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再就业范文

时间:2023-04-08 07:3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下岗再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下岗再就业

篇1

全省困难企业和亏损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轻纺、冶金、森工、煤炭等行业和部分军工单位,下岗人员和青工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和单位,昆明、曲靖、红河等地下岗人员和青工占全省下岗人员比重较大。

1、下岗青工构成情况。一是下岗青工主要来自于过去长期被视为较好的行业或企业。通过对昆明市市属74个企业的调查了解,下岗职工主要分布在轻纺、冶金、机电、化工等行业,40岁以下下岗青工2587名,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6.6%。二是下岗青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80%以上下岗青工学历为初中或高中。三是下岗青工多为生产一线工人,生产一线青工占57%,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占30.7%,从事管理工作的仅有12.3%。四是下岗青工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全省下岗职工总数9万余人的40%左右。

2、下岗青工思想状况

(1)对下岗原因的认识

下岗青工对下岗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三种:(1)认为是国家政策造成的。在过去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中的多数下岗青年认为,企业在经营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利润都上缴给了国家,企业不但没有积累,而且还面临设备老化、离退休人员增多等问题,现在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竞争,缺乏更新设备、购买技术的相应配套资金,这样企业只能是等死或“九死一生”。认为国家把目前的一些困难转给了企业,企业又把困难转嫁到下岗职工身上。(2)认为是企业自身状况造成的。下岗青工比较集中地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开拓进取精神不够、生产经营决策不对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企业每况愈下。有的企业领导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亲,对购销等关键部门负责人管理不严;有的企业负责人挥霍浪费,中饱私囊,高于市场价格购买原材料,致使产品价格偏高、产品滞消,使企业陷入困境。由于企业领导的一些直接责任造成企业困难,使职工下岗。持这种看法的下岗青工占35.4%。(3)认为个人自身能力水平较低也是下岗的原因之一。19.2%的下岗青工认为,他们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岗的重要因素。

(2)下岗青工对所在企业的看法

绝大多数下岗青工对所在企业表现出情绪上的不满、情感上的依恋和对企业再度振兴寄予希望。他们感到自己曾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过心血和汗水,而今意想不到地被企业“遗弃”,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承认,对企业的各方面情况都熟悉,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希望企业发展兴旺起来后能回到原岗位。对于所在企业的发展,他们的看法是:(1)现在企业不死不活已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他们认为企业转换机制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问题,要真正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到权利与责任挂钩、风险与效益结合。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好,企业领导要与职工一视同仁,也应下岗。(2)对企业“怎样改,能否改好”持不乐观态度。我们了解到有的困难企业在实现股份制改制的过程中,有的青工表示尽管自己可以想办法筹集入股资金,但是对企业实行股份制后是否就一定会好起来持怀疑的态度。有的青工说:“宁可下岗,也不入股。”(3)认为只有靠政府扶持,企业才能好转。持这种想法的下岗青工占绝大多数。

(3)下岗以后的心态

接受调查的下岗青工多表现为这样几种心态。一是寄希望于企业能尽快适应市场要求,再度振兴。他们认为,现在企业虽然困难,但还不必急于寻找出路,等企业情况好转,就回到原岗位。二是“说不清是坏事还是好事”。31%的青工认为,尽管下岗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再就业定会得到解决。“现在发展机会较多,只要自身努力,说不准情况还会比原来好。”三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愿也不敢闯市场,只能靠所在企业发给的基本生活费维持生活,这类青工心态十分复杂,且多为女性或无专业技能的青年,占下岗青工总数近20%。四是“相信政府会解决好这件事”,觉得这只是或早或迟的问题。

(4)下岗青工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下岗青工普遍认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业务技术是他们再上岗的主要障碍,希望得到针对性强、比较实用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希望得到政府劳动就业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信息可靠、真实,即使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找相应部门帮助解决。另外,他们还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下岗职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创造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下岗青工再就业流向和选择

1、当前下岗青工再就业流向

目前,已再就业的下岗青工大多数流向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主要就业渠道为:(1)通过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或通过亲朋好友帮助介绍寻求到新的职业,或通过自身努力,搞起个体经营。(2)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实现再就业。这一部分为少数。(3)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实现再就业。下岗青工根据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自费参加电脑打字、电器修理、裁剪、营销等培训学习后自谋职业。现在把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作为赢得再就业机会的下岗青工越来越多。

2、下岗青工再就业选择

调查表明,年纪轻、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青工多愿流向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工作。文化素质偏低、年纪稍大、专业技术适用面窄的青工,多愿流向国有企业和商业服务行业。下岗女工更希望再次选择的职业相对稳定,以便能照管家庭、养育儿女、赡养老人。同时下岗青工大多希望由组织安排就业,表现出对政府部门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标准上,被调查青工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收入高的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的企业和人际关系宽松的企业,反映出他们自身的择业意向与现实具有较大的差距。

三、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下岗青工再就业极少的反差比较明显。如昆明市对一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家政服务、环境卫生、商业服务、市场营销、保险业务、保安、旅游业、第一产业等方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是下岗青工再就业人数较少。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1)存在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障碍。有的下岗青工说:“过去我家请保姆,现在我去当保姆,我才不干。”还有部分下岗青工不愿做一些脏、苦、累的工作,他们当中不少人认为”这些活我能干,并且能比外来工干得还要好,但是宁愿少拿钱也不想干。”(2)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不少下岗青工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从而失去一些再就业的机会。(3)对再就业认识片面。绝大部分下岗青工认为从事个体经营仍属失业,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业。

2、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下岗青工认为,“将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现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总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心里不踏实。有的即使想自谋职业,最终仍裹足不前。

3、服务方法不多影响了下岗青工的再就业。绝大多数下岗青工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面临再就业困难。他们当中或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无专长或专业单一、技术面窄、再就业信息不灵、缺乏再就业资金等各种情况,都需要社会对其给予服务、帮助和支持。当前各种名目的社会培训良莠不齐,下岗青工即使花钱也未必能学到真本领。政府对下岗青工业务技能培训的投入不够,对规范社会办学的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政府有关部门面向全社会的再就业信息渠道,社会舆论导向还没有对下岗青工再就业形成良好的氛围,再就业中介服务的欠缺也是下岗青工再就业的障碍。

4、思想工作不到位使再就业的顺利实施变得更难。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领导一是不能正视企业职工的下岗问题,感到有损企业领导的形象,往往回避或不谈下岗再就业的问题,致使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二是对企业现状认识不清,认为“市场经济琢磨不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清企业哪一天又红火起来了。”这种思想对下岗职工有着直接影响,使他们在再就业问题上进退两难。三是对下岗职工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草率,甚至不闻、不问、不讲,严重挫伤了下岗职工对企业的感情与信任,影响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几点建议

1、帮助下岗青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就业观。政府有关部门、群众团体以及新闻宣传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下岗青工进行改革开放形势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观念,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主动到市场经济中去找出路、谋发展。帮助下岗青工开阔思路,引导他们向非公有制经济转移,向第三产业分流,动员下岗青工投身第一产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承包“四荒”,开发种、养、加等农业综合项目,发挥他门在产、供、销方面的优势。

2、加强再就业的技能培训,搞好中介服务。主要在于增强下岗青工的就业能力,拓宽下岗青工的就业渠道:(1)政府应加大对下岗青工转岗培训的投入,支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下岗青工开展培训。(2)进一步规范各类职业培训,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职教阵地。依靠社会力量,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青工的需要,把知识教育与重点业务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使下岗青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3)努力为下岗青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下岗青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篇2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影响;调控对策

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首先如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特有的“转轨失业”,即失业率突然上升,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由于失业保障福利水平过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且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再有,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镇实际失业人数,还是农村就业不足人数,其规模都很大,而且还在迅速上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一 失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

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 下岗再就业的调控对策

1 转变就业观念。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先导工程。当前,一些下岗职工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自强自主的精神,社会上出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在就业上的旧观念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因此,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破除就业由国家统包统配,从一而终的旧观念。使下岗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要实现就业,再就业,主要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树立再就业靠市场竞争的意识。要打破那种为只有到国有经济单位,到正规部门从事稳定的工作。有充分的福利和保障,才算就业的观念,把再就业的领域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使广大职工认识到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私营、个体、混合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将是大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出路所在。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再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增强下岗职工自强自立,

2、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职业介绍信息网络,实行用人单位空岗报告、招聘广告审批和用人登记制度,定期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取缔非法劳务中介,制止乱收费,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实现再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在调查中发觉,在建立失业的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与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在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一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状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通过建立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社会保障能力,科学地研究确定失业控制线和警戒线。当失业状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4、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要加强就业管理,特别注意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经济性裁员和辞退行为。要继续整顿势动力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劳务市场。为了减少就业周期造成的动荡,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注意强化城镇就业的统筹管理。

(1)加强监管非法用工

大量的非法用工是影响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我国虽然颁布了《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规章,但健全的劳动监察机制尚有待完善。法律法规的颁发与真正落实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不执行有关政策法规,非法大量招聘农民工。因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不给上“三险”,甚至克扣本来就少的工资。农民工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但他们是最弱势的就业群体,他们要求得到就业务工机会的愿望大于一切,所以.农民工接受务工条件的底线比下岗失业人员低,他们的竞岗能力却比下岗失业人员高。大量的岗位被农民工所占领,下岗失业人员显得很无奈。政府取消了对农民工的限制,实行资格准入和为农民工上保险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提升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竞争能力。但企业的私招乱雇现象受利益的驱动屡禁不止,为农民工上“三险”雷声大雨点小。据了解,有的企业为极少数的农民工办了保险用来应付势动监察。下岗失业人员仍没能和农民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仍处于劣势。因此,政府为农民工制订相关保险保险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合法用工的监管。

(2)帮助弱势失业人口就业

应该说,目前我国失业下岗人口中因无技术、患病、大龄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群体占相当的比重,所示,对于这部分人政府不能舍弃不管不顾。因为他们不仅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局面。因此,政府应该针对这些人的自身特点进行帮扶,让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尽可能实现一定的就业。这样的帮扶办法远比单纯的救济更能满足人们就业的心理需求。

篇3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影响;调控对策

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首先如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特有的“转轨失业”,即失业率突然上升,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由于失业保障福利水平过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且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再有,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镇实际失业人数,还是农村就业不足人数,其规模都很大,而且还在迅速上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一失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

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下岗再就业的调控对策

1转变就业观念。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先导工程。当前,一些下岗职工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自强自主的精神,社会上出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在就业上的旧观念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因此,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破除就业由国家统包统配,从一而终的旧观念。使下岗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要实现就业,再就业,主要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树立再就业靠市场竞争的意识。要打破那种为只有到国有经济单位,到正规部门从事稳定的工作。有充分的福利和保障,才算就业的观念,把再就业的领域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使广大职工认识到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私营、个体、混合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将是大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出路所在。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再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增强下岗职工自强自立,

2、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职业介绍信息网络,实行用人单位空岗报告、招聘广告审批和用人登记制度,定期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取缔非法劳务中介,制止乱收费,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实现再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在调查中发觉,在建立失业的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与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在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一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状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通过建立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社会保障能力,科学地研究确定失业控制线和警戒线。当失业状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4、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要加强就业管理,特别注意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经济性裁员和辞退行为。要继续整顿势动力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劳务市场。为了减少就业周期造成的动荡,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注意强化城镇就业的统筹管理。

(1)加强监管非法用工

大量的非法用工是影响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我国虽然颁布了《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规章,但健全的劳动监察机制尚有待完善。法律法规的颁发与真正落实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不执行有关政策法规,非法大量招聘农民工。因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不给上“三险”,甚至克扣本来就少的工资。农民工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但他们是最弱势的就业群体,他们要求得到就业务工机会的愿望大于一切,所以.农民工接受务工条件的底线比下岗失业人员低,他们的竞岗能力却比下岗失业人员高。大量的岗位被农民工所占领,下岗失业人员显得很无奈。政府取消了对农民工的限制,实行资格准入和为农民工上保险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提升了下岗失业人员的竞争能力。但企业的私招乱雇现象受利益的驱动屡禁不止,为农民工上“三险”雷声大雨点小。据了解,有的企业为极少数的农民工办了保险用来应付势动监察。下岗失业人员仍没能和农民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仍处于劣势。因此,政府为农民工制订相关险保险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合法用工的监管。

(2)帮助弱势失业人口就业应该说,目前我国失业下岗人口中因无技术、患病、大龄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群体占相当的比重,所示,对于这部分人政府不能舍弃不管不顾。因为他们不仅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局面。因此,政府应该针对这些人的自身特点进行帮扶,让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尽可能实现一定的就业。这样的帮扶办法远比单纯的救济更能满足人们就业的心理需求。

篇4

【关键词】过剩产能 下岗职工 再就业 政策建议

从 2007 年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产能过剩问题因中央政府的调控得到一定程度有效缓解。目前中国粗钢、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玻璃、造船、纸和纸板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其中钢铁和炼油行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从 2008 年~2014 年下降最多,钢铁的产能利用率从 80%下降至 71%,炼油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从 2008 年的 80%下降到 2014 年的 66%。进入2016年,国家不断各种相关政策,加快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员安置问题。在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约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安定,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研究现状

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国外理论界普遍认同的概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出清,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国外理论界没有关于产能过剩的研究。国内学者则偏重于研究产能过剩的测算、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梁金修(2006)认为产能过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投资,深层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投资体制不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窦彬(2009)认为企业经理人之间互相攀比、模仿、倾向于投资同一类项目导致投资过度,形成产能过剩。曹建海,江飞涛(2010)指出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投资补贴使企业风险外部化,造成企业过度投资以及产能过剩。

王立国等(2014)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使国有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企业以低成本无限扩张生产规模,造成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戚向东(2009)从产品库存、产品价格、企业产销率、行业亏损程度、进出口这几方面对判定钢铁行业是否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给出了衡量指标。

王兴艳(2012)建立了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通过固定资本、产需与库存、行业效益与价格水平、劳动等五个系统层来衡量产能利用状况。虽然林毅夫等(2010)在研究中提及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员工失业,但并未就此详细展开,较少涉及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中以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较少,而且研究深入分析我省如何在化解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的研究简直凤毛麟角。所以,本文将以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这些下岗职工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积极寻找促进我省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二、河北省过剩产能及再就业基本情况

河北省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省份,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失业人员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再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将关系到河北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1-2013 年,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企826家,涉及职工12.84 万人,其中 52%的职工通过转岗、转产留用等渠道得到安置,14%的职工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11%的职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就业,23%的职工为返乡农民工,其中 90%实现转移就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国家节能减排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政策的刚性约束,使得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我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42.6万人、水泥6.5万人、平板玻璃5.6万人。其中,唐山钢铁到2017年计划减产4000万吨粗钢、2800万吨铁,经测算将直接影响10万人就业。这表明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我省将面临企业职工再就业问题的严峻考验。

三、过剩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安置工作的难点和困境

第一,待安置群体数目巨大,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且安置群体文化水平偏低,以钢铁行业为例,据调查,河北省钢铁行业中,数十万人员需要安置。在被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 55.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占2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4.7%。初级工及以下职称个体占到64.3%。调查数据说明,河北省钢铁行业职工整体技能水平偏低,再就业能力不强。安置群体基本属于技术工人,技术单一导致再就业培训的难度较大。同时,下岗职工往往家庭负担较重,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在创业能力,自己也不愿意再创业。总之,待安置全体的各项特征使得再就业工作相当繁重。

篇5

朋友,您有尊严吗?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没有尊严?是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不能是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人更不能是个没有尊严的人!”那么,在当今风起云涌的下岗大潮中,作为一名下岗职工,您,将如何去面对现实,又如何去活出自己的那份尊严呢?

下岗,这最简单的两个字,在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而今天它却无时无刻地不在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狼来了”的感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生活压力的重负。

“下岗了,天塌了。”这种意识在我国1000多万下岗职工中并不少见。失去了多年捧“铁饭碗”的优越感,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重心,许多人因此而迷茫、困惑、自卑和失望,甚至于自暴自弃。他们痛斥命运之神的捉弄,他们黯然自尊的丧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诚然,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风吹雨打;命运也并不总是残酷无情,只要您能正确地把握,敢于同命运抗争,同样也会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彩。下岗了,也许会让您陷入一时的困境,但命运之神也带给了您又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奋起的机会。没有人剥夺您活出尊严的权利,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山的背后,希望之路就在您的脚下。

42岁的丁桂英,用她重塑人生尊严的事实告诉我们:“下岗了,决不能趴下,离开了‘铁饭碗’照样能活出个样来!”

曾在水泥厂工作的丁桂英,怎么也想不到,当下岗大潮刚刚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涌起时,作为车间质检负责人的她,首先被下岗了。

回到家里,丁桂英感到委曲,感到自卑。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丈夫的单位也不景气,自己呢,又是小学文化、身无专长,全家4口人每月就100多元钱,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每当想到这些,两行酸楚的泪水就禁不住从丁桂英的脸上流了下来。可是流泪没有用,现实不相信眼泪,生活更不会同情弱者!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丁桂英把手攥成了拳头:先做点小生意吧。家乡的小吃不是别有风味吗?

不如去卖包子,这兴许会让家境有点好转。她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可丈夫直摇头:“不行不行,这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出去卖包子,让我怎么见人。”丁桂英的心一下子凉了。

下岗本来已经很痛苦,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和百般阻挠,丁桂英的这段日子真是灰蒙蒙的,委曲、痛苦和自卑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她。但艰难生活磨练出来的丁桂英没有再流泪,她坚信:人有手有脚就能活出尊严!

丁桂英最终还是决定卖包子。40元钱,一只锅加一个炉子,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卖包子是一个辛苦的活儿,每天,丁桂英又要买、又要洗、还要剁,有时在厨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加上原来在工厂落下的颈椎病,躺在床上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为了赶上每天早晨卖包子的好时候,她凌晨3点又得起来为此忙碌。可就是这样,开始每天也只能卖出几个包子,连2元钱都挣不到,丁桂英自己倒瘦了好几斤,儿子女儿感到不理解,丈夫也觉得心疼,劝她不要干了。丁桂英却想,钱虽说少,但这毕竟是自己用汗水换来的,为了这个家,为了活出个样来,再苦再累再丢脸,也得撑下去。她就这样艰难地寻觅着生活中那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如今丁桂英也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饭店,当起了饭店老板,还招聘了9名下岗职工。去年,省市表彰“二次创业新女性”的名单上,丁桂英榜上有名。

回首往事,丁桂英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她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勇敢地面对下岗;如果当时,她只是因为害怕丢脸,而一味地埋怨、沮丧;如果当时,她遇到挫折后,没有继续坚强地走下去,那么今天她也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做人的生存权和自尊。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她的天不但没有塌,反而比以前更加绚丽多彩!

篇6

一、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情况

通过对35周岁以上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首先,她们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大专文化程度的占6,高中文程度的化占5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其次,她们的再就业呈现出以下三

个“低”:

1、就业率低。据调查,只有49%的下岗失业女工找到了工作,其余的或在家做家务,或是照顾孩子、老人,生活全靠丈夫一人的经济收入。

2、工资报酬低。即使再就业,她们的月工资水平大多在400-500元左右,有的在个体服务行业中临时就业,月工资不足300元,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3、职业层次低。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虽然绝大部分在职时的劳动技能并不低,但用工单位通常把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定位为学历低、技能差的被淘汰群体,因此,在招聘时总是将技能要求低、收入少的岗位提供给下岗失业女工“挑选”,特别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因而,她们所从事的职业不是服务行业,就是劳动强度大的第一线工人,或是在街头摆早点摊、水果摊等小生意。

二、制约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因素分析

从以上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来看,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状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方面

在计划经济中就业的下岗女工,她们对于工作价值的认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她们既不同于旧时代的女性,把相夫教子看成是自己的一生价值所在,也不同于在市场经济中步入工作领域的女性,对于职业价值有着非常多元的、个人化的理解。对于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这个群体来说,工作确定了女人的一种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的确立也正是工作的价值所在。从国有、集体企业下岗的女工一直有着工作编制上的优越感和职业自豪感,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下岗的女工,有相当一些人曾经是企业的骨干、先进工作者、生产能手,长期处于较强的职业价值自我肯定中。因此,下岗失业女工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再就业要求,另一方面在再就业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特别在乎职业的社会层次和社会地位。所以使她们很难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许多下岗失业女工在再就业的大门外徘徊等候。

2、自身素质方面

(1)心理素质

许多下岗失业女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普遍存在缺乏自信,有自责、自怨、自卑心理,特别是到劳动力交流市场去,由于年龄、文化、技能等原因被招工单位拒之门外,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过度自我否定,看不到自身的潜能,不能客观评价自己。比如,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欢迎具有较深厚社会人际关系的中年下岗失业女工,向她们开出相当优越的条件,希望她们尝试一下保险业务工作,但是几乎没有下岗失业女工敢于尝试,甚至不少能说会道、有班组领导经历的下岗失业女工也认定自己不可能胜任这份工作。缺乏自信严重阻碍了下岗失业女工特别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

(2)文化技能素质

由于长期在国营集体企业中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极大部分女职工养成了安逸的、不思进取的思想,因此自身的劳动技能相对欠缺,大多只能从事熟练工种和简单劳动,加之年龄关系,很难找到双方满意的再就业岗位。

3、信息方面

调查中发现,有95%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希望再就业,但由于信息不灵,苦于找不到用工单位,只好呆在家里干着急,用她们的话说就是:“不知道该投哪门子路。”

4、用工单位方面

用工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有些岗位对年龄、技术、技能要求并不高,但他们还是不愿放开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如清洁工这一工作,35岁以下的失业女工不愿干,用工单位在招工时认为有这么多下岗失业女工,总有年轻的,迟迟不肯放开年龄条件。这样,许多愿干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得不到应聘机会。近几年,市妇联曾与劳动局联合举办过三次女性劳动力交流专场,在主办单位的努力下,各个单位把招工年龄都放得很宽,但在实际招收时大部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还是被拒之门外。另外,一些个私小型企业过多考虑眼前利益,忽视职工的保险保障问题,不给职工交纳养老保险,不能保证职工的生产安全。

5、社会方面

妇女的下岗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束计划安置,打破“铁饭碗”、改变“分配制”、取消“终身制”的结果。新的国家就业原则就是双向选择,实行市场调节。但一些40岁左右的下岗失业女工,由于多种原因,大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就业岗位的选择面相对狭窄,在这个体制转型期,政府缺少针对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政策保护措施。

三、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策略建议

新形势下,要全面促进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下岗失业女工就业危机感的形成,既与女性的择业观念、整体素质偏低有关,也与经济转型期中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配套相关,特别是缺乏在劳动就业保险日趋社会化的今天,如何保护下岗失业女工权益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为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下岗失业女工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部分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爱面子,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再就业特别难。调查发现,90%的下岗失业女工认为再就业单位仍是到一些大公司上班,10%的人选择在家做全职太太(这类人家庭收入高,丈夫有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没有人愿意选择从事钟点工、家政服务业。可见,多数下岗女工的择业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因此,要通过舆论宣传、典型介绍、政策辅导等方法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重新选定工作座标;通过 社区妇女组织,开展社区、家庭、女性三联动,帮助大龄下岗女职工增强再就业信心,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面对现实,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2、扩大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领域。(1)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帮助下岗失业女工实现再就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下岗失业女工创造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各种媒介为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进行宣传

,形成一种全社会重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舆论氛围,为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创造条件。(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再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出台有关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政策,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同时要拓宽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女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要做好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职业介绍服务工作,采取开办妇女就业专场、妇女人才招聘会、妇女职业介绍窗口等形式,为下岗失业女工就业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开辟专门安置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岗位,鼓励下岗失业女职工在农村寻找就业空间,例如承包山林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精品畜牧基地等,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3)提高服务质量,征集就业金点子。把妇联开展的“巾帼创新业”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作为“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各界征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就业“金点子”,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创办社区服务实体,吸纳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参加社区家政服务及教育、卫生、健康、环保、治安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解决再就业问题。

3、强化培训,提高下岗失业女工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入世后,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职工作为劳动要素,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就业竞争,获取并巩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而在下岗失业女职工中,原来从事熟练工种或简单劳动的较多,一专多能的人才少,这是影响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为此,有关部门要强化培训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企业的需要举办各类专业训练班,争取做到每个下岗女职工轮训一次以上,对考核合格的下岗失业女工由妇联与劳动部门联合颁发上岗证,并积极推荐再就业,从而尽快提高下岗失业女工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能力,增强女职工以高素质和多技能参与公平竞争的本领。

篇7

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下岗职工对其已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同时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能够真正的把下岗职工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应该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下岗职工知道在那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下岗职工呼吁

在下岗职工看来,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作招聘广告仅仅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这种欺骗行为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很坏的影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更重要的事会给他们带来精神损失。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职业指导是再就业工程的金钥匙

篇8

    一、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

    1、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企业对富余人员必须遵循先分流后下岗、多分流少下岗的原则,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企业在制定兼并、减员增效方案时,必须同时制定下岗职工再就业计划,落实下岗职工分流途径、办法和资金来源。

    2、停产半停产企业,对鄂发〔1998〕14号文件规定不得安排下岗的职工,确有困难不能为其安排工作岗位的,应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其支付生活费;对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政府可将其列为特困职工帮困对象,按有关规定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3、对劳动合同期满的下岗人员,依法终止劳动合同,不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4、严格执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各类用人单位有用工需求时,应按不低于30%的比例招用下岗职工。

    5、凡使用有农村及外来劳动力的单位,一律不得安排职工下岗。凡下岗职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用人单位,除生产经营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外,不得新招聘职工。

    6、改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办法,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由进中心保生活,转向直接享受失业保险,并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促进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

    二、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

    7、企业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安排职工下岗,可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不能就解除劳动关系达成一致意见的,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与劳动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

    8、下岗职工在协议期内,属下列情形之一者,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其中,符合给予经济补偿条件的应给予经济补偿。

    (1)下岗职工自愿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2)到其他用人单位就业或通过自谋职业而实现再就业的;

    (3)无正当理由三次不服从介绍就业或不接受再就业培训的;

    (4)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未能亲自领取基本生活费的;

    (5)协议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的。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具体指:一是下岗职工被其他用人单位招用,并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半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半年以上的;二是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三是下岗职工创办经济实体,或者从事种植、养殖业,有了较稳定的收入的。

    9、下岗职工在协议期内,经转岗培训后被本企业重新安排上岗的,中心应与其解除协议,企业应根据新岗位要求与其变更劳动合同。对分流到本单位所属独立核算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的,新的用人单位应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10、下岗职工被其他用人单位招用的,新的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应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已招用下岗职工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立即补签劳动合同,其中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半年以上的,补签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不少于一年。

    11、积极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对协议期间自谋职业的,企业在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后,除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外,可将其应享受的基本生活费余额一次性发放给本人。

    12、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10年以内的下岗职工,企业可与职工协商达成一致,按规定缴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后,解除其劳动关系,并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也可给予一次性安置费后解除其劳动关系。

    13、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原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等应予以支付和补缴。双方债权债务关系不得因职工下岗或劳动关系变更、解除或终止而改变,支付有困难的可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确偿还期限。

    14、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到新单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应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续保手续。原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与续保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15、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中发〔1998〕10号、鄂发〔1997〕11号、鄂发〔1998〕14号、鄂政办发〔1998〕115号等文件规定的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下岗职工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组织起来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部门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制定具体的落实办法和措施。

    16、下岗职工筹资兴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可分期到位,首期出资额可为30%,1年内追加到60%,3年内全部到位。

    17、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部门在1年内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免收个体税务登记费,1年内营业税实行先征后返,由同级财政按实际缴纳营业税额的50%返给本人,下岗职工凭《湖北省再就业优惠证》(以下简称《优惠证》)和缴款单据办理返款手续。其中对从事饮食、食品经营活动的,卫生监督防疫部门免收食品卫生许可证工本费和卫生监督防疫培训费;对从事个体文化经营活动的,文化部门2年内免收文化市场管理费;对从事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的,广播电视部门2年内免收音像制品管理费;对从事图书报刊经营活动的,新闻出版部门2年内免收图书报刊市场管理费;对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体育部门2年内免收体育市场管理费。

    18、实行再就业优惠证制度。《优惠证》是下岗职工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有效证件。《优惠证》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提供优惠政策的各有关部门加盖公章,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发。下岗职工领取《优惠证》后,不再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下岗证》不再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凭证。

    19、积极实施“再就业帮困行动”。各级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采取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借贷启动资金等措施,重点帮助特困下岗职工(含家有两人以上下岗)早日实现再就业。

    20、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各地要选择一批培训机构作为再就业培训基地,指导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之建立培训伙伴关系,确保每个下岗职工都能得到培训机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免费或优惠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优先用于下岗职工转业转岗培训。

    21、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为下岗职工提供快捷、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22、进一步明确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推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任务,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巾帼建功和无下岗、失业人员居委会活动,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四、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

    23、各级政府要把“就业优先”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稳定目标,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力争实现出中心、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人数。要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及城镇就业补助费和再就业补助费优先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将预算安排情况于每年4月底前报省政府备案。对中央财政的补助经费和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与各地财政实际投入、此项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和工作成效挂钩。

篇9

关键词:提高 再就业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 工作效率 途径

1、引言

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的逐步提高,国内以及国际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入变革,使得“下岗”与“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再就业服务中心做为促进“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主要部门,其意义是巨大的,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关系一个下岗工人与他的一个家庭,从大的方面来讲关系的是国家的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因此,强化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能力的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新时期面对再就业环境的不断转变,金融危机出现的频率提高,使得职工就业不稳定因素升高,而且农民工的大量增多,多种因素共同使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再就业服务工作的效率,促进再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的高度,需要从工作人员的奉献意识、业务水平,从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工作理念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才能使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支撑之一。

2、提高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分析

2.1 提高工作人员奉献意识的培养

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非常的琐碎,面对的都是单个的人,而且又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与服务意识是关乎再就业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因此更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倡甘于奉献的理念,培养为民服务的决心,以此来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比如以前再就业服务中心都是都是到点上班,准点下班,等着下岗工人或者一部分进程务工的农民工,以及新增劳动力来再就业服务中心寻找就业信息,而由于一些人对再就业服务公众心的具体工作性质和服务类型不是很熟悉,办事流程也不了解,导致需要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人本身能走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就不是非常多,而且来了之后又不熟悉办事流程,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这就需要发扬奉献精神,利用休息时间,走进辖区内的企业、居委会宣传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办事顺序,作息时间,以及去办理事情需要准备哪些证件等等。当然,这样工作人员累了,休息少了,但工作做的多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2.2 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工作思路丰富和改进

再就业服务中心,做为解决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的主要机构,以往思路普遍比较狭窄,针对再就业群体的培训做的比较少。而新时期对金融危机、经济波动等带来的各企业经营普遍存在周期性,出现很多“临时性下岗”现象,以及“不规律的下岗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存在下岗的可能,导致职工下岗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如何提高职工的再就业的意识成为新时期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面临新的形式,我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思路丰富和改进,使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一种更新的形式面对再就业问题,比如扩大培训力度、完善下岗职工信息管理、加强就业心思搜集整理等工作。首先通过扩大培训力度,为下岗职工提供技能、知识方面的补充,让下岗职工可以有一技之长,同时也需要对下岗职工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1]。因为下岗职工很多都是家庭中的支柱,下岗后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其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培训一方面要培训技能,同时还要兼顾疏导下岗职工的心理;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下岗职工的信息管理,及时的监测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的状况,工作环境、心理变化等,以便于及时调整再就业服务思路;最后还要加强对再就业信息的整理和搜集,及时的为下岗职工筛选出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尽快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最重要的。但就业信息与下岗职工都非常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样的岗位最适合那种类型的职工呢?这就需要前期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每个下岗职工的需求、个人能力,对每个就业信息分析,最终才能及时、准确的筛选出最合适的岗位给最恰当的下岗职工。基于以上三点的实现,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自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

2.3 促进再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就是促进再就业职工就业,要求做到有下岗职工要知情,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就业帮助解决工作,显然这些“要求”离不开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努力构建再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再就业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2]。比如,以往我们都是坐着等下岗职工来,而究竟哪些职工会下岗,下岗后去向如何我们并不知情,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些再就业服务平台。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QQ群、BBS、短信平台等,通过这些便捷有效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最快的了解下岗职工的信息,同时下岗职工也能对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政策及时的了解,互相之间还能及时的沟通,解答问题,这对于提高再就业服务供工作效率会产生极大的促进。

3、结语

总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关系着全体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工作思路,强化风险意识。同时,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与百姓走进,正如走基层中的一句话:“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我们再就业工作何尝不是,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下岗职工的生活,用更加饱满的精神面对再就业工作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篇10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上级部门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三是针对社区“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四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对下岗失业职工已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半年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社会化。

三、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建立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38人,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得到了就业帮助。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明年各项任目标的完成。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经验,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本社区劳务输出的实际,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政府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