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管理原则

篇1

[关键词] 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固定资产投资

[作者简介] 徐礼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17-0003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确保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下称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具有数量大、种类繁、载体多、内容复杂等特点。由于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具有重要的查考利用和凭证作用,国家对项目档案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在项目竣工验收前进行档案专项验收,没有经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或者项目档案专项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给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项目档案管理既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项目档案管理既涉及到项目建设人员也涉及到档案工作人员。目前项目档案管理分工中项目建设人员负责项目文件的形成,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项目文件的接收、归档和提供利用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只注重项目文件归档后的档案管理,不参与和干涉项目档案形成前项目文件的控制,同时由于项目建设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对项目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很难保证项目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在项目档案管理中运用全程管理原则,把档案管理思想融入到整个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对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实施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的意义

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要求在项目档案管理中做到“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把档案管理要求纳入项目计划中,对项目档案实现全程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初期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提出档案管理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程跟踪,检查指导项目文件资料管理工作;项目竣工档案专项验收前,进行档案初检,为项目档案验收严格把关;对归档后的项目档案实行科学管理和利用。

(一)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质量

项目建设人员往往只注重项目建设本身,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文件资料没有足够重视。同时,由于项目建设人员文件资料和档案保管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形成项目文件资料的格式、版本、载体没有严格的要求,导致归档项目文件质量较低。如大量归档项目文件为复印件,项目文件内容由铅笔书写,归档项目文件不是最终版本,等等。全程管理原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项目文件形成前,对项目文件的版本、载体、格式提出要求,而不是在项目文件归档时发现项目档案存在的问题,实行事后补救措施。所以,项目档案实行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质量。

(二)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归档完整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投产等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产生的重要项目文件都需归档;且包括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短则2~3年,长则5~6年。这些特点对项目档案完整性要求提出了重要挑战,如果仅仅通过被动地接收归档项目文件,而不实行全程管理原则,融入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项目档案管理完整和齐套。通过全程管理原则,档案工作人员明确每个阶段需归档的项目文件材料,并向项目管理人员提出要求,注重平时积累,有计划地收集项目文件,避免在项目竣工档案验收时临时收集各阶段需归档的项目文件。

(三)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个单位对项目文件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存在不一致,这就导致同一个项目中形成的项目档案形态存在很大差异,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标准。解决项目档案规范性问题只有通过项目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管理,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沟通协调,制定本项目统一的项目文件和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并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全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规范的执行,严格按照规范实行项目文件管理和项目档案管理,提高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四)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促进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项目档案管理实行全程管理原则,档案工作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加项目管理,并通过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监督、执行,不仅仅有利于提高档案归档质量和完整性,更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组的档案意识。项目组档案意识的提高,对项目档案价值有了充分的了解,有利于项目建设中和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查询利用项目档案,发挥项目档案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专业知识,制约了项目档案的提供利用和档案信息开发,档案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熟悉项目管理专业意识,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主动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对项目档案进行二次开发。

二、全程管理原则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全程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但全程管理是一项原则,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还需依靠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前端控制、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贯彻执行全程管理原则。

(一)通过前端控制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档案工作人员一般不参与项目的调研、立项、评估、可行性研究和上报审批等前期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介入。档案部门往往是半途介入甚至有的是事后介入,这样导致有些项目档案没有及时得到档案部门指导,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全程管理原则要求项目档案管理前移,突破以往惯性思维。要确保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前端控制,从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的源头进行控制。档案工作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参与其中,制定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在项目开工之前,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增加项目建设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业务能力。

(二)通过合同管理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通过合同约束参建单位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将项目档案纳入合同中进行管理,与项目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归档质量和归档时间,明确各方责任,必要时建立档案质押金制度。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用合同约束参建单位,保证建设单位的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三)通过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对于贯彻全程管理原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把项目档案管理意识融入到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和每个项目建设人员的思想中,在项目建设活动中,就会主动按照要求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有的单位没有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或者只有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档案管理活动中。相关单位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本单位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制定符合本项目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本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计划和归档质量,约束项目参建单位和项目建设人员。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仅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在于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人员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中,具有模范带头作用,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落实工作,并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对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

(四)通过档案人才建设贯彻全程管理原则

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希望管理好项目档案,但由于缺乏土建、设备、工艺、监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只能被动接收项目档案,对所接收的项目档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很难把握,归档后又很难实现系统性的整理。而项目建设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实现项目文件资料归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在项目建设人员中任命兼职档案员,对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业务能力,有助于项目档案归档前管理,确保了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兼职档案员可以弥补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对项目专业知识的缺乏。兼职档案员偏重于项目文件归档前的管理工作,专职档案员偏重于项目档案归档后的管理工作,通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与兼职档案员分工和协作,实现了项目档案全程管理原则,提高档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系统性。

三、结 语

档案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一个项目建成后留下两个有形的东西,一个是工程实体,另一个就是工程档案,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全程管理原则,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档案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有利于项目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项目档案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策略[J]. 机电兵船档案 ,2011,(1).

[2]周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策略[J].机电兵船档案,2007,(1).

[3]王娅.高校基建项目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2,(14).

[4]侯伟霞.浅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5]丁杰.企业技改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0,(1).

[6]刘晓玲.企业技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12,(4).

[7]姜红 .技改项目档案控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档案,2012,(3).

[8]邢晓援.固定资产项目档案的收集与管理[J]. 机电兵船档案,2011,(2).

[9]石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广播电视信息,2011,(6).

[10]石丽.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0,(3).

篇2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从高效便捷管理和满足审计部门审计要求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善的管理程序、有效的方法、抓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政;审计;信息化

如何把固定资产管理好,往往是办公室、后勤或者财务人员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单位的主要业务,但却是支持、服务主要业务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作为财政预算的执行单位,其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监管和审计部门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审计部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标准越来越严格,除了以往强调的制度完善、手续齐全、总额相符、账(财政账)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相符之外,越来越普遍地采取盘点清查的方法,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实(实物)相符和流程控制。所以,如何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单位主要业务工作服务,同时满足日趋严格的审计要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一般情况下,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有原则上的要求,但对于各个单位自身来说,出台一部量身定制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既是规范管理的先决条件,更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符合国家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坚持合法合规原则外,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高效服务原则。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主要业务,做好物力方面的安排和支持,如果制度设计中管理程序过于繁琐复杂,盘点清查性的工作安排过于频繁,会给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和组织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一般来说,根据固定资产价值、种类、实际使用等情况,制定繁简有别的管理程序较为可行。

(二)固定资产使用人是第一责任人原则。该原则强调固定资产使用人需承担合理申请领用、高效利用、爱惜使用固定资产的主要责任,同时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明确和强调使用人责任的目的既在于督促其积极参与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在于一旦出了问题,好有明确的流程或条款可以作为追责或处罚的依据。

(三)部门管理原则。通常情况下,办公室或者后勤部门设置1 ~ 2 名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细致而琐碎,工作量并不小,做好管理和服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单位处室或者科室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以盘点清查工作为例,可以把单位年度的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在规定时间之前,按照既定方法和程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择期开展固定资产部门内部清查盘点,清查盘点形成的表格和报告,也由部门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在整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受邀进行全程监督和汇总。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统一清点盘查带来的时间冲突。

(四)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组织功能原则。应明确单位固定资产主管部门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为组织管理,即:定制度、定目标、定方法、定流程、定考核奖惩。主管部门做好组织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执行落实,分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更加高效、更显人性化、更突出服务功能。

(五)过程控制原则。强调对固定资产分配、调剂、维修等过程方面的控制,其目的在于便于监督掌握每件固定资产的实际所处状态,便于明确责任,便于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向预算、采购、报废等环节反馈意见,提供指导依据。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设计

从财政和审计要求的角度上考虑,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处置等工作,其中处置工作还包括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捐赠、报废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其中,前期阶段中预算、采购、验收等环节需要会同财务和业务部门开展,处置阶段中各环节也会有财务以及其他单位参与,使用、调配、维修保养、清查盘点等环节包含大量细致繁琐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用建立管理台账、张贴标签、以房间为单位张贴固定资产一览表、建立流转卡片、使用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务求便捷高效、合理精确、清晰明白、记录完善。

三、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工作重点

首先要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配合完成审计部门周期性开展的固定资产专项审计工作。所以,审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往往也是平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落实情况,固定资产在预算、采购、验收、处置等各个环节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合规,财政账目、固定资产台账、实物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使用、调配以及维护是否合规、合理。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预算、采购、验收工作侧重点是组织程序合规合理、手续档案清楚完整;使用、调配、维修保养、处置等环节的侧重点应是在便捷高效的基础上落实管理制度、监管到位以及完善的过程控制记录,务必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中,报废后的处理工作,往往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有些单位习惯于将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存放于仓库,虽然在程序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却非长远之计。如果要处理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就要注意处理的方法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卖”,而是“回收”。“回收”工作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找有资质的正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以保障残值评估的合理、合法性和处理手续的齐备,以备将来检查,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处理符合相关保密规定。二是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家电电子、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等多种类型的报废固定资产搭配处理。原因在于回收企业在回收拆解电子设备的业务中,除可利用再生资源获得经济利益外,还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国家补贴,而回收办公家具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搭配处理可以提高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有利于节能环保。三是已报废固定资产处理残值,要上缴财政。

另外要提出的是,近年来,财政部门越来越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始逐渐试点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特别对于从事监测、监控、科研等技术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来说,大量的专业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部门的各类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也就是说,这些专业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合理性,使用合理性以及运行、使用的频率、效率等问题将会成为财政部门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评分项,而量化评分的结果,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今后的预算和采购。不得不说,该项工作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管理概念,和固定资产审计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甚至有些偏向质量体系控制的业务范畴,但是,它毕竟关注的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固定资产,而且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远高于普通办公家具、家电和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该项工作会给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值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研究探讨。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

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几乎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也很常见。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侧重点也不同,如财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偏向财务账目管理、手续管理等,侧重程序的合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则比较偏向于固定资产台账管理、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状态信息、变化信息和流转功能管理等,突出管理的便捷、高效、精确。这里只讨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一)系统结构模式。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式大体上分为CS(Client/Server,客户机/ 服务器)和BS(Browser/Server,浏览器/ 服务器)两种。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管,其他部门和使用人参与管理的工作,所以,BS 结构模式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容易实现实际需求,通俗点说,就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各个用户通过登录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完成相关操作,根据登录权限不同,实时共享系统功能和固定资产信息数据。

(二)用户权限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按照功能流程需求,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后,根据用户名被赋予的相应权限,进行相应操作,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系统应至少包含系统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员、审批和普通用户四类权限,如果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或日志功能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话,系统管理员和固定资产管理员两种权限可以合并。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应围绕着固定资产台账的内容进行设计,即核心数据表中的字段应包含检索ID 以及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所属单位、种类、名称、型号、单价、购置时间、凭证号等。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应能够通过检索ID 与核心数据表产生关联。其它管理功能性数据表除系统管理类数据表外,至少应包括固定资产状态信息数据表(含检索关联功能字段以及固定资产所属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使用状态等字段)、流程控制类数据表、审批程序类数据表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除了基本的信息安全、登陆、帮助、文件上传下载、参数(单位、部门、地点、人员等)设置等模块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台账管理模块,实现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提供生成各类表格和打印功能;固定资产编辑模块,提供固定资产基础信息和状态信息的录入、储存、修改、删除等功能;综合查询模块,能够按照不同条件,模糊或者精确查找某一件或批量固定资产信息,并提供表格显示、打印等功能;流程控制模块,能够查询、显示固定资产状态信息的历史变化,提供统计汇总、分析和流转卡片打印等功能;审批程序模块,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采购、领用、变更、维修等审批程序,提供程序控制、意见录入、电子签章(批)、发送或自动流转等功能;清查盘点模块,提供自动制作并打印固定资产标签、房间固定资产一览表、盘点清查用表的功能。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开发的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需求,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程度。当然,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还可以细化或增加相应的功能,比如说在盘点清查模块中增加带二维码或三维码的固定资产标签打印和扫码功能,利用与系统数据库兼容的标签扫码枪可以大大提高盘点清查的效率。甚至可以开发能在手机上运行的移动终端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审批请求,有效缩短审批时间。

总的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要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物力支持,又要追求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以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完全从理论上来讲,似乎的确存在矛盾,但这就需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计好制度、把握住原则、找准方法、抓住重点,用心去平衡关系、化解矛盾,那么,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其实并不难。

参考文献:

[1] 张光月. 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释义[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前几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许多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高职院校,因是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实践是学习的主要环节,为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各种实习设备大幅度增加,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此时资产管理贯穿于学院事业活动全过程,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至今,经过几年的合并运行,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逐渐出现了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大型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足,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价值低等问题,造成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资产价值虚增等现象发生,为了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体制,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学院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根据相关规定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后不健全,如某学院现有的科研设备管理制度均为2004年以前制定的、某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占43.4%;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致使许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安全完整处于不安全状态,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院的事业发展。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不少院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各项合并业务工作事物上,忙于合并后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而忽视了及时对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工作;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合并后的形势变化及时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沿用原中专或技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适应高职学院的办学需求;学校合并机构改革,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均有所调整变更,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监管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2、固定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充分,重购置轻管理,使用效率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方面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许多科研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对性能基本丧失应该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虚增了学院资产;一方面又因要参加高职办学评估、示范高职基地建设评估等各种办学评估事项,为达到评估所需的各项指标,高职学院积极筹措资金、申请财政专项经费大力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及后勤保障设施,但同时也存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资产闲置现象。某项调查结果表明,某学院有的教学科研设备每年使用时间平均仅几小时,每台年均培训学生仅10多人(次);某学院5万元以上的教学设备使用率平均为27.5%,科研设备67台,处于闲置状态的有46台,占总数的68.66%。在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我所在单位也出现有的设备从购买安装投入使用后,没有使用过一次,经过多年的摆放,至今已不能适用教学的需求,而且保管实物的人员发生变动后,没有任何交接,该设备处于空管状态。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时缺乏有效的科学论证,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前期调研不足,为了达到各种评估的硬指标盲目购置,同时,对一些设备难以做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导致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现象;高职学院固定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差导致固定资产购入、使用、管理、清理报废程序不规范,实物管理环节薄弱,也就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现象等。

3、会计核算不合理,没有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大多高职学院固定资产账面金额、数量庞大,而实际上有许多设备陈旧老化,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设备的现实价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使高职学院资产出现虚增现象。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减变动情况核算,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而高职学院固定资中电子类设备、精密机加工设备在价值上占的比重较高,而电子类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精密机加设备磨损大,虽然许多设备在形态上仍旧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使用磨损、技术进步、更新换代产品不断涌现等,使这类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大大缩短,而对于学院来说,只要固定资产不报废,其账面价值就保持不变,也就使学院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具有客观性,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要做好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固定资产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做好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支持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学院的领导到固定资产管理者、使用者都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感,必须意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学院要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理顺职能。比如,我所在学院在几年的合并运行期间,不断总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报废等各环节的程序和责任,使学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了随意性,力争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部门、院系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如财务资产处资产管理科负责固定资产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和总量并进行账务核算,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环节实行财务监督,资产具体使用部门、院系根据财资处资产管理科提供的明细账,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保证了我们学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提高高职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清、账实相符,资产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院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促进学院的事业发展。

2、重视高职学院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充分论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首先,根据采购计划初稿对现有的相关设备摸清家底,分析能否进行资源共享、盘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以达到合理配置;其次,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加强购置前调研,特别是要加强贵重、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科学论证,要严格坚持先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后再采购的原则,尽量避免随意性的采购;最后,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学科特点、学生人数等因素,遵循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合理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高职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审批采购计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部分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改革。财政部于2009已下达《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9]62号),在征求意见稿中,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已做了改革,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了“资产折耗”、“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三个核算科目,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核算的改革,保障了学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财务状况,这样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计算高职教育成本,以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一项常规性工作,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促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让固定资产管理指引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控,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以保障学院固定资产安全、提升管理效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处于优化状态;要健全和落实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学院固定资的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2]刘为国.当前我省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云南内审,2009(02)。

[3]仝乃礼.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有赖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高校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个有权威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的购置、调配、捐赠、报废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处、各类资产管理部门、所有资产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2]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

第一,要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第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3]

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减值”。

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算,防止资产流失。

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17-18。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A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66 -03

固定资产(设备)是影响企业生产能力重要因素,在资产价值中占有效大的份额,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它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科技信息的公开,使原先以投资生产拉动的企业不太重视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导致利润低下变得明显。导致当前固资管理不善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流程不畅的问题,而流程不畅主要是因为无效流程过多。步骤间缺乏沟通,过程接口不够吻合,过程接口不够吻合、步骤间缺乏沟通、无系统支撑等造成,必须要通过再造来解决。

一、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的内涵

(一)固定资产流程再造的概念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EAMRP)是指面向企业的管理需求(降低设备闲置率、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利润),打破企业原有的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以使流程中的对固定资产管理有效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它方面的内容最小化,从而实现相对高效、准确、实时、动态、低投入满足管理需要的相对自动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二)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的原则

1、围绕最终结果而不是具体任务来再造业务流程。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劳动分工将工作细分给不同部门完成,由于各部门具有不同职能,因此一个部门会更专注于自身的工作而忽略了总的工作目标及与其他部门协作,流程再造打破了职能部门的界限,将多个人或多个部门原有的工作合并成一个工作,由工作组来完成业务的所有步骤,并有明确的产出。

2、弥合过程接口,沟通前后工序的联系。正如流水线的高效在于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和步骤都是明确的,而且前一个工序的接口和后一工序的接口十分顺畅,因此十分流畅。流程再造要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各自为主、各自为政的思想,要有团结协作,将原来的多个部门里的多件为多部门围绕一件事为一个结果,以总体大局为重。

3、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使用。传统的企业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撑常常将一项工作分割成多个小项,由于不同的部门完成后再将结果拼凑起来,由于每完成一个小项目都要有资源的支持,而对于企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导致各部门对资源争夺最终使集中的资源分散而非效益优先的使用,其产生的效果远低于集中使用产生的效果强大,流程再造就是要通过信息系统的技术将分散资源和集中资源互融成为可能。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的步骤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启动阶段、流程规划阶段、流程分析阶段、新流程设计阶段、流程评价与持续改善阶段。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重点在项目启动阶段,以是否符合公司总体战略为主对是否到达开始EAMPR的时机及是否再造进行决策,在流程规划阶段则以是否找到核心流程、找到固资管理的需求是什么为主,在流程分析阶段主要分析管理没达到目的原因和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可以删除、简化的方面。在新流程设计阶段围绕目的(顾客)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在流程评价与持续改善阶段根据反馈评价对新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正。

二、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分析

(一)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概况

A公司是以一家国有电信公司,有专业通信的背景,正式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国资委管理,是作为集团公司在当地的授权机构,负责经营当地范围内的社会公众电信业务和部分专用通信业务,其各类业务覆盖市五大区域,其下辖9个分局(另含4个经营部),员工人数约180人。

长期以来,A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沿袭着“总部一一省公司—各分公司”的计划管理体制,具体情形如下: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

这种管理看似填密严谨,监督到位,但实际上却是效率低下,无离现场,形式主义严重其模式还停留在原有铁路少调拨不经营的各自独立分散建账的静态资产管理模式下,铁路的资产由于不需要经营项目一经建设完成、设备一旦到位很少再进行位置变化,内部板件的互调更是极少,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停留在务和现场两个环件上,第一是财务管账,即资产的价值是否关入当期账务中,是否列入相照的科目,是否按时按要求提取资产折旧,第二就是基于现场的实物手工台账管理。

篇6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存在多头购置现象。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财产管理都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部门管房屋、家具,设备部门管医疗设备,而财产的购入和维修一般由这些部门承担,存在多头购置现象,不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这些部门的管理重点不同,工作人员不受财务部门调控,造成入账标准不同,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账目不清的现象。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医院一般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造成购进、领用、保管固定资产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例如,资产使用部门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或资产闲置现象,却无人过问,资产管理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购入、出库、报废等程序在财务上进行管理。有些医院管理固定资产,在财会部门设立总账,职能管理部门设立明细账,器械科购入医疗设备直接进入资产使用部门,而不按时办理入账手续,由于时间长久,或供货单位倒闭等原因,无法索要收据,造成财会部门长期挂账。资产使用部门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上,有些医院不按时报销,长期不对账,不进行实地盘点清查,甚至不设立二级明细账。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3.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不严格。

由于医院没有实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这就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不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报废的固定资产却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资产账面数不实,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不能正确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每床位占用固定资产等财务指标。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造成固定资产亏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医院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也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有效地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医院领导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真正将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还要在全体职工中宣传资产管理知识,强化普及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2.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为确保医疗设备满足临床需要,必须快速收回投资成本。按照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对医院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保证医院储备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医院应该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计提折旧,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3.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可以让资产存量符合实际价值。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与职能部门应该做到定期盘点,对人员变动较大或搬迁装修的部门及时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而对于闲置的或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应该进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的报废则需经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鉴定后才可办理手续。要对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资产管理部门按批示后的固定资产报废清单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减少报废的固定资产存放成本。同时,财会部门也要及时调整账务,保证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篇7

摘 要 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的使用或占有年限在一年以上,且使用途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中包含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以及其它固定资产。另外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单位价值如未达到以上标准.可耐用期限仍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也视为固定资产管理。因为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占有较大份额,也就成了各项重要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所以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简要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分配问题

事业单位中领导时常对相关部门有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在固定资产中管理责任应落实成到细节,实行各人责任制,杜绝使用部门对固定资缺少制约的使用方式。

事业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联合调剂余缺的意识和行动力欠缺。内部的资产配置并不科学合理。且各部门间相互协调不当,缺乏统一管理,会直接导致资产中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二)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处置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缺少及时的沟通。且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少合理的的管理手段与规章制度。单位向各部门布置下去的固定资产,相应的责任部门对其使用状况没有及时追踪了解,结果致使固定资产早已不在,都不知详情。

作为已经空闲和废置的固定资产,存在事后处置不当,不正规且相对随意的情况。缺少严格正确的规章制度和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个别单位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存在对应报废注销的固定资产不作会计处理的情况,账面仍然按资产原值反映,以致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都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成本低估,虚增结余,信息失真。

(三)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反映不及时准确。因为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未采取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固定资产的损失、报废、调动等一系列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核算产生影响,其结果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出处,使得净资产值虚增。如此这般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但没能遵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同时也破坏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力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势在必行。

(四)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招投标制度的成立,有关固定资产的采购问题基本得以重视,但仍有县级事业单位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按照政府规定的固定资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还有的单位虽然实行了竞标制度,可是由于政府的采购法对于固定资产购置的制约性不强,所以投机分子便有机可乘,出现了单位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私暗地交易,获取暴利,直接使得单位的利用受到了损失。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

任命单位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资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畴,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配合固定资产工作的清查.定期完成考核任务。

事业单位中的某些固定资产直接影响到单位各部门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还需设建立各使用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对应责任制,只有明确且合理的分工制度,才能实现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解决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理问题

固定资产的使用不但要加强在事中监控,还需做到的事中严控。首先要成立健全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实现购置要验收,领取有记录,账和物能够确保吻合。其次是要规范固定资产相关的日常核算作业,完善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凭单等资料的真实准确性;还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制,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最后是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加以责任追究。

对于事后监控,报损、报废、调拨、转让这类现象,在处置资产时要严格进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则不能随意办理;还需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依照资产评估价来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处置过后,还要及时进行资产核对处理。

(三)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效率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需求也就有所提高。除了数据统计、资料信息外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还要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资料。为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选择就变的重要了。

秉承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应成立完备的考核制度,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首先要激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得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坚持职业原则。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通过培训去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这样才能更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对会计知识更新也能起到良好的帮助。最后就是有效的调整内部控制结构。作为内部的审计工作要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账目的审核、监督工作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陈丽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海峡科学.2010(9).

[2]李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领域.2010(6).

[3]陈玲娣,李秋芬.浅论现阶段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观察.2009(34).

[4]沈炯敏.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经界.2009(11).

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也逐步的得到了改善,大量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添置,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现代化、信息化办公水平。然而,这些行为也给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370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其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一年以上并在这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它占全部资产结构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效益。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因此,不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等营利性的活动过程中去,部分地区的政府和单位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工作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

1.2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3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其领导过分偏重于“门面工程”的建设,使得其相关人员在物资采购时,为了单位或部门的“面子”,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盲目的采购一些华丽、先进、昂贵、充门面的办公物资,但是有缺乏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存在严重的重购轻管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足,常常出现单位对大量的账外资产随意的调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1.4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脱节;二是由于财务管理的不足,有些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造成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时不能进行账实、账账、账卡等的核对;三是由于人员的责任心、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加大了固定资产现值存在与账面原值之间的差距。

1.5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有些部门只注重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单位整体的、长远的经济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管理人员。而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使得单位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对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采购、节约以及提高利用率等方面展开工作。

1.6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有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1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和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并积极的规范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节约单位资金。同时,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牢固确立依法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意识。

2.2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的政策管理法规和制度,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模式,从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支撑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2.3 事业单位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工作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规范其采购工作的行为,以便减少重购轻管现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本着采购信息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对固定资产实行招投标的采购形式,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1)明确采购的对象和范围,规定采购的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按照有关的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原则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采购方案。

(2)事业单位要组织人员对所需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其项目的可行性,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调整采购的价格,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成本,抑制腐败发生,从而保护其单位的利益。

(3)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监督物资采购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以避免出现一人权力独大的现象。

2.4 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视和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严格的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和工作,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监督和审核,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全面、严格、细致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核对、记账、盘点等工作,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以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等现象。

2.5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账实管理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全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审计,严格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并实施相应的解决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降低资产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6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会计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3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单位资金。有利于加强和保障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

[2]郭智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3]齐翠燕.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4).

[4]邓琪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5]向华.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04).

[6]董晓东,杜海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革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2).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探讨

固定资产是指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发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完成各项科研活动、提高技术水平的物质基础,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一般设备图书资料等,其价值从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近年来,各医院加强了资产管理,管理逐步规范,但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管理成效的发挥。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衡量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医院领导的精力集中在业务活动和科技研发上,未能真正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对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也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固定资产账目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医院财务人员非专业出身,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未能真正履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职能,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由于未能规范各级明细账之间也存在较大出入,长期不进行资产盘点,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大型资产和大宗资产的处置须经医院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有些医院未办理相关申请报批手续,就变卖、转让或报废某些固定资产,资产处置的随意性很大,极易产生违法乱纪行为。

(四)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部分医院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置费用列作当期支出,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同时日常只核算账面价值,不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导致医院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固定资产价值大于其实际价值,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投资,轻管理

由于公立医院资产购置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致使领导只注重投资、轻视管理,平时只注重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甚至认为这只是财务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

(二)采购缺乏统一协调的科学论断和采购机制

主要体现在科研或临床设备上,往往凭领导意志,只追求设备先进,不考虑实际需要,导致先进设备做摆设;要么各部门追求自身利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要求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致使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在资金紧张的同时,许多闲置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

由于医院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制,致使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存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账面没有反映,早已报废的资产仍挂在账上的现象。由于账务混乱,导致家底不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难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

目前无偿使用医院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活动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医院办了各类经济实体,如后勤服务公司,把医院的土地、房屋、设备等长期提供给经营单位使用,却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使用手续,经营单位占有这些固定资产后,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营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费用核算不实,在虚增自身利润的同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按国家有关规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行使监督权,但这一制度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就医院本身而言,又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也是导致固定资产不清的原因。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国定资产采购机制

医院可成立固定资产采购委员会,成员由院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医务人员组成。凡医院采购的大宗仪器设备均需交采购委员会论证可行后,才交给政府采购,这样既避免了一言堂,又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采购。

(一)建章立制,加强固定资产账目和实物管理

1、领导重视、统一思想、部门协调、落实责任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医院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按照“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统一思想认识,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人在物在。

2、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各个管理环节加以界定,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实行“三账一卡”制度。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全部固定资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或台账。固定资产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资产使用部门要保证固定资产完整,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凡固定资产内部转移、报废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财务部门定期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同时,医院在加强对已办理验收入库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在建工程进行认真登记,及时反映增减变化情况,已完工程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以准确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同时要加强盘点,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清查一次,并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及分布情况、损耗情况和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确保账实相符。医院领导要加大对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固定资产报废审查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对盘亏固定资产,有关部门要认真核对,确实盘亏的,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对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要追究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以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

(二)正确划分和核算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

医院应正确划分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对医院经济实体占用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征收占用费。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24条明确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应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其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征收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有费。征收的占用费,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医院将一部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使用,其实质就是利用国有资产实施经营活动,对此,国资部门应对其征收资产占用费,对于征收上来的资产占用费,可投入到医院固定资产改造,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经济实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正确反映经营收益。医院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也应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正确反映医院经营情况。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尽管同级财政对国有资产行使监督权,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监督具有滞后性。因此,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进行监督。加强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审计 ,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合理应用,是否存在账外固定资产以及有无固定资产流失现象。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正逐步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借此机会,摸清家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崔秋霞.《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J].金融经济,2007(14)

[2]石廷祥.《谈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局网站

[3]乔迎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J].山西财税会计园地 2008(9)

[4]刘伟小.《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理性思考》[J].管理世界,2009(6)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管理 关系 措施

一、内部控制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内控管理是基础,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职能不清的、管理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它的每一条信息都是受控的、可追溯的。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的完善性,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越有效,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就越小。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护固定资产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侧重于财务和审计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中内部会计控制仅仅是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某个方面,全面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没有实现。实际上,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建立。因此,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控制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内控是要靠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是“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对法规和制度的遵循性”的过程。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地执行组织策略,是实现高效率、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与自动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在追逐效益的时候,切莫忽视经济领域的舞弊及管理的漏洞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它表现在:1、决策环节的无效投资;2、资金使用环节的侵吞、转移和挪用;3、设计环节的差错失查;4、招标环节的幕后交易、违规操作;5、合同环节上无原则让利等。由此可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又有约束机制的、覆盖固定资产投资一切领域的内控体系仍任重道远。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固定资产组织规划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在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组织部门设立原则、部分职能分工,以及部门员工不同的职责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组织规划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是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最基本的保证作用。首先,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形成专门的员工管理团队。其次,明确的职能分工和员工数量,形成不相容的职务类别,主要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办理职务,资金保管职务,会计职务,业务监督职务。最后,职务之间独立和分离。例如,经办职务和资产保管职务的分离,业务经办和会计记录的分离等。

(二)固定资产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和完善的固定资产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这就要求明确审批的权限、审批的基本程序以及审批过程中相关的职能和责任。首先,明确固定资产授权批准权限,必须根据职务分工、会计事项的权限范围以及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和相应责任等规定。尽量做到授权审批的规范化;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授权,划分不同的授权批准等级,确立不同的授权金额,授权人必须严格遵守固定资产授权规则,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固定资产授权和批准,授权人的授权和批准权限不得超过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任何不符合固定资产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规定行为应该严格制止;第三,固定资产报废必须严格授权批准;最后,加强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授权和批准。

(三)固定资产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控制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形成适合实际情况的会计控制制度,制定会计核算标准。明确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和明细,设立固定资产的总账以及明细账,还要包含固定资产保管账,以及固定资产的卡片等。第二,建立固定资产会计监督制度。一是固定资产会计监督的关键岗位是财务总监、财务主管和会计稽核。从会计稽核开始,会计监督层层把关,到财务总监的最终审核,将固定资产会计系统内部控制风险降至最低。二是固定资产会计监督检查涉及多个业务的控制。会计监督不但审查固定资产管理中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且实时监督固定资产项目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与法规。

(四)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制度

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重点在于使会计核算在预算的范围内有序进行。预算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有利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的规避。预算控制制度建立,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预算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要求控制预算过程,这样进行的预算控制才能有效满足规避固定资产内部风险的要求,才能对财务实现预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会计过程的合理性。

(五)固定资产安全和保护控制制度

第一,采取资产的盘点复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录盘点数,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对出现盘盈或盘亏的情况进行分析,与会计账簿核对,找出原因,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对固定资产债权的真实性,则应采取复核、函证的方法以保证其真实性。第二,文件与记录的保管。加强对财产及时进行监控,应对各种财产物资的原始凭证妥善地加以保管。

总之,企业通过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生中饱私囊、资产浪费可能性,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真正为企业起到“增值服务”的作用。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它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将日益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潘亚.浅议内部控制角度的固定资产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