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态市场经济体制是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它既是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又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经济观指导下,克服传统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和主要弊端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观要求的崭新的经济体制。它的运行是要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3]348~349。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能够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是它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会导致社会内部严重的两极分化。要避免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和公共性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就必须改变自然资源不能反映市场价格的制度安排,使生态产品具有相应的价格,以实现生态经济建设者的利益补偿。该制度的重点应该包括[5]11:一是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目前,我国资源性产品(石油、天然气、水、土地、电力、煤炭)价格大多数由政府控制,整体价格偏低,没有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不但难以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起到节约使用资源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反而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价格机制,本质上就是建立一个资源产品价格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的机制。这种价格机制要求尽快明确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将资源自身的价值、开采成本、环境代价等均纳入资源价格体系,为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边界清晰、权能健全、流转顺畅的生态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自然资源产权界定及产权关系不明晰,容易导致因争夺资源而发生冲突,破坏资源矿产;容易导致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产产权制度[6]。三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这样一种经济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受益者”付费;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机制创新激励投资者从事生态投资,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这一制度的实施,既离不开市场机制,又离不开政府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必须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共建共享、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和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的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区域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反映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又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一般性。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严峻、资源匮乏、社会环境问题严重,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进入生态市场经济社会。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最近又提出实现中国梦。政府提倡的这些问题,正是我国当前最严峻从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努力朝着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迈进。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就是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生态凌驾于经济之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有时可能比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更有价值。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这种新经济形态的运行过程能够保证:坚决反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求发展;坚决反对以牺牲当前的发展去危害长远的发展;坚决反对用局部的发展去损害整体的发展;坚决反对用自身的发展去剥夺他人的发展。在新的生态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实现人类自身价值和自然界价值的统一,当代人的发展权和后代人发展权的统一;能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7]。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轨道,而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轨道;不仅要把经济系统中的全部经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纳入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轨道,而且要把生态系统中某些自然生态生产与再生产纳入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轨道。党的十总部署,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样,我们要建构的社会主义生态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孤立地建立在经济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领域的经济体制;而必须是建立在能够使“五大建设”协调发展的经济体制,强调“五大建设”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生态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有机统一和最佳结合的生态经济制度制度是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共同构成的。生态经济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工业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单纯追求GDP,用消灭生态价值来创造经济价值,在获得最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毁灭了巨大的生态价值。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始终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达到尽可能地更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物质产品的目的。人们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忽视生态上的要求,这种在生态上的巨大缺陷不仅不能实现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而且造成了当今巨大的生态危机,更谈不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佳结合。伴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人类要摆脱这场生态危机,呼唤一场文明形态的全面变革。这场变革就是生态文明的转型,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开始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政府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到2007年,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我们党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要求,并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不断深入,建设生态文明自觉性在不断增强。同时,党的十报告还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崭新概念,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站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样一个高度,我们清楚地知道,生态文明新时代应该具有以下本质特征:(1)生态时代不仅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两种发展关系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有机统一;(2)生态时代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是人与社会的社会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3)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是生态时代的自然属性,人与人的协调关系,是生态时代的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生态时代的本质,这两种属性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生态时代的自然史和人类史,并推动生态文明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因此,生态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8]。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里,我们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要想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青的山、更净的水,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生态立国的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和最佳结合的生态经济制度。生态经济是一种与地球的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关系的经济,是人们在为实现自身利益努力的同时,将更加关注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生态市场经济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相结合的经济,能够正确反映生态系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全部成本,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中不顾社会成本、环境代价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缺点,使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优化生态辩证统一起来并实现三者协调发展。因此,贯彻和落实“生态立国”的基本国策和生态经济优先发展的根本方针,其实质就是经济社会活动全过程的生态化变革,其目的就是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整合过程[5]11。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 钢琴专业 实践 艺术兴学
近日,通过本院组织学习“全国高校科研项目讲座”,并深入贯彻党的十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指导方针,不光要在科研领域完成创新,更要将科研成果、科研方式真正落到实处,用创新的眼光看待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做到紧握改革趋势,实践中探索方法,推动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目标。
一、高校科研项目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研作为现今教育、生产、研究等领域重要的创新手段,已逐步成为全国各类高校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研项目研究,可以为教学生活上,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从而产生不可限量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了解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实事求是,用到科研教育领域,便是需要系统的分析该课题的可行性,这不应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或是没有发展空间的猜想,而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情况、人文,来做一个有长远发展空间的项目,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成果的研究,做出论证,探讨该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在科研项目完成时更好的造福于学生,也给自己和教师队伍留下宝贵的实践纲领。与时俱进,顾名思义就是要有与时代同步的步伐,时代永远在不断发展,在科技、人文、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更需要发挥创造性,在自己的领域中得以创新,从而带动整个专业领域的发展,甚至带动全国、全世界的发展。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方法这三个方面,在可行的论证下,深入发展创新性。将各级别科研项目真正用在实处,落在实处。
(二)确定科研项目的具体思路,从而留下新的教学方法
清晰的思路,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明确的概括体系,思路图表,会对以后的研究学习、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靠事实说话的新时代,要缕清思路图,注意到改课题的哪些环节,这些环节要用哪些手段、方法进行处理,要通过开放式的思维进行总结,从而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检验这些环节和计划的实施情况,归纳并总结,使之后在教育改革和教学发展中得到更好地运用。也培养教育工作者对待教学、科研问题时的思维扩展。
(三)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
科研项目作为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需要考量其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发展科研项目,可以很好地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新型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共生,达到客车展的目标。学术价值是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发展科研,就是要在学术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脚踏实地去开拓一种平台上的结合或发展。通过科研项目对于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研究与掌握,能够更好地制造更多的价值,这其中也包括经济利益和带动经济发展。
这个世界需要不断发展,才能进步,科研项目就像一针催化剂,将人们的思维整合,通过实践和发展,来达到更高的层次,通过深入的研究,在教育改革和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以教育为本,艺术兴国”的指导方针下,更好地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从而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钢琴专业在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
自十以来,我国加大力度发展艺术领域的教育与创新。并提出以“艺术兴国”的指导方针,钢琴作为声音艺术与演奏艺术领域的旗帜,在重视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式艺术结构上,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钢琴专业在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艺术的领域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早人们对于艺术只局限于绘画和雕塑的认知,到现在无处不融合、发展、创造的艺术本身,看的出,艺术正向更为多元化的领域发展。同时,作为声音演奏艺术的代表,钢琴也逐渐确立了其在艺术领域中的一席之地。在精神文明建设趋于主流的今天,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品味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演奏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钢琴同样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在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艺术创作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上,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发展艺术经济,钢琴专业教育也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二)钢琴专业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不断创新,最早的单一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对艺术的审视需要。需要发展钢琴专业,就必须有创新,不管是在钢琴演奏本身,钢琴作曲,钢琴表演形式,钢琴与媒体结合,都要有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而这种渐变的发展模式,需要科研项目制定周密的计划来刺激发展,再将这种发展或者是科研结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发展的意义,开拓思路,在运用到今后的演奏和创作中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教育方式。这种多元化、立体式的促进,不光是钢琴专业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各学科、各领域得以保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以全国高校科研项目各类讲座为中心,发展钢琴专业教学实践
“全国高校科研项目讲座”活动的开展深入体现了我国在全面贯彻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做的努力,给所有在校师生树立了长远的奋斗目标,对教育、教学,包括钢琴专业领域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而研究和发展十精神乃至全国高校科研项目各类讲座为中心,确立所学科专业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就要从以下几点着重做起:
(一)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文化,发挥艺术院校特色,着力提高学校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多样化发展。正如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史长丽所说:“十报告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原始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有计划的通过座谈、讲座,来提高师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在原有的成果中,寻求新的系统化创新理念。
(二)坚持“以人为本”“艺术兴学”的发展导向,把广西艺术学院的学科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和内涵发展五大战略落到实处,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艺术、人文和谐风尚。另外,通过讲座学习要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师生的个人发展,使他们共同致力于校园民生的同步改善,为广西艺术学院的创新发展道路奉献力量。发展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兴教育模式,达到多元化发展。
(三)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方针牢记在心,通过座谈、讲座,在融入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现代社会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逐步渗入到学习和教学之中去,最终落实在钢琴专业教学这个根本点上,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学科发展。
(四)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和多元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人员的沟通与合作,继续开展讲学与讲座,推进协同创新和文化传承,积极地、主动地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中,夯实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型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和文化保证。创造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从而真正发展钢琴专业和其他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现代企业在新的发展趋势下面临文化建设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采用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以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已成为为企业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营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为改进和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努力,进而推进文化建设,构筑新型现代化企业。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的推动,然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因此,我们可知,如若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指引,企业文化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企业产生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一是建立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经营管理阶层需对各阶层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方针、措施,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有规范、有制度的科学化建设管理章程,为建设较稳定的企业文化而努力,最终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现代企业中。
二是深化工作方式,提高创新思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现当代,各行各业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的各种表现形式也是层出不穷,在工作方式和创新思维上都采用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裁来作为依托,进而转变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同时又进一步加快工作方式的改进和深化,不断的引进新元素和新材料,从而突出企业文化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加大投入,转变观念,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和向一体化推进,使得很多企业与企业之间都逐步将眼光从产品竞争移向企业文化竞争方向。由于,先进的现代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更是一个企业发展趋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加大投入,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而努力。再者,在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进而为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提供资金周转和物质保障,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许多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表现在对发生的某些变化为主,其中包括:员工队伍、员工收支、信息交流、价值取向等一些列的新事件和新变化的发生。再者,我们该如何将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收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及不同文化知识的员工在思想上相结合,这是当代各行各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因此,面对这一切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和继承过去良好的经验做法,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凭借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过去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一方面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借助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空间、地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方针为前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企业文化中的建立和发展,进而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而不断创新,这样既能提高思想政治在企业文化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能间接性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合理规划,有效开发,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建设和发展
篇4
2、社会主义核心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有一种精神,能使身处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有一种力量,能给我们以无穷的动力,给我们美好的前景。这是信念理想,如同心中的灯塔,不屈脊梁。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有一个“大写的人”。夏明翰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抱着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真理以身殉志,为理想视死如归,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江姐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所展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再次证明信仰的力量多么伟大,人格的力量多么坚强。历史证明,信念理想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因素,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3、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跨越千年,大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当代的中国,民主是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法治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引领我国的政党民主法制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
4、再论爱国,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培育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从屈原忧虑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正直和刚烈,他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从岳飞的戎马一生,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爱国精神和“无愧”之心。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从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伟大精神中,我们能看到他义无顾地回到祖国,开创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从闵恩泽院士“国家需要”四字如明灯照耀着他的创新之路,他燃烧了自己,把才华和成就献给了祖国,照亮能源产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需要那么多血与泪的牺牲,要的是更多的平凡的付出和奉献,是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努力和奋斗。
5、当代中国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繁荣富强,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一片废墟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有艰难,哪里有险阻,哪里就有我们的钢铁长城——中国战士的身影,他们是新时代祖国的脊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还有今年的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抢险中大批地中国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谱写动人的新篇章,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续写历史的丰碑。
6、我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早晨的阳光,朝气蓬勃;是奔涌的激浪,豪情万丈;是高飞的雄鹰,勇往直前。历史赋予我们新生命,我们就应该刻苦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时刻准备着,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篇5
美*****学院 潘*****
对于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我最初是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厅》上首次知悉,之后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陈立群的新闻采访资料,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2019年11月8日,我有幸到*****参加“时代楷模”陈立群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现场聆听陈立群同志亲自讲述来黔东南义务支教的经历、体会和感悟,了解到更多此前不曾了解的感人事迹和点滴细节,再次感动,灵魂再次受到洗礼。
在此之前,我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知道陈立群从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放弃多家民办中学提供的百万高薪聘请,只身来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苗疆腹地,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分文不取,义务支教。他来到台江后,一头扎进苗乡,用3年多的时间,在“爱心与责任感”的驱动下,改变了台江民族中学过去多年在全州排名垫底的状况,教学质量大幅跃升。他心中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他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去关爱学生的成长。短短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
11月8日现场报告会上,陈立群同志给我们讲述了更多的细节。他围绕“教育扶贫”这一主题,根据黔东南的社会现实,提出扶贫要扶智的主张,并结合自己三年多来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扶智的过程。陈立群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管理经验、有益措施分享给大家。其中,给我留下不少令人印象深刻、闪耀思想光芒的语句,如“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人的使命是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扶贫要扶智,扶智先扶师”,等等。他的很多观点、措施,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黔东南、根据台江民族中学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东部,要办好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就可以,但在黔东南,这个不适用。这不仅仅是东西部办学特点的不同,而且是思想观念和现实的差距。
我最初认知陈立群,是因为他获评全国“时代楷模”。今天,聆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才知道,在“时代楷模”光环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和只有他本人才体会得到的辛酸。他分享了当初如何来到贵州、如何结缘黔东南,以及到台江民族中学后遇到的困难和酸甜苦辣;也分享了当年创办宏志班遭遇的困境。其实,陈立群并不富有,能在台江民族中学坚持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出资30余万元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学生,除了“爱与责任”之外,主要得到了整个家族的支持。他出生于农村,一身从事教育,两袖清风,没有钱,在浙江的住所是政府提供的适用房。他资助苗族贫困学生的钱,是包括他姐姐的女儿、姐姐女儿的女儿在内的整个家族人的支助。他说,到台江支教扶贫,是整个家族行为。
陈立群从教近40年,潜心育人,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2016年退休后,面对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他都婉拒了。他的身体不好,患有疾病;他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应该说,陈立群是需要钱、需要照顾家人的。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百万年薪、远离亲人奔赴苗疆?我想,就是他一直奉行的“爱与责任”。这是他教育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的理念。这一理念伴随了他的整个从教生涯,无论身在何处,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过去,他担任中学校长34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融入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退休后,他来到贵州,深入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动静结合坚守原则与时俱进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班级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驿站,好的班级管理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
独生子女时代的班主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管理任务。要想带出理想的班级群体,班主任需要有德有才有智慧有责任,需要承担良师益友的角色,充当慈父良母的形象。
网络时代,手机网络时代,学生能够接收的信息太多,能够消磨时间的娱乐太多,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事物太多,这一切都留给班主任不少的管理任务。
笔者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总结出,要想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必须抓好管理过程中的四种结合。
一、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的结合
动静结合是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剂良方。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导者,但是班主任不可能一天24个小时紧跟在班级左右,需要零距离督导与远程遥控相配合。
动态管理,就是零距离督导,零距离沟通,班主任要定时与不定时与班级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班主任也要经常主动与班干部进行沟通。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最直接助手,在班主任面前,由于年龄与身份的关系,许多非干部学生是难以做到无话不说的,然而课堂上,班干部与同学天天在一起,课外又与通学玩在一起,最熟悉班级的情况,最熟悉班级同学的现实状况,从班干部中可以了解班级的情况的最新信息。另外班主任也要及时与班级课任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课任老师需要帮助协调的内容。只有做好这些动态领域的工作,才能在班级管理中的做到有的放矢。
静态管理就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让静态的班级规章管理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当班主任在充分了解了班级的情况以后,就可以组织班干部,征集班级奖惩条约,以民主的形式形成班级管理制度,然后组织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队伍。有指定没有执行,形同虚设,有名无实。要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执章必严。否则,学生的良好行为就得不到鼓励,不良行为收不到惩罚,整个班级管理就会混乱。
二、坚守原则与与时俱进的结合
班级工作纷繁复杂,班级学生个性各异。班主任工作既要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业竞争现实。既要照顾班级的整体荣誉,又要考虑学生个人的内心感受。既要牢记教育的根本目的,又要面对时代的巨大变化。
如今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非常广泛,接受的信息非常庞杂。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不辨真伪,容易误入歧途。要想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必须做到坚守原则与与时俱进想结合。
坚守的原则表现在,班主任要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境,要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也要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德有识,不落后于时代,不远离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同时班主任要有一个永远年轻的心,因为班主任工作说简单一点就是与青少年打交道,要容忍青少年犯错误,要引导青少年不犯错误,班主任如果总是高高在上,接受不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言行举止,那就很难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而难以做好班级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把我国的教育方针牢记在心。我国的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要紧紧围绕这个方针展开,无论你的教育管理有多好,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聪明,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偏离教育方针,那就是社会的灾难,教育的失败。
坚守原则不可动摇,与时俱进不可或缺。信息时代,转型时期,传统的信仰被打破,传统信念被颠覆,学生的思想也跟着时代的脉搏在无序的跳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如果固守僵化的的教条,极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班主任的工作不再是把学生管住、管好,以前的那种单向的、被动的,举高临下的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现在的管理不再是一种学生贵班主任服从关系。新时期班主任的管理职责相应地也应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班主任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为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构筑全新的舞台。班主任在学生评价的时候,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个性不一的学生,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方法来指挥学生、评价学生是否合拍、是否掉队,不可以压抑学生的创造性。这一切就要求班主任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改变对社会的看法。
三、严格的要求与宽松的环境相结合
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既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又要能够让学生及时从紧张的学习中出来调节身心。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劳逸结合,宽严有度。
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每一位家长的真心期待,例如,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作息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等等。但是严格不是严酷。过于严格的管理容易让学生失去个性,形成奴性的心里,养成胆小怕事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时候过于严格的管理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造成学生厌学,最终辍学。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把我严格的尺度,掌握严厉的分寸,做到严中有宽。
宽松环境的应在主要表现在班级有民主的氛围,每个学生都能够够参与班级的管理,同时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我约束的机制。只有每个学生拥有良好的主人翁责任感,他才会去参与班级的每一件事,去遵守你班级的规章制度,去监督别人的违反班级班规的行为。要想形成这样的民主氛围,班主任不能一言堂。要让学生有班级知情权,重大事情的建议权,班级活动的参与权。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自尊心是很强的,班主任要呵护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灵。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班级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全心全意的走进班级,走进孩子的心灵,需要班主任的德行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伍堂棣等 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篇7
众所周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实践工作如果没有了学习做支撑,就好象是无水之鱼。国家如此,共青团建设同样如此。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强大理论武器。新的形势下,我们共青团的建设也迫切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切实的理论依据,要花时间、下功夫认真学习、掌握要领,深入研读、吃透精神,要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根基、实践特征及其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开阔我们共青团员的理论视野和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我们应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在新时代建设中即将遭遇的新问题的能力。
所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学用结合是目的。实践是学习的归属,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把学习了掌握好的东西束之高阁,那还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去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所学到的所掌握了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论武器运用在日常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去,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对于我们车站,团的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团的建设与发展任重道远。共青团要服务于车站安全和发展,必须要带领和教育我站广大团员青工:
一、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重庆西站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发扬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奋力攻关、勇攀高峰、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始终把车站安全,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在切实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遵章守纪,加强安全教育,为车站的安全捆牢安全带。只有安全着,才能幸福着,只有安全着,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安全,是企业的天,是企业生命及灵魂所在,只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唱响“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一主题,才能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团员青工作为重庆西站重要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了车站安全奉献自己的努力。且安全工作关系到我们每一个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快乐,就如那句话讲的一样:“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有了安全,就能够拥有一切。
篇8
————参与社区专职网格员培训后有感
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是整个国家的“地基”,只有根本稳固,国家大厦才能屹立不倒。每一位平凡无奇的社区工作人员实则就是夯实国家地基的建设者,是上传民情民意,下达政策方针的联络者,是打通政府为民惠民服务“最后一厘米”的实干者,对促进城市管理长效发展,社会和谐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对社区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认知,但初识“网格员”一词还是理解的太过浅显。在没有真正去了解网格员工作内容之前,还以为这个岗位就是听听家长里短,查查水表电表这种在年轻人眼中“街道大妈”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工作。
然而,在专职网格员培训课上,我学习并了解了政府花大量人力物力设置社区网格员的苦心孤诣;聆听了社区优秀的资深书记情真意切的讲解着社区工作者多少年来兢兢业业奔走于街巷民居,关心每一片漏雨的瓦,心系每一根老旧的电线,那些风霜雨雪中为民排忧,灾情疫情中为民请命的工作历程,我深感羞愧难当并自豪不已。羞愧的是我之前对于社区工作的粗鄙看法;自豪的是,今日的我,已正式接棒成为了一名可以为人民做实事的社区网格员。
篇9
今天的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藏书是旧载体与新介质并存,服务是传统与现代化手段并用,用人制度是几种形式并存,分配原则是旧法新法嫁接。所有这些特点,表明图书馆内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图书馆的人员素质、组织结构、采选方针、文献资源政策、编目加工模式、读者服务方式等诸方面。图书馆的这种变化趋势,带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新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对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基层各馆均未特定出培训计划、目标考核,现代的图书馆已被赋予了新的职业观念。因此,要求具有相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应素质的图书馆人员,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为适应新的客观发展趋势,改革是图书馆机构设置制度势在必行
图书馆紧紧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这一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1世纪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标前,图书馆面临人才流失,加上事业上经费拮据,图书馆现代设备不齐全状况,图书馆应面对形式,抓住机遇,采用新的应对策略。其中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馆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读者与馆员之间,以读者为中心,即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二是在图书馆内部人员中以图书馆管理员为根本,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三、改变保守的过刊管理模式
过刊资料在利用的过程中,由于怕丢怕破,不少的图书馆采用较封闭的管理方式,以致大量的过刊“束之高阁”而无人问津,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期刊管理人员要从旧的思想框架中跳出来,正确认识期刊文献的使用规律。
21世纪的图书馆面临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跟上科技进步节拍的问题,唯有转换运行机制,将一个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一个信息中介组织和信息商品生产机构的综合体,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网络化优势,主动忙收集用户需求,用时加工信息资源,才能为社会增值和自我增值。
四、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对各种外部和内部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有效的管理,并建设有利于知识传播、共享和交流的知识仓库,是图书馆信息化、知识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图书馆作为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工作。图书馆引以为豪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吸引了多少读者到馆,解决了多少咨询问题,图书的利用率有多高,举办了多少公益活动等等。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只要对信息保存传播,利用有益,图书馆就会在能力许可范围内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网络发展服务工作。
五、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开辟电子阅览室
篇10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企业家倡导和实施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并引进我国。此后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效仿,就在于它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文化,而是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在其运转过程中所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遵循的经营思想、管理理念、价值标准、规章制度以及优良的作风。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和精神感召力,并溶于企业群体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企业成员的行为整合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也都结合自身特点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单位组织和管理水平,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天津地调中心)加强地质文化建设的实践,就如何塑造单位文化,提高地质调查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谈些拙见,以求同行赐教。
1地质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实际
目前,虽然对企业文化难以找到一个公认的准确定义,但对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表现的功能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其组织成员所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并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在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上,使其成员形成一种“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的习惯行为状态。由于各个行业、各个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上述各种概念的内容自然不尽相同。多年来,天津地调中心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凝心聚力,促进科学和谐发展,管理迈向新水平。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的事业立局、业务兴局,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奋斗目标,及实施凝聚力工程的意见要求,2008年天津地调中心专题开展了文化年建设活动,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紧密结合本单位长期以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和面临的地质调查工作形势与任务要求,提炼出新时期中心文化建设基本理念,包括精神、质量方针、奋斗目标、管理核心理念,设计了标识、旗帜,创作了歌曲,涵盖了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所要求的所有主体元素,即MI-理念识别,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CI-企业形象。“铭记先行使命,勇攀地学高峰”已成为天津地调中心的灵魂。其内涵是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地质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必须铭记在心,奋斗不止。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事业,由此决定地学研究和地质工作者必须具有永不满足、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精神,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探明先人未知的宝藏,不断攀登地学高峰,在地质理论和地质找矿成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毕生的追求。这种精神已成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追求的目标。
2地质文化建设要反映自身特点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从事地质调查和相关综合研究工作,并承担华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与服务,承担有关项目管理和监管工作。几十年来,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荒无人烟的地方,特殊的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和环境,营造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这是地质工作者几代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吸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伴随着地质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并不断丰富,成为凝聚地质工作者智慧和力量,鼓舞精神和斗志的内在力量,促进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一首《勘探队员之歌》曾使地质工作者满怀无限的激情,倍感无比的自豪,激励他们为地质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她的影响至今没有丝毫减弱,已成为行业之歌。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是经过几代地质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培育的崇高精神,已深深融入地质人的血脉,成为新时期地质文化的精髓和精神丰碑。天津地调中心继承优良传统,结合时代特点,将这种精神融汇到自己的文化建设中,创作的《新时代地质人》,结合工作区域特征和职责,唱出了时代最强音:踏遍晋冀鲁,跋涉豫蒙陕,为祖国建设探寻宝藏,铭记使命一马当先。战酷暑,斗严寒,迎风沙傲冰雪,挑战极限不畏艰难,献身地质永驻心田。与时俱进,科技创新,科学发展,和谐奋进,奉献青春,贡献力量,装点河山谱写新篇。为何?答案就是我们是新时代的地质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甘于奉献,艰苦创业,永远向前。每有重要活动,当职工高歌这曲《新时代地质人》时都充满激情,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并为此感到光荣。
3地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个单位的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天津地调中心设计当前和今后的奋斗目标是“造就领军人才、建设一流团队、保障资源环境、服务社会需求。”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他们深知,人才是一个单位最宝贵的财富。单位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领军人才,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区地质调查中心,要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地质科技领军人才。同时,要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把中心建设成为一流的能够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核心队伍。建设队伍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保障资源环境,服务社会需求的任务。所以,建设单位文化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转变管理观念,要由人力管理向人才管理转变,尽力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要达此目的,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作为单位的组织者来讲,首先要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单位里工作舒心、开心、安心。天津地调中心提出的管理理念为:和谐敬业,规范创新,安全高效,科学发展。和谐是单位发展的基础。只有和谐才能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持久的动力。要努力将天津地调中心建成依法办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单位。爱岗敬业,体现了人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单位内部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规范管理是单位发展的条件。要通过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科学有序、令行禁止的管理机制。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也是单位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在观念、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创造新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安全工作要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没有安全,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没有高效。高效是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提倡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要营造以人为本、有效沟通、协同合作的氛围,将职工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效益,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科学发展是单位发展的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潜能,统筹事业发展和增强综合实力,以实现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管理理念,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单位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 上一篇:医院自查自纠整改报告
- 下一篇:中小企业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