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管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监管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58-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各方面建设也又好又快的进行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家也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行业的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公路建设为我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公路工程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公路建设得以安全顺利的进行。
在交通体系中,公路的工程和运输系统互不相属又联系密切,运输过程中如果有开辟或改善加强运输路线的需要,一定要对运输路线的客货来源、地点、种类、运输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时,便需要借助公路工程管理系统的力量,运输系统向工程系统提出调查要求,工程系统满足运输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为运输系统提供服务。那么,公路和运输二者到底谁先谁后呢,是先从公路考虑运输,还是有了运输需要再考虑修建公路?一般来说,后者是比较好的顺序,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不同情况时适当变通也未为不可。这个问题不是随口一问,运输工程和工程经济已被某些国家列为大学专业课,这是一个影响公路发展整体大局的问题,在公路管理中应该受到重视。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工程的进度时刻掌控,项目要按照完成的先后顺序制定相应的进度表,由各项进度得出总体进度,确保各项工程互不干扰,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对进度表进行相应修改。进度表是一个整体的计划,只有每个环节都计划好了才能让整个大局有条不紊。
1 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的缺点
任何事都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公路建设的科学管理可以让整个建设顺利进行,但在我国,公路建设的管理方法仍然过于传统老旧,即仍旧采用人为的手工管理方法,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其缺点主要表现在:1)不能及时的得到信息反馈,公路建设的实际进度要快于信息的传播,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文件的堆积与工作效率低下;2)信息杂乱无章,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重复劳动较多,统计数据慢,造成人力的严重浪费;3)管理方法缺乏统一性。
2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内容
我国对公路工程建设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合同,也是整个公路工程管理的基础,进度、质量、费用,对这三方面的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
1)对合同的管理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合同的基础信息与信息的变更、工程量统计清单、各项费用索赔标准、违约金数额、购买材料金额与迟付款利息等等。而合同的基础信息是最重要的,包括以下方面:项目名称、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项目监管单位、合同起止日期与合同所规定的材料、设备、人员等方面信息。
2)进度就是整个公路工程建设完成的情况,对它的管理包括对公路工程建设计划进度管理和实际进度管理,对进度的管理可以保证整个工程是否能够按照原计划如期完成。
3)质量管理是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合同段单元层次划分、质量控制、质量评定三方面。一个工程在建设完毕之后,质量过关是最基本的要求,质量管理就是服务于这个要求的工作环节。不光是工程质量与这项工作有关,在计算工程费用时也要参考质量管理这一重要因素。要想完成好这一工作项目,在单元层次划分上一定要下功夫,只有单元层次划分工作做得到位,别的工作才会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信息追踪分析工作、质量评定工作的进行都要有良好的基础,单元层次划分不可轻视。
4)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费用,这些费用名目繁多也需要特别进行管理,费用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程量清单以及工程量变更的费用管理、单价变更费用管理、索赔与违约金费用管理、材料与付款管理和迟付款利息管理等。
3 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的技术手段,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为管理工作带来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与支撑,计算机系统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可以轻而易举的管理复杂信息,人们的工作变的简单,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大提高。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考虑到管理数据共享的问题,系统根据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将数据库设计为标准库,其中包括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库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清单标准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库主要用来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国家规范,依据这些规范来检测工程项目是否合格,检测点数是否合乎要求,主要是为工程质量服务。而项目清单标准库主要为合同段确定输入工程量,提供设计工程量清单,为进度管理和费用管理服务。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项目清单标准库主要起到一个规范和管理的作用,它为工程提供进度依据,管理整个工程的各项费用,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各项信息的存储是很重要的,项目信息数据库就是用来存储这些基本信息的,这些信息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信息类别比较繁杂,主要包括项目信息、地区信息和总监办信息三个部分,这些信息对工程来说至关重要,存储位置一定要安全得当。
一个工程的开展与进行会产生许多相关的数据,其中合同、费用等数据都是很重要的,合同段信息数据库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在存储过程中,系统会将一个个的合同段全部设计成数据库形式,通过文件目录进行统一管理。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分为省级和市级两级管理,这就要求在两级管理的形式下,系统可以同时满足两级的需求,并且在满足两级需求的同时注重两级的协作与沟通,实现两级之间数据共享。
5 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各方面建设的提高,公路建设是交通行业的基础建设,其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运输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件造福于民并推动国家发展的好事,我国对此也投入巨大,但在兴建公路的同时,对公路工程的管理也不容忽视,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公路建设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果,所以,我们要两手抓,让公路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融为一体,在建设中管理,在管理中建设,确保公路工程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建军,成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建设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3).
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里程碑;项目群;一体化
1、序言
电力企业在面对每年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工程建设项目,若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但同时电力企业基建管理条线又面临着编制收紧、人力不足的局面,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要成为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机制、变革现有工作状况的客观要求。
1.1分散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变革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划分为基建类、更改类、用户类等,并由不同部门分条线进行管理。但各类项目建设过程,按专业均可归入土建、电气、线路等工程类型的施工,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可对同类型、同规模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及过程管理标准进行统一,提升公司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集中管理后,依据“管操分离”及“项目里程碑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划分各层级的项目管理细度,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1.2部门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变革
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流程管理机制,可打破部门、上下级企业的概念,依据流程的流向实现工程前期部门与工程实施部门之间的协同,以流程为中心进行管理。借力信息系统,通过流程落实物资与工程建设进度的协同;工程计划与政策法规的协同。
2、管操分离,优化管理方式
管操分离,是指各层级管理人员根据其职能特点,实行不同细度、特点的业务管理工作。在对全过程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分析,完成工作节点梳理后,业务人员按标准化流程进行业务的操作、配合、衔接,管理人员关注关键阶段的完成情况,本部决策层把控整体建设情况。通过实施管操分离的管理机制,规范了业务人员操作,杜绝疏漏,实现精益化管理;对于管理层,剔除冗余信息,有助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及追踪,优化管理方式。在管理机制先行的前提下,及时跟进信息化管理手段,以信息化助力工程管理标准化。
2.1本部决策层:整体建设情况汇总。系统向本部决策层获提供公司建设项目整体情况信息,可掌握当前整体工作高峰段,已完成可研批复项目的初设批复完成情况,当年开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竣工计划完成率,当年用款计划完成率。为平衡各部门工作,预控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2.2本部管理层:各建设管理单位建设情况汇总。本部管理层,可通过系统,直接获得各建设管理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信息,有针对性的挖掘已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完成情况跟踪,提高管理效率。
2.3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该单位的建设情况汇总。建设单位管理层,通过系统获得本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用以加强内控。
2.4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标准化的流程及工作节点。系统根据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给予建设管理单位业务人员下步骤工作节点提示。业务人员也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界面记录工作结果信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精益化管理。
3、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效率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的长短、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极大差异。若用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而现有的人力资源也无法满足在同一管理细度下,对所有工程项目同步进行关注。为均衡不同规模项目的管理投入,可对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进行里程碑管理,对其它较小规模的项目进行项目群管理。
3.1里程碑管理
对于要求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需按项目类型对各里程碑建设阶段开始、结束时间进行汇总,并与计划时间分别进行比对分析,关注过程完成情况。按里程碑模式管理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对施工阶段可能涉及的里程碑管控点有:土建、电气、线路、排管/隧道、电缆、通信等专业各自的开工、施工、验收等工作,可以做到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精管”,本部管理层对此类项目“细管”。
3.2项目群管理
按项目群管理的项目,规模小、工期短,主要关注工程建设的开始、结束日期。按项目群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开竣工计划的上报、核定,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的比对对此类项目进行管理。面对海量工程,管理人员也能看到、管到,切实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3.3信息系统对管理效率提升的辅助作用
信息的及时、有效性,是实现里程碑管理或项目群管理的必要前提。在此前提下,系统提供了分别满足以上两种要求的管理报表,自动抽取相关业务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4、多方协同,提高业务流转效率
工程建设管理过程贯穿前期规划部门、实施管理部门、外部协作单位、直至后期运行管理部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将直接影响业务流转的效率。为此,建议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横向贯通各方协作部门、纵向串联各级管理层级,实现以工程建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4.1多部门协同
前期管理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前期业务信息能够畅通地传递,包括实时共享项目前期审批进度、项目批复文件以及计划内容等信息,为工程管理交接给实施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充分的准备,保证了业务交接的信息准确性,同时加快了业务交接周期。物资采购部门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管理过程中物资的供需信息畅通,包括物资储备信息、物料申请、物料采购进程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物资管理部门规范了的物资申请来源、预留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同时为实施管理部门提供了物资采购信息的跟踪平台,保证了部门间的业务效率。外部协作单位、运行管理单位与实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确保工程资料的信息畅通,加快工程结算、转资时间。通过细化结算转资业务流程规范,明确各业务环节及交付品,加强各单位、部门协同,加强建设方、运行方、施工方协同,提高工程转资、资产卡片创建和财务值三者联动。
4.2多系统协同
各单位、部门间的协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系统中落地,改变了以往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情况,以工程一体化管理系统作为工程管理主线,通过业务流形式串联各个单位、部门业务协同点,固化协同方式和业务效率。
5结论
电力企业将信息化管理工具全面引入工程建设项目,可以通过业务诊断、关键业务及关键路径梳理,制定标准化的工序流程及角色分工。面对繁重的工程管理任务,从分层、分类管理的理念出发,实行管操分离、里程碑管理与项目群管理方式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的辅助作用,建立各部门间的工作网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有效性。
作者:李颖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篇3
[关键词]肇庆市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城乡文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53-01
引言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任重而道远。公共图书馆这一文化重要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重要载体,在扮演知识与智慧的聚散地、群众精神生活诗意的栖居地,乃至城市文化地标的同时,必须清晰自身使命与职能,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城乡文化一体化”
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
1.2 城乡文化一体化
作为城乡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城乡文化一体化,是遏止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拉大趋势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文化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城乡文化一体化需要城市与乡村在文化领域实现公平化、均等化,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城乡文化一体化”二者联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前者的实现为后者奠上良好基石。
2.肇庆市“城乡文化一体化”现状
作为珠江三角洲西部风水历史文化名城的肇庆市,近年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城乡文化格局不断改观,但农村以及广大弱势群体所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总体而言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不足,公共文化事业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
这一结果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财政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内外需失衡、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必然影响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进程。
3.肇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主
肇庆市图书馆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优化服务,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推进肇庆市图书馆免费开放,积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实现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基础上,不断增加对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3.1 总馆、分馆建设
肇庆市图书馆顺应图书馆业界发展趋势,推行总分馆制建设,目前为止共建成鼎湖、电大、大旺、翕庐四个分馆。
3.2 流动图书服务点建设
借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建流动图书馆的相关经验,积极建设肇庆市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目前共建成流动图书服务服务点30个。肇庆市图书馆定期对流动点图书进行更换,并对流动点进行业务辅导。
3.3 扩大服务网络,推进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
肇庆市图书馆依托“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实行通借通还,实现“一馆办证、多馆使用、通借通还”,让市民手持一张借书证就可以在全市所有分馆网点借还书刊,实现读者服务的城乡均等化。
“肇庆区域图书馆一卡通联合服务” 2009年正式启动,首批形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德庆、封开、高要、怀集、广宁图书馆为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群,实现网群内书刊通借通还,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一卡通”业务推出以来,网群内各馆在办证数量、流通人次和流通册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也使得各地的省流动分馆业务辐射范围与服务内容得到大幅度提升。
3.4 推出“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2015年肇庆市图书馆推出本市首个“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首次配置500册图书,面向广大市民全天候24小时免费提供全自助式办证、图书借还与续借、书目检索等服务。
3.5 “文化共享工程”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城乡均等
肇庆市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工程”肇庆市级支中心,努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全市已形成市级支中心(肇庆市图书馆)、各县(区)级图书馆基层中心、乡镇(街道)基层中心、农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学校服务点、医院服务点、部队服务点、事业单位服务点及企业服务点组成的服务网络格局。
3.6 作为全市“农家书屋指导站”
肇庆市图书馆为肇庆市的“农家书屋指导站”,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农家书屋”培训工作。每年举行文化“三下乡”送书活动,协助万家社区(村)图书室援建。
4.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4.1 增强农村文化造血功能
肇庆市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促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是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而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长效机制,亦非常重要。肇庆市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群众性文化培训、辅导、讲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务,引导和培育各种形式的自办文化,能增强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
4.2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共建,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网络体系。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快资源共享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以信息化带动均衡化。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城乡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会促使城乡之间信息及时沟通,减少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缩小城乡思想观念上的鸿沟。
4.3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农村文化服务
深化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建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推动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此外,还可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
5s.结语
针对当前肇庆市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若要着力改变肇庆市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在文化权利上平等、文化资源上互补,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需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如此重任,绝非凭政府一己之力可完成,而是需要肇庆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协助。肇庆市公共图书馆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惠林,李康化(2006).文化经济学.太原:书海出版社.
[2] 刘德吉(2008).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上海经济研究,4.
[3] 江明融(2006).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
[4] 周明海,吴兆雪(200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学术界,4.
[5] 薛元,李春芳(2007).关于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17.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3-0052-04
《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该课程将市场营销公关的基本理论和酒店行业的特点相结合,其内容用于指导酒店业的营销工作。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借助国家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平台,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探索。
一、课程建设的理念
(一)坚持校企合作开发与设计课程
成立由行业、酒店、学校三方人员组成的《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小组。课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花园酒店、长隆酒店、东方宾馆、南沙大酒店等企业专家)及南沙大酒店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二)基于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设课程
分析酒店营销公关部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执行任务时,由学生分组模拟组成酒店营销公关部,根据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充分体现职业性;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并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实践性;积极邀请行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行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开放性。
二、课程内容的开发
(一)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课程组首先对酒店营销公关部门各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考虑刚毕业时的岗位,以及未来5~8年职业岗位的变迁),如酒店预订专员、酒店销售代表、市场专员、销售经理、营销总监等,然后分析要完成此典型职业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等素质要求,最后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详尽描述要达到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包括:开展酒店旅行社市场销售业务;开展酒店商务市场销售业务;实施酒店营销公关类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根据酒店的定位,准确寻找酒店的客源并对不同的客源实施差异化的策略;编制酒店产品说明书;进行酒店广告宣传的策划与管理;实施酒店赞助活动;组织酒店新闻会;处理酒店公关危机;编制酒店营销公关计划。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协调、总结、归纳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克服困难能力。
(二)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组在对酒店营销公关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情、校情以及学科知识本身的特性,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六大情境)与学习任务。六大情境分别为调研酒店市场、确定酒店整体营销战略、开发酒店市场、策划酒店广告、实施酒店公关活动、编制酒店营销公关计划。对应的工作任务分别为完成本模拟酒店PEST(Politics, Economy,Society,Technology)、SWOT(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及顾客购买行为调研报告,完成本模拟酒店STP(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战略规划,编制本酒店产品说明书,策划本酒店广告、实施本酒店公共活动(任选其一),编制本酒店年度营销公关计划。
(三)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六大情境构成,实际上,前五大情境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为第六大情境打下了基础,并且前五大情境体现了营销工作的一般步骤,即在内容的序化上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依据。
三、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一)践行“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首先,本课程所有的任务都源于实际。对于每个学习情境的每个任务,师生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的顺序实施,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此模式突破了“教师讲完所有理论后再让学生课后实践”的安排方式:先由教师讲完一部分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先让学生摸索,然后在学生需要时再适时提供理论的内容组织方式,从而达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三者完美结合。以情境四的具体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二)多课堂教学,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创新
第一,课程组建设了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建有实时交流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供学生使用,学生不仅能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而且能在线提问、在线检测知识等,实用高效的线上虚拟课堂成为线下传统教学的良好补充。第二,课程组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颂雅园餐厅和青年旅馆,开展“颂雅园餐厅定位及广告方案策划”、“青年旅馆产品宣传册设计”,并配合美酒节开展“美酒节宣传促销推广”等学习活动。第三,课程组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酒店产品宣传册的设计制作比赛,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任务中进行。各种方法手段、多地点教学模式的尝试,使得本课程实现了“课堂是实践点,实践点也是课堂,线上线下为多课堂”的一体化教学。
(三)“目标——策略——评价”一体化课堂教学环节创新
一个优秀的项目设计应由目标、设计方案和评价方案三个部分组成。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情境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环节,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也可以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某个学习任务。
另外,在教学评价环节,本课程坚持多方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技能与态度、方法共同评价,力求尽可能帮助学生全面衡量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水平。详见表2评价单。
(四)“表单护航,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并重”的学习监控创新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课程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开发了一套严格的学习管理表单,如引导文任务单(见表3)、任务实施进程自查表(略)以及评价单(略)等,这些表单一方面为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与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饶雪梅.高职《餐饮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14-17,94.
[3]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62-64.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theory Integration Curriculum of “Hotel Marketing Development and Public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Ping
(Guangzhou P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篇5
为打造阳光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机构设置上,按照“一委、一办、一平台”的模式进行管理。“一委”为市公管委,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导机构;“一办”为市公管办,是日常工作监管机构;“一平台”包括市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土地及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核和煤炭及矿产资源交易五个中心,负责具体交易工作。在监管体系上,建立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纪律监督、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监管、公管办综合监管、法律制度刚性监管、社会公众舆论监管的“五位一体”监管模式。在运行方式上,实现“八统一”,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交易范围、统一交易制度、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评判标准、统一监管尺度、统一专家管理、统一服务规范。目前,在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及产权、矿产资源交易及旗区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类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市交易平台集中交易。
为有效防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案件发生,在制度设计上实现“决策、监督、执行”三分离,先后制定交易制度、流程100多项,将涉及业务操作等重点工作全部上墙、上网公示,供服务对象查询。制订出台建设工程招投标及通用货物、设计方案、服务等政府采购的评标范本,压缩评委的自由裁量权,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运作模式;政府采购系统实现网上报名、局域网网上评标、电子竞价、变声询标等功能,逐步实现与自治区采购系统的无缝对接、适时共享,重点实现数据适时查询、统一、汇总、分析;土地及产权交易、矿产资源交易系统实现招拍挂等交易方式的、公告、文件、报名、资审、答疑、报价、确认、公示等全流程网上进行。在专家评审方面,实现从评委选定到计算机自动拨号、语音通知等环节封闭、保密运行。所有项目实行计算机随机抽取,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较为特殊项目的专家从异地抽取,保证项目评审严谨科学,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影响。
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1引言
村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农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村镇建设工程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实现村镇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普及推广,我国各地农村村镇工程建设得到大规模开展,村镇工程建设项目种类也由原来的单一、分散变为如今的多元、集中,且建设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村镇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如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等,特别是村镇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给百姓安居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农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面对事故频发的质量问题,既暴露了村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足,也暴露出村镇建设技术服务以及相关法制法规等监管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因此,做好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村镇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重视和解决。
2影响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常见的问题因素
2.1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是我国村镇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很大一个因素,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出现问题无从问责,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我国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乏,由于诸如新农村建设这样的村镇工程近年来才刚刚兴起,法律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规范也很少涉及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②现有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范多针对大型建设工程,并未能对小的村镇建设项目起到规范作用,规模相对较小的村镇工程建设不报建、不报监的现象非常严重;③农村法制观念普遍低下,法律知识缺乏有效宣传,即使建立专门针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法律,由于宣传不到位,依然被荒废而形同虚设。
2.2村镇工程建设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
目前,我国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由于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也是导致村镇工程建设出现各种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村镇建设相关监管机制的欠缺,在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有功能完善的相关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村镇建设并未像城市建设那样受到重视,基本上没有建立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监管机制;②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村镇政府机构设置较为简单,重要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不多,而新农村建设又刚刚兴起,因此,多数村镇并未设立专门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机构,在村镇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满足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需求,此外,即使一些地区设立了质量监管机构,但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很少能够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到村镇发展,也会使得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成为村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造成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2.3村镇工程建设施工队伍不太正规
由于村镇工程建设往往规模较小,大的施工队伍不愿意承接村镇工程业务,因此,负责村镇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往往并不正规,其施工技术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村镇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一方面,村镇工程规模小,且地处偏远乡村,大的施工队伍并不对这类工程感兴趣,很多时候,村镇工程都是聘请一些临时组建的农民队伍施工,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力量十分薄弱,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队伍多不太正规,因此,在施工建设中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经常无视行业规范,不依从法律法规,也不履行必要的程序,通过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甚至简化图纸设计标准等方式降低施工成本,谋取高额利润。
2.4村镇工程建设存在等腐败现象
一些乡镇村官存在严重腐败现象,通过职权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豆腐渣工程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村镇工程建设往往是小规模、小工程量施工,并未受到上级部门的监管和重视,再加上乡镇地区多远离城市,山高皇帝远,市政府往往很难监管到位,这给一些腐败分子投机腐败的机会。一方面,一些乡镇本土施工队伍,资质并不健全、施工技术相对薄弱,但为了拿下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向乡镇领导请客送礼,以从中谋取利益;另一方面,一些腐败乡镇领导,看中村镇工程建设带来的利益,将工程建设交给自家亲属或者通过,相互合作谋取利润,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此种情况建设的村镇工程往往质量堪忧,且多为豆腐渣工程。
3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强化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相关法律体系
村镇工程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保障,通过强化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镇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体系,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全凭工程参与者的自觉自愿,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为此,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村镇工程建设,无论工程大小,对其质量管理都应做出相应的法制规范,通过法律体系建设,保障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应加强普法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并认清破坏村镇工程建设的后果,让法律法规发挥威慑作用,从而促使村镇工程施工建设者遵纪守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提高村镇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除了施工企业自身应自觉做好质量管理之外,还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此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①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机制,针对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建立相应的功能完善的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②村镇上级县市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村镇工程建设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③为提高质量监管人员素质,招揽更多管理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政府应提高相关职位的福利待遇,通过更多的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服务村镇基层建设。
3.3做好技术服务,提高施工队伍技术性和正规性
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政府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通过严格选拔施工队伍以及做好相关技术服务支持,确保施工队伍的正规性和技术性。为此,针对大型的村镇建设工程,如新农村住宅的集中建设,政府应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寻找信誉优秀的正规施工企业,这类施工队伍不仅具备足够的施工技术,而且遵纪守法,杜绝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材,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针对一些小型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广招贤能,组建自己的村镇建设施工团队,并通过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服务支持,不断提升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
3.4全民监督管理,严查严打腐败现象
针对村镇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应做好全民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行贿受贿、,确保村镇建设不被侵染。为此,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密切重视乡镇工程的清廉建设,做好的监管工作,通过定期巡查、严厉管束,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鼓励全民参与,通过物质奖励鼓励村民参与腐败现象的监督管理,对在村镇工程建设中发现、行贿受贿现象的举报者,给予丰厚的现今等物资奖励,通过全民监督,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
4结束语
村镇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蓝图保障,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强化法律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施工水平、杜绝等,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卿.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6~47.
[2]梁江滨,何树坚.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模式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04):51~54.
篇7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经营 多元权益冲突 一体保护
【中图分类号】DF41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商品房的开发、建设、融资、销售等不同参与主体对同一标的房屋主张权利而引发权益冲突的诉讼案件和案件明显增多。为解决这些纠纷,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现行立法的不足,制定了相关司法解释,为实践中此类案件的判决和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一定程度上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一般来说,通过增设法律规范和加强司法审判,会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参与主体的相关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引导作用,从而减少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多元主体权益冲突的发生,但实际上,这类冲突并未因此减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不仅需要从法律制度规范本身寻找答案,也要对引起权利冲突的行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破解难题之道。
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多元权益冲突
房地产开发经营具有投资额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涉及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中心,通常有被拆迁人、贷款银行、建设工程承包人、购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完成征地拆迁、用地取得、工程建设、商品房销售、前期物业管理等多个阶段的工作,常常与被拆迁人、贷款银行、建设工程承包人、购房者、承租人等多元权益主体建立合同关系。
基于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这些合同主体往往针对同一建筑物产生的不同权利。例如,被拆迁人基于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订立的拆迁安置协议,享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特定房屋的安置权。贷款人(通常有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基于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订立的借款抵押合同,享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在建工程抵押权。建设工程承包人基于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或《以房抵顶工程款合同》,对其所建工程依法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或抵顶房屋的请求权。依购房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购房人依法享有对合同标的商品房的请求权,或在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依法享有取得合同标的商品房的优先权。贷款人或担保人(通常为置业担保公司)基于按揭贷款《担保合同》或《反担保合同》,享有对抵押标的商品房的优先受偿权。这些不同主体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并不必然产生冲突,但是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同一标的商品房作出上述两项及以上交易安排时,权利冲突就会发生。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同一标的商品房先抵后卖,一房二卖或多卖,以及因拖欠工程款,在抵押权人、购房人、工程承包人之间发生多元权益冲突的现象并不少见。将特定化的安置房屋再出售或顶账,将建成的车库先租后卖、或抵顶工程款等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下,都会产生多元权益冲突。
多元权益冲突的民商法解决途径及不足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同一标的商品房作出的前述两项及以上交易安排时,所引发的权利冲突,现有民商法主要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通过立法直接规定某些权利属于优先权,从而使相关权利人,在发生权利冲突时,具有就标的商品房优先受偿的权利。包括:第一,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的发包人逾期支付工程款,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的,承包人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享有就其承建的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第二,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在建工程抵押融资贷款,则贷款银行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和《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依上述法律规定,在商品房销售(包括预售)过程中,购房人按揭贷款以房抵押,作为抵押权人的贷款银行或置业担保公司在购房人未履行偿还借款义务或承担担保责任后,同样享有对抵押房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是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在发生权利冲突时不同权利的优先顺序。第一,我国《物权法》针对以同一房屋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发生权利冲突的情形,在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了“抵押权已登记先于未登记;均未登记的按债权比例受偿”处理规则。通过立法,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一房多抵情况下的冲突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2003]7号司法解释,针对拆迁人将作为补偿安置的房屋另行出卖给第三人的情形,规定被拆迁人具有优先于买受人取得安置房屋的权利。这一解释性规定,有利于被拆迁人与买受人之间的权利冲突的解决。第三,为解决建筑工程承包人与抵押权人及商品房买受人之间就同一标的商品房之间的权利冲突,最高法院通过《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依《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但该优先受偿权在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不得对抗买受人。通过《批复》的形式,为这一特定情况下不同主体的权利,确立了优先顺序。
上述规定,一方面,为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多元权益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这些冲突的解决。但另一方面,上述冲突解决规范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这些民商法规范自身尚存在一定漏洞,对购房人主体权益保护有余,而对其他主体权益关注不足。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关于购房人优先权的规定,没有区分购房人购买此房是首套房还是投资购房,也没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逃避抵押债务和工程款债务而恶意出售或虚假出售商品房等情形作出限制,更没有对民间借贷中名为商品房买卖实为借贷担保等作出甄别性规定,只是笼统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即获得相对于抵押权人和工程承包人的优先权更为优先的权利。这样的规范,显然对购房人的权益保护有余,却对享有抵押权的贷款人、担保人以及享有工程优先权的承包人其合法权益关注不足。该司法解释关于购房人优先权的规定,既然基于人权保障优先的司法理念作出,就应将购房人的优先权限定在满足购房人生存需要的范围,而不应扩大到投资购房的范围,更应将虚假售房等情形在优先保护范围中排除。在同一标的商品房被购房人优先取得后,按照现行的民商法规定,其他后序的抵押权和工程承包人优先权等原本享有更高保障的权利,均因失去特定责任财产保障而被明显弱化,几乎与普通债权无异。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未能得到有效法律限制的情况下,这些权利即使得到诉讼支持,也会因难以发现债务人可执行财产,其权利难得到最终实现。这些司法解释漏洞影响了法律的正当性。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关于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工程价款范围的规定,将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与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同样列入优先受偿权的工程价款范围,其法理依据也不够充分。将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解释为人权保障的需要已属于扩充性解释,而将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列入优先受偿权的工程价款范围解释为系债权物权化的结果,也必然引起相关权利的不平衡问题。既表现在物权化的债权与人权保障处于同一优先受偿顺序的不平衡,也表现在承包人的材料款等实际支出与发包人购入材料形成的债权之间的不平衡。由此可见,上述规范未能很好体现保护生存权的司法理念和同类债权平等保护的法律原则,难以体现正义的法律价值。
其三,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规定,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已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买受人,但在按揭贷款购房的情况下,会出现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买受人取得商品房的权利优先于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而按揭贷款购房中的房屋抵押权人,在抵押权实现条件成就时,可就购房人的抵押房屋优先受偿。这样实际上,产生了《批复》规定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相反的法律后果,出现了权利顺序循环的漏洞。
其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关于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期限的规定,没有考虑到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关于工程款支付争议多发生在工程竣工后的工程款结算阶段,结算期常超过六个月的实际,仅规定承包人行使优先权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实际竣工之日或者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工程承包人法定的优先权很容易落空,不仅其合理性堪虞,实践中也被广为诟病。
二是对冲突责任人缺乏有效规制,不能实现对其失信行为进行过程规制和从源遏制。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多元权益冲突,系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同一标的商品房作出两项以上交易安排引起的。前述的冲突解决规范,解决了多元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但冲突的恶意(至少是非善意)始作俑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却置身其外。现行民商法基于合同自由和鼓励交易的原则理念,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先抵后卖、一物二卖、先卖后顶等行为持容忍与承认的态度,民商法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恶意拖欠工程款、骗贷和虚假买卖等行为的法律后果主要系赔偿责任,加上民商法无经济法所具有的过程规制和从源遏制等法律手段,决定了民商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上述失信行为缺乏有效规制。这正是现阶段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多元权益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实践中,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一部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用于本项目外的投资,要求承包人垫资施工,通过假按揭骗贷和先抵后买、一房多卖等方式获取超额收入,并将售房资金存入个人账户转为他用,却恶意拖欠工程款和贷款不付,引发了银行信贷风险和农民工群体讨薪的社会风险。
多元权益冲突解决的经济法思考
如前所述,以民商法的角度来寻求减少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多元权益冲突的发生以及冲突中多元民商事权益的一体保护,已无多少法律空间。然而,以经济法的视角,通过改进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强化监管责任等途径,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失信行为的过程规制和从源遏制,却可以找到破解难题之路。
第一,改进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的收支使用管控。现行《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主要通过建立法定资本金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资金管理,其不仅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时其注册资本应符合国务院规定,而且要求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0%。但这一法律制度无法规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项目贷款挪作他用及转移售房资金逃避支付工程款和偿还抵押贷款的行为。若增设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实行项目资金专户管理,规定每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在项目所在地金融机构开立唯一的专用账户,项目的自有资金、融资和售房收入必须存入项目专户,专户资金在支付本项目土地出让金、工程款及配套等项目必要费用后,经监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房地产开发企业才可自行支配使用。这样,即使发生前述的多元权益冲突,且按照民商法的处理规范,一方主体优先权实现后,一般情况下,后续主体权利仍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专户资金作为受偿的责任财产保障,有利于实现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处理的多元权益一体化保护。建立并实施这一法律制度后,贷款人的抵押贷款优先受偿权和建设工程承包人的工程价款的优先权就不至于因标的商品房被购房人优先取得,且难以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偿债责任财产而落空。既可以减少银行信贷风险,也可以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社会风险。由此可见,建立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处理的多元权益一体化保护,而且符合《房地产管理法》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与保障房地产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相契合,更能够发挥依法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的作用。故建议将建立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纳入《房地产管理法》修改计划内容,适时进行修法。
第二,建立与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提高项目资金专户管理的有效性。设立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其关键环节是专项帐户资金的收支使用监管。为达到阻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项目自有资金和贷款挪作他用及转移售房资金逃避支付工程款和偿还抵押贷款的监管目标,实现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处理的多元权益一体化保护,需要建立和完善与项目资金收支使用管理法律制度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其一,建立与完善专项帐户资金收支使用监管责任主体法律制度。首先,应当依法确定专项帐户资金收支使用监管责任主体。考虑到现行的房地产开发管理体制,应明确由建设主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包括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项目资金和融资信贷资金的存入及支出监管。同时规定负责商品房预现售管理的房产部门对售房收入存入专项帐户承担监管责任。其次,依法明确专项帐户资金收支使用监管职责及工作程序,细化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支付时的监管审核工作标准。为解决支付工程款金额的标准审核难题,可以中标价格为依据,参考预算和工程进度进行审定。再次,通过完善《房地产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明确监管机构及人员的未尽监管职责的法律后果,细化监管机构及人员的未尽监管职责的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增强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强化法律的硬约束。
其二,建立与完善房地产开发经营特定交易登记备案法律制度。为提高项目资金专户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在现有在建工程和商品房抵押登记和商品房销售网签备案登记等制度基础上,将抵押信贷合同签订和履行登记、工程款支付登记、售房款支付登记纳入登记备案范围,并依法规定不履行登记的法律后果。如规定签订商品房合同后购房人不作合同网签和售房款专户支付登记的,丧失取得合同标的商品房的优先权,可实现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挪用项目资金和利用虚假销售逃避建设工程优先权和信贷抵押优先权行为的有效规制。规定工程款(包括代付农民工工资)支付备案登记,既可提高承包人法定优先权适用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区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任。
篇8
未来五年,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更是街道抢抓机遇、奋勇追赶、创先争优的发展时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将紧紧围绕新一届区委提出的发展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使区域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中不断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近期和未来五年我街道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思想为指导,积极融入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特色产业突破、生态旅游优先发展”三大战略,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统战实践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居民聚居示范点建设为工作重点,整合区域资源、区位以及产业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加快传统农业乡街向现代生态、宜居、宜游的新型乡街转型,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态休闲旅游强街”;与此同时,坚持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引导人口和居民点的合理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街村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立足上述发展思路,年度,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发展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农业总产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达1.2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圆满完成预期发展目标,年里,我街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举措是:
(一)年工作计划
年中,我街道将重点抓好“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新突破”。
(1)实施支持创建市统战系统服务科学发展实践基地工程,在支持统战系统服务中心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市统战系统服务科学发展实践基地规划方案》、《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小城镇建设规划方案》、《同行大道建设规划方案》以及《统战“同心园”示范区建设规划方案》等重要规划为蓝图,加快统战同行大道、统战同心园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小城镇等项目建设,确保统战基地建设“三年见成果”;二是将统战实践基地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市统战系统单位的内引外联作用,积极争取省、市、区各级财政对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对口资金帮扶,积极申报创建市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示范点以及专项扶持资金,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三是实施统战同心园示范区建设工程,积极配合做好园区规划、用地协调、农户搬迁、附着物赔付等前期工作,尽早启动统战同心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地共建、干群互动步伐。
(2)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程,在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大寨水乡农家”建设为典范,积极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继续抓好投资300万元的“大寨水乡”农家二期建设工程,搞好侯官寨、库峪口、十里庙、南佛沟等村的农家乐规划建设,立足现代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以及地方特色民俗风情资源,积极发展以“现代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农耕体验、民俗体验、商务休闲度假”等为内容,以“农业观光园、生态农庄、农家乐、渔家乐、度假村“等为载体,打造集”生态、休闲、养生“为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品牌。二是扶持发展葡萄种植、鲟鱼养殖、中蜂养殖等产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重点在上堡子村、营沟村、侯官寨村发展标准化葡萄示范种植1000亩;在十里庙村发展鲟鱼和大鲵养殖示范户10户;以等村为主发展中蜂示范户100户。三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大力扶持软木厂等非公企业发展的同时,鼓励村内能人和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着力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户增收的又一增长点。四是抓好凤翔沟村等地质灾害带的移民搬迁工作,抓好十里庙、李家山、红庙子、大寨、陈家岩等5个统筹城乡示范村建设,做好山区村移民搬迁的规划论证及申报工作,不断改善山区村、沿山村群众居住生存环境,为实现区域统筹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3)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重点扶持宏府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真爱都市农业观光园2个亿元级“龙头”农业企业的项目建设,确保顺利投产经营;继续抓好秦域中蜂养殖、营沟美果现代农业种植、十里庙鲟鱼养殖、扯袍峪乌鸡养殖等农业企业建设,发挥辐射带动农户作用;二是加大太兴山旅游开发、库峪河休闲养生、东沟水库生态观光农业、上堡子村东部商业区等项目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活动,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4)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年11月底完成总投资3675万元的街道小城镇综合改造工程,包括排水管道铺设、立面改造、绿化亮化、活动广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二是12月底前协助市交通局完成投资200余万元长1.1公里环山路什字至政府门前道路(同行大道)拓宽绿化工程;协助区交通局完成投资700余万元长13.5公里十里庙村至红庙子村山区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彻底解决库峪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三是全面完成村、陈家岩、石佛庄、北佛沟、营沟等5个年度市级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启动十里庙、井家湾、虎峪、、小寨等5个年度市级新农村重点村一期建设任务;四是计划9月初完成投资650万元的中心校寄宿制新校舍建设工程;五是启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统战同心园建设项目;六是启动总长3.5公里、总投资200万元的付家塬至井家湾、汪庄至扯袍峪两条通村路建设工程;七是启动凤翔沟等山区村移民聚居点建设工程,将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村民搬迁至小城镇驻地,建设新型示范社区。
(5)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提升生态文明上实现新突破。一是10月底前完成环山路侯官寨十字至库峪口5.3公里乡道树木更新绿化工程;二是完成西木斯、十里庙、红庙子等村300亩核桃经济林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主导产业;三是继续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投资200万元着力打造南佛沟、大寨、上堡子、李家山、陈家岩等5个环卫示范村;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抓好环山路、引库路、陈大路以及峪口、景区、库塘、新农村等“三线五点”重点区域的环卫工作,打造“终南山下最美的乡村”这张名片;四是争取区级部门支持,坚决取缔山区违法采矿、采石和河道采砂取石经营户,保护林木河道资源;五是积极争取库峪河、扯袍峪河2条河流小流域治理项目,改善河域面貌;六是完成总投资200万元、占地15亩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提升镇区生态环境容貌。
(6)实施民生稳定工程,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完成民政部门下达的48户安居工程以及五保低保、临时救助等任务;二是抓好侯官寨等9个村得一事一议筹资项目建设,筹措资金401.1万元,完成道路、人饮等民生工程建设。三是完成年度新农保、新合疗筹资和后期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发放和核销;四是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以内;五是认真执行领导接待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案件查处办理工作,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与监管,确保辖区平安稳定;四是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杜绝和减少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7)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做好全街道24个村的活动场所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的使用管理工作,发挥阵地作用;二是做好村级两委会换届选举和新任干部培训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争创一类村达到10个,占全街道41%;二类村达到10个,占全街道41%;三类村减少到4个,占全街道18%。
(8)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突破。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家园”、“创先争优”等一系列载体活动,力争年内完成1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继续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以及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开展社火、秧歌、健身操、自乐班等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具体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圆满实现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我们将采取以下有力措施给予保障: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将全年目标任务层分解到各领导、办所及各行政村,细化目标任务,明确任务时限,夯实工作责任,确保人人身上有担子,事事有人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2、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盯住工作目标不放松,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项目,狠抓落实,确保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问题;建议
1、引言
我国的建筑市场已在全面对外敞开,工程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市场运作将朝着更为规范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市场急需进一步规范。
为了保证市场公开竞争机制,规范和统一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完善体制,深入推进工程招投标工作,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我国现阶段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领导干部行政干预,随意改变招标方式
目前在建设工程的施工招标中分两种招标形式,一种是公开招标方式,另一种是邀请招标方式,依照招标法的相关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是国有资金占据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就必须使用公开招标方式。有许多招标单位借降低费用或是缩短工期为由,将本应使用公开招标的工程改为邀请招标方式,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做法严重违反《招投标法》,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系列“权力标”、“关系标”,致使招投标成了走形式、走过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2.2工程量清单报价,价款不做调整,投标人单方承担风险
目前很多招标投标大多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工程量清单有的是项目建设单位自己做,有的是建设单位委托招标机构来做。很多招标单位并无完整的施工图纸,还有的招标时报建的图纸与给施工方的图纸不一样,有的工程已经竣工,但图纸尚未审核完。这给工程预算造成很大的困难。工程量清单编制往往东拼西凑,工程量并不准确。如此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各投标人之间的投标价款差距很大。除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不符外,招标人的工程量清单与投标人核算的清单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人给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短,甚至只给投标人短短两三天时间编制投标文件,投标人根本就没有时间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准确核算。
2.3歧视性发标问题
有些工程对资质等级要求并不高,但建设单位为将工程交给其承诺的投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刻意将其资质等级提高,或者按其承诺的投标人的条件编制招标文件,对其他潜在的投标人设置了重重的障碍,人为的排斥着其他潜在的招标人。
2.4背离招投标文件订立施工合同
按照招标法中的条文规定,在确定中标人之后,招标人需要在中标通知发出的30日内,与中标单位确定施工合同。合同中确定的建设规模、标准、标的内容、合同价格需要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相符合,不能背离双方的约定而另订其他的协议。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招标单位对招标确定的施工内容进行随意变更和调整,导致实际合同结算价比中标价超出很多。
2.5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目前,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由于建筑产品采购权集中在招标人、招标和评标专家委员会手中,致使社会监督无法发挥作用,降低了投标人因提供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
3、改进建议
3.1加强人员培训及法制教育
对招投标从业人员及其他招投标工作参与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熟悉招投标业务和程序,不断提高从业者和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法律约束自己,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招投标领域的腐败问题。
3.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招标投标法》仅对违规招标和虚假招投标提出了处罚措施,对邀请招标等却没有明确的法律及处罚条款。下一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3.3实行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及全过程的监督
对招投标自招标公告至中标结果等的全过程都要公开,接受全社会的舆论监督。每个环节的监督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查处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的腐败行为,对招标活动进行全过程备案,出现任何问题,都能有案可查,及时纠正错误,追查责任人,实行终身负责制。
3.4充分发挥招投标中介机构的作用
招投标机构以中介身份提供服务,要充分发挥其专业分工细、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特点,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对各方负责,又取信于各方,同时也可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3.5推动企业节约成本,改进技术
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先进施工技术、善于创新,对企业级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安全,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从而有效的做到节约成本,以提升企业利润。
3.6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对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6.1转变和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通过电子招标投标的实施,构建行政、当事人、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3.6.2促使招标投标主体自律,促进招标投标诚信体系建设
电子招标投标更大范围实现信息的公开,能较好地发挥自身主体的自律作用,促进招标投标活动进一步规范,减少人为干预,有效防止投标人之间的围标串标行为。
3.6.3促进招标投标市场一体化,突破传统监管局限
电子信息以突破传统媒介信息受地域、时间分割的优势,与招标投标市场开放统一、公开公平等特征要求相结合,促进招标投标市场一体化发展及制度建设及行业的健康、科学发展。这也是推行电子招标投标最根本原因、最主要作用。
4、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化建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出现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日趋完善将会逐步消失。及时纠正,正确引导,良性发展,是我们招投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建议、主动配合、有效推动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作者单位:山东三强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信息技术;现实应用
1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分析
1.1水利工程相关政务以及信息的工作
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不仅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还关联着所在地区的社会效益,为此在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以及日常维护管理进程中,既要把握好工程项目有关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存储等环节的工作内容,还需要把握好信息数据的公开披露、对外等工作环节,并且接受社会广大民众的共同监督。在此层面上农村的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相关科技把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的数据信息系统定义成为外部网络系统与内部网络系统。借助内部网络能够完成政务相关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有助于树立农村水利相关部门的优良社会形象,强化廉政工作建设的具体落实效果。并且也可以借助内部网络作用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所有部门间可以实现行之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针对项目工程管理进程之中的具体状况实施实时的跟踪和迅速的处理应对。水利相关单位能够借助外部网络把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和社会广大民众密切联系起来,基于互联网系统搭建水利外部信息网站,既能实现广大民众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的进一步了解,并且也能基于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水利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自觉自愿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和批评,实现政务公开透明的工作方式,方便广大群众、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能够应用外部网络设立的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实施有关信息的查询和调用。水利信息(如中小型水库)的信息查询系统如图1所示。
1.2数据信息的远程申报和统计工作
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所在区域通常距离大城市有较远的距离,其在工程项目的作业管理进程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必须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上报,而其施工过程中很多必须进行汇总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工作。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的水利主管部门设立一系列健全的信息数据网络处理系统,可以及时地与分散在各个村镇区域内的所有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关联,方便对水利工程项目最近生成的各类数据信息实施第一时间的采集和汇总工作。农业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1.3地形地貌信息的网上查询工作
借助于先进的电脑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水利主管部门综合本身所具备的水利工程项目的数据库生成了一类专门提供给水利主管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查询的水利工程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借助此网络信息平台查询和调用数据信息。水利信息查询系统包括了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所有业务中生成的数据信息、水利工程地形图等要素,可以非常直观地给查询人员提供图像或是相应的统计表格,用来体现有关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相关的数据内容,并且相关的查询类业务也能够依靠外部网络向广大民众进行公开,群众能够清晰准确地掌握实际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数据,例如河道部分的走势图、灌溉区域的分布图、滞洪区域的分布图以及水闸装置的分布图等信息。农田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1.4水利工程资料库的管理工作
因为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事关重大,其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信息也非常关键,对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所生成的资料信息实施采集、归纳以及保持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不过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数量非常多,因此生成的数据信息资料的规模和数量也相当巨大,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相关资料库的科学管理,保证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生成的资料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除此以外,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够达成水利工程资料信息库的行业内共享,便于水利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数据信息实施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现阶段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属于新时代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关键基础性项目之一,在加速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确保地区的自然生态平衡等层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期伴随着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的规模以及数目的持续增加,怎样实现工程项目应用效果的最优化是现代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总体目标。在现阶段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和建设目标间还是存在某些差别,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除去农村地区的自然地质环境、地理气候因素等外部原因,水利工程建筑技术的相对滞后也给农村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品质以及后续运营过程的效益造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这是现阶段国内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平存在明显距离的关键性原因。
3信息科技在农村水利现代化工程项目中的执行策略
现阶段,结合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实际情况,常规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不但无法保证项目建设的品质以及作业效率,同时也会对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把领先的信息科技投入到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进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向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层面发展的关键战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以及推广使用,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也渐渐朝着智慧化以及自动化方向改变,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系统不但能够突出电脑设备的优势,还能够依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响应及决策,信息化技术在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升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现代化灌溉区域的建设应用方面
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但明显提升了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造品质以及施工效率,还能为领先的管理方式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环节,灌溉区域的建设工作品质以及效率近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在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灌溉工程的水利使用因数,基层的产业部门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内容。3.1.1依靠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对灌溉区域实施精确的计量操作在水利工程项目灌溉区域的建设进程中,计量作业的精准程度、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对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品质以及施工效率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灌溉区域计量工作信息化以及自动化为焦点,依据整体灌溉区域、整体水渠先主体后局部的总体思路,配套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平台,实现灌溉区域水利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并且为后续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灌溉系统如图4所示。3.1.2全方位推行试点,提升管理效果基层部门在推进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进程中,可以应用试点作业的模式,即借助现阶段领先的信息化技术来激发相关领域改革的动力,随后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前提下推行“干渠测量+以管道代替沟渠+水库调蓄+农田管网一体化”的高效灌溉方式,实现优化以及改善产业管理模式,最终帮助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3.2城乡供水系统一体化工程的实际应用
基层的相关部门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首先,立足于问题的导向,补足工程进行中的短板。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实际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区域自然环境及气候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针对广大群众居住地点比较分散、饮用水比较困难的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数量较多,为此相关部门为了从本质上提升水利工程项目建造的品质以及后期经营效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模式来弥补工程技术方面的短板,这是目前基层有关部门达成“城乡供水系统一体化”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战略。其次,应用现代化互联网相关技术来对城乡供水相关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工作。近年来,国内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在持续进步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供水系统能否顺畅运行对广大民众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常规的建设技术不但很难对于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实施合理的监管,同时也对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比较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善相应的问题,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智能监管新体系,应用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来进行智能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的监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属于维系民众生产、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怎样保持水利工程实际效益的最优发挥成为了相关建筑施工单位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相关科研人员持续实践和攻关,明确了把信息化技术投入到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中,不但可以弥补常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还能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加速信息科技和水利工程项目的结合,成为目前基层部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永聪,徐海华,李雯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8,12(10):134-135.
[2]王树成,张建东,.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7(15):133-136.
[3]赵东雅,徐涛涛,陈金国.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2(3):260-261.
- 上一篇:工程项目变更管理办法
- 下一篇: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