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范文
时间:2023-04-04 06: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放存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政府 支持 学术资源 资金
学术作者们一直都在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版权,最近几年,他们投稿给开放期刊或者拒绝在传统商业期刊上时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并且向出版商要求保留自己学术成果的各项权利,学术界还有其他为夺回学术出版控制权而采取的行动。不管是投稿给开放期刊还是上载到自己的主页或者是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作者们所倾向于利用开放存取这种新兴的方式来保护属于他们的著作权。开放存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而兴起的。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存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
二、开放存取对各版权主体的影响
开放存取运动在各国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是开放存取的经费以及质量控制问题。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开放存取模式并没有平衡版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开放存取的期刊网站对于访问的读者免费,相对于以前需要订阅费的读者来说可谓是绝好的。读者在利用别人的作品或者是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是完全免费的,这可以激励读者最大限度的利用对其免费的学术资源。这对于刺激学术资源的开放,搞活国家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多数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希望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传播。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越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免费、免除版权和授权限制的开放存取模式使研究人员能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作者作为作品的来源,学术资源的源头,在开放存取中,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把自己的作品放入开放存取的仓储当中;而且在开放存取中作者的作品可以被读者最大限度的浏览,作者的学术水平自然就可以被更多人认可,因而对他们的名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未来的科研道路添砖加瓦。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选择开放存取模式。
对于出版商来说,在传统出版模式中,作者把版权转让给出版商,出版商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读者订阅期刊,向出版商支付订阅费,随着读者订阅数越多,出版商的盈利越多,而出版商只需要支付给作者版权转让费,很多出版商因此获得暴利。而开放存取却要将读者订阅免费,只有作者支付审稿费,出版商的主要盈利链条断裂。开放存取中刊物的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站的维护等各项成本如果都由作者的审稿费支付。
三、开放存取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
读者希望资源可以免费共享,作者既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利用,但是自己的版权又不致落入他人之手,出版商作为一个逐利的商人当然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订阅者以收取更多的订阅费。开放存取是学术作者为争取控制版权提出的版权模式,并没有完全考虑版权模式中出版商的利益,而根据木桶理论,即使是细小的疏忽,也会导致整体效果的降低,许多出版商对开放存取观望甚至是反对的态度,这将严重阻碍开放存取的未来发展。开放存取对于出版商的影响将导致版权“市场失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主体追逐自身的利益而忽略其他主体的利益,导致社会的整体福利不能最大化,甚至有可能降低。要解决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既使读者免费获取学术资源,有益于作者的科研,又让阻碍出版商支持开放存取的障碍消除,必须借助政府、学术机构、赞助商、广告媒体等外部力量的介入。
出版商对开放存取的担心不外乎考虑到开放存取将带来订阅费的减少,这是由于传统出版模式中出版商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所致,开放存取模式下,在学术机构为作者支付审稿费的同时,出版商可以将其盈利模式多样化,一些出版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多种支付形式。BMC就有预付费会员(prepay membership)、季度后付费会员(quarterly postpay membership)和支持者会员(supporters membership)三种会员资格。每种会员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的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机构会员。机构会员的研究人员时享受一定程度的折扣。出版商可以增加广告作为增加盈利的途径,这需要广告媒体的大力支持。
篇2
>> 台湾开放存取(OA)期刊之发展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OA期刊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开放存取(OA)资源的组织与利用途径研究 理想与实践——OA期刊的未来发展 开放存取期刊评价模型构建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开放存取期刊的整合利用分析 OA期刊“中国版面费”争议 开放存取期刊发展及其对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 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方法与相关问题思考 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网络出版模式研究 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全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开放存取期刊收费模式 协同OA的发展与变迁 浅谈OA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支持OA的国外期刊版权模式研究 基于DOAJ的我国OA期刊现状分析 探析企业OA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1][13]杜海洲.国际有关开放存取征订及其启示[OL].[2012-05-15].
[12]John Timmer.NIH Open Access Policy Causing Publishing Companies Angst[OL].[2012-05-10]. http:///old/content/2008/07/nih-open-access-policy-causing-publishing-companies-angst.ars
[14]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Finch Group background and papers[OL].[2013-06-28]. http://researchinfonet.
org/publish/finch/wg/
[15]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Expanding Access to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Accessibility, Sustainability, Excellence: How to Expand Access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OL].[2013-06-25]. http:///wp-content/uploads/2012/06/Finch-Group-report-FINAL-VERSION.pdf
[16]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Expanding Access to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Accessibility, Sustainability, Excellence: How to Expand Access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OL].[2013-06-25].http:///wp-content/uploads/2012/06/Finch-Group-report-FINAL-VERSION.pdf
[17]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Finch Report[OL].[2013-06-30]. http:///publish/finch/
[18]Research Council UK.RCUK Policy on Open Access[OL].[2013-06-25]. http://rcuk.ac.uk/research/Pages/outputs.aspx
[19]Research Council UK. RCUK Policy on Open Access and Supporting Guidance[OL].[2013-06-26]. http://rcuk.ac.uk/documents/documents/RCUKOpenAccessPolicy.pdf
[20]“国家图书馆”.台湾连结世界. 世界认识台湾: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正式启用[OL].[2013-09-30]. http://ncl.edu.tw/ct.asp?xItem=18669&ctNode=2187&mp=7
篇3
摘要:文章通过对全国各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30-02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获取以及利用越来越便利,因此越来越需要全新的传播和交流模式,而开放存取就是顺应这种时展要求而产生的。高校图书馆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具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强烈需求,所以构建一个免费、开放、高效的高校图书馆资源体系,在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具体的实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
1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
通过对全国各地的大部分院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在使用开放存取资源。广大师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免费获取期刊或者其他资源等学术信息,这样就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当然各地区的条件不一样,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条件好的高校图书馆在经费使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等方面拥有较好的优势,而条件差的高校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了。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使用方面缺少对学科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和教学资源网站等的构建,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重视外文、轻视中文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推动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的自由传播和获取,所以需要对我国高校开放存取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建设。
2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根据相关统计,全国大部分重点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开放存取资源的模式来使用信息资源,但仍有许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提供开放存取资源或免费网络资源链接,有些高校图书馆虽然设置了开放存取资源,但只是几个站点,而且根据特色专业设置开发开放存取资源的图书馆比例达不到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开放存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高、数量不多的问题。
2.2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名称及内部设置不统一
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的名称以及内部设置不统一。首先,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名称较为混乱,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免费资源”“湖南大学图书馆网上免费数据库”“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免费网络学术资源”等。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存取资源的这种名称后缀设置混乱,标准不统一,很容易让使用者产生困惑。其次,在内部资源的管理设置过程中也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据目前资料统计,有超过二分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将开放存取资源模式归入二级类目,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将其归入三级类目,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其归入四级类目或一级类目,归类处理方面极其不统一、不规范。此外,某些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在资料检索过程中需要经过多层设置或链接才能找到,这就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链接量少、更新慢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存取资源链接数量最多者资源已经达到300多种,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图书馆更是汇集了大量的图书、期刊等各方面的资源链接。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还是存在可以获取的资源链接偏少的问题,而且涉及一些科技前沿、最新动态等信息资源时,维护更新速度较慢,并且在链接的过程中不仅速度慢,甚至还出现死链的现象,此外有些资源还不能做到完全的免费开放,这些问题不免会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造成巨大的困难。
2.4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从目前的统计数据观察了解到,各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主要应用范围侧重在对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但是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水平参差不齐。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对资源按学科或文献类型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整理,有的甚至还依学科设置了分类链接,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使用。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与原有资源的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高标准需求。
2.5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在宣传方面没有足够重视
事实上,开放存取资源在世界各国高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日益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外,开放存取资源中包含有大量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供读者免费获取,是有效的公共资源,并且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宣传却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高校大部分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开放存取资源的概念,更不可能去利用这些资源。同时,相比较国外的科研人员,我国大多数科研人员对这个项目也是了解甚少。这些因素导致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更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发展不够迅速。
3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大力搜集资源,丰富馆藏存储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存在基础和发展条件就是搜集资源。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起步较晚,各项配置也不尽合理,尤其是在资源储备量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在资源收集过程中,要完全、及时、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构建网络信息通道,针对本校的学科领域,依照广大师生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将互联网上开放存取的学术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以丰富馆藏存储。
3.2 统一各级名称设置,构建合理检索平台
首先,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各类名称,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称谓,确保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走错路径、浪费时间。其次,通过目前掌握的信息和技术手段,可以将图书馆的各类数据库进行整合,构建一个方便高效的检索平台,从而确保广大师生在使用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只需在一个检索平台上检索一次,就可以方便高效地获取所需文献或信息,最终解决在以往检索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3.3 提高开放存取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水平
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进人才,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科技,采取多种形式并使用多种方法对开放存取资源和原有的馆藏资源或者其他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综合运用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OPAC)、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跨库检索系统等多种系统,从而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并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3.4 加大对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开放存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需要广泛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在广大师生中的认知度。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分发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论坛或者校园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推广,使广大读者都能了解这一资源利用平台。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要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源储备,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从而巩固自身的信息中心地位。此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开放存取资源模式的价值所在,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搭建好平台,以便更加高效地服务读者。
参考文献:
[1] 陈玲洪.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揭示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4(2):63-65.
[2] 郑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构建现状与优化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2):32-35.
篇4
>>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存取及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创新策略研究 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使用研究 开放存取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图书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我国主要公共图书馆OA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研究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如何拓宽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 浅谈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 谈高校图书馆报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放存取下农业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研究 基于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 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影响下的数字资源建设 重视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 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研究 江苏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4 ] 都兰,黄如花. “211”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利用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58-62.
[ 5 ] 杨丽.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揭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8):57-59.
[ 6 ] 徐汉蓉,胡志芳.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12(09):70-73.
[ 7 ] 徐颖,宋绍成.开放存取: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J].情报科学,2012(11):32.
[ 8 ] 吴林娟.图书馆学情报学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调查分析[J].情报科学,2013(03):82-86.
[ 9 ] 晁亚男,毕强,滕广青.高校学生用户的开放存取知识需求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0):31-35.
杨 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210016。
篇5
1 学位络出版现有问题
1.1 多元化开发
国内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两大类型,一是商业数据库,如CNKI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二是非营利性数据库,包括各学位论文授予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库和国家法定收藏单位以及民间共建共享组织建设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前者基本只面向单位内部开放,后者则面向参建单位开放,例如CALIS学位论文库。总的来看,这些数据库缺乏统一规划,呈现多元化局面,各数据库收全率不高且收录范围有交叉重复,不利于学位论文交流使用。
1.2 商业开发授权不规范
营利性学位论文数据库没有很好的解决版权授权问题,曾遭遇大规模博、硕士生提起的侵权诉讼。此后,开发商采取了应对措施,如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转授权获得论文使用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学者在2008年对百所高校的授权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授权书中学位论文版权归属不明晰、授权主体不适格、缺少权利行使的授权约定、授权范围不明晰等问题。可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3 非商业开发发展受限
非营利性学位论文库因为开发实力有限,在数据库系统构架、数据采集以及版权管理等方面很难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开发主体各自为政,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不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很难在统一平台上便利的获取全文,极大地限制了学位论文使用的便利性和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
2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出版的合理性
2.1 科研成果的公共性效用
学位论文作为高等教育制度下产生的科研成果,具备一定的公共效用。学位论文的广泛传播,对于实现促进知识进步和传播的使命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为学位论文的传播利用提供了崭新的渠道,不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学位论文,扩大作者学术影响力,提高学术成果可见度,还可提高学位授予单位的声誉和影响力。
2.2 科研成果传播利用的经济效益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作品,其“作者”和“用户”两大群体及其所属机构有高度的重合性。有学生会同时担当“作者”和“用户”的双重身份。学位授予单位也同时担当了学位论文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双重身份。按照传统出版模式,作者和学位授予单位则需要向同一个数据库出版商支付“出版”与“使用”的双重费用。而且因为学位论文在提交前需要在学位授予单位内部通过论文答辩环节,由学科专家组对之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考核和把关,数据库出版商甚至可因此省略了审稿、编辑等流程和成本支出。因此,学位论文采用传统的出版方式对于个人用户和广大学位授予单位来说,都是极不经济的,开放存取的出版方式是一种更为合适的选择。
3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出版客观因素研究
在中国能否实现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出版,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量。主观方面主要调查学位论文相关利益主体对学位论文开放存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确立用户需求。客观环境方面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
3.1 政策环境因素
3.1.1 国家层面的政策
国家层面的开放存取政策是指由相关政府部门对国家范围内的开放存取活动所提出的战略、原则、相关法律、实施细则等系列规范文件,以促进由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实现最大化的获取、利用。美英等国家认为推进开放存取是政府的责任,认为“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科研,就必须保证科研成果本身广泛可利用、可获取,使之迅速转换为社会生产力”。
中国目前尚未出台明确的国家开放存取政策,但签署过多个相关的国际开放存取宣言,如200年9月,中国签署了《开放存取萨尔瓦多宣言》,这体现了中国对开放存取的基本态度,并明确提出政府应将开放存取列人议事日程。
3.1.2 机构层面的政策
在国家开放存取政策尚未明确阶段,机构层面的开放存取政策往往先行一步,并为形成国家性政策提供重要实践基础。例如200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颁布开放存取政策,请求接受NIH全部或部分资助的研究人员,在12个月内将其研究成果的最终电子版提交到PMC,使公众可以免费获取。两年后这一政策调整为强制性,并具备了正式法律效力。
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机构开放存取政策是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开放存取政策声明:2014年5月1}日起,中科院所各类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所产生的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部或部分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作者应在时把同行评议后录用的最终审定稿存储到所属机构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知识库,并于发表后12个月内实施开放获取。这些开拓性的活动也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践参考。
3.1.3 关于学位论文的政策
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已经实现的有澳大利亚数字学位论文项目、英国电子论文在线服务等项目。从机构层面来说,根据开放存取知识库强制性存储政策登记平台(ROARMAP)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全球有107家机构实施了关于学位论文的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
中国目前只有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在该平台登记了关于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政策并实施。而实践中,国内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开发的机构知识库中也有涉及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机构知识库的内容政策中关于收录作品类型中都包括了学位论文,这些机构知识库还详细规定了相关的提交政策、使用政策、退出政策等内容。
3.2 经济利益因素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实行的是作者付费、用户免费的策略,这是阻碍开放存取出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障碍。而学位论文的产出机制不同于一般学术论文,其开放存取出版的经济利益影响因素也需区别分析。
3.2.1 开放存取资助出版模式
为了更好的实现开放存取出版,许多国家、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各种资助方式。第一是专项经费支持,即设立开放存取专项基金以资助机构成员以开放存取的形式,例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设立了开放存取出版基金。第二类是订购费用转换为开放存取出版费用,例如某机构若订购了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的指定期刊,则该机构作者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开放存取论文的费用可以从订购费中抵扣。Wiley , Springer等出版社近年来也同意了针对复合出版期刊中以开放存取方式出版的论文按比例减扣期刊订购费的办法。
3.2.2 国内资助现状
从出版社角度看,基于国内作者对于开放存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国内实施开放存取的期刊出版社的经费来源目前主要是来自行政事业费用的支持,面向作者收取的费用并不高。从科研机构来看,有单位对自己机构人员选择开放存取出版实施了经费支持。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都设置了经费支持,资助本机构科研人员在BMC等开放存取出版期刊上。
3.2.3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出版资助模式
关于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资助,目前还没有过具体的实践经验,但可以充分借鉴期刊论文的开放存取资助模式,由国家学位管理相关机构或者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单位机构也可参考订购费用转化为开放存取出版费用的模式,与数据库出版商谈判,向之提供自己单位学位论文,实现开放存取,同时抵扣自己单位的数据库订购费用。
3.3 版权保护因素
3.3.1 版权归属情况复杂
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学位论文的产生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所以其版权归属比较复杂。按照中国版权法规定,一般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但学位论文是毕业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并利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关资源完成的,所以学位论文牵涉到的利益主体包括毕业生、导师、学位授予单位三方。如果论文选题出自导师或学校的相关课题,论文的版权可能牵涉到该课题资助机构,并受其相关规定的约束。如果是在职攻读研究生,并且其论文选题来自于工作单位,论文的版权或受制于毕业生与工作单位之间的约定。这些复杂因素,在实践中给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出版实践带来了难度。
3.3.2 出版意愿不一致
学位论文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获取学位,所以作者对于学位论文的出版意愿通常不一致,有些甚至不愿意出版。另外,同一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选题常有继承性,对于后期持续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阶段性成果还可能会申请专利,或者导师和毕业生期待在更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这些情况下,学位论文的出版意愿也不是那么强烈,甚至遭到排斥。这也对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实现的政策制定提出了挑战,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下,版权人的出版意愿,对开放时限做出区别对待。
3.3.3 版权保护不力
版权保护历来是中国的短板,而在学位论文的版权保护上还增加了其它因素。例如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毕业生离校时签署“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该授权书一般由学位授予单位提供,作为学位论文模板的一部分,毕业生在离校时必须签署。此时,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无暇兼顾自己的版权利益,也无力与以学校为代表的行政单位争取自己的版权利益。这些隐蔽的侵权行为应当在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中避免,在考虑是否采取强制开放存取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版权人的意愿。
3.4 实施机构
纵观国外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其实施主体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制定主体,二是具体事务管理主体。
3.4.1 政策制定主体
目前中国尚未有国家层面的开放存取政策出台,仅有部分机构的开放存取政策,其中涉及学位论文。若想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实现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必须由政府机构主持制定中国的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出版政策,并充当学位论文开放存取运动的有力推动者。这个过程应该是逐渐深人的,政府机构需要从最初的宣传、资助逐步引导学位论文的开放存取深人人心,在条件成熟后,制定国家层面的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出版政策,并推动执行。
3.4.2 具体事务管理主体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的具体事务管理主体应该是一个由各级主体各司其职的框架机构,即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牵头,由相关信息开发机构作为平台和技术支持,强制或鼓励全国各家学位授予单位积极参加的体系。其中,各个学位授予单位的参与度尤为重要。而具体负责学位论文开放存取工作的机构适宜由各高校及其它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图书馆承担。另外,还需要研究生院等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篇6
摘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全新的文献服务模式,开放存取可以实现文献资源传播与共享的自由、查询与获取的公平,从而使学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资源与日俱增,给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地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开放存取这一新资源形式,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自身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37-0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文献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日益增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获取数字资源的渠道。开放的学术资源当前主要表现为放期刊、仓储、图书、课件等的开放,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基础,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开放存取概述
1.1开放存取的涵义
开放存取模式形成的指导思想是信息资源自由共享的新理念,是学术资源价值实现的一种全新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必将给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对其定义为:文献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搜索、链接、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可以看出,使用开放存取的文献资源,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和技术壁垒,使用者对知识产权所有人不需要尽义务,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唯一需要做的是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和作品的完整权。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放存取”模式以“出版付费、阅览免费”为实施原则,对科学领域学术论文进行信息共享。其基本特征是“作者付费发表、读者免费使用”。这种免费且极其方便的获取方式,大大方便了学术传播和成果转化[1]。“开放存取”包括学术论文作者的存放过程和读者用户的获取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这种出版机制和信息共享理念获得了各个领域学者的普遍认可。
1.2开放存取的主要特征
1.2.1创新了出版方式。开放存取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著作权人和读者的利益本末倒置,需要支付成本费用的是著作权人,而社会公众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可以免费获取信息资源。在开放存取的模式下,法律和公序良俗都没有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尤其是收益权进行保护性规定。虽然缺乏了这种保护,但著作权人却并不排斥这种出版方式。
1.2.2扩大了信息的用户群。开放存取的模式下,著作权人不以收益为目的,让更多的读者获取到了所需文献,文献的引用率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影响范围得到了拓展,普通公众接触科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最终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2.3使信息用户利用资源更自由。科技文献在开放存取模式下变得更容易获取,用户查找信息、使用信息将变得更加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沟通渠道将变得通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开放存取模式下将具有相同的获取信息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整体上的科研进步。
1.2.4促进信息获取理念更新。免费获取学术资源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一种直接表现,对人类文明传播有益无害。社会出现的开放存取信息资源越多,社会的公共信息量就越大,对人们的信息观念的冲击也就越厉害,为人类最终实现信息的免费共享做了很好的铺垫。免费与自由正是开放存取最大的魅力所在[2]。2开放存取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积极意义2.1数字资源规模扩容得以实现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单位,经费投入大都得不到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受到多重制约。为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图书馆在处理“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比例时左右为难。教育部规定了本科院校图书生人均纸质图书的标准,但容量大、前沿性强的电子图书又非常诱人;学校有学科建设重点,图书资源建设要对其倾斜,但是一般学科也需要发展。这些矛盾导致图书馆扩容顾虑重重,而免费的开放存取资源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在没有大量增加经费的情况下,使数字资源规模得以大幅度扩容。
2.2实现数字资源访问的便捷
有的图书馆经费充足,在这种前提下,“免费”的因素就不再是图书馆所考虑的重点。但开放存取资源的短平快、限制小的特点对很多大学图书馆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纸质论文的发表,经历各个环节,短则数月,长则经年,才能见诸版面。如果作者采用在预印本仓储进行自我存档的方式,在完成之时该文献资源能迅速得到充分利用,这种近乎“同步”的交流,就可以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2.3实现数字资源的永久使用
数据库服务商为维护自身利益,在图书馆引进的所有数据库里,都进行了种种限制、多种技术防范,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也使用户的使用权受到多重限制。数据供应商设定的限制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桎梏。而开放存取则没有这种人为限制,只要用户具备应有的设备和互联网络,就可以免费、无需许可地使用数字资源,而且可以永久使用。3开放存取模式给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开放存取模式为电子资源的开放使用创造了条件,必将对现有电子资源秩序带来冲击。图书馆和读者作为供求双方,一方面,因开放存取获得了意外收益;另一方面,在开放存取模式下,他们的利益又受到了冲击。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文献中心,在信息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读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开放存取的实施,使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大大减轻,文献信息的来源渠道由单一变成多元,读者在信息获取上更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图书馆地位的相对弱化,迫使图书馆人改变思维和工作模式,为了抓住读者,必须更好地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刘建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影响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刘建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影响下的数字资源建设*我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开放存取的资源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对于读者来说做出准确科学地判断和读取并不容易。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通过对开放资源的组织和揭示,可以保证研究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得有效的学术资源,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将开放资源纳入到数字资源建设中的意义所在[3]。
4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积极、主动、认真地研究,成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倡导者、参与者,使开放存取资源能真正为广大读者服务[4]。
4.1加大宣传工作,以提升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认知
开放存取模式发展迅速,规模膨胀较快,内容日渐丰富,每年有近五分之一的成果被放在开放存取平台上,且这种趋势还在逐步加强。但作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一种补充,开放存取毕竟是新生事物,社会公众的认识、认可程度都还不够。有人统计,90%以上的读者对开放存取的意义、功能、实现途径都不甚了解,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仍然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义务[5]。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开放资源进行宣传,以促进开放存取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使读者了解其运作模式和优点,还可以开设“开放资源”专栏、讲座。此外,图书馆员还应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推动开放存取模式的发展。
4.2对开放资源的搜集与揭示要进一步加强
作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受益人,图书馆更应是开放存取资源的供应者。因此,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上,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或主页上,将已收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建立链接,或者予以存储,便于自己的读者检索使用。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做了很好的先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山东菏泽学院图书馆也做了一些初步尝试,链接了部分免费学术网站,提供了一些开放资源,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效果显著。
4.3补充馆藏,以实现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结合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高校的图书馆馆藏得到了极大丰富,尤其是近几年,其加大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但由于检索系统的差异,使得用户无法一次性获取所需的信息,使用效率低下,所以进行资源整合十分必要。南大图书馆采取的是“一站式”检索,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是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特点鲜明,各有千秋。利用这些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展示检索结果[6]。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研制或采用更加先进的集成系统、集成检索、跨类型链接、不同层次间传输,实现馆际间充分交流。各个高校图书馆都要密切跟踪开放存取的出版动向,及时获取国内外有关学术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以弥补自身馆藏之不足。
4.4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存取资源
开放存取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弱小、新建、资源匮乏、经费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开放存取带来的资源便利,努力扩大自身文献存量,提高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建立科学的开放存取体系,以推动本校的学术发展,同时借以服务社会,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建设本校开放存取资源时,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为目的,考虑好本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育人特色,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和建设重点。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相关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能力。
4.5推动开放存取资源共建共享
开放存取的模式虽然出现时间较晚,运行不久,但创造的社会效益却是有目共睹的。开放获取的优势,能使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速转变为社会公共知识财富[7]。建设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要动员校内多种力量,既要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又要取得校内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一些校内基金项目成果,或者学校进行了资金匹配的高层次立项成果,学校可以强制要求其在学校图书馆平台上以开放存取模式发表。此外,学校还要做好本校老师的动员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开放存取的意义,认可开放存取的影响,把他们的一些成果以开放存取形式公开。最后,学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情报文献机构的合作,做好馆际交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的各种平台,走共同发展之路。
开放存取模式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出版发表的新模式,顺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未来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放存取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指引了一条资源建设的新道路,对图书馆事业的促进作用也将会逐步地显现出来。开放存取为读者提供的免费资源服务也使图书馆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赞誉,树立了高校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发挥好学校学术中心、社会知识宝库的作用,为知识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春波,黄晓春.我国图书馆开放存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2009(6):80.
[2]郑晓雯.开放存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1):32.
[3]陈振辉.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4):33.
[4]杨文珠.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8.
[5]马莉.开放存取图书馆如何应对[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25.
[6]吴漂生,邹佑云.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利用调查及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5):62.
篇7
>> 开放存取对期刊论文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科研人员对在线学术交流的态度和需求调查 首都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状况调查研究 社会因素对于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 数字环境下的学术期刊出版 基于开放存取的体育期刊出版模式探讨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后现代境遇下的我国学术期刊出版 移动场景下的国际学术期刊出版趋势 影响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对学术期刊出版观的思考 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开放存取出版对学术出版行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E—science环境下科研人员交流模式探究 我国科研人员对期刊评价认识的调查分析 数字化科研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研究 开放存取期刊的整合利用分析 开放科学中的学术交流研究综述 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控制 学术交流频繁 科研合作广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Ana Maria Ramalho Correia, Jose Carlos Teixeira. Reforming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dvent of The Scholarly Journal to the Challenges of Open Access[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5,29(4):349-364.
[10]Herbert Van de Sompel, Sandy Payette, John Erickson, etc. Rethink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Building the System that Scholars Deserve[J/OL].[2014-07-18]. .
[11]江涛.科学共同体“范式”概念的文化价值蕴涵[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9):25.
[12]Price,D.J.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篇8
关键词:制定;农村土地;深度性;广度性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和海洋等六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其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为突出,这场革命在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等方面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人类新的社会经济产业和经济形态——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对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等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强有力的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社会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信息化将为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处理、分析等提供全新的技术可能性,促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土资源管理“十五”计划纲要》富有远见的提出,以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带动国民经济和国土资源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厅要统筹考虑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是一定的,而我县要实现社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建设用地指标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争取更多指标只是一个方面,而立足于我县原有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保证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本所在。
带着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个小调查。 选择了南楼乡二十二个村庄行政村除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之外的其他建设用地作为调查对象。之所以将范围缩小在一个乡之内,原因有几点:
一是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走马观花;
二是南楼乡作为正定县传统的农业大乡,其占地情况较其他乡来说要少得多,对此分析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能够代表一个县的整体情况;
三是有利于对乡镇总体规划中下一轮修编工作进行探讨。
一、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将南楼乡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情况摸清楚,分析其有没有内涵挖潜的可能性,找出乡镇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讨论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制定的可行性,试图找出一种内涵挖潜的方法,摆脱以大量浪费土地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内容
南楼乡原有建设用地重点是独立工矿,永久性建筑,公共设施,科教文卫,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用地数量、闲置数量、用地手续的办理;调查每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单位、以及各权属单位发展情况、经济效益,及涉及矛盾纠纷情况;而不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及部分特殊用地的调查。
三、范围
南楼乡二十二个村庄和乡直独立的工矿行政区域内,关于建设用地情况的调查。
四、方法
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内业判读所有目标地块位置,量算面积,外业逐宗一一核实,并纪录闲置土地面积,及问询权属单位、用地性质等情况。重点调查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重点沟通。
将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等工作交由中介组织去做,既不用政府投资,又不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向土地权利人收费,而土地权利人,也不会因为不熟悉土地手续的办理,而多跑冤枉路,国土资源部门、中介组织和土地权利人各得其所,职能分工清楚、权利义务明确,既提高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又转变了政府职能。
五、步骤
(一)调查的准备阶段。将涉及范围内的图件、文本资料整理好,准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及其它工具。
(二)实施阶段。春节以前,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只做内业工作,判读调查范围内地块的位置,编号,量算面积,设计调查内容表格及调查线路等。
(三)整理阶段。安排上班以后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将调查内容汇总、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如下:
1、在这个工矿行政区内原有建设用地闲置率很高,为43.4%,很多建设用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土地管理混乱,大部分没有正式的用地手续,或是手续不完备、不正规;
3、乡政府对这些地块实际行使着管理权和收益权,土地监察对此是一个真空;
4、砖窑复垦工作进展程度缓慢;
5、由于土地管理的混乱,也一定程度上给该乡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6、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该乡的招商引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有,将原有的建设用地内涵挖潜足可以,用地指标分配并不合理;
对于以上结论,我认为由于调查工作仍然还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调查结论只供参考和讨论。
对于本篇主题,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和反映出的问题,我得出的观点是:
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贯穿整个大矛盾体系的主线,是搞好整个农村工作的主动环节。而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互协调起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二、三产业是主要带动力量,因此二、三产业用地的规划布局是整个建设用地治理的牛鼻子,以此为切入点,确实将农村建设用地的治理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也才能使我县的土地规划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极大的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
具体措施有如下几条,以供讨论。
1、对原有建设用地,特别是独立工矿、公共设施、行政机关等用地,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因素,采用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在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制定和执行工作。
2、对于农业用地,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出发点,合理利用各类农业用地为原则,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原则上将各乡镇的建设用地指标降到最低,除留给村镇进行空心村改造的建设用地指标外,其余建设用地应对每个乡镇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进行详细审批的基础上,在适当分配指标。
4、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利用价值高的土地,实行资产管理和经营。
篇9
关键词:GIS,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农村居民点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的过程[1]。开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则是以某一地区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现状以及自然、社会条件逐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的条件相比较,通过对农村居民点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和比较,得到各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得分情况。评价结果为农村居民点是否进行整理、确定整理时序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目前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多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而同一行政区划内不同区域的居民点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无法体现同一行政区划内部不同居民点之间的差异。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并体现不同居民点之间的差异,本文研究了基于ARC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方法。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1 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角度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及其适宜情况。
(1)自然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高程、坡度、坡向、地表起伏度、地表曲率、地质条件等。本文以现有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和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高程、坡度、地表曲率和地质条件对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并对其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
(2)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社会因素包括距场镇的距离、距村中心的距离、与主干公路的距离、与农村道路的距离等[3]。本文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距场镇的距离、距村中心的距离、与主干公路的距离、与农村道路的距离、人均耕地5个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并对其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
(3)居民点自身因素对其整理的适宜性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身因素包括居民点面积、房屋结构、房屋成新度、农民意愿等。本文选择了居民点面积和房屋成新度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并对其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房屋成新度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将其分为几个片区,得到不同等级规模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及面积。
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对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及其适宜性分析,结合指标选取的原则和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主要有:
(1)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地表曲率、地质灾害;
(2)社会因素:距场镇的距离、距村中心的距离、与主干公路的距离、与农村道路的距离、人均耕地;
(3)居民点自身因素:居民点面积、房屋成新度。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数据处理与组织
根据所选取的指标,准备指标涉及的相关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图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适宜性评价的具体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思路进行组织管理。
3.1 土地利用数据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涉及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有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统一各专题图件的空间投影坐标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
(1)土地利用现状图:从中提取农村居民点用地图斑、耕地图斑、场镇、村中心、公路、农村道路、行政区划等数据。
(2)土地利用规划图:从中获取城镇建设规划、旅游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范围和面积。
3.2 地形数据
选取1:1万的地形图,对地形图整理转换,然后提取高程信息数据生成DEM图,最后从DEM图中获取研究区高程、坡度、地表起伏度等相关数据。
3.3其他数据
除了土地利用数据和地形数据外,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还涉及地质灾害分布或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以及各行政村的人口数据。
3.4数据组织
根据以上数据内容,按照“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土地规划”与“其他数据”进行分类,以点、线、面的格式分别存储在其数据集中。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数据组织关系见图1。
图1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数据组织关系
Fig. 1 The Data Organization Relation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4、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思路
应用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前,需将农村居民点分成两部分进行处理。一是对于在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及工业园区扩展范围内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将规划为其他用途,没有整理潜力;因此在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前,将落在这一范围内的居民点赋值为0,表示没有整理潜力。其余部分则按照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适宜性评价。
4.2 评价方法
本文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特尔斐法计算权重,然后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得分情况。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公式为累加型公式。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为了消除各指标在量纲上的差别,对原始定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样在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数值运算中,就应以各指标所对应的相对值为对象,而非其实值。
4.3 评价指标的量化
在测算的过程中,因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因此需将指标转化成可以统一进行比较的数值,即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在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居民点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子,及其不同影响因子与居民点分布之间的关系,对各影响因子的具体特性进行分类,统计不同分类下居民点的面积及分布,分析各影响因子不同分类下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情况。
4.4 适宜性评价图解建模
图解建模是指用图形语言将具体的过程模型表达出来。在过程模型中,分别定义不同的图形来代表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空间处理工具,以流程图的形式执行空间分析操作功能,从而为复杂的GIS任务建立固定有序的处理过程[4]。
本文根据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及权重,按照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思路,在ArcGIS中建立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模块见图2。
图2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模块(局部)
Fig. 2 The Model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Local)
4.4.5 评价结果
输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数据,在ArcGIS中运行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模块,获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得分情况,得到居民点得分在不同行政村之间的分布数据。农村居民点得分高、潜力容易释放,则适宜整理,同时这部分居民点中得分高的可于近期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
4、结论:
通过ArcGIS图解建模功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在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及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思路,用图解建模的方式对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对研究区数据进行验证,运行效果良好,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高燕.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2004.
[2]周爱国,孙自力,徐恒力等.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地质科技情报.2001, 6: 71-72.
[3]刘黎明,张军连,张凤荣等.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72-173.
篇10
经济型保障方法个案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文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外文学术资源在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中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实践中对外文学术资源保障已有比较好的探索。低成本方式:譬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06年改为按需申请NSTL外文学术文献团。读者通过“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在线提出文献请求后,省立中山图书馆向NSTL提出订购申请,NSTL直接把原文发送至读者邮箱。该馆2006年外文原文申请量389篇,获取全文162篇,年费用约3240元,读者满意度达90%以上I4]。费用与订购ABlj1N-FORM相比大幅降低,达到图书馆与读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无成本方式:譬如无锡市图书馆申请开通了国家图书馆Emerald回溯期刊数据库资源。无锡市图书馆针对高端读者的外文学术资源全文服务,主要依托国家图书馆的Emerald回溯库和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OPenAccess,oA)资源。2010年Emerakl数据库使用量是497人次,工作人员帮助读者检索到OA文献30余篇,外文文献服务取得较好的开端。馆际互借也是满足读者需求通常采用的方式。由于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之间资源的不对等、读者可承受的经济成本、馆员的介入、使用体验、服务效率等因素制约,这种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不能成为资源保障的根本措施。图1显示,OA资源在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规模;在医学、生物化学及与医学相关领域中,资源以OA期刊形式实行开放存取的占多数:在社会科学等其它6个学科领域,多数资源以仓储库实现开放存取。如图书情报学176种OA期刊上共有约35000篇文献,而56个图情OA仓储库中典藏了150多万份文献闭。这些期刊和仓储库中的文献,不需要图书馆投入任何经费,不需要占用图书馆服务器存储空间,所有读者都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使用,为图书馆馆藏建设提供了学科广泛、数量可观的免费来源。
外文学术资源保障的新途径:OA资源
开放存取(OpenAccess,oA)资源的出现和发展给公共图书馆建设外文学术资源提供了新途径。OA资源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一是体现在可以免费扩充图书馆可用的外文学术资源,二是体现在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将重要OA资源站点全面推介,读者可以自助使用,无需馆员介入,不受认证制约。OA资源的数量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开放科学目录(openscienceDi-rectory)收录的oA期刊已有13000种,开放存取仓储目录(OPenDoAR)中己有1952个OA仓储。传统期刊出版商对开放存取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有的改为OA模式出版,有的改为部分OA出版(论文作者需交付OA费用)。RoMEO上注册的523个出版商有329个实行绿色OA政策,所涉及的10190种期刊有9668种为绿色OA期刊[n,占97%,大多容许研究人员将论文预印本/后印本存放在OA仓储库中。国外学者还进一步从文章层面统计分析了各学科资源可开放存取程度。2008年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论文平均可开放存取比例为20.4%,其中8.5%可从OA期刊(GofdOA)获取,11.9%可从OA仓储库和WEB站点(GreenOA)获取,各学科学术期刊论文可开放存取的比例
认识开放存取资源的价值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对OA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明OA资源的学术价值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充分肯定。据统计,2008年,国内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72所在校图书馆网站揭示了OA资源[81;2009年,39所“985”院校图书馆中,有21个图书馆提供了OA资源的网址链接[9];2010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99个成员馆中,有87个馆将OA资源纳入馆藏范围[l0]。OA期刊被商业数据库所收录且所占比例增长较快。2008年Elsevier数据库全部25个学科大类,平均可开放存取期刊比例是57.53%,所有学科均超过30%[1’了。到2009年时,Elsevier的开放存取期刊比例已达到81%,该文也同时调查了wiley数据库和sPringer数据库,开放存取期刊比例分别为47%和38%[,2]。OA期刊也得到传统的文摘索引服务商的认可,并成为它们收录的对象。DOAJ中的OA期刊约三分之二被《乌利希期刊指南》(ul‘eh,5Pe‘odiealsD计eetory)收录[,,了。151弓l文数据库收录的OA期刊超过了900种I1’]。开放存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始终受到国际图联(IFLA)的高度关注。IFLA在2011年4月又详细表述了对开放存取的立场和战略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支持OA政策实施和OA资源的长期保存,并规划将IFLA出版物实行开放存取[lfl。充分揭示并利用OA资源,对公共图书馆弥补馆藏不足和提升服务层次的价值不言而喻。
开放存取资源的推广使用
2005年,中国50余所大学图书馆馆长提出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表达了图书馆界参与和研究OA运动的决心,OA理念在大学得到广泛传播。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利用OA资源的情况还不普遍。2010年,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2家对OA资源作了收集和推广阴。2009年,广东省内21家市级公共图书馆和广州地区14家公共图书馆中收集OA资源的有7家,占20%;经常使用OA资源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比例为18%,其中因工作需要的占30%,其它70%是出于自己研究目的〔1刀。调查显示,公共图书馆对OA资源认识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大都没有将其纳入馆藏建设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参考馆员,要了解并熟悉主要OA资源集成系统使用方法,向读者推介使用。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和其它服务机构凭借技术开发专长,为提高OA期刊和OA仓储库的可见性,己将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服务器上的OA资源建立了目录,极大地方便了资源的使用。国外著名的oA期刊集成平台有openscieneeDirecto尽和DOAJ,OA仓储库检索系统有openDoAR和ROAR。国内开发的OA资源检索平台有Socol盯。我国高校图书馆也为OA资源有效利用开发了检索系统。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OPENACCESS)期刊共享集成平台”,收集了17000多种OA期刊,提供刊名、期刊关键词和IsSN号为检索词的检索方式l’团。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Op即Access期刊检索”平台,收录18000多种期刊,提供完整刊名、简略刊名和刊名关键词检索途径,并对每种期刊是否为SCIE,SSCI、AHCI及EI刊源予以注明[19]。武汉大学图书馆将DOAJ收录的OA期刊与本馆购买的外文期刊建立了统一的查询系统,可按刊名、lsSN和刊名首字母查找期刊,并将中文刊和外文刊(包括DOAJ)一道作了学科二级导航[20]。在OA资源推广使用中,公共图书馆最简捷的方式是在本馆网站首页上设立资源访问入口,提供上述集成平台链接。读者点击链接进入资源所在OA站点后,即可进行浏览、检索、阅览、下载全文等操作。当然,如能像武汉大学图书馆将OA资源与本馆OPAC资源整合,或按学科建立导航,会更加便于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