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0:4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海中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上海中考作文

篇1

2018年上海市全市约6.9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

语文科目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作文题。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为:真的不容易。

名师及专家表示,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并不算难写,延续了一贯的出题思路,比较接地气;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这个作文题很有诗意,贴近生活,发挥余地大,让孩子“写得出”,更有可能“写得好”。这个题目很具有时代意义,是上海中考命题组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好题目。

让学生有话可说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语文高级教师樊阳

中考作文题目第一感觉让学生有话可说,虽然题目是“真的不容易”,但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题目。

而对于一些能够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有发挥的题目。对这个题目的分析可以有三个层面,首先这件事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简单,其次达成目标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过程中还可能经历曲折坎坷。想到这三层意思后,就可以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了。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虽然是“不容易”的事,但也是一件值得给予肯定性评价的事,考生在选材时要注意情感方向,复杂中有丰富感,艰辛中有意义,曲折中有收获。

所以,这个题目虽然容易,但要写好,也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拓宽视野。

隐含的三重定义应分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晓辉

在陈晓辉看来,今年上海的中考作文题目相对比较简单,不过命题有三重隐含定义要分析:1、“是什么”不容易。2、是“真的”不容易(有过多次的努力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实现“真的”不容易)。3、是“不容易”。

最关键的还是“什么”真的不容易。看似命题作文,实则考的是半命题作文:____,真的不容易。选填的思路有很多,从我一直主张的哲学与美学角度构思,倡导心灵美育的灵性作文角度构思,主要有1、哲理;2、情感;3、感受到第三方卑微人事物身上的光芒与力量。

哲理角度。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等真的不容易。

由自己所见不容易,领悟到力量。明白,战胜困难等的确真的不容易,但依然时时刻刻心藏温暖与光明,如此,人生才可以明媚如花。

情感角度。细节点把握很重要:如“爱的圆心”,在某本杂志上或广告里看到一句话——爱他,则以他为圆心,画一个感恩的圆。这就是说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此想,原先父母身上种种的唠叨、埋怨、严肃等不适等,现在全部变成了温暖的爱。

第三方陌生人角度。如:理解他人,真的不容易;发现温暖,真的不容易。原本看不起这些平凡的人,却经历一件或多件小事后,懂得人生哲理,明白待人处事的角度与方法,明白眼见所见不一定真实,用心领悟真善与美,才是人间大爱。

延续一贯传统:接地气

——建平西校语文高级教师杨晓东

2018年中考命题《真的不容易》,同样延续了中考命题的一贯传统,接地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取材范围广泛。

与以往的题目不同,“不容易”这一关键词暗合了初中教材《为学》一课中作者彭端淑说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也可谓是命题老师的用心良苦。就考生审题而言,此题“易”或者“难”,材料中是否有“为”,也就是是否有事件,事件中情节是否有难易的转换,而这恰恰是初中教学记叙文写作的核心要求:有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能力。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可以就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个体生活中挖掘素材,也可以从客观角度发现身边的人、事、物的变化过程来“格物致知”。

无论叙写的是主体还是客体,都只有有所“为”,才会体会到“为”的不容易,从而达到“难者亦易矣”的结果。

看似平实,不乏大气理性

——进才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严峻

看到今年中考作文题第一印象:看似平实,其实不乏大气和理性。

篇2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则笑话。熊猫的愿望恐怕很难实现,谁让它全身黑白二色?可祖宗给的又有什么办法呢?不爱祖宗遗产的岂止熊猫?一个五岁小女孩看见电视中外国小女孩的金发便羡慕不已,她很讨厌自己的黑头发,于是任性地用小剪刀将它剪下。唉,多傻的小姑娘。她为什么不想一想,外国小女孩也许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头如云的黑发,因为颜色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们有着不同的美。

我总是听有些中学生说,红色最俗,最土,真不懂新娘为什么穿得大红大红的。说这种话的女同学在自己结婚时,可以不穿红,因为白色的婚纱已被大部分中国人接受。可是,春节时,她会在自己家挂上白色或绿色的灯笼吗?如果她看到入伍的新兵胸前挂着蓝花,她能忍住不笑吗?其实,红色也很美,它是火焰般的颜色,是激情。孩子出生,家里人总要做红鸡蛋,因为鸡蛋浅浅的白色不足以表达家人迎接新生命到来时的无限喜悦。

与红色相对应的是白色,它可以表现庄重或纯洁,有时也代表悲伤、凄凉。按中国习俗,葬礼上的用具都采用白色。都说中国人很注重忌讳,我却疑惑,既然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为什么洁白的雪却被这么多伟大的诗人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春景比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意境壮美;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那种白的纯已让人们无法再想其它不开心的事,因为白此时不再是悲伤,而是一种美。生活需要美,就需要白色。

不止红与白,黄绿青蓝紫都是自然的色彩,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美,任何人都不能说,不需要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因为它们的美是平等的。正是由于它们的完美组合,这个世界才多姿多彩。

一个都不能少。

【点评】

篇3

【导语】

2018年上海市全市约6.9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

上海嘉定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考作文题。2018年上海嘉定中考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并不算难写,延续了一贯的出题思路,比较接地气;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这个作文题很有诗意,贴近生活,发挥余地大,让孩子“写得出”,更有可能“写得好”。这个题目很具有时代意义,是上海中考命题组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好题目。

篇4

【导语】

2018年上海市全市约6.9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

上海虹口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考作文题。2018年上海虹口中考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并不算难写,延续了一贯的出题思路,比较接地气;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这个作文题很有诗意,贴近生活,发挥余地大,让孩子“写得出”,更有可能“写得好”。这个题目很具有时代意义,是上海中考命题组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好题目。

篇5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篇6

今年的小升初不让考试,但是家长还是相信只要好学生,各所中学也是找各种理由考试,于是“战争”也是很激烈的。

因为我的特长是素描,于是报考了清华附和中关村中学,清华附历年的考题是一个正方体加一个静物或一个苹果,每年只收前20名,总有许多人去报考,难度也是很大的。中关村中学十分优秀的当场录取,清华附的题目都很简单,中关村中学就是两个几何体了,而且每个几何体都是由两个基本几何体组合成的,对我来说难度适中。

临考前,我一直在努力训练,每天一放学就去画,画3个小时左右,老师也很负责,有什么毛病都会给我指出来,尽量保证让我知道自身的弱点,在考试时不出错,所以对这次小升初考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考试那天,上午是清华附的考试,考题是一个黄颜色的瓜和一个正方体,下午中关村中学考试,考试题目是一个十字贯通体加一个圆锥。

考完试,清华附只要上90分以上便可录取,但却只有17个人考上了,听别人说当天就已经开始签约,都是内定的。中关村中学后来录取我了,很高兴,因为当初的幸苦没有白费。

一周后,清华附打来电话说:“我在那次考试中只差了2分,让我去分校,但是还和那些人一起学习画画。

我已经把表交给了中关村,而且也不想去那里。

篇7

难题主要指这样几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对题目的意思不很明确,需要思索一番才理解;二是对题目所规定的写作内容不太熟悉,因而觉得无话可说;三是题目范围比较大,作文时不知从何入手。碰到这些难题,考生常常会一下子愣住。

考场里,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于是便产生了焦急的情绪和恐慌的心理。

这时,该怎么办呢?

重要的是着急中要冷静。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越是焦急,思想就越容易混乱,甚至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其实,情况越急,头脑越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得出办法。

例如2000年上海中考作文试题《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有位考生走进考场,遇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便慌张、焦急起来,一下子不知所措。因为以前从没有想到这样一种作文命题,这样一种难以捉摸的作文题目,但是他马上意识到,慌张、焦急只会抑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于是,他暗暗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并仔细审题,逐渐打开思路:这次作文,虽然也是命题作文,但是对题意理解不能局限于“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的文字上,而要结合引文《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来理解作文题意,特别要重视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语,它是帮助自己理解题目的关键。至此,这位考生在草稿纸上写下“要写先涩后甜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写好试场作文定下了基调。

确实,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心里总是想:中考作文试题总得有一定的难度,总得“绕几个弯”,写成的作文都是一律的“上等”,作为选拔性质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呢?再说,在试题面前人人平等,我感到为难,别人也不会感到轻松。此时此刻,是对每一个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谁镇定,谁就容易闯过难关,稳操胜券。他这么一想,头脑就冷静下来了,于是耐着性子好好琢磨,仔细审题。看看题目的关键字眼,弄懂弄通其含义,再看看题后附加要求是些什么。看看、想想,脑子豁然开窍。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文能力一旦形成(具备),不是随随便便就会丧失的。所以,要相信自己,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不要受考场紧张氛围甚至某些过激反应的影响,应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碰到难题莫畏惧,同样,看到易题勿大意。有些试题表面上看很容易,似乎一目了然,有的可能在平时作文中还做过,但如果粗枝大叶,不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拿起笔来就写,则很可能“跑题”;或者选材、立意缺乏新意,写出的文章就会极为平庸。

例如,有个地区的中考作文《我所经历的初中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看上去很容易,有的考生拿起题目就落笔,结果有不少考生审题失误。如果我们一字一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题目提出了四项要求:

第一,要求写“我”,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而有的考生偏离了“我”,过多地写了他人的生活。

第二,要求写经历过的一段初中生活。这就应当写出“经历”来,即写出事情的过程来;而有的考生偏重写对这段生活的认识、体会,这就偏了题意。

第三,要求写“一段”生活,而且是“初中”时候的,可是有的考生只写“一件事”,只写“一天的事”,而且有的考生写小学生和幼儿园里的事,这样就不能构成初中生活的“一个阶段”。

第四,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有的考生所写的生活十分平淡。

这些都是由于“大意失荆州”,都是由于思想上的疏忽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如《同桌》作文题目。那年中考,有的考生打开试卷看到这样一个“大路货”作文题目,非常欣喜,于是捋起袖子,马上就“刷刷”地写下来。但是阅卷时候,我们发现真正写得好的文章并不多。大多数文章选材陈旧,不是写怎么样帮助“同桌”学习,就是劝告“同桌”不要作弊等。有的考生没有根据题目的要求,突出与“同桌”的特殊关系;有的考生没有看清题目(“同桌”指的是同一张课桌的两个同学),而去写自己与父亲在同一张课桌上读书,或者写日校学生与夜校学生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诸如此类的文章,都没有获得好成绩。

又如《学》,这是某地区的中考模拟题目,有的考生见到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就铺展成文,有的写“学烧饭”,有的写“学骑车”,有的写“学电脑”,有的写“学英文”,有的写“学绘画”。写这些内容固然没有错,但是总觉得材料的内涵不够深刻,内容显得平庸,这和“学做小公民”或“学会快乐”等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如果我们在试场上碰到易题时,跟碰到难题一样对题目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恐怕就会避免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试场上碰到容易写的作文题目,切记不可掉以轻心。

篇8

我们再来读一首短诗,“风是善良的/它从不忘记低弱的小草/于是每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小草就有了生命”。读之,心会为之一动,闭上眼睛,一些相关的体验涌上心头:分享、等待、理解、阳光、沟通、合作、温暖等,这些体验贴近我们的“心灵”。

那么,我们有表达这些“心灵”体验的愿望吗?

中考作文这个舞台,期待着我们“心灵”的载歌载舞!

让我们静下心来,“带一本书去旅行”(2012年江苏南京卷)打开我们的精神空间,寻找“我的心灵憩所”(2012年辽宁大连卷),于是发现“我的心中有个梦”(2012年山东滨州卷);轻轻唤醒沉睡的心灵,我们“心中有支欢乐的歌”(2012年江苏苏州卷),于是吟唱“心灵深处的歌”(2012年甘肃白银卷),慢慢抚摸柔软的内心,“心里美滋滋的”(2012年上海卷),那缕缕阳光就会投射进来,让我们感受“温暖的阳光”(2012年湖北荆州卷),让我们想起理解、沟通、分享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1年江苏南通卷);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以心灵温暖心灵”(2011年吉林卷)“幸福就在现在”(2012年江苏无锡卷),这些年,与我们心心相印的师长、亲人、朋友,他们“微笑”(2012年四川资阳卷)着,真是“那个温暖的表情”(2012年四川自贡卷)……这些心与心的交汇,使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充盈。

静下心来感悟生命,涵养心灵,表达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心灵类”作文自然就会在我们笔端流淌。

2013年,中考作文期待着我们的美好“心灵”。

仔细品味“心灵类”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明目张胆”,直指“心灵”,如“以心灵温暖心灵”“我的心灵憩所”;一类是“暗送秋波,”隐含“心灵”,如“温暖的阳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明目张胆”者,好像已经告诉我们写了什么,其实不然,“心灵”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我们要让“心灵”找到一个载体,要用一件事或一个物来体现“心灵”,要实写。

“暗送秋波”者,题目中都有实实在在的“物”,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要写好这类题目,就要读懂“物”的内涵,通过这些“物”,写出“心灵”的轻盈灵动之美,要虚写。

“虚实相生”是写好“心灵类”作文的最好法宝。那么,我们如何去写呢?

一、巧选材。让“心灵”不再“空荡荡”

我们先来看看“我的心灵憩所”(2012年辽宁大连卷)这个题目,题目前有这样一段引言:“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爱好,这爱好,犹如一处种满宜人香草的供人歇息的场所,它本身的美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休息,让我们的情操受到陶冶,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这段话中有一个关键词“爱好”,音乐爱好者,在怡情乐声中,让心灵得到休息;阅读爱好者,在邀游书海中,让心灵得到休息;运动爱好者,在激情跃动中,让心灵得到休息……这音乐、书海、运动就是“心灵”的载体,因此,巧妙地选择一个实实在在的“爱好”,让“心灵”有所依托,并进而升华,就是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

比如,有考生这样写道:

午后微醺,摊开书坐到桌边,细细地读那千年前的文字,寻找沧海中的遗珠,嗅着唐风宋韵里亘古不变的浓郁墨香。那一刻,我的心被历史潮流卷走了,竟然与衣袂轻扬的太白、子美、东坡、易安等贴得如此之近。我读他们的桀骜不羁,他们的狷介疏狂,抑或他们的缱绻情思,他们的几多悲喜。渐渐地我就成了他们,在草色烟光残照里伏于案上,一笔笔一字字把过往的沉浮起落刻进柔软。的宣纸,留给后人评说。复杂的情感如潮,涨落在心中,恍惚间我看到,经典诗文,悠悠雅韵,在那风骨清嘉的笔锋末梢,默然与我对望,我的心灵憩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段文字中选择的素材是“阅读经典名著”,作者潜心阅读,涵养心灵,找到了“心灵憩所”。

二、善联想,让“心灵”可以“轻盈盈”

我们再来分析“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1年江苏南通卷)这个题目。很显然“春暖花开”一词,本义形容春天的美好,但是在这里更应该读懂它的比喻义,这一短语的比喻义具有多义性,感动、温暖、快乐、自信、自豪、成就感、幸福感、光明感等相关体验都在其中。

夜,静悄悄。我打开厨房里的灯,想把芒果重新放回冰箱。打开冰箱门,只感觉眼前一亮――两个芒果静静地躺在冰箱里,被柔和的灯光包裹着,好像一场“预约”的迎宾会。三个芒果又站在一起,刚才的“分果”一事恰如没有发生过一样。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三个芒果,三个小太阳,将它们收集到的一季阳光,都释放在夜里,照亮着我自认为苦闷而枯燥的初三生活。眼前的明亮彻照我心,也将温暖包裹我身。

这段文字,用春暖花开时候芒果收集的阳光彻照我心,揭示了“春暖花开”的深厚意蕴,巧妙表达了作者的心灵体验。

我们要善于联想,实题虚写,将题目中暗含的心灵体验,轻盈灵动地表达出来,这可以使“实”的“实物”表达出独特的“虚”的“心灵”。

写作“心灵类”作文题,特别要注意,要在虚实相生中,追求语言的灵动优美。因为我们的“心灵”是美好而灵动的,如果语言平实,甚至枯燥乏味,那么就是极大的败笔。

比如,有考生在作文《倾听月色》中这样写道:

在琴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法国塞纳河畔的月光,中国黄果树瀑布的飞泻。

而同样的题材,有考生却是这样表达的:

一刹那,我的心突然一震。手指下的琴键活动了,变幻了,成了一个个活泼的精灵,跳着、舞着。我的手指在琴上飞动,仿佛芭蕾舞者的足尖,轻盈而坚实。或许是百年前的夜晚,法国的塞纳河畔:清冷的月。似在河水中洗濯过一般明净;那云,如青纱一样轻薄素淡。小提琴缠绵的声音萦绕在耳边。或许就是今夜,中国黄果树的飞瀑前:月正当空,高高的悬崖与嶙峋的山石将水扯成了雾,飞溅的水珠、重叠的山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与圣洁。远处,隐隐有悠扬的箫声,若断若续,如泣如诉。还有梅花的暗香与山风的清凉……

篇9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学科是一门容纳多门知识的学科,所以涉及的信息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灵活地在网络上查找学科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提前查找即将要学习课文的相关作者资料、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此文有关的信息,既可以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又对课文的理解充满信心。另外,学生也可以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优美的文章,对于学生的写作、阅读、理解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只要能把握好尺度。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二十一世纪教师要求更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技能,还要掌握比较高超的信息技术驾驭与掌控能力。

1. 创设情境。情景教学可以让书本上的抽象文字幻化成形象的画面,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享受,把枯燥的课文分析兴趣化,激发学生的热情,从学生怕被老师提问变成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背影》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一边让学生欣赏屏幕上的画面,一边听课文朗诵,从而体会课文内容所蕴涵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对于主题的理解容易很多。尤其是讲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时,我截取了部分画面,让学生们真真切切体会和欣赏父亲买橘子的整个过程,真实而自然,让父亲的背影如刀斧镌刻一般刻画在了学生的心目中,有助于分析父亲的形象和当时父子的心情。情境的再现是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有效手段,情与景的结合,视觉与画面重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 激发写作。写作一直是学生非常头疼的一门功课。可能是生活阅历浅,所以思想不够深刻;可能是对生活缺少观察,所以描述不够声情并茂;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情感不够积极向上。因此,大多数学生不会写作文。有的学生中考因为不会写作文而影响了整体成绩,有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困难的事情简单化了。江南的学生再也不会因为没有看到过雪而苦恼了,可以从网络搜寻无数描绘雪景的画面,有利于写作;塞北的学生再也不用因为没有看到过水上人家而困惑了,可以从网络搜索无数小巧流水人家的画面,有利于写作;内陆的学生再也不用羡慕海边孩子可以天天看到大海了,以为你也可以从电视电脑上线上海上风光,有利于写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精选写作材料。师生互动真正达到把写作当作乐趣,让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动笔。

3. 畅游书海。俗话说:“开卷有益”。信息教学自从在语文教学中被运用,学生们就会阅读到海量的文章,把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不断地影印在脑海中,扩大了视野,提高了修养,增加了内涵。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吸收和传播的一面。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推荐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籍让他们阅读,也可以师生共建一个微信或者是QQ群达到资源共享,好的文章大家一起阅读,一起谈读书体会,发帖讨论,如果有同学的文章写得好,老师也可以鼓励他发到网上让大家批评指正,欣赏羡慕,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读书写作是一体的,书读的多了,头脑中的知识贮备就丰富了,自然就会文思泉涌了,无论是说还是写都不是问题了,快乐读书,快乐作文,快乐生活。

三、信息技术对学校的要求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中教学;新课标

一、前 言

《数学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初中数学,大部分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出现严重滑坡现象,产生畏惧感,而部分学生感到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枯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原因

(一)教材方面

初中数学教材上内容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难度、深度和广度降低了,更具体、直观,教材强调对概念的应用,为每一个概念都配备很多例题,在教学课时上也相对充足,因此,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与吸收. 但是高中数学,在教材上,知识性内容比初中内容多得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没有了初中的直接,在概念上加大了抽象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解、分析、推理,强调数学的严谨与逻辑性,因此,在学习知识的难度上,较之初中明显加大. 同时,高中数学的习题类型繁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方面繁冗复杂,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多,在高一就共有九门课需要学习,所以相对来说,课时就少了,这也加重了学生学好数学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上,老师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对于难点,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有着充裕的时间对它进行反复地讲解、强调,更可以举例示范各类解法,学生也就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和加深印象,因此,初中老师讲得很细,类型也归纳得全面,学生也就相对练得熟,在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和老师的例题类型,就可以取得好的中考成绩. 而在高中的数学教学方面,经过我们的考察,高中教学内容繁重,授课的课时自然少了,因此,在高中课堂上,教学的进度快,课堂容量大,就缺少初中时期的充裕时间对例题、练习的反复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后自我完成,这里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性、很好的自学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心理上,更多的学生表现为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热烈. 与老师之间产生了隔阂,没有了初中生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没有了过去的互谈心事,纯洁的友谊也就不存在了,将学生在升入高中产生的这种心理变化称为闭锁症. 第二方面:在初中的充裕时间内,老师讲得细致,类型总结得全,学生围着老师转,讨论气氛浓郁,而高中,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反思,彻底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突然的转变让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只会初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困难.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的接轨方法

(一)关注学生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学生从初中晋升高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大,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情感的关注.在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讲解高中数学在整个高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由于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老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互谈自己的体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友谊,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打好基础

初中升高中,在入学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入学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很好的教学,弥补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一方面,对于初中、高中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差异性,应让学生有个全面地了解,从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初中、高中知识上的衔接点,充分地打好初中升到高中的基础.

(三)教材上的接轨

初中升到高中的初级阶段,应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在数学基础、教材空白、教材淡化部分充分的巩固、加强,为学生补习好所缺乏的基础性知识. 比如说: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及立方差的公式等等,还有很多教材上的内容,初中都没有详细地讲解,高中却直接地运用,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下产生落差,没有很好的接纳所学习的知识,丧失过去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需要老师对教材上的不足之处给予关注,更好地与初中达到接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的接轨

为了让新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的延展知识,应请资深老师来传授,更好地适应抽象性概念,充分地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氛围更浓厚,达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赢的良好局面,确立学习目标,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目标的确立,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改善懒惰的性子,将“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

五、结 语

新课标中数学标准的介绍,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存在的问题,成绩下滑,学习兴趣的倦怠,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问题的严峻性,应对教育部门的新课改给予充分的支持,希望我们给予的建议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达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接轨,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双.情感、态度与高中数学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