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工程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拆除工程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廊;废旧管线;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90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管廊是生产装置与辅助装置、装置与罐区以及装置内部各个分区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工艺装置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廊能够用以铺设公用的工程管道、工艺管道、电缆槽架、仪表槽架、小型设备、泵、换热器等,随着装置的改扩建不定时地增加槽架、管线,原先的管线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多数管线被选择性地遗留在管廊上或者只是拆至装置界区,占据管廊位置的同时还增加管廊的负荷,对管架及其支撑都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废旧管线的拆除十分必要。然而在现有管线拆除的工作之中却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笔者主要从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引火爆炸、物体撞击、起重伤害以及中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并提出有效合理的措施建议,以期对管廊废旧管线的拆除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2.管廊废旧管线拆除风险分析
2.1高处坠落风险
一般而言,大多数管廊有1层以上的管排,并且每层管排之间的距离将近1m,而管廊自身则距离地面1m以上,因而最顶层的管排大约为4m高左右,而部分龙门架甚至有更高的高度。因此,在最顶层管排施工过程中,拆除人员由于无法系上安全带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的事故,而作业时踩在管线上进行拆除工作的人员同样具有高处坠落的风险。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在拆除管线时由于站立或者骑坐在即将拆除管线的悬空处,会有随着管线断裂而坠落的危险,同时由于管线内部处理不净,于拆除过程之中存在着爆震风险,若拆除工作人员站位失误蹲在被拆管线上则极易被震落。
2.2机械伤害风险
首先,部分管线由于保温年久而松动,其玻璃布内部的岩棉或者铁皮等保温材料与管线处于分离状态,拆除工作者由于作业时踩在保温管线上会有保温层翻动的可能,随即造成人脚挤伤事故;其次,由于部分的废旧管线在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之中产生应力,管线在被拆除时会突然造成应力的释放,进而在拆除作业中使管线产生震动而弹起伤人;再者,由于被拆除下来的管架与管线有着诸多较为锐利的边角,因此在对其进行捆扎、搬运、吊装等工作过程中存在扎伤、碰撞、刺伤等机械性伤害的风险。
2.3引火爆炸风险
①管廊上的部分废旧管线的两端有盲板封闭的现象,或者是其中一端已经发生开口,因此在拆除动火时如果事先没有处理干净则会引起着火乃至爆炸的事故,而即便是停用时对两端封闭的管线进行过处理,在长期停用的状态下管线内壁所附残留的烃类物质也会发生气化,在随后的拆除过程中也存在爆炸的风险;②管廊管线的排列相对紧密,由于管线内部有柴油、汽油等易燃介质,周围环境有丙烯、液化气、瓦斯、氢气等危险气体,因而在管线拆除时因错割在用管线而所引起的管线内部介质外溢也会引火爆炸;③管线拆除作业的本身会产生大量炽热的金属火星,废旧管线周围杂草、树叶、油污等易燃物品都会引起着火事故。
2.4物体撞击风险
废旧管线的拆除需在管架上将管线分段割断,再将绳子拴紧管线,当两端割断之后缓慢降至地面或使用吊车吊运。拆除工作者若为节约吊车费用或贪图简便而在管架间将管线割断并随意让其自由下落,会有砸坏下层设施或管线以及伤及下方行人的危险。
2.5起重伤害风险
管廊废旧管线拆除工作中,由于部分管线较粗、较长需要用吊车进行吊装,因而存在起重伤害的风险。一方面,吊装作业时捆扎不够稳定,管线在垂直吊运时有可能从保温层或者绑捆中脱离出来,同时由于吊装管线存在切割不彻底或者与在用管线一同捆扎的情况,吊车在起吊时会发生拉断在用管线的事故;另一方面,由于作业现场工作人员相对繁杂,吊物、吊杆、斜拉吊钩以及起吊前区等处都有人员的站位,此时起重人员进入则会产生重大危险。
2.6中毒风险
由于废旧管线的介质不明,例如含硫介质或者硫化氢的管线在长时间搁置的状态下会分解含有硫化氢的气体,而在管线的拆除过程中因火焰作用会致其挥发,或是火焰点燃管线内部的相关残留介质而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拆除工作人员会因位于下风侧或个人防护不足等原因存在中毒风险。
3.管廊废旧管线拆除风险的对策措施
3.1高处坠落对策
拆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尽可能地系好安全带并且避免在管排上行走,在最顶层管排时也应将安全带系于所踩的管排之上。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避免踩踏或者骑坐在保温层已经松动的管线上,并注意检查管线开口与否,将爆震坠落的伤害减至最低。
3.2机械伤害对策
工作人员在拆除管线时应穿戴相应的保护用品,注意观察管线是否存在拱起、扭动的现象,以避免应力释放时管线的弹起或震动。除此之外,拆除工作者还应轻拿轻放所拆下的管架、钢管,在装运时应将物体捆扎稳定,避免堆高摆放所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
3.3着火爆炸对策
①对于两端或者其中一端封闭的管线,不能直接处理但又确定管线之内残留油污的应先制作甩头接氮气或者蒸汽,再将残油吹扫至下水井或地漏中;②在拆除作业过程之中应做好拆除管线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指认废弃管线,其次由管网巡查人员顺线将其挑出,再者在管线上进行分段进行刷漆标记,最后将带保温的待拆除管线先拆除部分保温,以方便动火;③在高处进行切割作业时应加强监护工作,减少交叉作业,检查动火切割的周围是否存在杂物与油污,并用石棉被、土砂把可燃物进行覆盖处理,或者避开可燃物点再进行动火。必要时应准备好灭火器材并设置警戒线。
3.4物体撞击对策
加强拆除监督工作,应用绳子将管线拴稳,并由配合人员于下方拉紧,当管线两端都切断后再缓慢地降至地面,严禁让割断的管线自由下落。对于较粗的管线应尽量用吊车装运,人工装运时应将管线尽量割短。作业区域内应设置相应的警戒绳,禁止闲散人员进入管线下方。
3.5起重伤害对策
吊装管线时应严格地执行吊装工程安全规范,并在起吊之前做好相应的确认工作,对于带保温的管线应先拆除再进行捆扎,管线的两端应锁紧、固定,避免管线滑落以及在用管线被一同吊起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起重、拆除工作人员应注意站位,尽量远离吊装的危险区域。
3.6中毒对策
对于介质不明的废旧管线,应先用便携式的硫化氢报警仪进行监测工作,拆除工作者在施工过程中应站在上风侧,必要时应在临近接蒸汽或氮气吹扫之后再动火,而在切割开口时不应将其面向自己,并注意割开管线时是否产生黄色烟雾。
4.结语
综上所述,管廊废旧管线的拆除工作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稍不注意甚至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十分必要。管廊废旧管线的拆除需要从管线的确认、动火拆除、清理吊装以及现场监督等多个环节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并且对于之后废弃、停用的管线应果断地拆除干净,以避免为之后的拆除工作埋下隐患。
【参考文献】
[1]于尚武.管线中残留瓦斯气的准确定量[J].福建分析测试,2005,(1):19
[2]李薇.石化装置管廊及其管道的布置设计[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3,(12):23-25
篇2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防范 控制 氨泄漏
0 引言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2]MT/T 1124-2011,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技术规范[S].
篇3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施工;风险;安全措施
1 概述
某电厂一期220kV变电站为双母线带旁路主接线方式,断路器为少油开关,于1993年投运,近年来在运行和维护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油开关设备故障率高;充油设备渗漏情况严重,不满足高压开关无油化要求;部分备品备件已经无法购买;部分刀闸操作只能通过机械解锁来进行,不符合开关的五防要求等。基于此,决定对220kV一期变电站进行GIS化改造。本次改造工程涉及范围为一期3台变压器、4回出线,与II期变电站联络的2个分段开关间隔(见图1,某电厂220KV变电站改造前一次接线图),需要更换所有线路保护,母差失灵保护,增加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NCS)及电子五防系统。经过多方论证,决定采用先建后移的施工方案,并且尽可能减少停机和停电的时间。总体规划是先停湛霞乙线以及2015分段开关,取消旁路母线,拆除施工范围内原有设施,在原来的变电站室内一角建好新的GIS变电站,电气一、二次设备安装、试验、系统调试等全部验收合格后,通过分段开关2015由二期向一期220kV GIS母线充电,然后恢复湛霞乙线;在保证新建GIS供电可靠性后,逐步将3台变压器、4条线路间隔转入新的一期220kV GIS站内,最后安装2母至6母的分支母线,投入分段开关2026,转为正常运行方式(见图2,某电厂220KV变电站改造实施过程中一次接线图)。
该改造工程属重大技改项目,系统涉及范围广,施工现场与运行设备相邻,采用边建边移的施工方式,安全情况复杂,施工工期较长,特别是改造过程中涉及到整个变电站设备的控制回路和保护装置,牵涉到母差失灵保护、安稳装置、相量测量系统(PMU)、遥信遥测系统(RTU)、分段开关和母联开关等等重要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继电保护“误接线、误整定、误碰”的三误事故,也可能发生由于联锁和控制回路不完整而导致的保护误动作或拒动、运行误操作等严重后果。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的风险辨识和工作安全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详细编写施工方案、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监督执行。
图1 某电厂220KV变电站改造前一次接线图
图2 某电厂220KV变电站改造实施过程中一次接线图;
2 施工过程中继电保护方面存在的风险分析
(1)前期拆除220KV旁母及其相关设备、湛霞乙线、2个备用间隔、20151分段刀闸后,闭锁及联锁回路不完整,易导致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设备无法操作。
(2)拆除旧设备的控制回路和保护装置时,涉及到母差失灵保护、安稳装置、相量测量系统(PMU)、遥信遥测系统(RTU),拆错回路导致闭锁(联锁)回路不完整、控制回路不完整,容易引起保护误动或者拒动,或者调度信号失真,产生误判。
(3)新的、旧的I期母差失灵保护装置回路分间隔逐步转接,回路复杂,并且相邻回路都在运行,容易发生继电保护“三误”事故(如拆错或接错跳闸回路、电流回路、刀闸接点等)。
(4)拆除旧的I期母差失灵保护与II期母差失灵保护的连接回路和接入新的I期母差失灵保护与II期母差失灵保护的连接回路的过程中,涉及到I期与II期母差失灵保护互相启动的回路,且在改造过程中3套母差保护同时运行,回路复杂,容易发生继电保护“三误”事故。
(5)新设备调试时易发生设备损坏或者保护误动作事故。
(6)施工过程中导致交流母线电压消失或直流电源消失,保护误动作或误报警。
(7)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8)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接地。
(9)施工过程中直流接地,导致保护误动作或误报警。
3 针对继电保护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的各种风险,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对策,力求做到在工程实施前对风险辨识到位,工作安全分析及采取的措施到位,工作过程中认真执行措施到位,监护到位,工作结束后恢复安全措施到位。以下通过部分实例对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对策进行分析。
3.1拆除220KV旁母及其相关设备、湛霞乙线、2个备用间隔、20151分段刀闸后,闭锁及联锁回路不完整(见图4,部分相关联锁回路图),所以我们在施工的第一步就是采取措施完善联锁及闭锁回路。具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敷设电缆将拆除后的湛霞乙线刀闸、2个备用间隔刀闸、20151分段刀闸的接点回路跨接,直接从20262分段刀闸的端子箱引接至湛赤甲线端子箱的相关联锁和闭锁回路,主要是完善母线地刀的闭锁和11米层楼上的I母安全门的闭锁。(母线地刀合闸条件是需要母线上所有刀闸都断开;安全门的打开需要2个条件,即I母线2把接地刀闸合上和本间隔母线隔离刀闸的接地刀闸合上。)
(2)将隔离闭锁小母线(GBM)和公共零线(~IN,~IIN)由20262分段刀闸的端子箱引接至湛赤甲线端子箱,完善母联开关隔离闭锁回路,使倒母线操作能正常进行。
(3)由于20151刀闸和201510地刀及其控制回路拆除,影响到201550地刀的操作,所以要将201550地刀合闸回路中的20151刀闸常闭接点短接并拆除旧回路。
(4)在新安装的20588合闸回路中,要注意引入分段开关DL的三相串接的常闭接点、1G地刀的常闭接点、2G地刀的常闭接点、220KV 5母母线地刀2GD1的常闭接点,以确保20588的合闸回路正确。(改造过程中新的GIS母线临时命名为220KV 8母和9母,分段开关命名为2058和2069。)
(5)在新安装的205880合闸回路中,注意引入II期侧20585刀闸的常闭接点和本侧的20588刀闸的常闭接点,以确保205880的合闸回路正确。
图4 部分相关联锁回路图
3.2 编制完善的“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将施工所涉及到设备相关的重要回路逐一标明,特别是启动失灵回路、母差失灵刀闸判别回路、安稳电流回路、出口跳闸回路等。由于是分间隔逐步转接,在母差失灵保护屏上相邻的设备仍在运行,电流回路有电,出口跳闸回路有效,拆除时要再三确认,做好详细标识,用绝缘胶带可靠包扎和固定,防止发生电流回路开路,防止跳闸回路误碰正(或负)电源而导致误动作,也防止施工中直流接地导致保护误动作。
3.3 母差失灵保护在本次施工中,是风险性最高的一个设备
由于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是先将分段开关2058接入,所以母差失灵保护的运行方式在施工中就很特殊,中间的转接也很复杂和危险。不管是一期母差失灵去启动二期母差失灵,还是二期母差失灵去启动一期母差失灵,最终都是靠启动分段开关失灵来实现的,所以施工过程中,先要将互相启动分段开关2015的回路转接至新的I期母差失灵保护装置,拆除旧的回路(同时保证互相启动分段开关2026的回路完整),等变电站改造完毕,接入分段开关2026时,再将互相启动分段开关2026的回路转接,拆除旧的回路。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两个不同的回路,不能拆错和接错,不仅要按照继电保护措施票一步一步执行,还要对每一根线进行查对,直至正确方可接入,传动试验时由于不能传动真的开关,但是一定要传动到端子排的接线处。
3.4 针对新设备调试和投运试验时的风险,我们主要采取的也是使用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来确保工作的安全。安全措施票列明与试验设备有关的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回路与设备,并做好措施;制定调试作业文件包,将试验接线、绝缘检查、加量试验、整组传动等都项目逐一列明,质检点和见证点明确设置,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继电保护试验申请单上,列明试验需要隔离的设备和采取的措施,试验所要做的内容,试验的步骤,试验需要的配合工作,试验的目的等。
3.5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回路工作
(1)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拆除电流回路、通流试验、带负荷试验等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相关的工作。拆除电流回路时,必须先查清回路,再通过用钳表测量本回路电流、上下相邻设备电流来确认施工回路的正确性,再将上下相邻设备的回路用绝缘胶带封闭贴好,然后短接本回路,确认短接可靠后再断开电流端子连片,与另一端电缆对线确认。通流试验和带负荷试验时,首先要逐个检查回路接线完整,电流端子连片连好,接线紧固,然后才可以做试验。试验中,使用钳表或者伏安特性表时,要注意钳表的方向,注意力度,不能用力拉扯电流线。
(2)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和接地。在拆除和新安装设备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电压回路,在转接小母线或接入电压回路的过程中,还必须带电操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铺设绝缘胶皮,戴绝缘手套,拆1根线就绝缘包扎1根;使用的工具部分绝缘包扎,防止误碰短路;无关的回路用绝缘胶带粘贴封闭,防止拆错线。
(2)对于新安装的上述回路要逐个检查是否符合《广东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2007版》相关规范要求,如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正确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配置合理性、继电保护装置交流电流回路接线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N600一点接地及各电压互感器地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断路器或接触器等。
3.6 直流电源检查和整改。原来的直流电源在各个保护屏、控制屏间纵横交错,通过小母线、联络开关、端子排等并接,很复杂。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结合新的继电保护反措要求,重新设计,将各保护装置电源、控制电源独立、双跳闸回路电源独立,直接从直流馈线柜引接至保护装置处或控制开关处。
4 施工中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实施效果
在整个施工改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风险辨识,工作安全分析,制定施工方案和调试方案,制定专门的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填写继电保护试验申请单,加强现场施工监护和指导等步骤进行,整个施工均有序开展,没有出现过任何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继电保护事件和继电保护“三误”事故,总体安全情况良好。
5 结束语
整个变电站改造从施工准备到所有间隔全部安装、调试、转接、投运试验完成,历时约一年多。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工程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就本工程的难点土建改建,工程重点设备安装,风险较高和难点并存的电气二次拆除、接线调试、整组试验等方面,均编制专项方案并监督落实,从而夯实了安全、质量和进度保障基础。尤其在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和安全施工方面,处处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和辨识,然后展开工作安全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和对策,使用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和继电保护试验申请单等,并且在工作中加强现场施工监护和指导,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整个改造工程最终圆满完成,没有出现过任何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继电保护事件。
参考文献:
[1]DL 408-9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S]
[2]CSG/MS0806-2005 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管理规定[S].
[3]王方林.广东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及释义(2007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胡金勇,男,电气工程师,从配电设备与电气试验的检修管理工作。
篇4
关键词:拆除作业风险评价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2013年常减压装置计划实施常压炉隐患治理项目,拆除旧常压炉F-102,并在F-102位置新建一座40MW的新加热炉。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期短,为确保项目如期完成,需在装置运行的情况下拆除F-102,拆除作业过程风险较大,如果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产生不能容忍的后果。本文对常压炉拆除作业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消减措施和改进建议。
1工艺过程及拆除内容
1.1 工艺过程描述
1.1.1工艺原理
原油蒸馏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液体混合物的汽液相平衡为基础,在一定压力下,利用原油中各组份的沸点或挥发度的不同,通过多次汽化和多次冷凝,从原油中分离出各种石油馏份。其中常压炉是提供热量的主要设备,它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将初底油加到蒸馏所需的汽化温度。初底油在加热炉炉管内流过,而炉管外是温度高达760℃左右的炉膛,热能通过辐射、对流、传导的方式传递给炉管内介质―初底油,达到加热升温的目的。
1.1.2工艺流程及过程描述
1-1工艺流程图
初底油经初底泵P-101升压后分两路去换热,换热后两路汇入DN350管线至“初底油热联合阀组”,去二催化装置与油浆换热至300℃,返回后可分两路进料去常压炉F-102进行加热,也可以分四路进料去常压炉F-101进行加热。初底油被加热至357℃汇合后,进入转油线去常压塔C-102。
公用工程系统:
①F-102所用燃料有高压瓦斯和燃料油,已经加盲隔离。
②仪表风是由炉区总线引出,已经加盲隔离。
③过热蒸汽、雾化蒸汽和灭火蒸汽线均由炉区总线引出,已经加盲隔离。
1.2 拆除内容和拆除方案简述
1.2.1拆除的主要内容
加热炉顶标高45.33m,底标高0m,金属总重量278t。本项目要将加热炉全部拆除,拆除分为余热回收系统、集合烟道、烟囱、天圆地方、对流室炉壁板、对流室炉管、炉顶钢结构、辐射室炉管、辐射室钢结构、炉底钢结构以及其余小型构架和工艺管线,详细分段位置、几何尺寸和重量见附表1-2。
1-2拆除内容详表
序号 设备名称及位号 结 构 规 格 吊装重量(t)
1 空气预热器(光管) 3000×1236×4910 11.5
2 空气预热器(翅片) 3650×1377×4910 19.1
3 集合烟道上段 φ2016×18600 17.2
4 集合烟道下段 φ2016/φ2500×13000 22
5 烟囱 φ2124×11730 11
6 天圆地方 φ2124/3816×3816×6270 7.7
7 对流室盘管 4400×3375×1302 18.5(3段)
8 炉顶钢结构 φ10100 8.5(2段)
9 辐射室炉管 弧长6.7m,高度16160 7(6段)
10 辐射室炉体上段 φ10100×7050 21
11 辐射室炉体下段 φ10100×9650 19
1.2.2 拆除方案简述
1.2.2.1拆除顺序原则及方法:先管线,后设备;先高处,后低处。
本次拆除采用25t、70t和200t汽车吊进行吊装,拆除原则是先由25t和70t吊车拆除地面上的余热回收系统,然后再由200t吊车拆除加热炉本体、25t汽车吊配合。
1.2.2.2工艺管线拆除
加热炉与外界相连共有13条工艺管线(见表1-3)。拆除前,先拆除与外界相连的工艺管线。拆除时先确认该管线阀门的关闭状态和盲板情况,在属地技术人员和监护人员确认后,解法兰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将管线上的法兰切割下来,再安装到原阀门上。
1-3拆除工艺管线明细表
序号 管线名称 现有管线有无介质 盲板数量 盲板位置
1 F102进料分支一 无 2 阀组上
2 F102进料分支二 无 2 阀组上
3 F102出口转油线一 可能有 2 出口阀上
4 F102出口转油线二 可能有 2 出口阀上
5 F102过热蒸汽来汽线 无 1 管廊阀上(法兰已经断开)
6 F102过热蒸汽回汽线 无 1 管廊阀上
7 F102高压瓦斯线 无 1 管廊阀下
8 F102长明灯线 无 无 无
9 F102低压瓦斯线 无 1 管廊阀下
10 F102燃料油来油线 无 1 管廊阀下
11 F102燃料油回油线 无 1 管廊阀下
12 F102烧焦线 无 2 烧焦分支阀后
13 F102出口与重污油跨线 无 1 管廊阀前
1.2.2.3加热炉主体拆除
(1)25t吊车吊装顺序
吸风口鼓风机入口风道鼓风机鼓风机出口风道预热器入口风道引风机入口烟道引风机引风机出口烟道预热器出口风道预热器入口烟道常压炉进口风道热烟道。
(2)70t吊车吊装顺序
空气预热器(光管)两预热器连接段空气预热器(翅片)。
(3)200t吊车吊装顺序
烟囱常压炉出口烟道集合烟道上段天圆地方集合烟道下段对流室周围钢结构和平台对流室端面弯头箱对流室盘管(分3段)对流室侧面钢结构半片炉顶钢结构两吊辐射室炉管半片炉顶钢结构两吊辐射室炉管辐射室20m层平台拆除(分5段)辐射室炉体上段(12.7m处分段)辐射室12.5m层平台拆除(分5段)辐射室炉体下段。
最后剩余炉底钢结构和支腿,由25t汽车吊进行拆除。加热炉周围的管线、机电仪表等小构件采用25t汽车吊拆除。
2风险评估
2.1 拆除过程危害识别
通过对照炉区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以及现场察看,确定了图纸的准确性,熟悉工艺和区域布置。然后通过组织专业技术讨论会,吸取专家和老操作员的经验,并通过危害辨识检查表梳理出了本次拆除作业的危害识别清单。
2-1危害识别检查表
序号 辨识对象 危害分析
1 环境对施工作业造成的风险 吊车倾覆
2 吊车摆杆遇到障碍物
3 施工作业对装置运行造成的风险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4 工艺介质泄漏
5 装置停风
6 紧急停炉
7 装置紧急停工
8 妨碍正常操作和装置应急处置和救援
9 施工作业的风险 人员触电
10 高处坠落
11 人员中毒
12 人员烫伤
13 机械伤害
14 物体打击
2.2 风险评估
针对危害辨识清单,从危害分析、人为因素、本质安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风险分析。然后从伤害类型、后果分析、影响范围方面,利用风险评估矩阵对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进行了定性后果分析,并针对结果提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主要风险评估结果如表2-3
2-2风险评价矩阵
后果/严重度 发生的可能性
极不可能1 一般不可能2 可能3 很可能4 非常可能5
1 轻微 1 2 3 4 5
2 一般 2 4 6 8 10
3 中等 3 6 9 12 15
4 严重 4 8 12 16 20
5 非常严重 5 10 15 20 25
风险等级:
1.红色区域为高风险Ⅰ,黄色区域为中风险Ⅱ,绿色区域为低风险Ⅲ。
2.风险等级为高时,不得进行相应的活动或作业;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风险评估
作业
类型 问题描述 后果分析 风险评估
严重性 可能性 风险
等级
吊装
作业 1.吊车倾覆
2.吊绳断裂或吊具故障 1.吊车损坏
2.高空坠物,人员伤亡
3.撞击设备管线,物料跑损,发生着火爆炸、中毒、窒息或装置停工 5 3 Ⅰ
动火
作业 天然气、瓦斯、初底油等物料泄漏 1.着火爆炸、人员伤亡
2.污染环境
3.装置停工、财产损失 4 2 Ⅱ
高空
作业 1.脚手架坍塌
2.防护措施不到位
3.作业人员不具备作业资格或身体不适 高空坠落、人员伤亡 4 3 Ⅱ
用电
作业 1.用电设备不符合要求
2.静电接地不符合要求
3.绝缘损坏、老化 1.损坏设备
2.触电
3.火灾 3 2 Ⅲ
管线
打开 管线内有残存危险物料 1.物料跑损发生着火、爆炸中毒、窒息事故
2.可能导致装置停工,造成财产、经济经济损失 3 3 Ⅱ
拆错管线 3 2 Ⅱ
受限
空间 1.瓦斯、天然气等危险介质泄漏
2.通风不良
3.炉墙倒塌、脚手架坍塌 1.中毒窒息
2.人员伤亡
3
2
Ⅲ
挖掘
作业 挖掘作业时,作业失误 隐蔽工程泄漏,影响装置平稳操作 3 2 Ⅲ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本次拆除过程的主要风险是高处坠落;火灾、爆炸;高空坠物、起重伤害和管线打开。因此,必须认真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才能保证作业安全。
3风险控制措施
3.1 高处坠落风险削减措施
(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高处作业的各项规定。
(2)高处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高处作业不适的疾病,严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等其它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的安全带,且在使用前应进行详细检查。
(4)高空作业时,安全带应挂在作业人员上方固定牢靠的物体上,下部应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和净距,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严禁悬挂在有棱角的物件上。无安全带悬挂点的高空作业时应在作业点上访焊接临时悬挂点,悬挂点必须焊接牢固,焊接后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5)工程临时用脚手架搭设应结实牢固,必须加扫地杆和护腰杆,捆扎的踏板要稳固,上方应与构件固定连接,防止单框重心不稳,而可能出现倾斜和倒塌。
(6)五级大风以上及雷雨天气,禁止作业。
(7)脚手架下严禁人员停留和穿行。
3.2 火灾、爆炸风险消减措施
(1)动火前先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对地沟、阀门井、排污井和低位置的设备、电气、仪表、管道等设施进行遮盖、封闭等保护措施。
(2)施工现场的消防通道要时刻保持畅通,在乙炔笼、焊机房棚、动火点、仓库及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等极易引发火灾的地方配置灭火器等消防器器材。
(3)加热炉西侧与管廊相邻,南侧与运行的常压炉F-101相邻,为火星飞溅,可在常压炉F-102的南侧和西侧用长度为22m,高度为7m的防火毡进行围堵。
3.3 高空坠物、起重伤害风险消减措施
高空起重作业最大的风险是吊物高空摆动、坠物、吊车倾覆损坏运行的设备和管线,造成危险介质泄漏,引发次生事故,因此要严格落实风险消减措施。
(1)防碰撞措施:
①吊车吊钩必须垂直吊装;②在吊装前在吊装物靠近运行设备一侧加设挡板,使吊装物在吊装过程中不向设备倾斜,不碰撞运行设备;③所有吊装物不得从转油线和管廊等运行设备和管道上经过,吊物上要设置两根溜绳,防止吊物摆动,消除碰撞危险;④风力超过5级严禁吊装作业。
(2)对较重的吊装段进行分解减少吊装段重量,严格控制吊装重量小于吊车工况的80%,现场吊装作业要严格按吊装方案实施。
3-1 吊装负荷率
序号 设备名称及位号 结 构 规 格 吊装重量(t) 吊车负荷
型号 负荷率
1 空气预热器(光管) 3000×1236×4910 11.5 70t 58%
2 空气预热器(翅片) 3650×1377×4910 19.1 70t 91.7%
3 集合烟道上段 φ2016×18600 17.2 200t 73.8%
4 集合烟道下段 φ2016/φ2500×13000 22 200t 70.5%
5 烟囱 φ2124×11730 11 200t 76.4%
6 天圆地方 φ2124/3816×3816×6270 7.7 200t 34.6%
7 对流室盘管 4400×3375×1302 18.5(3段) 200t 78.8%
8 炉顶钢结构 φ10100 8.5(2段) 200t 40.3%
9 辐射室炉管 弧长6.7m,高度16160 7(6段) 200t 45%
10 辐射室炉体上段 φ10100×7050 21 200t 73%
11 辐射室炉体下段 φ10100×9650 19 200t 80%
(3)钢丝绳在使用前要进行全面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断丝。钢丝绳在现场使用中,严禁与带电焊把线、电源线接触。捆扎吊装绳索必须捆绑结实牢固、平衡,使其吃力均匀,绳索与被吊物采取防滑措施,可进行试吊,看其牢固程度,以防止吊装中滑脱。
(4)起重司机和起重工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在有效期内。起重工必须熟悉吊装方案、设备性能、操作信号和安全要求,起吊前起重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对所负责分工的使用的绳索、卡具、配件和设备进行检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5)在拆除中,如果吊物经过危险介质阀组和管线,可搭设防护脚手架,用来保护运行阀组。
(6)起吊要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要站在能够照顾全面工作的位置,指挥者所发出的信号必须准确、清楚。
(7)作业前起重操作人员要认真检查起重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状况、熟悉现场环境。起吊物件时,起重作业范围要设警戒线,严禁操作人员和行人在吊物下面穿行,防止坠物伤人。
(8)吊车支腿处地面要牢固,对不牢固的地面要用沙袋填实,详细见下图。地面处理后,并经过起重工程师检查合格,进行载荷试验,在首次吊装前,吊钩系好吊物后,不进行切割,缓慢起绳,直至吊车起升重量达到25t(实际最大吊装重量为22t),维持3分钟,检查地面凹陷情况。
3.4 管线打开风险削减措施
(1)拆除F-102与运行炉F-101转油线时,要先确认停用炉转油线的盲板状态,检查其是否处于正确位置,然后在停用侧盲板200mm处,用手锯切断并用吊车移走。
(2)拆除过程中,所有区域的吊装作业应避开转油线,不得在转油线上方进行吊装作业,并且在拆除时安排专人看护转油线。
(3)所有与外界相连的管线,在断开管线前,必须先解开法兰,确认有无残存危险物料,并测氧测爆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4)若果发现有残存危险物料,要进行处理且测爆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4建议措施
为保证各项操作和作业安全受控,除了认真落实以上风险消减措施之外,针对拆除工作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每次作业前对作业的34名人员进行身体和进行精神状态确认,降低作业中人员变更和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可能性。
(2)项目部主管领导应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专职HSE监督员、技术员、兼职HSE监督员应每天在现场检查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3)本项目涉及多次特殊高处作业,按照相关规定,高度超过24米的脚手架,作业单位应编制脚手架作业技术方案;高度超过50米的脚手架,应进行设计计算,脚手架作业技术方案应报施工主管部门审查,作业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请作业单位严格按此执行,规避人员伤害风险。
(4)建议车间在现场多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加强监测,同时设置更加严格报警参数,在操作中严格控制,严禁超温超压损坏设备,造成生产事故。
(5)在工艺运行方面可提前停运天然气系统、减压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来降低风险源。
(6)强化生产受控、确保平稳操作,同时加强设备巡检和维护管理。
(7)建议车间对所有作业分解施工步骤,辨识所有风险,有针对性制定控制措施,形成监护卡,对施工作业内容进行分步监控。
(8)做好车间操作人员的施工现场操作的专项培训和应急培训,增加操作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应急知识,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救护能力,主要内容有:
① 施工周边区域操作活动的特殊注意事项。
② 施工周边区域的巡检路线、出入口、安全注意事项。
③ 施工周边区域的操作和巡检时安全装备配置标准要求。
④ F101转油线和支架被施工碰撞损坏时,执行《装置紧急停工应急预案》。
⑤ 天然气阀组被施工碰撞损坏时,执行《燃料气紧急切断应急预案》。
5总结
要保证拆除过程安全受控,有效预防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就要对作业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各种作业标准、作业程序、拆除施工方案和HSE作业方案。
(2)要做好作业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救护能力。
(3)广泛吸取意见,做好工艺安全分析,对提出的建议予以采纳并整改。
参考文献
[1] 常减压装置应急预案,作业文件。
[2] F102拆除施工施工方案及HSE管理方案。
[3] F102拆除工艺安全分析报告
篇5
关键词:烟囱;安装;安全;控制
中国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炼油、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作为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工业炉排放废气的钢烟囱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直径小、高度高、温度高、安装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较高,以便烟囱内热空气聚集,增强空气的热膨胀上升效果,产生的浮力和压强越大,排烟能力就越强。自立式钢制烟囱高度一般为40m~120m,外形为圆锥形或圆锥形与圆柱形的结合体,多在项目现场进行分段预制、组对、安装。由于烟囱分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较高,按照塔容器设备分段安装的通用做法,即搭设落地式满堂脚手架作业平台进行高空组对操作以策安全,但成本高耗时相对较长。故结合本人实际参建中石油与美国AP公司合资的四川艾尔普10Nm3/h制氢(含合成气)装置转化炉烟囱的施工经验,浅谈一下在钢制烟囱分段安装过程中,如何采取安全可靠但又经济高效的控制措施和手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与进度、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安装工序概述
烟囱预制完后分段拉运到现场,后续安装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在地面做好每段烟囱的防腐衬里,将能安装的平台梯子安装完成,如有照明和避雷设施也尽量在地面敷设完成;二是基础验收、放线,进行吊装前准备,吊装钢烟囱第一段,标高、垂直度调整,底座固定,在烟囱接口处搭设作业平台;三是按照吊装方案吊装第二段烟囱就位,临时固定,调整找正,与第一段进行组对,螺栓连接或焊接(外部),爬梯平台安装,后续分段安装类推;四是整体组对完后, 完善平台梯子,烟囱筒体补漆,作业平台拆除。
三、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烟囱安装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特点的安全风险,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地面工作,防腐衬里涉及到受限空间内作业,需搭设爬梯上下进出,有人员坠落风险。烟囱内衬里材料搬运、抓钉焊接,需进行动火及临时用电作业。进出通道不合格,将影响到烟囱内应急事件的处理;第二、三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烟囱分段吊装和组对,没按照方案吊装或吊装方案有误,机索具有缺陷,违反十不吊规定操作等,将导致吊车倾覆、吊物坠落等事故。烟囱组对高处作业频繁,作业人员从爬梯上下及在作业平台上操作,高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不当,工具物件随意摆放,极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第四阶段烟囱筒体补漆,如果没有合格的平台或站位不当,存在高处坠落的风险。作业平台拆除,如果拆除顺序不当,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可能性极大。综上分析,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频率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烟囱安装的主要风险有三类,即吊物坠落、人员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其中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是最大的风险,也是本文重点论述的控制对象。
四、安全控制措施
钢烟囱要在现场分段进行防腐衬里施工等地面作业,由于场地有限,需要抓紧完成前几段的地面作业,并尽快进行吊装,为后几段的安装腾出场地。而烟囱吊装一般需要大型吊车,为节约大型吊装费用,施工单位将结合项目大型设备的吊装计划,统筹安排烟囱与其它大型设备的吊装,在吊装周期内紧凑安排甚至穿行,对烟囱的地面作业及吊装提出了更高的进度要求及安全要求。针对上述特点,采取高效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证施工组织的快捷平稳实施。
1、钢烟囱安装最突出的风险就是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防止此类风险应从方案优化入手,从本质上减少高处作业。笔者所在的四川艾尔普10Nm3/h制氢项目转化炉烟囱原设计方案是分段焊接组对,不但工作量大,高处作业也大大增多,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在确保烟囱使用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经与设计沟通变更为分段螺栓连接,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其次,在地面尽量在分段烟囱上将平台爬梯安装好,不但高处作业减少,还可尽早为作业人员提供上下正式通道和平台,增大了安全保险系数。
2、地面作业风险控制。地面作业主要是防腐衬里及部分平台梯子安装,安全风险以受限空间及高处坠落为主。烟囱内防腐衬里作业由于顶部敞口,没有形成密闭空间,基本不会造成有毒有害及窒息气体的危害,主要危害体现在烟囱内抓钉焊接的临时用电、衬里施工作业平台及进出通道的设置上。为此要做好以下防坠落、防触电等安全控制措施:
2.1 可将地面上的分段烟囱内作业视为三级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进入前需要办理作业票,对烟囱内部脚手架搭设、进出通道、用电线路等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并办理作业票后进入作业。此项作业无须进行气体检测,也可不用在烟囱外设置监护人。
2.2 防腐衬里作业需搭设作业平台,为确保高处作业安全,搭设内外部落地式脚手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为减少脚手架重复搭拆量,可规划好各段烟囱地面的站位,在不影响吊装的情况下搭设整体式外部脚手架以便重复使用。
2.3利用内外部脚手架的上下爬梯,搭设合格的进出通道,在分段烟囱筒体顶部边缘铺设跳板过桥,连接内外脚手架形成完整的上下进出通道。
2.4 电焊机等用电设备放置在烟囱外面,电缆线路保持完好,电焊把线及二次线不得有破皮现象,在通过金属边缘时进行隔离防止损坏。如果烟囱内作业需要照明,应使用隔离变压器,保证照明电源为安全电压。
3、吊装作业贯穿烟囱安装的始终,其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3.1做好吊装前准备工作,吊装前由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组织对现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吊车到达指定位置并对吊车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查,索具穿挂前对索具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在烟囱适当位置栓系溜绳,用其控制烟囱在吊装过程中过大的晃动。
3.2拉设好警戒区,签发吊装作业票。确认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及相关作业票办理之后,吊装工程师和安全工程师分别对现场人员进行最后技术和安全交底,做好交底记录。相关人员对各个吊装参数最后进行一次核对,确认无误后,授权人签署吊装命令书。
3.3 吊装前试吊。吊车指挥人员指挥吊车起吊设备,起升设备到离支撑约200mm的距离,保持该状态约10分钟。期间派专人检查设备、索具、吊车、路基箱和地基等,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立刻将设备放回原处并进行分析整改。
3.4 试吊过程检查无误后,正式吊装。吊装期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吊装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吊车在负重行走、旋转臂杆等一系列吊装过程中,指派专人观察吊车、设备、索具、超提配重、周边环境、地基等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指挥人员取得联系。
4、烟囱组对风险控制。搭设合格的烟囱分段组对作业平台是削减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风险的根本措施,塔容器设备组对的通用做法是搭设落地式满堂脚手架作业平台,安全可靠性高,但脚手架搭拆量大,周期长,与大型吊装配合紧凑型差,施工成本较高。为此,搭设安全可靠的临时组对作业平台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经济合理。
4.1在地面对除首段与顶段不需设置临时组对作业平台外,在其它段每段对接面下移1.2米处搭设临时组对作业平台。搭设方法为:
在烟囱外壁划定标高处分别以30°环向均布竖向焊接槽钢支撑点(上下两排),上下间距为0.83米。
预制若干水平长度1.4米,竖面夹角为30°的封闭三角悬臂支架,支架两端部竖向焊接一段角钢作为插销。如右图示。
悬臂三角支架上下插销分部插在每层已焊接生根槽钢里,构成空间稳定结构。
用Φ25mm钢管制作П型水平护栏,在悬臂三角支架角钢水平端部竖直焊接1根长1.2米的角钢作为护栏立柱,在立柱角钢顶部及中下部两侧分别焊接Φ30mm钢管短接以承插П型水平护栏,在周圈立柱上拉设生命绳作为护栏中间护腰。
在每层悬臂三角支架上铺设3m钢脚手板作为平台,部分区域要重叠铺设以保证平台上没有空隙,每块跳板均绑扎牢固。同时,在平台外缘绑扎踢脚板与立柱固定。
临时组对作业平台安装如下图:
4.2 构成临时组对作业平台的悬臂三角支架、支撑槽钢等焊接部分均要进行着色检查,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以确保焊接性能满足要求。支撑槽钢的尺寸选择要以平台受力计算书为准,与烟囱外壁一般为满焊,烟囱安装完毕后槽钢可不用拆除。
4.3 烟囱组对操作时,作业人员在临时平台上必须系挂好安全带,在地面可坠物的范围外拉设警戒绳,禁止人员入内,并设置监护人监督。
4.4 在临时平台上作业,必须配备工具桶,将易坠落的小件工具物件放入桶内,并将工具桶用铁丝固定,使用的手持工具必须系上绳索固定,防止脱手坠落。临时平台上严禁放置较大材料,必须将多余材料及时清理回地面。
5、上下通道的设置。在地面尽量安装好具备安装条件的爬梯和平台,以提供正式的通道。每一段安装就位后,应随之安装地面未能安装的梯子平台,做到安装一段完善一段。在组对处不能连续设置爬梯的部分,应与临时作业平台配合设置,保证人员到临时平台具有合格的通道。在高空安装爬梯时,由于无法搭设作业平台,可采用爬梯吊装后在正式平台上先固定爬梯下端,上端用吊车吊起就位,作业人员攀登并站在爬梯(带护笼)上将上端固定,同时从吊车吊钩上单独设置一根生命绳放下,作业人员将安全带系挂在生命绳上,确保人员上下及作业时安全带的100%系挂。
6、烟囱组对安装完毕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烟囱组对完毕,梯子平台、照明避雷设施安装完毕,余下工作就是筒体补漆及临时作业平台的拆除。筒体补漆作业人员可利用正式平台、爬梯及临时作业平台进行长杆作业,必须保证安全带100%系挂。临时作业平台的拆除风险性极高,必须稳妥审慎实施。
6.1 临时平台拆除必须按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拆除作业人员不宜过多,作业伙一般由4人组成,而且只能由一伙作业,严禁上下多层同时拆除。作业方案是一人在临时平台上拆除并捆绑材料,两人在上一层平台用绳索下放材料到地面,一人在地面接收材料并监护。地面设置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2临时平台拆除作业不涉及动火动焊,只是手工拆除,故临时平台上一人作业即可,不宜多人作业。事先从上一层平台固定一防坠器(15m),下层拆除作业人员将安全带系挂在防坠器绳钩上,可方便在平台上来回移动。按每一跨区域分片拆除,每跨拆除顺序为拆护栏跳板悬臂三角支架。
6.3在拆除层的上一层固定好绳索,拆除人员先将待拆件用绳索捆绑牢固,防止拆除时坠落。拆完后由上一层平台的两人利用绳子将拆除件材料缓慢下放至地面,全过程必须系挂好安全带。
6.4 拆除作业前应进行专项安全交底,每天作业前对使用的安全工具、设施、绳索等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拆除示意图如下:
7、烟囱组对作业必须办理高处作业票,临时作业平台安装完成后必须由技术、安全、施工相关负责人联合检查确认合格后挂牌使用。
五、结束语
篇6
工程项目电力问题对策管理
1引言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所做的一次性工作。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引进和推广国外的网络计划技术。1991年,我国成立了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对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国内的研究仍主要偏重于项目管理传统领域中的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有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工程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对于加强工程管理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很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不能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出于种种原因,对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任由问题存在和发展,致使不能准确反映工程成本,造成事故隐患,为决策制造障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系统,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需要专业机构实施专门化的管理,而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多偏重于业主自行管理,以成立指挥部或类似机构来执行项目。EPC模式的优势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仅仅在个别项目中得到应用,而PMC模式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近年国内大型合资项目中有所应用,而且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风险管理技术也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直到80年代中期以来,风险管理理论才逐渐被引入,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运用。在我国很多企业决策者对工程项目的真风险和假风险缺少识别能力,对潜伏的风险缺少前瞻性推测、判断,工程项目风险处理的手段单一、落后。由于风险管理基础弱,科学的定量分析难度大,大部分仅是通过定性的分析。
2.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有待完善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电力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其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内从可研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翻修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寿命周期成本上升理论已经为学术界所认同,它在成本优化、资源节约等方面起着很积极的作用,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各市场主体是目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2.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虽己出台了《担保法》和《保险法》,但由于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保证担保和保险虽能有效帮助企业转移风险、规避风险,但是保险业只承担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转移的是意外和风险。
2.4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及管理流程不够规范
某些电力工程项目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或只成立了由兼职人员组成的临时机构。项目管理人员兼职工作直接导致了项目管理责任不落实。项目管理流程不规范,其管理中的细节由于缺乏管理而造成细节管理漏洞。因此必须组成专业的项目管理小组,并对项目中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由一支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来把控项目的整体流程。
3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建立电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承包商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并对其进行分类,衡量对比,从而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最后再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2电力工程中采用项目风险管理技术
应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可有可无的部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等。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新的思想,是将风险管理整合到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中,实现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3.3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监督与控制
如果项目的执行与项目的计划相脱节,那么项目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生计划与执行相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因素;二是管理方法或工具的先进性问题。对于后者笔者认为项目控制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对项目进展状态的把握方面。
3.4提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各种项目管理软件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当今,电力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和探索必将促进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尚军,王炎.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景[J].科技进步理论与前景,2005,(11).
[2]韩锟.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式与应对策略[J].工程项目,2005,(2).
[3]陈翊斌.试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15).
篇7
关键词:既有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熵权理论;专家评分
一、目前现状及研究意义
在第四届城市住宅研讨会上,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目前我国大多建筑未达到使用寿命就被拆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带来环境问题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建筑物频繁拆除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对既有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研究从中发现制约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从这些因素出发建立建筑物寿命全寿命周期的维护体系,找到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新思路,节约社会资源。预测既有建筑使用寿命,对未来城市的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估算既有建筑物使用寿命寿命年限,对未来既有建筑的拆除和改造决策提供意见,对拆除建筑的垃圾处理时间周期表,为相关部门制定方案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保存。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但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比率低,通过对剩余使用寿命的研究对建筑物特别是古代文化建筑的维护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既有住宅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和实际使用寿命
1.规划中的建筑住宅使用寿命。从2005年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可知,住宅的使用年限50年,住宅50年的使用年限是指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存在的。
2.实际中的住宅建筑使用寿命。2010年原建设部部长刘志峰在“中日百年住宅建设高峰论坛”上指出:“由于我们国家住宅生产方式粗放,加之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住宅使用寿命只有30年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我国住宅使用寿命只能持续25至30年。
三、基于熵权理论研究对我国既有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的预测
3.1建立城市住宅使用寿命的熵权法模型。将住宅的正常使用寿命经过修正得到城市住宅实际使用寿命。假设影响建筑物住宅使用寿命的因素有j个,根据专家评价法对各影响因素的进行打分。设影响因素集为{x(i,j),i=1,2,…,n;j=1,2,…,m}。其中,x(i,j)为第i影响因素第j个评价指标值,n,m分别为影响因素的数目和评价指标的数目。在预测前,需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越大越好型指标规范化处理为:
3.4既有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年限-∑50*各因素发生拆除概率的年限=33.4年。
四、总结
城市住宅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基于熵权理论建立的城市住宅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既有住宅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为33.4年,远低于住宅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延长我国既有建筑使用寿命有很大空间。(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贵文,徐可西,张梦俐.建筑寿命的区位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04:119-124.
[2]王瑞,林振荣,谢永亮,季凯,吕磊.对影响建筑寿命因素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0,02:24-25.
[2]谢善鹏.我国城市住宅使用寿命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地铁交通的不断壮大,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技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地铁车站交通安全控制措施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地铁等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问题一直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和沉降必然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进而构成安全风险。近年来城市环境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设法减小地下工程施工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构成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是目前需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三、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面临的问题
1、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内部监控制度。一直以来,在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着忽视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情况,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质量安全控制责任,忽视相关策略的采用,内部监控制度不完善。
2、施工材料没有满足设计要求,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存在漏洞。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最基本的材料,要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首先必须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但是目前在施工材料的管理上存在着不足,施工单位对材料的管理不严,没有建立起健全与完善的材料监督管理体制,一些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忽视对施工现场材料的检验工作,这样往往导致材料不合格,引发建筑质量安全问题。
3、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施工过程缺乏规范的指导。地铁车站施工人员主要是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施工中主要凭借经验。同时施工单位也忽视对他们技能的培训,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常常出现违反施工工序的情况,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使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四、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天津地铁5号线程林庄道车站位于程林庄道站位于程林庄道、红星路交口东侧。4号线车站主体呈东西走向布置于程林道下,5号线车站主体呈南北走向布置于红星路下,与东风立交桥平行。5号线车站长241.000m,结构形式为地下三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与4号线采用T字换乘,换乘节点为地下三层三跨结构,4号线车站长约为292.00m,结构形式为地下两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车站近邻东风立交桥,围护结构距离桥承台为 10.87m~16.40m。5号线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标准段基坑27.720m,盾构井处基坑约深29.320m,围护结构采用 1200mm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采用五道混凝土支撑; 4号线车站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标准段基坑深18.920m,盾构井处基坑约深20.520m,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采用四道混凝土支撑。
2、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风险应对措施
(1)车站明挖深基坑风险
本车站地下水位标高范围1.49~0.80m,含微承压水层和承压水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承压水突涌,可能产生涌水、涌砂事故。
风险应对措施:
①通过加长地下连续墙,将地下墙墙趾插入⑪3层粉质粘土,隔断承压水层,降低坑内降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②基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包括支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和周边地层变形);
③基坑开挖必须“分位、分段、平衡”挖,做到先撑后挖,控制支撑架设时间,及时准确施加预应力,作好复加预应力的准备。
④为保证降水效果和控制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施工前应进行抽水试验,合理布置降水井,保证建筑物安令;
⑤基坑开挖时应保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地面水侵入基坑周边土体;
(2)超深地连墙施工引起的风险及承压水透水风险
标准段地连墙深44m,地连墙穿过第二承压水层,墙趾描入3粉质粘土层,端头并段和换乘许点处连墙深分别为53.6m和56.5m,地连墙穿过第三承压水层,墙趾插入1粉质粘土层。
风险应对措施:
①每工字钢接头内预埋2根φ48注浆钢花管,长度与地连墙等长,待地连墙施作完成后进行接缝止水注浆。
②基坑开挖前在地连墙各拔缝处施作旋喷桩止水,每缝施作2根中Φ800@600旋唢桩,其长度至基坑以下4m,以保证水效果。
③地连墙接头采取防混凝土绕流措施:在工字钢接头外侧焊接少φ42钢管。φ42钢管采用可注浆钢管,作为后期地连墙接缝渗漏的储备措。
(3)东风桥桥桩基础风险
标准段基坑深约21m,车站与东风立交桥平行临近,主体边缘距离最近高架桥桩基承台为8m~17m;桥桩的长度为54m,四桩承台基础。
风险应对措施:
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第一道支撑采用砼支撑,加强监控量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地面沉降和基坑变形观测点,针对桥桩的沉降及变形加大观测频率。
(4)红星路上、成林道以北各管线风险源
位于地车站主体范围,红星路上,成林道的风险源共计7处:
②DN400输配水管、铸铁管埋深1.19米;
②Φ1000混凝土雨水管埋深2.04米;
③DN1500输配水管、铸铁管埋深1.30米;
④DN500中压天然气、钢管埋深0.98米;
⑤DN400输配水管、铸铁管埋深1.30米;
⑥DN1200输配水管、铸铁管埋深1.17米;
⑦Φ1200混凝土雨水管理深4.13米。
风险应对措施
建议改移,改移后各管线应距离主体基坑5米。
(5)300混凝土、污水管风险
①车站主体范围,红星路上,成林道以北,埋深2.08米
②车站主体范围,红星路上,成林道以南,埋深2.91米
风险应对措施
建议改移,改移后各管线应距离主体基坑5米。
五、明确施工质量安全的控制要点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水、开挖、支撑安装和制作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工作,也是基坑工程的主要危险源,现场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控制:
1、基坑降水控制要点
(1)降水井深度应符合降水设计要求,在安放井管前情孔。
(2)井口要高出地面并做好保护
(3)降水开始要应检查降水速度,特别是检查抽出的水中颗粒含量,以避免快速降水造成土层中细颗粒流失,堵塞降水井。
(4)降水过程中应检查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监测记录。
2、围护结构控制要点
(1)轴线误差不得超过±10mm,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内。
(2)钢筋笼吊点布置、吊具经检算合格;吊装前,要制定专项方案,并进行试吊。
(3)连续墙接缝处须密实不漏水。
(4)泥浆池及沟槽周边应设置围栏,挂警示牌。
(5)机械须安设稳固,防止倾覆。
3、基坑开挖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完成后尽快支撑。
(2)明挖车站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同时应辅以人工配合;基坑开挖不得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的地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
(3)土石方开挖到各层钢管支撑底部0.8m 处时,及时施作腰梁和钢管支撑,如不能及时施作支撑的区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
(4)运输便道应设专人修整,确保运输安全、提高效率。
(5)在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以便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并通过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开挖程序。
(6)严禁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已架设好的钢支撑结构。
(7)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或疏导墙体上的渗漏点。
(8)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①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②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③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④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9)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时,要求承包商及时通知设计、监理。
4、支撑安装及拆除控制要点
①钢支撑必须按设计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设置防滑移装置,采取防坠落措施。砼支撑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开挖按先撑后挖的原则组织。开挖土方至支撑位置底0.5m时,立即架设支撑,施加预应力。活络端伸出长度不大于0.15m。②钢围囹制安符合设计要求,背后砼必须填充密实,阴阳角须采取加固措施。③场内备有装配好的应急支撑。④钢支撑拆除必须在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报监理验收后进行。
5、基坑变形监测控制要点
①支撑轴力、桩顶水平位移、围护桩水平侧向变形、周围土体及建筑物沉降变形、地下管线沉降预警值符合设计要求。②监测项目超过警戒值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③安排专人联系监测单位,及时取得监测报告用于指导施工。
6、主体结构施工控制要点
①模板支架系统有检算书。立杆间距、剪刀撑、扫地杆符合方案要求,浇注砼前应对模板支架进行查验。②支架和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应自上而下拆除。③钢筋焊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损坏防水板。④四口五临边应按要求设置防护。现场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
7、地下管线保护及改移控制要点
①编制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②调阅资料,探明管线的规格、埋深,编制地下管线调查表,并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注具置。③与产权单位协商制定地下管线迁移或保护措施,管线上方地面设立标志,明确监控责任人,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④机械开挖时指派专人指挥,严禁超安全距离一次开挖到位,管线附近采用人工开挖。
六、加强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意义
随着地铁车站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一旦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若是因质量问题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则有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确保地铁车站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这样既可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施工人们生活的有序进行。
七、结束语
通过对地铁车站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安全控制体系在地铁车站交通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地铁车站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安全控制措施的研究,确保地铁车站交通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系统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超前防范能力,国家電网公司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该办法通过電网工程的固有风险分析,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電网工程作业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真正实现了安全风险评估的量化,并明确不同动态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确保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
1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它包括人身及電网安全风险。根据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中LEC值的大小及所对应的风险危害程度,将電网工程基建施工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控制和管理,五个等级分别为:
1.1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现场临时建筑物搭设、浇筑混凝土、電气焊接等等;
1.2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钢筋笼安放、屋面施工、敷设電缆、保护接地等等;
1.3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深度在3—5米的基坑开挖、模板安装、构架及横梁吊装、土石方爆破等等;
1.4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的模板工程、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开挖、大件吊装、深基坑支护、不停電跨越作业等;
1.5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如架空线路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施工等。
2 電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方法
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以人身触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以及電网、交通事故等典型风险为防控重点,从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分析和识别施工作业活动动态风险。
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危险点及风险源。施工项目部应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依据《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从《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符合本工程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风险预控清册,并建立本工程风险分级控制档案。
3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在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中,在依据《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还应重点识别、控制以下重大风险因素:
3.1难度大、系统复杂、危险性大的220kV以上改扩建项目、在110千伏及以上变電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及其他临近带電体作业;
3.2跨越高铁、高速、不停電跨越高压带電线路及重要通航河流的特殊线路工程;在带電线路附近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铁塔等;
3.3采用大型特殊施工机械的项目;重量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负荷的95%;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大件吊装;大型机械(如塔吊、井架等)拆装项目等;
3.4 220kV以上高压设备的電气试验作业;
3.5新技术、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的特殊项目;
3.6达到和超过5米的深基坑、大跨度高支模工程等;
3.7达到和超过24米的脚手架(跨越架搭拆)工程等。
4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用
4.1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二级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4.2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填写,按照动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方法,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填写《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现场复测报审表》,报送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3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電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制定“電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4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因素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无法降低时,施工项目部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上级公司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5 变電站建设工程中危险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5.1作业前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对于复杂和风险度高的工作项目要组织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在交代设备停電范围、保留的带電部位时,要指明设备双重编号和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工作负责人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前先点名,并逐一签名。
5.2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专责监护人要明确监护对象和监护范围,且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失去监护单人作业:包括工作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必须严格执行红马甲制度。
5.3作业区域实行封闭隔离。室内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应在工作地点两侧和对面运行设备设置遮栏,室外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必须全封闭隔离,变電站改扩建必须执行全封闭硬质隔离(硬隔离)措施;二次系统作业应设置红布幔区分运行设备。作业中严禁擅自移动和跨越遮栏。
5.4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正确完备。设备区入口应正确设置限高、限速标志,超高、超宽车辆确需进入设备区,应设专人监护和引导;作业现场悬挂的标示牌应正确、醒目、齐全、规范。
5.5所用工器具和材料与带電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梯子、钢管等长物要放倒搬运,禁止单人搬运;严禁肩扛铁锹、扫帚等硬质、轻型长物;带電设备区禁止使用金属梯:装拆梯子、脚手架等要做好防倾倒和误碰带電设备的措施。
5.6接触停電设备前要可靠接地。接地线两端均应连接牢固,防止意外脱落;作业点有感应電危害时,应加装临时接地线:在500千伏電压等级的变電站构架上作业应穿静電感应防护服、导電鞋。
5.7接设备引线及收放线缆要防止弹摆或滑落。拆接设备引线时和拆下引线后,必须用牵引绳拴牢;收放线缆、软管等严禁抖动或猛力拖拽;在半高层、架空过道等带電设备上方作业,要做好防止线缆、软管滑落(脱)措施。
5.8施工机械在带電设备区作业要可靠接地,并设专人监护。车、斗臂车、金属升降平台、绞磨等施工机械要可靠接地;作业前要设置限高、限位标志;作业过程中,专责监护人要重点监护施工机械抬升高度和旋转方向,确保斗、臂及起吊物品与邻近带電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9运行设备构架、底座等部位作业要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未停電设备构架、底座进行電焊、喷漆作业要用绝缘隔板有效隔离,防止烟雾、油漆造成短路;设备构架、底座防腐及取油样等作业,人体任何部位及工具均不得超过设备金属法兰高度,且应使用绝缘架梯,并设专人监护;变压器散热器水冲洗宜停電进行。
5.10室内高压配電装置要完善隔离防护措施。室内配電装置非封闭母线交叉部分、跨越人行通道的母线桥应装设永久性隔离挡板(护网);手车开关拉出后,应观察隔离挡板是否可靠封闭,隔离挡板封闭后禁止开启。
篇10
关键词:风险评估;定性、半定量;风险事件、概率、后果
Abstract: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put forward a kind of qualitative, semi-quantitative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The method combines the existing statistical data and current codes, regulations,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analogy, the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leading to the risk of incident the probability and consequences. Risk assessment for design, construction, the owners of all aspects of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could face losses, and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in favor of the owners in a more direct, extensiv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1].
Key words:Risk assessmentQualitativeSemi quantitativeRisk eventProbabilityConsequence
中图分类号:U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桥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桥梁作业要点手册》、《概率风险评估》等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桥梁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五级,见下表1.1-1
表1.1-1 概率等级标准
(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五级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下表1.1-2:
表1.1-2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3)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的各种费用,如下表1.1-3所示。
表1.1-3 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4)、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如表1.1-4所示。
表1.1-4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5)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风险等级标准如表1.1-5所示
表1.1-5 风险等级标准
(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如表1.1-6所示。
表1.1-6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
2、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桥梁施工的特点,施工中容易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源主要有:支架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2]。
(1)坍塌:因支架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搭设不规范,造成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2)高处坠落:在搭设支架时或在支架顶安装模板、钢筋、浇筑砼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高处坠落而导致人身伤害的。
(3)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4)机械伤害:机械(砼搅拌机、砼运输车、砼输送泵、吊车等)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5)触电: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3]。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见下表2.1-1。
表2.1-1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3 风险技术对策
(1)人工高空坠落风险事件施工应对措施
1)高处作业前,应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软底鞋,扎紧袖口,衣着灵便;凡从事2m以上高处作业人员,须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合高处作业者,均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作业点行走和站立处的脚手板、临空处的栏杆或安全网,上、下梯子,确认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3)作业过程中,如遇需搭设脚手板时,应搭设好后再作业。如工作需要临时拆除已搭好的脚手板或安全网,完工后应及时恢复[4]。
4)处作业所用的料具,应用绳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应装在工具袋内吊运,并摆放在牢靠处,以防坠落伤人,严禁抛掷。
(2)吊装坠落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1)起吊重物件时,应确认所起吊物件的实际重量,如不明确时,应经操作者或技术人员计算确定[5]。
2)栓挂吊具时,应按物件的重心,确定栓挂吊具的位置;用两支点或交叉起吊时,吊钩处千斤绳、卡环、起重钢丝绳等,均应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规定。
3)吊具栓挂应牢靠,吊钩应封钩,以防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滑脱;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时,钢丝绳与物件的接触处,应垫以麻袋、橡胶等物;起吊长、大物件时,应栓溜绳。
(3)起重机具事故风险事件施工应对措施
1)根据起重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选用千斤顶,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经试顶确认良好,方可使用[6]。
2)千斤顶应安放在有足够承载能力而又稳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上。上、下接触面之间,应垫以木板或麻袋等防滑材料。
3)千斤顶的放置,应对正被顶物件的中心位置,当同时使用二台以上的千斤顶进行操作时,不得超过允许承载能力的80%,须使各台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作用线与被顶工作物中心吻合,以防千斤顶负重后发生倾斜。
4)千斤顶安置好后,应将物件稍微顶起,确认无异常时,方可继续起顶。
(4)风、雨天气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遇有六级(含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悬空的攀登从事高处作业。不得已需要进行雨天高处作业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7]。
(5)交通堵塞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1)要在跨线孔跨墩顶之间满布防护网。
2)小型架梁设备在跨线拖拉过程中,小型构件要安装牢固,避免松动,掉入线路,影响行车安全。
3)龙门吊机走行时,两侧竖架走行应同步,前后误差不得大于30mm。电缆应有人专门收放,以防压断或落入线路,引起事故。
4)原则上架梁经过线路时,要求一次性架设完毕,但确需停止工作时,应拉好缆风绳,安放止轮器,以防被大风吹倒,掉入线路,损坏线路设备,影响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孔祥成, 张宪昌, 杨立辉. 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0) :127
[2]于艳伟, 陈朝飞. 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措施在生产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8,(25) :176-177
[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丁峰,赵健.风险分析在特大桥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5(3):73-76
[5]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等.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6]张永清,冯忠居.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桥梁的安全性[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19(3):52-56
- 上一篇:公司合法合规自查报告
- 下一篇:小学家访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