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驻共建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共驻共建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共驻共建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镇村(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进一步夯实社区(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夯实设施建设基础,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夯实队伍建设基础),消防监督管理服务水平明显增强,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阶段性目标

全镇村(居)民住宅区按照以下二种类型分步实施:

1、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包括由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统一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和由社区委托进行准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年,50%此类住宅区达到建设标准;年,全部达到建设标准。

2、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包括农村改社区、无统一物业管理的集中农居点住宅区和散居住宅区。年,30%此类住宅区达到建设标准;年,全部达到建设标准。

二、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由镇消安办召开动员会,部署全镇村(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下发活动方案,推广采荷街道试点经验。各社区(村)也要结合辖区实际,制订相应的计划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并召集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负责人层层进行部署。

(二)排查摸底阶段

各社区(村)要对辖区内上述两类居民住宅区的数量、基本情况等进行细致地排查摸底,掌握建设底数,建立花名册,并于年月20日前报镇消安办备案。

(三)建设实施阶段

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各社区(村)要明确年度建设目标,明确建设主体,领导督促相关单位抓好建设任务。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由负责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由所属社区落实,按照建设标准,分类实施推进。同时邀请区安监局、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提供业务指导,提供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四)总结验收阶段

镇消安办分年度对各社区(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实施验收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成绩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工作不到位或发生火灾事故导致亡人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构筑村(居)民住宅区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构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将村(居)民住宅区“四个能力”建设、社区“四个基础”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谋划,切实采取措施循序推进“防火墙”工程实施,为“平安九堡”建设构筑坚实的消防安全屏障。

篇2

建设区域内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

(征求意见稿)

 

因实施诸暨市2021年“三改”专项行动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拟对诸暨市暨南街道城新村(局部)城中村改造、暨阳街道孙陈村袁家村(局部)城中村改造、暨阳街道“暨阳印记”项目涉及人民中路、朱公湖新村等局部区域、浣东街道诸中村新东自然村和城东村东山吴自然村城中村改造、浣东街道盛名路以东工业园区、浙江恒久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陶朱街道迎宾路8号)、白门至大路杨公路建设工程、绍大线改建工程、G60科创走廊诸暨创新港项目、店口镇集镇改造及大唐街道集镇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区域涉及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实施征收,按照国务院 590 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浙江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诸暨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及房屋征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房屋征收补偿方案。

一、房屋征收目的

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新型集镇建设、及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对相关地块实施综合改造,并对改造区域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实施征收并补偿安置。

二、房屋征收范围

诸暨市暨南街道城新村(局部)城中村改造、暨阳街道孙陈村袁家村(局部)城中村改造、暨阳街道“暨阳印记”项目涉及人民中路、朱公湖新村等局部区域、浣东街道诸中村新东自然村和城东村东山吴自然村城中村改造、浣东街道盛名路以东工业园区、浙江恒久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陶朱街道迎宾路8号)、白门至大路杨公路建设工程、绍大线改建工程、G60科创走廊诸暨创新港项目、店口镇集镇改造及大唐街道集镇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区域涉及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具体范围以房屋征收红线图为准)

三、补偿资金情况

项目所需房屋征收补偿资金由各相关出资单位筹措解决,并已全部到位。

四、征收补偿方式

1.住宅房屋的补偿

实施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公寓房安置(包括市场化安置)两种安置方式。选择货币补偿的按照被征收房屋的评估价再给予15%的货币补助。产权调换公寓房安置实行拆一还一”补差价,被征收人也可选择市场化安置,通过向被征收户开具《商品房安置购房证明》的形式发放安置房补助,鼓励被征收户向房产市场购置商品房用于安置,房产企业凭《商品房安置购房证明》向征收部门结算安置房款的安置方式,并按政策相关规定进行具体结算。

2.非住宅房屋的补偿

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安置。其中用地性质为工业及参照工业类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按照成本法对土地及房屋进行评估,并按评估价值进行补偿,再给予15%货币补助。用地性质为商业或办公用房的,按照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再给予15%货币补助。

五、相关政策补助标准

1.住宅房屋

(1)搬家费:按照2000元/户计发两次,其中被征收房屋合法建筑面积超过80㎡部分按标准再给予10元/㎡计发两次搬家费。

(2)临时安置补助费:选择产权调换市场化安置或货 币补偿并自行解决安置用房的,过渡期限为20个月,市区范围内按照被征收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每月20元/㎡发放(镇乡按照当地住宅房屋市场租赁情况确定),计发 20 个月;每户每月不低于500元。

(3)装潢补偿:按照评估的价格补偿,放弃评估的按 照 500 元/㎡补偿。

2.非住宅房屋

(1)搬迁费:工业及参照工业类的按被征收合法土地面积200元/㎡计发;用地性质为商业或办公用房的按被征收合法建筑面积200元/㎡计发。

(2)临时安置补助费:工业及参照工业类的按被征收合法土地面积200 元/㎡计发;用地性质为商业或办公用房的按被征收合法建筑面积200元/㎡计发。

(3)职工歇业损失:凭从业人员劳动合同、参保依据 及征收公告前三个月的工资清册,补助一年期的生活费6000元/人。

(4)停业停产损失补助;依据被征收单位有效的营业 执照、税务登记证及纳税证明,按被征收房地产的评估价值的 6%给予补助。

(5)机械设备的补偿:按照评估的价格进行补偿,可以拆装的补偿拆装搬迁调试费用。

(6)装潢补偿:按照评估的价格补偿。

六、签约及搬迁期限

房屋征收工作计划在2021年4月下旬开始实施至2021年9月下旬结束,为期半年,其中在公告规定的签约搬迁截止日前签约并搬迁完毕的发给按时签约搬迁奖,按合法房屋征收建筑面积550元/㎡计发(其中工业及参照工业类用地的除外)。逾期签约或搬迁的,不再计发按时签约搬迁奖。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X讲解员XXX,欢迎来到XXX社区检查指导工作。

XXX成立于2014年6月,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XXX七个小区,共4684户10120人,辖区有事业单位2家;学校2所幼儿园2所;非公企业25家,个体工商户301家,商业大厦2栋。社区党总支下辖2个网格党支部,直管党员98名,党总支以“党建+”文化建设、便民服务、共驻共建、平安建设、网格管理、志愿服务、红色物业等模式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共同前进。

按照市委组织部社区阵地不低于400平米的要求,XXX社区经多方协调,与凯迪房产达成置换协议,启用近500平米新阵地。2018年11月11日晶彩城社区完成搬迁工作。新阵地按照社区职能配置及组织机构建设改革方案打造了“一办三中心”。下面请各位领导随我一起检验打造成果。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XXX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展示版面,晶彩城辖区共有结亲单位47家/结亲户146人,按照结亲全覆盖、“四同四送”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为辖区稳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4

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社区建设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一年创精品、两年见成效、三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和“利用三年时间对所有社区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的要求,结合大警务室建设,在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实现10个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硬件改造和管理服务的软件升级,重点打造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三个市级示范社区。

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19日—6月22日)

1、召开全区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区社区建设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学习宣传动员会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层层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加强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3、层层制定实施方案。乡、各街道、各社区和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复兴区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指导标准(试行)》和《复兴区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和细则》,因地制宜,制定出本单位2012年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明确目标、明确标准,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人员。乡、街道的方案既要着眼全面推进,又要特别注重培树精品。成员单位的方案要按照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集中力量,重点帮扶和打造精品社区。乡、各办、各成员单位要将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于6月22日前,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局101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23日—8月15日)

1、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乡、各街道、各社区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各自制定的工作方案,从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使全区社区建设普遍得到加强。

各街道要按《实施意见》要求,对已入住居民的新小区,具备条件的要及时成立新的居民委员会,不具备条件的先由相邻社区接管,做到无缝隙管理;对正在建设的小区和旧城改造小区,要在各指挥部的协调下,与开发单位签订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协议书。

2、积极打造精品社区

乡、各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制定的对10个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改造升级,重点打造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三个市级示范社区的任务目标,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广泛发动社会和驻区单位,给予物力、财力、器材、办公服务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科学规划,集中力量,集中投入,确保年底前完成创建精品社区任务。

3、协调联动齐抓共建。各成员单位要在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结合本单位职能,找准切入点,落实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重点帮扶和打造精品社区。

4、选树典型以点带面。

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定期深入乡、街道办、社区及成员单位,检查督导社区建设工作进展,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适时召开全区社区建设现场会、观摩会,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15日—8月20日)

1、各社区对照《评估标准和细则》进行自查,填写《精品社区申报表》,报乡、街道初审。

2、乡、街道初审后,拿出意见,报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评小组,按照《评估标准和细则》,采取“听”(听汇报)、“看”(看现场)、“评”(民主测评)、“议”(综合评议)等形式,对乡、办和社区进行实地检查评估验收。考评验收结束后,考评小组将评选情况报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四)总结表彰阶段

适时对在社区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乡、办、成员单位、社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达到“精品社区”标准的社区予以表彰和命名。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包社区建设的每位区级领导要定期深入社区指导社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乡、各街道要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社区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目标,发挥职能优势,形成创建合力;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指导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创建工作。

篇5

一、现阶段全区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至*年底,在我区现有的39个社区(其中1个与村合署)和77个行政村中,总数115个单位已有85个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4%;69个创建成区级和谐社区,达标率达60%。同时有15个单位通过了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命名,3个单位获省级“和谐示范社区”表彰。从上述达标单位的工作情况看,都通过统筹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利用新建和改扩建建成的社区服务窗口和平台,初步实施和提供了为辖区居民、党员和驻地单位的相关公共、便民利民、自助互助、党建等有效服务,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基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物质初步提供了需求渠道,其主要成效体现为: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按照锡发[2004]22号、锡发[2007]39号、锡办发[2005]22号、锡办发[2007]78号和锡办发[2007]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08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

(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文件的陆续出台,各级工作机构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推行,费随事转工作经费三级保障机制的落实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源头上无疑为社区服务输送了工作血液和提供了政策扶持。08年按锡办发[*]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

(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青虹路社区的乒乓球协会,人民路社区的器、乐、演、唱,桑达园社区的花卉制作,宛山村的电子触屏服务指南,春江花园社区的电信“1890”便民利民服务声讯热线,寨门村、锡通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等,均在服务项目和型式上引成了特色品牌,展示了亮丽的风景。

(五)考核举措双向落实,服务效能得以体现。按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运用的要求,实行了区直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三个层面的分级考核,落实了对各自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的工作措施、推进力度、目标任务等进行相互监督、考核评估的工作举措,确立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务实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上下结合、横向互动的双向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作为评定区直政府部门、镇(街)机关工作绩效、社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社区(村)和谐社区建设考评体系之中。措施的得力,使社区服务工作效能得以有效地体现。

二、社区服务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服务理念尚需更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困、密切联系群众和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实事工程,是社会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受惠相承和必然的因果产物。然而在某些部门和基层组织认识上还存有差距,观念上未跟上时展节奏,行政化倾向仍较明显,重经济轻服务的陈规理念尚未转变,社区服务“上热下冷”现象仍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推筹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服务措施尚需扎实。初步建立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组织体系和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以及三级运作资金保障体制,为社区开展相关公共、便民、互助和党建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工作渠道和运作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社区服务实施创新、务实、灵活、增效、贴心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度等方面,其服务措施还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倾向较重,缺乏夙求的活力。

(三)设施利用有待整合,功能发挥尚需扩展。基础设施的改良无疑为社区建设形象提升和工作条件改善增色添彩。但有些基层单位对设施利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未实施有效的整合,布局错位混乱,标志张冠李戴,致使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缺乏了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便民化前提。同时,在社区功能设置上也缺少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机械刻板地左顾右盼或生搬硬套,缺乏挖潜创新的勇气和韬略。另外在社区共建共享工作上,缺乏沟通和协调,未使驻区单位闲置的资产、场所及器械得到有效的开放和利用,使社区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更不可取的是,少数社区新建的办公大楼,热衷于把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奢侈,面积超标,违背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办公用房要少,服务设施要齐,活动场所要大”的初衷,在居民群众中也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工作思路有待拓宽,亮点特色尚需打造。08年度开始启动的服务进社区活动,有效地推进和激发了社区服务的进程和活力,随着试点工作已有序展开,不少社区已结合自身优势亮剑斗法,打出了特色品牌。但部分单位服务理念不清,思想狭窄,举措不力,棋路不畅,以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无打造亮点特色品牌的招数和愿景。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民间作用尚需发挥。作为社会新崛起的一项工作,基层社区建设及服务工作需要一批以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社工为骨干的人员来承担,也需社区民间团体组织此股“第三种力量”的补充发挥作用。而目前区内现有的社区工作队伍组成,普遍有原村社干部交叉任职,素质能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年龄文化断层脱节,虽经08年组织的社工专项培训和考核,通过者也为数不多,在社工比重中还未引成相应气候。同时由于社工人员招录、选拨、培训以及薪酬等机制未充分健全,社区工作吸引力不强,因而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程度缓慢;而社区民间团体组织发展的重视不够和处于启蒙初级阶段,经合法登记和备案的为数不多,阵容不整,仅分别为5家和125家,可谓凤毛麟角,并因规模小,活力差,难以形成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对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的思考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区和谐社区构建体系,充分利用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平台,努力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和拓宽服务领域,并针对服务进社区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眼于打造社区服务特色亮点品牌,完成09攻坚战略最后一役,特对我区的社区服务趋向作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贯彻落实国发[2006]14号和苏政发[2007]84号精神,按民政部和谐社区建设“六大标准”规范社区建设,在加强组织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和社会有生力量,切实有效的开展社区服务。应对现有社区服务工作机制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特别是在现有考核措施框架内,建议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居民建议(意见)信息反馈制度、增设服务品牌特别成就嘉奖等举措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的时代潮流,从制度、人才、财力、体制等方面切实为开展新型社区服务提供有效保障和开辟优捷途径。

(二)注重专项宣传,营造和谐氛围。要在总结目前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和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充分借助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介和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切实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服务导向和宣传。同进可利用开办培训班、开设论坛讲座、召开交流、推进会、制作工作展牌、创办简报等方式,来宣传展示社区建设成果和推介社区服务项目,营造社区服务浓厚氛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信息和利民举措传递和惠顾给千家万户。

(三)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在实施社区服务过程中,应不断拓展和延伸相关服务功能,增设为民服务项目,确保在按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出牌的同时,依托资源、人才和项目优势编排自选动作来打好组合拳,以此打造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展示亮点。具体可探讨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规范社区设施标志。即在已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在统一悬挂按省市规定制发的“江苏社区”标志牌的基础上,拟考虑对社区设施门面和外墙统一修饰标志性色调,佩制统一格式的门楼牌匾,以提高设施建筑的可识别性。二是推进信息化服务管理进程。即利用已建成的社区微机管理系统,实现与上级网络的连网和对接,建立分支网站和设置功能模块与社会媒介的通联,在获取政府公共信息的同时,为社区自身信息和社会事务信息开辟通道,扩大社区的知名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在服务大厅设立触摸屏等现代信息咨询平台,利用科技载体,开设“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办事项目”、“服务项目操作须知、流程”等专题栏目,以及建立电子文档等手段,传递社区服务信息,公开社区事务,为民提供优捷服务。三是巩固公共服务延伸平台。在按部门社区工作指引确定的服务内容及标准开展的如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综治平安、文教体育、卫生就医、计生管理、优抚救助、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依托正在筹建的镇(街)行政服务中心,联手推行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扁平化管理举措,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授权界限,区分服务模式,明晰操作流程,核定接转办结时段,引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科学衔接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四是健全便民服务项目体系。可借鉴春江花园社区“1890”便民利用服务电信声讯热线的成功经验,集辖区和生活圈内便民服务的项目和种类,经优化整合后组成连锁服务群体,为居民提供快捷高效、质优低偿的如家政、中介、餐饮、护理、修配、送货、代购、洗涤、搬家等上门服务。五是搭建社区建设论坛。要广泛开展社区建设交流互动活动,通过设置社区论坛,刊发社区工作简报,组织片区交流及观摩考察等形式,来借鉴和推广成功经验,总结利弊得失,切磋努力方向,取长补短,使社区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水平日益提升。六是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基层社区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挖掘服务潜能,培育特色亮点。应在现有优势展示项目的基础上,如电讯服务、论坛、书画创作、健身操练、竞技体育、教育培训、科普推广、文娱表演、操作比武、普法咨询、阳光关爱、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爱心家园、绿色上网、志愿者行动等项目上加以充实、整固、完善、提高,并加以适量投入,坚持长效管理,创出特色,打出品牌,扩大影响,使全区社区服务呈现群星灿烂的壮观局面。

(四)共驻共建共享,携手互动奋进。社区服务公众化对象涉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体。在现阶段社区建设事业中,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作为社区成员,被社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授予共享和决策参与权的同时,也赋予了承担共建的职责和义务。值此,应从下列方面携手把社区服务推进到新的层面:一是驻区单位在参与社区决策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和整合现有的场所设施,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择期向驻区居民开放,并参与驻区的社会事业建设和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物资援助,共同为社区和居民分忧解难;二是社区的服务对象应涉及和照顾到驻区单位员工需求利益,引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三是在实施对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也应增强对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主人翁姿态舒发参与热情,爱护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公共财物,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携手营造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篇6

一、整治目的

依照市县政府的要求,对全区主次干道、背街冷巷、社区天井墙壁上的各类型小广告宣传栏,进行集中整治,到达表面整洁、内容健康、美观不吝啬,并施行长效治理。

二、组织指导

为保证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区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整治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担任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工作的推进、协调、调剂和督导及相关数据的搜集、整治、上报等工作。联络德律风:。

三、整治局限及责任分工

1、经市有关部分审批设置在我区的254块小广告宣传栏(见附表一),不符合规则的,由行政法律局担任进行督查整改并执行行政处分。

2、凡与科普、社会救助、计生宣传、健康教育、消防宣传、党建宣传、精神文明、报刊阅读、平安生产、廉政、艾滋、社区事务、双拥、法制、统战、禁毒、环保、综治、人防、妇联、共驻共建、劳动保证、民族宗教等内容无关的小广告宣传栏,依照属地治理的准则,由各街办、贤士湖治理处担任撤除,对撤除后的墙体要用与本墙体颜色邻近的涂料进行粉刷,美化好周边情况。

3、所保存的小广告宣传栏,陈腐褴褛的,要进行更新维修。依照属地治理的准则,由各街办、贤士湖治理处担任催促设置或运用的单元或部分进行整改。

4、区整治指导小组办公室担任检查催促各街道、贤士湖治理处、各相关部分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工作发展落实状况,并会同市城管委依照“整完一条、验收一条”的准则上报担任验收。

四、整治工夫和步调

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工作按“先主后次、具体整治、逐路验收”的方法施行,整治工夫为6月6日至8月20日,分为三个步调:

(一)查询摸底阶段(6月6日—6月12日)

各街办、贤士湖治理处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小广告宣传栏进行具体摸底查询和注销建档,制订详细的整治方案。

(二)整治阶段(6月13日——8月15日)

依照先骨干道后次干道,再背街冷巷、社区及天井的准则,分批进行整治。第一批整治骨干道38条,整治工夫为6月13日—6月26日;第二批整治次干道52条,整治工夫为6月27日—7月24日;第三批整治小街巷113条及社区、天井,整治工夫为7月25日—8月15日。

(三)查缺补漏阶段(8月16日—8月20日)

区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依照整治规范和要求对全区整治状况进行一一排查,整治达不到要求的,各责任单元要立刻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不留死角、避免反弹。

五、工作要求

一要增强指导。此次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各街办、治理处、区法律局。各责任单元指导要高度注重,成立专治活动小组,首要指导要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落实工作职责,加速具体推进小广告宣传栏整治工作。

二要增强治理。各责任单元要严厉整治规范及要求,制订紧密的施行方案,把握好整治工夫节点,保证在规则工夫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治任务。

篇7

一、评选标准

(一)文明社区评选标准

1、创建工作扎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奋斗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档案管理规范,各类文件、资料齐全,逐步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

2、环境整洁卫生。主次干道、小街小巷路面平整、干净;社区单位和家庭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制度落实,无乱堆乱倒的垃圾和杂物,无乱摆乱放的摊点和车辆,无违章搭建、乱涂乱贴现象;社区内集市、菜场管理规范,整洁有序;下水道、排污管道通畅,无污水积存现象;绿化布局合理;环卫设施齐全、完好;群众对环境卫生有较高的满意率。

3、文化生活丰富。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文化教育有阵地,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实,社区居民学习、友爱、互助、团结、奉献氛围浓厚。

4、治安秩序良好。社区无“黄、赌、毒”和练习者,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组织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得力,暂住人口和私房出租等管理措施落实。

5、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容全面,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6、共建活动普遍。制定共建规划,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责任,落实共建任务,社区共建参与率达到驻区单位的60%以上,社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文明单位评选标准

1、领导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群众创建意识强、创建机制健全、创建活动扎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创建文明县城活动。

2、“门前三包”制度落实,单位内外无乱扔乱倒的垃圾,无卫生死角死面,无乱贴乱画和乱堆乱放,整体环境整洁、优美、舒适,达到花园式单位标准。

3、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作风民主、群众满意、表率作用突出。

4、工作实绩突出,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管理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达到全县同行业领先水平。

5、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内容齐全,管理规范,经常总结创建经验,能够形成自己单位的创建模式,为我县文明单位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三)文明工地评选标准

1、工地四周按规定设置连续、密闭、整洁、美观的围栏;标志醒目、布置图齐全、宣传教育图板完备;施工手续齐全、施工方案合理、安全设施完备、安全制度落实、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定期检修,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2、施工场地主道路硬化、辅道路平整畅通、管线设置合理、材料堆放整齐;工地“门前三包”落实到位,工地围栏外无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无乱搭乱建现象,无废水污水、泥浆,无卫生死角死面,无乱贴乱画的小广告。

3、施工人员按照工地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作业,做到净车出场、密闭化运输,保证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在运输途中不飞扬、洒落或流溢,不污染道路和环境;有效控制扬尘、消除烟尘,严格夜间施工、控制噪声扰民。

4、现场住宿、饮食等生活设施安全牢固、整洁卫生、通风防潮,按照卫生标准和环境卫生作业要求设置相应的厕所和生活垃圾容器,建立定期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场地经常整理,保持清洁。

5、符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其它标准。

(四)文明家庭评选标准

1、家庭成员自觉依法履行公民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区公约,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社会公物,积极参与、支持创建文明县城各项活动。

2、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乱倒垃圾,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并按照要求定时定点投放;室内室外清洁卫生,各类物品摆放有序;积极种植花木,逐步做到家庭环境美化、绿化。

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和睦,夫妻平等,敬老爱幼,邻里融洽,明礼诚信,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家庭成员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不打架斗殴,无黄、赌、毒现象。家庭环境良好,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4、通过合法途径勤劳致富,提高居住条件和家庭生活水平,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5、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无早婚、非婚生育及超生现象,积极主动配合各级计生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

(五)文明经营户评选标准

1、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有序,无店外店和占道经营现象,店铺墙壁上无乱贴乱画的小广告;不乱扔乱倒垃圾,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并按照要求定时定点投放,店铺(摊点)周围无脏、乱、差现象。

2、积极参加和支持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

3、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依法纳税,无偷税、漏税行为,无制假售假及销售劣质产品行为。

4、店铺(摊点)业主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无黄、赌、毒、打架斗殴行为。

二、评选办法

(一)组织领导

1、县文明委设立评选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查考评、表彰奖励等工作。

2、文明社区的评选活动由城关镇和县民政局负责,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由县文明办和县直工委负责,文明工地的评选活动由县建委和县市容局负责,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由城关镇和县妇联负责,文明经营户的评选活动由县市容局和县工商局负责。

(二)评选名额

本次评选活动共评出文明社区2个,文明单位40个,文明工地3个,文明家庭100个,文明经营户50个。由县文明委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推荐申报市级文明单位15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

(三)评选程序

评选活动分步骤按程序进行,时间为2012年5月至9月。

1、宣传发动:县文明委设立评选活动办公室,拟定评选方案,部署评选活动。县文明办、城关镇、县直工委、县建委、县市容局、县工商局、县民政局和县妇联按照评选任务分工,广泛发动城关镇各社区、县直单位、城区居民和工商户开展创建活动。

2、组织推荐:城关镇和县直有关单位依照评选标准和评选名额对参评对象进行实地考评,确定推荐名单上报县文明办。

3、初审报批:县文明办对推荐对象进行初审和实地检查,提出建议名单,报请县文明委审批。

4、媒体公示:县文明委审议批准后,在县级媒体上公示拟表彰名单,广泛听取社会反映和群众意见。

5、表彰奖励:公示未发现问题的,给予表彰奖励。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安排部署。城关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充分发动县城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的过程,成为学习先进、激励后进,不断提高县城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的过程。

篇8

20**年5月我有幸成为**区社区发展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接受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许多资深专家精辟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课后还组织学员们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及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使我们明白了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怎样做才算一位合格社会工作者。我也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现将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专业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近半年的系统学习,使我们初步掌握了社会工作的意义、作用、价值、伦理、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知识视野,从中吸取有益营养,丰富了我的知识,为我们今后更好地从事社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把学到的理论能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学习中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尽的职责。认识到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社区的广大居民群众,我们要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工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

二、掌握工作技巧、服务千家万户

作为一名社工,当初我认为只要有爱心,工作扎实就可以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在工作中至关重要,仅靠仁爱之心,工作态度扎实是远远不够的。课中专业老师为我们例举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来解决问题,课后我也对照自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学会用专业的技巧与方法去处理,真正把这些技巧应用到社区工作中,的确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给服务对象带来更多实惠。例如,家住**小区的刘某是社区的低保家庭,其本人下岗后与读高中的女儿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对于该户的情况,我们已为其办理了低保,虽然从生活上用政策帮助了他们,但如何用社工专业价值观去帮助他,是我们更大的目标,为此,我们与刘某谈心,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及内心顾虑等,鼓励他再就业。起初,刘某情绪消极、抵触,不愿与外界多接触,经过我们反复地做工作,不断引导他自已战胜困难、增强自信心。终于,刘某克服自卑的心里,毅然决定到一家公司当保安,尽管工作累了一点,但心里充实多了。这个案例我们运用了社工的价值理念----助人自助的原则。其实,社区工作中接触的许多事例都可称之为案例,工作对象都是一个个案主,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更多方法与技巧,过去我们与服务对象沟通,认为只要语言上沟通就可以了,通过学习使我大开眼界,明白了与服务对象沟通时要注意沟通语调、沟通表情、身体语言等。专业技巧还包括支持、引领、影响。结合一些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我在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篇9

关 键 词区域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身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栖霞区拥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群体,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栖霞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成为栖霞教育人着力探索的问题。自2012年起,栖霞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其倡导家校合作共建,实现家庭、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等理念,为栖霞家校合作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基于这一背景,栖霞区教育局转变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动”推进区域家校合作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行,以课题研究开启区域创新序幕

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将家长纳入其中。因此,新教育倡导家校合作共建,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这为栖霞区家校共育进一步作出了明确指引。

为落实新教育理念及指导意的要求,栖霞区教育局以科研开启区域家校协同发展的序幕,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区教育局提倡以科研推动家校共育,鼓励区内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思考家校合作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研究,不断提升家校共育的研究品质。如南京市迈皋桥幼儿园开展的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动物园课程中幼儿适宜性发展的支持策略研究”,八卦洲中桥小学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社共建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中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互动新探索――均衡视域下家长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等。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区教育局牵头成立了专家指导团,邀请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许新海、吴勇、许卫国,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专家,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为栖霞区基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提供指导。同时,区教育局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校家校合作共育专题研究和实践顺利推进,促进各校聚焦研究,聚力实践。研究经费通过项目评比的形式专款专用,确保经费落实发放。

二、课程统领,以校本研发促进家长深度参与

朱永新教授曾说,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2]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大领域,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也成为学校品牌创建的主要抓手。多年来,栖霞区一直鼓励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以此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产生了新的活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区内各幼儿园和学校积极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研发校本课程,引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南京市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栖霞区正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中心。龙潭中心小学立足这一文化资源,尝试开发“金箔文化”校本课程,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家乡,传承文明。金箔工艺的传承源远流长,其技艺复杂多样,正是诸多“身怀绝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使课程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迈皋桥中心小学在“尚美小公民”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兴趣。一位在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的家长主动来到学校,为孩子做知识讲座;在卫岗牛奶厂工作的另一位家长则邀请孩子们参观牛奶的生产流程;还有家长主动联系了诸如蜜雪儿蛋糕店、肯德基等负责人,领着孩子们走进后厨,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供货渠道和标准等。

家长的主体参与,拓展了课程场域,丰富了课程内容,推动了校本课程向“深水区”发展。

三、活动促进,以行动创新深化家校共育内涵

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让栖霞教育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极大促进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区教育局鼓励学校和家委会积极合作,基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创新开展系列家校合作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深度浸入学校教育生活。

区教育局将传统的行知活动分为“社区行知”“校园行知”“民俗行知”等板块。社区行知活动,由学校组织学生走近社区,开展行知活动。如走近“农家书屋”,品味书香浸润的童年;走进社区老人家庭,体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温情。校园行知活动,请父母、社区走进校园。“民俗行知”则是系列行知文化活动,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非遗产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行知行动”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自觉。

例如,家长组建了“新父母志愿者联盟”,家长志愿者轮流担当校园“安全员”,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维持秩序。学校则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活动“导航员”,参与班级活动,和老师、学生一起定方案、排节目、布置环境、做道具、摄影等;还有家长应邀担当课堂“助教员”,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今,区内各学校“每月一事”主题月活动已成为栖霞家长高度关注的大事。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学校都会举办主题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南京一中马群分校“每月一事”主题活动贯穿学生的初中生活。初一“入校礼”,以“走进一中,追寻梦想”为主题,强化学生升入初中后身份、行为、思想的转化;初二“青春礼”,以“原色青春 精彩启程”为主题,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初三“志学礼”,以“志于未来,学在今朝”为主题,与中考动员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自信”“责任”与“担当”,为孩子今后的人生补充正能量。学校邀请家长积极参加活动,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家长把握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一起成长。

由此,师生、父母携手,行知在社区家庭,建立友好关系,孕育公民素养;行知在栖霞名胜,了解家乡巨变,涵养家乡情结;行知在大学校园,感受人文底蕴,种下梦想火种。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平台创新,以数码社区整合区域德育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新教育十大行动”之“建设数码社区”,倡导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霞区教育局整合行政部门网络资源和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携手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构建CCTALK数码社区,为家校共育提供多元化服务。

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加强网站建设,推动全区各校通过了数字化校园评估考核,建立起立体化家校互动合作网络体系,制定了以校园网平台为核心的短信通知平台家校联系制度、家委会制度、各种形式的家访制度等。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意的做法和案例。

以家校论坛为例,除了常规的通知、作业公告、信息共享之外,更有“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主题,与家长沟通和分享教育理念。每学期,区内各学校都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行新父母论坛,共同讨论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论坛内容都会及时上传至网站,与家长分享。2016年南京栖霞・台湾彰化海峡两岸“行知教育论坛”在晓庄师范学院附小隆重召开,栖霞区以“家校共舞,助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阐释了栖霞教育共同体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成立一年来的所行所思,并从公益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内容、社会效应等层面,简述了公益讲师团今后的运行思路。这一内容上传至沪江网后,引起了师生家长的极大反响。

为了更好地整合互联网资源服务家长,区教育局经过努力,实现全区入驻“沪江在线”网络课堂。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千人培优”等特色课程和家长课程,将学习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只要借助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无论孩子和父母在哪里,都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课程,自由授课。许多家长只要有时间便会陪着孩子一起在线听课、上课,对学校教学有了进一步了解,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区内学校各班均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各类通知、反馈班级情况。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及时向家长和社会介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目前,学校正在开发基于微信平台的APP,通过手机实现家校论坛的功能,让父母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掌握家庭教育新理念。

“新教育”理念下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极大提升了栖霞区家校共育的品质,也让栖霞教育人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行知思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构筑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篇10

【关键词】城市社区 信息化建设 建议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 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孝感市城镇社区共223个,城镇社区建设工作通过10年的努力,社区组织体系日趋完善。社区组织制度逐步规范。社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区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社区的就业、卫生、环境、文化、治安等各项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普遍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社区对信息化建设仍认识不足,社区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目前, 全市现有街道(镇)223个, 建设信息网站的街道(镇)只有23 个, 占街道(镇)总数不到1/10。算得上是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只有10个, 只占街道(镇)总数的1/22 。我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一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障碍明显。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各区县、街道(镇)的建设缺乏协调性和积极性, 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尴尬局面;二是功能定位缺失。多数社区网站建设后缺乏管理更新, 服务功能性不强,内容的实用性不高,时效性不强, 互动性目的基本未能达到;三是资金人才制约。由于人才、技术、资金支撑力度不够, 而造成网站形同虚设,此外,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开展。

二、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四个梯次。武汉市为第二梯次。孝感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支持, 孝感社区信息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统一规划和搭建技术平台

要结合我市实际发展水平,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统筹发展。一是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营, 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 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 逐步形成社区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打造孝感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路子。二是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一方面要政府的强势推动, 另一方面必须形成市、区、街道上下联动,加强引导,加快发展。三是统一网络集群建设。社区信息化系统为市、区、街和社区四级提供服务。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集成计生、组织、民政、档案、统计、房产等各个部门的120多类信息。

(二)统一网络建设和开发软件

一是要建成政务内网、专网、外网三套宽带高速网络。以现有市级网络为核心,将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所有县市镇社区。把市直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网络线整合为一条线。二是由大品牌软件公司承担社区信息化软件开发工作。由孝感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提供接口,满足各部门社区信息化需求。

(三)统一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和社区基础资源数据库

一是执行国家《社区信息化行业标准》。制定了人口、房屋、法人等基础数据库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区档案、社区计生、社区党建等100余项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并作为全市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服务。二是以社区基础数据库为基准。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四级公文信息的相互传递、社区内部事务的网络化管理和社区基础信息的数字化应用。

(四)统一开发服务网站群和社区信息服务

一是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网站。通过嵌入政府网站门户成为政府网站的一部分。二是开通各类便民热线平台。建立“114、96580等”社区便民热线。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三是开通社区服务栏目。协助居民购物、订票、进行水、电、煤气、手机、固话、小灵通等项目缴费,并提供社保、医保、气象、物价等信息查询;四是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各类信息推动区域商贸服务业的深入发展。五是建成全市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开通影视文化网上观看、网上数字图书馆、网上数字档案资源等功能,丰富社区居民的网上业余文化生活。

(五)统一人才培养和经费保障

一是推进社区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二是发挥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把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来提倡。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使其承接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的需求。四是抓经费落实。通过采取政府投入、单位帮扶、社会赞助、社区创业等多种途径,解决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没有臻于完善的固定模式。孝感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探索和实践中,这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而且需要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多方配合合力发展才能互利共赢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优越性。可以预见: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完善,今后的孝感市社区信息化将承载更多的服务功能、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功能上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的社区信息化实践研究 宋煜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3年第6期

[2]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研究——“芜湖96365生活服务平台”的启示 李起斌 《软件导刊》 2013年第8期

[3]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赵克武《企业导报2013年第6期

[4]基于区街居三级体系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周东《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8期