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 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加之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各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必然。承担着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就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扎实做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现就如何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劳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还有,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

二、学生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劳动技工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学历低,社会实践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措施

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

二、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篇2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概念与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它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单元模块展开,以发现式、探讨式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等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地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教学任务,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和深度融合,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凸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与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涵盖两部分:一是校内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体系(含文化素养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二是实训基地的顶岗轮训学习体系(综合技能模块)。该体系根据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职业技能为主线,将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以技能为核心形成实训教学模块。实训模块化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提前安排模块化教学的班级,以便调整校内及实训基地的授课计划及评价考核安排。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先后与广东威尔登酒店、广州白云湖畔酒店、广东地质山水酒店等酒店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轮流派送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45天的短期实训,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基于企业经营实务、基于岗位服务流程、基于典型案例、基于突发事件将实训模块教学划分为:前厅模块、客房模块、中餐模块、西餐模块,并推导提炼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模块教学的主要内容,相应设置了各模块的教学大纲与标准。借助酒店实训基地的真实场景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切实培养并强化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三、探索完善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管理机制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属于工学交替办学模式,除考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外,还需兼顾企业经营服务计划的落实,掌握好企业生产经营与学校教育教学二者的最佳平衡点,提升教学效能。

(一)加强工学交替教学过程管理,打造企业及学校的“双师联动辅导”机制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密切结合体现在双元驱动的联合辅导与管理机制的形成。在实施模块教学之前,企业派遣基层管理人员或各岗位能工巧匠到学校联合学校教师共同为学生讲授酒店基本情况介绍、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实训安全与纪律教育、服务礼仪、职业道德、服务与服从意识、各部门基础知识、服务流程、服务技能强化等课程。学生在接受岗前培训后,能迅速适应并融入到岗位服务工作中,既稳定了酒店服务与管理质量,又保障了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好地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校方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工作组,派遣专业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赴企业顶岗挂职、担任项目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在岗指导,连同实训指导教师实施模块教学,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定目标、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结合学生在模块化教学期间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予以在岗指导、开设专门的讲座进行教导,切实培养并强化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二)维系实习生辅导短期实训生培养机制,实施以老带新的一对一在岗培训

篇3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为了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效果,笔者试图借助案例阐述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的决策,分析在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为什么高职院校选择了中档改革方案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含义与构成

教育资源投入教育领域之后,逐步转化为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质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其内容包括三部分:教育机会成本、学生个人成本和高校教育成本。

二、高职教育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属国有公办性质,长期以来习惯伸手向国家要资金、用资金,而不管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公立高职院校在教育成本管理上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成本意识。二是成本结构不合理。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部分高职院校教室、实验室的使用率只有60%,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三是高职院校没有成本核算体系。另外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

高职院校在这有限的经费中,其结构也不合理。笔者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2005年上述运行成本为2800万元,其中教育经费956万元;2007年增加到5800万元,其中教育经费1350万元。

三、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及实训经费的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其最基本的办学途径。多数高职院校正在加大改革力

度,这种改革一方面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另一方面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场地、设备和材料、人工投入。

高职会计教学以强化技能培训、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因此,优化高职会计教学计划内容的突破方向在实训、实习内容的优化。优化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优化的程序是

“职业岗位位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教学实训、实习内容遴选”。

针对目前上述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取了以下方案。

1.低档改革方案:在实训室模拟实训

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是:实训在实训室内完成,增加学生实训的一些耗材(空白账页、凭证、报表等)费用,与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实训教学相比较,经测算会计专业一般一年安排集中实训十周(周课时为26节),一般一个学生集中实训一周消耗耗材计费为10元。

2.中档改革方案: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

该方案实训效果是让学生每天都处在会计工作环境中解决不同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化培养。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是要有专用实训基地。这是一项一次性较大的投资,估计一个设施齐全的基地仿真实训要200万元。实训基地运行费用年均估计为30万元,总费用为20+30=50万元。按一个实训基地可满足1000人实训,则年生均增加实训费为500元(50万元/1000人=500元/人),是方案一的5倍。

3.高档改革方案: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现场实训

该方案实训的效果是在实习期间,学生跟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会计人员)从事企业会计真实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工作,可以得到现场指导和帮助。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为年生均增加实训费计1170元(1000+120+50=1170元),是方案二的2倍有余。

四、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决策

通过上述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三种方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训室模拟实训年生均经费低,但实训效果差;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模拟实训年生均经费适中,但实训效果较好;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年生均经费高,且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十分困难,但实训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目前一般高职院校会选择中档改革方案――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因为该方案年生均增加经费适中,基本上能够达到实训目的,实现最理想的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效果,培养出会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合理筹措建设资金

针对上述高档改革方案(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高职院校应尝试多种方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建议采用以下途径:

1.呼唤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从中央与地方对高职实训基地项目投入的比例看,地方投入资金虽然总体上超过了中央财政投入,但其中主要体现在项目上。学校的自筹经费,占地方配套资金总额的63%,而地方财政投资仅占29%。可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2.努力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如校内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完全出资兴建,然后向高职院校开放,收取实训使用费用,有关院校按实训使用情况分担建设成本。

3.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互为基地、校企双赢”为原则,建立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六、加快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建议各地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在鼓励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基础上,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

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效益。总之,各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办出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2]吴全全,王泽荣.职教教学改革新要求视角下的职教教师的专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篇4

关键字:电子技术; 实训; 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TM1-4;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1-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也同时促使企业重点关注制造工艺对产品质量的作用,开始规范工艺,对能熟练掌握规范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大幅上升,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技工学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才能做好人才的培养呢?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只是关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及考核,这更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而这恰恰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相悖。经验告诉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朝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开设合理的电子相关实训课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

学校开设实训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日常的理论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但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应该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再经过专业的项目来不断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等综合能力,最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所得相结合,成就个人的专业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就要运用恰当合理的表现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各自不断扩充和完善,最后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与学习的动力。因此在电子实训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电子实训课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时刻关注电子科学的发展,把最新的技术和最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笔者曾经在完成串联式稳压电源安装实验后,鼓励学生以此为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给自己的手机设计一部充电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制作出一个个既好看又实用的充电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最终也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因此,在实训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使课堂生活化,让理论知识衍生出生命力量;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

四、优化实训建设,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实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对实训中的电子元器件和各类仪器设备的功能、参数以及维护都很熟悉。再者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下企业实践,及时了解行业内最新资讯,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方向,与时俱进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落后社会现状和需求,当然,教授实训课本身对老师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也能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大实验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训和教学环境

实训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场地与环境等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对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加大对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实验设备的投入或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装或者自行设计研发新型试验设备,如仿真软件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现代实训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发展方向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或者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再者,实训课的教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相关设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形成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能更好的突出重点,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建一个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将老师的见解、课件、典型试验以及学生之间的探讨等等内容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教学平台,打破传统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课堂得以拓宽,也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学生的眼界、思辨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制定合宜教学方法

实训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准备,对实训课题和内容、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充分的了解,制定实训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合适的训练量和时间,训练量以学生不失去兴趣,不产生疲劳和逆反心理为度,允许因人而异,训练时间上对能力偏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宽松,并加大对其的辅导。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时,要对他们做好介绍,使学生明白实训的任务、目标和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实训过程中碰到的仪器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以及工艺要点跟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都能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教师既要坚持以学生独立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检查、引导。

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由相关的专业老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规划好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4.产校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室的环境中所能进行的实训项目比较局限,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日后工作中所需面对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也积极利用广东省政府对开展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的支持,联系各个电子类生产企业,为学生争取到进入生产一线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现实生产中接受更细致更专业性的培训,并通过对生产现场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来验证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操作规范,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提升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作用。

5.改善评价体系

在实训时,分时间段组织学生对各自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互评,鼓励大家分享心得,探讨问题、相互帮助、改进作品。老师在做出最终评价时,应该参考其他学生的意见以及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操作的熟练程度、调试方法正确与否、测试数据是否准确等综合情况来给出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机会和体验。

五、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实训课程的探索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文焕,金平,刘艳,闫捷.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00-103

[2].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141-142

[3]黄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实训室建设研究[J].教学研究,2012,(2):21-22

篇5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3-02

随着社会就业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更多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1]。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实践操作的技能指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一体化训练。在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既拥有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能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能更有效地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其所起的关键作用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国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3],如何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特色教学优势,积极推进和实施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全国各高职院校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纷纷成立各类会计专业相关实验室,开设一体化会计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1.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偏重理论,实训不足。现在的教学模式仍旧围绕以“课堂为中心”,理论教学的时间偏长,会计实训投入力度不够,造成了学生缺乏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能力,对于类似于借贷记账等实务操作仍旧掌握不好。

一体化实训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较为分散,内容普遍单一,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实训对于会计整体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会计实训条件环境滞后。建立配套完善的良好实训环境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较少,实验教学设备资源不足,实训的过程往往脱离具体的情境,只是纸上谈兵,与企业实际业务有很大差距。

高素质会计实训教师的缺乏。要取得良好的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效果,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是其前提与保证。会计实训教师应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会计实训技能。但目前高职会计教师因种种原因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实训方面还稍显力不从心。

1.2 主要对策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职业的需求,因此,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并重”,在课程安排上,实训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以“基础、够用”为原则,强化能力培养,配合技能训练,充分彰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优化科学有效的会计实训内容。好的实训教学内容是实训教学的质量保证。一是实训内容要合理,根据实训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训内容与操作技能;二是实训材料要具有真实性,选择企业真实经营的实训资料(凭证、账簿、表格等);三是要设计出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性与协调性。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 建立仿真性强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另一方面,加强与那些硬件设备较好、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机会。

提高实践技能,构建“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高职业素养、高业务水准、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那么提高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要独立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必须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积累相应的会计专业实践操作经验,因而,教师自身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训,在一线的财务工作岗位上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其对实训教育的反思,从而提高实训教育的能力。

2 基于“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能生存与发展,教师的特色最重要。”“双师型”教师就是一类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特色的教师。在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规定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5]:(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总之,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具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紧密相连,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灵活运用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能力。在高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宝贵特色教学资源,探讨建立一种新型基于“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对于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而言,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要全过程参与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操作的两个基本环节,牢固树立“理论结合实训,实训贯穿理论”的一体化教学理念。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在课程的设计、教案的编写还是授课内容安排上,“双师型”教师始终有意识地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开展“情境化教学”,把单纯的理论验证型教学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转换为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把后期会计实训操作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具体案列提前引入理论教学中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会计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实训操作的过程作为未来职场进行工作演练,通过实训过程中的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实训不等于彻底摆脱理论,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工作,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教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并贯穿在实训操作的全过程。同时,会计实训教学是一种持续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者的关系,一方面要不断反思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结合程度深入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如何改进等;另一方面,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不断检验课堂教学知识能否为安排的实训操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理论与实训交融”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与主导地位;显然,在“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一方面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精通其原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拓展动手能力、掌握实践技能。

要真正提高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质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起的关键作用无法替代。他们既是能课堂授课的讲师,也是实践操作动手作账的会计师,一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较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进行操作演示,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

“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由理论教师通过课堂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实习老师指导担任,自成体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只考虑记住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大,而实习时则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基于“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管是会计理论课还是会计实训都由一名“双师型”教师担任,使教师经常接触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既熟悉专业理论,也熟悉专业实践操作,非常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这种“双师型”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标准,必会带动教师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结论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特色的、基于“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指明了“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中实施中所起关键作用和主导地位,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是高职院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 王佳满.浅析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l2(6):229-230.

[3] 甄晓红.浅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28-130.

篇6

按照市教委、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的教学和教研的实际,将展示课的观摩和学校的教研、科研、教师培训结合在一起,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研究与“华育杯”青年教师大赛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师培训,达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在编在岗所有教师。

(三)、培训时间

年11月-年7月

(四)、培训内容:

展示观摩20节课、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实践交流与研讨、全员个体对话式研修

1、青年教师(≤5年教龄教师)观摩青年教师基本功20节课

2、课改探索实践展示观摩20节课

(五)、培训方式

u总体构想

1、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2、与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华育杯”相结合。

3、自学、备课组观摩与教研组观摩相结合。

4、“精研”与“选看”相结合。

u青年教师基本功观摩课方案(≤5年教龄教师)

1、分学科每个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年级,精看本学科本年级的观摩课录像2--4节;选看16--18节

2、借助“华育杯”进行观摩课研究展示;

3、写出2节评课记录和上交开课的所有资料。

u探索课观摩学习方案

探索课的观摩与教研组教研计划一并实施。

首先每个备课组根据光盘内容,选看本年级的教学录像并进行研讨和对比研究,即每个人可开相同内容的课进行对比,融进自己的想法,然后每个备课组推荐最好的课给整个教研组教师,并在整个教研组内进行观摩、教研组对推荐的课进行集体评课和研究,写出评课建议。(各学科计划由教研组制订)。

学习课标分年级观看录像对比研究看录像和开课相结合

找出优缺点选看其它录像推荐到教研组研究对比评课

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六)、考核

观摩课要写出书面点评,学校组织对教师点评进行评优。

篇7

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2、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3、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4、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达标培训为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粉笔字、板画、钢笔字”的基本功培训。

5、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

6、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7、立足长远,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校的管理行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边步安为组长,郑飞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导处负责。

2、加强管理与督查

学校对教师培训实行过程管理,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系列。

四、具体措施

1、教导处牵头,系统组织本校教师举办新课程知识以及现行初中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论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坚持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主要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教研组组织学科业务学习,指定学习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发挥校园网与学校资源库的功效,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篇8

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

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四、培训内容:

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

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

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5月30日

教师进修学校

曹益伦

郑国平;张  谊

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我镇全体在职教师

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

C、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具体培训进程、内容:

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共2页,当前第1页1

⑥、7-8月实践操作,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业4;

⑦、9月份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写好个人学习体会,培训总结;复习迎考。

六、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

2.书面考试。主要测试《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念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评价依据。

3、考评阶段(XX年9月底)。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

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①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我镇在9月底完成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②书面考试。9月底全市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③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④总结评价。XX年9月底建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培训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七、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1、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2、教师培训学习(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九龙湖中心学校

篇9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育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将学习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再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充分的交互性,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有效控制空间和时间的功能,如录像、录音、三维动画、图片等;能打破文字的限制,采用声像效果,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趣,学生学习时更具体、深刻,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钳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培养面临着一道道难关:复杂的机器不能拆卸,一些工厂、企业学生很难进去参观学习,一些昂贵的设备、仪器,学生很难有机会在现场操作等等 ,我们将其形象地概括为“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钳工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 “一把锉刀闯天下”,所以有些学生戏称钳工实训是“锯烂铁”。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原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钳工学习兴趣的培养,始终进行着一种简单师傅学徒式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三、钳工实训的信息化教学思考与尝试

信息化教学最关键是教学软件的开发,通过仿真模拟、实时评价等实现教学目的,而这些都需要软件的技术性、实用性来保证。

1.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即在物质条件上做准备

这是开发研制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前提,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骤工作将从物质上、根本上决定这个教学软件是否成功、是否有较高的教学实用价值。教学资源既包括基于教材内容的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更要包括扩展性学习资源的收集。中职钳工实训基本技能包含了:划线、锯割、锉削、钻削、铰孔、攻丝以及各种量具的使用等。知识点涉及机械专业各门学科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钳工工艺学、金属材料、力学等等,以及必要的数学计算。这些资料都要收集进入软件数据库。

2.教学资源的加工组合,即在技术上开发研制教学软件

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步骤,主要是把教学资源组织起来,使之变活,变成可操作性强、方便实用的教学软件。它不仅仅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通用技术,更需要掌握Pro/E造型、3D SolidWorks软件设计等专业技术。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比较完善、兼容性较强、系统相对较复杂、性能却比较稳定的好软件,是能否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在资源的加工组合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这两大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钳工实训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必须注意各种教学资源的分类,如面的加工分为平面、曲面和斜面;配合加工分为对配、全配和混合配;工件形式还可以分为单件、配合件和组合件。在软件开发时必须充分熟悉掌握教材,并加以归类、组合,便于在实际运用中统筹兼顾工艺分析与实技训练,使各种技能之间合理交叉训练,以期取得最佳实训效果。

3.教学软件的应用,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时,在教学软件里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展现工件的制作过程,整个过程随时可以进行三维和二维的对应比较,不仅形象生动易懂,而且每一工步都会提示适用工具、注意事项等,大大提高了实训安全系数,更提高了实训效率。信息化教学平台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专家在线指导、问题答疑,也可以为学生提高远程讨论、交流和反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考核评价

信息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的运用,其考核和评价体系是一个交叉的、互动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共同学习和个别学习功能,增强学生学习评价的互动性。在安排实训课题时,先给学生分组并给予一定时间的讨论,让每一组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分析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及时纠正不合理工艺方法,制定加工工艺卡,然后再经过教师重、难点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后开始实训。这一过程的考核评价是实时的。在实训结束后,安排学生对实训工件进行互评,把测量结果输入教学软件中,系统会及时反馈工件加工质量,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经过教师讲评,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钳工实训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1.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钳工实训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近距离观看往届学生的钳工实习作品,身临其境的体会校内外举办的钳工技能比赛。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让学生觉得钳工操作既有新意,又很简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及时了解考工、考级及钳工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前认知钳工实训中一些较难的技术,如工艺安排、尺寸精度的掌握、配合件的完成、简单机器的装配等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迎接挑战的激情。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2.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在实训中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钳工实训教学的重要课题。信息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和启发性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好基础。

3.有利于开展分层次教育,确保实训效果

对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开展分层次教育,可以不断重复、模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训练目标,适当降低技能训练要求,采取分层递进、分类指导,尽量找出其训练过程中的亮点给予鼓励,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确保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信息化教学只是传统教学的补充,绝对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

信息化教学在钳工实训工作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增加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并能运用技能,所以特别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学生从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使学生在发现学习中主动掌握新工艺、新技能。

4.要加强“协作学习”

篇10

任务驱动 技能实训 教学模式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职业道德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内涵。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大胆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研究背景

我国职业教育虽起步较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职业教育人的不懈努力,发展很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养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既要有够用的理论支撑,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构成了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相对独立的环节进行,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没有融为一体,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在一起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从事电工电子教学多年,在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项目的“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涵盖了中高级电工和维修电工的岗位技能,有目标地学习,主动地学习,项目设置结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情境,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高,我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做的就是组织和引导,通过两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做项目的建立

1.课程改革的理念

我院已成为示范院校建设学校,一直在探索和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人才要求日趋完善。由于科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道德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内涵。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课程设计紧紧围绕中高级电工和维修电工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大胆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教学的目标。

2.课程教学体系建立

为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将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技能的训练与考证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目标任务,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与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

3.教学做教学环境的打造

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了我系电工电子类“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十间,电工操作一体化教室三间,实训中心的老师到企业调研学习,制作了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多用途电机控制实训板,在教室里能进行多媒体演示、分组实训操作,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也能及时收拢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集中指导。

三、实践

1.课程分为八个任务

电工考证为主线,技能培训为目标。项目分为电工工具和仪表,导线线头加工、室内配线、生活电器安装,安全用电、低压电器安装、防雷与接地,电机控制等,

2.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技能培训和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由教师提出任务,指导学生准备相关资讯,每个小组必须在图书馆借一本电工操作方面的工具书,教材只作为参考资料,资讯来源是多方面的,以小组为单位拟出任务书,在课堂上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在实训后写出实训报告。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学习。

3.评价和考核

每次项目训练后组织小结,由各个组派代表讲述实训情况和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努力的方向并自评,老师再组织全班参加给出一个评价,作为实训操作评分。以50%计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20%为出勤成绩,30%为计划书和报告书成绩。

4.反馈和纠偏

每一种改革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地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在这个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非常注意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收集和解决,向班干部和普通同学收集反馈意见。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来不断修改教学过程,使得同学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全程都能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