护的误动。由于额定电流设定的定值过高,变电运维仪器中继电器对二次接线短路故障反应灵活性变得低下,这不利于大型变电运维仪器的主保护。
3 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的管理及维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管理及维护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第一,通常情况下,变电运维仪器仪表能够实现制动功能的有机融合,并且利用内侧的变流器可以充分保护变电运维仪器仪表,能够确保其正常工作的有序运行,其保护机制主要依靠的是内侧变流器铁芯差动,进而有效避免磁场内电流的涌动,防止二次接线装置出现一定的故障。同时,该类变流器电流周期分量的降低主要是通过磁芯完成的,通过速度的不断降低可以有效防止变压器因反复摩擦而出现的故障。当变流器的铁芯逐渐趋于饱和之后,其磁场吸引的力度会明显降低,相应的电压强度也会随之减小。
第二,磁场电流会随高压变电器内一次感应电压的逐渐降低而渐趋饱和,最终可以有效避免因变压器空载电流的分合与涌动而导致的保护误动的出现。电流的涌动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直流分量的增加,进而会造成变电运维器失灵以及变流器失去作用的严重后果。所谓的二次接线差动保护主要是通过牺牲仪器本身调节的灵活性使变电器的保护力度获得明显的增强,并且保证通过电流的稳定,可以直接躲开涌动电流,从而实现差动保护。
第三,变电运维仪器仪表本身在管理方面要求就非常高,二次回路接线差动保护的实现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一次接线的主要形式,合理地补偿内外侧的相位,以此来平衡差动保护回路内的电流。此外,额定电流中过高的电值有效降低了其对二次接线短路故障反应的灵活性,进而严重影响了对大型变电运维仪器的保护。
3.2 数字化的管理与维修
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与维修在变电运维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即使在高压状态下也能够正常运行,进行自动的管理与维护,并且还可以自动对故障进行判断、隔离以及实现网络的重构,进而有利于变电运维仪器故障区内供电的自动恢复。在隔离故障区域后,相关配电的数字化中心会接受到消息,然后迅速地做出反应,即派抢修人员在故障发生的区域展开抢修工作。当故障修复完毕之后,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系统能够按照正常的运行方式恢复变电维修仪器的正常供电。但是由于配电网数字化所涉及的工作面非常广泛,投入的资金往往比较大,因此为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于用电方面的需求以及确保供电的稳定,便需要对现有变电运维仪器的二次接线机构和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同步考虑改造配电网和发展方面的规划,通过二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性的建设,即在对试点进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将成功经验推广出去。
3.3 确保数字化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所谓的数字化系统主要是融合多种科学技术,对配电网、通信等进行自动管理的新型系统,线路结构并不可靠。同时,变电数字化工程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主要依靠的是终端设备所提供的各种数据方面的支持、通讯网络所提供的各种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等,从而可以有效发挥数字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如对数据的分析、统计以及汇总等。
此外,数字化系统在变电运维仪器中的管理主要借助的是辅助变换器在变换电压时所发出的各种信号,通过及时有效的转换采样和数字化的模块,可以利用数字化处理器对相关数字信息进行运算,进而实现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并且利用系统相位补偿数字化的差动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电流分量所造成的各种故障。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使得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获得了有效的提升,电力能源作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能源资源,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通过自身供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渐将数字化管理和维护技术应用到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的保护中,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变电运维仪器仪表在工作中的各种故障,从而有利于变电运维仪器仪表的正常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BIM;商业地产;运维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BIM技术从传统的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为项目的高效合理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到如今已经更多的应用于商业地产项目的运维管理中。商业由于长期人群密度高和设备的高负荷运行,经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能快速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尽快解决,是每一个商业运营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将BIM技术的先进理念应用于商业地产运维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BIM的概念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的简称,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建筑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建筑模型,并对相关细部结构、设备布置、性能指标、造价成本等进行分析,实时反映项目内部各个部位的状况,具有为决策者提供直观依据的作用。
二、BIM的特点
1、可视性
传统的商业运维管理,需要通过大量的商管和物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巡逻,经常对各种设备和物质进行维护和检修。特别是当某些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根本就无从知道具体是哪个部位出现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效率极低。而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应用模式下,可以一目了然的显示出哪个位置出现问题,定点对其进行修理,达到高效快捷的目的。
2、智能性
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应用模式下,整个商业部分的施工图纸和设备、管道的分布情况全部输入在电脑中,它可以自动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商业整体的人流量和平面布置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显示出各个需要的数据指标(如热工性能、设备的温控情况等)。只要是我们需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软件来直观的找到,并提前预告各处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醒商管人员提前进行控制。
3、高效性
与传统的数据查找模式相比,它提前将整个商场的运营平面和图纸等传输进电脑。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可以直观的显示每一个设备存放位置、整体平面布置情况、人流量的显示、各处性能指标的运行情况等。为各种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数据支持。
三、BIM在商业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故障分析可视化
在商场里,各设备由于长期的高负荷运行,经过一定时期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比较常见的如空调管道不严密导致制冷效果不佳、线路老化导致部分区域经常断电、某些耗电大的店铺集中使用大功率导致电压跳闸、消防设施损坏等。出现问题时,通常都需要采取保修、处理、查找图纸和问题来源、制定方案到处理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有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对商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且有时由于线路都已经封闭,很难找出故障的具置。
因此,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应用模式下,可以采取3D建模的方式,将整个商业的运行情况与软件进行联动。一旦某些部位出现问题,在软件中就能及时的反映,并清晰的标示出其部位,便于维修人员针对性的进行处理,迅速解决问题。
2、隐蔽管线和设备的管理
现今的建筑工程中,管线大部分都是暗埋设在结构墙体或者天花吊顶内,而且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没有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的走向,具有太多的随意性。当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的工程管理人员撤离后,开发商将商场移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和商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这部分工程维修人员没有参与工程建设,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管线的埋设情况,更不用说后期进场的小商户。因此经常会出现商户在装修时破坏了公共部位的管线,或者将一些不能砸的墙体砸坏,更有甚者破坏了整个大楼的高压线路和天然气管道的埋设,引起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这种时候,BIM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对各种管线的实际埋设情况进行清晰的描述,指导商户的装修,显示哪些部位可以拆改,哪些位置是不能触碰的。同时对于已经拆改的部位及时在软件中进行更新,实时将现场实际情况与电脑进行同步,确保管线和设备信息的完整和实效性。
3、公共安全管理的应用
商场作为人们活动的公共聚集场所,其安全管理要求非常高,最直接的就是人流的疏散和消防火灾等的应急处理。在传统模式下,都是发生了火灾之后,再来进行处理和人流的疏散。而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应用模式下,可以提前进行预防、报警和及时的处理。
还是以消防火灾为例,一旦某些区域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隐患,它可以通过烟感和温感传输来的信号进行快速的分析,分析是否有必要对其提前处理。一旦真正发生火灾,它可以及时显示出具体火灾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同时周边人群数量的多少、最近的消防疏散口的部位以及附近的工作人员有多少,最近的消防灭火设备的分布位置等。这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做好最合理化的处理办法,调动最近最有效的人员,采取最短的距离,拿到最实用的工具,将火势给予熄灭,并对人群进行疏散,减少伤亡。这比传统的找图纸确定位置,再来制定处理方案高效的多,效果也更加明显。
4、能耗数据分析
商场通常水、电、空调和天然气等都是由商管公司统一控制和安排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商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其实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长期将各设备处于高强度的运行负荷下,造成较大的浪费。如中央空调长时间的开放,在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后,也无人关掉,造成一种过度制冷的情况。
通过BIM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日常能源管理监控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后,可以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系统还可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及时收集所有能源信息,并且通过开发的能源管理功能模块,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分析,比如各区域,各户主的每日用电量,每周用电量等,并对异常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警告或者标识。
【结语】商业地产的运营维护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在做好公共设备维护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也要为广大商户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商业管理公司应该更加深入的将BIM技术应用到后期的运维管理中,为广大的顾客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购物休闲环境,才能将商业经营的更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维护管理
引言
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稳定的重要前提,电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面对着的压力愈发严重,在电能源的供应上存在着缺口,这会使电力企业损失千万瓦的电量。因此,使电网稳定、高效而又安全的运行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针对输电线路中运行以及维护中存在的难点予以了解的同时,做到发现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问题,采取具体的措施解决问题。
1简述在输电线路的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1自然灾害雷击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雷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灾害。雷击时会在一瞬间产生大电流、高压电和高温热,具有很强大的破坏力和多方面的破坏作用。由于输电线路大部份都是在室外,所以很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尤其是在雷雨季节,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将产生以下现象:(1)绝缘子串闪络,电源开关跳闸。(2)雷击导线引起绝缘闪络,造成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3)架空地线档中落雷时,在与放电通道相连的那部分地线上,有可能灼伤、断股、强度降低,以致断地线。(4)可能把交叉跨越的间隙或者杆塔上的间隙击穿。
雷击对输电线路的危害是严重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雷击灾害的预防,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来综合防治:加强输电线路的绝缘,提高输电线路的抗雷能力。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越高,耐雷水平就越高,抵抗雷击的能力就越强。
在输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避免和降低雷电对输电线路的损害程度。输电线路在安装了避雷线后,在受到雷击时,避雷线能够遮住导线,使雷电尽量落在避雷线本身上,然后通过接地装置,使雷击生产的电流流入大地。
降低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输电线路的杆塔在受到雷击时,在杆塔和导线间会产生电压,如果这个电压超过输电线路绝缘子的绝缘强度,绝缘子也会发生“闪络”,从而造成雷击事故,通常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来减少这类事故。
1.2人为因素的外力破坏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为因素外力破坏也是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很多线路需要跨越普通的居民住宅区,这些路线在当初设计时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地方的居民对住宅进行了改建,原有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能都增加了,但是输电线路的高度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给输电线路以及线路附近的居民的安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是一些建设和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吊车、打桩机、起重机等可能与附近的输电线路距离过近,存在触电和损坏输电线路的危险,一些矿业单位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炸山采石对线路造成了破坏,一些市政施工部门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由于不注意而损坏了输电线路;最后,也是最危险最严重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偷盗电缆、塔材、拉线等,这种情况也给输电线路的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人为损坏的行为,因为其具有偶然性,很难完全避免,只能通过加强人员巡查制度、装设自动监视设施等方式尽早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如定期巡视(也称正常巡视)是专责巡线员按基本固定的周期对线路所进行的巡视,新(改、扩)建线路(段)在线路投运后12个月内应每月巡视1次。可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如危险点划分、特殊区段划分以及季节变换、负荷变化或满足特殊需要等进行适当调整,但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线路的变化情况,巡视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次。而对于当前某些社会道德低下的人故意破坏情况,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防盗窃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公安等执法部门予以配合,加大法制宣传,加大对不法分子打击力度,全面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以及爱护电力公共设备的意识,方能全方位减少人为原因的外力破坏所造成的损害。
2浅析输电线路维护管理的主要项目
2.1制定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事故快速处理的基础,因此必须更好做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输电线路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山高偏远的环境,冬夏季气候条件恶劣,电网的安全运行经受着严峻考验和安全风险,而且在线路建设施工、后期日常维护中人员、工具等运输困难,这就要求线路运维单位应立足本地实际特点,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电网运行管理经验,结合本市电网发展规划和建设进度,统筹兼顾,并综合安全、时间、空间、经济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切实可行的电网运维模式,实现阶段性、地域性合理配置人员物资,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满足快速发展电网的要求。
2.2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科技含量
如果单单依靠人工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就会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仅采用目测、望远镜等简单技术设备,巡检质量很难有保障,且工作效率低,所以要不断推广应用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技术等进行巡检,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科技含量;针对重要地区和负荷输电线路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降低或避免运维关键点、难点地带的线路故障;结合多年线路运维经验,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电网建设中新建线路的设计、建设,并做好后期工程验收工作,确保新线路质量关;在对老旧线路进行改造时,要灵活运用新技术加装新设备,否则不但造成新设备与老线路不配套,而且还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
2.3贯彻落实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要加强与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利用政府监管力量强化不规范建筑和违章施工的管理,通过政企联合、互动的办法坚决强有力的制止外力破坏电网的行为,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以期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震慑作用下,降低和避免输电线路毁坏等恶劣现象发生;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电网保护重点区域安装相应的电力防护宣传牌和警示牌,并利用电视节目、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等媒体扩大高压线路重要性及电力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线路保护意识,充分调动群众护线责任感和积极性,填补点多、线长、面广线路巡视人员巡检不及时、不到位空白,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故障,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
3结束语
总之,综上所述,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怎样处理好输电线路在运行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输电线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其覆盖面也会更广。长期暴露在旷野中,设计电线路的优化和维护方案,提高线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要加强分析,积极探索,多方位、全时段地保护好输变电线路,及时地发现隐患,解决出现的问题,维护输电线路的畅通,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波.浅析我国输电线路日常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视界,2012(28):450.
[2]文万众.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J].科技信息,2010.
篇6
关键词:电力配网管理;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配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1配网结构不科学
配网结构是决定电力配网管理的关键因素。目前,配网线损率高是电力配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由于对电力配网建设与规划的忽视和滞后、网架结构的不合格、输电线路设计的不能满足电力用户的负荷要求等,都是造成电力配网线损率较高的原因。科学合理的电力配网结构在保证电力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发挥的基础上,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最终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用电环境。、
1.2配网形式不合理
目前电力配网系统中的供电形式主要是单电源、单回路和树杈式,这些配网形式安全性较低,并且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较低。如果电力配网系统中某一段供电线路或者某一段线路中的一个小元件出现故障,较容易引起总线路的开关跳闸,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事故。甚至在进行某一段线路或者一个元件的检修工作时,也很有可能引起总线路的停电。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不合理的配网形式还会影响到配电电压的均衡性。一般的供电线路较长,会出现靠近电源的电力用户电压偏高而线路末端电压较低的现象。由此可见,电力配网形式的不合理是增大电能以及配网设备损耗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供电质量。
1.3配网设备管理不到位
电力配网系统的相关设备大多数都是安装在户外的,没有专门的保护设施,运行环境相对恶劣,设备较易损坏。再有受到高成本和专业技能的制约,一般电力配网设备安装之后如果不发生严重的故障,很少进行保养和更换,因此电力配网设备老化的速度和严重性较高。另外,一般开发厂商对电力配网设备的管理流程不熟悉,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因此对产品的调试和保养等处理不当,也会影响设备的适应性和使用寿命。
1.4配网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低
当前电力配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这表现在:管理模式传统,缺少创新,无法满足时代要求;管理方法陈旧,缺乏科学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目标管理意识不强;专业管理人员不足,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认定不明确,管理效率较低;对人员、设备等的资料管理不完善,无法对电力配网系统的运行及维修信息进行及时的跟踪与管理;对电力配网运行与维修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规程的制订不严格规范,违规操作引起事故的情况屡屡发生;电力配网管理中自动化和网络化程度较低,不利于电能的统筹管理。
2.电力配网管理技术
2.1配网运行配网的安全有效运行是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同时还能够控制成本投入
在配网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生产,杜绝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针对生产制度进行完善实现电力生产设备日常化管理维护,这样能够避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因素出现。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性排查。
2.2规划配网
电力配网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城市电力供应需求。电网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人脉生活水平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电力配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能够保障供电质量,实现电网建设全面发展。提升电力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节省资源投入。电力配网管理技术在运行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电力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0kv配网在结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性,主次不分。这种配网结构供电效果很差,很容易造成网络的耗损。同时电压的不稳定性也会应先供电质量。传统电力配网管理技术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够根据配网需求进行合理性规划。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电力系统改革创新,强化资金投入建设,使电力配网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将带动供电质量的进一步发展。对电力配网系统进行规划,创新管理技术能够实现网络耗损情况的有效控制,降低成本投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电力配网维护建设,这样才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3优化配网运行中的具体工作
在配电网的具体运行中,我们应注意以下4方面的问题:①应加强对配网线路设备的巡视工作,定期清理线路台区范围内的障碍物,定时、定点检测避雷器和绝缘瓷瓶等设备,以免因设备故障而导致停电,最终全面提高配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此外,电力企业还需加强自身的服务水平,在出现事故报修等情况时,应确保电力中心有人值班,并保证抢修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停电时间。②应对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新操作、新技术进行事前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员工应优先考虑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电缆和地埋电缆等方式供电,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阶段发生故障的概率。③应大力加强对未级漏电、总保护器安维护的管理工作,避免因单台配变或单个用户故障而导致主线停电。如果发生类似事故,则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措施,以缩小停电的范围。④应高度重视变压器、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在满足实际需要时,还应延长变压器、线路的检修周期,从而避免在年检过程中突发停电事故。
3.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技术和维护方法分析
3.1加强对电力配网设施的危害以及对电力线路的安全检修
电力配电线路安全检修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对配网设施的维护,目的是确保供的安全性和供电的可靠性,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在进行电路检测时具有过硬的检修技术和敏锐的头脑,同时在电力配网检修的过程中还应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规程操作,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上,降低配网的运行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浪费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当前对配网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配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减少配网的运行成本,在对电力配网运行管理进行改进时,如何做到在降低电力配网运行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增强供电的安全性,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1)对配网线路和供电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及时清理配网线路和供电区域内的树木等障碍物,定期检查避雷器和绝缘瓷瓶,及时减少、消除因不必要的故障造成的停电现象,提高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水平;(2)提高新设备的利用率,尽量将电缆、绝缘导线架空设置或将电缆埋入地下地埋,降低由于电缆和导线引发的故障率;(3)对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实行状态检修,通过科学的分析延长设备线路的检修周期,减少由于年度对配网设备的预检而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化的缩短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最后,在保证配网运行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推行带电作业。
3.2配网运行的异常管理和维护
电力配网运行的异常管理主要指搜集、整理和汇总分析配网运行中的异常信息,异常信息一般来源于用户的举报、急修服务以及运行巡视。异常的内容是指对电力配网运行中可能出现但会对配网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不能够向用户可靠供电的一些潜在的故障或不经过有效的处理会导致无法向用户正常供电的故障。电力配网中的风险预测管理主要是指对电力配网在运行过程中各故障点的发生频率和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3电力配网运行中的资料管理
电力配网运行资料为电力配网故障的维修以及故障原因的排查提供了主要的依据,因此要加强对配网运行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防止资料的遗失。
(1)将资料进行归档。配网运行资料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其数据的记录比相对很复杂,为了给数据的调查和使用效率提供方便,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运行数据及时的进行归档和分类。可以根据国家的基本规定来对资料的归档标准进行划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2)相关数据的更新。由于特殊的电力配网数据和设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数据记录的错误或者数据的遗漏,都有可以造成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数据的管理能力,确保电力设备的数据更新和实际记录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王斌.论电力配网管理技能运行和维护[J].河南科技,2014,01:127.
[2]沈艾.关于电力配网改造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4,01:31-32.
篇7
关键词:起重运输机械 钢丝绳 维护管理
引言
钢丝绳是起重运输机械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设备,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影响着起重运输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钢丝绳的安全性成为起重运输机械使用中一个较为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钢丝绳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加强钢丝绳的维护管理。本文针对起重运输机械中使用的钢丝绳,对其维护管理和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在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钢丝绳作为起重运输机械的重要部件,有非常大的使用量,钢丝绳使用中强大的使用量,将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其中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主要有:
(1)磨损
钢丝绳在起重运输机械中的使用,是和运输物体接触并呈现相对运动,所以在钢丝绳工作中会产生摩擦。在其中运输机械工作中,在物理、化学以及机械自身的作用下,钢丝绳的表面会受到严重的磨损,而且这种磨损是不断进行的。钢丝绳磨损是常见的一种磨损现象,也是钢丝绳损伤的一种常见形式,钢丝绳的磨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磨损,第一外部磨损,第二,变形磨损,第三内部磨损[1]。
(2)疲劳
钢丝绳在起重运输机械中的使用量过大,就会使得钢丝绳产生疲劳。钢丝绳重复的通过起重运输机械的滑轮或者是卷筒,进行无数次的弯曲,这个过程非常容易产生钢丝绳疲劳,使得钢丝绳的韧性下降,严重时造成钢丝绳钢丝的断裂。钢丝绳在起重运输机械中的使用,运输物体循环动作的前后,钢丝绳的拉伸应力不同,进而造成钢丝绳产生疲劳。在钢丝绳使用中也会产生扭曲、振动等现象,这些现象也会造成钢丝绳疲劳。
(3)生锈、腐蚀
起重运输机械属于露天作业,所以钢丝绳的工作是露天工作,会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等天气,进而使得钢丝绳被腐蚀、生锈,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或者是特殊的环境中,使用起重运输机械工作,钢丝绳的生锈、腐蚀现象将会增加,生锈、腐蚀的钢丝绳表面性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钢丝绳的表面将形成一个小电池,在电池作用下,钢丝绳的腐蚀将加剧。
(4)变形
在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使用过程中,因为钢丝绳变形而引发的事故,提高了人们对钢丝绳安全性的重视,在起重运输机械中钢丝绳变形主要是因为外伤、压溃、扭结等,钢丝绳外伤主要是在滑轮的滑槽中出现轮里滑槽或者是在卷筒上跳挡板,造成钢丝绳出现严重的外伤,无法使用。压溃是钢丝绳在卷筒上出现乱卷,相互倾轧使得钢丝绳上的钢丝出现断裂。钢丝绳的扭结变形有正扭结和负扭结。扭结,也称之为钢丝绳的扭曲,正扭曲是扭曲方向和钢丝绳的旋向一致,负扭结则相反,当钢丝绳发生局部扭曲永久性变形之后,钢丝绳将无法使用。
2、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的维护管理
在实际的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操作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以上几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钢丝绳使用中出现问题,不仅影响起重运输机械的工作,还会影响钢丝绳的寿命,所以在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钢丝绳的维护管理[2]。
起重运输机械工作中使用大量的、不同规格型号的钢丝绳,因为在钢丝绳使用过程,没有较强的钢丝绳维护管理意识,所以钢丝绳的维护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为了提高钢丝绳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加强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的维护管理。加强钢丝绳维护管理的方法有:
(1)加强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的日常保养
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的使用量大,工作任务量大,所以日常的保养工作更加的重要,对起重运输机械日常工作中使用的钢丝绳以及和钢丝绳工作相关的设备、部件,进行定期的保养和养护,定期对钢丝绳和相关的设备涂抹油,保证钢丝绳的清洁和有良好的性能,对滑轮、卷筒等相关的设施进行和养护,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的运行和使用。
(2)加强闲置钢丝绳的保护
因为起重运输机械工作中使用的钢丝绳数量大、型号种类多,所以一般在购置时,钢丝绳都会多购置一些,作为预备使用,所以对于这些闲置的没有使用的钢丝绳,也需要加强保护工作,闲置的钢丝绳将其存放在绳筒上,然后对这些钢丝绳涂抹油,并将其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钢丝绳在潮湿的环境中,被粉尘等污染和侵蚀。对于长期不使用的起重运输机械上的钢丝绳也要进行保护。
(3)对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工作相关的部位进行定期的检修
在起重运输机械日常工作中,除了需要对钢丝绳进行和保护之外,还需要对钢丝绳工作有关的部位进行定期的检修,对起重运输机械上的钢丝绳断裂等进行评估,针对断裂程度较大的钢丝绳,进行更换,减少钢丝绳在使用出现的断裂。钢丝绳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断裂,不仅会影响起重运输机械的工作,还会对滑轮、卷筒等造成严重的磨损,所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其中运输机械钢丝绳工作相关部位的检修工作,定期的检修,可以对损伤严重的钢丝绳、相关部件进行更换,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3]。
(4)及时处理钢丝绳使用中出现的扭结等现象
起重运输机械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斜拉等现象,影响钢丝绳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所以当钢丝绳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扭结等现象时,会增加钢丝绳的磨损和损坏,所以遇到这种状况时,需要及时的处理,将扭结的钢丝绳从起重运输机械上拆卸下来,将其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释放钢丝绳中的附加扭力,然后再将其安装到起重运输机械上,及时的处理钢丝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钢丝绳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小结
钢丝绳是起重运输机械上的重要设备,在起重运输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加强钢丝绳的维护和管理,使得钢丝绳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安全性和寿命,同时也影响起重运输机械的工作,为了提高钢丝绳的工作寿命,需要加强起重运输机械钢丝绳的维护管理,加强钢丝绳以及相关部位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秦忠英,周鑫.起重机用钢丝绳的损伤及防治方法[J].品牌与标准化.2012(Z2):75-76.
篇8
【关键词】 孕期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相比较普通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来说,手术室护理是一份高风险、高负荷的职业,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同时,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会经常性的暴露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危害因素[1-2]。加之手术室接合多个临床科室,手术的种类、数量以及持续时间等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手术室护士无法保证规律的作息及饮食。对于护士这个女性占绝大多数的职业群体来讲,几乎都会面临生育这件对个人、对家庭都至关重要的一件事,优生优育影响着家庭甚至社会,孕期的安全与平稳是孕妇及胎儿平安、健康的基本保障。而对于孕期手术室护士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有效避免各种职业危害,帮助她们平稳度过孕期,并进行科学合理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是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1 孕期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
1.1.1 机械损伤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机械损伤包括针刺、切割等锐器伤,碰撞、跌打等钝性伤,以及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所造成的颈腰椎损伤和长时间站立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等。其中锐器伤对手术室护士的伤害不仅是物理伤害本身,更严重的是造成锐器伤的多是被患者体液污染过的手术器械,常常会有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原体的风险。目前绝大多数手术室均统一穿拖鞋入室,穿拖鞋行动多有不便,如遇地面湿滑、走动紧迫等情况很容易滑倒,加之手术室仪器设备繁多,一旦孕期护士发生跌倒碰撞,则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1.1.2 噪音 随着手术室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运用到手术当中,随之产生的噪音也越来越多。很多设备,如负压吸引器、麻醉机、机械车轮、电刀以及在骨科或脑外科手术中常常会用到的电锯、电转等,均会产生较高频率和分贝数的噪音。太强的噪音常常会导致或加重孕期护士情绪急躁、注意力分散、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利于其孕期健康[1]。
1.1.3 放射线 手术室放射线的来源主要是C臂X光透视在手术中的应用,若长期接触X射线而缺乏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则会对人体造成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肿瘤发生等多种伤害。对胎儿,尤其孕6周前的胎儿,X射线辐射可能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提高畸形发生的几率。有研究认为,X射线对胎儿影响的大小,与照射剂量和部位相关,单次X线剂量100eGy以上者容易造成畸形[3]。
1.1.4 手术烟雾 由于电刀、超声刀对软组织和肌肉同时具有良好的切割能力和止血功能,电刀、超声刀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由此带来的化学烟雾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电刀、超声刀灼烧软组织及肌肉时产生的化学烟雾中含有可诱发突变的物质、有害的化学成分、活性细胞、非活性颗粒、活性病毒等,孕期护理人员长期吸入这种有害烟雾会引起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对胎儿会产生致畸、致病的风险[4]。
1.2 化学性危害
1.2.1 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眼、神经系统等多个组织器官都有不良的影响。高浓度甲醛具有基因毒性,长期吸入有致癌作用。孕妇长期吸入甲醛可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1.2.2 麻醉废气 在全麻中使用的吸入性麻醉剂氨氟醚、异氟烷、七氟烷等均具有挥发性,容易弥散在空气中而被手术室医护人员吸入。麻醉废气的吸入可造成手术室工作人员肝、肾功能损害,造血功能抑制等不良后果。孕期女性长期吸入麻醉废气会有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危险[5]。
1.2.3 生物性危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对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服务,HBV、HCV、HIV、梅毒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患者的血液、组织、排泄物等感染手术室护理人员[6],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由被患者体液或组织细胞污染的手术器械造成的锐器伤。孕期手术室护士因孕期精神状态等原因,在手术过程中被误伤的几率增大,一旦误伤后发生感染,引起孕妇致病的同时,病原体还可透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造成胎儿发育成熟障碍,导致各种先天性疾病、畸形等不良后果。而且,孕期护士在被误伤之后,考虑孕期的特殊情况,有的预防感染的紧急补救措施无法使用,使得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3 心理生理性危害 手术室接合多个临床科室,手术的种类、数量以及持续时间等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手术室护士无法保证规律的作息及饮食,常会引起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胃炎、胃溃疡等。特别是孕期护士,不规律的饮食及休息,极易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另外,手术工作常常具有强度大、节奏快等特点,需要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以及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这常会给手术室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之中,再加上孕期护士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精神状况更加不稳定,引起心理活动失衡,反过来又会影响神经及内分泌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证实,孕期精神状态愉快者,其胎儿的宫内发育状况显著好于精神状态不佳者,因此孕期手术室护士的精神状态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 孕期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
2.1 孕期护士职业危害防护现状 从手术室孕期护理人员的角度来看,我国孕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存在防护意识不足、对相应防护措施的认识程度差、防护行为的执行率低等问题。调查研究显示[7],对“锐器损伤后规范处理并上报”“释配抗肿瘤药物时戴防渗透手套”“及时抽吸电刀废气”等具体防护知识的掌握不够。对于像“配合放射手术时穿铅衣”“术前查看化验结果”之类的被普遍认识到的防护知识,大多数护士能够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的执行率不高,其原因跟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等因素有关。
从手术室管理的角度来看,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并没有作为一项常规的项目出现在护士的岗前教育及在岗培训中,而且孕期手术室护士也没有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得到普遍的足够的重视。另外,多数医院没能够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设施,手术室职业防护硬件配置滞后,也是造成孕期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执行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2.2 针对常见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2.1 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防护氛围是影响孕期手术室护士防护行为最重要的途径。手术室应进行多次、持续和多途径的培训,通过宣传海报、向孕期护士散发防护知识宣传手册、孕期防护专题讲座等,促进孕期护士自觉、正确地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2.2.2 重视放射线污染的管理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立防X射线辐射专用手术间,专用手术间应有醒目标识,以方便孕期护士远离辐射源。如无法建立X射线专用手术间,在普通手术间或者有可能使用X射线的手术间里也应当配备铅板、铅衣以及可移动的铅屏风等防护设备,医护人员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对于孕期护理人员来说,最为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安排此类手术,并远离此类手术间。
2.2.3 保持良好的手术间空气质量 确保手术间空气质量合格,定期检测手术室空气质量。进行全麻手术时,要注意检查麻醉机是否有气体泄漏,以防止麻醉废气泄漏污染空气。手术时若使用高频电刀,应提醒手术医生应用吸引器及时吸走电刀附近产生的手术烟雾,避免被人误吸而对人体造成危害。手术室中如有需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工作,如使用甲醛浸泡手术标本,则尽可能安排非孕期护士执行,孕期护士应远离此类工作。
2.2.4 病原体的防护 制定并逐渐完善手术室传染病防护及锐器伤防护等各项措施和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流程,并绘制流程图,进行标识管理。规范锐器使用流程,如设立器械护士锐器传递缓冲区域等,尽可能避免术中医护之间配合不当而造成的误伤。在处理患者体液、组织或沾染有患者血液的物品时,应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一旦发现有损伤应尽早处理、治疗,并做好各种疫苗接种,减少传染病发生风险。
2.3 孕期手术室护士的管理 鉴于孕期护士的特殊性,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时必须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同时,兼顾对孕期护士的人文关怀和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到公平性问题。若手术室人员相对富足,则尽可能将孕期手术室护士调离原岗位,安排到远离手术台的手术室的其他辅助岗位;若无法实现,可安排孕期护士参加一些手术时间较短、相对轻松、污染小、无辐射的手术,器械护士允许坐高脚凳工作,适当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次数。孕期需要良好的休息,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孕期手术室护士尽可能不安排夜班。
然而,对手术室孕期护士施行照顾性措施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护士间工作量的失衡,从而产生差异对待,使护士间产生不平衡心理,影响团队和谐和工作效率。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孕期护士与普通护士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研究证实[8-9],应用实施照顾性岗位、调整奖金比例等措施作为对孕期护士实施照顾性措施而带来的不平衡的补救措施能取得一定效果,然而最优的工作分配方式和奖金分配比例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需要根据本医院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本医院情况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在保障孕期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确保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1] 李丽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海南医学,2012,23(22):146-149.
[2] 张莉.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淮海医药,2012,30(4):366-367.
[3] 李映兰.现代护士职业安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0-121.
[4] 邹丽娟,张俊娥,赖琼,等.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8):17-19.
[5]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628.
[6]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7] 潘映霞,龙丽洁.手术室孕期护士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97-98.
篇9
论文关键词:危险货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机理研究
HMTE(HazardousMaterialsTransportationEmergencies)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目前国内HMTE机理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危险货物运输量急剧增加,由危险货物运输造成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通过公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就高达2亿多吨、3000多个品种,各种运输事故的比例也最高,2006年达40.7%。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近70年3222起危险货物事故中,41%是在运输过程种发生的,HMTE给人类生命财产、社会财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甚至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破坏和损失。
我国政府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和社会安全事件类。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事故属于事故灾难类。
一、引言
HMTE发展变化机理的研究,是发现问题根源、寻找研究对象内在规律,以及探索HMTE应急管理机理的有效途径。
从本质上来讲,HMTE发展变化和其它事故灾难,以及各类突发事件有很大的类同之处,它的特征同样体现在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扩散性、连锁性、灾害性及危害性等方面。灾难或重大突发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有限,但是,一但扩散将极有可能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并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典型的HMTE,如1989年,美国埃克森公司(ExxonCorporation)瓦尔德斯号油轮原油泄漏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不仅自身演化成特大突发事件,还引发了其它突发事件,并形成连锁反应,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危害。由于危险货物的特殊性,HMTE也有它自身一些独特的发展变化机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本文首先对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机理构成进行了研究,然后将HMTE分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和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内在关系,并研究构建了基于突发事件机理分析的应急管理机理分析框架。
二、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机理构成
机理的主要含义,是指事物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于突发事件,分析事件的机理,就可以找到孕育事件的源头,发现事件的形成规律和推动事件发展的动力,以便在应急处置中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Jacob.M和Hellstrom.T的研究表明,对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知,将极大地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机理分析和研究是开展应急管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才有可能在面临突发事件危机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才有可能采取尽可能优化和合理的应对措施,达到比较满意地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的最终目的。
有学者认为机理可以描述为一些特征,比如中科院陈安博士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书中,就把事件的机理总结为:突然性和信息的高度缺失性、危害性和蔓延性、主体规律性、多范畴性,认为这是宏观层面上的机理。因此,研究突发事件的机理还应首先从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入手。
2.1HMTE的基本特征
许多学者对突发事件的特性进行了各种不同描述,但有时存在使用不同的动词或形容词描述了同样的性质。基于文献进行总结,无论是一般突发事件还是HMTE,它们有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这类事件在一定范围内会引起较大危害,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况且,这样的危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滋生、甚至连锁发生更加严重的危害,因此,称之为危害性和扩散性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突然性和紧急性。突然性是指不易被感知的特征,即它的危害性和扩散性具有很大的意外性,往往在事先毫无征兆或者征兆没有被人们获知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紧急性是指由于这类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和扩散性,在时间上形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类事件所具有的不易被感知性和事故的严重性特征,就称之为突发事件(Emergencies)。
第三个特征是HMTE的特征性还包含危险货物自身的理化特性。
2.2突发事件机理的构成
突发事件除了上述自身三个基本特征外,面对突发事件的危害对象,或者说突发事件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规律性特征。
作者提出构建了一套分析研究突发事件机理的体系结构模型图,整个体系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机理构成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两个组成”、“四个类别”、“三个过程体系”和“八个具体变化”。
图1突发事件机理体系结构模型
(1)突发事件机理的“两个组成体系”
从专业性和一般性角度对机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成体系。第一个组成体系是一般性的突发事件机理及应急管理机理,它刻画了突发事件一般性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并研究了相应的一般性管理机理;第二个组成体系是专业性、行业性、领域性的特定机理,比如,HMTE机理,除了具有一般性机理的一些共同特征外,其突发事件机理还存在一些特殊性,需要借助与危险货物的理化特性,以及与运输有关的物理学、化学、交通运输组织学和物流工程等学科进行解释。
(2)一般性机理的“四种类别”
一般性机理,应该包括一般性突发事件机理和一般性应急管理机理两方面内容,它们又分别由四种不同类别的机理组成,即特征性机理、原理性机理、流程性机理和操作性机理。突发事件的四个类别机理含义分别为:
1)特征性机理: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借鉴模型和仿真等方法,描述其共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原理性机理: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进行刻画。
3)流程性机理:说明突发事件所应遵从的前后逻辑顺序,一般认为流程性机理是突发事件选择的发展路径,即突发事件向着最坏结果发展的路径。
4)操作性机理:突发事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约束或应急管理措施,它们会影响该突发事件发展的路径,这些过程中的约束或措施,称为操作性机理。
(3)原理性机理的“三个过程”和“八个变化”
原理性机理分析是开展应急管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旦掌握了事件的原理性机理,在灾难发生后就可能做出迅速、有效反应,并采取尽可能合理、及时的应对措施,以达到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的终极目的。
根据事件的过程和特性,原理性机理划分为“发生”、“发展”和“演化”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被定义为八个具体变化:即“发生”包含“突发”和“渐发”二种形式,“发展”存在“空间上的扩展”和“烈度上的增强”二种变化,以及“演化”可以分为“蔓延”“衍生”“转化”和“耦合”四种方式。
上述理论内容的提法和描述,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发现有比较成熟的各种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借助危险货物运输行业领域的优势,从危险货物自身基本特性出发,从HMTE相对明晰的发展变化规律入手,对HMTE和应急管理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三、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二阶段体系划分
由于突发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因而,对它的研究只能采用分阶段线性化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与时间相关的系统过程,对突发事件的线性化处理,可以按时间序列或扩散进程划分。
国内目前对此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对于危机管理的阶段界定,提出了众多危机管理阶段划分理论,如比较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四阶段划分理论,称为“F模型”,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四阶段理论,简称4R模型,以及核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Mitroff)五阶段模型,又简称“M模型”。各种划分从不同侧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形态有了一定的描述,但都没有论述突发事件的性质和机理特征。
HMTE与其它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相比,频率比较高,事件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它发展的过程却很典型,往往遵循突发事件的机理体系特征。为了比较清晰地表述突发事件的机理及其严重或复杂程度,本文用二阶段体系划分法,把这个机理体系中的突发事件变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并分别命名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和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阶段,如图2所示。
3.1单一线性HMTE
单一线性突发事件,也称为单一突发事件,是指性质单一、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一般是指一种事件对应引发一种结果,形成一种相对简单的线性发生和发展过程。这种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包括三种情况:
首先,是指突发事件的规模小或危害力有限,仅仅经历单一的发展过程就结束,不会诱发更加严重的突发事件,如损害范围比较局限的爆炸事件,会很快就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一般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指突发事件虽然较为严重,有进一步引发更多或危害更广复杂事件
图2突发事件二阶段变化机理
的潜在可能,但由于应急管理的干扰作用,这类突发事件仅仅停留在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也未造成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是指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的发展初期,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不当,将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也称之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
对于单一线性突发事件,主要强调的是直接导致事件出现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它的间接原因,对于间接原因,则是探讨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不可缺少的。
3.2多重非线性HMTE
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或多重突发事件,是指性质复杂、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多种事件对应引发的多种不同结果或危害,形成复杂的非线性扩散、演化发展,如图2所示。多重事件主要是由于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单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不当或失误,造成事态的恶化或扩展,它的演变方式主要有四种,即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
在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阶段,突发事件之间存在连锁反应。等级高、强度大的突发事件爆发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不同等级的次生灾害事件爆发,或几个突发事件同时发生,如图3,表示了次生灾害事件的爆发与突发事件及其影响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四、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与应急管理
中科院计雷研究员认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研究突发事件以后管理的一些规律。
从2003年大陆“非典事件”发生以后,开始研究这块领域,它的内涵很大,内容也非常多。因为突发事件本身类型就非常多,那么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按照它次生的规律来做应急管理。实际上,突发事件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先兆的,一类是无先兆的。有先兆的突发事件是大量存在的,无先兆是比较少的,当然还有地震,因为人类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但大部分是有先兆的。特别是2008春季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成熟。
图3多重突发事件的非线性扩散
中科院陈安博士认为:应急管理是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而且是在损失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进行的管理,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前奏,而不是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应急管理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无法挽回的损失或灾难事件,只能通过努力减少损失或者终止损失事件的蔓延,而无法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使状态恢复到损失之前。
4.1系统特征关系分析
由图2突发事件二阶段变化机理体系结构模型所知,HMTE与应急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内的一对矛盾,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的方式表述其特征。尽可能应用量化、细化、精确的仿真数学描述,不仅会有助于建立优化的系统应急机理,更有助于对进一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选取、评估趋向和方法的确定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HMTE应急处置过程中,一般总是希望其数学模型是线性的,在事态处理过程中,不断采用各种举措或政策,总希望有一对一的结果和收益。但是,突发事件的本质是非线性构造、非线性方程的解,往往需要利用线性方程的解。线性稳定性分析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技术之一,这就给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即在HMTE应急管理整个过程中,线性关系是追求的理想关系,每一个时间、空间事件的处理力争线性化,使每一个举措都能实现一个预期的结果,即:
F=f(x)x:表示举措;F:表示结果
基于系统理论,HMTE与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之类的非线性作用,其处置关系是非线性的,它符合非线性函数的九个特征,即变化特性、饱和性、非单调性、振荡性、多值响应性、循环性、失灵性、折叠性和滞后性。
4.2HMTE应急管理机理
通过对突发事件变化过程,以及与应急管理之间的系统特征关系研究发现,合理、优化的HMTE应急管理机理,是一种对HMTE变化过程的干扰和阻断机理,而不仅仅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后续应急管理措施。
从应急管理角度来讲,应急管理的特征性机理涉及多主体相关性、动态博弈性、及时性、复杂性等多种特性;从突发事件角度而言,每一种突发事件的原理性机理,又都对应着一个应急管理的原理性机理,因此,使各种关系更加难以刻画,在此,将应急管理的机理按照图4进行分析说明。
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可以采用过程阻断机理来进行应急干预。对于“突发式”事件,宜采用紧急通知、快速反应的策略;而对于“渐发式”事件,就希望采取一定措施,以减缓它的发生或发展。
对于突发事件的发展机理,可以采用中止隔断机理来进行应急干预。其中,空间上的扩展采取隔离措施来阻断,如因燃气爆炸导致的火灾,可以制造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进一步扩散;烈度上的增强可采取遏制缩减措施来阻断。
图4应急管理原理性机理
对于事件转化机理,可采用路径控制机理来阻止事件的连锁转化与传递。突发事件出现蔓延态势时,更多情况下应该采取“弃子”的应急管理机理与之对应。事件的蔓延,是指一个事件出现后不断会有类似事件连续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处置先发事件上,所以,很难彻底避免后续事件(次生灾害)的接连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是可以预见和判断的,那么,采用“弃子”措施可能反倒会更加合适。所谓“弃子”,是指对于暂时不宜或不能处理的HMTE状态或局面,采用一种“弃卒保车”的态度,使生命或一些重要的财产得以保障。事实上,“弃子”措施是一种应急管理过程的决策选择,如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由于发生液氯大面积泄漏和蔓延,造成约2千多亩农田受灾,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破坏,最终只得选择暂时关闭高速公路,并疏散近十个村子的1万多名村民。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弃子”应急管理处置机理案例。
对于突发事件的衍生机理,在正式采取措施前,对这些看似能取得积极效果的措施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研究,争取识别其后续可能潜在的一些消极影响,尽早采取行动,并尽量避免这些潜在负面影响的出现,因此,采用“策略评价”机理来进行应急管理。
针对突发事件的耦合机理,则需要在掌握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解除它们的耦合条件,或已经形成耦合状态的,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解耦措施。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简单某一个原因产生的,经常是若干个原因的耦合作用,如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就是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汽车轮胎过度磨损、违规操作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类似这类事件原因,就得采用“解耦”应急管理机理,解除各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以达到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HMTE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应急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而言,以缩短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而突发事件机理的探索,又是应急管理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的研究依赖于突发事件的各种研究成果。因此,突发事件机理的研究,以及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模式的研究都将为应急管理研究服务。只有更好地掌握了HMTE的各种变化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探索HMTE应急管理的机理及处置措施。所以,不但要重视研究突发事件的机理,还要进一步掌握它的变化周期、它的消长和存亡的生命周期变化规律,而且同样要重视应急管理机理的研究,以及二者内在必然特征关系的研究。
建议:1、加强HMTE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2、加大政府应急管理政策制度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和财政经费投入;3、加强海陆HMTE分类专项应急演练,建立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专业救灾抢险队伍;4、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5、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6、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独立的应急管理职能部门和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科研机构及专业化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7、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一些高校可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本、硕、博专业及研究方向;8、加强与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研究所及高校等机构进行对口合作与交流;9、加强专项应急演练、培训和教育,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力争使损失降低到最低;10、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和典型案例总结备案,增强全民应急管理意识和经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自救能力,以及必要的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Dombrowsky, W.R, Again and again: is a disaster what we call “Disaster"? Some conceptual notes onconceptualizing the object of disaster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 2003
2 Jacob M, Hellstrom T, Policy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blic trust and the BSE-CJD Crisis, 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 2000
3 Steven Fink,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Association. (1986)
4 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as amended by Public Law 106- 390, October 30, 2000
5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 计雷、 池红、 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陈安,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
8 冯凯,徐志胜,王丽,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及实证研究——本质解析及仿真理论可行性分析,灾害学,第21卷第1期,2006年3月
9 陈熙春,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J].,当代行政, 2003,(9)
10 郭研实,国家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 秦启文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J],新华出版社,2004年
12 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13 祁明亮、池宏、赵红、孙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006年11月8日第4期
14 李铁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2007年第2期
篇10
关键词:煤炭配送运输 机电设备 故障分析 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66-01
皮带运输机的安装不规范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标准都会引起故障出现,轻者降低工作效率造成时间、电力等资源的浪费,重者可能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个人、家庭或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全面掌握皮带机的工作原理,及时排除相关的干扰因素,降低皮带运输机出现故障的频率,保证煤炭运输的顺畅安全十分重要。
1 皮带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皮带运输机是一种借助摩擦驱动来进行工作的设备,其主要部件包括输送带、托辊、滚筒、驱动、制动、装载、卸载等。在工作时将煤炭放在输送线上,运输机借助滚筒以及托辊同胶带之间的摩擦力运转后将煤炭等物料输送到目标位置。
2 干扰皮带运输机正常运转的因素
干扰皮带机征程运转的因素包括煤炭的质量、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设备整体状况、运输胶带的质量水平、以及皮带的硫化水平这四个主要方面。
2.1 煤炭的质量
如果煤炭在装载过程中并未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例如:煤炭存在较多的杂质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在装载、卸载的过程中使皮带被划伤的状况,这对皮带运输机的正常工作都会带来风险。
2.2 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设备整体状况
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的不够深入或者相关的操作不够标准规范就可能引起:(1)皮带机发生堵斗、卡死状况,这时候若不及时关闭机器就可能使皮带被磨损或者被拉断;(2)如果运输机的托辊或者滚筒已经损坏而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进而可能引起皮带损坏;(3)皮带机上的相关螺栓发生松动或者滑脱,一些衬板未能严密牢固地焊接在一起,这些部件脱落在皮带上也会使皮带损坏影响到设备的工作质量。
2.3 胶带的质量水平
不同质量水平的胶带也直接关系着皮带运输机的工作质量,而皮带机的生产厂家众多,质量标准相差很大,如果皮带的质量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就极易出现皮带脱胶或者龟裂等状况。
2.4 皮带的硫化水平及天气、环境因素
在对煤炭进行硫化时,可能无法做到标准切割,另外,胶的配比不科学合理,存在气泡就可能使粘合出现问题。如果环境、天气过于潮湿,就可能会降低摩擦系数,使皮带出现打滑现象影响到皮带机的正常工作。
3 皮带机经常出现的故障及处理对策
3.1 存在非正常噪音时的故障分析及处理对策
当皮带运输机的驱动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就会有非正常的噪音出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异常噪音来了解、掌握设备的工作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托辊工作出现异常,发出一系列节奏感较强的震动性质的噪音,就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皮带运输机的轴承孔心严重偏离了外圆的中心,或者是无缝钢管的厚度没有达到足够的均匀程度。这两方面因素都会增大离心力,致使发生异常噪音。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对减速机的位置做出校正,避免皮带机的输入轴出现断裂状况。
3.2 皮带打滑故障的处理
当煤炭无法顺利运量上去、煤炭回溜或者洒落时就应当判断是否是由于打滑造成的。导致打滑的原因有:运输机的工作环境较为潮湿,一定量的煤泥等附着在滚筒上减弱了摩擦力导致皮带打滑;也可能是由于胶层磨损相对严重或者老化致使表面变得过于光滑降低了摩擦力。这时候就应当对配重进行适当的增大、更换新的胶带或者是增大滚筒的摩擦力等措施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3 皮带跑偏的处理
皮带运输机工作过程中胶带与预先规定的运行区域发生了偏离就称之为跑偏,这类故障经常出现。通常皮带的工作范围不应当偏离滚筒或者托辊断面带宽距离的5%。事实上,这一标准只有在皮带机空载或者重载的调试过程中才能够达到,在真正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煤炭、配重、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很难控制在这一范围内,当运输机发生跑偏的时候就会引起物料的洒落,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
3.3.1 滚筒错位的对策
运输机的皮带之所以会发生跑偏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对设备进行配置安装是没有实现滚筒之间的严密配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在对设备进行安装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合理地依照设备的纵轴线、滚筒轴线以及硫化轴线的安装标准进行设备安装;适当地选择相关位置安装一系列的控制设施,例如对于皮带的回程或者重载部位应当尤为注重对跑偏问题的控制,当皮带发生跑偏时要及时通过开关做出调整,以防皮带和支架之间由于过大的摩擦力造成设备的损坏。对于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调试过程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2)对于跑偏问题的出现还有可能是由于设备、部件的质量不过关造成的,例如粘结环双侧的尺寸不够科学合理,一些部件发生松动等。因此在设备部件的采供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严格进行把关,选择标准规范的设备部件,对于设备的存放保养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减缓设备的磨损、老化进程。相关的粘结工艺也应当依照标准实施,确保设备的整体质量。
3.4 煤炭洒落问题的对策
煤炭发生洒落通常是由于运输机的皮带发生跑偏导致的,这是由于跑偏会使得皮带两侧失去平衡,使得煤炭发生洒落,这时候就应当对皮带的位置重新进行校正。对于转载点这一经常出现煤炭洒落的位置,可以通过更换运输机的挡料裙板,对钢板进行加长或者是减少皮带的物料运送量等方式来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向阳.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之浅谈[J].煤矿现代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