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师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4-05 04: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老师的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时她用大姐姐的表情来对着我们笑,让我们心里甜滋滋的;有时她用猛虎般的眼神扫视着我们,让我们心惊胆战的;有时她又用那搞笑的动作来把我们班的同学逗得嘻嘻哈哈的!他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让人有一种飘柔的感觉;两个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心里舒畅;一张伶俐的嘴巴,说起话来让人心服口服;一双“兔子”耳朵,班里的所有事都能传到她的耳朵里!!
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
朱老师的眼睛是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初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可你仔细一瞧啊,嘿,朱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我有一位和蔼的老师,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从不要求有什么回保。她有着乌黑闪亮的头发,有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总会有着一道光线,这是她对我们的爱,我们总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希望。他有这一双能说会道的嘴巴,我们总能从那里学到知识。她有着一双顺风耳,我们在搞什么小动作她都能听到。她爱穿运动服,也很爱笑,每天我们看到的总是春风拂面的她!这就是我们的一位朴实而平凡的老师!
她是滋润我们祖国的花朵,她的招标投标园丁、饲料我们成长,传授知识和中等身材。她有一条棕色、卷曲的、白色的框架,高高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组成。和一个嘴巴和一双巧合的敏感的耳朵。
她随和的人,在课堂上非常认真。演讲后,她常常把生活上的问题或一些例子来剖析历史故事,描写老师外貌的句子让我们学习知识,听故事时,我不能。
是她滋润着我们这些娇嫩的祖国之花,她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哺育我们成长,传授我们知识。她,中等身材,有一头棕色的卷发,洁白的瓜子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罩着她那双沉稳得来又明亮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她平易进人,上课非常认真。讲课时,她常把难题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一些历史故事来分析给我们听,让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学知识,使我百听不厌。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篇2
1、数学老师随着那刚响起的铃声直奔教室,他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的稳重,似乎让人觉得他在用步伐来计算从办公室到我们这教室的距离,一走上那讲坛,便将那个大大的三角哐啷一下放在讲桌上,职业让他一下子发现了班里的那几位爱逃课的家伙,随后说:"班长,跟我把没有来的同学记下来,我待会请他们喝茶。"下边依稀地响起一阵笑声。
2、他个他中等,一头乌黑的头发总是让人感觉那么的干净,总是在预备铃声响起之前就来到了教室的门口。铃声响起时,他来了,穿着还是那件夹克,很干净,手里只捏了二支粉笔。他不慌不慌地走上讲坛,将粉笔轻轻地放一支在讲坛上,生怕触折了粉笔。然后面带着微笑,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平视了一下同学们,然后将那只捏了粉笔的而显得枯瘦的手背在背后,往巷道里走了遭,似乎在看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得怎样。他的微笑告诉我们,同学们很听话的,很乖!此时无声甚有声。
3、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4、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小飞机拿出来玩儿,不料被任老师看见了。她用严厉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你手里拿着什么呢?"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赶紧把小飞机收起来,重新专心听讲。
5、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
6、但的眼她是小个子,和她的爸爸一样的小而俊俏。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着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很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 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可爱。她的眼中的光会走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7、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8、今天上午,李老师先让几个同学上黑板上默写第一课3.4自然段,默完之后,便让我们一起来读。我们在一些地方读的生硬硬的时候,李老师便让我们停下来。他给我们示范一下,读到"我很快乐"的时候,李老师声如洪钟,气壮山河,怀着最大的激情这好象一把火,点然了我们班全部人的激情,只见李老师的双手向两边伸开,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当读到"也很惧怕"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下降了许多,双手紧贴聚拢在胸前,像很害怕的样子,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好。他读得引人入胜!李老师的感情也随着文章变化着、起伏着,他的读书声如美妙的音乐,让我们如痴如醉的听。李老师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也像一个乐队的总指挥等等。
9、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干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自已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了,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10、你每天扳着脸走上讲台,我们刚下课玩后的愉快心情又被破坏了。这时我多么希望你能笑一笑啊!开始上课了,你一直眉头紧锁,忽然叫起一个正在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那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得牛头不对马嘴。老师顿时火冒三丈,问他怎么回事。后面的同学告诉我的,他解释道,全班哄堂大笑,但老师不笑,仍然眉头深锁,用箭一样的目光盯着我们,我们只好马上闭上嘴巴,正襟危坐。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老师你也能笑一笑啊!这样,你的不快、同学们的不认真,也许就会在一笑之中飘然而去,我们与你的距离会因这一笑而变得亲近起来。优美的句子
11、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12、还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地上有张废纸,就随手拣起来扔到簸箕里。当时,教室里没人,谁也不知道这是的。过了一会儿,上课了,老师发现地上的纸没有了,很奇怪,我一边笑,一边看着老师。老师发觉了,眼睛弯得月牙似的,微笑着把目光投射到我身上。优美的句子
篇3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3.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4.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5.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说其值得思考,主要是因为:
一是从“啜泣”“呜咽”“哭泣”“抽泣”等词语的含义细微差别中层层推进,真切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
二是这几个句子反映了同一语言现象,都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作为学生随文练笔的切入点。
三是课后思考题“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中定的教学目标“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些提示为我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根据以上解读,我把教学目标锁定为“通过这些句子的理解与练笔,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我重点对第一句组织了教学:
师:献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读一读。
生: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出示句子)这是一位女医生提出让孩子们输血之后,屋子里一阵沉默后的一个孩子的表现。请读这句话,在文中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生边读边画)
师:这句话中哪些字、词深深地吸引着你,为什么?
生:颤抖,因为阮恒很害怕。
生:举、放、举,因为阮恒放下了,但是为了救小姑娘他又把手举起来了。
师:这是谁的小手呀?
生:是阮恒的。
师:读读他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他。(生读)
师: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记住他不一样的动作。(生读句子)阮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呢?透过他的动作,我们一定能猜想出他当时的内心。
师出示以下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如果我是阮恒,我的小手颤抖时心里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我仍举起手来,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忽然又把小手放下,这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我还是把手举起来,因为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再次让学生朗读)
教学还算顺利,学生也体会了阮恒的内心活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回想教学过程,发现这些练笔只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了“以写促读”,而学生的语言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我在这次教学中仅仅止步于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而没有从学生语言的习得与运用方面着想,还是在教材内容的理解上打转。怎样突出“内容理解”重围,走向语用?
于是,我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实录,一位教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师: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了阮恒的犹豫不决和害怕,这种难过的心理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请找出文中的其他句子。
(生读相关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想想这些句子是描写人物的什么,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生读句子交流)
师:这几句话都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阮恒内心恐惧不断加深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刻画出一个为救朋友而宁愿牺牲自己的小男孩的形象。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都是因为做到了细致的观察。只要你能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地观察生活,你也能写出特别棒的文章来。
师: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神态,想象老师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教师表演:教师手中握着一些卷子,砰的一声推开门冲了进来,疾步走到讲台上,把卷子摔在桌子上,吼道:“你们是怎么考的?”)
师:现在请你试着说一说老师刚才的举动。
(生试说交流)
师:请你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表现出来。
(生练笔后交流评价)
这位教师和我的教学区别,主要表现在他将练笔向前推进了一步,让学生学习运用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特点,从而真正习得语言,发展了语言。从文本的初读感悟交流中引导学生抓准关键词句,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第一层次。引导学生从重点句中品出关键词的味道,让学生想象这些词语背后的内心独白,让学生言语训练扎实,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第二层次。同时一句“这种难过的心理还从哪儿能看出来呢?请找出文中的其他句子”,引导学生寻找同一种语言现象(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内心世界),通过归类、内化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这种“模型”。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第三层次。
篇4
【关键词】汉语句法结构;句子结构分析;法语翻译;法语初学者
法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词语关系、语篇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笔者十几年的实际教学实践注意到,很多中国学生,尤其是法语初学者,因为不能正确把握汉语句子结构,无法对句子结构进行正确分析,从而无法准确进行翻译。因此,了解并正确划分汉语句子结构,对法语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做成分功能或者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汉语的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1 主语
多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也是动作的施动者,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在这个句子中,“小明”是名词,“吃”是动词,那么“吃”这个动作是由谁实施的呢?很显然是“小明”,那么“小明”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它就应该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又如:
(2)学生们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们”是名词,“喜欢”是动词,那么“喜欢”这个动作是由谁实施的呢?很显然是“学生们”,那么“学生们”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2 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 一般放在主语后面。谓语通常是一些动作性词语,如“吃,喝,拿,走”等。在法语中其位置通常紧跟在主语后面。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2)学生们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当然,也有形容词性词语做谓语。翻译成法语的时候添要加动词 “être是”,如:
(3)小明 很 漂亮。
1 2 3
(Xiaoming est 很 beau.)
1 2 3
在这个句子中,“漂亮”是个形容词,做句子的谓语,翻译时我们就要添加“être是”来引导这个形容词。
3 宾语
宾语常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也就是主语的动作的受动者,它常在动词后面,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une 大pomme.)
1 2 3 4
此句中,动作“吃”的受动者或对象是“一个苹果”,所以“一个苹果”就是这个句子的宾语,把它放在动词的后面。以下同上。
(2)学生们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professeur.)
1 2 3 4
4 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 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或者词组担任,例如,“美丽的,勤劳的,熊熊的”等。在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词语的前面。而在法语中,定语对应的是名词的限定词,如主有形容词,指示形容词,品质形容词和品质形容词等。它们的位置是:限定词放在名词前面,品质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但有些常用的品质形容词放在名词前,如grand, petit, beau, nouveau, vieux , bon,jeune等。
在例句(1)中,
“苹果”前面的“大”就是品质形容词,在法语中,“大grand”应该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前面,并且和该名词进行性数配合,所以,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une grande pomme.)
1 2 3 4
同样,在例句(2)中,限定词“他们的”和品质形容词“年轻的”都是“法语老师”的定语,根据上面所述,“他们的leur”放在前面,“年轻的jeune”也放在前面,所以,
(2)学生们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leur jeune法语professeur .)
1 2 3 4
在汉语中,定语和名词性词语的组合,有时有“的”,有时没有“的”。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没有“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有“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 (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5 状语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由副词、短语及从句来担任。状语可分为: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在法语中,此类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后面。例如:
(3)他 突然 大声地 哭了起来。
1 2 3 4
Il pleure soudain à haute voix.
1 4 2 3
(4)妈妈 很高兴地 说。
1 2 3
Maman parle joyeusement.
1 3 2
“突然”,“大声地”和“很高兴地“就是描写性状语。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数量等。如例句(1)中的“昨天晚上“,例句(2)中的“很”就是表示时间和程度的限制性状语。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个大苹果。
1 2 3 4
(Xiaoming a mangé une grande pomme hier soir.)
1 3 4 2
(2)学生们 很 喜欢 他们的年轻的法语老师。
1 2 3 4
(Les étudiants aiment beaucoup leur jeune professeur de fran?觭ais.)
1 3 2 4
在汉语中,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地”,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有些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时有相当一部分可加可不加,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6 补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且一定放在动词后面。根据语义和形式,汉语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等六大类。我们以结果补语为例简单了解一下。
汉语多使用形容词充当谓语动词的结果补语,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在法语中它放在动词后面。如:
(5)我来早了。(“早”是“来”的结果。)
Je suis arrivé en avance .
(6)她哭〈红〉了双眼。(“红”是“哭”的结果。)
Elle a pleuré qu’elle a les yeux rouges.
(7)我走累了。(“累”是“走”的结果。)
J’ai tant marché que je suis fatigué.
(8)他嗓子喊哑了。(“哑”是“喊”的结果)
Il a tant crié qu’il a perdu la voix .
从上述分析及例句结构来看,法语句子的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别,我们在使用法语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按照法语的句法特点去组织句子,以避免出现句子成分位置、功能方面的错误。当然,汉语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划分本身很复杂,但是若我们由易及难地学习,我们终会掌握此类方法。
【参考文献】
[1]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作文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深情地)在高一语文课本中,我最喜欢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作者是这样描写一位博学的老师的: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演讲稿,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其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点喽!”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了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对梁启超先生的诙谐风趣,自信博学印象深刻,他为国哭,为国笑的爱国热情更让人铭心刻骨。这就是梁启超先生光辉的人性与独特的个性的展现。
(出示幻灯片“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叙述性语气)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人性光辉,人要凸显个性”。
(二)他山之石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写人。写人写什么呢?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这篇文章《亲吻爹娘》(节选)。(听精美朗诵)(幻灯片)
“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爹咂咂嘴,回味着说,“咸津津的。”
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不到半天时间,老朱家的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
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春节那几天,日光飞逝,小三子很快又要离家了。小三子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邻居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爹亲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高大的身躯,半跪着在娘的面前,紧紧抱住佝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老师问:同学们在欣赏完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文章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们的理由。
同学A答: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高大的身躯,半跪着在娘的面前,紧紧抱住佝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老师:我也喜欢这个句子,请你们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同学A:“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小三子的高大与娘的矮小形成了一个对比,同时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同学B:我觉得除了A说的那个”跪”字外,“叭”也很有特点,这个字写了响亮的声音,主人公在亲吻老母亲时是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痛快淋漓地表现了小三子对娘的感恩之心,震撼人心。
同学C:这段文字的修辞也很好,“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同学D:我认为这段文字在人物动作描写上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老师:刚才同学的回答真的是非常精彩,从这么多角度说了喜欢这句话的理由。有动词的使用,有象声词的使用,还有修辞手法,尤其是第二位同学说的那个“叭”字,让我觉得这位同学真是的是一位很细心的人.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爹咂咂嘴,回味着说,“咸津津的。”这句话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说:是倒装句
老师:对,是倒装,它的原句应是: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所以我们在描写一个人物时,语言句式的选用也是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三)写作方法归纳
写人三步曲:
第一步:观察,准确确定人物的基本特征,如: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勇于奉献、敢于斗争、正直敬业、乐观向上、忠厚勤劳、幽默风趣、富有爱心、为人谦和、朴实善良、同情弱者、真诚守信。
第二步:把人物的特点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句子。采用各种细节描写,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进行细节描写时要展开联想与想象,融入我们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对人物特征进行渲染。
(四)学以致用
老师提问:接下来请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幻灯片)(课本上也有这幅图画)
明确要点:勤苦,淳朴、善良,历经磨难,节俭。
老师提问:“父亲一脸的淳朴、神情中含着无尽的善良,无数的磨难手指间流过,从那破旧的碗中可以看到他的节俭。”
你觉得这样的句子有没有详细地反映出人物的个性,为什么?
学生C答:看上去流畅,写了人物的特征,仔细想想,又发现这位父亲好抽象,很空洞,很难把人物从画中请出来。
老师补充:这句描写的确是看上去流畅,实际上抽象空洞,言而无物,线条化,语言生硬。
老师接着问: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父亲的特点,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对这位父亲作一个更详细的描写。要融入我们的联想与想象。
同学写完了,然后接着交流品评。
老师示范:(幻灯片)
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像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
结束语
老师(深情地):
生命中,我们会遇见无数的人,同时我们又错过了无数的人。
篇6
如一位老师在上《慈母情深》时,确立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以‘发现母亲’为线索展开阅读,重点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片段,在体会作者表达的同时感悟慈母情深”,应该说这一目标的指向性相当明确,即在体会与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领悟思想感情。接下来的教学中,他让学生找出了描写环境的几个句子,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之后问:“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们基本上是围绕着“用环境描写突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与艰辛”来谈。接着,老师肯定地说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观摩完这个教学片段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教学后,学生可能明白了环境描写是什么,而怎样进行环境描写则基本上是毫无意识。这样一来,日后的写作中,学生只能模模糊糊地记住环境描写这一抽象概念,尽管脱口而出,却很难产生有用的“作文知识”。
诸如此类的“方法教学”大量充斥于语文课堂。这种所谓的方法教学,仍然是以孤立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授受。主要是“贴标签”,既没有对方法的实用情境的考察与探究,也没有对方法效果的考量与把握,更没有对方法运用的实践训练和对运用中的核心知识的阐释……一切都置身于混沌含糊之中,用传授“陈述性知识”的方法来教学“程序性知识”,其后果必然是学生的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去掉过程,去掉情境,去掉运用”,把教学变成了干巴巴、硬生生的概念堆积。它是“短命”的,必然造成学生“心智的梗塞”。
那么,到底如何进行方法的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境?它的运作程序是什么?尤其要设置情境让学生来练习这种方法。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上海名师的一节课《埃及金字塔》,其中一个教学片段让我感触颇深。
在学习介绍塔“高”的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时,教师问,146米到底多高呀?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回答说,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于是老师出示了金字塔与40层摩天大厦的图片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去理解“相当于”是在两者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运用。接着,老师出示另一个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金茂大厦的一半不到。”让学生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学生们讨论之后进行交流。一个学生说,金茂大厦多高,我们不清楚,很含糊。一个学生说,后一句的“一半还不到”,读起来给人感觉是要说“金字塔矮”。另一个学生说,前一句很具体,让人读了一目了然……老师作了小结:选择恰当而又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能更好地体现事物的特点。随后,学习介绍塔“大”的句子。老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相当于______。A学校操场的一圈大约是200米。B青浦夏阳湖一圈大约2000米。”学生们讨论并交流,大家共同认为要选择“学校操场”作比较,这样读者更熟悉、易懂。
篇7
2013年11月8日,在古都南京,“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隆重开赛,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近7 000名教师观摩了本届赛事。
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的王越老师代表黑龙江省参赛,经过两天半的激烈角逐,王越老师喜获一等奖、特长奖、优秀教态奖,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赛场唯一获得三个奖项的选手。
从准备到比赛,无论是选手还是各级教研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其中有技艺的日趋精湛,更有思想的日臻成熟。比赛已经尘埃落定了,然而回顾参赛历程对教师成长意义的思考却仍在继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插图。看这个“鹅”字,这种写法是以前的人所用的,现在已经废止了。同学们举起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白鹅。
师:画面中的白鹅是这样的,那么作者笔下的白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老师想听到大家朗朗的读书声好吗?开始吧!
二、检查词语
师:课文读好了吗?那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准吗?自己读读。(开火车朗读,有错的纠正。)
(生读屏幕上出现的词语。)
(头颈 倘若 脾气 供养不周 一丝不苟 引吭大叫 狂吠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能不能读好。
(生读词语……)
师:还不错。再看这组句子(第二屏)看这些描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都有“厉声”两字。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鹅的叫声的词语。
师:没错,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鹅叫声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老师来说词语的意思,大家看看这是哪个词语的意思呢?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人,这是什么词语的意思?
生:厉声叫骂。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斥责,这是――
生:厉声呵斥。
师:用严厉的声音大喊大叫――
生:厉声叫嚣。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再回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生: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又一生读。)
师:放到这些句子中,你还能用准这些词吗?(屏幕出示学习单。)大家打开学习单,读一读句子,填写一下这几个词语。这个厉字是本课既要认也要会写的字,书写的时候注意(边说边板):这个厂字框是半包围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横要短一些,撇要舒展,我们在学习单上来写,横短撇展成梯形,里边一个“万”字。
(生尝试填写。)
师: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词语的语气。
生:饭罐空了。听,鹅又在叫了,仿佛是在( )人们供养不周。
师:你读出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真棒!第二句谁来读读?
生:瞧,院里来了陌生人,白鹅( ),比狗还要厉害。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凶恶的大白鹅。第三句谁来读读?
生:看,狗在偷吃鹅老爷的饭了,鹅老爷伸长颈子,( )着,将它赶跑。
师:鹅老爷可不是好惹的。
师:词语理解了,再读这3句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白鹅呢?
生:“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鹅?
生:我看到了一只特别霸道的鹅。
师:我也有同感。
生:我看到了一只凶巴巴的鹅。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老师把它写到黑板上。(板书:凶。)
三、默读课文,领会要旨
师:不但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丰子恺先生也有相似的感受,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集中体现了白鹅的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读到的?
生:高傲。
师:哪个句子?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课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白鹅的高傲呢?
生:第一自然段体现出来了。
生:第三自然段也有。
师:还有吗?
生:第四、五自然段都能体现出来。
师:像这样统领全篇的句子就是这篇文章的――
生:中心句。
师:刚才我们就是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大家也可以尝试运用。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鹅的叫声中领略到了鹅的高傲,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再来看看描写鹅的步态这部分。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呀?
生:“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稍等,见过净角出场吗?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类人物,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片段,你仔细看看净角是怎么走路的。
生:我觉得净角走路摇摇晃晃的。
生:净角走路一步三晃。
生:他迈步子四平八稳,不慌不忙的,好像没有什么着急的事。
师:我们再看看鹅是怎么走路的?(出示鹅走路的文字。)你能带着看视频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吗?
生: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读得棒极了,真是不着急不着慌的。
师:老师和大家合作一次怎么样?我来读鸭子走路的部分,谁来读读鹅走路的部分?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别。
师: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生: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感受到差别了吗?那我们换过来我读鹅的句子,谁愿意来读读鸭的句子(指一生)?
生: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师: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这个家伙简直是――不可一世。大家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一段还有描写鹅的句子呢,谁再来读读?
生:“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师:同学们瞧瞧这个家伙,多么的无理啊!读好这几个关键词就能凸显白鹅的特点来。
(重点词变红。)
傲然 毫不相让 有时 竟
师:谁愿意再试试?
(生再读。)
师:多么有趣的文字啊,我们来再现一下这个情景。我找个同学来和我合作一下。
“一同学向我走来,不让,还要追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句话,我们表演。”
(师读文,生表演。)
师:像吗?
师:这次我找两个同学来演一演。
(学生表演,师来读。)
师:你觉得这只鹅怎样?
生:无理。
生:蛮横。
师:写一个“蛮”字到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样一只凶鹅,蛮鹅,好像是一个反面角色,可是我们却发觉我们并不讨厌它,反而还有点――
生(回答):喜欢它。
师:这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就是用这种幽默的语言突出白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我们要把这样生动的语言积累下来。大家试试看,能不能背下来。
(出示背诵部分。)
鹅的步调从容,( ),颇像
( )。它常( ),看见人走来
( );有时( ),竟( )。
(一生尝试着背诵,稍有磕磕绊绊,但还是背诵下来了。)
师:还有谁愿意试试?
(生流畅背诵。)
师:这些提示性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会背诵吗?
(生有声有色地背诵。)
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师(总结):大家看,这只凶鹅是那么的可爱,这只蛮鹅是那么的有趣,它还是只呆鹅,还很好玩儿呢!今天我们就不能在课堂上学习了,大家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学习一下,下课!
《白鹅》学习单
一、读一读,将下列词语填写在句中的( )里。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厉声叫骂
1. 饭罐空了。听,鹅又在叫了,仿佛是在__________人们供养不周。
2.瞧,院里来了陌生人,白鹅_______________,比狗还要厉害。
3.看,狗在偷吃鹅老爷的饭了,鹅老爷伸长颈子,________着,将它赶跑。
二、借助提示,背诵下面描写白鹅的语句,特别喜欢的同学还可以写一写。
鹅的_________,_________的,
颇像_________。
它常_________,
看见_________;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课评课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同案异教活动,我们三年级组教授的是《花钟》一课。现就听课中的一些值得鉴赏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 梁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钟(即最后一自然段)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梁红老师设计了四大环节:①阅读质疑;②合作质疑;③变式质疑;④应用质疑。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梁红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导入阶段,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感悟朗读是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梁红老师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品读这段课文时,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内容。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花再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中描写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丽,并通过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出理由,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境,用词的准确,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进而加深对内容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李莉老师执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大难点。在这堂课上,李莉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找找每段重点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句总结,把方法教给了学生,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 李莉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钟(即最后一节)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李莉老师一开始出示:用“开花了”替代所有表示开花语句的具体表达方法,学生马上感觉到了这样的表达既重复又死板。这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开花的词,再读相应的句子。这一读,感觉就来了,再也用不着多说什么。从“开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睡梦中醒来”等,学生经历了一次美文欣赏之旅。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
徐翠玲老师的课以漂亮的花导入,让人赏心悦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读写花钟的那一段文字最为精彩,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时的情景,描写花的开放,有的用拟人手法,有的用直叙手法,意思都一样,而表达形式不一样,而徐翠玲老师关注这种表达形式,引导孩子去观察、品味,这种关注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语文韵味,一种语文意境。又如对时间的品味,这段文字在时间的表达上非常准确,在时间的运用上非常精当,不但在写时间时用上“左右”,而且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前面,如“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有时把表示时间的词放在中间,如“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这些特点,揣摩、品味、积累。最后小练笔又是写这三种花,填补书上列举花的时间上的空白,让人恍然大悟,而在写话时徐翠玲老师提醒学生运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徐翠玲老师抓住了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达到积累并运用语言,浓浓的语文味洋溢在课堂中。
听了王文娇老师执教的《花钟》,真所谓是课如其人,王文娇老师是一个非有教育激情的人,说起话来是眉飞色舞,她执教的课也是这种风格,孩子们在她具有磁性的语言中,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
王文娇老师的课有好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1.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所以能够畅所欲言。
2.对字词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能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的掌握,这个环节把握得非常好。
篇9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我是小学生,但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根植于我所站立的三尺讲台之上。
“我梦想有一天,我会主宰这星光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事实不言而喻:好孩子就要当教师。”
迪迪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真有老师的架势!
“迪迪,你这是要干吗?你要成为超级巨星?就在我们小小的教室里?”六年级的见风不顾自己时光穿梭的劳顿,跑来五年级上课的第一天,就看到灿斯尼教授消失了,站在讲台上的是—— 迪迪!
“严肃点儿,严肃点儿!灿教授生病了,让我迪迪代替他!”迪迪把眼镜使劲往鼻梁上推。可是灿教授的眼镜又岂是小迪迪能承受的?眼镜像调皮的孩子坐滑梯一样,“哧溜”一下滑落在讲台上。
“哈哈哈,迪迪!你真的以为当老师那么容易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先给我一些描述教师的词语吧!”
描写老师的词语
和蔼可亲 一丝不苟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兢兢业业
真才实学 侃侃而谈 润物无声 桃李天下 文质彬彬
深思熟虑 和颜悦色 废寝忘食 德高望重 为人师表
鞠躬尽瘁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见风:行呀迪迪,这个难不住你,那么你再给我找些有特色的、描写老师的句子吧!
迪迪:小Case!看我的迪迪追星本—— 哦不,是迪迪“追师本”。这些都是我的偶像啊!
描写老师的句子
1. 石老师笑嘻嘻地对我们说:“蚊子总部打来电话,抗议我们消灭了那一个连的蚊子。”(激励高手)
2. “我姓包,书包的包,我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却是你们的好朋友,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忘年交!”呵,这段开场白很简短,却是那么真挚,语言中又不乏幽默,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新老师。(矛盾大王)
见风:迪迪,我知道了,你喜欢幽默机智的老师。
迪迪:语言是一门艺术,能掌握这门艺术的才是合格的老师。要抓住老师的特点,平时多积累他们的语言,你也会成为迪迪!
见风:迪迪,我怎么看都觉得你是在说相声!
描写老师的段落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在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迪迪:喂,见风,别拿迪迪不当老师!上课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去写10篇作文来!
篇10
关键词: 习作欣赏 欣赏范围 欣赏方式
缺少表达欲望是造成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仅停留在文从字顺的程度上,实在不值得欣赏,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从欣赏角度表扬学生的习作优点。学生在自己层面上认真思考后“创作”,被教师当做一份平常的练习甚至无谓的涂鸦,学生不能从自己的作文中体验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表达欲望渐渐消失殆尽,从而滋生不想写的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认为习作讲评时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欣赏和表扬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一、欣赏范围要广
学生由于年龄和学识原因,习作水平相对于老师来说普遍较低,因此老师从读者角度看学生习作并没有太多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时候老师要从教师职业角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要站在学生的高度考量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精心创作的作文,应该不吝表扬,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习作初期,学生整篇出彩的也许不多,但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可以化整为零,引导学生欣赏习作的某一部分,如开头、结尾、中间一小段的精彩描写等。在讲评五年级下册《习作二》时,我发现班里只有5名同学的开头不是来自例文,其余大部分开头都是“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作文欣赏课伊始,我就带领学生欣赏自写的开头,虽然有个别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明确表达我对他们创新勇气的欣赏。这样一来二去,学生习作的创新精神就会有所改进。
对于习作学困生,也许其习作中连一整段精彩的文字都找不出来,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更需要得到读者的激励。我们可以从其习作中选择写的好句群、句子甚至词语、标点,这些散碎的东西给教师欣赏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在习作讲评时要注意带领学生欣赏用词精确、构段新颖或修辞精准的句子,如“妹妹很泼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得叮当二五和干一架”中的“叮当二五”,词语的生动和活泼就值得表扬。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能表达学生真情实感的句子,如“针尖猛地刺进肉中,像被什么虫子咬了一下,阿姨慢慢推动药水,疼痛随药水流动开来,从针眼下开始,慢慢向上,蜿蜒像一条小小的溪流……”如此赏析不仅能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二、欣赏点评要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习作的欣赏要发自内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甚至荣耀,如果仅是廉价的、无根据的表扬,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习作真正好在什么地方,别的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借鉴,那么老师的赏识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要能指出学生习作的出彩点,点评要准确、到位。如果仅在课堂上出示几组句子,针对开头、结尾进行简单总结,大而化之用“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描写生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欣赏点评因为不到位而显得空洞无力。一位老师在欣赏“那天,阳光明媚,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树上时时传来几声鸟鸣;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几尾游鱼不时击打出几轮涟漪……”的时候,用极具煽情的语调赞扬短短几十个字的描写,“青翠欲滴”、“清澈见底”用词准确,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有颜色描写,还有声音描写,很具特色,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应该多角度进行才更生动具体。
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欣赏点评要站在学生高度,运用一定技巧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可以适当使用夸张、幽默的口吻赞扬学生习作的亮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牢牢掌握写作知识,当年于永正老师那句“此文有老舍之风”的评价就是典型例子。
三、欣赏方式要多样化
在习作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不局限于朗诵的办法出示精彩句段,还可以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这样可以借助线条、符号等标注方式,让学生对精彩的地方一目了然。如学生习作:“妈妈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块冒着热气的鸡肉,另一只手小心地在下面接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送到我的嘴前,精瘦手腕上的青筋显得更突出,我的泪“刷”得就流出来了……”我采用颜色标注、画线标注、加点标注等方式标明习作中不同类型的精彩部分,学生就可以直观了解文章的妙处了。
在欣赏《马陵山游记》构思的时候,我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把“二龙潭”、“仙人湖”、“祈福山”等景点描写用饼图出示,最终围绕“马陵山真美啊”这一中心点,形成一个大圆形。这一直观性欣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选材围绕中心的重要性。
“后作文时代”方兴未艾,后作文教学的“有的放矢”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认同,如何在“后作文时代”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性讲评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作文老师要抓住讲评课上的欣赏利器,用欣赏眼光从教育者角度赏析学生的文章,用心体会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创作的作品”,发现其中亮点,顺势指导,不吝自己的赞赏,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