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小企业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小企业会计准则

篇1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1.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规范统一

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大致上是《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类型,同时准则要求微型企业参照执行。新准则明确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使得准则更加规范、统一。

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三类企业不得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前二类不得采用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社会公众的需求,必须精确核算、详细披露;小企业属于集团内的母公司或者是子公司,其会计报表需要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因此,集团内的小企业也要执行和集团公司相同的《企业会计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这就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作规范的(例如,股份支付、关联方交易、每股收益等)处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

小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对于外部报表使用者而言,该特点有利于有关部门降低核查、管理成本;对于小企业而言,有利于形成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外部了解企业的状况,从而能更有利于其实现外部融资,缓解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困境。

2.1在资产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2.1.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一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这与税法的原则之一——明确性相一致。

2.1.2《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如有损失据实列支,这与税法上的对于减值准备的处理相同,即减值准备一律不得税前扣除,有利于小企业准确的核算资产的减值损失,减少会计失真以及有利于税务部门征收企业所得税。

2.1.3对于坏账准备的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采用了直接转销法,不计提坏账准备。

2.1.4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处理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与税法保持基本一致。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应该考虑税法的规定,采用了与所得税法相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会计处理的方法;同时折旧的范围也与税法相同,即小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得计提折旧。

2.2在收入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2.3在利得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2.3.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区分对被投资企业有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均采用成本法核算,从而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确认计量与税法规定基本一致。

2.3.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而旧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四个部分。较之旧准则,新准则向税法趋同,减少了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小企业如发生外币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时,应根据其性质来源,计入盈余公积或当期损益。因为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所以,不再有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小企业的利得都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3. 简化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3.1从会计要素的计量上看:

资产方面,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如前文所述,按历史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简化做法,减轻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短期投资不采用金融资产四分类方法,对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均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不采用实际利率法,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在约定的付息日之前不计提利息收入,而是在约定的付息日计提利息,无需按月、季、年计提利息,简化了会计核算,有利于小企业贯彻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小企业可以不用在编制合并报表,另外,采用成本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有利于保持其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的一致。出租出借周转材料,不需要结转其成本,但应当进行备查登记,简化了会计核算。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不再采用实际利率法。

所有者权益方面,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

收入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将混合销售行为拆分为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有利于明确不同税收的征税对象,减少会税差异。

3.2从会计报表方面看: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如取消了三组流入流出小计、投资和筹资两组的其他流入和流出、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等项目。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统一适用范围、与税法相协调、简化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符合我国小企业实际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王秀敏.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财会月刊,2011.4(89).

[2] 耿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阅读和理解.财会学习,2012.1(19).

[3] 乔元芳.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新会计,2011.11(6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法;视同销售行为;处理差异;分析

视同销售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交易活动,在会计核算方面和税收缴纳方面与一般的销售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经营过程中,视同销售行为与一般销售行为的税费计缴存在差异,核算上也不按照一般销售处理,通常,这类行为会在企业税收缴纳过程中,被视作劳务转让、商品销售税金计缴等行为。税法中通常规定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自产货物用于捐赠、福利、投资及非应税项目等行为视作销售行为,作应税处理,同时,当前我国税法对于不同种类的视同销售行为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一、企业视同销售业务产生的原因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时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对满足以下情况的经济交易行为将确认为收入的实现:(1)双方交易已经完成,合同已经订立,因而商品所有权相关风险及报酬已经随着合同的订立实现了转移的行为。(2)销售商品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已经发生转移。(3)商品销售收入金额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可靠的计量。(4)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销售成本可以核算。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销售收入的确认与税法规定的销售收入的确认要求相似。只是税法对收入实现的确认条件中没有“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这就意味着税法中对企业发生的资产产品自用或者捐赠等行为会确认为收入,这就是视同销售经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比较

(一)两者的认定标准不同

根据增值税中对视同销售行为的规定可知,视同销售行为的认定以货物来源为及用途为基础,不同货物与不同用途的产品认定存在区别。例如,企业进行产品外购,这类商品用于企业内部活动,不在市场中发生影响,这类行为就不会被认定为视同销售,如果企业外购货物用于企业外部活动,对市场发生作用,则这部分行为就会被视作视同销售行为。企业购进的货物作为公司福利或者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时则不是视同销售行为,如果购进的货物是发放给股东、员工或者进行无偿捐赠和投资时,将是视同销售行为。其次,对于企业自己生产的或者委托其他企业进行加工的产品,不论企业用于内部使用还是捐赠或者投资都将是视同销售行为。

而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可知,视同销售行为的确认并不按照货物的主要来源认定,而只是关注资产或者产品的用途。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标准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模式,货物在同一的法人主体内部转移将不会被认定为是视同销售行为,因此视同销售行为的认定标准是资产所有权是否发生了变更。不论是企业外购还是自产的产品,只要资产的所有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没有发生变更,那么将不会被看做视同销售行为。一旦资产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那么就要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将其作为视同销售行为,而不再仅仅属于内部处置资产范畴。但是与一个例外,那就是无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发生了变更,只要资产转移到境外,那么就会被认为视同销售行为。

(二)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当前,我国增值税法明确指出了视同销售的内涵,视同销售行为不仅包括引发企业所有权变动的行为,还包括资产所有权没有发生变更,但按照经济行为性质可以认定为视同销售的经济行为。比如企业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产品作为资产投资给其附属企业或者分公司,按照增值税的规定,这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但是按照所得税的规定,该资产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更,因此这就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

三、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一)会计准则作为销售处理,税法也作为销售处理

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企业通过非货币形式实现了长期股权投资交换,那么这部分非货币形式资产成本应该由税费及评估价值累计,包括外购与销售两种。换出非货币资产为存货的经济行为应该将其归为商品销售范围,应该按照其价值来确认为商品销售带来的收入,同时要结转其商品成本。比如,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经济交易行为,应贷记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科目。这种销售活动将原有的所有权变更,因而符合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的认定标准,同时也符合收入确认标准。因此该类经济活动在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方面不存在差异。纳税申报只需要按一般销售业务计缴税费,这有利于简化企业纳税程序,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例如:甲公司通过自产及其实现长期股权投资交换,该设备对外销售不含税价10万元,生产成本为8万。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篇3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多样化的蓬勃发展,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趋增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概述

1.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是指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以下不适用:(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论其原因,前两种小企业由于承担了社会公众责任,因此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会计信息。而母公司和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核算标准必须一致。这样要求是为集团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了统一的核算基础。

2.制定原则。我国的小企业规模小,业务较为简单,而且较大中型企业来说,会计人员较少、素质偏低。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不仅增加小企业的编报成本,而且也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新准则充分运用了简化核算的原则,各种会计处理界限明确。这样,弱化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强了准则的可操作性,旨在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遵循了与税法协调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满足信息使用者,尤其是税务部门和银行等融资机构的需求,新准则在很多业务的规范上都按照税法的规定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使小企业能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同时也减少了小企业在计税过程中涉及的纳税调整事项,有利于促进税务部门对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资产

(1)计量属性。《企业会计准则》中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计量资产。同时,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单一规整,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且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各类资产损失只有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统一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这种实际损失的处理方法也符合税法的规定。

(2)金融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依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核算方法,而是将金融资产简单地按流动性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不采用公允价值,而是以成本计量。长期债券投资采用名义利率法,不采用较复杂的实际利率法,利息的确认均在约定付息日而非资产负债表日,债券的溢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长期股权投资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均采用成本法核算。

(3)固定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时,应当根据其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即要求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与税法趋同。而《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有此要求。另外,新准则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发生的相关税费等确定。而《企业会计准则》则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较低者作为资产入账价值。

(4)长期待摊费用。对于小企业筹建期内发生的各项开办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其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筹建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中,不包括在长期待摊费用内。

2.负债。《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负债以实际发生额入账,按照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在付息日计提利息。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应付债券按摊余价值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费用。此外,新准则未涉及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等事项的会计处理。

3.所有者权益。《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大大减少,只核算资本溢价部分,不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而且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会计处理也就相对简单。

4.收入。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以托收承付、分期收款、以旧换新等几种常见销售方式销售时的收入确认时点。这充分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实际情况,大大减少了在确认收入时关于风险和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

5.财务报表。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小企业不强制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的列报删除了小企业不涉及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项。简化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只要求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强调了对未提减值准备的有关资产价值、对外担保、未决诉讼和纳税调整过程等内容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一律采用未来适用法,在会计处理上不进行追溯调整。对于外币报表的折算,要求小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所有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大大简化了核算过程。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不同财务报表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

三、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实现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衔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准则内容符合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核算简单、与税法相协调,便于操作。它不仅有利于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同时,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实和相关部门对小企业进行财务、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监管,也有助于降低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改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乔元芳.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J].新会计,2011(11):67-71.

篇4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可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地位价值。在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定的衔接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实施 衔接问题 全面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企业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是依照我国的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方便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没有很好的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已经采取了会计电算化,国家在颁布新的准则后会使企业原来制定的核算管理(软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企业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或者是时间去进行财务软件的升级,从而给自己本身添加了一定的负担;其次就是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一直都在改善当中,每一次准则都是不同的,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或者是改变技术,使得技术人员很难去接受;最后就是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相当匮乏,对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变化,不关注,不了解,他们只注重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由专业人员自行其是的局面。

2.税收部门的协同监管滞后

通常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只关注企业的税收方面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的管理者最在乎税收部门怎样要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税收部门对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实质上的协同监管作用。按照国家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期实施,而税务部门在纳税软件上的修改和要求,在4月份才开始实施。

3.缺乏完善的培训传导机制

一些地方管理者为了促进各型企业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融汇我国财务部的提出的精神,从而加强了对各个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但是在对企业进行培训工作时,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由于我国小企业众多,培训工作很难全覆盖。另一方面,作为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考职称或执业资格的方式以考逼学,但我国现行的职称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基本上是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这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并没有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需要进行考试的内容当中,导致一些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是非常了解和明确这项准则,从而并未按照这项准则进行财务管理。因此,没有完善的培训工作,也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对策

1.加强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

当前企业中呈现的主要一个现象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企业、领导者没有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着足够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度企业上下工作人员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宣传和加强培训工作。首先,当地的政府部门积极的与相关的干部培训中心相互配合,积极的对领导干部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从而提高领导干部对此准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企业领导干部也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开展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活动,认真讨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的哪些问题,并且也要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2.加强财政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工作

2011年11月1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同志,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全国师资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到位,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要对小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对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小企业,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要加大财税、信贷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执行差甚至违法违规的小企业,要不留情面地予以曝光,加以惩处。可见,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是顺利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要措施。

3.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增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会计岗位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提高在岗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工作制度,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具体责任、权利和工作义务以及目标。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做定期的考核工作,实施轮番上岗制度等方法,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水平。另外,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使得他们有足够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去更好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总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祥山.试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国际商务财会.2012,35(10):56-58.

[2]马贵兰.《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向导.2013,35(08):12-15.

篇5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职生 会计教学 课程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志着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这将对中职会计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大部分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分布在小企业,其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否能对接小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同时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组织得科学、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未来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而他们作为会计规范未来的执行者,其对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理解和把握,又直接影响着会计规范的实施效果,从而影响着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积极思考和探讨有效的教学对策,对中职生的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及提高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会计教学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的就业流向所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培养会计专业初级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的之一。笔者以东莞地区为代表来分析中职生的就业流向和社会需求。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东莞市全市中小企业共13.27万户,同比增长14.4%,占各类企业数的99.9%,其中工业中小企业约5.12万户、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约7.51万户。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能提供的会计、出纳岗位数就达26万之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这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东莞地区的小企业也迫切需要大量熟练小企业会计规范的会计人才。对此,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位为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是很有必要的。

(二)会计从业资格所需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养会计专业的初级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中职生都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之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时财政部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10】65号)中,各方建议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中。这意味着中职会计教学有必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课程内容中。

(三)教学难度认知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基本都是使用以《企业会计准则》依据而编写的教材,此类教材大都以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为主,让中职生普遍觉得经济业务处理太难,学习兴趣不断下降。2013年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度低于《企业会计准则》(2006),无疑为中职会计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契机。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简便易行,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简化,还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减少了与税收的差异,又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简化的计量方式让学生容易掌握,消除了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66个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156个会计科目。简化的会计科目让学生容易记忆,减少了不少的业务核算内容。在财务报表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而《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上基础上,仍需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化的信息披露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操作。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损失时,采用直接转销法,其坏账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也不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这无疑对会计专业的初学者的来说是切合实际的。由以上对比分析,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难度低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更适合中职生就业岗位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需求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竞赛。目前,无论是全国中职组会计技能大赛,还是广东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东莞市中职会计技能比赛,“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个分赛项的比赛都在逐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竞赛的目的是检验和展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引领和促进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提升中职学校财经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从以赛促教的角度来看,预示着中职会计教学主导方向应由《企业会计准则》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变。

二、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中职会计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学习培训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作为从教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有必要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让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充分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掌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才能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学奠定基础。广东省财政厅为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于2012年3月底在广州举办全省《小企业会计准则》师资培训班,由省级专家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进行讲解。同时各地级市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中职教师可通过多参加类似培训班的方式快速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异同,积极做好中职会计教学的知识衔接。

(二)合理调整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但是学生在校所学习的会计教材基本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编写的,不仅会计理论难度偏高,且达不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开设《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并安排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编写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前讲授。另外,再开设《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专业课的难度,体现教学难度的递进原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小企业的实训课程,尽快与就业岗位深度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建议采用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10.8软件,该软件致力于为小企业提供专业、标准、灵活、易用的信息化产品及专业的服务,是中国最大的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全面支持最新2013年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教学时间上可安排在《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之后,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与实务操作融会贯通,可以让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尽快对接。

(三)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面向小企业就业,二是选择参加高职考试继续深造。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中职会计教学课程内容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对接小企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中高职的教学衔接。利用中职在校期间考取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中职生的最佳规划,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工作岗位或高职阶段继续深化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为参加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好充分准备。这种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就是有“一技之长”!因此,中职会计教学要以适合中职生的专业技能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中职会计人才到小企业,让中职教育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张现争.强化中职小企业会计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

篇6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

(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通俗易懂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是制定小企业会计规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通俗易懂是小企业会计人员理解会计准则的前提,而简便易行则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支撑。“征求意见稿”考虑了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的特点,在继承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做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规定,如会计科目由小企业会计制度的60个减少为58个;部分会计科目(如应交税费)所属明细科目大为减少;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长期股权投资只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取消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所有资产不需要核算其减值准备等。这些都为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合理借鉴。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任何制度都有其适应的对象,会计准则也不例外。对象不同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为人们相互借鉴其合理内核提供了基础。纵观“征求意见稿”,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了借鉴成果:一是会计准则的行文和框架结构,采取“章节”、“条款”式,借鉴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借鉴了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科学、合理内容。“征求意见稿”的条文表达尽可能规范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和操作,与《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宗旨相吻合,即该准则的宗旨是提供适合于全球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可理解、可实施的会计准则;着眼于满足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减轻提供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的负担。从“征求意见稿”的结构、内容、方式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实现国际趋同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是会计活动的精髓。从本质上讲,会计活动是由一系列判断行为构成的。而会计职业判断的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会计职业判断运用得当,则会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工作的价值;反之则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主动性,职业判断能力普遍偏低等特点,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征求意见稿”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整,会计职业判断呈现了减少的特点和趋势。如资产不要求计提其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也不采用权益法核算,收入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确认的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等。

(四)注重准则的可操作性,做到与税法要求相,互协调可操作性是保证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广大财会人员的共同心声。为此,“征求意见稿”十分注重其可操作性,不仅其写法符合小企业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资产入账方法、坏账损失、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确认条件、长期债券投资持有期间应收利的计算、一般固定资产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时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方法等,均规定的非常详尽和具体。“征求意见稿”制定的理念、框架结构、部分内容和方法等都充分考虑了税务部门和银行等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尤其,上述所讲的准则中部分操作方法体现了与税收政策的一致性,在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内容的基础上,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准则的可操作性并与税法相互协调,既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也使审计查账、税务部门进行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强化了小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如何规范企业内部成本管理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不要对成本问题予以规范,也是人们在不断探讨的热门话题。为此,财政部于2010年4月就草拟了《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调研提纲,对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征求意见稿”根据小企业会计规范改革目标,针对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不仅对一般生产加工服务企业,同时也对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核算提出了要求,即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这样,既规范了不同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同时,也强化了小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待探讨的问题

(一)小企业会计目标的问题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其会计目标是各种类型企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中的一个最高层次的概念,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为此,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2004年《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中都明确了会计目标。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未来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为此,“征求意见稿”未对会计目标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就会计目标来说,小企业还是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若在“征求意见稿”中再明确其会计目标,将有利于税务部门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贷款,更有助于提高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二)税收报表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的问题税收报表是否要纳入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虽然“征求意见稿”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附注,而现金流量表是否要编制,则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未做强制要求。但基于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比较薄弱,而且主观上小企业有着比大企业更强烈的逃税、逃债的动机。因此,应在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税收报表,满足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引入会计准则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是否要引入会计准则中,这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者未达成共识的一个问题。虽然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规范,这些对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小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薄弱、管理漏洞众多、财产安全措施不完善、舞弊行为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某些控制措施出现真空状况,为此,建议“征求意见稿”在其所涉及的关键会计流程、重要会计科目中要体现内控控制的要求。

(四)两个会计准则一致性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和未来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因此,二者从体系框架到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方法、财务报表结构、报表项目的称谓等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而“征求意见稿”中下列问题值得探讨:(1)“其他业务成本(或支出)”科目。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其他业务收支都重要的经济业务之一,具有经常性、频繁发生的特点,在使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同时,而其他支出的称谓,《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征求意见稿”提法不一致,前者称为“其他业务成本”,而后者则称为“其他业务支出”。建议将“其他业务支出”改为“其他业务成本”。(2)《企业会计准则――直用指南》中的利润表,已经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分别与“主营业务收入”、“主业务成本”分别合并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报表项目。而“征求意见稿”不仅未将其合并,而另增加了“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对于小企业来说,一般是多种经营,主营和非主营有时很难划分。因此,“征求意见稿”关于利润表的结构,最好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保持一致,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比较与利用。若保留“主营业务利润”指标,该指标中的其他业务收支也不必分别设置报表项目,可参照“营业外收支净额(亏损以“-”填列)”项目的处理原则。

综上所述,“征求意见稿”既不是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单重复和改良,也不是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版,而是在充分吸收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广泛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的基础上形成的小企业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7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小企业会计准则; IASB; ASB

一、引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其认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各个国家从分析、评估、指导现实会计准则的角度出发,都在大力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期构建一套系统、协调、严谨的结构来规范实务中的处理方法。依照国际会计惯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应涉及财务报告的目标、报告主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然名义上不是概念框架,但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起着指导作用。

2011年10月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意在深化小企业会计改革,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部分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调整。纵观各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不难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始终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进行修订和完善的。由此,我们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对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参照比较,以分析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比较

(一)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沿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可见,我国小企业的会计目标立足于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且着重强调受托责任。IASB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兼顾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个方面,并将决策有用划分为主要目标,受托责任则作为次要目标。英国ASB也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其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既要为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信息,同时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且两个目标并不矛盾,投资者对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进行考核就是为了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综上所述,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的规定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同之处在于IASB与ASB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首要目标。究其原因,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层普遍存在自利行为,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成为财务报告目标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账目混乱现象,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出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共存,且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的规定。相较之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目标的实质性趋同,在具体规定上又突出了我国特色,因而对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健全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二)报告主体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小企业从大中型企业中独立出来,实行差别会计报告,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又结合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准则适用的范围必须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要求且不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是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小企业界定为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向外部使用者公布通用的财务报告。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从量化的角度对小企业主体进行界定,其中涉及了对营业额、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的规范。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准则对小企业主体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实质极其相似。我国对小企业的界定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项标准,既借鉴了诸如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概念框架中关于小企业主体量化式划型的理论,通过《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三个主要维度划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又对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具备金融性质的企业予以排除。我国没有采用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中单一定量模式对小企业主体进行规范,有其现实合理性。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标准正是基于对我国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泛、差异较大特性的考虑。若仅以定性标准进行主体界定会含有过多的主观成分,造成实践中难以操作;若依靠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则不足以保证准则界定的准确性。所以,采用针对性强、易于实务操作的主体规范方式,是现行条件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继承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关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将会计信息质量划分为八个具体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其中着重强调可靠性。IASB概念框架指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含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在内的主要质量特征以及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完整性等其他质量特征。英国ASB则清晰地划分了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形成了以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为首要特征,预测价值、验证价值、如实反映、避免重大错误等对应于主要特征的质量要求为次级特征的概念框架。

由于我国小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少,其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限于税务、银行、企业内部三个方面,加之小企业资金、人员的固有制约,因此小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承载力较低。较低的信息承载力决定了会计准则需充分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避免因过多的信息质量要求带来的企业“逆向选择”,即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完成任务。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身具有逻辑一致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既离不开总体会计环境的影响,也无法脱离成本效益的约束。重新建立我国小企业信息质量概念框架,势必会增加准则的制定成本,也给小企业带来沉重的执行成本,同时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比较不同信息概念框架时的成本。基于以上考虑,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准则》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为标杆,将制定目标的导向聚焦于股东之外的银行、税务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实行两套准则共用一个概念基础,以减轻小企业信息供给负担,加强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并保持与国际趋势高度一致。

(四)会计计量

现阶段,我国小企业存在规模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比较单一等问题,因而在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必须侧重简单、务实的原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计量方式,并废弃了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确立了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唯一计量模式,对国际会计惯例中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变革,因而具有明显的“中国会计计量”特色。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放弃较为复杂的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历史成本作为单一的计量属性,无疑有其现实意义。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突破了财务会计历史成本的局限性,解决了历史成本法下计量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价背离的问题,但我国小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长期以来,我国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账务不健全,经济业务繁杂且生产商品带有随意性,国内尚未成熟的市场条件无法满足直接获取市价的需要,强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无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反而会成为小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其次,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且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与我国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公允价值应用技能的现状相背离。回归历史成本法下的传统计量模式,无疑将回避会计估计的问题,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再者,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符合税收征管的要求。以历史成本作为单一计量属性,有利于消除小企业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减少小企业纳税申报时繁杂的调整事项,促进准则与税法的协调。

(五)会计核算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共计十章九十条。新准则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调整、删减了小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较少涉及的会计核算内容,力求最大程度规范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与处理,方便小企业实务操作。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交易事项的规定明显偏少,诸如投资性房地产、或有事项、政府补助等核算内容均未在准则中提及,而需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在具体核算方法上,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两个准则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方法有权益法和成本法,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成本法。在资产减值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其他两个准则不计提任何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明确规定了除特殊情况外,小企业应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而其他两个准则皆鼓励适用主体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整体来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程度与可操作性已大大超过其他两个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简化会计核算要求,优化实务操作,符合我国小企业会计基础薄弱的现状,有利于小企业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并对日常交易或事项进行有效核算,因而有力保障了小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六)财务报表的呈报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我国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编报期采用月报和年报的方式。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将财务报表呈报的相关内容列入准则之中。英国ASB颁布的《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应包括主要财务报表以及支持性附注,其中主要财务报表由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财务业绩表的呈报针对业绩的组成和项目特征,财务状况表的呈报针对持有资产与负债的类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现金流量表的呈报则重点关注不同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用途。

可见,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呈报的描述较为完整、全面,这与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是实质性趋同的。实现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一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规范其报告行为,对于完善我国持续全面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吸取了IASB在构建财务报表概念框架时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对财务报表呈报内容的规定,将财务信息的列报纳入小企业准则中,确保了我国小企业财务报表呈报的常态化、规范化,同时有助于税务部门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公平税负。

三、总结

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发现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主体界定、信息质量、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报表呈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趋同和简化的特点,既符合国际趋同背景下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要求,又结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寿命短、技术装备差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立足于我国小企业现实状况,以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为目标,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会计主体界定的独特性,有利于实现差别会计报告,方便政府部门对小企业的监管。财务报告目标注重受托责任,强调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助于改善小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减轻会计信息负载,满足成本效益质量约束条件。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简化会计处理,有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实现与税法的协调,减轻纳税调整负担。财务报表呈报的完整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如实反映。

【参考文献】

[1]时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0):26.

[2]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7):19.

[5]傅宏宇.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N].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6).

篇8

2011年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公布的一份名为《向进一步趋同迈进———首席财务官与投资者如何看待全球统一报告准则》的报告,①调查了投资者和首席财务官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全球统一准则的价值判定。报告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支持采纳全球统一准则的首席财务官和投资者日益增多。报告结果为决策者和监管方提供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全球趋同能够为很多前沿领域带来好处。如实施全球统一准则或参照标准有助于鼓励公司在治理中进行更长远的考虑,有助于加强监管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等。截止到2012年2月,全球超过70个国家已经采用IFRSforSMEs或宣布计划采用。②因此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东风,两岸应尽可能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中小企业是祖国大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祖国大陆企业总数的90%,创造了近六成左右的经济总量和近一半的财政税收。③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也是台湾地区经济的主体,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性,在台湾地区经济成长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来自“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4月台湾共有124.8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97.7%,销售额占比则接近三成。④而海峡两岸之间中小企业之间的投资数量也逐步增长。自1990年台湾开放对祖国大陆投资至2011年,共受理完毕3万8千多件赴祖国大陆投资申请,如果加上通过第三地辗转投资祖国大陆的企业,数量还会更多,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投资区域,这其中大多数为台湾中小企业。⑤自2009年4月以来,海峡两岸就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举行会谈并达成共识。随后,两岸相关部门相继颁布规定,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自台湾方面开放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以来,累计已批准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项目86个,投资金额1.8亿美元。⑥海峡两岸的投资互动消除了资本流动的壁垒,带动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但是从会计的角度出发,相关准则却难以跟上两岸经济发展的步伐,这妨碍了投资者和报告者更好地实现利益校准,缺乏具有可比性的绩效衡量手段,迫使投资者不得不依赖十分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决策,因此,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双方经济交流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合意的结果。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可行性

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业务比较简单,双方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更大。海峡两岸之间会计准则的趋同应该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银行借贷及其他借贷,而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于一般社会大众及银行,二者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高而且复杂,适用的会计准则自然而然也就应该体现出差异。从IFRSforSMEs看,其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观念及一般性准则、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动及错误更正,以及一些重要会计科目规范,共230页,35单元,与全套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多达3000项的条目相比较,条目简化到了300项以内,减少了大约90%的篇幅。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和附则十章,内容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也是简化了很多。比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要求小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对权益变动表没有强制要求。若海峡两岸的会计准则要进行趋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来说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路程相似。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制定IFRSforSME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财政部于2010年11月1日起草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了借鉴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化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确认、计量和列报的规定。为与国际接轨,台湾在2015年将全面适用国际会计准则(IFRS),不过IFRSforSMEs对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更为理想,因此台湾地区会计师公会在2010年就表示将以专案方式、参考IFRSforSMEs为基础,订出符合台湾地区情况的中小企业财报编制标准。目前,会计师公会针对IFRSforSMEs逐条讨论与编修,希望建立一套符合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形态的制度。因此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模式是一致的。

海峡两岸会计合作与交流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了平台。海峡两岸会计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十分友好的交流与合作。自1990年以来,两岸会计界已经联合举办了13次会计师学术研讨会。⑦2010年7月,财政部批准厦门市建设“对台会计合作与交流基地”,该基地已取得了多项积极成果,厦门市还筹办了海峡两岸会计论坛,为两岸会计界之间的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这些交流与合作为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可能。

祖国大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双方提供经验。2006年以后,祖国大陆进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会计准则体系,规定上市公司在2007年首先实施新准则。2010年4月1日,财政部颁布《关于印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持续趋同路线图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台湾地区从1999年开始采用Convergence方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逐号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增修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公报,近年来已分别增订许多重要会计准则公报。2008年9月18日,台湾地区管理金融业与规划金融政策的机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金管会)”邀请相关单位召开研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会议,会中初步决议改采用Adoption方式与国际接轨,即直接翻译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上市上柜公司、兴柜公司及金管会主管的金融业(不含信用合作社、信用卡公司、保险经纪人及人)自2013年开始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因此台湾缺乏准则转换经验。鉴于祖国大陆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方面,双方可以共同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推动趋同工作。

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了经验借鉴。2006年5月12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联合声明》,2007年12月,大陆与香港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2011年9月29日财政部公布了《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A+H股上市公司在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净利润差异和净资产差异呈“双下降”态势,已经接近完全消除。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等效,而且得到了有效实施。祖国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的趋同可以为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参考和依据。

海峡两岸小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构想

在趋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趋同是一个海峡两岸相互让步与认同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趋同,必然要付出更高的制度变迁成本,因此在趋同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海峡两岸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忽视两岸的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的趋同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趋同应该是的。其次,在趋同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不同阶段。祖国大陆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而台湾地区目前尚未制定相关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但两岸可以提早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趋同等效工作,在准则立项、起草、测试、、培训等各环节进行交流,减少后期的调整的成本。

建立推动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组织机构在台湾,制定会计准则等工作是由会计团体这样的民间组织来做,祖国大陆的会计准则则由财政部制定的,两者的制定机构性质有差别,各有利弊。政府部门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权威性较强,实施力度较强,但独立性和灵活性稍弱,而由民间组织来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利弊刚好相反。但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在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一点是相似的,因此建立这样一个组织机构既要注意共同的地方,也要注意存在的差别。最重要的是要能沟通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吸收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参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

统一中小企业的范畴。不同的经济导致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难以统一,对中小企业的定义虽然不涉及到会计处理,但会影响到企业对会计准则适用的选择问题,对企业影响很大。因此两岸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问题。按照祖国大陆建成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允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些要求比《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这也是从小企业需要发展的角度考虑。祖国大陆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以企业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为认定小企业的标准,但三类小企业除外: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台湾地区目前是以资本额及营业额为认定中小企业的标准,无论符合标准之企业是否为公开发行公司,该企业只要从事商业行为,则其会计实务之处理,应依照商业会计法办理。因此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台湾地区是否适用《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主体标准,适用于中小企业,而不是小企业;二是小企业或中小企业的标准如何统一。这是未来两岸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9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缓解就业压力,丰富市场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尚不完善,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废止和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行业规范化要求的驱使下,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关键问题在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中小企业的适用范围是多大,该如何界定?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界定

1.界定标准

如何界定中小企业成为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的界定标准有定性和定量两种。一些主要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几乎都选择了量的标准,有个别国家是质和量的标准相结合。

定性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归私人所有,独立经营;不能从资本市场直接筹集资本,不对外筹募资金,不对外发性股票和基金,不具备公共责任,市场份额小且在行业中不占支配地位等。定性划分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类型不易发生改变,有助于从长远角度把握小企业这一范畴。定性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在实际运用时,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各个国家不同环境,成为各个国家自行确定中小企业的基本理由。但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日渐普遍,联合之后小企业之间的地位可能发生改变。

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规模为主,从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来确定,既是差别报告制度产生的原始理由,也是各个国家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一个标准。包括雇员人数、资产或资本额以及营业额等指标,从企业经营水平角度反映企业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极易波动,难以准确计量,采用该标准的国家也是少数。定性和定量,孰优孰劣,无法加以准确评价。但研究表明,定性尺度优于定量尺度。用一种标准来确定中小企业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多种标准,但一种标准会太过绝对且考虑情况不周到。无论采用什么标准,要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实施差别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可以了。

2.界定的主题与模式

该准则的界定主要是适用主体和模式的界定,研究中小企业会计问题,通常从会计角度和管理角度来考虑,两者划分主要依据服务目的不同。从会计角度界定是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从管理角度界定是为了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扶持或给予优惠;。前者主要考虑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而主要考虑了企业的性质与规模。从划分的机构来看,前者主要是准则制定机构来完成的,后者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的。有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也归属于政府部门,即使这样,准则制定机构与划分机构也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双方进行协调。

模式的选择即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如何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关系,国际上分为一体法和分立法两种。一体法是指在一个会计准则框架下处理小企业问题,并且在准则中提供报告豁免条款;分立法是指单独制定一个准则,把其他准则中阐述的所有相关问题都集中在该准则中。无论是一体法还是分立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均有若干种模式可供选择。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界定问题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范围将不包括具有公众责任的企业,也不包括大型和中型企业,因此其名称可以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的颁布和实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从国际角度来考察,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企业进行了分类,也都界定了中小企业的范围。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构成情况,会计准则模式可以兴从以下方面考虑,现将这三种主要模式进行简要描述。

简化模式简化确认与计量,简化披露与报告要求。该模式不制订专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只是在各项具体准则中增加一项内容即小企业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具体会计准则:是目前比较盛行的一种分立法模式。将具体准则中适用于小企业的规则纳入一个准则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该模式属于分立法。这种安排可以清楚看出两套准则体系的本质区别,也很容易让不同适用范围的企业接受与采纳,

我国的小企业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级,以制定不同级别的小会计准则吗?我国小企业情况复杂,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求与目的各不相同。但仍有许多人认为,小企业之间许多差异,应该考虑这一差异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影响。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大中型企业之间岂不是也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显然我国没有必要再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级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学上的一次伟大改革,将规范地指导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对提升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管理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蚌埠 233099)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小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研究其实施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实际情况,指出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探讨此阶段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综合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 失真问题 防范措施

一、引言

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从整体来看,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成分,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政府税收,活跃市场经济,稳定社会发展。然而,小企业规模小,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经营,其管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大。据国家财政部和税务局等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十分严重。学术领域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上市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给予高度关注毋庸置疑,但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想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小企业会计处理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迫在眉睫。财政部规定自2013 年1 月1 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全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实施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该准则对小企业会计处理作出一系列详细科学的规范,笔者借此契机,探讨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新准则实施后对小企业会计处理及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信息监管者、使用者的一大难题。我国小企业随着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我们需要了解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便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促进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笔者认为,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小企业较少存在由于委托问题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应当结合小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新旧制度及相关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难度。税务部门是主要的小企业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以前年度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存在诸多差异,增加了会计人员在日常核算和报表提供方面的难度,容易造成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混乱,相关差异项目漏调、错调等。《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契合度更高。然而,在新旧制度交替初期,许多会计处理的矛盾仍不可避免,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适应阶段难免会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有关部门监管力度欠缺,执法不严。小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范围广且较为分散的特点,财政与税务等部门在对小企业进行监管时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对较大型企业来说,更容易放松监管。即使发现会计处理的违规现象,有关部门给予的惩处较少,与小企业会计违规处理所获得的收益相比,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无形中放任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蔓延。同时,相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处理的检查结果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存在重复监督、执法力度不一等现象,使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逃脱监管的可能性增大。

(二)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 会计假设或估计涉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核算中,很多经济业务具有不确定性或涉及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职业判断,此时会计处理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经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小企业进行会计政策自主选择时,会计人员对于业务的理解不同,很可能造成政策的选择以及业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会计处理存在舞弊问题。一方面,小企业由于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经营成本有限,雇佣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在《小企业会计准则》推行初期阶段,对新准则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准确,会计处理与旧制度存在差异的部分没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问题。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小企业经营者的意愿支配。为了谋求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会计人员很可能服从经营者的不正当要求,在会计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的诸多环节舞弊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小企业结构简单,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小企业雇佣人员少,一位会计人员很可能负责几个环节的会计处理工作,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衡。会计人员很可能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财务造假、挪用公款等,此类例子在国内外屡见不鲜;也有些小企业即使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执行成本较高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内部控制制度已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政府及会计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给予小企业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加强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变得尤为迫切。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对《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多处修改,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制定方式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符合小企业特点。尤其在税收规范方面,采取的计量规则与税法保持一致,增强与相关法规的协调性。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可操作性强。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组成,适用范围更加明确,主要用于规范小企业经常性业务的会计处理,具体规定了小企业会计处理流程的全部内容,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该体系中的《应用指南》为小企业会计人员执行准则提供详细实用的操作性规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业务处理中的随意性,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2.《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处理,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针对小企业实际情况增删了部分会计科目,在日常核算中更加清晰和规范,实用性更强。如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工作量,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有更多的精力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有利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管稽查;有利于小企业管理者和债权人了解小企业真实情况,作出正确决策,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3.《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了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小企业落实充分披露原则后,会计处理随意性降低,所提供会计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本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为了能够持续经营并获利,小企业必须生产、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增强社会效益。此外,相关利益主体及监管部门、银行等能够通过财务报表,直接快速地掌握各自需要的会计信息,降低了错误决策的风险,有利于小企业健康发展。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小企业融资申请时,可以通过规范的会计信息准确地了解小企业真实情况,增大了小企业成功贷款的可能性,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如果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具有可靠性,那么虚假会计信息就失去了价值和有用性,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如果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范,很可能会助长会计处理不正之风。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也不利于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防范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予以落实,以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1. 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教育力度,对会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 年初首次执行,许多小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完全理解及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这对其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应当组织解读新准则的专题讲座,积极指导《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深入学习和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小企业自觉落实新准则,规范小企业会计处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 加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财政、税务、工商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相互配合,制定信息分享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监管范围,对所属辖区内的小企业会计信息检查情况及时沟通和共享,避免重复监管、“灰色地带”缺乏监管等现象,防止出现小企业向不同部门提供不同会计信息的问题。绝不姑息所查出的会计舞弊现象,分重要等级给予严厉惩治,取消违规企业部分政策优惠,务必对小企业会计违规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促使小企业树立起严肃的会计观念及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3. 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小企业应当尽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彼此牵制,互相监督,做好会计资料保管工作,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辅助建立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小企业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要做到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发现财务方面存在舞弊现象时及时严肃处理;定期组织有关职业道德问题的宣讲和培训,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准则规定处理业务,不能为了谋取一己私利损害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4. 推广会计信息化技术,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会计信息化在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利于小企业了解最新市场动向,及时抓住市场机遇,提高日常经营管理、生产和提供劳务等方面的效率,促进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小企业应当引进信息化技术,向会计人员提供技术培训,以便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小企业要及时做好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更新工作,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信息要注意妥善保管和备份,防范会计信息丢失的风险。

五、结语

《小企业会计准则》处于推行初期阶段,对小企业来说既提供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规范,又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企业应当借此机会,加强管理层的法律意识,整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时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及舞弊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严格遵守准则规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相关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海洋.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云南:云南大学,2010.

[2] 乔元芳. 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J].新会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