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部审核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部审核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部审核意见

篇1

因此,我们探索尝试以合同审计为切入点,搭建一个覆盖“采购方式、价格确定、合同签订、履约付款、合同结算”业务流程的全项目监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服务于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显得很有意义。

一、概述

(一)内部控制和采购项目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避免错误、侦察错误、改正已察觉的错误,在损失风险较高处及需加强控制处,加强控制上的弱点。运用恰当有利于减少疏忽、错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并改善经营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必须以企业发展目标为统领,围绕企业风险取向合理设定控制目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之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二)内部控制审计和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包括确认和评价企业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旨在评价采购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是否良好建立及遵循程度,完善采购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机制,从而提高采购项目内部控制的营运效率和效果。

二、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原则和主要审计方法

在设计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之初,我们对现有业务流程和合同审计进行梳理,加强弱点控制,最终确定以“业务人员报审―审计人员审核―审计结果反馈”为基本审计流程。以合同审计为切入点,应用“起点介入、过程监督、突出重点”控制原则,集中体现“协同审计”理念,主要对合同采购业务开展程序性审计,在此基础上选择开展过程跟踪和实质性抽查审计,从而达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结合、统御全体”的统合作用。在制订采购项目内部控制流程时,认真分析企业采购业务现状与风险导向,理顺采购业务相互间的关系,选择关键控制点时考虑了三个方面因素:一是能够最好地衡量业绩,二是能够反映重要的偏差,三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纠正偏差。因此,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以合同审计为关键控制点设置体现了精而准的原则。内部控制基本理念为:

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实质是不同类别的控制相互配合,以达成目标。采购项目内部控制特征是全面性、经常性、潜化性、关联性,使采购活动符合企业利益及既定规范。内部牵制着重于将审计监督渗透于采购业务运行之中,寓牵制于处理程序之中,其目的在于防止或及早发现错误或舞弊,使错误与舞弊减至最小程度,从而达成运营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在各控制关键点或风险区域时段,明确与该控制点相关的操作步骤、各步骤及审计部门或审计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二是利于控制的相互牵制性,纵向关系上,使采购业务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横向关系上,使采购业务接受审计监督部门检查和制约;三是便于检查的标准性,建立针对各个环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内部控制标准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一项采购业务完成后,审计监督部门对每个环节检查评价和打分,并分析产生偏差原因,分清责任。

三、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烟草行业全面审计反映,采购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采购方式审批程序履行不完整,未建立供应商资质认证制度并严格执行,采购合同制订和执行、过程管理和监督职责、验收和付款方面不合规,项目后评估管理不到位等。全面审计查摆出采购项目问题点数量11个,涉及金额60 485.85万元,其中:

针对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审计部门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督促完善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内控机制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一是优化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设置审计关键控制点;二是实现采购基础信息高度共享,将审计内控系统与采购管理系统有效对接,提高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三是加强采购预算和价格的审计控制,预算控制重点审计固定计划中采购物资的资金占用量和补充计划中物资采购的及时性,价格控制以“应招尽招、真招实招”的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建立性价比审计内控机制;四是建立采购项目定期审计评估机制,对采购成本控制(起伏价)、采购交期控制(采购进度达成率)、品质成本控制(进货品质达成率)进行绩效考核与审计评估。从审计监督内部控制角度,重点解决审计与业务流程脱节问题,推行实施“实时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逐步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的“三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

四、以合同审计推进采购项目内控体系建设

(一)采购项目内控体系总体审计业务流程设计

审计业务流程设计与运行,是采购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对企业所有采购业务通过制度化的控制手段和图形化的流程模型来进行再造,达到审计业务流程优化。一是以流程管理为内控体系载体,通过审计流程管理发挥内控体系作用,在流程中设置项目批复、合同管理、送审管理、项目管理等关键控制点,梳理明确审计业务流程使内部控制发挥最大效用。二是以审计流程管理促使采购工作有章可循,从业务流程入手开展审计,在管理控制的采购链条中查找问题,使审计工作很快切入问题根源,从根本上强化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三是以合同审计为切入点,对采购项目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基础性再思考和实质性再设计,从而获得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显著改善,通过审计“流程再造”完善采购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审计“流程再造”不断优化采购业务链条,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增强采购业务管理和审计内部控制的互动性。四是以所有参与方为审计资源进行整合,把业务部门、审计部门及中介机构流程整合引入内部控制资金监管链条,将审计系统与投资管理系统、两项工作系统有效对接形成闭环式内部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总体业务流程为:

(二)审计内控系统与采购管理系统有效对接

烟草行业的投资管理系统、两项工作系统运行已久,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采购管理模式,将审计系统与其有效对接,可以极大提高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从投资管理系统和两项工作系统的“项目实施方式”审计介入,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确认审查是否合规、合理,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确保“应招尽招、真招实招”;在两项工作系统“发起合同审批”环节切入审计部门审批流程,将审计部门审核结果反馈到两项工作系统中;在投资管理系统和两项工作系统的“签订的合同信息”环节实现审计系统信息共享;对两项工作系统中的工程类项目,嵌入审计部门付款审批流程,将审批结果作为两项工作系统的资金支付申请信息依据;最终实现投资管理系统、两项工作系统、审计系统“付款信息”共享,形成采购项目内部控制闭环式审计管理。

(三)审计在采购项目内控体系中的主要做法

从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以及能否严格执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主要是对管理活动予以制约,使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利益及既定规范和标准。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工程(含信息化项目)、物资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我们将其整合归类为“工程类采购、物资类采购、服务类采购”三大项,以合同审计为切入点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履行采购项目运行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一是以采购项目合同签订审计为切入点,主要对合同洽谈和主要条款以及送审资料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年度采购计划、项目采购方案、采购招标文件、商务谈判文件、与中标中选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以及对方单位资质等相关资料;二是开展采购项目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对到货验收、签证、结算付款等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做法为:

项目管理式审计 项目管理式审计是由内审人员对所有签订合同进行审计,参与监督合同签订的重要过程,实现合同内控审计日常化。以采购项目合同签订审计为切入点:一是审“该不该签”,对合同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和效益性审查,检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采购计划并报批,检查合同项目是否经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其技术性、经济性是否先进、合理,检查与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检查合同标的数量是否适当,能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检查合同约定是否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二是审“跟谁签”和“以什么样价格签”,对合同签约主体选择和合同价格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进行审计,首先审查合同签约主体的合法性,其次审查供应商确认和合同价格确定的合规性。三是审“怎么签”,对合同形式、文本格式和合同条款进行审计,首先审查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规,其次审查合同文本是否符合规范,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有无遗漏,主要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完备或过于简单、抽象,给合同履约带来困难而损害本企业合法权益。采购项目合同签订切入审计以来,审计采购项目合同共254项,涉及金额13 660.56万元,审查不合规条款153条,提出审计修改意见138条,采购业务部门采纳审计意见126条,审计意见采纳率91.3%,有效控制和规避了企业经济合同履约风险。

过程跟踪式审计 过程跟踪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合同履约管理纳入日常审计控制,形成关键控制点,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侧重审查合同履约管理是否规范、有效。开展采购项目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审计:一是审查采购项目管理是否存在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审查采购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采购项目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促进完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二是审查采购项目管理是否存在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对合同执行结果和管理效果审计,主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严格、全面履行,审查有无合同违约,违约是否按合同及时组织索赔,审查合同管理效果是否满足效率、效益要求。采购项目合同履约跟踪审计以来,审计抽查采购项目共22项,涉及金额8 557.72万元,查摆问题46项,涉及金额3 849.16万元,提出审计管理意见51条,并督促采购业务部门及时整改,审计意见整改率94.5%。通过对采购项目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合同履约审计,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513.2万元。

五、采购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展望

以合同签订审计为切入点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审计为主线、以采购合同关键控制点为基础,内部控制审计在采购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置关键控制点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纠正舞弊,防范风险,而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准确与否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不同业务反映的控制点、关键控制点不同,要求的控制措施也有区别,但相同业务反映的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大同小异。现有采购业务问题重重,采购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缺陷,以合同审计为切入点而建立起来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尚处于探讨摸索阶段,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环境、顾客和竞争的变化,由于受采购业务活动中限定性不利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如:受审计资源限制,合同履约审计覆盖面偏小,审计抽样存在一定缺陷等。笔者认为,加强采购项目风险管理,进一步强化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一)改善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有四个目标(实现战略、高效运作、客观报告、遵守法则)、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活动),并在企业四个层次展开。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风险管理都是其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程序来管理企业风险。而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经常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采购业务流程,使内部控制审计的价值作用凸显。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评估,找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指出其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提供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控制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加。在采购领域,以合同管理审计为主要内容,强调风险导向与审计关口前移,“全程参与”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并进行有效控制,规避风险,不断改善风险管理,持续完善采购项目内部控制。

(二)采取补偿措施强化内部控制

在每一个覆盖“采购方式、价格确定、合同签订、履约付款、合同结算”业务流程的全项目监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部控制项目实施后,应进一步采取补偿性控制措施,适时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作业评价:一是基础作业评价,包括供应商选择评价和购货作业评价,关注主要目标、主要风险及注意焦点;二是管理作业评价,包括计划管理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价,关注企业管理活动、外部关系管理及提供服务;三是控制作业评价,包括资金处理作业评价和分析与调节作业评价,关注生产成本处理、财务报告及管理报告处理;四是建立合同审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准确快捷,审核流程数据验证、清理和转换,从而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高效的审计工作。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作业评价及信息化数据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并应用PDCA循环不断加以完善,最终达成企业运营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

(三)完善内部控制实现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及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从而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损失,为企业增加价值。在间接价值方面,内部审计会对企业职能管理部门产生潜在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会促使他们严格管理,落实控制措施,从而预防风险,减少损失。在采购领域,主要通过审查采购项目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评价其运行是否规范、有效等促进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防范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S].

篇2

关键词:园林工程;成本控制;全面控制;动态控制

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一、成本控制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

承建园林工程应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价,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确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合理最低成本

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必须是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实施,按要求项目部的每个成员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把成本控制作为重点来抓。现场管理人员与采购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以便于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进度,特别是苗木种植环节,因为苗木是有生命的园林材料,做到随起、随运、随种、随养,避免停工等材料进场的误工现象。零星苗木尽可能集中采购,减少车辆运输

费用。

(三)动态控制原则

园林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施工阶段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只是根据施工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成本盈亏已成基本定局,即使发生偏差已来不及纠正。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园林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同时,项目经理应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惩。确定了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性条件后,在具体实施园林建设工程时,应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投资控制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以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下面从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分析如何把握和控制工程

投资。

(五)“适地适树”是园林树种规划原则

树种规划是对城镇用树作科学的统筹计划,提出适当的当地自然条件,能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树种名单。构成园林绿地的主要素材是园林植物,树木又是园林植物的骨干,它需要经过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长与培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任何一个城镇都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在原有树种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进行规划。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

二、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开工之前,根据合同内容,预算定额和有关规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编好施工成本预算,为增收节支把好第一关。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质量职能分解,落实质量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对各施工环节进行安全检查,控制各项环节影响质量的因素,对各班组人员进行教育,保证稳定地实现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将企业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成本。

三、工程施工中措施成本控制

(一)争取最佳的季节种植

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植物成活率与移植期密切相关,按植物生存生长规律出发,传统的做法是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初结束或者是l O月中旬至l1月下旬,此间是正常施工季节。此外的时间,生长旺盛的夏季;冬季的极端低温与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都造成移植成活比较困难。在植物最佳移植期施工,植株根系萌生、再生能力旺盛,树势不会出现严重失调,提高成活率,避免盛夏、严寒的季节,节约用水,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夏季、冬季施工,在竣工日期允许的前提下,推迟种植时间也可避免高温、严寒对树木的危害,这样就降低了成本。

(二)施工中的措施

采购部人员根据工程需要,提前多方询问,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为文明施工,减少浪费创造条件;合理安排综合施工进度计划,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机械等费用支出;合理安排开工顺序,减少大型机械进场次数,对于土质坚硬或表层有混凝土,又便于机械操作的场地,尽量采用机械操作,提高工效;加强现场管理,合理组织材料、设备、构件进场,按施工现场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严把质量关,所有材料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采购,杜绝返工现象的出现,现场管理人员与采购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以便于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和施工进度,特别是苗木种植环节,做到随起、随运、随种、随养,避免停工等材料进场的误工现象。零星苗木尽可能集中采购,减少车辆运输费用;做好土方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绿化工程的配合工作,落实完善的成品保护措施,减少修补和重复劳动;对于台风、暴雨、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期间种植的苗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高

成活率。

四、工程竣工阶段成本控制

(一)重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精心安排,干净利索地完成竣工扫尾工作,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同时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含竣工图)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认真处理,按要求进行养护管理,加强对养护责任人的跟踪监督管理,确保工程顺利交付使用。

(二)分次进行成本考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记载,工程竣工后,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成本核算资料,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给责任人予以奖惩。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bil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building and play the whole function of th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control points of construction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ree stages. Need to grasp each link to ensure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1 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

施工图审查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过多的浪费和难以修复的施工错误,在施工开始之前,建设单位应该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参加施工图图纸会审,参建各方必须在施工前仔细审查整个工程的给排水图纸,做好细致的质量事前控制工作。按照安装给排水工程的要求,在施工图图纸会审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 审核施工图纸与相关规范以及工程当地的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对于图纸设计与相关规范不相符或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方,施工单位必须及早提出并协调参建各方解决。笔者经历的广州某商住楼项目,施工图纸上注明小区的水表井未有任何设施而在室外。但根据当地自来水公司的规定,必需设置水表房,由于发现及时更改了水表房位置并配置相应的电源,确保了给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满足自来水公司的验收要求。

(2) 审核图纸设计的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设计要满足规范,但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高于规范要求。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的排水设施往往在夏季的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今年雨季以来,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都遭遇过严重内涝,究其原因就是设计的排水管道比较小,无法满足现行的实际要求; 另外,还必须审核设计的阀门、管材、管件的性能是否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笔者曾经经历的某商住楼工程中,设计室外埋地给水管材采用PVC 管材,由于PVC 管材的特性,采用粘接地连接方式,最终在工程竣工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发生两次严重地爆管事故。究其原因都是PVC 管连接处经受不住水压的冲击而造成。

(3)审核施工图纸是否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

如设计无法达到实际施工的要求,协调设计修改图纸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图纸缺少细部大样图、局部系统图纸以及设施设备参数等式容易忽视的问题。

(4)核查给排水设施设备、卫生器具等安装的基础是否合适

审核施工主要给排水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和使用要求。笔者负责管理的某保障性住房项目,由于卫生间面积比较小,设计在卫生间的布置考虑欠缺,造成蹲便器的空间太窄无法使用,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做好设计调整,保证洁具的安装质量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5)在施工前,消防设施和给水泵的位置、管道线路都需要经过当地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得到施工指导

协调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以土建之间的协调为重点,特别是消防工程,必须核查项目的消防工程是否在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建备案,必须仔细核对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报建审核意见书,保证施工满足消防审核意见书的要求。在全国造成巨大反响的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发生特大火灾事件,共造成15 人死亡,最终查明原因就是因为消防设施设备的施工未达到规范要求而未经过消防验收违法经营所导致。

1.2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之前,针对总体工程一些分项工程( 特别是有重大安全隐患) 如化粪池的开挖、重大设备安装等,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经相关单位和部门审批通过后,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施工方案一般由施工准备、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等内容组成; 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人员的准备; 施工技术说明所采用的管材及附件、连接及敷设方式、防腐保温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冲洗、试压、测试测量要求及步骤等; 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本专业施工所需的条件和工序搭接要求、阶段性工期要求及总工期要求进行安排,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 施工技术措施包括质量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等。在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中,施工单位应特别注意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对于一些建筑质量通病(水管渗漏、穿墙或楼板管道的防水施工,水泵的安装不平等问题) 应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工序,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由其技术负责人签字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详细审核其是否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

1.3重点控制给排水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质量

在整体工程中,给排水工程虽然所占的造价比率比较低,但给排水设备以及材料的种类繁多,同一种材料不同品牌价格差异非常大,不同材质的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不同,对设备质量、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施工前没有对给排水主要设备以及材料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非常被动,因此施工单位应对给排水设备、材料进行统一管理和采购,这样既可以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又可以对设备质量很好的管理。对于材料质量的保障方面,采购部门需要提供所采购设备的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技术保证资料、关键材料需要送到当地质检部门检测,特别是消防专业的材料设备必须要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还应满足消防的相关规定。在采购阶段,重点是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而当采购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还应做好材料和设备的保管和防止质量在存放过程中的变质问题。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境内司宝路是淮河南岸花园湖行洪区的防洪撤退路,刚竣工就发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不得不返修,设备、材料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需不折不扣的加以重视。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预留孔洞和套管的施工

建筑工程中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虽然有部分是通过外墙或者井道中上下,也有很多管道需穿越楼板或者墙面,特别是针对建筑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建筑工程主体浇捣过程中,无法提前安装给排水管道,必须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应当积极配合土建做好给排水预留孔洞和构件预埋的施工。对于孔洞预留和构件预埋的施工,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技术交底须做好

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一定要细致明确,管道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位置准确性非常重要,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有些施工单位总认为少预留或者偏离位置预留影响不大,往往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发现一些本来不合理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管道之间或者专业之间位置冲突,有可能因此造成比较大范围的调整。

(2) 预留工作需严格按规范规定施工

穿越楼板或者墙面的管道,必须预埋套管。预埋套管、预埋构件的制作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施工图集的要求,预埋套管和构件的制作方法对后期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施工单位应严格把关,在某住宅楼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在阳台穿越楼板的雨水管道未按规范设置套管而直接用混凝土密封,交楼后遇到下雨天,大部分住宅阳台的雨水管附近造成渗漏,最后只能采用砌筑保护基座的方法维修,如此即造成浪费,给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 保证预埋工作的及时性

密切与土建配合,及时或提前做好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管道穿越楼板预留洞、支架预埋钢构件、严禁乱砸孔洞、甚至割断楼板主筋、避免造成相互破坏成品及结构强度。笔者曾经管理的厂房项目中,由于消防施工班组未在主体施工过程中安排相关人员对预留孔洞预埋,在主体完成后再开凿孔洞以满足管道安装的要求,在开凿孔洞的过程中,由于考虑结构钢筋的布置问题,造成部分管道无法垂直安装,降低了消防管道的安装质量。

2.2给水管道的施工

一是控制好材料质量。现阶段给水材料种类繁多,不同材质的管材施工工艺不同,施工单位应在严格遵照设计的原则下,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把关管材质量,材料进场必须严格检查,严禁使用不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管材。目前对于给水管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PPR 管,笔者经历的几个商住楼项目都采用此种管材,PPR 管材连接方式采用热熔连接,接口处密封比较好,不易发生漏水现象,比起早前PVC 管有不少优点。二是埋地管道必须按铺设在满足设计以及规范要求的土层上,埋地管在埋地前做好隐蔽检查和验收。三是管道安装时注意安装的坡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四是管道的接口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五是管道的支吊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2.3 排水管道的施工

一是管道接口的粘接使用配套的粘合剂,正式粘接前应事先清洁处理好管道,当把胶粘剂涂于承插口连接面后5~15s 内应立即将管道插入承口,并使管道插入后有大于1min 的定位时间。二是排水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坡度均匀,严禁倒坡。三是坐标和标高的允许偏差、立管的垂直度误差及水平管道纵横向弯曲误差符合规范规定。四是支架的吊钩或卡箍的位置设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 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基本结束后,还应做好后期质量控制以及成品保护、工程竣工前应对所有阀门、水表、消火栓、卫生器具等设施作全面清理,保证给排水配件、卫生器具内无污物。检查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给水系统的吹洗、阀门的试压、排水管道的灌水试验及通水试验等测试项目的测试及测试报告的编制,整理汇总所有隐蔽工程检查的隐蔽记录、各种给排水技术资料、合格证书、质保证书及材料的测试报告等并装订成册。根据工程施工施工情况编制完整的工程竣工图,整理汇总并装订成成册,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和建设单位今后维修的原始资料。

工程验收制度是保证工程后期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给排水工程中,对给水管道的强度试验以及严密性试验,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消防管道的联动试验可以综合检验管道安装质量,保证工程的安装质量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方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工程验收的各项工作,细致地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存在不符合验收要求的应不予验收,由施工单位完成整改直到满足验收要求方可验收合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的管理措施,都能够提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现场施工质量。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必将有更多更好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之中,值得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梁小天.建筑给排水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

[2]夏秋发.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福建建材,2010, (2).

篇4

[关键词]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化流程化

[中图分类号]TN9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80-01

一、前言

目前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了企业市场扩张,规模扩大的一种经营模式。通信终端零售连锁经营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通信终端零售连锁企业的职能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规划体系、SI体系、店址评估体系、建店体系、开店体系、运营体系、物流体系等。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建立标准及流程和控制标准及流程实施的过程。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建设项目实质上属于建店体系的内容,它所要解决的是整个连锁门店建设的问题,包括从建店体系文件的制定到门店建设的全过程,其中门店建设从局部来讲则是实现一个门店装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的过程。由于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建设项目管理具体方式与企业的内环境例如组织结构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笔者所参与的这家通信连锁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笔者所参与项目的企业总部设置在广州,在广东省各地级市均有分公司,分公司担负当地门店建设和运营的任务。下面就以这家通信终端零售连锁企业连锁门店建设的项目管理为例,介绍“建标”和“贯标”的内容。

二、通信终端零售连锁企业连锁门店建立标准及流程

对于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项目,我们主要建立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1)管理标准:

1)建立一个纲领性的管理标准《连锁门店建设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管理相关各方职责:明确了在建设中总部以及各地市分公司在建设中的职责划分;

2)工程投资管理流程:包括各门店建设的立项、合同的签定、建设的预算、结算及固定资产交付等相关环节的要求;

3)工程建设流程:本管理办法的核心流程,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管理相关职责的一个说明流程。流程明确了单个门店建设中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结算等主要环节在总部及各地市分公司的职责划分,并且每个环节点都有分流程说明。

(2)技术标准:

主要有以下三个技术标准文件。

1)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VIS手册):是属于店面识别系统(SI体系)的一部分。VIS手册主要包括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基础要素(标志、做法及组合等)、应用要素(事务用品及广告用品等方面应用)以及门店要素(外观形象规范、店内空间形象规范以及店内陈列规范等)等内容。这些都是指引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装修设计的一些“个性化规范”,以区别与其他的连锁店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大都由广告公司去完成,而目前很多广告公司在工程技术方面又不专业,一些门店要素的应用只有最后的效果图体现,偏艺术成分居多,缺乏相应的构造大样图,所以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在店面应用部分应与工程设计相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且可操性强的VIS手册。

2)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店面装修指引:如果说VIS手册偏艺术形象,那么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店面装修指引则更侧重工程技术层面。装修指引包括设计阶段的指引和施工方面的指引。

①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设计指引:主要包括

a、设计单位及设计出图的相关要求:例如设计单位的资质水平、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及相关规范等;

b、明确一个通信终端零售连锁设计应包含哪些分部工程:一般来说一个店铺装修应包括装饰(包括土建)、空调及通风、给排水、消防安装、通信网络系统。考虑到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的安全方面,所以增设了电视监控系统(各门店联网)和110报警系统,同时为了活跃连锁店内经营气氛,又设置了广播系统。

c、明确每个分部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每个分部工程的要求做出规定。例如店面功能布局的相关要求;对于电视监控系统,要明确摄像机设置的位置,监视器摆放位置以及考虑到后续全省联网需要的控制软件的统一性问题等。设计标准尽可能详细些、明确些。

②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施工指引:主要包括

a、单位的相关要求:例如施工单位的资质水平等。

b、料及设备的要求:作为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来讲,为了控制质量与造价,必须对所使用材料与设备做出相应要求。例如笔者所参与的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项目对材料与设备管理分三种方式:第一种属于公司自行集中采购,委托施工单位实施的,这部分材料设备采取包工不包料方式,主要包括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建设中通用的主要设备部分,例如空调、营业家具、网络设备等;第二种属于甲方定厂、定型甚至定价的材料,由施工单位包工包料实施的,主要包括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建设中主要的材料,例如地面抛光砖、天花材料、墙面材料以及电气以及其他专业的主材等;第三种属于施工单位自行采购部分,多为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建设中的一些辅材,但要求质量上是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合格产品。

三、通信终端零售连锁企业连锁门店贯彻标准及流程

有了标准及流程,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也是枉然。由于标准及流程一般在总部制定而执行在各地区分公司,空间上的距离对交流产生影响,所以各地区分公司对标准的理解上可能“失真”或“走样”。总部除了可以采取建样板店供各地区分公司参观交流外,还可在每个门店建设的初期在装修设计(审核)、施工(隐蔽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三个环节进行控制。

(1)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设计阶段:以设计的平面图和各专业施工图审核作为贯标情况的事前控制点。平面图审核侧重于经营布局的审核,施工图侧重于技术、安全方面的审核。以上审核工作除以国家相关规范为依据外,还有以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形成审核意见后发给各地市分公司,并通过信息沟通渠道与各地市进行交流,借此也可提升各地市分公司对于标准的理解。

(2)施工中的隐蔽工程的验收作为贯标情况的事中控制点,对侧重于对涉及安全的电气系统规范性的检查、主要进场材料的情况等。隐蔽工程的验收需要,总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面对面与各地市分公司的相关人员和设计、施工单位的人员交流,实际上也是标准的沟通过程。

(3)工程竣工验收作为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贯标的事后控制点,是对门店建设完后整体情况的检查。一般要召开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对连锁门店建设进行总结。一般程序如下:首先,各方对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建设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其次,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第三,落实整改措施的实施(一般由当地执行)。

以上三个控制点,最重要是做好事前控制,也就是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设计阶段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这也是最有效。

有了标准同时又很好的执行了标准,基本上每个通信终端零售连锁门店的造价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标准制定越细、贯彻越好,则造价越容易控制。同时标准化使得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操作都变得比较简单、明确,节约了工程各方讨论的时间,这对整个工期的控制也有好处。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一般通信终端零售连锁店建设项目管理来说,不遗余力地推行连锁店建设的标准化、流程化将是一条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正确途径。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公路施工,成本管理,企业定额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公路建设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给公路建设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对施工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表现在业主既要求施工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又要求施工企业降低工程造价。那么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保障呢?落实好施工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

工程成本管理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微观层次上,是施工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施工生产对象的成本进行能动的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施工生产活动的调节。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在公路施工中,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以工程项目作为具体的核算单元,运用价值规律的导向作用,对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是对工程项目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种动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作为微观的控制主体,在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机制导向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地采取措施影响价格运动。成本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上的具体体现,而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又是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二者在微观主体控制上得到统一。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程序

1)分解预算成本

工程项目中标,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定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照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根据分部分项工程量和预算单价(定额)计算求得,直接成本的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取费系数计算求得。属于有专门用途的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税金、概预算定额编制费和劳动定额测定费等,不包括在预算成本内,但为便于对比计算,也作为独立的项目加以反映。

2)确定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的确定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按预算成本,二是按可能支出。在按预算成本确定计划成本前,一定要先计算税金、利润、概预算定编费和定额测定费够不够缴纳,如果向业主收取的此四项费用超出应向税务局、公司和有关部门缴纳的数额,超出部分可作为暂实现的收入;如果可取的此四项费用小于应向税务局、公司和有关部门缴纳的数额,差额部分从直接费或间接费中弥补。按预算成本确定计划成本,主要的一点是把不可控费用剔除,然后按照各成本项目的预算成本折算成各成本项目的计划成本。在按预算成本确定了初步的计划成本后,还须按预算工程量、材料用量、机械设备需用量和实际人工单价、材料采购价、机械设备使用、租赁单价等因素确定可能支出的计划成本。

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要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内部职工平均实际工日工资计算,还可以按照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和单项工程人工费单价计算人工费支出的计划成本。

材料费支出计划成本,可根据预算材料费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求得。材料计划降低额的计算,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价差,即根据材料预算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以几种用量大的主要材料的材料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材料价差的计划降低额;二是量差,即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先推算出可节约的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材料的用量,便可计算出主要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

机械使用费支出计划成本的测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用自有机械的折旧大修费、经常修理费、操作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燃油及电费等,根据使用台数、有关资料及经验测算;另一部分是使用租赁机械,根据需要租赁台数及租赁单价分类计算。

按预算成本确定的计划成本和按可能支出确定的计划成本对照比较,互相修正,如各成本子项数额不相接近时,要调整计划成本数额,即如按预算成本确定的计划成本高于按可能支出确定的计划成本,以按可能支出确定的计划成本作为最终的计划成本,其超出额可弥补其他成本子项支出的不足;如按预算成本确定的计划成本低于按可能支出确定的计划成本,要找出原因所在,其差额需从其他成本子项的节余中弥补,如无法弥补,则从上缴公司的利润中弥补。这样则需向公司打报告,申请核减等额的上缴利润。

计划成本的确定要实事求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承揽的工程项目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现象,要实现项目赢利,只有控制成本,但成本支出不可能是越低越好,因为实现质量目标所要求的成本支出有一最低额度,成本控制只能是在一定的额度区间进行。在计划成本确定的同时,必须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与方法,使成本的降低建立在可能与积极的基础上。

3)实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包括制度控制、定额或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制度控制指在成本支出过程中,必须执行国家、公司的有关制度,如财经制度、工资含量包干制度等。

定额或指标控制指为了控制项目成本,要求成本支出必须按定额执行,没有定额的,要根据同类工程耗用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各项指标,据以执行。如材料用量的控制,应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要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材料购置实际单价超过预算单价,可能的话,要报经营部门找业主签证或直接找业主签证,以便在合同外另结算工程款。

合同控制即项目部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已确定各成本子项的计划成本,与各专业管理人员、施工队长等签订成本承包合同,即按照费用归口管理的要求,确立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4)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成本费用支出与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工程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实际成本中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工程施工中实际耗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耗。已领未耗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需留下期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实际成本中按预算价(计划价)核算耗用材料的价格时,其材料成本差异应按月随同实际耗用材料计入工程成本中,不得在季(年)末一次计算分配。

5)组织成本分析

项目部每月按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截止本月项目累计成本实现水平,并逐项分析成本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寻找原因,之后,根据成本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为下月成本控制提供对策。

6)严格成本考核

项目竣工,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罚。如果成本核算和信息反馈及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奖罚兑现,效果会更好。

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因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产品成本构成具有个别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同时,还应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划分费用,落实责任。

首先,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指标分解。

制订好项目部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后,还必须对成本费用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起成本控制体系。根据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采用责权利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建立详细的成本控制保证体系,编制方针目标管理图,明确成本指标的完成时间、执行人、检查人。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单元,项目经理作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工程技术、合同管理、计量、财务、材料供应、检验实验、质量管理等部门参加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进行项目成本分析活动。要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及奖惩办法,做到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项目部所有人员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其次,采取具体措施,从多个层面强化管理。

技术层面上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成本直接相关,不仅要考虑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而且还要兼顾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消耗。在技术措施上,考虑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等的应用。在组织措施上,正确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程,保证工艺流程和资源配置的协调。在经济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际情况、当地市场价格水平、本企业的施工定额或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编制相应的施工预算。在满足质量、工期的基础上优选成本低的方案,并将施工预算与投标价量化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高预算准确度,使项目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

经济层面上加强管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组织人员均衡施工,减少赶工和窝工浪费;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严格奖惩制度;控制工资含量指标,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用好用活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做好对材料用量和采购价格的控制工作:正确核算材料消耗量,限额领料;利用工业废渣,扩大材料代用;加强周转材料的维护管理,延长周转次数;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合理堆放、搬运、仓储和摊铺,减少损耗。采购部门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合理组织运输方式,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和采购成本及资金的占用。根据机械台班使用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生产,提高机械工作效率,控制台班费的支出,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现场管理费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控制与核算都较难把握,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项目经理自身的管理能力、水平、思想素质等,分别赋予不同的管理费开支权限和指标,并经常检查该项费用使用情况。

管理层面上严格执行合同,做好质量和进度控制工作,维护企业利益。施工合同是甲乙双方签订的合意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双方往来函件、合同条件,明确投资方的意图,积累、分析各类施工原始资料,及时掌握工程变更、施工条件变化,对业主违约、工期延长、拖欠工程款、工程暂停、终止及材料涨价、赶工等超出合同范围的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提出索赔。其次在合同执行期间,要密切注意我方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若有偏差及时纠正,以防违背合同条款。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应严格按工期计划施工,做好应急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把工序质量自检、互检、工程监理和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预防措施,层层设防,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降低质量控制成本,避免因返工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浪费。

4 项目成本定额控制的关键——建立企业施工定额

企业施工定额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程成本考核、施工任务书编制、限额领料单发放等提供依据,并且是直接用于工程施工的一种企业内部文件。从降低物化消耗量的角度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开源节流,控制物化消耗量,使每一个子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能合理地使用,这将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些企业采用内部分级承包、在施工中采取签发施工任务书、限额领料单等措施,对控制物化消耗量已收到一定成效。但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本企业施工定额,只能以工程预算或投标报价作为本企业成本核算的依据。现行预算定额是在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基础上综合测定的,各企业综合实力、技术装备程度及企业管理方式等都不相同,对工艺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差别可想而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来源于工程现场实况,要加强对定额的管理(定额是用工用料用费的标准),只有按施工定额控制各项生产消费,以及按施工预算签发各种核算的原始资料,方能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应根据职工素质、技术装备和施工管理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施工定额,以加强微观管理。

5结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作为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不仅要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每个细节,而且对外部环境也应全面了解。首先,做好工程成本管理资料的积累工作,收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数据信息,建立自己的施工企业数据库;其次,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再次,及时做好企业施工定额、劳动定额的编制和修改工作,这既是成本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投标报价的需要,直接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7.

[2] 范水源.关于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思考.成本会计.2003.

[3] 白俊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成本会计.2005.

[4] 巫丹.浅谈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成本会计.2005.

[5]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