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升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6 17:5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提升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提升计划

篇1

一、“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素质为关键,以创新和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贯彻公司的战略构想和基本管理思想,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从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促使的落实等方面,横向比较,纵向自查,真正找出影响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拓展成果,力求实效,使各方面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提升年”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管理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持续巩固、强化、完善公司在安全生产、规范关联交易、现代化管理、营运改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基建管理等方面取得管理成果;使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公司系统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牢固、依法实现fam系统的高效运转、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千万工程”建设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略,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不断培育和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快速缩小与同类优秀上市公司的差距,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全国电力行业的优势和地位。

二、“管理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与时间安排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思想是发展之源,观念是成功之因。各单位要结合集团公司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灌输,尽快把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层次的决策部署上来。

企业管理面宽、量大、专业性强。开展提升管理年活动,必须把管理定位在目前公司正在推行的各项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的落实上。要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深刻的体会,认真地贯彻,坚决地执行。要加大对公司目前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逐步使企业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牢固树立起现代企业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生存危机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

本阶段各单位主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加强集团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的宣贯和学习,使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把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层次作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工作主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的形式,加强对公司各种管理举措的学习,领会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观念上明显转变。

(二)查找不足,明确差距

要从安全生产、经营、基建、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入手,加强与华电集团系统内部和行业领先管理水平的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要按照今年行政1号文精神,重点检查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查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并树立起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二是查安全管理,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并举一反三地进行了整改;三是查关联交易,是否按公司要求进行彻底整改,并从制度程序上进行规范,制定了具体措施;四是查全方位营运改善,在安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是否全面进行了对标和营运改善,与华电集团内部企业相比、与行业内同类型企业相比是否领先;五是查管理现代化的实施,是否从思想上对fam系统有了足够重视和了解,该系统对本单位的各项管理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六是查基本建设,由基建项目的单位在工程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漏洞,与公司提出的基建目标还有多大差距,等等。

本阶段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检查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于日前报公司“管理提升年”活动办公室备案。

(三)制定计划,落实整改

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相关专业和职责分工,提出整改措施,列出详细具体的整改计划,明确完成时间,统一报公司活动办公室。

要坚持边自查、边整改的原则,对本单位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真正整改。整改工作要注重实际、突出效果,努力达到立践立行,立竿见影。

本阶段各单位要将“管理提升年”活动与贯彻落实集团和公司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公司建设“千万工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fam系统运行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势主义,切忌走过场,保证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真正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司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持续提升,巩固成果

各单位要按照动态、可持续的原则,积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总结“管理提升年”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既定目标,及时“回头看”,力求从理想观念上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制度措施上进一步规范实用,确保管理的长期效益。要增强管理创新意识,紧紧围绕企业低成本运营、管理现代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工作,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努力培育和形成创新管理体系。公司“管理提升年”活动办公室要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推广和提炼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提升年”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把加强领导贯彻于活动始终,制定详细具体的活动计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管理提升年”活动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单位要切实把活动作为本单位全年工作的主线,根据职责分工,自上而下的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务期必成。

(二)统筹指导协调。要充分发挥公司本部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的作用,定期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工作,搞好策划,严密组织,及时指导,宏观调控,确保“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整体推进。公司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研和工作协调,深入基层单位加强活动指导,提高活动质量。

(三)注重总结交流。要注意提炼和推广各单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单位进行大力宣传、翔实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

一、管理目标描述

综合计划管理是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综合计划管理新机制,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决策机制、明确分配方法、树立超前意识,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规划、计划、预算刚性衔接,充分发挥综合计划平衡专业计划、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县级供电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管理范围和目标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和信阳供电公司按照职责权限对信阳市各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调整、跟踪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基层单位分解、下达、调整、执行分析、考核(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具体分为发展投入、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指标,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标类,涉及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等;二是项目类,全部为发展投入指标,包括电网基建、小型基建、固定资产零购、生产技改、生产大修、非生产技改、非生产大修、营销、信息化、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专项计划。所有涉及资金投入的项目均属综合计划管理范畴。

三、评估与改进

(一)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百分制、分阶段进行评估。

计划编制上报阶段(30分):对计划建议的及时性及上报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及时性占10分,按时上报得10分,每滞后1个工作日扣1分,最低得O分;填报质量占20分,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内容完整,资料翔实,无明显错误得20分,不满足要求酌情扣分。

计划调整建议阶段(30分):对调整建议的及时性及上笾柿拷行评估,其中及时性占10分,按时上报得10分,每滞后1个工作日扣1分,最低得O分;填报质量占20分,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内容完整,资料翔实,无明显错误得20分,不满足要求酌情扣分。

计划执行阶段(40分):调整指标或投资项目数量及资金均低于5%,得10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1分,最低得O分;自筹资金投资计划完成率100U/0I得20分,每完成偏差一个百分点扣1分,最低得O分;在项目抽查中,没有发现私自变更项目内容、虚列资金、未达到预期效果、虚报竣工时间及资金完成、竣工验收未通过、审计中未发现重大问题等,得10分,每发现一起,扣1分,最低得0分。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手段落后,急需改进。目前,全市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的上报、汇总、分析、下达全部依赖人工,工作量十分繁重,工作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差错。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的缺失,还会造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上报的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质量偏低,给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控和考核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自筹资金投资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分析深度不够,管控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自筹资金投资计划下达后,后期实施需要经过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结算、决算等多个阶段,目前的跟踪分析对项目形象进度划分的环节还不够细致,难以精确判断项目计划执行的详细程度,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1.进一步加强自筹资金投资管控

按照省公司新的管理要求,修订县级供电企业自筹资金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县级供电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方向,严格执行编制、审核程序,注重计划执行刚性,避免较大规模的计划指标和自筹资金投资项目变更,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确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的,要按规定履行计划调整程序。积极督促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计划编制水平,确保自筹资金生产性投资计划完成率100%,确保各项综合计划指标顺利完成。

2.组织开展自筹投资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

进一步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细化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大协调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指标与资金投入的有效衔接.借鉴电网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县级供电企业和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对自筹资金投资项目开展里程碑计划管理,将计划下达到竣工决算之间的环节进一步细化,并提出节点时间要求,同时,对县级供电企业和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提出信息反馈要求,实现投资管理过程可控、在控。

四、综合计划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健全管理体系,大力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建章立制,出台县级供电企业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明晰职责界面,建立起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二是以综合计划管理为依托,打造一个横向专业协同、纵向衔接贯通的管理平台,与同业对标、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互联互通,切实提高综合计划统筹管理能力。

篇3

关键词:松溪县;科技管理;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

1科技管理的概述

科技活动是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科技管理是对管理科学的运用。是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对人员、设备、资金进行优化整合统一管理的行为。通过科技活动进行有限的调节与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目前科技管理是通过科研项目组织、控制生产管理工作,整合并利用各方面资源,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过程。科技管理的成效与认真贯彻科技政策、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潜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我省(福建)科技部门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福建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关于科技的相关规章制度;我县也相继出台了《松溪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主要是为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意识。但是受到传统理念与工作方式的制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摸索和解决,走一条适合我县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为科技进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科技管理的作用

科技管理的内容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需要而各有不同,工作重点有所侧重。有的注重专利申请,有的重视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工作,有的支持研究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等,随着科技管理业务重点的改变,相关的科技管理内容、手段也随之变化。科技管理工作是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的得当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效果。

3松溪县科技管理的现状

3.1松溪县科技的基本情况

现有科技管理人员4人,其中行政1人,全额拨款事业3人、知识产权局1人、情报所1人。内设机构有计划股、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开发中心、科技情报研究所、科动办、地震办,下属单位有知识产权局(副科级事业单位)。上一轮机构改革科技局并入县发改局,属挂牌机构,实际上独立。本次机构改革(2015年)科技局完全合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已为松溪县企业科技发展得到不断提升。

3.2全县科技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2013年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全县有23家企业获得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授牌。自主知识产权成效明显,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县共有创新型企业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科技项目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设立“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16年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共7个,组织县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1个,创新资金项目16个。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品开发的技术引进和推广、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方面。全县R&D经费研发投入比上年度增幅28.9%(上年度3193.2万元,本年度4116.5万元)。3.3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和实施的主体。我部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专利的创新驱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加大专利工作力度,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利用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宣传活动周,向企业群众宣传专利基础知识,发放《专利法》《专利申请资助办法》《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县政府关于调整县专利奖励金额的通知》《松溪县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资料,积极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二是邀请省内外专家与机构主动上门服务。逐家走访企业,面对面,一对一现场为企业提供专利研发、申报和保护等方面的服务。邀请福州博深专利律师事务所林锋多次到科技型企业,指导专利申报,仅我县永顺机械有限公司获得有效专利数近60项。2016年,我县专利申请量共23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80项,外观设计专利34项;1专利授权量共15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5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同比去年有增长194.1%。

4科技数据建库工作创新管理

通过科技数据建库工作创新管理不断完善为更好地为企业规划发展方向,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我局坚持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我局多次组织业务科室人员深入乡村、企业,了解企业、合作社技术研况,掌握技术研发动态,引导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二是建立企业项目数据库。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编制、储备一批对全县产业布局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性、前瞻性、高质量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及时根据政策要求联系、指导、帮助企业制定科技发展计划,申报科技发展项目。对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存在问题,督促企业按时保质完成科技项目实施并及时验收。三是建立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在全县范围内初征研发经费超过1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备案工作。

5拓展促进企业“产学研”成果对接

积极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将先进的技术的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结合起来,推动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做好科技成果对接工作,先后帮助我县华韵竹木、金花葵农业发展、普伦斯泵业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项目成功对接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对我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6抓平台建设,推动科技的进步

着重抓好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带动双创工作,我县的畅宏公司运营的畅想空间被列入省级“众创空间”是我市5个县级众创空间之一。同时抓研发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目前用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2016年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12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1家高新技术企业。

7加强科技部门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做好科技宣传工作

科普宣传工作是科技部门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今年借助各类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2016年4月18日参加县工商局召开的全县规上企业培训会;组织开展4•26宣传周活动摆摊设点,向参加的群众发放《专利基础知识宣传手册》等专利材料;组织开展的科技•人才活动周活动;开展的科普宣传日活动。同时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咨询人员,管理和项目咨询、培训服务等领域提供更权威、专业、高效的科技咨询服务,多次邀请福州联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福州博深专利事务所、福州鼎新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福州远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与机构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专利申报等。

8存在的问题

篇4

精密达标准化之路

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是在002年,随后公司成立了“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其职责是全方位构建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积极参加印机行业的标准化活动,依靠标准化管理来促进公司的发展腾飞。

十多年来,公司一直积极参加印机标委会组织的各项标准化活动。到目前为止,公司已主导或参加了十多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负责起草的JB/T 9123-010《印刷机械 热熔胶订包封皮机》、参加起草的GB/T 25681-2010《印刷机械 胶粘装订联动机》、主导起草的GB/T 28692-012《印刷机械 热熔胶订设备 通用试验方法》、参加起草的GB/T 28385-2012《印刷机械 锁线机》四项标准已实施;负责制定的产品标准《印刷机械 辊式配页机》、主导制定的基础类标准《印刷机械 印后设备类别划分》、负责起草的基础类标准《印后机械基本术语》以及参加制定的基础类标准《印刷机械 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4项标准等待批准;负责制定的《印刷机械 节能产品评价方法》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精密达公司的标准化是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而逐步提升的。公司领军人郑斌具有超前的发展理念,一直支持公司参与印机标准化活动,从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标准化活动的着眼点不仅在产品制造领域,而且在产品的使用领域。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项目《平装书籍要求》和负责制定的国家标准项目《精装书籍要求》等待批准。负责起草的《书刊装订用PUR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此外,精密达还参加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装订工》的制定,为国家对“装订工”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教材,对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评价依据。同时也满足印刷装订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管理的需要,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随着公司标准化活动的逐渐加强,国际标准的舞台也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参加的标准制定项目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印机行业和印刷行业,现已延伸到相关的国际标准。目前,精密达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加制定了国际标准ISO 16762《印后加工——一般要求》和ISO 16763《印后加工——装订产品》。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在公司内部,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逐步在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施运行,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精密达现已发展成为印后设备的龙头企业,JMD品牌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建立内部标准体系上的具体实例:

基础标准方面如《设计文件编制规范》的实施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出图效率提高了20%。

工艺方法类标准如《通用装配技术要求》的实施,使机器的装配质量及运行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延长了生命周期,降低了服务成本,缩短新进装配员工的培训时间。

产品标准方面如《锁线机检验规范》,锁线机是传统装订设备,在一年前还没有出台国家标准,公司结合行业现状对其编制了指标要求较高的企业标准,出厂前严格按照该规范检验,以保障设备质量。

管理标准方面如《新产品研发流程》、《技术文件(纸质档、电子档)管理规范》、《工艺变更管理流程》等的实施,使工作、生产秩序井然。

标准化赢得竞争优势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技术纲领、规范和依据,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加行业的标准化活动,尤其参加以客户为主体的标准化活动,既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为改进提升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夯实了基础。同时,由于标准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将公司产品的技术嵌入到标准中,宣传了自己产品的技术,建立起新的客户预期。随着标准的广泛实施,又淘汰了低水平的对手,使标准化活动由原来的纯技术型拓展出商业含量,由此展现了标准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打造印机行业标准化模范企业

精密达公司将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密切联系印机标委会,把研制、推行行业的标准化作为己任。精密达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印机制造技术,与我们的用户群合作开展产品标准的专题研究,以实现制造和使用的直接衔接,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标准的实用性;我们将开展对国际标准的收集与研究,为我们的产品的出口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还计划以明年迁入新建的精密达工业园为契机,对企业的标准化体系作进一步提升,特别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上更加细化完善,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印机行业的标准化模范企业。

的印机标准化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昌昇就积极参与印刷机械标准化活动,参加了多项印刷机产品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活动,为推动印机标准的完善和进步作出了一定的努力。进入21世纪以来,昌昇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量,在国家、行业标准化活动方面的贡献随着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进步一同提升。

纵观近20年来,昌昇先后参与了印刷机械主要产品标准《单张纸平版印刷机》GB/T3264-89、2005、2010三个版本的进步性提升修订工作。昌昇将企业多年来积累的产品制造和检验技术、方法无私地奉献出来,融入到每一次的标准升级中,积极与同行专家讨论、共享技术成果,有力促进了行业主导产品的技术进步。

2005~2009年,昌昇主要参与了JB/T 10828-2008《单张纸双面平版印刷机》、GB/T 23279-2009《单张纸输纸机》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2008年,根据国内大型印刷机市场和技术发展状况,昌昇率先提出了制定大幅面印刷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设想,很快得到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和专家的首肯和大力支持。此后,昌昇一直积极努力,从国内外代表机型和水平指标的筛选、试验和确定;到与相关科研院所和专家及同行积极交流商定方案;再到积极起草,反复评审交流标准稿;最终形成了专家和同行们协商一致的、能够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国内大幅面印刷机型的第一代产品标准——《印刷机械 全张及以上幅面》的报批稿,并已上报工信部等待批准。该标准的制定过程,得到了印标委领导和专家们的积极指导、印刷机制造同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开创了“标准化对象适合,技术要求恰当,编写和格式规范”的科学严谨的制定标准之风,推动了整个印刷机械标准制定水平的快速提升。

近年来,昌昇还主要参加了GB/ T28387.2-2012《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等标准的制定。2013年,昌昇又提出了“印刷机测试图文”和“UV一体生产线”两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项目建议,筹划着今后几年印机行业标准化的工作项目。并且,昌昇还积极参与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化贯彻与意义

昌昇集团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企业标准化的作用,设置了专门的综合标准化工作机构,委任了专门的企业标准化工作负责人,并在人力数量、资源设备方面提供保证。相关工作团队人员也认真负责,从企业战备高度定位标准化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围绕企业产品制造的“人、机、料、法、环”的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工作;沿着产品制造的“研发、工艺、采购、生产、检验、销售、服务”过程提供标准化的强有力的引导、规范和支持。“标准”形成完整的体系,“标准化”贯穿于产品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构建了企业运行的科学、完整、规范的标准基础。

通过积极参与印机标准化的活动,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产品的形象得到推广,企业知名度也得到扩大,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实效。

由于昌昇领导的重视和标准化工作者的努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公司中获得认可和好评,标准化已成为维护企业运行秩序、优化工作方法、稳定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管理者和标准化工作者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将标准化的方法和要求逐渐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企业更加规范地发展。

标准化的重要性

前些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大家都在不断地寻找这个制约瓶颈的根源,但收效不甚明显。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标准化对企业、行业,乃至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发展首先必须有标准化,没有标准化谈不上发展。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标准化的支撑,企业发展会很缓慢。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有许多企业在轰轰烈烈地搞标准化,写标准、建体系,工作做了很多,但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不明显,为什么?这说明我们的标准化基础还很差,我们对标准化的理解还很狭隘。要让标准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标准化的内涵。标准化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不仅仅是制定几个标准,还包括体系的建立和标准的贯彻实施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每个环节均需要构筑在标准体系之上。

华岳的印机标准化工作

浙江华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对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比较支持,也是较早参加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企业之一。2005年公司就开始参加切纸机等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随后每年都参与标准的起草工作,并负责起草了几项标准。截止2012年,公司已经负责或参加起草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其中已经实施的国家标准2项(GB/T20956-2007和GB/T28387.1-2012),行业标准3项(JB/T8115-2010、JB/T3789-2010、JB/T3090-2010)。在起草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动配合标委会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标准的起草任务,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先机。2013年我们也参加了两项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过程中。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的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公司一直参加印机标委会的工作,曾经协助标委会在公司召开标准讨论会议,邀请行业和标委会专家到企业指导,并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通过与标委会的接触与交流,提高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推动企业把标准化工作做到实处,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发展标准化的良好氛围。早在2008年公司就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通过浙江省质量监督部门认定为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标准不断更新,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近些年,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与切纸机相关的欧盟标准在不断更新发展,我们也同步做了新的采标工作,企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不断地推行,2012年又新建立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控切纸机产品通过了德国TüV公司的CE认证,这些都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企业的标准化是全方位的,贯穿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标准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有一种说法:“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标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标准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自然也变成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参加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前提还是以企业的发展的目标,首先是参与印刷标委会的活动,参加标准的制定,将我企业的技术优势可以体现在标准中去。同时,增加我们与同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互相促进提高,通过标准的起草过程,我们对标准的理解更透彻,我们的技术设计和产品开发就可以靠近标准,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提前按标准的内容实施。另外,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企业去积极参与。

一些企业在宣传自己是标准的制定单位,所以产品肯定是一流的,这只是制订标准的一种简单效应。标准的制订,其实带给企业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参与GB/ T20956-2007标准的制定,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欧盟标准的内涵,知道了我们产品的不足之处,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提升产品的结构和性能,从产品的结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完全符合欧盟的质量安全要求,拓宽了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的市场范围,同时深入到美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扩大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到标准颁布实施后,2008年我们率先委托国家印刷机械监督检验中心按该标准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检测,使我们的产品首先做到符合标准,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2012年通过了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认定,这促使我们继续发展提高。

陕西北人的标准化工作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参加了印刷机械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几十年来一如既往致力于该工作。其间不但承担了多项行业及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还参加了多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如:GB/T 25679-2010《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GB/Z 26138-2010《印刷机械 印刷机系统和印后系统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图形符号》、GB/T 28383-2012《凹版印刷机》、GB/T 28387.2-2012《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2部分:印刷机、上光机和印前机械》、JB/T 3090-2010《印刷机械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方法》、JB/T 5431-2006《印刷机械 卷筒料凹版印刷机》、JB/ T 6422-2006《纵向分切机》、JB/ T 8585-2010《卷筒料复合机》,以及待批准的JB/T XXXX《卷筒料卫星式柔版印刷机》、JB/T XXXX《印刷机械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 T XXXX《印刷机能效试验方法》等。陕西北人承担起草和参加编制的标准都通过了审批,并出版。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工作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获得最佳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印机标准化工作,可以把我们的经验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不少同行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同时,一些重要的参数和要求得到了规范等,这样使得企业更加明确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应向什么方向发展,进而更好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公司对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标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渐形成以法办事、按标准要求办事的习惯。

今后陕西北人一方面仍会积极参加印机标委会的工作,为提高行业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公司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水平,近期将进行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工作,使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标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对标准制修订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这与企业对行业标准的认识水平大幅度提升分不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企业从新的角度认识到行业标准的重要性,认识到标准化工作是维护企业自身和国家利益的需要,行业标准也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激烈竞争的“技术壁垒”;明白了没有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出现偏差或者行业标准执行不严,不仅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声誉,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

宏富的标准化工作

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自从2009年以来积极参与丝网印刷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先后主导起草制定了JB/T 11118-2010《印刷机械 丝网涂布机》、JB/T 1745-2010《印刷机械 激光纸冲洗烘干机》、JB/T 11119-2010《印刷机械 绷网机》、JB/T 1757-2010《印刷机械 网版晒版机》和JB/T 2204-2011《印刷机械 平送式烘干机》5个行业标准,参与制、修订了JB/ T 11120-2010《印刷机械 网版印刷紫外线光固机》、JB/T 11128-2010《印刷机械 玻璃印刷机》和JB/T 1759-2010《印刷机械 网版烘箱》等多个行业标准。

在制、修订标准的过程中,我公司技术部依照制定标准的要求,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件,并召集技术部、质检部和生产部相关人员召开了很多次有关行业标准制定的研讨会,并以电话、网络等方式征询了大量同行业者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了现在公布的行业标准文件。作为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公司也依托每年进行的为期一月的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审工作,在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行业标准宣传和贯彻工作,让所有员工都能认识到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尤其是行业标准中产品检验条件和方法,公司质检部均是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验收设备。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扩大行业标准的影响力,我在行业杂志上积极撰稿,就行业标准对丝网印刷设备的生产和市场的指导作用发表了多篇文章,反响良好。

标准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丝网印刷设备行业标准仅从数量上讲,基本包含了丝网印刷设备的各个系列,无论印前、印刷及印后设备均有相关行业标准推出,尤其是全自动玻璃印刷机和全自动多色网版印花机标准的制定和推出更具有创新和指导意义,对于玻璃印刷和服装印花深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多年来在玻璃印刷机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彩晶玻璃、工艺装饰玻璃、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家具玻璃、电子玻璃等玻璃行业深加工中,针对不同玻璃行业的工艺要求,推出了十多款创新的高性能玻璃印刷机,并且远销到英国、波兰、俄罗斯、土耳其、印度、中东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继续推动标准化工作

每一项行业标准都需要很多行业专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多次研讨并努力申报而最后形成,制、修订出了标准后决不能束之高阁。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将会从自身做起,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标准、使用标准,增进标准各利益主体对标准化的了解,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标准化工作,积极营造一个“讲标准、定标准、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标准用户了解标准、理解标准,最终实现正确使用标准的目的,真实理解标准有助于每个人更加便捷地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尤其是印刷企业的设备采购决策人更应该学习好标准用好标准,使标准成为采购决策的指南。标准也包含了对安全的考虑和协商一致的检测方法等,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无障碍性。标准还为技术创新在市场上的推广提供了平台,并能够促进市场更好更快发展。所以,标准的宣传与贯彻执行将成为我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

如何使丝网印刷行业标准成为指导生产、开拓市场、创造效益的有力武器,仍需要各个企业不断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设备制造水平,为制修订出更好的行业标准而努力工作,这些要求也是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今后在标准化方面的计划与目标,公司全体也将会更加不遗余力地利用好标准平台,投入到各项标准工作中,让标准更加深入人心。

积极参与印机标准化工作

2005年,上海紫宏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折页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折页机》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对原JB/T9116-1999《折页机》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JB/T9116-2006《折页机》于2006年11月27日,2007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修订版的提出,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折页机的试验检测方法、技术性能指标以及安全要求,为保证用户的实际利益完善了法律依据,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2006年9月全国印机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对2000年前的印机标准进行制修订的要求,上海紫宏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全国三面切书机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为满足标准的适时性和先进性,针对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发展需要,主动承担起1999版《三面切书机》制修订工作。本标准为第3次修订,对原标准中的基本参数、外观质量、试验方法等指标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增加了安全防护的内容。对电气安全要求也作了必要补充。

2011年,公司负责起草了国家标准《锁线机》。新标准GB/T 28385-2012《锁线机》于2012年5月11日,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制订、实施,为生产、制造“锁线机”的单位提供了全面、具体、严格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依据。

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内精装书籍联动线的设计及市场秩序,有效控制带有危险隐患的国外二手产品进入我国,填补精装书籍联动线在制造、检测、评价、贸易等重要环节上的法规空白,保障广大用户的利益,公司于2013年申请起草国家标准《精装书籍联动线》,现在该标准在审批中。

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

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佳秩序,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备,有限的投入获得期望的产出,这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研发部门从设计源头依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产品特性作出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检验方法到包装、存储运输每一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产品达到稳定的质量目标。

参与印机标准化,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在产品生产、实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操作行为和作业流程,从而控制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发现质量缺陷,也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只有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从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标准化助力节能减排

公司致力于追求制造名牌装订机械产品,同时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创建绿色和谐紫宏品牌。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照明节能

使用高效节能光源代替原有的低效光源,在节电的同时改善照明环境,从而给职工提供一个舒适、稳定的办公环境,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护了人体健康。

2.电机节能

电机节能技术主要分为变频调速节能和相控器节能,对于速度变化比较频繁的交流异步电动机,使用变频调速的效果最好,调速范围大,稳定性好,运行效率高,如水泵、风机等。而在负载变化较大且不允许速度变化的电机,使用相控器节能效果最佳,如气泵、空气压缩机等。在整机调试过程中每年就可节省3~4万元电费。

3.采用环保材料

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新材料、新工艺,选用经过认证的黏合剂和胶水,改进零件的落料工艺,减少切削加工;选用不锈钢材料替代零件加工后镀铬抛光以减少重金属污染;机器外表面的油漆采用喷塑,并外包给有资质的厂家使职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标准化赢得市场

上海紫宏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制造印后装订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主要制造折页、配页、三面切书、精装书籍加工等设备。

公司制造的每一台设备出厂按《产品出厂检验标准》,到客户处售后服务人员按《产品安装调试验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验收,这两个产品标准是结合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及客户的需求在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与补充,其中《产品出厂检验标准》作为销售合同的附件,这样避免了一些商业纠纷,公司生产的设备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

从1999年第一台折页机下线,公司的折页机系列产品已销售超过万台。多年来研发部门不断加强标准化科研管理,重点从规范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科研,以标准的形式固化先进技术、成熟经验和优秀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专利技术的标准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搭建平台。为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电气控制方面不断摸索,并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目标。产品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上海市专利新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等荣誉,同时先后制修订了国家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实施,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同时也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篇5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体现。

为充分显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课题组对杭州下沙各高校2007届来的一些学生随机抽取并进行了访谈,从中希望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作用。以下是四个典型访谈的记录。

甲:男,07届毕业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未做职业规划,但是从大学开始有着自己的终极目标。3年多来自己创业两次,失败,同时换过6个不同岗位的工作。现今处于待就业,几乎没有积蓄,但是一心想着创业,在迷茫中挣扎。

乙:男,08届毕业生,英语专业,未做明确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民企做文秘,一直坚持到现在,目前职务仍旧是文秘,月薪4000,身上也有一点积蓄,但是对于目前枯燥的生活表示乏味。

丙:男,09届毕业生,工业设计专业,曾做明确的职业规划,大四开始就职于教育培训机构,后自己开始创业做培训,现今拥有一个私人工作室,业绩未详,仍旧在拼搏中,对目前的成绩还算满意。

丁:女,07届毕业生,工商管理专业,曾做明确的职业规划,毕业后一直就职于政府单位的合同工,去年考上公务员,成为编内职工,对目前的待遇和成就比较满意。

从上面可以看出,进行过职业规划的丙和丁,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明显要比甲和乙来的顺畅,同时满意度也要比甲和乙来得高。

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政府,目标和计划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了目标,人民才有了为之奋斗的方向,才能更好的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全球职业规划大师周其洪老师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越早越好,早一些认识自己,明确方向,就能打有准备的就业之战。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压力。”

职业规划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学生了解自己并且了解社会,从而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发挥并培养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并围绕自己的规划,不断完善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职业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市场经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生不断增多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只有大学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岗位,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相应的待遇。“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大学生才能更好的获取竞争力,从而为自己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的稳定性和满意度。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毕业后,面对琳琅满目的职场,大学生往往容易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要怎么做。从而使得大学生长期处于不满之中,同时也不安于位,容易跳槽。这样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而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之后,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发展也在意料之中了,那么满意度和稳定性也就相对增高了。

2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课程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而言,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一种课程,没有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我们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应该使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相应的能力。

没有形成比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由于我国大学生发展的历程比较短,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其体系还没有完善。表现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够专业、职业规划测评和培训欠缺、实践教育缺乏等方面。缺乏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是当代大学生职业存在的问题中主要的问题之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引导不够,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不是很重视,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对于职业规划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学生。其实,职业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制定目标和计划。

师资队伍不健全。目前,很多大学对于职业规划没有专职的教师,这门学科是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思政辅导员来完成指导,专职教师的缺位指导造成了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兼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指导老师也只是对于理论知识略懂皮毛,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

3 改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对于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首先要提高学校对于该课程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职业规划并提高其能力;其次是要从大一新生开始传授职业规划的思想,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要有一个整体的指导道规划,也就是说要激起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并逐步深化他们的职业规划。

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师资力量。要做到充分改进职业规划,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做到专业化,而不再是那种由思政老师、辅导员兼职讲授和指导的状况。其次,实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制,即相关职业规划老师与大学生之间形成“一对一”的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系统化。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那么,相对应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让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大学生活和教育之中,大一入学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大二、大三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他们自觉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引进职业测评系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和职业性向理论,只有当工作者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适应时,才能算达到了人职匹配,在这种状态中,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而职业测评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规划知道,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的特性和优缺点,最终达到人职匹配。

篇6

中华企业此次配股,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配股价格,最终配股价格将根据当时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及项目资金使用安排而定。此次募集资金将投入周浦23号地块住宅项目、浦东新区花木镇3街坊42丘住宅项目、古北商务分区9-3地块项目三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这三个项目总投资约为55.90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0亿元。

资产价值提升

中华企业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实力雄厚。公司房地产开发以住宅为主,包括别墅、联排别墅、高档公寓、中档公寓等,此外还开发了部分办公楼物业,产品以销售为主。

公司立足上海,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战略性的进入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即实施公司命名的“1+X”战略。

公司以内涵式发展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品牌经营、产品研发和项目运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2006年实现项目销售面积18.4万平方米,结算面积17万平方米。2007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万平米,实现结算面积10.62万平方米。截至2007年11月13日,公司拥有项目16个,总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

2005-2006年偏紧的土地供应以及受预期影响被抑制的部分改善性需求终于在2007年第二季度起体现为房价的持续大幅上扬和成交量的放大,11月商品住宅均价比年初上涨了23%。1-11月供求比达到0.62:1。上海商品住宅供求紧张的形势预计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公司项目销售形势良好。公司目前主要的在售楼盘,古北西郊别墅价格已经从年初的每平米2万元左右上升到3.5万元每平米。苏州第五元素项目售价也从之前的5千5至6千元每平米上升到7千元每平米左右,9月中旬开出的95套房源在一天内售完,年底前苏州第五元素项目还将推出约5万平米。位于南汇的连排别墅项目南郊中华园将在11或12月开盘,预计售价在1万2每平米左右,年内约有4万平米左右房源上市。

租赁收入2009年将达到2亿元。公司目前拥有较多优质商业地产,公司将择优持有部分物业,未来三年公司租赁收入将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达到2亿元,是2006年的4倍,2010年达到约3.4亿。

公司土地面积偏少,但含金量高。公司目前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223万平米,相对2006年将近40万平米的竣工面积而言,公司的土地储备规模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不过公司土地全部位于地价较高的上海和苏州地区,其中约60万平米是位于北外滩、古北等黄金地段的商业地产,且公司进入时间较早、土地成本偏低。尤其是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地理位置稀缺,品质较高,将成为公司2008-2010年重要的利润来源。分析师认为公司目前土地储备的潜在盈利能力足以保证未来3年以上盈利的快速增长。

项目拓展出现积极变化。公司在2006年底先后收购了3个烂尾办公楼,今年9月通过拍卖获得了位于龙阳路附近的8.4万平米住宅项目,近期正在准备通过股权收购两个位于宝山和南汇的房地产项目,合计建筑面积约15万平米。我们注意到一年来公司在项目拓展方面更加积极和灵活。

市场人士分析,公司未来的重点市场仍然是相对更熟悉也更有品牌知名度的上海及苏州地区,并着手进入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

未来稳定成长

上海写字楼市场供应偏紧,租金涨幅可观。2007年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市场的空置率达到了1.57%的历史低点。甲级写字楼租金与去年4季度相比上涨了2.86%,同期乙级写字楼租金上涨了8.11%。

公司项目储备结构平衡,抗风险能力较强。翁非玉推测,至2007年底,公司未结算及储备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未包含滩涂),权益面积133万平方米。公司的项目储备中住宅建筑面积比例占到7成,2007年前3季度上海商品住宅均价涨幅高于写字楼租金涨幅,更加有利于公司2008-2009年业绩体现和NAV估值的提升。

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翁非玉预测公司2007-2009年毛利增长平稳,增幅略有下降,各年毛利率也维持在一个大体相近的水平,业绩波动的风险较小,有利于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增长形成稳定的预期。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升竞争能力,就必须整合资源,加快管理创新,而精细化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道门槛,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公司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是指最大限度的挖掘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到每一个管理者,落实管理责任,将各项工作具体、细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它是对企业内部每个单位、部门、岗位的职能权责都有准确的定位,对每个系统、环节都有规范的要求,对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对每个任务都有能够落实的指标,对每次考核都有准确、及时、公平的度量及奖惩,它注重的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执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对企业潜在价值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挖掘,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企业经济制度的基石,为企业尽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铺展道路。

2.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之路探讨

2.1转变观念,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各项工作

观念影响意识,意识决定行动。精细化管理推行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只有转变观念,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去对待每一项工作,才能将企业的管理艺术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同时,转变观念还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注重安全、盈利、质量,更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创新观念,以先进的思想观念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动态的全视角的控制企业发展为重点,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细化处理后再进行整合。

2.2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内控建设

一套科学合理、精细准确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从三个方面来思考:首先,需要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以会计准则为指导,把制度中抽象、要素化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第三,内控监督部门对各个岗位、部门和业务都要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加强内部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细化企业各项指标

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都会有各种生产经营指标,在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指标进行细化,细化指标就是对企业的各项指标做到:定位准、测算精、分解细。所谓的定位准就是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为基础,从而确定每个部门在各项指标中的作用和责任,并以此来分配各部门在指标内容内的工作。所谓测算精就是指测算的依据和原则必须明确,参考数据和资料必须可靠,测算的结果要与实际发生的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谓分解细是指当指标确定后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生产条件的各种因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

2.4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造成一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一些领导喜欢鞭策干活快的人,即俗话“鞭打快牛”,结果是谁工作得又快又好,谁就会更吃亏,而在工作中偷懒不干,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却“稳坐钓鱼船”。这不但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让企业由随意化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实现激励和制约的共同作用。

2.5加强培训,积极贯彻精细化管理方案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没有模式可的,不能刻意模仿,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超前也不可滞后,更需从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只有员工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才能积极主动的支持和参与到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来。对此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精细化管理要符合实际,并且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员工来带头示范实施,不可流于空泛号召或形式主义。二是对企业中的职工要摸清底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其进行实时或阶段性地培训,渐渐让其掌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步骤。三是企业领导需要深入基层,弄清楚企业在运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具体困难,一旦发现立即解决,最好是在萌芽时期就将其消除。并且企业领导不能纸上谈兵,应亲临一线伏下身子和职工共同努力。

2.6积极主动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力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分工逐渐强化细化,企业在经营中的各个模块开始演化出专业的服务机构。从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企业应当具备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动力,善于利用社会中自己拥有的以及外部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例如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可以灵活的运用专业的第三方的力量,将企业非核心的工作外包给他们,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内外竞争的激励效应,同时也有助于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内功塑造上来,更多的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18-03

自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多或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的甚至遭受重创。面临经济危机的袭击,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不败之地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很多企业想尽各种办法稳定生产,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扩大客户群,采取一系列销售手段等。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除了以上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法之外,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精神层面,进一步打造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一年的企业靠老板,五年的企业靠团队,十年的企业靠企业文化,百年的企业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经济危机正是一个契机,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做到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三种表现形态: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

(一)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是指企业形象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的总和。企业的形象文化层包括了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的产品、技术、广告、企业的包装与设计、企业的标志等。他们是企业形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层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总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的整体行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等。它是企业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反应。

(二)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不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种表现形式,企业的内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用制度来体现。所以,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中层载体。它起到了介于企业的表层文化和内层文化的传递功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念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如果被员工和社会认同,将是企业长期屹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同时也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产生营销效应,即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实现企业营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品牌的内涵。所以,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结合经济形式和企业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内在策略,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提升企业文化的策略

所谓危机,既有危难,又有机会。采取措施较好的应对危难,事实上就为企业赢得了一个机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成功的提升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为企业赢得了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当前,一些企业面对业务量剧减,产品进出口减少等情况,只关注生产销售等“硬”环节,而没有关心企业文化的塑造。有些企业没有给员工过多解释就减薪或给部分员工放假,对员工造成恐慌并对企业失去信心,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员工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若没有很好的和员工沟通,也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更加不利于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所以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从“深层”入手:进一步打造企业精神

1.树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在经济危机中员工的信心很重要。只有相信企业的实力,坚信企业能度过经济危机,员工才会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信心需要一系列外在措施来保障,比如,确保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保持不变。若由于业务量下降确实需要削减员工福利待遇,要对员工做出说明或承诺。比如,企业CEO发给员工一封信;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等等。

2.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指企业给员工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力的平台,这与员工的基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很多企业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之间除了比技术财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才来一争高下。如何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核心就靠企业文化。真正让员工忠于企业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升迁,而是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为人们对金钱与升迁的欲望是无限的,永不满足的。而对一种企业文化的认同,是一种价值观点相融,这种价值观的相融会使员工得到满足,并且这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忠诚,是难以改变的。这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

例如,宝钢集团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为员工发展铺设平台。在宝钢,早已打破了八级工作制度,高技能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可能高于公司领导;优秀的员工有机会被送往国外的企业培训,参加国际会议;通过普通工人―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这一平台,扶持技能工人“登高”,创造“学而优则专家”的氛围。这调动了宝钢工人的积极性,出现了获得55项专利的汽车电器修理工孔利明,第一个走上国际论坛的宝钢工人杜国华,实现专利技术返销的傅方中和施卫忠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宝钢的发展积累了人才。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留住人才,为经济危机后企业长远发展做了铺垫。例如,全球金融行业的危机已导致大批金融人才暂时失业,这将为上海创建金融人才团队提供机会。另据报道,2009年初,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化的时候,北京5&5总裁俱乐部最近完成的“2009年度总裁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仅有17%的企业表示将会裁员。超8成(83%)的企业表示企业员工数将不变或增加。在所有企业总裁中,44%的人表示2009年还将增加员工数量。这也说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仍然是成长型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3.促进并购后企业文化共融

经济危机下,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企业并购情况屡见不鲜。2008年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购额飙升至1 59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7年跃升了44%;并购后,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共融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医学上,新输入的血液若和原有血液差别过大,会出现排斥现象,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若不能很好地使新并购进来的公司员工快速融入到原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并购后的公司企业文化共融,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通过培训,培养认同感。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的工作中心之一就是巡回于GE总部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演讲。这种行动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使GE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此外,还可以搞专题教育,拓展训练,也可以把企业价值观念故事化和理念化。例如,惠普公司流行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HP的创办人有一次在巡视各部门的时候,走到研发部,看到零件柜上了锁。当时该部门主管不在办公室,创办人问其他同仁,为什么零件柜要上锁?同仁回答,主管担心有同仁拿走贵重的电子零件,回家做自己的电子产品。创办人听完不说一句话,借来一只钳子,将锁剪短,并留下一张纸条,签上自己的名字:“请不要再上锁,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员工。”惠普公司信任员工,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位曾经任职惠普的员工都津津乐道公司这个小故事,并遵守公司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

(二)在“中层”把关:用制度保发展

1.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法宝。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在一些企业纷纷倒闭的同时,各地不少高科技企业却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力,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科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成为企业转危机为机遇的重要途径。

所谓开放性创新机制不仅指企业能引进外部技术和创意来辅助内部创新,而且意味着把不适用于企业当前市场的创新成果,通过授权转换,开发新市场或进入他人的市场。在国际化背景下,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地完成彻头彻尾的创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创新体制,把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产生更大的价值。

此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有创新思维,对取得实际效益的创新给予各种形式的奖赏。例如,海尔公司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班长田丰青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想法: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依此想法就很快改造出了一台先进的仪器。这位普通工人的创新事迹在2004年8月3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这对所有员工都是一个无形的激励。海尔的成功与这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2.把简单的奖惩机制变成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

公司之中必须存在奖惩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但奖惩一定要科学规范公平,这样才能成为激励员工的内在机制。目前,很多企业都有年终考核和其他奖惩措施,但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规范,奖惩存在“人治”,这种会令员工感觉不公平,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可以引进一些员工绩效考评软件,结合日常的一点一滴,把业绩考评和工作状况量化,也可以使考评绩效公开化,这样能有效激励员工,既使员工感受到公平,又不会因压力过大而感到压抑。总之,要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表层”形象,构建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和体现,表现在整洁的工作场所、现代化的工作设施等“硬件”中。物质实体可以直接体现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SA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软件公司,员工分布在全球近200家分支机构中。在CIO Insight杂志的“2005年供应商价值调查”中,SAS被列为商业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而SAS美国总部建有一个面积达77 000平方英尺的娱乐健身中心,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休闲放松项目,这就是“寻求工作于生活平衡点”的最好体现。对于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公司来说,在保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物质文化基础设施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利用经济危机企业业务量少的情况,利用这个机会,对企业办公环境进行改善,对办公楼进行适当装修和翻新,虽然表面上看投入了资金,但带来的是员工高昂的工作士气。

此外,还可以把物质文化建设融于亲情文化建设之中,比如,不定期发放打折电影票、健身券,每逢传统节日发送节日礼品,遇到员工生日发送生日贺卡或生日蛋糕等等。这些小事实际是企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在充满亲情和温情的企业中工作,对于广大中国员工来讲,更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文化的外在体现。

篇9

关键词:生产计划; 优化; 管理制度; 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生产计划是整个生产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是衔接市场和生产的个关键因素,是执行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计划部门的工作至关重要,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定生产计划方而要确保交货日期与生产最另方而要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对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名称、数量或重量、交货单位、交货期限进行统筹安排,确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指标,并对生产任务进行均衡地安排,实现生产规划的目标。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在提高企业的竟争力,有效地组织生产,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降低企业消耗,增加企业利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制定出最佳的生产计划,合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人力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而对变换不定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己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

一、电梯企业的生产计划分类问题分析

电梯企业生产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产计划制定好以后,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因为市场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即使提前制定好的生产计划,可能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缺乏应有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且生产计划如果不能同市场需求相吻合,必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的浪费。要快速的响应市场的需求,必须及时发现生产计划同实际的偏离,并不断改进。

2、企业的产、供、销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的互通信息,各自的工作环节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不必要的资料、人力的浪费。且计划编制主要靠人工进行, 而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造成生产计划不能适应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 很难保证计划与控制的质量。

3、市场预测能力差,准确度低。统计资料匮乏,生产计划的编制不但要靠市场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市场预测,预测的误差大势必会影响生产计划的合理性。

4、企业的生产计划执行率低下,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差,各工段的工作进度不协调,经常出现等工现象,如该买的零件没有配齐,暂时用不上的部件大量堆积。

二、优化电梯企业生产计划及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率的策略分析

1、建立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如果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除了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还应将企业融入到市场中,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动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计划科要及时、准确掌握市场的变动,明确市场的未来需求状况。但是单纯的依靠生产计划科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生产计划科应该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企业的生产管理者一方面要同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联系,适时的采购和发放各种生产资料和零配件。还要协调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所有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做好生产过程中生产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管理内部的生产转换环节,加强进度管理,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解决部门之间的生产问题,防止信息堵塞,出现生产脱节。全面推行6S现场管理办法,6S现场管理模式是经实践证明为一种先进、实用性强的现场管理系统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部分,应做好知识普及和思想认识的宣传工作,不应流于形式。6S应不断的改进、完善,不能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后就停止不前。应不断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增强市场预测的准确度。企业的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是频繁的、迅速的。作为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 也必须经常调整, 并且走在时间的前面。生产计划的涉及面较广, 含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遇到市场形式变化或客户的订单发生变化,就会造成提前购买的生产资料大量积压,造成资源浪费。需求预测可以帮助人们认清市场的需求发展,也是制定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需求预测的准确度极大地影响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如果结果同实际的偏差太大,生产计划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首先要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强化对市场的监控,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去粗求精,去伪求真,其次是结合本企业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公司实力,以及产品类型,根据预测对象,信息,资料,所要求的精度,以及费用情况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其中销售部门的信息对生产计划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要主动的多同销售部门联系,要求销售部门也要第一时间把重要的市场信息变动传到生部门。另一方面,生产部门的信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也有重大影响,遇到设备故障,生产资料短缺等问题,也要及时的反映到生产计划部门,及时的调整生产计划。预测完成后,对预测结果进行预测误差分析,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误差进行适当控制,根据以往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对预测值进行修正,是预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有手拟趋势线法、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加强生产调度。通过生产调度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对生产计划在执行过城中的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了解掌握预防和处理企业的生产调度部门,是实施生产作业(进度)控制,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责任部门调度人员根据由系统输出的生产“进度调度报告”掌握生产进度。加强生产调度工作,对于及时了解、掌握生产进度,研究分析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使差距缩小或恢复正常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平衡线法,图表控制法,准时制控制法等,其控制的主要内容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即不但对产品的开始投入日期,产量,品种,及原材料等的进行控制,避免造成生产和产品积压,保证投产的的连续性,规范性。出产进度控制有利于出产进度控制的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出产信息,追踪投入进度和工序进度,及时的掌握出产信息。工序进度控制对周期长,工序多的产品更为必要可以保证生产连续性。

4、建立生产计划优化模型。借助数学方法寻求最优化生产模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本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在现有条件下,并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效益高的生产计划。

5、利用软件来实现优化。相对于数学模型来说,许多生产计划部门喜欢用软件来实现生产计划的优化,因为用户不用管软件的采用的是那种模型,计算方法是什么,模型如何建立,只需输入信息就可以,因此比较方便易于操作。但是软件系统并不是适应所有工程的,生产计划科要立足于工厂的实际情况,这样, 通过系统提示,进行人机对话, 就可以方便地获得最优解, 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 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应用时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灵活的应用优化软件。

三、结语

加强生产计划优化管理, 可以使电梯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能力,灵活的运用各模型、软件,合理的安排生产,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元欣,车荣兴.优化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J].辽宁经济,2005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绩效管理;绩效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35-03

前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国企业要走向市场,也就不可避免要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不但要与国内同行企业进行竞争,还要面临着进口产品和合资企业的国际竞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如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团队建设,德鲁克的目标管理、360度考核方法等管理工具与方法,成为了中国企业界模仿与学习的样板,不少企业高薪聘请知名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这些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对中国企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是没有一个与绩效管理的实施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支撑,只有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能保证其得到有效的时候,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只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个平台能否有效运转,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因此我们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需要为企业文化增加一个绩效文化要素,帮助企业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以此支持绩效管理系统有效运转。

一、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什么是企业文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曾给企业文化下了一个定义——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规则、成员之间交流、企业与外部环境沟通的具体行为、物质环境中,并通过儒化的方式传递给新来者。企业文化需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再造来适应环境,其最终评判者是企业绩效和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有五种:

1.导向功能。对企业整体和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

2.约束功能。对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在较大程度上是一种软约束,软约束产生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企业成员由此产生“认同感”,一方面为企业作贡献,另一方面展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具有使成员从内心产生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对人的激励不是外在推动而是内在引导,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使每个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5.辐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通过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具有塑造企业形象作用。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二)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的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指将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联系或整合,以获得组织效率的一种过程,是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共同理解的过程,也是管理和开发人的过程,以增加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可能性,使自己公司整体的绩效不断地进步。绩效管理主要以绩效产出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而不仅是能力与行为表现。目标管理是其有效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于世纪交替中,走进了国内企业家的视野,并在企业家的心目中开始有着与企业文化一样重要的地位。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具有三个重要的功能:

1.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一个具有激励功能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建立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给优秀的员工提供最多和最大的成长机会,也能给优秀的员工提供最大的回报。

2.沟通功能:沟通功能是绩效管理系统的纽带功能。沟通功能的价值在于它能打通企业横向、纵向和内外部的情感屏障、交流屏障和信息屏障。一个具有良好沟通功能的绩效管理系统,能让管理者将最明确的信息和责任传递给员工,能让员工将最直接的工作效果反馈给管理者,能让各层级人员为达成最大的绩效而努力减少各种屏障,也能为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和具有特色企业文化的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评价功能:一个具有良好评价功能的绩效管理系统,能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层级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发现实际工作与期望目标的差距,能给出员工最准确和客观真实的工作业绩反馈。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像一把标尺一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地量度出各个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

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

1.一致性:将员工的工作目标同部门的目标、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在战略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形成部门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这就保证了员工工作目标与部门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也确保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步达成。

2.激励性:绩效管理促使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指导、培养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差距性: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员工之间的差距,找出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员工扬长避短,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3.持续性:通过绩效管理,持续改进并达到更高的工作绩效。

4.凝聚性:通过绩效管理,促使各级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树立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5.清晰性: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使各级管理者合理分配工作,确保员工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工作。

二、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绩效从根本上说则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得越好,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管理的效率就会越高,企业绩效也会因此而增长。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为绩效管理提供一种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而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绩效管理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以文化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它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号召力,帮助企业往既定的目标发展,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的目标都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也使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对整个企业起着指导作用,也不免对企业绩效管理有着指导作用。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应该有和它匹配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同样,企业文化也指导着员工的行为。员工价值观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上,员工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地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企业价值观,才能完成工作业绩而获得嘉奖、晋升等机会。同时,企业文化是高度抽象,涵盖了整个企业的目标,比较不容易去实行的,而绩效管理中的考核是将企业文化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量化。所以,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中考核的基础,绩效管理考核必须围绕企业文化的内容展开,无论绩效管理考核的标准,还是绩效管理考核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符合企业文化所要传达的意思。这样员工才能更好地认同企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文化的辅助

企业文化是软性投入,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来看,自身不容易量化考评。在工作中,员工的积极性、精神面貌、价值观等因素的考评,只能是一种模糊的描述。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行为准则、指导或者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其效果不易通过自身量化。而在绩效管理中,其考评原则是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要行为化。这正好可以弥补企业文化的不足,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考核方法,可以很好地考核企业文化是否符合企业。

在绩效管理中,已经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并且尽量做到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相当于为每个员工提供自身的发展平台,就起到了激励效果。使得每一位员工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感觉到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奋斗。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绩效就会大大提高,团队的绩效也会随之提高,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使企业文化深深扎根到每一位员工的意识中去,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如何将建设企业文化和提高企业绩效相结合

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了解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使其的作用在企业中更有效地发挥,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倡导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绩效既然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为实施企业所要宣扬的企业文化,就必然将绩效这种工具运用在其中。一个企业要将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一个组织的真正“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

绩效导向需要分层次执行。不同层次的人员绩效导向是不一样的。销售人员当然以销售业绩为主,管理人员以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为导向,绩效管理方法因人而异,但最终的目标是为企业文化服务,以企业文化的目标为终极目标。

(二)建立促进员工有效沟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员工充分沟通,让员工了解企业宣传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在员工中形成大致相同的价值观。

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有效沟通的文化氛围。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良好习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

企业还应塑造一种正式沟通的渠道。有时,员工之间的沟通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相反对企业文化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就需要正式的沟通途径,领导要擅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杜绝流言蜚语,并对经常传话的员工给予惩罚,只有这样,沟通才是有效的。

(三)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

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有机地结合,切实使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应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包括奖金、福利、津贴、工资等,精神激励是必要。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企业文化才会为企业绩效的持续提高发挥作用。

小结

总之,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为绩效管理提供一种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而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文化的效果。绩效管理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刻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特雷·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孙文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J].经济师,2003,(1).

[4] 孙剑,薛惠锋,寇晓东.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0) .

[5] 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2003,(1).

[6] 朱永智.企业文化要有个性[J].论坛·观点·争鸣,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