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范文
时间:2023-03-25 00: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篇2
从我们的记忆开始,我们小时侯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图画就老叫爸爸妈妈把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灰姑娘》《白雪公主》《青蛙王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伴我们进入甜美梦乡。可是我们现在长大了,不喜欢读那些童话故事了,喜欢看那写小说,比如:杨红樱的作品。
有些小孩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让我们了解科学、文化、地理、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知识。读书可以积累很多优美的句子和好的词汇,让我在写作时可以运用。所以我们要读书。”
如果我们还遇到不懂的字、不懂的问题,可以去请教“无声老师”——字典。这样我们读书才有收获!
篇3
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也许这个说法有人不赞同,但在我的角度来看,上帝的确是公平的,因为他给予了我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时间”。
“时间”这个不显眼的字眼儿,其实时间就象空气,弥漫在空中,虽然不若影若现,但却默默无闻地在奉献着。
时间与我们分享欢笑与悲伤,时间让我们淡忘一切,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有人为了自己的容颜,不顾一切,大费周章去整容,虽然能够换来一时的美丽,但是却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时间会流去,人总是会老的,皱纹又会增多,容貌不如以前,那个时候她们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变得一事无成。有的人认真工作,当遇到工作中的挫折与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只要他能够努力地为自己的前途奋斗,时间就会证明一切,指明前方成功的道路。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时间,时间也是宽容的,它足够让我们去创造辉煌!我们以往留下的足迹,也只有时间能够真正的证明一切,让我们在时间的过去里也随着慢慢长大,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事物,也许时间就是如此而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警句流传至今,没错,时间就是上帝给人类最好的一份礼物。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看不到的,也是人类最想拥有的一笔财富。
篇4
《和时间赛跑教学》最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警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时间”猜谜,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生字?学会6个二类生字,13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师:既然我们同生字交上了朋友,那么同学们读课文一定也没有问题了,谁来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生读课文)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围绕“心情”,学习课文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外祖母去世我的心情怎样?结合文中的词句说出你和理解?并试着有感情朗读1、2自然节。
学生默读后汇报:可能会说作者的心情是忧伤、痛苦、悲愤、悲哀①祖母生前疼爱,所以我忧伤。②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跑,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么大家能把作者这种悲愤心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1、2节
小结:作者之所以这么悲伤是因为父母们告诉他,“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板书:悲伤)适时出示重点句:“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有一天还会醒来,不如对我实说:“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当时,我对此并不理解,(生读第3段),到底是什么永远回不来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书写作业
1、把课文的生字写一写。指导书写:赛、忧(别多写撇)、穷和究的分别。
2、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3、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通过我们对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痛苦忧伤。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一)学习4—7自然段
1、同学们,爸爸的那句话就是?
生 齐读第四段。
师: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学生默读,标画,汇报)
生: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生:有一天,你会长大,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你们刚才找到了三句话,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
生: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
师:那么当时的作者“我”明白爸爸说的话吗? (不明白,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2、他就是带着这个谜,在这种可怕的不是滋味的心情当中生活着观察着体验着。你说,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找句子研读:
(1)品读“苦涩”
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生谈体会。
师:是呀,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外婆的生命,终有一天也会带走我,我不由地感到害怕。你体会得很深刻。
(2)着急、无奈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A、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特别着急?(一寸一寸、沉进)
师:是啊,太阳不等我们啊,看着它一寸一寸地沉进山头,我们怎能不着急呢!
B、你还从这段话中品味出了什么滋味?(无奈)
说说你的理解。
师:时间它没有脚,却这样一天一天地走了,一去不复返,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C、指导朗读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读读这段话。(自由读)
能用朗读把你品味的滋味、体会到的感受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内心深处的着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无奈。)
(3)悲伤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生谈感受。
师:你真像一位诗人,正像诗里说得那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这归来的燕子或许已不是去年的燕子了。
在过去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说一说?
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的好时光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的无情)
师:时光一旦过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用笔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三、深入文本,感受“和时间赛跑”
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第8段,思考:“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A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我为什么能跑赢太阳?(下决心)
指导朗读:你也来下决心说一说。
除了决心大,还有什么原因使我跑赢了太阳?(狂奔)
谁能给狂奔找个近义词?(飞奔)
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狂奔是不顾一切地跑)
师:是啊,我不顾一切地狂奔回来,终于跑赢了(生:太阳),也就是跑赢了(生:时间)。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快乐
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和时间赛跑的呢?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师:看来和时间赛跑真是其乐无穷,我请女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如果你想和时间赛跑,你还能想出怎么样的游戏?
2、学习9、10段
后来的二十年,作者坚持和时间赛跑,也因此(生:受益无穷)。
你知道“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吗?(收获很大)林清玄有什么收获呢?
(出示)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这小小的几步,用途真的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林清玄资料(林清玄,台湾人,20岁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写了多少篇文章,也许已没人数得清,他已出版了100多本书。80年代后期他每年平均出版2、3本以上的新书,是台湾地区作家中写书、出书最多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
现在你信了吧?我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这小小的几步可以创造很多东西,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在和时时间赛跑, 居里夫人在她的实验室连多余的椅子都不肯多摆,害怕客人会下来聊天耽误了时间,你还知道这样一些名人和时间赛跑的事吗?
历史上无数的名人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也正是林清玄先生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的真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四、情感升华,珍惜时间
1、小结:《和时间赛跑》就像一杯绿茶,它先苦后甜,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但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知道珍惜时间的好处。
2、听,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逝,(出示时钟走动声),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3、如果让你从课文中选一句劝诫别人的话,你会选哪一句?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一定能成功。”
请你换两个字再对自己说一遍。(师: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谁也来给自己鼓鼓劲?
你们想试试看吗?全体起立,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假若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
板书设计:
和太阳比
和时间赛跑
和西北风比
十天做完暑假作业
三年级做五年级的作业
篇5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不断提升的主阵地。语文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自主识字、阅读,自我体验和积累运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
1.注重语言的积累
第一,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很注重学生对喜欢的文段的摘抄、背诵。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可是教材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这样的文章很多,开学伊始,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在通览教材基础上对照《新课程标准》《大连市小学语文质量评价标准》整理出本学期要求学生背诵积累的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经常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外书籍,然后做适当的摘抄,也可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此时,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自然就会和珍惜时间的名人找差距,自然就会将上课前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更加强化了时间意识。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积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第三,注重读的训练,加强积累。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朗读比赛,由校领导、骨干、组长担当评委,有时采取班级初赛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学校复赛的形式,有时也采取抽签的形式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班级参赛。这样的比赛,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落实在每篇课文上,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落实在每一自然段上。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并将书中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口语的一部分。
2.注重语言的运用
第一,课内迁移。例如,三年级《翠鸟》一课,“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教完本课,学生仿照这种表达方法写小动物——企鹅。学生看着企鹅,有话可说,对照《翠鸟》,有法可学,自然妙笔生花,文思如泉涌。学校要求每单元至少进行一次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这样的学习方法,外用学法,内化吸收,为己所用,为学生的习作搭建了平台,打好向课外发展的底色。
第二,课外运用。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语文教学要同鲜活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给学生提供运用的场所。通过社会调查、制定活动计划、撰写调查报告、网上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体验,一招一式,点点入心,使学生从中学会办事,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二 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加强积累运用
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中年级“积累运用的研究”在区级科研中立项,它们通过古诗文的积累运用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这些专题,在“连环跟进式”的“课例研究”中探讨研究,“连环跟进式”(也就是通过集体备课一个案例多人上,连环递进,最终形成完善的教学设计)。三年级教师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先由组长上引路课,针对课上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再由组内教师再上,再评议、修改,最后达成共识:第一课时语言积累训练: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的同时,感悟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进行语言积累;第二课时读写结合训练: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妙词佳句的基础上学习文中“先写荷花的姿态,再写作者的想象的表达方法”,写学校门口的樱花,最后选一名教师做完美展示。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观念、行为在转变,教师树立了积累运用意识,明确了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点,研究能力、驾驭教材能力也得到提高。学校初步完成了各种体裁的读写结合的教学行为操作设计。
三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加强积累运用
篇6
一、动力在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动力--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当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参与某种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最活跃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简单的问题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明确怎样去引导,最终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培养那些能力。当然,听、说、读、写是语文教与学的必要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找好几区的导向,创设与语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用语言、图画、动作、词语、名言、俗语、歇后语都能进行合理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疑,因有疑而生趣,让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阅读的期待,急于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疑问,达到激趣起疑的目的。
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也顺应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读”。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依据问题引领阅读,以读促悟,以读促思,的方法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安徒生爷爷笔下的卖火柴小女孩在大年里最终怎样?
2.字里行间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一情感的?
4.透过语言文字和故事情节,你认为童话故事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样,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阅读兴趣油然而生。讲《草船借箭》时,我就出示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引出课题,在抓住课题中的“借”激发兴趣,如:为什么借箭?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等等。
二、奥妙在感悟
语文教学要注重感悟,就是紧扣语言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语文的解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品味出所获得的独特感受。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中,我适当帮助学生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运用良好的读书方法精读、品读、思考、感悟课文的主要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课堂上没有固定的学习规则,没有专制的学习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圈或点,或写或画,既可查字典,又可查资料,还可以自由思考、体会、感悟,亦或同桌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读中收获的信息,喜欢的词句,不懂的问题,或还想知道的内容及印象深刻的地方记下来,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及时写在文章的旁边。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奠基。如:讲朱自清的《匆匆》,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段落并写出喜欢的原因或感受。通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和适时点拨,是学生设身处地的品读。
有的学生感悟到:“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流失是无情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一定要有一番成就,实现自身价值”。
有的学生也说出许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像“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等。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又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想象力。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在这方面,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宁可在点上挖井,不要在面上挖坑的感悟技巧”。因为这是培养学生能够理解语言文字能力、组织语言文字能力和表达语言文字能力的最佳时机。
三、关键在积累
篇7
[关键词]汉语教学 德育渗透 议论性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04-01
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德育
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教育的根本及目的。在教育教学中,与其说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说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从而学会“做人”。身为一名教师,应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点贯彻始终,必须做到充分了解学情、通透理解课文、联系实际,从而有效发挥民族师范学校汉语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渗透贯彻始终。
二、议论性散文与德育
议论性散文熔抒情、形象、哲理于一炉,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充满了睿智。
作者透过“散文”这一形式,阐明观点、抒发议论,从而引发思考,使读者收获智慧。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是议论性散文的内涵,启发、教育是其最终目的。
在民族师范学校,汉语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承载“德育渗透”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方法,逐渐渗透德育是一种“双赢”(赢得了文学知识,赢得了知道人生的道理)。既传授了必要的文化知识,又可以“育人”。议论性散文教学中的审美与智慧,常常育人于无形,宛若潺潺的溪水净化人们的心灵。散文虽常常与“美”相伴,但“德”何尝不是“美”的极致。可见,议论性散文教学与德育的微妙关系。
三、议论性散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
议论性散文是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可以在品读、体味的学习过程中,将德育灌输给学生。
根据我校“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及汉语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下学期汉语教材中的议论性散文单元,将德育渗透的魅力列为以下五点。
(一)言传身教的魅力
教师应将“为人师表”四个大字深植于心,时刻督促、警醒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知识的传授绝不仅仅局限于言语,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往往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巧妙导入的魅力
课文导入究其实质无非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最优的情境。例如,导入《说不尽的狗》时,我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引子,使学生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并适时提出问题:对于这种差异的存在,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引导学生归纳出“接受、包容”,进而升华至对他人的理解。只要心中有“德”,在巧妙导入的同时也可以育人。
(三)作者人品的魅力
好的作品自然少不了优秀的作者,这样的作者不仅可以使学生品读睿智的“文品”,还能窥见到不凡的“人品”。《渐》的作者丰子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做一个最像人的人”是其人生追求。在教学中,将作者的“多才”一一展示,使学生逐渐理解他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用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育“德”于无形中。
(四)诵读品味的魅力
诵读可以品味文字之美,也可以提升理解能力。文中极具智慧的箴言足以点亮整篇文章。例如,“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永劫”,理解“以小见大”(课文《渐》),注重细节,以小见大。当一句话牢记于心,不觉中已明白了诸多道理,名言警句的魅力莫过于此,德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就这样形成了。
(五)拓展延伸的魅力
课文的学会结束,但智慧的宝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我们的挖掘,课后的拓展延伸便是挖宝的良机。在议论性散文《渐》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了时间的隐秘性、欺骗性,懂得了珍惜时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受用这一“宝藏”,在课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珍惜时间?并给出良策――制定计划,使学生充分了解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其实,德育无处不在,任何一个环节只要用心发现都将成为育“德”的良机。
四、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注意
(一)德育需“渗透”
虽说“德育为先”,但并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德育只需渗透,点到即止。否则难免会丢失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顾此失彼。
(二)引导为主,切记说教
德育的渗透不是说教,也不是喊喊口号,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感化、熏陶。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引导,教师应明确“点”在哪里,真正发挥其魅力。
篇8
为体现新课标理念及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校从2001年开始构建并逐步分阶段实施语文教学“八个百”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校已全面启动实施并逐步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八个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八个百”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背会百首古诗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感情真挚、意境清新、语言凝炼优美,引导学生抑扬顿挫读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文体美,可以使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净化、美化他们的口语,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首 二年级:40首 三年级:60首 四年级:80首 五年级:100首 六年级:100首 (注:以上规定篇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学生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实际水平均已超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要求达到的篇数。这里的“不要保底”是说,最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共同掌握的内容,要全面抓,不含糊,“上不封顶”是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让好的更好。)
2. 背写百句名言、警句 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下来,并且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千千万万做学问人的左右铭,如,爱国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寸山河一寸金。珍惜时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立志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志者,事竟成。学习的:天才就是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行为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句名言、警句。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条 二年级:20条 三年级:40条 四年级:60条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3. 背写百句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句,它富含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藏,学习歇后语可以美化生活,增强语言感染力。具体要求是:一年级:20条 二年级:30条 三年级:60条 四年级:80条 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 (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4. 背写百个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曾产生过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巨著。其中许多精辟的内容都凝练为成语,成语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言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如果我们在平时讲话或写文章时,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点缀一些成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妙语如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个 二年级:40个 三年级:80个 四年级:80个 五年级:100个 六年级:100个 (注:以上规定个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5. 自办百份手抄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我们从2002年春季开始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周办一份手抄报,要办好抄报,首先得考虑阅读材料,进行选材,其次得考虑拟订标题,排版内容,描绘插图、抄写等,由于学生在课外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丰富广博的知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完全靠自己办出一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排版活泼,书写工整,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小报来,通过办手抄报,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具体要求是:三年级:10份四年级:20份 五年级:30份 六年级:40份 (注:每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手抄报,小学阶段累计共完成100份,考核时每份手抄报制作时间为40分钟或60分钟)。
6. 背诵百篇精美文章 研究表明,人的知识80%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是纸上的铅字符号,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内、外读物中,大多是名家名篇,他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些文章不管是立竟选材,谋篇布局,遗词造句上,还是在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位照应,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都值得借鉴和模仿之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篇精美文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篇 二年级:20篇 三年级:40篇 四年级:60篇 五年级:80篇 六年级:100篇(注:课内外读物均可,由教师推荐文章篇目)。
7. 练习百篇习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写作技能也明显长进,只有经常练笔,才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优秀习作,各级百篇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本 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8. 阅读百本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越是智力低下的学生,越应当用书为他们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一个学生,如果他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那他百分之百的语文水平低下,百分之百的写出的文章不通顺,于老师曾这样指导他的学生家长――必须让孩子完成这样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读课外书,读国内外著名童话,专门为青少年改版的各类名著,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什么时候发现你的孩子读书读得很流畅了,特别是读没有读过的文章的时候,这就说明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认为:许多差生成绩低,课内课程学习不好,老师和家长让学生躲避课外书,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它往往导致智力开发的失败。学生学习差不是读课外书耽误了学习,不读课外书。生活单调,兴趣狭窄,缺少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心目中几乎没有杰出的人物做榜样,使大脑机器不能很好地开动,以致学习效率很低。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有益的课外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实施语文大阅读课,每版每周有一下午的大阅读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每人记好一本读书笔记。阅读百本好书的要求是:一年级:10本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篇9
单词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是完成对话教学和其它教学的前提。怎样让每个孩子愉快的学会单词的发音、掌握词意并更有效地加以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平常单词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孩子们在课后的有效运用。
一、以课堂为突破口,让孩子掌握准确的发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PEP 四年级下册 Unit 2 What time is it?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的步骤:
(一)复习热身环节。首先随音乐唱唱、做做来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在黑板上画圆,并把数字1-12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引出clock一词,帮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为新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授环节。立足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在出示clock一词后,教师引出o’clock, 1 o’clock, 2 o’clock, 3 o’clock…It’s 3 o’clock的教学。在学生熟悉答句后开始教学问句What time is it?此时运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游戏“点点豆豆”由复习不知不觉的引入到新知,排除了部分学困生的畏难情绪,并贯穿于整个新授课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具创设融图像、声音、语言为一体的“三维空间”,将本课的难点Let’s do中的动词短语融入教学过程中,如:运用Is it time for breakfast/…?引出lunch及dinner.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引出drink some milk, have some chicken, have some rice.运用由What can you do in music class/P.E. class/English class?引出sing and dance, jump and run, read and write.课件同时展示相应的图片,边做动作,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说、用当中,在真实自然的情境当中有效地掌握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与能力。
篇10
城乡结合部初中的学生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又易受伤害的弱势群体,老师针对这个特殊群体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心理辅导,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体验、分享、反思、成长。
1.了解当前城乡结合处学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当前城乡结合处学校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2)部分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具有自卑、冷漠、封闭、敏感、逆反、孤独、不安、胆怯、难以沟通等心理。(3)部分本地居民的孩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等心理。(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沉迷于小说或网络游戏;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2.寻找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1 社会环境对初中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城乡结合部本地居民,经济来源依靠可观的出租收入和土地征用费,生活比较富裕。部分居民既不屑于干一些收入比较差的体力劳动,但又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城市工作,于是每天打打牌搓搓麻将,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城乡结合部外来居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他们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对许多有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以为然或根本不知违反道德,对孩子造成误导,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工作的不稳定性。他们工作的不稳定,收入低,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业基本过问不多,使得部分孩子在家非常的孤独,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城乡结合部周边活动场所、设施缺乏,导致学生在校外时间没有适当的地方可去,常在家里或随便可找的黑网吧里上网。由于网络上有大量的暴力游戏,致使一些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沉迷其间,其进攻心理、情感和行为大大强化,形成暴力崇拜,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也想通过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用暴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2.2 学习、升学的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不能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到压力很大,学习上尽管很努力,但效果不佳。从而产生自卑、失望、苦闷等不良心境,严重的导致失眠或神经衰弱。
3.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开展各种形式的良好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 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科学任课老师,我在教学中经常向我的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杨振宁、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顽强的意志。
3.2 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在七年级开学初,我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我们都是一家人》,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打消他们疑、惧、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经过两周的学习,针对学生对初中学习的不适应,普遍表现出焦虑、迷茫、挫败的情绪,开展了《良好的心态,成功的一半》主题班会,及时指出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指导他们如何建立良好的心态。
在八年级阶段针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但部分学生难以把握交往的尺度,陷入早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指导学生开展了《与青春同行――男女同学的交往》的主题班会,既肯定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又让学生了解早恋的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学生注重穿着打扮,还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容貌的评价的现象,开展了"让我们一起美丽 "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怎样理解美、看待美,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美丽的正确追求,树立起自信的观念。从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针对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开展了《睁开慧眼看网络》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优势和劣势,正确地使用网络,使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在九年级阶段针对大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巨大,特别是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心理状态非常茫然的现状。组织了《昨天,今天,明天》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初三的学习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无论是在规范做人、学习、还是在融入集体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好好把握。还组织了《调整心态,把握成功》《超越梦想》《坚定信念,励志前行》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树立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3.3 搜集名人名言,培养健康心理。在课余时间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从中探究古今中外的伟人是如何成功的,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端正了学习态度。于是乎,教室的墙壁上便出现了这样的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看到学生的积极表现,我由衷地感谢名人名言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4 开通多途径的交流渠道,培养健康心理。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建立《你我悄悄话》,要求字数、内容不限,每周与我交流。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男生在周记中说:"自己很烦,下课游荡在走廊间,上课期间因心烦而静不下心认真听讲。真想把自己淹没在沙子里面,什么也不管……"看到这篇文章后,我立即与该同学进行交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公布了自己的QQ号微信号,允许学生用在QQ或微信上把心里的困惑说出来。
3.5 建立家校两向联系,转变家教观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家长的极端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心理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的培训,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采用电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从惧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到现在学生鼓动家长与老师交流。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参考文献:
[1] 黄煜峰,雷雳等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